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底的结构特点
(优选)科内学习头组颅底结构的影像解剖及病变分析
眶上裂
圆孔及上颌神经
卵圆孔及下颌神经
棘孔
翼管
翼腭窝(pterygopalatine fossa)
为上颌骨体、蝶骨翼突和腭骨之间的狭窄间隙 内容物:上颌动脉终末支及伴行小静脉、上颌
神经和翼腭神经节 翼腭窝的交通:
向后-圆孔-颅中窝 向后下-翼管-破裂孔 向下-腭大孔-口腔 向外-翼上颌裂-颞下窝 向内-蝶腭孔-蝶筛隐窝、鼻腔 向前上-眶下裂-眼眶
颅神经麻痹症状,激素治疗有效 MR表现为海绵窦增宽,T1、T2等或稍低信号,
增强明显强化 诊断前需排除肿瘤,特别是鼻咽癌侵犯海绵窦
M,57岁,左额部疼痛 左眼外展受限
中颅窝骨源性病变——软骨肉瘤
为缓慢生长的恶性软骨性肿瘤,源于软骨、软 骨化骨或脑膜原始间充质细胞
翼腭窝
翼腭窝神经鞘瘤
起源于Schwann细胞,生长缓慢,较大时产 生压迫症状
翼腭窝内边界清楚的圆形肿块 翼腭窝扩大,局部骨质呈压迫性改变 CT呈等或低密度,肿块较小时常不能显示 MRI因细胞成分含量不同,表现不一
F,35岁 翼腭窝神经鞘瘤
翼腭窝继发恶性肿瘤
鼻咽癌为侵犯翼腭窝最常见恶性肿瘤,其他还 有上颌窦癌、上腭癌、鼻腔癌等
海绵窦区动脉瘤
在形态上分为囊形、梭形和梭囊混合形 MR表现与流速、腔内是否存在血栓及腔内形
成血栓的时间有关,信号多样 MR表现为流空信号及搏动伪影提示动脉瘤 MRA和CTA可明确诊断
海绵窦区动脉瘤
Tolosa-Hunt综合征
又名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为原因不明的海绵 窦非特异性炎症
好发年龄30~75岁,男性稍多,单侧多见 临床表现单侧急性或亚急性发作的眶后疼痛和
蝶鞍sella turcica 蝶鞍位于颅中窝底的中部, 形似马鞍形,其前部正中有鞍结节 tuberculum sellae, 鞍结节后方为垂体窝 hypophyseal fossa。窝底构成蝶窦顶的一 部分,小儿垂体窝底较厚,可达20 mm。但 蝶窦随年龄增加而扩大,故窝底也随之变薄, 成人多数为1 mm。较薄的窝底有利于经蝶 窦进行垂体手术。 鞍背dorsum sellae突向上前。鞍背的上外 侧角膨大成后床突posterior clinoid process。 颈动脉沟carotid groove位于蝶鞍的两侧, 为颈动脉管的延续。颈动脉管位于颞骨岩部 前壁内,其内侧部邻近破裂孔处形成裂口。 颈动脉管内侧端以蝶小舌 lingual of sphenoid bone 为界。它续于破裂孔上面。 沟内侧缘小的突起为中床突middle clinoid process,它可连接到前床突。
颅底结构的影像解剖及病变分析ppt课件
MR表现为海绵窦增宽,T1、T2等或稍低信号, 增强明显强化
诊断前需排除肿瘤,特别是鼻咽癌侵犯海绵 窦
M,57岁,左额部疼痛 左眼外展受限
中颅窝骨源性病变——软 骨肉瘤
为缓慢生长的恶性软骨性肿瘤,源于软骨、 软骨化骨或脑膜原始间充质细胞
舌 下 神 经 鞘 瘤
脊索瘤(chordoma)
35%发生于颅底,50%发生于骶尾骨,15% 发生于椎体 以斜坡为中心的破坏性肿块,最常发生于蝶枕骨软骨联合处 MR T2WI不均匀高信号,T1WI信号多样, 增强后不均匀强化 主要和垂体大腺瘤、软骨肉瘤、颅咽管瘤、 转移瘤鉴别
M,43岁
T1WI
嗅球
前颅底病变
脑膜源性:如脑膜瘤 骨源性:如骨肉瘤,骨纤维异常增生症 嗅神经来源:嗅神经母细胞瘤 其他:鼻腔、鼻窦、眼眶肿瘤等
M,42岁
M,54岁,头痛伴左侧眼球突出3月
手术病理:左侧颅鼻眶沟通低分化 鳞状细胞癌
筛骨及蝶骨纤维异常增生症 M,19岁
中颅底
前界是蝶骨大翼、小翼 后界是颞骨岩部 通行视神经管、眶上裂、圆孔、卵圆孔、棘 孔、破裂孔等
T1WI+C
小结
颅底区域病变,首先要注意与正常解剖结构 相鉴别
颅底某些区域的肿瘤有明显的区域性,只特 发于某些部位
部分颅底病变需结合CT诊断
颅神经病变
视N 动眼 N
滑车 N
三叉 N
展N 面听 N
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 咽神经痛等是一组相应颅神 经过度兴奋,功能异常的疾 病。
分为继发性与原发性。
颈静脉孔
颈静脉球瘤(glomus jugulare tumor)
颅底解剖及颅神经走向
颅底肿瘤对颅神经的压迫症状
视神经
可能导致视力丧失 或减退。
听神经
可能导致听力丧失 或减退。
嗅神经
可能导致嗅觉丧失 或减退。
面神经
可能导致面肌麻痹、 口角歪斜。
三叉神经
可能导致面部疼痛、 感觉减退。
颅底肿瘤的治疗方法
手术切除
对于良性肿瘤和部分恶性 肿瘤,手术切除是主要的 治疗方法。
放疗和化疗
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恶性 肿瘤或术后辅助治疗,放 疗和化疗是常用的治疗方 法。
卵圆孔、棘孔、破裂孔
均位于颞骨内面,是三叉神经分支穿过的通道。
面神经与茎乳孔的关系
要点一
面神经
起自脑干,穿过茎乳孔进入腮腺,支配面部表情肌的运动 。
要点二
茎乳孔
位于下颌角附近的一处骨孔,是面神经穿过的通道。
前庭蜗神经与内耳门的关系
前庭蜗神经
起自脑干,穿过内耳门进入内耳,支配平衡和听觉感受 器。
内耳门
感觉传导通路
感觉信号通过颅神经从头部、面部和颈部的感受器传递到大脑的 感觉皮质进行处理。
运动传导通路
运动信号通过颅神经从大脑的运动皮质传递到头、颈和面部的骨骼 肌,以控制肌肉的运动。
反射通路
当头部、面部或颈部受到刺激时,通过颅神经的快速反射回路,可 以迅速地做出反应,保护身体不受伤害。
03
颅神经走向与颅底孔裂的 关系
位于颞骨内面的一处骨孔,是前庭蜗神经穿过的通道。
04
颅底肿瘤与颅神经的压迫 症状
颅底肿瘤的分类与特点
01
02
03
良性肿瘤
生长缓慢,边界清晰,不 会发生转移,常见的有脑 膜瘤、垂体瘤等。
恶性肿瘤
生长迅速,边界不清,容 易发生转移,常见的有胶 质瘤、黑色素瘤等。
颅底的结构特点范文
颅底的结构特点范文
颅底是指颅骨底面的解剖结构,是颅腔的下部界限,连接着头颅和上
颈部。
颅底的结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颅底结构的复杂性:颅底由多块骨骼组成,包括颧骨、筛骨、蝶骨、枕骨、上颌骨等。
这些骨骼之间错综复杂地相互连接,形成了一个具有结
构复杂性的颅底。
2.颅底骨骼的脆弱性:颅底的骨骼相对较薄,而且由于颅骨骨质疏松,骨骼的强度相对较弱。
这使得颅底容易受到外力的冲击和损伤,如外伤导
致的骨折、裂隙等。
3.颅底的凹坑和孔洞:颅底上的凹坑和孔洞分布广泛,起到连接颅腔
内外的作用。
颅底上有多个窦腔,如鞍上窦、蝶窦、筛窦等。
这些窦腔是
空腔结构,与颅内的脑膜、脑组织以及核心血管相互交错,形成复杂的解
剖网络。
4.颅底洞的功能:颅底上的洞孔除了提供通道连接颅内和颅外,还起
到血管和神经的通过通道。
如蝶窦是大脑静脉血流的重要通道,而鞍上窦
是下丘脑出发的一对重要动脉,垂体动脉的通道。
5.颅底的关节和连接:颅底骨骼间常常通过关节连接在一起,使得颅
底在头部的运动和静态支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尤其是蝶骨与其他骨骼之
间的嵌合部位,形成了解剖结构上的关节,使头颅更加稳定。
总结起来,颅底是一个结构复杂、骨骼脆弱、具有凹坑和孔洞的区域。
这些特点使得颅底在保护和支持脑部、血管和神经组织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对颅底的深入了解,有助于临床诊断和手术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医学知识之颅 部
颅部颅部颅部由颅顶、颅底和颅腔三部分组成。
颅顶又分为额顶枕区和颞区,并包括其深面的颅顶诸骨。
颅底有内、外面之分。
内面分为颅前窝、颅中窝和颅后窝三部分。
颅底有许多重要的孔道,是神经、血管出入颅的部位。
一、颅顶(一)额顶枕区1.境界前为眶上缘,后为枕外隆凸和上项线,两侧借上颞线与颞区分界。
2.层次覆盖于此区的软组织,由浅入深分为五层,依次为:皮肤、浅筋膜(皮下组织)、帽状腱膜及颅顶肌(额、枕肌)、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和颅骨外膜。
其中,浅部三层密连接,难以将其各自分开,因此,常将此三层合称“头皮”。
深部两层连接疏松,较易分离。
(1)皮肤:此区皮肤厚而致密,并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含有大量毛囊、汗腺和皮脂腺,为疖肿或皮脂腺囊肿的好发部位;二是具有丰富的血管,外伤时易致出血,但创口愈较快。
(2)浅筋膜:由致密的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构成,并有许多结缔组织小梁,使皮肤和帽状腱膜紧密相连,并将脂肪分隔成许多小格,内有血管和神经穿行。
感染时渗出物不易扩散,早期即可压迫神经末梢引起剧痛。
此外,小格内的血管,多被周围结缔组织固定,创伤时血管断端不易自行收缩闭合,故出血较多,常需压迫或缝合止血。
浅筋膜内的血管和神经,可分为前、后、外三组。
前组:前组又包括内、外侧两组。
外侧组距正中线约2.5cm,有眶上动、静脉和眶上神经。
内侧组距正中线约2cm,有滑车上动、静脉和滑车上神经。
眶上动脉系眼动脉的分支,和眶上神经伴行,在眼眶内于上睑提肌和眶上壁之间前行,至眶上孔(切迹)处绕过眶上缘到达额部。
滑车上动脉是眼动脉的终支之一,与滑车上神经伴行,绕额切迹至额部。
上述两组动脉和神经的伴行情况,常是眶上动脉在眶上神经的外侧,滑车上动脉在滑车上神经的内侧。
眶上神经和滑车上神经都是眼神经的分支,所以三叉神经痛患者可在眶上缘的内、中1/3处有压痛。
后组:枕动、静脉和枕大神经分布于枕部。
枕动脉是颈外动脉的分支,从颈部向后走行,经颞骨乳突的枕动脉沟,斜穿枕部一些肌肉而达枕部皮下。
骨学
骨学简答1.试述颅底内面观各孔裂的名称及通过结构答:颅底内面高低不平,呈阶梯状的窝,分别称颅前、中、后窝。
窝中有很多孔、裂,大都与颅底外面相通。
(1)颅前窝anterior cranial fossa:由额骨眶部、筛骨筛板和蝶骨小翼围成。
正中线上由前至后,有额嵴、盲孔、鸡冠等结构。
筛板上有筛孔通鼻腔。
(2)颅中窝middle cranial fossa:.由蝶骨体及大翼、颞骨岩部等围成。
中间狭窄,两侧宽广。
中央是蝶骨体,上面有垂体窝,窝前外侧有视神经管,通入眶,管口外侧有突向后方的前床突。
垂体窝前方圆形的骨隆起称鞍结节,后方横位的骨隆起是鞍背。
鞍背两侧角向上突起为后床突。
垂体窝和鞍背统称蝶鞍,其两侧浅沟为颈动脉沟,沟向前外侧几达眶上裂,沟后端有孔称破裂孔foramen lacerum,孔的后外侧壁有颈动脉管内口。
蝶鞍两侧,由前内向后外,依次有圆孔、卵圆孔和棘孔。
脑膜中动脉沟自棘孔向外上方走行。
弓状隆起的前下方较薄的骨板为鼓室盖,颞骨岩部尖端前面有三叉神经压迹。
(3)颅后窝posterior cranial fossa:主要由枕骨和颞骨岩部后面成。
窝中央有枕骨大孔,孔前上方的平坦斜面称斜坡clivus。
孔前外缘有舌下神经管内口,孔后上方有呈十字形的隆起,其交会处称枕内隆凸internal occipita1 protuberance。
由此向上的浅沟称上矢状窦沟,该沟向下续于枕内嵴,向两侧续于横窦沟,横窦沟继转向前下内走行改称乙状窦沟,末端终于颈静脉孔jugular foramen。
颞骨岩部后面有内耳门,通内耳道。
2.胸椎椎骨的特征答:椎体从上向下逐渐增大,横断面呈心形,其两侧面上、下缘分别由上、下肋凹,与肋头相关节。
横突末端前面,有横突肋凹与肋结节相关节。
第1胸椎和第9以下各胸椎的肋凹不典型。
关节突的关节面几乎呈冠状位,上关节突的关节面朝向后,下关节突的关节面则朝向前。
棘突较长,向后下方倾斜,呈叠瓦状排列。
颅底内面和颅侧面的主要形态结构
颅底内面和颅侧面的主要形态结构颅底是由多个骨头组成的,它们在颅腔内部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结构。
颅底内面和颅侧面是颅底的两个主要部分,它们的形态结构对于理解颅脑解剖学和颅底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颅底内面和颅侧面的主要形态结构。
一、颅底内面的主要形态结构颅底内面是颅底的下部,分为前、中、后三个部分。
前部包括眶下裂、筛窦、蝶鞍等结构;中部包括颅咽管、蝶突、咽鼓管等结构;后部包括枕骨、枕骨大孔、外侧孔等结构。
1.眶下裂眶下裂是颅底内面前部的一个重要结构,是眶下神经、颈内动脉和视神经的通道。
眶下裂前缘由蝶骨和蝶突形成,后缘由腭骨和岩骨形成。
眶下裂内有眶下神经和眶下动脉,它们的损伤会导致眼球运动障碍和视力损失。
2.筛窦筛窦是颅底内面前部的一个大孔,由筛骨、蝶突、蝶骨和腭骨组成。
筛窦内有筛窦动脉和神经,以及上颌神经的分支。
筛窦的病变常常会引起眼眶、眼眶周围和上颌区域的疼痛。
3.蝶鞍蝶鞍是颅底内面前部的一个鞍状结构,位于垂体下方。
蝶鞍的前壁由蝶骨、蝶突和前床板组成,后壁由蝶骨和岩骨组成。
蝶鞍内有垂体和垂体下部的血管和神经,它们的病变会导致内分泌和神经功能障碍。
4.颅咽管颅咽管是颅底内面中部的一个结构,是胚胎期颈部和颅腔之间的连接通道。
颅咽管在胚胎发育后逐渐闭合,但在某些情况下会留下残余,形成颅咽管瘤。
颅咽管瘤常常会引起头痛、面部疼痛和颅神经损伤。
5.蝶突蝶突是颅底内面中部的一个骨突,位于蝶鞍的上方。
蝶突的前面有眶上裂、筛窦和眶下裂,后面有嗅神经和嗅隔。
蝶突内有蝶窦和蝶突动脉,它们的病变会引起面部疼痛和头痛。
6.咽鼓管咽鼓管是颅底内面中部的一个通道,连接中耳和咽鼓管。
咽鼓管的狭窄或阻塞会导致中耳炎和听力损失。
7.枕骨大孔枕骨大孔是颅底内面后部的一个大孔,由枕骨和上颈椎组成。
枕骨大孔内有延髓和脑膜血管,它们的病变会引起呼吸和循环功能障碍。
8.外侧孔外侧孔是颅底内面后部的一个孔,由岩骨、颞骨和枕骨组成。
外侧孔内有面神经、舌咽神经和中耳动脉,它们的病变会引起面部运动障碍和听力损失。
颅底的结构特点(医学讲座培训课件)
颅底骨与脑膜紧密愈着,外伤后不会形成硬膜外血肿, 但脑膜往往同时损伤,引起脑脊液外漏。
(医学讲座培训课件)
一、颅底下面观
(医学讲座培训课件)
颅前窝anterior cranial fossa 颅前窝由额骨眶板、筛骨筛板、蝶
骨小翼和蝶骨体的前部构成,以蝶 骨小翼和蝶轭与颅中窝分界。
颅前窝是颅底三个凹陷中最高的一 个,位于眶、鼻腔之上,构成二者 的顶, 其前方与额窦仅以一骨板相 隔,其下方与筛窦相邻,故某些疾 患可相互波及。
枕骨大孔foramen magnum 的 两侧邻枕髁occipital condyle, 枕髁后方是髁窝,髁管condylar canal开口于此。枕外嵴 external occipital crest 从枕骨 大孔正后方开始行向上,终止 于枕外隆凸。
二、颅底内面观
颅底内面由筛骨、额骨、 蝶骨、颞骨、枕骨和顶 骨参与构成,形成颅前 窝、颅中窝和颅后窝, 由前向后呈阶梯状局部 加深,与脑的底面相适 应。
鞍背dorsum sellae突向上前。鞍背的 上外侧角膨大成后床突posterior clinoid process。
颈动脉沟carotid groove位于蝶鞍的 两侧,为颈动脉管的延续。颈动脉管 位于颞骨岩部前壁内,其内侧部邻近 破裂孔处形成裂口。颈动脉管内侧端 以蝶小舌 lingual of sphenoid bone 为界。它续于破裂孔上面。沟内侧缘 小的突起为中床突middle clinoid process,它可连接到前床突。
斜坡clivus由蝶骨体和枕骨基底
颅底内面和颅侧面的主要形态结构
颅底内面和颅侧面的主要形态结构颅底是人类头骨的底部,由多个骨骼组成。
颅底内面和颅侧面是颅底的两个重要部分,它们对人类的生命和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颅底内面和颅侧面的主要形态结构,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人类头骨的构造和功能。
一、颅底内面的主要形态结构颅底内面是颅底的下部,它由若干骨骼组成,主要包括颅底前部、颅底中部和颅底后部。
颅底内面的主要形态结构如下:1. 颅底前部颅底前部包括额骨、筛骨、蝶骨和上颌骨等骨骼。
它们的主要形态结构如下:(1)额骨:位于头骨前部,由两个对称的骨板组成,它们之间的缝隙称为额缝。
额骨的主要形态结构包括额隆、额突、额骨切迹、眉嵴、上颌额突等。
(2)筛骨:位于头骨中央,由三个对称的骨板组成。
筛骨的主要形态结构包括筛孔、筛突、筛前孔、筛后孔等。
(3)蝶骨:位于头骨中央,由两个对称的骨板组成。
蝶骨的主要形态结构包括蝶突、眶上裂、眶下裂、蝶骨切迹等。
(4)上颌骨:位于头骨前部,由两个对称的骨板组成。
上颌骨的主要形态结构包括上颌突、上颌骨切迹、上颌前突等。
2. 颅底中部颅底中部包括蝶骨、腭骨、腭板、蝶板、岩骨和枕骨等骨骼。
它们的主要形态结构如下:(1)蝶骨:见上文。
(2)腭骨:位于颅底中部,由两个对称的骨板组成。
腭骨的主要形态结构包括腭骨切迹、腭孔、腭神经孔等。
(3)腭板:位于颅底中部,与腭骨相连。
腭板的主要形态结构包括腭突、腭骨切迹等。
(4)蝶板:位于颅底中部,与蝶骨相连。
蝶板的主要形态结构包括蝶孔、蝶板切迹等。
(5)岩骨:位于颅底侧部,由两个对称的骨板组成。
岩骨的主要形态结构包括乳突、岩骨孔、岩骨切迹等。
(6)枕骨:位于颅底后部,由一个骨板组成。
枕骨的主要形态结构包括枕骨大孔、枕突、枕骨切迹等。
3. 颅底后部颅底后部包括枕骨和颈椎骨等骨骼。
它们的主要形态结构如下:(1)枕骨:见上文。
(2)颈椎骨:位于颅底后部,由七个对称的骨板组成。
颈椎骨的主要形态结构包括椎体、椎弓、椎管、椎旁孔等。
解剖学试题及答案65728
局部解剖学测试题头部一、最佳选择题1.颅顶软组织撕脱分离时常发生于(D)A。
皮肤 B.浅筋膜 C.帽状腱膜D。
帽状腱膜下间隙E。
颅骨外膜2.颅底的构造特点(E)A.颅后窝较薄且易发生骨折B。
骨折后易形成硬膜外血肿C.硬膜与颅底骨结合疏松D。
骨折常不伴有硬膜撕裂 E.骨折后易形成脑脊液外漏3。
不通过眶上裂的神经(A)A.视神经B.动眼神经C.滑车神经D。
展神经 E.眼神经4.何者不是海绵窦外侧壁上的结构(E)A。
动眼神经 B.滑车神经C。
眼神经 D.上颌神经E。
下颌神经5。
面静脉叙述错误的是(E)A.口角以上常无瓣膜B。
与面动脉伴行C.有广泛交通支D。
与海绵窦相通 E.与翼丛不相交通6.何者不穿经腮腺(B)A.面神经B.颈内动脉C。
下颌后静脉D。
耳颞神经 E.上颌动脉7。
何者不是“腮腺床”结构(A)A。
颈外动脉 B.舌下神经C。
舌咽神经D。
迷走神经E。
副神经8。
哪项不属于翼点的特点(D)A。
位于颧弓上方约2横指处 B.脑膜中动脉的前支紧贴其内面C.骨板较薄D.骨折常引起脑膜中动脉后支破裂出血E.骨折可引起硬膜外血肿9.何者不是头皮损伤的特点(B)A.伤口小但出血较多B。
神经分布少且疼痛不明显C。
常需压迫或缝合止血 D.伤及帽状腱膜的横行裂口较小E。
不引起颅压增高10.头皮感染(B)A.炎症易扩散B。
炎症多局限而引起肿胀 C.脓肿切开时引流通畅D。
脓肿张力小疼痛不剧烈E。
易引起颅腔内感染11.颅顶骨(D)A.分外板和内板2层B.内板较厚且弧度小C。
外板薄而坚硬D。
钝性外伤时内板骨折而外板可能完整 E.较颅底骨承受力小12.骨折后的脑脊液漏,正确的是(C)A.蝶骨体咽漏B.颅前窝眼漏C.鼓室盖耳漏D.颅后窝椎管漏E.以上都不对13.海绵窦叙述错误的是(C)A.外侧壁由2层构成B。
外侧壁上有脑神经穿过C.左、右两侧互不相通D。
与颅内、外静脉交通E.有颈内动脉和展神经穿过14。
何者不穿经翼下颌间隙(A)A。
骨学—颅骨(正常人体结构课件)
额嵴 盲孔 鸡冠
颅的整体观
筛板
颅底内面观 颅前窝
额嵴 盲孔
鸡冠
颅前窝
位置
颅底内面的前方
构成
额骨眶部、筛骨筛板、蝶骨小翼
· 颅前窝正中线结构:额嵴、盲孔、鸡冠等 · 颅前窝正中线两侧:筛板筛孔
颅的整体观 颅底内面观 颅中窝
视神经管 圆孔 卵圆孔 棘孔 破裂孔
垂体窝
颅中窝
颅中窝
组成:蝶骨体及大翼、颞骨岩部等 形状:中间狭窄,两侧宽广 特征:垂体窝、视神经管、圆孔、卵圆孔、
冠状缝 矢状缝
顶结节
顶孔 人字缝
颅的顶面观
外形
呈卵圆形,前窄后宽,光滑隆凸
组成
顶 结 节 、冠 状 缝 、矢 状 缝 、人 字 缝 、顶孔
颅的后面观
颅的整体观 颅的后面观
人字缝 枕鳞 枕外隆凸
颅的后面观
组成
人字缝、 枕鳞 · 枕鳞中央最突出部为枕外隆凸
颅的侧面观
颅的整体观 颅的侧面观
额骨
蝶骨 颧骨 上颌骨 下颌骨
新生儿颅出生后的变化
新生儿颅的特征 新生儿颅出生后的变化
新生儿
面颅占全颅的1/8 乳突不明显
下颌角呈钝角
变化
成人
面颅占全颅的1/4 乳突明显
下颌角呈棱角
乳突
下颌角
新生儿
侧面观
乳突 下颌角
成人
新生儿颅的特征 新生儿颅出生后的变化
新生儿
变化
成人
面颅占全颅的1/8 乳突不明显
下颌角呈钝角 颅呈五角形
下颌小舌
颌 骨
内
侧
面
观
冠突
髁突 下颌切迹
下颌角
下颌支
人体解剖学知识:头颅骨骼的解剖学特征
人体解剖学知识:头颅骨骼的解剖学特征头颅骨骼是由多个骨头组成的,包括颅骨、面骨和耳骨等部分。
这些骨头的形态结构和相对位置都有其独特的解剖学特征。
颅骨是头颅骨骼的主要组成部分,由8个骨头连接在一起。
颅骨可以分为颅底、颅顶、颅侧和颅后部分。
颅底包括前、中、后颅窝和岩部。
颅顶的骨头有额骨、顶骨、枕骨和蝶骨。
颅侧由颧骨、颞骨、蝶骨和枕骨组成,其中颞骨包括额颞、枕颞、乳突和岩部。
颅后部分包括枕骨和颈椎。
面骨是头颅骨骼的另一主要组成部分,由14个骨头组成。
面骨主要分为上下颌骨、颧骨、眶骨、鼻骨等。
上颌骨是面部最大的骨头,分为左右两半,合并在中线上形成上颌嵴。
下颌骨是面部最强壮的骨头,与颅骨通过颞下颌关节连接在一起。
颧骨位于颧弓中,是面部多种肌肉和韧带的连接点。
眶骨是组织和保护眼睛的主要部位,包括眼眶的前壁、上壁、下壁和内壁。
鼻骨是连接鼻腔和眼眶的重要骨头,包括两个骨头分别位于上鼻甲和中鼻甲区域。
耳骨由3个小骨头组成,包括锤骨、砧骨和镫骨。
这些骨头负责将声音从外耳传递到内耳,形成听觉。
头颅骨骼的解剖学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颅底骨的形态:颅底是颅骨和骶骨间的接合面,它是连接脑、颈椎和脊髓的重要部位。
颅底的几何形状和结构特征对神经系统和血液循环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颅底由许多小骨头组成,如枕骨、筛骨、蝶骨、岩骨等,这些骨头间的关节连接非常复杂。
颅底的形态和结构变异与先天因素、遗传因素、发育变异等有关。
2.面骨的造型:面部骨骼的造型对人类的生殖、进食和语言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不同的人群中,面骨的形状和大小可能存在显著的差异,这些差异与种族、遗传和营养等因素有关。
面骨的造型不仅影响外貌,还与多种疾病的发病率相关。
3.耳骨的结构:耳骨是听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他们传递声音信号。
它们的结构和形态对于听觉系统的感知、分析声音有重要作用。
耳骨的形态和结构性差异对感知语音、音乐等方面的影响得到了广泛研究。
总之,头颅骨骼对于人类的生理、功能和外貌发挥着重要作用,深入了解头颅骨骼的解剖学特征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为临床医学、基础研究等方面的发展提供基础知识。
颅骨基底解剖
颅骨基底解剖
颅骨基底是指位于颅腔底部的一部分,也被称为颅底。
它由多个颅骨骨块组成,包括蝶骨、筛骨、腭骨、上颌骨、下颌骨、蝶窦等。
颅骨基底区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解剖区域,其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神经和血管结构。
下面是一些颅骨基底区域的重要解剖结构:
1. 筛板:位于于鼻腔和颅底之间,是筛骨的中央部分。
它具有许多小孔(筛窦孔),使神经和血管通过。
2. 筛窦:位于筛板下方的一组空腔,通过这些空腔运行着支配面部和眼睛的三叉神经分支。
3. 颅底孔:位于颅骨基底上的一些小孔,通过这些小孔神经和血管进入或离开颅腔。
例如,视神经孔和脑底动脉孔。
4. 外耳道:位于颅骨基底的侧面,是连接外耳和中耳的通道。
5. 突起和凹陷:颅骨基底区域还包含一些突起和凹陷,如嗅神经沟、垂体窝等。
准确的颅骨基底解剖涉及许多细节和结构,对于神经外科医生、解剖学家和放射科医生等专业人士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它的理解和研究对于诊断和治疗涉及颅底结构的疾病和损伤至关重要。
颅底的结构特点
二、颅底内面观
颅底内面由筛骨、额骨、 蝶骨、颞骨、枕骨和顶 骨参与构成,形成颅前 窝、颅中窝和颅后窝, 由前向后呈阶梯状局部 加深,与脑的底面相适 应。
颅前窝anterior cranial fossa
颅前窝由额骨眶板、筛骨筛板、蝶 骨小翼和蝶骨体的前部构成,以蝶 骨小翼和蝶轭与颅中窝分界。二者 的顶, 其前方与额窦仅以一骨板相 隔,其下方与筛窦相邻,故某些疾 患可相互波及。 颅前窝的骨板极薄,是颅前窝骨折 的常见部位,大脑额叶及有关的嗅 神经、嗅球和嗅束均位于颅前窝, 同时视交叉、垂体及大脑颞叶前端 也与颅前窝相邻,这些结构的手术 有时须经颅前窝才能到达。所以颅 前窝具有比较重要的临床意义
颅底的结构特点
颅底的各部骨质厚薄不一,由前向后逐渐增厚,颅前 窝最薄,颅后窝最厚,骨质较薄的部位在外伤时易骨 折。 颅底的孔、裂、管是神经血管进出的通道,而某些骨 内部又形成空腔性结构,如鼻旁窦、鼓室等,这些部 位都是颅底本身的薄弱点,不但外伤时容易骨折,而 且常伴有脑神经和血管损伤。 颅底与颅外的一些结构不但关系密切,而且紧相连接, 如翼腭窝、咽旁间隙、眼眶等,这些部位的病变,如 炎症、肿瘤等,可蔓延入脑; 相反,颅内病变也可引 起其中某些部位受累的症状。 颅底骨与脑膜紧密愈着,外伤后不会形成硬膜外血肿, 但脑膜往往同时损伤,引起脑脊液外漏。
枕骨和颞骨岩部之间有岩下窦 沟groove for inferior petrosal sinus 和岩枕结合,后者在经过 浸渍处理的颅骨标本上呈一裂 隙状,称为岩枕裂。
岩下窦沟终于颈静脉孔jugular foramen。 内耳道internal Lcoustic meatus 开口于 颞骨岩部的后面。前庭水管外口则隐藏 于内耳门外侧一小骨嵴的下面。 颈静脉孔jugular foramen由颞骨和枕骨 的颈静脉切迹对合而成。枕骨的颈静脉 切迹的前界是凸起的颈静脉结节,颈静 脉孔被颞骨的颈静孔内突做不完全分隔。 乙状窦沟groove for sigmoid sinus 向前 内通人颈静脉孔,向后与横窦沟groove for transverse sinus 相延续。后者延伸 至枕内隆凸internal occipital protuberance。 枕内嵴internal occipital crest自枕内隆 凸行向枕骨大孔。
16-颅底解剖学
三、颅后窝
颅后窝是颅腔中的一个特殊部位,血管、神经密 集,功能重要,手术复杂。
第一:颅后窝是颅腔被硬脑膜分隔出的另一个腔, 底由蝶骨、枕骨和颞骨构成,顶为小脑幕。
第二:颅后窝经枕骨大孔通椎管,向上经小脑幕切 迹通颅腔的其他部分,这些交通口都是危险点。
第三:颅后窝内含脑干、小脑、后六对脑神经的行 程及第3对至第6对脑神经的部分行程,所以当病变时, 可累及小脑、脑干及后十对脑神经。
11
小脑幕上腔和幕下腔
12
颅后窝前壁的结构
斜坡: • 由鞍背、蝶骨体背面和枕骨基
底部构成 • 中央有一窝称脑桥窝,邻脑桥 • 下部与延髓相邻 • 前方邻垂体和蝶窦,故垂体瘤、
蝶窦肿瘤可侵及颅后窝 • 斜坡外面是咽结节,为咽顶部
13
颅后窝前外侧壁的结构
内耳门 内耳道 弓状下窝 前庭水管外口(内淋巴囊裂) 内淋巴囊压迹 蜗小管外口 岩下窦沟 岩尖后平面 岩尖后平面位于岩尖后面,内 耳门内侧,对应脑桥小脑三角, 是血管、神经的行程重要部位
17
颅前窝的血管: 1.脑膜中动脉额支:分布于颅前窝
外侧壁。 2.脑膜前动脉(筛前动脉的脑膜
支): 筛前动脉经筛前孔→眶颅管→颅 内分为脑膜支和鼻支。脑膜支 分布于筛板前部的硬脑膜。筛 板骨折→鼻出血。 3.筛后动脉:细小,经筛后孔→眶 筛管→颅内,分布于筛板后部 的硬脑膜。
18
颅前窝的神经: 1. 筛前神经(硬脑膜前
当病变时可相互波硕1及人士
颅前窝后方以蝶骨小翼后缘、交 叉沟前缘与颅中窝为界。
颅前窝两侧为额骨眶部,构成眶 顶,是颅前窝最薄处(骨折→血 液、脑脊液入眶→结膜水肿、眼 睑青紫、肿胀)。
3
嗅窝 筛板 筛孔 鸡冠 盲孔
颅底应用解剖
功能多样性
颅底神经不仅负责感觉和 运动功能,还参与自主神 经、内分泌等系统的调节。
易受损性
由于颅底神经位置深在, 容易受到损伤,如肿瘤、 炎症、外伤等。
颅底神经的应用
诊断
颅底神经受损时,通过相关检查可确 定受损部位及病因。
治疗
科研
颅底神经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揭示神经 系统的工作机制和相关疾病的发病机 制。
颅底的应用领域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神经外科
颅底结构复杂,涉及多 个脑部血管和神经,是 神经外科手术的重要区 域之一。了解颅底的应 用解剖有助于提高手术 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
耳鼻喉科
颅底与耳、鼻、喉等器 官相邻,颅底的病变可 能影响这些器官的功能 。因此,耳鼻喉科医生 需要了解颅底的应用解 剖,以便更好地诊断和
04 椎动脉
是脑部血液供应的重要分
支,负责脑部的后部和侧
部血液供应。
颅底血管的特点和功能
血管分布广泛
颅底血管分布广泛,能够满足脑 部各部位对血液供应的需求。
血流速度快
颅底血管血流速度快,能够快速地 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满足脑部代 谢需求。
调节能力强
颅底血管具有强大的调节能力,能 够根据脑部需求进行血流量调节。
包括额肌、眼轮匝肌、口轮匝肌等,主要 控制面部表情。
舌骨上肌群和舌骨下肌群
包括二腹肌、下颌舌骨肌等,主要参与张 口和闭口运动。
颅底肌肉的特点和功能
颅底肌肉具有较强的耐力 和持久力,能够持续进行 收缩运动而不易疲劳。
颅底肌肉具有较强的力量, 能够完成咀嚼、表情、颈 部屈曲和侧屈等运动。
颅底肌肉具有一定的灵活 性,能够适应不同的运动 需求和环境变化。
2颅底的结构特点
2颅底的结构特点
颅底是颅骨底部的一个重要区域,它主要由一系列骨骼和软组织结构
组成,这些结构在颅底的构造和功能方面具有独特特点。
在以下的文章中,我将详细介绍颅底的结构特点,并探讨其与其他颅部结构的相互关系。
首先,颅底可以分为前颅底、中颅底和后颅底三部分。
前颅底主要由
眶突、筛状板和鼻嵴等结构组成。
中颅底由确骨和翼板组成,它们之间形
成了蛛网膜硬膜窦。
后颅底主要由岩骨和蝶骨组成,其中有一系列的孔和
管道,用于通过脑神经、血管和脊髓的通道。
颅底的骨骼结构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编码性。
颅底的骨骼由数个岩骨、背骨、大翼骨、蝶骨、腭骨等组合而成。
这些骨骼通过各种缝隙和关节相
互连接,形成了颅底的整体结构。
这些结构的形状和密度对保护大脑有重
要意义,并起到支撑和固定颅底的作用。
另外,颅底还包括一系列软组织结构,如蛛网膜、硬脑脊膜、软脑脊
膜和蝶窦。
这些软组织结构主要由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构成,起到填充空间、固定器官、保护血管和神经、分隔脑室和脑沟等多种作用。
综上所述,颅底作为颅部的一个重要区域,具有独特的结构特点。
它
由一系列骨骼和软组织结构组成,提供了对大脑和神经血管的支撑和保护。
颅底结构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其在解剖和病理学上具有重要意义,并为医
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颅底外面观名词解释
颅底外面观名词解释
颅底外面观是指从颅骨外面观察颅底的结构和特征。
颅底是颅
腔的底部,由颅骨和脑底构成,呈现出复杂的解剖结构。
在颅底外
面观中,我们可以观察到蝶鞍、颅底窝、颅底沟回等结构。
蝶鞍是
位于颅底中央的一块骨质突起,形状像蝴蝶的翅膀,它位于垂直平
面的中央,是颅底的重要标志之一。
颅底窝是指颅底上凹陷的区域,包括前颅窝、中颅窝和后颅窝,这些区域分别容纳了颅内结构如垂体、颅神经和大脑。
颅底沟回是指颅底上凸起的结构,由脑组织和
血管构成,形成了复杂的解剖特征,在颅底外面观中可以清晰地观
察到。
除了以上结构,颅底外面观还包括了颅底的血管分布,如颈内
动脉和椎动脉的走向和分布,以及颅底的神经通道和孔洞的位置。
这些结构和特征对于理解颅底的解剖结构、诊断颅底疾病以及进行
颅底手术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颅底外面观是指从颅骨外部观察颅底的结构和特征,包
括蝶鞍、颅底窝、颅底沟回以及血管和神经通道的分布,对于医学
解剖学和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颅底三个颅窝中的结构
颅底三个颅窝中的结构
颅底由前向后的颅前窝、颅中窝和颅后窝呈由高到底的阶梯状排列,以颅中窝较低,颅后窝最底。
颅前窝:容纳大脑的额叶,由额骨的眶部、蝶骨体前部、蝶骨小翼和筛骨筛板构成,借蝶骨小翼的后缘及交叉沟前缘与颅中窝分界。
颅前窝的筛板位居中央,板上有筛孔通鼻腔。
颅中窝:由蝶骨体及大翼、颞骨岩部等构成。
中间狭窄,两侧宽广,以颞骨岩部上缘及鞍背与颅后窝分界。
颅中窝由蝶骨体构成的中央有一容纳垂体的垂体窝,垂体窝两侧与蝶鞍两侧的凹沟为颈动脉沟,此沟向前外侧和眶上裂相通,沟后端有破裂孔,孔续于颈动脉管内口。
蝶鞍两侧,从前内向后外有三对孔依次为圆孔、卵圆孔和棘孔。
颞鳞与弓状隆起之间的薄骨板称鼓室盖,为中耳鼓室顶。
颞骨岩部前面尖端的浅窝,称三叉神经压迹。
颅后窝:位置最低,中央是枕骨大孔,向下与椎管相续。
枕骨大孔的外侧有颈静脉孔。
颞骨岩部后面中央稍内侧是内耳门,向外通入内耳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颅中窝 middle crani
近颞骨岩部尖端可见三叉神经压迹 trigeminal impression,其外侧稍后方是 岩大神经管裂孔hiatus of canal for greater petrosal n.,岩大神经沟由此向 蝶岩裂延伸。岩小神经管裂孔hiatus of canal for lesser petrosal n. 紧靠岩大 神经管裂孔的前外侧。岩大、小神经之间 的距离为1~3 mm, 有时有交通支联系。 颞骨岩部上缘有发育程度不等的岩上窦沟 groove for superior petrosal sinus 。 弓状隆起arcuate eminence 为一圆钝的隆 起,由前半规管耸起形成。 鼓室盖tegmen tympani 位于弓状隆起与颞 骨鳞部之间,它是鼓室顶的一层薄骨板, 向前内侧延伸到咽鼓管之上。隆起的外侧, 鼓室盖的后部形成乳突窦顶。
[临床要点]有时,镰状皱襞特别坚韧,游离 缘锐利,可压迫视神经,在视神经上面 出现深压迹。在头部创伤时,该皱襞可 使视神经产生剪切伤。在该皱襞处,视 神经无骨质保护,故在经额垂体手术及 视神经减压术时需特别小心,勿损伤视 神经。
(二)颅中窝 middle cranial fossa
视神经管内侧壁最薄,容易打开, 但亦应打开部分上壁及外下壁, 除去骨管全长周径的1/2,同时切 开鞘膜及其前端的总腱环。 自上方打开视神经管时,依次可 见硬脑膜鞘、蛛网膜、软膜及视 神经,最下方为眼动脉。咬除视 神经管外下壁及内侧壁时,应防 止伤及贴下壁行走的眼动脉。
视神经管减压术:
视神经管内侧与蝶、筛窦的外 侧壁相毗邻,在蝶、筛窦内形 成一隆起。
经筛蝶入路:在窦腔的上 外方寻找呈丘状、半管状 或管状的视神经管隆起, 常见于筛、蝶窦上壁与外 侧壁间的移行部。若隆起 不明显,可打开筛窦外侧 壁寻找。
(二)颅中窝 middle cranial fossa
交叉前沟prechiasmatic groove 位于 两视神经管之间 前床突anterior clinoid process 与视 神经管相邻。 蝶鞍sella turcica 位于颅中窝底的中 部,形似马鞍形
额骨眶板orbital plates 位于筛板两侧,构
成眶顶,是颅前窝最薄的区,在新生儿厚 0.12 mm,17岁时达0.70~1.10 mm,成 年人为1.00~2.00 mm。在老年人,常有 部分眶板骨质吸收,使眶骨膜直接与硬脑 膜相接触。
[临床要点]眶板上面有指状压迹,高低不
平,在颅脑外伤时常发生额叶眶面脑组织
挫裂伤。眶板骨折时,骨折面出血渗入眶 内,形成眼睑及球结膜下淤血,出现“熊 猫眼”征。筛顶壁骨折还可导致脑脊液鼻
漏。
(一)颅前窝 anterior cranial fossa
蝶骨平台 蝶骨平台为一较宽阔的骨面,位于 蝶骨体的上面,前方接筛板,后方为视交叉沟, 外侧移行为蝶骨小翼。 蝶骨小翼lesser wing of sphenoid bone 为三 角形薄骨板,外侧端尖细;内侧端以两支连于 蝶骨体前上部,两支之间为视神经管。后缘内 侧端突向内后方,形成前床突,有小脑幕游离 缘(外侧岩突皱襞)附着。
鞍结节tuberculum sellae 位于蝶鞍前 部正中 垂体窝hypophyseal fossa 位于鞍结 节后方。窝底构成蝶窦顶的一部分, 小儿垂体窝底较厚,可达20 mm。但 蝶窦随年龄增加而扩大,故窝底也随 之变薄,成人多数为1 mm。较薄的窝 底有利于经蝶窦进行垂体手术。
(二)颅中窝 middle cranial fossa
鞍背dorsum sellae突向前上方。 鞍背的上外侧角膨大成后床突 posterior clinoid process。 颈动脉沟carotid groove位于蝶 鞍的两侧,为颈动脉管的延续。 颈动脉管位于颞骨岩部前壁内, 其内侧部邻近破裂孔处形成裂 口。沟内侧缘小的突起为中床 突middle clinoid process。
(二)颅中窝 middle cranial fossa
[临床要点]颅中窝骨折往往累及颞骨岩 部,造成中耳和内耳的损伤,故患者 常常出现听力障碍和面神经周围性瘫 痪。由于中耳受损,脑脊液可经咽鼓 管流向咽部或经破裂的鼓膜由外耳道 流出,形成脑脊液耳漏。若骨折伤及 海绵窦可导致动眼神经、滑车神经、 三叉神经或展神经麻痹,并可能引起 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或海绵窦动静脉 瘘,甚至导致大量鼻衄。若骨折伤及 蝶鞍,可导致蝶窦破裂,血液和脑脊 液可经蝶窦腔至鼻咽部,引起脑脊液 鼻漏或咽后壁瘀血肿张。
较颅前窝深且大,尤其是外侧区。 颅中窝的前界是蝶骨小翼后缘、前 床突和交叉沟,后界是颞骨岩部上 缘和蝶骨鞍背,外侧界是颞骨鳞部、 蝶骨大翼和顶骨。 颅中窝的正中区较窄,由蝶骨体及 其容纳垂体的颅面组成。 外侧区由前方的蝶骨大翼greater wing of sphenoid bone 和后方的颞 骨岩部petrous part of temporal bone 组成。两侧的蝶骨大翼自颅底 的蝶骨体向外侧弯曲,到达顶骨前 下角。其后方的颞骨岩部的前面续 于颞骨鳞部。
一、颅底内面观
颅底内面由筛骨、额骨、 蝶骨、颞骨、枕骨和顶骨 参与构成,形成颅前窝、 颅中窝和颅后窝,由前向 后呈阶梯状局部加深,与 脑的底面相适应。
(一) 颅前窝 anterior cranial fossa
由额骨眶板、筛骨筛板、蝶骨小翼和蝶 骨体的前部构成,以蝶骨小翼和蝶轭与 颅中窝分界。 颅前窝略小于颅底的前1/3,是颅底三个 凹陷中最高的一个,位于眶腔和鼻腔之 上,构成二者的顶,其前方与额窦仅以 一骨板相隔,其下方与筛窦相邻,故某 些疾患可相互波及。 颅前窝整体呈漏斗状,最低处为筛板, 通常低于眶顶内侧缘,呈窝状,称嗅窝。 颅前窝的骨板极薄,是颅前窝骨折的常 见部位,大脑额叶及有关的嗅神经、嗅 球和嗅束均位于颅前窝,同时视交叉、 垂体及大脑颞叶前端也与颅前窝相邻, 这些结构的手术有时须经颅前窝才能到 达。所以颅前窝具有比较重要的临床意 义
(二)颅中窝 middle cranial fossa
颅中窝的外侧部 承托大脑颞叶。前 面是蝶骨大翼的脑面,后面是颞骨岩 部的前面,外侧是界于前二者之间的 颞骨鳞部脑面。眶位于前方,颞窝位 于外侧,颞下窝位于下方。 眶上裂superior orbital fissures , 裂的上界是蝶骨小翼,下界是蝶骨大 翼,内侧界是蝶骨体;裂的内侧较宽, 长轴向下内前倾斜。
(二)颅中窝 middle cranial fossa
圆孔foramen rotundurn 向前穿 过蝶骨大翼行向翼腭窝。在圆孔 的后内侧,有时有蝶导静脉孔 (20%~70%),蝶导静脉通过此 孔连于海绵窦与翼丛之间,蝶外 神经也经此孔入海绵窦。 卵圆孔foramen ovale 位于颈动 脉沟外侧。 棘孔foramen spinousum 其中有 脑膜中动脉通过。 脑膜中动脉沟groove for middle meningeal a. 从棘孔行向外侧。
(一)颅前窝 anterior cranial fossa
嗅窝: 颅前窝整体呈漏斗状,最低处 为筛板,通常低于眶顶内侧缘,呈窝 状。嗅窝前缘距颅前窝前缘9.62 mm (0~21mm),后缘距视神经管颅口前缘 18 mm (9~26 mm)。 筛板cribriform plate 位于颅前窝 正中部,平均长约21 mm,前部宽约4 mm,后部宽约5 mm,高出Frankfort 平面22 mm。 筛孔cribriform foramina 26~71个, 嗅丝通过筛孔连于筛板上方的嗅球。 [临床要点]由于筛板薄而多孔,所以易 骨折,如伤及嗅丝可致嗅觉障碍;如 骨折伴有硬脑膜撕裂或单纯嗅丝自筛 孔内抽出者,均可导致脑脊液鼻漏。
颅底的结构特点
山东大学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李振华
颅底的结构特点
颅底的各部骨质厚薄不一,由前向后逐渐增厚,颅前窝最薄,颅后窝 最厚,骨质较薄的部位在外伤时易骨折。 颅底的孔、裂、管是神经血管进出的通道,而某些骨内部又形成空腔 性结构,如鼻旁窦、鼓室等,这些部位都是颅底本身的薄弱点,不但 外伤时容易骨折,而且常伴有脑神经和血管损伤。 颅底与颅外的一些结构不但关系密切,而且紧相连接,如翼腭窝、咽 旁间隙、眼眶等,这些部位的病变,如炎症、肿瘤等,可蔓延入脑; 相反,颅内病变也可引起其中某些部位受累的症状。 颅底骨与脑膜紧密愈着,外伤后不会形成硬膜外血肿,但脑膜往往同 时损伤,引起脑脊液外漏。
(三)颅后窝 posterior cranial fossa
内耳道internal Lcoustic meatus 开口于颞 骨岩部的后面。 前庭水管外口external apertuie of aqueduct of vestibule 则隐藏于内耳门外 侧一小骨嵴的下面。 颈静脉孔 jugular foramen由颞骨和枕骨的 颈静脉切迹对合而成。枕骨的颈静脉切迹的 前界是凸起的颈静脉结节,颈静脉孔被颞骨 的颈静孔内突做不完全分隔。 乙状窦沟 groove for sigmoid sinus 向前 内通入颈静脉孔 横窦沟 groove for transverse sinus 向后 者延伸至枕内隆凸internal occipital protuberance。 枕内嵴internal occipital crest 自枕内隆凸 行向枕骨大孔。
(二)颅中窝 middle cranial fossa
视神经管减压术:
经额入路:自视神经管颅口处 切开镰状皱襞,向前磨除视神 经管上壁全长,纵形切开鞘膜; 或先打开眶顶,自上斜肌与上 睑提肌间入路寻找视神经眶内 段,在沿视神经向后打开视神 经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