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重点
商业银行银行经营管理
商业银行银行经营管理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是指银行对业务和运营进行有效管理,以实现经营目标和战略。
商业银行的银行经营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业务规划与发展:商业银行需要制定明确的业务规划和发展战略,包括确定经营范围、产品线和市场定位等。
同时,商业银行还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风险状况进行业务调整和创新。
2. 风险管理:商业银行需要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测等环节。
风险管理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各个方面。
3. 财务管理:商业银行需要进行财务管理,包括资产负债管理、资金管理、成本控制和利润管理等。
财务管理可以帮助银行实现有效的资金配置和盈利能力的提升。
4. 组织管理:商业银行需要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和人力资源管理,包括确定职责和权限、培养和管理人才、激励和激励机制等。
组织管理可以提高银行的运营效率和员工的工作动力。
5. 管理信息系统:商业银行需要建立和维护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统,包括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等。
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帮助银行提高决策效率和管理水平。
商业银行的银行经营管理是一个复杂而综合的过程,需要银行的高级管理人员对市场和行业的了解,以及运用各种管理工具和方法进行有效的管理。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重点难点汇总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重点难点汇总商业银行作为金融系统的中坚力量,承担着资金存储、贷款发放、支付结算、风险管理等多项重要职责。
然而,由于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涉及众多复杂的因素,使得其面临着许多重点难点问题。
本文将汇总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并尝试提供解决方案,以期帮助银行行业从业者更好地应对挑战。
一、资金存储难点商业银行的资金存储是其运营的重中之重。
然而,在当前经济环境下,资金存储面临以下重点难点:1.1 资金来源多样化难题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涉及各种途径,如存款、债券发行、股权融资等。
面对多样化的资金来源,银行需要根据市场状况和资金需求合理安排不同类型的资金进出,以优化资金结构。
解决方案:银行应建立灵活高效的资金管理体系,包括有效的市场研究和预测机制,以及灵活多样的融资手段,如与机构投资者进行合作、举办债务承销活动等。
1.2 资金成本控制困难商业银行在资金存储过程中需要合理控制资金成本,以维护其盈利能力。
然而,由于市场环境、资金需求等因素的影响,资金成本难以控制。
解决方案:银行应加强与监管机构的沟通,保持及时了解市场政策的动向。
此外,建立合理的风险控制机制,提高资金运作效率,降低成本支出。
二、贷款发放难点商业银行的贷款发放是实现资金价值最重要的方式之一。
然而,在贷款发放过程中,银行面临以下重点难点:2.1 信用风险管理困境商业银行在贷款发放过程中必须面对客户的信用风险。
客户的还款能力不确定性使得信用风险成为贷款业务中的重要难点。
解决方案:银行应加强风险管理,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模型,充分评估客户的还款能力和资信状况。
同时,加强内部管理,确保合规操作。
2.2 贷款选择与定价难题商业银行在贷款发放前需要进行贷款选择和定价,以确保贷款业务的盈利性。
然而,贷款选择和定价涉及多项因素,如市场利率、贷款用途、客户需求等,使得银行在进行决策时面临较大压力和难点。
解决方案:银行应加强市场研究与分析,提升对市场需求的敏锐度。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pdf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pdf
商业银行是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其经营管理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风险管理、资本管理、资产负债管理、市场营销等。
本篇将详细介绍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
一、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主要涉及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管理。
商业银行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制定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并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以降低风险敞口和损失。
二、资本管理
资本管理是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基础,主要涉及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和监管。
商业银行需要建立资本管理体系,制定资本管理制度和流程,并采取有效的资本管理措施,以保持资本充足率符合监管要求。
三、资产负债管理
资产负债管理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关键,主要涉及资产和负债的配置和管理。
商业银行需要建立资产负债管理体系,制定资产负债管理制度和流程,并采取有效的资产负债管理措施,以实现资产和负债的匹配和优化。
四、市场营销
市场营销是商业银行拓展业务和提高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
商业银行需要制定市场营销策略,开展多样化的营销活动,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客户满意度,以吸引更多的客户和业务。
五、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保障,主要涉及内部审计、合规检查和风险评估等方面。
商业银行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并采取有效的内部控制措施,以保障业务合规和风险可控。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
只有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和制度,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才能实现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和发展。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商业银行是指一家以盈利为目的,通过吸收存款、发放贷款、提供金融服务等方式进行经营活动的金融机构。
作为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就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进行探讨。
一、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
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风险,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
为了降低这些风险带来的损失,商业银行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这包括风险评估、风险监测、风险控制等方面的工作。
商业银行应及时识别、评估和管理各类风险,以保证自身经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二、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业银行需要正确处理资金的获得和运用,使得资金在不同业务领域之间实现最佳配置。
同时,商业银行还需要制定有效的财务目标,如确保资本充足、提高盈利水平等,以实现经营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三、客户关系管理客户关系管理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关键环节。
商业银行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客户的选择和忠诚度。
因此,商业银行需要通过建立良好的关系处理机制、持续改进服务水平等方式,不断提升客户满意度。
同时,商业银行还需要进行客户分类,并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提供相应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其多样化的需求。
四、创新管理创新管理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方面。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变革,商业银行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经营环境。
创新管理可以包括产品创新、业务创新、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工作。
商业银行需要积极引进新技术、新业务,并不断提升组织的创新能力,以应对竞争和挑战。
五、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业银行需要拥有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员工队伍来推动业务的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包括员工招聘、培训、激励等方面的工作。
商业银行需要制定科学的人才激励制度,注重员工的培训和职业发展,以提高员工的工作动力和创造力。
六、社会责任管理社会责任管理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
商业银行管理重点
商业银行管理重点商业银行作为金融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资金存储、贷款发放、资金清算等一系列重要职能。
为了保障商业银行的安全稳定运营,提高金融体系的风险管理能力,以下是商业银行管理的重点内容。
一、资产质量管理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直接关系到其业绩和声誉。
因此,商业银行需要严格管理贷款资产,确保贷款质量。
重点措施包括:1. 做好风险评估和审查,确保贷款对象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等符合要求。
2. 加强贷后管理,及时跟踪借款人的还款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防止坏账的产生。
3. 建立完善的不良资产处置机制,及时处置不良贷款,保护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
二、流动性风险管理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面临资金流出时无法及时获取足够的资金以满足偿付义务的风险。
为了避免流动性风险对商业银行造成的影响,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内容:1. 建立合理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框架,包括评估流动性需求、制定流动性管理策略等。
2. 加强对资金流动性的监测和预测,以保证在突发情况下能够及时作出应对。
3. 加强流动性风险的应对措施,包括与其他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建立应急融资渠道等。
三、信用风险管理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之一是贷款,因此信用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管理的重中之重。
以下是信用风险管理的重点要点:1. 建立合理的信用审查和评估体系,对贷款申请人进行全面、客观的信用评估。
2. 建立严格的贷款批准流程和审批权限,确保授信决策的合规性和风险可控性。
3. 建立健全的贷后监管机制,及时跟踪借款人的经营状况和还款能力,预防信用风险的发生。
四、资本管理商业银行的资本水平直接关系到其承受风险的能力和稳定性。
因此,合理的资本管理是商业银行管理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资本管理的重点内容:1. 根据风险承受能力和业务规模,制定合理的资本充足率指标,确保资本水平达到要求。
2. 强化风险和资本管理的信息披露,提高透明度和投资者的信心。
3. 加强内部监督和风险管理能力的培养,建立科学有效的资本管理制度。
商业银行管理重点
名字解释1、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以多种金融资产为其经营对象,能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
2、同业拆借:指的是金融机构之间的短期资金融通。
主要用于支付日常性的资金周转,他是商业银行为解决短期资金余缺、调剂法定准备金头寸而融通资金的重要渠道。
3、票据贴现:是一种以票据所有权的有偿转让为前提的约期性资金融通。
票据贴现不仅仅是一种票据买卖行为,它实质上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的转移,是银行通过贴现而间接地把款项贷放给票据的付款人,是银行nag贷款的一种特殊方式。
4、巴塞尔协议:《巴塞尔协议》是国际清算银行(BIS)的巴塞尔银行业条例和监督委员会的常设委员会———“巴塞尔委员会”于1988年7月在瑞士的巴塞尔通过的“关于统一国际银行的资本计算和资本标准的协议”的简称。
该协议第一次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国际通用的、以加权方式衡量表内与表外风险的资本充足率标准,有效地扼制了与债务危机有关的国际风险。
5、贷款风险分类:按照贷款的质量和风险程度划分,银行贷款可以分为正常贷款——有充分把握按时足额偿还本息;关注贷款——本息偿还正常,但出现了一些影响因素,需要关注;次级贷款——正常的收入已经无法偿还本息,不得不通过重新融资来还款;可疑贷款——即使抵押和担保也要承担一定的损失;损失贷款——采取了可能的措施和必要的法律程序后本息仍无法收回。
6、不良贷款:指非正常贷款或有问题贷款是指借款人未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或者已有迹象表明借款人不可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而形成的贷款。
7、金融租赁:由出租人根据承租人的请求,按双方的事先合同约定,向承租人指定的出卖人,购买承租人指定的固定资产,在出租人拥有该固定资产所有权的前提下,以承租人支付所有租金为条件,将一个时期的该固定资产的占有、使用和收益权让渡给承租人。
这种租赁具有融物和融资的双重功能。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主要内容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主要内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是指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中的运营和管理活动,涉及到银行的组织架构、业务模式、风险控制、业绩评估等方面。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也日益复杂和多元化。
本文将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主要内容进行系统性的介绍,包括银行的组织结构、业务范围、风险管理、经营绩效评估等方面。
一、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是其经营管理的基础,包括总行和分支机构。
总行负责决策和管理,分支机构主要从事业务运作。
总行通常由行长、副行长、各部门负责人组成,分支机构由分支行长、业务部门经理等组成。
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组织结构可能有所不同,但通常都遵循着总分行结构。
二、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主要包括存款业务、贷款业务、外汇业务、投资理财业务等。
存款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之一,包括活期存款、定期存款、结构性存款等。
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主要包括企业贷款、个人贷款、信用卡贷款等。
外汇业务涉及到外汇兑换、境内外汇结算、外汇风险管理等。
投资理财业务包括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资产管理等。
三、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面临着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多种风险。
为了有效管理这些风险,商业银行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监测等环节。
四、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评估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评估是对其经营管理效果的评判和检验。
主要包括资产负债管理效果、盈利能力、风险承担能力等指标。
资产负债管理效果反映了商业银行的资金运营状况和风险控制水平。
盈利能力主要体现在利润水平和利润增长速度上。
风险承担能力反映了商业银行对市场变化和风险的应对能力。
五、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挑战与机遇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面临着多种挑战和机遇。
挑战来自于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竞争压力、监管要求等方面。
但同时也伴随着技术创新、金融市场开放、金融产品多样化等机遇。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是指商业银行为实现其经营目标而进行的各种管理活动。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包括以下方面:
1.战略规划:商业银行需要制定长期和短期的战略规划,确定经营目标、战略方向和发展重点,以适应市场变化和竞争环境的发展。
2.组织管理:商业银行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组织架构,明确分工和职责,建立合理的权限和责任制度,确保各部门和个人的协作和高效运作。
3.风险管理:商业银行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各类风险的识别、评估和控制,以确保银行的健康运营和风险防范。
4.资金管理:商业银行需要进行资金的筹集、配置和运用,确保资金的充足性和有效利用,以支持银行的业务发展和
经营活动。
5.业务管理:商业银行需要管理各类业务,包括存款业务、贷款业务、投资业务等,确保业务的正常运作和盈利能力。
6.人力资源管理:商业银行需要招聘、培训和管理员工,建立激励机制,确保具备合适的人才和技能,以支持银行的
发展和竞争力。
7.信息技术管理:商业银行需要建立和管理信息技术系统,提高银行的业务处理效率和安全性,确保信息的保密和数
据的准确性。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活动,需要依靠有效
的战略规划、组织管理、风险管理、资金管理、业务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和信息技术管理等多个方面的支持和协调,以确保银行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主要内容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主要内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是指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上运营经营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包括战略规划、风险管控、资产负债管理、营销服务、组织管理、业务创新等内容。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战略规划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制定和执行战略规划。
这包括确定商业银行的发展方向、业务范围、市场定位、竞争策略等,以确保银行持续健康发展。
战略规划需要分析市场环境、竞争对手、客户需求等因素,确定合适的发展战略,制定落实战略的具体措施,并动态调整以适应市场变化。
二、风险管控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关键内容之一是风险管理。
银行业务的性质决定了其存在着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多种风险。
商业银行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识别、测量、监控和控制,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各种风险对银行业务的影响。
三、资产负债管理资产负债管理是商业银行的核心管理活动之一。
其目的是通过合理配置资产和负债,实现收益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
资产负债管理包括资金流动管理、资产负债匹配和流动性风险管理等内容,需要综合考虑市场利率变动、客户存款结构、信贷投放等因素,灵活运用各种工具和方法进行管理。
四、营销服务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需要注重营销服务,以吸引客户、提升品牌形象、拓展市场份额。
银行需要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
积极开展营销推广活动,提升品牌知名度,增加业务量。
五、组织管理组织管理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基础。
有效的组织管理包括合理设置机构和岗位设置、科学规范的管理流程、激励机制和人才培养等内容。
银行需要建立健全的组织体系和管理制度,培养高效执行团队。
六、业务创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需要不断进行业务创新,以适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
包括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等方面。
创新是银行持续发展的源泉,需要与时俱进,积极应对市场竞争,提升核心竞争力。
以上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主要内容,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商业银行的整体经营管理体系。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重点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重点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行业的不断创新,商业银行的角色变得越来越重要。
商业银行作为经济的血脉,承担着储蓄、贷款、支付结算等重要功能。
在这样的背景下,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点。
首先,商业银行要注重风险管理。
作为金融机构,商业银行的业务涉及众多领域,具有较高的风险。
因此,在经营管理中,商业银行要加强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这包括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管理,确保银行的健康发展。
其次,商业银行需要关注科技创新。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传统的银行业务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商业银行应积极跟随科技潮流,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手段,提升业务效率和客户体验。
例如,引入智能化的自助服务设备和移动支付技术,提供更加便捷快速的金融服务,以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第三,商业银行要重视客户关系管理。
客户是商业银行的核心资源,保持良好的客户关系至关重要。
商业银行应积极了解客户的需求和偏好,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通过建立全方位的客户数据库和有效的客户分析模型,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增强市场竞争力。
第四,商业银行需要加强内部管理。
良好的内部管理是商业银行顺利运营的基础。
商业银行应建立完善的组织架构和内控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
同时,要加强员工培训和发展,提高员工素质和专业能力。
只有通过内部管理的不断优化,商业银行才能有效地提高经营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
第五,商业银行要关注社会责任。
商业银行是社会财富的重要管理者,应当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商业银行需要建立健全的社会责任管理机制,推动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等理念的实施。
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点在于风险管理、科技创新、客户关系管理、内部管理和社会责任。
只有在这些方面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实践,商业银行才能保持竞争优势,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复习要点重中之重(整理版)
第一章商业银行概述1商业银行性质是以追求最大限度利润为经营目标,以货币资金为经营对象,为客户提供多功能服务的金融企业. 2.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一)全能化现代银行:信托职能信用职能支付职能储蓄职能租赁职能投资/金融顾问职能投资银行业务或承销职能证券职能保险职能(二)集中化由于银行业竞争的加剧、金融业风险的提高,以及产业资本不断集中的要求,商业银行通过收购、兼并等手段实现规模扩张和业务多样化,打破了银行业与证券业、保险业等行业的传统界限,这种发展趋势又必然导致银行业向高度集中的方向发展。
(三)电子化一是银行内部实现了办公自动化,提高了效率。
二是商业银行借助电子技术进行金融创新,产生了大量的、各式各样的可用于转账结算的银行卡,促进了电子货币的普及。
三是电子资金转账系统大大节省了清算时间,降低了清算风险,提高了清算效率.(四)国际化原因:一是由于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使得商业银行的国际业务迅猛增加,客观上要求银行把自己的服务网络通过设立海外分支机构延伸到国外;二是跨国公司在国外的急剧扩展;三是由于欧洲货币市场迅速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把吸引海外存款当作重要的资金来源。
3.商业银行的职能(一)信用中介(二)支付中介(三)信用创造(四)金融服务(五)调节经济4.政府对银行业实施监管的内容骆驼原则是美国金融监管当局现今使用的对商业银行的全面状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评级的一种金融管理制度。
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集中度)管理(能力素质)收益(盈利能力)清偿能力(流动性监管的具体内容银行业的准人银行资本的充足性银行的清偿能力银行业务活动的范围贷款的集中程度5.商业银行经营原则的内容与要求◆安全性要求商业银行在业务活动中确保其资产、收入、信誉以及所有经营生存发展条件免遭损失,并在整个经营管理过程中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使经营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要求保持一定比例的自有资本;实行资产分散化;合理规划贷款和投资的规模与期限结构;加强对客户的资信调查分析和经营预测;保持较高的流动性资产;遵纪守法,合规经营◆流动性要求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能够随时应付客户提取存款的需要,满足客户合理的贷款需求。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重点笔记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笔记第一章:商业银行概述※※※(名词解释)商业银行概念:指依据公司法和商业银行法设立的,吸收社会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的,以利润最大化作为最终标准和唯一目标的多功能综合性机构。
※※※商业银行的性质(细看清楚)(作业题中出现):(1)商业银行是企业,具有一般企业特征(2)商业银行是特殊企业,它的经营对象是“货币资金”这一特殊商品(3)商业银行是特殊的金融企业,这种特殊体现在它与中央银行(服务对象是金融机构和中央政府)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一种或几种金融服务)的对比。
※※商业银行的职能(记住和理解)(作业题中出现)(应该是考选择判断):(1)支付中介职能:指商业银行利用自身的有利地位为商品交易的货币结算提供一种付款机制。
(2)信用中介职能:这是商业银行最基本也是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
它的意义有三点:①将闲散资金集中起来贷放给资金需求方,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②将储蓄货币转化为职能资本,扩大了投资规模③实现资本的续短为长。
(3)信用创造职能:形成派生存款,扩大了货币供应量。
(4)政策传导职能:国家许多的经济政策需要商业银行的配合(5)信息生产和传递职能:商业银行收集掌握了大量信息资料,既指导自身业务发展也向外界有偿提供。
(6)代理监督职能:一定程度上起着监督企业经营的作用。
※※※商业银行的社会地位(问答题):它是国民经济活动的中枢,是社会资本运动的主体,影响着全社会货币资金的供应数量,聚集了大量社会经济信息,是国家实现宏微观调控的重要渠道※※商业银行经营的“三性”原则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1)效益性原则:指商业银行进行业务活动最终目的是要实现盈利(2)流动性原则:指商业银行要在资产不受损失的条件下满足客户存贷款需求的能力(3)安全性原则:指商业银行应避免各类风险对其带来的不利影响商业银行的效益性、流动性和安全性从整体来看是一致的、统一的,但是也存在矛盾性。
统一性表现在各个原则之间是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的,矛盾性表现在一个原则的实现和其他原则存在一定冲突。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商业银行是一种以获取存款、发放贷款和提供其他金融服务为主要业务的金融机构,它的经营管理涉及到如下几个方面:
1. 风险控制:商业银行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需要通过风险控制来保持资本充足、资产质量良好和业务规模适度。
风险控制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等方面。
2. 资金管理:商业银行需要管理大量的资金,包括存款、贷款、投资等,同时还要注意资金的流动性和风险。
资金管理包括资产负债管理、流动性管理、资金计划和预算等方面。
3. 业务拓展:商业银行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不断拓展业务,包括开拓新客户、推出新产品、进军新领域等。
业务拓展需要考虑市场分析、产品设计、风险评估等方面。
4. 管理体系:商业银行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包括组织架构、人员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
管理体系需要适应商业银行的规模和特点,同时还要符合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涉及到多个方面,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保持稳健、高效的运营状态。
- 1 -。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期末重点归纳
第一章导论是指商业银行通过负债业务把社会上的各种闲散货币资金集中到银行,再通过资产业务,把它投向需要资金的各部门,充当有闲置资金者和资金短缺者之间的中介人,实现资金的融通。
(作用)是商业银行最基本、也是最能反应其经营活动特征的功能,有以下作用:使闲散货币转化为资本;使闲置资本得到充分利用;续短为长,满足社会对长期资本的需要。
P4(定义)指商业银行为商品交易、债权债务的清偿提供一种结算机制。
利用活期存款账户,为客户办理各种货币结算、货币收付、货币兑换和转移存款等业务活动。
(作用)是商业银行的传统功能。
使商业银行拥有比较稳定的廉价资金来源;可节约社会流通费用,增加生产资本投入。
(定义)指商业银行通过吸收存款、发放贷款衍生出更多的存款货币,从而增加社会的货币供应量。
(作用)是商业银行的特殊功能。
建立在信用中介职能和支付中介职能的基础之上的。
主要作用在于:通过创造流通工具和支付手段,可以节约现金使用,节约流通费用,又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流通和支付手段的需要。
金融服务:商业银行利用其声誉、信息、技术、网络等方面优势为社会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信息指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中所获得的信息)货币政策传导者:商业银行是宏观调控的对象。
在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指引下,在国家其他宏观政策的影响下,实现调节经济结构,调节投资与消费比例关系,引导资金流向,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发挥消费对生产的引导作用。
(调节经济的职能)(风险管理的职能):商业银行通过介入高风险资金而向存款人发型低风险的间接证券,实际上承担了金融市场上的风险套利职能。
商业银行经营原则(3性)P24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目标就是保证资金的安全,保持资产的流动,争取最大的盈利,简称为:“三性”,即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
(定义)是指商业银行在业务活动中应尽量避免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保证资金安全和稳健经营。
(做法)合理安排资产规模和结构,注重资产质量(存贷比、不良贷款率、资本净值与资产的比率);提高自有资本在全部负债中的比重;必须遵纪守法,合法经营。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笔记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笔记第一章:商业银行管理导论一、商业银行的基本概念1. 定义:商业银行是依法成立的,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业务为主营业务,以盈利为目的的金融机构。
2. 特点:- 盈利性:商业银行通过提供服务获取利润,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 风险性: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面临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多种风险。
- 信用创造:商业银行通过贷款等方式创造存款货币,扩大货币供应。
- 服务性:商业银行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满足社会各界的金融需求。
- 法定性:商业银行的设立和运营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二、商业银行的性质与功能1. 性质:- 企业性:商业银行是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追求利润最大化。
- 金融性:商业银行是金融体系的核心,参与金融市场的资金融通。
- 信用中介性:商业银行作为信用中介,连接资金的需求者和供给者。
2. 功能:- 信用创造功能:通过贷款等信贷业务,商业银行可以创造新的存款货币。
- 支付结算功能:提供汇款、转账、支付结算等服务,促进经济活动的顺利进行。
- 信用中介功能: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实现资金的合理配置。
- 金融服务功能:提供包括储蓄、投资、保险、咨询等在内的全方位金融服务。
- 风险分散功能:通过资产组合管理,降低单一风险的影响。
- 政策传导功能:执行和传导货币政策,促进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
三、商业银行管理的目标1. 安全性:确保银行资产的安全,避免因风险事件导致的损失。
- 资产质量:保持贷款和投资的高质量,减少不良资产。
- 资本充足:维持足够的资本水平,以吸收潜在的损失。
2. 流动性:确保银行能够满足客户的提款需求和正常经营的流动性需求。
- 负债管理:合理安排负债结构,确保资金的稳定来源。
- 资产管理:保持适当的流动性资产,以应对可能的流动性危机。
3. 盈利性:通过有效的业务经营,实现银行价值的最大化。
- 收入增长:提高贷款和中间业务的收入。
- 成本控制: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效率。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在现代社会中,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的主要形式之一,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是指商业银行为实现其经营目标,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和方法,进行经营活动的全过程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协调的一种管理活动。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涉及到市场营销、风险管理、资产负债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多方面内容。
市场营销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工作是其经营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市场营销是商业银行吸引客户、提升品牌形象、推广产品和服务的过程。
商业银行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制定相应的市场营销策略,包括产品定位、定价策略、渠道建设等。
同时,商业银行还需要不断开展市场调研,了解客户需求,调整市场策略,以保持竞争优势。
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核心内容之一。
商业银行面临着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多种风险。
为了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商业银行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监控和风险控制等环节。
通过风险管理,商业银行能够有效应对各种风险,保障其经营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资产负债管理资产负债管理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商业银行通过资产负债管理,实现资金的合理配置和风险的有效控制。
资产负债管理包括资产负债匹配、流动性风险管理、资产负债结构优化等内容。
商业银行需要根据市场情况和自身情况,灵活调整资产和负债的结构,以保障资金的安全性和盈利性。
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资产之一,人力资源管理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基础性工作。
商业银行需要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包括员工招聘、培训、激励、考核等方面。
通过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商业银行能够激励员工发挥其潜力,提高员工绩效,从而推动企业发展。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是一个复杂而综合的管理活动,需要全面考虑市场环境和企业内部情况,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不断优化运营模式,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实现经营目标,持续提升竞争力。
商业银行经营及管理重点
1. 信用中介:银行通过负债业务,把社会上的各种闲散货币资金集中到银行,再通过资产业务,把它投入到需要资金的部门,充当资金闲置者与资金短缺者之间的中介人,实现资金的融通。
支付中介:商业银行以存款帐户为根底,为客户办理货币结算、存款转移、货币兑换、收付货币的行为信用创造:商业银行所具有的创造派生存款和信用流通工具并据以扩大放款和投资的能力金融效劳:商业银行制度,指一个国家用法律形式所确定的该国商业银行体系、构造及组成这一体系的原则的总和2. 流动负债的种类:主动负债和被动负债①被动负债指的是商业银行以相对较为被动的方式承受的负债。
主要形式:存款,是银行承受客户存入的货币款项,存款人可随时或按约定时间支取款项的一种信用业务1、活期存款:指无确切期限,无须事先通知,可随时存取和转让的存款特征:支票支付、不付利息2、定期存款:指具有确定的到期期限,到期凭银行签发的定期存单才能支取的存款特征:不能签发支票、支付利息、定期存单不能转让3、储蓄存款:在我国指居民为个人积蓄货币并取得利息收入而开办的一种非交易用的存款特征:不能签发支票、支付利息、储蓄凭证不能转让4、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CD〕:银行发行的有固定面额、可转让流通的存款凭证。
②主动负债指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主动举借债务,比方说银行同业拆借,发行金融债券等。
短期借款,指商业银行主动通过金融市场或向中央银行借入的期限在1年以内的非存款负债有:银行同业拆借向中央银行借款回购协议特点:在时间和金额上的流动性需要十清楚确流动性风险较大利率风险较高用途比拟明确,主要用于周转性头寸缺乏意义:短期借款是满足商业银行周转金需要的重要手段,短期借款提高了商业银行的资金管理效率短期借款在扩大银行经营规模的同时,也加强了与外部的联系和往来2.长期借款,商业银行主动通过金融市场借入的期限在1年以上的非存款负债典型形式:金融债券意义:突破了银行原有存贷关系的束缚,有利于提高银行筹资的速度和数量有利于提高银行资金的利用率,有利于资产负债的综合管理局限:受到管理当局严格管制,筹资本钱较高,受金融市场兴旺程度的制约第一,调查研究客户的金融需求第二,在市场细分的根底上确定目标市场第三,制定营销策略 product产品 price价格 place渠道 promotion促销第四,对营销活动进展评价和改良,并预测和研究金融市场未来的需求4. 存款风险管理:清偿风险、利率风险、电子网络风险存款风险指商业银行在组织存款业务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有清偿风险、利率风险和电子网络风险。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机构,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是指银行机构通过制定合理的经营战略和管理政策,有效地运作和管理银行业务的过程。
本文将从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战略规划、风险管理和技术创新等方面探讨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
一、组织结构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是银行内部各部门和岗位之间的分工与协作关系的总体体现。
传统上,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主要由总行和分支机构组成,总行负责决策和管理,分支机构则负责实施具体的业务运作。
然而,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开始采取虚拟银行的形式,通过互联网和移动端技术提供在线金融服务,因此,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也需要相应调整。
二、战略规划商业银行的战略规划是指银行机构基于市场需求和自身优势,明确长期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战略和策略。
战略规划需要考虑市场地位、竞争对手、创新能力、风险控制等因素。
例如,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商业银行可以通过降低贷款利率、增加服务品种、拓展市场渠道等策略来吸引客户并提高市场份额。
三、风险管理作为金融机构,商业银行面临着各种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
因此,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商业银行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评估、风险防范、风险控制和风险监测等环节。
在风险管理中,商业银行还需要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和精度。
四、技术创新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商业银行也面临着全面数字化转型的挑战和机遇。
技术创新可以提高商业银行的运作效率、降低成本并拓展新的业务领域。
例如,电子支付、移动银行和区块链技术等都是商业银行技术创新的一部分。
商业银行需要不断跟进科技发展,将技术创新应用到经营管理中,以适应现代金融市场的需求。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过程,涉及到组织结构、战略规划、风险管理和技术创新等多个方面。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主要内容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一、引言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资金的存储、信贷资金的融通、支付结算等多项重要职能。
其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发展。
本文将着重探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主要内容,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地分析和阐述。
二、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基本内容1. 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重要内容。
商业银行在进行信贷业务时,面临着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多种风险。
在风险管理方面,商业银行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进行风险的识别、评估和控制,以保障资产的安全和银行的稳健经营。
2. 资产负债管理资产负债管理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商业银行需要根据市场情况和风险偏好,合理配置资产和负债,实现资金的充分利用和风险的有效控制。
资产负债管理也涉及到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等方面,需要商业银行进行合理的管理和控制。
3. 经营战略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还涉及到经营战略的制定和执行。
商业银行需要根据市场竞争情况和自身的定位,制定经营发展战略,包括业务拓展、产品创新、客户服务等方面的战略举措,以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4. 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商业银行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业务流程、风险管理、信息披露等方面进行全面管理和控制,以保障经营活动的合法合规和有效运行。
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深入探讨1.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趋势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呈现出多样化、创新化的趋势。
商业银行需要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提高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水平,加强科技应用,实现智能化、数字化管理,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
2.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挑战在市场化经营环境下,商业银行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如资金成本上升、利润增长放缓、金融监管趋严等。
商业银行需要应对这些挑战,加强资产负债管理,提高信贷风险防范能力,加强内部控制,持续优化经营结构,以确保经营管理的稳健和健康发展。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复习重点总结
1 简述商业银行的特征和职能?商业银行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经营目标,以多种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能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并能为客户提供综合性、多功能服务的金融企业。
集中体现在其先导性作用方面。
主要表现为:货币供给机制的核心;间接融资的主导者与直接融资的传导者;中央银行的重要调控对象;国民经济的晴雨表;控制企业的最佳人选。
商业银行的特征1、是一种企业,但与一般工商企业又有不同。
2、是一种金融机构,但又不同于其他金融机构。
3、商业银行是金融体系的主体。
商业银行的职能1、信用中介职能。
2、支付中介职能。
3、信用创造职能。
4、金融服务职能。
2 我国商业银行的形成在我国,最早的商业银行是由大清帝国于1897年成立的中国通商银行。
辛亥革命成功后的20世纪30年代,以上海为中心的旧的金融业一度繁荣,其中商业银行也较为发达。
新中国成立至今,商业银行的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初,其间经历了艰难曲折的过程。
(一)建国——1952年,商业银行曾对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二)1953年——70年代末,我国照搬苏联的经验,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建立起“大一统”的金融组织体系,各类专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相继撤并,统一于中国人民银行(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979年),随着经济、金融体制的改革,商业银行逐渐发展起来根据20年的实践,可以把我国商业银行形成的途径概括为二条:一是从中国人民银行中分设或新建的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化;二是新建立了一批商业银行。
1、从中国人民银行中分设或新建的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化:(1)组建专业银行(2)专业银行建立以后,开始了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化的过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首先,1993年前改革集中在企业化经营或经营机制转换上:一是改革传统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
二是实行业务交叉和相互竞争。
三是进入金融市场进行资金横向融通。
四是加快内部经营机制的转换。
其次,1993年10月国务院做出把专业银行转化为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决定后,专业银行的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大:一是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相分离二是成立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三是按照把银行真正办成商业银行的要求,从加强国有商业银行统一法人体制、建立商业银行经营机制、强化内部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改进金融服务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重点1.现代商业银行出现途径(网上搜的,没听到老师讲的)①旧式高利贷银行——早期商业银行的典范②资本主义方式组建的股份制银行——现代商业银行的典范2.商业银行的性质(P3)①商业银行是一种企业;②商业银行是一种特殊企业;③商业银行是金融企业。
3.商业银行的功能(P4)①信用中介功能;②支付中介功能;③信用创造功能;④金融服务功能;⑤政策功能。
4.单一银行制的优缺点(P12)优点:①限制银行业垄断,有利于自由竞争;②有利于银行与地方政府的协调,服务地区经济;③各银行独立性和自主性很大,经营较为灵活;④管理层次少,有利于中央银行管理和控制。
缺陷:①不能满足现代经济横向发展和商品交换范围不断扩大的需要②不利于电子计算机等高新技术的推广,创新困难;③银行业务多集中于某一地区、某一行业,容易受到经济波动的影响,筹资不易,风险集中;④规模小,经营成本高,不易取得规模经济效益。
5.总分行制的优缺点(P13)优点:①分支机构较多,分布广,业务分散,易于吸收存款,调剂资金,充分有效地利用资本;②放款分散,风险分散,可以降低放款的平均风险;③银行规模较大,易于采用现代化设备,提供多种便利的金融服务,取得规模效益;④由于银行总数少,便于金融当局的宏观管理。
缺陷:容易造成大银行对小银行的吞并,形成垄断,妨碍竞争;同时,银行规模过大,内部层次、机构较多,管理困难。
6.内部治理结构:三权划分及其对应机构7.商业银行外部监管主要内容①对商业银行市场准入的监管;②对商业银行市场运作过程的管理;③风险控制管理;④对流动性的监管;⑤对存款保护的监管;⑥对商业银行市场退出的监管。
8.存款保险制度的定义(PPT)是在金融体系内设立保险机构,规定本国金融机构必须或自愿地按吸收存款的一定比率向保险机构缴纳保险费进行投保,在金融机构出现金融危机时,由保险机构提供流动性资助后代替该破产机构在约定的限度内直接对存款人支付存款的制度。
9.骆驼评级体系内容(PPT)①C(Capital)代表资本。
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本形式因产权组织形式不同而有所差异。
股份制商业银行资本的主要形式是股本。
②A(Asset)代表资产。
商业银行资产的品质是政府监管部门关注的一个问题。
监管人员通过检查资产规模、结构和银行的工作程序等,获得对该银行的总体评价。
③M(Management)代表管理。
用以评价银行管理人员包括董事会成员的品质和业绩。
在相同条件下经营的银行,其成功或失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的管理能力。
④E(Earning)代表收益。
银行的盈利能力主要由银行的资产收益率和资本收益率来衡量。
重要的是这两个指标要进行同行的比较才有意义。
⑤L(Liquidity)代表清偿能力。
用来衡量银行满足提款和借款需求又不必出售其资产的能力。
政府监管主要是评价银行当前的清偿能力以及未来的变化趋势。
⑥S (Sensitivity to Market Risk)代表银行对市场风险的敏感程度。
用来衡量银行管理利率风险、外汇风险等市场风险的能力。
10.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PPT)(1)全球化趋势:①股东全球化;②机构全球化;③客户全球化;④业务全球化⑤利润来源全球化;⑥雇员全球化;⑦管理模式的全球化。
(2)业务全能化趋势:①简单的货币兑换业务;②货币兑换+存、放、汇等业务=传统的银行业务;③传统银行业务+各种形式的金融创新=全面的银行业务;④全面的银行业务+各种非银行的金融业务=全面的金融业务;⑤全面的金融业务+各种非金融的经济业务(如为企业评级、业务咨询、投资审核、商品营销等)=全面的经济业务。
(3)规模大型化趋势:I银行的规模分类:①焦点银行:资产在400亿美元以内,市场焦点、地域焦点、产品焦点和供给链焦点;②突出经营特色;死谷银行:总资产规模在400-3500亿美元;③航母银行:总资产在3500亿美元以上;能够取得规模经济效益II银行变大的途径:①内涵式的扩张:市场扩张战略;创新金融产品吸引客户;高回报争取股东支持;充实资本实力;机构网点扩张等。
②外延式的扩张:通过资本市场运作,进行购并活动。
“M&A” (Merger and Adequacy)。
(4)金融创新化趋势:I负债业务的创新;II资产业务创新:①贷款形式的创新;②进军证券领域;③贷款出售与贷款证券化;III表外业务的创新:①创设和从事金融衍生产品交易;②将银行的表内业务表外化。
11.银行负债的构成(P35)①存款;②借入款;③其他负债。
(存款始终是商业银行的主要负债。
也是银行经常性的资金来源;借入负债的比重则随金融市场的发展而不断有所上升)12.存款账户的分类(P36)(1)传统存款业务:①活期存款;②定期存款;③储蓄存款(通知存款)(2)存款工具创新——活期存款工具创新:①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NOW账户);②超级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超级NOW账户);③货币市场存款账户(MMDA账户);④协定账户。
(3)存款工具创新——定期存款工具创新:①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CDs);②货币市场存单(MMCD);③小储蓄者存款单;④定活两便存款账户。
(4)存款工具创新——储蓄存款工具创新:①电话转账服务账户、自动转账服务账户;②股金汇票账户;③个人退休金账户。
13.非存款性资金来源渠道(PPT)14.负债成本概念(P54)①利息成本:商业银行以货币的形式直接支付给存款者或债券持有人、信贷中介人的报酬。
(按不变利率计息、按可变利率计息);②营业成本:也称非利息成本或其他成本或服务成本,指除利息以外的其他所有开支,包括柜台和外勤人员的工资、广告宣传费、折旧摊提费、办公费以及为存户提供其他服务的费用。
(可进一步划分为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和混合成本,营业成本是银行成本控制的重点);③资金成本:指包括利息在内的花费在吸收负债上的一切开支,即利息成本和营业成本之和。
④可用资金成本:也称银行的资金转移价格,指银行可用资金所负担的全部成本。
它是确立银行盈利性资产价格的基础,因而是银行经营中资金成本分析的重点。
⑤相关成本:指与增加存款有关,但未包括在以上四种成本之中的支出,主要有:a.风险成本:指因存款增加引起银行风险增加而必须付出的代价。
b.连锁反应成本:指银行因对新吸收存款增加服务和利息支出,而引起对原有存款增加的开支。
15.成本的分析方法(P55)计算题16.商业银行资产构成(P62)①现金与存放同业资产;②贷款;③证券投资;④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
17.现金资产概念和构成(P64)①库存现金:指商业银行保存在金库中的现钞和硬币。
用来应付客户提现和银行本身的日常零星开支;②在中央银行存款: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③存放同业存款:指商业银行存放在代理行和相关银行的存款,主要是为了便于银行间开展票据清算和代理收付;④托收未达款:指本行通过对方银行向外地付款单位或个人收取的票据款项。
17.现金资产管理的目标和原则(P66)I现金资产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在保证银行流动性需要的前提下,减少现金资产在总资产中的比重,使之保持适度的规模;II现金资产管理的原则:①总量适度原则:现金资产的规模既要满足流动性需要,同时所付出的机会成本还要达到最低;②适时调节原则:根据银行业务状况,即使调节资金头寸,确保现金资产的规模适度;③安全保障原则:尤其要注重库存现金的安全维护。
18.流动性需求预测方法:资金结构法和因素法(P67)①因素法:是指银行通过预测资金来源与占用数量来预测流动性需要量,进而组织资余来源,满足流动性需要的一种力法;②资金结构法:是指对于银行负债按照其稳定性加以分类,根据各自的流动性需求大小预测应保留的流动性准备,对合格贷款的增长保留十足流动性准备的预测方法。
19.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策略(PPT)(1)资产流动性管理(或资产转换)策略:这种策略最纯粹的模式就是以持有流动性资产——主要是现金和有价证券的形式来储存流动性资金。
主要为小规模金融机构所采用,比起依赖借款,这是一种风险较小的流动性管理方法。
①短期国库券;②对其他金融机构提供的短期贷款;③在回购协议下购买流动性证券;④存放同业;⑤市政债券和票据;⑥可转让存单;⑦欧洲货币市场贷款;(2)借入流动性(负债)管理策略:这种策略最纯粹的模式就是借入足够的流动性资金来满足预期流动性需求,主要为大型商业银行所广泛采用,是风险最大的解决流动性问题的方法。
①同业拆入资金;②证券回购;③发行大额刻转让定期存单;④欧洲货币市场借款;⑤央行贷款;⑥转贴现和再贴现;⑦同业借款(3)平衡流动性管理策略(资产负债管理策略):鉴于借入流动性存在的内在风险以及以资产存储流动性成本又较高,因此大多数金融机构在选择其流动性管理策略时采取中庸之道,既使用资产管理也使用负债管理。
可预计的流动性需要通过预先安排信贷额度而获得支持;不可预料的现金需求主要由短期借款来满足。
20.贷款政策内容(P75)(1)贷款业务发展战略:包括开展业务应当遵循的原则、银行希望开展业务的行业和区域、希望开展的业务品种和希望达到的业务发展规模和速度。
(2)贷款工作规程:审贷分离制度。
(3)贷款的审批制度:分级授权、分级审批制度(分级授权的主要依据是贷款的金额、通常有三级:银行的部门经理、贷款委员会或高级管理层、董事会)。
(4)贷款的规模和比率控制①银行根据负债资金来源情况及其稳定性状况,以及中央银行规定的存款准备金比率、资本金状况、银行自身流动性准备比率、银行经营环境状况、贷款需求情况和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等因素,来确定计划的贷款规模。
②评价银行贷款规模适度和结构的指标:贷款/存款比率≤75%,贷款/资本比率≥8%,单个企业贷款比率:对最大客户的贷款/资本金≤15%、对最大10家客户的贷款/资本金≤50%,中长期贷款比率:一年期以上贷款/一年期以上存款≤120%,流动性资产余额/流动性负债余额≥25% (5)贷款种类及地区:①贷款种类的确定应充分考虑银行和客户的综合情况;②贷款地区的确定通常与银行的规模有关。
(6)关系人贷款政策(7)贷款的担保政策:①明确担保的方式;②规定抵押品的鉴定、评估方法和程序;③确定贷款与抵押品价值的比率、贷款与质押品价值的比率;④确定担保人的资格和还款能力的评估方法与程序等。
(8)贷款的定价:在贷款定价过程中,银行必须考虑资金成本、贷款风险程度、贷款的期限、贷款管理费用、存款余额、还款方式、银行与借款人之间的关系、资本收益率目标等多种因素。
(9)贷款档案管理政策:①贷款档案的结构:一份完整的贷款档案应包括三个部分:法律文件、信贷文件和还款记录;②明确贷款档案的保管责任人;③明确贷款档案的保管地点;④明确贷款档案存档、借阅和检查制度。
(10)贷款的日常管理和催收制度:①贷款发放后,信贷员应保持与借款人的密切联系,定期或不定期地走访借款人,了解借款人的业务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进行定期的信贷分析,并形成信贷分析报告存档;②制定有效的贷款回收、催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