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2)地方课教案
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文化的特色,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2. 通过学习地方历史、地理、民俗等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家乡的历史与文化1. 课时安排:2课时2. 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历史变迁和文化特色。
3.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家乡文化的内涵。
第二单元:家乡的地理与环境1. 课时安排:2课时2. 教学重点:掌握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生态环境。
3.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历史、地理和文化。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深入理解家乡的特色文化。
3.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给予相应的评价。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实践探究评价: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参观家乡的历史遗迹、民俗活动等。
五、教学计划第一周:家乡的历史与文化(第1课时)1. 导入新课,介绍家乡的历史与文化。
2. 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变迁,分析历史事件对家乡文化的影响。
第二周:家乡的地理与环境(第1课时)1. 导入新课,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
2. 分析家乡的生态环境,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
六、家乡的民俗与风情1. 课时安排:2课时2.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民俗风情,感受家乡的魅力。
3.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民俗风情的内涵。
七、家乡的经济与社会1. 课时安排:2课时2. 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发展,培养学生关注家乡发展的意识。
3.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认识到家乡发展的不平衡性。
八、家乡的自然资源与保护1. 课时安排:2课时2. 教学重点:掌握家乡的自然资源,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文化的特色,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2. 通过学习地方历史、地理、民俗等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传承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历史:介绍家乡的历史发展、重要事件、历史人物等。
2. 家乡的地理: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
3. 家乡的民俗:介绍家乡的风俗习惯、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等。
4. 家乡的环境:介绍家乡的自然环境、资源分布、环境保护等。
5. 家乡的文化:介绍家乡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产业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家乡的历史、地理、民俗等知识。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家乡的环境问题和文化特色。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规划。
4. 采用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历史遗迹、文化场所等。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历史、地理、民俗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家乡环境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3. 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意识。
五、教学计划1. 第一周:家乡的历史教学活动:讲解、讨论、实地考察等。
2. 第二周:家乡的地理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
教学活动:讲解、地图绘制、实地考察等。
3. 第三周:家乡的民俗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风俗习惯、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等。
教学活动:讲解、展示、实践等。
4. 第四周:家乡的环境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自然环境、资源分布、环境保护等。
教学活动:讲解、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
5. 第五周:家乡的文化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产业等。
教学活动:讲解、讨论、实地考察等。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家乡的地方课程》2. 辅助材料:历史图片、地理图表、民俗物品、环境数据等。
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打印机等。
4. 实地考察基地:历史遗迹、文化场所、自然资源等。
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家乡的历史课时:2课时2. 第二周:家乡的地理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
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自己所在的地方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特色文化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地方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地方文化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了解自己所在的地方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特色文化等。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归纳法、实践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看一段视频,介绍一些著名地方的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让学生了解不同地方的特色。
2. 学习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地方进行深入了解,包括地方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和特色文化等。
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制作一份PPT或海报,展示给全班同学。
3. 展示每个小组展示他们所选择的地方,并向全班同学介绍他们所了解到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和特色文化等。
4. 总结通过小组展示,学生一起总结不同地方的特色,包括不同地方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和特色文化等。
5. 课外调研布置学生到具体地点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更多关于地方的信息,包括地方的历史文化、传统工艺、特色美食等。
学生可以以日记、照片、视频等形式记录调研结果,并在下一堂课上进行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分工合作、沟通协商、展示等。
2. 评价学生在课外调研中的记录和分享能力。
3. 通过学生的展示和总结,评价学生对地方的了解程度和培养学生对地方的归属感和自豪感的效果。
七、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加地方的文化活动,了解和体验地方的传统文化。
2. 组织学生参观地方的自然景点和历史遗迹,加深学生对地方的认知。
3. 引导学生保护地方的环境和文化,培养学生的环保和文化保护意识。
八、教学资源1. 视频资源:介绍不同地方的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的视频。
2. 图书资源:介绍地方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和特色文化的图书。
3. 网络资源:如地方特色美食、特产等的介绍和图片。
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地方课程教案(六年级)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并了解本地区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增强对本地区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一、课程内容:1. 本地区的地理概况2. 本地区的历史文化3. 本地区的名胜古迹二、教学准备:1. 地图、图片等教具2. 本地区的地理、历史文化相关资料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将地图展示给学生,并引导学生找出本地区的位置。
通过讨论和提问,引导学生回忆和复习本地区的地理特点。
2. 学习地理概况:通过展示地图和图片,介绍本地区的地理概况,包括地理位置、地势、气候等。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地图,回答问题,了解本地区的地理特点。
3. 学习本地区的历史文化:通过展示图片和资料,介绍本地区的历史文化,包括本地区的传统节日、传统手工艺等。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图片,回答问题,了解本地区的历史文化。
4. 学习本地区的名胜古迹:通过展示图片和资料,介绍本地区的名胜古迹,包括著名景点、历史古迹等。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图片,回答问题,了解本地区的名胜古迹。
5. 小结与复习:教师复习本课所学的内容,并进行总结,让学生对本地区的地理、历史文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四、课堂评价:通过讨论、问题回答等活动,检查学生对本地区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知识的掌握情况。
可以采用口头评价或以小组形式完成的练习进行评价。
五、拓展延伸:学生可以通过参观本地区的名胜古迹、父母的协助等方式,深入了解和感受本地区的地理、历史文化。
可以通过展示、报告等方式分享自己对本地区的了解和感受。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通过具体的情境和实例,让学生能够实际感受和体验本地区的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六年级下册地方课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下册地方课全册教案课题第1课找我们正当的事业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通过对文章的阅读,了解什么是“正当事业”感悟革命先辈的革命精神教学重点了解什么是“正当事业”感悟革命先辈的革命精神教学难点感悟革命先辈的革命精神教学准备教材、资料电化手段电脑,PPT导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又到了地方阅读课的时间,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找我们正当的事业》2、好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故事吧——二、读书本第56页知识链接,请学生说说主要内容。
谈谈感受。
三、整体感知故事1、老师把这个故事做成了课件,请你们仔细看认真听(生看图,配乐听故事)2、故事看完了,说一说你们从故事中了解到了什么? (学生浅谈)3、看来同学们对这个故事有了初步的了解,要想深入的去探究,必须对故事再细细阅读。
四、精细阅读,深入探究,情感升华1、刘晖春给弟弟们的信,你读懂了吗?家书中的哪些内容打动了你?请你大声朗读出来。
2、如果三弟请你帮忙写回信,请选择“担心”“团结”“服从大人教训”这些关键词来写一段话课题第2课杀不尽的头颅流不尽的鲜血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通过对文章的阅读,让学生感受革命先烈自我牺牲的精神,激发爱国之情,珍惜生活,积极向上教学重点通过对文章的阅读,让学生感受革命先烈自我牺牲的精神教学难点激发爱国之情,珍惜生活,积极向上教学准备教材、资料电化手段电脑,PPT导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今天学习《杀不尽的头颅流不尽的鲜血》。
2、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故事吧——二、整体感知故事1、自由默读课文,了解故事2、故事看完了,说一说你们从故事中了解到了什么? (学生浅谈)3、看来同学们对这个故事有了初步的了解,要想深入的去探究,必须对故事再细细阅读。
三、阅读知识链接第60页,请生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说说让你感动的地方。
四、精细阅读,深入探究,情感升华1、当《国际歌》的旋律响起,我们浑身充满了勇气与力量。
请你也来了解并学唱《国际歌》2、邓贞谦的狱中绝笔书,让我们想到了谭嗣同《狱中题壁》“自我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气,将它找出来读一读。
六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
六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不同地方的文化、历史、地理特点,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通过学习地方课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地方资源的保护意识,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家乡的地理位置与特点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地貌等自然特点,以及人口、民族、文化等社会特点。
2. 第二课时:家乡的历史与文化了解家乡的历史演变、传统文化、民俗风情等,感受家乡文化的独特魅力。
3. 第三课时:家乡的资源与产业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经济发展状况,探究家乡主要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4. 第四课时:家乡的环境与保护了解家乡的环境现状、环境问题,学习环境保护的方法与措施。
5. 第五课时:家乡的人们与生活了解家乡人民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以及家乡的变迁与发展。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运用案例教学法,以家乡的实际情况为例,进行深入剖析。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利用实地考察法,让学生亲身感受家乡的美丽与特色。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地理位置、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家乡的历史、文化、资源、环境等方面的了解程度。
3. 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能力、实践能力的提高情况。
4. 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以及环保意识的培养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六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材。
2. 课件:家乡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资源、环境等方面的课件。
3. 视频资料:关于家乡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发展变化的视频资料。
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风景名胜、历史遗迹、企业等。
5.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家乡的相关信息,丰富教学内容。
六、教学课时安排:1. 第一课时:家乡的地理位置与特点(1课时)2. 第二课时:家乡的历史与文化(1课时)3. 第三课时:家乡的资源与产业(1课时)4. 第四课时:家乡的环境与保护(1课时)5. 第五课时:家乡的人们与生活(1课时)6. 第六课时:家乡的风景名胜(1课时)7. 第七课时:家乡的民俗风情(1课时)8. 第八课时:家乡的历史遗迹(1课时)9. 第九课时:家乡的产业发展(1课时)10. 第十课时:家乡的未来规划(1课时)七、教学进度计划:1. 第一周:学习家乡的地理位置与特点。
六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
修订、增减
、导入:资料展示教师楷模徐本禹的事迹。
学生交流讨论:
1.徐本禹老师的哪些事迹最让我们感动?
2•如果你是徐本禹,面对着上研究生的机会和山里孩子渴望学习的眼神,你会怎样做,是继续学习还是留下来继续当支教?
3.我为什么一个好朋友也没有
提出问题:
1.这几位同学遇到了什么问题?
2.他们本来的愿望是什么?这些愿望实现了吗?
二、从模拟情境中获新知
(一)回忆自己处理伤口的经历及处理伤口的方法。
(二)掌握伤口出血情况的处理方法。
1•模拟情境,止鼻血;
2.其他出血情况的处理;
1)普通小伤口,流血很少,用碘酒清洗伤口即可,血会自然止住。
2)伤口稍大,流血呈暗红色:吧伤口部分抬高些,敷上云南白药等,然后用消过毒的布包紧伤口。
3)流血量很大,血色鲜红:必须把伤口上部靠近心脏的一边用绷带扎紧,然后尽快送医院救治。
1•激发学生兴趣:请两组学生分别用绷带和三角巾包扎伤口,比赛谁包的好。
2.激发学生思维,观察后回答问题。********
授课人
年级
六年级
科目
地方
授课时间
年月日(星期)本课(节)第课时总累计课时
课题
生命的旅程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我从哪里来”能从“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教学过程:
修订、增减
一、同学们,老师很高兴,你们在研究“我从哪里来”这个课题时,运用了这么多科学的学习方法,懂得了我们的生命来之不易,因此我们要珍爱自己、欣赏自己。不过在我们成长的同时,不能忘记我们的父母,尤其是妈妈。她在孕育我们时的辛苦,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今天,就让我们来做一个体验游戏,(出示课件)“我做5分钟的妈妈”
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文化的特色,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2. 通过学习地方历史、地理、民俗等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地方历史1. 节课:家乡的历史变迁内容:了解家乡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名人。
2. 节课:地方古迹探究内容:参观家乡的古建筑、历史遗址,了解其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第二单元:地方地理3. 节课:家乡的自然环境内容:学习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
4. 节课:家乡的资源与环境内容: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第三单元:地方民俗5. 节课:家乡的节日习俗内容:学习家乡的传统节日、习俗和民间艺术。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历史、地理、民俗等问题。
2. 利用实地考察、采访、调查等方法,让学生亲身感受家乡的特色文化。
3. 运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历史、地理、民俗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参与实地考察、采访、调查等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能力和表现。
五、教学资源1. 地方历史、地理、民俗等资料书籍。
2. 实地考察、采访、调查所需的器材和工具。
3. 网络资源,如地方新闻、博客、论坛等。
六、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历史博物馆,通过实物和图片了解家乡的历史变迁。
2. 开展地方历史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对家乡历史的兴趣。
3. 安排学生进行地方地理考察,如河流、山脉、城市布局等,增强学生对家乡地理环境的认识。
七、教学实践1. 组织学生参与地方民俗活动,如民间艺术表演、传统手工艺制作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乡民俗的魅力。
2. 开展环境保护活动,如河流清洁、植树造林等,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进行地方历史、地理、民俗的深入研究,如选择一个地方历史人物、地方特色地理现象、民间艺术等进行专题研究。
六年级下册地方课教案
六年级下册地方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各地的特色文化、历史和地理知识。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地方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家乡的概况1. 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信息。
2. 分析家乡的自然资源、气候特点和经济状况。
第二课时:家乡的历史与文化1. 讲述家乡的历史沿革,重要事件和名人。
2. 介绍家乡的传统艺术、民俗风情和特色美食。
第三课时:家乡的地理特色1. 分析家乡的地形地貌,河流湖泊分布。
2. 探讨家乡的自然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
第四课时:家乡的变化与发展1. 回顾家乡近几十年来的发展历程。
2. 展望家乡未来的发展趋势和规划。
第五课时:家乡的名人故事1. 讲述家乡名人的成长历程和贡献。
2. 学习家乡名人的精神品质,激发学生立志成才。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小组合作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课后实践等形式,评价学生对家乡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六年级地方课教材。
2. 课件:家乡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历史文化遗址、风景名胜等。
六、教学内容第六课时:家乡的名胜古迹1. 介绍家乡的名胜古迹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
2. 分析名胜古迹在当地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第七课时:家乡的民间艺术1. 讲述家乡的民间艺术形式,如剪纸、土陶、戏曲等。
2. 探讨民间艺术在传承家乡文化中的作用。
八、教学内容第八课时:家乡的英雄人物1. 讲述家乡的英雄人物事迹,弘扬民族精神。
2. 引导学生向英雄人物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第九课时:家乡的环保意识1. 讨论家乡的环境问题,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2. 倡导学生从自身做起,保护家乡的生态环境。
九、教学内容第九课时:家乡的特色产业1. 介绍家乡的特色产业,如农业、工业、旅游业等。
小学地方课程教案六年级
小学地方课程教案六年级教案小学地方课程教案六年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本地区的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的情感。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本地区的历史沿革2. 本地区的地理特点3. 本地区的文化特色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了解本地区的历史、地理、文化。
(二)本地区的历史沿革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本地区的历史地图,让学生了解本地区的历史变迁。
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历史时期,深入了解该时期本地区的历史事件。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本地区的地理特点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本地区的地图,让学生了解本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
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地理特点,深入了解该特点对本地区的影响。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本地区的文化特色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本地区的文化景观,让学生了解本地区的传统文化、民俗风情等。
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文化特色,深入了解该特色的形成原因和传承方式。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本地区的历史、地理、文化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课后作业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调查本地区的其他特色,如美食、旅游景点等。
2. 各组制作一份调查报告,下节课进行汇报。
四、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经验教训。
2.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五、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本地区的历史地图、地理特点、文化景观等。
2. 调查报告模板:供学生课后使用。
教案小学地方课程教案六年级——家乡的自然资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等。
教科版小学地理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新版)
教科版小学地理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新版)教案一:环境问题与解决方案本节课将介绍地球上常见的环境问题,并提供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
通过研究,学生将了解如何保护环境,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教案二:地理探险——探索世界的奥妙本节课将通过地理探险的主题,带领学生了解不同地理特点的国家和地区。
学生将研究如何使用地图和工具来探索地球的奥妙。
教案三:交通出行——走进快速发展的交通网络本节课将介绍不同交通方式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角色。
学生将了解交通网络的发展和影响,以及如何安全出行。
教案四:农业与食品安全通过本节课,学生将了解农业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同时,学生将研究有关食品安全和健康饮食的知识,培养健康生活方式。
教案五:资源与能源本节课将介绍不同类型的资源和能源,并探讨如何合理使用和保护它们。
学生将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为未来的资源管理做准备。
教案六:城市与乡村通过本节课,学生将认识到城市和乡村的特点和不同之处。
同时,学生将研究到城市和乡村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以及如何平衡两者的发展。
教案七:地理信息技术本节课将介绍地理信息技术及其在地理领域的应用。
学生将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知识,并掌握如何使用地图软件进行地理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教案八:地球的未来通过本节课,学生将了解地球的变化和面临的挑战,探讨如何保护地球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学生将被鼓励思考和行动,为地球的未来贡献力量。
教案九:地理探索活动本节课将提供一系列地理探索活动,旨在巩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学生将参与实地观察、实验和小组讨论,培养实际操作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教案十:综合复与检测本节课将提供综合复和检测的机会,帮助学生复之前所学的地理知识。
通过完成各种题型的练和测试活动,学生将评估自己的研究成果。
以上为《教科版小学地理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的内容概述,课程丰富多样,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地理知识,培养地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地方课程教案
小学地方课程教案1. 教案简介在小学教育中,地方课程是指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教育需求,针对性地开设的一些课程。
地方课程的教学内容通常与地域文化、传统和特色有关,强调地域特点的传承和发展。
本教案将介绍小学地方课程教学的基本框架和相关教学内容。
2.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地方课程的教学,学生将能够:- 了解当地的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掌握一些当地的特色技能或传统艺术表演;- 学习尊重和欣赏多样性,培养民族认同感和地域自豪感。
3. 教学内容(这里列举的只是一些可能的内容,具体内容可以根据地方特色进行调整)3.1 地理特点- 了解所在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山脉、河流、湖泊等;- 学习当地的气候特点和地形地貌;- 了解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当地保护自然资源的意义。
3.2 历史文化- 学习当地的历史沿革和重要历史事件;- 了解当地的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 探索当地的历史名人和文化遗产。
3.3 传统艺术- 学习当地的绘画、剪纸、刺绣等传统艺术形式;- 学习一些当地的传统乐器及其演奏技巧;- 掌握一些表演技巧,如舞蹈、传统戏曲等。
3.4 特色技能- 学习一些当地特色手工艺技能,如编织、陶艺等;- 学习种植当地特色农作物的技巧;- 学习一些特色美食的制作方法。
4. 教学过程(以学习当地传统节日为例)4.1 导入-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当地传统节日的盛况,激发学生的兴趣; - 引导学生思考,询问他们对当地传统节日的了解和体验。
4.2 学习- 介绍当地传统节日的起源、意义和活动形式;- 分组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当地传统节日进行研究;- 使用图书馆或互联网等资源,指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
4.3 撰写报告- 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结果,撰写一份关于当地传统节日的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节日的起源、庆祝方式、特色活动等;- 鼓励学生使用创意的方式呈现报告,如绘画、手工制作等。
4.4 分享和展示- 学生将自己的报告进行分享和展示;- 学生可以选择口头演讲、展板、PPT等形式展示;- 鼓励学生之间互相提问和交流,增强学习的互动性。
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文化的特色,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2. 通过学习地方历史、地理、民俗等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地方历史:介绍家乡的历史发展、重要事件、历史人物等。
2. 地方地理: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
3. 地方民俗:介绍家乡的风俗习惯、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等。
4. 地方特色:介绍家乡的特色产业、美食、资源等。
5. 环保教育:介绍家乡的环境保护现状、环保意识、环保行动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方文化知识。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地方特色。
3.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利用实地考察法,让学生亲身感受家乡的魅力。
5. 运用讨论交流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以家乡的图片或故事引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家乡的历史、地理、民俗等知识。
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地方特色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实地考察,收集家乡的特色资料。
5. 成果展示:各小组展示考察成果,分享地方特色知识。
6. 讨论交流:全班同学就地方文化进行讨论,互相交流心得。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展示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综合素质:通过实地考察、小组合作等环节,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观察分析、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
4. 学生满意度:课后调查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了解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地方文化知识教材、家乡历史地理民俗等相关书籍。
2. 图片:家乡风景、历史事件、民俗活动等图片。
3. 视频:家乡特色产业、传统手工艺、民间艺术等视频资料。
4. 实地考察:安排学生参观家乡的历史遗迹、文化场所等。
六年级下册地方课教案
1、请让我来关心你教学目的1、理解生命的成长融汇了“亲人之恩、社会之恩和自然之恩”,学会知恩。
2、体会感恩不仅是对他人表达感谢和尊重,同时也是对自身生命情怀的一种充实。
3、树立时时心存感激的意识,学会用实际行动表达感恩。
教学重点理解为什么对自然万物都要抱一颗感恩的心。
教学难点体会感恩对他人、社会和自己带来的美好情感和价值体验,树立时时心存感激的意识。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投影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活动导入播放《感恩的心》,引出感恩话题,说明这个故事是发生在台湾的一个故事。
二、主题活动生命故事讲述汶川地震中一位遇难母亲留在手机里的故事,引导学生感悟父母的亲情和爱。
懂得父母是我们最应该感恩的人。
教师可深情讲述5、12地震中的故事《我亲爱的宝贝》,注意读出感情,渲染气氛。
然后鼓励学生表达他们此时的内心感受:这些故事带给你怎样的感受?你想对这个幸存的孩子说什么?通过这些事例,引导学生感受:父母不仅给了我们宝贵的生命和无私的爱,当危险来临时,他们宁愿付出自己的生命,以换来孩子的生命和幸福。
这是人类最伟大的爱,这份爱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学生结合实际,说说自己与父母之间最感动的一件小事,感受身边的父母之爱虽然平凡但是伟大,激发感恩之情。
三、生命万花筒教师介绍教材中的4幅情景图:老师的谆谆教诲、地震救援人员的无私帮助、清洁工人的辛勤劳动、奥运志愿者的无私奉献,让学生感受到,除了父母以外,我们身边还有许许多多人都在以各种各样的、看得到或者看不到的方式为社会做贡献,给予我们关爱,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因此,他们也是我们应该感恩的人。
1、学生思考讨论,为什么这些人值得感恩?2、交流别人曾经帮助你或自己曾经帮助人的一次难忘经历,说说当时的内心感受。
引导学生体会,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自己内心也获得一份温暖和美好的感情。
四、生命氧吧生活中还有许多事物也值得我们去感恩,如果没有他们,生命就无法存在。
那是什么呢?1、学生思考讨论,生命存在和繁衍必不可少的条件有哪些?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每天给我们方便的生活学习用品是不是值得我们感恩的对象。
六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
六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一、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各地的文化、历史、地理特点,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培养学生学会合作、探究、实践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地方特色资源的保护意识,培养环保观念。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家乡的历史与文化1. 课程内容:让学生通过资料收集、访问等方式,了解家乡的历史变迁和文化特点。
2.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历史遗迹,如古城墙、古建筑等,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第二单元:家乡的地理与环境1. 课程内容:让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讨论等方式,了解家乡的地理特征和生态环境。
2.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考察,观察家乡的地形、气候、植被等特点,分析其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精选家乡的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引导学生从中获得启示。
3. 利用比较分析法,让学生比较家乡与其他地区的差异,提高认识。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展示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学生实践能力:评估学生在户外考察、调查、制作展示材料等实践环节的表现。
3. 学果展示:评价学生制作的展示作品,如小论文、PPT、视频等,考察学生的成果。
五、教学资源1. 文本资源:家乡的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的书籍、文章、图片等。
2.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家乡的相关信息,如新闻、视频等。
3. 人力资源:邀请家乡的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的专家、学者进行讲座或指导。
4. 物力资源:准备户外考察所需的器材,如地图、指南针、望远镜等。
六、教学安排第1周:家乡的历史与文化概述第2周:家乡的历史遗迹探究第3周:家乡的文化活动体验第4周:家乡的地理特征考察第5周:家乡的生态环境调查第6周:家乡的环境保护讨论第7周:家乡的特色资源利用第8周:家乡的特色产业发展第9周:家乡的未来规划设想第10周:家乡的未来发展展望七、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地区的学生,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以符合当地特色。
六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
六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教学目标:了解贵州的基本情况。
培养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基本概况和培养感情。
教学过程:谈话导入。
我们生在贵州,长在贵州,你对贵州的基本情况了解多少?学生回答师生共同讨论,介绍。
1、地理位置。
麻江县地处贵州中部,清水江上游,全县地势西高东低,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夏无酷暑,冬少严寒,自然景观秀丽,风景宜人。
麻江县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处于三市一矿四大市场之间。
县城西距省会贵阳109公里,北距亚洲最大的瓮福磷矿肥基地65公里,东距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州府凯里市37公里,南距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州府都匀市23公里。
随着贵(阳)新(寨)、凯(里)麻(江)高速公路的开通,麻江的区位优势更加突出。
县内湘黔铁路、黔桂铁路、株六复线横贯县境,320、210国道和贵新、凯麻高速公路均在县城郊交汇,4条省际公路在县内纵横,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使麻江成为贵州乃至大西南南下东进的交通咽喉要塞。
2、人口分布。
3、行政区划麻江县辖4个镇、2个乡、3个民族乡:杏山镇、谷硐镇、下司镇、宣威镇、碧波乡、龙山乡、贤昌布依族乡、坝芒布依族乡、景阳布依族乡。
4、矿产资源麻江县矿产资源丰富,分布于全县九个乡镇,通过大面积的调查评价与勘查工作,发现矿产24种,基本探明的矿产有能源矿产煤、铀、金属矿产铁、铅、锌、钾、钒、锰、铝土矿、非金属矿产重晶石、磷、石英岩、砂岩、硫铁矿、石灰岩、白云岩、大理石、萤石、方解石、陶瓷土、页岩、粘土共22种,其中金银铜多金属矿产、伴生矿产锶、硒稀土矿产亟待探明。
评价矿床、矿点135处,其中中型矿床1个、小型矿床26个。
目前全县共有各类开采矿山和矿产品加工企业80多个,2002年开采和加工矿石20多万吨,产值5000多万元。
重晶石:煤:铅锌矿:磷矿:铁矿:石灰岩:白云岩:硅石:硫铁矿:大理石:陶瓷土:方解石:页岩:其他未阐明矿产分布较广,用途广泛,前景可观。
5、经济发展6、旅游资源麻江风景优美,民族风情浓郁,文化底蕴浓厚,是周边县市及省内外广大游客度假休闲、旅游观光的首选之地,现有苗、瑶、畲、布依等各族风情游;清水江省级风景名胜区、仙人桥省级原始森林公园等风景游和全国少数民族民间绘画画乡、清朝皇宫膳食总管张姓宅院、夏同和状元第等旅游观光景点。
六年级下册地方课教案
六年级下册地方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方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地域文化意识。
2.通过学习地方课,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文化的情感。
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地方文化的熏陶中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1.第一章:家乡的自然环境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等。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对家乡人民生活的影响。
2.第二章:家乡的人文历史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背景、文化传承、著名人物等。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家乡人文历史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自豪感。
3.第三章:家乡的民俗风情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民间习俗、传统节日、特色美食等。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体验家乡民俗风情的魅力,增强他们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4.第四章:家乡的经济建设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经济发展状况、产业结构、特色产业等。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认识到家乡经济建设的重要性,激发他们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的意愿。
5.第五章:家乡的社会事业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情况。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关注家乡社会事业的发展,培养他们关爱家乡、服务家乡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1.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地考察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学习地方文化知识。
2.利用图片、视频、音频等multimedia 资源,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3.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身感受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历史、民俗风情等。
四、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测试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地方文化知识的学习效果。
2.关注学生在实地考察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3.结合学生的日常行为,评价他们热爱家乡、传承文化的情感。
五、教学进度安排:1.第一章:家乡的自然环境(2课时)2.第二章:家乡的人文历史(2课时)3.第三章:家乡的民俗风情(2课时)4.第四章:家乡的经济建设(2课时)5.第五章:家乡的社会事业(2课时)六、教学内容:6.第六章: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等。
六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
六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文化的独特性,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2. 通过学习地方历史、地理、民俗等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地方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地方历史:介绍家乡的历史发展、重要事件和人物。
2. 地方地理: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和特色景观。
3. 地方民俗:学习家乡的传统习俗、民间艺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4. 地方经济:了解家乡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特色产业。
5. 地方环境:掌握家乡的生态环境状况和保护措施。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方文化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家乡的典型实例讲解地方文化特色。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4. 利用实地考察法,让学生亲身感受家乡的美丽和特色。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地方历史教学,了解家乡的历史发展。
2. 第二课时:地方地理教学,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和特色景观。
3. 第三课时:地方民俗教学,学习家乡的传统习俗和民间艺术。
4. 第四课时:地方经济教学,了解家乡的经济发展状况。
5. 第五课时:地方环境教学,掌握家乡的生态环境状况。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地方文化的了解和认识程度。
2.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的表现。
3. 学生实地考察家乡时的观察和感悟。
4. 学生地方文化保护意识的培养。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地方文化研究》六年级下册2. 辅助材料:家乡历史图片、地图、视频、实地考察资料等3. 网络资源:关于家乡的官方网站、文化论坛、新闻报道等4. 实物资源:家乡特色手工艺品、传统食品等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家乡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特色和魅力。
2. 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明确教学目标。
3. 课堂讲解:结合教材和辅助材料,讲解家乡的历史、地理、民俗等知识。
4. 案例分析:以家乡的典型实例为例,分析地方文化的特点。
六年级下册地方课教案
六年级下册地方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不同地方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方面的特点。
2.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尊重和传承民族文化的情感。
3. 提高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美丽的地方1. 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方面的特点。
2. 教学课时:2课时第二单元:家乡的故事1. 教学内容:讲述家乡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名人轶事等。
2. 教学课时:2课时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家乡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方面的特点。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尊重和传承民族文化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家乡的特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家乡的故事为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家乡的文化内涵。
3.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方面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以及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3. 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参与程度,以及信息处理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建筑、民俗活动等图片。
2. 视频素材:家乡的特色美食、民间艺术、传统节日等视频。
3. 文字资料:家乡的历史文献、名人传记、民间故事等。
4. 网络资源:家乡的官方网站、旅游攻略、论坛讨论等。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家乡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搜集关于家乡的资料,了解家乡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方面的特点。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家乡的特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家乡的魅力所在。
4. 案例分析:讲述家乡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家乡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魅力。
八、课后作业1. 结合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家乡的作文。
六年级下册地方教案完整通过版
六年级下册地方教案完整通过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各地的自然环境、地理特点、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3. 提高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美丽的地方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地域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 教学内容:课文:《草原》、《桂林山水》、《西沙群岛》、《黄山奇石》第二单元:我们的家乡1. 教学目标: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地理特点、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培养学生的热爱家乡的情感。
2. 教学内容:课文:《我可爱的家乡》、《家乡的变迁》、《家乡的民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各地的自然环境、地理特点、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地方为例,深入剖析其自然环境、地理特点、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交流分享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各地自然环境、地理特点、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的认识程度。
2. 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以及参与家乡建设的意愿。
3. 学生在搜集资料、处理信息、口头表达、合作交流等方面的能力。
六、教学安排1. 第一单元:美丽的地方(2课时)课时1:《草原》、《桂林山水》课时2:《西沙群岛》、《黄山奇石》2. 第二单元:我们的家乡(3课时)课时1:《我可爱的家乡》课时2:《家乡的变迁》、《家乡的民俗》课时3:实践活动(家乡特色展示、小组讨论等)七、教学资源1. 教材:六年级下册地方教案完整通过版。
2. 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课件。
3. 资料:各地自然环境、地理特点、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的相关资料。
4. 实践活动所需物品:如展示板、彩笔、剪刀、胶水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凉风小学六(1)班地方课误课登记《民族常识》第一课时多民族的大家庭教学时间:3月2日星期五教学要求:1、使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掌握5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并记住主要分布在哪些省自治区。
2、让学生知道我国的5个自治区及首府所在地,能说出自治州、自治县(族)、民族乡的数目。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民族常识》的第一课——多民族的大家庭。
(板书课题)二、讲授新课:(一)56个民族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共有56个民族。
根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结果,全国共有11.31亿人口,现在也称12亿。
世界上大约有53亿人口,我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1/5,也就是说,世界上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人。
在我们的民族大家庭中,汉族人口最多,他们占中华民族人口的大多数,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约10.39亿人,占据了整个中华民族人口的92%。
其他55个民族共有9120多万人,仅仅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
因为这55个民族的人口相对于汉民族来说数量很少,我国习惯上把他们统称为少数民族。
1、认识5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
⑴请同学们看彩色图,我们来辨认一下55个少数民族。
⑵为了帮助大家进一步熟悉这5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我们编了一首顺口溜,下面就请同学们看幻灯片。
2、在各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生活在广西的壮族,这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总人口有1555万人。
(二)少数民族的居住分布状况少数民族在全国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虽小,但他们居住的地方却很辽阔。
(三)国家实行少数民族区域自制政策。
三、总结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在党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友爱,保卫祖国贡献着自己的聪明才智。
第二课时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教学时间:3月9日星期五教学要求:1、让学生了解我国东北、北方、西北及西南地区各主要有哪些少数民族。
2、了解各族人民为开发祖国边疆和共同抵御外来侵略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思考:①我们中国共有多少个民族?②其中多少个少数民族?③这些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祖国哪些地区?今天,我们学习《民族常识》的第二课——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
二、讲授新课:(一)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二)北部地区的少数民族(三)西北部地区的少数民族(四)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三、总结课文,深化认识四、总结:我们伟大的祖国,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少一个也不行。
希望同学们继承他们勤劳勇敢的传统美德,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强盛。
第三课时多种多样的语言和文字教学时间:3月16日教学要求:1、了解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字的特点。
2、让学生了解我国目前正式使用的19种少数民族文字。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各族人民在交流中使用的重要媒介是什么呢?(学生回答:语言、文字)(板书课题)二、讲授新课:(一)多种多样的语言1、汉语世界五大通用语言(英、法、俄、西班牙、汉语)2、少数民族语言(二)多种多样的文字1、大都为拼音文字2、书写有所不同3、标点不同三、党对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字的政策。
(板书:自由)四、总结:这堂课我们简要了解了少数民族的语言和文字的情况。
作为汉族的同学,应尊重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并努力学习中国辉煌灿烂的语言和文字,争做民族团结的楷模!第四课风味独特的饮食教学时间:教学要求:1、了解少数民族的饮食特点、尊重民族的饮食习惯。
2、学做几样民族食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少数民族人民又有怎样的饮食习惯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民族常识》的第四课——风味独特的饮食。
二、讲授新课:(一)牧区的饮食(板书)放录像(藏族的酥油茶)(彝族的砣砣肉)总结:牧区的少数民族吃肉、喝奶的饮食习惯,都是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中形成的。
(二)农区的饮食(三)同种食物,吃法各异(四)风味独特的小吃①你吃过那些民族饭菜和风味小吃吗?②你会做哪些民族饭菜和风味小吃?(五)尊重民族饮食习惯三、总结。
四、出示小黑板,做练习题第五课时缤纷艳丽的服饰教学时间:教学要求:1、了解少数民族服饰的特点,使学生能分辨部分少数民族服饰。
2、了解南北少数民族服饰的差异。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二、讲授新课:(一)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服饰1、蒙古族、藏族、满族服饰⑴有许多少数民族,从服饰上就能区别他们的民族。
⑵下面进行现场表演,组织学生分辨。
⑶概括服饰特点。
2、朝鲜族、维吾尔族、回族服饰(二)认识南方少数民族服饰三、总结课文,深化认识。
①你能了解到少数民族服饰有哪些特点?②你能分辨哪些少数民族服饰?四、总结希望同学们今后在看电视、电影及课外读物要多注意观察各族人民的风土民情,不断学习新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
第六课时别具一格的住所教学时间:教学要求:1、使学生了解我国部分少数民族各式各样住所的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
2、通过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数民族住所的变化,使学生体会到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对少数民族的关怀。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学习《民族常识》的第六课——别具一格的住所。
二、讲授新课:(一)介绍住所:1、蒙古包2、帐篷3、仙人柱4、平房5、干栏式建筑(二)补充其他住所。
三、练习。
请同学们把住房和响应的民族用线连起来。
四、总结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进一步观察少数民族的住所,能分辨有代表性住所的特点。
如果你有兴趣,可以收集各种图片、资料,这能够不断丰富我们的民族知识,帮助我们把民族常识课学好。
第七课时享有盛誉的工艺教学时间:教学要求:1、认识几种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工艺品,从而加深对少数民族的了解。
2、培养学生热爱少数民族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请看(出示实物)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精美的工艺品:有修着鲜艳图案的小坎肩、做工精细的小背包、编有花纹的藤编小提包和竹编小花篮。
这些都出自心灵手巧的少数民族人民之手。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七课——享有盛誉的工艺。
二、讲授新课:(一)介绍桃花、刺绣、编织工艺(二)介绍蜡染工艺(三)介绍藤编、竹编工艺(四)介绍雕刻工艺(五)介绍地毯、挂毯工艺(六)介绍建筑工艺三、总结。
四、布置作业同学们课后收集一些富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
第八课时灿烂辉煌的文学和艺术教学时间:教学要求:1、让学生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学作品及民间传说人物。
2、让学生了解部分少数民族的独特乐器,欣赏部分少数民族的优美舞蹈。
3、组织学生学跳部分少数民族舞蹈。
教学过程:复习: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享有盛誉的工艺”,请同学们说出几个代表性的民族工艺品。
一、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灿烂辉煌的文学和艺术。
(板书课题)二、讲授新课:(一)诗歌、传说故事及传说人物:1、诗歌⑴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⑵蒙古族叙事长诗《嘎达梅林》⑶纳西族史诗《创世纪》⑷彝族长诗《阿诗玛》……2、传说故事⑴高山族《日月潭》⑵壮族《百鸟衣》3、传说人物⑴壮族刘三姐⑵维吾尔族的阿凡替(二)戏剧各民族的传统剧种有藏剧、白剧和土家族戏,还有布依族的地戏、花灯剧,彩调戏、朝鲜族的歌舞剧和壮族戏。
(三)歌舞⑴歌曲蒙古族的“赞歌”;哈萨克族的“牧歌”;壮族的“排歌”;藏戏的“谐”和“鲁”。
⑵舞蹈(四)乐器马头琴、冬不拉、芦笙、象脚鼓三、总结。
我们应热爱、继续并发扬它,为全国民族团结、统一、繁荣和昌盛尽我们一份力量。
第九课多姿的传统体育活动教学时间:教学要求:1、了解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特点。
2、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热爱少数民族传统的体育活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让我们到祖国各地去博览更精彩的少数民族传统的体育活动。
二、讲授新课:同学们,我们看书中重点介绍了哪几项少数民族传统的体育活动?(板书:摔跤、赛马、划龙船、抛绣球)(一)摔跤(蒙古族)(二)赛马(藏族……)(三)划龙船(苗族……)(四)抛绣球三、总结。
还有打竹棍、操杠、铲老鼠、舞龙灯等,我们要利用体育课、课外活动,多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为发展民族体育事业,为将来更好地建设家乡,建设祖国贡献力量。
—9—第十课时丰富多采的节日教学时间:教学要求:1、使学生了解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和纪念日以及这些节日和纪念日的意义。
2、说说当地回族、满族的节日。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哪个同学能举例说明传统节日。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十课——丰富多采的节日。
(板书课题)二、讲授新课:(一)火把节⑴哪些民族的节日?⑵彝族人民过火把的盛况⑶学生回答⑷火把节是怎么来的呢?⑸教师小结(二)泼水节1、泼水节是云南傣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2、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呢?3、放录像4、学生回答5、教师小结:泼水节有辞旧迎新的意义,希望把过去一年中的疾病和灾难送走,祈求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
(三)那达慕大会下面该介绍哪一个?(那达慕)(四)开斋节和古尔邦节(五)洛萨节三、看课本四、总结五、作业(一)收集一些民族传统节日的资料,讲给同学听。
(二)访问当地满族家庭,了解满族有哪些节日。
第十一课时富饶美丽的地方教学时间:教学要求:1、掌握少数民族地区丰富的物产,包括农产品、优良牲畜、珍贵的植物和主要矿产。
2、知道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部分旅游胜地。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一课——富饶美丽的地方。
二、讲授新课:(一)少数民族地区的物产板书:一.物产丰富二.山河秀丽1、农副产品2、畜牧业3、森林资源4、地下矿产(二)少数民族地区的风景三、总结:我们一定要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加强民族团结,来进一步开发利用这些资源,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第十二课时著名的少数民族人物教学时间:教学要求:1、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部分著名的少数民族人物,了解他们为祖国作出了哪些贡献。
2、了解我国五千年灿烂的文化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激励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而发奋图强。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十二课——著名的少数民族人物(板书课题)二、讲授新课: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历史上的少数民族人物的?(板书:一.政治名人二.科技文化名人三.民族革命志士(一)政治名人1、松赞干布2、成吉思汗3、海瑞4、康熙、乾隆(二)科技文化名人1、郑和2、曹雪芹(三)民族革命志士1、邓恩铭2、马本斋三、形成性测试(连线)郑和回族《红楼梦》马本斋满族七次下西洋成吉思汗壮族体操王子李宁蒙古族回民支队曹雪芹建立蒙古政权四、总结搜集一个少数民族人物故事,准备参加“我最佩服的一位少数民族人物”故事会。
第十三课时知我民族,爱我中华教学时间:教学要求:1、要加强和维护民族团结。
2、牢固树立“两个离不开”的思想。
3、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第十三课——知我民族,爱我中华(板书课题)二、讲授新课:(一)民族团结(二)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三)各民族共同繁荣三、总结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更进一步地了解到加强和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