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_第五章 中国的地域差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复习教案
【课标解读】
1、知道秦岭、淮河,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知道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了解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3、了解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复习重点】
1、四大地理单元的位置、范围及自然地理特征;“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比较四大地理单元的自然差异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复习难点】
比较四大地理单元的自然地理差异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复习过程】
一、直接导入轻松进入课堂
师生共同回忆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及内容。
二、考向瞭望抓住复习重点
请大家认真阅读本章的考向瞭望,找出其中的关键词,以便把握着重点。
三、紧扣教材小组互助合作
环节一:基础自主回扣
1.读课本4页图5-8,及19页的文字,将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填
在右边的地理区域空白图中,并标出四大地理区域分界线A、B、C。
2.通读课本2页-12页,以及地理图册5-6页。
从以上有关图文信息中找出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环节二:中考热点突破
中考热点一: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先出示例题导出秦淮线,再出示要点聚焦,引导学生进一步记忆所学知识。
中考热点二: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人文地理差异
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进入状态,再出示四大地理区域的对比差异,并引导学生记忆。
如:请通读课本2页-22页,以及地理图册5-18页。
结合所学过的知识,完成下列两个表格一。
表格一
多媒体出示达标测试所题,学生完成,师生共同分析。
环节四:归纳梳理构建知识体系
请同学们仔细回忆本节课复习的知识点,在脑海中形成思维导图,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
效果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大部分学生熟练掌握了我国地域差异的有关知识。
能够举一反三的进行练习,能够图文结合,较好。
少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学习态度不端正,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学生活动相对单一,少了讨论环节,是其中一大缺点。
教学中的亮点体现在以下几点:
1.加强了地理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加强了对学生通过图像获得地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读图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正确
的使用地图,利用地图帮助我们学习地理。
3.教师的教学方式有了很大改变。
导读式,谈话式,启发式,直观式教学方法在
教学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应用。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观念转变不够
2,教材理解不透,教学方式比较单一
3,教师轻视学生的学习能力
4,教学效果有待提升
学情分析
我校地处乡镇,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生源远不如城里学校,再加上教师的教育观念更新不够,学生在认知目标,学习方法,活动开展方面出现了不平衡的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学情分析:
(一)对地理学科没有兴趣
大多数学生及家长都认为,中考的科目就是主科,地理学科不是中考学科,学不学没多大关系,只要及格就行,久而久之,对主要学科兴趣越高,对一般学科兴趣很低,造成学生无心抓好一般科目的学习,师生都处于被动地位
(二)学生学法上的不恰当
地理学科不同于其他科目,必须利用地图来学习,而学生会读图,识图,填图,用图的只有三分之一,还有四分之一的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作业,学生考试“死记硬背”许多学生还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他们停留在“上课记笔记,下课背笔记,考试考笔记,考后全忘记”的应试教育的一套,还是不会“注意观察”“思考理解”“识记联想”“应用迁移”停留在“搀着走”,甚至“牵着走”或“推着走”的水平上,碰到不懂的问题,任其自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自己不会查找材料,不能独立完成布置的任务,要靠老师,家长叮咛才能完成。
学法指导:
(一)在教学中的最大问题是学生对老师的抵触情绪,我们教师应跟学生多交流,沟通,消除学生的抵触心理,给学生多一些宽容,鼓励,少一些指责,放大他们的优点,淡化他们的不足,帮他们树立自信,进一步把他们的潜力充分发掘出来,让他们在自由,和谐,民主的气氛里学习。
(二)教师的热爱,信任会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并在这种满足中发展自我价值感,激发上进的力量和信心,教师要重视学生之间的交往问题,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特别对于那些有问题的学生,如果发现某一个学生突然成绩下降,或出现不良现象,我们能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找出困扰孩子的原因,并提出纠正的方法。
(三)更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探究能力,教会学生学习技能,首先要学会:读图、识图、填图的本领,通过课文中“阅读材料”“活动内容”“表格填写”“问题回答”要求能自己独立完成,并有提出质疑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对学生活动做具体指导,组织有效的教学,教师多使用谈话法,开展“谈”“议”“讲”“练”“填”相结合的方法,并利用多媒体教学,不断给学生以新鲜感。
教学内容分析
本章教材内容“中国的地域差异”是学生在八年级上册学习
“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民族、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综合地理知识的基础上,认识我国的地域差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为培养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创造了条件;它也是中国区域地理学习的开篇,学好了这一课可以引导学生对八年级下册学习起到引领打基础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教会学生学习中国区域地理的基本思路和思维方法,学好这一课至关重要。
它在初中中国地理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教材内容看,本章由“秦岭-淮河线”和“四大地理区域”两部分组成,这两部分的内容呈现因果或递进关系,可理解为前目是原因,后目是结果,也可认为前目为后目的学习做好铺垫。
两者通过自然地理因素“地形和地势、气温、降水”相互联系,形成了一种主要原因下的两种相关的结果: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宽广,东西部地区由于地形地势和降水明显不同,呈现出三级阶梯的分布和四大干湿地区的变化;南北地区气温年变化大,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所以我国自然环境差异显著,主要由于这三方面因素的不同,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要突出地理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和地理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和小差异性。
评测练习
1、秦岭一淮河以北和以南的河流相比,北方的河流最显著的特点是
A.水量丰富 B.含沙量更小 C.汛期更长 D.有结冰期
2.下列描述中,属于我国北方地区地理环境特征的是()
A.河湖众多,水网纵横
B.气候湿润,降水充沛
C.平原高原为主,地形平坦
D.深居内陆,气候干旱
3.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的热带经济作物是()
A.柑橘、茶叶、棉花
B.天然橡胶、椰子、油棕
C.咖啡、苹果、胡椒
D.剑麻、荔枝、葡萄
4.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下列景观与我国北方地区相符的是()
A.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B.多水田,以种植水稻、油菜为主
C.水运仍然是人们常用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
D.农业以旱作为主,多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
5.导致我国南、北方耕作制度产生很大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水源 C.土壤 D.气候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一个独特的地区。
高原的河谷海拔较低,四季温暖。
回答9——11题。
6.青藏地区最显著的自然特征是()
A.温暖
B.湿热
C.干旱
D.高寒
7.影响青藏高原河谷农业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能源
8.青藏高原上有一些著名的蓄种,其中被称为“高原之舟”的是()
A.细毛羊
B.牦牛
C.三河马
D.滩羊
9. 我国西北地区突出的自然特征是干旱,产生这一特征的原因按因果关系排列正确的是()
①降水稀少,气候干旱②深居内陆,且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③来自海洋的湿润气
流难以到达
A. ①②③
B. ③②①
C. ②③①
D. ①③②
10.我国西北地区绿洲农业的主要灌溉水源来自( )
A.高山冰雪融水 B.夏季降水 C.湖泊水D.河流水
课后反思:
本章教材是中国地理总论部分和中国区域地理部分的衔接点,涉及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物产、民族、工农业等多方面内容,综合性较强。
在八年级上册讲述了中国地理概况、自然地理、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的基础上,开始阐述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
侧重介绍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突出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在资料准备方面出现的不足,给本章教学带来一定的影响。
如: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划分,讲述了人们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了不同类型的区域,人们生活在不同类型的区域里。
同一地理区域同时兼有多重身份,根据各地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我国可以划分成四个大的地理区域。
由于学生知识的局限性,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思路上还比较陌生,因此,在课堂上让学生掌握不同的地理区域类型外,还应注重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思路的培养,最终到“学地理、活学地理、爱学地理”的教学目的。
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文环境差异部分的内容学
生在学习自然差异的基础上,进行学习、认识,更重要的事应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推理”、从实际生活中的常识“验证”这两个环节。
教师的“教”要“弱化”,减少讲述的时间,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而不是“被动”,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学习思路的培养。
要使学生充分的联系当今生产、生活实际,“学习生活中的地理”。
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是有关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的
内容。
学生在学习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基础上,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
能够或具备独立利用资料或图片去分析某一位置的地形、气候等方面的特点。
虽然自己归纳一个区域的地理区域的地理特点,还需要加强练习和辅导,而且在教学中应该充分给学生自由的空间,让其自学,进行自我检测。
对于本章内容的教后反思,使我在下一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课堂中“学生的地位”,加强学生在“教”中的“自学”和教师在“教”中的检测和反馈。
课标分析
“中国的地域差异”是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的内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本章教材内容的要求:
一是“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课标重在找出“秦岭、淮河”在我国的位置,明确它是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
二是“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课标重在培养学生学会读图、析图,通过对四个区域的比较,了解其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的差异。
三是“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课标重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能解释日常生活生产中的一些自然地理现象,引领学生关注人们的实际社会生活生产,理解人地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