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燕歌行》赏析(龙业原创)

合集下载

(完整版)唐诗赏析-高适《燕歌行》原文译文赏析

(完整版)唐诗赏析-高适《燕歌行》原文译文赏析

高适《燕歌行》原文|译文|赏析'《燕歌行》是唐人七言歌行中运用律句很典型的一篇。

此诗主要是揭露主将骄逸轻敌,不恤士卒,致使战事失利。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唐代:高适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译文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有个随从主帅出塞回来的人,写了《燕歌行》诗一首给我看。

我感慨于边疆战守的事,因而写了这首《燕歌行》应和他。

唐朝边境举烟火狼烟东北起尘土,唐朝将军辞家去欲破残忍之边贼。

战士们本来在战场上就所向无敌,皇帝又特别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

锣声响彻重鼓棰声威齐出山海关,旌旗迎风又逶迤猎猎碣石之山间。

校尉紧急传羽书飞奔浩瀚之沙海,匈奴单于举猎火光照已到我狼山。

山河荒芜多萧条满目凄凉到边土,胡人骑兵仗威力兵器声里夹风雨。

战士拼斗军阵前半数死去半生还,美人却在营帐中还是歌来还是舞!时值深秋大沙漠塞外百草尽凋枯,孤城一片映落日战卒越斗越稀少。

身受皇家深恩义常思报国轻寇敌,边塞之地尽力量尚未破除匈奴围。

身穿铁甲守边远疆场辛勤已长久,珠泪纷落挂双目丈夫远去独啼哭。

少妇孤单住城南泪下凄伤欲断肠,远征军人驻蓟北依空仰望频回头。

边境飘渺多遥远怎可轻易来奔赴,绝远之地尽苍茫更是人烟何所有。

杀气春夏秋三季腾起阵前似乌云,一夜寒风声声里如泣更声惊耳鼓。

互看白刃乱飞舞夹杂鲜血纷飞,从来死节为报国难道还求著功勋?你没看见拼杀在沙场战斗多惨苦,现在还在思念有勇有谋的李将军。

注释燕歌行:乐府旧题。

诗前有作者原序:“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

高适《燕歌行》原文及赏析

高适《燕歌行》原文及赏析

高适《燕歌行》原文及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演讲稿、心得体会、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合同范本、主题班会、教学反思、教学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experience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contract templates, theme class meetings, teaching reflections, teaching design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material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适《燕歌行》原文及赏析燕歌行唐·高适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唐诗赏析-高适《燕歌行》原文译文赏析

唐诗赏析-高适《燕歌行》原文译文赏析

高适《燕歌行》原文|译文|赏析'《燕歌行》是唐人七言歌行中运用律句很典型的一篇。

此诗主要是揭露主将骄逸轻敌,不恤士卒,致使战事失利。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唐代:高适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译文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有个随从主帅出塞回来的人,写了《燕歌行》诗一首给我看。

我感慨于边疆战守的事,因而写了这首《燕歌行》应和他。

唐朝边境举烟火狼烟东北起尘土,唐朝将军辞家去欲破残忍之边贼。

战士们本来在战场上就所向无敌,皇帝又特别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

锣声响彻重鼓棰声威齐出山海关,旌旗迎风又逶迤猎猎碣石之山间。

校尉紧急传羽书飞奔浩瀚之沙海,匈奴单于举猎火光照已到我狼山。

山河荒芜多萧条满目凄凉到边土,胡人骑兵仗威力兵器声里夹风雨。

战士拼斗军阵前半数死去半生还,美人却在营帐中还是歌来还是舞!时值深秋大沙漠塞外百草尽凋枯,孤城一片映落日战卒越斗越稀少。

身受皇家深恩义常思报国轻寇敌,边塞之地尽力量尚未破除匈奴围。

身穿铁甲守边远疆场辛勤已长久,珠泪纷落挂双目丈夫远去独啼哭。

少妇孤单住城南泪下凄伤欲断肠,远征军人驻蓟北依空仰望频回头。

边境飘渺多遥远怎可轻易来奔赴,绝远之地尽苍茫更是人烟何所有。

杀气春夏秋三季腾起阵前似乌云,一夜寒风声声里如泣更声惊耳鼓。

互看白刃乱飞舞夹杂鲜血纷飞,从来死节为报国难道还求著功勋?你没看见拼杀在沙场战斗多惨苦,现在还在思念有勇有谋的李将军。

注释燕歌行:乐府旧题。

诗前有作者原序:“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

高适燕歌行翻译及赏析

高适燕歌行翻译及赏析

高适燕歌行翻译及赏析原文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蔡国用民不聊生,天子非常获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曝光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竭关山未援救。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眸。

边风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出征痛,至今犹忆李将军。

城南:长安住宅区在城南,故云。

沈佺期《独不见》:“丹凤城南秋夜长。

”蓟北:蓟州、幽州一带,今河北省北部地区。

此泛指东北战场。

①城南:长安城南。

泛指征人家乡。

②蓟北:唐代蓟州,在今天津市蓟县北。

③空:徒然。

④回首:回首南望故乡。

参照译文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有个随从主帅出塞回来的人,写了《燕歌行》诗一首给我看。

我感慨于边疆战守的事,因而写了这首《燕歌行》应和他。

唐朝边境握烟火狼烟东北起至尘土,唐朝将军辞家回去欲溃凶残之边贼。

战士们本来在战场上就所向无敌,皇帝又特别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

锣声响起重鼓支解声威魏出来山海关,旌旗波浪又逶迤猎猎碣石之山间。

校尉紧急传羽书飞奔浩瀚之沙海,匈奴单于举猎火光照已到我狼山。

山河荒凉多不景气满目凄凉至边土,胡人骑兵仗威力兵器声里缠风雨。

战士拼斗军阵前半数死去半生还,美人却在营帐中还是歌来还是舞!时值深秋小沙漠塞外百草天下凋枯,孤城一片百花落日战卒越阵越稀疏。

身受皇家深恩义常思报国轻寇敌,边塞之地尽力量尚未破除匈奴围。

身着铁甲死守边远疆场辛勤已长久,珠泪纷落摆双目丈夫远去富豪之家哭声。

少妇孤单住城南泪下凄伤欲断肠,远征军人驻蓟北依空仰望频回头。

边境缥缈多荒凉怎可以轻而易举去赶赴,绝远之地天下苍茫更是人烟何所有。

杀气春夏秋三季腾起阵前似乌云,一夜寒风声声里如泣更声惊耳鼓。

出摊白刃乱飞舞夹杂鲜血飞舞,从来死节为报国难道还求著功勋?你没看见拼杀在沙场战斗多惨苦,现在还在思念有勇有谋的李将军。

高适《燕歌行》赏析

高适《燕歌行》赏析

高适《燕歌行》赏析高适《燕歌行》赏析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当中,相信大家都接触过古诗词赏析吧,那么该怎么赏析呢?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关于高适《燕歌行》赏析,欢迎阅读!高适《燕歌行》赏析 1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韵一)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韵二)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韵三)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韵四)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筋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韵五)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黄何所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韵六)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韵七)【赏析】这首诗的作者高适,字达夫,渤海郡蓨(今河北景县)人。

少时家道贫寒,流浪在中原一带。

年过五十,才学做诗。

进步很快,数年之间,便已成名。

他曾在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中任书记,因而熟悉边塞生活,写了许多边塞诗。

肃宗时,官至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

和杜甫有交情,杜甫有几首诗为他而作。

唐代诗人,官至节镇的,只有高适一人。

他的诗与岑参齐名,称为“高岑”。

《燕歌行》是高适的著名诗作,唐诗选本中差不多都选取的,近年来也有过许多注释本。

但是,这首诗文字虽易懂,解释却颇不容易,因为有三个问题,似乎一向没有弄清楚。

第一个问题是这首诗所反映的历史事实是什么?作者的自序说“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

但在《河岳英灵集》和《文苑英华》中却是“开元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张公出塞而还者”。

这个张公,是张守珪。

开元十五年(公元七二七年),官瓜州刺史、墨离军使。

开元二十一年,官幽州长史、兼御史中丞、营州都督、河北节度副大使。

开元二十三年,以河北节度副大使兼御史大夫。

根据这个政历,开元二十六年称“御史大夫张公”是对的,而开元十六年张守珪还没有兼御史衔,称“御史张公”是错了。

燕歌行赏析

燕歌行赏析

燕歌行赏析第一篇文章:燕歌行是唐代著名诗人高适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具有豪放的气魄和深刻的意蕴,体现出了唐代士人游历天下、咏史述怀的精神风貌。

首先,这首诗的重点在于描写大唐盛世的壮丽景象。

诗中“田园寥落兮洛阳陌,(抽)雁在云鱼在水,(夏)楼晚(景)”等描写,清晰地勾画出了这个时代的宏伟场景。

其次,高适通过疏于宫闱、追求自由与俗世之间的矛盾,反映出他对人生的思考与揣摩,同时将其深深融入了诗歌之中。

诗中“行宫秋光蜀道(在,有人说是“省”)暮,落霞与孤城(弦)晚”等描写,将士人的人生之路与大唐盛世相映成趣,给人以收获的双重感受。

其次,这首诗的用词精细而旋律性极强。

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高适在诗中采用了大量的“突兀”与“激昂”之词,如“咸阳(城)雨松松鼓(声)振,(方)从(行)震地逐西风”,使得整首诗朗朗上口,节奏明快,给人以强烈的感官体验。

此外,高适对于细节的描写也极为准确,例如“落霞与孤城(弦)晚”,这样的描写,在诗歌表现力上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和完美的呈现。

第二篇文章:高适的燕歌行是一首成功的顺口溜诗。

诗歌采用了边走边吟的写法,通过描述唐代四处昌盛景象和自己游走天下的一段经历,并且巧妙地安排了押韵和调子,使得读之愈发有趣。

首先,在用词上,高适采用了大量生动丰富的形容词和动词,如“九重城(门)阙(下,楼)烟()尘)生,千乘(驷)雕(鞍)空(中)对(战,有人说是“赞”)赤鸾”,使得描写更加丰富多彩。

而在动感上,高适运用了咏史等手法,将壮丽景色与古往今来的人文风采相结合,使得诗歌不仅带有浓郁的历史感和传承感,更营造出一种跳跃感与冒险感。

其次,这首诗在调子上也十分出色。

高适巧妙地安排了押韵和平仄,使得整首诗流畅明快,如“(抽)雁在云鱼在水,(夏)楼晚(景)”等,旋律性也得到了极好的体现。

此外,在诗歌的韵律方面,高适更是严谨周密,始终保持着一种平稳却欢快的节奏和韵律感,让人读之心旷神怡,情不自禁地感到喜悦与舒畅。

燕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古诗

燕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古诗

燕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古诗燕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古诗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燕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燕歌行唐代:高适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译文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有个随从主帅出塞回来的人,写了《燕歌行》诗一首给我看。

我感慨于边疆战守的事,因而写了这首《燕歌行》应和他。

唐朝边境举烟火狼烟东北起尘土,唐朝将军辞家去欲破残忍之边贼。

战士们本来在战场上就所向无敌,皇帝又特别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

锣声响彻重鼓棰声威齐出山海关,旌旗迎风又逶迤猎猎碣石之山间。

校尉紧急传羽书飞奔浩瀚之沙海,匈奴单于举猎火光照已到我狼山。

山河荒芜多萧条满目凄凉到边土,胡人骑兵仗威力兵器声里夹风雨。

战士拼斗军阵前半数死去半生还,美人却在营帐中还是歌来还是舞!时值深秋大沙漠塞外百草尽凋枯,孤城一片映落日战卒越斗越稀少。

身受皇家深恩义常思报国轻寇敌,边塞之地尽力量尚未破除匈奴围。

身穿铁甲守边远疆场辛勤已长久,珠泪纷落挂双目丈夫远去独啼哭。

少妇孤单住城南泪下凄伤欲断肠,远征军人驻蓟北依空仰望频回头。

边境飘渺多遥远怎可轻易来奔赴,绝远之地尽苍茫更是人烟何所有。

杀气春夏秋三季腾起阵前似乌云,一夜寒风声声里如泣更声惊耳鼓。

燕歌行(高适)原文及赏析

燕歌行(高适)原文及赏析

燕歌行(高适)原文及赏析燕歌行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江山为聚,山河为行,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天战地,顾守四方?英雄离乡背汉,官渡之战,东南风雨,更能激扬风情。

三军老汉,尽入白刃,千军万马,气盛如虹。

奈何,天地宽,云雾迷蒙蒙。

断肠人在天涯,无奈寒夜颤归鸿。

燕山雪花大如席,天水南流几亿重。

通过黄河维持通讯,我与战友遥相呼应。

将军利剑,不壳穿山穴。

而今戍卒多儿曹,白刃登高尸易抉。

谁能破解此战囚?试付瑶琴,西海一瓢,沱江清韵几余拳。

欲求宛转,试告人生无常。

背峰不顾平地集,骐骥致胜英雄塚。

长安更大何须拖,孤立无为谁能行,戎装闲处思几公?岁月如刀,战火如炉,睥睨山间河户傍。

惟剑可留,愿将剑如何?天苍茫茫白玉京,月露寒泉映碧池。

现今紫气化龙飞,佳气连花散云渺。

胸怀绝域,眺望星河倦人回。

凭栏临水,闻燕歌初起,寄思念之心酹泪。

赏析:《燕歌行》是唐代高适创作的一首豪壮激昂的长诗。

诗中通过描绘北国的冰封雪飘景象,以及长城和大河的壮丽场景,表达了北国风光之美。

诗人以山舞银蛇、遥望天公等形象词句,表现出北国的雄伟壮丽,激起了读者的豪情壮志。

娓娓道出了江山在人们心中的珍贵和美好,通过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历史英豪的评价,暗示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并以成吉思汗为代表的北方民族英雄,突出了他们在战争中的英勇和才华。

最后,诗人情深意长地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思考,展现了对英雄的赞颂和对国家、民族的热爱之情。

诗中运用了较多的描绘手法,如对比手法、借物抒怀手法、夸张手法等,使整首诗情感丰富,节奏有力,让人读后心潮澎湃。

同时,诗中的意象和比喻使得诗歌形象鲜明,富有感染力。

(完整版)唐诗赏析-高适《燕歌行》原文译文赏析

(完整版)唐诗赏析-高适《燕歌行》原文译文赏析

高适《燕歌行》原文|译文|赏析'《燕歌行》是唐人七言歌行中运用律句很典型的一篇。

此诗主要是揭露主将骄逸轻敌,不恤士卒,致使战事失利。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唐代:高适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译文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有个随从主帅出塞回来的人,写了《燕歌行》诗一首给我看。

我感慨于边疆战守的事,因而写了这首《燕歌行》应和他。

唐朝边境举烟火狼烟东北起尘土,唐朝将军辞家去欲破残忍之边贼。

战士们本来在战场上就所向无敌,皇帝又特别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

锣声响彻重鼓棰声威齐出山海关,旌旗迎风又逶迤猎猎碣石之山间。

校尉紧急传羽书飞奔浩瀚之沙海,匈奴单于举猎火光照已到我狼山。

山河荒芜多萧条满目凄凉到边土,胡人骑兵仗威力兵器声里夹风雨。

战士拼斗军阵前半数死去半生还,美人却在营帐中还是歌来还是舞!时值深秋大沙漠塞外百草尽凋枯,孤城一片映落日战卒越斗越稀少。

身受皇家深恩义常思报国轻寇敌,边塞之地尽力量尚未破除匈奴围。

身穿铁甲守边远疆场辛勤已长久,珠泪纷落挂双目丈夫远去独啼哭。

少妇孤单住城南泪下凄伤欲断肠,远征军人驻蓟北依空仰望频回头。

边境飘渺多遥远怎可轻易来奔赴,绝远之地尽苍茫更是人烟何所有。

杀气春夏秋三季腾起阵前似乌云,一夜寒风声声里如泣更声惊耳鼓。

互看白刃乱飞舞夹杂鲜血纷飞,从来死节为报国难道还求著功勋?你没看见拼杀在沙场战斗多惨苦,现在还在思念有勇有谋的李将军。

注释燕歌行:乐府旧题。

诗前有作者原序:“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

唐诗赏析-高适《燕歌行》原文译文鉴赏

唐诗赏析-高适《燕歌行》原文译文鉴赏

高适《燕歌行》原文|译文|鉴赏'《燕歌行》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作品。

此诗主要是揭露主将骄逸轻敌,不恤士卒,致使战事失利。

全诗气势畅达,笔力矫健,气氛悲壮淋漓,主旨深刻含蓄。

下面一起欣赏这首诗吧!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常轻敌一作:恒轻敌)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飘飖一作:飘飘)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常轻敌一作:恒轻敌)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飘飖一作:飘飘)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译文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有个随从主帅出塞回来的人,写了《燕歌行》诗一首给我看。

我感慨于边疆战守的事,因而写了这首《燕歌行》应和他。

唐朝边境举烟火狼烟东北起尘土,唐朝将军辞家去欲破残忍之边贼。

战士们本来在战场上就所向无敌,皇帝又特别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

锣声响彻重鼓棰声威齐出山海关,旌旗迎风又逶迤猎猎碣石之山间。

高适《燕歌行》赏析

高适《燕歌行》赏析

高适《燕歌行》赏析唐代边塞诗人高适写了一首名为《燕歌行》的诗。

此诗气魄宏大,感情深沉,笔力遒劲,有慷慨悲壮之音。

作者以燕写人,用人写燕,以情驭景,景情交融,一开始便把读者引入诗的意境。

诗的前半描写了一幅壮阔瑰丽的边塞风光,展示了戍边将士们严阵以待、准备出征的动人场面。

它的高潮和结尾,则借想象中的神话传说,创造了一个奇妙无比、光怪陆离的境界,把自己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愤激情绪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首诗吧。

这首诗是全诗最富特色、最具艺术魅力的部分。

首句叙事兼抒情,“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开门见山地点出这是一首咏人诗,而且是特意咏叹美人之诗。

用“燕赵”修饰“佳人”,意思是这里是美人荟萃之地。

次句言地点。

“风雨”暗指“风云变幻”的政治局势,“苦寒”既指“边地苦寒”,又隐含着身世之感。

这两句诗合在一起,就很自然地把读者引入诗境,造成一种雄奇壮丽、冷落凄清的氛围。

紧接着第三句,“被褐出阊阖,高步追许由。

”前句承上,说“美者”被迫远行,飘忽不定;后句启下,说明“美者”决心脱离尘俗。

这两句一扬一抑,相互对照,相互补充,写尽了边关征夫的千愁万恨。

于是诗的主旨就显豁地表现出来了:诗中并没有直接去写战争,而是通过对“燕赵佳人”不幸遭遇的叙述,反映出当时存在的尖锐的民族矛盾。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正是暗喻唐军征战的艰难,暗写边地苦寒,从侧面衬托出“美者”此行前途未卜,充满了悲剧气氛。

而“风雨”的描绘,又使征夫们饱尝离乱之苦,感情十分复杂,仿佛令人看到“美者”凄怆、感伤的神情。

1、托物起兴。

开头两句叙述了“燕赵佳人”被迫流落异乡,无处安身的不幸遭遇,同时也点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2、构思精巧。

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诗意,创造了一种诗中有画的境界。

3、虚实相生。

作者采用白描手法,刻画边地战士“褐衣”、“黄裳”的形象。

高适《燕歌行》赏析

高适《燕歌行》赏析

燕歌行唐·高适【序言】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医生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此和焉。

【原文】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特别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第一部分写边烽崛起,受命出师。

“赐颜色”一句已为后文将帅轻敌伏笔)山川冷清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佳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夕阳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救围。

(第二部分写力竭兵稀,战斗失利)铁衣远戍勤劳久,玉著应啼分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顾。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莽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第三部分从战事转写征人和老婆的两地相思,幽怨缠绵,氛围凄凉)相看白刃血纷繁,死节素来岂顾勋。

君不见疆场征战苦,到现在犹忆李将军。

(第四部分经过对汉代名将李广的,点出题旨)【说明】汉家:代指唐代。

烟尘:指战事发生。

汉将:代指唐将张守珪。

残贼:凶恶的仇敌。

横行:指纵横驰骋,奋勇杀敌的行为。

特别赐颜色:给予非同平常的赏赐。

据《新唐书·张守珪传》载,张守珪破契丹有功,“赐金彩,授二子官,诏立碑记功。

”摐金伐鼓:撞击铃钲一类铜制响器,敲打战鼓,以壮行色。

榆关:即山海关,通往东北边塞的险关要隘。

旌旗:一作“旌旆”,原指以羽毛为饰的大旗,这里泛指形形色色的旌旗。

逶迤:曲折波折,绵延不停。

单于:古代匈奴对其君主的称呼,这里借指契丹等族的领袖。

猎火:打猎时燃起的火把或火堆,借指烽火。

狼山:即狼居胥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军前:指战场上。

半死生:指大部分战死。

帐下:指主帅营帐中。

穷秋:晚秋。

腓:一作“衰”,病萎枯黄。

斗兵稀:战士大部分伤亡,所剩寥寥无几。

当:蒙受。

恩遇:蒙受皇帝的恩泽和知遇。

恒:经常。

铁衣:铁甲,这里代指身披铠甲的士兵。

玉著:一作“玉筋”,玉制的筷子,比喻思妇眼泪。

蓟北:唐蓟州以北地域,泛指东北边地。

燕歌行高适解析

燕歌行高适解析

《燕歌行》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作品,通过描绘边疆战事,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关切和对士兵的深切同情。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解析:
诗的主旨:本诗以边疆战事为背景,歌颂了士兵们的英勇和牺牲精神,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深深忧虑和对士兵的同情。

同时,通过对战场的生动描绘,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艺术手法:诗人运用了丰富的艺术手法,如对比、象征、用典等,使诗歌的表达更加生动有力。

对比手法体现在对战争的残酷和士兵的英勇两个方面;象征手法则通过具体的景物和形象来暗示和象征更深层次的意义;用典则引用了古代的历史典故,增强了诗歌的深度和内涵。

语言特色:诗歌语言质朴自然,既体现了边疆地区的方言特色,又富有音乐美和节奏感。

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使诗歌的语言更加丰富多彩。

思想感情:诗人通过对边疆战事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安危的深深忧虑和对士兵的同情。

同时,通过对战争的反思和批判,反映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追求。

总的来说,《燕歌行》是一首具有强烈现实意义的诗歌,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边疆战事的关切和对士兵的同情。

同时,这首诗的艺术手法和思想感情也展现了唐代诗歌的繁荣和深度。

战争诗高适《燕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范文)

战争诗高适《燕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范文)

战争诗高适《燕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范文)【唐代】燕歌行唐代:高适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常轻敌一作:恒轻敌)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飘飖一作:飘飘)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译文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有个随从主帅出塞回来的人,写了《燕歌行》诗一首给我看。

我感慨于边疆战守的事,因而写了这首《燕歌行》应和他。

唐朝边境举烟火狼烟东北起尘土,唐朝将军辞家去欲破残忍之边贼。

战士们本来在战场上就所向无敌,皇帝又特别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

锣声响彻重鼓棰声威齐出山海关,旌旗迎风又逶迤猎猎碣石之山间。

校尉紧急传羽书飞奔浩瀚之沙海,匈奴单于举猎火光照已到我狼山。

山河荒芜多萧条满目凄凉到边土,胡人骑兵仗威力兵器声里夹风雨。

战士拼斗军阵前半数死去半生还,美人却在营帐中还是歌来还是舞!时值深秋大沙漠塞外百草尽凋枯,孤城一片映落日战卒越斗越稀少。

身受皇家深恩义常思报国轻寇敌,边塞之地尽力量尚未破除匈奴围。

身穿铁甲守边远疆场辛勤已长久,珠泪纷落挂双目丈夫远去独啼哭。

少妇孤单住城南泪下凄伤欲断肠,远征军人驻蓟北依空仰望频回头。

边境飘渺多遥远怎可轻易来奔赴,绝远之地尽苍茫更是人烟何所有。

杀气春夏秋三季腾起阵前似乌云,一夜寒风声声里如泣更声惊耳鼓。

互看白刃乱飞舞夹杂鲜血纷飞,从来死节为报国难道还求著功勋?你没看见拼杀在沙场战斗多惨苦,现在还在思念有勇有谋的李将军。

注释燕歌行:乐府旧题。

高适讽刺将军的诗

高适讽刺将军的诗

高适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常常反映社会现实和人生百态。

他有一首讽刺将军的诗,名为《燕歌行》,这首诗内容丰富,寓意深刻,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燕歌行》是高适的代表作之一,诗中通过叙述一位女子对丈夫的思念,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诗中的女子思念远在前线的丈夫,感叹战争的无情和人生的无常。

诗人通过女子的口吻,讽刺了那些贪图荣誉、不恤士卒的将军们。

诗歌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女子的内心世界,通过她的思念和忧虑,展现了战争对普通人的摧残和苦难。

同时,诗人也通过对将军们的讽刺,揭示了当时社会中一些权贵的不道德行为和荒淫无耻的生活。

《燕歌行》中的讽刺不仅针对将军们的不道德行为,更是对整个社会现象的批判。

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人性扭曲的深刻反思。

他呼吁人们应该珍惜和平生活,反对战争和暴力,追求公正和善良。

高适的《燕歌行》不仅是一首优秀的讽刺诗,也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和批判。

他的诗歌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这首诗也让我们认识到,一个社会的进步和和谐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需要公正、善良和道德的力量。

高适《燕歌行》原文译文评析

高适《燕歌行》原文译文评析

高适《燕歌行》原文|译文|评析《燕歌行》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作品。

此诗主要是揭露主将骄逸轻敌,不恤士卒,致使战事失利。

而且全诗气势畅达,笔力矫健,气氛悲壮淋漓,主旨深刻含蓄。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燕歌行》原文唐代:高适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译文及注释译文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有个随从主帅出塞回来的人,写了《燕歌行》诗一首给我看。

我感慨于边疆战守的事,因而写了这首《燕歌行》应和他。

唐朝边境举烟火狼烟东北起尘土,唐朝将军辞家去欲破残忍之边贼。

战士们本来在战场上就所向无敌,皇帝又特别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

锣声响彻重鼓棰声威齐出山海关,旌旗迎风又逶迤猎猎碣石之山间。

校尉紧急传羽书飞奔浩瀚之沙海,匈奴单于举猎火光照已到我狼山。

山河荒芜多萧条满目凄凉到边土,胡人骑兵仗威力兵器声里夹风雨。

战士拼斗军阵前半数死去半生还,美人却在营帐中还是歌来还是舞!时值深秋大沙漠塞外百草尽凋枯,孤城一片映落日战卒越斗越稀少。

身受皇家深恩义常思报国轻寇敌,边塞之地尽力量尚未破除匈奴围。

身穿铁甲守边远疆场辛勤已长久,珠泪纷落挂双目丈夫远去独啼哭。

少妇孤单住城南泪下凄伤欲断肠,远征军人驻蓟北依空仰望频回头。

边境飘渺多遥远怎可轻易来奔赴,绝远之地尽苍茫更是人烟何所有。

杀气春夏秋三季腾起阵前似乌云,一夜寒风声声里如泣更声惊耳鼓。

互看白刃乱飞舞夹杂鲜血纷飞,从来死节为报国难道还求著功勋?你没看见拼杀在沙场战斗多惨苦,现在还在思念有勇有谋的李将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戈铁马,边塞悲歌
——高适《燕歌行》赏析
边塞诗其来久矣,至盛唐可谓其巅峰,而屹立于巅峰之上者必是高适。

边塞诗,顾名思义,叙写边塞风光及生活的诗歌。

有边塞,便有边塞诗。

两周立国前后,即有戎狄寇扰四裔,周之君臣奋力攘夷于边关,《诗经》中也有展示,如《采薇》有“不遑启居,玁狁之故”“岂敢定居,一日三捷”之语。

到了战国时代,《国殇》中又有“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类的诗句为此类诗歌加入了英雄主义的元素。

其后各代,边塞诗逐渐发展繁荣,至唐代蔚然大观,并出现了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

唐朝为亘古未有之大时代,君王有包举宇内的大胸怀,将士有壮志凌云的大气魄,于是就有了进取不已的大事业,大边疆。

不仅是边塞诗人为之感染激励,就是不在其流派的许多诗人也慷慨高歌,一抒豪迈的边塞情怀,如杨炯的“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高适,无疑是边塞诗人之翘楚。

他曾多次壮游北部边塞,历时共计六年。

他出入幕府,饱览边塞风光,密切接触前线将士,深入了解了边关生活,深切感受了将士的英雄精神和他们的疾苦,为边塞诗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据统计,他流传下来的边塞诗有40多首,占其诗歌总数的六分之一。

其中有的是如《塞上》歌颂建功立业、矢志报国精神——“常怀感激心,愿效纵横谟”,有的如《塞上听吹笛》抒写将士思乡之情——“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有的如《营州歌》描绘边塞奇异的风情——“营州少年厌原野,孤裘蒙茸猎城下”,但最能体现他创作最高成就的还是《燕歌行》。

高适的《燕歌行》袭用的是乐府古题,但却挣脱了文人游子思妇题材的窠臼,以一曲悲歌,展现出苍凉壮阔的大背景,抒写出豪迈雄浑的大气魄。

《燕歌行》正文共28句,196字。

四句一转韵,形成了既相对独立又联系紧密的七段。

虽为乐府古体,但对仗工稳,音律和谐,节奏多变,音韵铿锵,极富表现力。

《燕歌行》是一首叙事诗,叙述了唐朝军队的一次远征救援行动的全过程,塑造了一个将领和众多战士的形象,歌颂了前线战士勇敢杀敌报效朝廷的英雄精神,批判了骄横自大不恤士卒的将领,全面地揭示了造成惨败的内外原因。

揭露批判很有深度和力度。

无怪乎后人称《燕歌行》为高适第一大作,也可以说它是盛唐边塞诗的扛鼎之作。

既是一首叙事诗,就该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相应的叙述者以及以叙述者为中心的叙述方式。

《燕歌行》采用的是一波三折的线性情节,以全知全能视角全景式地再现战事全过程,在前六段保持了客观叙述者的姿态,只有第七段例外。

而各段叙述者传达的声音却不尽相同,极尽变化之能事,产生出微妙而耐人寻味的效果。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在全诗的开篇,全知全能的叙述者传达出却是“汉将”的声音,而这声音好似京剧武戏主将登场后的台词。

他身着戎装,背插令旗,呕哑高喊,边提甲,跨马,正冠,一番起霸后,扫视全场,目光炯炯,眉宇间透出英气,面庞上洋溢着得意之色,字正腔圆、铿锵有力地诵出上述四句韵白:好不豪迈!好不威武!他的第一句告知观众,东北战事紧张,正是朝廷用人之际;第二句表明汉将当仁不让的决心,辞家杀敌报国是本分,更有“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霍去病是自己的的榜样;第三句自诩天生就该横行战场,现在是生逢其时;第四句说明自己不是浪得虚名,因为连皇帝都对自己有知遇之恩。

看来,这位汉将确有“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决心,会打出一场漂亮的战争的。

但是,仔细品味会发现,叙述者如此设计恐有弦外之音:诗人连用两个“汉”,固然是以汉朝代指唐朝——两者都是大一统的王朝,人们都有强烈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但是,两朝也屡屡失利于边战,其统帅往往高调“横行”灭敌,实则好大喜功,一事无成,甚至一败涂地。

如果高适有这方面的隐喻的话,那么,这场战事的前景就让人担忧了——为将者如此知己不知彼却傲慢轻敌,那可是庙算失误的。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此处传达的是叙述者的声音。

他似从天上俯视,将敌我双方战场形势一览无余。

“汉将”率领的唐军进军场面宏大壮观:金鼓齐鸣,旌旗招展,浩浩荡荡,迤逦至榆关碣石。

主将的心态也传染给军队,他们摆出一副耀武扬威、不可一世的做派,慢条斯理地开拔。

岂知此时前线求救,校尉飞畸送来十万火急的羽檄,蛮夷酋首亲帅大军将战火烧到了狼山。

而那座狼居胥山是光荣之山、辉煌之山,霍去病曾在此替汉武帝封禅,那是一个民族的荣耀啊!无论如何,前线士卒都要为荣誉而战,可以预见战事将是极为惨烈的。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叙述者的声音告诉我们,边庭的自然环境极为恶劣,尤其不利于唐军,唐军擅长步战、车战的优势无从发挥,而敌军的轻骑兵却如排山倒海、暴风骤雨席卷而来——呼应了次句“破残贼”的“残”字,敌军残酷残忍,战斗力极强!虽然敌强我弱,实力悬殊,战场形势非常不利,但唐军战士依然视死如归,浴血奋战,死伤过半。

此时,他们多么需要支援啊——需要物质的,更需要精神的!可是,“汉将”们亵渎了他们:营帐内美人正翩翩起舞,将领们沉醉于花天酒地中,哪还顾得上战士的死活。

将士不能戮力同心,此战必败矣!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叙述者有意渲染了浓重的悲剧色彩。

前十一个字是战场的环境描写:深秋时节,大漠一片苍茫空旷,北风吹来,黄沙四起,百草枯萎,禽鸟远徙,满目死寂。

恰值黄昏,残阳如血,一座土城伫立在天际,孤独地承受着荒凉、衰败、萧索、凄寒。

击鼓声,鸣金声,马嘶声,呐喊声,渐渐稀少,直至宁静,但这是可怕的宁静——这也是真切的生命体验。

战争如此残酷,战士们因为有忠君报国的壮志,所以藐视敌人,无所畏惧,要杀出重围,无奈势单力薄,竭尽全力,也无法成功。

悲剧降临了!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这是一场打不赢的战争,唐军早早地就陷入了绝境,士卒们也渐渐绝望起来。

越是绝望,就越思念亲人和故乡。

此处使用了两组对仗,两相对照。

一面是战士,远离故乡来戍边已经多年了。

身着冰冷的铠甲,或是日夜与敌搏战,或是守候在营垒中,饱尝艰辛痛苦,不料却遭遇如此结局。

回首遥望长安,悲愤无语,无可奈何。

一面是思妇,望眼欲穿盼亲人归来。

天长日久,音讯皆无,思念之情更加强烈,泪水如玉箸双流,愁苦欲肠断!这场思念的结局必是“可怜无定河边骨,尤是深闺梦里人”!
“边庭飘摇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叙述者对战士命运的关注,又由点到面,表现普遍的心理状态。

辽阔边关无法飞度,纵然有万里长风吹送,也无法将真情送进;即使送进,也无法送达爱人的心中,因为这里将是一座死城,没有生命的死城!大决战前的情景是,白日里戎狄大军重围,刀光剑影,黑云压城;夜晚,城里不断传来敲击刁斗的声音,寒气逼人。

此景此声,令人不寒而栗,死神随时会降临战士的头上。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叙述者忍不住将客观姿态改为干预姿态,加入到战士们的讨论与声讨中。

面对绝境,战士们大义凛然,心静如水,彼此以锋刃上的敌血来展示战绩。

他们血战沙场,不为加官进爵、荣华富贵,而是为恪守报销国家的节操。

相形之下,“汉将”与战士境界高低一目了然,有霄壤之别,也是读者进一步知晓了“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含意。

大难临头,生命之花即将陨落,战士们没有顾恤自己的生命,而是由衷地表达了最后的愿望:李将军再世!汉武时代,猛将如云,飞将军李广也难算是战功卓著,但他备受士卒爱戴,流芳千古,原因就是他体恤下属,与他们同甘共苦,同生死共患难。

众望所归,他赢得了士卒最真诚的回报——“士为知己者死”!
叙至结局,我们可以推导出战事失利的原因了,确知此次悲剧的罪魁祸首了。

战场环境
对唐军不利,但敌人在此方面获益不会太多;敌军攻势凶猛,但起初他们似乎并不占有人员数量的优势;唐军将领严重失职失误,他骄横轻敌,刚愎自用,不能审时度势,以致贻误战机;还是唐军将领,他不仅指挥不当,而且沉迷歌舞,荒废军务,更严重的是,不顾前线战士的死活,涣散了军队的凝聚力和斗志。

高适,用雄健有力的如椽大笔,为我们抒写了万里边关的慷慨悲歌——《燕歌行》,时过千年,它依然余音袅袅,动人心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