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健康评估》课程思政元素

《健康评估》课程思政元素

《健康评估》课程思政元素一、引言健康评估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评估个体健康状况的能力。

在当今社会,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因此,将思政元素融入健康评估课程中,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思政元素融入课程1. 健康意识: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认识到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无病,更是身心全面健康的体现。

2. 社会责任:引导学生认识到健康评估不仅是个人的责任,更是社会公民应尽的义务。

在公共卫生事件中,应当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为社会做出贡献。

3. 预防为主:教育学生关注健康风险因素,加强自我管理,积极预防疾病的发生。

强调预防胜于治疗的重要性。

4. 团队协作:在健康评估过程中,强调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教育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5. 尊重生命:教育学生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关注弱势群体,传递关爱和温暖。

在医学实践中,注重人文关怀,维护患者尊严。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通过真实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角色扮演:鼓励学生扮演医生、患者、家属等不同角色,体验不同立场,加深对健康评估的理解。

3. 小组讨论: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交流思想,碰撞智慧火花,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 实践操作:通过模拟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健康评估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四、课程评价1. 过程性评价: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角色扮演、实践操作等方面的表现。

2. 成果展示:要求学生完成一份健康评估报告,展示学生在课程中的学习成果,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思政元素融入评价:结合思政元素在课程中的融入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想变化和价值观的树立。

五、结语通过将思政元素融入《健康评估》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医学人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的运用,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和价值观的树立。

同时,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关注医学领域的最新发展,以保持课程的时效性和吸引力。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案例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案例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案例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思政案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和自我调节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适应奠定基础。

具体教学目标如下:1.了解心理健康的定义、标准和影响因素;2.掌握心理健康自我调节的方法和技巧;3.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和自我关爱意识;4.增强自我调节能力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活动设计1.导入环节:通过观看心理健康相关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主题一:认识心理健康(1)讲解心理健康的定义、标准和影响因素,引导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2)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人群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增强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

活动设计:小组讨论,分享身边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3.主题二:心理健康自我调节(1)讲解心理健康自我调节的方法和技巧,如情绪管理、压力应对、时间管理、人际交往等。

(2)通过心理小游戏,帮助学生体验和掌握基本的自我调节技巧。

活动设计:心理小游戏——“情绪转盘”,帮助学生学会调节情绪。

4.主题三:积极心态培养(1)讲解积极心态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积极心态对个人成长和社会适应的积极影响。

(2)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让学生了解如何培养积极心态,如感恩、乐观、自信等。

活动设计:小组讨论,分享培养积极心态的方法和经验。

5.总结环节: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健康,积极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三、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方式与效果1.融入方式: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健康,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和自我关爱意识。

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心理小游戏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增强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和自我调节能力。

同时,强调心理健康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关注身边人的心理健康,共同营造关注心理健康的氛围。

教案《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

教案《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

教案《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旨在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通过分析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概念、方法及其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提高思政教育实效性方面的作用,形成一套将两者有效融合的教学模式。

教材内容逻辑清晰,从理论到实践,逐步深入,旨在帮助教师理解并掌握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政教育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面向中职一年级学生,班级人数为45人,其中男生28人,女生17人。

学生基础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思政教育兴趣浓厚,但对心理健康教育了解较少;部分学生则对两者均缺乏深入了解。

学生习惯上,倾向于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索和实践的能力。

在能力方面,学生普遍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三、教学三维目标知识目标: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概念、方法及其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原理。

技能目标:能够运用心理健康教育技巧解决学生在思政学习中遇到的心理问题,提高思政教育实效性。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兴趣和认同感,增强其参与思政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方法和策略。

教学难点: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效融合,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学策略: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通过具体项目任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

五、教法与学法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六、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心理健康教育相关书籍和案例材料。

学生准备:预习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概念,了解思政教育的基本要求。

七、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5分钟)教学内容:介绍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政教育中的重要性,特别是其在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和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的关键作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实践探索”。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优秀案例优秀案例一:《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该案例通过开设《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课程内容包括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中国传统价值观念、中华文化的多样性等。

通过讲授和讨论,学生们能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

优秀案例二:《科技与人文的交融:技术伦理与社会发展》该案例通过开设《科技与人文的交融:技术伦理与社会发展》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思考科技与人文的关系,了解技术伦理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课程内容包括科技发展的历史背景、技术伦理的基本原则、新兴技术对社会的影响等。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学生们能够理解科技与人文的相互作用关系,培养科技创新的社会责任感。

优秀案例三:《公民道德与社会责任》该案例通过开设《公民道德与社会责任》课程,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课程内容包括公民道德的基本原则、公民权利与义务、社会责任的内涵等。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学生们能够理解公民道德与社会责任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的社会参与能力。

优秀案例四:《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全球视野》该案例通过开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全球视野》课程,旨在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全球意识和国际交往能力。

课程内容包括全球化的背景与挑战、跨文化交流与合作、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等。

通过讲授和讨论,学生们能够认识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增强国际合作意识。

优秀案例五:《创新精神与创业实践》该案例通过开设《创新精神与创业实践》课程,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

课程内容包括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管理的基本原则、创业过程与实践等。

通过案例分析和创业实践项目,学生们能够学习到创新与创业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

优秀案例六:《法治与社会公正》该案例通过开设《法治与社会公正》课程,旨在培养大学生的法治观念和社会公正意识。

课程内容包括法治的基本原则、法律体系与法治建设、社会公正的内涵与实践等。

论课程思政在教学中的应用——以健康评估为例

论课程思政在教学中的应用——以健康评估为例

[摘要]在健康评估护理学课程教学活动中融入思政内容,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进行教学设计与实践。

[关键词]课程思政;健康评估;护理专业[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1)27-0188-02论课程思政在教学中的应用———以健康评估为例李艳,刘大朋(枣庄科技职业学院,山东枣庄277100)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1]习近平总书记从时代要求和教书育人的战略角度,对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还要实现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构建。

在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对医学类专业提出了详细的要求:在授课中,要加强对学生医德医风、医者仁心的教育,要引导学生尊重患者,善于沟通,始终把患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

在讲授专业技术知识的同时,也要渗透对学生医者精神的培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人文修养以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教党〔2017〕62号)中,中共教育部党组提出:课堂教学改革要深刻挖掘各门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并将思政元素与教育专业知识紧密结合,真正实现教书育人。

我们专业课教师需要从课程设置、教材修订、教学设计、教学管理等方面加强改革创新,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教材、课堂中,融入学生的头脑中。

护理是一门科学,研究对象是人,是为人类健康服务的。

护理专业课程育人途径上,基础在课程、重点是思政。

由于护理专业的学科本质蕴含着社会责任、人文精神等,因此,针对护理学科的课程育人具体模式,将人文护理理念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不仅可以树立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可以培养既有医药学术背景以及护理知识,又有良好职业素养的护理特色人才。

心理健康与思政融合课教学设计做情绪的主人

心理健康与思政融合课教学设计做情绪的主人

心理健康与思政融合课教学设计做情绪的主人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情绪。

2.学会合理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3.能运用自己学到的情绪管理办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小问题。

学习重难点:知道什么是情绪,并学会合理调节不良情绪德育目标:安全游戏、文明讨论、学会合理调节不良情绪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1.师:老师听说,同学们很喜欢网上的各种表情包,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组表情包,请你看图说一说,这些表情包分别代表了人的什么情绪?2.生:分别代表开心、沮丧、平静、愤怒、难过。

3.师总结:正如大家所感受到的那样,情绪就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包括喜怒哀乐愁等。

好的情绪能让人心情愉悦,但不好的情绪将直接影响我们的生活。

今天我们来上节课,题目叫《做情绪的主人》,请大家一起来读题目。

做情绪的主人,顾名思义,就是我们要学会管理自己的坏情绪。

【设计意图】:通过一组漫画图片来导入新课,增强了课程的趣味性,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对“情绪”这一心理学专业词汇有了更形象的把握。

同时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会管理自己的负面情绪。

二、开展活动,理解意义1.师:今天同学们表现非常好,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两人一份,由班长发下去,但是要对同学们提两个小小的要求,很简单,一是等大家全部拿到才能打开,二是活动完后要放回桌洞,下课回收。

2.吹气球活动师:现在可以打开了。

是的,是一个小气球。

我们一起来吹,比一比在规定的时间内,谁吹的最大。

活动之前请注意听安全提示:(1)吹气球时要用力往外呼气,当需要换气时,要先用手把气球的口封起来,换好气再松手。

(2)一定不可以往里吸气,以防将气球不小心吸到喉咙里。

3.说一说:为什么气球会爆炸?(1)师:谁能说一说,为什么气球会爆炸?生:越吹气里面的气压就越大,到了一定程度就会爆炸。

师:人的情绪就像气球一样,当人的心理压力过大时,就会影响身心健康,因此,我们要学会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

(2)师:正如拿破仑所说,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 有效的情绪管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   有效的情绪管理

第五讲有效的情绪管理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情绪的产生、定义、分类、影响,理解理性情绪疗法;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同时,帮助学生阻击心理病毒的侵入!掌握自我隔离状态下的抑郁感及调适、焦虑及调适、枯燥感及调适、孤独感及调适、被抛弃感与调适、愤怒感及调适、恐慌感及调适、崩溃感、耗竭感及调适等方法。

教学重难点:自我隔离状态下的不良情绪及调适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体验法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基本内容:(导入新课)播放视频《控制情绪大法》同学们好!今天跟大家一起分享这样一个话题,叫有效的情绪管理。

一、认识我们的情绪我们先看一个小故事:很久很久以前,人类都还赤着双脚走路,有一位国王到某个偏远的乡间旅行,因为路面崎岖不平,有很多碎石头,刺得他的脚又痛又麻,一怒之下他下了一道命令,要将国内所有的道路都铺上一层牛皮,但杀尽国内所有的牛,也筹措不到足够的皮革。

一位聪明的仆人大胆向国王进言:“国王啊!为什么您要劳师动众,牺牲那么多头牛,花费那么多金钱呢?您何不只用两小片牛皮包住您的脚呢?”在这个故事当中我们看到什么?情绪是如何产生的?(提问)首先是S(刺激)是什么?我的脚刺得又痛又麻,因为我身体的不舒服,我的舒服感没得到满足,你是我就有了一个情绪,愤怒,他的愤怒好有理由,因为他的身份是什么?国王,作为国王来讲,他的身份,他的认知,所以他就愤怒了,他杀牛的目标是什么,把路搞舒服,把路搞舒服了以后,走得就舒服了,他有一个愤怒,有一个行为反应,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就发现有点走不通,于是想另外一个办法,他去杀牛,杀完牛以后垫脚,把脚包好,然后走着舒服。

这个过程是不是一个情绪管理过程?当然是,我生气了我就去做事,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走不通,另外一个人就跟他建议咱可以不铺路,可以把脚包起来,依然达到一个非常舒服的状态,所以我们在讲有效的情绪管理的时候,情绪推动行为做事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当你的情绪可以为你的目标服务的时候,我们就说这个情绪是积极的,情绪推动行为去做事情,如果你的情绪对实现你的目标刚好截然相反,我们说在这个时候,你就需要情绪管理,在管理的过程当中,它可以很多方面管理。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管理学》课程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管理学》课程

一、课程简介(一)课程性质“管理学原理”是为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为54学时,开设时间是本科大一上学期,是旅游管理类专业课程的前导必修课程。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主要教学目标在于通过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具备解决一般管理问题的能力,提髙基层管理技能和综合管理素质,为以后学习其他专业管理课程打下理论基础。

依据本课程开设的德融课堂教育,其主要目标在于通过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蕴藏的管理理论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通过管理学相关原理的学习,引导学生认知社会科学学习中的科学精神和思维规律;通过决策、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管理职能的学习,引导学生提高自身道德素养,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三)课程体系和特色本课程主要包括三大篇章十部分内容:第一篇章是管理概述(主要是管理活动、管理基本原理和方法),第二篇章是管理思想发展史(主要是管理理论、伦理道德与社会责任等),第三篇章为(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职能)。

本课程的主体就是以管理职能为框架,分别介绍该职能的含义是什么,该职能与其他职能的关系,其目的和特点是什么,履行该职能的原则、程序、方法有哪些等。

这些职能的相关理论综合起来,就形成了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本课程主要包括十部分内容:管理概述、基本原理、管理思想、伦理道德与社会责任、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职能。

本课程的主体就是以管理职能为框架,分别介绍该职能的含义是什么,该职能与其他职能的关系,其目的和特点是什么,履行该职能的原则、程序、方法有哪些等。

这些职能的相关理论综合起来,就形成了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课程挖掘的思政资源分析(一)管理学课程德融教学设计管理学原理,就是在整个管理目标实现过程中,无数的管理思想家和实践者对管理者要做什么、为什么去做,以及怎么做,所总结、归纳、抽象和概括出的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

而这些纷繁复杂的科学原理,不仅是管理者从事管理活动的理论基础,其中更是蕴含了诸多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和原则。

课程思政课程案例

课程思政课程案例

课程思政课程案例1. 案例一:《大学英语》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在大学英语课程中,教师通过选取与思政教育相关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例如,讨论全球化对国家文化传统的冲击,引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保护的思考。

教师还可以通过引用相关文献和案例,让学生了解国际关系、社会公平、环境保护等与英语学习有关的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

2. 案例二:《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科技对社会的影响。

例如,讲解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引发学生对于人工智能伦理和隐私保护的思考。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计算机科技对职业选择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3. 案例三:《经济学原理》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在经济学原理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案例,引导学生思考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的关系。

例如,讲解贫富差距的形成和影响,引发学生对于社会公平和贫困问题的思考。

教师还可以通过引用相关文献和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经济制度的优缺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4. 案例四:《法律基础》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在法律基础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法律的基本原理和法治国家的建设,引导学生思考法律与社会的关系。

例如,讲解法律的平等原则和公正原则,引发学生对于社会正义和法治精神的思考。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辩论,让学生了解法律的适用和司法实践,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思维。

5. 案例五:《文化人类学》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在文化人类学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和文化冲突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文化多样性和相互理解的重要性。

例如,讲解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引发学生对于文化认同和文化传统的思考。

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访谈,让学生深入了解不同文化群体的生活和习俗,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包容心态。

《健康评估》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健康评估》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健康评估》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健康评估的基本概念、方法、技巧和注意事项。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自我健康评估,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3.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健康评估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 自我健康评估的技巧和注意事项;3. 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及如何进行健康管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自我健康评估,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结合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健康评估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2. 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健康管理经验和心得;3. 结合多媒体教学,展示健康评估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加深学生对健康评估的认识和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一些常见的健康问题,引出健康评估的重要性。

2. 讲解健康评估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身体状况评估、精神状况评估、生活习惯评估等。

同时,介绍自我健康评估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如如何正确使用体检报告、如何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等。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健康管理经验和心得,讨论如何通过健康评估来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4. 案例分析:通过展示一些真实的健康评估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健康评估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加深学生对健康评估的认识和理解。

5. 总结归纳:教师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强调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及如何进行健康管理。

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6.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一份简单的健康管理计划,并提交一份总结报告。

六、教学反思与改进1. 教学效果:通过本次教学,学生是否掌握了健康评估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是否提高了自我保健意识?是否树立了正确的健康观念?2. 不足之处: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3. 改进措施:针对不足之处,教师需要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案,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健康服务与管理导论”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健康服务与管理导论”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健康服务与管理导论”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与思考何乃峰,刘施吟,卢嫚,井珊珊山东中医药大学健康学院健康服务与管理教研室,山东济南 250355[摘要] 本文以健康服务与管理导论课程为例,在对该课程内容进行梳理、分析、总结、提炼的基础上,探讨了课程思政教学理念与思路,并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精心设计和整合,形成了一套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教学方案。

该方案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效果,为该专业开展课程思政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 健康服务与管理导论;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中图分类号] R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23)05(a)-0253-04 Teaching Practice and Reflection on the Ideology of "Introduction to Health Services and Management" CourseHE Naifeng, LIU Shiyin, LU Man, JING ShanshanDepartment of Health Services and Management, College of Health,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inan, Shandong Province, 250355 China[Abstract]This paper takes the introduction to health service and management course as an example, discusses the concept and ideas of teaching course ideology on the basis of sorting out, analyzing, summarizing and refining the con‐tent of the course, and the teaching content is carefully designed and integrated. A set of teaching program integrating elemen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as formed. The program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 in teaching prac‐tice and provided new ideas for the major to carry out the course ideology.[Key words] Introduction to health services and management; Introduction; Curriculum ideology; Instructional design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

《学前儿童健康促进教育》课程思政案例

《学前儿童健康促进教育》课程思政案例

《学前儿童健康促进教育》课程思政案例学前儿童健康促进教育课程思政案例背景学前儿童健康促进教育是一门旨在提升学前儿童身心健康的课程。

通过这门课程,学前儿童将研究如何正确保护自己的健康,培养良好的卫生惯,以及了解和掌握自己身体的健康知识。

本文将介绍一种以思政教育为核心的学前儿童健康促进教育的案例。

案例描述活动名称:爱心种田日活动目的该活动旨在向学前儿童传授农耕知识,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关注,并借此教育的机会,引导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生活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活动流程1. 安排专业农业教师到学前教育机构进行讲座,介绍农耕知识,如耕种的方法、作物的生长等。

2. 组织学前儿童参与田园体验活动,让他们亲自动手参与农事劳动,如撒种、浇水、除草等。

3. 制作小农具,让学前儿童通过模拟玩具的方式练耕种技巧,并了解各种农具的用途。

4. 培养学前儿童的责任心,让他们负责特定区域的植物生长情况,并进行日常管理,如浇水、施肥等。

5. 组织学前儿童收获成果,如摘取水果、蔬菜,并引导他们研究制作简单的健康食品。

收益与评估1. 学前儿童通过参与田园体验活动,增加了对农耕知识的了解和认知能力。

2. 学前儿童培养了良好的生活惯,如团队合作、耐心等。

3. 学前儿童提高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关注,增强了环保意识。

4. 学前教育机构通过这种以思政教育为核心的健康促进教育课程,提升了教学质量和学前教育水平。

结论爱心种田日是一种以思政教育为核心的学前儿童健康促进教育的案例,通过通过田园体验活动,传授农耕知识,培养学前儿童的生活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达到了提升教学质量和学前教育水平的目的。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元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元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元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快速发展,大学生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凸显。

因此,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思政元素一:积极心态的培养积极心态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大学生未来职业和生活的重要素质。

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包括乐观、自信、坚韧、宽容等品质。

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心理训练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积极心态的重要性,并学会如何培养和保持积极心态。

思政元素二:情绪管理情绪管理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包括情绪认知、情绪表达、情绪调节等方面。

可以通过情境模拟、角色扮演、情感分享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并学会如何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思政元素三: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是大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体现。

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交技巧和沟通能力,包括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有效沟通、团队协作等方面。

可以通过小组活动、角色互换、演讲辩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并学会如何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思政元素四:挫折承受力挫折承受力是大学生未来面对生活和职业压力的重要心理素质。

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挫折承受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到挫折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并学会如何应对和克服挫折。

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心理训练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挫折的积极意义,并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来应对挫折。

综上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应该注重思政元素的融入,通过积极心态的培养、情绪管理、人际交往能力和挫折承受力的提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医学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内容选择和路径融合探索

医学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内容选择和路径融合探索

教学㊃管理D O I:10.3969/j.i s s n.1672-9455.2023.12.033医学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内容选择和路径融合探索*商蓉郁,秦宇彤ә陆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学教育学教研室,重庆400038摘要:课程思政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理念创新㊁实践创新和文化创新㊂该文以军医院校公共事业管理类业为研究对象,在前期管理类专业思政资源的挖掘研究成果上,聚焦思政内容体系的设计和选择,从 教与学 的角度探索思政内容和路径的融合,并以 基因式 方式将课程思政植入专业课程的学习中,积极发挥 立德树人 的功效㊂该研究既是对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新模式的思考,也是深化课程思政理念有益的探讨与实践㊂关键词:医学管理类专业;思政内容;路径融合中图法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2-9455(2023)12-1812-03课程思政源自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 大思政 理念,即思想政治教育要 渗透一切,贯穿始终,使思想政治工作与其他各项工作之间具有关联性 ㊂它的目标是实现 立德树人 ,主要途径有 三教改革 三全育人 ,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以教师为主导㊁学生为主体㊁课堂为主阵地的 三主 作用㊂思政课程自身具有一套独立的课程体系,在院校全课程育人中发挥着独特的育人作用;课程思政则是立德树人的必要补充,与思政理论课目标同向㊁价值同心㊁路径同行㊁步调同频㊁行动同力,二者是显性与隐性的关系㊂因此,课程思政不是加法而是方法㊂医学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着力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思维情感的培养与塑造,帮助学生开阔眼界,提高鉴别是非㊁善恶㊁美丑的能力㊂课程侧重于多视角㊁全方位地培育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在促进大学生人文素养㊁思想道德素质㊁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上发挥重要作用㊂如何构建思政内容体系㊁选择思政内容和有机的融入路径,实施德智融合和心智融合,达到思政教育内化于心㊁外化于行的效果是该专业课程思政改革亟需解决的问题[1-3]㊂本课题组在对医学管理类专业的课程思政教育培养目标㊁专业课程思政资源的路径挖掘等内容进行研究并取得了成果的基础上(此部分内容已发表),继续以军医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进一步对以上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为培养德才兼备㊁专业化㊁新型军事公共管理人才提供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㊂1专业课程思政内容体系构建研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要实现思政教育与知识教育的有机统一,思政内容上首先要有明确的思政育人目标,其次要以提升学生人文素养㊁思想道德素质㊁身心健康素质为核心,然后要准确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㊁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 三度融合 [4-5]㊂此外,军医学院校还要体现军事特点㊂因此课题组从以下4个方面思考建设该专业的思政内容体系㊂1.1思政育人目标医学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培养目标是在教学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㊁学术体系㊁话语体系㊂帮助学生了解相关专业和行业领域的国家战略㊁法律法规㊁相关政策等,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㊁关注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经世济民㊁诚信服务㊁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㊂军医院校管理类专业还应加入 姓军为战㊁无私奉献 的思政目标㊂1.2专业特色和优势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特色是以医学和管理学相互融合为主㊂重点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㊁具备一定的医学和预防医学基础知识,扎实的现代公共管理知识㊁卫生管理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㊁较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以及较强的人际交流能力,能够适应我国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医药卫生管理专门人才㊂军医院校还应突出军事特色,比如 一切行动听指挥㊁作风优良 等㊂1.3知识体系中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挖掘和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是思政教育的关键环节之一㊂课题组认为一方面要紧密结合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从课程所涉行业㊁文化㊁技能㊁历史等角度梳理教学内容,增加课程的知识性㊁人文性,提升时代性㊁开放性和启发性,使学生在全面㊁系统地学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提升问题意识㊁创造思维及创新能力;另一方面结合专业课程特点㊁价值理念和思维方法,科学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㊃2181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3年6月第20卷第12期 L a b M e d C l i n,J u n e2023,V o l.20,N o.12*基金项目:陆军军医大学人文社科基金项目(2020X RW07)㊂ә通信作者,E-m a i l:y x j y_w z@163.c o m㊂网络首发h t t p s://k n s.c n k i.n e t/k c m s/d e t a i l/50.1167.R.20230330.1010.004.h t m l(2023-03-30)管理能力和现代管理思维的教学案例㊂案例应具有思想性㊁科学性㊁代表性,能反映现实的管理矛盾㊁人文矛盾和价值观等㊂军医院校案例还应体现军人精神内涵,比如理想崇高㊁信仰坚定的铁的忠心,攻无不克㊁战无不胜的铁的意志,志同道合㊁生死与共的铁的团结㊂1.4合理拓展专业课程 三度融合 教育部提出要做有温度的专业课程,那么支撑温度的是什么?就是专业课程的广度㊁深度和温度,也称三度融合㊂专业课思政教育不能只强调价值观的引导和呈现,还要注重知识体系的碰撞㊁逻辑思维的碰撞㊁价值观的碰撞,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成为有温度的专业课,这才是思政教育的最好效果㊂本课题组认为医学院校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内容体系的设计重在增长德 和 智 :一方面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国家公德与个人私德的异同,正确处理个人㊁集体㊁国家三者利益之间的关系,把党和国家的需要㊁人民的需要作为最崇高的德;另一方面要重视知识的传授,以拓展学生见识为主要任务,把基础理论知识与前沿热点知识结合起来,加强专业课程间的协同与交叉,把理论学习与解决问题㊁思维学习与实践问题结合起来㊂2课程思政内容的选择和路径融合研究目前医学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实施过程仍然存在 教与学 的双重问题,比如思政教育 两张皮的现象,学生对思政教育接受有限等问题,迫切要求在课程思政内容的选择和路径融入上给出有效的应对措施[6-10]㊂本课题组采用专家访谈法㊁问卷调查法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积极探索 教与学 有机配合的思政教育教学新路径,见表1㊂表1课程思政内容的选择和路径融合路径方法思政内容课程思政案例知识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㊁四个自信‘社会医学“第六章社会文化因素与健康讲故事㊁讲案例以人为本㊁敬佑生命㊁救死扶伤㊁责任与担当‘卫生事业管理学“介绍中国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社会热点和国家战略爱国敬业㊁与时俱进㊁积极健康管理类专业课程实践课程遵守制度㊁敬畏生命护理核查制度思政价值模块整合将课程教学内容和过程中具有相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㊁4个自信 等思政元素进行串联,多次㊁反复地感情刺激和叠加思政教育‘管理学基础“专业课思政价值模块体系 点 线面 模块 体系学习需求实事求是㊁团队协作精神‘环境卫生学“第七章大气污染与健康2.1知识点知识点是教学的基本单元,也是思政元素最基本的承载点㊂教师首先要知道这个知识点从哪儿来是什么?怎么用?即了解知识的前身㊁解析今世㊁掌握未来,这正是教育部提出的三度融合的内容㊂如何做到三度融合?比如陆军军医大学李颖团队在‘社会医学“第六章社会文化因素与健康章节选择思政内容时,从知识点文化影响健康的模式与文化对健康的影响选择课程思政元素㊂将优秀传统文化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作为研究对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举例全球疫情防控事件,从理论上解析文化影响健康模式及特点的难点问题,情感上凸显疫情防控过程中的中国精神㊁中国力量和中国速度,增加了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培塑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㊂2.2讲故事㊁讲案例讲故事㊁讲案例是学生普遍喜欢和认同的一种教学方式,课程思政结合具体知识点讲故事,讲出 故事背后的故事 ,可以讲学科发展史,学科与专业的成就,科学家与大师的故事,以及教师个人的经历和感悟等㊂从故事和案例中发掘㊁呈现和升华出家国情怀㊁人格魅力㊁宪法法治㊁科学精神㊁创新思维㊁社会贡献等㊂比如陆军军医大学吴昊教授在‘卫生事业管理学“课堂中讲授我国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时,讲述了他亲身经历的案例:一名90岁高龄空巢老人住院1个月余无人照顾和承担医疗费,只有2个孙子在外地打工㊂医院工作人员和当地派出所多次联系未果,然后提出如何妥善处理好患者和医院矛盾?同学们一起讨论和反思,最后点出 敬佑生命㊁救死扶伤㊁责任与担当 的职业素养思政元素和 以人为本 是我国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的重要性㊂2.3社会热点和国家战略军医院校管理类专业学生要建立健康㊁积极的职业志向㊁职业需求与军人职业定位,除了注重对社会热点及国家战略的分析和讨论,如党的二十大㊁国家 十四五 规划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㊁国际贸易战㊁新医改等,还要注重卫勤为战㊁联演联训㊁军队卫生事业管理发展等方面㊂教师可以从与课程知识理论体系关联的知识点着手,去分析和提炼不同历史背景背后的文化与价值观,因为它体现了教师的大视野和大格局,是对专业的一种自信和积累㊂2.4实践课程实践研讨课是思政元素承载量最大㊁频度最高的课程思政承载体㊂它在塑造学生的认知和动手能力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充分挖掘及应用如制度敬畏与遵守㊁团队协作精神㊁善于沟通㊁求知创新㊁勇挑重担㊁保家卫国等思政元素㊂比如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前要系统学习医学相关的规章制度,如护理制度中的核查制度以前是 三查七对 ,现在是 三查八对 ,为什么多了一对?因为之前管理忽略了这个环节,出现了临床事故甚至可能是死亡事件,进而指出遵守医疗规章制度就是对生命的敬畏㊂2.5思政价值模块整合价值观的建立只有通过多次㊁反复地感情刺激和叠加才能建立起来㊂为了强化课程思政效果,本课题组发现将课程教学内容和过程中具有相同 属性 的思政元素点进行整合,串联形成一条线,再与不同属性的思政元素串联成的线整合形成面㊂不同的课程整合出的思政面,形成不同的思政模块㊂将多门专业课程之间的思政模块联系起来,就整合成了专业课思政价值模块体系 点 线 面 模块 体系 ㊂比如陆军军医大学秦宇彤团队在设计‘管理学基础“思政内容体系时,该门课程有11个章节,第一章节提炼出爱国㊁敬业的思政元素,将属性相同的思政点串起来形成一条明确的思政线,再与不同属性的思政点串起来就形成一个思政面,第二章节思政元素为四个自信,第三章节是人生观㊁诚信,以此类推形成11个思政面,进而构成该门课程的思政板块㊂将多门专业课程的思政板块整合起来就形成了该专业课程的思政体系㊂价值模块的整合把专业课程的价值维度与专业理论和知识融为一体,能有效实现思政的潜移默化目的㊂2.6学习需求在教学活动中,有些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内容不感兴趣,缺乏课堂参与性㊂这是因为部分教师习惯按照自己的教学认知和经验对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和实施教学,没有关注和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导致教与学环节发生脱节㊂教学应以学生为焦点,在教学内容上吸引学生,在知识情趣中启迪学生,在活动参与中锻炼学生,实现激发兴趣㊁夯实基础㊁锻炼技能㊁拓展知识㊂比如陆军军医大学舒为群教授在‘环境卫生学“讲授第七章大气污染与健康内容时,课前舒教授会采用问卷形式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了解,然后针对性地设计课堂中的思政内容:建设 美丽中国 的深刻内涵㊁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发展低碳循环经济战略㊁军医职业素养中的敬业奉献精神等㊂课堂上采用小组讨论不仅使学生学到了专业知识,也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关键是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点燃和释放,引发其内在强烈的学习动力㊂3小结课程思政是以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和灵魂,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㊂本课题组从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目标的建立㊁思政元素的挖掘㊁思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路径融合的研究,到 管理类课程思政内容体系 的构建,从 教与学 的角度探索 管理类专业思政教育教学新模式 ,为该专业教师实现三全育人提供了课程思政教学思路参考㊂由于课题研究时效问题,本课题组未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的效果进行评价,这部分内容拟申请新课题进行专项研究,为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进一步提供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㊂参考文献[1]魏勃.课程思政在医学教育中的实践探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1(3):2.[2]郜佩.探究思政课与思政改革对医学生的现实教育影响[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20,37(11):49-51. [3]付非,冯波,徐坤.医药院校管理沟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1(3):31-32.[4]董斌,吴萍,牛丕业,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融入公共卫生课程思政教育中的作用与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21,20(7):749-752.[5]张维,李洋,罗中华,等. 课程思政 工作融入‘卫生事业管理学“课程教学的探索[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28(3):136-139.[6]黄晓静,苗春霞,许建强.医学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案例设计[J].卫生职业教育,2022,40(2):2. [7]李贯颖,王天芳.中医药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隐性培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36):59-61.[8]姚烨,李梁.医学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路与构想 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卫生统计学 课程为例[J].甘肃高师学报,2021,26(2):5.[9]赵慧函,杨丽,韦琴,等.三位联动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1(3):15-16.[10]张松江,张文靖,高剑峰.医学生理学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3):3.(收稿日期:2022-11-16修回日期:2023-03-29)。

“健康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

“健康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

“健康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
王钦;孙金海
【期刊名称】《教育教学论坛》
【年(卷),期】2024()4
【摘要】健康管理与国家思想政治内容密切相关。

作为医学院校,政治合格在人才培养上占首要地位。

分别从思政内容融入“健康管理学”课程的需求与特点、思政内容融入“健康管理学”课程的基本思路、“健康管理学”课程思政案例库的构建、课程思政教学实施与效果评价方法等方面,分析探讨“健康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
改革,旨在引导学生在健康管理实践过程中做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培
养其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医学人才。

【总页数】4页(P108-111)
【作者】王钦;孙金海
【作者单位】海军军医大学卫生勤务学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1;R193.2
【相关文献】
1.产教融合背景下对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r——以中澳·万豪酒
店管理学院为例2.大学英语教学实施课程思政的探索3.“课程思政”视阈下财务
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4.高职院校《管理学》在课程思政理念下的教学改革探
索5.新冠疫情背景下护理管理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与探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学心理健康教案思政元素

大学心理健康教案思政元素

标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教学一、教学背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学生面临着各种压力和挑战,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提高心理素质,我们将思政元素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心理韧性,提升心理素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心理健康的含义与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

2. 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调适方法,提高心理素质。

3. 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4. 培养学生面对挫折和压力的应对能力,增强心理韧性。

三、教学内容1. 心理健康概述:介绍心理健康的含义、重要性以及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2. 心理健康调适方法:学习心理沟通、情绪管理、压力应对等方法,提高心理素质。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国家意识、民族意识、文化意识。

4. 心理韧性培养:培养学生面对挫折和压力的应对策略,增强心理韧性。

5. 心理健康与人生价值:探讨心理健康与人生价值的关系,引导学生追求有意义的人生。

四、教学方法1. 讲座:邀请心理学专家和思政工作者进行讲座,深入剖析心理健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心理健康问题,分享心得体会,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4. 角色扮演:设置情景剧,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使学生深入思考心理健康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报告质量。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分析能力和思考深度。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保障1.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的专业素养。

健康管理课程思政案例

健康管理课程思政案例

健康管理课程思政案例(一)课程教学目标通过课程《大话手机》的学习,实现下述教学目标:1. 为课程的后续内容《乔布斯与职业安全》进行前期铺垫。

2. 了解手机的发展历程,了解各个发展阶段的主要技术进步。

(二)思政育人目标通过手机发展演进的过程,使同学们了解到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三)思政育人案例设计及实施过程世界第一部手机:摩托罗拉DynaTAC8000X,1983年上市。

课程开场以摩托罗拉设计生产的世界上第一部移动电话DynaTAC8000X开场,向同学们简要地介绍了该款手机的性能和重要参数,以及机身重量和上市价格。

接下来,邀请同学们拿出自己随身携带的手机进行对比,鼓励同学们自由发言,对比现在自己随身携带的手机与DynaTAC8000X的区别所在,并引导同学们列举智能手机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支付、交流、娱乐等等功能,是同学们每天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索尼爱立信: T618,2003年上市。

引入索尼爱立信,这个已经消失的手机品牌,简述索尼和爱立信公司的背景,以及目前两家公司在各自领域的继续发展状况,使同学们了解到在竞争激烈的手机行业中不进则退的现实。

诺基亚3100,2003年上市;诺基亚7610,2004年上市。

对比曾经的手机巨头诺基亚的两款昔日的热门机型3100和7610,展示手机彩屏的发展过程和摄像头技术的演进,使同学们了解到今天的2000万像素甚至是1亿像素的摄像头技术是逐渐进步和提高的结果,不是一蹴而就的。

以2007年1月,第一款iPhone的发布会视频(长约2分钟)引入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智能手机的问世及这款产品设计的引领者史蒂夫·乔布斯,这一产品的问世,深刻地改变了现代通讯、娱乐及生活方式,对此同学们每个人都深有感触,由此引发同学们的共鸣,为下一步介绍:“乔布斯的职业生涯和由此而来的,他的职业也许是他最终罹患胰腺癌而离世的真正原因”这一主体内容进行了很好的铺垫。

健康管理课程思政

健康管理课程思政

健康管理课程思政一、健康管理课程的重要性健康管理课程是现代大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旨在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管理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有效地管理自己的健康。

在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生活方式不健康的问题日益突出。

健康管理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健康的重要性,了解如何合理饮食、科学锻炼、预防疾病等,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指导和保障。

二、健康管理课程与思政教育的关系健康管理课程作为一门思政课程,不仅仅是传授健康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思政教育的手段和方式,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健康管理课程可以教育学生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同时也要关注他人的健康,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在课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健康与幸福的关系,思考如何通过自己的行动来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三、健康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健康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健康评估、健康促进和健康管理等方面。

在课程中,可以通过讲授理论知识、案例分析、讨论研究等多种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

同时,可以结合实际生活,组织学生参观医院、健康俱乐部等场所,亲身体验健康管理的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健康管理课程的评价与展望健康管理课程的评价应该从学生的学习效果、实际应用效果和社会效果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通过评价的结果,可以不断改进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未来,随着社会对健康管理的需求不断增加,健康管理课程将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我们应该不断探索创新,完善课程体系,培养更多的健康管理人才,为社会的健康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健康管理课程思政既是一门重要的思政课程,也是一门关乎学生身心健康的课程。

通过健康管理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健康管理的知识和方法,提高健康管理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健康管理课程的开设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健康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健康管理学的概念、意义和作用,掌握健康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健康管理意识,提高他们的自我保健能力和应对健康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分析
健康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医学、营养学、运动学、心理等多个领域。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健康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健康管理意识和能力,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

教学内容包括健康管理的基本概念、意义和作用,健康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以及如何应对常见健康问题和保持身心健康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 理论讲授:通过讲解案例、分析数据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健康管理学的概念、意义和作用。

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健康管理实践操作,如制定个人健康计划、监测身体状况等。

3.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个人健康经验和方法,促进互相学习和交流。

4. 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增强学生对健康管理学的认知和理解。

四、思政教育渗透点
1. 健康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和责任感。

2. 心理健康:强调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相互影响,引导学生关注心理健康,培养积极心态和情绪管理能力。

3. 社会责任:让学生认识到健康管理不仅是个人行为,也是社会责任,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促进社会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

4. 健康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健康教育活动,传播健康知识,提高社会整体的健康素养水平。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案例或展示数据,引出健康管理学的概念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理论讲授:讲解健康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包括饮食、运动、睡眠、心理等多个方面。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健康管理实践操作,如制定个人健康计划、监测身体状况等。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建议。

4.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个人健康经验和方法,交流心得体会。

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借鉴,促进共同成长。

5. 总结回顾: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强调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和方法,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6.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制定个人健康计划,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并进行自我监测和记录。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健康教育活动,传播健康知识。

六、教学评价与反思
1. 过程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2. 反思总结: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分析教学效果和不足之处,以便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关注学生的实际应用情况,鼓励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