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生理学笔记(南开大学)

合集下载

南开大学微生物考研名词解释

南开大学微生物考研名词解释

微生物学真题名词解释厚垣孢子:在一些真菌的菌丝中经常见到不规则的肥大的菌丝细胞,一般是在不良环境条件下,菌丝细胞内的原生质收缩,变圆,外面形成一层厚壁,以抵抗不良环境,表面一般具有刺或瘤状突起,这种结构称为厚垣孢子。

厚垣孢子经常产生在老化的菌丝中吸器:许多植物寄生真菌的菌丝体生长在寄主细胞表面,从菌丝上发生旁枝侵入寄主细胞内吸收养料,这种吸收器官称为吸器(haustorium)。

外源性休眠:一些孢子由于不适应环境条件而不能繁殖,但一旦外部条件适合繁殖就会进行,这类孢子的休眠称为外源性休眠。

内源性休眠:孢子由于内部因素而产生休眠,称为内源性休眠。

Homothallic:同宗配合,同宗配合的真菌在单核孢子萌发的菌丝上即可完成其有性世代,无需引入另一核型。

在同宗配合的过程中,单一的核型含有完成表达所需的全部遗传信息,也就是说同宗配合的交配因子存在于同一染色体上,因此,不需要经过两个菌丝的交配就能完成性的生活史,这是雌雄同体并且自体可孕的结合。

Mycorrhiza:真菌与植物根系结合形成特殊的共生体称为菌根。

死体营养寄生菌:是指在侵染初期即杀死宿主细胞,实际上是从死的有机体中吸收养料。

活体营养寄生菌:只能在生活着的寄主组织中生活,过去称这类寄生真菌为专性寄生菌。

Hyphae trap:菌环,由菌丝分枝组成的具有特殊功能的环状结构,当线虫进入菌环之后,菌环会膨胀而把线虫固定在菌环上,然后产生菌丝体侵入线虫体内吸收营养。

菌索:一些真菌的菌体出现集群现象而形成特殊的运输结构,如菌丝束(mycelial strand)和菌索(rhizomorph)。

共生现象:指两种生物共居在一起,相互分工协作,相依为命,甚至形成在生理上表现出一定的分工,在组织和形态上产生了新结构的特俗共生体。

表皮寄生菌:皮肤真菌侵染皮肤及其附属物而引起皮肤疾病,这些真菌被称为表皮寄生菌。

子座:stroma,许多有隔菌丝体在生长到一定时期产生菌丝的聚集物,有规律或无规律的膨大而形成结实的团块状组织。

微生物生理学

微生物生理学

微生物生理学微生物,这个微小却又充满神秘力量的世界,一直以来都在我们身边默默地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而微生物生理学,就是探索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和机制的科学领域。

想象一下,那些我们肉眼无法直接看到的微小生物,它们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生理过程。

微生物生理学,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帮助我们打开这个微观世界的大门,去了解它们是如何生存、繁衍和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微生物的营养需求。

微生物虽然小,但它们也需要“吃东西”来获取能量和构建自身的物质。

不同的微生物有着不同的“口味”。

有的喜欢利用简单的糖类,比如葡萄糖;有的则能够分解复杂的有机物,甚至可以利用无机物来合成自身所需的物质。

例如,自养型微生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或者化能合成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质,从而满足自身的生长和代谢需求。

而异养型微生物则需要从外界摄取现成的有机物作为营养来源。

微生物获取营养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有的通过扩散作用吸收周围环境中的小分子物质;有的则通过主动运输,耗费能量将所需的物质“拉”进体内。

而且,微生物对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比如,温度、pH 值、渗透压等条件的变化,都可能影响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效率和利用方式。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微生物的代谢过程。

代谢就像是微生物体内的一场繁忙的“工厂生产活动”。

微生物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将摄入的营养物质转化为能量和各种生物分子。

其中,呼吸作用和发酵作用是微生物获取能量的重要方式。

呼吸作用类似于我们人类的呼吸过程,但微生物的呼吸方式更加多样。

有的进行有氧呼吸,充分利用氧气来产生大量的能量;有的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也能获取一定的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发酵作用则是一种特殊的代谢方式,在无氧或缺氧的条件下,微生物通过分解有机物产生少量的能量和代谢产物。

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也是丰富多样的,有的是对人类有益的,比如抗生素、维生素等;有的则可能是有害的,比如毒素。

微生物生理学课件笔记整理

微生物生理学课件笔记整理

v1.0 可编辑可修改绪论微生物营养类型微生物营养:指微生物获得与利用营养物质的过程无机营养型微生物:以CO2作唯一碳源,不需要有机养料的微生物有机营养型微生物:只以适宜的有机化合物作为营养物质的微生物1.光能无机营养型:以日光为能源,以CO2为碳源合成细胞有机物的营养类型2.光能有机营养型:以日光为能源,以外源有机物为碳源和供氢体合成细胞内物质的营养类型3.化能无机营养型:通过以氧化无机物释放出的能量还原CO2成为细胞有机物的营养类型4.化能有机营养型:用有机物分解时释放出的能量将有机物分解的中间产物合成新的有机物的营养类型微生物营养类型营养类型能源碳源代表类群自养型光能无机营养光CO2蓝细菌、绿色硫细菌、嗜盐细菌化能无机营养无机物CO2硝化细菌、硫化细菌异养型光能有机营养光有机物与CO2红螺菌化能有机营养有机物有机物进一步分为腐生菌和寄生菌1、光能无机营养型(光能自养型) photolithoautotroph(1)不产氧光合作用代表菌种:绿硫菌、紫硫菌CO2+2H2S (CH2O)+H2O+2S(2)产氧光合作用代表菌种:蓝细菌、藻类CO2+H2O (CH2O)+O2(3)嗜盐古细菌以紫膜进行特殊的光能转化2、光能有机营养型(光能异养型) photoorganoheterotroph 在以二氧化碳为主要碳源时,需要以有机物作为供氢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还原成细胞物质,它们的细胞中含有光合色素,生长时大多需要外源的生长因子,例如红螺菌(Rhodospirillum)3、化能无机营养型(化能自养型) Chemolithoautotroph化能自养型化能自养菌还原CO2而需要的ATP和还原力[H] 是通过氧化无机底物(NH4+、NO2-、H2S、H2 和 Fe2+等)来实现的。

化能自养细菌的能量代谢主要有三个特点:①无机底物的氧化直接与呼吸链发生联系。

由脱氢酶或氧化还原酶催化的无机底物脱氢或脱电子后,直接进入呼吸链传递。

南开大学微生物遗传学M.G.第二章,3节

南开大学微生物遗传学M.G.第二章,3节

基因突变是遗传物质自我运动的结果,突变 的发生是随机的。 突变呈多方向性。 环境条件可以诱发突变,但突变不一定按照 环境的要求而相应的改变,两者无因果关系。
一、证实基因突变是自发的



基因突变的传统观点 从远古以来,人们总是观察到生物界与环境 无比完美的协调和适应关系。 细菌对抗生素惊人的“适应”现象 从拉马克到达尔文都持有获得性遗传观点, 认为生物体对环境的变化总是有适应性、定 向性和可遗传性,是可累积的、渐变的。 适应学说认为细菌是生命的特殊类型,不存 在自发突变。
抗噬菌体细菌的出现是自发突变还是后天获 得的遗传免疫性?? S.E.Luria通过周密的实验设计、严格的推理 获得毫不含糊的结论:细菌抗噬菌体突变是 基因突变的结果,可以发生在细菌接触噬菌 体之前。 波动实验借助于统计学原理设计。见实验过 程图示:

波动实验原理

适应学说预期:噬菌体的存在诱发了抗性细菌的出 现。把正生长的、对T1敏感的细菌(tons)培养物 与T1接触后,所出现的抗T1细菌(tonr)的数量在 任何生长条件下都应该是常数,既平均数=方差。

适应突变的分子机制是什么?

对早期和后期出现的lac+ 回复突变子的突变 机制分析发现,这两类是不一样的。 后期出现的lac+ 回复突变子被认为是适应突 变所产生,大多是在lac 基因区段发生了单一 碱基的缺失,既发生了-1的移码突变,使原 来+1的移码突变得到了修正,表型为lac+ 回 复子;

适应突变的分子机制是什么?

而早期出现的lac+ 回复突变子被认为是自发 突变所产生,情况比较复杂,有缺失碱基、 有添加碱基还有重复,无论是哪一种,最终 都是恢复原来的读码框架,而表型为lac+。 发现与细胞中的重组蛋白有关,如 recA,B,C,D四个基因。初步认为与甲基指导 的DNA错配修复系统有关,更广泛深入的研究 尚在进行中。

生理学各章节重点笔记汇总

生理学各章节重点笔记汇总

生理学各章节重点笔记汇总展开全文生理学各章节重点笔记汇总第一章绪论1、内环境:指细胞外液占体液的1/3,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液2、稳态:内环境的各种物理的和化学的因素保持相对稳定3、人体的调节机制: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自身调节:由组织,细胞本身生理特殊性决定的,并不依赖外来的神经或体液因素的作用的反应4、反射弧的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反射中枢,传出神经纤维,效应器5、神经调节的特点:迅速,局限,精确;体液调节的特点:缓慢,弥散,持久6、机体控制系统:非自动控制(单向式)自动控制系统包括反馈控制,前馈控制,负反馈:反馈信息的作用是减低控制部分的活动的反馈控制,对保持内环境稳态起着重要作用第二章细胞基本功能1、细胞膜和各种细胞器的质膜的组成:脂质,蛋白质,极少量的糖类2、膜蛋白的分类:细胞骨架蛋白,识别蛋白质,酶,受体蛋白,跨膜转运物质的功能蛋白3、物质的跨膜转运方式:(1)单纯扩散举例:O2,N2,CO2,NH3,尿素,乙醚,乙醇,类固醇(2)易化扩散举例:A经载体介导:葡萄糖,氨基酸特点:饱和现象,结构特异性,竞争性抑制B 经通道介导:Na+,K+,Ca2+,Cl-等特点:A顺浓度或电位梯度的高速度跨膜扩散B门控体制包括电压门控通道和化学门控通道C 对通过的离子有明显的选择性(3)主动转运举例:A原发性主动转运——直接利用ATP:钠-钾泵B继发性主动转运——间接利用ATP:葡萄糖,氨基酸在小肠和肾小管的重吸收(4)出胞和入胞4、细胞的静息电位:指细胞未受刺激,处于安静状态时,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等于K+的平衡电位产生机制:K+离子的外排极化:静息时膜的内负外正的状态去极化:静息电位的减少超极化:静息电位的增大复极化:细胞膜由去极化后向静息电位方向恢复的过程5、细胞的动作电位:细胞受到刺激,膜电位发生迅速的一过性的波动,是细胞兴奋的标志产生机制:Na+的内流(去极化),K+的外流(复极化)阈电位:形成Na+通道激活对膜去极化的正反馈过程的临界膜电位6、局部电流的方向;膜外由未兴奋区流向兴奋区,膜内由兴奋区流向未兴奋区特点:全或无定律,不衰减传导7、反应: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生物体内部的代谢活动及其外部表现将发生相应的改变8、兴奋:指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9、兴奋性:指一切活细胞,组织或生物体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是衡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10、刺激量的参数:刺激强度,刺激持续时间,刺激强度对时间变化率阈刺激和阈强度:能使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叫阈强度,相当于阈强度的刺激叫阈刺激。

南开研究生考试微生物生理

南开研究生考试微生物生理

微生物生理(填空,选择,判断)1.2.荚膜的分类;大荚膜,微荚膜,粘液层3.野油菜黄单孢菌产生的胞外多糖黄胶原。

用途油田开发,食品添加剂。

4.在E.coli中Hsp70称为DnaK, DnaK有两个协同因子DnaJ和GrpE调节行使功能。

5.分子伴侣分三类:核质素——核小体装配伴侣蛋白(Hsp60,Hsp10)——蛋白质折叠热激蛋白(Hsp70)——折叠,组装,分泌(注;Hsp60就是GroEL, Hsp10就是GroES, Hsp70就是Dnak)6.在真核生物中,蛋白跨膜有两种情况,通过内质网膜的是信号肽,通过质膜的是导肽。

7.细胞信号肽跨膜运送三种类型;Bayer’s junction , 弯环模型 , 膜触发假说8.糖基载体脂(und-P)是聚异戊烯磷酸酯,是糖核苷酸的载体。

9.鞭毛的生长方式是在顶部延伸。

10.纤毛组装受十个基因控制,其中PapA是纤毛的主体蛋白亚单位PapB是调节基因 PapC是组装平台蛋白 PapE连接物 PapF纤毛起始蛋白。

PapH组装终止锚11.与DNA复制有关的酶大体看看(注意看看单链结合蛋白SSB)12.超级调控因子PPGpp:当细菌处于一种氨基酸饥饿状态时,用于停止RNA在体内的几乎全部生化反应,只维持生命最低限量的需要。

13.酶的反馈调节机制;①可诱导操纵子系统的负调控(代表有乳糖和半乳糖)调节蛋白(阻遏蛋白)最初有活性能与操纵基因结合,阻止转录进行,但当阻遏蛋白与诱导物结合时失去活性,不再与操纵基因结合,开始转录。

②可诱导操纵子系统的正调控(代表有麦芽糖)调节蛋白(激活蛋白)最初无活性,不与操纵子结合,不能转录,但当激活蛋白与诱导物结合时,能与操纵基因结合,促进转录进行。

③可阻遏操纵子系统的负调控调节蛋白(阻遏蛋白)最初阻遏蛋白无活性,不与操纵子结合,当与诱导物结合时,能与操纵基因结合,从而阻止转录。

④可阻遏操纵子系统的正调控调节蛋白(激活蛋白)最初有活性,与操纵基因结合转录,当与诱导物结合时,不能与操纵基因结合,从而使转录不能进行。

微生物生理学

微生物生理学

微生物生理学简介微生物生理学是研究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在生理上的活动和代谢过程的学科。

微生物在地球上广泛存在,并在各个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了解微生物生理学有助于我们理解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和其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文将从微生物的生长、代谢、运动等方面介绍微生物生理学的基本知识。

微生物的生长微生物的生长是指微生物个体数量的增加。

微生物可以通过两种主要方式进行繁殖: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有丝分裂适用于真菌和一些原生动物,通过细胞核的分裂和细胞质的分裂来产生新的个体。

无丝分裂适用于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在此过程中,微生物通过复制DNA并将其分配给新形成的细胞来繁殖。

微生物的生长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pH值、营养物质和氧气含量等。

不同的微生物对这些环境因素的要求各不相同。

例如,嗜热菌可以在高温环境中生长,而嗜冷菌则适应于低温环境。

微生物的代谢微生物通过代谢产生能量和合成生物分子。

代谢过程可以分为两个主要类型:有氧代谢和厌氧代谢。

有氧代谢是指微生物在氧气存在的情况下进行的代谢过程,产生较多的能量。

厌氧代谢是指微生物在氧气缺乏的条件下进行的代谢过程,产生较少的能量。

微生物通过新陈代谢和合成代谢来维持生理功能。

新陈代谢是指分解有机物质以产生能量的过程,合成代谢是指合成微生物所需的有机物质和细胞组件的过程。

微生物的运动微生物可以有不同的运动方式,包括游动、滑动和极纤毛等。

游动是指微生物利用鞭毛或纤毛等结构在液体中进行活动。

滑动是指微生物利用纤毛或假足等结构在固体表面上移动。

极纤毛是一种很短的纤毛,存在于细菌和某些原生动物中,用于以一种像旋转的方式推动细胞。

微生物的运动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微生物通过感知环境中的化学物质浓度、光照和温度等刺激来调整自己的运动方式。

这种对环境的感知和反应既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有助于微生物适应不同的生态环境。

结论微生物生理学作为一个重要的学科,研究微生物在生理上的活动和代谢过程。

生理学经典笔记摘抄(3篇)

生理学经典笔记摘抄(3篇)

第1篇第一章:生理学概述第一节: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主要关注生物体在健康状态下的功能,包括器官、组织和细胞水平上的功能活动。

摘抄一:生理学的定义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涉及生物体各个层次的结构与功能,包括分子、细胞、组织、器官和整体水平。

摘抄二:生理学研究方法1. 观察法:通过肉眼或显微镜观察生物体的形态和功能变化。

2. 实验法:通过人为控制实验条件,研究生物体的功能活动规律。

3. 比较法:通过比较不同生物或同一生物不同器官、组织的功能,揭示生理活动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4. 测量法:使用各种仪器测量生物体的生理参数,如血压、心率、体温等。

第二节: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摘抄三:生理学的研究内容1. 细胞生理学: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和代谢。

2. 组织生理学:研究组织的结构、功能和代谢。

3. 器官生理学:研究器官的结构、功能和代谢。

4. 系统生理学:研究生物体各个系统(如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的功能和相互作用。

5. 整体生理学:研究生物体整体的功能和调节机制。

摘抄四:生理学的研究意义1. 揭示生命活动规律:生理学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生命活动的规律,为医学、生物学等学科提供理论依据。

2. 指导临床实践:生理学的研究成果有助于医生诊断和治疗疾病,提高医疗水平。

3. 促进医学发展:生理学的研究为医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第二章:细胞生理学第一节:细胞的基本结构摘抄五:细胞的基本结构1. 细胞膜: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层结构,具有保护细胞、维持细胞内外环境平衡等功能。

2. 细胞质:细胞质是细胞膜与细胞核之间的空间,包含各种细胞器和细胞骨架。

3. 细胞核: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含有遗传物质DNA,负责调控细胞的生命活动。

第二节:细胞的物质代谢摘抄六:细胞的物质代谢1. 糖代谢:细胞通过糖代谢产生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2. 脂代谢:细胞通过脂代谢合成和分解脂类物质,参与能量代谢和细胞结构组成。

生理学考研笔记(一)2024

生理学考研笔记(一)2024

生理学考研笔记(一)引言概述: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内部机能和相互关系的学科,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学、运动科学等领域。

对于考研生物学考试来说,生理学是一个重要的内容部分。

本文旨在提供一份生理学考研笔记(一),帮助考生了解和掌握生理学的基础知识。

正文:一、神经生理学1. 神经元结构:细胞体、树突、轴突2. 神经元传递:细胞膜电位、动作电位、突触传递3. 神经递质和受体:乙酰胆碱、多巴胺、谷氨酸等神经递质的作用机制4. 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5. 神经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的两个分支、调节循环、呼吸和消化等生理过程二、心血管生理学1. 心脏结构和功能:心肌细胞、心房、心室及心血管循环2. 心脏电生理学:心电图的基本原理、心脏节律的调节3. 血压调节机制:血压的测量、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4. 血管功能:血管收缩、舒张调节、血管阻力的影响因素5. 血液循环和输运:血液成分、血液流动和输送氧气、营养物质的机制三、呼吸生理学1. 呼吸器官:鼻腔、喉、气管、肺及支气管的结构和功能2. 呼吸机制:肺通气与外呼吸、气体扩散、气体运输3. 呼吸调节: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对呼吸的影响4. 氧合作用:氧气在肺中的吸收和血液中的运输5. 二氧化碳的调节:CO2的产生和排出机制四、肌肉生理学1. 肌肉结构和类型:骨骼肌、平滑肌、心肌的特点与功能2. 肌肉收缩机制:肌肉纤维和肌动蛋白的调节3. 肌肉力学:肌肉张力、肌肉力的调节和肌肉工作4. 运动生理学:肌肉的代谢、肌肉配合和运动调节机制5. 肌肉病理生理学:肌肉失调与疾病五、消化生理学1. 消化道结构: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和消化腺的功能2. 摄取和消化:食物的摄入和碎化、消化酶和酸的作用3. 营养吸收:营养物质在小肠中的吸收与转运4. 肠道菌群:肠道菌群与肠道的相互作用和影响5. 肝脏功能:肝脏的代谢和排泄功能、胆汁的合成和分泌总结:本文介绍了生理学考研笔记(一)的内容,包括神经生理学、心血管生理学、呼吸生理学、肌肉生理学和消化生理学。

医学微生物学笔记-细菌的生理

医学微生物学笔记-细菌的生理

医学微生物学笔记-细菌的生理第一节细菌的理化性质1、细菌的化学组成:水、无机盐、蛋白质、糖类、脂肪、核酸。

水占总重量的75%~90%2、细菌的物理性状:①光学性质,半透明,悬液呈混浊状态,使用比浊法或分光光度计可粗略估计细菌数量;②表面积;细菌的相对表面积大,有利于同外界进行物质交换;③带电现象;④半透性⑤渗透压第二节细菌的营养和生长繁殖一、细菌的营养类型1、自养菌:以简单无机物为营养物质2、异养菌:以有机化合物为营养物质,分为腐生菌、寄生菌所有的病原菌都是异养菌,大部分属寄生菌。

二、细菌的营养物质1、水2、碳源3、氮源:4、无机盐5、生长因子:生长因子是指,某些细菌细菌生长所必须的但自身又不能合成,必须由外界供给的物质。

四、影响细菌生长的环境因素(简答)1、营养物质:水、碳源、氮源、无机盐及生长因子为细菌的代谢及生长繁殖提供必需的原料和充足的能量2、酸碱度(pH):多数病原菌最适pH为7.2--7.63、温度:嗜冷菌生长范围-5~30℃,最适生长10~20℃;嗜热菌生长范围25~95℃,最适生长50~60℃;嗜温菌生长范围10~45℃,最适20~40℃,病原菌均为嗜温菌,最适温度为37℃。

4、气体:O2:根据细菌代谢时对氧气的需要与否分四类:①专性需氧菌:具有完善的呼吸酶系统,仅能在有氧环境下生长。

②微需氧菌:在低氧压(5%-6%)生长最好,无氧和高氧压时生长不良。

③兼性厌氧菌:在有氧、无氧环境中均能生长,但以有氧时生长较好。

大多数病原菌属于此。

④专性厌氧菌:缺乏完善的呼吸酶系统,必须在无氧环境中生长。

有氧存在时受到毒害CO2:对细菌生长也很重要5、渗透压:一般培养基的低盐浓度和低渗透压对大多数细菌安全。

嗜盐菌在高浓度的NaCl环境中才能生长良好五、细菌的生长繁殖1、细菌个体的生长繁殖:繁殖方式----细菌以简单的二分裂方式进行无性繁殖。

繁殖速度----细菌分裂数量倍增所需要的时间称为代时,多数细菌约20-30min。

微生物复习——南开大学

微生物复习——南开大学

微生物学复习一、绪论思考题1、微生物包括哪些类群?病毒、亚病毒真细菌、古细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2、微生物有哪些特殊的属性?形体微小、比表面积大吸收营养多、生长旺盛、营养物质和营养类型多样对环境适应性强易变异分布广、数量多3、巴斯德的什么著名实验是如何击败了自然发生理论的?曲颈瓶实验4、柯赫原则是如何证明疾病的因果关系?(1)病原微生物一定存在于一切患病个体中;(2)能从患病个体中分离出这种微生物,并能纯培养;(3)将分离出的纯培养微生物接种健康的个体时,同样导致相同的疾病;(4)从试验发病的个体中能重新分离培养出这种病原微生物。

5、谁是第一人在微生物学中使用固体培养基的?科赫6、举例说明微生物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大贡献?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细胞工程技术、酶工程技术、发酵工程技术、抗体工程技术的建立和实施做出了巨大贡献二、形态结构思考题1. G+、G-菌细胞壁化学组成的主要区别是什么?都由肽聚糖组成,但肽聚糖G-交联低,无肽桥,DAP取代L-Lys,G+有磷壁酸,G-有脂多糖2. G+、G-菌细胞壁结构的主要区别是什么?G+:肽聚糖分子组成的三维网状结构磷壁酸分子包埋在其中周质(膜壁间)G-:内壁层:肽聚糖外壁层:外膜(含脂多糖层)周质(外膜与膜间隙)3. 从G+、G-菌细胞壁化学组成和结构的区别阐明革兰氏染色的基本原理。

1、用碱性染料结晶紫对菌液涂片进行初染2、用碘溶液进行媒染,其作用是提高染料和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使二者结合得更牢固。

3、用乙醇或丙酮冲洗进行脱色。

在经历脱色后仍将结晶紫保留在细胞内的为革兰氏阳性细菌,而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结晶紫被洗掉(溶解掉了脂多糖),细胞呈无色。

4、用一种与结晶紫具有不同颜色的碱性染料对涂片进行复染。

例如沙黄,它使原来无色的革兰氏阴性细菌最后呈现桃红到红色,而革兰氏阳性细菌继续保持深紫色革兰氏染色后,细胞内形成一种不溶性的结晶紫-碘复合物,这种复合物可以用乙醇从革兰氏阴性菌中抽提出来。

微生物生理学.第四章第二节(GAI)

微生物生理学.第四章第二节(GAI)

受到NADH抑制 抑制 受到
(3)三羧酸循环 )
GDP+CO2
ADP+H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CoA-SH+H+NAD
丙酮酸
ATP+CO2 ADP+Pi
NADH+H+CO2
乙酰辅酶A 乙酰辅酶 草酰乙酸
H2O CoA-SH+H
GTP H2O
苹果酸
NAD
NADH+H
柠檬酸
延胡索酸
FADH2 FAD
TCA循环 循环
B、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 、
COOH | CO2+ C-O P - ‖ CH2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O ‖ HOOCCH2C-COOH+Pi - 草酰乙酸
C、PEP羧基磷酸转移酶催化的反应 、 羧基磷酸转移酶催化的反应
PEP+CO2+Pi
草酰乙酸+PPi 草酰乙酸
D、苹果酸酶 、
CO2 + CH3COCOOH + NADPH + H+ HO CHCOOH CH2COOH 苹苹草 + NADP+
1、由乙酰辅酶A和草酰乙酸缩合; 2、酶谱分析 柠檬酸合成酶、顺乌头酸酶、柠檬酸脱氢 酶活性高; 丙酮酸羧化酶、异柠檬酸裂解酶活性也高。 3、TCA循环受阻
葡萄糖 2 丙酮酸
CO2
丙酮酸羧化酶
2 草酰乙酸 草酸
乙醛酸 琥珀酸
异柠檬酸裂解酶
柠檬酸 乙酸
异柠檬酸
黑曲霉的柠檬酸合成途径
CO2
4、厌氧微生物获得它们所需的 、厌氧微生物获得它们所需的TCA循环 循环
+
一、有氧呼吸(aerobic respiration) 有氧呼吸(

微生物生理学复习资料全

微生物生理学复习资料全

第一章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功能真菌细胞的质膜中具有甾醇,原核生物的质膜中很少或没有甾醇。

载色体亦称色素体或叫光合膜:是光合细菌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羧酶体又称多角体是自养细菌特有的膜结构,由3.5nm厚的蛋白质单层膜包围,是自养细菌固定CO2的场所类囊体(th ylakoid)是蓝细菌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质网指细胞质中一个与细胞基质相隔离、但彼此相通的囊腔和细管系统,由脂质双分子层围成高尔基体是一种膜结构,由许多小盘状的扁平双层膜和小泡组成,与细胞的分泌活动和溶酶体的形成等有关是合成、分泌糖蛋白和脂蛋白以及进行酶切加工的重要场所。

磁小体是趋磁细菌细胞中含有的大小均匀、数目不等的Fe3O4 / Fe3S4颗粒,外有一层磷脂、蛋白或糖蛋白膜包裹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溶酶体是胞质中一类包着多种水解酶的小泡溶酶体的标志酶是酸性水解酶微体是一种单层膜包裹的、与溶酶体相似的小球形细胞器,但其所含的酶与溶酶体所含的不同一.什么是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原核微生物是细胞有明显核区,但没有核膜包围;核区含有一条双链DNA构成的细菌染色体;能量代和很多合成代均在质膜上进行;蛋白质合成“车间”--核糖体分布在细胞质中。

真核微生物是细胞核具有核膜、核仁,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多种细胞器的一类微生物。

二.比较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异同点?相同点:不论是原核生物还是真核生物,它们的遗传物质的本质相同;在它们的细胞中同时具有DNA和RNA;一般都有产生能量与合成细胞物质的完整的酶系统;ATP是生物用来进行能量转换的物质之一;细胞的元素组成,糖代,核苷酸与氨基(除赖氨酸以外)生物合成途径基本相同;蛋白质和核酸生物合成的方式也基本相同三.何谓鞭毛?原核与真核微生物鞭毛结构有何特点?原核微生物鞭毛:有些细菌细胞的表面,着生有一根或数根由细胞伸出的细长、波曲、毛发状的丝状体结构即为鞭毛。

南开大学微生物-第三章_A-类群与形态a

南开大学微生物-第三章_A-类群与形态a

第三章微生物类群与形态结构微生物病毒古生菌(Archaea )细菌(Bacteria )非细胞型细胞型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Eukarya )第一节原核微生物-真细菌细菌(Bacteria)又称真细菌(Eubacteria)真细菌多样性形态多样性营养类型多样性生活方式多样性生态环境多样性真细菌包括普通细菌(Bacteria)放线菌(Actinomyces)蓝细菌(Cynobacterica)支原体(Mycoplasma) 衣原体(Chlamydia)立克次氏体(Rickettia)一球状杆状螺旋状基本形态一、普通细菌一般形态与大小(一)个体形态与空间排列三种基本形态1、球状细胞分裂方向不同,分裂后子代在空间排列不同,常作为分类依据。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淋病奈瑟氏球菌(Neisseria gonorrhoeae Trevisan)肺炎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2、杆状杆状细菌的排列方式常因生长阶段和培养条件而发生变化,一般不作为分类依据。

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3、螺旋状弧菌螺旋菌螺旋体菌弧菌菌体只有一个弯曲,其程度不足一圈,形似“C ”字或逗号,鞭毛偏端生。

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 )寄生性蛭弧菌(Bdellovibrio ) 一类吃细菌的细菌菌体回转如螺旋,螺旋数目和螺距大小因种而异。

鞭毛二端生。

细胞壁坚韧,菌体较硬。

螺旋菌菌体柔软,用于运动的类似鞭毛的轴丝位于细胞外鞘内。

螺旋体菌梅毒密螺旋体4、其它形状柄杆菌(Prosthecate bacteria )细胞上有柄(stalk )菌丝(hyphae )附器(appendages )细胞质伸出物,细胞呈杆状或梭状,并有特征性的细柄。

南开大学翟中和细胞生物学考研笔记

南开大学翟中和细胞生物学考研笔记

细胞生物学考研复习笔记------------翟中和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细胞基本知识概要第三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第四章细胞质膜与细胞表面第五章物质的跨膜运输与信号传递第六章细胞质基质与细胞内膜系统第七章细胞的能量转换──线粒体和叶绿体第八章细胞核(nucleus)与染色体(chromosome)第九章核糖体(ribosome)第十章细胞骨架(Cytoskeleton)第十一章细胞增殖及其调控第十二章细胞分化与基因表达调控第十三章细胞衰老与凋亡第一章绪论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内容和现状细胞生物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学科细胞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当前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总趋势与重点领域细胞重大生命活动的相互关系细胞学与细胞生物学发展简史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其意义细胞学的经典时期实验细胞学与细胞学的分支及其发展细胞生物学学科的形成与发展细胞生物学的主要学术组织、学术刊物与教科书细胞生物学生命体是多层次、非线性、多侧面的复杂结构体系,而细胞是生命体的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有了细胞才有完整的生命活动。

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在不同层次(显微、亚显微与分子水平)上以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细胞信号传递、真核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为主要内容。

核心问题是将遗传与发育在细胞水平上结合起来。

主要内容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重要生命活动:细胞核、染色体以及基因表达的研究生物膜与细胞器的研究细胞骨架体系的研究细胞增殖及其调控细胞分化及其调控细胞的衰老与凋亡细胞的起源与进化细胞工程总趋势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包括分子遗传学与生物化学) 相互渗透与交融是总的发展趋势。

重点领域✧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主要是非组蛋白对基因组的作用✧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的相互关系及其调控✧细胞信号转导的研究✧细胞结构体系的组装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1997年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收录及引用论文检索,全世界自然科学研究中论文发表最集中的三个领域分别是:细胞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细胞凋亡(cell apoptosis);基因组与后基因组学研究(genome and post-genomic analysis)。

微生物生理学.第三章(GAI)

微生物生理学.第三章(GAI)

34
2021/2/21
A、质子驱动的运输 能化膜:由于膜内外两侧质子浓度差的
建立,使膜形成电位差,从而 使膜处于充电状态。
1-32
35
2021/2/21
Ⅰ、质子浓度差的建立
光 能:含有细菌叶绿素的光合细菌和含有其他色
素 的细菌,吸收光量子后,排除质子,建立
浓 度差。
呼吸能:好氧微生物及兼性厌氧微生物。基质脱下
1-32
38
2021/2/21
初级主动运输和次级主动运输的偶联机制
载体蛋白与被运输物结合 —— 载体蛋白 (渗透酶)与质子结合利用质子动力将结 合在其上的基质运送到细胞内。
1-32
39
2021/2/21
primary active transport and secondary active transport
1-32
15
2021/2/21
1. 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 (1)特点
物质不发生变化,也不消耗能量。
1-32
16
2021/2/21
1-32
17
2021/2/21
(2)K值(渗透系数)公式
被运输物质在膜内、外两侧的任何变化都 会影响这种物质的运输速率。同时运输速率 又与这种物质的渗透系数(K)成正比。
的 电子经呼吸链传递给氧,排除质子,建立
浓 度差。
化2021/学2/21 能:厌氧微生物。1-利32 用发酵过程产生的AT3P6 ,
Ⅱ、运输方式 初级主动运输(primary active transport) 质子由胞内排出胞外的运输方式。
1-32
37
2021/2/21
次级主动运输(secondary active transport) 由膜内、外电势梯度变化引起的物质运输方式。

第3章ab 微生物生理学

第3章ab 微生物生理学


自我组装是大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结 果,只有在分子表面的结构互相弥补时, 两个大分子才能紧密连接和相互结合 , 并 在合适条件下能按一定的程序和规律自行 装配成更高一级的结构,以执行细胞的各 种功能。
一、T4噬菌体的组装
噬菌体T4的结构 1. 头部的组装 2.尾部的组装 3.完整T4 phaeg组装 4. 顺序与定时.
1.组装过程:
(1) 在细胞质中合成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
图3.16
由N-乙酰胞壁酸合成UDP-NAM-五肽(“Park”核苷酸)
图3.17
(2) 在膜中,由转移酶催化,将UDP-NAG 与 undPP - NAM - PentaAA 结合,形成肽 聚糖的重复单位,放出UDP。
革兰氏阳性菌在膜中形成肽桥,是在 ATP 和 tRNA 参 与 下 , 先 生 成 氨 基 酰 - tRNA,然后一个一个通过肽键连结起来。
种大分子参与穿越过程
图3.12
6
• 四、信号序列识别颗粒(SRP)
存在于细胞质内,哺乳动物的SRP包含 一个7sRNA和6条多肽链,这6条肽链形成3 个异聚体。
五、SRP的受体(SRPR)
SRPR由两个亚基组成,作用:一是介导 正在合成肽链的核糖体与膜结合,二是同 时结束SRP的循环,再生游离的SRP。
(3) 在细胞膜外的周质空间合成 周质空间
图3.19
G细 菌
图3.20
G+ 细 菌
4
3
UDP-NAG
UDP-NAM
2 1 图3.21
二、外膜的组装
(Assembly of outer membrane)
1.LPS 的组装 LPS 亚单位是在细胞膜内合成,是两个 平行的过程。 (1) 在und-P上形成多糖侧链,聚合酶作用。 ( 2 ) 在脂 A 上组装上核心寡糖,膜上的糖核 苷酸转移酶催化。

南开大学微生物-第五章_代谢

南开大学微生物-第五章_代谢
糖酵解的主要途径: •EMP:为常见的糖酵解途径。 •HM:在单磷酸己糖基础上开始降解,EMP和HM途径密切相关。 •ED:该途径不依赖于EMP和HM途径而单独存在。 •PK:该途径的特征性酶为含磷酸戊糖解酮酶。
3、微生物无氧条件下发酵产能与发酵产物
乙醇
乳酸
EMP
HM
Glc
2ATP+2Pyr
ED
PK
加氢源
氨基酸 蛋白质 核苷酸 核酸 维生素等
Calvin循环、还原性TCA循环 断裂TCA循环、EMP、HMP等
第三节 微生物特有的代谢
一、微生物固氮
生物固氮:在常温常压下由生物固氮酶催化,将大气中 的N2还原为NH3 的生化过程。

固氮酶
N2 + NAD(P)H+ ATP
NH3 + NAD(P)H + ADP + Pi
蓝细菌有两个光合系统 光合系统1环式光合磷酸化产ATP 光合系统1和2进行非环式光合磷酸化产生ATP 、 NAD(P)H 光合系统2进行水光解释放氧。
5、嗜盐菌紫膜的光合磷酸化产生ATP
紫膜中视紫红质蛋白辅基视黄醛分子光诱导顺、反式变化
(膜外) H+
顺式 X=N+
Pro
反式 X=N+--Pro
X=N
丙酸 甲酸、乙酸、乳酸 丁二酸 丙酮、丁醇
酿酒酵母 乳酸细菌 丙酸杆菌
E.coli 产气肠杆菌 丙-丁酸菌
Ⅰ型发酵:Glc EMP 丙酮酸 脱羧 乙醛 H+ e-
乙醇+2ATP
Ⅱ型发酵:Glc
难溶黄化羟基乙醛
丙酮酸 乙醛·亚硫酸氢钠 P-二羟丙酮 脱磷 甘油+2ATP
H+ e-
Ⅲ型发酵:Glc
丙酮酸
第五章 微生物的代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南开考研系列资料 微生物生理学
QQ:535075271
只是折叠、装配、转运的帮助者,不带有决定折叠的三维信息,而是 在蛋白折叠和装配过程中,通过识别与稳定折叠中间体,促进正确结 构 的 形 成 。 分 为 三 大 类 : 核 质 素 ( nucleoplasmin )、 伴 侣 蛋 白 (chaperones)、热激蛋白(heat shock protein)。 二十四、分子伴侣的功能? (1)参与新生肽链的折叠与蛋白的装配;分子伴侣通过稳定新生肽 链未折叠构象而促进正确折叠。(2)蛋白质的转运:分子伴侣通过稳 定蛋白质的可转运构象,参与并促进其转运和分泌。(3)抗逆反应 (Stress Response):分子伴侣通过抑制蛋白质的不正确相互作用, 从而抵抗恶劣的环境。 二十五、Dna K:热激蛋白 Hsp 70 在大肠杆菌中的称谓;在蛋白质 折叠中促进蛋白质转运,由 2 个结构域组成,N—端结构域保守。有 ATPase 活性,C—末端结构域可变性强,能结合伸展的肽链。有两 个协同因子 Dna J 和 Grp E 调节行使功能。 二十六、Gro EL:Hsp 60 在大肠杆菌中的称谓,其促进蛋白折叠的 作用,由 14 个亚基组成双层饼状,每层 7 个亚基,具有多个结合肽 链的位点。 二十七、Gro ES:Hsp 10 在大肠杆菌中的称谓,起促进蛋白折叠的 作用,由 7 个亚基组成形成单饼状,常与 Gro EL 以复合物形式存在。 二十八、信号肽(Signal Peptide):是指专门负责新生肽链穿越内质 网,起信号作用的肽链,位于肽链的 N 端,一般长度为 15—35 个氨 基酸残基。
Gly,Ser,A 可以是上述氨基酸,也可以是 Leu,Val,Ile。
三十、SRP:信号肽识别颗粒;在新生肽链进入内质网膜的过程中,起
把新生肽链和内质网膜靠近的作用,存在于细胞质中,哺乳动物 的
SRP 包括一个 7sRNA 和分子量分别为 68,70,9,14,19,54kd 的六
条肽链,组成 3 个异聚体。
南开考研系列资料 微生物生理学
QQ:535075271
通过内质网膜
通过细胞器膜
肽链合成与转移同步进行
合成之后再转运
6 种大分子体系参与跨摸运输, 一种或两种多肽酶水解导肽
SPC 水解
三个受体,多重识别,保证无误 有专一性不强的受体
专一的结合
不需要能量
跨膜电位提供能量
三十五、肽聚糖的组装过程? 特点:转运载体,合成组装在三个位置进行。(1)N—乙酰葡萄糖胺 (NAG)和 N—乙酰胞壁酸(NAM)—五肽在细胞质中合成,并核 苷酸化(UDP—NAG,UDP—NAM—五肽)。由膜上的糖基载脂体 Und—P 与 UDP—NAM—五肽结合,生成 Und PP—NAM—五肽氨 基酸,放出 UMP(膜中)。(2)在 UDP—NAG 转移酶作用下,将 UDP—NAG 与 Und PP—NAM—五肽氨基酸结合,形成肽聚糖的重 复单位 NAG—NAM—五肽—Und PP,放出 UDP(膜中)。(3)肽桥 是在 ATP 和 tRNA 参与下,先生成氨酰—tRNA,然后一个一个通过 肽链连接起来形成肽聚糖(周质空间)。 三十六、脂多糖(LPS)的组装过程? LPS 亚单位是在细胞膜内合成,是两个平行过程。(1)Und—P 上形 成重复的多糖侧链,聚合酶作用。(2)在脂 A 上建起核心寡糖,膜 上的糖核苷酸转移酶催化。(3)转运:亚单位通过各自的载体,经过
2
南开考研系列资料 微生物生理学
QQ:535075271
是 G 亚单位,然后是 F 亚单位,后面是 E 亚单位,形成纤毛的顶端, 比纤毛尖的。⑶纤毛的主体蛋白亚单位 Pap A 连续不断的组装进去, 纤毛长度不断延长。⑷纤毛组装到一定长度,锚蛋白(终止子)Pap H 在纤毛基部结合,阻止纤毛亚单位的进一步组装,起锚的作用(固定 作用)。 九、黄 原 胶 Xan than gum : 野 油 菜 黄 单 胞 菌 ( Xanthamonas Canpestris)的胞外多糖;一种异型多糖,由 D—葡萄糖,D—甘露糖, D—葡萄醛酸,乙酸和丙酮酸组成的“五糖重复单位”。分子链由β —D 葡萄糖 1,4—糖苷键连接起来,侧链用 2 个甘露糖和一个葡萄糖 醛酸组成。甘露糖的六碳单位有一个乙酰基,在末端甘露糖 4 碳和 6 碳位有一个丙酮酸,二级结构为双螺旋结构,易溶于水。其性质有: 假塑性;乳化稳定性;颗粒悬浮性;耐酸碱;耐高温;耐盐钙;高粘 度。其用途有:用于油田开发,作为钻井泥浆,用于二次三次采油, 提高采油率;用于食品工业,作为食品添加剂。 十、Porin protein:简称 Porin 孔蛋白;有三个分子量相同的蛋白亚 基组成的一种三聚体跨膜蛋白,中间有一直径约 1nm 的孔道,通过孔 的开闭,可对进入外膜层的物质进行筛选。 十一、古细菌的细胞壁? 没有肽聚糖,可分为①假肽聚糖或酸性杂多糖组成②由蛋白质或糖蛋 白的亚单位组成;③另外还有少数在细菌的细胞壁中兼有肽聚糖和蛋 白质外层。⑴假肽聚糖(Pseudomovem):由 N—乙酰氨基葡萄糖或 N —乙酰氨基半乳糖和 N—乙酰塔罗糖醛酸构成主链,三种侧枝氨基酸
南开考研系列资料 微生物生理学
QQ:535075271
南 开 考 研 微 生 物 生 理 学 考 点 详 解
1
南开考研系列资料 微生物生理学
QQ:535075271
一、微生物的五大共性:①体积小,面积大;②吸收多,转化快;③ 生长旺,繁殖快;④适应强,异变异;⑤分布广,种类多。 二、Che:趋化性;在液体环境中,处于持续不断的随机运动的菌株, 如果遇到某种因素对其有所影响,细菌具有对环境刺激做出改变运动 方向的能力,显示出趋避性,也称趋化性。 三、Che Y:响应因子;在鞭毛的运动趋化性体系中,作为响答调节因 子,与膜上的摩托蛋白 V.C 作用,从而使鞭毛运动。 四、Che B:甲基酯酶;在鞭毛的运动化体系中,作为响答调节因子, 与膜上的摩托蛋白 V.C 作用,从而使鞭毛运动。 五、Che R:甲基转移酶;在鞭毛的运动化体系中,催化 MCP 甲基化。 六、Che A:组氨酸蛋白激酶,在鞭毛运动的趋化性体系中,作为双 酶体系之一,与膜上的摩托蛋白 V.C 作用,从而使鞭毛运动。 七、MCP:甲基接受趋化蛋白;又称受体—转导蛋白,它是细菌的感 受蛋白,也是跨膜蛋白,负责传递化学感受信号穿过细胞膜,并在趋 化反应中被甲基化。 八、鞭毛的组装? 分为 12 步完成,1—6 步是基体的形成,7—10 步是弯头的形成,11 —12 步是鞭毛丝的形成。⑴对亚单位的输出及组装有关的附件及因 子:通过 SecA—B 等分泌因子(Sec Y 基因编码的蛋白参与蛋白的跨 膜转运,如 Sec B,D,E 等基因),Lep B,信号肽,位于细胞膜的蛋白, 将各亚单位输送到周质空间。⑵在周质空间里,分子伴侣与相应的蛋 白亚基结合成复合体,伴送到组转平台 C 处,纤毛开始生长,首先
平均直径 12nm,长度 4—5nm,15 平均直径为 200nm,长度为 200nm。
—20nm。
有抗原性

完全由蛋白质组成
蛋白质占 70%,脂类 20%,糖类 10%,
还有少量核酸。
不存在半胱氨酸
普通氨基酸
无 ATPase 活性
有 ATPase 活性
十九、鞭毛运动的趋化性体系? ⑴小分子物质通过外膜的作用进入周质空间;⑵这些小分子物质与周 质空间中的专一性受体蛋白(M.G.R)作用或与细胞膜上的 O.A.I 蛋
辛糖酸(KDO)三糖和二个甘露糖分子及三个单糖组成核心区,多糖
有差别,其中 KDO 是共有成分。(3)O—特异多糖侧链结合在核心上,
位于脂多
细菌
真核生物
由 3—8 根平行蛋白纤维以左手螺 典型“9+2”结构,九根微观和两
旋排列成中空丝状体,无壳。 个中心管组成,聚外壳。
4
南开考研系列资料 微生物生理学
QQ:535075271
由类脂 A,核心寡糖和 O—特异侧链三部分组成。
(1)类脂 A:由葡萄糖胺双糖构成,其双糖的羟基已被 C12,C14,C16 脂 肪酸脂化,决定其疏水性。(2)类脂 A 的细胞外表面是核心寡糖,由 一组糖类组成,在 G-菌中一般与磷酸乙醇胺相连的 2—酮—3—脱氧
5
南开考研系列资料 微生物生理学
QQ:535075271
白结合;⑶以上形成的复合物作为信号集中到 tar—tsr—trg 蛋白 上,这类蛋白称为甲基接受趋化蛋白(MCP),其他的信号被另一途径 Q 蛋白接受产生另外的信号;⑷有正信号时(营养物质)则使 MCP 等 蛋白甲基化,S—腺苷氨酸→MCP—谷氨酸甲基酯(此过程可逆,正 向由 Che R 催化;逆向由 Che B 催化);⑸甲基化的信号通过原生质 中的蛋白 W,A,B,R,Z 加工转化(此为一个磷酸化过程);⑹Che B 和 Che Y 作为响答调节因子,与膜上的摩托蛋白 V.C 作用,从而使鞭毛 运动。 二十、细菌质膜的功能? ①物质交换,是一个屏障;②物质合成场所;③DNA 复制;④信号 传导;⑤能量传递;⑥蛋白质分泌;⑦电子链的传递和能量合成的场 所。 二十一、线粒体的特征酶? (1)外膜:单酰氧化酶、NADH—细胞色素 C 氧化还原酶;(2)内 膜:细胞色素氧化酶 b,c,c1,a,a3 等;(3)基质:果酸脱氢酶;(4) 膜间隙:腺苷酸激酶。 二十二、E.coli 以 glu 为途径的代谢过程? 葡萄糖→前体代谢物(提供能量,原料)→合成细胞物质(建筑板块) →大分子物质(建筑材料)→细胞结构(组装成整体)。 二十三、分子伴侣(Molccular Chaperones):是一类进化上很保守 的蛋白质,广泛存在于原核和真核生物中,参与和催化并介导其他多 肽链的折叠,蛋白质寡聚体的装配与转运,但不是最终结构的一部分,
7
南开考研系列资料 微生物生理学
QQ:535075271
二十九、信号肽的特点?
(1)N 端有 1—3 个带正电荷的氨基酸(Lys,Arg,His),后端是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