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写作教学研究

合集下载

英语二语写作方法的探讨

英语二语写作方法的探讨

英语二语写作方法的探讨元认知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弗莱维尔在1976年正式提出的。

他认为元认知是主体对于自身认识过程的认识和意识。

实质是认知个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自我认识和调节。

元认知理论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

学习者在掌握了一定的元认知知识以后,会引发元认知实践,元认知实践又涉及到元认知策略的使用和元认知的调节。

元认知策略是有关认知过程的知识,是学习者通过计划、监控以及评估等方法对认知过程进行调整或自我管理的策略。

1 元认知理论与英语二语写作许多研究者认为,人的认知能力随着年龄增长。

Block认为元认知是审视自己行为的能力。

这种理解和监控自己行为的能力梅耶(1978)也曾研究。

元认知能力的增强使得学习能力得到相应的提升。

后来弗莱维尔把元认知的概念引进心理学和元记忆的研究范畴。

在认识到元认知中的自我调节和动机的推动作用的同时,我们注意到自我意识和自我督促的重要性。

近几十年来,元认知理论的发展使得大量研究侧重于探讨自我意识和自我调控对于解决不同问题的作用(Baker&Brown,1984)。

写作本身也是一种旨在解决问题的活动,因此元认知的作用不容小觑(Devine,1993;Kasper & Kellerman,1997)。

研究表明,元认知能力和学生二语写作表现具有正相关性。

国外研究者对元认知与二语写作进行研究的主要有:Devine(1993)的研究目的在于调查元认知策略对母语以及二语写作的影响,研究结果证实元认知策略与写作成绩之间有一定联系;Kasper和Kellerman (1997)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元认知能力的增长,特别是元认知策略的使用与英语二语写作成绩之间有正相关关系,高水平学习者的元认知水平高于中级水平学习者,二者在策略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Victori(1999)的研究为个案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写作者元认知知识上的差异会引起写作水平的差异,得出结论:英语写作能力突出的被试能够灵活运用元认知知识。

二语写作体裁教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二语写作体裁教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孙厌舒 ,王俊 菊
( 1 . 聊城大学外 国语 学院 ,山东 聊城 2 5 2 0 5 9 ;2 .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 ,山东 济南 2 5 0 1 0 0 ) 摘 要 :本 文回顾 了二语写作体裁教 学的理论 基础和教 学研 究,对存在 的争议 问题进行 了反
思。系统 功能语 言学学派 、专 门用途英语 学派和新修辞 学派都基 于社会 文化观 ,但理论基础 不同, 教 学 目标 、教 学方 法和适用 范围也不 同。在 中国文化语境和 外语写作教 学现状下 ,推 行写作体 裁 教 学应基 于需求分 析,从体裁 类型教 学入 手,以提 高学 习者体裁 意识为最终教 学 目标 。
教 学,E - ma i l :s y a n s h u @1 2 6 . c o n;2 r . 王俊菊 ( 1 9 6 5 一 ) ,女 ,山东 费县人 ,教授 ,博士 ,博士生导 师,研究
方 向 为应 用 语 言 学 。E — ma i l :w a n g j u n j u @s d u . e d u . e n 。
关 键 词 : 二语 写作 ;体 裁 教 学 ;体 裁 意识 中 图 分 类 号 :H3 1 5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0 2 — 7 2 2 X ( 2 0 1 5 )0 1 — 0 0 4 4 — 0 7
0 . 引 言
近年来 .语 言学 习理论 逐渐 摆脱认 知 理论 的束缚 ,重新 审视社 会语 境在语 言 学 习中 的作 用 ,体 裁理 论和 体裁教 学 在读写 教学 中 E l 益受 到重 视 。继 S w a l e s( 1 9 9 0 )和 B h a t i a( 1 9 9 3 )的 发轫之 作后 ,很 多学 者 ( 如H y 1 a n d 2 0 0 3 ,2 0 0 4 ; J o h n s 1 9 9 7 ;M a r t i n 1 9 9 3 )关 注二 语 写作 中 的体裁

国内二语写作研究现状与思考

国内二语写作研究现状与思考

国内二语写作研究现状与思考作者:杜艳来源:《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16期本课题得到河南省软科学研究102400450024项目支持摘要:本文从二语写作过程中的母语思维现象出发,结合近十年来国内有关二语写作的实证研究结果,分析影响大学生二语写作的诸多因素,发现中西思维模式差异在目前是造成大学生汉语式作文现象的原因。

国外EAP(专业用途英语)在国内二语写作中的运用和问题可供二语写作者参考。

关键词:二语写作;中西思维差异;EAP教学模式作者简介:杜艳,女,河南新乡人,硕士研究生,郑州轻工业学院教师,主要从事英语语言学和英语教学方面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H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16-0129-02一、序言母语思维是二语习得过程中较为常见的现象。

我国二语习得者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汉语式思维模式。

虽然文章是英文,但从遣词造句到篇章结构都渗透着汉语思维。

二语习得学生即使二语输入量大、氛围好,但都难免受母语思维的影响。

史迪芬·平克(Steven Pinker)通过大量的研究得出二代移民比他们的父辈说的二语要正规、符合文法。

假设二语习得学生通过目标国语言要求,到那里学习,他们的语言水平最终达不到本地语言学习者的水平。

然而二代移民在语言层面无异于本地人。

这就是史迪芬·平克著名的理论:思维决定语言。

因为思维的不同,语言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而一种思维的形成需要长期地、不间断地文化输入,这个过程充满了肯定—否定的反复的痛苦成长。

这个时期形成的思维和语言根深蒂固,很难再随着语言环境而改变。

这个时期就是人的童年时期。

按照史迪芬·平克(Steven Pinker)的理论,二语习得学生已经远远超过这个时期,不可能通过二语思维输入彻底改变并提高二语写作,但通过二语思维渗透来影响二语写作是可能并可行的。

王苹和刘文捷在中西思维差异与二语写作方面做了具体的研究,包括措词、句法、段落语篇、文体等;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对策,但仍停留在中式英语、汉语语境下对具体问题的改良,没有产生对二语写作实质性的变革。

国内外二语写作元认知研究述评——元认知与二语写作教学系列研究之二

国内外二语写作元认知研究述评——元认知与二语写作教学系列研究之二

解决这一问题 , 图找到一 种最有效 的教学 方法 。然 而 , 试 没
有哪一种教学方 法适 合 所有 的学生 。直到 2 O世纪 6 o年 代, 人们才把研究的重点从 “ 怎样教” 向“ 转 怎样学” 。近年
来, 国内外研究者从优秀学生与差生 的对 比研究 中发现 , 对
元认知的知识 和应用 差异是导致他们最终学 业差异的根本 原因之一。对二语 写作元认知的研究 相应 运生。 国内写作 研究的现状提醒我们 应该 大力 加强对学 习主体 的研究 , 二 语写作元认 知研究无 疑成为 国内英文写作进 一步研究 发展 的一个 切入点 , 以了解 国内外 E L学生英文 写作元认 知 所 S 研究状 况与趋势对我 国的英文写作教学理论 研究 及英 文教 学实践都 会有深远 影响 。本文就笔 者所 搜集 的资料 , 国 从
科/ 课程的关系、 写作中 的错 误分 析等 为 主 , 对象 是教学 其
法、 现时 一 传统法、 跨学科写作法、 修辞法、 形式法、 模仿法
等众多 的写 作研 究 理 论 和 教学 方法 。2 纪 7 代 之 O世 O年
前, 写作教学研究被 称作“ 注重成果法 ” 。但 “ 成果法 ” 过分
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起初 , 人们 主要从教 的方 面来
的过程 。在 8 年代 , O 写作研 究开始关注语境 。研究显示对
各年龄层人的写作指导只能在其社 区环境的 自然过程 中来 领悟 , 不能强 求一致 。9 O年代 研究者指 出写作 过程 的研究 脱离 了写作结果的研究 , 而课 堂语 境 的研究叉 脱离 了认知 过程 的研究 。研究者提 出了一 种综合 研究 法 , 即把 写作研 究史上的三条主线 ( 过程 、 品和语 境 ) 作 结合起 来形 成一个 多学科的观点 , 社交 一认 知” 即“ 写作 理论 。该 研究 把写作 看成是一个社交和认知过程 , 是一种交 际手 段 , 是需要培养 以便创造好作 品的技巧 , 是帮助 学生 学 习各 门学科 的 一 也 种途径 , 以写作指导应直 接放在社交语境 中。而近 1 所 O年 来, 国内有关 写作 教学 的研究 大致可分 为两类 : 有效写作 教 学方法的研究 ( 王初 明 20 ; 0 1 王初 明等 20 ; 锦 , 00 吴 张在新 2 0 蔡兰珍 20 ) 00; 0 1 和写作 能 力 的影 响 因 素研 究 ( 赵永 青 19 ; 9 5 陈慧媛 , 旭东 19 ; 吴 9 8 文秋 芳 , 纯 洁 19 ; 郭 9 8 马广 惠 , 文秋芳 19 ) 吴红云 与刘润 清 2 0 ) 9 9 。( 0 4 …

“以学促写”的第二语言写作教学法研究

“以学促写”的第二语言写作教学法研究
语境 ;7 二语写作教学 。 ()
2国 内二 语 写作 研 究的 现 状 .
该使教学既注重结果, 又注重 过程 , 二者完美地结合起来 。 并使
3 写长 法 .
国内关 于二语写作教学 的实证 研究主要有 :张在新 等人
王初 明教授( 00 的写长法 原则是 : 20 ) 先有再完善 , 让学生
中心 , 学生是被动 的知识接受者 。这严重违背 了语言输 出的规 实需要语法结构 , 需要模仿 , 需要提 高各种写作技 巧。H rwt o i o z 律 ,致使经过大量 的语言输入 之后 ,仍然 不见有效 的语言输 ( 9 6 ) 18 a 也认为 ,过程法 ” “ 教学 过于强调 写作过程 , 像“ 果 不 结
长期 以来 ,写作一直是第 二语言 教学最为 薄弱 的环节之 但过程教学法亦存在局限性, 如语言知识输入不够。 orus R di e g


学生缺乏真正 的交际愿望和写作动力 , 写作教学 以教 师为 ( 9 5 指 出。过程 法” 18) “ 只是看 似能让学 生 自由发挥, 而学生 确
V0 . 5 No6 12 .
J n2 0 u 0 8
“ 以学促 写 ” 的第 二语 言写作教学法研究
刘 莉 , 臣军 戴
( 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 , 辽宁 大连 1 60 ) 1 60 【 摘 要l “ 以学促 写” 第二语 言写作教 学法 以语 言输入理论 为理论基础 。 的 强调“ 、 说 ” “ 都 以“ 为 目的并为之服 听” “ 、 读” 写”
维普资讯
第 2 卷 第 6期 5 20 0 8年 6月
辽 宁教 育行政学院学报
J un f io igE u ain lA mii r t nI s tt o r a o a nn d c t a d ns ai n t ue l L o t o i

二语写作焦虑与三个学习者因素之间关系的路径分析研究

二语写作焦虑与三个学习者因素之间关系的路径分析研究

二语写作焦虑与三个学习者因素之间关系的路径分析研

摘要
英语作文的写作能力是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被广泛用作课程的一种重要评估方式。

一般而言,学生在完成英语写作任务前就会出现焦虑情绪。

为了解英语作文写作焦虑与学习者因素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以220位参与者(年龄为18-21岁)参加的路径分析进行调查分析。

研究发现,英语写作焦虑与三个学习者因素(英语水平、自信水平和思维模式)之间存在着负相关的关联,即:英语写作焦虑程度较高的受试者,其英语水平、自信水平和思维模式往往较低。

此外,研究还发现,英语水平和思维模式的影响程度要大于自信水平的影响程度,这两个因素对英语写作焦虑的影响要大于自信水平的影响。

结论:英语写作焦虑与三个学习者因素之间存在负相关的关联,英语水平和思维模式的影响程度较大,自信水平的影响程度较小。

本研究为帮助学生克服写作焦虑并取得更好的英语写作成绩提供了重要的研究结果,同时也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有益的线索。

关键词:英语写作焦虑,路径分析,学习者因素
An Analysis of the Paths Between English Writing Anxiety and Three Learner Factors: A Path Analysis Study
Abstract。

二语写作中思维与行为过程的翻译因素介入——翻译写作学视角下的二语写作研究的开题报告

二语写作中思维与行为过程的翻译因素介入——翻译写作学视角下的二语写作研究的开题报告

二语写作中思维与行为过程的翻译因素介入——翻译写作学视角下的二语写作研究的开题报告
二语写作是指使用非母语进行写作的行为,其过程中涉及到思维和
行为的相互作用。

翻译写作学是研究翻译与写作的交叉领域,探讨翻译
思维和行为过程在写作中的应用和影响。

本研究旨在通过翻译写作学的视角,探讨翻译因素在二语写作中的
作用,特别是思维和行为过程的翻译因素对二语写作的影响。

通过文献
综述和实证研究,本研究将探讨以下三个问题:
1. 翻译在二语写作中的作用:通过比较母语写作和二语写作的特点,探讨翻译对于二语写作学习的作用。

通过分析翻译对于语言思维、表达
能力、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影响,探讨翻译在二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及
其效果。

2. 翻译思维因素在二语写作中的影响:翻译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对于
二语写作的影响是重要的。

本研究将分析翻译思维中的语言意识和语境
意识对于二语写作的加工和表达的影响,以及翻译中的语言能力对于二
语写作的提高。

3. 翻译行为过程在二语写作中的应用:翻译行为过程对二语写作的
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本研究将分析翻译行为过程的思维、选择、加工和
表达对于二语写作的作用,并探讨如何通过翻译技能和策略来提高二语
写作的表达水平。

本研究将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探讨翻译因素在二语写作中的
作用及其对于思维和行为过程的影响,旨在为二语写作教学和翻译教学
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语写作策略研究综述

二语写作策略研究综述

二语写作策略研究综述【摘要】本文通过对二语习得中写作策略研究的回顾,总结了近年来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希望对汉语二语写作中写作策略和写作教学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写作结果;写作过程;母语策略;写作策略0 引言20世纪70年代,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由rubin(1975),naimen、frohlich和todesco(1975)等学者发起,以后不断有研究问世。

文秋芳在2000年中指出,二语学习策略前20年的研究主要涉及这样几个方面:1)善学语言者使用的策略;2)善学语言者和不善学语言者在使用策略上的差异;3)策略使用与二语成绩的关系;4)语言学习策略使用的因素;5)语言学习策略培训方式及成效。

以上策略研究主要集中在英语二语学习研究领域。

但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策略研究起步比较晚,研究力度小。

1 写作策略研究现状silva于1993年明确指出,“二语写作在策略上、修辞上、语言上与母语写作有重大区别。

”因此,二语写作研究应该描述二语写作的特性,从认知的、社会的、文化的、教育的以及语言的角度来探讨这些特性的来源。

由于母语思维是二语写作的一大特征,母语策略的使用也是影响二语写作的重要因素。

对于二语写作策略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大致从写作结果、写作过程、母语策略、写作策略这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1.1 写作结果的研究kaplan (1966)率先研究了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学生的段落写作。

他发现,分别来自欧洲国家、闪族语系、东方语系、拉丁语系、俄罗斯语系的学生中,出现了五种不同的段落写作方法。

欧洲人的作文依照线性发展。

闪族语系学生的作文是以一系列的并列从句为基础。

东方语系学生的作文多用间接的方法,只有到最后才谈到正题。

拉丁语系与俄罗斯语系学生写作时,使用较多的迂回策略和材料。

同时,母语迁移现象二语写作有负迁移。

刘东虹于2002年关于中国大一学生写作结果的实证研究中发现:1)母语策略对写作的主要影响可能在写作过程中;2)大学一年级学生中男生大量使用母语策略;3)大学一年级学生语篇的形成主要是正迁移的结果;4)对于写作中的母语迁移,与其他因素的关系更为密切;5)监控策略可以促成正迁移。

国内二语写作过程研究的现状剖析

国内二语写作过程研究的现状剖析
山东外语教学 S h a n d o n g F o r e i g n L a n g u a g e T e a c h i n g J o u r n a l
2 0 1 3年第 5 期( 总第 1 5 6 期)
二语写作研 究专栏
( 主持人 : 王俊 菊 )
英语 写作研 究历经半个 多世纪 的发展 。 已逐 步 发 展 成 为 相 对 独 立 的 学 科 体 系 。 其 研 究 领 域 涉 及 写作 过 程 、 写作结 果 、 写作 语境 、 写 作教 学 、 机辅 写作 等 , 研 究视 角则 横跨 语言 学 、 认 知科 学 、 修 辞学 和社 会文 化理 论 , 呈现 出 多 学 科 交 叉发 展 的态 势 。 在 国 内 , 英语 写作研究起 步于上世纪 6 0年 代 , 历经 8 0年 代 的稳 步 发展 期 和 9 0年 代 的快 速 增 长 期 之 后 。 近年 进入 了前所未有 的高速发展 期 , 研 究 成 果 数 量 和 质 量 都 有 显 著 的增 加 与 提 高 。 然而。 我 国的二 语 写作研 究还 是一 个 相对 年轻 的领 域 。 其 理 论 体 系 尚未 形 成 。 研究 方 法 尚欠成熟 , 研 究 内
容 有待 均衡 , 因此需 要进 一步 提 高研 究质 量 , 加强 理论 研 究 , 扩 大研 究 范 围 , 优 化 研究 方 法 。而 跨 学科 、 交 叉
性 的界 面研 究 的潜 力和 空 间巨大 , 如 定 量 取 向 的 多 学 科 交 叉 研 究 和 定 性 取 向 的 多 向度 研 究 , 将 是 未 来 二 语 写 作 研究 的理 性走 向。整体 而 言 , 一个 更加 多元 、 更 加理 性 的二语 写作研 究 时代值 得期 待 。 本 专 栏 的四篇 文章 在理 论探 讨 、 研 究 重 点 和 研 究 方 法 等 方 面 做 了 有 益 的 尝 试 和 积 极 的 探 索 。 文 章 的 主 要作 者 皆于 海外 获得 二语 写 作领域 的博 士学位 , 了 解 国 际 写 作 领 域 的研 究 趋 势 和 前 沿 , 熟 悉 研 究 方 法 和 学 术 规 范 。文章 所 呈现 的理论 思 考和 质性 视 角对 年轻 学者 有颇 多 启示 , 值 得一读 。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成果及其发展趋势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成果及其发展趋势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成果及其发展趋势近年来,写作二语习得的研究取得了有益的成果,包括其解释性研究,及其影响学习者习得水平的关键因素。

研究人员以前未曾深入探讨的理论及技术的发展,也为研究领域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突破。

本文首先回顾了早期写作研究的发展历程,接着探讨了写作二语习得研究的最新成果,最后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

早期写作研究发展历程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今,写作研究从语言学习理论的角度取得了众多深远的发展和突破。

其中,写作的研究倾向于探讨第二语言习得是如何影响学习者文字表达能力的发展。

这些研究不仅关注第二语言习得本身,而且还考察了第二语言习得技术如何影响写作。

早期写作研究的重点是在调查各种口头和书面技术,以及如何使用这些技术来提高学习者的写作二语习得能力。

研究人员比较了学习者使用不同类型的写作技术,如结构主义,论证和连贯话语,以及如何影响其写作二语习得能力的效果。

研究的发现表明,学习者在使用不同的技术时,其语言习得会有很大不同。

此外,早期的写作研究还开发了一些量化评估量表,用于测量学习者的写作二语习得能力。

这些量表涉及语言能力,如词汇量,语法准确性,句法复杂度,以及论证性写作技巧等,帮助学习者更好地了解和改善其写作水平。

最新写作二语习得研究成果近年来,随着写作研究领域的发展,研究人员发现了新的影响学习者写作二语习得能力的因素。

其中,研究表明,以下五个因素对提高学习者写作水平有重要作用:语言语境,学习风格,教学方法,语言背景及文化认知。

首先,语言语境对学习者的写作二语习得有重要影响。

通过研究发现,学习者受到不同类型的言语影响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如母语言影响、语境转换方式及外部视角等,这些都会影响学习者写作能力的发展。

其次,学习风格也会影响学习者的写作二语习得。

研究表明,学习者的学习风格是决定其写作水平的重要因素。

如果学习者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那么他们的写作能力就会得到更大的提高。

此外,教学方法也是影响学习者写作水平的重要因素。

二语写作AWE反馈研究

二语写作AWE反馈研究

二语写作 AWE反馈研究摘要:AWE反馈可以提升二语写作的准确性。

国内AWE反馈研究呈现视角繁多,观点各异等特征,及时学术梳理二语写作AWE反馈研究的现状显得尤为迫切,以期对该领域后续的研究提供启示与思考。

关键词:二语写作;AWE反馈1.引言AWE是英语Automated Writing Evaluation的简称,为自动化写作评估反馈系统。

二语写作反馈一直存在资源投入高、时间精力耗费大的事实。

AWE反馈以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提供的即时的整体评分与纠正性改错反馈缓解了一线写作教师的批改压力与工作负担,为教师更好地投入教学与研究提供了时间保证。

国内自动反馈研究多是聚焦AWE反馈的有效性上,如提高写作的准确性与提高写作质量,AWE反馈可以提高写作表层的语言质量,如拼写、标点、词性用法等,涉及内容或连贯性缺乏有力的研究证据。

此外,AWE反馈研究现状不清晰,多有同质化、重复研究,系统对AWE反馈研究进行回顾与归纳十分必要。

1.二语写作AWE反馈研究以关键词“AWE反馈”“批改网”在CNKI数据库检索,文献类型选择“学术期刊”,来源限定为“CSSCI”期刊,共获得文献32篇,总参考数612,总被引数1614,总下载数51804,篇均参考数19.12,篇均被引数50.44,篇均下载数1618.88,下载被引比0.03。

以上指标分析显示,国内对AWE反馈相关研究整体数量不多,但呈现出高度关注状态,被引与下载指数较高,在学术界有一定的影响力与热度。

共引文献有4篇,如图1,关注AWE系统的应用研究,具体为反馈的信度与效度研究,被引频次数据较大,在二语写作AWE反馈领域学术影响深远。

题目被引频次[1]中国英语写作教学智能导师系统:成就与挑战——以句酷批改网为例 124[2]在线英语写作自动评价系统应用研究述评 178[3]在线写作自动评改系统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句酷批改网为例 203[4] 句酷批改网英语作文评分的信度和效度研究 214图 1 共引文献及被引频次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中,设立出现频次与共现频次的阙值为3,得到4个关键词,由高到低为教师反馈11频次,写作任务9频次,英语作文6频次,反馈方式4频次。

国外二语写作教师书面纠错反馈研究现状及启示

国外二语写作教师书面纠错反馈研究现状及启示

昭通学院学报第42卷 第1期Vol.42 No.1Journal of Zhaotong University 2020年2月Feb.2020●语言学研究国外二语写作教师书面纠错反馈研究现状及启示(昭通学院 外国语学院,云南 昭通 657000)摘 要:教师书面纠错反馈的形式以及促学效果一直是英语写作反馈研究的焦点。

梳理国外教师书面纠错反馈在理论与实证方面的研究,总结国外二语写作在反馈焦点、反馈策略以及影响反馈的因素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及趋势,为国内英语写作教学教师书面反馈提供启示。

文献研究表明:国外英语写作书面反馈研究在理论方面主要是从二语习得和二语写作两个视角进行。

近年来在实证方面的主要研究趋势是:反馈内容从语言形式反馈与思想内容反馈延伸至包括体裁反馈在内的更丰富的反馈;反馈焦点从错误分类与标记延伸至聚焦反馈与非聚焦反馈的促学效果对比;反馈方式从直接反馈与间接反馈延伸至多方式多类型相结合的反馈效果对比研究;影响反馈的因素从学生个体水平差异及对待反馈的态度延伸至教师个人反馈信念等。

未来国内教师书面反馈研究可以从学作文和学语言找接口,探索错误类型,关注与科技融合的反馈,考虑个体差异,从动态理论探究反馈效果。

国内教学实践中需要进行书面反馈培训、学生水平与需求分析、多反馈方式结合以及反馈后采取重写等多种促反馈手段等。

关键词:二语写作; 教师书面纠错反馈; 研究综述; 启示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7408(2020)01-0046-08朱 娥一、引言反馈(Feedback),其字面意义就是反过来输送,本是控制论的一个重要概念,指控制系统把信息输送出去,又把作用结果返送回来,然后根据作用结果不断矫正偏误和失误,从而对信息再输出发生影响,起到控制作用。

Nassaji和Kartchava (2017)定义纠错反馈为提高目标语形式而对学习者错误输出的回应。

在写作教学环境中,教师纠错反馈是指教师给学生提供的包括评论、问题及建议等写作修改信息,为提高学习者写作水平给予帮助。

国内二语写作教学中教师书面反馈研究

国内二语写作教学中教师书面反馈研究
些效果则非常差 , 如直接替学生指出并改正错误 。
三 、 师 书 面 反馈 的 内容 教
另外 ,一些研究者还对教 师写作 的功能进行 了探讨 , 并提出了一些关于提高教师反馈 的建议。例如王翔(0 2 20 )
认 为 教 师 指 出 学 生 作 文 中 的 形 式 错 误 能 够 有 助 于 学 生 的
用。 写作教学 中的反馈指的是“ 者给作者提供的输人 , 读 其
目的是为作者修改 自己的文章 提供 信息 ”K h 19 ( e ,9 0 o教 师 的书 面反馈则指教师为 了提高 、 进学习者 的作文水平 改
而返 回的信息。这些信息有的是针对学 习者作文表层错误 的纠错性 反馈 cr c v feb c ) 主要指 出并喊 改 正 or t e ed ak , ei 作文中的语 法 、 词汇 、 拼写 、 大小写 、 点符号等语言错误 , 标
所 以也 称作语 言形式反馈 ( r - fcsd f d ak ; f m -oue e bc )有的 o e 是 面 向作 文 语 篇 层 面 如 内 容 (otn)和 组 织 结 构 cnet
(ra i t n 的反馈 。除此之外 , ognz i ) ao 教师的评语 (o etr) cmm na y
二组 比其他两组学生的准确性有显著性 的提高。
针对 大学英语 教学 中传 统的作文评 改所反 映出 的问
题, 王庆光 (o 7 进行 了一项英语作文创新评改方式 的实 2o )
果表 明, 多数受试教 师的书面反馈 属于纠正 型 ; 纠错种类 主要是针对语 言形式尤其是语法 问题进行 的纠正和改动 ; 这些 教师对待学生作文的总体态度是否定性 的。
李志君 , 徐志华( 07 对教师写作反馈 的现状也进行 20 ) 了调查 , 结果显示 : 只有少量 老师修改学生 的全部错误 , 大

国内外“二语写作”元认知研究综述

国内外“二语写作”元认知研究综述

国内外“二语写作”元认知研究综述摘要:元认知理论为帮助了解作者的写作过程及他们在写作水平上的个体差异提供了新的思路。

通过回顾国内外二语写作元认知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成果,总结分析其主要特点和不足,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及建议。

关键词:元认知;写作元认知;综述自20世纪7o年代美国心理学家j·h·flavell在其元记忆研究中提出元认知概念(metacognition)以来,元认知逐渐成为国内外第二语言习得的热点问题。

大量研究表明,一名优秀的二语写作者应该对写作者自己、写作任务的本质和实现写作目标所采用的适当策略三者有着丰富的元认知知识,并能够设定写作目标并对其进行评估blakey and spence 1990;devineetal,1993;kasper 1997,为使研究者了解国内外二语写作元认知研究现状,重视元认知在外语教学特别是写作教学中的作用。

本文回顾了国内外二语写作元认知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成果,总结分析其主要特点和存在的不足,给以后的相关研究以启示。

一、国内外二语写作元认知研究主要成果目前国内外对二语写作元认知的研究大致有一下四个方面:(一)二语写作元认知理论的探讨devine是最早将元认知与二语写作联系在一起的研究者之一。

devine、railey和boshoff(1993年)对20名来自不同语言背景的大一学生(包括10名母语初级写作者和10名二语写作者)进行了有关写作主体、任务和策略变量的认知模式调查,并评估了这些模式对写作成绩的影响,试图研究元认知在母语和二语写作中的作用。

结果发现,母语初级写作者和二语写作者具有不同的写作认知模式,其完成写作任务的方式也不一样。

这项研究还表明元认知和写作成绩之间有潜在联系,这种联系对二语写作教学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吴红云、刘润清(2004年)基于flavell的元认知理论框架,以自行设计的二语写作元认知情况调查问卷对6座城市的61所大学1422名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探索了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元认知的构成要素,重新建立了二语写作元认知的理论框架图。

多模态二语写作理论基础研究

多模态二语写作理论基础研究

考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研版二语习得General Serial No.1102021No.11桑宝才(1975-),男,山东德州人,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多模态二语写作理论基础研究桑宝才1(内蒙古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80)摘要:21世纪数字化时代,社交工具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传统读写观受到多元读写观冲击。

因此,数字化体裁及多元读写能力理论及实践研究日益迫切。

本文首先阐释多模态二语(L2)写作概念,然后分别从社会符号学、社会文化理论给养观及数字化体裁视角探讨多模态二语写作的理论基础。

文章指出多模态二语写作与传统二语写作应取长补短、相互借鉴,从而丰富二语写作教学手段,促成二语写作者能动性的养成,增强二语写作者的创造力。

关键词:多模态;二语写作;理论基础1.引言进入21世纪,迅速发展的数字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等新社交工具(如:博客、幻灯片、网络社区、微信、抖音、快手等)改变了二语学习者的写作习惯,丰富了他们的交流方式,并带来了探索数字化多模态二语写作体裁的新机遇和新挑战(Kessler,2009;Elola &Oskoz,2010;Lee,2010;Oskoz &Elola,2016a,2016b)。

这些体裁整合了各种模态,吸纳了其他学科的观点,如社会符号学理论(Kress,2003)。

但在二语写作课堂上,传统的二语写作教学倾向于纸笔方式,强调发展二语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大多仍坚持使用以前的教学方法和传统的学术写作体裁。

如何理解多模态二语写作行为在21世纪的重要性,这是一个具有挑战性但又至关重要的转变(Elona &Oskoz,2017)。

本文认为传统二语写作应与数字化多模态二语写作取长补短、相互借鉴,从而丰富二语写作教学手段,促成二语写作者能动性的养成,增强二语写作者的创造力。

因此,本文首先阐释多模态二语写作概念,然后从社会符号学、社会文化给养及二语写作体裁理论等视角探讨多模态二语写作能力培养的理论基础,希望对相关教学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英语专业学生二语写作的句法复杂性研究

英语专业学生二语写作的句法复杂性研究

英语专业学生二语写作的句法复杂性研究英语专业学生二语写作的句法复杂性研究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英语作为一种全球通用语言,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学习和使用英语。

作为英语专业学生,他们的二语写作在学术和职业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许多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面临着句法复杂性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英语专业学生二语写作中的句法复杂性现象,并提供关于如何提高句法复杂性的建议。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句法复杂性是什么。

简而言之,句法复杂性指的是句子的结构和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及其表达方式。

一个句子的复杂性取决于使用的句法结构、子句的数量和类型,以及形式连接词的使用等因素。

英语专业学生的二语写作中,句法复杂性问题表现在几个方面。

首先,他们倾向于使用简单的句子结构,如主谓宾结构,缺乏复合句和复杂句的使用。

这导致他们的写作显得单调乏味,缺乏变化和层次感。

其次,学生在使用从句和短语时存在困难。

从句和短语作为句子的附加信息,可以提供更多的细节和背景信息。

然而,学生常常不知道如何正确使用从句和短语,导致句子的表达能力受限。

此外,学生也常常在使用连接词和连接词短语时存在问题。

连接词在句子中起到关键的桥梁作用,帮助读者理解句子的结构和逻辑关系。

然而,学生往往滥用或缺乏使用连接词,导致句子间的逻辑关系不清晰,读者难以理解作者的意图。

那么,如何提高英语专业学生二语写作的句法复杂性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首先,学生应该更加积极地学习和掌握各种句法结构。

可以通过阅读和学习好的范文来培养对不同句法结构的认识和理解。

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参加写作班、参与写作活动和讨论来提高写作技巧和句法复杂性。

其次,学生应该学会正确使用从句和短语。

他们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从句和短语的用法,逐渐掌握如何正确把握附加信息,并将其巧妙地融入自己的写作中。

最后,学生应该注意使用连接词和连接词短语来明确表达句子间的逻辑关系。

他们可以通过学习和记忆不同连接词的用法,学会如何使用连接词来连接句子和段落,并展示句子和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二语写作教学中的同伴反馈研究——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

二语写作教学中的同伴反馈研究——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

认 为 同伴 反 馈 能 培 养 学 生 的批 判 性 思 维 能 力 , 提 高 作 文 质 量 。 然
而 .
有研
究质疑二

学生
提供有效反馈
的能力 ,
并对学生会在
多大程 度上 利用 同伴反 馈来 修改 作文 提 出疑 问 , 如 L e k i (19 9 0 )

现学Βιβλιοθήκη 生不能很










二 语 领 域 的研 究 受 到 广 泛 关 注 , 而 且 有许 多 研 究 者 对 同伴 反 馈
持积 极 、 肯定 的态 度 。 B e a v e n 指 出 , 同伴反 馈可 以 使学 生 产 生 信
任感 和 认 同感 : 实 事求 是 、 正 面 的评 价 能 促 使学 生 有 更 多 的 输
近 年来 , 虽 然 大学英语 写 作教 学逐 步从成果 教学 法 走 向过
程 教 学 法 转变 。 但 是 , 由于 受考试 制度 的影 响 , 再 加 上 学 生 人 数
多 在 课 堂上 实施 同伴反 馈有 一 .
定 的难度 , 结 果 导 致 了 同伴 反 馈
往 往 被 忽 视 。 Che n g 认 为 考 试 制 度 是 东 亚 教 育 制 度 的灵 魂 。
Che a h 的研 究 结果 表 明 , 尽 管教 师意识 到 同伴反 馈 的优 点 , 但在
考 试 制 度 面 前 , 大 多数 教 师感 到 很 无 奈 。 3 .2 以 教 师 为 中 心 的 教 学 方 式 的 影 响



的英



汉语二语学习者应用文写作中的词汇丰富性研究基于HSK求职信作文语料库

汉语二语学习者应用文写作中的词汇丰富性研究基于HSK求职信作文语料库

参考内容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数量日益增加。HSK(汉语水 平考试)是评价汉语学习者语言能力的主要工具,而作文则是评估学习者综合 语言技能的重要手段。为了深入探究汉语二语学习者的词汇发展情况,本次演 示将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对学习者的词汇使用进行计量研究。
二、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简介
3、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任务驱动型作文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学习方式。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成 立学习小组,让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讨论和分享写作经验。通过合作学习, 学生可以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从而更好地完成写作任务。同时, 合作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实践应用与反馈
汉语二语学习者应用文写作中 的词汇丰富性研究基于HSK求
职信作文语料库
目录
01 一、任务驱动型作文 教学的概念和特点 三、高中语文任务驱
03 动型作文教学的效果 与反思
02 二、高中语文任务驱 动型作文教学的实践
04 参考内容
在新课标的背景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任务驱动型作 文教学是一种新型的写作教学方式,它强调学生在任务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和实践应用来提高写作能力。本次演示将探讨高中语文任务驱动型作 文教学的研究和实践。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反思。例如,有些学生对任务驱动 型作文教学的要求不够适应,需要教师加强引导和帮助;有些学生在合作学习 中存在参与度不高、交流不畅等问题,需要教师并及时解决。此外,教师还需 要加强对任务驱动型作文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不断完善这种教学方式 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
谢谢观看
2、学生主体性:任务驱动型作文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学生主动参与 写作,通过探究、合作、实践等方式完成任务。

基于二语写作元认知的二语写作过程研究

基于二语写作元认知的二语写作过程研究
中图分 类 号 : 1 H3 5
引 言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6 1 4 8 (0 90 - 0 9 0 1 7 — 2 82 0 )1 0 5 — 4
能力 评估 、元 认知 策 略和元 认知 体 验三 大 因素构 成 。其 中元 认 知 主体能 力评 估包 括 内容构 思 问题 评 估 和语 言使 用 问题评 估 ;元认 知 策略 由 内容构 思 策 略 、 言 使用 策略 和修 改策 略构 成 ; 语 同时元 认
本 文 旨在基 于二 语 写作 元认 知 的最新 理论 成
认 知知 识 、 元认 知 体 验 、 目标 ( 务 ) 动 ( 策 或任 及行 或 略) 成 。 四大 构 成 因素 的互 动行 为将 使对 认 知 构 这
活动 的监控 即元 认 知成 为可 能 。 吴 ̄ ; 0 42 0 ) Fae 的理论 基 础上 通 ( 0 . 6在 l l 2 0 vl
模 型研 究进 一 步确 立 了二语 写作 元认 知 的理论 框 架 。该理论 框 架验 证并 佐证 了前 期 的理论 研究 成 果 ,最 终得 出 ,二语 写 作元认 知 由元认 知 主体 评
成 果则 当属 我 国学 者吴 红云 ,其 最新 研 究本 文立 足 于二 语 写作元 认 知最 前沿 的理 论成 果 ,通 过 出
者 内容 强项评 估 较为 积极 ; 而二语 水平 较低 学 习者 内容 问题 评估 较 为频 繁 。 本文 对 二语 写作过
程 的元认 知进 行 的研 究 , 有助 于 了解各 二语 水 平 间的 学 习者 二语 写 作 的优 缺 点 , 而 平衡 不 同 从
水平 的 学 习者 在 元认 知方 面培 养 需求 , 到提 高其 各 自二语 写作 水平 的 目的。 达 关 键词 : 二语 写作 ; 元认 知 ; 出声思 维写 作: 知策 略 ; 元认 元认 知评 估

二语写作教学研究

二语写作教学研究


(中国学生英语语篇思维模式调查.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3, 4)
二语写作研究:作文的语篇特征

丁言仁、胡瑞云(1997)分析了32名英语专业 四年级学生就同一主题分别用英语和汉语写的 作文,重点比较篇章主题句的特点。结果显示: 大多数学生在用中文重写作文时,没有改变主 题句的位置。而且学生反映,无论在汉语还是 英语写作时,并不考虑所谓特定文化(语言) 决定的语篇结构模式。

二语写作研究:作文的语篇特征

马广惠(2001)比较了98篇正式出版的中美大 学生英语作文,发现中国学生使用连接词的比 例显著高于美国学生。
( 中美大学生英语语篇对比修辞分析 . 解放军外国 语学院学报, 2001, 6)

作文的语篇特征:后续研究

研究话题要有新意:
多角度研究学习者的二语语篇能力(杨玲, 2011) 母语语篇与二语语篇之间影响的双向性 (Uysal 2008;张立昌 2009); 从写作过程中看母语语篇对二语写作的影响

二语写作研究:作文的语篇特征

国外研究者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研究:



文章的整体结构(如Kubota 1998;Soter 1988) 段 落 发 展 ( 如 Bicker & Peyasantiwong 1988 ; Ostler 1987) 衔接和连贯等(Ferris 1994; Simpson 2000) 支持(Evensen, 1987; Ingberg, 1987; Ostler, 1987; Reid, 1992; Soter, 1988) 不支持(Kirkpatrick 1997 ; Kubota 1998; Mohan & Lo 198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语写作研究:作文的语篇特征
Kirkpatrick (1997) has made a survey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textbooks on composition been, and suggests that the prescriptive advice given in these texts reflects contemporary Anglo-American rhetorical style more than traditional Chinese style.
Liu, J., & Hansen, J. (2002). Peer Response in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Classrooms. 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文献阅读(期刊)
TESOL Quarterly Applied Linguistics Language Learning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ystem ELT Journal Foreign Language Annals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 Asian Journal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二语写作者通常会受他们母语所固有的语篇 结构模式的制约。
二语写作研究:作文的语篇特征
国外研究者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研究:
文章的整体结构(如Kubota 1998;Soter 1988) 段 落 发 展 ( 如 Bicker & Peyasantiwong 1988 ;
Ostler 1987) 衔接和连贯等(Ferris 1994; Simpson 2000)
Casanave, C. P. (2004). Controversies in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Dilemmas and Decisions in Research and Instruction. 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教学与研究
在教学中发现研究问题 以研究成果指导教学
文献阅读(书目)
Grabe, W., & Kaplan, R. (1996). Theory and Practice of Writing. London: Longman.

Hyland, K. (2005).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Writing. Beijing: FLTRP.
文献阅读(书目)
Connor, U. (1996). Contrastive Rhetoric: Cross-Cultural Aspects of Second-Language Writing.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Ferris, D. R. (2002). Treatment of Error in Second Language Student Writing. 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二语写作研究:作文的语篇特征
研究问题:
二语作文在语篇结构上有何特点?是否受 到作者母语语篇结构的影响?
二语写作研究:作文的语篇特征
Kaplan( 1966):对比修辞
英语段落的发展一般按一条直线进行,闪族 语(如阿拉伯语)的段落是“平行并列型”,东方 语言(如汉语)的段落则是“迂回型”。
结论不一致
支持(Evensen, 1987; Ingberg, 1987; Ostler, 1987; Reid, 1992; Soter, 1988)
不支持(Kirkpatrick 1997 ; Kubota 1998; Mohan & Lo 1985)
二语写作研究:作文的语篇特征
Ostler (1987) compared English essays written by Saudi Arabian students with ten English paragraphs selected at random from book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ssays written by the Saudi Arabians ha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number of coordinated sentences than the English passages. This supports the claim that Arabic writing is characterized by a series of parallel constructions.
文献阅读(期刊)
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Elsevier)
College Composition and Communication Written Communication College English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English in parallels: A comparison of English and Arabic Prose. In U. Connor & R. B. Kaplan (eds.). Writing Across Languages: Analysis of L2 Text. Reading, MA: AddisonWesley.)
文献阅读(期刊)
《外语教学与研究》 《现代外语》 《中国外语》 《外语界》 《外语与外语教学》 外语学刊》 《外语教学》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外语研究》 《外语电化教学》
二语写作研究课题:回顾
1)二语作文的语篇特征 2)二语作文的语言特征 3)二语写作过程 4)二语写作能力的影响因素 5)二语作文评改 6)二语写作评估 7)二语写作教学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