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燕歌行_》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高适《燕歌行》课件

高适《燕歌行》课件
文学素养。
文学创作
高适的诗歌以边塞诗最为著名 ,作品风格雄浑豪放,具有浓
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晚年生活
晚年高适官至左散骑常侍,生 活较为安定,但仍继续创作, 留下了大量珍贵的诗歌遗产。
文学成就
边塞诗的代表
高适的边塞诗作品数量不多, 但质量很高,成为唐代边塞诗
的代表之一。
诗歌风格独特
高适的诗歌风格独特,语言简 练明快,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情 感和思想。
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
诗歌中描绘了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如“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
兵稀”,表现了边疆环境的恶劣和战士们生活的艰辛。
02 03
战争的残酷
诗歌中通过描绘战斗场景,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如“铁衣远戍辛 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深深忧虑和对战士们的 同情。
对和平的渴望
诗歌中通过描绘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和战斗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 渴望,如“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表达了诗人对和平 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厌恶。
主题评价
• 主题评价:高适的《燕歌行》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诗歌,通过对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和战斗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诗 人对战争的深深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这首诗歌也反映了唐代社 会的现实,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04
《燕歌行》艺术特色
结构特点
严谨的布局安排
边疆战事频繁
盛唐时期也是边疆战事频繁的时 期,高适的许多诗歌都反映了这 一时代的特征。
个人背景
高适简介
高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他曾多 次出塞,对边疆的风土人情有深入的 了解。
早期经历
高适早年的生活比较困苦,他曾多次 投靠亲友,直到后来才逐渐崭露头角 。

《燕歌行》PPT精品课件

《燕歌行》PPT精品课件

时代背景:唐代边塞诗风貌
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唐朝的疆域空前辽阔,与 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关系复杂多变。
边塞诗在唐代达到了高峰,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边塞诗人和作品。他们 以边塞风光、战争场景、军民生活为题材,抒发豪情壮志,表达对战争 的深刻反思和对和平的渴望。
唐代边塞诗具有雄浑豪放、气势磅礴的艺术风格,语言简练明快,意境 深远悠长。它们不仅是文学史上的瑰宝,也是研究唐代历史、文化、军 事等方面的重要资料。
思考题:如何将边塞诗精神传承下去
深入挖掘边塞诗的文化内 涵
通过研读经典边塞诗篇目,深 入理解边塞诗中所蕴含的爱国 情怀、民族精神和英雄气概等 文化内涵。
创新边塞诗的传播方式
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如网络、电 视、电影等,以更加生动、形 象的方式传播边塞诗,让更多 人了解和喜爱边塞诗。
推动边塞诗与当代文化融 合
诗歌意象与意境营造
意象分析
诗歌中出现了许多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如“烟尘”、“鼓角”、“铁衣”、“金笳”等,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 边塞战争和军人生活的艰苦环境。
意境营造
作者通过描绘边塞秋景的萧瑟和战斗场面的惨烈,营造了一种悲壮、苍凉的意境,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战争的 残酷和士兵的苦难。同时,诗歌中的对比手法也突出了这种意境,如“战士军前半死生”与“美人帐下犹歌舞” 的对比,更加凸显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和对战争的反思。
诗歌主题概括
本诗以边塞战争为背景,通过描 绘士兵的苦难和战斗场面的惨烈 ,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对
和平的渴望。
关键句段解读与赏析
01
关键句段一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解读:这两句诗描绘了唐朝
边境的战争景象和军人告别家乡、奔赴前线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战争

《燕歌行》高中语文精品选修课件PPT

《燕歌行》高中语文精品选修课件PPT

一、出师
摐金伐鼓下榆关, 旌旆逶迤碣石间。
摐金:摐,击打;金,行军时用来节制步伐的钲。 伐鼓:打鼓。古时军中以金、鼓为乐节止进退。
旌旆:代指军队。
校尉羽书飞瀚海,
校尉:武官名;羽书:征调军队的紧急文书,上 查羽毛表示紧急,速递。瀚海:沙漠
单于猎火照狼山。
单于:指代敌人首领;猎火:借指游牧民族侵扰 的战火。
七言古诗、乐府旧题、歌行体、边塞诗
原序:“开元二十六年(738),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张守珪)出 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开元23年,张守珪因与契丹作战有功,拜辅国大将军兼御史大夫。 遂恃功骄纵,不恤士卒。开元26年,其部将败于契丹,张却隐瞒败 绩,虚报战功,并贿赂奉命前去调查的牛仙童。高适从“客”处得 悉实情,乃作此诗以“感征戍之事”。
燕 高歌 适行
别董大
高适〔唐代〕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作者:高适 1.字达夫,一字仲武,世称高常侍 2.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 3.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 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 4.风格雄浑悲壮、古朴苍劲 5.作品集为《高常侍集》
文体
四、死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
战士 不图功名
死节从来岂顾勋。 死节:为国捐躯的志节。 视死如归
对 比
将领 好大喜功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
至今犹忆李将军。
将领
不贪功,爱士兵
对比
恃勇轻敌,寻欢作乐
战士们互相观看,雪亮的战刀上染满了斑斑血迹; 坚守节操,为国捐躯,岂是为了个人的名利功勋? 你没看见拼杀在沙场战斗多惨苦,现在还在思念有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谋的李将军。

高适《燕歌行》赏析课件ppt完整版x

高适《燕歌行》赏析课件ppt完整版x

02
诗歌内容概述
诗歌结构与主题
结构清晰
诗歌以边塞景象起笔,进而描绘战争 场景,最后抒发感慨。整体结构紧凑 ,逻辑严密。
主题深刻
通过描绘边塞战争,表达了对英勇将 士的赞美和对战争带来的苦难的同情 ,主题深刻且具有现实意义。
描绘的战争场景
战斗激烈
诗歌中描绘了敌我双方激烈的战斗场 面,刀光剑影、鼓角争鸣,生动地展 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激烈。
高适《燕歌行》赏析课件ppt 完整版x
• 引言 • 诗歌内容概述 • 艺术手法与特色 • 人物形象分析 • 思想内涵与价值观 • 后世影响与评价
01
引言
诗人高适简介
01
高适(约704年-约765年),字达夫、仲武,唐代著名的边塞 诗人。
02
与岑参并称“高岑”,有《高常侍集》等作品传世。
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
独特的语言风格
质朴自然
高适的《燕歌行》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以白描见长。这种语言风格使得诗歌更加贴近生活,易于引起读者的共 鸣。
豪放洒脱
高适的诗歌以豪放洒脱著称,《燕歌行》也不例外。诗歌中充满了豪情壮志和悲壮情怀,表现出诗人豁达开朗的性格 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音韵和谐
高适的《燕歌行》在音韵方面也颇具特色。诗歌采用了押韵、平仄等手法,使得音韵和谐、朗朗上口。 这种音韵美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也使得读者在吟诵时能够感受到诗歌的音乐美。
鼓舞战斗意志
通过描绘战士们奋勇杀敌、不屈不挠的战斗场面, 激发人们的战斗意志和爱国情怀。
06
后世影响与评价
对古代文学的影响
丰富了边塞诗题材
《燕歌行》作为一首优秀的边塞 诗,为后来的边塞诗创作提供了 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燕歌行》高适课件-2024鲜版

《燕歌行》高适课件-2024鲜版

豪放洒脱与细腻婉约的风格并存
高适的诗歌风格既有豪放洒脱的一面,又有细腻婉约的一面。在《燕歌行》中,这种风格体 现得尤为明显。既有“摐金伐鼓”的豪放气势,又有“少妇城南欲断肠”的细腻情感。
2024/3/27
历史与现实、想象与真实的交织
诗歌在表现历史与现实、想象与真实方面有着独特的艺术手法。在《燕歌行》中,既有对古 代战争的描绘,又有对现实战争的感慨;既有诗人的想象和夸张,又有真实的细节描写。这 种交织使得诗歌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更加深远的意境。
01 02
岑参
与高适并称为“高岑”,是唐代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代表作有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作品 风格豪放、气势磅礴。
王之涣
虽不以边塞诗著称,但其《凉州词》等作品具有浓厚的边地色彩和军旅 气息,被后人誉为边塞诗的佳作。
2024/3/27
03
李益
是中晚唐时期边塞诗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代表作有《夜上受降城闻笛》、
10
03 主题思想探讨与 价值体现
2024/3/27
11
忠诚报国、英勇杀敌之主题思想
歌颂忠勇之士
诗中塑造了一批忠勇双全、英勇 杀敌的将士形象,表达了诗人对
忠勇之士的崇敬和赞美。
强调报国之志
诗中通过描写将士们奋勇杀敌、不 惜生命的场面,表达了诗人强烈的 报国之志和爱国情怀。
突出战斗精神
诗中展现了将士们同仇敌忾、视死 如归的战斗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 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民族精神。
感谢观看
2024/3/27
27
13
唐代边塞诗在文学史上地位和价值
继承和发展
唐代边塞诗继承了汉魏六朝边塞 诗的优良传统,并在唐代特定的 历史条件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2024年度高适《燕歌行》(优质课)配套课件

2024年度高适《燕歌行》(优质课)配套课件

2024/3/24
23
学生提问环节,解答疑难问题
学生可以就《燕歌行》的背景、主题 、艺术手法等方面提出问题。
对于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教师可以引 导学生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活 力。
2024/3/24
教师将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详细解答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24
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
学生将被分成若干小 组,每组选取一个主 题进行深入讨论。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分 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 体会,互相交流和学 习。
2024/3/24
讨论主题可以包括诗 歌的意境、情感表达 、语言特色等。
25
总结本次课程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教师将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同时,教师将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024/3/24
推动国家发展进步
3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可以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奋 斗精神,为推动国家的发展和进步提供强大的精 神动力。
2024/3/24
18
05 知识拓展:唐代边塞诗其 他代表作品
2024/3/24
19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赏析
诗中描绘了边塞壮丽雪景,表达 了离愁和乡思的情感。
运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 手法,将离愁和乡思融入对边塞
向往和追求。
对战争与和平关系的思考
03
诗人通过对战争与和平的对比和思考,提出了对人类社会未来
走向的深刻关切和忧虑。
17
当代社会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性
1 2
激发民族自豪感
在当代社会,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激发人们 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 力。

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课件(共20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

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课件(共20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

❹唐军战败的原因有哪些?
❺“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在描写士卒和将帅时运用了什 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①运用了对比手法。战士为国 战斗,奋力迎敌,杀得昏天黑地, 生死难辨;而同一时刻,那些将帅 们却远离阵地,沉醉歌舞,寻欢作 乐。
②这样严酷的对比,有力揭露了军 中将帅和士卒的矛盾,暗示将帅轻敌、 上下不和致败的原因。——作者怀着强 烈愤慨写出军中不均的现实,充满愤怒 和讽刺。
数次边塞行旅,虽未能为高适谋得入仕之机,却让他对边塞风情及军中状况有深入而具体 的了解:将帅不恤士卒,腐朽无能,沉迷享乐,好大喜功,欺君邀赏。尤其开元24年后的两 次败绩,高适愤慨异常,短序和诗中描写即含讽刺张守珪之意,有明确的现实针对性。但也不 宜将主题理解为具体针对某一人一事,当看成是对当时边塞战争及唐军内部情况的概括看法。
山川景象萧条延伸到边境的尽头,敌人侵凌来势凶猛犹如狂风骤雨。战士 在前线厮杀伤亡惨重,将军仍在营帐中观赏美人的歌舞。北方沙漠到了深秋尽 是枯草,暮色降临孤城,能战的士兵越来越少。主帅深受皇帝恩德礼遇,却常 常大意轻敌,士兵们尽管竭力奋战仍未解除关山之围。
士兵身穿铁甲辛苦守边很久,妻子落泪挂念丈夫远去只能独自啼哭。身在 长安家中的少妇恐怕要哭断了肝肠,而远征边塞的将士驻守在遥远的蓟北,只 能频频回首望向故乡。边地动荡不安,难以越过,疆域旷远迷茫是人世间绝无 仅有。早午晚三时都是杀气腾腾战云满布,夜里频传的刁斗声叫人听了胆寒。
⑥反映连年征战对广大人民和平生活的千扰和破坏,表达对统治者穷兵黩武、拓土开边的不满,
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愤:杜甫《兵车行》
首先要根据诗歌标题判定是不是边塞诗;
鉴赏 方法
其次,从分析意象意境、抓情感关键词、联系时代背景等方面把握思想情感,答题时要用 到“从军报国、建功立业、思乡念亲、穷兵黩武”等表达思想情感类术语;

(完整版)《燕歌行》ppt课件

(完整版)《燕歌行》ppt课件

第二层:战败
3、“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写出 了什么样的景?有何作用?
选取塞草、孤城、落日等意象,写出了边 塞秋末衰败、凄凉的自然景色。渲染了凄凉、 伤感的气氛,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 衬托出战事的惨烈,唐军伤亡惨重。
第二层:战败
• 4、你认为唐军战败的原因有哪些?主要原 因是什么?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战士们身穿铁甲辛苦地久戍边疆;
家中妻子一定泪如玉箸时时感伤。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少妇们在长安家中恐怕哭断了肠;
征人们在蓟北边防枉自回首故乡。
边庭飘摇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 边疆朔风凛冽要想回乡那能飞渡;
疆域旷远迷茫是人世间仅有绝无。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晨午晚三时都有杀气腾腾战云弥漫;
(2) 写士兵的苦,写两地相思实际是对将领的谴 责。
《燕 歌 行》 高适
盛唐的边塞诗意境高远,格
调悲壮,像雄浑的军号,一声声

吹的历史都热血沸腾。
塞 诗
盛唐的边塞诗人视野开阔, 胸怀激荡,充满了磅礴的浪漫气
质和一往无前的英雄主义精神。
他们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充分
体现了盛唐精神,是古代诗坛上
绝无仅有的奇葩,是后世诗人可
望而不可即的高峰。
唐代国力强盛,疆域广阔,
敌骑侵凌来势凶猛犹如狂风暴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战士在前线厮杀一半死来一半生;
将军仍在营帐中观赏美人的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北方沙漠到了秋末尽是萋萋衰草;
暮色降临孤城能战守兵越来越少。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将士身受皇恩常不顾顽敌而死战;
尽管竭力奋战仍未解除关山重围。

2024版《燕歌行》高适PPT教学课件

2024版《燕歌行》高适PPT教学课件

音韵美感呈现
要点一
押韵平仄
要点二
叠词运用
高适在《燕歌行》中运用了押韵和平仄 等音韵技巧,使得诗句读起来朗朗上口, 具有音乐美感。如“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等句,通过押韵和平 仄的运用,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和韵律 美。
诗中运用了大量叠词,如“萧萧”、 “萋萋”、“纷纷”等,这些叠词的运 用不仅增强了诗句的音乐性,也表达了 诗人对边塞荒凉景象的深切感受。
优美词句欣赏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运用借代手法,以“汉”代唐,表现唐朝将士奋勇杀敌、保卫家国的 英雄气概。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通过对比手法,揭示军中将士苦乐不均、生死与共的社会现实。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以李广将军的英勇善战和士兵们的苦难生活作对比,表达对英勇将士 的深切同情和对战争的深刻反思。
借助古代边塞题材,传承和弘扬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
精神。
塑造民族性格
《燕歌行》所塑造的英勇善战、 威武不屈的民族性格,对于培养 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精神
具有重要意义。
现实意义与社会影响塞诗,可以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 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培育民族精神
他的《凉州词》以豪放的笔触描绘了边塞的荒凉和戍边将士的孤独,表达了深深的思乡 之情。
边塞诗派对后世影响
对唐代诗歌的推动
对后世文学的启示
边塞诗派打破了宫廷诗歌的束缚, 推动了唐代诗歌向更为广阔的社 会生活领域发展。
边塞诗派关注现实生活、表达真 情实感的创作理念对后世文学产 生了深远影响,为现实主义文学 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力。
高适诗歌风格与特点
对景描写
高适的诗歌以对景描写为主要手法,通过细腻入微的笔触将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呈现得淋漓 尽致。

《燕歌行》课件(优质课)

《燕歌行》课件(优质课)

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
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
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
2024/7/29
车师西门伫献捷。
感谢观看
2024/7/29
2024/7/29
写作背景
此诗是有感而发。其所感之事,则 与张公有关。张公者,张守珪也,当时 担任着辅国大将军兼御史大夫的要职, 主持北边对契丹军事;史载他曾打败仗 却谎报军情。高适对此战败,感慨很深, 因写此篇。
2024/7/29
汉家烟尘在东北, 东北边境上的烽烟尘土蔽日遮天; 汉将辞家破残贼。 将领们为扫平凶敌辞家上了前线。 男儿本自重横行, 好男儿本看重驰骋沙场为国戍边; 天子非常赐颜色。 汉家天子对这种精神又格外赏识。 摐金伐鼓下榆关, 敲锣打鼓队伍雄赳赳开出山海关; 旌旆逶迤碣石间。 旌旗蔽日在北方的海边蜿蜓不断。 校尉羽书飞瀚海, 校尉自大沙漠送来了紧急的军书;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
君不见沙场上尝尽征战苦的士兵;
至今犹忆李将军。
2024/7至/29 今仍然怀念西汉时的李广将军。
读诗歌
思考: 按什么顺序写战事的?
战事发展的顺序: 出师——失利——被围——死斗
(结局)
2024/7/29
结构
第一层八句写出师, 着力烘托气氛;
第二层八句写战败, 揭示其原因;
第三层八句写被围, 刻画相思之苦;
第四层四句写死斗, 突出壮志豪情。
2024/7/29
展示讨论
1.本诗是一首边塞诗,作者描写了 哪些边塞的意象?
2.本诗塑造了几种人物形象?分别 在诗歌中的哪些句子里呈现的?作 者采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来塑造人 物形象的?

高适《燕歌行》ppt课件-2024鲜版

高适《燕歌行》ppt课件-2024鲜版

2024/3/28
22
06
思考题与课堂互动环节
2024/3/28
23
回答问题并小组讨论
问题1
《燕歌行》中展现了哪些边塞景 象?这些景象对表达诗歌主题有
何作用?
2024/3/28
问题2
诗人高适在《燕歌行》中表达了 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进 行阐述。
问题3
《燕歌行》的诗歌风格和艺术特 色是什么?请谈谈你的理解。
全文朗读
播放《燕歌行》全文朗读音频,引 导学生跟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 奏。
录音分析
对诗歌中的重点字词进行录音讲解, 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和背景。
8
逐句讲解与注释
诗句解析
对《燕歌行》中的每一句诗进行详细 的解析,包括字词含义、修辞手法、 意象表达等方面。
注释解读
针对诗歌中的难点和重点,提供详细的 注释和解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的内涵。
01
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汉将的英勇,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悲愤和
对汉将的赞美。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02
通过描绘军队出征的壮观场面,展现了汉军的威武和气势。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03
通过描写战士和思妇的相思之苦,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
对和平的向往。
17
文章结构梳理
开篇
交代战争背景和汉将出 征的情况。
内容的诗歌流派。
代表人物有高适、岑参、王昌 龄等。
边塞诗派的诗歌风格豪放、意 境深远,表现了诗人对边塞士 兵的同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边塞诗派的诗歌在唐朝诗歌史 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诗歌
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2024/3/28

《燕歌行·高适》优秀,精品,PPT(上课用)

《燕歌行·高适》优秀,精品,PPT(上课用)
否背离?与对汉将的谴责有何联系?
1、你认为唐军战败的原因有哪些?主要原因是 什么? 自然条件恶劣,敌人凶悍善战,将领与战士 的矛盾。其中官兵的矛盾,尤其是军官的寻欢 作乐,不爱护士兵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2、第三部分写征人和思妇的彼此分离和思念 之苦,与全诗描写战役过程是否背离?与对汉 将的谴责有何联系? 没有。写征人和思妇的彼此分离和思念之苦 从侧面强化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写士兵 思妇的苦楚,与将军的“美人帐下犹歌舞”形 成鲜明对比,实是对汉将更深的谴责,深化了 主题。
汉家烟尘在东北, 行军时金鼓 和鸣 男儿本自重横行,

汉将辞家破残贼。 脸色 天子非常赐颜色。 旗帜 摐金伐鼓下榆关, 旌旆逶迤碣石间。 仗势侵犯 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 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斗兵稀。 思妇的眼泪,代思 身当恩遇常轻敌, 力尽关山未解围。 妇 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摇那可度, 绝域苍茫更何有。 难道还顾及自 己的功勋 杀气三时作阵云, 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拼死作战 流血牺牲
短兵相接 视死如归
质朴 善良 勇敢 可悲
悟读
4、一场失败(腐朽)的战争
将领: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 旌旆逶迤碣石间。 身当恩遇常轻敌 美人帐下犹歌舞
骄傲轻敌 贪功冒进 纵情声色 腐败无能
5、一场正义的战争
深度思考 1、你认为唐军战败的原因有哪些?主 要原因是什么?
悟读
1、一场完整的战争: 出师——战败——被围——死斗(战争全过程) 2、一场环境恶劣的战争 边塞环境:山川萧条极边土 大漠穷秋塞草腓 辽远 孤城落日 开阔 边庭飘摇那可度 荒凉 绝域苍茫无所有

《燕歌行》ppt课件34张

《燕歌行》ppt课件34张
士兵身穿铁甲辛苦守边很久,妻子落泪挂念丈夫 远去只能自己啼哭。
少妇在长安家中恐怕哭断了肠,远征将士驻守蓟 北,只能回首故乡。
思考问题
6.“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涕别离后”句中哪个字 最为关键?请简要分析。
①“久”字最为关键。“久”字说明了戍边战士 驻守边疆之久,辛苦劳累之痛,家中妻子的泪如玉箸 时时感伤,传达出思念亲人之悲。
②相思之怨并不在于出征,而在于久戍不归,强 烈讽刺了边将的无能、边策者失当。表达了强烈的抨 击和批判,深化了主题。
思考问题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5.这四句运用了哪些手法? ①借代:铁衣代士兵,玉箸代家中的思妇。 ②对比:把征人和思妇放在一起写,更能突出征人 思乡、思妇断肠的分离之苦。
①运用了对比手法。战士奋力迎敌,杀得昏天黑地, 不辨死生,然而,此时此刻,那些将军们却远离阵地寻 欢作乐。
②这样严酷的事实对比,有力地揭露了汉军中将军 和兵士的矛盾,暗示了必败的原因。作者怀着极大的愤 慨唱出了军中的不平,充满了愤怒和讽刺。
理解诗意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有《高常侍集》等传 世,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 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后人把高适、岑参、王昌龄、 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
文体知识:边塞诗
汉魏六朝时已 有一些边塞诗
至隋代数量 不断增多
初唐四杰和陈子昂 又进一步予以发展
到盛唐则全面成熟。
背景
理解诗意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唐朝东北边境战事又起,将军离家前去征讨贼寇。 将士们本来在战场上就纵横驰骋,天子又破格赐予 他们褒奖和恩宠。

2024版(完整版)《燕歌行》ppt课件

2024版(完整版)《燕歌行》ppt课件

将士形象与妇女形象在诗歌中形成了 鲜明的对比,既突出了各自的性格特 点,又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诗歌丰 富的人物画廊。
通过对比分析不同人物形象塑造,可 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 艺术特色,感受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 力和深刻的人文关怀。
将士形象的英勇善战与妇女形象的柔 情似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使得诗歌 在表现战争残酷的同时,也展现了人 性的光辉和情感的温暖。
诗中描绘了西北边塞的壮丽景色, 八月飞雪、寒风凛冽。
表达了诗人和朋友依依惜别之情, 以及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
情。
诗中运用了夸张、比喻等修辞手 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边塞的严
寒和壮丽。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诗中描绘了黄河远上、白云之间 的壮阔景象,以及羌笛和杨柳的
哀怨之情。
表达了诗人对边塞士兵的同情和 对战争的厌恶。
国的精神风貌。
03
艺术手法
《伊利亚特》采用古希腊史诗的叙述方式,以客观、全面的视角展现战
争场面;而《燕歌行》则运用中国古诗的抒情手法,通过浓烈的个人情
感表达战争的残酷和悲壮。
不同文化背景下战争观念差异
西方战争观念
在西方文化中,战争往往被视为荣誉和勇气的象征,强调个人英雄主义和竞争 意识。这种观念在《伊利亚特》等西方战争题材文学作品中得到充分体现。
《燕歌行》创作背景
《燕歌行》是高适的代表作之一,写于 开元二十六年(738年)。
此诗概括一般的边塞战争,主要是揭露 诗人通过描写边塞的荒凉景象和士兵的
主将骄逸轻敌,不恤士卒,致使战事失 艰苦生活,表达了对士兵的同情和对战
利。全篇大致可分四段:首段八句写出 争的厌恶。同时,也揭示了唐朝军队内
师;次段八句写战败;三段八句写被围;

《燕歌行》PPT教学课件

《燕歌行》PPT教学课件

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
“边塞四诗人”。
燕歌行二首·其一 【作者】曹丕 【朝代】魏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为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行 高(9:32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 一字仲武, 河北蓨(tiáo)县(今河北景县南)人,唐朝时期大臣、 边塞诗人,安东都护高侃之孙。
天宝八年(749年),投奔河西节度使哥舒翰, 辅佐哥舒翰(“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把 守潼关。
天宝十五年(756年),护送唐玄宗进入成都, 出任淮南节度使,讨伐永王李璘叛乱。
诗的一种体裁,均属“歌行体” 。
公元738年。
主将。指辅国 大将军、右羽 林大将军兼御 史大夫张守珪。 定语后置标志。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 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给……看。
按照别人诗词的题材和体裁作诗词,作 为酬答。应和,唱和。〔陆龟蒙《奉和 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202X全国卷 I)〕
出征
〔 金伐鼓〕指击打钲、铙之类的金属乐器和鼓,作为行军 指挥信号。〔榆关〕古关名,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 岛)。〔旌旆〕旗帜。〔逶迤〕舒展的样子。形容队伍浩荡, 连续不断。〔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西北。
〔校尉〕武官名,泛指统帅。
〔羽书〕羽檄,古代军事文书,插鸟羽以示紧急,必须迅速传递。
〔瀚海〕唐代对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北及其迤西今准噶尔盆地一带
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燕歌行》课件37张pptx

《燕歌行》课件37张pptx
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等。
触及民族矛盾和边患问题,表达 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厌恶, 如“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
更何有”等。
04 艺术手法与风格特点
对手法运用
01
02
03
色彩对比
通过浓烈的色彩对比,突 出主题和情感表达,如黑 白对比、冷暖色调对比等 。
形象对比
将不同形象进行对比,形 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如美 丽与丑陋、高大与渺小等 。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燕歌行》 的独特感受和理解,包括对诗歌 中描绘的景象、表达的情感等方
面的体会。
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诗歌中的意象 、隐喻、象征等手法,进一步理 解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创作
意图。
通过分享个人阅读体验,促进学 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激发学生
的阅读兴趣和热情。
分组讨论诗歌主题思想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 主题思想进行深入探讨,如爱情、离 别、战争等。
通过具体的景物和细节描写,展现边塞特有的自然风光和战争氛围,如“牙璋辞凤 阙,铁骑绕龙城”等。
运用生动的动词和形象的比喻,使边塞风光和战争场景更加栩栩如生,如“旌旗猎 猎寒光动,鼓角声声夜色浓”等。
表达战士豪情壮志和思乡之情
抒发战士们保家卫国、建功立 业的豪情壮志,如“愿将腰下 剑,直为斩楼兰”等。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全文朗读及录音
全文朗读
提供标准的普通话朗读,帮助学 生熟悉文本内容和语言韵律。
录音材料
附带音频文件,供学生下载和反 复聆听,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 记忆。
逐句解读与赏析
句子含义阐释
针对每一句诗句,详细解释其含义, 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在逻辑和情感 表达。
艺术手法赏析
分析诗歌中运用的比喻、拟人、象征 等艺术手法,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审 美价值。

高适《燕歌行》课件pptx

高适《燕歌行》课件pptx

诗人对国家命运关切
01
02
03
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国家 前途和命运的深切担忧, 对时局的动荡和社会的不 安感到痛心疾首。
对国家统一的渴望
面对分裂的国家和社会, 诗人渴望国家能够统一, 人民能够安居乐业,享受 和平宁静的生活。
对国家治理的呼唤
诗人在诗中呼唤明君和贤 臣的出现,期望他们能够 治理好国家,使国家走向 繁荣富强之路。
《燕歌行》是高适的代表作之 一,创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六 年(738年)。
当时唐朝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 关系紧张,战争频繁。高适此 诗正是以这场战争为背景。
诗中通过描绘战争的残酷和边 塞士兵的艰苦生活,表达了诗 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边塞士兵 的同情。
诗歌内容与主题思想
01
02
03
04
05
《燕歌行》是一首长篇 叙事诗,共十八句,分 为三部分。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弘扬了边塞诗的现实主义精神
《燕歌行》以现实主义的手法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战士的艰辛,体现了边塞诗派对现实生 活的关注和反映。
对后世文学创作启示
深入生活,反映现实
高适在《燕歌行》中通过深入边塞生活,真实地反映了战 士们的战斗生活和思想感情,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深入 生活、反映现实的启示。
多样化的题材选择
PART 02
《燕歌行》艺术特色分析
REPORTING
雄浑豪放风格展现
气势磅礴
诗歌开篇即以“汉家烟尘在东北,汉 将辞家破残贼”营造出一种雄壮的战 争氛围,气势磅礴,震撼人心。
语言铿锵
诗歌运用了大量的象声词、叠音词等 ,使语言节奏鲜明,音韵铿锵,彰显 出雄浑豪放的风格。

2024高适《燕歌行》课件

2024高适《燕歌行》课件

高适《燕歌行》课件目录CATALOGUE•引言•诗歌内容赏析•艺术特色探讨•文化内涵与价值观解读•跨时代意义及现代启示•课堂互动环节01 CATALOGUE引言诗人高适简介高适(约704年—约765年),字达夫、仲武,汉族,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

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

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有《高常侍集》等传世,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开封禹王台五贤祠即专为高适等五位开过功臣而建。

《燕歌行》创作背景《燕歌行》作于开元二十六年(738)。

此诗虽用乐府旧题,却是因时事而作的,这是乐府诗的发展,如果再进一步,就到了杜甫《丽人行》、《兵车行》、“三吏”等即事命篇的新乐府了。

《燕歌行》是一个乐府题目,属于《相和歌》中的《平调曲》,这个曲调以前没有过记载。

高适的《燕歌行》是写边塞将士生活,用燕歌行曲调写此题材他是第一个。

历来注家未对序文史事详加考核,都以为是讽张守珪而作。

作者有感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与奚族作战打了败仗却谎报军情,作诗加以讽刺。

此诗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对比映衬的手法,使作品的主题更加鲜明突出,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鲜明,思想感情也更加丰富深刻。

同时,语言质朴流畅,音韵铿锵有力,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审美价值。

《燕歌行》不仅是高适的“第一大篇”(近人赵熙评语),而且是整个唐代边塞诗中的杰作名篇。

诗的主旨是谴责在皇帝褒奖宠赏下的将领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利,使战士受到极大痛苦和牺牲,反映了士兵与将领之间苦乐不同,庄严与荒淫迥异的现实。

诗虽叙写边战,但重点不在民族矛盾,而是讽刺和愤恨不恤战士的将领。

同时,也写出了为国御敌之辛勤。

主题仍是雄健激越,慷慨悲壮。

诗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02CATALOGUE诗歌内容赏析全文概述与结构分析全诗共28句,以七言歌行体写成,分为四段,每段各有一个重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身陷重围
5、你认为唐军战败的原因有哪些? 主要原因是什么? 自然环境恶劣,敌人的凶悍是唐军 失利的原因,但主要原因还在于将领过 于轻敌,只想邀功求赏却不爱惜士兵的 生命。
三、士卒及其家人的痛苦
1、征人思乡,分离之苦,本是边塞诗的传 统内容,诗人此处是如何写征人之苦的? 与全诗描写战争是否背离? (1)“铁衣远戍辛勤久”以下三联,一 句征夫,一句思妇,错综相对,离别之苦, 逐步加深。城南少妇,日夜悲愁,但是“边 庭飘摇那可度?”蓟北征人,回首亦是枉然。
二、身陷重围
1、“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写 出了边地自然环境恶劣 ,而敌人的进攻却如 暴风骤雨般猛烈,可以看出官兵处境的险恶
2、“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 对比。战士在前线流血牺牲,将帅却 安居营帐,流连声色——从内部瓦解了战 斗力。苦乐不均,死生迥异(愤慨)
艺术手法
对比手法-深化作品主题
出兵时的金鼓震天*战败后的困苦凄凉 士兵的辛苦作战*将军的纵情声色 士兵的效命死节*将军的贪功懈怠 古时李广体恤爱护士卒*现时将军享乐 腐化、不恤士卒
总结
㈠思想内容:本诗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概括了开 元年间唐军将士戍边生活的多个方面(沙场死战、 两地相思等)。重点在于揭露军中官兵苦乐悬殊, 抨击将帅腐败无能且不恤士卒,对浴血苦战的士兵 寄予深切同情。 ㈡艺术特色: ⒈善于描写边塞风光,渲染战争气氛 ⒉运用对比手法,深化作品组主题 ⒊七言歌行,参用律句,形成音调之美 (三)本诗的风格:雄浑悲壮,风骨凛然
一、出师
1、诗的发端两句指明了战争的方位和性 质,敌军入侵,唐军将士辞家参战。
2、“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蕴含了什么含义?
(1)对将领杀敌建功,寄予希望。
(2)对他们骄恣蛮干,邀功求赏,深抱隐忧。 (主要是赞颂)
一、出师
3、“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 色”,貌似揄扬汉将去国时的威武荣耀, 实则已隐含讥讽。
(2) 写士兵的苦,写两地相思实际是对 将领的谴责。
三、士卒及其家人的痛苦
2、“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 刁斗” 三时(晨午晚),白天所见 “杀气作阵云”,晚上所闻也只有 “刁斗声”,可以看出白天身陷绝境, 晚上却异常孤独寂寞。
四、礼赞士兵,提出心愿
1、“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 勋?”与将领形成怎样的对比?
《燕 歌 行》
高适
学习目标
• 1、了解本诗的层次结构 • 2、理解本诗表达的多重主题 • 3、分析本诗主要的艺术特色
代表:高适、岑参、王昌龄等。 内容:反映边塞战争生活的艰苦 和军旅生活的种种体验,以及征人 、思妇的离愁别绪;抒发为国立功 的豪情壮志和不满现实的情绪;描 写边塞风光、异域风情。 常见意象:烽火、狼烟、马、宝 剑、铠甲、孤城、羌笛、雁、鹰等 。 艺术特点:格调雄浑豪放、慷慨 悲凉,境界阔大、雄奇壮美。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最后士兵们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那 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岂是为了取得个人的功 勋!他们是何等质朴、善良,何等勇敢,然 而又是何等可悲呵! 诗人的感情包含着悲悯 和礼赞,而“岂顾勋”则是有力地讥刺了轻 开边衅,冒进贪功的汉将。
四、礼赞士兵,提出心愿
2、为什么“至今犹忆李将军”? 李将军与诗中的将领有何不同? 李广:骁勇善战,足智多谋,身先 士卒,不贪功,爱士兵。 将领:无勇无谋,恃勇轻敌,远离 前线,寻欢作乐,好大喜功,不问 士兵死活。
二、身陷重围
3、“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 稀”景物的特点?有何作用 ? 边塞秋末景色(衰败、萧瑟、凄凉) — —唐军士兵(枯竭),衬托出战事的惨 烈,唐军伤亡惨重。 4、“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用了什么手法?蕴含了什么感情? 对比,将领受朝廷恩遇,肆无忌惮, 冒进贪功—战争连连失利,士卒力已耗尽, 却未能解围(愤慨)
4、总结诗人描写“出师”渲染怎样气势? 结合全诗,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这种气势的描 写? 透过这金鼓震天、旌旗遮天蔽日、大 摇大摆前进的场面,可以揣知将军临战前 不可一世的骄态,也为下文反衬。
一、出师
5、“飞”和“照”两个动词有何表达 作用? 写出了军情的危急
6、“榆关”“碣石”“瀚海”“狼山”四 个地方连缀,有何表达作用? 从辞家去国到榆关、碣石,更到瀚海、 狼山,八句诗概括了出征的历程,逐步推 进,气氛也从缓和渐入紧张。
Hale Waihona Puke 一读诗歌通读全诗,思考:诗歌原序中的 “感征戍之事”包括哪些方面?
1、“感”唐家声威。
2、“感”思乡盼归之情, 征战之苦。
3、“感”军中苦乐不均。
二读诗歌
思考: 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事? 哪些人? 哪些景?
——
事:战争 人:将帅 士卒 征人 思妇 景:塞外秋景
思考: 按照什么顺序写战事的? 战事发展的顺序: 出师——失利——被围——死斗 (结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