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伦式英雄(1)
拜伦式的英雄的名词解释
拜伦式的英雄的名词解释英雄,这个词在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下有不同的含义。
在英国浪漫主义时期,拜伦以他的文学作品和独特的英雄形象为世人所瞩目。
拜伦式的英雄,作为一种文学形象,深深地影响了那个时代的文化,同时也渗透到了之后的文学作品中。
拜伦式的英雄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
首先,他们是受压迫、被愤怒和苦难所困扰的人物。
他们往往身怀过去的伤痛,不幸的经历常常使他们变得冷酷、孤独和悲观。
而这些痛苦的经历不仅仅是心灵上的,还常常伴随着身体上的伤残或残缺,这使得他们更加富有戏剧性和复杂性。
其次,拜伦式的英雄往往是追求自由和正义的战士。
无论是在政治斗争和战争中,还是在个人的生活选择中,他们都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和原则,拒绝屈服于任何强权压迫。
他们以自己的行动和言辞,表达对那些贪婪、腐败和不公正的体制的抗议。
他们代表了受压迫人民的希望和渴望,并不断努力改变现状。
第三,拜伦式的英雄常常是混乱和矛盾的。
他们既有着高尚的品德和道德伦理观,又容易陷入自我毁灭和道德沦丧的境地。
他们充满了内心的矛盾和冲突,这使得他们的形象更加让人着迷和感到不可预测。
这种矛盾性使得他们更加接近现实生活中的人性,而非那些完美无缺的英雄形象。
最后,拜伦式的英雄被赋予了一种永恒的魅力。
他们的形象超越了时代和文化的界限,成为了许多读者追捧的对象。
他们的悲剧命运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吸引着人们的眼球,使得读者们能够在其中找到共鸣和启示。
他们代表了一个自由、正义和激情的时代精神,激发了人们内心对于真善美的追求。
拜伦式的英雄深深地刻画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不公,他们不仅仅是虚构的文学形象,更是现实世界中的反映。
他们既代表了战斗的勇气与坚韧,也呈现了人性的脆弱和对于正义的追求。
这种形象的刻画,让人们得以反思和思考自己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综上所述,拜伦式的英雄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文学形象,具有受压迫、追求自由和正义、犹豫和矛盾、永恒魅力等特点。
这些特点使得拜伦式的英雄超越了时代和文化的限制,成为深深扎根于人们心中的形象。
拜伦与拜伦式英雄 ppt课件
James I (1566-1625) and thereafter, a number of
honors were bestowed on Bacon: he was knighted(爵士) in 1603, made Solicitor General
in 1604, Attorney General in 1613, and Lord
Elizabeth‘s tax program retarded his political
advancement. While in the earlier days he
supported the earl of Essex, Bacon, in 1601, was
involved in his prosecution. With the accession of
英国文学选读
——Francis Bacon
PPT课件
1
Francis Bacon
Selected Readings of his Essays
PPT课件
Return
2
Famous essays
Advancement of Learning 1605
New Instrument 1620
New Atlantis
成了家的人,可以说对命运之神付出了抵押品。 因为家庭难免拖累事业,而无论这种事业的性质 如何。
PPT课件
Return
7
Certainly the best works, and of greatest merit for the public, have proceeded from the unmarried or childless men; which both in affection and means, have married and endowed the public.
拜伦式英雄
! 苎 兰
☆ 课 间 ☆
拜伦 式英 雄
“ 拜伦式英雄” 是指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作品中的一类人物形象。 他们高
傲倔 强 , 具有 叛逆 的 生 格, 既不 满于 现实 , 想 要奋 起反抗 , 同B 寸 又显得 忧郁 、 孤独 、 悲观 , 脱 离群众 , 我行 我素 , 始终 找不 到正确 的 出路 , 最 终~ 般 以失败 、 死 亡 告终 。 例如, 抒情长
一Hale Waihona Puke 份 “ 纾 情 的 申请 ”
汪 曾祺先 生的 美文 , 深 受广大 读者 、 特别 是 “ 汪迷” 们喜 爱 。 有 趣的 是 , 先 生
写公文 , 从不讲究规范 , 这也从一个侧面映照出 , 作为一个作家 , 文学语言、 文学 状态已经成为他的一种自觉。 有一次 , 汪 曾祺的工作证遗失 , 需要补办, 于是他就给单位写 了一份申请 ,
诗《 恰尔德 ・ 哈洛尔德游记 》 中的贵公子哈洛尔德, 《 东方叙事诗 》 之一《 海盗 》 中的主 人公康拉德 , 哲理剧 《 曼弗雷德 》 中的主人公曼弗雷德 , 等等。 “ 拜伦式英雄 ” 是社会与个 人对立的产物 , 这对于当时英国的封建秩序和资产阶级市侩社会进行的猛烈冲击 , 是具
全文 如下 :
报 告
请; 住予补发 工 作证 我 的工作 证记得 是 放在 家 里 , 但 最 近翻 箱例栊 , 一直找 不 到 我 因急 用 ( 有
一
笔较 多的稿 费待取 ) , 需要 3 - 作证, 特请 予补 发
我 生性 马 虎 , 常将 证件 之 类的 东西乱 塞 , 今 后 当引 以为戒
汪曾祺
一
九八二 年七 月二 十八 日
西弗勒斯斯内普--《哈利波特》系列中的拜伦式英雄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人性的堕落——解析《蝇王》人性恶的主题2 解析女性主义在DH劳伦斯《马贩子的女儿》人物塑造中的体现3 《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考尔菲德精神世界的分析4 从语用学角度分析简•奥斯丁的《爱玛》中的会话含义5 论《福谷传奇》中的象征6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
原创Q 799 75 79 387 归化与异化策略在字幕翻译中的运用8 论促销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性9 伊恩•麦克尤恩作品《赎罪》中的成长主题探析10 相同之爱,不同诠释——从美剧《吉尔莫女孩》看东西方母女关系之异同11 On the Translation of Advertisement Sloga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12 On the Principle of Elegance in the Translation of Business Contracts13 译员主体性在歌曲《我有个梦》歌词翻译中的体现14 中国和英国传统婚俗差异研究15 支付宝-淘宝的成功之道16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7 Analyses of the Morels’Oedipus Complex in Sons and Lovers18 《周六夜现场》的幽默剖析19 功能目的论视角下汉语商标的英译策略20 《晚安,妈妈》中公共汽车和洗衣机的象征寓意21 中英日委婉语语言特征22 论凯瑟琳﹒曼斯菲尔德作品中的彼得﹒潘情结2324 论亨利•詹姆斯《贵妇画像》中伊莎贝尔的两次选择25 跨文化交际中的体态语26 对《呼啸山庄》中凯瑟琳的悲剧性分析27 浅析广告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28 从违反合作原则看电影语言的会话含义——以《最后的武士》为例29 论《推销员之死》主人公威利洛曼的悲剧30 浅析《小王子》的象征与哲学31 功能翻译理论关照下的新闻英语标题翻译32 从语域理论角度分析商务发盘函的翻译策略33 《儿子与情人》与《雷雨》中母子关系的对比34 英语学习中语法的功能35 英汉称谓语中的文化差异36 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解读《喜福会》37 《紫色》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38 论莎士比亚《尤利乌斯•凯撒》墓地演说中的人际意义的实现手段39 从交际翻译理论看幽默对话翻译——以《老友记》第一季为例40 语篇分析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41 英汉称谓语对比分析42 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运用及其翻译研究43 情景法在新概念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杭州新东方为例44 王尔德戏剧作品中的道德观45 An Analysis of Gender in Oh,Pioneers!46 数字口译及其训练策略47 英汉“悲”、“喜”情感隐喻的认知比较研究48 图式理论与初中英语写作教学49 中西亲子关系对比性研究50 从女性主义看《呼啸山庄》51 马丁伊登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及其悲剧52 商务英语中缩略语的翻译策略53 从妇女主义视角看《紫色》中西丽的成长54 从精神分析法研究托妮·莫里森《宠儿》中塞斯的母爱55 英语课堂教学—教师主宰还是学生为中心56 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词汇学习能力57 英语学习的性别差异及相应的学习策略58 从电影名的翻译看直译与意译59 爱玛人物形象分析60 Contrariety of William Blake--Image Analysis of Songs of Innocence and of Experience61 试析美国个人隐私文化的现象及根源62 《榆树下的欲望》埃本悲剧命运探析63 On Subtitle Translation in “The Big Bang Theo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64 The Differences of Nonverbal Languag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65 从影视剧看英语俚语使用的性别差异66 言语行为理论下的英语广告双关67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广告翻译的影响68 从人性论分析维克多•雨果的《悲惨世界》69 浅析《阿拉比》中男孩的心理成长历程70 The Comparison between“the Mean”of Confucius and“the Mean”of Aristotle71 An Analysis of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 in Teaching Spoken English in China72 从关联理论角度分析《绝望主妇》中话语标记语I mean73 卡森•麦卡勒斯《伤心咖啡馆之歌》中阿尼玛和阿尼姆斯的原型分析74 从产品说明书的英译错误分析探讨其翻译策略75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代沟的不同影响研究76 简析诚信在对外贸易中的作用77 Eco-Critical Reading of The Call of the Wild78 跨文化交际策略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应用79 浅析《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人文主义思想80 论《苔丝》中女性意识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冲突81 论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82 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的悲剧性格解读83 通过电视广告看中美思维模式差异84 A study on Lin Yutang’s Translation standards:faithfulness,fluency and beauty85 论华裔女星在好莱坞电影中的角色转变86 The Art and Achievement of Ying Ruocheng's Drama Translation87 从《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儿童的观察和语言分析世纪的美国社会88 论《飘》中思嘉丽的性格特征89 英汉社交称呼语礼貌规范和语用失误研究90 英汉习语文化差异之原由91 《推销员之死》中美国梦破灭的主要原因92 试论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93 报刊杂志词频分析与大学英语教学中词频分析的比较94 论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95 从生态和消费的角度解读《瓦尔登湖》中梭罗的思想96 合作原则在小说《傲慢与偏见》对话分析中的应用97 从许渊冲的“三美”原则论李白诗歌的翻译98 从《到灯塔去》中莉丽•布里斯科的性格发展看维吉妮亚•伍尔夫的双性同体理论99 从《法国中尉的女人》看约翰福尔斯的女性主义思想及其局限性100 浅谈当代大学生炫耀性消费文化101 分析《玫瑰色茶杯》中的女性主义102 On 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Impersonal Sentences103 从语用原则视角分析政治演讲中的语用策略104 从《麦琪的礼物》和《爱的牺牲》分析欧•亨利的写作特色105 英语“名词+ ly”类形容词的词化分析、语义特征及句法功能106 浅析《七个尖角阁的房子》中象征手法的运用107 中餐菜名的英译与饮食文化传播108 分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美国梦的二元性109 从僵尸和吸血鬼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异同110 [毕业论文](经贸英语系毕业论文)多元文化中跨国企业绩效管理111 托尼•莫里森《柏油孩子》的后殖民生态批评解读112 对《宠儿》中黑奴母亲塞丝形象的探讨113 论英语称谓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114 《尤利西斯》的象征艺术115 从女性主义解读《芒果街上的小屋》116 浅析奥利奥品牌在国际营销中的跨文化策略117 打破沉默——接骨师之女中“沉默”主题的解读118 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分析《他们眼望上苍》119 《雾都孤儿》中南希双重性格分析120 非智力因素与英语学习的关系-以xx大学学生为例121 A Study of the Protagonist’s Pursuit of Identity in Invisible Man122 英汉文化差异对英语俚语汉译的影响123 《哈利波特》系列里哈利波特与伏地魔的二元对立分析124 动物习语在英汉文化中的异同分析125 An Analysis of Conflicts between Heroines in The Prime of Miss Jean Brodie126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悲剧127 A Comparison between Emily Dickinson’s and Walt Whitman’s Poems on Their Modernity 128 论《最危险的游戏》中的生态伦理混乱129 Analysis of Advertisements Based on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130 《罗密欧与朱丽叶》与《梁祝》结局的文化对比研究131 形合与意合对比研究及翻译策略132 概念整合对英语移就的认知解读133 论《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冲突和不确定性的体现134 An Analysis of Hardy’s Optimism in Jude the Obscure135 英汉“悲”、“喜”情感隐喻的认知比较研究136 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浅析及其解决方法137 《傲慢与偏见》中的爱情和婚姻138 浅析中西饮食文化差异及中餐菜名英译139 A Study on 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Difference 140 探讨中英文化差异——以宗教习语翻译为案例141 论英语俚语的汉译142 威廉·戈尔丁《蝇王》中的写作艺术143 A Brief Study on Brand Name Translation144 从文化视角看中西方的礼节差异145 对目前金融危机的分析146 尼斯湖和西湖—中西方旅游性格差异研究147 从合作原则的角度看《辛普森一家大电影》中的黑色幽默148 对当今中国大学英语作为第二外语的教学方法的观察和思考149 论《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的哥特元素150 法律英语的语言特点及其翻译151 论奥康纳短篇小说的创作特色152 英语广告中仿拟的关联分析153 师生关系与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之关联性探析154 从理解文化角度翻译英语习语155 论《野性的呼唤》中的自然主义156 从《绝望主妇》各主角看美国家庭问题157 The Pragmatic Analysis of English Euphemism158 英语高尔夫新闻中隐喻的认知分析159 一小时的自由,永恒的女权主义--评析凯特・肖邦的《一个小时的故事》160 形成性评价在培养学生英语学习自主性中的作用161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Feasibility of Inquiry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162 论不可译到可译的历史性变化163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成语研究164 浅析“冰山理论”调动读者参与的作用165 二战后大萧条对美国社会福利的影响166 Communicative Functions of Silence in Conversations167 中西文化差异引起的语义歧义168 Pecola’s Blues--A Reading of The Bluest Eye169 从合作原则的违反谈黑色幽默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实现170 从《马丁•伊登》分析杰克•伦敦的“超人”思想171 星巴克的成功之道172 海明威短篇小说的叙述艺术--以《一个明亮干净的地方》为例173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体态语174 清教主义和超验主义观照下霍桑的救赎观——以《红字》为例175 从《蝇王》中的象征看人性的恶176 莎士比亚电影和爱情阻力:以《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177 《大衣》中定语从句的翻译策略178 论格列佛人物形象在《格列佛游记》中所起的讽刺效果179 《阿甘正传》——美国传统价值观的回归180 从尊卑与平权的词汇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181 论《儿子与情人》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法182 An Analysis of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Martial Arts and Western Boxing 183 从缓解语言石化角度分析背诵式语言输入对英语写作的影响184 中国大学机构名称汉英翻译策略研究185 伍尔夫《一间自己的房间》的女性主义解读186 从禁忌语看中西方文化异同187 从《阿Q正传》译本看民族文化的可译性188 《恋爱中的女人》人物及其人物关系的象征分析189 双语字幕句法结构研究--《老友记》个案研究190 试论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词块教学191 英汉禁忌语的文化差异192 从《大卫科波菲尔》中看狄更斯的道德观193 从文化视角看中美家庭教育差异194 论《女巫》中的成人形象195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96 对《老人与海》中突显的生态意识的探讨197 隐喻视野下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比较分析198 影响英语专业学生阅读理解因素的分析及对策探讨199 A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Food Cultures200 俄狄浦斯情结在劳伦斯及其作品《儿子与情人》中的体现。
_拜伦式英雄_的背后_浅析_拜伦式英雄_的实质_康玉
中外文学文化研究本栏目责任编辑:梁书拜伦被歌德誉为“19世纪最伟大的天才诗人”,其灿烂辉煌的诗篇,自由不羁的灵魂和钢铁般坚韧的人格力量震撼了整个欧洲。
拜伦在其《东方叙事诗》等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具有叛逆性格的人物形象,如《海盗》中的康拉德、《恰尔德?哈罗德游记》中的恰尔德、《曼弗雷德》中的曼弗雷德等。
这些人物傲慢,忧郁,孤独、敏感自尊、孤独高傲而玩世不恭,与周围的一切格格不入,带有明显的个人主义特征和浓厚的悲观绝望情绪,被称为“拜伦式英雄”。
从这些“拜伦式英雄”身上很清晰地折射出诗人拜伦的英雄热情的道德理想。
1拜伦及其“拜伦式英雄”拜伦出生在伦敦一个破落贵族家庭,天生跛脚,常常受人欺负,因此养成他忧郁、孤独、反抗的性格。
他中学开始写诗,大学毕业在欧洲旅行两年后,根据旅游日记写成长诗《恰尔德哈罗德游记》。
这首诗的主人公哈罗德被认为是“拜伦式英雄”的雏型。
1813-1816年间,拜伦以东方和南欧为背景创作了《异教徒》、《阿比道斯的新娘》、《海盗》等六篇故事诗(统称《东方叙事诗》)。
诗中的主人公被称为“拜伦式英雄”。
1817年,拜伦迁居意大利,完成了《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创作了诗剧《该隐》、讽刺诗《审判的幻景》(1822)《青铜世纪》、长诗《唐璜》等一批杰作。
他笔下的“拜伦式英雄”从前期的撒旦主义到后来唐璜身上闪光的人道主义,一直在变化和发展,其独特性使人不得不思考为何拜伦为何会创造出如此鲜明而又与众不同的人物。
2“拜伦式英雄”的实质这种英雄热情的理想实质是一种带有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与人道主义色彩的英雄主义,它既具有个人主义的因素,又有着人道主义的诉求。
西方浪漫主义的精神内核是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要求以自然状态的自我为中心来确立人生态度,充分发挥人的自主自决的主体精神,反对一切对人性的约束与压迫(罗素232)。
拜伦作为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不论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诗歌创造中都把个人主义表现得淋漓尽致。
拜伦式英雄
1、拜伦式英雄:1813年到1816年,拜伦创作出一组统称为“东方叙事诗”的传奇作品,其中包括《异教徒》、《阿碧道斯的新娘》、《海盗》、《莱拉》、《柯林斯之围》、《巴里西纳》六部作品。
作品的故事都发生在具有异国情调的东方,主人公共同的特征是:具有愤世嫉俗的思想,叱咤风云的勇气和各种狂热而又浪漫的冒险经历。
他们是单枪匹马的复仇者,有崇高的道德观和狭义心肠,爱好自由,矢忠爱情,但结局是悲剧的,最后都成为社会的牺牲品。
2、湖畔派: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形成的浪漫主义诗歌流派,代表人物是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赛。
因为他们都曾居住在英国西北部的昆布兰湖区,并且写过许多描写湖区的诗歌作品,故称为湖畔派。
政治上拒绝资本主义文明,主张恢复宗法制;艺术上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在创作中,他们喜欢选取远离社会斗争的题材,讴歌宗法制的农村生活和自然景色,描述奇特神秘的故事和异国风光,通过缅怀中古时代的传统来否定现代都市文明。
3、多余人: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贵族知识青年的一种典型,当时一批有才华的贵族青年,他们接受了欧洲启蒙思想和国内进步思想的影响,对庸俗的上层社会不满和厌恶,但又摆脱不了贵族社会的习惯和偏见,不能与这个社会彻底脱离,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有聪明的头脑,想过有意义的生活,但缺乏勇气和坚持工作的毅力,他们自视清高,不甘与庸俗的贵族青年为伍,但又脱离人民,他们不满意他人,也不满意自己,整日苦闷忧郁,不能自拔,终于成为一事无成的多余人。
多余人的形象包括普希金笔下的《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奥涅金、莱蒙托夫笔下的《当代英雄》中的毕巧林、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中的罗亭、赫尔岑笔下的《谁的罪过》中的别尔托夫、冈察洛夫笔下的《奥博洛莫夫》中的奥博洛莫夫等。
4、小人物: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所塑造的一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被剥削,被欺凌的典型形象。
他们在社会中官阶卑微,地位低下,生活困苦,但又逆来顺受,安分守己,性格懦弱,胆小怕事,因此,成为显赫人物统治下被侮辱,被损害的牺牲者,俄国文坛上一批具有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的作家,通过这些形象的塑造,表达了对他们的同情、怜悯和批判,并鞭挞了俄国沙皇专制制度。
拜伦式英雄形象特征 论拜伦式英雄
拜伦式英雄形象特征:论拜伦式英雄引言拜伦式英雄是指英国浪漫主义时期诗人拜伦笔下的一系列英雄形象。
这些英雄不仅仅是具备卓越勇敢和非凡才智的人物,更是具有叛逆精神和浪漫情怀的传奇人物。
本文将探讨拜伦式英雄的形象特征,并分析这些特征对当代文学和文化的影响。
拜伦式英雄的特征1. 非凡才华拜伦式英雄通常具备非凡的才华,在某个艺术领域中取得显著的成就。
无论是诗歌、音乐还是绘画,他们都展现出卓越的天赋和创造力。
这种才华使得他们在社交圈子中备受关注,同时也为他们带来了极高的自尊和傲慢。
2. 叛逆精神与传统英雄形象相比,拜伦式英雄更倾向于具有叛逆精神。
他们常常违背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敢于挑战既定的权威和体制。
这种叛逆精神源于对自由和个人独立的追求,使得他们成为社会边缘的人物,但也因此拥有了与众不同的魅力。
3. 外貌与气质拜伦式英雄通常具备令人着迷的外貌和独特的气质。
他们的容貌往往结合了俊美与邪恶,既有迷人的外表又带有一定的神秘感。
同时,他们的气质也是深思熟虑、充满情感和矛盾的。
这种外貌和气质使得他们成为女性追捧和男性嫉妒的对象。
4. 忧郁的情感拜伦式英雄经常被困扰着忧郁的情感。
无论是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对个人命运的彷徨,或是对爱情的追逐和失落,他们内心深处都充满了忧伤和孤独。
这种深沉的情感使得他们更加接近人性的本质,赢得了读者和观众的同情和共鸣。
5. 破碎的命运拜伦式英雄往往拥有破碎的命运。
无论是因为家族背景还是个人选择,他们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悲剧和挫折。
这些悲剧不仅仅是外部环境的压迫,更是来自内心自我折磨的结果。
他们的命运注定是孤独一生,最终以悲剧的结局收场。
拜伦式英雄的影响拜伦式英雄通过其独特的形象特征对当代文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拜伦式英雄的叛逆精神和追求自由的意识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尤其是在追求个性和自由的年轻一代中,这种拜伦式的精神更加受到关注和追捧。
其次,拜伦式英雄的外貌和气质成为流行文化中的一种时尚潮流。
拜伦式英雄与海明威式英雄
拜伦式英雄与海明威式英雄——19至20世纪英美文学的个人主义英雄范型沈一鸣【摘要】:拜伦式英雄源于18世纪诗人拜伦作品中的某些主人公,海明威式英雄是指海明威作品中的一系列主人公。
拜伦式英雄与海明威式英雄都是英雄,都敢于为人类的和个人的理想而战,并坚持不懈。
假如我们要将拜伦式英雄与海明威式英雄的英雄主义总结成为一种模式,那么我们可以说,他们都试图突破某种界限,取得其“有限性”和宇宙的“无限性"的同一或一致。
拜伦式英雄与海明威式英雄的产生与形成,都与特定的社会机制有关。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外语系【关键词】:拜伦式英雄海明威式英雄叛逆逃避坚持超越【分类号】:I109.5;【正文快照】:自文艺复兴以来,西方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天空中一直漂浮着一个个人主义的幽灵,他时而化身为暝思的哈姆雷特,时而化身为忧郁叛逆的恰尔德·哈洛尔德,时而是高傲的马丁·伊登,时而又是坚韧顽强的桑迪亚哥。
他的魅力在于,敢于为了理想主义或是真理而背离社会与时代的主流;他的悲剧对英雄主义的重新阐释——斯蒂芬·克莱恩《红色英勇勋章》的主题探析郑丽【摘要】:荷马史诗中的英雄人物出身高贵、气宇轩昂、英勇善战;其英雄主义价值观的中心内容是比生命更重要、更珍贵的个人的荣誉和尊严。
荷马式英雄往往通过在战场上的丰功伟绩来展示自己非凡的勇气和才能,改变历史的命运。
斯蒂芬·克莱恩的《红色英勇勋章》中的主人公亨利在战场上的表现是克莱恩对荷马史诗传统的英雄主义的重新阐释:平凡而卑微的人在面临困境时能正确认识自我的脆弱与渺小,并具有足够的勇气克服自己的怯懦,从而实现自我价值的肯定。
【作者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关键词】:荷马史诗中的英雄英雄主义重新阐释勇气自我价值斯蒂芬·克莱恩勋章战争主题士兵【分类号】:I712.074【正文快照】:法国17世纪的哲学家布莱兹·帕斯卡尔说,人只不过是自然界一根脆弱的苇草,但因为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所以人又是伟大的,因为“思想形成人的伟大”(帕斯卡尔,2002:166)。
_拜伦式英雄_与_超人_原型_拜伦文化价值论
拜伦式英雄 与 超人 原型拜伦文化价值论蒋承勇内容摘要:拜伦具有激情、放纵、狂暴、自尊、自卑、仇恨、反抗的心理秉性,这种心理秉性影响着他的文化人格的构成。
他以 自然人 的率真狂暴地撞击有坚硬外壳的现代文明,以至于没有任何一个浪漫主义诗人为了人性的解放对现代文明做出如此全面、深广、彻底的否定。
他在文化人格上的非道德化倾向,实则是一种浪漫主义式的反文明倾向。
拜伦通过 拜伦式英雄 形象表达了对西方传统文明之价值体系的整体性怀疑与反叛,把个性自由与解放的个人主义思潮推向了新阶段。
拜伦倡导了一种新文化价值观念,这种价值观念与尼采的 超人哲学 有精神联系。
关键词:拜伦!拜伦式英雄!尼采!超人!文化价值作者简介:蒋承勇,浙江工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西方文学、比较文学研究。
T itle:The Byronic H ero and the Archetype o f Super m an:On Byron∀s CulturalV aluesAbst ract:Lord Byron w as in nature passi o nate,se lf i n dulgen,t frenzied,se lf respecting,self conte m ptuous,f u ll of hatred and de fian,t w hich infl u enced the constitution of his cu ltura l person ality.I n v irtue of the i n nocence o f nat u ra l m an,he str uck v i o lently agai n st m odern c i v ilizati o n w hich had a b ig hard shell to the po i n t t h at no other ro m antic poets had ever revolted aga i n st it so co m prehensively,deeply and tota ll y.The a m ora l tendency o f h i s cult u ral personality,ho w ever, w as a ro m antic anti c i v iliza ti o n attitude.Byron expressed his doub t about and rebellion aga i n s,t t h rough Byron ic heroes ,the va l u e syste m ofW estern traditi o na l c i v ilization;there fore,he de ve loped t h e thought of i n d ividual freedo m and liberati o n.Byron advocated a ne w cu ltural va l u e w hich can be assoc iated w ith Super m an Philosophy of Friedrich N ietzsche in its spiri.tK ey w ords:Lo r d Byron!Byronic hero!Friedrich N ietzsche!Super m an!cu ltural valuesAut hor:Jiang Chengyong is pr o fessor and Ph.D.super v isor at Zhe ji a ng Gongshang University (H angzhou310035,Ch i n a).H is fi e l d s o f i n terests are W estern literature and co m parati v e litera ture.E m ai:l jcy@从社会政治的角度上看,启蒙运动引发了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塑造了拿破仑。
拜伦式英雄名词解释
拜伦式英雄名词解释拜伦式英雄(Byron):强调自我中心、爱好虚荣的青年人或称为一个失去了其自然属性的人。
他(她)们狂热地沉醉于寻欢作乐,把找情人作为发泄内心郁闷的最好办法,他(她)们蔑视亲情,不顾友谊,处处追求轻浮肉欲的享受。
有些人甚至放荡到从事卖淫等下流勾当。
拜伦式英雄(Byron):强调自我中心、爱好虚荣的青年人或称为一个失去了其自然属性的人。
他(她)们狂热地沉醉于寻欢作乐,把找情人作为发泄内心郁闷的最好办法,他(她)们蔑视亲情,不顾友谊,处处追求轻浮肉欲的享受。
有些人甚至放荡到从事卖淫等下流勾当。
他们不顾道德准则和社会公德,只顾纵情享乐。
这是因为在他们的生活里有一种特殊的成分即渴望摆脱周围的俗气,渴望得到更高的社会地位。
英国现实主义诗人拜伦出身于贵族家庭,他是一个平民化的贵族,但他却有着与贵族阶层完全不同的个性。
从人格上来说,他具有一切英国民间传统的特点:叛逆、孤傲、抗争、忧郁、悲观,注重个性解放,要求个性自由。
他还有英国民族的典型弱点,那就是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对权威不满,敢于向传统挑战,也正是这一点,构成了他那多姿多彩的形象世界。
拜伦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游记、随笔、小说,其中尤以诗歌和长篇小说《唐璜》成就最高。
代表作有《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唐璜》等。
拜伦式英雄名词解释拜伦式英雄可以归结为三个基本特征:首先是看重表面的现象,好吹嘘,喜欢出风头;其次是爱慕虚荣,渴望美貌,好胜争强;第三是粗野不文,不守规矩,不讲信用。
其次,生活腐化。
拜伦式英雄名词解释拜伦式英雄可以归结为三个基本特征:首先是看重表面的现象,好吹嘘,喜欢出风头;其次是爱慕虚荣,渴望美貌,好胜争强;第三是粗野不文,不守规矩,不讲信用。
最后,过早死亡。
拜伦式英雄名词解释对这些“人性恶”的发掘,将人类的缺陷推到了极致。
于是,这些原本都还算天真质朴的少男少女一经触碰到拜伦式的“黑色美学”,立刻变得虚伪丑陋。
所以说,拜伦式英雄是一群永远不能让人放心的一群。
拜伦式英雄的名词解释
拜伦式英雄的名词解释一、什么是拜伦式英雄?今天我们来聊聊什么是拜伦式英雄。
得说说拜伦这个人。
乔治·戈登·拜伦,大家可以把他想象成那种从小说里走出来的超级酷的英雄,外表英俊,内心复杂。
拜伦可是个文人、诗人,还是个风头十足的浪子。
他的作品充满了激情、反叛与对命运的抗争,而他个人的生活,也堪比那些让人咋舌的小说情节。
所以,拜伦式英雄,实际上指的就是那些像拜伦一样,外表完美,但内心却充满了痛苦、冲突,甚至是自我毁灭的英雄人物。
这些英雄常常被赋予悲情的气质,内心挣扎,既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又常常感到孤独和困惑。
说白了,就是那种你看他的时候,觉得他好像无敌,但他自己却好像总是在和世界对抗,甚至和自己对抗,活得很累那种感觉。
咱们讲到的拜伦式英雄,不是那种大喊着“为人民服务”的英雄人物,而是那种虽然做的事可能很“英雄”,但做事时总是心情复杂得让人捉摸不透的角色。
二、拜伦式英雄的典型特点1. 孤独感强烈拜伦式英雄的孤独感,真的是一绝。
他们通常有着复杂的内心世界,表面上看着别人可能是个无所不能的完美存在,但内心却常常有一种无处安放的空虚。
他们在外人眼中可能是高高在上的存在,然而在自己心里,却是深不见底的孤独大海,哪怕身边有再多人,也总觉得缺少了一些什么。
说白了,他们是那种走在人群中,却觉得自己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的人。
就像拜伦本人,他的生活充满了反叛与不安,虽然他有成千上万的粉丝和追随者,但他自己却觉得孤单无比,活得有点悲情。
2. 极端的个性这类英雄往往有很强烈的个性特点,很多时候甚至显得有些极端。
要么一条道走到黑,要么摧毁一切。
他们的行为不太符合常规,甚至有时候会让人觉得他们是在故意挑战一切既定的规则。
不按常理出牌,个性张扬,反正不愿意过普通人的生活,愿意做自己,哪怕这样做会让自己陷入困境。
拜伦式英雄,基本上不怎么在乎别人怎么看待自己,反正他们就是这么做,不做无聊的妥协,活得特别“自我”。
3. 情感复杂且不稳定拜伦式英雄的情感可以说是波动极大,他们的爱情、友情、对自己的认知、对世界的看法,都常常处于一种极端的状态。
拜伦式英雄 英国文学
拜伦式英雄
论文整理结果分析
拜伦式英雄光环下的女性人物 分析
• 细数拜伦叙事诗里的女性人物,一共有41位, 她们各个美若天仙。但是,作者对她们的刻画 多停留在她们美丽的外貌上,没有真正表现她 们的内心世界《恰尔德· 哈罗德游记》中的著名 篇章《雅典的少女》和《她走在美的光影中》, 这是两首热情赞美“雅典的少女”的爱情诗, 作者描述到情人“松开的鬈发”,“野鹿似的 眼睛”,“轻盈紧束的腰身”等,如此美貌诱 发了英雄的欲望和爱情,惟独没有表现她们的 思想和其他行为。拜伦笔下的女性只是被观赏 的对象,她们多谦卑柔弱,以配合完成作者英 雄美人的故事结构。
拜伦式英雄的双重性格
• “关于拜伦式英雄的特点,朱维之、赵澧主编的《外国 文史. 欧美卷》曾做出概括: 他们是现实社会的叛逆 者和专制压迫的反抗者,热情,孤傲,勇敢,具有不 屈不挠的意志和英雄主义的气概; 另一方面,他们又是 一类悲剧性的反抗者,因找不到用武之地而无所作为, 经常陷于痛苦和绝望之中”。在他们身上折射出了鲜 明的双重人物性格,从中我们可以分析出鲜明的双重 人物性格: 一方面,他们热爱生活,追求幸福,有火热 的激情,强烈的爱情,非凡的性格; 敢于蔑视现存制度, 与社会恶势力誓不两立,立志复仇,因此,他们是罪 恶社会的反抗者和复仇者。另一方面,他们又傲世独 立,行踪诡秘,好走极端,他们的思想基础是个人主 义和自由主义,在斗争中单枪匹马,远离群众,而且 也没有明确
• 本组找到关于拜伦式英雄的论文共24篇, 可用于实际分析的有13篇。其中,研究 拜伦式英雄的双重性格的有9篇;拜伦式 英雄与多余人比较的有3篇;拜伦式英雄 光环下的女性人物分析有1篇。
Byronic hero 拜伦式英雄
emotional conflicts,bipolar tendencies, ormoodiness[citation needed]
a distaste for social institutions and norms
being anexile, anoutcast, or anoutlaw
History
AfterChilde Harold's Pilgrimage, the Byronic hero made an appearance in many of Byron's other works, including his series of poems on Oriental themes:The Giaour(1813),The Corsair(1814) andLara(1814); and hiscloset playManfred(1817).
The Byronic hero is also featured in many different contemporary novels, and it is clear that Lord Byron's work continues to influencemodern literatureas the precursor of a commonly encountered type ofanti-hero. The lead character,Stephen DedalusofJames Joyce'sA Portrait of the Artist as a Young Manis one of the better-known recent heroes of this genre.[citation needed]In his 1994 novel,Mr. Vertigo,Paul Austerintroduces a character known only as "MasterYehudi" that serves as theprotagonist'smentor; his personality show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Byronic hero.Lestat de LioncourtfromAnne Rice'sThe Vampire Chroniclesembodies the spirit of the Byronic hero. Also,JaceLightwood/Wayland fromTheMortal Instruments (series)books byCassandra Clare. In comic,Batmanis perhaps the most widely-known example in American pop culture, growing ever darker in depiction since his creation in the late 1930s (except the 1960s version portrayed byAdam West).[2]
拜伦式英雄(1)
拜伦式英雄(1)拜伦式英雄,是指英国浪漫主义时期诗人拜伦笔下的英雄形象。
这些英雄通常都是帅气、英俊、充满爱恨情仇的人物。
他们身上常常有着悲剧的命运,是既伟大又不幸的人物。
他们既有着强烈的个性,又追求快乐和自由,这种矛盾的性格让他们更加引人入胜。
拜伦式英雄概述在拜伦的诗歌中,英雄们常常被描绘为“孤独的”,他们身上具有吸引人的魅力,但他们的过去和命运却让人感到悲伤。
拜伦式英雄通常都是下层社会出身,但他们拥有着高贵的灵魂,这也让他们在社会上显得格格不入。
他们追求快乐和自由,但命运却总是让他们遭受到各种磨难。
拜伦式英雄并不完美,他们也有着许多缺点。
有时候,他们甚至表现得很让人生厌。
但正是这些缺点,让拜伦式英雄的形象更具可信度。
因为他们不是神,而是充满人性的人。
拜伦式英雄的形象查尔德·哈罗查尔德·哈罗是拜伦诗作《查尔德·哈罗的故事》中的主角。
他是一个帅气、英俊、富有魅力的年轻人。
他的过去却很不幸,他的父亲因反对拥有高贵血统的女友而被流放。
查尔德的父亲最终死于虐待,这使得查尔德对世界充满了怨恨。
玛德琳玛德琳是拜伦诗作《玛德琳》中的女主角。
她是一个年轻美丽的姑娘,但她的家庭生活却很不幸。
她的母亲酗酒,因此她被迫照顾家人。
后来她成为了一名贵族女仆,但遭受了主人的虐待。
虽然玛德琳的生活很惨,但她依然拥有着坚强的内心。
她是一个渴望得到快乐和自由的人,但她的命运却让她无法自由地追求自己的幸福。
拜伦式英雄的特点强烈的独立性拜伦式英雄经常表现出强烈的独立性。
他们不喜欢被束缚,渴望自由的人生。
他们常常追求非常规的生活方式,不愿意接受社会常规的做法。
他们喜欢冒险和挑战,通常能够面对各种困难。
快乐和悲伤并存拜伦式英雄往往有着矛盾的情感。
他们一方面追求快乐和自由,但他们的过去和命运却让他们充满痛苦和悲伤。
他们的死亡往往是悲剧的,但他们的人生却是充满了豪情壮志。
强烈的人性拜伦式英雄的不完美让他们显得非常人性化。
理想与现实的错位——对拜伦式英雄双重人物性格的成因解读
第2 5卷
第 1 期
Ju a o Y n a iac E oo is n e i or l f un nFnne& cn m c U i r t n v sy
Vo 2 . o 1 1 5 N . .
理想与现实的错位
对 拜伦 式英 雄 双 重人 物性 格 的成 因解读
原 一 川 黄兴 亚 杨 丽 瑞
理还 乱 ” 的思 想斗争 和 冲突。 拜 伦 出生 在 一 个 特殊 的 时代 。从 18 法 国 大 79年 革命 到 13 80年 7 革命 , 月 欧洲 正处 于 资产 阶级 民主运 动 时代 。古 老 的封 建 专制 制 度 被 迅 速 摧毁 , 兴 的资 新 本 主义正 在形 成 , 到处都 发生 着 剧烈 的动 荡 、 锐 的 冲 尖 突 和急剧 的变 革。法 国启蒙 思 想也 随 着 法 国大 革命 席
摘
要: 拜伦是 1 纪英国最重要的浪漫主义代表 之一。国 内外对拜伦 的研究都较 为成 熟。然而, 9世 在这 些
研究 中很少涉及到拜伦 式英雄的双重人物 的性格特征 的成 因。先 对 国内学者对这 一领域 的研究情 况作 一个 简
要 的综述 , 再试 图对拜伦 武英雄双 重人 物性格 的成 因作一个具体 的探寻 。
中 图分 类 号 :16 2 I .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2— 7 5 2 1 ) 1 15— 3 17 4 5 ( 00 O —04 0
拜伦式英雄形象分析
拜伦式英雄形象分析一个忧虑,孤独,悲观的:哈洛尔德。
他们不满现实,但是又找不到出路,不愿与上流社会同流合污,但是也不能和人民群总一起斗争,于是陷入悲观失望之中,所谓的“,无不具有愤世嫉俗的思想,叱咤风云的勇气和各种狂热而又浪漫的冒险经历。
这是些单枪匹马的复仇者,有崇高的道德观和狭义心肠,爱好自由,矢忠爱情,最后却成为社会的牺牲品。
这些形象发展了哈洛尔德所体现的拜伦主义---失望忧郁的情绪和纯粹式的个人反抗,而成为典型的“”。
即高傲而倔强,忧郁而孤独,神秘而痛苦,与社会格格不入从而对之彻底反抗的叛逆者英雄性格---烫烙着拜伦思想个性气质的深刻印记。
拜伦思想是19世纪西方精神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体现了那个不朽时代的激-情,代表了它的才智,深思,狂暴和力量。
长篇叙事诗《唐璜》可被称为诗体小说。
代表浪漫主义时代欧洲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
唐璜本是西方小说中的色鬼,恶棍,但是,拜伦将其写成一个天真,热情,善良的贵族青年,因与贵妇相爱暴露,故去国远行。
长诗就死以他的整个游踪及数次历险为线索,加入作者本人的大量插话组成的宏伟诗篇。
唐璜有完全崭新的性格,或者说“不属于”。
他顺从天性,无视清规戒律,绝少虚伪做作,对恋人总是倾心想与,并不朝三暮四,倒常常是被-迫分离,依依不舍。
他不怯懦,关键时刻还能表现出英雄气概。
然而他缺乏坚定信念,又意志薄弱,经不住诱-惑,故易于随波逐流,随遇而安,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这使他做出了一些越轨行为和蠢事。
此典型为诗人对人性的理性分析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标本,因为性格的二重性再好不过地体现了现实世界里生活的多样性和道德的复杂性。
拜伦遗产中最有力的因素是辛辣的社会讽刺。
诗人称这部作品为讽刺史诗。
拜伦式英雄形象分析[篇2]拜伦式英雄拜伦式英雄是拜伦写作的一种特点,那么什么是拜伦式英雄呢?拜伦式英雄的特点具体是什么呢?“拜伦式英雄”是指在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作品中的一类人物形象。
他们具有高傲倔强的性格特征,不满现实,具有叛逆的性格。
拜伦式英雄(1)
拜伦式英雄拜伦式英雄(Byronichero)是指在拜伦的作品中特别是《东方叙事诗》中,塑造的一系列个人主义反叛者的形象。
他们烙刻着拜伦的思想气质个性的印记。
这些反叛者才能出众,出于个人的原因,起来反抗国家的强权,社会秩序和宗教道德,但没有明确的斗争目的;他们追求个人自由,却又常常把自己关闭在孤独和高傲中,斗争总是以失败告终。
由于这些形象具有作者本人的思想性格特征,因此被称作"拜伦式英雄"。
拜伦式英雄(Byronic Hero), 又名反英雄Anti-hero, 悲情英雄Tragic hero, 浪漫英雄Romantic hero,是指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在作品中塑造出来的一系列充满强烈的反叛热情而又孤独、忧郁的一类人物形象。
这些人物都是悲剧性的傲慢的叛逆者,他们都有非凡的才能和力量,但在腐败的社会中却无法施展。
他们为自己的无所作为而感到痛苦,因自己的才能和情感的虚耗而感到绝望。
他们以挑战示威的态度,以异样的勇敢和热情,以不屈不挠的一直和毫不妥协的精神,或报复或反抗社会的专制与压迫。
在这些人物的身上,有诗人本人生活遭遇的明显痕迹,所以被称为 "拜伦式英雄 ""拜伦式英雄"一词最早来源于拜伦的《东方叙事诗》中,用它来描述一批侠骨柔肠的硬汉,他们有海盗、异教徒、被放逐者,这些大都是高傲、孤独、倔强的叛逆者,他们与罪恶社会势不两立,孤军奋战与命运抗争,追求自由,最后总是以失败告终。
拜伦通过他们的斗争表现出对社会不妥协的反抗精神,同时反映出自己的忧郁、孤独和彷徨的苦闷。
"拜伦式英雄"是指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作品中的一类人物形象。
他们高傲倔强,既不满现实,要求奋起反抗,具有叛逆的性格;但同时又显得忧郁、孤独、悲观,脱离群众,我行我素,始终找不到正确的出路。
他们的性格特征是反抗、孤傲、浪漫。
他们既不满现实,又找不到出路。
拜伦与拜伦式英雄
Abate: v. become less strong or to make sth less strong 减弱
Eg: The storm showed no signs of abating. Abatement: n Return
Restrain : 1.v .stop sb/sth from doing sth . 管制,阻止,禁 止 Eg: The prisoner had to be restrained by the police. 2. Stop yourself from feeling an emotion or doing sth that you would like to do . 约束, 控制
Eg: The government is taking step to restrain inflation. 政府采取措施抑制通货膨胀. Humorous : adj . 1. Funny and entertaining 2.性情乖张的 Shackles: 1. to put shackles on sb. 给某人带上 镣铐 2. to prevent sb from behaving or speaking as they want. 束缚, 阻挠,成为…… 的束缚
Return
Certainly the best works, and of greatest merit for the public, have proceeded from the unmarried or childless men; which both in affection and means, have married and endowed the public.
Return
拜伦式英雄形象分析
拜伦式英雄形象分析拜伦式英雄形象分析一个忧虑,孤独,悲观的:哈洛尔德。
他们不满现实,但是又找不到出路,不愿与上流社会同流合污,但是也不能和人民群总一起斗争,于是陷入悲观失望之中,所谓的“,无不具有愤世嫉俗的思想,叱咤风云的和各种狂热而又浪漫的冒险经历。
这是些单枪匹马的复仇者,有崇高的道德观和狭义心肠,好自由,矢忠爱情,最后却成为社会的牺牲品。
这些形象发展了哈洛尔德所体现的拜伦主义---失望忧郁的情绪和纯粹式的个人反抗,而成为典型的“”。
即高傲而倔强,忧郁而孤独,神秘而痛苦,与社会格格不入从而对之彻底反抗的叛逆者英雄性格---烫烙着拜伦思想个性气质的深刻印记。
拜伦思想是19世纪西方精神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体现了那个不朽时代的激情,代表了它的才智,深思,狂暴和力量。
长篇叙事诗《唐璜》可被称为诗体小说。
代表浪漫主义时代欧洲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
唐璜本是西方小说中的色鬼,恶棍,但是,拜伦将其写成一个天真,热情,善良的贵族青年,因与贵妇相爱暴露,故去国远行。
长诗就死以他的整个游踪及数次历险为线索,加入作者本人的大量插话组成的宏伟诗篇。
唐璜有完全崭新的性格,或者说“不属于”。
他顺从天性,无视清规戒律,绝少虚伪做作,对恋人总是倾心想与,并不朝三暮四,倒常常是被-迫分离,依依不舍。
他不怯懦,关键时刻还能表现出英雄气概。
然而他缺乏坚定信念,又意志薄弱,经不住诱惑,故易于随波逐流,随遇而安,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这使他做出了一些越轨行为和蠢事。
此典型为诗人对人性的理性分析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标本,因为性格的二重性再好不过地体现了现实世界里的多样性和道德的复杂性。
拜伦遗产中最有力的因素是辛辣的社会讽刺。
诗人称这部作品为讽刺史诗。
拜伦式英雄形象分析 [篇2]拜伦式英雄拜伦式英雄是拜伦写作的一种特点,那么是拜伦式英雄呢?拜伦式英雄的特点具体是什么呢?“拜伦式英雄”是指在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作品中的一类人物形象。
他们具有高傲倔强的性格特征,不满现实,具有叛逆的性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拜伦式英雄拜伦式英雄(Byronichero)是指在拜伦的作品中特别是《东方叙事诗》中,塑造的一系列个人主义反叛者的形象。
他们烙刻着拜伦的思想气质个性的印记。
这些反叛者才能出众,出于个人的原因,起来反抗国家的强权,社会秩序和宗教道德,但没有明确的斗争目的;他们追求个人自由,却又常常把自己关闭在孤独和高傲中,斗争总是以失败告终。
由于这些形象具有作者本人的思想性格特征,因此被称作"拜伦式英雄"。
拜伦式英雄(Byronic Hero), 又名反英雄Anti-hero, 悲情英雄Tragic hero, 浪漫英雄Romantic hero,是指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在作品中塑造出来的一系列充满强烈的反叛热情而又孤独、忧郁的一类人物形象。
这些人物都是悲剧性的傲慢的叛逆者,他们都有非凡的才能和力量,但在腐败的社会中却无法施展。
他们为自己的无所作为而感到痛苦,因自己的才能和情感的虚耗而感到绝望。
他们以挑战示威的态度,以异样的勇敢和热情,以不屈不挠的一直和毫不妥协的精神,或报复或反抗社会的专制与压迫。
在这些人物的身上,有诗人本人生活遭遇的明显痕迹,所以被称为 "拜伦式英雄 ""拜伦式英雄"一词最早来源于拜伦的《东方叙事诗》中,用它来描述一批侠骨柔肠的硬汉,他们有海盗、异教徒、被放逐者,这些大都是高傲、孤独、倔强的叛逆者,他们与罪恶社会势不两立,孤军奋战与命运抗争,追求自由,最后总是以失败告终。
拜伦通过他们的斗争表现出对社会不妥协的反抗精神,同时反映出自己的忧郁、孤独和彷徨的苦闷。
"拜伦式英雄"是指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作品中的一类人物形象。
他们高傲倔强,既不满现实,要求奋起反抗,具有叛逆的性格;但同时又显得忧郁、孤独、悲观,脱离群众,我行我素,始终找不到正确的出路。
他们的性格特征是反抗、孤傲、浪漫。
他们既不满现实,又找不到出路。
他们个个热情勇敢、意志坚强、骄傲孤独、心怀人间悲哀而不惜同命运抗争,最终一般以失败、死亡告终。
这类人物的思想和性格具有矛盾性:一方面,他们热爱生活,追求幸福,有火热的激情,强烈的爱情,非凡的性格;敢于蔑视现在制度,与社会恶势力誓不两立,立志复仇,因此,他们是罪恶社会的反抗者和复仇者。
另一方面,他们又傲世独立,行踪诡秘,好走极端,他们的思想基础是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在斗争中单枪匹马,远离群众,而且也没有明确的目标,因而最后以失败而告终。
"拜伦式英雄"是个人与社会对立的产物,也是作者思想的特点和弱点的艺术反映。
这类人物形象相继出现于拜伦笔下,这对于当时英国的封建秩序和资产阶级市侩社会进行的猛烈冲击,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但是他们的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和悲观厌世情绪,又往往会给读者带来消极的作用。
俄国的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和诗人普希金都曾指出"拜伦式英雄"的思想弱点及其危害性。
不同于传统的正派的义气昂然豪气干云的大侠, 拜伦式英雄是寂寞的,多情的,矛盾的,悲哀的,偏激的,叛逆的。
他们是不完美的。
他聪明绝顶,情感丰富,甚至有些多愁善感;他孤僻傲慢,似癫若狂,实为掩饰心中创伤;他愤世嫉俗,桀骜不驯,却又常常被情所困;他生逢乱世,悲天悯人,所以总是痛苦惆怅。
他往往出身高贵,是情怀高尚的唯美主义者。
拜伦塑造出"拜伦式英雄"的作品及人物形象:一、《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中贵公子哈洛尔德《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主要是通过恰尔德和诗人自己的浪漫抒情,表现了对拿破仑的侵略、英国干涉民族独立运动等各种暴政的愤怒;对莱茵河、阿尔卑斯山以及意大利建筑和雕刻美的喜爱和欣赏;对卢梭、伏尔泰等历史先进任务的尊敬;对反抗压迫争取独立与自由的各国人民的赞美和鼓动;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厌恶和失望,有"抒情史诗"之称。
长诗第一章主要是描写在拿破仑的铁蹄下,西班牙人民的苦难,他们的反抗以及对自由解放的渴望。
诗人赞美西班牙人民的过去和它不屈的现在,歌颂由农民手工业者组成的游击队反对入侵者的英勇斗争,塑造了一位参加萨拉哥撒保卫战的西班牙女游击队员的光辉形象。
对英国、西班牙、葡萄牙的统治者,对入侵者拿破仑,诗人表示了极大的憎恨。
同时,诗人又感到西班牙人民反抗侵略者的斗争,归根到底只不过是对英国的君主制度有益,所以在诗篇中又流露出前途无望的悲哀。
第二章,恰尔德·哈洛尔德来到希腊,希腊人民正遭受土耳其的奴役而尚未起来斗争。
诗人站在被土耳其奴役的希腊土地上,眼看着灿烂而凄凉的历史遗迹,回忆着希腊伟大光荣的过去,哀叹着近代希腊的懦弱,诗人激励希腊人民起来斗争,追回失去的自由:"谁想要获得自由必须自己站起来斗争。
" 第三章的开头,诗人以极其深沉的歌声唱出了被上流社会放逐的愤懑,对女儿的思念。
诗人来到比利时,凭吊滑铁卢战场,评说拿破仑的功过;从比利时沿莱茵河来到日内瓦湖畔,诗人以昂扬的情绪追忆法国大革命,讴歌它的先驱者--启蒙主义者卢梭、伏尔泰,表达自己对启蒙主义者自由平等思想的忠诚。
第四章是在诗人流亡到意大利后写成的。
当时意大利正处于奥地利的统治之下,被分裂成许多的小邦。
诗人用意大利光荣的历史、意大利当时民族的灾难,激励爱国志士起来推翻奥地利的暴虐统治,实现民族的统一和解放。
第三、四章同前两章相比较,恰尔德·哈洛尔德的形象减弱,而诗人本人的形象大大加强,拜伦把自己的所见、所感、所想,随时随地地自由地抒发出来,因此这两章政论色彩表现的异常强烈。
第三、四章创作时间正值意大利、希腊等国人民斗争高涨之时,而诗人又同斗争发生了实际联系,从而使他的创作获得一种新的生气和力量,表现出了对自由必胜的信念。
诗人在恰尔德·哈洛尔德的形象里,反映出自己生活与性格的某些特点:高傲冷漠,放荡不羁,对上流社会的憎恶和鄙视等。
但主人公那种冷漠静观的消极的生活态度则和诗人不同。
诗人热切关注人民的斗争,焦虑着人民未来的命运与前途,怀抱着从事英雄事业的理想。
二、《海盗》中的主人公康拉德《海盗》的主人公康拉德是个剽悍孤独的豪爽男子。
他为某种神秘罪孽苦恼着,却没有悔过和恐怖的心情,专以掳掠和杀戮为生。
虽然有一百样恶德,但是他却有一样美德。
那便是他献给恋人梅多拉的深挚的爱情。
"我对你的爱,就是对人们的恨;因为爱上了人类,就不能专心爱你。
" 是这种强烈到极点的爱!他在一座海岛的悬崖上面筑起高塔来安置他的爱人,然后跨海去和追来的官军战斗,失败后成了俘虏,得到敌军的女奴帮助而逃回来。
他又为救命恩人古娜勒的爱情所羁绊,得救以后,给了她一吻。
回到家来的时候,爱人梅多拉已经自杀了。
结果,他抛弃了所有的财宝、部属、家庭和船舶,飘然远去了。
这凄惨而真纯的爱情故事,在伦敦立即获得了声誉,出版的当天就卖出一万三千部(一说一万部)。
三、哲理剧《曼弗雷德》中的主人公曼弗雷德《曼弗雷德》(Manfred)是拜伦的代表作之一。
主人公曼弗雷德从小便是一个落落寡合的人,壮年时独自居于阿尔卑斯山的大自然中。
但是他的心境无论如何不得宁静。
他埋头研究科学,然而从知识内亦不能得见幸福。
"知识的树,终非生命的树。
"曼弗雷德在这样的苦闷中厌世。
拜伦用了很怪异的故事来把他这样的思想形象化。
曼弗雷德有一个继妹安丝塔帝,容貌神情都与曼弗雷德一模一样。
他和她发生了恋爱关系,既又自悔,便杀了她。
然而从此以后他精神上便极端痛苦,永无平静。
他不肯依赖宗教求灵魂上的安静。
他独居于阿尔卑斯山中。
有七个精灵来问他所求的是什么。
他们什么都能给他,就是威权,也可以给。
曼弗雷德回答是:他什么都不要,只求能忘掉了自己。
因为把自己忘掉了,自然一切痛苦也忘掉了。
精灵们因问他,所谓忘掉自己是不是就指死。
曼弗雷德又说不是。
因为死后而灵魂不灭则仍然未能把自己真正忘掉,所以他对于死也并不措意,虽则死好象是可以解决一切的,但其实死并不能解决什么。
他这样苦闷又苦闷,有一天就想从岩石上跳下,但是一个猎人又阻止了他。
后来,他呼着安丝塔帝的灵魂,请求宽恕,但亦无效。
这时,有恶魔来,要他服从。
但是曼弗雷德这自我主义者回答道:你没有比我更大的能力,你不能左右我。
我所要的事都已做过了。
我对于自己的苦痛甘心忍受着。
心,本来就是自己的恶及苦痛的根源。
你决不能引诱我,使我灭亡。
去吧,现在"死"在我的手上了,不在你的手上。
曼弗雷德以为"我"是绝对自足,毫不用他物相助成的。
但在这样力说了罪或无罪只是"我"自己的事以后,曼弗雷德到底气绝死了。
拜伦式英雄源于18世纪诗人拜伦作品中的某些主人公,海明威式英雄是指海明威作品中的一系列主人公.拜伦式英雄与海明威式英雄都是英雄,都敢于为人类的和个人的理想而战,并坚持不懈.假如我们要将拜伦式英雄与海明威式英雄的英雄主义总结成为一种模式,那么我们可以说,他们都试图突破某种界限,取得其"有限性"和宇宙的"无限性"的同一或一致.拜伦式英雄与海明威式英雄的产生与形成,都与特定的社会机制有关.拿破仑式英雄则有君主的特性,野心勃勃渴求胜利的是他们的特点,这种英雄也多以悲剧式命运告终,有人举例最近代的拿破仑式英雄可算是萨达姆了.拜伦(1788-1824),天才诗人,只活了36岁,被评论家称为是19世纪初英国的"满腔热情地辛辣地讽刺现实社会"的诗人。
他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其代表作品有《唐璜》、《曼弗雷德》、《恰尔德·哈罗德游记》、《东方叙事诗》等。
1788年1月22日出生于伦敦,父母皆出自没落贵族家庭。
他天生跛足。
1805-1808年在剑桥大学学文学及历史,他是个不刻苦的学生,很少听课,却广泛阅读了欧洲和英国的文学、哲学和历史著作,同时也从事射击、赌博、饮酒、打猎、游泳、拳击等各种活动。
1809年3月,他作为世袭贵族进入了贵族院,他出席议院和发言的次数不多,但这些发言都鲜明地表示了拜伦的自由主义的进步立场。
他的作品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
他们高傲倔强,既不满现实,要求奋起反抗,具有叛逆的性格,但同时又显得忧郁、孤独、悲观,脱离群众,我行我素,始终找不到正确的出路。
拜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为理想战斗一生的勇士。
在十九世纪浪漫主义的诗人当中。
以拜伦的世界观表现的最为矛盾。
他既是一位屈强无畏的战士,又是一个突出的个人主义者。
他揭露虚伪残忍的资产阶级罪恶,却没有明确的政治方向。
他同情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却又表现出轻视群众,高居群众之上的错误思想。
他热烈的讴歌自由,却又散布愤世嫉俗、悲观失望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