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家秘奥慎柔五书【原创】
慎柔五书 医家秘奥诠解
慎柔五书,医家秘奥诠解一、慎柔五书卷一地黄丸为肾家之主剂,盖肾水枯,则肝木不荣;木不荣,则枯木生心火。
故用熟地以滋肾,用泽泻以去肾家之邪,则地黄成滋肾之功。
肾所恶者土也,脾家有湿热,则能克肾水,故用山药补脾,用茯苓以去脾家之湿,则山药成补脾之功。
木枯则耗水,以山茱萸敛火以润肝;火炽亦能枯水,以牡丹皮泻心火而补心。
心足则火不妄起,且下降与肾交,而补肾之功愈成矣。
此即难经东方实,西方虚,泄南方,补北方之义;又素问亢害承制之道也。
按:地黄丸即六味地黄丸,是宋。
钱乙,将仲景的肾气丸,又称崔氏八味丸,去附子、桂枝而成。
肾气丸用于水寒土湿致使风木燥急,出现肾水盗泄于风木,肾水耗散于脾土,脾土为风木所乘,使右路阳不能杀,阴不能藏。
肾气丸的组成是:生地黄24,山药12,山茱萸12,茯苓9,泽泻6,丹皮6,附子3,桂枝3。
以重用生地黄,辅以丹皮,凉血滋木清风,(地黄生者尤良,熟地黄无此功效)。
以山药、山茱萸封固金水,使右路阳杀阴藏。
以茯苓、泽泻去脾肾之湿,以附子、桂枝轻起少火。
附子、桂枝量不能大了,若量大就会破坏山药、山茱萸对右路的封藏;也不能舍弃,若舍弃就不能引导乙木生发。
在虚损劳证的治疗中,因中气虚弱,木火少制,肺胃之气敛收无力,适度运用六味地黄丸收敛右路还是可行的。
六味丸以生地、丹皮凉乙木,以山药、山茱萸封藏金水,以茯苓、泽泻渗利脾肾不显之湿。
六味地黄丸的使用依据应是中气虚损,木火较盛,风木盗泄而水寒土湿不显。
若两尺近无,就直接使用肾气丸,即八味丸。
凡两手俱数,大便燥者,八物汤。
洪大有力,地黄汤。
无力,大补汤。
脾燥,加山药;脉弦,加芍药;右关浮无力,加丁香;沉无力,加干姜。
按:虚损劳证,遇两手俱数,大便燥者,需补益中气,濡润营血,清降金水。
八物汤可以作为首诊使用,以待气血复荣。
若阳衰土湿,须加干姜、肉苁蓉滋肝润肠,荡涤陈宿。
若脉洪大有力,是木火盛,金水不收。
须补中气,凉木敛金,可先用六味地黄汤。
六味地黄汤以生地、丹皮凉血滋木清风,山茱萸、山药敛收金水,茯苓、泽泻利湿。
明﹒周慎斋《医家秘奥脉法》
明﹒周慎斋《医家秘奥脉法》周慎斋为明代一代医宗,著有《慎斋医学全书》鸣世。
《医家秘奥》乃周慎斋学派传学之秘本,虽文字不多,但确属师家之经验密谈,读后有获世珍宝之感,很值得一读和研习。
条文内容如下:一、凡脉左手血中之气,右手气中之血。
二、左手寸心脉旺,右手尺命门脉亦旺,是心君不主令,而命门相火代之矣,宜六味地黄丸主之。
如单左寸旺,为肝盛生心火,生脉散加茯神、远志、酸枣仁。
相火上入心部宜壮水制火。
心火旺清而敛之,心火盛敛而下之,相火盛养而平之。
三、右手寸肺脉旺,左手尺脉亦旺,清肺为主,生脉散加当归。
如单左尺旺,六味地黄丸。
如单右寸旺,当清肺,以金被火克不能生水,水涸火起。
四、两尺脉肾与命门倶旺,生脉散加当归,滋木以及水也,兼六味以养之。
五、左尺旺,六味地黄汤。
左右尺倶旺,亦六味地黄汤。
六、右尺微细,八味地黄丸。
左右尺皆微细,亦八味地黄丸。
七、寸脉旺,两尺微细,六味地黄丸。
阴水不升,阳火不降。
八、两寸脉浮而无力,宜补上焦,用补中益气。
上焦元气足,其火下降。
九、两尺浮而无力,宜补下焦,用六味地黄丸。
下焦元气足,其气上升。
十、寸属上焦,无力属虚,浮着气虚不能降下也。
十一、尺候下焦,无力阴虚,浮者阴虚,不能升也。
十二、两寸洪而有力为在上焦,宜降火,凉膈散、黄芩芍药汤、导赤散。
十三、两尺洪而有力,火在下焦,宜滋阴,黄柏知母之类。
十四、两寸豁大无力,宜大补。
十五、两尺豁大无力,宜升阳散火汤。
十六、寸脉微细者,温补。
十七、尺脉微细者,温暖。
十八、尺脉浮沉倶有力,宜下;无力则为虚,宜补。
十九、寸脉浮沉倶有力,宜汗;无力则为虚,宜升。
二十、寸脉细微,阳不足,阴往乘之,补中益气汤加羌活防风。
二十一、两尺洪大,阴不足,阳往乘之,补中益气汤加黄柏。
二十二、左脉弦滑有力,热不退,四物汤加黄柏、知母、柴胡之类。
二十三、右脉弦数无力,补中益气汤。
或补脾阴不足,四君子加山药以主之。
左病右取,右病左取,上病下求,下病上求。
二十四、左尺浮紧有力,伤寒宜解表,汗出即愈;但有力不紧,清心莲子饮或五苓散以利之;无力则为虚,六味地黄丸;沉实为寒宜温;沉迟为虚宜补,故纸、肉苁蓉、锁阳、大茴之类,当消息用之;沉弱微则为虚不宜直补,所谓补肾不若补脾,正与此同。
医家秘奥
医家秘奥本书为明代医学家周慎斋学派传学之秘本,由其后世弟子点校而成。
书中具体介绍了:五脏逆传脉症法、亢则害承乃制论、损病汤药加减法、君火以明解、脉症不合论、五脏六腑衰旺论等方面的内容。
对于欲提高中医临床技能和水平者而言,本书值得一读。
本书为明代医学家周慎斋学派传学之秘本,由其后世弟子点校而成。
全书文字不多,但论理深远,如对脉象的缜密分析,对内伤的阐述发挥,对医案的精辟辨治,远超一般所知所得。
对于欲提高中医临床技能和水平者,值得一读。
目录医家秘奥脉法卷上医家秘奥脉法卷下医家秘奥三书卷之一慎斋师口授记录医家秘奥三书卷之二内伤杂语医家秘奥三书卷之三医案风一条暑三条痢三条火症一条头痛二条痰二条心痛一条嗳气一条咳逆二条呕吐七条身重二条痿症五条消症三条积块二条虚损十二条咳嗽七条吐血五条肿胀九条噎膈二条泄泻四条自汗三条喘一条大小便不通一条眼痛一条经水二条产后三条附自制丸方附:查了吾正阳篇选录一卷附:胡慎柔五书要语一卷师训医劳历例虚损虚损脉法损脉致病次序五脏逆传脉症法虚损死证寒热论虚损致病之由亢则害承乃制论虚损误药辨虚损秘诀损病汤药加减法痨瘵总论医案附:医家秘奥笔谈摘要一卷脾肾互补论辨手少阴论土多论经络论君火以明解医行难论脉症不合论五脏六腑衰旺论医家秘奥脉法卷上明周慎斋著民国方伯屏鉴订(一) 凡脉左手血中之气,右手气中之血。
(二) 左手寸心脉旺,右手尺命门脉亦旺,是心君不主令,而命门相火代之矣,宜六味地黄丸主之。
如单左寸旺,为肝盛生心火,生脉散加茯神、远志、酸枣仁。
相火上入心部宜壮水制火。
心火旺清而敛之,心火盛敛而下之,相火盛养而平之。
(三) 右手寸肺脉旺,左手尺肾脉亦旺,清肺为主,生脉散加当归。
如单左尺旺,六味地黄丸。
如单右寸旺,当清肺,以金被火克不能生水,水涸火起。
(四) 两尺脉肾与命门俱旺,生脉散加当归,滋木以及水也,兼六味以养之。
(五) 左尺旺,六味地黄汤。
左右尺俱旺,亦六味地黄汤。
(六) 右尺微细,八味地黄丸。
慎柔五书 医家秘奥诠解
慎柔五书,医家秘奥诠解一、慎柔五书卷一地黄丸为肾家之主剂,盖肾水枯,则肝木不荣;木不荣,则枯木生心火。
故用熟地以滋肾,用泽泻以去肾家之邪,则地黄成滋肾之功。
肾所恶者土也,脾家有湿热,则能克肾水,故用山药补脾,用茯苓以去脾家之湿,则山药成补脾之功。
木枯则耗水,以山茱萸敛火以润肝;火炽亦能枯水,以牡丹皮泻心火而补心。
心足则火不妄起,且下降与肾交,而补肾之功愈成矣。
此即难经东方实,西方虚,泄南方,补北方之义;又素问亢害承制之道也。
按:地黄丸即六味地黄丸,是宋。
钱乙,将仲景的肾气丸,又称崔氏八味丸,去附子、桂枝而成。
肾气丸用于水寒土湿致使风木燥急,出现肾水盗泄于风木,肾水耗散于脾土,脾土为风木所乘,使右路阳不能杀,阴不能藏。
肾气丸的组成是:生地黄24,山药12,山茱萸12,茯苓9,泽泻6,丹皮6,附子3,桂枝3。
以重用生地黄,辅以丹皮,凉血滋木清风,(地黄生者尤良,熟地黄无此功效)。
以山药、山茱萸封固金水,使右路阳杀阴藏。
以茯苓、泽泻去脾肾之湿,以附子、桂枝轻起少火。
附子、桂枝量不能大了,若量大就会破坏山药、山茱萸对右路的封藏;也不能舍弃,若舍弃就不能引导乙木生发。
在虚损劳证的治疗中,因中气虚弱,木火少制,肺胃之气敛收无力,适度运用六味地黄丸收敛右路还是可行的。
六味丸以生地、丹皮凉乙木,以山药、山茱萸封藏金水,以茯苓、泽泻渗利脾肾不显之湿。
六味地黄丸的使用依据应是中气虚损,木火较盛,风木盗泄而水寒土湿不显。
若两尺近无,就直接使用肾气丸,即八味丸。
凡两手俱数,大便燥者,八物汤。
洪大有力,地黄汤。
无力,大补汤。
脾燥,加山药;脉弦,加芍药;右关浮无力,加丁香;沉无力,加干姜。
按:虚损劳证,遇两手俱数,大便燥者,需补益中气,濡润营血,清降金水。
八物汤可以作为首诊使用,以待气血复荣。
若阳衰土湿,须加干姜、肉苁蓉滋肝润肠,荡涤陈宿。
若脉洪大有力,是木火盛,金水不收。
须补中气,凉木敛金,可先用六味地黄汤。
六味地黄汤以生地、丹皮凉血滋木清风,山茱萸、山药敛收金水,茯苓、泽泻利湿。
任启松老师评按《医家秘奥慎柔五书》
任启松老师评按《医家秘奥慎柔五书》一.医家秘奥卷一脉法凡脉左手血中之气,右手气中之血。
按:木生于水而长于土,上行化为心火,乙木藏营,左路阳生阴长,由水化气,由阴化阳,所以左路为血分。
血中阳气生隆,现于左手之脉,故脉左手为候血中之气。
心火散于九天,六腑尽发为阳,阳者,卫外而固也。
固则收,收为阴,阴性凉,故卫气清凉收敛。
右路阳杀阴藏,胃降则肺降,卫敛金收,化为水之闭藏。
金收水藏,由气敛聚为水,现于右手之脉,故脉右手为候气中之血。
左路阴升化阳,水散而为气;右路阳降化阴,气敛而为水。
水是比喻一气敛聚流动时的象,非真的水也。
例如腹水,是由人身一气流动敛聚而成,只是因故在下部暂时形成积聚,临床治疗不可放水,放水即是放掉人之一气。
何谓阳?上升、发散、出使、卫外而固为阳;何谓阴?下降、敛聚、守定、藏精起亟为阴。
阳是一个过程,阴也是一个过程,都是一气运行的象,因而阳不是气,是一气化散而似气。
阴不是水,是一气敛聚而似水。
气血之称谓,只是俗称。
左路乙木疏升,肝主藏血,故俗称血分。
右路卫气收敛,金收水藏,肺主气,气原于胃,所以俗称气分。
血与水,有小小的不同。
血泛指左路,因肝主藏血。
水则指右路敛聚,因此右路除了左路来的“血”之外,还有三焦与卫分的参与。
气与血不可分离,气与水不可分离。
升与降不可分离,开与和不可分离,出与入不可分离,阴与阳不可分离。
任何一方在任何场合都不能独立存在,所谓万物负阴而抱阳,就是这个意思。
而且双方基本上是平衡的,任何一方多了,轻则为病,重则为死。
第三,是处皆阴,是处皆阳;是处皆升,是处皆降;是处皆开,是处皆合。
二元对立方法,便于入门,认识简明,容易抓住。
所以又极其粗浅,容易僵化,在这二元对举的层面上,又往往会使学生浅尝辄止,而停止认识的脚步。
(1)西医的微生物学说,建立靶向医学,除恶务尽;各种检查技术的以实为基与非实不认;如烟海一般的名相与概念用于自圆其说而使患者炫目;最后多归于手术,对患者的肌体组织与器官进行加加减减。
慎柔五书 ,医家秘奥诠解(打印版)
慎柔五书,医家秘奥诠解一、慎柔五书卷一地黄丸为肾家之主剂,盖肾水枯,则肝木不荣;木不荣,则枯木生心火。
故用熟地以滋肾,用泽泻以去肾家之邪,则地黄成滋肾之功。
肾所恶者土也,脾家有湿热,则能克肾水,故用山药补脾,用茯苓以去脾家之湿,则山药成补脾之功。
木枯则耗水,以山茱萸敛火以润肝;火炽亦能枯水,以牡丹皮泻心火而补心。
心足则火不妄起,且下降与肾交,而补肾之功愈成矣。
此即难经东方实,西方虚,泄南方,补北方之义;又素问亢害承制之道也。
按:地黄丸即六味地黄丸,是宋。
钱乙,将仲景的肾气丸,又称崔氏八味丸,去附子、桂枝而成。
肾气丸用于水寒土湿致使风木燥急,出现肾水盗泄于风木,肾水耗散于脾土,脾土为风木所乘,使右路阳不能杀,阴不能藏。
肾气丸的组成是:生地黄24,山药12,山茱萸12,茯苓9,泽泻6,丹皮6,附子3,桂枝3。
以重用生地黄,辅以丹皮,凉血滋木清风,(地黄生者尤良,熟地黄无此功效)。
以山药、山茱萸封固金水,使右路阳杀阴藏。
以茯苓、泽泻去脾肾之湿,以附子、桂枝轻起少火。
附子、桂枝量不能大了,若量大就会破坏山药、山茱萸对右路的封藏;也不能舍弃,若舍弃就不能引导乙木生发。
在虚损劳证的治疗中,因中气虚弱,木火少制,肺胃之气敛收无力,适度运用六味地黄丸收敛右路还是可行的。
六味丸以生地、丹皮凉乙木,以山药、山茱萸封藏金水,以茯苓、泽泻渗利脾肾不显之湿。
六味地黄丸的使用依据应是中气虚损,木火较盛,风木盗泄而水寒土湿不显。
若两尺近无,就直接使用肾气丸,即八味丸。
凡两手俱数,大便燥者,八物汤。
洪大有力,地黄汤。
无力,大补汤。
脾燥,加山药;脉弦,加芍药;右关浮无力,加丁香;沉无力,加干姜。
按:虚损劳证,遇两手俱数,大便燥者,需补益中气,濡润营血,清降金水。
八物汤可以作为首诊使用,以待气血复荣。
若阳衰土湿,须加干姜、肉苁蓉滋肝润肠,荡涤陈宿。
若脉洪大有力,是木火盛,金水不收。
须补中气,凉木敛金,可先用六味地黄汤。
六味地黄汤以生地、丹皮凉血滋木清风,山茱萸、山药敛收金水,茯苓、泽泻利湿。
医家秘奥脉法卷---精品管理资料
医家秘奥脉法卷一、凡脉左手血中之气,右手气中之血。
二、左手寸心脉旺,右手尺命门脉亦旺,是心君不主令,而命门相火代之矣,宜六味地黄丸主之。
如单左寸旺,为肝盛生心火,生脉散加茯神、远志、酸枣仁。
相火上入心部宜壮水制火.心火旺,清而敛之;心火盛,敛而下之;相火盛,养而平之。
三、右手寸肺脉旺,左手尺肾脉亦旺,清肺为主,生脉散加当归。
如单左尺旺,六味地黄丸。
如单右寸旺,当清肺,以金被火克不能生水,水涸火起.四、两尺脉肾与命门俱旺,生脉散加当归,滋木以及水也,兼六味以养之。
五、左尺旺,六味地黄汤.左右尺俱旺,亦六味地黄汤。
六、右尺微细,八味地黄丸.左右尺皆微细,亦八味地黄丸.七、寸脉旺,两尺微细,六味地黄丸.阴水不升,阳火不降。
八、两寸脉浮而无力,宜补上焦,用补中益气.上焦元气足,其火下降.九、两尺浮而无力,宜补下焦,用六味地黄丸。
下焦元气足,其气上升。
十、寸属上焦,无力属虚;浮者气虚,不能降下也.十一、尺候下焦,无力阴虚;浮者阴虚,不能上升也.十二、两寸洪而有力,为火在上焦,宜降火,凉膈散、黄芩芍药汤、导赤散。
十三、两尺洪而有力,火在下焦,宜滋阴,黄柏、知母之类。
十四、两寸豁大无力,宜大补。
十五、两尺豁大无力,宜升阳散火汤。
十六、寸脉微细者,温补.十七、尺脉微细者,温暖。
十八、尺脉浮沉俱有力,宜下;无力则为虚,宜补.十九、寸脉浮沉俱有力,宜汗;无力则为虚,宜升.二十、寸脉细微,阳不足,阴往乘之,补中益气汤加羌活、防风。
二一、两尺洪大,阴不足,阳往乘之,补中益气汤加黄柏.二二、左脉弦滑有力,热不退,四物汤加黄柏、知母、柴胡之类。
二三、右脉弦数无力,补中益气汤。
或补脾阴不足,四君子加山药以主之。
左病右取,右病左取,上病下求,下病上求.二四、左尺浮紧有力,伤寒宜解表,汗出即愈;但有力不紧,清心莲子饮或五苓散以利之;无力则为虚,六味地黄丸;沉实为寒宜温;沉迟为虚宜补,故纸、肉苁蓉、锁阳、大茴之类,当消息用之;沉弱微则为虚不宜直补,所谓补肾不若补脾,正与此同。
中医古籍大全-慎柔五书
率因下寒格阳不能归窟,宜附子加龟板以招安之。)
凡脾脉细弦而涩,则中气虚寒,宜温。直用温药则火起,须益智温之,更用山药以养脾,则
益智之温,退居下焦,补命门,火生土,遂成连珠之补,而火不起矣。(直用温药则火起,
血虚不能涵之也。宜介类、如龟板、鳖甲、牡蛎之属同用,非益智所能为功。能任益智者,其阴虚犹未甚。)
痰温中升阳之剂。非细辛之升阳,上焦无阳,则痰气焉能得动。(此症因忧郁而成者,因禀
赋不足伤于房室与劳倦而成者,十居八九,与痰何涉?即以为痰,亦是燥痰,未可用辛燥也
。此非喉中多一物,乃其处无血温养,木而不仁,遂如有别物附之。由于任脉血虚不周于上,
督脉气虚不交于前,气血两脱于上也。下焦燥盛者,龟、鹿大剂急施,久服或可挽回,兼溏
乃令往从慎斋先生,与薛理还偕行。理还亦毗陵人。予于己卯春,曾识荆于嘉水,时年已逾
七十。因出了吾生平所验案及禁方赠予,予自此益尽窥了吾之学。慎斋先生名满海内,从游
弟子日众,师随侍,每得其口授语,辄笔之。先生初无着述,今有语录数种行世,多师所诠
次也。师自是归里,治病辄应,履日盈户外,然性好施,虽日入不下数金,而贫如昔。岁庚
脾生肺,肺生水之义。如或见血,加丹皮、熟地。右关有火,加山药;左关有火,加山茱萸
;左关左尺有火,加茯苓、泽泻、熟地。
一人吐血后,右关、尺洪,大便燥,口干,用白芍、甘草、人参、苏梗、归身各五分,
枳壳五分,杏仁四粒,黄柏二分。二剂。下即润,诸症即退。
凡欲止吐血,须炒黑干姜、五味子二物。以干姜性温,且血见黑即止;五味子味酸,能收逆气。
与夹实之故。纯虚可任补敛,夹实有温宣、温降诸法,未可专任补敛,其吉凶全视尺脉有根
医家秘奥脉法卷
医家秘奥脉法卷上明周慎斋著民国方伯屏鉴订(一)凡脉左手血中之气,右手气中之血。
(二)左手寸心脉旺,右手尺命门脉亦旺,是心君不主令,而命门相火代之矣,宜六味地黄丸主之。
如单左寸旺,为肝盛生心火,生脉散加茯神、远志、酸枣仁。
相火上入心部宜壮水制火。
心火旺清而敛之,心火盛敛而下之,相火盛养而平之。
(三)右手寸肺脉旺,左手尺肾脉亦旺,清肺为主,生脉散加当归。
如单左尺旺,六味地黄丸。
如单右寸旺,当清肺,以金被火克不能生水,水涸火起。
(四)两尺脉肾与命门俱旺,生脉散加当归,滋木以及水也,兼六味以养之。
(五)左尺旺,六味地黄汤。
左右尺俱旺,亦六味地黄汤。
(六)右尺微细,八味地黄丸。
左右尺皆微细,亦八味地黄丸。
(七)寸脉旺,两尺微细,六味地黄丸。
阴水不升,阳火不降。
(八)两寸脉浮而无力,宜补上焦,用补中益气。
上焦元气足,其火下降。
(九)两尺浮而无力,宜补下焦,用六味地黄丸。
下焦元气足,其气上升。
(十)寸属上焦,无力属虚,浮者气虚不能降下也。
(十一)尺候下焦,无力阴虚,浮者阴虚,不能上升也。
(十二)两寸洪而有力为火在上焦,宜降火,凉膈散、黄芩芍药汤、导赤散。
(十三)两尺洪而有力,火在下焦,宜滋阴,黄柏知母之类。
(十四)两寸豁大无力,宜大补。
(十五)两尺豁大无力,宜升阳散火汤。
(十六)寸脉微细者,温补。
(十七)尺脉微细者,温暖。
(十八)尺脉浮沉俱有力,宜下;无力则为虚,宜补。
(十九)寸脉浮沉俱有力,宜汗;无力则为虚,宜升。
(二十)寸脉细微,阳不足,阴往乘之,补中益气汤加羌活防风。
(二十一)两尺洪大,阴不足,阳往乘之,补中益气汤加黄柏。
(二十二)左脉弦滑有力,热不退,四物汤加黄柏、知母、柴胡之类。
(二十三)右脉弦数无力,补中益气汤。
或补脾阴不足,四君子加山药以主之。
左病右取,右病左取,上病下求,下病上求。
(二十四)左尺浮紧有力,伤寒宜解表,汗出即愈;但有力不紧,清心莲子饮或五苓散以利之;无力则为虚,六味地黄丸;沉实为寒宜温;沉迟为虚宜补,故纸、肉苁蓉、锁阳、大茴之类,当消息用之;沉弱微则为虚不宜直补,所谓补肾不若补脾,正与此同。
完整版《医家秘奥脉法》(明-周慎斋)
《医家秘奥脉法》(明-周慎斋)周慎斋为明代一代医宗,著有《慎斋医学全书》鸣世。
《医家秘奥》乃周慎斋学派传学之秘本,虽文字不多,但确属师家之经验密谈,读后有获世珍宝之感,很值得一读和研习。
条文内容如下:《医家秘奥》脉法卷上(一)凡脉左手血中之气,右手气中之血。
人之左手三脉寸关尺,以胞络、胆、膀胱、小肠为府;心、肝、肾为藏。
心主血,肝藏血,肾为精血之原,是三部皆属血矣。
殊不知血无气则不流,故心为君火,神明之官,火即气也。
《内经》云:“少火生气。
”肝胆之位,相火寄焉;且木逢阴即不生,必得阳春之气始生,至夏方盛,是肝必藉阳气而生矣。
肾为藏精之所,其中有真气存焉;若无此气则为寒精死水,焉能生育哉。
故知血部之脉必得气而后调也。
至于右手三脉寸关尺,以胸中、胃、大肠、三焦为府;以肺、脾、命门为藏(或云两尺俱属肾,命门在两肾中央,此说亦通。
而慎斋先生俱以命门配右尺。
余尝以左尺作水,右尺作火,屡试屡合.固知慎斋之学有本也)。
肺主气,脾为生气之原,命门与丹田合为气海,是三部皆属气矣。
殊不知金能生水,水即血也,金被火克,火克则肺金燥,而不能生血矣。
脾胃腐熟水谷而亦生血,又脾能摄血。
命门虽属火,然无血以养之,此火必腾焰播燎而无制矣。
此火上升,则为痰为热,为喘为咳,为面红耳赤等症。
故虚损、劳察等症,皆由肾经水少致命门火焰上升。
故知气部之脉,必得血而后成也。
然更有说焉,人身血气原自周流,本无界限,若据左主血、右主气之说而言.岂血皆聚于左而不及于右,气皆聚于右而不及于左哉,此不通之论也。
故慎斋先生首发明此条,见部位虽呆列,而气血则未尝不相通。
左脉虽属血分.而气实统之,故左脉为血中之气。
右脉虽为气分,而血实生之,故右脉为气中之血。
此论实发前人所未发也。
医书云:“左属血,右属气。
”又云:“左主外,右主内。
”心窃疑之。
以为既属血则当主内,何以反主外?既属气则当主外,何以反主内?今读此论而知,左藏血而气实煦之,故可主外;右藏气,血从之而生,故可主内也。
慎柔五书_,医家秘奥诠解
一、慎柔五书卷一地黄丸为肾家之主剂,盖肾水枯,则肝木不荣;木不荣,则枯木生心火。
故用熟地以滋肾,用泽泻以去肾家之邪,则地黄成滋肾之功。
肾所恶者土也,脾家有湿热,则能克肾水,故用山药补脾,用茯苓以去脾家之湿,则山药成补脾之功。
木枯则耗水,以山茱萸敛火以润肝;火炽亦能枯水,以牡丹皮泻心火而补心。
心足则火不妄起,且下降与肾交,而补肾之功愈成矣。
此即难经东方实,西方虚,泄南方,补北方之义;又素问亢害承制之道也。
按:地黄丸即六味地黄丸,是宋。
钱乙,将仲景的肾气丸,又称崔氏八味丸,去附子、桂枝而成。
肾气丸用于水寒土湿致使风木燥急,出现肾水盗泄于风木,肾水耗散于脾土,脾土为风木所乘,使右路阳不能杀,阴不能藏。
肾气丸的组成是:生地黄24,山药12,山茱萸12,茯苓9,泽泻6,丹皮6,附子3,桂枝3。
以重用生地黄,辅以丹皮,凉血滋木清风,(地黄生者尤良,熟地黄无此功效)。
以山药、山茱萸封固金水,使右路阳杀阴藏。
以茯苓、泽泻去脾肾之湿,以附子、桂枝轻起少火。
附子、桂枝量不能大了,若量大就会破坏山药、山茱萸对右路的封藏;也不能舍弃,若舍弃就不能引导乙木生发。
在虚损劳证的治疗中,因中气虚弱,木火少制,肺胃之气敛收无力,适度运用六味地黄丸收敛右路还是可行的。
六味丸以生地、丹皮凉乙木,以山药、山茱萸封藏金水,以茯苓、泽泻渗利脾肾不显之湿。
六味地黄丸的使用依据应是中气虚损,木火较盛,风木盗泄而水寒土湿不显。
若两尺近无,就直接使用肾气丸,即八味丸。
凡两手俱数,大便燥者,八物汤。
洪大有力,地黄汤。
无力,大补汤。
脾燥,加山药;脉弦,加芍药;右关浮无力,加丁香;沉无力,加干姜。
按:虚损劳证,遇两手俱数,大便燥者,需补益中气,濡润营血,清降金水。
八物汤可以作为首诊使用,以待气血复荣。
若阳衰土湿,须加干姜、肉苁蓉滋肝润肠,荡涤陈宿。
若脉洪大有力,是木火盛,金水不收。
须补中气,凉木敛金,可先用六味地黄汤。
六味地黄汤以生地、丹皮凉血滋木清风,山茱萸、山药敛收金水,茯苓、泽泻利湿。
中医古籍大全-慎柔五书
一,治病历例一,医案一。又数日竟脱然去,年六十五。距今又十年矣!予将以其书寿之于 梓,因为之传。
<目录> <篇名>师训题辞 属性:师训者,查了吾先生麈头之言,而慎柔述之者也。刻慎柔五书,而先之以师训者,志 所 。应酬驳剧,随感随发,非着撰也。晨昏风雨,随闻随述,非笺疏也。故其言多直率而不文 ,其词章多琐屑而无脊,然正如道家之丹源,禅家之宗旨,得其单词短语,即可该贯万理。 今又错综原文,根据类连举,稍加序秩,无伦次而有伦次,庶几学人,便于观览焉。是编出, 不但慎柔祖述了吾之言在是,而慎斋先生之源流,亦可窥豹一斑矣。
历代医书评按(中医学读书推荐,心得分享)
历代医书评按(中医学读书推荐,心得分享)十星:《素问》《灵枢》《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诸病源候论》《素问》《灵枢》《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这五本书无需多言。
《诸病源候论》初学者茫然无从,不知读书当自何起,不学无术之辈,往往一辈子坐堂,也不过为耳食计,一无可取。
想要在中医学中不迷茫,临床时有定见,那么最佳的初学书就是此书。
此书有三妙。
第一妙,此书为无方之书中最重要的六本之一,是除却中医三坟及伤寒金匮外最为重要的书。
第二妙在于内容,详解病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医重在诊病,喻嘉言所谓议病式是也,若不能心中犀照在临证之前,又如何成竹在胸于坐堂之后?第三妙在于文字,中医三坟个个古风深邃,今人不习句读,不善小学,诸子百家,均所未读,如何能入素问灵枢之门径,而此书文采颇佳,文义贯通,读之必喜。
读此书并非一蹴而就,这是一本极其关键的医书,初读就当精心,详细思考所以然,日日摩挲两个月方可。
之后再读内难伤寒及各家,至于临证之时,此书仍为案头必备。
九星:《温病条辨》《温热论》《湿热论》《温热经纬》《外台秘要》《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续名医类案》《脾胃论》《兰室秘藏》《内外伤辨惑论》《难经》《内科摘要》《女科撮要》《外科发挥》《温病条辨》《温热论》《湿热论》《温热经纬》自仲景《伤寒论》以来,中医学一直在进步发展,重要的人物如过江之鲫,如王冰、许叔微、双四大家、薛立斋等,但最重要的莫过于温病,其重要性不亚于开辟鸿蒙,引中医后学登堂入室,窥得大道。
自南朝名医徐之才提出十剂后,轻可去实多被指代为麻黄、葛根之属,而不知桑叶、杏仁、贝母、枇杷叶、北沙参、天花粉之功勋,此虽极浅易学,而当今不知不信者尤重,自喻嘉言首倡后,经叶天士发展,虽有谢映庐邯郸学步,程杏轩一窍不通,仍至王孟英而臻大成,其所谓治病有极轻清,极平淡法,苟能悟之,取效甚捷是也。
温病学和温补一样,并非是中医的一个学派,而是中医学必不可缺的一部分。
慎柔五书
慎柔五书,医家秘奥诠解- 中医理论慎柔五书,医家秘奥诠解摘要: 一、慎柔五书卷一地黄丸为肾家之主剂,盖肾水枯,则肝木不荣;木不荣,则枯木生心火。
故用熟地以滋肾,用泽泻以去肾家之邪,则地黄成滋肾之功。
肾所恶者土也,脾家有湿热,则能克肾水,故用山药补脾,用茯苓...一、慎柔五书卷一地黄丸为肾家之主剂,盖肾水枯,则肝木不荣;木不荣,则枯木生心火。
故用熟地以滋肾,用泽泻以去肾家之邪,则地黄成滋肾之功。
肾所恶者土也,脾家有湿热,则能克肾水,故用山药补脾,用茯苓以去脾家之湿,则山药成补脾之功。
木枯则耗水,以山茱萸敛火以润肝;火炽亦能枯水,以牡丹皮泻心火而补心。
心足则火不妄起,且下降与肾交,而补肾之功愈成矣。
此即难经东方实,西方虚,泄南方,补北方之义;又素问亢害承制之道也。
按:地黄丸即六味地黄丸,是宋。
钱乙,将仲景的肾气丸,又称崔氏八味丸,去附子、桂枝而成。
肾气丸用于水寒土湿致使风木燥急,出现肾水盗泄于风木,肾水耗散于脾土,脾土为风木所乘,使右路阳不能杀,阴不能藏。
肾气丸的组成是:生地黄24,山药12,山茱萸12,茯苓9,泽泻6,丹皮6,附子3,桂枝3。
以重用生地黄,辅以丹皮,凉血滋木清风,(地黄生者尤良,熟地黄无此功效)。
以山药、山茱萸封固金水,使右路阳杀阴藏。
以茯苓、泽泻去脾肾之湿,以附子、桂枝轻起少火。
附子、桂枝量不能大了,若量大就会破坏山药、山茱萸对右路的封藏;也不能舍弃,若舍弃就不能引导乙木生发。
在虚损劳证的治疗中,因中气虚弱,木火少制,肺胃之气敛收无力,适度运用六味地黄丸收敛右路还是可行的。
六味丸以生地、丹皮凉乙木,以山药、山茱萸封藏金水,以茯苓、泽泻渗利脾肾不显之湿。
六味地黄丸的使用依据应是中气虚损,木火较盛,风木盗泄而水寒土湿不显。
若两尺近无,就直接使用肾气丸,即八味丸。
凡两手俱数,大便燥者,八物汤。
洪大有力,地黄汤。
无力,大补汤。
脾燥,加山药;脉弦,加芍药;右关浮无力,加丁香;沉无力,加干姜。
医家秘奥脉法卷
医家秘奥脉法卷一、凡脉左手血中之气,右手气中之血。
二、左手寸心脉旺,右手尺命门脉亦旺,是心君不主令,而命门相火代之矣,宜六味地黄丸主之。
如单左寸旺,为肝盛生心火,生脉散加茯神、远志、酸枣仁。
相火上入心部宜壮水制火。
心火旺,清而敛之;心火盛,敛而下之;相火盛,养而平之。
三、右手寸肺脉旺,左手尺肾脉亦旺,清肺为主,生脉散加当归。
如单左尺旺,六味地黄丸。
如单右寸旺,当清肺,以金被火克不能生水,水涸火起。
四、两尺脉肾与命门俱旺,生脉散加当归,滋木以及水也,兼六味以养之。
五、左尺旺,六味地黄汤。
左右尺俱旺,亦六味地黄汤。
六、右尺微细,八味地黄丸。
左右尺皆微细,亦八味地黄丸。
七、寸脉旺,两尺微细,六味地黄丸。
阴水不升,阳火不降。
八、两寸脉浮而无力,宜补上焦,用补中益气。
上焦元气足,其火下降。
九、两尺浮而无力,宜补下焦,用六味地黄丸。
下焦元气足,其气上升。
十、寸属上焦,无力属虚;浮者气虚,不能降下也。
十一、尺候下焦,无力阴虚;浮者阴虚,不能上升也。
十二、两寸洪而有力,为火在上焦,宜降火,凉膈散、黄芩芍药汤、导赤散。
十三、两尺洪而有力,火在下焦,宜滋阴,黄柏、知母之类。
十四、两寸豁大无力,宜大补。
十五、两尺豁大无力,宜升阳散火汤。
十六、寸脉微细者,温补。
十七、尺脉微细者,温暖。
十八、尺脉浮沉俱有力,宜下;无力则为虚,宜补。
十九、寸脉浮沉俱有力,宜汗;无力则为虚,宜升。
二十、寸脉细微,阳不足,阴往乘之,补中益气汤加羌活、防风。
二一、两尺洪大,阴不足,阳往乘之,补中益气汤加黄柏。
二二、左脉弦滑有力,热不退,四物汤加黄柏、知母、柴胡之类。
二三、右脉弦数无力,补中益气汤。
或补脾阴不足,四君子加山药以主之。
左病右取,右病左取,上病下求,下病上求。
二四、左尺浮紧有力,伤寒宜解表,汗出即愈;但有力不紧,清心莲子饮或五苓散以利之;无力则为虚,六味地黄丸;沉实为寒宜温;沉迟为虚宜补,故纸、肉苁蓉、锁阳、大茴之类,当消息用之;沉弱微则为虚不宜直补,所谓补肾不若补脾,正与此同。
医家秘奥脉法
医家秘奥脉法江湖医侠老师按:脉法的运用可分三个层次:一、看脉,凭脉知病,持脉在手,三部六位九候细参,不待患者言即可断定所患何病,如“寸口脉动而弱,动则为惊,弱则为悸”;二、把脉,以寸、关、尺三部分类,左右不别,以脉知证,如“寸口脉浮而大,浮为风,大为虚,风则生微热,虚则两胫挛,病形象桂枝”;三、诊脉,从脉形大概辨证,判阴阳,别表里,定虚实,测预后。
如凡脉大、浮、数、动、滑为阳证脉象,脉沉、涩、弱、弦、微为阴证脉象,伤寒六经中分别以太阳病脉浮、阳明脉大、少阳脉弦细、太阴脉浮缓、少阴脉微细、厥阴脉微为主脉,提纲挈领,再以兼脉辨寒热,等等。
第一层次最高级,属悟性极高的“仙道”中的人物,民间传说虽神乎其神,但要做到百症不失,非常非常难!第二层次也高级,当心细如纤,毫厘能辨,且非得十几、数十年修炼,才能达到此水平!第三层次属普及化,是中医的基本功!但现代中医重视学习的也越来越少了,甚至于在某些所谓中医权威的引导下,认为是落后的、可以被抛弃的技能,现状令人堪忧!沙丘沙先生说脉象有“不传之秘”,嘱我在沙龙为方脉之学做些推广工作,自己水平有限,真诚惶诚恐!近读明﹒周慎斋《医家秘奥脉法》,感觉相对那些深奥的脉学专著,有简便之优,故在此向大家荐介。
周慎斋为明代一代医宗,著有《慎斋医学全书》鸣世。
《医家秘奥》乃周慎斋学派传学之秘本,虽文字不多,但确属师家之经验密谈,读后有获世珍宝之感,很值得一读和研习。
条文内容如下:一、凡脉左手血中之气,右手气中之血。
二、左手寸心脉旺,右手尺命门脉亦旺,是心君不主令,而命门相火代之矣,宜六味地黄丸主之。
如单左寸旺,为肝盛生心火,生脉散加茯神、远志、酸枣仁。
相火上入心部宜壮水制火。
心火旺清而敛之,心火盛敛而下之,相火盛养而平之。
三、右手寸肺脉旺,左手尺脉亦旺,清肺为主,生脉散加当归。
如单左尺旺,六味地黄丸。
如单右寸旺,当清肺,以金被火克不能生水,水涸火起。
四、两尺脉肾与命门倶旺,生脉散加当归,滋木以及水也,兼六味以养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家秘奥慎柔五书【原创】
文/圆融一笑图/周周
慎柔五书【原创】" title="医家秘奥慎柔五书【原创】" height="690" width="505">
慎柔五书【原创】" title="医家秘奥慎柔五书【原创】" height="690" width="505">
胸次岂无医国策,囊中幸有活人方。
几千年来,中国医生都是怀着一颗仁者之心,深入民间,济世救人。
中医生于民间,藏于民间。
在现代社会,中医粉丝们纷纷在各大网站和论坛构建一方属于草根们的天地,自由讲课,传承中医。
任启松老师(网名:医医金针)注释的《医家秘奥》和《慎柔五书》的稿子,正是一个中医讲堂的负责人向出版社推荐的。
任启松,安徽濉溪人士,出身中医世
家,四代家传,幼承庭训,学验俱丰。
复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临证数十年,渐臻融通之境。
先生由易入医,遍读古今医书,不得其要。
后读黄元御医书十一种,如
拾旧物,而明医易一理,别无二致。
悬象观物,诸般藏象脉理,如洪炉点雪,通彻洞明。
先生退休后,现于北京平心堂和宝天中医门诊等地悬壶济世。
先生融通医易,提出天人相应,共此阴阳的一气流行理论。
治病立足一元盈缩之象,合于四象枢土之行。
临证立方独尊仲景,同时融会黄元御、郑寿全、周慎斋、胡慎柔之学。
用药每法经方,不出仲景规矩。
黄元御的医学思想和临证经验是论坛上
大家讨论学习的热点。
明朝慎斋学派,与黄元御的医学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
慎斋学派周慎斋、査了吾、胡慎柔师徒三人的故事颇具传奇色彩。
査了吾先生收徒不拘
一格,唯贤唯能,这才使患者胡慎柔有机会转变为医生。
胡慎柔先生因病入医,而能一门深入,数十年如一日。
难能可贵的是,査了吾先生觉得自己教不了胡慎柔先
生的时候,又毅然把胡慎柔推荐给自己的老师周慎斋先生。
虽然师徒成了师兄弟,但却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
纵观师徒三人一生言行,真正当得起“医者仁心”四
字。
每思及此,几欲垂泪。
《医家秘奥》虽文字不多,却是慎斋学派的经典之作,很值得广大医学爱好者,尤其是临床医生进行研读。
全书文字不
多,但理论深远,如对脉象的缜密分析,对内伤的阐述发挥,对医案的精辟辨治,远超一般所知所得。
《医家秘奥》包括五种著作:《脉法解》、《慎斋三书》、《查了吾正阳篇选录》、《胡慎柔五书要语》、《<医家秘奥>笔
谈摘要》。
其中脉法部分,很多东西都是作者临床经验的总结和升华。
作者在对脉象的分析中又结合了运气学说的一些理论,给人以很多启示。
《慎斋三书》卷一、
卷二言简意赅,虽然成文不是很系统,但对于中医内科临床还是多有裨益的。
如“寒凉泻火之有余,不能泻火之不足”,“无火不动痰,无痰不作晕”等。
《慎斋三
书》卷三,医案的记录详尽,包括症状、辨证、方药及病情发展等,是临床研究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
附加的《查了吾正阳篇选录》、《<医家秘奥>笔谈摘要》,与周慎斋的著作参照研读,则能使读者对慎斋医学思想的理解有所增益。
《慎柔五书》是一本水平较高的中医内科专著,书中关于虚损和痨瘵的证治异同,对医案的精辟辨治,都颇有发人深思之处。
尤其是其中对于虚痨的论述及相关病例的记录,是浩如烟海的中医古籍中不多见的,是中医内科极为宝贵的资料。
两书皆为慎斋学派精华之作,其学术价值可总结为四大点:
一、火神之肇基:
“人身以阳气为主,用药以扶阳为主。
”作者意识到,阳气者,若天与日,用药应以阳气为主,则人可长生。
“凡内伤发热,口干,乃下焦虚寒,火不归原,阳气在上故尔,须温下焦,使阳气下降,则口干自愈。
”君相之火不降,相火发露,出现发热;相火熏烁出现口干;君相不能敛收归于癸水,则下元虚寒。
此时须温下元,暖水燥土,同时敛收君相之火归于癸水。
君相之火下降,则上不热,故口干自愈。
这里已有火神派引火归原的纲领。
“凡病久而不愈者,多有用附子获效,附子回下焦之阳。
盖万物生于土,火者土之母也,命门火旺则脾土温暖,胃气升发,五脏皆有所禀,此提纲携领之治也。
”作者在此指出,凡病久不愈,在需要温阳之时,直接使用附子温阳,胜过其余千军万马之治。
但同时又指出:“内伤,寸脉大于尺脉,此阳脉盛也,宜用保元汤加归芍引下,则大脉去,而阳气亦内收矣”。
表明引火归元,使阳秘阴平,并不只有用附子一法。
二、坤载(即黄元御)之先导:
1.认识到中土不枢,会火浮水沉:“大凡内伤症,下俱虚寒。
”内伤症,大率皆中气虚弱,中虚不能枢转,肺胃之气不降,君相之火不能下收,所以下俱虚寒。
此条与黄元御所述内伤之火浮水沉与水寒土湿不谋而合,是皆从临证实际得来,可谓真知灼见,只是坤载所述更加具体与系统,理论层次上也更高。
2.宝贵中气:“五脏皆禀气于脾,脾虚不能灌溉四旁,故各脏之病俱见。
如民以食为天,五谷一荒,万民俱病,故救荒之策,发粟为先。
而五脏俱病者,救脾为要。
”又云:“人之一身,生死系乎脾胃。
凡伤寒、杂病一七后,只当于脾胃求之,始免杀人之咎。
”
3.能知升降浮沉,慎柔曰:圣人固不过升降浮沉之法耳。
三、痛陈滋阴降火之弊:
“虚损,六脉俱数,服滋阴降火之品,不及四五十剂者,犹可治之。
如服至数十剂及百剂者,真元耗尽,虽脉大洪缓,中已无神。
因用补剂即退去,洪缓变为细数,即渐痿困不起而毙矣。
”这是因使用滋阴降火,累创中阳,遂致病不可救。
“凡内伤,火在上,水在下,故发咳嗽而喘,此皆滋阴降火
所致也”。
意思是说,滋阴降火,中病即止,不可久服。
从中可以悟出温病学派一派寒凉以治内伤,是甚为不妥的。
四、注重护阴与阳杀阴藏:
胡慎柔治虚损劳证:
1.首提地黄汤,接着就是金匮肾气丸。
用六味地黄,以生地、丹皮凉血滋木清风,以瘦左路洪大之脉;以山药、山萸敛固,以阻风木盗泻;以茯苓、泽泻利脾肾不显之湿,以使右路金收水藏。
2.以保元、补中,培土生金,以黄芪、大枣益营卫,促金令大行,以收右寸关洪大或虚大,成就右路阳杀阴藏。
3.常用麦冬、五味子,清肺金敛收金水。
常用半夏右降,或陈皮理降肺胃之气,以成右路金收水藏。
4.胡慎柔在阐明阳气重要的同时,也指出阴气的重要。
“人身以阳气为主,一分阳气未绝,不至于死。
一分阴气未尽,亦不至于死。
盖孤阳不生,孤阴不长也。
”又曰:“故天之阳气上升,即地之阴气不绝。
”
慎柔既知养阳,“阳气者,若天与日,失此则折寿而不彰”。
又知护阴,“阴者,阳之守也;阳者,阴之使也”。
又贵中土,“中气者,和济水火,升降金木,道家谓之黄婆,婴儿姹女之交,非此媒不可”。
他没有后代群星大家的偏颇与丢失,但其学术高度实在绝大多数清代医家,以及百年以来几乎所有医家之上。
从道、易、伤寒与金匮的层次看来,慎斋学派仍有许多美中不足。
慎斋对于医理,长于二元论式的阐述而不是使用观象。
清代医学学术是比较发达的,然大多数医家的水平,都在慎斋学派的高度之下,可见进步是艰辛的,经典中医学的薪传是任重道远的。
愿广大轩岐同道同修仁术,振兴中医,以开生民之寿域。
慎柔五书【原创】" title="医家秘奥慎柔五书【原创】" height="527" width="580">慎柔五书【原创】" title="医家秘奥慎柔五书【原创】" height="512" width="592">慎柔五书【原创】" title="医家秘奥慎柔五书【原创】" height="117" width="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