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地方课教案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六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六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文化的独特性,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2. 通过学习地方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地方历史与文化1. 介绍家乡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历程。

2. 分析地方文化的特点和影响。

第二课时:地方地理与环境1. 讲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

2. 介绍家乡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

第三课时:地方风土人情1. 分析家乡的风俗习惯、传统节日。

2. 探讨地方方言、民间艺术等特色文化。

第四课时:家乡的保护与发展1. 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现状和问题。

2. 提出保护家乡环境、传承文化的措施。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地方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内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特色文化。

3. 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问题。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简要介绍家乡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方面的内容。

2. 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现状,提出保护家乡环境、传承文化的措施。

3. 学生对家乡的特色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地域认同感。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六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材。

2. 课件:地方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方面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 参考资料:关于家乡的报纸、杂志、网络资源等。

六、教学活动第一课时:历史探索之旅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询问长辈等方式,了解家乡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历程。

第二课时:地理探索之旅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地考察,观察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

2. 学生记录考察过程中的发现,教师讲解家乡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

七、风土人情体验第一课时:民俗风情1. 教师介绍家乡的风俗习惯、传统节日,引导学生参与相关的实践活动。

2. 学生亲身体验家乡的民俗风情,了解地方文化的独特性。

第二课时:方言与民间艺术1. 教师讲解家乡的方言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方言交流。

六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

六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

六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文化的独特性,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2. 通过学习地方历史、地理、民俗等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地方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地方历史:介绍家乡的历史发展、重要事件和人物。

2. 地方地理: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和特色景观。

3. 地方民俗:学习家乡的传统习俗、民间艺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4. 地方经济:了解家乡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特色产业。

5. 地方环境:掌握家乡的生态环境状况和保护措施。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方文化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家乡的典型实例讲解地方文化特色。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4. 利用实地考察法,让学生亲身感受家乡的美丽和特色。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地方历史教学,了解家乡的历史发展。

2. 第二课时:地方地理教学,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和特色景观。

3. 第三课时:地方民俗教学,学习家乡的传统习俗和民间艺术。

4. 第四课时:地方经济教学,了解家乡的经济发展状况。

5. 第五课时:地方环境教学,掌握家乡的生态环境状况。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地方文化的了解和认识程度。

2.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的表现。

3. 学生实地考察家乡时的观察和感悟。

4. 学生地方文化保护意识的培养。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地方文化研究》六年级下册2. 辅助材料:家乡历史图片、地图、视频、实地考察资料等3. 网络资源:关于家乡的官方网站、文化论坛、新闻报道等4. 实物资源:家乡特色手工艺品、传统食品等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家乡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特色和魅力。

2. 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明确教学目标。

3. 课堂讲解:结合教材和辅助材料,讲解家乡的历史、地理、民俗等知识。

4. 案例分析:以家乡的典型实例为例,分析地方文化的特点。

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文化的特色,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2. 通过学习地方历史、地理、民俗等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家乡的历史与文化1. 课时安排:2课时2. 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历史变迁和文化特色。

3.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家乡文化的内涵。

第二单元:家乡的地理与环境1. 课时安排:2课时2. 教学重点:掌握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生态环境。

3.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历史、地理和文化。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深入理解家乡的特色文化。

3.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给予相应的评价。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实践探究评价: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参观家乡的历史遗迹、民俗活动等。

五、教学计划第一周:家乡的历史与文化(第1课时)1. 导入新课,介绍家乡的历史与文化。

2. 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变迁,分析历史事件对家乡文化的影响。

第二周:家乡的地理与环境(第1课时)1. 导入新课,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

2. 分析家乡的生态环境,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

六、家乡的民俗与风情1. 课时安排:2课时2.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民俗风情,感受家乡的魅力。

3.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民俗风情的内涵。

七、家乡的经济与社会1. 课时安排:2课时2. 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发展,培养学生关注家乡发展的意识。

3.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认识到家乡发展的不平衡性。

八、家乡的自然资源与保护1. 课时安排:2课时2. 教学重点:掌握家乡的自然资源,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六年级地方校本课程教案

六年级地方校本课程教案

六年级地方校本课程教案一、课程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课程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课程旨在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和热爱家乡的文化、历史、自然等特色,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感,提高学生的地方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课程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自然等基本情况,提高学生的地方文化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内容1. 第一课:家乡的历史与文化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历史发展、传统文化、民间艺术等。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变迁和文化特点。

2. 第二课:家乡的自然景观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自然地理、生态环境、著名景点等。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风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 第三课:家乡的物产资源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农业、工业、特色产品等。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经济发展和特色产业。

4. 第四课:家乡的风俗习惯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节日习俗、饮食文化、民间风俗等。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生活习俗,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感。

5. 第五课:家乡的保护与发展教学内容:讨论家乡的保护措施、发展策略等。

教学重点:让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家乡的生态环境,促进家乡的可持续发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运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自然等特色。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4.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家乡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自己所在的地方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特色文化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地方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地方文化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了解自己所在的地方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特色文化等。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归纳法、实践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看一段视频,介绍一些著名地方的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让学生了解不同地方的特色。

2. 学习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地方进行深入了解,包括地方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和特色文化等。

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制作一份PPT或海报,展示给全班同学。

3. 展示每个小组展示他们所选择的地方,并向全班同学介绍他们所了解到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和特色文化等。

4. 总结通过小组展示,学生一起总结不同地方的特色,包括不同地方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和特色文化等。

5. 课外调研布置学生到具体地点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更多关于地方的信息,包括地方的历史文化、传统工艺、特色美食等。

学生可以以日记、照片、视频等形式记录调研结果,并在下一堂课上进行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分工合作、沟通协商、展示等。

2. 评价学生在课外调研中的记录和分享能力。

3. 通过学生的展示和总结,评价学生对地方的了解程度和培养学生对地方的归属感和自豪感的效果。

七、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加地方的文化活动,了解和体验地方的传统文化。

2. 组织学生参观地方的自然景点和历史遗迹,加深学生对地方的认知。

3. 引导学生保护地方的环境和文化,培养学生的环保和文化保护意识。

八、教学资源1. 视频资源:介绍不同地方的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的视频。

2. 图书资源:介绍地方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和特色文化的图书。

3. 网络资源:如地方特色美食、特产等的介绍和图片。

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地方课程教案(六年级)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并了解本地区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增强对本地区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一、课程内容:1. 本地区的地理概况2. 本地区的历史文化3. 本地区的名胜古迹二、教学准备:1. 地图、图片等教具2. 本地区的地理、历史文化相关资料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将地图展示给学生,并引导学生找出本地区的位置。

通过讨论和提问,引导学生回忆和复习本地区的地理特点。

2. 学习地理概况:通过展示地图和图片,介绍本地区的地理概况,包括地理位置、地势、气候等。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地图,回答问题,了解本地区的地理特点。

3. 学习本地区的历史文化:通过展示图片和资料,介绍本地区的历史文化,包括本地区的传统节日、传统手工艺等。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图片,回答问题,了解本地区的历史文化。

4. 学习本地区的名胜古迹:通过展示图片和资料,介绍本地区的名胜古迹,包括著名景点、历史古迹等。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图片,回答问题,了解本地区的名胜古迹。

5. 小结与复习:教师复习本课所学的内容,并进行总结,让学生对本地区的地理、历史文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四、课堂评价:通过讨论、问题回答等活动,检查学生对本地区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知识的掌握情况。

可以采用口头评价或以小组形式完成的练习进行评价。

五、拓展延伸:学生可以通过参观本地区的名胜古迹、父母的协助等方式,深入了解和感受本地区的地理、历史文化。

可以通过展示、报告等方式分享自己对本地区的了解和感受。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通过具体的情境和实例,让学生能够实际感受和体验本地区的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六年级地方课教案

六年级地方课教案

六年级地方课教案第一章:家乡的自然环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气候、水资源等。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地形地貌:山脉、河流、平原等。

2. 家乡的气候特点:温度、湿度、降水等。

3. 家乡的水资源:湖泊、河流、地下水等。

三、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家乡的自然景观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家乡的自然环境。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家乡的自然环境特点,分享各自的观察和感受。

3.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家乡环境保护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其意义和价值。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描述家乡的自然环境特点。

2. 学生能提出一些保护家乡环境的建议。

第二章:家乡的历史与文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沿革,感受家乡的文化底蕴。

2. 培养学生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历史:古代、近现代重要事件。

2. 家乡的文化:传统习俗、民间艺术、历史名人等。

三、教学活动1. 故事分享:讲述家乡的历史故事,让学生感受家乡的历史底蕴。

2. 文化体验: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文化遗址,亲身体验家乡的文化魅力。

3. 小组讨论:讨论如何传承和弘扬家乡的文化,让学生思考自己在文化传承中的责任。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简述家乡的历史沿革。

2. 学生能列举一些家乡的文化特色。

第三章:家乡的经济发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经济发展状况,认识家乡的主要产业。

2. 培养学生关注家乡发展、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农业:农作物、养殖业等。

2. 家乡的工业:主导产业、新兴产业等。

3. 家乡的旅游业:旅游景点、特色服务等。

三、教学活动1. 数据展示:展示家乡的经济发展数据,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经济现状。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企事业单位,了解家乡的产业发展。

3. 小组讨论:讨论家乡经济发展的优势和挑战,引导学生为家乡发展献计献策。

六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

六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

六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不同地方的文化、历史、地理特点,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通过学习地方课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地方资源的保护意识,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家乡的地理位置与特点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地貌等自然特点,以及人口、民族、文化等社会特点。

2. 第二课时:家乡的历史与文化了解家乡的历史演变、传统文化、民俗风情等,感受家乡文化的独特魅力。

3. 第三课时:家乡的资源与产业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经济发展状况,探究家乡主要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4. 第四课时:家乡的环境与保护了解家乡的环境现状、环境问题,学习环境保护的方法与措施。

5. 第五课时:家乡的人们与生活了解家乡人民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以及家乡的变迁与发展。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运用案例教学法,以家乡的实际情况为例,进行深入剖析。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利用实地考察法,让学生亲身感受家乡的美丽与特色。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地理位置、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家乡的历史、文化、资源、环境等方面的了解程度。

3. 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能力、实践能力的提高情况。

4. 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以及环保意识的培养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六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材。

2. 课件:家乡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资源、环境等方面的课件。

3. 视频资料:关于家乡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发展变化的视频资料。

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风景名胜、历史遗迹、企业等。

5.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家乡的相关信息,丰富教学内容。

六、教学课时安排:1. 第一课时:家乡的地理位置与特点(1课时)2. 第二课时:家乡的历史与文化(1课时)3. 第三课时:家乡的资源与产业(1课时)4. 第四课时:家乡的环境与保护(1课时)5. 第五课时:家乡的人们与生活(1课时)6. 第六课时:家乡的风景名胜(1课时)7. 第七课时:家乡的民俗风情(1课时)8. 第八课时:家乡的历史遗迹(1课时)9. 第九课时:家乡的产业发展(1课时)10. 第十课时:家乡的未来规划(1课时)七、教学进度计划:1. 第一周:学习家乡的地理位置与特点。

六年级下册地方教案完整通过版

六年级下册地方教案完整通过版

六年级下册地方教案完整通过版一、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不同地方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和历史背景。

2. 培养学生的地域观念,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合作、探究、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介绍家乡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特点。

2. 第二课时:探讨家乡的民俗风情和传统节日。

3. 第三课时:了解家乡的名胜古迹和特色美食。

4. 第四课时:分析家乡的经济发展和特色产业。

5. 第五课时: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课程拓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和分享对家乡的认识和感受。

2. 自主学习:让学生分组收集有关家乡的资料,包括自然地理、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名胜古迹、特色美食和经济发展等方面。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并准备进行汇报。

4. 成果展示:各组汇报研究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5. 总结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进行拓展学习,如介绍其他地方的特色和优势。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认识和了解程度。

2. 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3. 学生对其他地方的特色和优势的了解程度。

五、教学资源1. 家乡的图片和资料。

2. 网络资源,如旅游网站、地方志等。

3. 教学课件和投影仪。

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和特长,鼓励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主题。

3. 在成果展示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4. 结合地方实际情况,适当拓展课程内容,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家乡和其他地方的特色。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前准备:让学生提前收集家乡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历史背景等资料,准备进行课堂分享。

2. 课堂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对家乡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课程主体:a. 自然地理:让学生介绍家乡的自然地理特点,如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

六年级地方课教案[方案]

六年级地方课教案[方案]

六年级地方课教案[方案]第一章:认识我们的家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所在的家乡,包括地理位置、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内容:1. 家乡的地理位置介绍。

2. 家乡的历史文化概述。

3. 家乡的风土人情描述。

教学活动:1. 让学生带来家乡的图片或实物,进行展示和介绍。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家乡的了解和感受。

3. 邀请当地的文化人士或长者来校讲解家乡的历史文化。

第二章:探索家乡的自然环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特点,包括地形、气候、植被等。

2.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1. 家乡的地形特点介绍。

2. 家乡的气候特点介绍。

3. 家乡的植被特点介绍。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考察,观察和记录家乡的自然环境特点。

2. 让学生通过绘画或写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家乡自然环境的感受。

3. 邀请环保专家来校讲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第三章:了解家乡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包括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民生改善等。

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自豪感。

教学内容:1. 家乡的产业发展介绍。

2. 家乡的基础设施建设介绍。

3. 家乡的民生改善情况介绍。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企业或项目,了解家乡的产业发展。

2. 让学生通过调查或采访的方式,了解家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改善情况。

3. 邀请家乡的领导或相关部门负责人来校介绍家乡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

第四章:体验家乡的文化活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体验家乡的文化活动,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2.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1. 家乡的文化活动介绍。

2. 家乡的文化遗产保护。

3. 创新文化活动的方式。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参加家乡的传统节日或文化活动,体验家乡的文化魅力。

2. 让学生通过调查或研究的方式,了解家乡的文化遗产保护情况。

3. 鼓励学生创新文化活动的方式,如组织一场文化交流展览或演出。

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文化的特色,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2. 通过学习地方历史、地理、民俗等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地方历史1. 节课:家乡的历史变迁内容:了解家乡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名人。

2. 节课:地方古迹探究内容:参观家乡的古建筑、历史遗址,了解其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第二单元:地方地理3. 节课:家乡的自然环境内容:学习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

4. 节课:家乡的资源与环境内容: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第三单元:地方民俗5. 节课:家乡的节日习俗内容:学习家乡的传统节日、习俗和民间艺术。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历史、地理、民俗等问题。

2. 利用实地考察、采访、调查等方法,让学生亲身感受家乡的特色文化。

3. 运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历史、地理、民俗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参与实地考察、采访、调查等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能力和表现。

五、教学资源1. 地方历史、地理、民俗等资料书籍。

2. 实地考察、采访、调查所需的器材和工具。

3. 网络资源,如地方新闻、博客、论坛等。

六、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历史博物馆,通过实物和图片了解家乡的历史变迁。

2. 开展地方历史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对家乡历史的兴趣。

3. 安排学生进行地方地理考察,如河流、山脉、城市布局等,增强学生对家乡地理环境的认识。

七、教学实践1. 组织学生参与地方民俗活动,如民间艺术表演、传统手工艺制作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乡民俗的魅力。

2. 开展环境保护活动,如河流清洁、植树造林等,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进行地方历史、地理、民俗的深入研究,如选择一个地方历史人物、地方特色地理现象、民间艺术等进行专题研究。

六年级地方校本课程教案

六年级地方校本课程教案

六年级地方校本课程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方校本课程的定义和意义。

激发学生对地方校本课程的兴趣和参与热情。

1.2 教学内容:地方校本课程的定义和意义。

地方校本课程的优势和特点。

1.3 教学过程: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地方校本课程的了解程度。

讲解地方校本课程的定义和意义。

分享地方校本课程的优势和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地方校本课程对他们自己的意义。

1.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

第二章:地方文化探索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欣赏地方文化的独特性。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传承意识。

2.2 教学内容:地方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地方文化的探索方法和途径。

2.3 教学过程: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地方文化的了解程度。

讲解地方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分享地方文化的探索方法和途径。

引导学生参与地方文化探索活动。

2.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的参与和表现。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

第三章:地方历史学习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的历史发展。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历史意识。

3.2 教学内容:地方历史的定义和重要性。

地方历史的学习和研究方法。

3.3 教学过程: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地方历史的了解程度。

讲解地方历史的定义和重要性。

分享地方历史的学习和研究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地方历史的学习和研究。

3.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程度。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

第四章:地方资源利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资源的种类和价值。

培养学生的资源保护和利用意识。

4.2 教学内容:地方资源的定义和种类。

地方资源的价值和利用方法。

4.3 教学过程: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地方资源的了解程度。

讲解地方资源的定义和种类。

分享地方资源的价值和利用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地方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4.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

第五章:地方环境保护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小学地方课程教案六年级

小学地方课程教案六年级

小学地方课程教案六年级教案小学地方课程教案六年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本地区的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的情感。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本地区的历史沿革2. 本地区的地理特点3. 本地区的文化特色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了解本地区的历史、地理、文化。

(二)本地区的历史沿革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本地区的历史地图,让学生了解本地区的历史变迁。

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历史时期,深入了解该时期本地区的历史事件。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本地区的地理特点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本地区的地图,让学生了解本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

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地理特点,深入了解该特点对本地区的影响。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本地区的文化特色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本地区的文化景观,让学生了解本地区的传统文化、民俗风情等。

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文化特色,深入了解该特色的形成原因和传承方式。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本地区的历史、地理、文化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课后作业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调查本地区的其他特色,如美食、旅游景点等。

2. 各组制作一份调查报告,下节课进行汇报。

四、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经验教训。

2.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五、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本地区的历史地图、地理特点、文化景观等。

2. 调查报告模板:供学生课后使用。

教案小学地方课程教案六年级——家乡的自然资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等。

六年级上册地方课教案

六年级上册地方课教案

六年级上册地方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不同地方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方面的特点。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尊重和欣赏不同地方文化的态度。

3. 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美丽的地方1. 课文《黄山奇松》2. 课文《桂林山水》3. 课文《九寨沟》第二单元:多彩的民俗1. 课文《节日习俗》2. 课文《民间艺术》3. 课文《传统美食》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各地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特点。

2. 难点:培养学生尊重和欣赏不同地方文化的态度,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运用案例教学法,以具体的地方为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其特点。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地方知识的了解和认识程度。

2. 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不同地方文化的尊重态度。

3. 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的表现。

六、教学安排1. 第一单元:美丽的地方第1周:学习课文《黄山奇松》第2周:学习课文《桂林山水》第3周:学习课文《九寨沟》2. 第二单元:多彩的民俗第4周:学习课文《节日习俗》第5周:学习课文《民间艺术》第6周:学习课文《传统美食》七、教学活动设计1. 课前调查:让学生搜集有关家乡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方面的信息,进行交流分享。

2. 课堂讨论:针对每个地方的特点,展开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 课后实践:鼓励学生参加家乡的民俗活动,深入了解和体验家乡的文化。

八、教学资源1. 课文原文。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 各地的地方特色资料。

九、教学建议1. 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感受和体验地方文化的魅力。

六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

六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

六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各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自然景观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地域自豪感。

2. 通过学习地方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变化,学会关爱环境,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为家乡的繁荣做出贡献。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家乡的自然环境1. 地理位置与气候特点2. 河流湖泊与自然资源3. 动植物多样性第二单元:家乡的历史文化1. 古代文明与重要历史人物2. 传统节日与民俗风情3. 地方特色文化传承第三单元:家乡的社会经济发展1. 农业发展与农村改革2. 工业与科技创新3. 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自然、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家乡的实际情况为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发展与变化。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家乡的美丽风光、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提问与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表现,包括沟通交流、团队协作等。

3. 学生课后实践活动的完成情况,以及对家乡发展的建议和思考。

4. 学生地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五、教学课时本教案共分为三个单元,每个单元教学时间为2课时,总共6课时。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六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材2. 参考资料:家乡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经济发展数据、自然环境图片等3. 视频资源:家乡的风光宣传片、历史文化纪录片等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景点、企业、农村等地,深入了解家乡的发展与变化5.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家乡的相关信息,如旅游景点、特色美食、民俗活动等七、教学步骤第一单元:家乡的自然环境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自然环境2. 学习地理位置与气候特点,分析家乡的自然优势和劣势3. 探讨河流湖泊与自然资源的关系,了解家乡的水资源利用和保护4. 探究动植物多样性,关注家乡的生态环境第二单元:家乡的历史文化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底蕴2. 学习古代文明与重要历史人物,传承家乡的历史文化精神3. 探讨传统节日与民俗风情,体验家乡的民俗文化活动4. 分析地方特色文化传承,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自豪感第三单元:家乡的社会经济发展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社会经济发展2. 学习农业发展与农村改革,了解家乡的农业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3. 探讨工业与科技创新,认识家乡的产业优势和转型发展4. 分析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家乡的旅游业发展提出建议八、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六年级地校课程教案5篇范文

六年级地校课程教案5篇范文

六年级地校课程教案5篇范文第一篇:六年级地校课程教案六年级地校课程教案1、生命——美丽的旅程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命与自我、生命与他人、生命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关注生命价值,感受生命之美。

2、让学生学会珍爱生命,学会保护自己。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大家认真听个有关溺水事件的报道。

听了这个故事,我想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心里都不会感到轻松。

你是否感叹,是否惋惜,一个生命就这样在世界上转瞬消失?此刻,你在想什么?请同学谈谈你的看法。

小结:人,应该珍爱生命。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生命——美丽的旅程。

二、怎样珍惜每一天?引导:同学们,珍爱我们的生命吧。

珍爱生命就是珍惜每一天。

请同学说说-------怎样珍惜每一天?感悟生命:听故事,感悟生命的脆弱。

听专家说法,以达到人格上全面发展。

老师的提醒,测查生活。

3 我的想法。

三、讨论,总结:同学们,生命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无穷的探索里,你会看到光辉、灿烂的前景。

让我们珍爱生命。

祝愿大家今天好,明天会更好!2、我是怎么来的教学目标:1、在探询生命的独特性的过程中,体会生命的独特与可贵,学会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呵护生命。

2、认识生命的独特和可贵, 逐步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能力以及对生命存在的价值的理解能力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生命是来之不易的,而我们每一个人以极小的概率,幸运地来到了这个世界。

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将我们带到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1、生命的疑问:妈妈,我是从儿来的?2、生命的由来: 我们的生命,一半来源于妈妈,一半来源于爸爸……3、亲情询问:向妈妈了解一下孕育自己的过程二、生命是来之不易的,而我们每一个人以极小的概率,幸运地来到了这个世界。

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将我们带到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三、欣赏一篇散文:体验父母养育子女的辛苦。

孩子!当你还很小的时候,我花了很多时间,教你慢慢用汤匙,用筷子吃东西。

教你系鞋带,扣口子,溜滑梯,教你穿衣服,梳头发,擤鼻涕。

六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

六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

六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第一章:家乡的自然环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理位置、气候、地形等。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2. 家乡的气候类型及其影响3. 家乡的地形地貌及其特色三、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家乡的自然环境图片,让学生说出自己对家乡环境的认识。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家乡的自然环境特点,并分享给全班同学。

3. 案例分析:分析家乡环境保护的案例,让学生提出保护家乡环境的建议。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自然环境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行动意识和能力。

第二章:家乡的历史文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背景,传承家乡优秀文化。

2. 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自豪感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历史沿革2. 家乡的文化特色3. 家乡的著名人物三、教学活动1. 故事分享:讲述家乡的著名历史故事,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背景。

2. 文化体验: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文化遗址,感受家乡文化的魅力。

3. 主题演讲:让学生围绕家乡文化主题进行演讲,展示对家乡文化的理解。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历史文化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第三章:家乡的经济发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经济发展现状,认识家乡的主要产业。

2. 培养学生关注家乡发展,为家乡经济建设出谋划策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农业发展2. 家乡的工业特点3. 家乡的旅游业潜力三、教学活动1. 数据统计:让学生收集家乡经济发展方面的数据,进行分析。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农业、工业和旅游区,了解家乡的经济发展状况。

3. 小组讨论:让学生为家乡经济发展提出建议,分享给全班同学。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经济发展现状的了解程度。

2. 学生为家乡经济发展提出的建议和创意。

第四章:家乡的社会生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社会生活状况,关注家乡人民的生活变迁。

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文化的特色,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2. 通过学习地方历史、地理、民俗等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地方历史:介绍家乡的历史发展、重要事件、历史人物等。

2. 地方地理: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

3. 地方民俗:介绍家乡的风俗习惯、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等。

4. 地方特色:介绍家乡的特色产业、美食、资源等。

5. 环保教育:介绍家乡的环境保护现状、环保意识、环保行动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方文化知识。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地方特色。

3.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利用实地考察法,让学生亲身感受家乡的魅力。

5. 运用讨论交流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以家乡的图片或故事引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家乡的历史、地理、民俗等知识。

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地方特色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实地考察,收集家乡的特色资料。

5. 成果展示:各小组展示考察成果,分享地方特色知识。

6. 讨论交流:全班同学就地方文化进行讨论,互相交流心得。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展示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综合素质:通过实地考察、小组合作等环节,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观察分析、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

4. 学生满意度:课后调查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了解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地方文化知识教材、家乡历史地理民俗等相关书籍。

2. 图片:家乡风景、历史事件、民俗活动等图片。

3. 视频:家乡特色产业、传统手工艺、民间艺术等视频资料。

4. 实地考察:安排学生参观家乡的历史遗迹、文化场所等。

六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

六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

六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一、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各地的文化、历史、地理特点,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培养学生学会合作、探究、实践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地方特色资源的保护意识,培养环保观念。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家乡的历史与文化1. 课程内容:让学生通过资料收集、访问等方式,了解家乡的历史变迁和文化特点。

2.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历史遗迹,如古城墙、古建筑等,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第二单元:家乡的地理与环境1. 课程内容:让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讨论等方式,了解家乡的地理特征和生态环境。

2.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考察,观察家乡的地形、气候、植被等特点,分析其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精选家乡的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引导学生从中获得启示。

3. 利用比较分析法,让学生比较家乡与其他地区的差异,提高认识。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展示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学生实践能力:评估学生在户外考察、调查、制作展示材料等实践环节的表现。

3. 学果展示:评价学生制作的展示作品,如小论文、PPT、视频等,考察学生的成果。

五、教学资源1. 文本资源:家乡的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的书籍、文章、图片等。

2.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家乡的相关信息,如新闻、视频等。

3. 人力资源:邀请家乡的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的专家、学者进行讲座或指导。

4. 物力资源:准备户外考察所需的器材,如地图、指南针、望远镜等。

六、教学安排第1周:家乡的历史与文化概述第2周:家乡的历史遗迹探究第3周:家乡的文化活动体验第4周:家乡的地理特征考察第5周:家乡的生态环境调查第6周:家乡的环境保护讨论第7周:家乡的特色资源利用第8周:家乡的特色产业发展第9周:家乡的未来规划设想第10周:家乡的未来发展展望七、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地区的学生,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以符合当地特色。

六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

六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

六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第一章:地方历史与文化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方的历史与文化发展脉络。

2. 培养学生对地方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

3. 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地方历史沿革2. 地方文化特色3. 地方杰出人物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地方历史发展的特点和文化特色。

2. 难点:地方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和文化内涵。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地方历史与文化的发展脉络。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地方杰出人物的事迹。

3. 小组讨论法:探讨地方文化的特点。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地方历史与文化。

2. 讲解:详细讲解地方历史沿革、文化特色和杰出人物。

3. 案例分析:分析地方杰出人物的事迹,引导学生感受地方文化的魅力。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地方文化的特点,分享学习心得。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章:地方传统艺术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方的传统艺术形式。

2. 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3. 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地方传统艺术形式及其特点2. 地方传统艺术的代表作品3. 地方传统艺术的传承与保护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地方传统艺术形式及其特点。

2. 难点:地方传统艺术的代表作品和传承与保护。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地方传统艺术形式及其特点。

2. 欣赏法:欣赏地方传统艺术的代表作品。

3. 实践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体验传统艺术的魅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地方传统艺术。

2. 讲解:详细讲解地方传统艺术形式及其特点。

3. 欣赏:欣赏地方传统艺术的代表作品,引导学生感受艺术魅力。

4. 实践:分组进行传统艺术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三章:地方特色产业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方的特色产业。

2. 培养学生对特色产业的兴趣和认知。

3. 提高学生的经济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时:学会保护自己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学生能体验到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勇气和信心。

2、初步掌握辨证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学会运用自己的智慧,机智勇敢地与侵害行为作斗争,增强与违法行为作斗争的能力;3、培养学生初步的交往与沟通的能力,提高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自我防范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提高防范侵害、保护自己的意识,掌握保护自己的方法和技巧。

难点:增强自我保护的勇气和信心,在实践中学会有效地运用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形成自我保护的能力。

活动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设疑激趣(二)角色扮演,体验情境(三)课堂总结,感悟升华教师:同学们,今天的探讨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或者说最受启发的是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大家都说得非常好,最后老师想用一首打油诗结束我们今天的学习:B、学会自我调节。

C、考试增加自信心。

⑶正确指导出示:A、复习时的重点:已经熟悉的内容一带而过,及时补习生疏的地方。

B、看看自己整理的图表,笔记,考卷等。

C、检查考试必备的学习用品,保证充足睡眠。

D、比平时提前半小时起床,吃好早饭,检查所带学习用品,信心百倍走向考场。

E、保持心情轻松,相信自己能考得很好。

F、预备铃响后,休息一会,或闭目养神保证头脑清醒。

4、小结:老师相信,只要同学们做到自我调节考前做好准备,考试时相信自己一定能行,一定能克服紧张情绪。

5、实践:“做个小记者”用学到的方法,采访身边老师,并谈谈体会。

第二课时:《走进风筝,放飞心情》活动总体目标:认知目标:了解风筝的相关知识,了解风筝的制作。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收集信息的能力,表达能力,动手操作、制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活动重点:风筝各种资料的收集、整理,风筝的制作,实地采访。

活动难点:风筝的制作和放飞的技巧。

活动过程:制定活动方案(略)一、激趣开题、定题分组1、在这个春暖花开的日子里你们最喜欢玩什么?喜欢放风筝吗?2、师小结放风筝的好处,提出问题:我们也来自己作作风筝行吗?板书课题:《走进风筝,放飞心情》3、要想制作风筝就要了解风筝,你们想了解风筝的那方面的知识呢?( 1 )请学生说说自己对风筝感兴趣的方面,引导学生发现课题的意识、探究课题的能力。

( 2 )学生分组。

小组讨论所要研究的内容,确定研究课题。

( 3 )确定的课题:《风筝的起源》《风筝的样式》《风筝的制作方法》《风筝的放飞技巧》( 4 )小组确定课题,师展示上网收集资料的过程,分组试行。

4 、制定活动方案( 1 )针对小组选定课题确定人员分工。

( 2 )确定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如:实地考察、采访……( 3 )将收集到的资料制作成演示文稿。

第三课时:远亲不如近邻一、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交际能力。

2、使学生认识到邻居的重要性,知道“远亲不如近邻”的道理。

3、能跟邻居和睦相处,对邻居有礼貌。

能帮助邻居做力所能及的事。

二、活动过程:(一)小品引入:1、小品表演:深夜,爷爷生病了,子女们都不再身边,奶奶急得团团转。

赶紧打电话给我的爸爸妈妈,爸爸妈妈听了赶紧王奶奶家赶,可是路比较远,爸爸妈妈要乘车,需要一小时。

奶奶看爷爷病情越来越严重,心想拖下去不是办法,于是敲开了邻居的门。

邻居一听,赶紧叫了救护车,又叫了几个别的邻居,把爷爷背下了楼。

有一个邻居跟着救护车到了医院,陪着奶奶在医院里办了各种手续,又安慰奶奶。

等爸爸妈妈赶到的时候,爷爷的病情已经得到了控制。

2、讨论:看了这个小品,你有什么想说的吗?3、小结:是啊,紧要关头,还是邻居好。

中国有句老话:“远亲不如近邻”就说出了这个道理。

你能说说发生在你家和邻居间互相帮助的事吗?(生说)第四课时(二)说说邻居。

1、刚才好多小朋友都说了邻居的事,老师知道,你们肯定互相了解得比较多。

但是,也有许多小朋友不知道自己的邻居是干什么的,也不知道他家有几口人,连最基本的情况都不了解,平时也从不串门。

现在我想请小朋友说说看,你对邻居了解多少。

2、说说邻居。

3、表扬做得较好的小朋友。

(三)讨论邻居间应该怎么做。

1、小朋友,你认为邻居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呢?2、看小品表演。

小明早上上学去,出了家门,碰到了邻居叔叔正要去上班,小明连忙说:“叔叔早!”叔叔问小明:“小明,你去上学吗?我上班要经过你们的学校,你坐我的自行车去吧!”小明高兴地说:“谢谢叔叔!”放学了,小明回到家,爸爸妈妈都不在,忽然下起了雨,邻居家的衣服还晾在院子里的晒衣竿上,小明连忙跑下去帮邻居收衣服。

等叔叔阿姨下班回来,再把衣服还给他们。

星期天到了,叔叔邀请小明到他家玩。

小明很高兴,他一进门就跟邻居的小弟弟玩了起来,声音吵得要命。

叔叔皱了皱眉头,但没说什么。

3、看完小品讨论:刚才小明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好?4、你认为邻居之间怎样相处呢?(自由发表意见)第五课时(一)布置实践任务。

1、这一次的活动,就是拜访邻居。

出示板书:拜访邻居2、什么叫“拜访”?3、怎样去“拜访”?讨论后板书:有礼貌说话要得体第一次可叫父母陪同前往4、拜访时了解些什么?讨论后板书:家庭成员:大概年龄:工作情况 :有什么爱好 :生活习惯 :5、设计表格:请同学们自己设计一下表格,整理一下拜访思路。

参考表格:第六课时:书包的学问《走进电视》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实录师:有人说,要学好语文,功夫在课外,这话不无道理。

社会是学习语文的大课堂,处处留心皆学问。

想必同学们一定有许多这方面的经历。

生(抢答):我在广告中学到了语文,比如有这样一句广告词“只要拥有了春兰空调,春天就会永远陪伴着你。

”这里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让我加深了对修辞的理解。

生:我在杂志上学到了语文,杂志上有许多优美的词、句子,可以丰富我们的语汇,为写作打下基础。

生:报纸也能让我们学到语文知识,像我们订的《小金星报》《作文报》就开拓了我们的写作思路,而且还告诉我们有关说明文、作文开头的技巧等。

生:从电视中也可以学习语文,比如:看《动物世界》,可以了解到各种动物的形态、生活习性、繁殖方式等有关知识。

那么写说明文就可以胜券在握了;《大学生辩论会》中辩手们那缜密的思维,妙语连珠的语言会让你感叹不已。

生:我在街头上学到了语文。

接连不断的商店招牌让我学会了一些不太常见的字“淼”“毳”。

师:刚才大家各抒己见,谈得都非常好。

此时时刻,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近电视,看看电视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师:好!下面请今天的主持人上场,大家鼓掌欢迎!主持:老师同学们好!,待会儿大家可以欣赏我们自编自演的一系列有关电视话题的节目。

不过节目未开始前,我向大家提个小建议:希望同学们仔细看,认真听,并及时在本子上记录你的感受,包括一些有意义的话或对某位同学表演的评价。

(同学们拿出本子和笔)主持: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都爱看电视吗?主持:都看过《电视风波》吗?看看小明家到底发生了一场怎样的风波?(《电视风波》着眼于家庭小事“烧开水”,通过小明的一系列活动及其母女的对话,深刻地阐释了一个主题:电视能开阔我们的视野,且能增长知识。

)主持:在商品经济社会里,广告铺天盖地,充斥我们的生活,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广告呢?请看第二个节目《说说广告》生5:对,看电视还能影响家人的感情,引发家庭矛盾。

生1:电视让我们足不出户,早知天下事。

生2:看电视的好与坏掌握在我们的手中,我们让它好,它就好。

生3:只要大家走进电视,从电视中汲取营养,我们的语文能力就会得到提高第七课时:手工制作——天鹅(折纸)教学内容:《手工制作——天鹅(折纸)》教学目标:1、了解天鹅的习性,知道天鹅是国家重点保护动物;2、学会折天鹅;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锻炼学生手脑并用能力、探究合作能力以及实践创新能力;重点:天鹅的折法难点:翅膀的折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想天鹅师:同学们,老师这节课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礼物,你们看,这是什么?(教师出示课前折好的天鹅)生:天鹅。

师:喜欢吗?生:喜欢。

师:那么,关于天鹅你们都了解哪些呢?看谁知道的多?(二)汇报资料——知天鹅(学生汇报课前搜集的有关天鹅的资料)生甲:天鹅是一种候鸟,有着长途迁徙的习性;一年一度,从寒冷的北国到温暖的南方,天鹅都要飞越千山万水,往返万里迢迢。

生乙:天鹅有大天鹅和小天鹅,还有白天鹅和黑天鹅。

生丙:天鹅一般雄性较大,雌性较小。

雄体长1.5米以上,雌体较小。

颈极长。

生丁:全世圣洁、高贵、恬静、优雅。

界共有5种天鹅,中国就有3种。

天鹅是我国重点保护动物。

师:同学们对天鹅了解得可真多呀!这真令我感到惊讶。

天鹅是美丽的象征,是善良的使者;同时又是我国重点保护动物,我们要保护天鹅,热爱天鹅,人人争做保护天鹅的小卫士。

既然同学们这样喜欢天鹅,那就用我们灵巧的手一起来折天鹅好吗?生:好!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六课:手工制作——天鹅(折纸),小组共同合作探究——学与做部分,这部分是天鹅的折法示意图,请同学们开动聪明的大脑,利用灵巧的双手,小组共同合作探究——天鹅的折法,也可以创新出其他的折法。

生甲:老师我折完了。

师:真聪明,这么快就折好了。

(边说边检查作品)老师给你提一个小小的建议好吗?天鹅的两个翅膀是对称的,而你折得一个偏高,另一个偏低了,你看是不是?生甲:是的,谢谢老师!师:继续努力!生乙:老师我折完了。

师:真棒!生乙:好的。

生丙:老师,我发现了一个新折法。

(教师边观察边说)师:你真聪明,你只是在天鹅的翅膀上做了一点变化,就创新出一种新折法,真有创意!把你的做法向同学们展示一下好吗?生丙:好的。

(生丙到前面向全班同学展示创新之处,全体同学鼓掌欢迎)师: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同学至少折一只天鹅,不会折的同学,组内同学负责教会,一定要负责到底,包教保会。

第八课时(学生分小组继续折天鹅,新的折法又陆续产生。

再请创新出新折法的学生到前面演示,其他同学向其学习。

)(一)小组合作——绘天鹅师:同学们真聪明!不但学会了书上的折法,还创造出许多新的折法,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下面我们来一个竞赛好不好?生:好!师:同学们仍然以小组为单位,充分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小组合作,共同绘制一幅——天鹅图。

你们可以采用折、画、剪、粘等多种方法来完成。

看哪个小组的设计别具一格。

注意:你们设计的天鹅图,在以天鹅为主的同时,也可以折一些其他的作品。

(学生分小组设计天鹅图,同时播放音乐——《献给爱丽丝》。

教师在黑板上画:天鹅湖、荷花、小鱼、小树、高山、鲜花、月亮……)(二)成果展示——放天鹅师:刚才老师看到各组的同学都开动智慧的大脑,运用灵巧的双手,团结协作,共同绘制出了一幅幅美丽的天鹅图。

现在,就请同学们将你们小组的作品粘贴到黑板上,老师在黑板上为你们绘制了一幅大的天鹅图的背景,请各个小组的同学,将你们的作品粘贴到背景中你认为最合适的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