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月亮意象浅析
高中语文古诗文学习中“月”意象简析
高中语文古诗文学习中“月”意象简析在高中语文的课程中,古诗文学习是重要的一部分。
古诗文中常常运用到各种意象来表达诗人的思想和情感,其中,“月”是古诗文中常见的意象。
本文将对高中语文古诗文学习中“月”意象进行简析。
一、月的常见象征意义在古诗文中,“月”常常被用作一种象征,具有丰富的意义。
首先,“月”常被用来象征美丽和纯洁。
在很多诗歌中,月被形容为清澈明亮,如“望庐山瀑布”中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其次,“月”还可以象征温柔和安静。
在一些爱情诗中,诗人常常用“月”来比喻女性的柔情,“春江花月夜”中的“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便是一个典型例子;此外,“月”还可以象征孤独和无奈。
在一些离别的诗歌中,月常常被用来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等。
二、月的多样表达方式在古诗文学习中,诗人们常常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来描绘“月”这一意象。
首先,“月”可以通过形容词来描绘其不同的特征。
比如,“明月”、“皓月”、“红月”等等,这些形容词可以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月的美丽和光辉;其次,“月”还可以通过与其他事物的对比来表达其独特的魅力。
比如,“月亮和花朵”的对比可以突出月的明亮和花的娇艳,再比如,“月亮和星星”的对比可以突出月的孤独和星的繁多;此外,“月”还可以通过借景抒情的方式来表达丰富的情感。
比如,“庐山瀑布”中的月落和乌啼可以突出诗人的愁怀情绪,而“春江花月夜”中的花间一壶酒则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追求。
三、月的意象与诗人情感的表达在古诗文学习中,“月”意象常常与诗人的情感表达紧密相连。
月的纯洁和美丽可以表达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表达诗人对世俗纷扰的回避之情。
同时,月的孤独和寂寞也可以表达诗人的离愁别绪,表达诗人对亲人和故乡的思念之情。
月可以成为诗人情感的托底,成为表达内心世界的窗口。
在不同的诗歌中,可以看到不同心情下的月的形象,这也丰富了古诗文学习的内涵。
浅析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古诗词中的“月意象”
浅析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古诗词中的“月意象”1. 引言1.1 古诗词中的“月意象”古诗词中的“月意象”一直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见且重要的意象之一。
在古代文人笔下,月亮象征着高洁、清雅、孤寂、明净等多种意义,常常在诗作中被运用以抒发诗人的情感和表达诗人的意境。
月亮在古诗词中往往被描绘得如此皎洁、如此寂寞,让人不由得感叹月光之美,月亮之静谧。
“月光”、“明月”、“弯月”等不同形态的月亮在古诗词中也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每一种形态都能激发诗人对情感世界的深刻思考和表达。
通过对古诗词中的“月意象”的深入探讨和分析,可以更好地体会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感受到他们对人生、自然、社会等方面的深情关怀和思考。
【古诗词中的“月意象”】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独具魅力的表现方式,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探讨。
2. 正文2.1 古诗中的月亮意象古诗中的月亮意象常常被描绘为孤寂、清冷、高洁、深沉等形象。
月亮是夜空中的主角,自古以来就是诗人们情感寄托和意境表达的重要符号。
在《清平调》中,唐代诗人李白写道:“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这里的明月被描绘为在天山之巅升起,给人一种高洁、清冷的感觉,展现出李白对自然的敬畏和对远方的向往。
在《水调歌头》中,苏轼写道:“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明月被描绘为与诗人对影成三人,表现出一种孤独而又高洁的氛围。
月亮在古诗中常常被描绘为独自升起,照耀着孤寂的大地,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
月亮意象的出现不仅仅是为了描述自然景观,更是为了表达诗人内心的孤独、追求高远和追寻真理的情感。
在古诗中,月亮意象常常被赋予深刻的情感内涵,成为表现情感、抒发思想的重要符号。
2.2 月亮象征的意义月亮在古诗词中常常被赋予象征性的意义,代表着许多不同的情感和意义。
月亮象征着孤独和思乡之情。
古代诗人经常在月光下感慨人生无常,思念远方的亲人和故乡,表达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月亮还象征着坚强和永恒。
月亮在黑夜中独立高悬,给人以坚定和安慰,寓意着战胜困难、永不放弃的精神。
浅析李白诗歌中的月亮意象
浅析李白诗歌中的月亮意象浅析李白诗歌中的月亮意象月亮意象在李白诗歌中占有重要地位,李白诗中的月意象体现了作者张扬个性、伸张主体意志的精神。
一、李白诗中月亮意象的精神内核“意象”是一种以语词为载体的修辞艺术的基本符号,它是语言表达中的一种文化情感的郁结,是作者经过审美经验的筛选,融入特定的“情感和意味”,用语言媒介呈现出来的并能够引起读者的心理画面和“文化”回忆的某种物象。
“月”这一意象经过无数文人长期锤炼,使其意蕴深厚,情感丰富,表现力极强。
唐代诗人李白可谓写月的圣手,在其近千首诗作中,涉及咏月的达300多首,在这些诗歌中诗人携月同行,揽月寄兴,在他笔下,“月”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别开生面。
李白诗中出现的千变万化的月亮,给人的不再是抽象的知觉,而是一种审美意象,借此传达出幅幅生动的画面和种种真挚的情感。
李白与明月之间,可谓无隔;也只有像李白这样写明月,才是真正的不隔。
中国文化思想中向来缺少一种张扬自我个性,伸张主体意志的精神,即使在偏重于表现人的精神和自由的文学界,也还是弥漫着浓厚的伦理色彩和功利主义倾向。
在这种只重视“大我”而忽略“小我”的传统中,李白意象中所体现出的这一精神就更加珍贵。
二、以明月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皎洁的月儿往往象征着诗人理想的境界,寄托着诗人的雄心与壮志,这恰是诗人所处的时代精神在他身上的典型流露。
如明月、素月、皓月等都暗示着诗人的人生追求和一生为之奋斗的理想。
李白一生钦慕鲁仲连、张良、范蠡这样的英雄侠士,希望能像他们一样,为拯世济难而出,建不世之功,然后舍弃荣华富贵,拂衣栖隐山泉。
在“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渡荆门送别》的壮观景色中,带着半轮峨眉山月,诗人仗剑去国,远游家乡。
在《古风》五十九首中,他发出了“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耀”的呼声,完成了自身理想的升华。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这是诗人酒酣兴发时的豪言壮语,像是在悲怆的乐曲中奏出高昂的音调,在黑暗的云层中露出灿烂的霞光,让我们分明感觉到诗人对高洁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这是何等的洒脱。
古诗词中月亮意象的象征意义简析
古人因爱月而咏月。
李白说:酒缺月不味,景无月不美。
辛弃疾说:可怜今夕月,恍惚使人愁。
张若虚说: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中国文人有着“月亮情结”,因而也流传下无数关于月的美妙诗篇。
作者则想以中国的古典诗词为基础,对中国古诗词中月亮意象的象征意义作一大致的分类。
一、象征团圆和思念古典诗词中的月意象,常常是团圆的象征,寄寓着与亲人团聚的心愿与期待。
但诗人们却很少描写月下团聚的快乐,却屡屡引发了诗人的愁思和怅恨。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龙标。
作者寄情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
表达彼此之间的思念和友谊。
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
二、象征故园明月暗示着亲人团聚的希望与期待,因此,月意象自然又与家乡联系起来,成为故园的象征。
李煜的《虞美人》“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表达了李煜的故国之思。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白居易《自河南经乱……》)作者举首遥望孤悬夜空的明月,情不自禁联想到飘散在各地的兄长弟妹们,如果此时大家都在举目遥望这轮勾引无限乡思的明月,也会和自己一样潸然泪下,深切思念家园吧。
三、象征宇宙永恒明月,跨越时空,阅尽沧桑兴亡,见证历史。
月意象渗透着哲理的意味。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人间不知流转了多少英雄豪杰、凡人庸才,而“月”是永恒的,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宇宙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
一轮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
古代诗歌意象的解读——月亮篇
古代诗歌意象的解读——月亮《古代诗歌月亮意象的解读》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月亮是一个被广泛运用且具有丰富象征意义的意象。
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刻的内涵,承载着诗人们的情感、思想和哲学思考。
一、月是美的象征月亮皎洁、明净、柔和、可亲,犹如一位温柔美丽且冰清玉洁的女性。
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已诗意地发现了月亮之美,《诗经·陈风·月出》中唱道:“月出皎兮,佼人僚兮”,以月光之美映衬人物之美。
周祗则赋予月以高远、润洁、柔和、清幽的审美内涵,形容其“气融洁而照远,质明润而贞虚,弱不废照,清不激污”。
谢庄将秋月的纯净之美与山水结合,“气霁地表,云敛天末,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菊散芳于山椒,雁流哀于江濑。
升秋质之悠悠,降澄辉之蔼蔼”,汇成更加清美的景致。
月亮朦胧柔和的清辉还能赋予山水景物独特的神韵,具有化景的作用。
如张先在《木兰花》中所写“中庭月色下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通过清明月色中飘过的无数淡若无痕的杨花,给人以朦胧的美感。
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不仅营造了清幽绝俗的氛围,让人感到月夜幽林之景空明澄净,弹琴长啸之人安闲自得,外景与内情融为一体。
诗中的“明月来相照”,既与“人不知”形成对照,又起到了点破暗夜的作用,体现出闲、静、淡、远的风格和优美的意境。
总之,在诗人笔下,月亮不管是烟月迷蒙的轻忧淡愁,还是皓月当空的雄浑高古,亦或是月光笼佳人的恬淡婉约的宁静,都是美的象征。
二、月是情的载体(一)寄托恋人相思之情男女相思离别、少妇闺阁之怨是古诗文中常见的主题,月夜往往是相思主题的背景。
《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中“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描绘了主人公独守空帏,在明月流光下的寂寞凄凉,引出她内心的无穷愁思。
曹植的“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徐陵的“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
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沈俭期的“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月亮在古诗词中的意象加相关诗句赏析
月亮挂天边,古诗里的梦幻篇章
哎,你们有没有发现啊,古代的诗人好像特别喜欢写月亮?一轮明月挂在夜空,在古人的笔下竟能生出千般情愫。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月亮在古诗词中的意象吧!“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的《静夜思》可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简单的两句话就勾勒出那种夜深人静、独自对月的思乡之情。
那个“疑”字真是妙啊,感觉像是月光太明亮了,都让人分不清是地上的白霜还是天上的光辉了。
苏轼也有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可是中秋佳节时最应景的诗句之一了。
“婵娟”就是形容月色美好的样子,诗人希望亲人朋友都能健康长寿,虽然相隔千里但也能一起欣赏这美丽的月色。
你说,这怎能不让人感到温馨呢?
还有杜甫那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真的很有画面感。
每当秋天来临,露水渐渐变凉变白的时候,就觉得那轮圆圆的月亮只有在自己的家乡看起来才是最明亮的呀。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种体会,反正每次读到这句诗我都会想家。
当然啦,除了这些家喻户晓的名句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诗句也写了月亮哦!“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每一首都藏着不同的情感与意境,仿佛透过那些文字我们能看到古人们面对月亮时的沉思与感慨……
总之哈,月亮在古诗词中真的是个很神奇的存在,它寄托着人们的思念、愿望和情感,无论过了多少年再读起那些诗句依然能让我们心生共鸣。
月亮月亮在古诗词中的意象
月亮月亮在古诗词中的意象月亮,那高挂在夜空的银盘,在古诗词里可是个超级明星,有着各种各样丰富的意象。
首先呢,月亮常常代表着思念。
就像张九龄说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你想啊,茫茫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远在天涯海角的人在这一刻同时看着这月亮,那种思念就像潮水一样涌上来。
不管是思念远方的亲人,还是分隔两地的恋人,这月亮就像一个无声的邮差,把思念从这头传递到那头。
比如说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就特别直白。
大诗人抬头一看月亮,故乡的种种就涌上心头,然后低下头思念就像决堤的洪水了。
这月亮就像一个触发思念的开关,只要看到它,那些藏在心底的想念就藏不住了。
月亮还象征着孤独寂寞。
王维的“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月亮出来了,把山里的鸟儿都惊到了,在这春涧里时不时地鸣叫几声。
整个画面就显得特别清幽孤寂,月亮就像一个孤独的旁观者,冷冷地看着这一切。
还有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你看他多孤独啊,只能和月亮还有自己的影子一起喝酒,把月亮当成酒友了,这月亮就成了他孤独时刻的陪伴者,不过这种陪伴又透着一种更深的寂寞。
另外,月亮也有团圆的意象。
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里的“婵娟”就是月亮啦。
大家都希望人能平平安安的,虽然相隔千里,但是还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亮,就好像还是团圆在一起一样。
在中秋节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赏月,那圆圆的月亮就象征着家庭的团圆美满。
要是有人没能回家,看到这月亮也会心生向往团圆之情。
月亮在古诗词里的意象真是多种多样,它就像一个百变精灵,一会儿是思念的寄托,一会儿是孤独的象征,一会儿又代表着团圆。
它用自己那柔和的光辉,照亮了古诗词的天空,也照亮了古往今来人们的心灵世界。
古诗中月的意象赏析
古诗中月的意象赏析古诗中月的意象赏析在古诗中,月亮通常是一种怎样的意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的相关信息,仅供大家阅读参考!一、以“残月”写忧愁古人常以残月来衬托内心的痛楚与忧愁。
“残”本身就给人一种凄清的感觉,残月这一意象则更加重了这份感伤与悲愁。
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
——文天祥《酹江月》这是作者被囚禁之后,想想过去,面对当时的处境而产生的`壮志未酬的伤感与悲愁。
而这伤感与悲愁的宣泄,所借助的就是那“残月”,读来,使人深受感染。
借残月言愁的诗词很多,下面再举几例:1、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
——曹组《青玉案》2、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晚霞。
——仲殊《南柯子·忆旧》3、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牛希济《生查子》4、惆怅小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
——韦庄《荷叶杯》5、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二、以“明月”写忧愁古人常用明月来营造清丽、冷寂的氛围,用明月与亲人相离、恋人相隔等心境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烘托相别之意,感伤之情。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晏殊《蝶恋花》词人为倾吐对恋人的思念之情,营造了一种凄冷静寂的氛围。
作者心中那因思念而引发的感伤,也借助月亮这一意象,比较委婉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借助明月写忧愁的词句也很多,下面再举几例:1、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江城子》2、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
——温庭筠《菩萨蛮》3、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苏轼《永遇乐》4、谁共我,醉明月?——辛弃疾《贺新郎》5、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晏几道《临江仙》三、以“淡月”写忧愁人散后,一钩淡月天如水。
——谢逸《千秋岁》词人借助淡月这一意象,来写人们散去后莫名的惆怅,可谓形单影只,淡月相共,伤感无限!借助淡月来咏愁的词句还有:1、春啼细雨,笼愁淡月。
——卢祖皋《安清都·初春》2、正销魂,又是疏烟淡月,子规声断。
——陈亮《水龙吟·春恨》四、借“新月”写忧愁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古代诗歌中月亮的意象
古代诗歌中月亮的意象在古诗中月亮可以表达多种情感,她已不是一个单纯的星体,下面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古代诗歌中月亮的意象,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古代诗歌中月亮的意象(一)对人生及永恒的哲思月亮高高挂在夜空,它激发了人们浩渺如烟的宇宙意识以及遥远悠长的历史意识,促使人类生出一种探索生命奥秘的哲人式愿望,它不断启发人类对宇宙进行思索。
正是在人们这样的心态下,明月意象成为了永恒不变的象征。
诗人身处月光中就会生出一种难以掩饰的思古情感,这时候的月亮就化作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
张若虚曾经在《春江花月夜》中这样描述月亮:“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朦胧的月光中,诗人神思飞跃,他由人生联想到月亮,寻求着浩瀚无际的宇宙奥秘以及人生哲理。
人的生命在月亮面前显得那么短暂易逝,可是从人类总体来看,又是永久存在的,一代又一代绵延不息,正因如此,年年相似的月亮得以与代代无穷的人类实现共存。
古代诗歌中月亮的意象(二)对时空意象的表达月亮不仅仅是短暂易逝的人生的对照,更是历史长河的永恒参照。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出自王昌龄《出塞》)该诗开始主要描述景物。
“秦时明月汉时关”,皎洁的月亮高挂天际,万里关塞一览无余,把边关的寂静寥廓以及景物的萧条表达得淋漓尽致。
将“秦汉时”放置在“月”以及“关”之前进行修饰,提升了诗词的意境,而我们也彷佛回到了遥远的时代,引发出人们无限的思考:自从秦汉开始边防战争就一直没有断过,直到今天,拖得如此之长。
这是诗人站在时间的角度对边塞悠久的描述。
“今年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出自李白的《把酒问月》)世事不断变迁,旧人早已老去,只有月亮依旧,世世代代依然,它静默地注视着人世间的沧桑巨变,而月光有没有由于哀伤而更加阴寒呢?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和《寄扬州韩绰判官》“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则是利用月亮意象感今怀昔,感叹历史的荣辱兴衰。
浅析李贺诗中的月亮意象
浅析李贺诗中的月亮意象
李贺的诗歌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作,其诗歌洋溢着一种激情和真实感,使得诗人和读者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此外,在李贺的诗中,月亮也是一个重要的意象,它更增加了李贺诗词的魅力。
本文将从月亮意象这一方面,探讨李贺诗中的月亮意象。
首先,月亮是李贺诗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它洋溢着一种特殊的美感,表达着李贺对景物的强烈眷恋与渴望。
在《秋夜》中,月亮形象被描绘得极为生动:“秋夜月色如练,飞纱窗外清淡”。
这首诗表达了李贺美好的愿望,他想要在这满月的秋夜中与月亮同守晚禅,饱览月光之美。
此外,月亮意象也代表着思念和清冷,与现实相比,它更具有一种空灵和朦胧的美感,是李贺表达思念之情所必不可少的载体。
例如,《离思》中,诗人描写了月亮和星星的形象,以此来表达他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月夜霜满天,离恨有几千;星河欲落处,离情聊何年”。
最后,月亮意象也表达了李贺对国家的思绪,它体现了李贺对未来的希望。
例如,在《梅花》中,李贺描写了月亮照耀着梅花的美景:“梅花开遍江山,月夜照万家;总把一山梅开,今朝满国来”,他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憧憬,并希望国家能够早日复兴,实现一片明媚的天地。
综上所述,李贺诗中的月亮意象具有深刻的含义,既表达李贺的渴望,又体现了他对思念和国家的思绪。
因此,月亮意象成为李贺诗词中最耐人寻味的文化元素,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浅析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古诗词中的“月意象”
浅析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古诗词中的“月意象”
古诗词中的“月意象”是指作者在表达自己情感、描写自然景物或抒发哲理时经常使
用的形象意象,即与月亮有关的形象。
在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的古诗词中,我们可以看到
许多充满诗意和情感的描绘月的诗歌作品。
月亮在古诗词中常被用来描绘孤独和寂寞的情感。
元稹的《遣悲怀》中写道:“独白
萧关九月寒,千山踏碎月如钱。
”这里的“独白”以及“寒”象征着主人公的孤独和寂寞,而“千山踏碎月如钱”则生动地描绘了月亮的寒冷和辽远。
月亮也常被用来表现思念和思考。
在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他写道:“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这里的月亮不仅代表着思乡之情,也与诗
人所处的环境相对比,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这种对月亮的情感寄托使得诗歌更加深刻和感人。
月亮还常被用来喻示爱情和美好的事物。
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写道:“曾经沧海难
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这里的“曾经沧海难为水”和“除却巫山不是云”是对爱情的赞美,而“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则是对
月亮在爱情中的象征。
古诗词中的“月意象”以其充满诗意和抒发情感的特点而成为了一种常见的表达形式。
作者通过描绘月亮的形象,不仅表达了对孤独和寂寞的感受,还展示了对思念和思考的情
感寄托,更重要的是在爱情和美好事物的表达中,月亮常常被用来喻示爱情和美好的事物。
这种“月意象”的运用让古诗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了诗人们独特的情感和哲理思考。
中国诗词中月亮的象征意义
中国诗词中月亮的象征意义
月亮在中国诗词中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象征,它通常象征着爱情、思念、孤独、华丽、蓝色、纯洁、雅致、恬静和静谧等意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国诗词中月亮的象征意义:
1. 和爱情相关的意义
月亮常常被用来象征爱情和思念,尤其是在中国古典诗词中。
它经常被用来描述两个人之间的浪漫关系,并且通常被描绘为一个美丽的女人。
月亮也经常被用来表达一个人对爱人的思念和留恋之情。
2. 孤独和忧伤的象征
月亮也可以象征孤独和忧伤。
在夜晚,月亮总是独自一人悬挂在天空中,这个形象经常被用来表达一个人的孤独感或者思念爱人的难过之情。
3. 华丽和优雅的象征
月亮还常常被用来象征华丽和优雅。
月亮经常被描绘成一件华丽的艺术品,例如一枚美丽的珠宝或者一个精美的玉佩。
这种象征意义经常被用来描述优雅的女性或者让人想起华丽的宫廷文化。
4. 蓝色和纯洁的象征
月亮经常被描绘为一片蓝色天空中的一块白色纯洁的区域,这种象征意义让人想起天空和广袤的海洋。
月亮也经常被用来象征纯洁和无瑕的美丽。
月亮还被用来象征雅致和恬静。
它通常被描绘为一个静静地悬挂在天空中的物体,并且常常被用来表达一个人渴望平静和宁静的心情。
月亮在古诗词中的意象
月亮在古诗词中常常作为一个重要的意象出现,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月亮在古诗词中的意象:
1. 思念之情:月亮常常用来表达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如李白的《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2. 离别之苦:月亮也常被用来描绘离别的场景和情感。
诗人们借助月亮的圆缺变化,表达对离人的眷恋和伤感。
3. 孤独寂寞:在古诗词中,月亮有时也象征着孤独和寂寞。
诗人们通过描绘月光下的寂静和冷清,表达自己的孤独感受。
4. 美好祝愿:月亮在古诗词中有时也承载着美好的祝愿。
诗人们借助月亮的圆满和明亮,表达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总的来说,月亮在古诗词中的意象是多层次的,既可以是思念之情的寄托,也可以是离别之苦的象征,还可以是孤独寂寞的写照,或者是美好祝愿的承载。
这些意象的运用,丰富了古诗词的表现力,也使得读者在欣赏诗词时能够感受到更深层次的情感共鸣。
符合的诗词有: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唐·王维《竹里馆》
上述只是我提供的一个简略列表,符合的诗词可能还有很多。
唐诗中的月亮意象
唐诗中的月亮意象唐朝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黄金时期,许多优秀的诗人在这个时代诞生并繁荣。
而在唐诗中,最为常见且深具意境的意象之一就是月亮。
在唐诗中,月亮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自然元素,更是具有丰富象征意义的文学形象。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唐诗中的月亮意象。
首先,唐诗中的月亮常常象征着思乡之情。
在唐朝,文人士大夫经常要离开家乡奔赴京城或远方,一方面是为了事业,另一方面却也难免思念家乡的亲人和故土。
因此,月亮成为了他们思念家乡的载体。
例如,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通过描绘高楼之巅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遥远故乡的思念之情。
而月亮则成为了诗人思乡之情的象征,使得诗意更加深远。
其次,唐诗中的月亮也常常被赋予了浪漫的爱情意义。
在唐朝,诗词约会成为了一种文人士大夫间流行的社交活动,很多诗人通过诗词来表达情感。
月亮作为浪漫与美丽的象征,被诗人们用来描绘爱情的甜蜜和忧伤。
例如,李白在《静夜思》中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以明月光的美景作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爱人的思念之情。
月亮在其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得诗意更加动人。
此外,唐诗中的月亮还常常与诗人的孤独与寂寞联系在一起。
在唐朝,很多诗人与官场上的尔虞我诈和权谋之争格格不入,因此常常感到孤独与寂寞。
他们通过把自己比作漂泊的月亮,表达了内心的孤独和忧愁。
例如,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道:“只有馀莺啼后庭,恨无归日又黄昏。
”这首诗以相思之苦为主题,将诗人比作寂寞的月亮,传达出内心的忧愁之情。
综上所述,唐诗中的月亮意象丰富多样,承载了思乡之情、浪漫的爱情以及诗人的孤独与寂寞。
月亮在其中既是一种自然元素,又是一种象征,使得唐诗中的诗意更加深邃和含蓄。
正是由于这种丰富的象征意义,唐诗的月亮意象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赞赏。
古代诗歌中月的意象
古代诗词中月的意象古代诗词中月的意象主要有以下几种:一、 月的边塞意象。
“边塞”、“明月”“关”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性质的制约,形成一种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因而边塞诗的创作往往离不开“明月”与“关”的塑造。
月作为一种语言形象,把环境点缀成了苍茫悲壮的边塞风情,也把边塞这个特征性地理上的物理空间转化成了艺术上的心理空间。
明月是可以跨越时空的隔绝。
戍守边疆的征夫、苦待闺中的思妇,月是他们的一种寄托和幻念,千里相共,愿随孤月,流照亲人。
诗人们利用这种情结自由地创造了月和边塞的相行相随相抚相慰的空间美。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于是很自然地产生出“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的念头。
诗人对月和边塞相形相随相抚相慰的空间美的伟大感受,已经是十分杰出的了。
二、 月的时间意象。
月升月落,月圆月缺,月光是流逝的,月光的流逝在生命的时间中展开,因而月光还是生命的,是时间的。
古人常以月的意象伤感生命的流逝岁月的流逝。
李煜说:“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虞美人》),在李煜眼里,往事如梦,只能在“月明中”徒作悲怆的追忆。
他曲折命运的悲剧,尽情地展现在“春花秋月”的时间之流中,不仅李煜,封建专制的社会在本质上是压制禁锢人才的,自己的壮志豪情聪明才干也无可奈何地消融在历史的月光流逝中:“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冥王宫里人”(李白 苏台览古》)。
他们的生命与逸志常常也在“月光如水”的流逝中被淹没被虚抛浪掷了。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旧时月”引起了诗人对历史的浩叹和追思,在这里,月再一次通向把千古亘远,深邃浩淼的宇宙意识。
三、 月的愁绪意象。
在古诗词中,月还是情绪的,在自然界中,月明月阴,月圆月缺与圆满、欠缺等事物异质同构。
因而诗人笔下的月便常常与悲欢离合的情感相联系了。
尽管魏人曹丕早有了“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的诗句。
南北朝时谢灵运也有了“明月照积雪,北风劲且哀”等哀愁的诗句,但是以月状愁在唐代依然有很大的反战。
古诗文中关于“月”的意象
古诗文中“月”的意象古诗文中关于“月”的意象月,是自然界的一道绚丽风景。
古往今来,多愁善感的诗人,不仅用月传递着大千世界的趣味,也用月传递着人类复杂的内心世界。
月亮或偶然或必然的变化与诗人亦喜亦悲的感情相辉映,于是,心境各异的诗人随心所欲地把月亮雕镂,并装饰了自己的诗章。
今天,语文网小编就跟大家一起来谈谈古诗文月的意象。
希望对同学们的语文学习有帮助。
唐代大诗人李白同月是最有缘的。
皎洁的月亮在李白的心中是理想的化身,是光明的寄托,是可以相期相伴的友人。
初别蜀地,仗剑漫游,诗人眼中江月的'景象也分外瑰丽美妙: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但现实却让怀才不遇的诗人一腔苦闷,于酣饮之际,他以上天揽月这一飞动健举的形象,高吟出慷慨志趣: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月亮在诗人那里有情有意,月下独酌时,他引明月为知己: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闻朋友被贬,他托明月寄思念: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诗人放歌月起舞,诗人徘徊月沧桑。
相看两不厌,月亮与太白。
最雄浑苍茫的月当属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戍守边疆的征夫,苦待闺中的思妇,月是他们的一种寄托和幻念,跨越时空,千里相共。
边塞诗的创作离不开明月与(边)关的塑造。
但只有盛唐时期的诗人,才赋予了边塞诗更为博大阔远、浑融丰腴的意境,给人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
王昌龄一着笔,即展现出一幅壮阔的图画:一轮明月,照耀着边疆关塞。
诗人只用大笔勾勒,不作细致描绘,便已渲染出孤寂、苍凉的气氛,尤为奇妙的是,诗人在月和关的前面,用秦汉时加以修饰,使这幅月临关塞图,变成了时间中的图画,赋予万里边关悠久的历史感。
月作为一种意象,把环境点缀成了苍茫悲壮的边塞风情。
月在此,成了跨越时空的见证人。
最伤感的月非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莫属。
三春花开,中秋月圆,这些本来都是人间美景,可在李煜这位亡国词人的眼里,这些美景就全然不同。
(完整版)古代诗歌中月亮的意象
古代诗歌中月亮的意象在古诗中月亮可以表达多种情感,她已不是一个单纯的星体,下面是由为大家整理的古代诗歌中月亮的意象,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古代诗歌中月亮的意象(一)对人生及永恒的哲思月亮高高挂在夜空,它激发了人们浩渺如烟的宇宙意识以及遥远悠长的历史意识,促使人类生出一种探索生命奥秘的哲人式愿望,它不断启发人类对宇宙进行思索。
正是在人们这样的心态下,明月意象成为了永恒不变的象征。
诗人身处月光中就会生出一种难以掩饰的思古情感,这时候的月亮就化作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
张若虚曾经在《春江花月夜》中这样描述月亮:“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朦胧的月光中,诗人神思飞跃,他由人生联想到月亮,寻求着浩瀚无际的宇宙奥秘以及人生哲理。
人的生命在月亮面前显得那么短暂易逝,可是从人类总体来看,又是永久存在的,一代又一代绵延不息,正因如此,年年相似的月亮得以与代代无穷的人类实现共存。
古代诗歌中月亮的意象(二)对时空意象的表达月亮不仅仅是短暂易逝的人生的对照,更是历史长河的永恒参照。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出自王昌龄《出塞》)该诗开始主要描述景物。
“秦时明月汉时关”,皎洁的月亮高挂天际,万里关塞一览无余,把边关的寂静寥廓以及景物的萧条表达得淋漓尽致。
将“秦汉时”放置在“月”以及“关”之前进行修饰,提升了诗词的意境,而我们也彷佛回到了遥远的时代,引发出人们无限的思考:自从秦汉开始边防战争就一直没有断过,直到今天,拖得如此之长。
这是诗人站在时间的角度对边塞悠久的描述。
“今年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出自李白的《把酒问月》)世事不断变迁,旧人早已老去,只有月亮依旧,世世代代依然,它静默地注视着人世间的沧桑巨变,而月光有没有由于哀伤而更加阴寒呢?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和《寄扬州韩绰判官》“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则是利用月亮意象感今怀昔,感叹历史的荣辱兴衰。
月亮在古诗中的意象
月亮在古诗中的意象1、月是美的象征《诗经·陈风·月出》最早以明月来喻佳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这里的“佼人”就是美人的意思。
而在韦庄《菩萨蛮》这首著名的唐词当中,更是以“炉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以月喻人,而且是容貌娇艳的女子。
诗词当中用月亮来比喻美丽的女子,不光是凡间的,还有神仙女子。
宋玉的《神女赋》中“其少进也,皎若明月舒其光”,就是用明月来形容神女之美。
苏轼的《宿望湖楼再和》写出名句“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
”同样是抒写女子之美,月就是人们心中的美女之神。
2、月是故园、团圆的象征苏东坡有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古人们很早就在月亮的圆缺和人的离别团聚之间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月圆之日常常被人们看作是家人团聚之时,那么明月就被披上了团圆的象征外衣。
李煜曾《虞美人》写下:“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就是在对月亮的吟咏当中注入了故园之思,深切地表达出了和故乡和亲人团圆的愿望。
而在杜甫的笔下,“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同样表达了对故乡、亲人团聚的盼望。
天上只有一个月亮,而人虽在异乡,但是自己和家人是共看一轮明月,这就将人的思乡之感与故乡的面貌融为一体,这就是月的团圆象征意义所在。
在羁旅之人的眼中,天上遥不可及的月亮就是自己那日夜想念的家,在孤独的夜晚,月之故园就是寄托的最好凭证。
3、月是永恒的象征人生短暂而月亮永恒,这也是诗词中最富有哲理意义的思考。
张若虚的一首《春江花月夜》不仅使他被世人所牢记,也给人们留下了宝贵的哲学道理:“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月在诗人眼中是永恒的,与人的生命短暂形成了带有诗意的对照,这种对照让人们看清了自己,月亮还是那个月亮,但是人生却早已不同。
李白在《把酒问月》:“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也是如此这般的体验。
苏轼也有相似体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只是在感叹时光短暂的同时,寄寓了美好:“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古诗中月的意像赏析
古诗中月的意像赏析月亮是一种天文现象,但很多诗人把情怀都给了它,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古诗中月的意像赏析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古诗中月的意像赏析1古诗中月的意像赏析古诗中的“月”含着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一、抒发思乡怀远之情。
人们以月圆比喻人的团圆,以月缺比喻人的离别。
“月亮”象征思念,包括思念家人、思念故,有代表性的是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二、表现美好的、纯洁无暇的感情。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
潋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这里的“月”代表的是爱心的传递。
比如李白的《玉阶怨》把月亮引申为晶莹剔透的境界,以自然的纯洁对应人心灵的'纯洁。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把月亮作为最美好、最纯洁的象征。
三、对人生短暂的悲伤,抒发愁苦之情。
在自然界中,月明月阴,月圆月缺与圆满、欠缺等事物异质同构。
在古诗中,月是有情绪的,诗人笔下的月便常常与悲欢离合的情感相联系了。
曹丕“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谢灵运的“明月照积雪,北风劲且哀”的诗句表现了哀愁的心绪。
唐诗中有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凄清孤苦,还有孟浩然“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的凄恻孤寂,王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蕴藉深沉,白居易“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的潸潸泪下,钱起“二十五弦弹月夜,不胜清怨却飞来”的郁怀难耐……月作为愁绪的意象,构思巧妙,笔法空灵,意趣含蕴,获得了不朽的艺术生命和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
四、展示广阔情怀。
古人借月状景,抒写辽阔,比如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以及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这些咏月的佳句,充满了诗情画意,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妇孺能诵。
明月在古诗词中的意象
明月在古诗词中的意象明月在古诗词中的意象明月是古诗词中一个常见的意象,它在古诗词中的意象有许多传奇色彩,很有意思。
通常来说,明月可以象征着重新,纯洁,温柔,美好等意象。
明月可以象征着重生。
在古代的诗歌中,明月经常被用来象征着生命的重生和希望。
古人认为,月亮象征着新的生命,新的机会,用明月来描绘新的开始,这也是重新开始的象征。
比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就有这么一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里描绘出的是人们重新拿起笔,重新开始写作的开始时刻,也是一种重新开始的意象。
明月还可以象征着纯洁。
在古典诗歌中,明月经常被用来象征着纯洁,纯洁和内心的宁静。
比如,唐代诗人王维的《望月怀远》中就有这么一句:"背窗含春月,不用关梁桥”,这里描绘出的是一种纯洁,安静,内心的宁静,源于夜晚梦回的明月之意。
明月也可以象征着温柔。
明月可以象征着温柔和母爱之情。
古人认为明月能够抚慰人们的心灵,送给心灵宁静和平静。
比如,晚唐诗人王昌龄的《渔家傲晓行》中就有这么一句:"灯影摇红烛,月照轻舟行”,这里描绘出的是夜晚中,船只轻悠悠的慢慢向前行驶,而明月旁边又有灯影的温柔抚慰,这里也蕴含着温柔的意象。
最后,明月也可以象征着美好。
在古代的诗歌中,许多都将明月与自然的美景联系在一起。
比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钗头凤·昨夜雨疏风骤》中就有这么一句:"欲为红妆添丁香,凤钗雪辉明月中”,这里描绘出的是雨天晚上,凤钗上的绮丽舞姿,明月的灿烂光芒,以及红妆的妩媚,把自然的美景与明月融合在一起,表现出自然的美好意象。
明月在古诗词中蕴含着重生、纯洁、温柔、美好的意象,古人将明月用来抒发内心,表达对重生、希望、宁静、母爱和美景的记忆,这是古人对明月的情感和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米’的最后一步,更是对课堂展示是否 有效的检验。可以说,氛围的营造,场景的 设计,情节的阐述都是在为课堂的‘最后 十米’做铺垫,打基础。通过堂内训练,一 方面可以检验教师课堂设计是否合理有 效,从而为后续课堂准备提供经验与反 思,另一方面,也是帮助学习快速消化理 论知识、轻松学习的关键。
四、小结 打造高效的思想政治课堂,关键还在 于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强化学生对内容的 理解与消化。因此,课堂的高效与否取决 于学生参与性的高低,而如何提升学生的 参与性,就要求教师在课堂设计环节,根 据学生的心理偏好与课堂内容的特点,以 入景入戏的步骤打造学生乐于接受的课 堂教授形式,让学生由被动听讲转为不知 不觉入戏,不乏不累的学习中。只要从学 生的需求入手,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改 变传统课堂的讲授形式,打造高效课堂也 可以是有章可循,有景可入的教学实践。
三、抒发对宇宙、人生的思考 月亮作为一种象征形式,它唤起了人 们苍茫渺远的宇宙意识和历史意识,唤起 了具有广大空间的人生喟叹,总伴随着阔 大苍凉的宇宙空间、浩渺悲壮的审美境界。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 人?”这里的明月还包含着诗人对人生短 促、宇宙永恒的悲叹之情,抒写了人间离 别相思之情和对宇宙、人生的深切感慨。 李白也有“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 古人”的诗句。这几句诗将时间对生命的 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 漓尽致,读来意味深长,荡气回肠。 月亮包含着传统文化积淀下来的民 族情感体验与心理模式,又包含着诗人个 体对现实人生的理想和感悟。诗人们借月 抒发了对宇宙和人生的哲理思考。 总之,月的意象一直是文人们的宠 儿,在感情丰富的诗人们眼中,那朦胧的 月光,淡雅的月色,多变的月形无不带给 他们深思。
一、和谐互动—— —高效课堂氛围营造 和谐、民主的课堂学习氛围,是提高 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只 有师生和谐相处,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学 生才会有安全感和愉悦感,才能在课堂上 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和能力,学得开心。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和 认知规律,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 科学地设计学习活动,创设问题情境,充 分唤起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积极参与
又如李白的 《月下独酌》,“花间一壶 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 人。”诗人借月影写孤独,极尽委婉曲折之 致,以想象中的热闹反衬心中的无限愁寂。 天上的月亮是李白在精神世界中永远的知 己,诗人用这美好的情景来反衬出自己内 心的孤寂与悲苦。而这一切,皆因月而起, 若无此月,诗人恐怕也不会有此感伤。
的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形 成课堂内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良性互 动。打造课堂内学生积极参与,和谐互动 的氛围,是提高课堂效果的前提。
二、多媒介展示—— —高效课堂场景设计 借助多媒体资源,通过不同的媒介,以 视频、网络趣谈、漫画性小故事等多种形式 展示同一主题的内容,往往能够快速有效 地启动学生思维。对于与时事政治联系较 紧密的章节,可以尝试在堂内一同观看相 关的视频或者主题性讨论,甚至尝试引用 微博中的热博,以“元芳你怎么看”等趣味 性方式开题,常常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堂内训练—— —高效课堂效果保障 高效课堂的打造不仅是让学生入景 入戏,哈哈一笑,调动学生的参与性、提升 学生的体验性,更是高效课堂的过程。课 堂效果是否高效,还有最为关键的一步, 即堂内训练。仅仅使学生轻松一笑并不能 保障学生能够有效地理解理论知识,堂内 训练不仅是‘趁热打铁,百米赛跑的最后
2019·8
构建思想政治高效课堂的实践性思考
河北省雄县 王彦菊
摘要: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思想政 治课程特点与高中生的心理特征出发,认 为构建思想政治高效课堂需要从氛围营 造、场景设计、情节阐述与堂内训练四个 环节入手,通过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对课 堂内容进行情节性阐述。
关键词:思想政治 高效课堂 教学 实践
打造高效的思想政治课堂,改变传统 课堂的讲授形式, 也可以是有章可循,有 景可入的教学实践。下面谈几点做法:
JIAOXUEWENCUI 教学文萃 85
古诗词中月亮意象浅析
摘要象。而作者 的情感亦会通过意象委婉地表达出来。本 论文针对月亮意象在古诗词中所发挥的 作用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古诗词 月亮 意象 明月千古,清辉永存,勾起人们不同 的思绪,让人不禁将喜怒哀乐、成败得失 融入皎洁的月光。美妙的传说、诉说不尽 的人文烙印都让渺远如冰镜玉璧般的明 月灵动、多姿,成为我国古典诗词中最典 型的意象之一,让历代文人吟咏不绝的同 时也表达了各种情思。 一、寄思乡怀远之情 在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者的眼里,月 亮这一意象往往蕴含着对故乡和亲人朋 友的无限思念。在众多的咏月古诗词中, 这一类是最多的。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 夜忆舍弟》),在思乡人的眼里,故乡的月
辽宁省抚顺市第六中学 沈 霜
色格外明亮,可借天上的明月表达自己的 相思之情。
二、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孤苦的 情怀
如 杜 甫《旅 夜 书 怀》中 的“ 星 垂 平 野 阔,月涌大江流”是历来传诵的名句。大笔 勾勒,写得真切细腻。明星低垂,平野广 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雄浑的情景,浩 瀚的气势,创造出一种阔大但又寂寞空旷 的境界,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诗人孤 独的情怀,抒发了诗人漂泊生活孤独凄凉 的苦闷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