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审议下主题班本课程的生发与建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事对话课程

——课程审议下主题班本课程的生发与建构

一、发现故事——有“思考”的教研开启有“深度”的主题

瓶罐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这些成人眼中平平无奇的玩意却是孩子爱不释手的玩具,尤其是对于小班的孩子,形状、大小、颜色、质地以及用途不一的瓶瓶罐罐吸引着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喜欢敲一敲、碰一碰、摇一摇、滚一滚瓶罐,而孩子正是在摆弄中开始对瓶罐世界的探索活动。

在主题前审阶段中,老师们表现出对于这个主题活动满怀期待的心情,想要和孩子们一起去探究瓶罐世界,纷纷猜测孩子们与瓶瓶罐罐之间将发生哪些奇妙的故事。张老师给大家分享了一个她记录下来的发现:

一日午后散步,满满望着银杏叶说:“幼儿园现在是黄色的啦!”哦,原来孩子们发现了树叶颜色的变化。于是我回应道:“满满发现了秋天是黄色的。”曹懿欣马上回道:“秋天又是有点红的。桔子是有点红的。”我一阵欣喜,孩子们对秋天里的水果也感兴趣了,于是我肯定孩子们的发现:“我也发现了,秋天有很多水果成熟了,比如红红的苹果。”郭雨宣说:“还有草莓,白色、粉色的。”“还有绿的梨。”一番讨论之后,我们得出了结论:秋天是红的、黄的、绿的、粉的、黑的、蓝的……恰逢近期在收集各种瓶瓶罐罐,回到教室后陈子睿拿着一个空矿泉水瓶对着窗户,黄色投在了瓶子里:“张老师,瓶子里有黄色耶!”我兴奋得回应道:“你们看呀,闹闹把黄色装进瓶子里啦!”孩子们纷纷模仿,“我把白色装进去啦!”……红的、绿的、黄的,各色跳进了透明瓶里……

这个生动的故事片段立刻引起了老师们的兴趣,大家在感叹孩子们的发现和创造的同时,站在专业角度去剖析孩子们的兴趣、经验和能力水平。

A:从孩子们的语言当中可以发现他们对色彩特别感兴趣,也能看到他们在前期的《水果宝宝》主题活动当中积累的有关于颜色的经验。

B:虽然这不是主题当中的原有内容,但是我觉得孩子们的发现还是很有价值的。透明的瓶子成为了他们探究色彩的一个媒介,激发了子们去观察身边这些色彩的兴趣,让普普通通、习以为常的景色变得趣味十足。

C:原来孩子们有自己的方式与瓶罐进行互动。我们班也在通过家园合作的方式收集各种瓶罐,我想陆陆续续的把瓶罐投放在各个区域中,去观察孩子们是

如何用自己的方式去进行探究的。

D:我觉得张老师能及时抓住孩子们的发现,敏感的捕捉到孩子们当下学习的兴趣,并给与积极的回应,在她的回应下,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探究的过程中来,是很值得我学习的。

从老师们的发言中,可以看出大家能够认识到孩子们当下的行为表现中蕴藏着他们当下的学习兴趣和发展方向,在接下来的讨论中,老师们将视角聚焦在应该采取哪些策略去支持孩子们的进一步深入的去学习和探究。

A:我计划接下来开展一次与集体教学活动《魔术瓶》,通过事先将红黄绿色等颜料涂在瓶盖里面,让孩子们惊喜地发现了各种秋色真的出现在了瓶子里!希望通过一个小魔术激发孩子们进一步探究将秋色装进瓶子里的兴趣,进一步的留住秋色、绘出秋色的探索涂鸦。

C:我觉得可以把对颜色的探索活动结合到涂鸦区或者益智区,提供透明的,方便观察的瓶子和颜料等材料,让孩子们在实际操作中感知色彩的变化和有趣。

E:我觉得除了主体材料“瓶罐”以外,可以提供丰富的,多元化的辅助材料,而不是仅仅局限于颜料,孩子们可以根据原有经验和能力水平的差异,创造性的与材料进行互动,可能会有更大的惊喜哦!

在这一轮的讨论中,老师们围绕张老师的发现(注意),去判断(识别),去反思(回应),帮助其找到了主题课程班本化的切口和方向,这也得益于老师们平常撰写教育故事,有清晰的思维路径。在讨论的最后,老师们表达了对探究主题课程班本化的认识和想法。

B:观察、思考、行动是教师在实施主题课程班本化过程中的基本素养,对孩子经验水平的了解、兴趣点的发现,都要基于教师细心的观察,利用观察获取信息进行分析判断、调整活动,促使活动的价值更加贴近幼儿的发展需要。

D:“以人为本”、“尊重幼儿”是主题课程班本化的核心理念,在师幼互动的中生成课程的内容、形式、方法更加符合幼儿当前的兴趣和需要,在这样的探究氛围中,孩子们的发现和创造才能在最大程度上转变为一个个具有生命的力和教育价值的活动。

C:以主题活动为蓝本,从本班孩子的学习方式出发,从中挖掘主题背景下的教育价值,尊重孩子们独特的想法,针对性的投放孩子们感兴趣的、真实需要

的材料,设计教育活动,这个过程就是对预设课程的补充和优化,让孩子们获得全面的、个性化的发展。

在这个阶段老师们的发言中提炼的关键词有:“观察、尊重、师幼互动”等,大家对主题课程班本化有了初步的思路,同时商定用教育故事的形式,将主题活动进行中班级个性化的生发课程记录下来。

二、追随故事——有“故事”的课程孕育有“滋味”的童年

经过了两周左右的主题实施,小组成员围绕主题课程《瓶瓶罐罐》又一次开展了审议活动。在这一次的研讨中,有更多的老师带来了她们发现的故事,这当中有“快乐的故事”,也有“烦恼的故事”。首先是迫不及待的想跟我们分享的张老师,她的上集故事来了续集:

一阵北风掠过,气温骤降,孩子们裹得更加厚实来园。这天欣欣说:“我发现秋天还是白色的。树木变白啦!”他这一说就激起了孩子的兴趣,我用Flash 视频告诉孩子这是给树木穿衣服,防止冬天来了树木冻伤。于是欣欣提出要给瓶宝宝穿衣服,有的小朋友提出要用暖和的麻绳织毛衣;有的则说要用超轻粘土,像羽绒服很舒服;女孩子则表示要穿花棉袄,五颜六色的很漂亮。顺着孩子的兴趣,我预设了两个涂鸦活动。一个是瓶宝宝穿五颜六色的棉毛衫——用颜料涂色,另一个是瓶宝宝套羽绒服——用超轻黏土装饰瓶子。第一次涂色后,窗户上摆满了五颜六色的瓶子。雨萱兴奋地对我说:“张老师,瓶宝宝好漂亮。”黄彧说:“看这个,有黄色、红色,秋天的颜色。”我回道:“是啊,秋天的颜色都出现在瓶子上啦!”我将装好秋色的瓶子挂在相框里,钉在了墙上,裱起了“秋色”。

因为有了前期的讨论,所以教研组的老师们就像等待看连续剧续集的观众,怀揣着自己的期待听得津津有味。在张老师讲述完故事以后,老师们对她在“主题活动班本化课程’的实践给予了积极的回应和肯定。

A:张老师很善于观察儿童,并且能够联系主题内容从孩子自发观察到的生活情境中生成班本化的课程。在平常的交谈中,幼儿所掌握的天南地北,海阔天空都会表现得淋漓尽致,教师要积极融入幼儿的活动中,倾听孩子们的一些问题和想法,抓住时机观察幼儿的行为和表现,积极地与当下的主题相连接,生成课程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