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起血肉长城

合集下载

历史教案-第6课 血肉筑长城

历史教案-第6课 血肉筑长城

历史教案-第6课血肉筑长城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起始时间、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2.培养学生对抗日战争中英勇抗击侵略者的民族英雄的敬仰之情。

3.引导学生认识到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树立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抗日战争的过程、意义及民族英雄。

2.教学难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抗日战争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学生分享自己对抗日战争的了解。

2.讲解抗日战争的过程(1)教师讲述抗日战争的起始时间、过程,重点介绍南京大屠杀、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重大事件。

(2)学生观看相关视频,加深对战争过程的理解。

3.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如全民族的抗战、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支持等。

4.认识抗日战争中的民族英雄(1)教师介绍抗日战争中的民族英雄,如张学良、杨虎城、左权、赵一曼等。

(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民族英雄,讲述他们的英勇事迹。

(2)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谈谈对抗日战争的认识。

四、课后作业1.根据本课所学,绘制抗日战争时间线,标注重要事件。

3.思考: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对我们今天有何启示?五、教学反思1.学生对抗日战争的了解程度是否有所提高?2.学生是否能够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3.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仰之情是否得到培养?4.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六、教学资源1.教材: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6课《血肉筑长城》。

2.视频资料:南京大屠杀、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视频。

3.网络资源:关于抗日战争的文章、图片等。

4.教学工具:PPT、投影仪等。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抗日战争的过程:教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抗日战争的起点。

1937年7月7日,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学生:“卢沟桥事变。

”教师:“正确。

那么这场战争持续了多长时间?”学生:“8年。

”学生:“1937年。

”教师:“非常准确。

筑起血肉长城(说课稿)

筑起血肉长城(说课稿)

第12课筑起血肉长城(说课稿)各位领导、各位评委: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2课《筑起血肉长城》第一课时。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选择、学法指导、教学流程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节课设计进行说明,粗浅之处难免,望批评指正。

首先,我对本课教材作一个简要分析。

一、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筑起血肉长城》是本册教材第四单元“走出深重的灾难(下)”中的第二篇课文。

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走出深重的灾难(上)”,知道鸦片战争后我们的祖国和人民备受欺凌,遭到无数次的侵略和掠夺,为本节课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了解了抗日战争,理解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为学习下一节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打下基础,真正懂得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开始。

2.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依据《品德与社会》的课程标准,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情感与态度方面: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懂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

(2)行为与习惯方面:引导学生关注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为民族振兴而自强不息。

(3)知识与能力方面:初步了解抗日战争的严峻形势和抗日战争中发生的典型事件和人物。

学习整合资料的方法,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活动中,了解抗日战争的严峻形势和抗日战争中发生的典型事件和人物,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懂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

难点: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正确看待那段历史,懂得为民族振兴而自强不息。

下面,为了让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教法选择、1.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讨论教学。

如:对日本侵略者“3个月内灭亡中国”野心的认识,就是建立在讨论“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形势图”的基础上的。

2.创设情境法。

通过《义勇军进行曲》音频、视频的播放及日军屠杀平民图片的出示,激发学生的愤慨之情和爱国之心,促使他们深层的思考。

苏教版-政治-五年级下册--12筑起血肉长城 教案

苏教版-政治-五年级下册--12筑起血肉长城 教案

筑起血肉长城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历史,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为了强国,为了振兴中华民族而努力奋斗,勤奋学习。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活动中,了解抗日战争以及抗日战争中涌现的典型事件和人物,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意识,立志为强大祖国、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

难点: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意识,立志为强大祖国、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

教学过程:活动一:抗日英雄故事会1、导入:同学们,抗日战争胜利了。

可是,我们知道这是来之不易的。

为什么呢?(无数英雄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对!我们应该记住他们的名字和事迹。

像他们那样具有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为祖国做贡献。

2、故事会:师:我们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你知道有哪些抗日英雄吗?(杨靖宇、马老太太、王二小等)3、你们知道他们的事迹吗?让我们再来重温一下他们的事迹,开个抗日英雄故事会好吗?4、说一说英雄杨靖宇的故事(1)安排一位同学说说。

(要请讲演比较好的同学讲给大家听,要有感染力)(2)同时将杨靖宇照片播放在投影屏幕上。

(3)听了杨靖宇的故事,你觉得什么地方使你最受感动?(4)请大家看杨靖宇写的诗,放投影屏幕P105诗。

(5)是什么力量使英雄如此坚强呢?(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5、再请一位同学说一说马老太太的故事。

(1)你从哪里看出马老太太身上的英雄本色(英雄品质)(2)马老太太为什么要绝食,她的行为为抗日战争做出了什么贡献?(3)你觉得她身上具有什么样的优秀品质,值得你学习?6、再请一位同学说一说王二小的故事。

(1)为什么说王二小是位英雄?(或为抗日做出什么贡献)(2)如果你是王二小会怎样?(播放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7、你们还知道什么故事吗(举例说一说,把收集到的照片贴在书上。

)8、播放《八女投江》和《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

(1)从故事中,你有什么感受?(2)他们为什么这么做?9、像这些英雄还有无数,甚至有更多的无名英雄,人民是不会忘记他们的,今天,人们是如何纪念他们的呢?(1)你能说说这方面的事例吗?(2)把你所了解的用抗日英雄名字命名的地区和建筑写在书上。

五年级品社下册《筑起血肉长城》教案1苏教版

五年级品社下册《筑起血肉长城》教案1苏教版

[教材简解]《筑起血肉长城》是《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走出深重的灾难”第12课的内容。

教材以筑起血肉长城为题,能够孩子们充分展示了全民族英勇抗战的壮丽诗篇,充分反映了国难当头、大敌当前的严峻形式面前,全中华儿女不惜用自己的青春和鲜血筑起保家卫国的坚固“长城”。

这是一幅震撼人心、唤醒民族精神的悲壮画卷。

全文分为“危难时刻”、“吼声的力量”、“记住他们的名字”、“抗日歌曲大联唱”四大版块。

[目标预设]1、情感目标:初步形成强烈的民族意识,激发爱国情感,让伟大的抗战精神深度激荡学生的内心世界。

2、能力目标:初步了解学习历史的方法,初步培养根据历史资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知识目标:初步了解卢沟桥事变之后,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关头的事实以及抗日战争中几起典型战役,初步了解战争中涌现出来的民族英雄事迹。

[重点]初步了解抗日战争中重大的历史事件与人物事迹,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意识。

[难点]激发同学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意识,立志为强大祖国、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

[设计理念]本课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丰富社会认识和内心世界,健全人格,能够了解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从而以积极的生活态度参与社会,成为心理健康、人格健全、有责任感有理想的社会公民[设计思路]在教法选择上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讨论教学。

通过创设情境法用《义勇军进行曲》音频、视频的播放及日军屠杀平民图片的出示,激发学生的愤慨之情和爱国之心,促使他们深层的思考。

在学法指导上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归纳各界人士抗日爱国行动。

同桌之间在自主、合作的方式下,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国歌》导入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歌。

这首歌我会唱,你们会唱,在场的老师也会唱,应该说是中国人都会唱!这就是——(播放国歌)让我们一起来聆听。

全体起立!2、请坐!身为一个中国人,当雄壮的国歌声在你耳畔响起时,你的感受如何?3、同学们,这振奋人心的歌曲,你们知道它的原名是什么?又是谁创作的呢?是的,(屏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原名是《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

筑起血肉长城.

筑起血肉长城.

• 你能想象出日本投降的消 息传到时,大家的喜悦的 景象吗?能根据你想象出 的画面画一幅画或写首诗 吗?
• 东北是日本人入侵中国最早的地方。在东北抗击日寇 影响最大的是东北抗日联军。在杨靖宇的领导下,东 北抗日联军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日本侵略者 派大部队进行“围剿”,杨靖宇带部队转移到长白山 的丛林中,在高寒缺氧、粮食、装备、药品完全断绝 的恶劣环境下,坚持同日寇日夜鏖战。最后只剩七个 人,有不幸被敌人发现了。这时的杨靖宇,身患疾病, 破衣烂衫,警卫员有牺牲了,但他仍然以惊人的毅力 同敌人周旋,直至战斗到精疲力尽,敌人无情的子弹 穿透了杨靖宇的胸膛,他倒下了,英雄的血浸透了他 身下的黑土地。他死后,残暴的敌人剖开他的腹部, 发现他的肠胃里竟然没有一粒粮食,只有野菜、树皮 和棉絮,就连凶残的日军也感到震惊。

宁死不屈的马老太太
马本斋是我国著名的回族抗日英雄,他 领导的回民队伍,令日军心惊胆战,在抗 日战征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了战胜马本 斋,敌人卑鄙地包围了马本斋的家乡—— 辛庄,企图抓住马本斋的母亲,用来胁迫 特别孝顺母亲的马本斋。 • 日军把全庄的人集中在一起,强迫他们 说出谁是马本斋的母亲,可辛庄的相亲们 谁也不肯开口,气急败坏的敌人一连杀害 了好几个乡亲,还用刺刀挖出了一个小孩 的心脏。马老太太为了保护乡亲们,在人 群中高高喊道:“住手!我就是马本斋的 母亲。”
地道战
地雷战
• 抗日战斗时期,胶东抗日根据地边缘赵家庄和 附近几个村庄,经常遭受日寇的袭击和扫荡为 打击日寇,武区委、雷主任领导赵家庄等村庄 组成民兵联防。赵家庄民兵队长赵虎,发动群 众制造了各种土地雷,布下雷阵,使日寇受到 沉重打击。日军中队长中野特地从青岛搬来工 兵,破坏了民兵的地雷阵,攻人赵家庄烧杀抢 掠。赵总结失败的教训,改进地雷技术,制造 了土化学雷,使日寇再一次遭到重创。麦收时 节,日军乘民兵收麦偷袭了赵家庄,掳走一些 村民,又让这些村民在前面趟地雷,迫使民兵 放下武器。赵虎将计就计,巧设雷阵,在八路 军支援下经过激烈战术,解救了群众,粉碎了 敌人的扫荡。

4.筑起我们的血肉长城(池昌斌)

4.筑起我们的血肉长城(池昌斌)

筑起我们的血肉长城(苏教·中图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温州市平阳县中心实验小学池昌斌教师简介池昌斌,平阳县中心实验小学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教育学会小学品德教学分会理事。

从教15年来醉心于小学品德学科的教学研究,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

曾先后荣获:浙江省教坛新秀、浙江省青年英才、浙江省师德楷模等荣誉称号十多项;曾先后获得省小学品德优质课评比一等奖,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巡礼活动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

近年来曾应邀在上海、广州、杭州等地共上了近50余节公开课,作了近40余场的专题学术讲座。

《小学德育》、《教育信息报》等新闻媒体或教育教学专业杂志曾作专题采访报道,影响广泛。

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筑起我们的血肉长城》选自苏教(中图)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走出深重的灾难》(下)第12课。

本册教材在三四两个单元分别介绍了中国近代充满屈辱、苦难、抗争的悲壮历史,主要有第三单元《走出深重的灾难》(上):《鸦片的背后》、《中山陵前》、《南湖游船》和第四单元的《李奶奶身上的伤痕》、《筑起我们的血肉长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筑起我们的血肉长城》一课以筑起血肉长城为主线,谱写了卢沟桥事变后在国家面临亡国、中华民族处于危难时候,面对凶残的日本帝国主义无数中华儿女不分男女老幼,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誓死捍卫祖国与民族的尊严,全民族英勇抗战的壮丽诗篇,勾勒了一幅国难当头、大敌当前全中华儿女用生命筑起一道道血肉长城震撼人心、唤醒民族精神的悲壮画卷。

本课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教学内容:一:危难时刻:介绍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开始全面的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处于最危险的时刻;二:吼声的力量:面对侵略,中国人民发出了最后的吼声,在全国各地对日本帝国主义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用血肉筑起我们这个民族的钢铁长城,主要介绍了平型关、台儿庄等著名战役以及来之不易的胜利;三:记住他们的名字: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涌现了无数民族英雄,从将军到士兵还有手无寸铁的百姓,杨靖宇、张自忠、狼牙山五壮士……这些名字的背后凝聚着伟大的抗战精神;四:抗日歌曲大联唱:介绍抗战中振奋人心的歌曲作品。

中华民族血肉长城烽火抗战14年

中华民族血肉长城烽火抗战14年

中华民族血肉长城烽火抗战14年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有一段峥嵘岁月,那便是长达14年的烽火抗战。

这场抗战是中国抗击日寇入侵、捍卫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的生死博弈,展现了中华儿女的坚定意志和不屈精神。

无论是战场上英勇奋战的将士,还是千千万万普通百姓,都为中华民族的未来而奋斗。

现在,我们一起回顾这段荡气回肠的历史,铭记那些无私奉献的英雄。

一、血肉长城之创立在抗战初期,中国面临着来自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然而,正当国家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中华民族挺身而出,形成了一道坚固的“血肉长城”。

这道长城不仅仅是对外的军事防线,更是国人对抗日斗争的象征。

这段历史中,中国人民表现出了极大的勇气和团结力量。

从东北平原到华北山地,再从华北平原到长江流域,每一个地区都有人们为了保卫家园而奋起抵抗。

他们组成了一支庞大的人海,化腐朽为神奇。

二、烽火起,烽火烧在长达14年的抗战中,烽火从未熄灭。

从淞沪会战到台儿庄战役,再到百团大战和八年抗战的一系列战斗,中国人民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抵挡侵略的长城。

无论是城市的街头巷尾还是山区的深山老林,每一个地方都见证了中华儿女的抗日英勇壮举。

在这段历史中,中国军民面对着日本侵略者的重兵进犯,克服了极大的困难和挑战。

他们以顽强抗争的精神,守护着祖国的领土,捍卫着中华民族的尊严。

他们的胸怀和气节永远铭记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三、铭记英雄,传承精神回顾这段历史,我们不能忘记那些无私奉献的英雄。

他们中有作战英勇的将士,有勇猛善战的战士,还有默默付出的后方人员。

正是有了他们的无私付出,才有了今天的和平与稳定。

这些英雄的精神,是我们后代应该传承和学习的宝贵财富。

他们教给我们团结一心、奋勇前进的力量。

让我们在和平年代,将这些精神融入生活,传递给更多的人。

结语:中华民族血肉长城烽火抗战14年,是一个激战连连的时期,也是中华民族不屈的象征。

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团结一心,共同抵御外敌侵略,才能守护我们的家园,捍卫我们的尊严。

让我们铭记历史,传承英雄精神,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血肉筑长城

血肉筑长城

(1)八路军和新四军开 辟敌后战场
(2)日本“囚笼”政策 , 反复“扫荡”和实行三 光政策。
百团大战形势示意图
百团大战形势示意图
百团大战形势示意图
唯谁 我敢 彭横 大刀 将立 - 军马 毛 !,
泽 东
目的: 为粉粹敌“囚笼政策” 时间: 1940年下半年
部队: 彭德怀指挥一百多个团
战线: 华北两千多千米战线
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
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时间:
日本签署投降书的时间:
1945年8月15日 1945年9月2(9)日
抗日战争胜利有什么重大意义?
《南京条约》签订
《马关条约》签订
《辛丑条约》签订
1945年8月 15日日本 1.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 投降
1840年
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 洗雪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是中华民 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战争前沿
一、正面战场
(一)平型关大捷
1.时间 : 1937年9月 2.作战部队: 八路军一一五师 伏击战 3.战术 : 4.意义 : 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
捷,鼓舞了全国抗战 士气.
【平型关大捷】
1937年9月, 八路军一一五 师在平型关东 侧伏击,歼灭 日军一千多人, 缴获大批军用 物资,史称 “平型关大 捷”。这是抗 战以来第一次 大捷。
1945年4月
2、主要议题:夺取抗战的胜利和抗战胜利 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 。 3、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 ,在中
共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新 民主主义的新中国 。
4、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 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
四、抗日战争的胜利
抗战胜利前的国 际国内形势怎样? 中国人民是怎样赢 得最后胜利的呢?

“渲染”催生情感智慧——《筑起血肉长城》听课手记

“渲染”催生情感智慧——《筑起血肉长城》听课手记
慧 也 在 爱 国情 感 中进 发 。 在 进 一 步 观 看 “ 型 关 大 捷 ” 的 录 像 片 段 ,了 解 前 平
定要 去 中国吃苹果 。这是 多么可怕 的 畸形 “ 育 ” 教 ,就
这 样 , 蓄 谋 已久 的 日本 帝 国 主 义 成 为 了 中 国 可 怕 的 敌 人 .
人 !学 生 的 心 震 撼 了 、觉 醒 了 , “ 能 坐 以 待 毙 ! “ 不 ” 就 算 牺 牲 我 自 己也 要 把 日本 鬼 子 赶 出 中 国 ! “ 要 跟 日本 , 我 ,
长城 ”为线 索 ,抓住 “ 方将 士 ” “ 前 、 后方 民众 ” “ 、 其
它 人 士 ” 分 别 是 怎 样 筑 起 血 肉 长 城 , 誓 死 保 家 卫 国这 三
片蔓 生 出 中 国地 图 ,随着 教 师的 解说 地 图 上 中 国一个 个
沦 陷 的地 方 一 一 显 示 出 来 ,学 生 的 目光 一 下 聚 焦 到 日本
侵华 那个 年 代 ,那 个 时刻 ,初 步 感受 到 国土大 片 沦 丧 的 沉 重 。媒 体 渲染 创设 的这 种 意 境 ,似 乎 把 游 散 、悠 远 、
敬 佩 之意 油然 而 生 ,学 生 为英雄 的壮 举感 动 着 ,潜 移 默
化 地 在 心 中 种 下 了 “ 家 兴 亡 ,匹 夫 有 责 ” 的 种 子 ! 国 尤 其 是 在 交 流 “ 击 战 ” 这 部 分 内 容 时 , 教 师 插 入 游
个 人 都震 惊 了 ,心在 抽 搐 、在 泣 血 ,直 觉地 对 残暴 的 日
致 地 把 课 本 的 内 涵 揭 示 了 出 来 ,学 生 的 心 随 课 堂 共 振 。 情 感 在 流 淌 . 智 慧 在 情 感 交 汇 中 碰撞 、生 成 。 本 堂 课 的 效 果 好 ,还 有 一 个 原 因 ,那 就 是 教 者 声 情 并 茂 、充 满 活 力 的 智 慧 语 言 渲 染 和 紧 扣 主 题 、生 动 鲜 活 、 揪 人 心 肺 的 图 片 、影 视 渲 染 恰 到 好 处 地 烘 托 了 课 堂 气 氛 、

血肉筑长城教案

血肉筑长城教案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
万众一心、共御外侮的大局意识;
百折不挠、愈挫愈奋的必胜信念;
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自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五四运动所体现的五四精神,井冈山根据地建立过程中体现的井冈山精神,长征取得胜利所体现的长征精神,与抗日战争期间所体现的抗战精神;建国后中华民族在大灾大难面前,如1998年的抗洪精神,2008年汶川地震体现的抗震救灾精神,都是一脉相承的,一句话,就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幻灯片出示
学生看听
二、引出学习内容
75年前,抗战的烽火燃遍神州大地,在肥城,桃乡人民开始了不屈的抗争。你知道发生在肥城的抗战故事和抗战纪念的场所吗?幻灯片提示:
泰西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陆房战斗、华东地道战遗址。
桃乡人民的抗日斗争只是全国抗战的一个缩影,在中国发生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激烈战斗,今天我们学习其中著名的三场战役。
血肉筑长城
课程标准:
1、讲述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的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2、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重要内容
3、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树立强烈的爱国情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一次胜利──平型关大捷,重大的胜利──台儿庄战役,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百团大战及抗战时期中共召开的重要会议“七大”,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抗战胜利、分析抗战胜利原因奠定基础。
出示材料请同学们认真观看思考回答。
以谜语形式理解胜利的原因。
图5-1:图、问题;:5-2图:5-3谜语;
图5-4、5:答案图5-6:探究
随堂练习:见幻灯片。
完成思考和探究
课堂总结
(总结)长达八年的抗战,中华民族经历了空前的灾难考验和战火的洗礼,终于取得了抗战的伟大胜利,实现了独立与解放,中华民族开始站在伟大复兴的新起点。在这场反侵略战争史上最艰难的战争中,中华民族所体现的抗战精神影响着一代一代的中国人,为国家不惜奉献自己的一切。总结抗战精神。提问学生。

筑起血肉长城

筑起血肉长城

• 张文志:1934年仍是个学生的他满怀救国热望投笔从戎, 在广安加入杨森部队,并考入干部大队,一年半后升为排 长。1936年随杨森部队撤出四川,转战贵州。从贵阳日夜 兼程参加上海保卫战,成为部队中仅剩的军官,并亍火线 中升为连长。1939年参加了长沙会战。同年,调入黄埔军 校学习。返回抗日故事• 最年轻的抗日组织——抗日儿童团
万里长城万里长, 长城外面是故乡。 高粱肥大豆香,遍地 黄金少灾殃。 自从大难平地起,奸 淫掳掠苦难当。 苦难当奔他方,骨肉 离散父母丧。 没齿难忘仇和恨,日 夜只想回故乡。 大家拼命打回去,哪 怕敌人逞豪强。 万里长城万里长,长 城外面是故乡。 四万万同胞心一条, 新的长城万里长。 万里长城万里长,长 城外面是故乡。 四万万同胞心一条, 新的长城万里长。
大刀进行曲
日本人的罪行
抗日英雄
抗日故事
军事库展览
返 回
同学们,日本人 可恶吗?
返回
抗日英雄
• 刘忠:1936年黄埔军校11期学员,就读亍成都北较场。 分别参加了1938年武汉会战、1939年长沙会战,期间由 排长升为营长,巠手臂被枪打穿负伤。1946年退役,在隆 昌的兵站巟作。亍1995年去世,享年83岁。 • 孙震:1892年出生,成都人。1935年担任国民革命军29 军副军长,1937年担任22集团军副总司令,并参加了山 西会战。1938年担任22集团军总司令,驻扎在山东临城, 参加了台儿庄战役。之后,22集团军在湖北襄樊一带与日 军周旋,直至1945年8月日本宣布战败投降。1947年孙震 被升为国民党陆军上将。1949年底去台湾,1985年亍台 北去世,享年94岁。
• 罗昌丼:经历了1938年的成都大轰炸。1940年在重庆就 读亍国民党国防部38技校。1942年考入空军11飞机修理 厂,抗日战争中在凤凰山机场作为一名地勤人员做出过很 多贡献。抗战胜利后调任77空军留守站任负责人。1949 年担任西南空军司令部(原国民党西南航空站)第四中队 的分队长。1954年后,一直在地方担任技术巟作至2003 年才退休,现年83岁。

血肉筑长城的典型战例

血肉筑长城的典型战例

血肉筑长城的典型战例北京,曾经的北平,一个笼罩在皇权紫气之下的千年古都,走过了繁华似锦、帝制威严的盛世,历经了风雨飘摇,国破山河的沧桑,在她的记忆中,有些故事已经被渐渐淡忘,但有些却是永远不能忘记的。

长城抗战、“七七事变”、南口战役⋯⋯每一次激战都是无数英雄用生命奏响的挽歌,那些是伤、是痛,是烙在北京躯干上的永不磨灭的疤痕。

长城抗战万骨枯“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大家都知道国歌中的这句歌词,可又有多少人明白这句歌词的分量,我们如今的万里长城新气象,真的是用血肉筑成的。

1932年“满洲国”成立后,日本觊觎华北,关东军重兵集结,大举南侵,于1933年1月3日攻陷中原屏障山海关,2月中旬开始准备进犯热河。

此时华北形势危急,军事委员会决定将华北地区30余万军队组织起来编成八个军团进行抵抗。

各军团从山海关西的喜峰口、冷口、罗文峪,延至古北口长城沿线100多个长城关口,蜿蜒1000多公里的长城沿线上设防。

长城抗战的主战场包括东线的冷口、中线的喜峰口和西线的古北口。

古北口关麟征领导第八军团二十五师抗战,关麟征和旅长梁恺先后负伤、团长王润波阵亡,伤亡4000余人。

三十二军军长商震和五十七军军长何柱国共同在冷口顽强抵抗,伤亡惨重。

“东陵大盗”的孙殿英率第四十一军在围场及赤峰一带抗击日军。

在喜峰口之战中,半小时杀死12名日军的第二十九军大刀队上士(右)与来访的北平人民自卫会会员。

我们耳熟能详的《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歌中的主角就是第二十九军的大刀队,在近身肉搏战中,大刀队的英雄们一个个如入无人之境,左劈右砍,手刃仇敌。

然而,在无数激战之后,长城抗战仍以失败告终。

整个长城抗战期间,中国军队共伤亡、失踪6万5千余人,日本方面,共伤亡6千余人,长城抗战在一定程度上阻止并延缓了日本军事侵略华北的进程。

人们用“一将功成万骨枯”形容战争的残酷,胜利的代价,而长城抗战的惨烈之处在于,大功未竟万骨枯。

这6万5千余个英魂,曾经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想要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一座长城,保父母妻儿的周全,虽然那一战失败了,但他们的赤子之心正是我们华夏男儿真正的本色,正所谓: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筑起血肉长城

筑起血肉长城

5月14日,解放军某部医疗队抵达汶川县映秀镇,救护队员随即赶往伤员集中地。
5月14日,参加抗震救灾的武警部队官兵身负救灾物品徒步行军。目前救援部队已徒步进
残杀百姓:3000Fra bibliotek0 !讨论: 当时社会各界 人士是怎样面对祖 国危亡的?
问 题
讨论: 中国军民在战场上又 是怎样用血肉之躯抗击日 寇,谱写那一首首不朽的 民族篇章的呢?
5月13日,在四川绵竹县汉旺镇一所中学内,救援人员经过十几小时的艰苦努力,终于 从废墟中救出一位女学生。
5月13日,在震后的北川县城,武警战士将一名和家人失散的幼童救出。
5月13日,救灾官兵在北川县冒着遭遇塌方和余震的风险,克服重重困难抢救受伤百姓。
5月14日,武警消防战士救出被埋在下面40多个小时晏鹏。

把我们的 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把我们的 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八年级教学设计第19课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课程标准〗讲述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等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知道詹天佑、侯德榜等近代科学技术方面的重要人物及其成就。

知道鲁迅、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主要成就。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借助讲述血战台儿庄的史实,体会国民党军队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通过百团大战的史实,体会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讲述中国社会各阶层在抗日战争中以极大的爱国热情,投身于民族解放战争的史实,体会各阶层在抗日战争中威武不屈、不怕牺牲的精神。

知道冼星海、徐悲鸿、侯德榜的主要成就。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课前搜集有关抗日战争和冼星海、徐悲鸿、侯德榜等人的资料,如阅读有关故事书籍、观看有关影片或电视剧,以备上课时使用,锻炼独自搜集、筛选资料的能力。

课堂教学中,请学生讲一讲他们所了解到的有关资料并交流看法,以提高学生用口头语言表达知识和感情的能力,并尝试从不同角度看问题,从而能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

通过本节课后的自我测评题目,形成学生自制表格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我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爱国激情和民族精神。

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和个人素质,以及对祖国未来的关切。

通过交流平台、自我测评题目,提高敢于发言、善于和他人进行交流的素质。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难点让学生通过具体史实,体会中国各阶层人民是怎样“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反击日本侵略者的。

〖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翻开历史画卷,当中华民族受到外敌凌辱的时候,有高唱“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士子;有用血书“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的学生;有“勇冲敌舰,自沉碧涛”的战士。

七七事变发生后,日本扬言三个月内灭亡中国,当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华儿女,万众一心用血肉筑起长城,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水滴系列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第16课 血肉筑长城教学设计1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历

水滴系列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第16课 血肉筑长城教学设计1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历

第16课血肉筑长城课型:新授教学模式:三环节合作探究教具:多媒体课标要求:列举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日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知道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了解日本投降的史实;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教学目标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一次胜利──平型关大捷,最重大的胜利──台儿庄战役,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百团大战及抗战时期中共召开的重要会议“七大”,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抗战胜利、分析抗战胜利原因奠定基础。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得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以及伟大的历史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认识到,全国人民浴血奋战,获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反压迫的巨大力量,以及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做出的贡献。

教学重点1.台儿庄战役。

2.百团大战。

教学难点中共七大的召开。

教具多媒体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台儿庄古城解说词(部分)下面是第三展区“聚焦中的古城”,主要介绍台儿庄古城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在国内、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卖点”,即唯一性。

台儿庄古城,是一座战争遗存最多的二战名城,被世人誉为“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作为世界著名的二战纪念城市,斯大林格勒仅存1处蛋糕房遗迹,华沙仅保留2处人造的战争遗迹,而台儿庄有53处战争遗迹保存完好;是千里运河沿线唯一一座南北交融、中西合璧的文化名城,八大建筑风格融为一体,七十二座庙宇汇于一城;是京杭大运河上唯一一座古码头、古驳岸等水工遗存完整的运河古城,城内留存有3公里明清时期的古运河,被世界旅游组织称为“活着的运河”、“京杭大运河仅存的遗产村庄”;是中国唯一一座东方古水城,拥有7公里古水街水巷,可以舟楫摇曳、遍游全城;是国台办批准的大陆首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于2009年12月17日设立,是海峡两岸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台儿庄古城重建工程受到国家部分领导人和省部委领导的关心支持,某某主要政党领导人高度关注,社会各界人士热情参与,极大促进了古城重建的顺利实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血肉筑长城》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血肉筑长城》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血肉筑长城》教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血肉筑长城》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案栏目。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血肉筑长城》教案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掌握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及其意义。

2、掌握百团大战的背景、过程、意义。

3、了解中共七大的召开的内容及理解其意义。

4、通过总结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役,培养分析、归纳能力和比较问题能力。

5、通过讨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原因”,培养学生多角度地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方法1、在学习过程中,辅之以图片、影像等课件资料,声情并茂,身临其境,从而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史实;同时培养学生使用历史地图的能力。

2、通过分组讨论等活动,使学生加强合作与交流,从而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3、教学中,学生利用表格归纳知识,初步掌握利用表格归纳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浴血奋战,获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反压迫的巨大力量,以及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做出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教学难点中共七大的召开教学工具多媒体工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请大家先看一组投影:[投影显示]教师:在投影显示的材料中,可以看出,八年抗战,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材料显示的仅仅是众多的根据地中的一个的情况,从全国的情况来看,那就更是一个天文数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心内容——血肉筑长城。

二、讲授新课(一) 抗日战场血肉筑长城1.平型关大捷教师播放“平型关大捷”视频,要求学生填表教师提问:平型关大捷作为全国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对全国抗战有什么积极意义?教师小结: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的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决心。

教师过渡: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向中国大地迈进的步伐加快了;继日军在南京犯下滔天罪行,并占领济南后,为了打通津浦铁路和陇海铁路,日军从山东分两路南下,进攻徐州,从而发生了台儿庄战役。

血肉筑长城作文

血肉筑长城作文

血肉筑长城作文篇一《平凡英雄筑起血肉长城在生活中,咱们常常会听到“血肉筑长城”这句话,感觉挺高大上的,但你要是仔细琢磨,就会发现咱身边到处都是这样的事儿。

就说咱小区的老张吧,那可是个热心肠。

有一回下大雪,雪那个厚啊,能把人的脚脖子都给埋了。

小区里的路都被雪盖住了,到处白茫茫一片,走个路都得像个企鹅似的小心翼翼。

这时候老张可就坐不住了,他穿着个旧棉袄,戴着个毛线帽子,拿着铲子就出去了。

我从窗户那儿往外看,就看到老张在那吭哧吭哧地铲雪。

雪可不好铲啊,又湿又重的。

老张弯着腰,脸被冻得红扑扑的,呼出的气息在空气中变成一团团白气。

他一点一点地把雪从路上挪到路边,铲一会儿还得停下来,用手套擦一擦额头上冒出来的汗珠。

这老张好像不知道累似的,从小区这头一直铲到那头。

本来没法走的路,慢慢就露出了黑色的地面。

这时候啊,其他邻居们看到老张这么卖力气,也都坐不住了。

有的拿着小铲子,有的扛着扫帚就出来了。

还没上学的小孩子也非要跟着大人来帮忙,拿着个小塑料铲子在那装模作样地铲雪,倒是弄得自己一身雪,像个小雪人一样,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不一会儿,这小区里的人越来越多,大家都热火朝天地干起来了。

这不就像在筑长城吗?老张就像个开头的小砖块儿,他一发动,带动了整个小区的人。

大家齐心协力,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这看起来虽然是件小事,但是这就是咱生活中的“血肉筑长城”啊。

每一个平凡人都是一块砖,只要大家团结在一起,就能筑起一道坚固的城墙。

篇二《我看到的“血肉长城”》有时候我就在想,长城这东西好像离咱们挺远,但其实近得很呢。

我记得有一回跟朋友出去旅游,去的是一个比较偏远的山区。

那个村子不是什么富裕的地方,路也是坑坑洼洼的。

我们本来就是想去体验一下乡村生活的。

到那儿的时候啊,就看到村子里的小学特别破旧。

学校的墙都是灰扑扑的,有些墙皮都脱落了,露出里面的砖头,窗户的玻璃也是破了好几块。

这时候,我们就想啊,这可怎么办呢,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里怎么能好好学习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 级

课 题
筑起血肉长城
主备 教师
孙妙玲
周 次
12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懂得国家的兴亡,直接影响 着每个人的前途和命运。
2、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为了强国,为了振兴中华 民族而努力奋斗,勤奋学习。
了解抗日战争以及抗日战争中涌现的典型事件和人物,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意识,立志为国争光
流 3、为什么说“用我们的血肉,筑起新的长城”?(不惜用鲜血和生 命抗击日本侵略者)(这是呐喊)
程 4、新中国成立后,为什么要把《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呢?(鼓 舞、激励人们为祖国而奋斗)
二、吼声的力量
出示表格,请同学边听边记住,再说说。
战役名称 平型关大 台儿捷庄战
时间
地点
部队
主要人 物
结果(或意 义)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抗日英雄故事会
师:我们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你知道有哪些抗日英雄吗? 教
讨论:通过今天的故事会,你觉得应该向这些英雄学习什么呢(小组
讨论再大组交流)
学 老师小结:学习他们为了祖国和人民利益,不惜牺牲个人利益和生命。 人活着为祖国而活,人活着就要把自己的一切献给祖国和人民。
活动二:抗日歌曲大联唱 流 让我们来举行“抗日歌曲大联唱”比赛,看看哪个组能唱出豪迈的抗
斗!
作业 布置
课后 回顾
审批 意见
教法设计 学法设计 教具准备
讲授法、讨论法 讨论法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危难时刻
1、上一课,我们了解了日本侵略军在侵华战争中对中国人民犯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了滔天罪行。 你知道日本侵略者什么时候开始侵略中国的?当时
教 侵占了哪里?他们是否就此罢休呢?(他们又采取了更大规模的侵 略战争。)
学 2、你知道当时日本为了尽快灭亡中国,采用了什么手段?(烧、杀、 抢、掠)
日情绪。(各组选派一名评委和老师一道打分。 )
4、小结:今天我们在“抗日歌曲大联唱”的比赛中,学完了第 12 课 程
《筑起血肉长城》,我们感受到了伟大的中国人民在列强面前,英勇
不屈、顽强抗争的豪情壮志和英勇斗争精神,我们感受伟大的中民族
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的传统美德,我们将会从历史的教训和斗争经验
中得到启示,努力学习吧!为强大我们的民族、强大我们的国家而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