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判断推理:假言命题之矛盾命题答题技巧

合集下载

2023事业单位行测辅导:假言命题矛盾关系破解法1500字

2023事业单位行测辅导:假言命题矛盾关系破解法1500字

2023事业单位行测辅导:假言命题矛盾关系破解法1500字假言命题是行测中常见的一种逻辑关系,考查考生对假设条件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在解答假言命题时,经常会遇到矛盾关系,即假设条件与结论之间存在矛盾或者相反的情况。

下面将介绍一种破解矛盾关系的方法,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解答假言命题。

一、了解矛盾关系的种类矛盾关系主要有两种情况:否定关系和逆反关系。

1. 否定关系:假设条件与结论之间存在否定关系,即假设条件成立,则结论必定不成立;或者结论成立,则假设条件必定不成立。

例如,如果某人是A市的居民,那么他必定不是B市的居民。

2. 逆反关系:假设条件与结论之间存在逆反关系,即假设条件成立,则结论必定相反;或者结论成立,则假设条件必定相反。

例如,如果某种食品是健康的,那么它必定不是含有有害物质的。

二、破解矛盾关系的方法1. 分析假设条件和结论首先,需要仔细分析假设条件和结论,明确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通过对条件和结论的理解,可以判断它们之间是属于否定关系还是逆反关系。

2. 通过反证法判断矛盾关系对于否定关系,可以使用反证法判断其矛盾关系。

即,假设假设条件成立,则结论必定不成立;或者假设结论成立,则假设条件必定不成立。

通过反证法的推理过程,可以确定假设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否定关系。

3. 通过否定逻辑判断逆反关系对于逆反关系,可以使用否定逻辑判断其矛盾关系。

具体而言,通过对假设条件或结论进行否定,判断是否存在矛盾关系。

如果否定假设条件后,结论成立;或者否定结论后,假设条件成立,则可以确定假设条件与结论之间的逆反关系。

三、练习和总结在解答行测中的假言命题时,考生可以通过大量的练习来熟悉和掌握假设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

同时,在练习过程中,考生应该总结各种矛盾关系的特点和解题方法,为解答其他题目提供依据。

总之,通过对假言命题中矛盾关系的破解,考生可以更准确地判断假设条件和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

在行测中,这种能力对于解答各类逻辑推理题和判断推理题具有重要的作用。

行测逻辑判断技巧:学会矛盾大法,辨别谁真谁假

行测逻辑判断技巧:学会矛盾大法,辨别谁真谁假

行测逻辑判断技巧:学会矛盾大法,辨别谁真谁假在公务员考试逻辑判断中,经常会出现“只有一句真话/假话、两句真话两句假话”等涉及真假话的题目,解决这些题目如果没有“特效药”往往费时费力。

接下来中公教育专家就给大家介绍一种快速解决真假话问题的方法,帮助各位考生争分夺秒提高做题速度。

理论补充:互为矛盾的两个命题要满足在同一范畴永远一真一假,利用矛盾的这个性质就能解决一些真假话的题目。

直言命题矛盾:所有是有些非,所有非有些是,某个是某个非。

【例1】在索莱岛上,有四个草屋,每个草屋的门上挂着一块牌子。

第一块牌子上写着:“有些草屋中没有食物。

”第二块牌子上写着:“该草屋中没有猎枪。

”第三块牌子上写着:“所有的草屋中都有食物。

”第四块牌子上写着:“该草屋中有草药。

”索莱岛上的游客发现,四块牌子中只有一块牌子上写着真话。

由此可以推出:A.四个草屋中都有草药B.四个草屋中都有食物C.第三个草屋中有猎枪D.第四个草屋中没有草药【中公解析】D.由“四块牌子中只有一块牌子上写着真话”可知,该题目属于真假话问题。

四句话中哪一句是真话不确定,但是如果能找到一对矛盾命题,就能把一句真话锁定在矛盾中,那么其余句子很明显就是假话。

通过观察题干发现,本题考查直言命题矛盾,第一块牌子和第三块牌子互为矛盾命题,真话在其中,那么第二块牌子和第四块牌子就是假话,即可得知第二个草屋中有猎枪,第四个草屋中没有草药。

故D正确。

【例2】家里有四个孩子,分别为甲、乙、丙和丁,一天,放在餐桌上的糖果少了几颗,母亲问是谁偷吃了糖果,四个孩子各有说辞:甲说:我们中有人偷吃了糖果;乙说:我们四个都没偷吃糖果;丙说:乙和丁至少有一人没有偷吃糖果;丁说:我没偷吃糖果。

如果四个孩子中有两个说的是真话,有两个说的是假话,则说真话的是A.说真话的是甲和丙B.说真话的是甲和丁C.说真话的是乙和丙D.说真话的是乙和丁【中公解析】A。

由“四个孩子中有两个说的是真话,有两个说的是假话”可知,该题目属于真假话问题。

行测技巧:用“矛盾法”揭开“真假话”的面纱

行测技巧:用“矛盾法”揭开“真假话”的面纱

用“矛盾法”揭开“真假话”的面纱在行测判断推理部分,题干会经常出现说真假话的问题,比如4人中只有1人说假话等。

这种真假话的问题是典型的难者不会,会者不难,这种题目如果按照个人理解去做,会很容易陷入真、假不定的思维迷宫中。

但是若掌握了恰当的方法,则事半功倍。

下面就介绍一种解决真假话问题的常用方法——矛盾法。

1.何为矛盾法利用题干语句中互为矛盾命题的两句话作为突破口,确定语句真假。

2.解题步骤(1)找:在所给语句中找到矛盾命题。

比如第一句话是“所有是”,第三句话是“有些非”,先找到这两句话。

(2)绕:结合矛盾的特征,必有一真一假以及题干中真假话的个数,确定除矛盾双方外剩余话的真假。

比如题干共有4句话,4句话中只有1句真话,又1、3互为矛盾,所以真话必定出现在1或3中,所以剩余的2、4句为假。

(3)回:根据前一步得到的信息确定剩余话的真假。

例1:四位同学在讨论老师的年龄。

小红说:老师不超过30岁;小白说:老师不超过35岁;小黑说:老师在40岁以下;小青说:老师在35岁以上。

四位同学中只有一人说对了,这位同学是:A. 小红B. 小白C. 小黑D. 小青中公解析:根据问法“4位同学只有1人说对”可确定是真假话问题。

按照步骤,1找:小红和小青的话为矛盾命题,必有一真一假;2绕:只有一句真话,所以小白和小黑都为假话,所以老师超过40岁;3回:因老师超过40岁,所以小红为假话,小青为真话,故答案为D。

所以真假话的题目按照上述三种方法有条理地去解答,是可以较快地做出来的,下面再通过一道题目练习巩固一下。

例2:在决定孩子上什么课外班的问题上,四位老人发生争执。

姥姥说:“学习钢琴比较好。

”姥爷说:“如果学习视唱练耳,那么也应该学习钢琴。

”奶奶说:“不应该学习钢琴,应该学习视唱练耳。

”爷爷说:“不应该学习视唱练耳。

”如果四人中只有一人是对的,那么可以推出:A.不学钢琴,学习视唱练耳B.既不学钢琴,也不学视唱练耳C.学习钢琴,不学视唱练耳D.既学钢琴,又学视唱练耳中公解析:通过问法“四人中只有一人是对的”,可以确定是真假话问题,按照3步解题。

行测判断推理技巧:假言命题的矛盾命题.doc

行测判断推理技巧:假言命题的矛盾命题.doc

行测判断推理技巧:假言命题的矛盾命题公务员行测考试主要是考量大家的数学推理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行测判断推理技巧:假言命题的矛盾命题”,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行测判断推理技巧:假言命题的矛盾命题众多考生在初次面对行测必然性推理的题目时,会手足无措,毫无思绪。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个必然性推理当中十分重要的知识点——假言命题的矛盾命题。

求一个命题的矛盾,也就是要找它为假的情况。

比如有人说:“如果你考上公务员,那么我送你一辆车。

”大家可以先思考一下,在什么情况下这个人说的是假话?很明显,当你考上了公务员,并且没有送你一辆车的时候,这句话为假话。

因此,当我们把假言命题写成p⇒q 的形式,那么它的矛盾命题就是p且非q。

【例1】小张是某公司的销售员工,公司经理对他说:“如果你争取到这个项目,公司就奖励你一台笔记本电脑或者给你项目提成。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说明该经理没有兑现承诺?A. 小张没有争取到这个项目,该经理没有给他项目提成,但送了他一台笔记本电脑B. 小张没有争取到这个项目,该经理没有给他笔记本电脑也没给他项目提成C. 小张争取到了这个项目,该经理奖励了他一台笔记本电脑并且给他三天假期D. 小张争取到了这个项目,该经理没给他项目提成,但奖励了他一台台式电脑【解析】答案:D。

首先看到问法可知,要证明该经理说的话是假话,也就是求题干经理所说的话的矛盾命题。

由题干可知经理的意思是争取到项目⇒奖励一台笔记本电脑或给提成。

其矛盾命题为争取到了项目且没有奖励笔记本也没有给提成。

直接观察选项,符合要求的只有D。

故答案选D。

【例2】某机关年终考核时,群众对周、吴、郑、王四位处长的考核结果有多种说法,其中,只有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①如果周处长考核优秀,那么吴处长考核也优秀②考核优秀者是郑处长③考核优秀者是周处长,但是吴处长考核不是优秀④考核优秀者是周处长或者王处长以下哪项一定为真?A.①B.②C.③D.④【解析】答案:A。

事业编行测答题技巧:矛盾法快速解决真假话

事业编行测答题技巧:矛盾法快速解决真假话

事业编行测答题技巧:矛盾法快速解决真假话
在事业单位行测考试中,许多考生在做逻辑题时感到非常纠结。

其实逻辑是有法可寻、有章可依的,尤其是真假话的问题。

今天我们就带广大考生学习矛盾法解决真假话问题,希望对考生有帮助。

一.基本步骤
1.简化题干结构
题干中会存在一些对解题并没有实际价值的文字,将其去掉可以加快大脑处理文字的速度,从而加快解题的时间。

2.找到互为矛盾的两句话
因为互为矛盾的两句话具有永远一真一假的意义,我们也就至少确定了一部分真假话的情况。

3.结合题干其他信息,确定真假话的情况
也就是把能够直接判断出真假的话找出来。

4.对应选项,选择正确答案
务必要养成边做题目、边排除选项的习惯,毕竟考试只要求选出正确答案即可,能够节约出来的时间越多越好。

二.实战练习
例题
某机构决定从五位业务骨干中选派一人到国外学习,这五位骨干分别是赵、钱、孙、李、周。

在决定选派人选之前有如下对话:
赵说:或者是我去,或者是孙去
钱说:周不去
孙说:如果不是李去,那么就是钱去
李说:既不是我去,也不是钱去
周说:既不是孙去,也不是赵去
最终确定人选后发现以上对话中只有两个人说对了,那么被选中的是?
A. 赵
B. 钱
C. 周
D. 李
正确答案:C
解析:1.简化结构:赵:赵或孙;钱:非周;孙:非李—>钱;李:非李且非钱;周:非孙且非赵;2.找矛盾,发现赵的话和周的话矛盾,孙的话和李的话矛盾,即两真两假;3.题干中有两真,即三假,那么除了赵、周、孙、李的两真两假,钱必为假,即可知周被选中,答案选C。

行测判断推理:速解矛盾命题真假话问题

行测判断推理:速解矛盾命题真假话问题

行测判断推理:速解矛盾命题真假话问题矛盾命题的真假话问题是高频考点,我们一定不能失分!小编为大家提供行测判断推理:速解矛盾命题真假话问题,一起来看看吧!行测判断推理:速解矛盾命题真假话问题矛盾命题是行测考试当中极其重要的一个考点,直言命题的所有形式都有矛盾命题,所以其考查形式就很多,很多同学们在遇到考察矛盾的题目时总是摸不着头脑,那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矛盾命题中的一种考查形式,真假话问题。

一、矛盾命题真假话问题的解题技巧矛盾命题的真假话问题在考试当中出现频率十分高,而且这种题型在考试当中是我们必须拿分的,那么这种题目到底如何能快速准确找到答案呢?解题技巧:首先找到题干几句话当中互为矛盾命题的两句话,因为矛盾命题必然一真一假,所以唯一的真话或假话在这两句之中,其次在看除了这两句之外的其他几句话,若问题是只有一假,则其他几句话均为真话;若问题是只有一真,则其他几句话均为假话,我们只要写出他们的矛盾便是准确信息了。

最后再将得到的有效信息带入互为矛盾的两句话当中便能确定这两句的真假。

这种解题方法我们总结为:一找二绕三返回。

例:甲乙丙丁四个小孩在院子里踢球,突然球飞向玻璃窗,玻璃碎了。

房屋主人出来问四个小孩是谁踢的:甲:是丁干的乙:不是我干的丙:是甲干的丁:不是我干的已知他们当中只有一个人说假话,那么以下哪项为真的:A.是甲干的,说假话的是甲B.是甲干的,说假话的是乙C.是丙干的,说假话的是甲D.是丁干的,说假话的是丙【解析】A。

题干给出四句话,观察不难发现甲和丁的话为矛盾,必有一真一假,之后看乙和丙的话均为真话,所以可知“不是乙干的”和“是甲干的”,再将“是甲干的”带入甲的话发现甲的话为假话。

所以选A。

二、应用环境其实真假话问题是一大类题型,矛盾命题的真假话问题只是其中一种类型,那我们怎么能准确判断题目属于哪种类型并找准解题方法呢?那就是当题目出现以下特征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确定是矛盾命题之真假话问题了:1、当题干为几个人对话的形式或者直接用1234列出几句话,而且这几句话中有“所有”、“有些”“如果”、“且”、“或”等表示直言或者复言命题的标志词。

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判断之矛盾关系

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判断之矛盾关系

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判断之矛盾关系【答题妙招】互为矛盾关系的两个命题,在真假性上很特别,必有一句真话和一句假话。

根据这一特性,我们在做真假话类型的问题时,若能找出矛盾关系,就能很快推理出正确答案。

【例1】小李、小张、小马、小王在一起讨论N地区的廉租房建设情况,小李说:“N 地区的廉租房建设得都不错。

”小张说:“N地区没有廉租房建设得好。

”小马说:“N地区有的廉租房建设得不好。

”小王说:“N地区还是有廉租房建设得不错的。

”假如小张和小马都说错了,那么,可以推出()A.小李说错了B.小李和小王都说错了C.小王说错了D.小王说对了【答案】D。

解析:根据小张的话“N地区没有廉租房建设得好”为假可推出“有的廉租房建设得好”,即小王的话为真;再根据小马的话“N地区有的廉租房建设得不好”为假可以推出“N地区所有的廉租房都建设得好”,即小李的话为真。

则小李和小王的话都是对的。

故答案选D。

【例2】甲、乙、丙三人推销各自的产品。

这三样产品中,有一样是仿冒品,其余两样是真品。

甲说:“我的产品是真品,乙的产品是仿冒品”;乙说:“我的产品是真品,丙的产品是仿冒品”;丙说:“乙的产品是真品,甲的产品是仿冒品”。

已知甲、乙、丙三人中,有一位两句话都是真的,有一位一句是真话、一句是假话,还有一位两句都是假话。

那么,推销仿冒品的是()A.甲B.乙C.丙D.不能确定【答案】A。

解析:甲乙丙三人的话可写为:甲:①甲真②乙假;乙:③乙真④丙假;丙:⑤乙真⑥甲假。

其中,①和⑥、②和⑤相互矛盾,必有两真两假。

由题干可知三人的话为三真三假,则③④也为一真一假。

假设③为真,则④为假,即乙真、丙真,根据题干“有一样是仿冒品,其余两样是真品”可知,①②均为假,⑤⑥均为真,推销仿冒品的是甲。

假设④为真,则③为假,可知乙和丙的产品都为仿冒品,与题干矛盾。

故选A。

【例3】一次逻辑考试后,兰兰、晶晶、玲玲在一起讨论考试成绩。

兰兰说:“如果我能得100分,则晶晶也能得100分。

行测判断推理技巧:“矛盾法”巧解真假话

行测判断推理技巧:“矛盾法”巧解真假话

行测判断推理技巧:“矛盾法”巧解真假话做了许多行测模拟题还是没有有效的提升自己的分数?那是你没有掌握一些技巧和重点,下面由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行测判断推理技巧:“矛盾法”巧解真假话”,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行测判断推理技巧:“矛盾法”巧解真假话“真假话”题是公务员考试必然性推理中常见的一类题型,这类题型的特点大多是给出三到五个人说的话,告知其中一真一假或多真多假,让考生根据已知信息推断结论。

小编提醒大家在这类题型中,最常使用到的方法是利用矛盾命题解题。

何谓“矛盾命题”?“矛盾”即指同一素材的两个命题,在所有情况下都满足一真一假。

因为矛盾的特点在所有情况下都不会改变,因此时常作为我们解这类题的突破口。

如以下两道例题:【例1】桌子上有4个杯子,每个杯子上写着一句话:第一个杯子:“所有的杯子中都有水果糖”;第二个杯子:“本杯中有苹果”;第三个杯子:“本杯中没有巧克力”;第四个杯子:“有些杯子中没有水果糖”。

如果其中只有一句真话,那么以下哪项为真A.所有的杯子中都有水果糖。

B.所有的杯子中都没有水果糖。

C.所有的杯子中都没有苹果。

D.第三个杯子中有巧克力。

【解析】D。

梳理题干信息可知第一个杯子上“所有杯子里都有水果糖”和第四个杯子上“有些杯子里没有水果糖”构成矛盾命题,而矛盾命题又满足“所有情况下一真一假”的特点,因此四句话当中的一句真话一定出现在一、四两个杯子中,故二、三两个杯子上所描述的话一定为假,由第三个杯子上的话为假可得第三个杯子中有巧克力,故正确答案为D。

【例2】某机构决定从五位业务骨干中选派一人到国外学习,这五位骨干分别是赵、钱、孙、李、周。

在决定选派人选之前有如下对话:赵说:或者是我去,或者是孙去钱说:周不去孙说:如果不是李去,那么就是钱去李说:既不是我去,也不是钱去周说:既不是孙去,也不是赵去最终确定人选后发现以上对话中只有两个人说对了,那么被选中的是()。

A.赵B.钱C.周D.李【解析】C。

2017贵州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假言命题的矛盾命题和推理规则

2017贵州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假言命题的矛盾命题和推理规则

假言命题的矛盾命题和推理规则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通过最新贵州公务员考试资讯、大纲可以了解到,《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测查从事公务员职业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潜在能力,测试内容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判断推理能力、数理能力、常识应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贵州中公教育整理了贵州省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掌握必要的2017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对于提高公务员考试做题速度和准确率是有一定帮助的。

下面针对判断推理中的假言命题,提供一些技巧指导,希望对考生们有所帮助。

假言命题在公务员考试行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做好关键第一步之后,即写出题干假言命题的推出关系,实际的考查角度就是假言命题的矛盾命题和推理规则,熟练掌握可助大家一臂之力。

详细为考生讲解:首先,我们说说假言命题的矛盾命题:假言命题的矛盾命题其实很简单,即“A→B”的矛盾命题为“A且非B”,假言命题的矛盾命题是联言命题,也即假言命题前件为真,后件为假是其矛盾命题;从其矛盾命题也可以看出,假言命题只要当“前件为真,后件为假”时为假,比如“前件为假”“后件为真”情况下假言命题都为真,也即“当假言命题前件为假的时候,无论其后件是真还是假,假言命题永真”,“当假言命题后件为真的时候,无论其前件是真还是假。

假言命题永真”.举个简单的例子帮助大家去理解假言命题的矛盾命题:“如果大家考上公务员,我就给大家介绍对象”这个假言命题的矛盾命题就是:大家考上了公务员但是我没有给大家介绍对象;“只有是王健林才会有一百个亿”这个假言命题的矛盾命题就是:有一百个亿却不是王健林“除非你爱我否则我不会跟你走”这个假言命题的矛盾命题是:你不爱我但是我还是会跟你走,我会跟你走但是你不爱我;这两个命题都是正确的,都是该假言命题的矛盾命题。

其次,对于假言命题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考查点就是推理规则,推理规则的考查频率比较多的就是假言命题逆否命题。

山西公务员行测:假言命题中如何巧用矛盾关系

山西公务员行测:假言命题中如何巧用矛盾关系

山西公务员行测:假言命题中如何巧用矛盾关系中公教育研究与辅导专家郭雪祎在每年的事业单位考试中,必然性推理复言命题中假言命题都是一类必考题型。

其实假言命题中很多题目可以通过找矛盾关系迅速秒杀,这需要大家充分掌握,有备无患。

关于假言命题中可以利用矛盾关系快速解决的常见问法主要有这么几种:1、如果上述命题为真,以下哪项一定为假/不可能为真;2、以下哪项最能质疑/反驳结论;3、真假话问题。

而这类题型需要我们通过一定的解题步骤来进行快速搞定:1、确定题型,写出假言命题推出关系,这一步要注意题干的假设词,不同的假设词有着不尽相同的推出关系;2、写出假言命题矛盾,题干中涉及推出关系A→B的矛盾为A且非B;3、对比选项,选出答案。

接下来中公教育与辅导专家就利用两道假言命题中的经典例题为各位学员进行详细讲解。

【例题】德国经济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当中受到的冲击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较小,主要原因是德国经济建立在先进制造业的基础上,德国的机械装备和汽车制造业保持了很强的竞争力。

一些人根据德国的例子得出结论:只有具备强大的制造业竞争水平,一个国家的经济才有高度的稳定性。

如果以下各项为真,哪项能够质疑上述结论?A.某国制造业不发达,该国经济一直动荡不安B.有些制造业不发达的国家在金融危机中受影响较小C.有些国家保持长期经济稳定,却没有发达的制造业D.有些国家制造业很发达,但经济并没有长期保持稳定【答案】C。

解析:题干由德国的例子得出结论“只有具备强大的制造业竞争水平,一个国家的经济才有高度的稳定性”。

要削弱该结论,只要能够说明这个结论是假的即可。

根据“互为一对矛盾的命题永远一真一假”的性质,若该命题的矛盾为真,则该命题一定为假,即“没有发达的制造业,国家的经济依然有高度的稳定性”,即C项。

其余各项都不能质疑题干结论。

此题表面上看是削弱型题目,但实际上考查的是复言命题的矛盾关系。

题干为关联词为“只有…才…”,写出推出关系为:“经济有高度的稳定性→具备强大的制造业竞争水平”,矛盾为“经济有高度的稳定性且不具备强大的制造业竞争水平”,比对选项,即为C 项。

2016年广东潮州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矛盾法”速解“真假话问题”

2016年广东潮州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矛盾法”速解“真假话问题”

逻辑判断命题时有一个原则:就是尽可能将题目设置复杂、玄妙、难懂,使一部分考生望而却步,放弃这部分题目。

尤其是这类题目,在题目中给出几个人说的话,然后说其中一个人或几个人说真话,或者说假话,然后让考生判定谁说真话谁说假话。

很多考生看到这类题目就头疼,感觉每个人都像是在说真话,每个人也都在说假话,到底谁真谁假不知道。

对考生来说,此时最好的做题方法就是把握技巧,运用技巧省时省力地得出选项。

这类让考生头痛的题目,我们称它为“真假话题目”,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个很实用的技巧:矛盾法。

【例题】陈华、刘刚、王明三人中,星期日只有一个人在家做作业。

陈华说:“我在家做作业”,刘刚说:“我没在家做作业”,王明说:“陈华没有在家做作业”。

如果这三句话,只有一句是真的,那么说真话的是:A.无法判断B.刘刚C.王明D.陈华答案为:C【解析】题干中先给出了几个人的对话,然后限定其中只有一个人说真话,接着我们可以判定题干中,陈华和王明说的话互相矛盾,根据矛盾的性质,可知他们两个有一个人说真话,一个人说假话,因而可以判定,刘刚说的是假话,刘刚的矛盾则为真的,即刘刚在家学习了,因只有一个人在家学习,故可以筛选出王明说的话为真,陈华没有在家学习。

快速选出正确选项为C。

这里面运用的方法就叫做矛盾法。

在运用矛盾法时,我们总结了以下做题步骤:第一步、针对的题目主要是“真假话题目”。

第二步、寻找矛盾命题。

第三步、判断其它命题的真假性。

第四步、筛选答案。

比如:小王、小张、小李、小顾四位舍友预测某次考试的结果。

小王:我想这次大家都能过吧!小张:怎么可能?你没看见我乌云密布吗?小李:小顾肯定是没问题的。

小顾:拜托!要是我没问题,大家就都没问题。

成绩公布后,证明四人中只有一个人的说法是错误的。

说法错误的是:A.小王B.小张C.小李D.小顾答案为:B【解析】通过观察可知,解答本题要通过三个步骤:第一步,确定本题为“真假话题目”,符合矛盾法的运用环境;第二步,寻找矛盾,发现小王和小张说的是矛盾的;第三步,就是判定其它命题的真假性。

2017厦门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行测技巧:判断推理之假言命题矛盾关系

2017厦门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行测技巧:判断推理之假言命题矛盾关系

在事业单位的考试中,可能会出现这样一种题型,就是假言命题。

假言命题作为考试的常考考点,它的矛盾关系和推出关系,需要大家清楚和了解。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假言命题的矛盾关系?如果下雨,那么地湿。

这句话中有如果和那么两个关键词,判断为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可以知道,下雨在前,为充分条件,地湿在后,为必要条件。

推出关系为下雨地湿。

那么它的矛盾是什么呢?我们想,下雨作为一个假设前提,在这个前提下会两种结果,第一种是下雨了,地湿了。

第二种是下雨了,地没湿。

要么是第一种,要么是第二种。

两者为非此即彼的矛盾关系,所以下雨地湿的结果是下雨同时不地湿。

我们可以把矛盾写为下雨且地不湿。

那么有同学会有疑问,为什么不是下雨地不湿而是且的关系呢?因为题干是假设条件,用假设去反驳假设没有任何力度,所以我们用表示同时发生的且这个字来表示事实,用事实反驳假设比较有力度。

所以,充分条件假言命题AB的矛盾关系,就是A且非B.在我们学会了假言命题的矛盾关系之后,我们来做一个习题看一下假言命题在题干中如何来考?年终考核时,群众对周、吴、郑、王四位处长的考核结果有多种说法,①如果周处长考核优秀,那么吴处长考核也优秀;②考核优秀者是郑处长;③考核优秀者是周处长,但吴处长考核不是优秀;④考核优秀者是周处长或王处长。

其中,只有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A.①B.②C.③D.④答案A;步骤一:题干关系如下①周优秀吴优秀。

②郑优秀③周优秀且吴不优秀④周或王步骤二:题干有真有假,为真假话问题,可以找矛盾来解决步骤三:①③位矛盾,一对一错。

题干中说只有一个对。

说明真话是在矛盾中产生,那么剩下的②④为假话。

②为假推出郑不优秀为真;④为假推出周且王都不优秀为真。

既然周不优秀,故联言命题③周优秀且吴不优秀一假就假,③为假。

则1为真话总结,大家只要记住,AB的矛盾命题为A且非B。

并能够熟练应用即可。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假言命题解题技巧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假言命题解题技巧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假言命题解题技巧在公务员考试行测当中,必然性推理也是每年会考察的点,其中假言命题部分主要考察假言命题的矛盾命题,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很多同学初次接触会觉得比较难,其实逻辑部分做题有很强的规律性,只要掌握技巧做题技巧,这部分题还是比较好做的。

接下来中公教育专家给大家介绍假言命题矛盾命题解题技巧,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帮助。

一.假言命题的矛盾我们都知道假言命题说的是在假设的情况下判断事物之间条件关系的复言命题,既然是假设的情况下,肯定会涉及到一些假设词,所以可以通过假设词来判断命题间的推出方向,分成了充分条件假言命题,跟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其中假言命题的表现形式为A→B,也就是充分条件推向必要条件,前提条件是充分条件满足必然推出必要条件满足。

所以充分假言的推出方向为前推后,比如:如果下雨,那么路湿就是前推后,下雨→路湿,必要假言:只有中国公民才能做中国国家主席,就是主席→公民,后推前。

假言命题的矛盾我们用例子的形式给大家讲解,例如:你爸爸给你说孩子你好好学习如果考上公务员,那么给你买法拉利。

第一步写出推出形式,考上公务员→买法拉利,那什么样的情况下那爸爸说谎,也就是你考上了但是你爸爸没有给你买,所以A→B的矛盾命题A 且非B。

有的同学会说没考上买了也是说谎的情况,但是我们逻辑中有一个叫做严谨性,题干给的前提是考上买车,没说没考上的情况。

假言命题矛盾命题的考法,分为两种1.单个命题矛盾考察题型特点:题干中涉及假言命题,并有真假限定,确定为假/为真的情况。

解法:先简写题干A→B,再利用假言命题矛盾A且非B解题例题:在接受了狙击敌人的任务后,连长斩紧截铁的说:只要我还活着,鬼子就休想跨过昆关,以下那项如果为真,则上述断定不成立?①连长还在,鬼子跨过了昆仑关②连长牺牲了,但是鬼子没跨过昆仑关③连长牺牲了,鬼子跨过了昆仑关A 只有①B 只有②C ①和②D ①和③中公解析:首先审题有只要...就....所以是假言命题,看问法以下哪个选项为真说明题干为假,假言命题矛盾考察,先简写题干:活着→休想跨过昆仑关找矛盾就是活着且跨过了昆仑关,只有①符合要求,所以答案选A。

行测答题技能“真谎话问题”解题方式集锦(下)

行测答题技能“真谎话问题”解题方式集锦(下)

【导语】在事业单位行测考试中,真谎话问题是行测考试中的常见题型,常常出此刻逻辑判断题中,一样,真谎话问题也有自己的解题方式,下面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就真谎话问题解题方式提供答题指导。

一、矛盾假设综合法(一)题型特征1:在题干中有多个直言命题,并以对话等形式出现,题干规定几个直言命题中两真两假。

2:题干中只存在一对互为矛盾关系的命题。

(二)解题方式1:分析题干,找出矛盾关系的命题。

2:找到矛盾关系肯定两个命题为一真一假后,剩下的两个命题必然也为一真一假,用假设法进而选出答案。

(三)精选例题【例题1】某公司招聘,甲、乙、丙、丁四个人去参加面试,面试完毕以后四人对结果进展预测如下:甲说:咱们四个人都能进公司;乙说:我不能进公司;丙说:乙和我都不能进公司;丁说:不会所有人都能进公司。

结果说明,只有两个人的预测是正确的,这两个人是:【解析】B。

题干中,甲与丁互为矛盾,因此一真一假,按照条件,四句话两真两假,因此乙与丙一真一假。

乙与丙既非矛盾关系,又非反对关系,此时,需用假设法继续做,假设丙说的是实话,那么推知乙一定为真,与条件一真一假矛盾,因此,假设错误,正确情况为丙为谎话,乙为实话,由此可知,甲为谎话,丁为实话,故说实话的是乙和丁。

二、假设法(一)题型特征1:题干给出几句对话或几句描述,并给出相应的真假状况,要求按照题干对话进展推理。

2:题干中不存在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二)解题方式方式要点:当某一变因素的存在形式限定在有限种可能(如某命题成立或不成立,如a与b大小:有大于、小于、等于三种情况)时,假设该因素处于某种情况(如命题成立,如a>b),并以此为条件进展推理,假设最终推出结论与条件不符,那么此种假设错误,从头假设进展推理。

反之,该次假设即为正确情况。

(三)精选例题【例题2】甲说:“乙扯谎〞;乙说:“丙扯谎〞;丙说:“甲和乙都扯谎〞。

请肯定下面哪个选项是真的?【解析】C。

此题条件中既无矛盾关系,又无反对关系,此时首先考虑的是假设法。

行测答题技巧

行测答题技巧
情况一:明天天气不好,张三没去爬山。这算不算违背诺言呢?其实不算的,这里大家要理解什么是假言,假言命题是预先设定一个条件发生。换句话说,我们只考虑明天天气好的情况。那万一天气不好呢?这种情况下,这个承诺的前提都没有,也就自动失效了。再举个例子:如果明天发工资,晚上就出去大吃一顿。那如果没法工资也去吃大餐了,可不可以呢?当然可以,因为我压根就没说没发工资的情况。总结一下:假言的矛盾,前提条件是必须要实际发生的。
情况二:前边例子的矛盾能不能是“如果明天天气很好,我也没有去爬山”?这也是不行的,因为这还是一个假设。大家记住一句话:必须用事实才能反驳假设。也就是说,假言的矛盾一定不能再是假言,只能是既成事实。
好的,最后总结一下。如果明天天气好,那么我们就去爬山。它的矛盾应该是:明天确实天气很好,但是没去爬山。也就是说:“如果A,那么B”的矛盾应该是“A且非B”,前提发生但是结果没有发生。
丙:设备故障且﹁违反规程;
丁:设备故障。
只有一个是真的,又甲丙矛盾,乙丁就都是假的。通过乙丁的假可以推知﹁设备故障,﹁违反规程。由此有知道乙的话是假的的,故甲说了真话。因此正确答案选择B。.
例题2
某班级有学生做好事不留名。甲、乙、丙、丁等4位老师对班上的4位学生表达了他们的看法。
甲说:“这件事如果不是张三做的,肯定就是赵六做的。”
例1、张明说:如果选李明当教练,那么王芳就要当领队。
李红说:我不同意。
以下哪项最符合李红的意思?
A.选李明当教练,但不能让王芳当领队
B.如果选李明当教练,就不能让王芳当领队
C.不选李明当教练,但要让王芳当领队
D.如果不选李明当教练,就要让王芳当领队
理解了上边的知识,这道题就比较好选了。前提是,李明是教练,结论是王芳是领队。它的矛盾就是:李明是教练但是王芳不是。C项,李明不是教练,不符合“假言的前提必须要发生”这个要求;BD还是假设,不符合“用事实否定假设”这个要求。

行测答题易错点:假言命题的矛盾命题

行测答题易错点:假言命题的矛盾命题

行测答题易错点:假言命题的矛盾命题假言命题是行测考试中的常考知识点,不少考生对于如何正确写出题干与选项的推出关系能够掌握得比较好,但是对于假言命题的矛盾,却是一个易错点。

中公教育专家在此为大家进行知识性纠偏。

首先结合具体的例子来理解一下假言命题的矛盾是什么?小明对小红说:“如果你嫁给我,我就送你100万。

”小明食言的情况只有一种,那就是小红嫁给了他,他却没有给她100万。

而这种情况就与小明的承诺相矛盾。

由此可以总结为“A→B”的矛盾是“A且非B”。

从而可以看出,假言命题的矛盾是联言命题,这一点是大家一定要熟记的,也是容易被记错的。

这个知识点在题目中的具体应用,我们通过题目来学习。

例题:辩论赛的主办方决定,除非是来自法学院大二学生,否则不能取得参赛资格。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说明主办方上述决定没有得到贯彻?(1)黄芳是来自法学院的大二学生,没有取得参赛资格(2)李磊是来自经济学院的学生,取得了参赛资格(3)刘飞不是大二学生,取得了参赛资格A.(1)(2)B.(2)(3)C.(1)(3)D.(1)(2)(3)【答案】B。

【中公解析】“主办方决定没有得到贯彻”,说明应该选择与主办方的决定相矛盾的选项。

首先主办方的决定可以写成推出关系“取得参赛资格→法学院大二学生”,那么它的矛盾是“取得参赛资格,并且不是法学院大二学生”。

满足这一矛盾命题的有(2)(3)。

因此选B。

(1)选项“没有取得参赛资格”不符合要求。

对于这道题目,不少考生会把三个选项与题干的推出关系进行对照,却并没有运用其矛盾来解题,这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对题目尤其是问题的理解不准确。

我们通过更多的题目来熟悉假言命题矛盾的考察方式。

例题:中国民营企业家陈光标曾经说过:“如果你有一杯水,你可以独自享用;如果你有一桶水,你可以存在家中;如果你有一条河流,你就要学会与他人分享。

”以下哪项陈述与陈光标的断言发生了最严重的不一致?A.如果你没有一条河流,你就不必学会与他人分享B.我确实拥有一条河流,但它是我的,我为什么要学会与他人分享C.或者你没有一条河流,或者你要学会与他人分享D.如果你没有一桶水,你也不会拥有一条河流【答案】B。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汇总】包含图形推理-逻辑判断-类比推理-定义判断等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汇总】包含图形推理-逻辑判断-类比推理-定义判断等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汇总行测判断推理—逻辑判断题解答技巧分析推理型题目是最直接考查考生推理能力的一类题目1、真假矛盾法:首先要判断题型给出的条件是“只有一真”,“只有一假” 还是“两真两假”;其次,在题干当中寻找一组矛盾关系(如果题中所给条件是只有一真或只有一假,则相矛盾关系中的条件必有一个满足题目给出的条件),反对关系(如果题中所给条件是只有一真或只有一假,则相反对关系中的条件必有一个满足题目给出的条件)和推出关系(如果题中所给条件是有两个为真或两个为假,则利用假设为真的两个条件推导其余条件,如果满足题目条件则成立),判断这两个条件是一真一假、不能同真、不能同假,还是必须同真、必须同假;最后,进行推导,得出结论。

【例题】桌上有四个杯子,每个杯子都写着一句话,第一个:“所有的杯子里都有啤酒”;第二个:“本杯中有可乐”;第三杯“本杯中没有咖啡”;第四个“有些杯子中没有啤酒”。

假如四句话只有一个为真话,那么()为真。

A.所有的杯子中有啤酒B.所有的杯子中都没有可乐C.第三个杯子中有咖啡D.第二个杯子中有可乐【解析】首先看提问部分,本题属于“只有一真”类型。

其次看题干,发现这四句话中的第一句与第四句是一对矛盾关系,则矛盾关系必然是一个为真,一个为假。

由此推理得出第四条件为真,第二、三句肯定都是假的,故选C。

【例题】在一次对全市中学假期加课情况的检查后,甲乙丙三人有如下结论:甲:有学校存在加课问题。

乙:有学校不存在加课问题。

丙:一中和二中没有暑期加课情况。

如果上述三个结论中只有一个正确,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A.一中和二中都存在暑期加课情况B.一中和二中都不存在暑期加课情况C.一中存在加课情况,但二中不存在D.一中不存在加课情况,但二中存在【解析】分析题目,属于“只有一真”类型,利用反对关系可以得知甲乙必有一真,结合丙所给可以推出甲所说为真,故选A【例题】有一件未留姓名的好人好事在某社区传开,甲乙丙丁四人有如下对话:甲说:这件事肯定是乙、丙、丁中的一位做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测判断推理:假言命题之矛盾命题答题技巧
在广州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中,有一类非常高频并且较难的考点,就是假言命题的矛盾命题。

今天中公教育就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假言命题的矛盾命题在考试中如何体现又如何解。

一、思考:
如果明天天下雨,那无我们就放假。

在什么情况下你会觉得我骗了你?
答案:明天天下雨了,我却没给你们放假。

题干信息可以写成明天天下雨→我们放假(p→q),觉得我欺骗你们的情况应该是:天下雨这件事情发生了,也就是放假的条件满足了,我却不给你们放假,即明天天下雨且我们不放假(p且非q)
规则:p→q的矛盾命题是p且非q
能力训练
1、判断下列命题间是否具有矛盾关系
“如果一只熊很饥饿,那么它是危险的”和“如果一只熊很饥饿,那么它不是危险的”
答案:不是。

【中公解析】假言命题的矛盾命题是p且非q(联命题),即p 发生,非q也发生才可以,而后面这个命题是一个假言命题,即p和非q发不发生并不知道。

正确的矛盾命题应该是“一只熊很饥饿且它不是危险的”
二、应用:
1、直接考察
例:在接受了阻击敌人的任务后,连长斩钉截铁地说:只要我还活着,鬼子就休想跨过昆仑关。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则上述断定不成立?
①连长还在,鬼子跨过了昆仑关
②连长牺牲了,但鬼子没能跨过昆仑关
③连长牺牲了,鬼子跨过了昆仑关
A.只有①
B.只有②
C. ①和②
D.①和③
答案:A。

【中公解析】由问法:哪项为真,上述断定不成立,即考察一真一假的问题,就需要大家能看出考察的是假言命题的矛盾命题。

可以把题干信息写成“连长活着→鬼子不跨过昆仑关”矛盾命题即为“连长活着且鬼子跨过了昆仑关”,所以只有①,答案选择A
2、真假话问题
例:某机关年终考核时,群众对周、吴、郑、王四位处长的考核结果有多种说法,其中,只有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①如果周处长考核优秀,那么吴处长考核也优秀;②考核优秀者是郑处长;③考核优秀者是周处长,但吴处长考核不是优秀;
④考核优秀者是周处长或王处长
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A。

【中公解析】整理题干信息:①周√→吴√②郑√③周√且吴×④周√或王√并且一直四句话中只有一句是真的。

观察四个信息发现①和③是一对矛盾命题,即一真一假,而又已知只有一个只真的,所以可以知道②和④是假的。

有②假→郑×,有④假→周×且王×,由这两个已知信息可以判断①和③的真假,即①为真、③为假,所以答案选择A。

注:真假话问题的解题步骤:
①找矛盾
②绕开矛盾。

得到一些已知信息
③回到矛盾。

根据得到的已知信息回到矛盾去判断真假
假言命题的矛盾历年都是高频考点,中公教育希望各位考生都能掌握,不要在这里丢失分数,加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