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应用文)关于蚂蚁的观察实验报告(初稿)
蚂蚁的研究报告作文
蚂蚁的研究报告作文蚂蚁的研究报告作文(通用54篇)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
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蚂蚁的研究报告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蚂蚁的研究报告作文篇1我家门前的两棵大树下,有十多个蚂蚁洞,我常常去观察树底下的蚂蚁。
有一天,我想知道一个问题:蚂蚁喜欢吃什么?就从家里拿了白糖、红糖、白菜叶、一小块儿苹果、一小块豆腐、小西红柿这几样东西。
我把这几样东西摆放在蚂蚁的.洞口附近,不一会儿,蚂蚁们就纷纷出来了。
它们马上聚集在食物面前。
白糖和红糖不一会儿就全被蚂蚁们搬进了洞里。
半小时后,我发现白糖、红糖、苹果和小西红柿这些含有糖分的食物已经不见了,它们被蚂蚁们搬进了洞里,而白菜叶和豆腐还在地上,没有少一点儿。
蚂蚁们喜欢吃甜的东西,不爱吃没有糖分的东西。
今天,我的收获真不少,既知道了蚂蚁喜欢吃含糖分的食物,又明白了只有做实验才能找到答案的道理。
蚂蚁的研究报告作文篇2“咻,嘿咻!”我,一只小蚂蚁,现在正在一片草地上抬着一块有人类小指甲那么大的面包。
“嗨,朋友,要不我来帮你?”我回头一看,一只工蚁正要抬我的面包。
“谢了。
”我和它,一只蚂蚁抬一边,往家走。
突然一般水流冲向我们,是人类在给草地浇水!“快跑!”我和那工蚁扔上面包,往家跑去。
跑着跑着,眼前出现了一个土包。
快了!快到了!可这时,几滴水珠落到土包里,“不——”,我和工蚁喊道,可没多少时间犹豫了。
我抓起工蚁的前肢,往前面一块石头跑去。
“呼——”终于,我们逃过了一劫,可家没了……这时,一只蜻蜓飞了过来。
“我刚才看到了你们的遭遇,跟我走吧。
”我和工蚁对视了一眼,爬上了蜻蜓背。
蜻蜓起飞了,像一架飞机冲了出去。
我和工蚁连忙咬住蜻蜓的背,一动也不敢动。
似乎过了一天,蜻蜓才降落。
我和工蚁勉强支撑着身子,晃晃悠悠看了看四周:这是一片新草原。
“喂!你们是谁?离开我的领地!我抬头看了看,不由得打了一个寒战,是一只小螳螂!小螳螂突然扑过来,一双镰刀一样的前肢打在蜻蜓翅膀上。
蚂蚁取食物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观察蚂蚁取食物的行为,了解蚂蚁的觅食方式。
2. 探究蚂蚁对食物的识别和选择能力。
3. 分析蚂蚁在取食物过程中的社会行为。
二、实验材料1. 实验组:蚂蚁、食物(如面包屑、饼干碎等)、透明塑料瓶、细沙、白纸、尺子、秒表。
2. 对照组:与实验组相同的实验材料,但去除食物。
三、实验方法1. 将实验场地划分为若干区域,用白纸作为标记。
2. 在每个区域放置相同数量的蚂蚁,并记录蚂蚁的数量。
3. 在每个区域放置相同数量的食物,确保食物距离蚂蚁有一定的距离。
4. 观察并记录蚂蚁取食物的行为,包括取食时间、取食距离、取食数量等。
5. 分析蚂蚁对食物的识别和选择能力,以及蚂蚁在取食物过程中的社会行为。
四、实验结果1. 实验组蚂蚁在取食物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分工合作行为。
一部分蚂蚁负责寻找食物,一部分蚂蚁负责搬运食物,还有一部分蚂蚁负责清理食物残留物。
2. 蚂蚁对食物的识别和选择能力较强。
在多种食物中,蚂蚁更倾向于选择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如饼干碎。
3. 蚂蚁取食物的时间与距离成正比。
距离越远,取食物的时间越长。
4. 实验组蚂蚁在取食物过程中,部分蚂蚁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但总体上仍能保持秩序。
五、实验分析1. 蚂蚁取食物的行为体现了蚂蚁的社会性。
在取食物过程中,蚂蚁之间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2. 蚂蚁对食物的识别和选择能力表明蚂蚁具有一定的智能。
在多种食物中,蚂蚁能根据食物的营养价值进行选择。
3. 蚂蚁取食物的距离与时间成正比,说明蚂蚁在取食物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意识。
距离越远,风险越大,蚂蚁取食物的时间也越长。
六、实验结论1. 蚂蚁取食物的行为具有明显的分工合作、识别和选择食物的能力,以及一定的风险意识。
2. 蚂蚁的社会行为和智能水平在取食物过程中得到了体现。
七、实验建议1. 进一步研究蚂蚁在取食物过程中的信息传递方式。
2. 探究蚂蚁对食物的偏好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3. 深入研究蚂蚁的社会行为和智能水平,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观察蚂蚁生物实验报告
观察蚂蚁生物实验报告嘿,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蚂蚁,没错,就是那些小小的,爬来爬去的小家伙。
咱们得明白,蚂蚁可不是普通的小虫子。
它们的世界就像一部超级大片,充满了动作、冒险和合作的精神,简直就像一部“蚁”的传奇故事。
你看,它们成群结队,有条不紊,干活儿的时候就像开了挂一样,让人忍不住想要给它们点赞。
好吧,别说我夸它们,咱们接着聊。
这次实验,我准备了一个小小的观察平台。
找了个干净的地方,铺上了一些白纸,方便我观察这些小家伙的动向。
然后,我找来了一些糖,想看看它们对美食的反应。
你们知道的,谁能拒绝糖呢?我把糖放在纸上,耐心等待。
没过多久,哎呀,真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小蚂蚁们就像收到信号一样,蜂拥而至。
它们的速度快得让我咋舌,像是在开运动会,真是个个都是小飞毛腿。
我开始观察它们的行为。
就像是探险者一样,蚂蚁们围着糖转来转去,有的在试探,有的在搬运,简直像是开了个“搬家大会”。
有些蚂蚁甚至开始叫上同伴,仿佛在说:“快来,这里有好东西!”你看看,这种团队合作的精神,真让人感动,简直就是蚁界的“团结就是力量”啊!我想,它们的沟通方式一定是独特的,也许是通过触角在交流吧,毕竟小小的身体里蕴藏着大大的智慧。
我还注意到,蚂蚁之间的“社交”也很有趣。
它们时不时互相碰触,就像是打招呼,有时候甚至在“交换”食物。
让我想起了朋友间分享美食的快乐,蚂蚁们真是懂得生活的艺术。
它们不怕艰苦,能在一块儿携手并肩,真是让人觉得温馨。
想象一下,如果人类也能像它们一样团结,那这个世界会变得多么美好啊!然后,我发现了更有趣的事情。
那些运送食物的蚂蚁,身上背着比自己重得多的东西,走得摇摇晃晃,却依然坚持不懈。
这让我想到一句话:“有志者事竟成。
”它们用行动诠释了这句话,让我觉得,它们真是小小的勇士,勇敢面对一切挑战。
不管前方有多大的困难,它们都毫不退缩,这种精神实在是让人钦佩。
实验进行得如火如荼,蚂蚁们忙得不亦乐乎。
我忍不住想,蚂蚁的世界里,竟然蕴藏着这么多有趣的秘密。
蚂蚁的生活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通过观察蚂蚁的生活习性,了解蚂蚁的社会结构、行为特点和生存方式,从而认识蚂蚁这一生物的独特之处。
二、实验方法1. 观察法:观察蚂蚁在自然环境中的活动,记录其生活习性。
2. 实验法:设置实验环境,观察蚂蚁的行为变化,探究蚂蚁的生存策略。
三、实验材料1. 蚂蚁窝:在校园或其他自然环境中寻找蚂蚁窝。
2. 实验器具:放大镜、透明容器、土壤、食物(如面包屑、糖等)。
3. 记录工具:笔记本、笔。
四、实验步骤1. 观察蚂蚁窝:找到蚂蚁窝后,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出入情况,记录蚂蚁的数量、体型、颜色等特征。
2. 观察蚂蚁活动:在蚂蚁窝附近放置食物,观察蚂蚁如何发现、取食食物,记录蚂蚁的行为特点。
3. 实验一:设置实验环境,观察蚂蚁的取食行为。
(1)在透明容器中放入适量土壤,再覆盖一层细沙。
(2)将蚂蚁窝附近的土壤挖取一些放入容器中,使蚂蚁能找到食物。
(3)在土壤中放置食物,观察蚂蚁如何取食,记录其行为。
4. 实验二:探究蚂蚁的生存策略。
(1)在透明容器中放入适量土壤,再覆盖一层细沙。
(2)将蚂蚁窝附近的土壤挖取一些放入容器中,使蚂蚁能找到食物。
(3)观察蚂蚁如何应对外界威胁,如鸟类、昆虫等,记录其生存策略。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结果:蚂蚁体型较小,呈黑色或棕色,有触角、足和腹部。
蚂蚁善于挖掘地道,构建巢穴,以适应地下生活。
2. 实验一结果:蚂蚁能迅速发现食物,并利用触角进行信息交流,共同取食。
3. 实验二结果:蚂蚁在遇到外界威胁时,会迅速撤退,躲避危险。
在巢穴附近,蚂蚁会相互合作,共同防御入侵者。
六、实验结论1. 蚂蚁具有高度的社会结构,群体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和协作。
2. 蚂蚁具有敏锐的嗅觉和触觉,能迅速发现食物和危险。
3. 蚂蚁善于挖掘地道,构建巢穴,适应地下生活。
4. 蚂蚁具有顽强的生存能力,能在恶劣环境中生存繁衍。
七、实验拓展1. 观察不同种类蚂蚁的生活习性,比较其差异。
2. 研究蚂蚁的繁殖和生长发育过程。
蚂蚁的环境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蚂蚁是一种常见的昆虫,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
它们生活在各种环境中,如森林、草原、农田、城市等。
蚂蚁具有高度的社会性和适应性,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生存和繁衍。
为了探究蚂蚁在不同环境下的生活习性,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二、实验目的1. 了解蚂蚁在不同环境下的生活习性;2. 分析蚂蚁对环境的适应能力;3. 探讨蚂蚁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地点:选择森林、草原、农田、城市等不同环境;2. 实验材料:蚂蚁、土壤、食物、实验器材(如放大镜、镊子、记录本等);3. 实验时间:为期一个月。
四、实验方法1. 观察法:在实验地点观察蚂蚁的行为、栖息地、食物来源等;2. 实验法:设置实验组,分别在不同环境中放置相同数量的蚂蚁,观察它们的生存情况;3. 比较法:对比不同环境中蚂蚁的生活习性、适应能力等。
五、实验步骤1. 选择实验地点:分别选择森林、草原、农田、城市等不同环境作为实验地点;2. 设置实验组:在每个实验地点放置相同数量的蚂蚁,保证实验条件一致;3. 观察记录:每天观察蚂蚁的行为、栖息地、食物来源等,并做好记录;4. 实验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结论。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结果(1)森林环境:蚂蚁主要栖息在树干、树根、土壤等地方,食物来源丰富,有昆虫、植物汁液等;(2)草原环境:蚂蚁主要栖息在土壤中,食物来源主要有植物根、昆虫等;(3)农田环境:蚂蚁主要栖息在土壤、农作物根部,食物来源有植物根、昆虫等;(4)城市环境:蚂蚁主要栖息在建筑物、垃圾堆、土壤等地方,食物来源有昆虫、人类垃圾等。
2. 实验数据分析(1)蚂蚁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能力:通过观察发现,蚂蚁在不同环境中均能生存,说明它们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2)蚂蚁对环境的影响:蚂蚁在森林、草原、农田等自然环境中,对土壤肥力、植物生长等有积极作用;在城市环境中,蚂蚁对垃圾分解、生态平衡等有积极作用。
七、结论1. 蚂蚁在不同环境中均能生存,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2. 蚂蚁在生态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助于土壤肥力、植物生长、生态平衡等;3. 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了蚂蚁的生活习性,为保护蚂蚁资源和生态环境提供了参考。
蚂蚁观察报告范文
蚂蚁观察报告范文一、观察背景。
你有没有盯着一群蚂蚁看过?它们就像一个小小的神秘王国,忙忙碌碌的可有意思了。
我呀,就对这些小蚂蚁特别好奇,于是决定好好观察它们一番。
二、观察地点。
我家院子的墙角边。
那里有一小块土堆,周围还散落着一些树叶和小石子,就像是蚂蚁们天然的栖息地。
三、观察时间。
[具体时间段,例如一个星期内每天下午放学后],这个时候蚂蚁们都特别活跃,大概是一天中“工作”的高峰期吧。
四、观察内容。
# (一)蚂蚁的外形。
蚂蚁这小不点,身体小小的却很精致呢。
它们的身体分成三段,就像三个小珠子串在一起。
头部小小的,上面顶着两根细细的触角,这触角就像它们的小天线,不停地晃来晃去。
我猜啊,这是它们互相交流或者探路用的。
蚂蚁的胸部和腹部连接得很紧密,六条细细的腿就长在胸部,这腿别看细,跑起来可快了,就像小马达一样。
# (二)蚂蚁的巢穴。
它们的家就在墙角那堆土里。
洞口小小的,不仔细看还真不容易发现。
只要看到有蚂蚁在洞口进进出出,就知道那是它们的“家”啦。
我试着用小树枝轻轻地挖开一点洞口旁边的土,发现里面的通道弯弯曲曲的,像个小迷宫。
我可不敢挖太深,怕把它们的家给弄塌了,那可就成了“拆迁队”啦。
# (三)蚂蚁的觅食。
蚂蚁可是个勤劳的小食客呢。
我在离蚁巢不远的地方放了一小块饼干屑,就像给它们设下了一个美食陷阱。
不一会儿,一只小蚂蚁就发现了这个大宝贝。
它先是在饼干屑周围转了几圈,可能是在确认这是不是能吃的东西,又或者是在给伙伴们发信号:“这里有个大美味!”然后,它用触角碰了碰饼干屑,接着就开始往回走。
我本来还担心它找不到回家的路呢,结果它就像有导航一样,直直地朝着蚁巢奔去。
过了一会儿,只见一大群蚂蚁从蚁巢里浩浩荡荡地出来了,就像一支小小的军队。
它们沿着之前那只蚂蚁走过的路线,很快就来到了饼干屑旁边。
然后,这些小家伙们就开始齐心协力地搬运饼干屑。
有些蚂蚁在下面顶,有些在旁边推,还有些在前面拉,那场面可热闹了。
我发现,蚂蚁们虽然小,但是团结起来力量可大了,不一会儿就把比它们身体大好多倍的饼干屑搬回了家。
观察蚂蚁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观察蚂蚁的行为,了解蚂蚁的社会结构、分工合作以及生存方式,从而增强对昆虫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实验材料1. 蚂蚁窝(最好是野生的蚂蚁窝)2. 小型透明容器(如玻璃瓶)3. 食物(如面包屑、水果等)4. 记录本和笔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在野外寻找一个蚂蚁窝,最好选择一个蚂蚁数量较多的窝。
(2)用小铲子将蚂蚁窝周围的土壤挖出,尽量保留蚂蚁窝的完整性。
(3)将蚂蚁窝放入小型透明容器中,以便观察。
2. 观察记录(1)观察蚂蚁窝的结构,记录蚂蚁窝的形状、大小、深度等特征。
(2)观察蚂蚁的个体特征,如体型、颜色、触角等。
(3)观察蚂蚁的分工合作,记录不同蚂蚁的职责和活动。
(4)观察蚂蚁的觅食行为,记录蚂蚁寻找食物的方式、路线和食物类型。
(5)观察蚂蚁的繁殖行为,记录蚂蚁的繁殖季节、繁殖方式等。
3. 实验结果与分析(1)蚂蚁窝的结构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蚂蚁窝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为10-20厘米,深度约为5-10厘米。
蚂蚁窝内部结构复杂,有多个通道和房间,通道之间相互连接,方便蚂蚁的进出。
(2)蚂蚁的个体特征蚂蚁体型较小,长2-3毫米,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三个部分。
头部有一对触角,触角上有许多感觉器官,可以感知环境变化。
胸部有三对足,腹部扁平,有利于携带食物。
(3)蚂蚁的分工合作在蚂蚁窝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以下分工:- 工蚁:负责寻找食物、建造和维护蚁窝、照顾幼虫等。
- 兵蚁:负责保卫蚁窝,抵御外敌入侵。
- 卵蚁:负责繁殖后代。
(4)蚂蚁的觅食行为蚂蚁觅食的方式主要是通过触角感知气味,找到食物后,会沿着气味路线将食物带回蚁窝。
我们发现,蚂蚁喜欢寻找含糖量较高的食物,如面包屑、水果等。
(5)蚂蚁的繁殖行为蚂蚁的繁殖季节一般在春末夏初,此时卵蚁会产下大量卵。
经过一段时间的孵化,幼虫逐渐成长为成虫。
蚂蚁的繁殖方式为卵生,卵在蚁窝内孵化。
4.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到蚂蚁的社会结构、分工合作以及生存方式。
探究蚂蚁运动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蚂蚁,作为地球上最常见的昆虫之一,以其独特的群体行为和运动方式引起了生物学家的广泛关注。
本研究旨在探究蚂蚁的运动特点,包括其移动速度、路径选择和群体协作等,以期更深入地理解蚂蚁的运动行为。
二、实验目的1. 观察并记录蚂蚁的运动速度。
2. 分析蚂蚁在迷宫中的路径选择行为。
3. 研究蚂蚁在群体协作中的运动模式。
三、实验材料与工具1. 实验材料:蚂蚁、迷宫装置、食物源、透明容器、量尺、计时器。
2. 实验工具:显微镜、录像设备、数据分析软件。
四、实验方法1. 蚂蚁运动速度测量- 将蚂蚁放入透明容器中,记录其从容器中央到边缘的移动时间。
- 重复实验多次,以获取平均值。
2. 迷宫实验- 设计一个迷宫,迷宫的一端放置食物源。
- 观察蚂蚁进入迷宫后的路径选择,记录其到达食物源的时间。
- 重复实验多次,分析蚂蚁的路径选择特点。
3. 群体协作运动研究- 在迷宫中设置多个食物源,观察蚂蚁如何协作搬运食物。
- 记录蚂蚁搬运食物的数量和效率。
五、实验步骤1. 蚂蚁运动速度测量- 将蚂蚁从自然环境中采集,放置在透明容器中。
- 使用量尺测量蚂蚁从容器中央到边缘的距离。
- 使用计时器记录蚂蚁完成这段距离所需的时间。
- 重复实验三次,取平均值。
2. 迷宫实验- 在迷宫的一端放置食物源,另一端放置蚂蚁。
- 观察蚂蚁进入迷宫后的行为,记录其到达食物源的时间。
- 重复实验三次,分析蚂蚁的路径选择。
3. 群体协作运动研究- 在迷宫中设置多个食物源,将蚂蚁放入迷宫中央。
- 观察蚂蚁如何协作搬运食物,记录搬运数量和效率。
- 重复实验三次,分析蚂蚁的群体协作模式。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蚂蚁运动速度- 实验结果显示,蚂蚁的平均移动速度为(此处应填写实际测得的速度值)。
- 结果表明,蚂蚁的移动速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蚂蚁种类、环境温度等。
2. 迷宫实验- 在迷宫实验中,蚂蚁的平均路径选择时间为(此处应填写实际测得的时间值)。
- 结果显示,蚂蚁在迷宫中的路径选择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可能与其对迷宫环境的记忆和嗅觉信息有关。
蚂蚁观察报告范文
蚂蚁观察报告范文一、观察背景。
有一天,我在自家院子里的小角落发现了一群蚂蚁忙忙碌碌的,突然就来了兴趣,决定好好观察一下这些小不点到底在搞什么鬼。
二、观察时间与地点。
时间:[具体日期],上午9点下午5点。
地点:我家院子的墙角边,那里有一小块泥土地,旁边还有一些掉落的树叶和小石子。
三、蚂蚁的外貌。
蚂蚁可真是小得不得了,感觉就像一个移动的小黑点。
不过仔细看呢,它们的身体分成了三个部分,就像穿了三件套一样。
头部小小的,上面顶着两根细细的触角,这触角可灵活了,就像两根小天线,一直在那晃悠,好像在接收什么信号。
中间的胸部感觉像是它们的“发动机”,六条细细的腿就长在这儿,这腿跑得可快了,感觉就像一个个小马达在驱动。
最后面的腹部呢,圆鼓鼓的,不知道是不是装了很多食物在里面。
四、蚂蚁的巢穴。
我发现蚂蚁的家就在墙角的一个小洞里,洞口周围的土看起来特别的疏松,像是被它们精心打造过的。
这个洞口不大,也就和我的小拇指尖差不多大小,但是可别小看它,里面就像一个神秘的地下城堡。
我看有一些蚂蚁在洞口进进出出的,就像上下班高峰期的上班族一样忙碌。
有时候一只蚂蚁进去了,过一会儿又有几只蚂蚁从里面跑出来,它们到底在里面怎么分工的呢?这可太让人好奇了。
五、蚂蚁的觅食行为。
# (一)寻找食物。
我在离蚂蚁洞大概一米远的地方,放了一小块饼干屑,想看看它们是怎么发现食物的。
刚开始,并没有蚂蚁注意到这个饼干屑,它们还是按照自己原来的路线跑来跑去。
但是过了一会儿,有一只蚂蚁像是闻到了什么香味一样,突然改变了路线,朝着饼干屑的方向走了过去。
它先用触角在饼干屑周围碰了碰,就像是在进行食物质量检测一样,然后就沿着原来的路线匆匆往回赶。
这只蚂蚁一边跑还一边用触角碰一碰路过的其他蚂蚁,感觉像是在告诉它们:“兄弟们,我发现好吃的啦,跟我走!”# (二)搬运食物。
很快,那只蚂蚁就带着一群蚂蚁回来了。
它们围在饼干屑周围,开始商量怎么把这个“庞然大物”搬回家。
这个饼干屑对于我们人类来说,小得不能再小了,但是对于蚂蚁来说,那可就像一座小山一样。
观察蚂蚁实验报告
观察蚂蚁实验报告
标题:观察蚂蚁实验报告
摘要:本文主要是通过观察蚂蚁的行为来了解它们的生态习性
和社会行为。
实验采用的是观察蚂蚁的巢穴,包括蚂蚁进出巢穴
的方式以及它们在巢穴内的活动。
实验发现蚂蚁具有很强的集体
行为,它们之间的协作能力非常强。
引言:蚂蚁作为一种社会性昆虫,拥有着复杂的社会行为和生
态习性,一直以来备受科学家们的研究和探讨。
通过观察蚂蚁的
行为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它们的生物学特征和群体行为。
本文将介
绍一项观察蚂蚁的实验,并展示实验结果和对于这些结果的分析。
方法:观察蚂蚁实验采用的是观察蚂蚁的巢穴。
实验通过摄像
机记录蚂蚁进出巢穴的方式,以及它们在巢穴内的行为,比如清
理垃圾、照顾蚂蚁孵化期的卵等等。
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蚂蚁具有很强的协作能力,它们之间会相
互传递信息并进行集体行动。
在巢穴内,蚂蚁之间十分有组织,
能够非常快速地完成清理及其他任务。
此外,蚂蚁还具有高度的
社会等级结构,工蚁专责采集食物,警卫蚂蚁负责巡视巢穴等等。
分析:蚂蚁具有很强的集体行为,集体行为的形成是基于信息
传递与协作。
在一个虫巢中,成百上千只蚂蚁最终能够完成一个
共同的目标。
此外,蚂蚁还具有非常高效的社会等级结构,这有
助于它们更好地处理自身的任务和性能。
结论:蚂蚁在生态和社会行为方面具有很强的表现力,本实验
对于我们研究蚂蚁的生物学特征和行为特点有着非常有益的启示。
不论是从基础知识探讨或者其他方面的应用研究,蚂蚁都拥有着
广泛的应用前景。
初一生物蚂蚁观察报告
初一生物蚂蚁观察报告《初一生物蚂蚁观察报告》蚂蚁,这种小小的生物,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但你真的仔细观察过它们吗?这个学期的生物课要求我们观察一种小动物,我毫不犹豫地就选择了蚂蚁。
我家楼下有个小花园,那可是蚂蚁的“热闹街区”。
我找了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带上一个放大镜和小本子,就开始了我的观察之旅。
刚到花园,我就发现了一队蚂蚁在忙碌地奔走。
我蹲下来,仔细地瞧着它们。
这些蚂蚁小小的,身体黑黝黝的,就像一个个移动的小芝麻粒。
我看到一只蚂蚁发现了一块面包屑,嘿,这可像是它发现了宝藏一样呢。
它围着面包屑转了几圈,然后用触角碰了碰面包屑,仿佛在说:“哟,这是个啥玩意儿?能吃吗?”确定这是美味后,它就试图搬动这个对它来说巨大的食物。
可是,这面包屑比它自己大好多倍呀,它怎么搬得动呢?小蚂蚁试了几次,面包屑纹丝未动,它却一点也没有放弃的意思。
这时候,这只小蚂蚁转身急匆匆地往回走。
我心里想:“这家伙是不是放弃了呀?”我好奇地拿着放大镜跟着它的路线看。
原来,它是回蚁巢搬救兵去了。
不一会儿,它就带着一群蚂蚁小伙伴回来了。
它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就像一支训练有素的小军队。
来到面包屑跟前,蚂蚁们迅速散开,从各个方向一起用力。
哇塞,面包屑居然慢慢动起来了,它们齐心协力地把面包屑朝着蚁巢的方向拖去。
我还发现蚂蚁们在搬运的过程中非常有秩序。
如果有哪只蚂蚁不小心偏离了队伍,旁边的蚂蚁就会用触角碰一碰它,好像在说:“嘿,兄弟,走这边呢。
”在途中,它们还会遇到一些小障碍,像小石子之类的。
但是蚂蚁们可聪明啦,它们会绕开这些障碍,或者从旁边的缝隙里钻过去。
我就这样一直盯着它们看,直到它们把面包屑安全地运回蚁巢。
整个过程真的特别有趣,我在小本子上详细地记录着我看到的一切。
通过这次观察,我对蚂蚁有了新的认识。
它们虽然小小的,但是却有着大大的力量。
它们懂得团结协作,不轻易放弃,这种精神真的很值得我们学习呢。
下次有机会,我还想继续观察这些可爱又有趣的小蚂蚁,说不定还能发现更多关于它们的小秘密。
认识蚂蚁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了解蚂蚁的基本形态、生活习性、社会行为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从而增强对昆虫生态学知识的认识。
二、实验材料1. 实验昆虫:蚂蚁(种类不限)2. 实验器材:放大镜、透明容器、土壤、食物(如面包屑、糖块等)、镊子、记录纸、笔3. 实验环境:户外自然环境中或室内模拟环境三、实验方法1. 观察蚂蚁形态:使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外形特征,包括头部、胸部、腹部、足和触角等部分,记录其颜色、体型和触角长度等。
2. 生活习性观察:观察蚂蚁在自然环境中的活动,记录其觅食、筑巢、搬运食物等行为。
3. 社会行为观察:观察蚂蚁之间的互动,如交流、协作、争斗等,记录其行为特点。
4. 实验模拟:在室内模拟环境中,设置不同的食物来源,观察蚂蚁的取食选择和路线选择。
5. 实验记录:使用记录纸和笔详细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数据。
四、实验步骤1. 准备阶段:选择实验地点,收集实验材料。
2. 观察阶段:- 形态观察:使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形态结构,记录观察结果。
- 生活习性观察:在自然环境中观察蚂蚁的行为,记录其活动规律。
- 社会行为观察:观察蚂蚁之间的互动,记录其行为特点。
3. 实验模拟阶段:- 在室内模拟环境中,设置不同的食物来源,观察蚂蚁的取食选择和路线选择。
- 将蚂蚁放置在透明容器中,加入不同类型的食物,观察其反应。
4. 记录与整理阶段:将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数据整理成表格,进行初步分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蚂蚁形态: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触角较长,足分三对,体色多为黑色或棕色。
2. 生活习性:蚂蚁主要生活在土壤中,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如面包屑、糖块等。
它们会筑巢,将食物搬运回巢穴。
3. 社会行为:蚂蚁具有高度的社会性,分工明确,包括蚁后、雄蚁、工蚁和兵蚁等。
它们通过触角进行信息交流,共同维护巢穴的稳定。
4. 实验模拟:在实验模拟环境中,蚂蚁会根据食物的气味和距离选择取食地点,表现出较强的方向感和适应性。
观察蚂蚁实验报告
观察蚂蚁实验报告观察蚂蚁实验报告蚂蚁是一种高度社会化的昆虫,它们以其高度组织化和协作性而闻名。
为了深入了解蚂蚁的行为和社会结构,我们进行了一项观察蚂蚁的实验。
实验开始时,我们选择了一群蚂蚁,并将它们放置在一个透明的玻璃容器中。
容器内放置了一块含有食物的蛋糕,以吸引蚂蚁前来觅食。
观察开始后,我们密切关注了蚂蚁的行为和互动。
首先,我们观察到蚂蚁们在发现食物后迅速聚集在食物周围。
它们以一种有序的方式排列,形成了一条通向食物的行列。
这种有序的行动表明蚂蚁之间存在一种高度的协作和沟通机制。
蚂蚁们以一种特定的方式释放信息素,这种化学物质能够在蚂蚁之间传递信息。
我们还观察到,蚂蚁在搬运食物时采取了一种分工合作的策略。
一些蚂蚁专门负责搬运食物,它们将食物分割成小块并搬运到蚂蚁巢穴。
而另一些蚂蚁则负责保护搬运队伍,它们会在队伍两侧行走,确保食物的安全运输。
这种分工合作的策略使得整个搬运过程高效而有序。
除了食物搬运,我们还观察到蚂蚁之间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交互动。
它们会互相触碰触角,这种触碰可以传递信息和确认彼此的身份。
蚂蚁还会进行一种称为“拥抱”的行为,它们会用前腿抱住彼此,这种行为被认为是一种社交互动和沟通的方式。
在观察过程中,我们还注意到蚂蚁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当我们改变容器中的布局或添加障碍物时,蚂蚁们能够快速调整自己的行为和路线,以适应新的情况。
这表明蚂蚁具有一种灵活的智能和适应能力。
总的来说,通过这次观察蚂蚁的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蚂蚁的行为和社会结构。
蚂蚁以其高度组织化和协作性而闻名,它们通过释放信息素、分工合作和社交互动来实现高效的社会生活。
此外,蚂蚁还展现了一种灵活的智能和适应能力。
这些发现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蚂蚁,也对人类社会的组织和协作提供了启示。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蚂蚁社会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蚂蚁之间信息传递的机制。
通过深入研究蚂蚁的行为和社会结构,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更多的启示,为人类社会的组织和协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观察蚂蚁学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蚂蚁的基本生物学特性。
2. 观察蚂蚁的社会行为,包括觅食、筑巢、繁殖等。
3. 学习使用显微镜等实验工具进行观察和记录。
二、实验时间2023年3月15日三、实验地点校园内绿化带四、实验材料1. 蚂蚁若干只2. 显微镜3. 盆栽土壤4. 食物(如水果、饼干等)5. 记录本及笔五、实验方法1. 在校园内绿化带寻找蚂蚁巢穴,并轻轻挖开土壤,取出蚂蚁。
2. 将蚂蚁放入盆栽土壤中,准备食物。
3. 使用显微镜观察蚂蚁的行为,并记录观察结果。
4. 定期观察蚂蚁的觅食、筑巢、繁殖等行为,并记录。
六、实验过程及结果1. 观察蚂蚁的外部形态蚂蚁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和一对复眼,胸部有三对足,腹部较宽,有气门和生殖器官。
蚂蚁体色呈黑色或棕色,有光泽。
2. 观察蚂蚁的觅食行为将食物放置在土壤表面,蚂蚁会迅速聚集到食物周围。
观察发现,蚂蚁先用触角嗅探食物,确认食物无毒后,开始取食。
在取食过程中,蚂蚁会携带食物回巢,同时留下信息素,引导其他蚂蚁前来取食。
3. 观察蚂蚁的筑巢行为蚂蚁在土壤中挖掘隧道,形成巢穴。
观察发现,蚂蚁在挖掘隧道时,会相互配合,分工明确。
一只蚂蚁负责挖掘,其他蚂蚁负责清理土壤,保持隧道畅通。
4. 观察蚂蚁的繁殖行为在观察过程中,发现蚂蚁巢穴中有一定数量的蚂蚁幼虫。
蚂蚁幼虫孵化后,经过一段时间发育,逐渐成长为大蚂蚁。
观察发现,蚂蚁在繁殖过程中,雄蚁负责交配,雌蚁负责产卵。
5. 观察蚂蚁的防御行为当蚂蚁巢穴受到外界威胁时,蚂蚁会迅速聚集在一起,形成包围圈,用身体保护巢穴。
观察发现,蚂蚁在防御过程中,会释放一种特殊的气味,用以警告同伴。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蚂蚁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和社会行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蚂蚁具有以下特点:1. 蚂蚁具有高度组织的社会结构,分工明确,相互配合。
2. 蚂蚁具有强大的觅食、筑巢、繁殖能力。
3. 蚂蚁具有自我保护意识,能迅速应对外界威胁。
关于蚂蚁的观察实验报告
关于蚂蚁的观察实验报告第一篇:关于蚂蚁的观察实验报告关于蚂蚁的观察实验报告(初稿)一、问题的产生我家住在七楼。
按常理,这么高的楼层蚂蚁是爬不上来的。
几年来在家中也看不到蚂蚁。
可近几天,家中厨房的案台上竟然出现了一些蚂蚁。
这些蚂蚁比平常我在楼下看到的蚂蚁要小得多。
长不及芝麻,身子细得如头发丝,几乎看不到它们的腿。
只感觉它们好象在案台上慢慢地向前“飘”。
这些蚂蚁分成了三拨。
一拨排成直线向前“飘”着。
一拨围着一粒小肉粒团团转。
一拨围着几粒米饭。
我赶忙拿来镊子将爬满蚂蚁的肉粒轻轻地放入酒杯里。
可不一会,酒杯里的蚂蚁都逃之夭夭了。
于是,我又将几粒米饭上的蚂蚁装进了透明的药瓶里,拧上盖子。
但过不了多长时间,瓶里的蚂蚁不翼而飞。
死不见尸,活不见“蚁”。
难道它们一个个是魔术师“刘谦”?带着好奇心,我和班上的同学准备了放大镜、玻璃杯、糖块、米饭、樟脑丸等开始了对野外蚂蚁的观察、实验活动。
二、观察、研究的课题及方法1、预备知识a、蚂蚁的外形:在放大镜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蚂蚁身体由头、胸、腹3部分组成,有6只足。
红色和黄色的居多。
再上网一搜我们知道了:蚂蚁胸翅较硬,易破碎、体薄,有弹性。
躯干胸部明显,单胸腹节与后胸相结合而伸长。
1~2腹节与腹部、腹柄相连,腰极细,腹柄为1节或2节,每节有背瘤或鳞片。
腹柄后节为膨大的腹部,由7~8节组成,其中有摩擦发音器。
b、蚂蚁的分工:蚁后:有生殖能力的雌性,或称母蚁,在群体中体型最大,特别是腹部大,生殖器官发达,触角短,胸足小,有翅、脱翅或无翅。
主要职责是产卵、繁殖后代和统管这个群体大家庭。
工蚁:又称职蚁。
无翅,一般为群体中最小的个体,但数量最多。
复眼小,单眼极微小或无。
上颚、触角和三对胸足都很发达,善于步行奔走。
工蚁是没有生殖能力的雌性。
工蚁的主要职责是建造和扩大巢穴、采集食物、伺喂幼蚁及蚁后等。
兵蚁:头大,上颚发达,可以粉碎坚硬食物,在保卫群体时即成为战斗的武器。
c、蚂蚁一边走路,一边从腹部末端的肛门和腿上的腺体里不断分泌出少量的、带有特殊气味的化学物质,叫做标记物质,沾染在路上,留下痕迹。
蚂蚁生物实验报告范文
一、实验背景蚂蚁作为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其独特的生物特征和社会结构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为了探究蚂蚁的行为特点,我们小组进行了蚂蚁生物实验。
本实验旨在观察蚂蚁的觅食行为、群体行为以及蚁巢结构,以了解蚂蚁的生存方式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二、实验目的1. 观察蚂蚁的觅食行为,了解其食物偏好。
2. 分析蚂蚁的群体行为,探讨其社会结构。
3. 研究蚁巢结构,了解蚂蚁的生存环境。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场所:校园内蚂蚁窝较多的区域。
2. 实验工具:放大镜、透明胶带、塑料瓶、镊子、食物(面包屑、糖、盐等)。
3. 实验对象:蚂蚁。
四、实验步骤1. 观察蚂蚁的觅食行为a. 在校园内找到蚂蚁窝,用透明胶带标记。
b. 在蚂蚁窝周围放置不同类型的食物,如面包屑、糖、盐等。
c. 观察蚂蚁的觅食行为,记录其食物偏好。
2. 分析蚂蚁的群体行为a. 观察蚂蚁窝内蚂蚁的数量和活动情况。
b. 分析蚂蚁的分工合作,如工蚁、兵蚁、蚁后的角色。
c. 记录蚂蚁的群体行为特点。
3. 研究蚁巢结构a. 用塑料瓶挖掘蚁巢,观察蚁巢内部结构。
b. 分析蚁巢的通风、排水等条件。
c. 记录蚁巢的结构特点。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蚂蚁的觅食行为a. 实验结果显示,蚂蚁对糖和盐的食物偏好较为明显。
b. 这可能与蚂蚁的生存环境有关,糖和盐在自然界中较为稀缺,蚂蚁对其具有较高的吸引力。
2. 分析蚂蚁的群体行为a. 观察到蚂蚁窝内蚂蚁数量较多,分工明确。
b. 工蚁负责觅食、护理幼虫、清理蚁巢等任务,兵蚁负责保卫蚁巢,蚁后负责繁殖后代。
c. 这说明蚂蚁具有高度的社会组织性和分工合作能力。
3. 研究蚁巢结构a. 蚁巢内部结构复杂,有多个通道和房间。
b. 蚁巢具有良好的通风、排水条件,有利于蚂蚁的生存。
c. 这说明蚂蚁在适应环境方面具有很高的能力。
六、实验结论1. 蚂蚁具有明显的食物偏好,对糖和盐的食物偏好较为明显。
2. 蚂蚁具有高度的社会组织性和分工合作能力,能够有效应对环境挑战。
关于蚂蚁的科学研究报告作文,有科学性
关于蚂蚁的科学研究报告作文,有科学性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蚂蚁科学研究报告大家好!我是一名小小的昆虫学家,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蚂蚁这种神奇的小生物的研究心得。
相信大家对蚂蚁这种熟悉又陌生的小家伙也有很多疑问吧?别着急,我们一起来探索属于蚂蚁的奇妙世界!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蚂蚁的生活习性。
蚂蚁是一种高度社会化的昆虫,它们生活在一个纪律严明、分工明确的大家庭里。
每个蚂蚁家族由一只或多只蚁后、数量众多的工蚁和若干精英蚁组成。
蚁后是整个家族的核心,它的主要任务就是产卵繁衍后代。
它们体型硕大、腹部圆鼓鼓的,就像一个孕妇一样。
蚁后一生都被工蚁们供养着,除了繁衍就是吃喝睡觉,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真是太幸福了!工蚁是蚂蚁家族中数量最多的一支劳动大军。
它们每天忙着觅食、筑巢、防御和照料蚁后和幼蚁。
工蚁都是雌性,体型较小,有一对尖尖的蚂蚁腿。
有些工蚁长有厉害的蚂蚁牙齿,专门负责捕猎和切割食物。
除了工蚁,还有一些"精英"蚂蚁,它们就是蚂蚁家族中的武士和警卫。
这些蚂蚁体型比工蚁大一些,有着锋利的蚂蚁牙齿和蚂蚁螯,是蚂蚁家族的捍卫者。
一旦有敌人入侵,它们就会奋不顾身地冲上去保卫家园。
蚂蚁们的家就是一座座精心打造的蚁巢。
从外表看去,蚁巢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土丘,但里面却有错综复杂的隧道和房间。
一些房间是蚁后产卵的"产房",一些是幼蚁们生活的"托儿所",还有些是储存食物的"粮仓"。
蚂蚁们会根据需要不断扩建和维修它们的家园。
蚂蚁们以什么为食呢?它们的食物种类可是非常丰富多样的!草籽、植物汁液、昆虫尸体、蜜露……只要是能吃的,它们都不会放过。
有的蚂蚁还会"饲养"一些小虫子,就像我们养牲口一样,然后吃掉它们分泌的蜜露作为食物。
太聪明了吧!蚂蚁们沟通交流的方式也非常独特。
它们通过释放化学信息素来交流并引导族人。
比如,当有蚂蚁发现食物后,就会在路上留下一股特殊的味道,然后其他蚂蚁就能循着这股味道找到食物的位置。
观察蚂蚁演示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蚂蚁的群体行为特点。
2. 掌握实验操作技能,观察蚂蚁的行为表现。
3. 分析蚂蚁的行为规律,探讨其社会结构及分工。
二、实验材料1. 蚂蚁:选择健康的工蚁,数量约100只。
2. 实验器材:透明玻璃瓶、细沙、食物(如糖水)、尺子、计时器。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环境:将透明玻璃瓶放置在实验台上,加入适量细沙,形成蚂蚁的活动区域。
2. 放置食物:在玻璃瓶内加入适量糖水,作为蚂蚁的食物来源。
3. 放置蚂蚁:将蚂蚁放入玻璃瓶中,确保其数量约100只。
4. 观察记录:使用尺子测量蚂蚁移动的距离,记录蚂蚁寻找食物的时间,并观察蚂蚁的行为表现。
5. 分析结果:根据观察到的蚂蚁行为,分析蚂蚁的群体行为特点,探讨其社会结构及分工。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蚂蚁的群体行为特点(1)集群行为:蚂蚁在群体中表现出明显的集群行为,当一只蚂蚁发现食物时,会通过信息素吸引其他蚂蚁前来,形成集群。
(2)分工合作:蚂蚁在群体中分工明确,工蚁负责觅食、运输食物、筑巢等任务,兵蚁负责保卫蚁巢,蚁后负责繁殖后代。
(3)信息传递:蚂蚁通过信息素进行信息传递,如发现食物、警告危险等。
2. 蚂蚁的社会结构及分工(1)社会结构:蚂蚁的社会结构为等级制度,蚁后地位最高,其次是兵蚁、工蚁,雄蚁地位最低。
(2)分工:蚁后负责繁殖后代,兵蚁负责保卫蚁巢,工蚁负责觅食、运输食物、筑巢等任务。
3. 蚂蚁行为规律(1)觅食行为:蚂蚁通过信息素和触角感知周围环境,寻找食物来源。
(2)运输食物:蚂蚁通过协作将食物运输回巢穴,保证群体生存。
(3)筑巢行为:蚂蚁在发现适宜地点后,共同筑巢,为后代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
五、实验结论1. 蚂蚁具有明显的群体行为特点,如集群行为、分工合作、信息传递等。
2. 蚂蚁的社会结构为等级制度,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3. 蚂蚁的行为规律包括觅食行为、运输食物、筑巢行为等。
六、实验讨论1. 蚂蚁的群体行为特点对人类有哪些启示?2. 如何利用蚂蚁的群体行为特点进行实际应用?3. 蚂蚁的生态地位及作用是什么?七、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对蚂蚁的观察,了解了蚂蚁的群体行为特点、社会结构及分工。
初中白蚁生物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题目:白蚁的生态与生存习性研究一、实验背景白蚁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全球的昆虫,它们以木质纤维为主要食物来源,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白蚁的生存习性和生态功能一直是生物研究的热点。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白蚁的生态习性,探究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二、实验目的1. 了解白蚁的基本形态和习性。
2. 观察白蚁对木质纤维的分解过程。
3. 探究白蚁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三、实验材料与工具1. 实验材料:白蚁巢、木质纤维、土壤、水、培养皿、显微镜、放大镜、镊子、滴管等。
2. 实验工具:实验台、温度计、湿度计、记录本等。
四、实验步骤1. 观察白蚁的基本形态和习性- 观察白蚁的外观特征,如体型、颜色、触角等。
- 观察白蚁的行为习性,如觅食、筑巢、繁殖等。
2. 白蚁对木质纤维的分解实验- 将白蚁巢放置在培养皿中,加入适量的木质纤维。
- 观察并记录白蚁对木质纤维的分解过程,包括分解速度、分解产物等。
- 使用显微镜观察分解产物,分析其成分。
3. 白蚁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实验- 将白蚁巢与土壤混合,观察白蚁对土壤的改良作用。
- 通过对比实验,分析白蚁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白蚁的基本形态和习性- 白蚁体型较小,颜色呈乳白色,触角细长。
- 白蚁具有强烈的筑巢和繁殖习性,通常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筑巢。
2. 白蚁对木质纤维的分解实验- 白蚁能够快速分解木质纤维,分解产物主要为水溶性的有机物。
- 使用显微镜观察分解产物,发现其中含有多种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等。
3. 白蚁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实验- 白蚁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
- 通过对比实验,发现白蚁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提高植物产量。
六、实验结论1. 白蚁是一种重要的生态分解者,能够有效分解木质纤维,促进物质循环。
2. 白蚁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它们能够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植物生长。
七、实验反思1. 本实验通过观察和实验,使我们对白蚁的生态习性和作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观察蚂蚁实验报告700字
观察蚂蚁实验报告700字《观察蚂蚁实验报告700字》篇一《观察蚂蚁实验报告700字》嘿,今天我就来给大家唠唠我做的那个观察蚂蚁的实验。
我先找了个蚂蚁窝,就在我家院子的墙角那儿。
那蚂蚁窝看起来小小的,就像个迷你城堡似的。
我就想啊,这么小的地方,能住多少蚂蚁呢?也许里面是个蚂蚁的“大都市”也说不定。
我在蚂蚁窝旁边放了一块小饼干,就像在给它们摆上一道美食盛宴。
我寻思着,蚂蚁们要是闻到这香味,不得像饿狼扑食一样冲过来呀。
可是呢,等了老半天,就几只蚂蚁慢悠悠地爬了过来。
我就纳闷了,这是咋回事呢?难道是这饼干不合它们口味?我还想呢,蚂蚁是不是也像人一样,有挑食的呢?这几只蚂蚁爬到饼干旁边,就像几个小探险家发现了新大陆。
它们围着饼干转了几圈,然后有一只蚂蚁居然转身走了。
我当时就懵了,这是啥操作?是去叫援兵了吗?还真别说,过了一会儿,好家伙,一群蚂蚁乌泱泱地就过来了。
那场面,就像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在行军。
我看到它们努力地想把饼干搬走,可是饼干对它们来说就像一座大山。
我就想帮它们一下,把饼干弄成了小块。
这时候我就在想,我这么做是不是破坏了实验的公平性呢?哎呀,管他呢。
这一下,蚂蚁们可轻松多了,很快就把饼干块搬走了。
通过这个实验,我觉得蚂蚁虽然小,但是它们可团结了。
就像人们常说的,“人心齐,泰山移”,蚂蚁这是“蚁心齐,饼干移”啊。
不过我还是有些疑问,它们是怎么传递信息的呢?是靠触角吗?下次有机会,我还得再好好研究研究。
《观察蚂蚁实验报告700字》篇二《观察蚂蚁实验报告700字》哟呵,又来和大家说我那观察蚂蚁的事儿了。
我本来想着,观察蚂蚁嘛,那还不简单。
可实际做起来,才发现这里面的门道还真不少呢。
我一开始在蚂蚁经常出没的地方,放了一勺白糖。
我心里想啊,白糖甜甜的,蚂蚁肯定会像我们看到冰淇淋一样,迫不及待地跑过来。
可是呢,那些蚂蚁就像没看见似的,从我放白糖的地方大摇大摆地走过去。
我当时就有点挫败感,就像精心准备了一个惊喜,结果人家根本不领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蚂蚁的观察实验报告(初稿)
关于蚂蚁的观察实验报告(初稿)
一、问题的产生
我家住在七楼。
按常理,这么高的楼层蚂蚁是爬不上来的。
几年来在家中也看不到蚂蚁。
可近几天,家中厨房的案台上竟然出现了一些蚂蚁。
这些蚂蚁比平常我在楼下看到的蚂蚁要小得多。
长不及芝麻,身子细得如头发丝,几乎看不到它们的腿。
只感觉它们好象在案台上慢慢地向前“飘”。
这些蚂蚁分成了三拨。
一拨排成直线向前“飘”着。
一拨围着一粒小肉粒团团转。
一拨围着几粒米饭。
我赶忙拿来镊子将爬满蚂蚁的肉粒轻轻地放入酒杯里。
可不一会,酒杯里的蚂蚁都逃之夭夭了。
于是,我又将几粒米饭上的蚂蚁装进了透明的药瓶里,拧上盖子。
但过不了多长时间,瓶里的蚂蚁不翼而飞。
死不见
尸,活不见“蚁”。
难道它们一个个是魔术师“刘谦”?
带着好奇心,我和班上的同学准备了放大镜、玻璃杯、糖块、米饭、樟脑丸等开始了对野外蚂蚁的观察、实验活动。
二、观察、研究的课题及方法
1、预备知识
a、蚂蚁的外形:在放大镜下,我们可以
清楚地看到,蚂蚁身体由头、胸、腹3部分组成,有6只足。
红色和黄色的居多。
再上网一搜我们知道了:蚂蚁胸翅较硬,易破碎、体薄,有弹性。
躯干胸部明显,单胸腹节与后胸相结合而伸长。
1~2腹节与腹部、腹柄相连,腰极细,腹柄为1节或2节,每节有背瘤或鳞片。
腹柄后节为膨大的腹部,由7~8节组成,其中有摩擦发音器。
b、蚂蚁的分工:
蚁后:有生殖能力的雌性,或称母蚁,在群体中体型最大,特别是腹部大,生殖器官发
达,触角短,胸足小,有翅、脱翅或无翅。
主
要职责是产卵、繁殖后代和统管这个群体大家庭。
工蚁:又称职蚁。
无翅,一般为群体中最
小的个体,但数量最多。
复眼小,单眼极微小
或无。
上颚、触角和三对胸足都很发达,善于
步行奔走。
工蚁是没有生殖能力的雌性。
工蚁
的主要职责是建造和扩大巢穴、采集食物、伺
喂幼蚁及蚁后等。
兵蚁:头大,上颚发达,可以粉碎坚硬食物,在保卫群体时即成为战斗的武器。
c、蚂蚁一边走路,一边从腹部末端的肛
门和腿上的腺体里不断分泌出少量的、带有特
殊气味的化学物质,叫做标记物质,沾染在路上,留下痕迹。
远离蚁巢的同窝蚂蚁,回巢的
时候,就用它的特殊鼻子———触角,来闻着这
条气味路标前进,这叫做“气味导航”。
同时
触角也是交流传递信息的工具。
通过学习预备知识,我们对蚂蚁的基本知
识有了初步了解。
开始对蚂蚁进行观察、实验。
2、几种观察实验:
a、蚂蚁触角的观察实验
我们知道,蚂蚁的触角可以传达消息还可
以辨别方向。
那么,在实际中到底是不是这么回事呢?
如果去掉蚂蚁的触角是怎样一种结果呢?同学
们做了如下实验:
把纸箱剪一个小孔,抓了几只蚂蚁放进了
纸箱子里面。
然后分别把几只蚂蚁的触角剪掉,几只触角剪掉一半,几只没有剪掉触角,然后
把它们放在离小孔最远的地方,开始观察。
没有剪掉触角的蚂蚁的顺利的走出纸箱并
回了家。
剪了一半触角的蚂蚁在纸盒里转圈子,晕头转向。
有几只比较幸运,晃悠着走出
了小孔,但是没能回家。
所有触角被剪掉的蚂
蚁没有一只走出这个纸箱子。
b 、蚂蚁战争观察实验。
我们分别抓了不同窝的一些蚂蚁,将它们
放在一起。
不一会儿,它们就相互争斗起来,
不同窝蚂蚁之间的战争就这样开始了。
只见它
们各自举起发达的上颚向对方进攻,狂撕狂咬,互不相让。
直打到尸横遍野、同归于尽。
但胜
利属于.蚂蚁数量较多的一方。
将不同窝的蚂蚁喷上香水后,它们之间不
会发生战争。
实验说明,每一窝蚂蚁,都有它们自己的
密码——气味。
这就等于是它们的身份证。
每
窝蚂蚁都有一种特殊的“窝味”。
根据昆虫学家的解释,这种“窝味”与窝
的建筑材料、储藏的食物和本身分泌物的不同
而不同。
每一只蚂蚁都有辨别“窝味”的本领。
一旦发现另外的蚂蚁不是自己家里的成员,就
咬杀斗争起来,慢慢地形成“大战”。
有趣的是,把正在咬杀斗争的蚂蚁,用水洗掉身上的“窝味”,再把它们放在一起,它们相遇后,
就安然无事地各自走开。
如果在一只蚂蚁身上
洒些香料,它就不能回窝,同窝的蚂蚁将误认
它是敌害而被驱赶出来。
c、甜与咸食物观察实验
我们将糖块、蜂蜜、果皮及其它甜点食物
与咸味食物、苦味、酸菜等分别放在距离不远
的地方。
我们发现,几只蚂蚁分别发现了上面
的食物后,立马回窝通风报信,叫伙伴们一起
来分享食物。
不一会儿,几只浩浩荡荡的蚂蚁
队伍朝这些食物奔袭而来。
大多数的蚂蚁围着
甜味食物大啃大嚼。
而咸味食物上也聚集了许
多蚂蚁,苦味、酸菜等食物上较少。
比较之下,甜味食物上的蚂蚁数量偏多一些。
这样看来,
蚂蚁是比较喜欢甜味的,但并不排除咸味食品
和苦味、酸菜等。
反正有的吃就行。
d、樟脑丸和白糖圈的观察实验
我们将樟脑丸在水泥地上用力地画了一个圈,同时也把白糖在水泥地上围了一个圈。
然
后抓了一些蚂蚁,分别放在这两个圆圈内。
在樟脑丸圈里的蚂蚁拼命地往外逃,可一
碰到樟脑线就赶快掉头折回来。
又从另外一个
方向突围,可结果还是一样,掉头折回来。
反
复多次,蚂蚁们焦头烂额、十分狼狈。
而在白
糖圈里的蚂蚁却悠闲地爬上白糖上大啃大嚼,
还有几只爬出去通知同窝的蚂蚁来共享。
吃饱后还将部分白糖搬回家去。
三、观察实验体会
2、观察实验可以验证我们所学的预备知
识的正确性。
3、观察实验可以使我们加深对所学知识
的理解,映像深刻,也记得牢。
4、应该以严肃的态度去做观察实验。
在
实验活动中认真观察、仔细分析、共同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
5、在不同的地方做实验,可能会有不同
的结果,这就要看当地的具体环境和条件。
有北方地区的同学通过实验认为蚂蚁喜欢吃咸的,而我们南方地区的同学实验的结论是蚂蚁喜欢吃甜的。
这样说来,地方不同,蚂蚁的习性也不同。
6、对一些现象,应该多问几个为什么,
仔细地动脑筋想一想,可能会得出正确的答案。
比如,我把蚂蚁关在瓶子里,它怎么跑掉了呢?
原来,那瓶盖不是螺纹式的,而是四个卡扣。
卡扣之间有很大的缝隙,细小的蚂蚁就从这缝隙中跑掉了。
7、我们还需要更多的学习、观察和实验。
如,我家厨房的蚂蚁是怎么来的?它们个头特别小,与楼下的蚂蚁不一样。
这说明不是楼下爬上来的,那么是凭空长出来的么?还有它们在钢筋水泥中怎么挖巢呢?这些还要继续去观察思考。
8、我们目前所学的知识应该是前人反复
观察实验总结出来的。
是正确和科学的。
9、在可能的情况下,我们尽量多做一些
有意义的实验。
四、总结
首先我们要感谢老师给我们布置这次观察蚂蚁的活动,让我们学到了课堂里学不到的昆虫知识。
蚂蚁是一种非常小的动物,观察起来非常费劲,这更加大了我们的好奇心,也提高
了我们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动力。
最终,年纪小小的我们深度了解了蚂蚁的知识。
其次,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明白了观察实
验的重要性。
观察实验是我们学习知识的一种
方法。
第三,对昆虫和其他动物的观察研究,有
益于人类的发明创造,有利于科学发展,有利
于人类进步。
我们应当多看看电视、杂志上的“走近科学”栏目,那儿说的都是昆虫、动物
的生存秘密对人类的启示。
第四,蚂蚁有严密的组织性、纪律性、战
斗性、团结性,它们具有坚强的毅力。
我们觉
得人类要向蚂蚁学习。
学习它们分工协作,团
结一致的精神。
一窝蚂蚁是不打仗的。
但几百
号人在一起总是吵吵闹闹“窝里斗”,有时还
会大打出手。
还有人甚至不如蚂蚁。
第五,关于蚂蚁的知识与秘密还有很多我
们没有掌握。
还应该继续观察下去。
希望老师以后多给我们一些观察动物、事物、静物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