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概论历史部分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学概论总结论文

---2016级城乡规划2班张真3016206121

作为一个大一学生,我很有幸能够上这几堂建筑学的课程。课上老师为我们讲述了古代建筑到近现代建筑的发展历程,对我很有启发。

首先是关于建筑和环境的一堂课。王其亨老师首先阐述了“环境决定了建筑”这个错误的结论,进而引出了对建筑本质的讨论。老师认为,当代建筑教育应该西化,但是也应该保护传统的建筑观。而建筑形态也是文化抉择和价值判断的综合产物。而我们更应该在多元文化的视野下去看待、传承传统建筑观。而现在的许多建筑师则是观念错位,设计出了很多不符合这个时代风格的作品。传统是文化的核心,而价值观更是传统的核心。

马克思曾经在其著作《资本论》中说过:“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已经在劳动过程开始时,存在于劳动者的观念中,所以已经观念地存在着。”建筑师应该有自己的思想,而不是像蜜蜂一样只会千篇一律地去建设它们自己的蜂房。建筑应该考虑环境、气候等多重因素而不是像蜜蜂一样把一个固定的模式套用在几个建筑中。

因而,现在的建筑设计,应该考虑这个建筑的象征意义和实际功能。建筑除了其最基本的工程技术以及消防等要求之外,同样应该考虑建筑的象征意义。建筑的象征意义使得建筑的使用者。美国城市学家刘易斯·芒福德就曾发表过著名的《建筑的象征意义与实际功能》。他在这篇文章中提到“建筑除了工程技术要求,还有个总体表达的问题,也就是用某种方式通过建筑物的形态语言,向观众或者使用者传达建筑物所蕴含的意义。”。同样,他也发表过《声讨“现代建筑”与勒·柯布西耶商榷》。这位社会哲学家在其中写道“从‘我—它’到‘我—你’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是用‘我们’来描述生态关系似乎更为贴切”。从这些句子中我能体会到他“建筑与环境应该和谐相处的观点”,这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的同样很相似。所以,并不是“环境决定了建筑”,而是“环境是本体,与建筑共存”。

课的主要内容是林徽因和梁思成发现佛光寺的故事。梁思成、林徽因在法国汉学家伯希和的《敦煌石窟》一书中,发现了两幅描绘佛教圣地五台山全景的唐代壁画,壁画描绘了五台山的山川与寺庙,并标注了寺庙的名称。在这几年的野外调查中,他们一次次地经历了那些古籍中记载的建筑在漫长岁月中遭到重建、改建甚至毁灭的失望。

然而,在1937年,他们来到了山西,来到了五台山,发现了一座“有着巨大、坚固和简洁的斗拱和深远的出檐”的古老庙宇。“巨大的殿门立即被我们用力地推开了。面宽七开间的室内,在昏暗中非常动人。整个塑像群尽管由于最近的装修而显得色彩鲜艳,无疑是晚唐时期的作品。”自此之后一个星期,佛光寺的秘密被他们解开了。虽然他们被屋子里的蝙蝠咬得遍体鳞伤,但是“这些日子成为我多年来寻找古建筑中最快乐的时光。”

古建筑的探索无疑是辛苦并且危险的。但是梁思成夫妇对于古建筑的追寻却令我感触颇深。在见到佛光寺立的一尊女像,边上的和尚告诉他们这就是“篡位的武后”。然而他们并不全信。林徽因在一根梁下面发现毛笔字后,他们就立即

去殿外的碑刻上核实后确认,这尊女像是这座大殿的捐赠者。这么细致的工作却仍然一丝不苟地完成,我想,这应该就是一个建筑师所应有的精神。作为一个学生干部,我也应该在日常的工作中吸取这种精神,来让我的日常工作变得更加完好,更加做到“为同学服务”。

总而言之,《建筑学概论》这门课为我们讲述了建筑学的发展历史和建筑学和美学的相互联系,让我们对建筑发展历史有了更好的了解,对于我们接下来的建筑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