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弃渣场选址合理性分析
铁路建设项目弃渣场选址合理性分析研究获奖科研报告
![铁路建设项目弃渣场选址合理性分析研究获奖科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3220352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67.png)
铁路建设项目弃渣场选址合理性分析研究获奖科研报告【摘要】铁路建设项目因隧道、路堑、桥梁基坑开挖等产生大量弃土弃渣,经综合利用后剩余弃土弃渣需指定弃渣场进行妥善处置,弃渣场为铁路、公路等线型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的重点和难点,弃渣过程中及弃渣结束后若防护措施不当会造成水土流失,并产生水土流失危害,损毁下游农田、水利等设施,若选址不当会严重威胁下游居民点及重要基础设施的安全,故弃渣场选址俨然已成为铁路建设项目弃渣场防治的重中之重。
本文以太行山山地丘陵区某铁路项目为例,对所有变更弃渣场逐个进行了选址合理性分析,判定选址是否依法合规,方法和流程可为类似铁路建设项目提供参考和借鉴,最后提出了选址合理性分析中存在的需要探讨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铁路;水土保持;弃渣场1 项目概况某铁路主要位于山西省,末端部分位于河南省,线路长度358.761km,主要技术标准为新建高速铁路,正线数目为双线,设计速度250km/h,全线设13座车站。
路基占线路长度的27%;桥梁占线路长度的30%;隧道共39座,长154.10km,占线路长度的43%。
工程共设弃渣场131处,弃渣量为3537.90万m3,占地627.48hm2,其中沟道型120处,缓坡型2处,采石坑型1处,洼地型8处。
131处弃渣场中最大堆渣高度大于20m的94处,弃渣量大于50万m3的3处,均为洼地弃渣场。
该铁路水土保持方案于2015年取得了批复,原水保方案弃渣场110处,2016年下半年施工单位进场后最终落地131处,其中位置与原水保方案位置一致且堆渣量未超出20%的27处,位置一致堆渣量超出20%的5处,变更渣场共计104处,变更原因主要为线路平面和纵断变化、地方政府要求、征占地难度等因素。
根据办水保[2016]65号文要求需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弃渣场补充)报告书,在弃渣场补充报告书中对变更渣场逐个进行了选址合理性分析,选址不合理的进行了优化和另选位置,弃渣场补充报告书于2017年取得了批复。
弃土场选址报告范文
![弃土场选址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eee1fed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ff.png)
弃土场选址报告范文一、选址目的弃土场是用于储存和处理工程建设中产生的废弃土壤的场所。
选址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弃土处理的成本、工期和环境影响。
本次选址报告旨在寻找一个合适的弃土场选址,确保弃土处理工程的顺利进行。
二、选址原则1.地理位置:选址应尽量靠近施工现场,以减少运输成本和工期。
2.土地利用:选址应考虑到规划用地和空间利用的合理性,确保弃土场的可持续发展。
3.环境影响:选址应避免对周边环境产生过大的负面影响,包括水源、土壤质量和生态环境等。
4.交通条件:选址应考虑到交通便利度,确保运输车辆能够方便进出。
三、选址分析基于上述选址原则,我们对多个潜在的选址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评估。
以下是我们选取的三个具有潜力的选址地点:1.选址地点A该地点距离施工现场较近,运输距离短,节省运输成本和工期。
但该地点附近有一个重要的水源地,选址可能会对水源以及周边环境产生潜在风险。
此外,该地点还需要进行土地利用规划,以确保空间利用的合理性。
2.选址地点B该地点具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和土地利用规划,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但距离施工现场较远,运输成本较高,可能影响工期。
交通条件良好,运输车辆能够方便进出。
3.选址地点C该地点距离施工现场适中,运输成本和工期相对较低。
周边环境无重要水源和生态保护区,选址对环境影响较小。
然而,该地点需要进行土地利用规划,以确保空间利用的合理性。
四、选址决策考虑到上述因素,我们综合权衡各个选址点的优劣,最终决定选址地点C作为弃土场的选址。
虽然该地点需要进行土地利用规划,但由于周边环境相对较好且距离施工现场适中,可以通过合理的规划来解决。
此外,地点C的交通条件也相对较好,能够方便运输车辆进出。
五、选址方案基于选址地点C,我们制定了以下选址方案:1.进行详细土地利用规划,确保空间利用的合理性。
包括合理划定弃土场边界、建设限高区域和绿化区域等。
2.根据环境要求,对选址地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和管理计划,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山区高速公路弃渣场选址原则及复垦方式分析
![山区高速公路弃渣场选址原则及复垦方式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cf12b1b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5b.png)
山区高速公路弃渣场选址原则及复垦方式分析
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常常需要选择合适的弃渣场进行废弃物的填埋和处理。
正确选
址和合理的复垦方式对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分析山区高速公路弃
渣场选址原则及复垦方式。
首先要考虑的是弃渣场的选址原则。
在山区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弃渣场
可以降低环境和生态的影响,保护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
在选址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原
则:
1. 地理位置合适:弃渣场应远离人口密集地区、饮用水源地等敏感区域,避免对居
民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2. 地形条件适宜:选择平坦且没有明显沉积物的地点,便于填埋和处理作业。
3. 土壤质量优良:选址区域的土壤应具备良好的承载能力和排水性能,以确保填埋
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 距离高速公路近:弃渣场选址应尽量靠近待建设的高速公路,减少运输成本和资
源浪费。
其次是复垦方式的分析。
山区高速公路的弃渣场复垦需要将填埋区域进行环境修复和
资源利用。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复垦方式:
1. 层压覆土:在填埋区域上覆盖一定厚度的表土,种植适宜的植被,以减缓水土流
失和土壤侵蚀,并提高环境生态效应。
2. 微地形平整:对填埋区域进行微地形修整,修复地表的平整度,提高水文可行性,增加植被的生长条件。
3. 生态修复:根据山区特点,选择适宜的植被进行生态修复,恢复生态系统的稳定
性和完整性。
4. 资源利用:在复垦过程中,可以将填埋的废弃物进行分类、清理和处理,将可回
收的资源重新利用,减少环境负荷。
山区高速公路弃渣场选址原则及复垦方式分析
![山区高速公路弃渣场选址原则及复垦方式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e78c962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b5.png)
山区高速公路弃渣场选址原则及复垦方式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交通建设的不断扩张,山区高速公路的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在这个过程中,高速公路的建设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和渣土,需要合理选址和进行复垦。
本文将从山区高速公路弃渣场选址原则和复垦方式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 距离原则:弃渣场选址应尽量靠近高速公路施工区域,以减少运输距离和成本,并降低对交通的影响。
弃渣场也不能太过接近居民区,以避免对居民生活造成不良影响。
2. 地质条件原则:弃渣场选址应具备良好的地质条件,不应位于斜坡、断层等不稳定地质区域,以确保渣土的安全堆放。
选址应远离水源地和重要的环境敏感点,避免对水体和环境造成污染。
3. 土地利用原则:弃渣场选址应遵循土地利用规划和环境规划,不得占用农田、森林、自然保护区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以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
在渣土的堆放和复垦后,还应满足地质恢复和绿化美化的要求,保障选址地的可持续利用。
4. 社会接受度原则:弃渣场选址应尽量考虑当地居民的意愿和利益,充分征求意见并确保信息公开透明。
对于可能引起争议的选址,在选择过程中要注意平衡各方利益,选取能够最大程度减少对社会影响的位置。
1. 土地复垦:对弃渣场进行营建土地复垦包括土地平整、绿化植被等,使其恢复原有的生态环境。
在复垦过程中,可以利用无害化处理的建筑垃圾进行填埋、覆盖,增加土层厚度和更好的保持水分。
通过优化绿化设计方案,合理选用树种,增加植物覆盖,提高植被的适应能力和景观效果。
2. 土壤修复:渣地场所产生的渣土中常常含有一些重金属和有机物质,这对土壤环境造成威胁。
在进行复垦的需要采取措施对渣土进行修复,减少对土地和地下水的污染。
常用的土壤修复技术包括化学治理、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等。
3. 水体修复:对于选址附近可能存在的水体污染问题,需要进行水体修复。
主要包括渣土表面径流的集中处理,避免过量的水分进入周围水体;修缮周边水体中的底泥,清除其中的污染物质;种植湿地植物,通过吸附和降解的作用净化水体。
山区高速公路弃渣场选址原则及复垦方式分析
![山区高速公路弃渣场选址原则及复垦方式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dbb3e54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40.png)
山区高速公路弃渣场选址原则及复垦方式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山区高速公路建设日益增多,而弃渣场则是其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弃渣场的选址原则及复垦方式,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弃渣场选址原则1.符合环保要求首先应该选择远离市区和居民区的区域建设,符合环保要求,以免给周围居民生活带来不必要的影响。
其次,选址应该考虑环境容量,选择环境质量相对较好的地区建设,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过大的影响。
2.坡度适中弃渣场的坡度应该适中,避免坡度过大、过小造成的影响。
坡度过大时,渣土易发生滑坡,带来更大的环境危害,而坡度过小,容易积水,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3.稳定性能好考虑到弃渣场的稳定性,应该选择地质稳定、土质良好的区域建设。
不仅能够增强弃渣场的承载能力,也能够减少环境影响。
二、弃渣场复垦方式1.生态恢复弃渣场的大规模复垦需要通过生态恢复和植被覆盖等方式进行。
通过上下游梯级控制、丰富植物多样性等方式,改善弃渣场的环境生态,恢复其原有的生态系统。
2.绿色景观弃渣场的建设也需要考虑到城市绿化的要求,通过绿化工程实现弃渣场的绿化、美化和景观化。
通过植树造林、草坪覆盖等方式,打造成以绿色为主的城市景观。
3.土地可持续利用弃渣场的复垦也需要考虑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方式。
可以通过农用地复垦、生态园区建设等方式,把弃渣场转变成可持续利用的土地。
同时也可以作为城市绿化空间、公园等周边附属设施的建设。
总之,山区高速公路弃渣场选址原则及复垦方式的选择,不仅是一项环保措施,更是一项城市发展的长期规划。
通过科学合理的选址原则和复垦方式,既可以保障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系统,也可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建设项目工程弃渣场场址选择及设计分析_以_贵_阳_广_州_铁路_为例
![建设项目工程弃渣场场址选择及设计分析_以_贵_阳_广_州_铁路_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64a7772daf45b307e87197de.png)
Table 3 The rela tion sh ip of flow and ca tch d itch
断面
Cross section Ⅰ
宽度 B ∥m 高度 h∥m A ∥m2 χ∥m R ∥m Q设 ∥m3 / s
W idth
Height
0. 75
0. 7 1. 015 2. 730 0. 372 2. 97
安徽农业科学 , Journal of Anhui Agri. Sci. 2009, 37 ( 27) : 13348 - 13351
责任编辑 张杨林 责任校对 张士敏
建设项目工程弃渣场场址选择及设计分析
———以“贵 (阳 ) - 广 (州 )铁路 ”为例
杨锐锋 ,张建强 ,耿广晋 (西南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四川成都 610031)
( 1)设计模式 。坡面洪峰流量确定采用《开发建设项目 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 GB50433 - 2008)中的清水洪峰流量模 式计算 。
QB = 01278kiF 式中 , QB 为最大洪水洪峰流量 (m3 / s) ; k为径流系数 ,该项目 按 015考虑 ; i为平均 1 h降雨强度 (mm / h) ; F为山坡集水面 积 ( km2 ) 。
Ana lysis on Choosing and D esign ing the Abandoned D reg S ite of the Con struction Projects YANG Ru i2feng et a l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outhwest J iaotong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31) Abstract Based on the choice of residue field and the design status of construction p rojects, Guiyang2Guangzhou railway was taken for an ex2 amp le to analyze the choice of residue field and design of the major construction p rojects. Some app rop riate advice on the choosing and desig2 ning the abandoned dreg site of p rojects were put forwar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residue field choice and the design status quo of major con2 struction p rojects, the basic p rincip les and app rop riate requirements of the choice and design of abandoned dreg site were obtained. Key words Abandoned dreg site; Construction p rojects; Choice of abandoned dreg site; Design of abandoned dreg site
山区高速公路弃渣场选址原则及复垦方式分析
![山区高速公路弃渣场选址原则及复垦方式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68e2851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ab.png)
山区高速公路弃渣场选址原则及复垦方式分析高速公路的建设对于山区地理环境具有一定的影响,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弃渣场的选址和复垦。
本文将就山区高速公路弃渣场的选址原则和复垦方式进行分析和讨论。
1. 生态环境原则:山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因此选址应尽量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在选址时应考虑到植被覆盖状况、水资源和采石场周边的生物多样性等因素,选择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地区,尽量减少对周边生态系统的破坏。
2. 地质条件原则:山区地质条件复杂多变,选址需考虑地质条件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应确保选址区域没有地质活跃性和地质灾害的隐患,同时避免选址在断裂带、滑坡带、地震带等高风险地区,以减少地质灾害对弃渣场的破坏和安全风险。
3. 交通便利原则:选址应考虑交通便利性,以便于弃渣的运输和处理。
应选择靠近施工区域和采石场的地区,减少运输距离和物流成本,同时要考虑道路交通状况,选择交通便利的地段,方便施工人员和设备的进出。
4. 坡度和土壤条件原则:山区地势起伏大,选址时应考虑坡度和土壤条件对弃渣场的影响。
应选择地势较平坦、土壤条件较好的地区,以便于弃渣场的建设和复垦。
应避免选择坡度过大、土壤薄弱的地区,以减少工程难度和风险。
1. 土地复垦原则:为了减少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应在弃渣场建设完成后进行土地复垦。
复垦方式可以是人工种植草坪和树木,也可以进行土地改良和绿化工程,恢复原有植被和生态系统。
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弃渣场的重复利用和非法占用。
2. 水土保持原则:山区地势险峻,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应加强水土保持工作,保护水源和减少土壤侵蚀。
通过植被复垦和坡面保护等措施,防止土壤的流失和水源的污染,以保护山区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健康性。
3. 历史文化保护原则:山区地区常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复垦时应尽量保护和修复相关的历史文化遗址和景观。
在复垦过程中,应进行必要的考古调查和文物保护工作,确保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
4. 社会效益原则:弃渣场复垦后应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
弃渣场使用规划方案
![弃渣场使用规划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94f04cb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c2.png)
弃渣场使用规划方案目录一、项目概述 (3)1.1 内容概括 (3)1.2 项目背景 (4)1.3 规划目标 (5)1.4 范围与限制 (6)二、弃渣场选址分析 (7)2.1 地理位置选择 (8)2.2 环境影响评估 (9)2.3 社会影响评估 (10)2.4 经济效益分析 (11)三、弃渣场设计原则 (12)3.1 安全性考虑 (13)3.2 环保措施 (14)3.4 可持续发展策略 (16)四、弃渣场建设方案 (17)4.1 建设规模与布局 (18)4.2 主要设施配置 (19)4.3 施工技术与方法 (20)4.4 质量控制标准 (21)五、运营与管理计划 (22)5.1 运营模式 (23)5.2 管理制度 (24)5.3 人员培训 (25)5.4 应急预案 (25)六、环境保护措施 (27)6.1 水土保持 (28)6.2 废水处理 (29)6.4 大气污染防治 (32)七、社会经济效应分析 (32)7.1 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33)7.2 就业机会创造 (35)7.3 社会稳定因素 (36)7.4 长期发展规划 (37)八、风险评估与对策 (38)8.1 自然灾害风险 (39)8.2 环境污染风险 (40)8.3 经济风险 (42)8.4 法律政策风险 (43)九、结论与建议 (44)一、项目概述环保治理:遵循国家环保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对渣场进行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生态优先:充分发挥渣场自身的生态属性,注重生态恢复和生态建设,打造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特色区域。
安全稳定:确保渣场改造后的稳定性,避免次生灾害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规划合理:充分考虑项目规划与周边地区的协调发展,遵循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的要求。
本项目总投资约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将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加强项目管理,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为我国绿色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1.1 内容概括背景分析:对弃渣场所在区域的地质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进行全面分析,明确弃渣场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关于水利水电工程弃渣场选址的思考
![关于水利水电工程弃渣场选址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b542cf37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22.png)
关于水利水电工程弃渣场选址的思考摘要:弃渣场选址限制性因素较多,在保证弃渣场安全稳定运行和投资合理的前提下,优化弃渣场选址尤为重要。
文章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弃渣场选址合理性重点限制性因素进行了分析评价,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弃渣场选址;弃渣场设计1项目及项目区概况某水利水电工程主体工程主要由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导流洞、溢洪洞、泄洪冲沙洞、灌溉引水发电洞、发电厂房等组成。
工程规模为中型,是一座具有灌溉、防洪、兼顾发电等综合任务的水库工程。
工程区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项目区多年平均气温为11.5℃,多年平均降水量为24.7mm,多年平均蒸发量为2329.9mm,多年平均风速为3.2m/s,主要风向为ENE。
项目区土壤类型主要为棕壤,地表植被稀疏,主要有骆驼刺、白刺、马先蒿、针茅等植物,植被覆盖度约5%左右。
2弃渣场选址合理性分析与评价2.1弃渣场选址工程共产生弃渣约260万m3,弃渣量较大。
工程位于中低山区,受地形环境、施工布置等限制,没有适合直接堆放260万m3弃渣的区域。
对周边地形地貌分析后,适当降低每处弃渣场的堆渣量,再进行弃渣场选址。
(1)方案一:工程共设置2处弃渣场。
1#弃渣场布置在坝址上游右岸Ⅳ级阶地上,距坝址约500m,为库区型弃渣场,堆渣区域为平地。
工程蓄水后,1#弃渣场位于死水位以下。
除该位置,坝址附近再无足够开阔的阶地或坡地堆渣。
2#弃渣场布置在坝址下游河道左岸阶地上,距坝址5km,为坡地型弃渣场。
2#弃渣场坡地相对平缓,无坍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具备堆渣条件,通过合理堆置后弃渣相对稳定。
(2)方案二:工程共设置2处弃渣场。
1#弃渣场布置在坝址上游右岸Ⅳ级阶地上,距坝址约500m,为库区型弃渣场,堆渣区域为平地,与方案一基本一致。
2#弃渣场布置在坝址上游右岸一条狭长形沟道,距坝址约550m,沟道长1.3km,宽30~260m,为库区弃渣。
该方案两处弃渣均为库区型弃渣,工程蓄水后,1#、2#弃渣场均位于死水位以下。
关于选址废料处理场的报告
![关于选址废料处理场的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9e3a4ca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3e.png)
关于选址废料处理场的报告1.引言废料处理场是处理和处置废弃物的重要设施,对于保护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选址是建设废料处理场的首要任务,合理的选址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和居民生活的影响,确保废料处理工作的高效运作。
本报告旨在提供关于选址废料处理场的详细信息和建议。
2.选址因素分析2.1 环境因素废料处理场需要远离水源、居民区和环境敏感区,以防止废料对水质和空气质量的污染。
同时,选址应考虑有利于废料处理和处置的地质条件,如土壤的承载能力和地下水位。
2.2 交通因素选择交通便利的地点可以方便废料的运输,减少成本和能源的消耗。
同时,要考虑废料处理场周边道路的承载能力,以确保交通流畅。
2.3 社会因素选址应尽量避免对周边居民和社区造成负面影响。
要考虑与居民区的距离,噪声、异味和粉尘等废料处理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以及与周边居民的参与和沟通。
3.选址建议基于以上因素的分析,我给出以下选址建议:3.1 靠近工业区工业区通常远离居民区,选址在工业区附近可以减少对人口密集区的影响。
此外,工业区通常有较好的道路网络和基础设施,便于废料的运输和处理。
3.2 距离水源和敏感区远选择距离水源和敏感区较远的地点,可以减少废料对水质和环境的潜在影响。
在选址时,要考虑地下水位和土壤的条件,以确保废料不会渗漏或污染地下水。
3.3 重视社区参与在选址过程中,应积极与周边居民进行沟通和参与,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反馈。
可以组织公开听证会、设立咨询委员会等方式,增加居民对废料处理场选址的知情权和参与度。
4.结论选址废料处理场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任务,需要综合考虑环境因素、交通因素和社会因素。
通过合理的选址,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和居民生活的影响,建设一个高效运作的废料处理场。
本报告提供了一些建议供参考,希望对相关决策有所帮助。
加强工业废弃物处理场地选址与规划
![加强工业废弃物处理场地选址与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a9a60ea5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d1.png)
加强工业废弃物处理场地选址与规划在当前工业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工业废弃物处理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加强工业废弃物处理场地选址与规划对于提高工业废弃物处理效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下文将围绕工业废弃物处理场地选址与规划展开深入探讨。
1. 工业废弃物处理场地选址的重要性工业废弃物处理场地选址是整个工业废弃物处理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一个合适的处理场地选址能够有效降低运输成本,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提高废物处理的效率。
因此,在选址时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如地理位置、交通便利性、环境容忍度等。
2. 工业废弃物处理场地选址的原则在选址过程中,有几项原则需要遵循。
首先是远离居民区,尽量选择在郊区或工业园区等人口稀少的地段,以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其次是考虑到交通便利性,选择距离工业园区或工厂较近的地点,有利于减少运输成本和时间。
最后是要充分考虑环境容忍度,避免选择在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建设废物处理场地。
3. 工业废弃物处理场地规划的重要性在确定好场地选址后,接下来就需要进行场地规划。
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对于提高废物处理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至关重要。
在规划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工艺设备的布局、安全防护、污水处理等方面。
4. 工业废弃物处理场地规划的原则在规划过程中也有一些原则需要遵守。
首先是要合理规划工艺设备的布局,确保生产线顺畅运转,提高处理效率。
其次是要加强安全防护措施,减少事故的发生,确保人员安全。
最后是要充分考虑到污水处理等环境保护措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5. 工业废弃物处理场地选址与规划的实践案例以某地区工业废弃物处理场地选址与规划为例,通过科学评估地区的综合情况,选择了距离工业园区较近、交通便利且环境容忍度较高的一块空地建设废物处理场地。
在规划方面,设计了合理的生产线布局、加强了安全防护设施、并设置了污水处理设备。
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该废物处理场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6. 工业废弃物处理场地选址与规划的挑战与对策在实践过程中,工业废弃物处理场地选址与规划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关于选址废物回收场的报告
![关于选址废物回收场的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d48321c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09.png)
关于选址废物回收场的报告一、引言废物回收是一个日益重要的环保行业,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为了推动废物回收事业的发展,选址一个合适的废物回收场是至关重要的。
本报告将就如何选址废物回收场进行详细分析和讨论。
二、选址因素分析在选址废物回收场时,应考虑以下因素:1. 环境因素废物回收场的选址应避开人口密集地区和自然保护区,同时避免与重要景观和文化遗产冲突。
选址前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估,确保选址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2. 交通因素选址废物回收场时,应优先考虑交通便利的地点,以便废物的运输和处理能够高效进行。
同时,距离道路和铁路的近程度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3. 地质因素选址废物回收场时,应避免选择地质不稳定或易受地震等自然灾害影响的地区。
地下水水位和土壤条件也是选址的重要考虑因素。
4. 社会因素考虑到废物回收场的影响范围,应避免选址在居民区附近,以减少对居民的干扰和反对声音。
此外,选址时还需要了解当地政策和法规,确保选址符合法律规定。
三、选址流程为了确保选址废物回收场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应遵循以下选址流程:1. 数据收集收集与选址相关的数据,如地形地貌、地下水位、地质构造、环境保护区划等,为后续分析和评估提供基础。
2. 因素评价根据选址因素分析,对各因素进行评价和权重确定,以确定各因素对选址的重要性。
3. 空间分析利用GIS等空间分析工具,综合考虑各因素的空间分布,进行选址区域的确定。
4. 剩余冲突解决在选址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因素冲突的情况,需进行剩余冲突解决,通过调整因素权重或灵活选址等方式解决。
5. 可行性评估对选址后的场地进行可行性评估,评估选址方案的经济性、技术可行性和环境影响等方面。
6. 报告撰写根据选址流程的结果,撰写选址报告,详细描述选址的分析、决策和可行性评估结果。
四、结论与建议本报告通过分析选址废物回收场的因素和流程,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 选址废物回收场需要综合考虑环境、交通、地质和社会等因素。
山区高速公路弃渣场选址原则及复垦方式分析
![山区高速公路弃渣场选址原则及复垦方式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c38a0e8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3a.png)
山区高速公路弃渣场选址原则及复垦方式分析随着交通建设的不断发展,高速公路日渐普及。
而在建设高速公路过程中,弃渣场的选址和复垦方式一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
在山区建设高速公路时,一定要遵从科学、合理的原则进行弃渣场选址和复垦,以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提高公路建设的可持续性。
一、弃渣场选址原则1、依法依规弃渣场选址需要依照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环评文件的要求进行,保证选址过程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此外,也需要遵循国土空间规划、土地使用、城市建设等相关规划,不能挤占国家资源,更不能危害公共利益。
2、科学严谨弃渣场选址需要进行多方面评估,包括地质水文、环保、社会影响等方面。
同时还需要对选址现场进行勘查和评估,考虑其地理位置和环境背景等因素,最终确定选址方案。
这些过程需要科学、严谨地进行,并对选址结果进行科学论证和合理检查。
3、可持续发展弃渣场的选址应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保证公路建设结束后弃渣场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同时,也需要降低选址带来的环境影响,减少土地的破坏和资源浪费,并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复垦方式分析山区高速公路弃渣场的复垦方式很多,包括亲水带复垦、带状复垦、层次式复垦、自然复垦和综合复垦等。
不同的复垦方式适用于不同的场地环境和工程情况,可以有效地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提高弃渣场复垦的效益。
1、亲水带复垦亲水带复垦是在弃渣场周围种植适合该地区生态环境的水生植物,构建起湿地生态系统。
这样既能防止水土流失,又能增加区域水源,提高地下水水质,同时还能生物处理弃渣场影响区域总体环境。
但是亲水带建设难度相对较大,需要进行严格的设计和施工。
带状复垦是将弃渣场按照设计要求分成多个区域,并在不同区域种植适宜的树种,使其逐渐形成自然的生态系统。
这样可以保持弃渣场原有的自然环境,并且对于生态环境保护也有较好的效果。
但是相比于其他复垦方式,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3、层次式复垦层次式复垦是将弃渣场按照不同的高度分层垦复,根据地形地貌特点选择合适的植被。
输水线路工程弃渣场选址环境合理性探析——以“一闸三线”引水工程为例
![输水线路工程弃渣场选址环境合理性探析——以“一闸三线”引水工程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7d66a8344b73f242336c5f32.png)
工程为例,根据该引水线路工程弃渣场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弃渣场的选址原则,着重介绍经环评前期介入后弃渣场选
址得 到优 化 调整 的成 效及 其 存在 的环 境 问题 ,并 对该 项 目弃渣 场选 址 的环境 合理 性进 行 总体 评述 。
[ 关键 词] 线 路 工程 弃 渣场 选址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城市缺水问题已成为发展经济 的制约 因素之一【 J J 。输水线路工程建设在优化调配水资源 、
1 工程概 况
福建 省 平潭 及 闽江 口水 资 源配 置 ( 一 闸三线 )工程 ,拟
从大樟溪莒 口拦河闸上游取水 ,并从闽江干流竹岐取水口引 水补充,由莒 口引水往平潭综合实验区、福清市、长乐市 、 福州南港片等地。工程主要包括莒 口拦河闸、闽江竹岐 ~大 樟溪 引水线路 、大樟溪 ~ 福清及平潭输水线路 、大樟溪 ~ 福 州和长乐输水线路等三条引输水线路 ,因此又称“ 一闸三线”
较 近 的地 方 ,地表 植被 主要 为果 树林 、桉 树林 、常 绿 阔叶灌 草 丛地 及未 利用 地 。本 项 目 弃 渣 场对 环境 造成 的不 利影 响 主
解决受水 区缺水 、促进地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 了
重要作用【 2 】 ,然而 ,输水线路工程无论是山体隧洞,或是地 下埋管 ,还是开挖明渠都将产生大量弃渣 。弃渣场的布设将 产生破坏原有地貌 、占用土地资源、 新增水土流失等问题【 3 】 。 本文以福建省平潭及 闽江 口水资源配置“ 一闸三线” 引水工程
措施 , 将对 避 免产 生次 生灾 害和减 少水 土 流失 具有 重要 意义 。
区、三十六脚湖 自然保护区 、十八重溪风景名胜区、石竹山
风 景 名胜 区 、旗 山 国家森 林公 园 、灵 石 山国家 森林 公 园和 1 4 个集 中式 地表水 饮 用水 源保 护 区 ,总工 期 拟定 为4 8 个月 。工 程弃 渣 方量 3 8 5 . 1 0 万r n ,沿线 拟设 置 弃渣 场4 6 座。
山区高速公路弃渣场选址原则及复垦方式分析
![山区高速公路弃渣场选址原则及复垦方式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80e6d99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04.png)
山区高速公路弃渣场选址原则及复垦方式分析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山区高速公路的建设越来越重要。
在这个过程中,弃渣场的选址和复垦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即弃渣场选址原则和复垦方式。
一、弃渣场选址原则1.地质条件:在选址时,应考虑到地质条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首先要确保选址区域没有明显的地质灾害风险,如滑坡、泥石流等。
选址区域的地质结构应稳定,不易发生地震等灾害。
这样可以确保弃渣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交通条件:弃渣场应选择在交通便利的地区,方便运输。
一方面,选址区域应有便捷的道路连接,以便将弃渣运输至弃渣场。
为了方便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出行,选址应尽量靠近基地或城镇等人口集中地区。
3.环境条件:弃渣场选址时应考虑到周边的环境条件,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选址区域应尽量远离居民区,以减少噪音和粉尘对居民的影响。
选址区域周边应没有重要的环境资源,如水源保护地、湿地等,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4.土地利用要求:选址时还要考虑到土地利用的要求。
弃渣场的选址不能侵占农田、林地等重要土地资源,应选择荒地或废弃矿山等无法种植的土地。
在选址后,要进行土地使用报告,确保弃渣场的合法性。
二、复垦方式1.覆土复垦:覆土复垦是一种主要的复垦方式,即在弃渣场表面覆盖一层薄土,然后进行种植或进行固定。
覆土可以减少渣坑的暴露面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种植草坪或树木可以进一步固定渣土,减少水土流失的风险。
2.生态复垦:生态复垦是一种更加综合和可持续的复垦方式。
生态复垦不仅考虑到土壤的改良和覆盖,还注重生态功能的恢复和保护。
在弃渣场复垦过程中,可以通过引入天然植被或人工种植乔木、灌木等进行生态修复。
也可以将弃渣场改造为生态公园、游憩区等,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
3.高原农业复垦:如果弃渣场位于高原地区,可以考虑进行高原农业复垦。
高原农业复垦是一种适应高原地区特点的农业模式,可以利用高原的气候、土壤和水资源进行农业种植。
弃渣场选址意见书
![弃渣场选址意见书](https://img.taocdn.com/s3/m/cd470719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63.png)
弃渣场选址意见书为确保水保方案确定的渣场能够落实,避免后期发生不必要的渣场变更,在水保方案编制阶段必须从各个方面综合考虑渣场选址的合理性,尤其是要统筹考虑各行业对渣场选址的限制性因素。
总之,水保方案确定渣场时必须考虑周全,慎重对待。
弃渣场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1)弃渣场选址。
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弃渣场选址时,由于该阶段主体设计的重点是主体工程的选址、建设布局、生产工艺选择等,弃渣场选址尚未被列入主体设计重点研究的内容,方案编制单位多是根据主体设计的初选厂址、线位,以地形图为主,选择了可以作为弃渣场的场地,纳入水土保持方案中并得到批复。
到初步设计特别是施工图阶段时,施工单位在弃渣场落地过程中又遇到了许多问题,往往是与当地村委会或农户协商,才最终确定弃渣场的位置,导致线性工程的弃渣场绝大多数都发生了变化。
弃渣场的变更方案编制、报批工作量较大,有些先弃后报批的还会面临处罚的问题。
(2)弃渣场的设计管理。
水土保持方案及其批复文件是指导和约束建设项目后续设计的重要文件,大型露天矿的排土场、金属矿的尾矿库坝、煤矿的排秆场、大型水利水电枢纽的弃渣场,一般都由主体设计单位进行了专门设计,既要落实水土保持要求,还要执行主体设计的相关规范,建设和安全标准较高。
而一些低等级的公路、铁路、建材、城建等项目弃渣场多、单个渣场弃渣量不大的项目,往往没有专业的设计单位做弃渣场设计,多由施工单位简单布置场地,直接弃渣,这类弃渣场的安全风险较多。
(3)弃渣过程管理。
许多弃渣场是被承包给农民施工,施工人员专业素质低,多数施工人员并不了解国家的法律和技术标准,随意倾倒弃渣现象严重,多数没有布设防护措施,遇到暴雨,弃渣场水土流失严重,甚至引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主体工程的监理单位多没有把弃渣场列入重点监理范围,即使把弃渣场列入重点监理范围,也多因监理人员不熟悉水土保持工程监理要求、标准,导致弃渣场没有质量结论或监理报告,工程施工监管较弱。
山区高速公路弃渣场选址原则及复垦方式分析
![山区高速公路弃渣场选址原则及复垦方式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cb2b802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50.png)
山区高速公路弃渣场选址原则及复垦方式分析山区高速公路弃渣场是指在修建高速公路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渣土和废弃物需要存放的地方。
合理选址和科学的复垦方式对于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选址原则和复垦方式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 离高速公路工地近:选址应尽量在高速公路工地附近,以减少运输成本和时间,提高施工效率。
同时也能减少弃渣场与周边居民的距离,避免噪音和扬尘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2. 地质条件优良:选址时需要考虑地质条件,确保弃渣场能够稳定承载并防止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优良的地质条件还能减少渣土渗漏和扬尘,降低环境污染。
3. 土地资源利用合理:选址时需要尽量避开耕地、林地、水源地等重要的土地资源,以充分利用已存在的废弃坑塘、山谷等地,降低土地资源的浪费。
4. 降低生态环境影响:选址时应尽量避开自然保护区、水源地等生态敏感区域,保护珍稀植物和动物的栖息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5. 考虑后期复垦利用:选址时需要考虑弃渣场在工程结束后的复垦和利用。
选址地区应具备复垦条件,可以进行农田、林地、公园等多种用途的复垦,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 表层覆盖法:通过将种植适宜的植物覆盖在渣土表层,使其具备防止水土流失和抑制扬尘的功能。
可以选择适应山区环境的植物,如松树、核桃树等,提高复垦区域的生态环境。
2. 填埋法:适用于存在较大坑陷、地质条件较差或资源利用不便的地方。
将渣土填埋在弃渣场内,顶部进行平整,使其具备复垦条件。
填埋前需要进行垃圾分选和处理,避免环境污染。
3. 梯田复垦法:适用于山区地势陡峭的地方。
根据地形条件,在弃渣场上修建梯田,可用于种植农作物或果树等。
同时还可以利用水资源,建设瀑布、水榭等景观,提高复垦区域的观赏性。
4. 生态公园复垦法:适用于环境条件较好、周边景观较丰富的地方。
在弃渣场内建设生态公园,恢复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和增加生物多样性。
可以设置休闲步道、观景平台等设施,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
天然气长输管道山岭隧道弃渣场选址分析与探讨
![天然气长输管道山岭隧道弃渣场选址分析与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c4478d33bb4cf7ec4bfed06e.png)
2020年05月取得理想的优化效果。
3.2熟化时间调整聚合物熟化处理时间需要考虑能源、成本、质量等多方面因素关系,不能片面追求节能降耗而缩短熟化时间,影响聚合物溶液处理效果。
因此,熟化时间的调整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各个方面的协同配合。
以2500万分子的聚合物溶液熟化时间为对象,暂定熟化时间为2h 。
当搅拌工序完成后,需要开放空阀门确保液体顺利排出,回收母液,在排出0.3m 罐高的母液后关闭空阀门,取样化验熟化罐中的溶液粘度。
再手动启动搅拌器,0.5h 后回收母液,当排出0.3m 罐高的母液时再次取样化验。
为了保证熟化时间调整科学合理,需要认真做好取样化验工作。
可以采用多点多样测试取平均值的方式,多组比较时要考虑不同组分、工艺的技术稳定性,确保整体粘度达到熟化处理的要求,才能将熟化处理时间作为新的工艺标准,替代原有的固定3h 熟化处理时间,降低熟化处理过程中的能源浪费。
目前,根据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不同,采取的母液熟化时间一般在1h 到3h 内。
本单位使用的聚合物干粉为中分子量聚丙烯酰胺,配制5000mg/L 的聚合物母液。
为了进一步降低熟化过程中的能源消耗,通过实验,将聚合物干粉用清水配制成母液,分别用0.5h 、1h 、1.5h 、2h 、2.5h 和3h 进行熟化处理,测定不同样品的粘度。
结果表明,当聚合物母液熟化处理时间约1h 时,聚合物粘度保持稳定。
因此,我们选择1h 作为新的工艺标准,既保证了聚合物熟化处理质量,也降低了能源消耗。
3.3其他节能降耗措施针对外输泵的台数设置,我们选用多台外输泵同时运行的方式,将聚合物母液输送到总汇管,各站根据需求自行调节母液量,这种方式避免了单站单泵模式下泵的频繁启停问题,可以降低对设备的损害。
同时,我们对外输泵加装变频调速器,将电动机运行频率控制在30到40Hz ,避免频率过低达不到注入要求且易烧毁电动机的风险,也避免了频率过高能耗大幅增加的成本负担。
石家沟特大型弃渣场选址合理性分析研究
![石家沟特大型弃渣场选址合理性分析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1227792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1b.png)
第34卷第2期2020年㊀6月资源环境与工程ResourcesEnvironment&EngineeringVol 34ꎬNo 2Jun.ꎬ2020收稿日期:2019-10-19ꎻ改回日期:2020-01-07作者简介:赵明华(1971-)ꎬ男ꎬ高级工程师ꎬ工程地质专业ꎬ从事工程地质勘察工作ꎮE-mail:zmh710903@126 com石家沟特大型弃渣场选址合理性分析研究赵明华ꎬ刘培培ꎬ朱信波(长江三峡勘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ꎬ湖北武汉㊀430074)摘㊀要:近年来ꎬ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ꎬ特别是水电工程㊁道路建设等产生了大量弃渣场ꎬ而且屡有弃渣场灾害事故发生ꎬ因此规划期间对弃渣场选址合理性进行分析十分重要ꎮ石家沟特大型弃渣场是金沙水电站的主要弃渣场ꎬ阐述弃渣场的选择并对选定方案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稳定性㊁堆填方案和防护措施设计进行分析ꎬ确定了其选址的合理性ꎬ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ꎮ关键词:金沙水电站ꎻ特大型弃渣场ꎻ大型泥石流ꎻ稳定性分析ꎻ失稳致灾预测ꎻ选址合理性中图分类号:TV541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671-1211(2020)02-0247-04DOI:10.16536/j.cnki.issn.1671-1211.2020.02.0151㊀弃渣场比选金沙水电站工程弃渣主要来自导流工程㊁大坝及厂房工程地基的开挖弃渣ꎬ预计总量810万m3ꎮ电站工程弃渣场选址应根据容量㊁占地类型与面积㊁地形地质条件㊁环境与征地移民㊁弃渣运距及道路建设㊁弃渣组成及堆填方案㊁防护工程量及弃渣场后期利用等情况[1-2]ꎬ经综合分析后确定ꎬ按此规定ꎬ对金沙水电站弃渣场位置进行了调查与选择ꎮ金沙水电站坝址及附近山高坡陡ꎬ河谷深切ꎬ受地形限制ꎬ适宜弃渣的场地较少ꎬ且弃渣方量大ꎬ主弃渣场选择困难ꎬ坝址上下游各4km左右各有1处规模较大的沟谷即石家沟㊁何家湾(表1)ꎬ钢厂沟容量小ꎬ可作为弃渣场的补充ꎬ因此就石家沟与何家湾进行比选ꎮ表1㊀各规划弃渣场主要环境特征一览表Table1㊀Listofmainenvironmentalcharacteristicsofeachplannedwastedisposalsite序号弃渣场名称运距/km面积/hm2地质条件环境条件1石家沟4.025沟道地形ꎬ可能有泥石流影响外侧分布有攀钢三小区㊁大水井村居民区ꎮ2钢厂沟3.011沟道地形ꎬ临金沙江ꎬ容量过多可能占用河道荒山ꎬ周围无居民ꎮ3何家湾3.549新庄公社何家湾缓坡地ꎬ平均坡度18度民房较密集ꎬ且有城市主干道苏铁东路穿过ꎮ从弃渣容量上看ꎬ两沟谷基本满足要求ꎬ其中何家湾容量略为偏紧ꎮ两沟谷地质条件均较好ꎬ滑坡㊁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不发育ꎬ均为沟道型弃渣场ꎬ需进行工程防护ꎮ石家沟处于尖山子泥石流沟的一段ꎬ此沟地方政府已完成了泥石流治理工程ꎬ需复核ꎮ从运输距离上看ꎬ何家湾少0.5kmꎬ而且运输过程中造成物料散落和场尘影响较小ꎮ两沟谷均无道路至坝址ꎬ均需修建公路ꎮ从征地移民上看ꎬ何家湾民房多ꎬ粗略估计ꎬ补偿资金和难度比石家沟大一倍以上ꎬ石家沟占优ꎮ从环境保护角度看ꎬ何家湾民房较密集ꎬ且有苏铁东路穿过该区域ꎬ周边环境敏感点较多ꎬ施工对居民扰动较大ꎬ占用耕园地较多ꎬ石家沟占优ꎮ总体来看ꎬ石家沟运距较何家湾远0.5kmꎬ占用了尖山子泥石流沟一段ꎬ已完成治理工程需复核ꎬ相对何家湾ꎬ对周边环境产生的影响较小ꎬ征地和移民搬迁难度小ꎬ容量较大ꎬ因此初定石家沟作为主要弃渣场ꎮ2㊀石家沟弃渣场地质条件规划的石家沟弃渣场位于金沙水电站坝址上游约3.8~4.4km的左岸石家沟沟道内(图1)ꎬ场区呈盆状开阔地形ꎬ东西向长350~600mꎬ南北向宽350~500mꎬ总占地面积约25hm2ꎮ弃渣场南㊁北两面由山梁所围ꎬ场区总体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ꎮ南侧为尖山山体ꎬ山脊为西北 东南走向ꎬ山体雄厚ꎬ脊顶高程1350~1120mꎻ北侧为东西走向山梁ꎬ山脊较单薄ꎬ脊顶高程1140~1230mꎻ西侧地势较低ꎬ地面高程1100~1125mꎮ渣场内地表以农田㊁林地为主ꎬ无重要建筑或构筑设施分布ꎮ图1㊀石家沟弃渣场航片图(引自Google)Fig 1㊀AerialphotoofShijiagouwastedisposalarea场区在大地构造分区上隶属扬子准地台之康滇地轴西部ꎬ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ꎮ场区内无大的断层通过ꎬ地表大多基岩裸露ꎮ尖山子泥石流沟从弃渣场穿过ꎬ占用泥石流流通区长630m的沟段ꎮ未发现其它滑坡㊁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ꎮ场区内冲沟沿线沟底主要为漂石或块石夹土ꎬ厚度5~15mꎻ其余地段有少量的人工堆积物ꎮ其余大部分山坡基岩裸露ꎬ大致以渣场中心为界ꎬ北侧基岩为第三系昔格达组(N2x)疏松粉砂岩夹粘土岩ꎬ产状平缓ꎬ走向5ʎ左右㊁倾向东㊁倾角2ʎ~7ʎꎬ岩层走向与冲沟方向近垂直ꎬ倾向与冲沟流向相反ꎬ冲沟方向未铺满整个场区ꎬ基本不存在顺层滑动的不利组合或稳定问题ꎻ南侧及前缘岩体为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组玄武岩(P3em)ꎬ地表表部为全强风化岩石ꎮ场区内基岩浅表部裂隙发育ꎬ透水性较强ꎬ地下水位埋深大ꎬ估计比金沙江水位(1000m)略高ꎮ3㊀泥石流对弃渣场的影响分析从初步勘察情况看ꎬ尖山子泥石流沟从规划弃渣场穿过ꎬ弃渣场占用了泥石流沟下游流通区沟段ꎬ石家沟弃渣场选址是否成立ꎬ关键在于泥石流对其影响的程度ꎬ为此对尖山子泥石流进行了专门研究[3]ꎮ尖山子泥石流沟发源于新庄尖山北坡ꎬ弯曲延伸ꎬ总体流向由东至西ꎬ在清香坪污水处理厂附近流入金沙江ꎬ汇水面积约0.92km2ꎬ规划弃渣场以上汇水面积约0.35km2ꎮ主沟曲线长度2.282kmꎬ弯曲系数1.222ꎬ最大相对高差750mꎬ平均比降40.1%ꎻ主沟切割深度4~5mꎮ高程1300m即攀钢三小区以上沟段为形成区ꎬ以下至江边为流通区ꎮ泥石流物源主要是形成区两岸山坡厚约8m左右的崩坡积物ꎮ崩坡积物形成时间较早ꎬ分布面积较广ꎬ大部分较密实ꎬ其中稳定的崩坡积体体积62万m3ꎬ不稳定体和潜在不稳定体体积分别为0.6万m3㊁10.3万m3ꎮ在100年一遇的降水频率下ꎬ泥石流一次过程总量为10.85万m3ꎬ规模上属大型ꎬ位于泥石流活动的易活动区ꎬ活动性强ꎬ属于山坡与山谷型泥石流的过渡类型ꎬ稀性泥石流ꎮ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为易发ꎬ目前正处于青壮年期ꎬ在雨季暴发泥石流的概率较大ꎮ2011年攀枝花市将尖山子泥石流防治工程列为抢险应急类地质灾害治理项目ꎬ在完成勘察设计方案审查后ꎬ采取 拦挡+排导 相结合的防治策略ꎬ修建了谷坊坝㊁防护堤㊁护底等治理工程ꎬ于2012年4月竣工ꎮ据跟踪调查ꎬ经历了多个水文年ꎬ泥石流沟修建的谷坊坝等各建筑物未遭受任何损毁ꎬ谷坊坝㊁防护堤内偶尔有少量堆积物ꎬ地方政府每年都进行了清理ꎬ少有物质进入到下游弃渣场占用的沟段ꎬ说明防治工程是有效的ꎮ尖山子泥石流抢险应急防治工程的实施ꎬ为石家沟沟道弃渣创造了可能ꎮ据此分析ꎬ只要做好泥石流沟水的导排ꎬ石家沟具备兴建弃渣场的条件ꎮ4㊀弃渣堆填方案及防护措施石家沟弃渣场为沟道型弃渣场[4]ꎬ规划堆渣高程1120~1250mꎬ堆渣边坡设计坡比1ʒ2(图2)ꎬ每堆高10m设置一3m宽马道ꎬ每堆高40m布置一10m宽马道ꎻ其中后部堆渣高度达60~80mꎬ前部堆渣高度30~40mꎬ最大堆高130m(图3)ꎬ计划堆渣810万m3ꎬ属特大型弃渣场ꎮ图2㊀石家沟弃渣场堆填平面图Fig 2㊀PlanofShijiagouwastedisposalsite立足于当地已实施的泥石流应急防治工程的基本情况ꎬ按照 先拦后弃㊁以排为主ꎬ工程㊁植物㊁临时措施相结合 的原则[5]ꎬ构建以泥石流排导为重点㊁与现有防治工程相协调的防护体系ꎬ确保渣场稳定和防护工程建筑物安全ꎬ并为当地营造居民休闲空间创造条件ꎮ842资源环境与工程㊀2020年㊀图3㊀石家沟弃渣体典型剖面图Fig 3㊀TypicalsectionofShijiagouwasteslagbody1.人工堆积碎石夹土ꎻ2.洪积块石夹土ꎻ3.昔格达组疏松粉砂岩夹粘土岩ꎻ4.峨眉山组玄武岩ꎻ5.全㊁强风化带及分界线ꎮ㊀㊀石家沟弃渣场为特大型弃渣场ꎬ防洪设计标准为100年一遇设计洪水ꎬ泥石流排导工程安全级别为一级ꎬ拦挡工程建筑物级别为3级ꎮ防护体系由工程措施㊁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组成ꎮ工程措施包括表土剥离㊁泥石流排导㊁拦挡㊁截排水㊁护坡㊁土地整治等工程ꎬ植物措施为渣场顶面及边坡的植被恢复ꎬ临时措施为施工期间临时挡护ꎮ5㊀弃渣体稳定性分析5.1㊀弃渣体稳定性宏观分析弃渣主要沿两条东西向沟谷堆填ꎬ堆渣高程1120~1250mꎬ地表总体向西倾斜ꎬ倾角15ʎ~20ʎꎬ而弃渣场地表全强风化岩体厚度较大ꎬ强度较低ꎬ特别是昔格达组为弱胶结岩石ꎬ岩层近水平ꎬ岩质疏松ꎬ遇水易软化ꎬ抗剪强度低ꎬ加上堆渣方量较大㊁堆填高度大ꎬ计划堆存弃渣810万m3ꎬ其中后部堆渣高度达60~80mꎬ前部堆渣高度30~40mꎬ弃渣体存在稳定问题ꎮ另外ꎬ弃渣基本沿两条沟谷堆填ꎬ原本为一汇水地形ꎬ汇水面积较大ꎬ加上堆填弃渣多为坝区开挖的碎块石ꎬ其岩石主要为强㊁弱风化上带花岗岩ꎬ少量各种风化的砂岩ꎬ质量较坚硬至较疏松ꎬ强度相对较低ꎬ形态多呈碎石状ꎬ少量风化砂ꎬ利于地表水下渗ꎬ且北半部昔格达组粉砂岩夹粘土岩透水性弱ꎬ地下水汇聚后不易迅速排走ꎬ对弃渣体稳定不利ꎮ堆渣占用尖山子泥石流沟中段ꎬ截断了冲沟ꎬ泥石流物质会冲入弃渣体ꎬ不仅对其形成加载ꎬ而且冲沟流水进入弃渣体ꎬ亦对弃渣体的稳定不利ꎮ由此可见ꎬ弃渣体存在稳定问题ꎬ需采取工程措施ꎬ以满足其稳定要求ꎮ5.2㊀弃渣体稳定性计算石家沟弃渣体稳定性计算时假定:由于渣料中除含少量的覆盖层开挖料外ꎬ其余绝大部分是石渣料ꎬ渣料粘聚力较低ꎬ因此稳定计算时ꎬ可按无粘性料考虑ꎬ渣料粘聚力C值取0ꎻ堆渣体渣料单一均匀ꎮ弃渣场边坡按B类Ⅰ级边坡考虑选取抗滑稳定最小安全系数ꎮ采用瑞典圆弧法进行计算ꎬ计算参数在地勘报告中选取ꎮ实际计算时ꎬ渣料粘聚力C值取5kPaꎬ内摩擦角ϕ取值除了依据地勘报告建议值ꎬ还对比了攀枝花地区一些相似弃渣场或排土场的经验ꎬ水上取38ʎꎬ水下取35ʎꎮ根据弃渣场渣体物质组成㊁堆渣高度㊁堆放坡度ꎬ同时参考弃渣场地质参数ꎬ计算出弃渣体相应的最小安全系数(采用GEO ̄SLOPE公司开发的GeoStudio软件中的SLOPE/W模块计算)ꎬ计算结果详见表2ꎮ表2㊀弃渣体稳定计算结果一览表Table2㊀Listofcalculationresultsofwasteslagstability安全系数计算值安全系数允许值正常工况暴雨工况地震工况持久运用短暂运用偶然运用1.6011.3411.2711.251.151.05根据上表可知ꎬ弃渣体稳定安全系数均达到规范要求ꎬ在拟定堆放坡度下能满足稳定要求ꎮ5.3㊀弃渣场失稳致灾预测弃渣场失稳致灾预测从尖山子泥石流冲击弃渣场致灾㊁弃渣体滑动或暴发泥石流致灾两方面进行预测分析ꎮ据调查ꎬ尖山子沟曾经暴发泥石流规模不大ꎬ另经计算ꎬ尖山子泥石流整体冲击力44.56kPaꎬ对于整个弃渣体来说ꎬ不会产生太大影响ꎬ而且即使有泥石流发生冲下ꎬ由于弃渣场后缘泥石流沟有一个近直角转弯ꎬ其不在上游泥石流沟正前方(图2)ꎬ也不会产生大的致灾影响ꎮ弃渣场原始地形是圈椅形㊁三脊夹两沟ꎬ中后部较宽阔㊁前缘束窄ꎬ加上堆填外形方案设计为中部凸出㊁南北稍凹(图2)ꎬ北边汇水面积小ꎬ所以即使发生了失稳或泥石流ꎬ前方仍为原冲沟ꎬ无致灾危害对象ꎬ对环境基本无影响ꎮ综上所述ꎬ弃渣场失稳致灾的可能性不大ꎬ即使有942第2期赵明华等:石家沟特大型弃渣场选址合理性分析研究发生ꎬ对环境也基本无影响ꎮ5.4㊀弃渣体稳定性总体评价石家沟弃渣场除发育有尖山子泥石流沟外ꎬ未发现滑坡㊁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ꎮ其稳定性一方面在于自身稳定ꎬ另一方面在于泥石流带来的稳定问题ꎮ基于上述堆填方案㊁防护体系基础ꎬ弃渣体整体稳定ꎬ拦渣坝的抗滑稳定㊁抗倾覆稳定也能满足要求ꎮ经预测分析ꎬ渣场失稳致灾的可能性不大ꎬ即使发生ꎬ对环境基本无影响ꎮ只要做好泥石流排导工程㊁弃渣体的拦挡及截排水工程ꎬ石家沟基本适宜作为弃渣场ꎮ6㊀弃渣场选址合理性分析石家沟位于金沙水电站坝址上游左岸约3.8~4.4kmꎬ若作为弃渣场ꎬ运距小ꎬ容量满足要求ꎻ沟道地形ꎬ适合弃渣和修建拦挡设施ꎻ土地类型主要为农用地ꎬ无重要建(构)筑物设施分布ꎻ除尖山子泥石流沟穿过外ꎬ无其他不良地质现象ꎬ场地整体稳定ꎻ不占用金沙江河道行洪断面ꎬ不涉及自然保护区㊁水源保护区等现行法律法规保护的环境敏感目标ꎬ不影响上游泥石流防治工程的功能ꎻ水土保持防治的难度小ꎬ对环境影响也在可控范围内ꎮ泥石流是弃渣场成立的唯一限制性因素ꎮ在上游泥石流防治工程已经实施㊁流域泥石流规模不大且地质灾害并不突出的现实情况下ꎬ只要采取包括排导槽㊁拦渣坝㊁截排水等综合防治措施ꎬ避免泥石流直接冲击渣体ꎬ确保渣场渣体稳定和不危及公共安全ꎬ基本可以消除泥石流影响ꎮ另外地方政府全程参与了弃渣场选址与设计工作ꎬ认为石家沟作为弃渣场不影响地方规划ꎬ而且还可利用弃渣场形成平台建成一供居民休闲娱乐的广场ꎬ社会效益是显而易见的ꎮ总体来看ꎬ规划的弃渣场基本符合弃渣场选址原则ꎬ在切实做好泥石流排导等综合防治措施㊁确保渣体稳定和不危及公共安全的前提下ꎬ既可较经济地解决工程弃渣问题ꎬ还能产生为周边居民营造休闲娱乐空间的社会效益ꎬ体现了城市周边设置弃渣场的特点ꎬ该渣场选址是合理的ꎮ7㊀结语(1)金沙水电站规划的石家沟弃渣场是合理的ꎬ体现了城市及其周边设置弃渣场因地制宜的理念ꎬ既解决工程弃渣ꎬ还计划打造成一广场ꎬ是电站建设与地方规划结合的双赢方案ꎮ(2)石家沟于2014年开始弃渣ꎬ至2018年基本弃渣结束ꎬ未发生渣场边坡失稳㊁泥石流等现象ꎬ从安全监测看ꎬ弃渣场处于稳定状态ꎮ(3)弃渣场位置的选择是工程建设中一项重要的内容ꎬ更是前期工作的关键ꎮ必须慎重选择弃渣场的位置ꎬ并做好堆填防护设计ꎮ参考文献:[1]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能源局.水电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DL/T5419 2009[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ꎬ2009. [2]㊀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GB51018 2014[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ꎬ2015.[3]㊀刘炜ꎬ陈剑平ꎬ占洁伟.基于突变理论的清香坪泥石流沟危险性评价[J].人民长江ꎬ2016ꎬ47(S1):100-103.[4]㊀阳凤ꎬ蔡德文ꎬ徐洪霞ꎬ等.水电工程沟道型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探讨[J].水利规划与设计ꎬ2017(11):175-177. [5]㊀李德宁ꎬ郭明凡.桥巩水电站工程弃渣场选址及水土保持设计[J].红水河ꎬ2007ꎬ26(4):5-8.(责任编辑:李雯)AnalysisandStudyonLocationRationalityofShijiagouSuperLargeDregsFieldZhaoMinghuaꎬLiuPeipeiꎬZhuXinbo(ThreeGorgeGeotechnicalConsultantsCo.ꎬLtd.ꎬWuhanꎬHubei㊀430074)Abstract:Inrecentyearsꎬwiththedevelopmentofsocialeconomyꎬespeciallyhydropowerprojectsandroadconstructionꎬalargenumberofslagabandonedsiteshavebeenproducedꎬandtherearefrequentdisastersandaccidentsinslagaban ̄donedsites.Thereforeꎬitisveryimportanttoanalyzetherationalityofslagabandonedsiteselectionduringtheplanningperiod.Shijiagouoversizeslagdisposalsiteisthemainslagdisposalsiteofjinshahydropowerstation.Thispaperde ̄scribestheselectionoftheslagdisposalsiteꎬanalyzesthemainengineeringgeologicalproblemsandthestabilityoftheselectedprojectꎬthedesignofthelandfillplanandtheprotectionmeasuresꎬanddeterminestherationalityofthesitese ̄lectionꎬwhichcanprovidereferenceforsimilarprojects.Keywords:Jinshahydropowerstationꎻsuperlargedregsfieldꎻlargedebrisflowꎻstabilityanalysisꎻdisasterpredictioncausedbyinstabilityꎻsiteselectionrationality052资源环境与工程㊀2020年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生植物群落,从而影响植食性水生动物的觅食。
在钻孔灌柱桩施工过程中,钻孔作业会产生一定量的泥浆,如果不经沉淀而直排河道,将污染附近河道水体的清洁;由于桥梁工程规模较大,历时较长,所需施工人员数量多,施工人员生活污水若不加管理控制而直排河道,对河道水体的水质将产生较大影响;施工机械的冲洗水夹带含油污泥也将对水体产生影响。
桥墩施工时应设置沉淀池,泥浆经沉淀后,上清液才能排放。
由于公路所跨的河流水环境功能区为Ⅲ类水质多功能区,因此在桥梁施工废水的排放要满足功能区的要求,从而减轻对水生生物生境的影响。
5.5.3弃渣场选址合理性分析根据水土保持报告,本项目共设置弃渣场3处,分别位于西坞、莼湖、裘村。
其中占用两处现状矿坑及一处耕地,分别位于K7+400右侧,利用现状开采完成的宕渣山坑3.5hm2(白杜);K17+700左侧,利用现状开采完成的宕渣山坑1.3hm2(冒头);K20+600左侧,利用一处山坳3.8hm2(岭西村)。
具体位置参见水土保持措施平面布置图3.2-11。
根据调查,拟建公路沿线山体植被覆盖状况总体良好,1#、2#弃渣场目前为矿坑,3#目前为耕地。
2#、3#弃渣场位于隧道口附近路线两侧的宕渣山坑及山坳,弃渣场主要负责接纳隧道出渣、路基挖方及路段清表挖方,选址位于隧道口附近,可方便隧道出渣堆放。
而部分深挖路段弃土,可通过施工便道运输至渣场,运输方便运距较短,且可尽可能减少道路沿线居民的影响范围。
弃渣场布置未占用河道,与河道保持一定距离,不对河床过流产生不利影响。
综合考虑沿线环境现状和可利用地情况,弃渣场选址从环保角度来讲相对合理。
5.5.4工程建设对河道的影响本项目桥梁全长475m/13座,其中大桥150m/l座,中桥213m/5座,小桥112m/7座,排水(灌溉)涵洞89道,其中φ1.5m圆管涵69道,1-2.5m盖板涵15道,箱涵5道。
桥梁施工作业难免会对水生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尤以水中可能设桥墩的一些桥梁的施工影响更为突出。
1)对河道水体的影响桥桩施工时,扰动河水使底泥浮起,造成局部河段悬浮物增加,河水混浊。
河岸施工可能导致局部塌方,威胁施工安全。
遇暴雨或洪水,大量流失的土方有可能淤塞河道,抬高河床,影响行洪安全。
2)影响水生生物生境在清淤、打桩等作业中,水体被搅混,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或者将鱼虾吓跑,影响正常的活动路线;对河岸的开挖和围堰,破坏河漫滩地的水生植物群落,从而影响植食性水生动物的觅食。
3)桥梁建设及改河改渠工程对泄洪的影响本工程桥梁设计洪水频率采用100年一遇,桥梁下部结构设计采用柱式墩。
由于桥梁的建设,桥墩将占用一定的河道过水断面,使原过水面积减少,水流在经过桥墩上游时会产生收缩,经过桥墩后又会产生扩散,从而产生间接的阻力,另外,桥墩的存在使湿周增长,流态紊乱,从而产生直接阻力,上述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使行洪能力降低,反映到桥梁上则是水位的壅高。
参照有关平原河网公路桥梁阻水计算成果,当跨河桥梁建设处不是河道的最狭处,桥墩走向与水流方向平行,且占用水面宽度在5%左右河宽的情况下,遇百年一遇洪水流量时,建桥后的水位壅高不影响泄洪。
所以本工程桥梁在设计施工中,保证了一定的过水断面,不会在丰水期影响所在河道的行洪能力。
同时,桥梁建设有利于防汛抢险中两岸的物料供给和调配。
桥梁施工应科学制定施工度汛方案、对施工期河道行洪范围内临时堆放材料应在汛前全部撤出,工程完工后必须清理,恢复河道原貌。
工程设计改河4处(1230m),改沟渠8处(616.3m)。
根据可行性报告,改移工程的设计标准满足防洪、排涝要求,在方案设计时根据工程所处的地形、地貌、地质情况并结合地块内远期规划进行了合理布跨,确保沿线水系通畅,尽可能不压缩河道面积,不降低现有河道的泄洪能力,因此改河、改渠工程对河道的泄洪排涝的影响较小。
5.5.5水土流失的影响施工过程中,挖方、填方等作业、取土场地如不及时清理遇雨时易造成水土流失,影响附近的水体环境。
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具体为以下几个方面:1)本工程土石方挖填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原有的水土平衡。
在施工过程中,废弃土方任意堆放,应采取阻挡措施,防止遭遇大雨情况土方被冲走,最终进入水体,造成大量水土流失。
2)防汛、防台、雨季施工环境影响:宁波在春秋两季降雨较为频繁,降雨量大,地表水相当丰富,对工程施工影响较大,必须给予周密考虑,统筹安排,以尽可能减少雨季对正常施工带来的环境影响。
3)根据《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1995),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根据本地的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和项目特性,因地制宜选择适于栽培的树(草)种。
5.5.6对黄贤森林公园的影响黄贤森林公园位于浙江省奉化区裘村镇西北黄贤村,森林面积10200多亩,森林覆盖率90%以上。
本项目红线不涉及黄贤森林公园。
项目最近路段为岭西大山隧道段,该路段红线与森林公园最近水平距离为96m。
根据水土保持方案,施工期森林公园附近大型的施工临时布置主要为弃渣场3,位于岭西大山隧道起点东侧,距离森林公园边界445m。
因施工临时场地布置尙未全部明确,本环评要求施工人员及车辆尽量避开黄贤森林公园范围,施工便道尽量使用现有道路,减少临时用地的占用。
施工运输车辆将加重森林公园附近道路的拥堵,建议森林公园管理方和交管部门加强道路疏导。
经以上措施,项目施工期对森林公园影响较小。
5.6施工期社会影响分析5.6.1对道路交通的影响分析本工程主要控制点依次为鄞城大道(原明州大道,鄞州段起点)、甬新河、白莼线、新金线、桐冒公路、岭西大山、沿海中线等。
项目施工主要集中在工程沿线区域内。
工程建设需要运输大量的建筑材料,大吨位的运输车辆需经过相交道路路段,对相交道路的正常交通运行构成一定的压力。
建设单位应会同交通管理部门,积极组织好该地区的交通运行计划,施工单位应积极配合,适当调整材料运输的时间,尽量避开07~10时及16~19时的交通高峰时段,只要施工期间合理安排筑路材料车辆的运行时间,一般不会对附近地区的交通状况造成太大的压力。
5.6.2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分析5.6.2.1对征地户等居民收入的影响由于本工程的建设和营运,导致本地的资金、人流、物流的增加,特别是与本工程建设有关的行业由于当地配套工程的建设将会增加其收入来源,同时由于来往人员的增加,势必会促进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使这些行业的从业人员增加生活收入。
另外,工程投入营运后,随着交通的顺畅、运输时距的缩小,有利于本地企业减少成本,增加收益,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第二、第三产业的经济形势会有所好转,尤其对石浦镇经济和旅游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出行条件,从而增加该行业从业人员的生活收入。
对沿线居住但未占用其土地的农村居民,由于本工程的建设,使对外交通更加顺畅,有利于农副产品的外运和商品化,与外部联系更趋紧密,有利于农副产品的销售,使这部分居民的生活收入增加。
对沿线居住、其耕地部分或完全被征用的居民,由于本工程的建设,将对其生活收入产生一定的影响,必须按照国家和当地相关标准对被征地户给予一定的补偿。
补偿的形式是直接将补偿费用发放到户或者由当地政府统一安排。
部分被征地户将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为工商业劳动,而且随着服务区等相关设施的投入使用,部分沿线居民有机会从事城镇劳动获得一定收入。
土地征用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当地劳动力构成的改变和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
因此只要建设单位严格按照居民征地安置规划和标准执行,从总体上而言不会降低沿线被占用耕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5.6.2.2对房屋拆迁的影响本项目在路线选择时尽可能地避开村庄,或在村庄边缘穿过,以减少房屋拆迁。
由于被拆迁居民的住房条件、人口构成等情况不同,所以在搬迁安置过程中所受到的影响程度也不尽相同。
因按照国家和当地对拆迁人口的安置政策和补偿政策,并考虑工程动工前,建设单位将协助各级地方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安排拆迁影响户和居民的重新安置工作,基本上可以保证受影响居民安置后的生活水平不会因公路建设而降低。
工程拆迁的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拆迁起到搬进新居前的短时期内。
按同类工程的经验,房屋拆迁主要问题是赔偿的金额。
只要双方本着顾全大局,同时注意保护弱势群体利益的目标出发,按“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制订和执行拆迁安置计划,对社会环境不会产生大的影响。
5.6.2.3文物古迹的影响根据工程沿线踏勘调查,沿线尚未发现文物古迹、遗址等重点文物、遗址保护单位。
施工过程中,如发现有价值的文物时,要及时上报和加以保护,防止工人或其他人员移动或损坏。
5.7施工期景观环境影响评价拟建公路施工期,由于临时建筑及工程施工活动频繁,对作业区景观环境影响较大。
由于作业区多集中于公路用地范围内,工程直接影响范围相对较小,但临时占地、施工场地及作业活动由于改变原有地貌景观,可能产生视觉污染。
主要表现为:1)改变原有地形地貌拟建公路工程施工中,路基开挖填筑施工及桥梁基础开挖作业将破坏地表植被景观及地貌景观,地表裸露易引发水土流失危害。
工程施工产生的弃土、弃渣将在不同地方形成弃渣场堆砌废方,造成对局部植被和景观环境的影响,但只要设计、施工单位能有效利用当地地形,采取一定的工程防治和植被恢复措施,则项目建设带来的不利影响可以得到控制。
2)工程填挖作业对景观环境的影响工程填挖作业主要指路基填挖、桥梁基础开挖、路基填筑及废弃渣料临时堆置等。
由于拟建项目所在地区为山丘地形,工程对景观环境的影响除破坏地表植被外,还将对沿线地形、地貌景观产生一定的扰动。
此外,地表开挖使局部地形、地貌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使区域景观多样性下降。
公路的修建过程中将产生一定数量的裸露边坡,对视觉景观产生一定的影响,并造成水土流失。
如果在施工中随意扩大施工作业面或不规范取土,使地表裸露段的视觉反差将会更大。
3)临时工程对景观环境的影响临时工程对景观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生产及生活垃圾污染环境,粉尘飞扬污染空气,植物枝叶积尘过多易发生灼伤或机械损伤。
由于工程临时性用地多具有较好的肥力土层,容易进行复垦利用,施工结束后,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实现植被恢复。
因此,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护有肥力的土层具有重要意义。
设置的临时工程主要有粒料拌合场、砂砾料场,施工便道等。
上述临时工程的修建与投入使用,无疑将对周围景观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为了减少对主要景观保护目标的不利影响,建议采取以下保护措施:(1)为减少工程活动对沿线景观的影响,拟建工程的施工场地、施工便道、施工营地的场址选择应遵循环境保护原则;(2)施工场地应尽量布设在距路线较近且植被稀疏的荒地,施工营地应尽量租用现有的房屋或废弃的场地,减小对环境的扰动,对占用的耕地,应严格执行复垦整治措施;(3)建议加大环保宣传力度,提高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禁止随意弃置生活和生产废弃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