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领域(王丽)

合集下载

王丽教案

王丽教案

《自己试一试》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复习上节课所学生字与词语。

2 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科学家的话也不完全是正确的,遇到问题要多动脑筋,自己试一试,才能找到问题的答案。

3 能说处反问句所表达的意思。

教学重点:能说出反问句所表达的意思,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资料教学方法:小组学习法、点拨理解法教学时间:1课时一复习生字二交流、质疑导入1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八课,题目中“自己”在课文中指谁呢?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伊伦娜长大后到底成为了一个怎样的人?你查到了资料了吗?2 生交流资料。

3 对,伊伦娜并不是一个普通的人,其实她的家庭也是一个不普通的家庭。

文中的伊伦娜那时跟我们一样大小,让我们了解一下发生在她身上的故事有什么与我们不一样的呢?4 读题,质疑:试什么?为什么试?怎样试?结果呢?三针对以上问题小组学习1 出示学习提示:a 分角色朗读,边读边思考。

b 思考后小组内交流。

四全班交流1 试什么?学习1—2自然段:奇怪的问题:石头——漫出金鱼——不漫为什么2 为什么试?学习3—4自然段。

明确:两个同学回答得离奇,同学们哄笑,伊伦娜也想不明白。

3 怎样试?结果?学习5—7自然段。

a 出示:你既然想不明白,为什么不自己去试一试呢?读一读,说说妈妈是什么意思?b 抓住动词弄清怎样试:找—盛—放c 结果:水漫出来了伊伦娜惊讶,妈妈却笑,说说看,妈妈为什么笑,从笑中你体会出了什么?妈妈早已知道答案,却没有告诉伊伦娜,为什么?五学习8—10自然段1 出示伊伦娜的话:伯伯,科学家怎么可以提出错误的问题呢?读,体会伊伦娜话中的意思:科学家不可以提出错误的问题。

比较一下,两种说法哪一种更能表达伊伦娜此时的心情呢?(反问句更能表达伊伦娜不满、责备的语气,表达更委婉而又不失礼貌。

)2 出示科学家的话:孩子,为什么你会认为科学家的话全都是正确的呢?读,体会科学家话中的意思:你不应该认为科学家的话全都是正确的。

“结构与功能”概念导向下的教学活动设计

“结构与功能”概念导向下的教学活动设计

S小学科学cience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以来,跨学科学习逐渐成为教学改革的热点话题。

挖掘学科间知识关联性,链接生活现象衍生探究课题,为学生创造多学科知识综合应用的平台,这是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力举措。

深入应用“结构与功能”跨学科概念施行小学科学教育,能够有效弱化生命科学研究的抽象感,便于学生从生命系统的功能或特点,反向分析、猜测系统的结构,揭开现实生活中生命的神秘面纱,从而实现高阶思维发展,提升发明创造能力。

作为一线教师,应将理论概念和教学实践有机结合,善于从以生为本的角度建构知识体系,站在概念前沿引领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结构与功能”跨学科概念的意义物体的形状和结构决定了其主要的特性和功能,“结构”与“功能”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对这种联系进行研究,是实现科学发明创造的基本前提。

“结构与功能”是科学领域重要概念之一。

通常情况下,系统功能外显而结构内隐,科学研究的很大一部分工作,便是根据系统外显的功能或特性,猜测和验证其内隐的结构,从而逐步了解掌握系统运行的规律。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强调,在引导学生学习本学科核心概念的基础上,逐渐向着跨学科领域过渡,在新的情境中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将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等核心素养的培养有机融入学科概念学习过程中,促使学生养成用科学素养看世界的宏观思维。

“结构与功能”既是一种科学研究观念,也是一种跨学科教育概念。

从这一概念着手设计科学教育活动,引领学生通过不同领域学习,逐渐意识到任何系统的功能都与其结构有着直接关系,掌握“功能”反推“结构”的一般科学探究方法,这不仅是锻炼学生发明创造能力的有效举措,还有利于教师从各领域整合教育资源,设计“结构与功能”导向下的跨学科教育活动,从而丰富课程育人的深度与广度。

“结构与功能”概念导向下的教学活动设计◇王丽(江苏:徐州市铜山区大许镇团埠小学)〔摘要〕“结构与功能”是《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的4个跨学科概念之一,体现出跨界育人的重要导向,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课程设置的13个学科核心概念的基础上,从跨学科研究的角度,帮助学生逐渐理解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深度发展。

王丽 《指南》背景下的幼儿园科学活动解读

王丽 《指南》背景下的幼儿园科学活动解读
话题
主讲人
具体论点与内容:
课题研究沙龙
2. 围绕话题,众人各抒己见
课堂教学研讨组(6-10 年):结合上面的主话题、自己的科 绘活动展示及班级特色活动,选择一个点谈谈自己的反思、感 受。
科绘特色研讨活动暨沙龙活动记录表 执教课题: 执教时间: 执教者: 活动方案: 活动后反思(可选择以上的一个话题进行阐述)
在正确的时间问正确的问题(适当干预)
▪ 在儿童的提问下,教师调整活动的方式与节奏 ▪ 在教师的提问下,儿童表达他们的理解和技能
问题从哪里来
❖ 问题来自于兴趣 ❖ 从日常生活中提出问题 ❖ 与当下的活动紧密相联(生蛋熟蛋) ❖ 来自于学习者自身的成长经历 ❖ 来源于周围的环境
问题设计的基本要素Βιβλιοθήκη ❖ 科学与艺术 ❖ 科学与阅读
围绕“科艺整合”课题
❖ 每周一次班级实践式特色课程(各取所长) ❖ 每月一次小组讨论式教学研讨(智慧碰撞) ❖ 双月一次全园参与式沙龙论坛(交流反思) (感言教育动态、发布求助信息、分享教育
智慧 )
科学幻想画 在实践中探索“科艺整合”的点
科艺游戏
科学幻想剧
科艺小制作
英国幼儿园让宝宝自己探索知识
❖ 在英国幼儿园的课堂上,老师很少用讲课的 方法传授知识,而是以小组和个别辅导为主, 通过自己的操作和探索得到知识,培养技能。 所有的教学方法都充分体现了儿童主体性的 观念,符合宝宝的心理特点。比如,在解释 “浮”和“沉”意义的时候,让宝宝在水盆 里摆放塑料片、铁片、纸片进行观察;
——活动过程、有效指导
孩子眼中的科学是……科学是 什么.wmv
〔加拿大〕苏珊 主编
成人眼中的科学是……
一些儿童的解释(画图的方式)
▪是我手臂的力量。 ▪它是自己想这么滚的。 ▪是斜面的材料不同。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淘气的小水滴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淘气的小水滴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淘气的小水滴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水的奥秘”,详细内容围绕“水的三态变化”展开。

具体包括:水的液态特性、水蒸气的形成、水的凝固与融化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掌握水的三态变化,提高对科学现象的认知。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水的三态变化的概念及相互转化过程。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实践操作,理解水的三态变化,并能用语言描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水、热水壶、冰块、实验器材、投影仪、淘气的小水滴动画片。

学具:小水杯、吸管、画纸、彩笔、手工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播放淘气的小水滴动画片,引导幼儿观察水滴的变化,讨论水滴为什么会消失和出现。

2. 教学讲解(10分钟)讲解水的三态变化,结合实物展示,让幼儿了解液态、气态、固态水的特点。

通过实验演示,让幼儿观察水蒸气的形成、水的凝固与融化现象。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例题:“淘气的小水滴变成了水蒸气,它是怎么做到的?”引导幼儿思考,讲解水蒸气的形成过程。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让幼儿观察水蒸气的形成、水的凝固与融化现象。

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现象,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发现。

拓展讨论:生活中的水有哪些三态变化的现象?六、板书设计1. 淘气的小水滴2. 内容:水的三态:液态、气态、固态水蒸气的形成:加热、蒸发水的凝固与融化:冷却、加热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水龙头、热水器等设备,描述水的三态变化现象。

画一幅关于水的三态变化的画。

2. 答案:描述水的三态变化现象,如:水龙头里的水是液态,热水器加热后产生水蒸气,冰块是固态水等。

画出水滴、水蒸气、冰块等元素,展现水的三态变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幼儿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水的三态变化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巧用多媒体技术,丰富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

巧用多媒体技术,丰富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

- 287 -作者简介:王丽,女,河南光山人,河南省光山县幼儿教育中心,中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幼儿户外游戏课程化。

巧用多媒体技术,丰富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王 丽(河南省光山县幼儿教育中心,河南 信阳 465450)摘 要:科学探索活动是幼儿科学教育的主要形式。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

”作为幼儿教师,应研究科学探索活动的开展,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获得最大的收益。

关键词:幼儿园;探究活动;科学策略一、选择生动、有趣的教育内容幼儿处于人生快速发展的阶段,他们易于模仿,对外部世界充满了好奇,主要运用眼、耳、鼻、嘴等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形成对事物的初步认知。

因此,教师在幼儿活动探究时,要选择与幼儿生活经验相联系的事物、现象、知识等作为科学探索内容,带领幼儿到大自然中去接触花草树木,体验真实生活。

在这个过程里,幼儿的观察注意力会更加集中,更乐意将自己发现的问题表达出来,和同伴交流。

这样生活化的内容选择,契合了幼儿的生活经验,符合幼儿的实际,能够充分激发幼儿参与的激情和实现多种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科学教育户外课堂中,教师让幼儿从篮球框里选出自己喜欢的球,幼儿在选择的时候,用一句完整的话向教师报告自己选了什么球;然后,教师让幼儿尝试玩篮球,看看可以怎样玩,有人拍,有人扔,有人踢,有人合作用篮球拼图,有人尝试将篮球垒起来,有人尝试站在上面等。

幼儿在多样的活动里,有的成功了,有的却产生了疑惑。

幼儿在相互求助和教师的帮助下,加深了对篮球的认识,获得了新知,提升了能力。

幼儿对同一事物的注意力时间不会太长,加之幼儿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等存在差异,教师在活动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幼儿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创设游戏教学情境,让幼儿在游戏中释放真实情感,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在游戏中学习。

二、创设开放式教学环境幼儿的思维具有可逆性,主要靠感官对具体事物进行认知。

2024年幼儿中班优秀科学探索教案

2024年幼儿中班优秀科学探索教案

2024年幼儿中班优秀科学探索教案——《奇妙的声音世界》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通过探索,了解声音的来源和传播。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探索欲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让幼儿了解声音的来源和传播,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难点:引导幼儿用科学的方法探索声音的奥秘。

三、教学准备1.教具:各种发声玩具、乐器、音响设备、录音机、录音带、塑料杯、橡皮筋、气球等。

2.环境布置:将教室划分为若干个探索区域,每个区域放置不同的发声玩具和材料。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各种发声玩具和乐器,引导幼儿观察和倾听,引发幼儿对声音的兴趣。

2.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听到的声音,讨论声音的来源。

(二)探索声音的来源1.教师将幼儿分为若干小组,每组提供一个发声玩具或乐器。

2.各小组在探索区域内进行实验,观察发声玩具或乐器的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3.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发现声音与振动的关系。

(三)探索声音的传播1.教师出示一个塑料杯和一根橡皮筋,演示如何通过振动传播声音。

2.邀请幼儿上来尝试,感受声音在振动中的传播。

3.教师出示一个气球,让幼儿猜测气球是否能传播声音,然后进行实验验证。

(四)探索声音的奥秘1.教师出示录音机,引导幼儿了解录音机的工作原理。

2.教师播放一段录音,让幼儿猜测录音中的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3.教师邀请幼儿尝试使用录音机,录制自己的声音,体验声音的录制和播放。

1.各小组分享探索过程中的发现和感受。

3.教师邀请幼儿进行展示,展示自己的声音作品。

五、教学延伸1.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本次活动的意义,鼓励家长与幼儿一起探索声音的奥秘。

2.主题活动:组织幼儿参观音响设备展览,了解音响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六、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活动,幼儿通过观察、实验和动手操作,了解了声音的来源、传播和录制原理。

在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达到了教学目标。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大树妈妈本领大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大树妈妈本领大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大树妈妈本领大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大自然的朋友》第三节《大树妈妈本领大》。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大树的基本结构,了解大树的生长过程,探索大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以及大树给我们生活带来的益处。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描述大树的基本结构,了解大树的生长过程。

2. 培养幼儿观察、发现、表达自然现象的能力,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3. 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体会到大树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大树的生长过程及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教学重点:认识大树的基本结构,了解大树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大树模型、图片、实物(树叶、树枝等)。

学具:画笔、画纸、彩泥、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校园内的大树,请幼儿描述大树的外形特征。

教师提出问题:“大树妈妈有什么本领?”引导幼儿思考。

2. 新课内容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大树模型、图片、实物等教具,讲解大树的基本结构(树干、树枝、树叶、树根)。

讲解大树的生长过程,让幼儿了解大树是如何从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的。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一张大树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大树的各个部分。

教师提出问题:“大树妈妈的本领是什么?”让幼儿思考并回答。

4.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每组发一张大树图片,让幼儿在组内讨论并描述大树的基本结构。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提示和鼓励。

5. 实践活动(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我为大树添色彩”的活动,让幼儿用画笔、彩泥等学具为大树模型上色。

活动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大树的颜色变化,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幼儿分享自己的收获。

教师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提出今后的学习要求。

六、板书设计1. 大树妈妈本领大树干、树枝、树叶、树根大树生长过程大树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棵大树,并描述大树妈妈的本领。

幼儿园中班探究根茎茎叶教案 幼儿园自然探究

幼儿园中班探究根茎茎叶教案 幼儿园自然探究

幼儿园中班探究根茎茎叶教案1、教学目标1.1、能够区分植物的根、茎、叶,并且能够简单描述它们的功能和特点。

1.2、通过自然探究,培养幼儿对植物的兴趣,培养观察、探究的能力。

1.3、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教学内容2.1、植物的根茎叶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2、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幼儿亲自发现植物的根茎叶。

3、教学准备3.1、代表根、茎、叶的植物样本。

3.2、放大镜、手电筒等实验工具。

3.3、相关的教学图片、视频资源。

3.4、安全防护用具。

4、教学过程4.1、导入活动在幼儿园的花园中,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植物,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根、茎、叶的特点,并且记录下来。

4.2、教师讲解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教师讲解植物的根、茎、叶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让幼儿初步了解这些植物器官的作用。

4.3、实际观察引导幼儿根据提供的植物样本,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植物的根、茎、叶,并且记录下观察到的特点。

4.4、小组探究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自己取样植物,通过实际操作来观察植物的根茎叶结构,并且记录下观察所得。

4.5、总结讨论教师引导幼儿将自己的观察结果进行总结,并且进行小组内的讨论,分享各自的发现和想法。

5、教学延伸幼儿家长亲子活动:通过家长带领孩子到附近的公园或者田野中,观察不同的植物,帮助孩子们巩固所学的知识,并且增强与家长之间的亲子互动。

6、评估反思6.1、教师观察评价幼儿探究的过程和结果,了解幼儿探究中的问题和困惑。

6.2、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为下一次的教学改进做准备。

7、教学资源7.1、花园中的植物样本。

7.2、手机或相机拍摄的植物图片。

7.3、教学视频资料。

8、安全注意事项8.1、在野外实地教学时,注意植物安全。

8.2、使用放大镜等实验工具时,注意使用方法和安全。

9、教学心得在本次探究活动中,幼儿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实际观察和操作,他们对植物的根茎叶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有的幼儿在观察过程中因为不细心而造成观察结果不准确,下一步需要加强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细心程度。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大树妈妈本领大》教案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大树妈妈本领大》教案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大树妈妈本领大》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植物的生长》,详细内容为第一课时“大树妈妈本领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大树的组成部分,认识大树的生长过程,感受大树为生态环境做出的贡献。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大树的组成部分,如树干、树枝、树叶等。

2. 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合作的能力,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3. 通过大树的生长过程,让幼儿认识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大树的生长过程及其对生态环境的作用。

教学重点:大树的组成部分及观察、表达、合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大树模型、图片、视频、PPT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展示,让幼儿观察大树的外观,引导幼儿讨论大树的特点和组成部分。

2. 讲解(10分钟):使用大树模型和PPT,讲解大树的生长过程,让幼儿了解大树对生态环境的作用。

3. 实践(10分钟):分组进行观察、讨论、绘画,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大树的特点和生长过程。

4.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讲解例题,让幼儿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大树的生长过程。

5.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用彩泥、剪刀、胶水等学具制作大树的生长过程图,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大树的组成部分:树干、树枝、树叶等。

2. 大树的生长过程:种子发芽、幼苗生长、树木成熟、落叶等。

3. 大树的作用: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提供栖息地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用自己的话描述大树的生长过程,并画出大树的外形。

2. 答案:大树从种子发芽开始,经过幼苗生长,逐渐长成高大的树木。

大树有树干、树枝、树叶等组成部分。

大树可以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提供栖息地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在观察、表达、合作方面的能力,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依据。

王丽:做一个精神明亮的教育人

王丽:做一个精神明亮的教育人

所像是一群黄蝴蝶,刚从瓦蓝的秋天中飞来,十几张便签纸翩然飞舞于群书之上。

每一张便签纸都记录着王丽的阅读和思考,它们串成一串迈向远方的脚印,奔向未来……坐在桌后的王丽,沉着而自信,是一个精神明亮的人,对未来充满希望。

王丽,江苏省海门市直机关幼儿园(以下简称海门市直幼儿园)园长,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

海门市直幼儿园是江苏省首批示范性实验幼儿园。

在“科研兴园”思想的引领下,先后开展了国家级、省市级课题研究,以精良的保教质量赢得了社会广泛的赞誉。

在新时代,海门市直幼儿园积极提升园所文化内涵,努力践行“活教育”思想,培养“完整儿童”。

在梦想的指引下,王丽孜孜不倦,探索儿童幸福发展之路,教师成长之道……王丽:做一个精神明亮的教育人文|本刊记者周浩有的成长都饱含着热爱,这是梦实现的道路。

这热爱是一种生长的勇气,给予种子萌发的力量;是一种冲向未来的奔跑,令生长更加茁壮;还是一种最真诚的奉献,点亮了成千上万个梦想……Path特级之路of Growth48幼教365·管理2019年3月磨炼自己,提高教育教学艺术绿色的田野里,昨日残留的冬雨正悄悄地渗入大地。

大地上紫黑色、墨绿色、草黄色错综,像是有一个顽皮的孩子刚在田野里涂抹过。

面对这样的世界,王丽会怎样带着孩子玩呢?我十分好奇!几把普通的椅子围绕在王丽的办公桌前,诉说着她繁忙的日常。

“只要有时间,工作室的成员和幼儿园的年轻教师就会过来讨论问题。

”王丽笑着开启了这场采访。

“孩子的学习就是探究。

”王丽说,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学习应该是直接感知,和材料相互交融。

王丽最初当教师的五年里,经常带着孩子走出幼儿园,走进大自然、大社会,让他们体验真实的世界,习得真经验。

还记得,她和孩子们一起种蚕豆、剥蚕豆、吃蚕豆的故事。

跟着王丽沿着时光之河逆流而上,美好的过往翩翩飞来,仿佛有一车春光倾洒在了采访现场。

那里有她和孩子一起游戏的身影,还有他们窃窃私语分享彼此小秘密的耳语,还有她努力探寻支持孩子发展的身影……那个时候,王丽喜欢随手拍东西。

2024年中班优秀科学精彩教案《滚动吧瓶子》

2024年中班优秀科学精彩教案《滚动吧瓶子》

2024年中班优秀科学精彩教案《滚动吧瓶子》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瓶子的基本特征,知道不同形状的瓶子滚动的方式不同。

2.通过实验操作,培养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不同形状的瓶子,了解它们的滚动方式。

2.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操作,发现瓶子滚动的规律。

三、教学准备1.教具:各种形状的瓶子(如方形、圆形、椭圆形等)、斜面、沙子、水、木板等。

2.学具:每组一套瓶子、斜面、沙子、水、木板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各种形状的瓶子,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邀请学生上台摸一摸、滚一滚瓶子,感受不同形状瓶子的滚动方式。

(二)探究活动1.活动一:观察瓶子滚动(1)教师将各种形状的瓶子放在斜面上,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瓶子滚动的现象。

(2)学生分组实验,观察不同形状的瓶子在斜面上的滚动情况,并记录下来。

2.活动二:瓶子滚动与摩擦力(1)教师将沙子和水分别放入两个瓶子中,让学生猜一猜哪个瓶子滚动得更快。

(2)学生分组实验,观察沙子和水对瓶子滚动速度的影响,并记录下来。

3.活动三:瓶子滚动与重心(1)教师出示一个装有水的瓶子,让学生尝试将其滚动起来。

(2)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瓶子中水的多少对滚动速度的影响,并记录下来。

2.学生展示实验成果,交流各自的观点。

(四)拓展活动1.教师出示一个木制的瓶子,让学生猜一猜它是否能滚动。

2.学生分组实验,验证木制瓶子的滚动情况。

(五)结束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表扬。

五、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尝试制作不同形状的瓶子,观察并记录滚动情况。

2.家长协助孩子完成实验报告,并提交给教师。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不同形状瓶子的滚动方式,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精彩教案《神奇密码》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精彩教案《神奇密码》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精彩教案《神奇密码》教案简介:《神奇密码》是一堂充满趣味与神秘感的科学活动课程,旨在通过有趣的游戏和互动,让幼儿园中班的小朋友了解基础的数字和颜色认知,同时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数字和颜色的基本概念。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数字和颜色的认知。

2.教学难点:如何将数字和颜色与神秘密码相结合,让学生在游戏中轻松学习。

三、教学准备1.教具:数字卡片、颜色卡片、密码箱、神秘礼物。

2.环境布置:教室四周布置成神秘探险场景。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以神秘探险家的身份出现,引起学生的兴趣。

(2)教师拿出一个神秘的密码箱,告诉学生箱子里有一个神奇的礼物,但需要解开密码才能获得。

2.数字认知(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认识1-10的数字。

(2)教师通过游戏让学生熟悉数字,如“数字接力”、“数字猜猜猜”。

3.颜色认知(1)教师出示颜色卡片,让学生认识红、黄、蓝、绿、白、黑等颜色。

(2)教师通过游戏让学生熟悉颜色,如“颜色传递”、“颜色猜猜猜”。

4.神奇密码揭秘(1)教师引导学生将数字和颜色结合起来,如“红色1”、“蓝色2”。

(2)教师引导学生将数字和颜色卡片插入密码箱,尝试解开密码。

(3)教师引导学生多次尝试,直到解开密码,获得神秘礼物。

(1)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所学内容,巩固数字和颜色认知。

(2)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造出自己的神奇密码。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探索更多有趣的密码。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神秘探险的故事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字和颜色。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学生在游戏中学会了数字和颜色的认知,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1.导入教师扮演神秘探险家,进入教室,引起学生兴趣。

对科学教学中科学探究的几点思考

对科学教学中科学探究的几点思考

对科学教学中科学探究的几点思考
王丽
【期刊名称】《教育实践与研究》
【年(卷),期】2013(000)025
【摘要】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必须准备好实验材料,重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师要实施有效引导,合理安排探究时间等,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培养.
【总页数】2页(P74-75)
【作者】王丽
【作者单位】安国市教育局教研室,河北保定071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3.6
【相关文献】
1.提高科学探究活动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2.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几点思考
3.物理教学中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几点思考
4.对物理教学中科学探究的一些认识(一)--科学探究的含义、分类
5.寓科学精神于教学点滴——浅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年五大领域中班教案科学

2024年五大领域中班教案科学

2024年五大领域中班教案科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五大领域中班教材《科学》的第三章《奇妙的生命》,具体内容包括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特征以及自然界中的循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认识不同种类的植物。

2. 让学生掌握动物的基本特征,能区分不同种类的动物。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特征。

教学重点:观察、思考和探究自然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动物图片、PPT课件。

学生准备: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中的生命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1)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特点,如根、茎、叶等。

(2)介绍不同种类的植物,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多样性。

(3)讲解动物的特征,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身体结构、生活习性等。

(4)展示动物图片,让学生学会区分不同种类的动物。

3. 实践情景引入:(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植物和动物的特点,进行分享和交流。

(2)观察活动:组织学生观察校园内的植物和动物,记录观察结果。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植物和动物的特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植物的生长过程(1)根、茎、叶(2)不同种类的植物2. 动物的特征(1)身体结构(2)生活习性(3)不同种类的动物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植物,描述其生长过程。

(2)观察身边的动物,描述其特征。

2. 答案:(1)植物生长过程: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2)动物特征:如猫的身体结构、生活习性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践观察,让学生了解了植物和动物的特点,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进行植物种植活动,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发现神奇的力量》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发现神奇的力量》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发现神奇的力量》一、教学目标1.了解磁铁的基本特性,知道磁铁可以吸引铁、镍等金属物质。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3.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培养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磁铁的基本特性,能够运用磁铁进行简单的实验。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发现磁铁的两极现象,理解磁铁间的相互作用。

三、教学准备1.磁铁若干个,大小不一,形状各异。

2.铁钉、铁片、塑料片、木块等实验材料。

3.小黑板、粉笔、PPT等教学辅助工具。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展示一个神奇的魔术,将磁铁吸附在铁钉上,让幼儿感受磁铁的力量。

(2)引导幼儿讨论: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磁铁的神奇力量。

2.磁铁的认识(1)教师展示不同形状、大小的磁铁,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共同特征。

(2)教师讲解磁铁的基本特性:磁铁有两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3.磁铁实验(1)教师将磁铁放在铁钉上,让幼儿观察并尝试用磁铁吸引铁钉。

(2)教师引导幼儿用磁铁分别吸引铁片、塑料片、木块等材料,让幼儿感受磁铁对不同材料的吸附效果。

4.磁铁的两极现象(1)教师将两个磁铁靠近,让幼儿观察并发现同极相斥的现象。

(2)教师引导幼儿用磁铁的两极分别靠近铁钉,让幼儿发现异极相吸的现象。

(2)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还知道哪些生活中运用到磁铁的例子?(3)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运用到磁铁的物品,如磁铁玩具、磁铁挂钩等,让幼儿了解磁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6.课堂小结(2)教师布置作业:让幼儿回家后,用磁铁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并将实验结果告诉家长。

五、课后反思1.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调整教学策略。

2.教师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实验,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3.教师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学习情况,共同促进幼儿的科学素养。

六、教学评价1.课后对幼儿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磁铁的认识程度。

理念在实践中闪耀——观王丽老师半日活动有感

理念在实践中闪耀——观王丽老师半日活动有感

理念在实践中闪耀——观王丽老师半日活动有感“新的一天又开始了!”打开江苏省海门市少年宫幼儿园青年教师王丽的十分钟半日活动录像,这一句话和她青春、朝气、挚爱幼儿的形象同时跃入我的眼帘。

王丽老师迎着朝阳,怀着愉悦的心情,用灿烂的微笑和充满爱的语言迎接每一个“新的一天”:她与孩子热情招呼、与家长简短交流、与有特殊情况的幼儿亲密接触……充满激情,充满期盼,让自己的每一天“过得充实、有创意”。

王丽老师说“和孩子们在一起我很幸福”,这强烈的幸福感,可以让她感受到孩子们“每天都有不同”,享受到与孩子在一起的愉悦。

体验着幼儿教师的重任:“每一个孩子对教师来说可能只是百分之一。

而对家长却是百分之百。

”因此唯有每一天“尽自己百分之百的努力”才能实践自己“生来就属于这样一群孩子”的人生感悟。

“孩子是班级的主人。

”班上的孩子“有权知道每件事”。

王丽老师知道“一朵花、一块小石头、一滴小水滴、一片小树叶”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都是精彩的世界”,所以在一日活动中,她积极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空间:孩子们一入园就在自然角护理着自己的小生物,观察、讨论着植物的生长状况;在晨间锻炼时,孩子们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的器材,生动活泼地运动着……陈鹤琴先生说:小孩子生来就是爱活动的。

王丽老师和她的团队为孩子们提供了许许多多活动的机会:“健康饮水牌”让幼儿学会自己管理自己的生活:“星期八智慧”让幼儿在充满想象的时空中动手、动脑。

展示自己的兴趣、情感、能力;“亲子研究单”记录着幼儿和家长共同研究、探索的过程:“科技之光”为幼儿从小学科学提供了交流、创造、分享的机会……孩子们在担当“礼仪接待员”“爱心天使”“科技天使”的过程中。

在快乐游戏、编织围巾、纸杯制作、科学探索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亲身经历、体验,主动建构,获得发展。

幼儿园课程是“属于孩子的”。

王丽老师深深地理解“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她在孩子的日常活动中努力地“从不同的角度促进着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科学领域—科学
有趣的沉浮
设计意图:
孩子们在游戏及日常生活中,会发现一些奇怪的现象如船为什么会浮在水上?为什么有些东西会浮在水面而有些东西沉在水里?等等,为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探索身边的科学,接触沉与浮的现象,并对沉与浮的现象做出简单的分析、判断和推理,因此设计了本次科学探索活动。

活动目标:
1、在探索活动中知道哪些东西放在水里是沉的,哪些是浮的,并能用↓、↑记录结果,表示上浮和下沉。

2、在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的基础上,尝试探索改变物体沉浮的不同方法。

3、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大胆操作和用语言较完整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活动重点:
在探索活动中知道哪些东西放在水里是沉的,哪些是浮的。

并能用↓、↑记录结果,表示上浮和下沉。

活动难点:
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尝试探索改变物体沉浮的不同方法。

活动准备:
1、小泡沫板、石头、玻璃珠、小球、塑料瓶、小木块,
线,等小的操作材料和操作盘。

2、记录表、笔、水盆。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猜测活动: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许多物品宝宝,这些物品宝宝想到水里游泳,你们猜猜看会怎么样呢?
2、让幼儿大胆猜测各种物品的沉浮现象,并用笔在记录表上猜测的那一栏中用向上和向下的箭头来表示沉浮。

3、师:你们说有的会沉,有的会浮,我也不清楚,那我们就把玩具放进去看看吧?
二、基本部分
1、幼儿操作活动:感知“沉”、“浮”现象。

(1)、实验:幼儿把物品放进水里,看看结果和自己的猜想一致吗?
(2)、记录:记录实验的结果。

(3)、交流:幼儿相互交流第一次猜测和实验结果,探索自己的猜测和实验结果是否一致。

2、探究用不同的材料使下沉的物体浮起来。

师:这些物品宝宝,他们在水里有的是沉的、有的是浮的,现在老师要请你们动动小脑筋,有没有办法使原来沉在水底的东西浮起来,使浮起来的东西沉到水底?等玩好的时
候啊,再把你的方法告诉我。

3、幼儿操作改变物体的沉浮,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材料和方法。

4、幼儿自由讨论:用什么方法让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或让浮起来的东西沉下去?
5、幼儿交流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话表述自己的方法及实验结果。

教师小结:浮的东西可以帮助沉的东西浮起来;沉的东西可以帮助浮的东西沉下去,而且和物体的轻重、大小有关。

三、结束部分
水有很神奇的力量,但是水太大了,也会给我们带来危害,发大水的时候,我们周围的东西都沉到了水里,我们人也会沉到水里了,这个时候,我们想什么办法可以使自己不沉下去而得救呢?(救生圈、脚盆、木头、船等图片)科学家很聪明,他们运用水的神奇力量发明了船、潜水艇,可以使我们人在水里走来走去,我们小朋友长大以后也可以发明一些在水里沉、浮的东西。

四、延伸部分
请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用橡皮泥做出不同的形状,让他们能够在水中改变沉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