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初中生都能用的班本课程教案
初中班本课程设计
初中班本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课程相关的基本概念,如公式、定理、历史事件等,并能够准确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学生能够理解课程内容中的逻辑关系,形成知识网络,提高对学科知识的整体认识。
3. 学生能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学科中的重要知识点有深入理解,达到对学科知识的深度掌握。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实践操作等方式,提高问题分析、解决的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性的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形成主动探究、勤奋好学的精神风貌。
2. 学生通过了解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对学科价值的认识,激发学科兴趣。
3. 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提高道德素养,形成健全的人格。
课程性质: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特点:初中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思维活跃,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要求:教师应结合学生特点,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通过有效的教学评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课程设计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依据课程目标,选择以下教学内容:1. 知识点讲解:包括课程基础概念、重要公式、定理和原理的阐述,结合课本相关章节,如第二章的“力的作用”和第四章的“能量转换”。
2.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实例,如物理实验、历史事件等,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在实际中的应用,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3. 课堂讨论与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针对特定问题或现象进行分析,结合课堂实验,巩固所学知识。
4. 知识拓展: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引入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中班班本课程《沙子乐趣多》
感谢您的聆听
晨检谈话中:提到挖 沙需要的工具,孩子 们进行了回答,并在 美工区进行了作画。
挖沙需要的工具
玩沙初体验
天气不错,温度适宜,我们尊重孩子的 建议,决定带着他们到沙池,走一走, 踩一踩感知脚下的沙子软硬,摸一摸沙 子的粗细,发现沙子的特点。穿上雨鞋, 带上工具,玩沙去喽~
引导孩子发现总结沙子的不同特点: 1.沙子有粗有细。 2.沙子是一粒一粒的。 3.沙子是松散的可以过筛。 4.在沙子中加水,会发现颜色有变化,加水的沙 子更重,并且加水的沙子有可塑性。 5.拍紧沙子倒扣在平整的地方,会成型。
发现问题
问题1:换鞋有沙怎么办? 问题2:工具有哪些不同用法? 问题3:作品总被破坏怎么办? 问题4:干沙子容易飘进眼睛,湿沙子容易沾在身上怎么办?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分组讨论寻求解决办法。
解决问题: 1.提前准备小桶,不把沙子带到操场上。 2.大号工具用来做大作品,效率高。小号工具可以用来细细雕琢。 3.在沙池上划出区域提醒小朋友。分批玩沙池,减少人数,增加空间。
沙子乐趣多
中一班
课程起源
课程目标 课程思维导图
目录
结
课程实施 课程小
课程起源
沙子对孩子们有着天然的吸引力, 每每走进沙池,孩子们 总是流连忘返,乐此不疲。
沙子里到底藏着哪些秘密和宝藏?我们能在沙池里玩些什么 呢?让我们跟随孩子们开启 一场探索之旅吧 … …
课程目标
一 . 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不挥想
象力、 创 造 力 。
三 . 体验同伴之间共同合作探索的快乐。
课程思维导图
主题调查表
主题调查表
沙子大探秘 沙子颜色不一样?
-次午餐散步 ,孩子们驻足沙池旁 。啸 ,今天的沙子 看上去好像有点不太一样?有一个孩子发出 了疑问……
小升初自我角色转变班本课程方案
小升初自我角色转变班本课程方案本课程方案旨在帮助小升初的学生进行自我角色转变,让他们从小学生向初中生转变,更加适应初中学习和生活。
一、课程内容1. 学习能力提升课程:通过针对小升初考试的经验及技巧的讲解,帮助学生掌握更有效的学习方法,包括时间管理、学习笔记、备考规划等。
通过阅读、听力、口语、写作等多种形式,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加强对中文、英文等语言的理解和掌握。
3. 成长心理辅导课程: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增强自信心,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解决心理问题,让他们在新的环境中更加自如地活动及交流。
4. 品德品质培养课程: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训练及活动,让学生在初中生涯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形成具有责任感和社会意识的良好品德品质。
二、教学方法1. 授课形式:本课程注重实践教学,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及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2. 教学过程: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设置不同的教学阶段,逐步提高学习难度,让学生渐渐适应初中学习的环境,从而顺利完成自我角色转变。
三、课程评估1. 定期测试:针对本课程中的知识点进行测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帮助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调整学习方法,提高成绩。
2. 作业批改:老师会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阅,并在之后的课堂上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要点。
3. 个别辅导:遇到学生在某些问题上出现困难时,老师会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逐渐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四、目标成果该课程结束后,学生将获得以下目标成果:1. 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2.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加强对语言的理解和掌握;3. 增强自信心,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解决心理问题;4. 培养良好的品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五、结语通过该课程,学生们将不仅仅是完成一次转变,更是拥有了更多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为他们的人生增加新的可能性。
中班班本课程:葱的神秘之处
中班班本课程:葱的神秘之处课程背景葱,作为一种常见的调味蔬菜,其神秘之处往往被孩子们所忽视。
然而,葱却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并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葱,我们特推出本课程,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活动,引导孩子们探索葱的神秘之处。
课程目标1. 了解葱的生长环境、特点和种类。
2. 掌握葱的食用方法和药用价值。
3. 培养孩子们热爱生活、珍惜食物的品质。
4. 激发孩子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课程内容第一课时:葱的家族1. 介绍葱的家族成员,如大葱、小葱、洋葱、蒜等。
2. 讲解葱的生长环境、特点和分布情况。
3. 分析不同种类葱的食用方法和药用价值。
第二课时:葱的种植与养护1. 讲解葱的种植方法和技巧,如土壤选择、播种、浇水等。
2. 教育孩子们关爱植物,培养责任心。
3. 观察葱的生长过程,记录生长变化。
第三课时:葱的美食之旅1. 介绍葱在美食中的应用,如葱油饼、葱炒鸡蛋等。
2. 孩子们动手制作葱味美食,体验烹饪乐趣。
3. 分享食用葱的好处和注意事项。
第四课时:葱的药用价值1. 讲解葱的药用价值,如发汗解表、散寒止痛等。
2. 介绍葱在中医中的应用案例。
3. 引导孩子们正确使用葱进行保健。
第五课时:葱的文化寓意1. 讲解葱在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如吉祥、长寿等。
2. 欣赏与葱相关的诗词、画作等艺术作品。
3. 孩子们创作以葱为主题的创意作品,如手工、绘画等。
课程实施1.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课程内容和课时。
2. 课程过程中,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提问和分享。
3. 课程结束后,组织孩子们进行课程总结和反思。
课程评价1. 观察孩子们在课程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收集孩子们的课程作品,评估他们的创作能力。
3. 调查孩子们对葱的认识和喜爱程度,了解课程效果。
通过本课程,我们希望能让孩子们认识到葱的神秘之处,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珍惜食物的品质,同时激发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班本课程方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课程名称】二、课程背景1. 课程来源:结合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结合学校、年级、班级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兴趣、需求和发展特点,制定本课程方案。
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课程名称】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力提升方向】,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课程名称】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
2. 技能目标:掌握【课程名称】的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课程名称】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课程内容1. 第一阶段:基础知识学习(1)介绍【课程名称】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
(2)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掌握基本技能。
2. 第二阶段:技能提升(1)结合实际案例,提高学生对【课程名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 第三阶段:综合运用(1)引导学生将【课程名称】的知识、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五、课程实施1.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学资源:利用教材、网络、图书、实验室等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
3. 课时安排:根据课程内容,合理分配课时,确保课程顺利进行。
六、课程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创新意识等,定期进行学生自评、互评。
2. 终结性评价:通过考试、作业、实践作品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3. 家长评价:定期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七、课程特色1. 实践性强:课程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 互动性强: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综合性:课程内容丰富,涵盖多个领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八、课程总结本课程方案旨在培养学生的【能力提升方向】,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班本课教案
班本课教案
以下是一份班本课教案示例: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某种技能或知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关键概念或技能的理解与掌握。
难点:复杂部分的学习与应用。
三、教学准备
相关教学材料、道具等。
四、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又要开始有趣的班本课啦!生:老师,今天学什么呀?
师:我们今天要学习[具体内容]哦。
(讲解新知识)
师:都明白了吗?
生:好像有点模糊。
师:那我再详细讲一遍哈。
(再次讲解)
(进行练习环节)
师:来,大家动手试试。
生:老师,我这样做对吗?
师:嗯,很棒,就是这样。
(继续指导练习)
(总结环节)
师: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呀?
生:[回顾所学内容]。
师:很好,大家都记得很清楚。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某些部分的理解还存在困难,下次需要准备更生动的例子来帮助他们理解。
同时,练习的时间可以再增加一些,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技能。
整体来说,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课堂氛围活跃,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以便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
花生班本课程实施方案
花生班本课程实施方案
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是教育契机,即便是小小的花生也能蕴含着无穷的教育价值。
一个小朋友带来了几粒花生,大家去围观,所以抓住这个契机,我们带着孩子们的疑问和兴趣开启了这次的班本课程。
一、感知花生的特征
活动开始,孩子们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一起感知和说一说自己对花生认识。
二、了解花生的生长过程
三、我的小手真能干
随后我们开始了花生探索之旅。
花生壳较硬,剥起来会比较费力,但是孩子们不怕困难,坚持不放弃。
孩子们又讨论了花生米可以怎么处理?原来花生米可以生吃,炒着吃,煮着吃等等。
四、活动延伸
孩子们剥下来的花生壳放在区域里,供幼儿随意拼搭或创意作画。
在本次探索花生活动过程中,孩子们体验探索、发现的乐趣,感受了大自然的神奇,更重要的是,在循序渐进的探索花生的过程中,孩子们合作交流、观察、表达、动手操作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橘子班本课程中班教案
橘子班本课程中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橘子的基本知识,包括橘子的外观特征、生长环境、营养价值等。
学生能够了解橘子的种植过程和采摘方法。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能够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对橘子的学习,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健康饮食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橘子的外观特征和生长环境。
橘子的营养价值和食用方法。
2. 教学难点学生对橘子的种植过程和采摘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橘子,引发学生对橘子的好奇和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 学习橘子的外观特征和生长环境通过观察橘子的外观特征,如颜色、形状、表面纹理等,让学生了解橘子的外观特征。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橘子的生长环境,让学生了解橘子的生长地点和生长条件。
3. 学习橘子的营养价值和食用方法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了解橘子的营养价值,如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纤维素等。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橘子的食用方法,如剥皮、切片、榨汁等。
4. 学习橘子的种植过程和采摘方法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橘子的种植过程,让学生了解橘子是如何种植和生长的。
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了解橘子的采摘方法,如采摘时间、采摘工具等。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观察橘子的种子、种植橘子的小实验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橘子的重要性和健康价值,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饮食观念。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橘子展开,通过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橘子的外观特征、生长环境、营养价值和食用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实践能力。
同时,通过橘子的学习,引导学生关注健康饮食和环保意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橘子的种植和采摘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班本课程策划方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探索自然的奥秘》二、课程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为了培养孩子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本班特制定《探索自然的奥秘》班本课程。
三、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感,提高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内容1. 自然观察: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植物、动物的生长变化,了解生物的生存环境。
2. 实验探究:开展简单有趣的科学实验,如制作植物生长记录、观察植物细胞等。
3. 创新实践:引导学生利用身边资源,进行小发明、小制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4. 环保教育:开展环保主题活动,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等,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课程实施1. 课程时间:每周一节课,共10周。
2. 课程地点:学校实验室、教室、操场等。
3. 教学方法: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际体验。
4. 教学资源:教师自制教具、网络资源、图书等。
六、课程评价1. 学生评价:通过学生自评、互评,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2.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课程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家长评价:邀请家长参与课程评价,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
七、课程总结1. 课程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分享学习心得。
2. 教师总结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课程改进提供参考。
3.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八、课程预期效果1. 学生对自然科学产生浓厚兴趣,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2. 学生具备一定的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3. 学生在课程中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4. 学生在课程中收获快乐,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班本课程探索春日古诗教案
班本课程探索春日古诗教案教案标题:班本课程探索春日古诗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探索春日古诗,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他们的诗歌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和欣赏春日古诗的意境和艺术特点。
2. 掌握春日古诗的基本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
3. 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首春日古诗。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春日古诗的选本,包括唐代、宋代等不同时期的作品。
2. 准备相关的图片、音频或视频资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境。
3. 准备学生用于写作的纸张和笔。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创设一个春日的场景,如通过播放春日的音乐、展示春日的图片等方式,引起学生对春日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向学生介绍古诗的定义和特点,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春日古诗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
知识探究:1. 选择一首经典的春日古诗,如《静夜思》、《江南春》等,与学生一起阅读和欣赏。
2. 分析古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艺术特点。
3. 向学生介绍古诗的基本写作技巧,如运用对比、夸张、象征等手法表达春日的美好。
实践应用:1. 给学生分发一些春日的图片或描述,让他们选择一幅或一段来创作一首春日古诗。
2.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想要表达的春日意境和情感,并帮助他们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进行创作。
3. 学生完成创作后,可以互相交流和欣赏彼此的作品,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总结反思: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总结所学的春日古诗的基本要素和写作技巧。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受,以及对古诗的新认识和理解。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进一步提高的建议。
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继续阅读和欣赏其他经典的春日古诗,拓宽他们的文学视野。
2. 提供更多的写作机会,让学生继续创作和分享自己的春日古诗。
3.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文化活动或展览,加深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蜗牛班本课程方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蜗牛班本课程二、课程背景蜗牛班本课程是以蜗牛为主题,旨在通过探究蜗牛的习性、生态环境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探究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课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蜗牛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探究的能力。
4. 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课程内容1. 蜗牛的基本特征- 蜗牛的身体结构- 蜗牛的呼吸方式- 蜗牛的食性2. 蜗牛的生活习性- 蜗牛的栖息环境- 蜗牛的繁殖方式- 蜗牛的防御机制3. 蜗牛的生态环境- 蜗牛的生存环境分析- 蜗牛与植物的共生关系- 蜗牛与人类生活的关系4. 蜗牛的养殖与保护- 蜗牛的养殖方法- 蜗牛的疾病防治- 蜗牛的保护措施5. 蜗牛的科学探究- 蜗牛实验操作- 蜗牛观察日记- 蜗牛研究报告五、课程实施1.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解蜗牛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 实验法:进行蜗牛实验操作,观察蜗牛的行为。
- 案例分析法:分析蜗牛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探讨蜗牛的保护措施。
- 活动法:组织学生进行蜗牛养殖、观察和调查活动。
2. 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激发学生对蜗牛的兴趣。
- 讲解:讲解蜗牛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 实验:进行蜗牛实验操作,观察蜗牛的行为。
- 讨论:分析蜗牛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探讨蜗牛的保护措施。
- 总结:总结课程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3. 教学评价- 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探究的能力- 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六、课程资源1. 教材:《蜗牛》科普书籍2. 教学设备:显微镜、实验器材、蜗牛养殖箱等3. 教学资源:网络资源、图片、视频等4. 教学场地:教室、实验室、校园等七、课程特色1. 以蜗牛为主题,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兴趣。
中小学班本课程《小乌龟》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测试练习卷题
中小学班本课程《小乌龟》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测试练习卷题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小乌龟的生活习性、特点和生态环境,学会观察和描绘小乌龟的行为。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小乌龟的特点:介绍小乌龟的外形、颜色、壳的特征等。
2. 小乌龟的生活习性:讲解小乌龟的饮食、睡眠、运动、呼吸等生活习性。
3. 小乌龟的生态环境:介绍小乌龟的生活环境,如水质、温度、植被等。
4. 观察小乌龟:组织学生观察实物或图片,学会观察和描述小乌龟的行为。
5. 保护小乌龟:讨论如何保护小乌龟及其生态环境,培养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小乌龟的特点、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学会观察和描述小乌龟的行为。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组织学生观察小乌龟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描述。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小乌龟的特点、生活习性和保护措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如饲养小乌龟、制作保护小乌龟的标语等。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小乌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小乌龟。
2. 讲解小乌龟的特点:介绍小乌龟的外形、颜色、壳的特征等。
3. 讲解小乌龟的生活习性:讲解小乌龟的饮食、睡眠、运动、呼吸等生活习性。
4. 观察小乌龟:组织学生观察实物或图片,学会观察和描述小乌龟的行为。
5. 讨论保护小乌龟:讨论如何保护小乌龟及其生态环境,培养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6. 总结与作业: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如观察身边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等)。
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反馈,适时调整教学节奏和内容,确保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小学班本课程
“走近名人”系列班本课程开发人:邢洋走近名人目录一、主题活动方案二、主题晨诵1.江城子密州出猎2.念奴娇赤壁怀古3.浣溪沙4.水调歌头三、主题阅读1.周恩来的故事2.成吉思汗的故事3.列宁的故事4.爱迪生的故事四、主题实践(实践照片)1.乔欣蕊调查自己爸爸的成长经历2.李银泉调查自己妈妈的成长历程五、汇报展示(图文资料)综合实践课“走近名人”六、主题活动总结“走近名人”主题活动方案一、活动目的:1.查找、收集、整理有关名人各种的资料(包括名人的成长故事和取得的成就、名人名言等等)。
2.调查自己身边人的成长经历,以培养学生的调查、思考等方面的能力。
3.积极地引导学生参与到自主研究的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掘学生的合作、探索能力,在研究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以及社会交往的能力。
二、活动主题:走近名人三、活动形式:1.主题晨诵2.主题阅读3.主题实践4.主题班会康巴什新区第二小学二О一四年九月三十日二、主题晨诵(第一周)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浣溪沙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春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班班本课程《姜的小秘密》
姜的种子是什么样的?
看完视频,好奇宝宝们又发出了一连串疑问: “老师,那姜的种子是什么样的?” “老师,姜的种子是这个绿绿的叶子吗?” “不对,好像是水里白白的胡子(根)?” “我觉得就是姜。”
鉴于部分孩子对姜的种子产生好奇,老师请孩子 们对姜的种子进行猜想,孩子们大胆发表自己的 想法,最后得出三种猜测结果:姜的种子是姜块、 姜的种子是姜的叶子、姜的种子是姜的根。随后, 老师组织孩子们对猜测结果进行投票。接下来, 孩子们将进行种植实验来验证这些猜想!
“老师,这是姜长芽了吗?” “这好像它的叶子!” “它又长大了!” “下面还长了白色的胡须。”
姜是怎么生长的?
姜是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的事物, 当老师看到孩子们对长芽的姜 这么感兴趣后,心里想到: “何不利用这个机会跟孩子们 一起探究姜的成长秘密呢?” 当天,老师就和孩子一起观看 了姜的生长视频。
姜的种子是什么样的?
——幼儿园班本课程
姜的小秘密
活动设计
01 姜长芽了
02 姜的种子是什么?
03 姜的生长需要和过程
04 姜的作用
姜长芽了
姜长芽了
餐后时间,一个孩子惊喜地发现投放在 科学区的姜长出嫩绿色的“叶子”,于 是禁不住好奇,蹲着看了好一会儿,嘴 里发出惊叹:“老师!姜好像发芽了!” 其他几个孩子听到后也都围过来了,一 边看一边发出各种议论......
我在电脑上查到了
我和爸爸一起看书找答案
孩子们通过自身的探索,发现了姜 有很多用处:可以杀菌、可以暖胃、 还可以治病呢!最后,老师和孩子 们将大家用心找到的信息汇总到了 一起,展示在科学区。
姜,真有意思!
总结
好奇、好问是孩子的天性,此次活动,老师充分利用和创设各种资源,鼓励与支持孩 子们进行探索,保护了孩子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在老师引导下,孩子们带着问题有目 的地进行观察、猜测、实验、记录、查找资料等实践活动,运用多种感官(视觉、触 觉、味觉)刺激体验了探究过程。孩子们在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过程中, 不仅获得关于姜的知识经验(姜的种子、姜的生长条件、姜的作用等),揭开了姜的 秘密,还学会了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发展了初步探究能力。
开展班本课程方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探索自然,快乐成长》班本课程二、课程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需求日益提高。
班级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肩负着培养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
为了使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特制定本班本课程方案。
三、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提高环保意识;2.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能力;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4.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四、课程内容1. 自然观察:观察植物、动物、气象等自然现象,了解自然规律;2. 环保实践:参与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环保活动;3. 动手制作:制作简易植物生长器、昆虫观察盒等;4. 团队协作:组织户外拓展活动,如野炊、登山等;5. 创新实践:开展科学小实验、创意手工等活动。
五、课程实施1. 教师组织:教师负责课程的策划、组织、实施和评价;2. 学生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程活动,发挥主观能动性;3. 家长支持:鼓励家长关注孩子的成长,积极参与课程活动;4. 社会资源: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如公园、植物园、科技馆等。
六、课程评价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课程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合作精神、创新意识等方面;2. 结果评价:关注学生在课程活动中的知识掌握、技能提升、情感态度等方面;3. 综合评价: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对学生在课程活动中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
七、课程保障1. 时间保障:每周安排一次班本课程活动,确保课程实施;2. 场地保障:根据课程需要,提供适宜的活动场地;3. 资源保障: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资源,为课程实施提供支持;4. 经费保障:根据课程需要,合理规划经费,确保课程顺利实施。
八、预期效果通过本班本课程的实施,预计达到以下效果:1. 学生对自然有更深入的了解,热爱自然,关注环保;2. 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能力得到提高;3. 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集体荣誉感得到增强;4. 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中小幼班本课程《我长大了》实施方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一等奖】
班本课程《我长大了》实施方案2021年第一学期中一班一、主题说明:对于刚升入中班的孩子来说,一切都是新鲜的。
许多事物都等着他们去发现; 早晨当他们单独入园时,看着小班刚入园哭哭啼啼的弟弟妹妹,瞬间感到自豪, 自豪于自己已经从幼儿园里最小的一员变成了中班的哥哥姐姐了;而生命的成长正是个体不断感受和体验的过程,只有让幼儿在体验中感受成长的快乐,才能真正获得对成长意义的理解。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中一班孩子的成长快乐,了解他们的成长故事吧!二、主题目标:1.进一步感受自己的成长,初步有“我长大了”的自我意识。
2.知道自己是班级小主人,能关心同伴,乐意为集体服务。
学会用简单的劳动方法,体会劳动的快乐。
3.讨论,制定活动规那么,并知道每个小朋友都应该遵守规那么。
4.能在集体面前表演,展示自己,萌发自豪感。
三、主题脉络四、环境创设量身高体重制作身高表(2)长大了又什么好处呢?引导幼儿大胆讲述.听故事第一段(PPT)(1)提问:彼得觉得长大后有些什么好处呢?(2)像现在这样小个子有什么好处吗?(3)引导幼儿大胆讲述.听故事第二段,彼得觉得小个子的好处是什么。
(1)提问:彼得是怎么想的呢?(2)听故事,提问:彼得望自己长到多大,多高呢?(三)完整倾听故事.完整倾听故事一遍1.讨论:你希望自己能长多高、多大?为什么?(引导幼儿想象和表达)社会活动《我做哥哥姐姐了》活动目标1.能根据图片中壮壮的表情、动作及与弟弟妹妹们的互动,发现壮壮的情感变化:从不开心到喜欢弟弟妹妹。
2.能够通过假设、换位思考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如果是壮壮自己会怎么做。
3.感受到做哥哥姐姐虽然有些烦恼,但也很有趣,而且哥哥姐姐对弟弟妹妹来讲是很重要的。
活动准备1.绘本《我做哥哥了》、电子书、大绘本。
2.幼儿操作材料第1册第28-29页“我做哥哥了”。
活动过程(一)介绍主角,引出话题1.介绍绘本名字。
(1)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我做哥哥了》。
中班本课程教案
中班本课程教案教案标题:中班本课程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中班学生发展他们的认知、语言、社交和情感技能。
2. 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和互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3. 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包括运动、艺术和音乐。
教学内容:主题:季节变化子主题:春天的花朵教学目标:1. 了解春天的特点和季节变化。
2. 识别和命名不同种类的春天花朵。
3. 培养学生对花朵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4. 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社交技能。
教学准备:1. 图片或实物展示春天花朵的图片,如樱花、玫瑰、郁金香等。
2. 春天花朵的相关书籍或故事书。
3. 艺术材料,如彩纸、颜料、画笔等。
4. 音乐播放设备。
教学活动:1. 导入活动:- 通过播放春天的音乐,引起学生对春天的兴趣。
- 展示春天花朵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颜色、形状和大小。
2. 主体活动:a. 花朵识别游戏:- 准备一些春天花朵的图片或实物,并让学生逐个识别和命名。
-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花朵的喜欢或特别之处。
b. 花朵手工制作:- 给每个学生提供彩纸、颜料和画笔等艺术材料。
- 指导学生使用这些材料制作自己喜欢的春天花朵。
c. 花朵故事时间:- 选择一本关于春天花朵的故事书,向学生讲述或朗读。
- 鼓励学生参与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3. 结束活动:- 学生展示他们制作的花朵艺术品,并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 回顾今天学到的关于春天花朵的知识,并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春天的喜爱之处。
教学延伸:1. 在户外进行春天花朵的观察和探索活动,让学生亲自接触和感受花朵的美丽。
2. 组织花朵主题的音乐和舞蹈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和运动技能。
3. 与家长合作,鼓励学生在家中观察和种植春天花朵,并与同学分享他们的经验。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花朵识别游戏中的参与程度和准确性。
2. 评估学生在手工制作中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3. 观察学生在故事时间中的参与和理解能力。
4. 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和回顾,评估学生对春天花朵知识的掌握程度。
班本课程做饭方案模板
一、课程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饮食健康和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为了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特制定班本课程——做饭。
二、课程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烹饪技能,了解各种食材的营养价值。
2. 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责任感。
3. 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三、课程内容1. 烹饪基础知识:认识厨房用具、食材、调味品等。
2. 烹饪技巧:刀工、炒菜、炖煮、烘焙等。
3. 菜品制作:家常菜、特色菜、地方特色菜等。
4. 食品安全:食材选购、储存、烹饪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四、课程实施1. 课程时间:每周一节,每次1.5小时。
2. 教学方式: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3. 教学场地:班级教室、学校食堂或校外实践基地。
4. 教学器材:厨房用具、食材、调味品等。
五、课程评价1. 学生自评:根据课堂表现、烹饪技巧、菜品质量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
2. 同伴互评:同学之间相互评价,共同进步。
3. 教师评价: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烹饪技巧、菜品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价。
六、课程安排1. 第一周:认识厨房用具、食材、调味品等。
2. 第二周:学习刀工、炒菜技巧。
3. 第三周:学习炖煮技巧。
4. 第四周:学习烘焙技巧。
5. 第五周:制作家常菜。
6. 第六周:制作特色菜。
7. 第七周:制作地方特色菜。
七、课程总结1. 总结烹饪技巧,提高学生的烹饪水平。
2. 总结食品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
3. 总结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本班本课程的学习,我们相信学生们在烹饪技能、生活自理能力、创新意识等方面将得到全面提升,为未来的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5)班班本课程设计第一节丰收的季节〖活动目标〗1.体验发现秋天的乐趣,感受秋天丰收的愉快心情。
2.关注家乡的特产,对特产的收成、价格、用途、营养等有关情况能够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3.关心自然、热爱自然,树立珍惜劳动果实的意识,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兴趣。
〖活动准备〗(一)学情分析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相比,比较怕羞、胆怯,不善于主动与人沟通、交流。
本班学生对自己去采访、调查缺少信心,显得无所适从。
学生的讨论、交流还不够深入,往往存在小组中一人发言代替全组学生讨论的现象。
初中生的天性是喜欢亲近自然、亲近人的,只要教师能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他们便能积极投入到活动之中。
在活动中,学生可以到农户家中、农田去了解家乡常见的农作物,如玉米、萝卜、白菜等。
(二)物质资料准备1.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非常有限,学校图书室中的资料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学生可以通过寻问教师、家长等途径来获取相关信息。
2.和要去调查采访的农户取得联系,确保青少年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取更多的信息。
制定调查计划,明确调查的目的和内容,深入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活动时间〗课内4课时,课外调查2课时。
〖活动过程〗(一)活动引入师:秋天,老师发现有很多同学都主动帮助家里人秋收;每天上学,我们也会看到地里很多人在忙碌着。
我们这里的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大家想一想,我们这里都收获了哪些常见的农作物?生:玉米、萝卜、白菜、土豆。
生:还有辣椒、大蒜、毛葱……师:谁能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农作物情况?生:我家今年种了1亩地,爸爸说能打1千斤玉米。
生:我家的辣椒又红又大,长得非常好。
生:邻居家的萝卜被放到地窖里,这样到冬天,萝卜还特别脆。
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表述,教师及时肯定学生。
师:还有哪些农作物的情况是你不太了解的?生:我看到地里有很多白菜,不知要运到哪里?生:今年萝卜多少钱一斤?生:我家今年的玉米比去年收得多,这是为什么?……学生所提问题比较杂乱,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比较有价值的问题。
学生感到自己不太了解的情况还很多,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想办法去了解,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通过不同途径获取相关知识的能力。
(二)自由分组,制定计划师:怎样才能了解农作物更多的情况呢?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最后总结:可以通过寻问家长,到“丰收”基地、农民家中、农田里去调查等方式去了解。
引导学生自由分组,分别去调查玉米、萝卜、白菜、“丰收”等农作物的情况。
师:为了让我们的调查效果更好,我建议大家先制定一个调查计划。
调查同一种农作物的同学组成小组,小组同学互相商量,写出一份调查计划,明确调查内容、调查地点、要采访的人、主要问题等。
学生通过制定调查计划,在活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有助于调查活动顺利进行,保证了有目的地进行调查,而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
教师将学生不清晰、无条理的问题变得清晰化、条理化,节省调查的时间,提高调查的效率。
(三)调查体验在班主任、品德与生活教师以及家长的带领下,利用双休日和课余时间,学生到农户家中了解玉米的收成、品种、价格、去向、用途等情况;到农田寻问菜农,了解白菜、萝卜的收成、储存、价格等情况;到“丰收”生产基地采访基地负责人,了解“丰收”的价格、去向、加工等情况。
教师从青少年的兴趣、爱好、关注点出发开展活动,有利于学生积极投入到活动之中。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调查进行学习,尝试边调查,边做好记录,体现出学生的自主学习。
师:为了让大家了解各小组调查的情况,将调查的结果整理一下,然后进行汇报。
(四)表达交流各小组的学生对自己的调查情况进行整理。
(由于低年级学生会写的字有限,教师建议学生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调查结果,学生们用图画、表格、文字等形式进行表述。
教师指导学生将自己调查的内容进行归类,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
)1.调查玉米的小组汇报。
生:今年的玉米收成比较好,因为今年不缺雨。
生:我知道农民可以将玉米卖给国家粮库,也可以卖给个体商户。
生:一个大的玉米棒有200多粒玉米。
生:现在用龙丰2号玉米品种收成好,我知道用好的品种,才能收成好,这是我到的农户家的主人告诉我的……2.调查白菜、萝卜的小组汇报。
生:农民把萝卜放进土里储存,是为了不让萝卜失去水分。
生:我知道的最大的萝卜有5斤重。
生:萝卜有青萝卜、红萝卜两种,青萝卜生吃比较好。
生:一亩地能产4千多斤萝卜。
生:萝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多吃萝卜对身体有好处。
生:一车白菜100棵,可以卖35元,比玉米的价格高。
生:白菜的营养价值很高……3.调查“丰收”的小组汇报。
生:辣椒加工成细粉、块状可以多卖钱。
生:我知道的最长的辣椒有8公分长。
生:现在“丰收”比玉米、白菜好卖,我让爸爸多种点辣椒……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调查情况表达自己的想法。
尽管有时学生的调查结果是浅显的,但只要是学生通过自己的调查得出的结论,便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
小组汇报时,教师引导其他小组同学注意倾听。
学会倾听,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长时间的训练和引导。
教师进行活动总结,肯定活动中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在活动中要积极动脑,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看法。
〖教学反思〗此主题活动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利用身边的资源进行学习,学生比较感兴趣,也能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之中。
学生从课堂、学校走出来,对于调查、讨论的学习方式,学生普遍很喜欢,所以能兴致勃勃地参与活动。
品德与生活作为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亲自实践、亲身体验的机会,有助于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只有学生自己亲历的体验、感悟才是深刻的。
根据品德与生活课程倡导的自主、探索性学习的基本要求,在调查之前,我引导学生制定调查计划。
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制定计划有些困难。
尽管我进行了指导,但对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的情况还是关注得不够。
调查时同一小组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重复的现象,所提问题还比较零散,这需要教师在学生调查前进行细致的指导,从而提高整个活动的成效。
第二节我爱我生活的地方〖活动目标〗1.了解自己生活的环境,熟悉社区中常见的服务机构和公用设施。
2.培养收集资料、交流信息的能力,参与探究的兴趣和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3.通过了解社区的活动,爱社区,美化社区,提高环保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
〖活动准备〗(一)学情分析我选择了位于学校附近的社区。
这里环境优美,公共设施齐全,周边的部队给学生们起到了很好的榜样作用,可利用资源较多,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有利于他们观察发现,收集资料。
本主题活动针对的是活泼好动的低年级学生,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感兴趣的事物有较强的探索欲望,教师有必要为学生设计一些开放式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采访、实地考察、调查研究等收集信息的基本方法,从中提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料,进行交流汇报,从而达到了解社区、关注社区、关爱社区的目的。
(二)物质资料准备1.与社区中的相关场所和人员取得联系。
2.调查访问所需的相关学习卡片和用品。
〖活动时间〗4课时(课内课外灵活安排)。
〖活动过程〗(一)录像导入,激发热情1.教师先播放一段反映长春市优美风貌的录像资料片,让学生初步感受自己生活城市的整洁环境、优美建筑、繁荣街道和著名景点,了解长春市的整体概况,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2.继续播放录像,镜头集中到学生生活的社区。
此时,学生热情高涨,气氛热烈,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这就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唤起学生走出校园,亲自去参观了解社区的欲望。
(二)自由分组,制定计划1.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分成四个小组,选出组长。
每个小组确定出参观的目标和游览的路线,制作记录卡。
做好出行前的准备。
2.教师提出参观游览的目的和要求,让学生将看到的和了解到的社区环境、服务机构、公用设施及周边单位的情况记录下来。
(三)快乐出发,实地体验1.教师和家长带领学生到预定的地点进行了解和参观。
教师巡回观察指导,记录学生的行为。
2.具体活动情况:镜头一:这一组学生有的用照相机给花草树木、凉亭、宽阔整洁的马路和优美建筑拍照;有的将看到的景物惟妙惟肖地画在了纸上。
镜头二:这组学生来到了超市,看到了超市中琳琅满目的商品,品种繁多,购物的人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
在和收银员简单的交谈之后,他们把这些情况记录在卡上。
镜头三:社区娱乐场中正有几位老人在健身器械上锻炼身体,这组学生一边观看一边向他们了解这些公用设施的使用方法,以及它们带给人们的方便。
(四)展示资料,巧口介绍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整理组内收集到的资料,讨论如何介绍本组的收获,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帮助。
2.教师出示社区图。
请小组派代表将整理后的资料贴在相应位置,并加以说明。
同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体会我们生活的地方环境美、设施齐全、交通便利及周边部队的榜样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自己生活地方的情感。
(五)表达情感,爱的升华学生用多种多样的形式表达对自己生活地方的热爱,如唱歌、剪纸、演一演、讲故事等形式。
(六)活动延伸――我为社区添新绿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社区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同时想出对策,提出建议,完善社区,为社区的建设出谋划策,使社区的明天更加美好。
如:针对环境污染问题,学生可以组成“环保督察队”,呼吁大家爱护生活环境,还可以组成“废品回收分类站”,将垃圾进行分类处理,提高废物的可利用率;针对提高人们健康意识这一问题,鼓励学生组成“健康快车活动组”,定时向社区里的人们宣传身体保健知识,使生活在社区里的人们形成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生活态度。
〖教学反思〗“我爱我生活的地方”是本次活动的主题,如何让学生了解社区,激发学生爱社区的思想感情,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采用说教方式已经显得苍白无力了。
只有通过正确的引导,组织一系列学生感兴趣的活动,给学生创造广阔的空间去自由发现,自由探索,才能使学生得到锻炼,发展能力。
我在本次活动中正是贯彻了这一思想,把活动落到实处,唤起了学生潜在的求知欲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社会生活融入课堂之中。
在学生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我及时地监督、检查、反馈,以确保学生活动能顺利进行,有利于学生的体验更深刻,认识更丰富,行为落实得更实在。
资料的展示与交流中,不但增强了学生爱社区的情感,还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第三节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活动目标〗1.初步建立保护环境的意识,爱护公共设施。
2.发展小组合作能力,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活动准备〗(一)学情分析我校地处老区,本班来自于周边村组,家长忙于做生意,忽视对子女进行习惯养成的教育,学生环保意识较弱。
因此,有必要通过活动和学生之间的互相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保护环境的习惯。
(二)物质资料准备课前教师收集有关周围的优美环境和受损公共设施的音像资料,制作课件;提供制作环境保护公约的底板和辨析图,评价激励学生所需的红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