第3章 电路交换系统硬件结构
交换第3章接口电路ppt课件
![交换第3章接口电路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b1b731eb307e87101f69693.png)
2019/9/5
14
配线架
第一级保护(0)
a
A1 用 户 线
第二级过压保护(0)
- 48v
b
A2
VC
铃流
A/2
监测
铃流源(R)
BSCHT 电路
振铃控制 止铃信号
2019/9/5
15
监测(S) 馈电 (B)
A/1 A1
监测 输出
- 48v
混合电路(H)
A1
W3 Z
W1
交
W4
Z 平衡网络 换
根据功能块在控制系统中的分布情况将控制方 式分成以下三类:集中控制、分级控制和分散控 制方式。
2019/9/5
4
终端 终端
交换 网络
终端 终端
①②③ 中央CPU
终端CPU
①② ③
①②
终端CPU
①
①
交换 网络
终端CPU
①
①
终端CPU
①② ①②
②③ 中央CPU
②
2019/9/5
辅助CPU
5
多处理机系统的分工方式
人工到自动模拟到数字空分到时分312电路交换技术的分类时分交换网络接续方式金属接点电子接点脉幅调制增量调制脉码调制模拟交换数字交换控制方式集中控制分级控制全分散控制32电路交换系统的基本功能321电路交换系统的基本功能电路交换建立通话连接需经过三个阶段
第3章 电路交换技术及接口电路
3.1 电路交换技术的发展与分类
控制协议:用于PSTN和ISDN用户端口阻塞/解除阻塞, 实现维护 目的 。
链路控制协议:用于维护目的接口链路的阻塞和协调解除阻塞 。
BCC协议:用来把一特定2048Kbit/s链路上的承载通路基于呼叫
第三章:电路交换技术
![第三章:电路交换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ffda8a94f78a6529647d53c4.png)
阶段2和3--消息传输&话终释放
(2)消息传输 主、被叫终端间通过用户线及交换机内部建立的通路和中继 线进行通信。
(3)话终释放 ①任何一方挂机表示向本地交换机发出终止通信的信令。 ②使通路涉及的各交换机释放其内部链路和占用的中继
线,供其他呼叫使用。
[回顾]电话呼叫建立和呼叫释放流程图
先看下建立阶段相关信令:
【回顾】电话呼叫建立和呼叫释放流程图(续1)
4:发端交换机根据被叫号码进行号码分析,确定被 叫所在的交换局,然后在发端交换机与终端交换机 之间选择一条空闲的中继电路,向终端交换机发"占 用"信令,我要占用刚才选择好的空闲中继线。 5:终端交换机(终端局)同意中继线占用,向发端 交换机(发端局)发送“占用确认信令”。 6:发端交换机(发端局)向终端交换机发送“选择 路由信令(被叫号码信令)”,以供终端交换机选 择被叫。
• 电路交换的基本过程包括“电路建立阶段”、“通话阶段”、“电路释放阶段”三个过程。
2020/7/9
类似于通信 网工作方式 的:CO实
连接
原理
4
2.1电路交换的原理
电路交换的概念始于电话交换。 1:在电路交换过程中,主叫终端发出呼叫请求,交换机根据网络的资源情况按照主叫的要求试 图连通被叫终端,检测被叫终端状态,并征求被叫用户意愿。 2:如果被叫用户同意接受呼叫,交换机就在主、被叫之间建立一条连接通路,供通信双方传送 消息。 3:该连接通路在通信期间始终保持,直到通信结束才释放建立的连接。其过程如下图所示。
要素3:交换机
主要功能概述: ● 将信源的信息按照用户的要求,找到相应的链路连通到信宿。 ● 也就是说,在信源和信宿之间建立一条连接,以便信源与信宿之间进行通信, 通信结束,拆除该连接。 ● 在电话网中,电话交换机完成对语音信号的交换接续,便于组建大型网络。
第3章 程控交换机的硬件系统
![第3章 程控交换机的硬件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a05dd663af1ffc4ffe47ac6b.png)
第3章 程控交换机的硬件系统 §3.1 程控交换机的总体结构程控交换机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
程控交换机的硬件包括话路系统、中央处理系统、维护与操作系统三部分。
图 3-1 程控交换机的总体结构图 §3.2 话路系统3.2.1 用户级话路 一、模拟用户电路 1. 用户电路的功能描述数字交换网络数字中继数字中继模拟中继信号发/收数字中继用户处理机中央处理机用户处理机用户电路用户电路模拟中继线数字中继线选组级用户级--用户模块P C M 信号远端模用户电路的功能可以用BORSCHT 七个字母来表示。
B:馈电,Battery feedingO:过压保护,Over voltage protectionR:振铃控制,Ringing controlS:监视,SupervisionC:编译码和滤波,CODEC & filterH:混合电路,Hybrid circuitT:测试,Test(1)馈电功能(B)所有电话用户,无论是否通话,都要由交换机向其馈电。
程控交换机的馈电电压一般为48V,通话时的馈电电流在20~50 mA 之间。
馈电方式有电压馈电和电流馈电两种。
(2)过压保护功能(O)用户线是外线,有可能受到雷电袭击,也有可能与高压线碰撞。
如果这些高压从用户线进入交换机,就会毁坏交换机内的集成电路组件。
为防止外来高压的袭击,交换机一般采用两级保护措施。
第一级保护是在总配线架上安装避雷器和放电管。
但从这一级输出能达到上百伏,对交换机内的集成电路仍会产生致命的损伤。
因此,还要进一步采取第二级保护措施,这就是用户电路中的过压保护。
(3)振铃控制功能(R)振铃控制的基本功能是提供符合规定的铃流信号,以便向被叫用户振铃,提示用户有电话呼叫到来,同时还要随时检测被叫用户是否摘机应答,以便及时截铃。
铃流信号一般具有较高的电压,我国规定的标准是用90 V~±15 V、25 Hz的交流信号作为铃流信号,如此高的电压是不允许通过数字交换网络的,以免损坏电路元器件。
电路交换系统讲义
![电路交换系统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abeccc5e80eb6294dc886c89.png)
2015.3
3-10
交换网络中的PCM链路资源除了作为话路资源使用外, 还必须为一些公共信息分配一些链路,
如用户听到的拨号音是从交换网络送到话机上的,因此 安排在①上行UHW126/7总线上通过交换机到下行 DHW0~DHW123上连接。音信号只需单向传输给用户 。
用户处理机完成对用户模块的控制和管理功能。
2015.3
3-22
用户电路(模拟) p.55
HPF 滤波
LPF 滤波
模拟用户电路的功能可归纳为以下BORSCHT七个功能。
(1) B(battery feeding)馈电:对用户话机及用户线,在空闲和通话期间连续馈电.
(2) O (overvoltage protection)过压保护:用户线是外线,容易雷I电袭击或高压电线碰
(7) T(test)测试:把用户内、外线分开,分别进行测试.
2015.3
3-20
3.V5接口 p.57
V5接口的技术特点
V5.1接口由单个2048Kbit/s链路构成,用于支持 下列接入类型:
V5.2接口按需要可以由1~16个2048Kbit/s链路 构成,
除了支持V5.1接口提供的接入类型外,还可支持 ISDN一次群速率接入。
第4章2
分组 交换
数 据 网
ATM、 IP与
络 MPLS
基 交换
础
第5章6
软交 换和
IMS
软
交 换
IMS 技术
技
术
第7章4
第6章4
网络 协议
UDP TCP SCTP DNS Email HTTP
程控交换第3章 电路交换系统硬件结构
![程控交换第3章 电路交换系统硬件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44207c2b7375a417866f8f18.png)
3.2.3 分散控制
在系统给定的状态下,每台处理机只能 达到一部分资源和只能执行一部分功 能.
优点:模块化好,可靠性高; 缺点:分散的开销;
分散控制又可分为:分布控制和分级控制. 单级多机系统 图3.8 容量分担:每台处理机只承担一部分容量的 呼叫处理任务 功能分担:每台处理机只承担一部分功能 多级处理机系统 图3.9 分布式控制: S-1240的控制系统
振铃电压: 90+15v,25Hz
监视S (Supervision)
主要是监视用户线回路的通/断状态。
一般通过馈电线路中的测试电阻来实现。通过对 用户线回路的通/断状态的检测可以确定下列各种 用户状态 1、用户话机的摘/挂机状态 2、用户话机(号盘)发出的拨号脉冲 3、投币话机的输入信号 4、话终挂机状态
数
ET
B ET
V1
V2 ET
Z1 V1
字 交 换 网 络
通路转 换设备
中继器
转换
程控交换系统接口类型——模拟接口
Z1接口:连接单个模拟用户的接口
Z2接口:连接模拟远端集线器的接口
Z3接口:连接模拟PABX的接口
3.4 用户接口
3.4.1 功能: 用户终端与交换网络的接口电路. (UNI---User Network Interface) 3.4.2 分类: 模拟用户接口 数字用户接口
五、 电路交换呼叫接继过程
交换过程的三个阶段:呼叫建立、消息 传输、话终释放。
六、 对交换机在呼叫处理方面的5项基本功能要求
能随时发现呼叫的到来; 能接收并保存主叫发送的被叫号码; 能检测被叫的忙闲以及是否存在空闲通路; 能向空闲的被叫用户振铃,并在被叫应答时 与主叫建立通话电路; 能随时发现任何一方用户的挂机。
现代交换技术 第3章 电路交换技术
![现代交换技术 第3章 电路交换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6fcebaf94b73f242326c5f81.png)
T(Test):测试。交换机运行过程中,用户线路、用户终端和用户接口电路可能 发生混线、断线、接地、与电力线相碰、元器件损坏等各种故障,因此需要对内部 电路和外部线路进行周期巡回自动测试或指定测试。测试工作可由外接的测试设备 来完成,也可利用交换机的软件测试程序进行自动测试。测试是通过测试继电器或 电子开关为用户接口电路或外部用户线提供的测试接入口而实现的。
(2) 电路交换是面向连接的交换技术。在通信前要通过呼叫为主叫、被叫用户建 立一条物理连接。如果呼叫数超过交换机的连接能力,交换机向用户送忙音,拒绝 接受呼叫请求。从另一个角度看,交换机的功能是在入口侧根据内部资源情况,决 定接受或放弃新到达的呼叫,并对已处在通信中的每一个呼叫保证通信完整性。
(3) 电路交换采用静态复用、预分配带宽并独享通信资源的方式。交换机根据用户 的呼叫请求,为用户分配固定位置、恒定带宽(通常是64 kb/s)的电路。话路接通后, 即使无信息传送,也需要占用电路。因此电路利用率低,尤其是对突发业务来说。
码型变换
帧定位
线 时钟提取 路 侧
帧同步 复帧同步
告警检测
信令提取 交
换
指示 信令接收
网
络
内部时钟
侧
码型变换
帧同步 插入
复帧 同步插入
信令插入
信令发送
图3.5 数字中继的原理图
6.信令设备
收发器的主要作用是实现数字信号的双向传输。曾经提出的方案有空分、频分、时 分和回波抵消法四种。空分法即在两个方向各使用一对独立的双绞线,由于不经济, 因此很少使用。频分法即在两个方向使用一对传输线,各使用不同的频段,由于占用 频带宽,传输距离近,现在也很少使用。时分法是将收发脉冲压缩,在两个方向使用 不同时间段送出信号,所需频带至少是收发信号带宽的2倍,电路易集成。但传输距离 近,不适合长距离通信。回波抵消法采用混合线圈实现2/4线变换,在同一对线上可以 同时传送两个方向的信号,它所需的频带窄,传输距离长,是目前数字用户线采用的 主要技术。此外,收发器中还要有均衡器和扰码器。均衡器用来补偿数字信号传输时 产生的非线性衰减和时延,消除码间干扰;扰码器的作用是在发送数据中加入一个伪 随机序列,破坏传送数据中可能出现的全1、全0或某种信号周期重复的规律性,可以 减少相邻信号的串扰和定时信号的误判。收发器的原理框图见图3.4。
现代交换技术 第3章 电路交换技术
![现代交换技术 第3章 电路交换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1689b33ab7360b4c2e3f64a4.png)
第3章 电路交换技术 对于双音多频DTMF(Dual-tone Multi Frequency)话机,用 户所拨号码以双音多频信号形式出现在线路上,交换机内要有
专用收号器对号码进行接收和识别。专用收号器也叫“硬收号
器”。 C(Codec):编译码。数字交换机只能对数字信号进行交换 处理,而话音信号是模拟信号,因此,在模拟用户电路中需要 用编码器把模拟话音信号转换成数字话音信号,然后送到交换 网络进行交换。反之,通过解码器把从交换网络输出的数字话 音转换成模拟话音送给用户。
第3章 电路交换技术 T(Test):测试。交换机运行过程中,用户线路、用户终端 和用户接口电路可能发生混线、断线、接地、与电力线相碰、 元器件损坏等各种故障,因此需要对内部电路和外部线路进行 周期巡回自动测试或指定测试。测试工作可由外接的测试设备
来完成,也可利用交换机的软件测试程序进行自动测试。测试
第3章 电路交换技术
数据
扰码器
线路 编码 回 波 抵消器
脉冲 整形
时钟 用 器
解扰 器
线路 解码
均衡 器
- + 抽样
接收滤 波 器
定时恢复 锁 相
图3.4 收发器的原理框图
第3章 电路交换技术 4.模拟中继接口 模拟中继AT(Analog Trunk)接口是数字交换机为适应局间 模拟环境而设置的接口电路,用来连接模拟中继线。模拟中继 接口具有测试、过压保护、线路信令监视和配合、编/译码等功
第3章 电路交换技术 H(Hybrid):混合电路。数字交换网络完成4线交换(接收 和发送各1对线),而用户传输线路上用2线双向传送信号。因 此,在用户话机和编/解码器之间应进行2/4线转换,以把2线双 向信号转换成收、发分开的4线单向信号,而相反方向需进行 4/2线转换;同时可根据每一用户线路阻抗的大小调节平衡网 络,达到最佳平衡效果。这就是混合电路的功能。
第3章电路交换网络结构及工作原理
![第3章电路交换网络结构及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c3b46f601ed9ad51f01df28c.png)
无阻塞网络的设计
设一个三级网络的 第一级有 第二级有 第三级有 m r k 个 n× r 个 r× j 交换器 个 m×k 交换器 交换器
则网络无阻塞的条件是: 则网络无阻塞的条件是:r≥n+j-1 clos证明 上述原则可以推广到任意奇数级网络, 上述原则可以推广到任意奇数级网络 , 如果 把三级Clos网络的第二级中的每一个交换器 , 都 网络的第二级中的每一个交换器, 把三级 网络的第二级中的每一个交换器 用一个三级Clos网络代替 , 就可以得到一个五级 网络代替, 用一个三级 网络代替 Clos网络。 网络。 网络
1
关于电路交换
电路交换的基本任务是根据用户的呼叫请求提供端到端 的连接通路,这是依靠一系列交换机协同动作来实现的。 的连接通路,这是依靠一系列交换机协同动作来实现的。就 某一台交换机而言, 某一台交换机而言,它的任务只是按照要求将指定的输入端 口与输出端口接通。 口与输出端口接通。为了使每一个输入端口都能与任何一个 输出端口连接,在交换机的内部需要有一个交换网络, 输出端口连接,在交换机的内部需要有一个交换网络,又称 为“接续网络”。本章将讨论用于电路交换的交换网络的结 接续网络” 构及工作原理。交换网络可以分为空分交换网络 空分交换网络和 构及工作原理。交换网络可以分为空分交换网络和时分交换 网络 。 在现代的程控交换机中普遍采用的是数字时分交换 网络。 网络。但数字时分交换网络的结构与模拟空分交换网络是等 效的,所以我们将首先讨论模拟空分交换网络的结构。 效的,所以我们将首先讨论模拟空分交换网络的结构。然后 深入讨论数字时分交换网络的结构及接续原理。 深入讨论数字时分交换网络的结构及接续原理。
4
交换器设计举例
设话源数为1000,所产生的话务量为 例 设话源数为 ,所产生的话务量为112e,要求服务等级 , (呼损率 为0.01,试设计满足要求的交换器。 呼损率)为 呼损率 ,试设计满足要求的交换器。 解:方法一 采用一个大型交换器。 采用一个大型交换器。 根据题意, 查表2.1得 根据题意,Em(112)=0.01 ,查表 得m=130,如图 。 ,如图(a)。 采用两个小型交换器。 方法二 采用两个小型交换器。 把话源分为两组,每组500个话源,话务量 ,服务等 个话源, 把话源分为两组,每组 个话源 话务量56e, 级仍为0.01, 即Em(56)=0.01,再查表得 , 级仍为 ,再查表得m=70,如图 。 ,如图(b)。
【2019年整理】第三章电路交换技术
![【2019年整理】第三章电路交换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25187c0cdd36a32d737581d0.png)
第3章 电路交换技术
3.2 电路交换机的硬件结构
典型的电路交换系统是电话交换系统。本节以数字程控电 话交换机为例,说明电路交换机的组成。 电路交换机的总体结构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 本节主要介绍电路交换机的硬件结构。 其硬件结构分为话路子系统和控制子系统,如图3.1所示。 话路子系统主要由接口电路和交换网络组成。
终端向数字交换网络传送话音信号、音频数据和双音多频信号,交换机向模 拟话机提供直流馈电和振铃信号,并完成测量等功能。
每一个模拟用户均要经模拟用户接口电路连接交换网络,因此这种接口电路 占的比例最大,对它的组成和功能有一个基本要求,归纳起来为BORSCHT,如 图3.2所示。
第3章 电路交换技术
带通 滤波器
外部设备有外存、打印机、维护终端等,是交换局维护人员
使用的设备。 远端接口包括至集中维护操作中心CMOC(Centralized Maintenance & Operation Center)、网管中心、计费中心等的数据 传送接口。存储器用来存储程序和数据,可进一步分为程序存储
器和数据存储器。
第3章 电路交换技术 模拟用户
第3章 电路交换技术 (3) 电路交换采用静态复用、预分配带宽并独享通信资源的 方式。交换机根据用户的呼叫请求,为用户分配固定位置、恒定 带宽(通常是64 kb/s)的电路。话路接通后,即使无信息传送,也 需要占用电路。因此电路利用率低,尤其是对突发业务来说。 (4) 在传送信息期间,没有任何差错控制措施,控制简单, 但不利于可靠性要求高的数据业务传送。 根据上述特点,电路交换机使用了如下控制技术: 利用呼叫处理完成交换网络入端口到出端口之间内部通道的 预占; 使用局间信令完成中继线上带宽资源的预占。
第3章 电路交换技术
交换系统组成与结构
![交换系统组成与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ab1936d1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26.png)
交换系统组成与结构一、引言在计算机网络中,交换是实现网络通信的重要手段。
交换系统是一个系统化的网络组件,由不同层次和部分构成。
本文将介绍交换系统的组成和基本结构。
二、交换系统的基本组成1.接口模块接口模块是交换系统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之一。
它负责接收和发送数据,处理硬件逻辑。
不同类型的接口模块适用于不同的数据链路层,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以太网接口卡•光纤接口卡•ATM接口卡•PPP接口卡•帧中继接口卡2.相关芯片相关芯片是交换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它是由硬件实现的功能性模块。
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中央处理器(CPU)•内存(RAM)•闪存•ASIC(应用特定集成电路)•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3.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是交换系统中的中央控制单元,主要负责控制和管理系统其它部分,并为交换设备提供协议的支持。
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可编程逻辑元件(FPGA、ASIC等)•内存•中央处理器(CPU)•控制软件4.电源模块电源模块是提供电源稳定和管理的模块。
它可以延长设备寿命,也可以在电压波动时提供电力保护。
电源模块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电源适配器•交流电源•直流电源•电池三、交换系统的基础结构1.数据接收数据接收是交换系统的第一阶段。
接口模块根据数据链路层的不同协议,接收来自网络的数据。
交换系统将数据分为两类:数据帧和令牌。
2.数据过滤数据过滤是交换系统的第二阶段。
控制模块首先对数据进行过滤,再根据系统的配置来判断是否接收该数据。
如果不接收,则丢弃该数据。
如果接收,则进行下一步。
3.数据交换数据交换是交换系统的第三阶段。
数据将被发送到适当的端口,以便将数据转移到目标网络设备。
这个过程需要通过控制模块的管理和转发功能来实现。
控制模块会确定最终目标,并选择适当的端口将数据转发到目标设备中。
4.数据重发数据重发是交换系统的第四阶段。
如果数据传输不成功,则控制模块将重发数据帧。
重发的次数取决于交换系统的配置和网络状况。
电路交换的结构
![电路交换的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905197e9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c9.png)
电路交换的结构
电路交换是一种通信传输方式,用于在通信网络中建立一条专用的物理路径,以实现双方直接的点对点通信。
其结构主要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
1. 源节点和目标节点:源节点和目标节点是电路交换的两端点,它们之间建立一条专用的物理连接进行通信。
2. 交换机:电路交换网络中的交换机负责在不同的节点之间建立和拆除物理连接。
交换机可以有多个级联,形成交换网络。
3. 信令系统:在电路交换中,信令系统用于控制和管理建立和拆除连接的过程。
信令系统通常由信令交换机和信令协议组成。
4. 路由器:路由器用于将数据从源节点传递到目标节点。
在电路交换中,路由器的作用是确定专用物理路径,并将数据沿着该路径传输。
总之,电路交换的结构由源节点、目标节点、交换机、信令系统和路由器组成,通过建立专用的物理路径,实现点对点的通信。
通信现代交换第3部分 电路交换系统 (1)
![通信现代交换第3部分 电路交换系统 (1)](https://img.taocdn.com/s3/m/0cc45844f01dc281e53af036.png)
如果是450Hz的信号,需要多少个存储单元? ① 求450与8000的最大公约数(为50Hz) ② 总长为T=1/50=20ms
T ③ 需要单元数为 125us
=160个
现代交换技术
双音频信号产生方法 产生f1和f2的双音频信号,需要多少个 存储单元?
步骤:
① 求f1、f2及8000的最大公约数(f0) ② 总长度为T=1/f0
用户摘/挂机识别示例
用户线状态
200ms扫描 挂机 0 1 摘机 挂机
本次扫描(SCN)0 0 0 0 1 1 1 1 1 0 0 0
前次扫描(LL) 0 0 0 0 0 1 1 1 1 1 0 0
LL SCN 1
LL SCN 1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摘机识别
• 停铃流,建立通话电路
• 拨号
• 释放话路
现代交换技术
用户数据
反映用户情况和属性,每个用户所特有
用户情况
用户类别 话机类别
如呼入/呼出限制
如私人用户、共用电话 DTMF或脉冲拨号
静 态 数 据
出局限制
用户新业务 记费类别
局内、市内、国内、国际
热线、叫醒、缩位等 定期/立即记费,免费
记费等级
各种号码
码型变换、时钟提取、帧定位、帧和复帧
同步、信令提取和插入、告警处理等功能。
现代交换技术
码型变换
PCM 输入
双 /单
HDB3 /NRZ
时钟 提取
帧定位
信令提取 告警指示
到数字交 换网络去
帧同步
复帧 同步
信号 控制
第三章 程控数字交换机的硬件系统
![第三章 程控数字交换机的硬件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a433fde14afe04a1b071de89.png)
2. S接线器的基本组成
S接线器主要由一个连接n条输入复用线和n 条输出复用线的n×n的电子接点矩阵,控制存 贮器组以及一些相关的接口逻辑电路组成。 控制存储器共有n组,每组控制存储器的存 储单元数等于复用线的复用度。 第j组控制存储器的第I个单元用来存放在时 隙I时第j条输入(输出)复用线应接通的输出 (输入)线的线号。 设控制存储器的位元数为i,S接线器的输入 (输出)线的数目为n,则控制存储器的位元 数应满足以下关系:2i≥n。
控制存储器的内容是在呼叫建立时由计算机写入的。
(2)
输入控制方式
控制写入 顺序读出
输入控制方式也叫做控制写入,顺序读出。
在采用输入控制方式时, T接线器的输入复用线上某 个时隙的内容,应写入话音存储器的哪个单元,由控 制存储器相应单元的内容来决定。控制存储器的内容, 是在呼叫建立时由计算机控制写入的。
两种压扩律
两种压扩律――A律和μ律。欧洲和我国均采用A律, 在 PCM30/32 系统中采用; μ 律通用于北美和日本,在 PCM24系统中采用。 A律的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的关系如下式所示:
uy Au x 1 ln A 0 ux 1 (小信号 ) A
μ 律的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的关系如下式所示:
3-1-1 采用分级控制方式的交换机的硬件的基本 结构
远端用户模块
各部分的基本功能
采用分级控制的交换机的硬件由用户模块,远端用 户模块、数字中继器、模拟中继器、数字交换网络、 信令设备和控制系统组成。 1.用户模块 2.远端用户模块 3.中继模块 4.数字交换网络 5.信令设备 6.控制部分是计算机系统,由处理器、存贮器和输入/输 出设备组成,通过执行预定的程序和数据,来完成规 定的话音通路接续、维护和管理的功能逻辑。
现代交换原理-第3章-电路交换技术及接口电路分析
![现代交换原理-第3章-电路交换技术及接口电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a2c0552ee06eff9aff8074a.png)
本章主要内容
1. 电话通信的基本原理 2. 电话交换技术的发展 3. 程控数字交换机的系统结构 4. 控制系统 5. 接口电路
1、电话通信的基本原理
3
1.1电话机的发展
80年代出现数字电话机, 之后出现了各种新式电话机 70年代出现电子电话机-按键式电话机 1896年出现了自动电话机-拨号盘电话机
多处理机间的通信方式
采用计算机网常用方式:如总线等
通信方式
利用PCM信道
利用TS16进行通信:如FETEX-150
与话音信息一样在交换网络中传输, 用不同的标志区分:如S1240中的换 码信道字
5、接口电路
32
数字交换机接口类型
用 Z 模拟用户接口电路 户 侧 接 V 数字用户接口电路 口
OAM
(1)B:馈电
a
用户线
– 48V
用户线
b
馈电:由用户电路向电话提供直流电源,-48v,20-50mA。
电容的特性:“隔直流,通交流” 电感的特性:“隔交流,通直流”
(2)0:过压保护
R
a 1
外 线
2
R
b
4 内
-48V 线 3
用户线是外线,为避免高压进入交换机内部而损坏交换 机,设置了两极保护,将线路的高压分别限制在–48V和 地电位。
其它功能
极性倒换(反转) 计费脉冲发送
模拟用户电路功能框图
举例——用户电路板
5.2 数字中继电路
数字中继电路:交换机与数字中继线的接口设备, 用于与数字交换局或远端模块的连接。
控制系统的结构
控制系统的构成方式: 集中控制、分散控制(分级控制、分布控制) 多处理机的工作方式: 按功能分担、按话务分担、备用方式 备用方式:同步方式、互助方式、主/备方式(冷 备用、热备用) 处理机间的通信方式: 通过PCM信道进行通信、采用计算机网常用的通 信方式
第 3 章 电路交换技术-交换技术课件
![第 3 章 电路交换技术-交换技术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ba7c24ebe1e650e52ea99b1.png)
图3-8
实现BORSCHT的用户电路
② 数字用户接口电路
收发器的主要作用是实现数 字信号的双向传输:空分, 频分,时分,回波抵消
图3-9
数字用户接口的基本功能
图3-10
收发器的原理框图
2.远端用户
远端用户级也称远端用户模块。 是指装在距离电话局较远的用户集中 分布点上的话路设备,其基本功能与局内 用户级相似,也包括用户电路和用户集线 器,如图3-7中虚线框所示。
3.选组级(交换网络)
选组级一般称为数字交换网络,它是 话路部分的核心设备,交换机的交换功能 主要是通过它来实现的。
图3-11
数字交换机的交换过程
4.中继接口
在交换网络与局间中继线之间,必须 有中继接口配合工作。 根据中继线的类型,中继接口有模拟 中继接口与数字中继接口,分别称为模拟 中继器和数字中继器。
3.2.1 电路交换的基本原理
1.电路交换基本原理
图3-2
电路交换基本原理
2.电路交换的3个基本要素
(1)终端设备 (2)传输系统 (3)交换机
3.电路交换机的基本呼叫任务与结构
(1)电路交换机的基本任务
图3-3
交换机的4种基本呼叫任务
① 本局呼叫 ② 出局呼叫 ③ 入局呼叫 ④ 转移呼叫
(2)电路交换机的基本结构
(3)空间分割方式:是指交换网络的每条 连接通路各自具有不同的空间位置。 (4)时间分割方式:是指交换网络的每条 连接通路各自具有不同的时间位置,也就 是说,各路话音的传输时间是互相错开的。 简称时分。
(5)空分交换(Space Division Switching, SDS):空分交换是一个通过使用在物理 分开的一套矩阵接触或交差点的动作来确 定传输通道路径的交换。
实验三:电路交换系统硬件结构实验
![实验三:电路交换系统硬件结构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85f48c2cfab069dc51220175.png)
实验三:电路交换系统硬件结构实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使用实验仿真软件直观地理解电路交换系统的硬件结构及各功能实现方式与原理。
实验原理:1. 电路交换系统的硬件组成电路交换系统可用如图3.1的简化结构进行描述:图3.1电路交换系统组成由图3.1可以看岀,电路交换系统由控制系统、交换网络与接口模块等组成。
由图 3.1可以看岀,电路交换系统由控制系统、交换网络与接口模块等组成。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 3.1所示。
接口模块的作用是将来自不同终端(如电话机、计算机等)或其它交换机的各种传输信号转换成统一的交换机内部工作信号,并按信号的性质分别将信令传送给控制系统,将消息传送给交换网络。
交换网络的任务是实现各入、岀线上信号的传递或接续。
控制系统则负责处理信令,按信令的要求控制交换网络完成接续,通过接口发送必要的信令,协调整机工作以及管理整个通信网等等。
对电路交换系统在呼叫处理方面的5项基本功能要求为:1)能随时发现呼叫的到来;2)能接收并保存主叫发送的被叫号码;3)能检测被叫的忙闲以及是否存在空闲通路;4)能向空闲的被叫用户振铃,并在被叫应答时与主叫建立通话电路5)能随时发现任何一方用户的挂机。
接口是交换机中唯一与外界发生物理连接的部分。
为了保证交换机内部信号的传送与处理的一致性,任何外界系统原则上都必须通过接口与交换机内部发生关系。
为统一接口类型与标准,CCITT对交换系统应具备的接口种类提岀了建议•规定了中继侧接口、用户侧接口、操作管理和维护接口的电气特性和应用范围,如图3.2所示。
其中,中继侧接口为交换机至其他交换机的接口,包括一次群PCM数字中继接口A接口,二次群PCM数字中继接口B接口与模拟中继接口C接口。
用户侧接口有二线模拟接口Z接口和数字接口Z接口两种。
操作、管理和维护(OAM)接口用于传递和操作维护有关的信息,如交换机系统状态、系统资源占用情况、计费数据、测试结果与告警信息等,接口是通过数据通信网(DCN)将交换机连接到电信管理网仃MN)操作系统的接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2 集中控制
配备一对(也可为若干台)中央处理机,交换机的 全部控制工作都由中央处理机来承担。
集中控制的优点:处理机能掌握整个系统的 状态;可以达到所有资源,功能的改变一般 都在软件上进行,比较方便.
集中控制的缺点:软件包要包括各种不同特 性的功能,规模庞大不便于管理,而且易于 受到破坏.
3、终端接口功能
用户线和中继线均通过终端接口而接至交换网,终 端接口是交换设备与外界连接的部分,又称为接 口设备或接口电路。 终端接口:中继侧接口和用户侧接口两大类。
终端接口还有一个主要功能就是与信令的配合,因
此,终端接口与信令也有密切的关系。
4、控制功能
--连接功能和信令功能都是按照接收控制功 能的指令而工作的。 控制功能可分为低层控制和高层控制: 低层控制主要是指对连接功能和信令功能的 控制。 概括起来有两种:
三、电路交换机(程控交换机)发展过程中的典型 机型: 时间 电路交换技术的发展 1878 人工电话交换机 1892 步进制史端乔式自动电话交换机 1938 美国NO.1纵横制交换机 1965 美国1ESS模拟程控交换机 1970 法国E10A数字程控交换机 1976 美国4ESS数字程控长途交换机 1980 加拿大DMS-100全数字程控市话交换机 1982 S1240、5ESS分布式数字程控交换机
所有连在交换机上的电话分机用户,都由交 换机向其馈电。数字交换机的馈电电压一 般为48V,在通话时的馈电电流在 20mA~50mA之间。
电容的特性:“隔直流,通交流” 电感的特性:“隔交流,通直流”
过压保护O (Over voltage protection) 二次过压保护
由于程控交换系统中大量使用集成电路组件,为了 保护这些元器件免受可能从用户线进来的高压 (如雷电、强电等)袭击,程控交换机一般采用 两级保护措施。第一级保护是在配线架上安装防 止高压的保安器(如气体放电管)和防止过流的 熔丝,但是,由于保安器在雷电袭击时仍可能有 上百伏的电压输出,这对交换机中的集成电路等 元件仍可能产生致命的损伤,因此,在用户电路 中一般还用4个二极管组成钳位电路来作为第二级 保护(或称为二次保护),以把用户线上来的电 压钳制在用户电路所允许的范围之内。
监视S (Supervision)
编译码和滤波C (CODEC & filters)
数字交换机只能对数字信号进行交换处理,而模拟 用户接口电路输入的话音信号是模拟信号,因此, 需要用编码器( Coder )把模拟信号话音转换成数 字信号话音在交换网络中交换。或者通过解码器 (Decoder) 把从交换网络来的数字话音转换成模 拟话音送向模拟用户终端。 同时为避免在A/D中由于信号抽样而产生混叠失真 以及50Hz电源的干扰影响,模拟话音在进行编码以 前要通过一个带通滤波器,以滤除50Hz电源干扰 和3400Hz以上的频率分量信号。而在接收方向, 从解码器输出的脉冲幅度调制(PAM)信号,要通 过一个低通滤波器以恢复原来的模拟话音信号。
BORSCHT功能仅需使用用户线接口电路 (SLIC)和编解码电路(CODEC)两片专 用集成电路及少量的的外围辅助电路便可 实现。SLIC是用户线接口电路的缩写,它 一般完成BORSTH功能,C功能则需由独立 的CODEC提供。
模拟用户电路功能框图
馈电B (Battery feeding)
3.3 接口系统概述
3.3.1 接口系统的作用 是交换机中唯一与外界发生物理连接的 部分.为了保证交换机内部信号的传送与处 理的一致性,任何外界系统原则上都必须通 过接口与交换机内部发生关系.
几个概念
接口设备:是实现数字交换系统和外围环境的接口。
远端接口:是到集中维护操作中心、网管中心、计费中心 等的数据传送接口。
数
ET
B ET
V1
V2 ET
Z1 V1
字 交 换 网 络
通路转 换设备
中继器
转换
程控交换系统接口类型——模拟接口
Z1接口:连接单个模拟用户的接口
Z2接口:连接模拟远端集线器的接口
Z3接口:连接模拟X的接口
3.4 用户接口
3.4.1 功能: 用户终端与交换网络的接口电路. (UNI---User Network Interface) 3.4.2 分类: 模拟用户接口 数字用户接口
二、电路交换技术的演进与发展
1878;人工交换;人工交换机; 借助话务员进行电话接续; 效 率很低。 1893;机电交换;步进制交换机;话机拨号脉冲直接控制步进 接线器; 自动交换,但是效率低,速度慢,杂音大,机械磨损 严重 。 1938;机电交换;纵横制交换机;主要改进:压接触接线阵列 代替步进接线器, 直接控制过度到间接控制。灵活性.可靠 性.控制效率均增强 。 1965 ;电子交换;空分程控交换机;存储程序控制;话路部分采 用机械接点。 1970 ;电子交换;程控数字交换机;计算机软件控制;标志着交 换技术从传统模拟交换进入数字交换时代。
3.2.3 分散控制
在系统给定的状态下,每台处理机只能 达到一部分资源和只能执行一部分功 能.
优点:模块化好,可靠性高; 缺点:分散的开销;
分散控制又可分为:分布控制和分级控制. 单级多机系统 图3.8 容量分担:每台处理机只承担一部分容量的 呼叫处理任务 功能分担:每台处理机只承担一部分功能 多级处理机系统 图3.9 分布式控制: S-1240的控制系统
数字交换机接口类型
模拟用户线 Z1 模拟远端集线器 模拟PABX NT 数字用户线 数字远端模块 LT 数字PABX LT m X (2B+D) LT n X E1 V5 LT ET ET V4 ET ET C22 本地 二线 V3 ET Z1 ET Z2 ET Z3 ET LT ET A LT 8,448kbit/s PCM 8,448kbit/s LT LT C11 ET C12 ET C21 34,368kbit/s FDM 实线 四线 2,048kbit/s
振铃控制R (Ringing control)
由于历史的原因,振铃电压比较高,国内规定为 90V±15V,25Hz正弦信号。因此,一些程控交换 机多采用振铃继电器,控制铃流接点。
振铃由用户处理机的软件控制。当需要向用户振铃 时,就发出控制信号,是继电器动作,控制接点 闭合,振铃电路发出铃流送至用户。当用户摘机 时,摘机信号可由环路监视电路检测或由振铃回 路监视电路检测,立即切断铃流回路,停止振铃。 有些交换机已将这部分功能由高压电子器件实现, 取消了振铃继电器。
双机配置有三种形式:微同步方式,主 备用方式,话务分担方式(负荷分担方式) 多机配置:N+1备份;N+m备份;
负荷分担方式
优点:过负荷能力强;可以防止软件差错 引起的系统阻断;必要时可一机承担全部话 务。 缺点:双机同抢资源,双机通信复杂。 主备用方式 冷备用:备用机中没有呼叫数据的保存。 热备用:备用机中有呼叫数据的保存。
我国程控交换机的发展: 引进情况(七国八制) 1.F-150 日本。福州、厦门、成都、贵阳、桂林、南宁、 西安、兰州、西宁… 2.S-1240 比利时 1976。北京、上海、重庆、成都、广 州… 3.E10-B 法国 CIA-ALCATEL---阿尔卡特 1981。 4.DMS-100 加拿大。北京、重庆、西安 5.AXE-10 瑞典 爱立信。广州、重庆、浙江、辽宁 6.EWSD 德国 西门子。 7.NEAX-61 日本 NEC 。 8.5ESS-2000 美国 AT&T 1992。
七、 功能结构要求 1、连接功能:
就是在需要通话的用户之间建立一条通路。连接功能 由交换机的核心部件——交换网络实现。
2、信令功能
信令功能是交换与通信网中十分重要的概念,信令 是通信网的神经系统。在呼叫建立的过程中,离不 开各种信令的传送和监视,可以简单的概括如下: 监视:呼出监视、应答与接收监视。 号码:脉冲接收、音频信号接收。 音信号:拨号音、铃流与回铃音、忙音。 终端信令(用户--网络信令):用户终端和本地交换 机之间的信令。 局间信令:交换机之间通过中继线传递的信令。
3.4.3 模拟用户接口的基本(七大)功能
模拟用户电路的功能可归纳为BORSCHT七个功能:
——B(Battery feeding)馈电
——O(Over voltage protection)过压保护 ——R(Ringing control)振铃控制 ——S(Supervision)监视 ——C(CODEC & filters)编译码和滤波 ——H(Hybird circuit)混合电路(二/四线转换) ——T(Test)测试
(1)扫描用来发现外部事件的发生或信令的到来。
(2)驱动用来控制通路的连接、信令的发送或终端接口的状态变化。
高层控制则是指与硬设备隔离的高一层呼叫 控制。
信令与终端接口、控制设备、连接设备间关系
3.2 控制系统
3.2.1 交换系统中控制方式的分类 按交换系统中处理机与话路设备的关系 可以将交换系统中控制方式分为: 集中控制 分散控制 混合控制
振铃电压: 90+15v,25Hz
监视S (Supervision)
主要是监视用户线回路的通/断状态。
一般通过馈电线路中的测试电阻来实现。通过对 用户线回路的通/断状态的检测可以确定下列各种 用户状态 1、用户话机的摘/挂机状态 2、用户话机(号盘)发出的拨号脉冲 3、投币话机的输入信号 4、话终挂机状态
全分布控制方式
随着微处理机的迅速发展,分散控制程度 可以更高,而采用全微机的分布式控制方式, 可更好地适应硬件和软件的模块化,比较灵 活,适合于未来的发展,出故障时影响小。
在全分布控制中,每个用户模块或中继模 块基本上可以独立自主地进行呼叫处理。S1240数字程控交换机采用的是典型分布式控 制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