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法课程教学大纲.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路法》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铁路法
课程代码:100308
学时:36 学分:2 讲课学时:36上机/实验学时:0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铁路旅客运输服务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高铁乘务)
开课院系:旅游管理系
教材:彭进.铁路客运规章教程.中国铁道出版社.2012.2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为旅游管理(高铁乘务)专业的一门职业技能基础课,以运用规章解决现场实际问题为重点,以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为目的。

其任务是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以及遇到特殊情况的应变能力,能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客运运价
教学要求:
了解客运运价里程的含义、确定;
理解客运运价里程的计算规定;
熟悉旅客票价的制定、计算方法;
了解旅客票价表的使用;
熟悉行李、包裹运价的制定;
了解客运杂费的种类和标准。

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旅客票价、行李、包裹的制定、计算方法;
【本章难点】旅客票价、行李、包裹的制定、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
客运运价里程、旅客票价、行李、包裹运价、客运杂费。

第二章旅客运送条件
教学要求:
理解掌握铁路运输合同的概念、旅客与承运人的权利和义务;
了解车票的种类和作用;
掌握车票的发售;
熟悉旅客乘车条件;
熟悉车票的有效期;
熟悉并掌握误售、误乘、丢失车票的处理;
掌握车票的检验和违章乘车的处理;
掌握退票和旅行变更处理;
熟悉旅客携带品范围和违章处理;
熟悉旅客遗失物品的处置。

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车票的发售、车票检验和各类处理;
【本章难点】误售、误乘、丢失车票的处理
教学内容:
铁路旅客运输合同、车票、售票与购票、旅客乘车条件、车票的有效期、误售(误购)、误乘、丢失车票的处理、车票的检验和违章乘车的处理、退票和旅行变更、旅客携带品
第三章行李、包裹运输
教学要求:
理解掌握行李运输合同概念和托运人、承运人的权利和义务;
熟悉行李的范围;
熟悉包裹的范围;
掌握行李、包裹的托运和承运;
熟悉保价运输;
熟悉包装和货签、押运、运到期限、到达保管、通知和查询、装卸和交付;
理解变更运输情形;掌握变更运输处理办法;
掌握品名重量不符及无票运输的处理;
掌握无法交付物品的处理;
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行李、包裹托运和承运流程及处理办法
【本章难点】行李、包裹托运和承运环节各类情况的处理
教学内容:
行李、包裹运输合同、行李的范围、包裹的范围、行李、包裹的托运和承运、保价运输、包
装和货签、包裹的押运和带运、运到期限、到达保管、通知和查询、装卸和交付、变更运输、品名重量不符及无票运输的处理、无法交付物品的处理
第四章特定运输
教学要求:
熟悉包车运输费用的计算;
熟悉租车及租用、自备车辆的挂运和行驶;
了解过轨运输;
理解旅游列车运输含义;
熟悉旅游列车办理条件、费用计算;
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包车运输、旅游列车
【本章难点】包车运输、旅游列车费用计算
教学内容:
包车运输、租车及租用、自备车辆的挂运和行驶、过轨运输、旅游列车运输
第五章路内运输
教学要求:
了解铁路职工乘车证的种类;
熟悉铁路职工乘车证的使用范围、规定;
掌握违章使用铁路职工乘车证的处理规定;
熟悉路外人员使用乘车证及特种乘车证;
熟悉路用品的运送和携带。

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铁路职工乘车证的使用范围、规定
【本章难点】违章使用铁路职工乘车证的处理规定
教学内容:
铁路职工乘车证、路外人员使用乘车证及特种乘车证、路用品的运送和携带
第六章铁路旅客运输事故的处理
教学要求:
熟悉和掌握线路中断时的处理;
熟悉和掌握旅客发生急病或死亡的处理;
熟悉和掌握旅客人身伤害事故的处理;
熟悉和掌握行李、包裹运输事故的处理。

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各类事故处理
【本章难点】各类事故处理
教学内容:
线路中断时的处理、旅客发生急病或死亡的处理、旅客人身伤害事故的处理、行李、包裹运
输事故的处理
三、实验(上机、习题课或讨论课)内容和基本要求
讨论课:结合授课内容布置相关讨论,要求同学在课前先查阅相关主题的专业期刊论文,收集有关数据资料,通过分析形成自己的基本观点,在课堂上讨论,引导学生理解、熟记有
关铁路运输法律法规,并能初步运用这些规范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时数分配
课程内容讲

实验
习题课
讨论课
课程设计上机小计
客运运价 4 2 6
旅客运送条件8 2 10
行李、包裹运输8 2 10
特定运输 2 2
路内运输 2 2
铁路旅客运输事故的处理 4 2 6
共计28 8 36
五、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了解铁路客运规章的基本知识,掌握铁路客运中各类问题的处理办法,达到能够针对实际问题,具有分析、研究和提出解决方案的初步能力。

六、说明
1.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与铁路运输其他各专业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先修课程为铁路运输服务等,这些课程互为补充、相辅相成,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形成比较系统
的铁路运输知识体系。

2.有关课程考核问题:考查课,平时考察与期末卷面考试相
结合综合评定成绩。

赠送以下资料
《3D打印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3D打印技术
课程编码:1100001120
学分及学时:1学分理论学时18学时(其中理论课10学时)
适用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
开课学期:第三学期
开课部门:计算机与互联网学院
先修课程:物联网技术概论、电子技术、无线传感网、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考核要求:考查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作者:高帆《3D打印技术》著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10月 1.本课程属于设计类的课程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走近3D打印技术》课程是根据国家课程改革要求,结合我校学生发展的实际状况,
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兴趣、特长及本校的课程资源等要素而开发的设计课程。

3D打印技术,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
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

它无需机械加工或任何模具,就能直接从计算机图形数据中生成任何形状的零件,从而极大地缩短产品的研制周期,提高生产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与传统技术相比,三维打印技术还拥有如下优势:通过摒弃生产线而降低了成本;大幅
减少了材料浪费;而且,它还可以制造出传统生产技术无法制造出的外形,让人们可以更有效地设计出飞机机翼或热交换器。

因此,3D打印技术今后会在世界上替代大部分制造业;
如果我们不能在3D打印技术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将难以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因此,走近3D 打印技术,了解并学习3D打印技术,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就业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课程本着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融合本校办学理念和传统文化。

旨在通过学生对世界制造业领域正在迅速发展的“具有工业革命意义的制造技术(3D打印技术)”的学习与实践;在“挥动想象的翅膀”的过程中,体验创意的神奇和伟大;快速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
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与合作、协调能力。

同时也初步体会
3D制造技术将给社会带来的社会伦理困境。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1. 通过学习,了解3D打印技术的现状,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发展学生
的创意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技术的兴趣与热情。

形成初步的3D制造技术概念以和了解3D 建模的方法,以及对技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2.学习3D建模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现能力的迁移与拓展。

同时培养学生的
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3.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借鉴中模仿,在模仿中思考,在思考中创新,增强社会,生活,知识产权观念,提高科学理论精神和技术素养。

、课程学时分配
章序课程内容(章题)理论实验
一3D打印概论 1
二正向三维工程设计 2 1
三逆向工程设计 1 2
四3D打印工艺设计及材料分析 2 2
五制作及后处理 1 1
六桌面3D打印机的拆装与维修 2 2
七3D打印相关软件的安装 1
10 8 18 第一章3D打印概论
1、3D打印的历史
2、3D打印技术的发展状况
3、3D打印技术的分类
4、3D打印技术未来的发展
5、3D打印技术的应用市场
第二章正向三维工程设计
1、简单零件设计
2、钣金造型
3、自由造型
4、曲面设计
5、装配设计
6、特殊曲面
第三章逆向工程设计
1、三维数据的获取
2、三维数据的处理
第四章3D打印工艺设计及材料分析
1、融熔沉积技术
2、紫外光固化技术
3、立体光固化技术
4、分层实体制造技术
5、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
6、粉末粘接技术
第五章制作及后处理
1、FDM技术的制作及后处理
2、其他技术后处理流程简介
第六章桌面3D打印机的拆装与维修
1、桌面3D打印机的安装与使用
2、桌面3D打印机的参数设置
3、桌面3D打印机的维护
第七章3D打印相关软件的安装
1、Creo 2 0系列Win32/64详细图文安装教程
2、Cimatron单机版软件的安装
3、切片软件Cura的安装
利用资源:
网络资源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一)学分与学时
本课程为1个学分,共12学时,安排在四、五年级进行。

(二)教学设备
计算机教室、网络资源、建模软件。

3D打印机、打印耗材
(三)教学方式
教师讲授,学生通过网络自学、合作学习相结合;学生探索实践、教师讲评、学生再实
践的教学模式。

二、评价建议
(一)评价形式
把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起来。

对学生学习的评定,及学分的
认定以出勤率+课堂表现+3D建模实践+3D作品评分几个方面的总体情况来进行测评。

(二)评价内容
建议:不仅要关注学生课堂上的学习过程,在具体的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提高,还应重视活动中各种能力方面的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