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与建议
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方案
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方案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也逐渐受到高校和社会各界的重视。
然而,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兴趣不高、自主学习能力不足等。
因此,需要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方案,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质量和效果。
二、目标1. 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
2. 培养学生的思辨和判断能力。
3. 激发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
三、原则1. 突出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践教学。
2. 强化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3. 推动思政课与其他课程的融合,形成全面育人的教育体系。
四、教学内容的建设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
2.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
3. 中外马克思主义思想与理论的比较研究。
五、教学方法的创新1. 设计案例教学,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吸引学生的兴趣。
3.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辩论,培养思辨和判断能力。
六、教材的优化1. 采用新编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和实际。
2. 加强教材与实际案例的结合,注重理论的实践导向。
七、教师队伍的建设1. 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加强教师参与学术研究和教学改革的意识。
2. 搭建教师交流平台,推动教师间的经验和教学资源共享。
八、学生评估体系的建立1. 建立科学公正的学生评估体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全面发展。
2.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程建设和学校管理,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九、社会资源的整合1. 加强校企合作,引入行业专家和实践经验。
2. 联系地方政府和社会团体,共同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十、教育环境的改善1. 完善教育设施,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条件。
2. 加强学校管理,提高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十一、成果评估的机制建立1. 建立健全的成果评估机制,及时反馈教学效果,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特色亮点、存在问题及意见建议
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特色亮点、存在问题及意见建议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保障,也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体现。
因此,学院党委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坚持把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真正把工作落到实处,下到实功,做出实效。
长期以来,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坚持以课程建设为基础,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教学方法改革为手段,与学院一体化全员育人工程相融合,不断打造符合独立学院实际、具有“××”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模式,充分发挥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育人过程中的核心作用。
一、特色亮点第一,立足独立学院实际,积极开展教学模式改革。
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特点,我院思政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了以“课堂教学”为本体,以“参与性教学、体验性教学、研究性教学、实践性教学”为支撑的“一体四翼”教学模式。
“一体”即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
通过运用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课堂讨论教学法、情景剧表演教学法、专题讲座教学法等教学方式,启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求和欲,使学生被动参与教学变为主动参与教学。
同时注重教学内容上理论和实际的联系,教师善于结合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来组织教学活动,防止理论上的空谈。
“四翼”则表现为:(1)通过教师设计论题,让学生利用网络平台、班级活动、团学活动等进行参与性教学,以巩固课程内容;(2)通过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法制宣传、学生社团活动、勤工助学等形式进行体验性教学,以拓展课程内容;(3)通过公共选修课、人文素质报告、专题讲座讨论、专家学者讲坛等形式开展研究性教学,以深化课程内容;(4)通过假期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三下乡”活动、顶岗实习等形式开展实践性教学,以感悟课程内容。
对思政教学实践提出建议(3篇)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以下简称“思政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思政教育不仅关系到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更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长远发展。
为了更好地开展思政教学实践,提高教育质量,以下提出几点建议:一、深化课程内容改革1. 优化课程体系:结合新时代特点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思政课程体系进行优化。
在原有基础上,增加贴近学生实际、具有时代性的教学内容,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梦、四个自信等。
2. 丰富课程形式:打破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3. 融入专业知识:将思政教育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实现跨学科教学。
例如,在历史课程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在文学课程中融入道德教育等。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1. 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对思政教师的培训,提升其教育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师德修养。
鼓励教师参加学术研讨会、访问学者等交流活动,拓宽视野,提升自身素质。
2. 优化教师结构: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高学术水平的人才,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同时,加强对年轻教师的培养,为其提供成长平台。
3. 建立激励机制:对在思政教育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三、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1.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思政教育。
例如,利用微课、翻转课堂等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2. 开展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暑期社会实践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主题班会、文艺演出、知识竞赛等,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
四、注重学生主体地位1. 尊重学生个性: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尊重学生的观点,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思政课的建议
思政课的建议在大学生活中,思政课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它具有教育引导、思想启迪和价值观塑造的作用。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大学生的需求变化,思政课也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
本文将从学科设置、课堂教学和实践教育三个方面提出一些建议,以期进一步提高思政课的教育效果。
学科设置思政课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应尽可能涵盖全面的内容,既有政治、经济、法律等基础知识的传授,也应关注思想道德、文化素养的培养。
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可以引入以下措施:1.跨学科教学:思政课的教学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的融合。
例如,在讲解政治理论时,可以引入经济学、社会学等相关知识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2.选修课设置:为了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可以将部分思政课程设置为选修课。
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需求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和效果。
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思政课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意识。
以下是一些建议:1.启发式教学:思政课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
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2.多元化教学资源:思政课应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如案例分析、教育影片等,以丰富课程内容。
同时,教师也应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如利用互联网和现代科技手段来进行教学,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实践教育思政课的实践教育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际能力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几点建议:1.社会实践:思政课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服务、社区调研等。
通过亲身经历,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和适应能力。
2.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学生参与创业实践,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际能力。
可以组织创业讲座、创业比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创业的平台和资源支持。
总之,思政课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不断适应时代的需求和学生的发展,提高其教育效果和实践价值。
以上提出的建议希望能为完善思政课程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思路和方向。
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思政课程在培养学生良好品德、丰富知识储备以及提高综合素质上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在当前教育环境下,课程思政建设面临一些主要问题。
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一、核心内容缺乏深度与创新传统教科书中的课程思政内容常常过于狭窄和陈旧,缺乏更新的观点和多元化视角。
这导致学生们对于国家现实和社会现象了解不够全面,只停留在基础知识层面上。
而且由于遗留认知模式根深蒂固,在传递价值观念时容易呈现单一性和片面性。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1. 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加强跨领域师资组织工作小组轮换任教或即兴讲座等方式引入更多专业知识进入思政话题研究。
2. 延伸案例与实践结合:加大对课程案例深入挖掘,增加生动活泼的实践环节,提升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参与度。
3. 鼓励教师创新思维方式:引导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和社会发展需要,生成新式教具、设计互动性多媒体等形式手段。
二、评价机制不完善当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另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评价机制不完善。
传统考核模式主要关注基础知识掌握和单一结果评价,而缺乏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考察。
形成这种状况背后隐藏着部分教育者功利主义心态和普遍观念约定俗成。
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 制定更加科学全面的评估方案:开展以德育指标为核心的标准制定工作,并将德育测量纳入现有考试体系中进行权重调整。
2. 引入多元化评估方法:除了传统笔试之外增加口试、情景演绎等全方位能力测试,并且关注在校期间素养培养的长期持续性评估手段。
3. 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引导:提高教师评价能力,鼓励他们灵活运用多样化、富有想象力的评价方式。
三、课程思政与现实脱节当前,由于一些高校思政课程的理论内容没有与当下社会现实密切结合,在学生感受上显得枯燥乏味。
在反映社会变革才能让学生对核心马克思主义时尚出奇制胜。
针对此问题,我们建议:1. 鼓励开展调研式教学模式:要求老师在每个学期初了解学生关心话题发起调查问卷并利用结果及时纳入到授课内容中.2. 培养互动氛围和参与意愿:通过辅助资料、场景还原等形式激发同学们积极参与问题探讨,增加案例分析技巧提高日常被动吸收为主动反馈度转换.3. 设置实践环节: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项目中去,在真实情境下锤炼解决问题能力,并进一步落地可行性倡议形成。
对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质量的建议
对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质量的建议对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质量的建议段新我曾调研过一所高校刚组建不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目前只有18名教师,却承担了全院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哲学基础》等多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任务。
人数虽少,但队伍干练,精兵强将,团结协作,战斗力强,创造了第一等的工作,被广东省教育厅授予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评估优秀光荣称号。
可喜可贺!为了进一步改进教学,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质量,我提出以下几点意见,仅供大家参考。
一、深入学生中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为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达成教育目标,做到教学有的放矢、针对性强、适时及时,使学生感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犹如久旱逢甘霖,迷路遇向导,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前提条件之一是教师须在备课阶段,多次深入到学生中开展广泛的客观的调查研究,掌握丰富、准确和新鲜的第一手资料。
调查的方式很多,如问卷调查、开座谈会、个别访谈、网上调查、专项调查与多项调查等,各有利弊,可综合运用,互为补充。
调查很辛苦,很繁琐,很费时,然而却必不可少。
调查也不可一劳永逸,要坚持经常调查、每届学生调查、带着问题调查。
在经过充分调查获得丰富材料的基础上,要作深入地客观地实事求是地研究工作。
整理材料,提炼观点,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分清是非,舍弃枝节,抓住主流,揭示本质;联系教材,运用理论,寻求对策,解决问题。
选择调查材料中的典型事例引入教学中,就能一石激起千层浪,石破天惊,产生轰动效应。
由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我院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他们听起课来就会思想格外集中,十分关注和渴望,做到点点滴滴入心头,做到台上教师嘴上讲的东西和台下学生心里想的东西合拍,就能引起师生间强烈的思想共鸣。
教师若只是空洞地讲理论,学生会感觉枯燥乏味,难以理解,昏昏入睡也势必难免。
教师若是尽举古代案例,学生认为那是遥远的历史已经过时;教师专讲外国的事例,学生认为那是外国发生的事不符合我国国情;教师若能除古今中外也举些学生身边的实例,他会觉得鲜活具体,看得见、摸得着、亲切实在。
关于对思想政治课的意见和建议
关于对思想政治课的意见和建议作为一名学生,我对思想政治课有着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下面是我对这门课程的看法以及我认为可以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认为思想政治课应该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
许多时候,我们学习的是抽象的概念和理论,而缺乏实际的生活体验。
如果思想政治课能够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那么这门课程将更有意义,学生也能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课程内容。
比如,可以邀请一些社会活动家或者政治人物来给学生讲述他们的亲身经历,让学生从实际的案例中了解政治、思想的内涵。
其次,我认为思想政治课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
过去,很多思想政治课程往往将学生视为被动接收者,只讲授一些公认的理论和观点,缺乏启发性和创造性。
然而,学生应该被引导去思考,去探索,并自己形成独立的判断和思想。
因此,老师应该使用更多的启发教育法,鼓励学生自由讨论,有不同的见解和观点,倡导发散思维让学生自由探究和发掘。
第三,思想政治课应该更加注重实践性教学。
学生应该有机会亲身体验和实践政治活动,并吸收更多的政治知识。
实践性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政治的实际应用,提高他们的参与水平和分析能力。
例如,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区活动,或者组织学生参加公民议会学习课程。
这些经历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经验,还能够更好的掌握课堂所讲知识。
最后,我认为思想政治课应该更加注重交流和沟通。
思想政治课往往是集体授课,这也意味着老师和学生都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去交流和沟通。
老师应该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而且老师也要和学生交流,而不是单向传达信息。
思想政治是一个开放式的领域,需要不断的交流和探讨,学生们应该被鼓励去交流彼此的观点和经验。
总之,思想政治课需要更多的注重学生的实践性能力,思考力和交流沟通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思想品质和政治素养。
教师和学生应该共同合作,以确保思想政治课成为对学生教育的有效资源。
思政课教学意见和建议
思政课教学意见和建议
1. 思政课教学意见和建议:
-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根据学生不同的年级、专业、性别、地域等特点,设置不同的思政课教学内容和方式,切实满足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求。
- 提高思政课教学的趣味性和参与性。
教师要注重运用故事、案例、互动、辩论等具有趣味性和参与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思考能力。
- 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完善思政课教师的培训机制和评价机制,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保障教学质量。
2. 对思政课的体验和看法:
- 思政课是一门很有必要的课程,在传授基本国情、法制常识、道德情操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
同时,思政课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爱国精神和法律意识。
- 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有些教师讲课枯燥,缺乏吸引力;有些教材内容过于抽象或者过时。
为了更好地达到思政课教学的目的,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高校思政课建设交流材料
高校思政课建设交流材料一、引言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和价值观念,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
由于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程,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也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本文旨在探讨高校思政课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二、高校思政课建设的现状和问题1. 教学内容单一化目前,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普遍偏向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与实际问题的结合。
学生普遍感到这些理论知识与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没有直接联系,缺少实用性。
2. 教学方法单一化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在高校思政课中占据主导地位,学生的参与度低,缺乏互动和讨论的机会。
这种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感和学习的动力不足。
3. 师生互动不充分在高校思政课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较少。
教师通常扮演着传授者的角色,而学生则扮演被动接受者的角色。
这种教师主导的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的发挥。
4.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不足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培养。
学生普遍缺乏自主阅读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仅仅停留在被动接受和死记硬背的层面。
三、高校思政课建设的建议1. 多元化教学内容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应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案例分析。
通过引入实践活动和模拟场景,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创新教学方法在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应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的兴趣。
同时,充分利用新技术手段,如网络教学平台和多媒体教学设备,增加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3. 加强师生互动与沟通在高校思政课中,教师应扮演促进学生思考和讨论的角色,引导学生发表观点和表达见解。
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提供解答和指导。
4.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在高校思政课中,应引导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意见
3.按照本专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的规定,根据学校培养人才层次,落实课程和学分及对应的课堂教学学时,无挪用或减少课时的情况。
6.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思政课教师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思政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思政课教师应热爱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要按照“学术探讨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的原则,加强对思政课课堂教学的考核和检查,在事关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上不能与保持一致的教师,不得从事思政课教学。
二、思政课建设的总体目标
一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用理论体系大学生,始终坚持教育教学的正确方向。二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开拓创新,使思政课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三是要形成比较完善的学科体系、课程体系和保障体系,深化教学改,实现教学方式方法多样化、实践教学规范化和教学手段现代化。四是要建立和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和激励机制,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五是要加强领导和组织实施,在全校形成关心和支持思政课建设的良好氛围。力争到XXXX年,使我校思政课建设水平达到省内同类院校领先水平。
5.定期组织教学观摩活动,推广先进教学方法,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和共享。重视发挥多媒体和网络等息技术的重要作用,倡导在教学中使用新技术新手段,逐步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开发网络教育资源,形成网上网下教学互动、校内校外资源共享。积极探索科学的考试考核方法,重点考查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
六、足额投入经费,为思政课建设提供条件保障
4.建立和完善培训体系。重点深化岗前培训、课程轮训、骨干教师研修和在职培训。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着力提高新任教师适应岗位要求、胜任本职工作的能力。坚持每次开课前的全员再培训,做到先培训后开课。鼓励中青年学术骨干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到知名高校进行学术交流、参加项目研修。定期组织教师开展社会实践和学习考察活动,使教师进一步了解国情省情,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丰富教学素材。每学年至少安排1/4的专任教师开展社会实践和学习考察活动。安排专任教师进行脱产或半脱产进修,原则上每4年轮修一次。
思政课 改进
思政课改进
思政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进是一项系统工程,旨在提升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兴趣和接受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以下是一些改进思政课教学的具体建议:
1. 内容更新与贴近实际:
结合时代发展和社会热点,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成果融入教材和课堂。
将国家大政方针、社会现实问题以及国际形势等内容引入教学,使学生了解并思考现实世界。
2. 教学方法改革:
采用案例分析、讨论式、情境模拟、辩论赛等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参与度,激发学习兴趣。
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资源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丰富教学形式。
3. 实践教学强化:
组织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红色基地参观等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理论,锻炼能力。
开展课题研究,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4. 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思政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定期开展师资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理论素养。
鼓励教师结合专业背景和学术专长开展跨学科教学,打造“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
5. 评价机制优化:
改革考核评价体系,从单一的卷面考试向多元化的评价转变,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小论文、社会实践报告等多方面综合评价。
注重对学生价值观形成、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等方面的考察。
通过上述多方面的改进,可以有效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使其真正成为引领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阵地。
有效推进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几点建议
文王佳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思政课在学校人才培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全面深入地阐发了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基本原则。
如何全面落实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效推进思政课建设,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扎实推进该项工作。
一、深化思想认识,转变育人观念学习领会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并把这一思想落实武装到头脑中,落实到教书育人的实践中,让政治引领成为思政课建设的基础,让价值塑造成为思政课建设的关键,让真理传播成为思政课建设的支撑。
破除教育功利化倾向,改变目前存在的重智轻德的观念,多渠道、多方式使“课程思政”理念深入教师内心,进一步增强广大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识到立德树人是全体教师的事。
学校和教师从每一堂课到每一项活动,都要把思想政治建设落到实处。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应结合学校实际及教职工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开展“立德树人教育观”“学校课程的教育价值与教学价值”“如何上好思政课”“如何发挥教师的育人职能”等主题研讨、座谈、心得分享等活动,也可组织高校专家、各级教研员、先进教师代表、时代新人代表等深入基层学校,大力做好思政课主题宣讲和专题培训等活动,切实改变学校领导、基层教师育人观念,切实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在中小学落地生根。
二、细化课程建设,创新教育方式积极完善学校课程体系,强化课程的育人功能。
尝试构建大中小幼各学段一体化、螺旋式上升的课程体系,整合各学段的育人资源,进一步明确每学段思政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在教学目标上,要循序渐进,遵循各学段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科学、具体地设置目标;在教学内容上,要做好学段衔接,逐渐深化,将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现实中的案例和故事充分融入到教学中,不断将新理念、新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改进以往思政课偏理论说教、与现实联系不紧密的缺陷;在教学形式上,要灵活创新,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在教学形式、活动方式、传播途径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际践行相结合等多种方法,做到理念、手段的创新,把思政课上在现实中、上在践行中,让学生在践行中坚定理想信念,在践行中检验真理,在践行中运用书本知识,真正把思政课上出效果;在开设时间上,可由定时定点开设逐步过渡到常有效推进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几点建议Thinking ·思考探索思考68. All Rights Reserved.SHANXI EDUCATION态化开展。
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不可避免地面临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问题分析1. 重视程度不够在当前高校对于升学率和学术科研成果认可度日益强调的背景下,有些高校对课程思政建设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容易导致该项工作被边缘化。
学生们对于课程思政内容也可能感到枯燥乏味,这种轻视态度使得教师在开展课程思政时缺乏动力。
2. 教师自身素质和理论水平不足部分教师在担任课程思政教学工作时,可能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
他们更多地关注知识传授方面,忽略了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目标。
3. 教材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一些课程思政的教材编写存在问题,内容过于抽象,缺乏与当代大学生生活相关性。
这使得学生很难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影响了教育效果的有效传递。
二、解决方案1. 提高课程思政的重要性高校应该从制度和政策上提高课程思政的地位和重视程度,确保它能够得到充分的开展和落地。
鼓励学校领导重视课程思政建设,并将其纳入教育评价体系中。
2. 提升教师素质和理论水平为提升教师自身素质和理论水平,高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引导。
培养一支懂思政、能思政、善思政并热爱思政工作的师资队伍,通过增加专业知识培训、先进教育理念导入等方式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3. 优化课程内容与形式针对现有教材存在的问题,可以结合当代大学生实际需求进行改革。
为了增强学生对于课程思政内容的兴趣,可以将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等方式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开展一些与现实社会相关的热点话题讨论,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并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加强对课程思政教育的评估与监管高校应建立健全相关的监测评估机制,定期对课程思政建设进行评估,并从政策、经费等方面给予支持。
同时,要注重发挥学生和家长在过程中的参与度,借助他们提供的反馈意见来不断完善和优化课程思政建设。
关于对思想政治课的意见和建议【三篇】
关于对思想政治课的意见和建议【三篇】建议,中文意思是向相关方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向相关方提出自己的意见。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对思想政治课的意见和建议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一、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存有的问题1.重知识传授,轻学生情感和意志的培养大学生通常处于18岁-25岁的年龄阶段,生理上已经成人,但很多学生心理上远不明朗。
在品德学识方面,他们虽然存有一定的理论和课堂教学,但明朗的道德情感和意志还没构成,这就同意了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现在,一些思政教育者往往只是搞表面文章,搞出形式主义的东西,满足用户于课堂讲授,只轻学生科学知识传授,不回去真正深入细致学生的思想实际,没真正查清学生品德发展的规律,无法找出学生品德构成的关键所在。
这就须要教师不断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介绍情况,掌控学生的思想变化的脉搏,存有针对性地学前。
2.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中,教师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过分特别强调自己的教育的主导性,保护自己的权威和自尊,而忽略学生主体性的促进作用,没认识到人的品德刻画既有连续性又存有阶段性。
大学生正处于身心高速发展的时期,在品德构成过程中常常可以发生一些代莱、甚至不幸的情况。
因此,如果忽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不可能将针对品德构成过程中发生的矛盾犯罪行为或忽然发生体悟、反省的时机,及时地实行多样的教育教学措施,搞好品德的转变工作。
3.重主观性评价,轻客观性评价教育者在思政教育课教学过程中往往从本位主义启程,为了管好学生,利用行政管理手段,制订自学、生活和卫生等各种奖罚制度,建议学生无条件地遵从自己的教导,忽略了学生品德构成过程中各阶段的心理市场需求,以建议、教化替代学生品德教育,这种作法难引致学生在品德构成过程中发生认知障碍和情感障碍。
例如,学生的道德价值价值观念可以具备显著的功利主义女性主义,犯罪行为常常以躲避惩罚或崇尚奖励为目的,并使学生的道德水平处在低级状态。
您对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有什么建议和意见
您对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有什么建议和意见作为一名AI语言模型,我对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如下: 1.注重思政课程的实效性。
思政课程应该紧密结合时代背景和学生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能够真正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思政课程的教师应该具备较高的思想素质和教学能力,能够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时也要注重教师的培训和提高,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3.注重课程内容的创新。
思政课程应该注重内容的创新和更新,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引导学生正确的思想和价值观,同时也要注重课程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让学生在不同的课程中获得不同的体验和收获。
4.加强课程评估和监督。
思政课程的评估和监督应该加强,注重学生的反馈和意见,及时调整和改进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5.注重课程与社会的联系。
思政课程应该注重与社会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和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同时也要注重课程与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合作,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经验和机会。
6.注重课程的国际化。
思政课程应该注重国际化,引导学生了解国际事务和国际关系,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同时也要注重课程与国际组织和机构的合作,让学生在国际舞台上获得更多的机会和经验。
7.注重课程的创新性。
思政课程应该注重创新性,引导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同时也要注重课程与创新型企业和组织的合作,让学生在创新领域中获得更多的机会和经验。
8.注重课程的跨学科性。
思政课程应该注重跨学科性,引导学生跨学科思考和跨学科交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能力,同时也要注重课程与其他学科的合作,让学生在跨学科领域中获得更多的机会和经验。
9.注重课程的可持续性。
思政课程应该注重可持续性,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的可持续思维和可持续行动,同时也要注重课程与环保组织和可持续发展机构的合作,让学生在可持续领域中获得更多的机会和经验。
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建议(3篇)
第1篇一、引言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
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二、加强实践教学的理论研究1. 深入研究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
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为实践教学提供理论支撑。
2. 构建实践教学的理论框架。
从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构建一个系统、完整的理论框架。
3. 探索实践教学的新理论。
结合新时代特点,探索实践教学的新理论、新方法,为实践教学提供理论指导。
三、优化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1. 注重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结合。
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实践能力。
2. 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
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设计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活动,如参观考察、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
3. 加强实践教学与专业课程的融合。
将实践教学与专业课程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四、创新实践教学的方法1. 采用案例教学。
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开展情景模拟教学。
通过模拟现实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引入项目教学。
以项目为导向,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锻炼团队协作、沟通协调等能力。
五、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1. 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加强教师实践教学培训,提高教师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和教学水平。
2. 鼓励教师参与实践。
鼓励教师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提高教师的实践经验和教学效果。
3. 建立实践教学师资库。
整合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建立实践教学师资库,为实践教学提供师资保障。
六、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1. 建立实践教学评价标准。
您对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有什么建议和意见
您对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有什么建议和意见尊敬的教育部门及教师,
我想就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提出以下建议和意见:
首先,我们需要更加注重课程思政建设的实际效果。
即通过课程思政建设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和优秀的国民素质。
其次,我们需要更加注重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深度。
即在思政课程中融入更多的政治理论知识,让学生能够从理论上理解和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增强他们的政治素养。
第三,我们需要更加注重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方法。
即创新思政课程的教学方式,采用多种教育手段,如PPT、互动教学等,让课程更加生动、有趣、接地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第四,我们需要更加注重课程思政建设的师资力量。
即教育部门需要加强对思政教师的培养和引导,提高他们的思政教育水平和理论素养,让他们在思政课堂上更好地发挥作用。
最后,我们需要更加注重课程思政建设的质量监控。
即通过定期的考核、评估机制,来对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进行监测和评估,保证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谢谢您的倾听。
- 1 -。
关于思政课一体化就建设的分析建议
关于思政课一体化就建设的分析建议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分析建议引言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高等教育中的基础课程,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转变,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实效性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就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出一些分析和建议,希望能够促进我国高校思政课的发展。
一、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背景和意义1.背景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世界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社会的快速发展不仅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我们需要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引导他们正确面对和解决问题。
思政课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一环,肩负着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深刻理解当前时代问题的使命。
2.意义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可以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融合,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分析社会问题;另一方面,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可以提高教学实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综上所述,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对于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应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现状和问题1.现状目前,我国高校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一些高校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取得了积极成效。
但是,总体来说,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
例如,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践性,教学方法单一,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2.问题分析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学内容偏重理论知识,缺乏实践性。
许多思政课的内容仍然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缺乏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案例和讨论。
其次,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的讲授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需要探索多种教学方法。
再者,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一部分教师缺乏对思政课教学的深入理解和研究,教学效果不佳。
三、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促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和建议。
您对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有什么建议和意见
您对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有什么建议和意见对于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我有以下几点建议和意见:
一、加强教师的思政能力培养
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负责人,他们的思政能力直接决定了课程思政的质量。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教师的思政能力培养,通过相关培训和学习,提高教师的思政素养,让他们更好地贯彻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
二、完善课程思政建设机制
课程思政建设需要一个完善的机制来支撑和保障,例如建立课程思政专家委员会,加强对课程思政建设的评估和监督,定期召开课程思政建设座谈会等,这些机制能够促进课程思政建设的顺利进行。
三、加强课程思政教材的编写和选用
课程思政教材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的编写和选用应该注重思政教育的特点和要求,体现时代特色和社会需求。
同时,应该建立健全教材选用制度,确保教材的质量和合法性。
四、注重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的创新
课程思政建设不仅是教育内容的问题,更是教育方法的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注重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创新,从多种角度和渠道引导学生,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和感受课程思政的内涵。
以上是我对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希望能够对贵校的课程思政建设有所帮助。
谢谢!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与建议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我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的罗锐鹏。
很荣幸在此与大家分享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心得体会。
我谈论的内容,主要包括4个方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看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与手段的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的总体评价
一、对思想政治课的教材内容的建议
我是一名大二学生,大一开设了《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二开设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经过两年来的学习,觉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编写有以下几个优点:
1、理论知识系统完整具体,介绍详尽细致,如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时教材通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与生态5个方面高度系统性,整体性地剖析了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所在;
2、知识的体系结构明晰,便于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学与经济学三方面进行综合阐述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思想主线清楚,体系严谨;
3、能够在较大程度实现全国教材的统一,便于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的教育;
4、尤其是《概论》教材,能做到不断的与时俱进。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理论飞跃产生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到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产生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内容,都有所体现,使当代大学生能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内容。
以上,若能举例来说更好。
(四门课程的教材再大致看一遍)
经过两年来的学习,我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有这样几方面的想法:
1、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四门教材内容应做到与时俱进
例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材:在“十八大”
“十八届三中全会”成为我们热议的内容时,在“中国梦”成为人们共同价值追求时,我们还在学习编写到科学发展观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教材。
为确保内容的有效性,我认为应该尽快更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内容。
《形势与政策》教材的部分,让康慧来讲吧。
2、在教材里添加“知识框架的构造”附件
有效的索引会让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的核心内容,即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要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学与经济学,如果在课本的开头、小结或者附录添加本书的框架结构图,我想学生会更加清晰明了把握整个课程的内容,这样也便于学生掌握和记忆课本的内容,深化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材编写的优点,在于把各个理论知识清楚地归类编辑,逻辑顺序强。
当然,如果在本书开头把框架图或者思维导图展示出来会更好,会更能加强整个知识网络的互相联系。
而我之所以提倡构建知识框架图,是想提倡学生用理性(理科生)思维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
如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编写得具有高度逻辑性,有一环扣一环的理论结构搭建,相互联系最终汇成一个总的观点,这样会引导同学们进行更加理性更加高效地学习,让同学们在学习中有个底,有所依托,而不是零零散散地掌握内容,感觉到学了很虚。
总而言之,构建知识框架图就是打通六脉。
我相信,一个好的知识网络便有这样的好的效果。
3、删除教材的重复之处,编辑方式多样化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材,出现多处内容一再重复的现象(比如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和谐社会的特征)此外,《中国近代史摘要》的下篇从第八章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到《改革开放于现代化建设新时代》期间的多数内容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相关内容重复,这不但有造成冗余之嫌外,还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所以有必要进一步对教材进行修订,尽量在知识体系详细完整的情况下实现言简意赅。
此外,大段大段的文字显得过于单调与无趣。
我认为可以适当地添加一些相关的图片,这也跟我们做
PPT相同,有图片会更容易吸引同学的注意。
同时也可以添加相应的表格进行各种理论的比较说明,比如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的成绩等,或者增加一些“小资料”、“小常识”等扩充性的背景材料等,这样会让知识显得更加清晰明了,显得更加有趣、更加有逻辑。
二、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的改革
我们都知道采用好的方法去做事会事半功倍,而采用不对的方法行事会事倍功半。
为此,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应该进行更好地选择。
我有一下几个建议:
1、丰富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体会到思想政治理论就在我们身边
就我跟其他高校的同学交流,大家对思想政治理论的认识就是无趣,上课不是睡觉就是玩手机。
归结起来原因有3个:课本内容是大片大片的像文件似的文字,任课老师讲授的内容大家都已经知道,“满堂灌”的教学单一模式。
要想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上活,让学生们喜欢,在教材内容固定的前提下,教师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对提高教学实效十分重要。
本学期,我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任课教师的教学方式,同学们都很受欢迎。
课前10分钟让同学们收集和播报国内与国际时政新闻,老师评论分享看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纳入朗诵与唱红歌等元素。
例如,在讲到爱国主义精神的内容时,当有的女生听着朗诵余光中先生的《乡愁》,都在时下面默默地流泪;当我担任红歌指挥指挥《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时胸中的激昂与澎湃,那种爱国热情一下子高涨起来,整个课堂充满了爱国主义的氛围,这时就觉得爱国主义就在我们身边。
学习思想政治课主要是提高同学们的思想政治提高,这种精神层面的提升光靠“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是不能完成的。
2、利用现代信息沟通技术,进行更有效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微信、微博等网联网平台的发展,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冲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知识来源渠道的多样化,弱化了教材知识的权威性,增强了同学们的选择性;二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可以由教室延伸到课外。
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时代的变化联系密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老师们要善于与时俱进,在
培养人教育人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时代变化的特点,抓住当代大学生的兴趣和个性特点,把信息技术运用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
例如,思政课教师若能开通微信,微博等相关平台,与同学进行在线交流,分享关于时事热点的评析,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自由阐述时政观点的欲望,又可以对学生进行有引导性的教学。
本学期,我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任课老师开设的时政QQ群,群主老师与同学们共同讨论问题、共享学习心得,我们学生感到受到老师的尊重与重视,会更加敞开心扉与之交流。
3、改革思政课成绩考评方式,重期末考试,更重平时表现
《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讲道一个人习惯的养成需要很长的时间,更需要外界刺激的不断强化,也需要我们不断的实践。
但我们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的课的学习一般只停留在期末复习短短的一两个星期内,这样虽然能够在海马区形成短期记忆,但是将思想政治理论转变成长期记忆的新神经元才是最关键。
为什么学生在期末会努力抱佛脚,因为怕挂科么!因此,我们觉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成绩考评方式,应改变期末一张试卷“定终身”的做法。
把平时表现和期末考试结合起来,更加注重学生的平时表现,例如本学期该同学们的课堂表现及该同学们在系里和学院里的表现。
这样可以鼓励学生更加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过程学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
1、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学得真知
理论的内容相对会显得抽象,要想更好的把党的指导思想灌输到学生脑海里,必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让学生深入农村、深入社区、深入工厂等,通过调研、实习、志愿活动等,感受到改革开放的伟大变化、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所以,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应重视对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进行。
考虑到学生人数众多,实践活动的安全性,可行性与可操作性,社会实践的落实很难取得进展,这也是制约思想理论课发展的重要原因。
我校是采用网络社会实践与课外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形式。
(下面内容是否讲可根据时间来定:我与大家分享我们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在思想政治社会实践的创新之举。
我们课外实践
活动包括三下乡,访问知名校友、志愿活动等等,而思政网络实践平台的搭建是我们与时代接轨的重要体现,是有效开展社会活实践动的特色。
网络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不仅解决了大学生社会实践人数多,成本高与组织难,安全等问题,还跨越了时间与空间的障碍让学生在政治基地中不断实践,不断学习,不断体悟,在思想上得到进一步提升。
)
希望我以上的这些意见能够真正代表我们学生的心声,通过改革,让思想政治课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罗锐鹏
2014年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