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记协通报3起违反新闻职业道德的案例
违反职业道德的案例(会计)
违反职业道德的案例(会计)
1. 审计师虚假陈述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通知,要求加强对事中执法监管,进一步规范审计师的行为。
这是由于在此之前,国内已经有多起审计师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
其中最典型的案例是,某审计师为了应付审计工作,虚构了销售收入以增加业绩,并且对外公布了虚假陈述。
最终,该审计师被撤销了执业资格,并被判刑。
2. 报表造假
2017年,中国知名汽车制造商长安汽车因报表造假被罚款2亿元人民币。
据调查,该公司涉嫌在年度披露中将其利润增加了约20亿元人民币,其中造假的主要渠道是通过会计部门进入公司的财务报表。
最终,该公司被处罚,其财务总监和公司首席制造官被罚款并
且被禁止担任公司高管。
3. 利用内幕信息进行投资
2014年,美国一名会计师因利用公司内部消息进行投资并获利50多万美元被判刑。
据悉,该会计师从会计审计过程中发现了公司低价收购另一家公司的计划,并利用这一消
息在该公司完成交易前购买了该公司的股票。
这一行为不仅违反了职业道德规范,还触犯
了证券交易法。
违反新闻道德的案例
违反新闻道德的案例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新闻媒体在报道新闻时存在夸大事实、歪曲事实的情况。
为了吸引眼球,一些媒体不择手段地夸大新闻事件的影响力,甚至编造虚假信息来吸引读者。
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新闻报道应当客观、真实的原则,也给公众带来了误导和困扰。
其次,一些新闻媒体在报道时存在不严谨、不负责任的情况。
他们未经核实就发布新闻,导致了错误的信息传播。
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也给公众带来了不必要的困扰和误导。
再次,一些新闻媒体在报道时存在侵犯隐私、不尊重个人权益的情况。
他们为了获取独家新闻,不惜侵犯当事人的隐私,甚至对当事人进行人身攻击。
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新闻报道的伦理道德,也给受害者带来了极大的伤害。
最后,一些新闻媒体在报道时存在偏见、不公正的情况。
他们在报道中带有主观意识,对事件进行片面、不客观的报道,甚至对不同立场的声音进行屏蔽。
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新闻报道应当客观、公正的原则,也给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
综上所述,违反新闻道德的案例时有发生,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也给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
因此,我们呼吁新闻媒体应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道德,做到客观、真实、公正地报道新闻,不断提升自身的新闻素养,为社会传播健康、正能量的信息。
同时,我们也呼吁公众对新闻媒体的报道保持理性、客观的态度,不盲目相信一切新闻信息,提高辨别能力,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理性的新闻传播环境。
新闻失真案例法律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闻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
然而,与此同时,新闻失真事件也层出不穷,严重损害了公众利益和社会秩序。
本文以某虚假新闻事件为例,对新闻失真案例进行法律分析,以期提高新闻从业者的法治意识,促进新闻传播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案例背景2018年,某知名媒体报道了一则关于某地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新闻。
报道称,当地一家食品企业生产的某品牌食品中含有致癌物质,严重威胁消费者健康。
该报道迅速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相关部门立即展开调查。
然而,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该报道涉嫌虚假信息,企业产品合格,消费者健康未受影响。
三、案例分析1.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然而,在本案中,某知名媒体报道虚假新闻,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荣誉权,违反了宪法规定。
2.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在本案中,某知名媒体报道虚假新闻,捏造事实,诽谤企业,涉嫌构成诽谤罪。
3.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十九条规定:“侵害他人名誉权、荣誉权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在本案中,某知名媒体报道虚假新闻,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荣誉权,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4.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内容,不得捏造事实。
”在本案中,某知名媒体报道虚假新闻,违反了广告法规定。
四、法律建议1. 加强新闻从业者的法治教育新闻从业者应提高法治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客观性、公正性。
2. 建立健全新闻审查机制媒体单位应建立健全新闻审查机制,加强对新闻报道的审核,防止虚假新闻的传播。
3. 加强对虚假新闻的打击力度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对虚假新闻的打击力度,依法查处违法行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新闻伦理学10个案例
十个违背新闻伦理的案例案例一:老外街头扶摔倒,大妈遭讹1800元【刊播媒体】新浪微博【发表时间】2013年12月3日【新闻】2013年12月2日上午,北京市朝阳区香河园路与左家庄东街路口,具有东北口音的李女士在经过骑摩托车的一名外籍青年及其中国女友时突然摔倒,引起围观,最后该外籍青年向李女士赔偿了1800元。
在不清楚事实的情况下,此事在微博上被演绎为中国大妈碰瓷外国小伙讹诈1800元。
【真相】2013年12月4日北京公安微博发布消息称,12月2日,左家庄一路口一中年女子经过人行横道时,被一外籍男子驾驶摩托车撞倒,经医院检查,该中年女子伤情轻微,双方在医院自行协商解决了赔偿事宜。
警方初步查明,该外籍男子无驾驶证,所驾驶摩托车无牌照,在人行横道内将中年女子撞到。
警方依法暂扣了肇事摩托车,其交通违法行为将受到处罚。
案例二:新快报头版声援陈永洲事件【刊播媒体】《新快报》【发表时间】2013年10月23日【新闻】2013年10月19日,《新快报》记者陈永洲,因涉嫌损害商业信誉最,被长沙警方刑事拘留。
10月23日至24日,《新快报》连续两天在头版打出大幅标题,敦促长沙警方放人。
【真相】陈永洲事件发生后,新快报利用其报纸头版,并配以社论,敦促长沙警方放人。
但随后几天,剧情直转直下,央视新闻直播间播出了陈永洲在看守所认罪的视频,将新快报至于尴尬境地。
最终,新快报以在头版道歉收场。
【点评】陈永洲明显违背新闻伦理道德,做有偿新闻,违背真相,明显犯罪了。
另外既然要在法律框架内解决,就无法反对“先抓后审”的法定程序。
案例三:京华时报曝光农夫山泉案件【刊播媒体】京华时报【发表时间】2013年4月20日【记者】京华时报记者李斌【新闻】2013年4月,京华时报报道称“农夫山泉标准不及自来水”,之后京华时报接连发布关于“农夫山泉质量问题”的新闻报道共76篇,农夫山泉方面随即开始反驳,称京华时报涉嫌虚假报道抹黑农夫山泉。
后来京华时报记者李斌等大闹农夫山泉发布会,两家的斗争进入白热化阶段。
滥用媒体的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媒体在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服务群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在追求新闻时效性和吸引眼球的过程中,一些媒体从业者滥用媒体资源,制造虚假新闻,严重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也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益。
本案例将探讨一起典型的滥用媒体的法律案例,以期为相关法律实践提供借鉴。
二、案情简介2019年6月,某市电视台主持人杨某在报道一起交通事故时,故意夸大事实,恶意炒作,引发了广泛关注。
具体案情如下:1. 事故发生:2019年6月15日,某市某路段发生一起交通事故,造成3人死亡,2人受伤。
2. 杨某报道:事故发生后,杨某在报道中称:“此次事故涉及一辆豪华轿车,驾驶员疑似酒驾,事故现场惨不忍睹。
”杨某还表示,已向有关部门核实,驾驶员确系酒驾。
3. 事实真相:经警方调查,事故发生时,驾驶员并未酒驾,且豪华轿车并非杨某所报道的那款车型。
此外,事故现场也未如杨某所述“惨不忍睹”。
4. 事件发酵:杨某的虚假报道迅速在网上传播,引发了大量网友的愤怒和质疑。
在某市市委、市政府的指示下,有关部门对此事展开调查。
三、法律分析1. 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的规定,构成诽谤罪。
杨某在报道中故意夸大事实,捏造虚假信息,损害了当事人的名誉,严重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益。
2. 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一条的规定,构成虚假报道罪。
杨某在报道中未核实事实,故意传播虚假信息,误导了公众,扰乱了社会秩序。
3. 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构成虚假广告罪。
杨某在报道中暗示事故驾驶员酒驾,为相关产品做虚假宣传。
四、案件处理1. 警方调查:某市公安局对杨某进行了调查,确认其行为构成虚假报道罪,依法对其进行了行政拘留。
2. 电视台处理:某市电视台对杨某进行了严肃处理,取消其主持人资格,并给予其停职反省的处罚。
3. 法律诉讼:当事人李某以杨某、某市电视台为被告,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赔偿精神损失费等。
纸包子事件
纸包子事件2007年7月8日晚7时,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BTV- 7)《透明度》播出"纸做的包子",节目一开始援引"业内人士马先生"爆料称,用废纸制作肉馅"已经成了行内公开的秘密",并安排记者在朝阳区十字口村暗访这种现象,随后联系朝阳区左家庄工商所做突击检查,相关商贩因为没有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被取缔。
节目最后还通过海淀区的卫生执法人员,提醒观众识别纸箱馅包子的方法。
7月10日,北京卫视(BTV-1)《北京新闻》以《"纸箱馅"包子流入早点摊》为题报道此事。
随后,多家中央和地方的电视台、报纸转载此报道,并结合猪肉涨价的背景,海外媒体也开始关注。
7月16日有报道称,"纸馅包子"摊主仍然在逃,而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公室抽检全市23家早点摊的包子后,未发现"纸馅包子",负责人表示正在继续扩大监督检查范围,开展在全市范围的专项治理行动,希望市民举报。
有餐饮业者表示,相关报道对生意有影响。
7月18日晚间,北京电视台在《北京新闻》中称,"纸馅包子"被认定为虚假报道,摄制者已被刑事拘留,北京电视台向社会深刻道歉。
相关媒体报道:一、事件的揭露"纸包子"事件起因于2007年7月8日晚7时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BTV- 7)《透明度》所播出得"纸做的包子",播出之后引起社会及媒体的普遍关注。
7月10日,北京卫视《北京新闻》以《"纸箱馅"包子流入早点摊》为题报道此事。
随后,报道经北京电视台多个新闻栏目转播,又被包括中央电视台、美国ABC、CNN、英国BBC在内的国内外各大媒体转载,一时间引起群情激愤。
7月16日,《北京晨报》报道,用废纸箱加工的"纸肉馅"包子新闻一出,搅得市民对包子这一早餐保留项目产生"信任危机"。
记者职业道德案例分析
记者职业道德案例分析
在新闻报道中,记者的职业道德非常重要。
他们需要准确地报道事实,保持客观和公正,并尊重他人的隐私。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记者的做法可能会引发争议,甚至违反了职业道德的原则。
以下是一些记者职业道德案例的分析。
案例一:隐私侵犯
在某个事件中,一位记者通过媒体公开了一位公众人物的个人隐私信息,包括其住址、电话号码和家庭成员的情况。
这种行为违反了记者的职业道德原则,尊重他人的隐私权。
记者应该尊重公众人物的私人生活,只关注其公众行为和言论。
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该人物的隐私权,也可能导致对他及其家人的骚扰和威胁。
案例二:不准确的报道
在某次重大新闻事件中,一位记者发布了一篇不准确的报道,导致了大量的误解和混淆。
这种行为违反了记者的职业道德原则,准确地报导事实。
记者应该进行充分的调查和核实,并确保所报道
的信息是准确和可靠的。
不准确的报道会误导公众,损害新闻媒体的公信力。
案例三:偏见和偏倚
在某个政治选举活动中,一位记者明显偏袒某个候选人,报道时忽略了其他候选人的立场和观点。
这种偏见和偏倚的行为违反了记者的职业道德原则,保持客观和公正。
记者应该平衡报道,包括各方的观点,并提供公正的信息供公众参考。
偏袒某个候选人会影响公众对事件的理解,破坏政治公平性。
在以上案例中,记者的职业道德被违反,导致了不利的后果。
记者应该时刻牢记自己的职业道德,以准确、客观和公正的方式报道新闻。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赢得公众的尊重和信任,为社会传播正确和有价值的信息。
新闻报道失实案例
新闻报道失实案例【篇一:浅析新闻报道失实现象新闻相关失实报道案例研究】浅析新闻报道失实现象——新闻相关失实报道案例研究[摘要] 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是新闻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从事新闻工作必须坚持的要求和准则。
但是,自从事新闻工作之后,就产生并一直存在着新闻失实的现象,就像毒瘤一样顽劣的存在着,并破坏着新闻的可信度。
通过对我国新闻界的研究,我们发现新闻报道失实的现象对各大新闻媒体的信服度形成了严重的威胁。
我国古今中外存在着很多新闻失实的报道,无论什么类型的失实新闻报道对社会都会产生非常恶劣的破坏作用,甚至还会给人们带来各种灾难性的影响。
在我国存在很多方面的原因,所以很多新闻报道失实的现象在我国并没有收到合理的处罚和责任追究,所以新闻报道失实的现象还在不断地发生。
这主要说明,目前在我国还没有足够地重视对新闻报道失实的产生原因及后果的分析与重视。
本研究主要是以我国的新闻媒体届发生的一些失实的新闻报道案例为研究对象,并且结合我国近几年来的历史和社会的重大变迁,我们对新闻失实的相关概念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界定,分析了新闻失实的状态,研究了新闻失实产生的原因,并且分析了新闻失实将会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最后通过借鉴国外的经验和自己的研究提出了解决新闻失实的方法和对策。
[关键词] 新闻报道;失实;原因;后果;对策on the news report false consequences[abstract]the authenticity of the news reporting is the priority among priorities of news work, and the criterion is engaged in the news work must adhere to requirements. however, since engaged in the news work, produced and there has been the phenomenon of false news, like cancer or exist, and undermines the credibility of news.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press of our country, we found the news untrue phenomena on the major news media credibility has formed a serious threat. our country at all times and in all countries there are a lot of false news reports, no matter what type of false news reports can destroy the very bad social impact, or even disastrous topeople. in our country there are many reasons, so a lot of news reports inaccurate phenomenon in our country and has not received for reasonable punishment and responsibility, so the news report was inaccurate phenomenon happens from timeto time. this mainly shows, at present in our country has not been enough attention to reports analysis and attention to false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the news.[keywords]news reports;inconsistent with the facts;cause; consequence; countermeasures目录[摘要] ...................................................................................................... .. (i)[关键词] ...................................................................................................... (i)[abstract] .......................................................................................... .. (ii)[keywords] ........................................................................................ .............................................. ii 引言 ....................................................................................................... ...................................... - 1 -一、新闻真实的相关概念的界定及要求 .................................................................................. - 1 -(一)新闻真实性的概念界定 .......................................................................................... - 1 -(二)新闻真实性的要求 .................................................................................................. - 1 -1.概括事况要真实 ...................................................................................................... - 1 -2.陈述情节要属实 ...................................................................................................... - 1 -3.要准确地阐释事实 .................................................................................................. - 2 -二、新闻失实的有关表现 ....................................................................................................... ... - 2 -(一)无中说有,引起关注 .............................................................................................. - 2 -(二)有中说无,故意隐瞒事实 ...................................................................................... - 2 -(三)对新闻事实进行过分的夸大 .................................................................................. - 3 -(四)随意添枝加叶 ....................................................................................................... ... - 3 -(五)偷换内容,随意发挥 .............................................................................................. - 3 -(六)原因与结果不匹配 .................................................................................................. - 4 -三、新闻失实相关案例 ....................................................................................................... ....... - 4 -四、新闻失实的原因分析 ....................................................................................................... ... - 4 -(一)一些领导干部的不正作风 ...................................................................................... - 4 -(二)对新闻工作者的训练程度不够,没有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 - 5 -(三)管理不规范,不遵守法规,选择的人员不合适 .................................................. - 5 -(四)一味追求新闻的可读性和发布率,故意添加或删除文章造成教育失实 ............ - 5 -(五)为了快速完成工作不经过实际调查就报道 .......................................................... - 5 -(六)想通过新闻媒体来制造假象,遮蔽自己的违法行为,欺世盗名 ...................... - 6 -(七)不能把握好事件的现象与本质 .............................................................................. - 6 -(八)为了自己的某些主观的愿望而去报到失实的新闻内容 ...................................... - 6 -(九)新闻工作人员的作风不正,没有辩证的思考问题 .............................................. - 6 -(十)有些记者从事“有偿新闻”的报道 ...................................................................... - 7 - (十一)由于对事物的认识通常要绝对化而导致新闻失实 .......................................... - 7 - (十二)对那些失实报道的新闻处罚力度不够 .............................................................. - 7 - (十三)对一些新闻报道的审查把关力度不够 .............................................................. - 7 - (十四)受利益的影响,处理不好社会与经济效益两者之间的关系 .......................... - 8 -五、新闻失实的后果及危害 ...................................................................................................... - 8 -五、治理新闻失实的对策 ....................................................................................................... ... - 8 -(一)进一步对新闻报道的相关法律制度进行完善,进行奖真罚假 .......................... - 8 -(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 - 9 -(三)对新闻事业要有深刻认识和高度重视 .................................................................. - 9 -1.可以加强新闻工作者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 ...................................................... - 9 -2.加强对新闻人员的职业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知识素养 ...................... - 9 -3.能够让那些新闻采编人员深入一线进行实地采访再报道 .................................. - 9 - 结论 ....................................................................................................... ...................................... - 9 - 参考文献........................................................................................................ ............................ - 10 - 致谢语 ....................................................................................................... ................................ - 10 -引言无论在哪个国家,新闻工作者都应该寻找并且报道真实的新闻,新闻工作者必须把事实摆在工作的首要位置。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案例
南京大学副教授陈堂发向网络谩骂宣战案案件简介:偶然搜索自己的名字,南京大学副教授陈堂发发现在中国博客网上发现一篇《烂人烂教材》的日志,对其进行了指名道姓的辱骂。
陈堂发与总部设在杭州的中国博客网联系后,被告知该文章不能删除。
陈堂发遂向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递交了诉状,要求中国博客网站停止名誉侵害并赔偿1万元。
8月2日,法院一审判决被告在中国博客网首页向原告刊登致歉声明并保留10日;赔偿原告经济损失1000元。
11月23日,江苏省南京市中级法院终审判决维持原判。
入选2006十大案件理由:博客作为一个新兴网络工具,发展迅速,颇有大众化扩张趋势,有人戏称2006年为“博客年”,但与此同时,博客也纵容着自由、随意和不负责任现象的存在和发展,由此引发的负面效应,给社会稳定带来危害。
“中国博客第一案”的判决不仅警示着所有博客网站并不享有超越法律而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特权,而且将对博客甚至整个互联网的法律规制产生影响。
南京大屠杀见证人夏淑琴诉日作者侵犯名誉权案案件简介:8月23日,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起诉日本作者东中野修道和松村俊夫以及日本展转社侵犯名誉权案胜诉,判决要求被告立即停止出版侵害原告夏淑琴名誉权的图书,并将已出版的书籍收回和销毁;在中日两国主要媒体的显著位臵刊登道歉声明,并赔偿原告精神损害抚慰金160万元人民币。
1937年12月13日,占领南京的侵华日军闯入市民哈家,残酷杀害了哈家4人和哈家房客夏淑琴一家9人中的7人,被捅了3刀的夏淑琴和她4岁的妹妹夏淑云幸运存活了下来。
她们的遭遇在当时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拉贝先生的日记、委员约翰•马吉先生拍摄的电影胶片中均有详细记录。
然而,1998年,日本亚细亚大学教授东中野修道和日本自由史观会成员松村俊夫,分别通过日本展转社出版了《南京大屠杀的彻底检证》和《南京大屠杀的大疑问》两本书。
在书中,夏淑琴等人被描述成“假证人”,作者更指夏淑琴是“故意编造事实,欺世盗名”,“其证词是某个人在某个时间里想象出来的”,他们“只是被政府特意培育成那样”。
部分媒体从业人员违反新闻职业道德案例
中国记协通报部分媒体从业人员违反新闻职业道德案例《人民日报》根据社会举报,中国记协会同有关新闻宣传单位查处了部分媒体从业人员违反新闻职业道德的案例。
现予通报。
一、2010—2012年期间,中国改革报记者王清机在中国食品安全报兼职期间,以建立中国食品安全报质量监督跟踪单位”为名,违规向山东地区多家食品企业收取所谓质量监督跟踪单位公告费” 2012年初,王清机违规收取山东省某医院8万元宣传费”中国改革报已对王清机作出除名处理并吊销其记者证,中国食品安全报已对王清机作出免职清退处理。
二、2013年8月9日,《21世纪经济报道》刊登《酉阳:桃花源的产业新定位》一文称,重庆市酉阳县近5年工业发展以失败”定调。
经查,该报道记者未进行深入采访,未与相关部门核实,将酉阳县未来5 年的发展目标当成2012 年的发展目标,造成报道严重失实。
三、2013年10月24日,黑龙江晨报刊登《老汉旅店见网友,一开门傻了一一’跟我开房的咋是儿媳妇”》一文。
经查,穆棱市电视台记者以派出所提供的一件曾经处理过的纟耳纷为原型,编造了《穆棱:开房约会女网友见面竟是儿媳》的假新闻。
黑龙江晨报未经核实,修改标题后刊登了该报道。
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已对相关新闻单位和责任人分别予以行政警告、行政罚款、吊销记者证等处罚。
上述媒体及从业人员的行为,严重违反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
有的假借新闻媒体名义以舆论监督为由敲诈勒索;有的采访过程粗浅片面且未经核实;有的根本不经采访直接编造所谓的新闻事件,在社会上造成负面影响,败坏了新闻工作者的声誉。
广大新闻工作者要引以为戒,自觉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严格遵守《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自觉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各级各类新闻媒体要切实加强内部管理,对违反新闻职业道德的新闻从业人员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要依法依规作出处理,切实维护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违反新闻伦理法规的案例
违反新闻伦理法规的案例:案例1.2014年底上海外滩踩踏事故的新闻报道中,有两家著名的媒体并没有将报道重心放在灾难事故原因和事故反省上,而是聚焦36名遇难者之一的复旦女大学生杜宜骏身上,造成其诸多个人信息泄露,为博取大众眼球,失去了新闻伦理应有的客观性和公共性。
过于关注遇难者,对死难者家属来说也是二次伤害。
案例2.2013年5月8日,三湘都市报刊发《“煤矿村”致信市长求教“石头上种田”》报道,称湖南涟源市湄江镇塞海村的村干部与煤矿因利益链不作为,致使该村生态破坏严重,以致“水稻绝种、无田可耕”。
经查,塞海村实有水田面积450余亩,因煤矿开采等原因不能耕种的有50余亩,不能做水田但可以改种其他作物的约100亩,且没有证据表明村干部与煤矿因利益链导致不作为,该报记者在稿件刊发前还曾与“中间人”就刊发正面报道及广告费等问题讨价还价。
案例3.2013年6月初,中国商报记者带领非本报人员赴青海省都兰县采访过程中,随行人员以舆论监督相要挟,向多家被采访单位索要钱物。
索要未成后,中国商报记者及随行人员私自把采访不实的稿件在中国商网青岛频道、中国网交通频道刊发。
案例4.2013年3月5日至8日,深圳商报记者连续刊发《医院专家号,得了什么“病”?》、《医院喊冤:我们“被加价”》等报道,称深圳部分医院专家号在“健康之路医护网”上“加100元随便挑”。
经查,记者未采访主要当事方广州健康之路信息技术公司,混淆了“专家特需门诊费”和挂号费的概念,对读者造成误导。
案例5.自2000年至今,张家口日报社以文件形式向包括采编人员在内的报社全体员工强制摊派《张家口晚报》的发行任务,并规定完不成任务者,由工资中扣除全年报款。
2013年初,张家口日报社成立“城建新闻部”“家居建材新闻部”“汽车新闻部”等13个所谓“专业新闻部室”,将采编与经营人员及业务混合管理,违反了“采编与经营严格分开”的相关规定。
案例6《旧金山纪事报》的专栏作家赫布·凯恩披露了政界人士哈维·米尔克和其他的同性恋权利活动分子的言论。
职业道德缺失的例子
职业道德缺失的例子篇一:职业道德案例职业道德案例成功源于敬业案例 1一个中国留学生在曰本东京一家餐馆打工,老板要求洗盆子时要刷6遍。
一开始他还能按照要求去做,刷着刷着,发现少刷一遍也挺干净,于是说只刷5遍;后来,发现再少刷一遍还是挺干净,于是说又减少了一遍,只刷4遍并暗中留意另一个打工的曰本人,发现他还是老老实实地刷6遍,速度自然要比自己慢许多,便出于“好心”,悄悄地告诉那个曰本人说,可以少刷一遍,看不出来的。
谁知那个曰本人一听,竟惊讶地说:“规定要刷6遍,说该刷6遍,怎么能少刷一遍呢?”如果你是老板,你希望用哪种心态的员工?国外一家调查显示:学历资格已不是公司招聘首先考虑的条件,大多数雇主认为,正确的工作态度是公司在雇用员工时最优先考虑的,其次才是职业技能,接着是工作经验。
毫无疑问,工作态度已被视为组织遴选人才时的重要标准。
案例 2北京晨报的一则报道说:一公共汽车司机要行车途中突发心脏病猝死,临死前他用最后一丝力气踩住了刹车,保证了车上二十多个人的安全。
然后他趴在方向盘上离开了人世。
他生命的最后举动,说明在他心里,时刻想到的是要对乘客的安全负责,他虽然是一个普通人,却体现出高尚的人格和职业道德。
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案例 322岁的汪伟,毕业后被分配到某市人民出版社财务科当出纳员。
一次,他核对账目总差八元钱,于是他随手拿起一张已经报销过的发票充抵,这样不仅平了账面,还多出了几元钱零花。
就此汪伟产生了歹念。
这钱来的容易,何不自筹资金出国?于是采用将旧发票重复报销、直接开支票提取现金等手段在短短一年里贪污3万多元。
可好景不长,单位对他经手的账目进行清查,这时汪伟才明白自己走的是一条犯罪的道路。
案例 4从20xx年底到20xx年2月,短短的两个月间,国内连续发生了二起重大人员伤亡事故。
在重庆开县“12·23”井喷事故中,有忽视生产安全不履行监督职责的班组长;有违反操作规程的一线技术工人;还有平时准备不足而在抢救时忙中出错指挥失当,造成井喷失控,使事故扩大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
中国记协通报3起违反新闻职业道德的案例
中国记协通报3起违反新闻职业道德的案例2014年11月23日 08:50:52 来源:新华网新华网北京11月23日电根据社会举报,中国记协近日查处了3起违反新闻职业道德的案例,现予通报。
一、2011年7月,《西部时报》记者李静未经报社同意,私自前往甘肃省合水县进行所谓“采访”,期间以青兰高速合水段建设征地补偿标准过低为由,煽动当地群众与政府及施工单位对抗,策划并炮制负面报道,敲诈合水县政府13万元。
7月下旬,李静等人赴甘肃庆城县,同样以负面报道相要挟,敲诈庆城县委县政府13万元未遂,后敲诈高速公路施工方5000元,敲诈县交通局一条价值5378元的金项链及县国土资源局5件高档衬衫。
二、自2000年至今,张家口日报社以文件形式向包括采编人员在内的报社全体员工强制摊派《张家口晚报》的发行任务,并规定完不成任务者,由工资中扣除全年报款。
2013年初,张家口日报社成立“城建新闻部”、“家居建材新闻部”、“汽车新闻部”等13个所谓“专业新闻部室”,将采编与经营人员及业务混合管理,违反了“采编与经营严格分开”的相关规定。
三、2008-2011年间,原《今日信息报》(现已更名为《慈善公益报》)记者郭海文私自接受他人请托,帮助山东省武城县沙中村部分村民在拆迁中争取利益,并收取6万余元“办事”费用。
2011年5月,郭海文采写了《沙中村民何时能拿到征地补偿款?》的报道,并在原《今日信息报》上刊发。
上述案例中,涉事媒体采编与经营不分,强制向采编人员摊派发行任务;涉事记者利用职务之便替人“办事”收取报酬,有的更是利用舆论监督进行赤裸裸的敲诈勒索。
其行为均严重违反了新闻行业法规和新闻职业道德。
广大新闻工作者要引以为戒,充分认识新闻敲诈、有偿新闻、经营采编不分等行为的危害性,自觉弘扬职业精神,严格恪守职业道德,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新闻工作的各项规定,切实维护新闻媒体公信力和新闻工作者良好形象。
新闻道德失范讲解学习
• 第一部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可以被看作是我国 新闻业的基本职业理想,这是与新闻专业主义追求公 共利益的内涵是一致的。
• 但在其具体规定中,对于如何在新闻实践中实现为人 民服务缺乏具体阐述。其中有一项是:“努力使党和 政府的方针、政策及时、准确、广泛地同群众见面, 为人民群众提供参与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以 及了解世界所需要的新闻和信息,热情宣传他们建设 社会主义的伟大创造和奉献精神,准确反映他们的愿 望、呼声和正当要求。”这里其实蕴含着我国新闻业 的群众路线、新闻的信息和沟通功能等,但是其中及 时、准确、广泛的程度如何?在为人民提供“了解世 界所需的新闻和信息”中,一方面,人民“所需”的 这些新闻和信息指哪些?另一方面,人民“不需”的 新闻和信息又指哪些(人民对新闻和信息的“所需”由 谁决定姑且不论)?既然要准确反映人民正当要求,那 么人民的“正当”和“不正当”要求又分别指哪些?
• 该协会1997年还发布了《建立新闻工作者接受社会监 督制度》的公告。2003年人民日报、新华社、求是杂 志、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 电视台联合制定《“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维 护队伍形象”自律公约》。而在行政规章方面,1997 年中宣部、广电部、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联合颁 布了《关于禁止有偿新闻的若干规定》;2005年中宣 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又联合发布了《关于新 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的规定(试行)》。
• (一)共同协商的程序不完善
• 从社会契约的角度来看,规范可以被看作是约束 参与者的协商性的契约,由理性的、自利的参与 者讨价还价的谈判而达成。在新闻业,关于规范 “应如何”的讨论,实际上也就是订立契约的过 程。要使契约能约束某人,此人必须在被充分告 知的情况下自愿签署契约,否则即为被迫或被误 导签约,这契约就没有约束力。同理,要让媒体 伦理规范能约束广大新闻从业者的职业行为,就 必须让广大新闻从业者能自由地参与有关媒体伦 理的讨论。
新闻记者传播不正当言论的例子
新闻记者传播不正当言论的例子在当今社会,新闻记者担负着传递信息与言论自由的神圣职责。
然而,有时候,他们可能会滥用权力,传播不正当或有偏见的言论,对公众舆论产生负面影响。
下面将介绍几个新闻记者传播不正当言论的例子,旨在引发对新闻职业道德的思考与讨论。
首先,新闻记者的个人立场可能影响其报道。
在某些情况下,一些记者会故意选择性地报道某个事件或主题,以符合其个人或媒体机构的立场。
这种传播不正当言论的例子可以在政治报道中找到。
记者可能会选择只报道支持其政治观点的声音,而忽略其他观点。
这样一来,报道就不再是客观中立的,而是变成了另一种形式的政治宣传。
其次,新闻记者的错误或虚假报道也是一种不正当的言论传播。
在竞争激烈的媒体环境中,有些记者为了抢占头条或吸引读者注意力,可能会不经验证地发布未经证实的消息。
这会给公众带来误导和混淆,损害新闻媒体的可信度。
例如,一些记者可能会发布未经证实的绯闻,以增加点击率或吸引观众,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个人隐私,还会对被报道的人造成不必要的困扰和伤害。
此外,一些新闻记者在采访中可能故意歪曲事实,以达到某种特定的目的。
这种做法可能迎合某些利益集团,或者为了追求更大的报道效果。
记者可能会编辑采访录音或者改变受访者的原意,改写事实来适应自己的报道要求。
这种言论传播的不当行为严重损害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也给公众带来了误导和不良影响。
最后,一些新闻记者可能会滥用权力,侵犯个人隐私。
他们可能会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信息,或者违反职业道德将个人生活与工作领域混淆。
这样的报导往往将公众的兴趣置于个人权益之上,违反了记者应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职业规范。
鉴于以上种种不正当言论传播的例子,我们有必要重视新闻媒体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并加强记者的职业道德约束。
首先,媒体机构应该建立更严格的新闻报道准则与伦理规范,明确记者的职业责任和界限。
其次,记者个人应保持客观中立态度,尽量避免个人立场对报道的干扰。
第三,必须加强记者的专业培训,提高其批判性思维和道德教育水平。
出镜记者错误案例
出镜记者错误案例一、青年记者采访失误的典型案例(一)“亮一下金牌”2010年的冬奥会着实让国人感到欢欣与鼓舞,然而就在我们关注紧张赛事的同时,却有许多不和谐的音符在青年记者的身上频频爆出。
本次冬奥会上有很多青年记者是初次出现在国际赛场上。
在短道速滑女子500米的项目上,我国选手王?以42.985秒的成绩夺冠,为中国体育代表团摘得本届冬奥会的第二金。
赛后她接受了央视记者的采访。
然而,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却频频失误,其间那句“把金牌亮出来给爸妈看看吧!”更是让人大跌眼镜。
观众不禁要问,既然身在现场,怎么会不清楚颁奖的具体细节,难道不知道金牌颁发要在比赛后的第二天进行?(二)“丢脸”式提问2010年3月23日,当时贵阳市正在开展“三创一办”活动,贵州电视台第5频道《法治第一线》栏目联合贵阳市交警支队四大队,开展了对市区主干道的交通违法治理行动,并通过媒体的监督和曝光,来纠正行人、机动车的违法行为。
然而,栏目组的一位年轻记者在采访一位正在接受交警处罚的违章女司机时,一句“你这样违章是否给贵阳丢脸了?”的提问,遭到了女司机的多个耳光。
(三)“这些记者叫西部真头疼”2000年4月24日《中国青年报》发表了一篇名为《这些记者叫西部真头疼》的报道。
文章中提到我国很多青年新闻记者到西部进行采访报道,不是以人民公仆的角色示人,而是以“钦差大臣”自居,希望采访单位都围绕自己转,稍不顺心就横加指责,甚至威胁采访对象。
二、失误案例分析(一)职业道德意识的淡薄新闻媒介作为精神产品的生产者,是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范畴,而且我国的新闻事业单位又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所以长期以来,我国的部分新闻工作者常以权力主体自居,群众意识淡薄,没有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如在霍宝干河煤矿“封口费”事件中,那些排队领取“封口费”的记者,完全将自己的职业道德抛掷脑后。
我国的青年记者作为中国新闻事业明天的希望,这种职业道德意识薄弱的问题是十分可怕的。
2003年7月9日中国人民大学郑保卫教授和陈绚博士在关于媒体调查的报告中指出:有近2/3的记者承认主动淡化不利于采访对象的新闻,有近3/4的记者实际上倾向于同意拉广告,5/6的记者认为接受被采访者的用餐邀请是无所谓的。
新闻职业道德失范例子
新闻职业道德失范例子《当新闻职业道德“开小差”》新闻啊,那本该是传递真实、客观信息的重要渠道,就像我们生活中的明灯,照亮事实的道路。
可有时候呢,这盏灯也会出点岔子,一些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的例子就冒出来了,让人哭笑不得。
你看哈,有些记者为了博眼球,那真是不择手段啊!就说那个“西瓜打针”事件吧,传得那叫一个沸沸扬扬,说是西瓜被打了甜蜜素啥的,弄得大家都不敢买西瓜了。
结果呢,一调查才发现,这压根儿就是瞎编乱造的!这记者也太能忽悠了吧,害得瓜农们损失惨重,这不是坑人吗!还有啊,有些报道夸大其词,芝麻大的事儿能说成西瓜大。
本来就是个小摩擦,非得描述成世纪大战,这不是故意制造恐慌嘛!大家跟着紧张兮兮的,结果发现啥事没有,虚惊一场。
还有些更过分的,为了制造热点,竟然去编造虚假新闻。
比如说编造个什么名人的八卦,大家都好奇心重嘛,一听就凑过去了。
等热度上去了,才发现自己被骗了,感情是被人当猴耍了呀!这种行为真的太过分了,就像是拿我们的信任在开玩笑。
新闻工作者的职责不是应该告诉我们真相吗?怎么能为了那点流量就把职业道德扔一边了呢!再有就是断章取义的报道,真是让人无语。
只截取一部分内容,完全不考虑前后语境和整体情况,就这么发布出去了。
结果公众看到的根本不是事情的全貌,很容易产生误解。
这就好比看电影只看了一段,能搞清楚整个故事才怪呢!而且这种情况还经常引起争议和口水战,网络上一片混乱,而始作俑者却在那偷笑,真让人恨得牙痒痒。
我就想不明白了,这些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的人到底是咋想的啊。
难道他们不知道自己这样做会对社会造成多大的影响吗?新闻可是公众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啊,如果这里面充满了虚假和误导,那我们还能相信什么呢?我们就像在信息的海洋里航行,结果碰到了这些暗礁,一不小心就会触礁搁浅。
真希望这些新闻工作者们能多长点心,别再乱来了。
重拾新闻职业道德,给我们提供真实、可靠、有价值的新闻。
让我们在信息的海洋里能安心航行,不再被那些乱七八糟的假新闻弄得晕头转向。
2024版年度新闻价值与新闻道德案例
背景与目的背景介绍目的阐述新闻价值与新闻道德概念解析新闻价值新闻道德突发事件报道实时赛事转播股市行情报道030201政治决策报道经济形势分析社会热点关注名人动态报道娱乐圈、体育界等名人的动态和事件报道,吸引大量读者关注。
重大成就展示国家、企业等取得的重大成就和突破,展示显著性价值。
国际事件报道国际政治、经济等领域的重大事件报道,体现显著性价值。
社区动态关注地方新闻报道关注社区居民的生活、文化等动态,传递接近性信息。
读者来信选登趣味性价值案例奇闻异事报道报道一些新奇、有趣的事件和现象,吸引读者阅读。
娱乐八卦新闻娱乐圈的八卦新闻、趣事等,满足读者的娱乐需求。
轻松幽默小品文一些轻松幽默的小品文、段子等,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趣味性。
虚假报道01夸大事实02隐瞒真相03偏见报道歧视言论不公平采访隐私保护道德案例侵犯隐私偷拍偷录曝光未成年人社会责任道德案例恶意炒作忽视社会影响缺乏人文关怀新闻价值与新闻道德的内在联系新闻价值与新闻道德的冲突与平衡新闻从业者如何把握新闻价值与新闻道德1 2 3维护新闻真实性促进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保障社会公共利益新闻行业自律的重要性国内外新闻行业自律机制比较国外自律机制01国内自律机制02差异与借鉴03完善我国新闻行业自律机制的建议加强新闻行业自律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全国性和地方性的新闻行业自律组织,提高组织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负责监督和管理新闻媒体的行为。
制定完善的自律规范和准则制定更加具体、明确、可操作的新闻行业自律规范和准则,为新闻从业者提供行为指南和道德标准。
加强新闻从业者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对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意识,自觉遵守行业自律规范和准则。
建立有效的惩戒机制建立有效的惩戒机制,对违反行业自律规范和准则的新闻从业者和媒体进行严肃处理,维护新闻行业的良好形象和声誉。
研究结论总结新闻价值与新闻道德密切相关案例分析显示问题行业监管与自律并重对未来新闻行业的展望新闻价值观将更加多元化全球视野下的新闻交流与合作新闻道德将成为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助力行业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记协通报3起违反新闻职业道德的案例
2014年11月23日 08:50:52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1月23日电根据社会举报,中国记协近日查处了3起违反新闻职业道德的案例,现予通报。
一、2011年7月,《西部时报》记者李静未经报社同意,私自前往甘肃省合水县进行所谓“采访”,期间以青兰高速合水段建设征地补偿标准过低为由,煽动当地群众与政府及施工单位对抗,策划并炮制负面报道,敲诈合水县政府13万元。
7月下旬,李静等人赴甘肃庆城县,同样以负面报道相要挟,敲诈庆城县委县政府13万元未遂,后敲诈高速公路施工方5000元,敲诈县交通局一条价值5378元的金项链及县国土资源局5件高档衬衫。
二、自2000年至今,张家口日报社以文件形式向包括采编人员在内的报社全体员工强制摊派《张家口晚报》的发行任务,并规定完不成任务者,由工资中扣除全年报款。
2013年初,张家口日报社成立“城建新闻部”、“家居建材新闻部”、“汽车新闻部”等13个所谓“专业新闻部室”,将采编与经营人员及业务混合管理,违反了“采编与经营严格分开”的相关规定。
三、2008-2011年间,原《今日信息报》(现已更名为《慈善公益报》)记者郭海文私自接受他人请托,帮助山东省武城县沙中村部分村民在拆迁中争取利益,并收取6万余元“办事”费用。
2011年5月,郭海文采写了《沙中村民何时能拿到征地补偿款?》的报道,并在原《今日信息报》上刊发。
上述案例中,涉事媒体采编与经营不分,强制向采编人员摊派发行任务;涉事记者利用职务之便替人“办事”收取报酬,有的更是利用舆论监督进行赤裸裸的敲诈勒索。
其行为均严重违反了新闻行业法规和新闻职业道德。
广大新闻工作者要引以为戒,充分认识新闻敲诈、有偿新闻、经营采编不分等行为的危害性,自觉弘扬职业精神,严格恪守职业道德,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新闻工作的各项规定,切实维护新闻媒体公信力和新闻工作者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