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与媒体合作伙伴关系的建构路径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EWS RESEARCH

政府与媒体合作伙伴关系的建构路径分析

□刘海旎

【摘要】本文基于合作伙伴关系理论,从政府对媒体的规范与引导和媒体对政府的支持与监督两个方面对我国当前政府与媒体的关系进行梳理,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些政府部门对媒体角色定

位不准、个别政府官员缺失媒介素养、媒体管理机制不健全;提出通过提高政务人员媒介素养、建立

完善的媒体管理机制等途径,在服从公共利益的基础上,在平等对话的动态平衡中,在遵循媒体发展

规律和政府依法行政的原则下,实现政府与媒体之间管控与合作相协调,构建符合社会发展实际的政

媒“合作伙伴关系”。

【关键词】政媒关系;模式构建;合作伙伴关系

“政媒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与一定的政治、经济及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并伴随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不断演变①。改革开放以前,在我国相对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下,媒体高度依附于政治,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是其政策宣扬的有力“喉舌”,政府与媒体之间是一种“管理与被管理”的上下级关系。但是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市场经济发展以及政府职能由行政管理向公共服务转变,尤其是以互联网、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力量迅速壮大,媒体的角色已经

成为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对

政府的各种理念和政策进行广泛宣

传,满足社会公众的信息需求,传

播政府正面形象;另一方面站在公

众舆论立场,反映民心民意,对公

共服务体系进行评价,在客观上形

成舆论监督的同时,对政府形象有

时也会产生消解作用。政府与媒体

之间的关系自然由以前的单向管

控,转向相互依赖。这就要求人们

对传统的“政媒关系”重新进行审

视,探讨如何建立一种更加符合时

代发展的新型“政媒关系”。

一、合作伙伴:“政媒”关系

的核心理念

"伙伴关系"(Partnership)

的概念最早始于1994年,彼时冷战

结束不久,北约就开始推行“和平

伙伴关系计划”,提出与非北约国

建立伙伴关系,“伙伴关系”的说

法自此提出③。它最初是一种国际政

治关系学术语,指在国际交往中,

国家间为寻求共同利益而建立的一

种合作关系,又被称为“合作伙伴

关系”。后来被广泛应用到各个学

【作者简介】刘海旎,陕西广播电视台主任编辑。

制卿知/区19年第03期|17

NEWS RESEARCH"”"””-”""”—

科领域,其内涵意义也因学科差异各有不同:语义学上,“合作伙伴关系”可以看作是若干个不同部门之间为了联合解决某个共同的问题,而进行各种资源或信息的汇聚与整合,所建立的一种合作关系;经济学上,则是指多个经济实体或机构、组织之间为了追求各自或者共同的经济利益而进行资源共享,为实现经济效率与效益的最大化而进行的一种合作方式;从管理学上看,“合作伙伴关系”可以认为是不同机构、组织或其他团体之间为了共同的利益而在资源、组织、决策、服务等各方面进行协商性合作,以一种彼此信任的态度或方式来实现某些目标或满足某种诉求®。

关于“合作伙伴关系”,目前学术界尚没有统一的定义,但在不同学科领域其内涵意义的侧重点各有不同。综合其核心概念,在既有研究基础上,“合作伙伴关系”可以理解为不同机构、组织或个人之间的一种较高层次的合作关系,指的是参与主体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采取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相互尊重、多方共赢的合作关系。其合作主体之间有着共同的目标和利益基础、有着较为充分的沟通合作过程、有着共享的信息和资源以及有着相互信任、共担风险的自觉性与约束力等特征。

政府与媒体,是与公众利益联系最为密切的两种机构,其最终目的都是服务于民、服从社会公共利益,二者终极职能具有高度一致

性:都以公众需求作为自身存在和

发展的基础和前提,都将促进社会

公平和落实社会责任作为各自的最

高追求。这就为我国新型"政媒关

系”的建立与发展提供了一个理论

平衡点,使得政府和媒体能够在相

互作用的过程中、在服从于公共利

益的基础上,通过相互合作而构建

一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和谐的

“合作伙伴”关系。

二、我国政府与媒体的关系现

状:相互依赖

(一)政府对媒体进行规范与

引导

1.媒体的内在社会政治属性要

求政府的规范与引导

媒体通过传播信息联系上下、

沟通左右,对平衡社会结构有着重

要的协调作用,更是社会各方力量

角逐的主战场,不同组织、群体为

了在公共事务管理中实现利益的最

大化,常常通过新闻媒体争夺话语

权,希望赢得更多的支持力量。当

前我国网民规模已达7.51亿,互联

网普及率达到54.3%,网络承载着

巨大的民意显示与意识形态传播功

能,同时也成为国内外敌对势力和

一些不法分子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

新战场。

面对日益多元的社会文化,无

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作为

意识形态宣传和舆论引领的主阵

地,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党和国家

在意识形态上的领导地位,充分发

挥媒体的舆论导向功能,积极引领

社会公众,树立与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事业相一致的价值体系。

2.媒体的外在市场主体属性也

离不开政府的规范与引导

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党报、党

刊等主流媒体以外,我国大多数媒

体都实行企业化经营管理。因此,

媒体在承担传播主流价值功能的同

时,必须考虑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

争中取胜。

作为独立的经济主体,媒体希

望挖掘到一些独家性、原创性甚至

爆炸性的新闻消息来提升自身媒体

地位本无可厚非,但倘若没有政府

相关监管部门的认真甄别与科学把

关,良莠不齐的传播内容,必然会

对公众正常的价值观念甚至社会秩

序形成冲击。部分媒体片面追求收

视率、点击率和发行量,忽视行业

操守,不惜炮制有偿新闻、虚假新

闻蛊惑大众,谋取不当利益,因

此,媒体的报道行为必须由政府进

行规范引导。

(二)媒体对政府的支持与监

1.媒体是辅政利民的有效手段

及时准确地了解社情民意,是

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基础和前提,

媒体作为社会的守望者,是反映

民意、民生的风向标和探测器。一

方面媒体可以将符合政府行政理念

的价值观念和各项政策“上情下

达”,通过电视、网络等多样化的

宣传渠道向民众进行传达,营造良

好的舆论环境;另一方面对于不同

公众群体的合法权益与诉求,媒体

18药闻知氓師9年第03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