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审议下主题班本课程的生发与建构

合集下载

主题背景下班本课程的建构与实施

主题背景下班本课程的建构与实施

主题背景下班本课程的建构与实施【摘要】:园本课程班本化是以班级为基点的园本课程实施过程。

班本课程是园本课程的一部分,让教师成为课程的主人,让孩子成为发展的主人。

基于孩子的兴趣、问题、需求等,进行建构与实施。

【关键词】:班本课程;建构与实施儿童是幼儿园课程永恒的起点与归宿,只有真正关注到每一个真实的儿童,课程才会散发出持久的生命力。

大班孩子思维活跃,有极强的求知欲和探究欲。

而乡土资源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儿童可闻、可见、可知的,更是日常生活中儿童津津乐道讨论的焦点话题。

访谈调查中我们发现幼儿对于家乡本土资源的了解严重缺失,这将引起我们的深思。

以此在主题“我的家乡”背景下,我们以班本课程《家乡的桥》为例,进行建构与实施。

一、兴趣导向,价值识别(一)盘点丰惠课程资源丰惠镇拥有深厚的自然、文化历史底蕴,老街古色古香的建筑、历史悠久的古桥、风景优美的凤鸣山,流传深远的梁祝故事,朗朗上口的当地民谣、童谣……是一本厚厚的幼儿园课程的“活教材”。

(二)源于孩子的兴趣导向每个人都有一份难舍的家乡情怀,对于孩子们而言虽未建构完整的家乡概念,但随时随地能接触到家乡的人、事、景。

生活中,他们会模仿着成人学说几句土话,并为此感到滑稽而哈哈大笑;郊游后,他们会带上照片津津乐道地介绍家乡的景点有哪些好玩的;同时,老街印象、古桥纵横、巷弄故事……处处遍布着家乡的人文情怀。

虽然这些都是孩子们生活中可见、可闻、可知的,但是他们对家乡的感知还是属于较零碎和表浅的。

基于孩子们的兴趣和问题,班本主题《我们的家乡》顺势而生。

二、多维审议,主题架构(一)审目标结合指南精神、园本课程理念,解析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将主题目标定位为:1.能多感官了解桥的常见类型、基本构造、作用,初步了解家乡桥的发展史和造型美。

2.通过观察、操作、试验,尝试用多种材料和方式探究“家乡的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增进对家乡桥的认识。

3.乐于用多种方式探寻表达对家乡桥的所见所闻,展望家乡的未来,体验、萌发喜爱家乡的美好情感,为家乡感到自豪和骄傲。

浅谈幼儿园班本课程的生发与实施

浅谈幼儿园班本课程的生发与实施

浅谈幼儿园班本课程的生发与实施摘要: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有什么样的生活,便有什么样的教育,因此,他主张“用生活来教育”。

孩子年龄越小越需要这种生活教育。

教育实践也证明,当幼儿园所开展的活动取材幼儿的生活经验,活动内容为幼儿所熟时,幼儿就会产生极大的兴趣、热情,更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尝试用多种多样的方式解决问题。

幼儿园班本课程中宽松的氛围,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丰富多彩的游戏内容,既能能满足幼儿发展的不同需要,也能引发更深入的探究。

关键词:班本课程生活探究幼儿园的班本课程探究活动,是由一个或一群孩子对他们所关心的某个主题进行深入探究和研究的活动。

教师和幼儿共同参与主题活动的开展,由幼儿提出问题,在疑问的情境中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材料,对相应的主题进行深入探究,解决问题,从而在探究的过程中使幼儿的经验和能力得到提升。

在小班下学期,我和孩子们一起生发了班本课程活动“雨天里的小欢喜”。

回顾活动,有如下感悟。

一.关注生活,生发课程进入六月中下旬,雨姑娘似乎每天都要和我们见面,有时小雨滴答,有时狂风暴雨。

今年的雨季似乎还特别的长,教室里,一群娃儿正眼巴巴地望向飘雨的窗外,脸上尽显落寞……“为什么总是下雨呢?太阳公公去哪里了呢?”“太阳公公是睡懒觉了吧,它可能忘了起床”。

小班的孩子有很强的好奇心,总是喜欢问为什么?这些问题,引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

他们猜测着、讨论着,思考着……于是,通过我们通过调查表、视频等方式,和孩子们一起简单了解了梅雨季的相关知识。

我还和孩子讨论:你喜不喜欢下雨天?为什么?当说起这个话题,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聊了起来,有的说不喜欢,因为不能去户外玩。

而有的则说很喜欢在雨中跳水坑,就像小猪佩奇一样。

还有的说喜欢打着漂亮的雨伞跑来跑去。

当讨论到踩水坑、在雨中游戏时,孩子们的眼睛一下子明亮了起来,一副很期待的模样。

看来孩子们对雨天还是比较认可的。

那何不让孩子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尽情的体验雨天里的快乐呢?于是《雨天里的小欢喜》这个微课程的就很快生发了。

幼儿园班本课程的审议与实施 幼儿园课程

幼儿园班本课程的审议与实施 幼儿园课程

幼儿园班本课程的审议与实施一、概述在幼儿阶段,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孩子的兴趣和习惯,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基础,并在发展方面和认知方面做好铺垫。

幼儿园的课程设置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班本课程的审议与实施,并提出一些理性建议。

二、幼儿园班本课程的审议1.教育部门的监管教育部门应当对幼儿园的课程设置进行监管,并确保其符合国家相关教育政策要求。

教育部门应当鼓励幼儿园结合自身特点和对当地孩子的了解,自主设计适合本地幼儿发展的班本课程。

2.幼儿园内部的评议幼儿园应当组织专业人员,包括教师、心理学家、幼儿教育专家等,对班本课程进行评议。

评议应当充分考虑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坚持以幼儿的发展需求为中心,以发展为主线,以教师为主体,以环境为支撑,全面推进幼儿的健康、智能、情感、品德、艺术素养的发展。

3.家长的参与幼儿园还可以邀请家长参与班本课程的审议过程。

家长对自己的孩子了解更为深入,他们的参与可以为课程的审议提供宝贵的信息。

三、幼儿园班本课程的实施1.课程内容设置班本课程的实施应当注重内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在语言领域,可以设置丰富多彩的语言活动,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认知领域,可以引导幼儿进行系统的观察和体验,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在艺术领域,可以为幼儿提供各种各样的艺术体验,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2.教学方法幼儿园教师应当注重因材施教,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游戏教学、实践教学、情景教学等,激发幼儿的兴趣,激励他们主动学习。

3.环境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对幼儿的发展至关重要。

幼儿园应当设计出一个充满活力、充满趣味并且适合幼儿成长的环境,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和创造力。

四、结语幼儿园班本课程的审议和实施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

只有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才能确保幼儿园的课程设置符合幼儿的成长需求,能够有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希望管理者、教师、家长等各方积极参与,共同推动幼儿园班本课程的审议与实施工作。

以“种植菌菇”为例,谈幼儿园班本课程的生成与建构

以“种植菌菇”为例,谈幼儿园班本课程的生成与建构

随笔以"种植菌菇"为例,谈幼儿园班本课程的生成与建构刘莉摘要:随着教育教学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教育工作者对于不同阶层的教育教学活动展开了创新探索,寻求更好的教学方式。

本文以此为出发点,以幼儿教育为例,探讨基于“种植菌菇”活动所形成的班本课程,进而进一步展开对于班本课程的生成和建构的阐述,为幼儿教育教学活动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幼儿园;班本课程;自然生态班本课程实际上是校本课程的“缩小版”,是将校本课程的范围进一步缩小到具体的班级,通过教师对于学情的把握和了解,基于幼儿个体喜好与兴趣的前提下,形成的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式弹性课程。

相对于校本课程而言,在幼儿园开展班本课程,更能够结合实际班级的教学情况,来提升班级教学质量,为幼儿园班级活动的开展,增添活力。

一、明确主体班本课程的生成与构建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通过具体的教学内容来体现,因此,首先要明确教育活动的主体,通过教育活动主体的明确来分析活动开展的内在需求与外在需求。

(一)内在需求以“种植菌菇”活动为例,基于内在需求来看,“种植菌菇”活动本身与幼儿的生活有着一定的联系,因此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情绪,继而促进幼儿深入探索学习,形成教学活动。

在实践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入活动,如询问幼儿平时喜欢吃什么蔬菜,幼儿的回答会基于自身的生活实际而五花八门,教师可以适当的进行引导,当出现菌菇类的内容时,教师要及时捕捉这一关键活动词,继续与幼儿产生对话,如“小朋友们知道菌菇长在哪里吗?”有的幼儿会提出地里,有的幼儿会提出水里,还有的幼儿会提出长在树上。

对于幼儿而言,对问题的回答往往来自于自己的想象和生活的实践,教师可以带着幼儿一同探索真正的答案,让幼儿带着强烈的好奇心,主动自发的参与到教师组织的活动当中来。

(二)外在需求基于这类实践探索活动的开展,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幼儿的对于社会的自我认知与探索,强化幼儿的认知理念与动手实践能力,从而促进幼儿能够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因此,整体而言,这类实践探索活动对于幼儿的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1]。

幼儿园班本课程审议的构建与实践——以大班生成课程养草记为例谈课程审议的实施路径

幼儿园班本课程审议的构建与实践——以大班生成课程养草记为例谈课程审议的实施路径

幼儿园班本课程审议的构建与实践——以大班生成课程养草记为例谈课程审议的实施路径幼儿园是孩子们迈入学校教育的第一步,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是幼儿园教育的核心目标。

而幼儿园的课程设置与实施对于孩子们的学习成长至关重要。

为了更好地满足幼儿园教育的需求和提高教学效果,课程审议的构建与实践成为了幼儿园教育领域中重要的课题。

本文以大班生成课程养草记为例,探讨幼儿园班本课程审议的实施路径。

一、课程审议的背景与意义课程审议是指教育工作者对当前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和评估,以便优化和改进课程,提高教学质量。

在幼儿园教育中,课程审议具有以下背景和意义:1. 适应多元化需求:幼儿的个性差异较大,教育需求也不尽相同。

通过课程审议,可以根据不同班级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课程设计,满足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

2. 提高教学质量:课程审议能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材进行评估和改进,有助于提升幼儿园教育的教学质量,为幼儿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

3. 推动持续发展:通过课程审议,教育工作者能够不断完善和调整课程,适应教育领域的新变化和新需求,为幼儿园教育的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二、大班生成课程养草记的背景与实施大班生成课程养草记是北京市某幼儿园的一项课程审议实践活动。

该幼儿园通过组织幼儿参与种植活动,引导幼儿观察植物的生长规律并记录下来,从而培养幼儿的科学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该活动的实施路径如下:1.明确目标:幼儿园明确活动目标是培养幼儿的科学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幼儿了解植物的营养需求和生长规律,并通过动手参与养草的过程,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2. 制定计划:幼儿园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

包括活动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教学资源等方面的安排。

同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的植物和种植方法。

3. 资源准备:幼儿园提前准备好所需要的种子、土壤和种植容器等资源。

构建和生发幼儿园班本课程的思考

构建和生发幼儿园班本课程的思考

-101-2023年第25期(总第365期)幼教园地近年来,不少幼儿园都在建设班本课程,幼儿园班本课程遍地开花,在这个过程中不乏优秀的班本课程出现,但是也有部分班本课程构建与生发并不顺利。

若想让班本课程真正适合幼儿,教师必须通过实践来验证,而实践的过程是一个思考、改造和创新的过程。

当下幼儿园班本课程的构建和生发存在重特色打造、轻课程培育,重教师本位、忽视幼儿立场,重当下显性效果、忽略可持续发展等现象。

比如:有的教师在班级艺术课程中过于追求幼儿绘画的显性效果,而忽略了幼儿的多元表达需求;有的班本课程是东拼西凑组成的,相对敷衍。

当前,幼儿园班本课程的系统性、前瞻性和推广性还有待提升,部分幼儿园构建与开发课程热情有余而深度不够,做着做着就偏离了课程目标、偏离了幼儿实际、偏离了课程实施的初心。

一、幼儿园课程构建与生发课程的实施本质上是育人的过程,课程不是被动塑造而成的,而是经主动建构而成的,可为教师“松绑”和赋能。

课程内容的架构是一个不断纳新吐故的过程,深度是不断递进的,经验是连续的,内容是螺旋式上升的。

从表面上看,课程生发是课程内容的生发与活动的产生,实质上是幼儿发展空间和可能性的增加。

而发展空间和可能性不是自动形成的,是需要教师创造条件、把握机会,进行挖掘和开发的。

发展空间和可能性不只指幼儿有事可做,也不只指教师有内容可教,而是幼儿能够面对适宜的问题和挑战,获得解决问题的机会,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相应的新经验,是“无中生有”和“没事找事”的过程。

其中,“无中生有”的关键在“生”,无论谁是课程生发的主要人物,“生”的结果一定要指向幼儿,最终一定要能给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增加机会和可能性;“没事找事”也是一种课程生发的策略,教师要在“没事”中看到“事”的线索,而这需要教师具备教育意识、关系意识、生态意识和经验意识。

“没事”不足惧,无“事”可找才会暴露出教师专业能力不足的问题。

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教师可教的内容有很多,幼儿可做的事也很多,但它们不一定都能促进幼儿发展;只有那些适应幼儿身心发展和现实需求的,才是真正的发展空间和可能性,才是宝贵的。

浅谈班本课程的生发与实施——以大班班本课程《“树”不胜数》为例

浅谈班本课程的生发与实施——以大班班本课程《“树”不胜数》为例

浅谈班本课程的生发与实施——以大班班本课程《“树”不胜数》为例摘要:树是具有木质树干及树枝的植物,有很多种类。

在一次秋分活动中,小朋友们了解到了各种各样的树,对大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把握幼儿的兴趣点,将大树作用于主题课程,并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以幼儿的观察为支点,分析课程设置,开展了以“数大树”为主题的活动,通过自由数、分组标记数、区域分工数这几种数树方法,让幼儿亲自去数一数幼儿园里有多少棵大树,使幼儿对探索大树的答案感兴趣,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兴趣,鼓励和培养幼儿对科学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关键词:大树探索实践体验一、课程缘起班本课程《“树”不胜数》的生发与实施源于幼儿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幼儿园园本课程《话秋分》活动中,孩子们观察到了各种树木,并在制作海棠树牌的任务中发出了“幼儿园里有多少棵树呢?”的问题。

根据幼儿园教育纲要的要求,结合幼儿的兴趣和科学教育目标,我们决定支持孩子们亲自去数一数幼儿园里的大树,开启了数大树的活动之旅。

二、“‘树’不胜数”主题活动目标预设(一)能够不受物体摆放形式影响点数20以内的物体数量。

(二)能用语言、文字、图画等有序、连贯、清楚地表述遇到的问题或解决的方法。

(三)遇到困难时,知道与同伴协商,并尝试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愿意向他人求助。

(四)与同伴合作、分工、交流,制定好活动的简单分工并且合作执行。

(五)积极愉快地参与活动,感受活动不断推进的成就感、与同伴合作的愉快。

三、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一)猜一猜对于幼儿园有多少棵树,孩子们有不同的猜想,有的说:应该有50棵吧。

有的说:应该有100棵吧。

还有的说:我觉得比100棵还要多,因为幼儿园里到处都是树。

(二)第一次数——自由数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出发了。

活动后,小朋友们出现了很多疑问:“没有叶子的树要不要树?”、“葡萄树要不要数?”、“我们要数的是什么样的树?”、“幼儿园里的树太多了,我都数不清了!”。

幼儿园班本课程审议与实施方案 幼儿园课程

幼儿园班本课程审议与实施方案 幼儿园课程

幼儿园班本课程审议与实施方案一、前言幼儿园课程是指根据幼儿的芳龄特点和成长规律,以培养幼儿全面发展为目标,按照一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安排进行实施的一系列教育活动。

幼儿园班本课程是指一个班级的教育工作计划,是对该班级幼儿进行教育的总体规划和具体安排的文件。

本文旨在就幼儿园班本课程审议与实施方案进行探讨,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安排,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课程审议1.教育目标的确定在制定班本课程前,需根据幼儿园教育教学特点和学校办学理念,确定本班教育目标。

教育目标的确定要符合幼儿的成长规律和特点,突出幼儿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旨在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和个性全面发展。

2.课程体系的构建在确定教育目标的基础上,根据幼儿的芳龄和成长发展阶段,构建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应包括语言、数学、社会活动、科学探究、艺术、体育等方面的内容,覆盖幼儿各个方面的发展需要,确保全面发展。

3.教学内容的确定根据幼儿的认知能力和学习需求,确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要符合幼儿园课程标准和教育教学大纲的要求,贴近幼儿生活和实际,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4.教学方案的制定根据教学内容和教育目标,制定教学方案。

教学方案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和学习特点,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注重因材施教,灵活多样。

三、课程实施1.教学计划的制定根据教学方案,制定每周、每月的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注重教学过程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充分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保证教学质量。

2.教学方法的选择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注重启发式教学和体验式教学,丰富教学手段,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3.教学环境的营造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包括教室内外的环境布置、教学资源的准备等,为幼儿提供一个培养综合能力的学习场所。

教学环境要与教学内容相适应,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幼儿园班本课程审议的构建与实践——以大班生成课程“养草记”为例谈课程审议的实施路径

幼儿园班本课程审议的构建与实践——以大班生成课程“养草记”为例谈课程审议的实施路径

-095-2022年第18期(总第322期)教学课程审议是指课程开发的主体对具体教育实践情境中的问题反复讨论权衡,以获得一致的理解与解释,最终得出恰当的、一致的课程改革决定及相应的课程开发的途径和方法[1]。

幼儿园课程审议以幼儿园课程开发为目的,其实际上是教师对课程价值的判断,让教师思考“教什么”“如何教”这两个问题[2]。

班本课程是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动态课程[3]。

它要求教师关注幼儿生活的细节和特点,把握幼儿的动态发展情况,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形成符合幼儿兴趣与发展需求的班本主题课程。

文章以大班生成课程“养草记”为例谈谈课程审议前、中、后三个环节的实施路径。

一、主题前审议:选择性审议,从幼儿的视角寻找发展点(一)初现问题,顺势探入在初春中午的散步时间,枯黄的大草坪操场引起了幼儿的关注。

幼儿发现,大型玩具底下有绿色的小草,平衡木底座下有绿色的小草,幼儿园门口的大树下也有绿色的小草,但是经常被踩的小坡光秃秃的,只长有一些枯黄的野花,与经常被踩踏的大草坪一样。

幼儿基于这些发现,在分享交流的过程中猜测草地枯萎的原因:太阳把小草晒黄了;幼儿每天跑来跑去,把小草踩坏了;泥土太干了,有点硬,所以小草长不出来;天气有点冷,小草还没有长出来。

(二)研讨交流,顺时深入回到班级之后,教师们及时开展了课程审议与研讨。

教师A:结合主题活动“我们在春天里”,可以开展养护幼儿园草坪的系列活动,引导幼儿思考并交流我们可以为幼儿园草坪变绿做点什么。

教师B:可以开展小草种植、草坪养护活动。

本班幼儿在科探区开展过观察种子发芽的活动,每个幼儿都有过郁金香盆栽种植的经验。

基于此,教师可以开展户外与室内同步对比观察种植活动。

教师A:为了让幼儿在自然中发现植物生长的奥妙,体验其中的乐趣,我们初步制订四个领域的活动目标。

在科学领域,要求幼儿通过找一找、看一看、说一说,认识草的种子,了解小草的种类和用途;在语言领域,让幼儿查阅与小草相关的书籍、资料,并分享交流自己的探究发现;在艺术领域,引导幼儿大胆运用绘画、手工等形式记录、表现观察到的小草;在思维领域,促使幼儿对小草产生喜爱之情,让幼儿感受小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美的享受,并激发热爱自然、保护花草树木的情感。

幼儿园班本课程的审议与实施 幼儿园课程实施

幼儿园班本课程的审议与实施 幼儿园课程实施

幼儿园班本课程的审议与实施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

幼儿园作为孩子们接受教育的第一站,其教育质量与课程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而班本课程作为幼儿园教育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其审议与实施更是举足轻重。

本篇文章将围绕幼儿园班本课程的审议与实施展开讨论。

一、班本课程的审议1.1 班本课程的内涵班本课程是指幼儿园根据教育部门的要求和幼儿的实际情况,结合幼儿的芳龄特点、个性特点和成长发展规律,制定的一种特定的教育活动安排。

班本课程是幼儿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是对个别幼儿的全面发展要求的具体体现,是对学前教育水平提高和学前教育改革的实践保证。

1.2 班本课程的审议流程对于班本课程的审议,幼儿园需要走一定的程序。

需要了解幼儿园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理念,并结合教育部门的要求,形成班本课程的整体框架。

幼儿园需要深入了解幼儿的实际情况和成长发展规律,结合幼儿的芳龄特点和个性特点,进行具体的课程设计。

需要将设计好的班本课程进行专家评审和教师讨论,形成最终可行的班本课程方案。

1.3 班本课程的审议要点在班本课程的审议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首先是灵活性,班本课程不宜过于死板,需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其次是科学性,班本课程的设置需要基于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支撑,不宜随意制定。

再次是全面性,班本课程需要全面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需求,不能偏废某一方面。

1.4 班本课程的审议成果经过反复的讨论和修改,最终形成了一份科学合理、符合幼儿成长规律、富有生活情感和教育启蒙的班本课程方案。

这份方案被提请教育部门审核,获得了通过。

也为后续的实施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班本课程的实施2.1 班本课程的实施对象班本课程的实施对象主要是幼儿园园长、教师和家长。

园长需要对班本课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将其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需要深入理解班本课程的内涵,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实施。

课程审议下主题班本课程的生发与建构

课程审议下主题班本课程的生发与建构

故事对话课程——课程审议下主题班本课程的生发与建构一、发现故事——有“思考”的教研开启有“深度”的主题瓶罐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这些成人眼中平平无奇的玩意却是孩子爱不释手的玩具,尤其是对于小班的孩子,形状、大小、颜色、质地以及用途不一的瓶瓶罐罐吸引着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喜欢敲一敲、碰一碰、摇一摇、滚一滚瓶罐,而孩子正是在摆弄中开始对瓶罐世界的探索活动。

在主题前审阶段中,老师们表现出对于这个主题活动满怀期待的心情,想要和孩子们一起去探究瓶罐世界,纷纷猜测孩子们与瓶瓶罐罐之间将发生哪些奇妙的故事。

张老师给大家分享了一个她记录下来的发现:一日午后散步,满满望着银杏叶说:“幼儿园现在是黄色的啦!”哦,原来孩子们发现了树叶颜色的变化。

于是我回应道:“满满发现了秋天是黄色的。

”曹懿欣马上回道:“秋天又是有点红的。

桔子是有点红的。

”我一阵欣喜,孩子们对秋天里的水果也感兴趣了,于是我肯定孩子们的发现:“我也发现了,秋天有很多水果成熟了,比如红红的苹果。

”郭雨宣说:“还有草莓,白色、粉色的。

”“还有绿的梨。

”一番讨论之后,我们得出了结论:秋天是红的、黄的、绿的、粉的、黑的、蓝的……恰逢近期在收集各种瓶瓶罐罐,回到教室后陈子睿拿着一个空矿泉水瓶对着窗户,黄色投在了瓶子里:“张老师,瓶子里有黄色耶!”我兴奋得回应道:“你们看呀,闹闹把黄色装进瓶子里啦!”孩子们纷纷模仿,“我把白色装进去啦!”……红的、绿的、黄的,各色跳进了透明瓶里……这个生动的故事片段立刻引起了老师们的兴趣,大家在感叹孩子们的发现和创造的同时,站在专业角度去剖析孩子们的兴趣、经验和能力水平。

A:从孩子们的语言当中可以发现他们对色彩特别感兴趣,也能看到他们在前期的《水果宝宝》主题活动当中积累的有关于颜色的经验。

B:虽然这不是主题当中的原有内容,但是我觉得孩子们的发现还是很有价值的。

透明的瓶子成为了他们探究色彩的一个媒介,激发了子们去观察身边这些色彩的兴趣,让普普通通、习以为常的景色变得趣味十足。

建构班本主题课程,促发幼儿多元发展

建构班本主题课程,促发幼儿多元发展

建构班本主题课程,促发幼儿多元发展摘要:“班本课程”是幼儿园园本课程的一部分。

圈圈农场资源丰富,在农场中幼儿能与自然界的动植物亲密接触,积极互动,由此也引发了他们对农场资源的兴趣以及关注,教师及时抓住兴趣,立足幼儿,以《3~6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文件精神为指导,开展班本主题系列活动,以此促进幼儿多元化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主题课程多元发展虞永平教授说“适宜性”是幼儿园课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则,追求适宜性也是幼儿园课程建设的重要价值指向。

班本课程是依据儿童的兴趣和经验,在教师的支持和帮助下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发现知识,建构认知的过程。

建构和实施科学、合理的班本化课程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课程游戏化的不断实施与深入,幼儿园的户外环境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改,旨在为幼儿打造一个更有趣、更丰富、更生动的游戏环境。

幼儿给它起了个名字为“圈圈农场”。

目前圈圈农场有沙水区、玩泥区、种植区、饲养区、花卉区、小树林、角色游戏区、涂鸦区一共八个游戏区域。

每天两小时的户外游戏时间,幼儿在这里嬉戏玩耍,探索秘密,侃侃而谈,甚是满足。

一、立足幼儿兴趣,生发班本课程圈圈农场中的自然资源很多,有各种各样的蔬菜、绿植、果树、花卉等丰富的资源,那么对于这么多资源教师应该选择如何删选。

爱因斯坦曾提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所以教师应该立足幼儿的兴趣,选择幼儿喜欢的农场资源来开展班本主题课程,充分挖掘资源的内在价值,最大程度的促进幼儿多元化能力的发展。

⒈以观察为抓手,发现兴趣点观察是教育的基础,观察能力是幼儿园教师重要的专业能力之一我们需要通过观察来理解儿童、接纳儿童、尊重儿童、支持儿童。

在一个周一的早晨,晨间活动时,幼儿在讨论怎么过了一个周末油桃开始腐烂了。

瞳瞳认为因为天热的关系,水果两天就变坏了;萱萱认为肯定是因为周末下雨了,油桃淋了雨才会腐烂了;馨馨认为是被蚂蚁咬坏的,因为她发现油桃上有蚂蚁,孩子们对油桃为什么腐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教师也敏锐的观察到了幼儿的兴趣点,于是班本课程油然而生。

幼儿园班本课程的建构与实施——中班班本课程《快乐的水池》

幼儿园班本课程的建构与实施——中班班本课程《快乐的水池》

幼儿园班本课程的建构与实施——中班班本课程《快乐的水池》摘要:班本课程是指从本班和教师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幼儿园和班级的各种资源,切实关注班级生态,并以教师为主体主动建构的科学、高效的课程,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师观念的不断转变,建构科学高效的班本课程已经成为教师的共识。

一、捕捉兴趣,确定班本主题班本主题不是由教师随意决定,而是源于教师对幼儿的观察。

然而,幼儿的兴趣点多且易分散,这意味着教师一方面要帮助幼儿进行价值筛选;另一方面教师要及时帮助幼儿聚焦兴趣,从而围绕其感兴趣且适合该年龄段的价值点展开深入探讨。

以中班班本课程《快乐的水池》的实施背景为例,幼儿进入中班后,班级搬入园所总部,幼儿对新环境充满了好奇,他们对幼儿园的水池最感兴趣。

幼儿每次散步或户外活动中,路过水池,总会情不自禁地在水池边嬉戏;他们在离开时,总是恋恋不舍。

幼儿对“水”如此感兴趣,且水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我及时抓住此次教育契机,组织幼儿展开讨论,由幼儿命名“快乐的水池”班本课程应运而生。

二、综合考虑,预设主题目标班本课程正式开展前,预设主题目标有利于教师形成相对系统的思路,把握大致方向,尤其对课程探索初期的教师更为重要。

预设活动目标时,教师应思考主题开展的意义在哪里,结合幼儿兴趣,本班实际以及资源利用等情况,确定主题目标。

在中班班本课程《快乐的水池》中,教师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制定了以下目标:了解幼儿园水池的形状、颜色等特点,并能用绘画的方式进行表征;学习穿脱雨衣、雨鞋的方法,并在日常穿脱雨衣、雨鞋的过程中加以巩固;了解水无色、无味、具有流动性、附着性以及随温度变化会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等基本特点;能够大胆表达想要再水池中进行的游戏以及所需要的游戏材料,并能用绘画的方式加以表现;对水游戏感兴趣,能够自主选择游戏材料进行探索,并能用较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以及遇到的问题;遇到问题时能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并坚持探索;在集体讨论中,能够针对大家提出的问题,积极表述自己的解决办法。

幼儿园班本课程的生发与实施探讨

幼儿园班本课程的生发与实施探讨

幼儿园班本课程的生发与实施探讨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改革,我国各个地区的幼儿园班本课程也正在发生一场根本性改革。

但目前我国各个城市与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幼儿园的班本课程教学缺乏有效的基础保障与制度管理,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已不能很好适应于新时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面对科技水平的迅猛发展与学前教育的双重压力,对幼儿园实施班本课程教学势在必行。

鉴于此,本文就从幼儿园的班本课程这个角度出发,对班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实问题以及应对策略进行有效探究。

关键词:幼儿园;班本课程;实施前言:幼儿园课程不同于中小学课程,幼儿园的课程涉及幼儿的日常生活,无法前面预设,也无法本土化。

有时,幼儿园在实施班本课程的过程中,教师是实施行动的主题力量,是学生路上的指明灯。

而且我国由于基础设施不健全、互联网覆盖不全面和经济条件落后等,幼儿园实施班本课程也成为目前亟须解决的难题。

所以,根据最新的《幼儿园指导纲要》显示,实施班本课程首先应立足本土教育资源,对“校本课程”进行深入研究,在借鉴此课程资源的基础上对原有课程资源进行改造创新,补充具有园本特色、符合实际的课程资源,实现农村幼儿园班本课程的本土化。

1.关注幼儿发展,让课程满足幼儿需要在幼儿园实施班本课程教学时,教师必须围绕“幼儿发展为本”的教学原则,采取“三步走”的教学策略。

具体来说,第一步就是要对幼儿自身发展以及社会知识进行相关的调查和研究;第二步是教师要在根据幼儿园班本课程教学的指南和纲要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课程目标和方案;第三步则是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进行教学,教师可以以班级为中心,立足本班实际的基础上选择一些适合学生的板块。

如“民间游戏”、“生活自理能力”以及“主题游戏”等,并定期组织开展班本课程的建设与实践研究,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实时关注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还可以让本本课程的开发满足幼儿的实际学习需要。

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班本课程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帮助幼儿在特定的情境中丰富生活体验,从而帮助自己掌握一些生活技能,提升自己的生活。

课程审议推动幼儿园的班本课程创生

课程审议推动幼儿园的班本课程创生

课程审议推动幼儿园的班本课程创生第一部分:近年来,班本课程的实施已成为幼儿教育中的热点话题之一,其实施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幼儿园儿童的需求,提高幼儿的学习效果。

然而,目前幼儿园班级的班本课程实施情况却不尽如人意,很多班级缺乏定期制定班本课程计划、执行跟踪和评估等运行机制,导致班级发挥班本课程的最大效能和价值的机会丧失。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借助课程审议推动幼儿园的班本课程创生,并通过实例对相关实施过程和成果进行分析和说明。

第二部分:课程审议课程审议是我国幼儿教育中的一项重要的教育制度,其旨在鼓励和引导教育工作者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班级教育计划。

此外,审议结果的反馈也为班级的教育改进提供了重要支持和保障。

在幼儿园中,课程审议也被广泛使用和运用,它为幼儿园的班级教育提供了规范和指南。

在推进班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课程审议要求设定具体目标、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同时将之制定成计划进行执行跟踪和评估,以便及时调整班级教育计划,确保幼儿园的班本课程能够发挥最大价值。

第三部分:班本课程的创生借助课程审议的支持,班本课程的创生可以得到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下面,我们以某幼儿园九月份的班级教育计划为例进行说明:1.目标设定本月,我们的班级教育目标是围绕思维启发和故事导入这两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我们将通过特定的教学方法和活动来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和想象力的创造。

此外,我们也将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以保持他们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2.教育内容根据教育目标,我们将增设一些与思维启发和故事导入相关的活动。

他们将由五个板块组成:板块1:故事分享。

我们将为幼儿选取一些富有启发性的故事,并通过专业讲解,引导幼儿深入了解并分析故事中的情节。

板块2:故事绘本阅读。

我们将为幼儿提供开放式的阅读环境,鼓励幼儿阅读与思考。

板块3:思维游戏。

我们将通过一些精心设计的游戏和训练活动,在游戏过程中激发幼儿自己的思维和理解力。

幼儿园班本课程后审议:多元发展与课程实施

幼儿园班本课程后审议:多元发展与课程实施

幼儿园班本课程后审议:多元发展与课程实施幼儿园班本课程后审议:多元发展与课程实施在幼儿园教育中,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是至关重要的。

幼儿园课程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促进幼儿的多元发展。

在本课程后的审议中,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是课程是否能够促进幼儿的多元发展,以及课程的实施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在对课程的多元发展性进行评估时,我们需要从幼儿的不同发展领域进行全面的考量。

这包括但不限于身体运动、语言沟通、社会情感、认知智力等方面。

我们需要审查课程在每个领域是否都有涉及,以及是否有针对不同发展水平的教学安排。

在进行审议时,我们应该重点关注课程是否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而不是仅仅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

接下来,在审议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的是教师对课程的理解与实践。

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是至关重要的,他们的教学方法、教学态度以及对于幼儿的关爱与引导都将直接影响到课程的实施效果。

我们需要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质量进行评估,以确保他们能够有效地传达课程的内容,并能够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在审议中,我们还需要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对课程的灵活性和个性化进行评估。

幼儿的成长发展是多样化的,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特点和需求。

我们需要审查课程是否具有针对性,能够根据幼儿的个性化需求进行调整和优化,以实现最大程度的促进幼儿发展。

幼儿园班本课程后的审议需要从多元发展和课程实施两个方面进行评估。

在评估中,我们需要注重对课程的全面性和深入性进行考量,以确保课程能够真正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我们也需要认识到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重要性,他们的专业能力和态度将直接影响到课程的实施效果。

需要强调的是课程的灵活性和个性化,只有将幼儿的个性化需求纳入考量,才能够真正实现课程的效果。

希望本次审议能够促进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实施课程,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在幼儿园教育中,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至关重要。

一个优质的幼儿园课程不仅仅是要传授知识,更应该是要促进幼儿的多元发展。

刍议幼儿园班本课程的建构与推进

刍议幼儿园班本课程的建构与推进

刍议幼儿园班本课程的建构与推进摘要:班本课程来源于园本课程和班级幼儿,是园本课程的一部分,也是基于幼儿年龄特点、兴趣及需要的班级特色课程。

呈现的是班级幼儿的个体差异、幼儿的思维方式、师幼的活动动态、教师的反思及幼儿的提升过程。

本文以《旋转的世界》为主题的班本课程为例,阐述幼儿园班本课程的特点、来源、实施、评价与反思,为幼儿的综合发展提供支持与保障。

关键词:班本课程个体差异思维方式综合发展一、提升现有课程,更新教育理念——班本课程的特点1.以班级为单位,与园本课程相辅相成班本课程体现了一个班级的特色与文化,从课程中能够了解到班级幼儿的兴趣与学习发展需要,呈现出幼儿的经验水平、问题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它与幼儿园的园本课程遥相呼应,既能很好地补充园本课程,将园本课程做到全面化落实与发展,又能关注到幼儿的班级行为表现,发现幼儿的突出问题,从而构建适宜的班本课程。

2.以幼儿为主体,与静态教学交于融合园本课程是以幼儿的兴趣和发现的问题为基础和出发点,更加体现幼儿的主体性,既尊重其年龄特点和兴趣发展需要。

同时,在课程推进的过程中,幼儿的兴趣与需要也会不断的随之推进改变,两者是一种动态循环关系,它与传统的静态教学交于融合。

在班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幼儿会投入到自主发现与探究之中,随着幼儿不断地深入研究,呈现的方式也会更加多样化。

它不是教师事先设计好的课程框架,而是在开展的过程中,随着幼儿遇到的新问题、新结论,经过不断地分析与反思而不断更新变化。

这种动态教学将师幼从原本固定的静态课程中解放出来,通过动态的活动推进,教师会更加的关注到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状况与需求,及时捕捉到生成课程中的隐性教育价值,从而更好的把握时机,给出有针对性的指导与回应。

二、立足幼儿,锁定课程研内容——班本课程的来源1.尊重幼儿兴趣与需要,确定研究点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全部的课程包括全部的生活,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

”也就是“一日活动皆课程”,因此我们的班本课程的主题即来源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它包括幼儿遇到的突发事件、偶然看到的一种现象、基于某一节活动的延伸、游戏与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感兴趣的问题与思考等,这些都能成为班本课程的来源与课程研究点。

让课程更适宜--关于生发幼儿园班本课程的思考

让课程更适宜--关于生发幼儿园班本课程的思考

让课程更适宜--关于生发幼儿园班本课程的思考【摘要】就课程而言,只有适合幼儿的,适合班级的才是适合幼儿园的。

而一种课程之所以是班级的,是因为它适合本班幼儿发展的需要,关注班上每个幼儿原有的水平,努力促进每个幼儿真正在原来水平上得到发展;同时,它能有效地发挥教师的才智并促进每个教师的学习和成长。

幼儿园的课程按理首先应该是班本的。

真正有效的课程,必定是在班级的生态中孕育和成长,必定凝聚了班级教师的智慧和创造。

相比园本课程,班本课程更加贴近班内幼儿的兴趣经验和现实发展水平,可以说没有“落在实处”的班本课程,园本课程也将空无所依。

结合实践经验,本文就生发班本课程的一些思考进行阐述。

【关键词】班本课程生发近年来,很多的幼儿园都在做班本课程,可以说是遍地开花,在这个过程当中不乏有很多优秀的班本课程,但是也不排除很多幼儿园为其所累。

让班本课程真正适合幼儿,要通过实践,实践的过程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改造的过程和创新的过程。

当下幼儿园班本课程的生发存在着重特色打造、轻课程培育;重教师本位,忽视儿童立场;重儿童当下显性效果,忽略可持续发展等现象。

比如教师做班级艺术课程,追求儿童绘画的显性效果,而忽略儿童多元表达的需求;或者有的班本课程是东拼西凑的组装,有的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敷衍。

课程的系统性、前瞻性和推广性都不尽如人意,热情有余而深度不够,做着做着就发现远离了课程目标。

课程本质上应该是育人路径,不是被动的简单塑造而是主动地自我建构,是为教师松绑和赋能,课程内容的架构是一个不断纳新吐故的过程,深度是不断递进的、经验是不断连续的、内容是不断螺旋上升的。

课程生长表面上看,是课程内容的生发,是活动的产生,实质上是儿童发展空间和可能性的增加,发展空间和可能性不是自动形成的,需要创造条件、把握机会,需要挖掘和开发。

发展空间和可能性不只是儿童有事可做,更不是教师有内容可教,而是儿童获得适宜的问题和挑战,获得解决问题的机会,并在自己努力中获得了相应的新经验。

谈中班班本课程的生发与实施——以中班班本课程《趣味“虫”生》为例的实践探索

谈中班班本课程的生发与实施——以中班班本课程《趣味“虫”生》为例的实践探索

谈中班班本课程的生发与实施——以中班班本课程《趣味“虫”生》为例的实践探索摘要:班本课程是幼儿园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生活中教育的契机无处不在,教师要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让幼儿积极地探索与学习,在活动中体现出教师和幼儿间真实的学习和探索过程。

关键词:班本课程生发实施绘本班本化的微课程是落实课程游戏化精神的一个重要途径。

强调儿童不再是一个被动接受者,而是一个积极主动有能力的学习者;课程也不再是注重集体教学、强调规范统一的模式教育,而是需要关注幼儿经验与生活,根据幼儿的需要与特点生成或调整的教育活动。

本着这样的初衷,我们班从儿童视角出发,打造适宜本班幼儿的班本课程,在发现、调整、支持中开展实践探索。

一、以幼儿的兴趣为主,开启班本课程正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的时节,许多昆虫们逐渐苏醒,纷纷活跃起来。

自然角里有孩子们捉到的西瓜虫、七星瓢虫、蜗牛、蜘蛛、小蝌蚪……充满生命力的自然角让孩子们很是兴奋。

每天来园总是有孩子走进自然角去看一看它们,有的还会将这些小昆虫放在手里仔细观察。

他们会给小蝌蚪换水,给西瓜虫造个“家”,看蜗牛爬行……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看着孩子们对昆虫产生了兴趣,于是“昆虫”就成了孩子们接下来探索的对象。

1、欢迎新朋友小曹小朋友和琪琪小朋友带来了个两个小家伙。

一只是通体黑亮的家伙——独角仙;另一只也是黑黝黝的甲虫——锹甲。

孩子们对于这两位新朋友很感兴趣,大家都争先恐后地跑来看这两只从来没有见过的甲虫。

新朋友的到来让孩子们探究的兴趣更强了,经常会有四五个孩子围在独角仙和锹甲的旁边在热烈讨论着,孩子们也会画出观察的独角仙和锹甲。

1.照顾新朋友独角仙和锹甲每天都会吃东西,它们吃的食物是专门喂食的果冻,可是几天下来,孩子们经常忘记去喂食,怎么办呢?于是我们和孩子们一起讨论,一一说:我们让一个小朋友去喂甲虫。

晨晨说:可以定一个时间去喂。

小宇说:可以让我们第六组的人去喂。

宸宸说:可以让值日生负责喂食。

……大家积极讨论、想办法,于是针对大家讨论到的方法,我们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觉得宸宸的方法切实可行,每天我们的值日生都需要去完成值日工作,可以增加一个照顾甲虫的值日生工作,这样就不会有小朋友忘记去喂食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事对话课程
——课程审议下主题班本课程的生发与建构
一、发现故事——有“思考”的教研开启有“深度”的主题
瓶罐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这些成人眼中平平无奇的玩意却是孩子爱不释手的玩具,尤其是对于小班的孩子,形状、大小、颜色、质地以及用途不一的瓶瓶罐罐吸引着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喜欢敲一敲、碰一碰、摇一摇、滚一滚瓶罐,而孩子正是在摆弄中开始对瓶罐世界的探索活动。

在主题前审阶段中,老师们表现出对于这个主题活动满怀期待的心情,想要和孩子们一起去探究瓶罐世界,纷纷猜测孩子们与瓶瓶罐罐之间将发生哪些奇妙的故事。

张老师给大家分享了一个她记录下来的发现:
一日午后散步,满满望着银杏叶说:“幼儿园现在是黄色的啦!”哦,原来孩子们发现了树叶颜色的变化。

于是我回应道:“满满发现了秋天是黄色的。

”曹懿欣马上回道:“秋天又是有点红的。

桔子是有点红的。

”我一阵欣喜,孩子们对秋天里的水果也感兴趣了,于是我肯定孩子们的发现:“我也发现了,秋天有很多水果成熟了,比如红红的苹果。

”郭雨宣说:“还有草莓,白色、粉色的。

”“还有绿的梨。

”一番讨论之后,我们得出了结论:秋天是红的、黄的、绿的、粉的、黑的、蓝的……恰逢近期在收集各种瓶瓶罐罐,回到教室后陈子睿拿着一个空矿泉水瓶对着窗户,黄色投在了瓶子里:“张老师,瓶子里有黄色耶!”我兴奋得回应道:“你们看呀,闹闹把黄色装进瓶子里啦!”孩子们纷纷模仿,“我把白色装进去啦!”……红的、绿的、黄的,各色跳进了透明瓶里……
这个生动的故事片段立刻引起了老师们的兴趣,大家在感叹孩子们的发现和创造的同时,站在专业角度去剖析孩子们的兴趣、经验和能力水平。

A:从孩子们的语言当中可以发现他们对色彩特别感兴趣,也能看到他们在前期的《水果宝宝》主题活动当中积累的有关于颜色的经验。

B:虽然这不是主题当中的原有内容,但是我觉得孩子们的发现还是很有价值的。

透明的瓶子成为了他们探究色彩的一个媒介,激发了子们去观察身边这些色彩的兴趣,让普普通通、习以为常的景色变得趣味十足。

C:原来孩子们有自己的方式与瓶罐进行互动。

我们班也在通过家园合作的方式收集各种瓶罐,我想陆陆续续的把瓶罐投放在各个区域中,去观察孩子们是
如何用自己的方式去进行探究的。

D:我觉得张老师能及时抓住孩子们的发现,敏感的捕捉到孩子们当下学习的兴趣,并给与积极的回应,在她的回应下,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探究的过程中来,是很值得我学习的。

从老师们的发言中,可以看出大家能够认识到孩子们当下的行为表现中蕴藏着他们当下的学习兴趣和发展方向,在接下来的讨论中,老师们将视角聚焦在应该采取哪些策略去支持孩子们的进一步深入的去学习和探究。

A:我计划接下来开展一次与集体教学活动《魔术瓶》,通过事先将红黄绿色等颜料涂在瓶盖里面,让孩子们惊喜地发现了各种秋色真的出现在了瓶子里!希望通过一个小魔术激发孩子们进一步探究将秋色装进瓶子里的兴趣,进一步的留住秋色、绘出秋色的探索涂鸦。

C:我觉得可以把对颜色的探索活动结合到涂鸦区或者益智区,提供透明的,方便观察的瓶子和颜料等材料,让孩子们在实际操作中感知色彩的变化和有趣。

E:我觉得除了主体材料“瓶罐”以外,可以提供丰富的,多元化的辅助材料,而不是仅仅局限于颜料,孩子们可以根据原有经验和能力水平的差异,创造性的与材料进行互动,可能会有更大的惊喜哦!
在这一轮的讨论中,老师们围绕张老师的发现(注意),去判断(识别),去反思(回应),帮助其找到了主题课程班本化的切口和方向,这也得益于老师们平常撰写教育故事,有清晰的思维路径。

在讨论的最后,老师们表达了对探究主题课程班本化的认识和想法。

B:观察、思考、行动是教师在实施主题课程班本化过程中的基本素养,对孩子经验水平的了解、兴趣点的发现,都要基于教师细心的观察,利用观察获取信息进行分析判断、调整活动,促使活动的价值更加贴近幼儿的发展需要。

D:“以人为本”、“尊重幼儿”是主题课程班本化的核心理念,在师幼互动的中生成课程的内容、形式、方法更加符合幼儿当前的兴趣和需要,在这样的探究氛围中,孩子们的发现和创造才能在最大程度上转变为一个个具有生命的力和教育价值的活动。

C:以主题活动为蓝本,从本班孩子的学习方式出发,从中挖掘主题背景下的教育价值,尊重孩子们独特的想法,针对性的投放孩子们感兴趣的、真实需要
的材料,设计教育活动,这个过程就是对预设课程的补充和优化,让孩子们获得全面的、个性化的发展。

在这个阶段老师们的发言中提炼的关键词有:“观察、尊重、师幼互动”等,大家对主题课程班本化有了初步的思路,同时商定用教育故事的形式,将主题活动进行中班级个性化的生发课程记录下来。

二、追随故事——有“故事”的课程孕育有“滋味”的童年
经过了两周左右的主题实施,小组成员围绕主题课程《瓶瓶罐罐》又一次开展了审议活动。

在这一次的研讨中,有更多的老师带来了她们发现的故事,这当中有“快乐的故事”,也有“烦恼的故事”。

首先是迫不及待的想跟我们分享的张老师,她的上集故事来了续集:
一阵北风掠过,气温骤降,孩子们裹得更加厚实来园。

这天欣欣说:“我发现秋天还是白色的。

树木变白啦!”他这一说就激起了孩子的兴趣,我用Flash 视频告诉孩子这是给树木穿衣服,防止冬天来了树木冻伤。

于是欣欣提出要给瓶宝宝穿衣服,有的小朋友提出要用暖和的麻绳织毛衣;有的则说要用超轻粘土,像羽绒服很舒服;女孩子则表示要穿花棉袄,五颜六色的很漂亮。

顺着孩子的兴趣,我预设了两个涂鸦活动。

一个是瓶宝宝穿五颜六色的棉毛衫——用颜料涂色,另一个是瓶宝宝套羽绒服——用超轻黏土装饰瓶子。

第一次涂色后,窗户上摆满了五颜六色的瓶子。

雨萱兴奋地对我说:“张老师,瓶宝宝好漂亮。

”黄彧说:“看这个,有黄色、红色,秋天的颜色。

”我回道:“是啊,秋天的颜色都出现在瓶子上啦!”我将装好秋色的瓶子挂在相框里,钉在了墙上,裱起了“秋色”。

因为有了前期的讨论,所以教研组的老师们就像等待看连续剧续集的观众,怀揣着自己的期待听得津津有味。

在张老师讲述完故事以后,老师们对她在“主题活动班本化课程’的实践给予了积极的回应和肯定。

A:张老师很善于观察儿童,并且能够联系主题内容从孩子自发观察到的生活情境中生成班本化的课程。

在平常的交谈中,幼儿所掌握的天南地北,海阔天空都会表现得淋漓尽致,教师要积极融入幼儿的活动中,倾听孩子们的一些问题和想法,抓住时机观察幼儿的行为和表现,积极地与当下的主题相连接,生成课程内容。

C老师:我很感动于张老师给于幼儿探索的积极支持和引导,将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转变为具有发展价值的教育活动,使得主题活动的内容更加的丰满、鲜活,同时幼儿的能力和经验也在一次又一次的师幼互动中得到了巩固和提升。

三、分享故事——有“温度”的教研培育有“思想”的教师
在《瓶瓶罐罐在》主题开展的尾声,结合该主题探究主题活动背景下班本课程的生发与建构的整个过程中,涌现了许多精彩的教育故事。

分享结束是老师们品味感悟的时间,教研组的一贯精神就是“每次的教研活动老师们不仅带着眼睛和耳朵来,更是要带着自己的思想来,把各自不同的想法留在教研会场。

”老师们围绕四个问题展开思考和讨论:
1.您认为这些教育故事对幼儿在主题活动中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2.请您任选一个教育故事,回顾故事线索与主题的连接。

3.哪一个教育故事,让您最有感触?请例举。

4.今天的教育故事分享,对您有什么启发?
分享教育故事,是对主题活动班本化课程的一种推动,教师是“故事”的践行者,“温度”的传播者,一个个教育故事以“尊重”的理念、“追随”的策略和“积极”的方式让老师成为教研活动的主角,渐渐积淀起有“温度”的幼儿园研修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