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四节教案
[推荐学习]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第四节光的折射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光的折射教学内容:教材P47-50光的折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2、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2、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重点难点:光的折射规律及运用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方法:探究性学习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课件展示海市蜃楼图片)师:海市蜃楼是一种奇特的景观,出现的时机非常偶然,难以预测。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观看有关海市蜃楼的新闻影片,思考海市蜃楼是怎样形成的?(播放视频)。
海市蜃楼是一种奇特的光现象。
在第一节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如果介质疏密不均,光线就不会沿直线传播而会发生折射。
什么是光的折射?光发生折射时有什么规律号?光折射时会产生什么现象?今天,我们逐一来解答其中的奥秘。
二、新知学习(一)光的折射概念及相关名词1、光的折射概念A、课件出示图片、观察这些图片中的传播有什么特征?(引导学生以“光在什么介质中传播”和“光的传播径迹特征”思考)学生回答B、教师小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相关名词:折射光线、折射角(二)光的折射规律1、引入: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折射光线的偏折方向中否有规律?怎样探究?2、引导学生讨论设计实验A、实验从哪些方面探究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我们可以设计哪几种情况进行实验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B、实验中需要观察和记录什么(折射光线的偏折方向,折射角与入射角大小)。
C、实验中所需器材3、实验A、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提出问题: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光线会怎样偏折?猜想:如果改变方向,折射光线是向界面偏折,还是向法线偏折,此时入射角与折射角大小怎样?(画图表示你的猜想,明确观察目的)。
2019秋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二章第四节 能 量
2019秋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二章第四节能量教案:能量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问题驱动和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方式,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理解能量的概念、形式、转化和守恒定律。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能量的概念和各种能量形式,知道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能量转化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量的概念、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难点:能量转化的过程和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如滑轮、绳子、小车等)、多媒体设备。
学具:笔记本、笔。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到能量的转化现象,引发学生对能量的思考。
2. 讲解能量的概念和各种能量形式,让学生了解能量的分类和特点。
3. 讲解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让学生明白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4. 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能量的转化过程。
6.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能量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能量的概念、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难点:能量转化的过程和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能量的概念和各种能量形式,掌握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同时,学生应能够意识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在课后,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相关的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活动,如能源调查、节能宣传等,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验引入:我选择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实验,通过观察小球从高处滚下来的过程中,能量的转化现象,引发学生对能量的思考。
这个实验既能够直观地展示能量的转化过程,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2.4噪声控制与健康生活-教案物理沪科版2024八年级全一册
第四节噪声控制与健康生活【2022年版课标要求】知道噪声的危害及控制方法。
【学情分析】【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难点:弄清乐音与噪声的区别;噪声的防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示波器、录音机、乐音与噪声的音源文件等。
【教学方法】对比法、讲授法、演示法。
【教学设计】课前预习(一)引入新课[播放录音]教师提前录好一段赏心悦目的轻音乐和一段在繁忙路口来来往往的各种车辆的声音,上课时用录音机放出来,让学生感受并做出判断:使人感到愉快的声音→乐音使人感到烦躁的声音→噪声(二)进行新课一、乐音与噪声教师放一段优美的音乐,制造一段刺耳的噪声,让学生认识乐音与噪声。
教师补充,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只要影响了人们的正常工作、学习、生活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二、噪声的防治指导学生读表:书第52页(或用投影仪打出)环境噪声限值适用区域白天环境噪声/dB夜晚环境噪声/dB特别需要安静的康复疗养区5040居民、文教、行政办公区5545商业中心区、商业与居民混合区6050工业中心区6555交通干线道路(公路、航道)两侧7055铁路干线两侧7060通过阅读表格,让学生感受到:噪声是我们人人必须面对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当,会给人类造成很大的危害。
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及社会公德意识教育,保护环境要从自身做起。
教师指出:在现代化都市中,噪声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等都是当代社会的重大公害,减弱噪声污染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针对上述人听到声音的过程,可以从几个途径减弱噪声?总结出可以从三条途径减弱噪声污染。
并分别举例:安装消音器或隔音罩;植树造林(重点讲解其优越性);戴耳塞等。
学生参与:列举出生活中不同的噪声并提出减弱噪声的方案。
请同学提出环境保护的建议。
【布置作业】阅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板书】第四节噪声控制与健康生活1.噪声无规律的,难听刺耳的声音叫噪声。
2.噪声的防治(1)来源①物体无规律的振动发出的声音。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二章第四节 能量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二章第四节能量一、教学内容1. 能量的概念和表示方式;2. 不同形式能量的转化;3. 能量守恒定律;4. 生活中的能量转化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能量的概念,掌握不同形式能量的表示方式;2. 培养学生对能量转化的观察和分析能力;3. 使学生掌握能量守恒定律,并能运用其解释生活中的能量转化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量的概念、不同形式能量的转化、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难点:能量转化的观察和分析,能量守恒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滑轮组、小车等);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生活中的能量转化现象,如电梯上升时人的体重感觉变化,引导学生关注能量的转化。
2. 知识讲解:(1)能量的概念:介绍能量的定义,让学生理解能量是物体做功的能力。
(2)不同形式能量的转化:讲解动能、势能、热能、电能等不同形式能量的转化方式。
(3)能量守恒定律:阐述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让学生明白能量不会创生也不会消失,只会转化形式。
3. 例题讲解:举例讲解一个能量转化的题目,如小车滑坡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能量守恒定律分析问题。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能量转化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常见的能量转化现象,分享彼此的认识和体会。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能量的概念、不同形式能量的转化、能量守恒定律等关键知识点。
七、作业设计1. 请列举生活中一个能量转化的现象,并简要说明其原理。
答案:如人在爬山时,身体消耗的化学能转化为动能和势能。
2.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分析下列现象:烧水时,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水的内能。
答案: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水的内能,同时一部分能量转化为热损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能量转化,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能量的概念和不同形式能量的转化。
光的折射物理教案(优秀3篇)
光的折射物理教案(优秀3篇)《光的折射》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时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光现象》第四节,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
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让学生从小崇尚科学,立志献身科学。
本节教材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和初步规律,是为下一章学习活动进行充分准备。
所以本节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举例说出一些光的折射现象,说出什么是折射光线和折射角;说出光的折射规律,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观察现象,自己分析、归纳规律,培养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动手做实验,培养动手能力及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培养对自然现象热爱、亲近的情感。
通过对日常光现象的分析,破除迷信,热爱科学。
3. 难点和重点(1)重点:光的折射规律;光路可逆。
(2)难点: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
二、学生分析光的折射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
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选用的教具及设备1. 选择教具依据丰富的教学用具及设备,提高了训练密度及广度,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形象。
进行课堂演示实验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教学信息,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
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地。
2. 教具:光的折射演示仪;碗;适量的水;筷子;多媒体课件;录像剪辑。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升华和凝华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升华和凝华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升华和凝华》。
2. 详细内容:(1) 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
(2) 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3) 升华和凝华的条件:温度变化、压强变化。
(4) 升华和凝华的应用:冰雪融化、雾凇、霜、灯丝发光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升华和凝华的定义、条件及应用。
2. 能够分析生活中有关升华和凝华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升华和凝华过程中能量的变化。
2. 重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条件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 教师展示冰雪融化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冰雪融化过程中发生了什么?(2) 学生回答:冰雪融化过程中,固态的冰雪变为液态的水。
2. 知识讲解:(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复习凝固现象。
(2) 教师讲解升华和凝华的定义、条件及应用。
3. 例题讲解:(1) 教师出示例题:一块冰在常温下逐渐融化,求冰融化的过程吸热还是放热?(2) 学生解答:冰融化过程中,固态的冰变为液态的水,需要吸收热量。
4. 随堂练习:(1) 教师出示练习题:一袋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在室温下,过一段时间后,干冰消失了,发生了什么现象?(2) 学生解答:干冰在室温下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发生了升华现象。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升华和凝华板书内容: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条件:温度变化、压强变化。
应用:冰雪融化、雾凇、霜、灯丝发光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一块冰在常温下逐渐融化,这个过程是什么现象?(2) 夏天,空调房间内的墙壁上会出现霜,这是什么现象?2. 答案:(1) 冰融化是升华现象。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噪声的危害与控制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噪声的危害与控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噪声的定义和来源;2.知道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3. 知道防止和减弱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引入优美的乐音令人心情舒畅,而杂乱的声音——噪声则令人心烦意乱。
噪声是严重影响我们生活的污染之一。
噪声是怎样产生的?它对人有哪些危害?怎样才能有效地防止或减弱噪声。
一、噪声的来源演示观察泡沫塑料块刮玻璃时产生的噪声的波形与乐音的波形,归纳噪声波形的特点。
学生观看演示实验后,教师抽生回答,然后教师进行归纳:噪声波形的特点:无规则、杂乱无章乐音的波形图噪声的波形图2. 噪声的环保定义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噪声。
3. 噪声的四大来源想想议议:你周围常有哪些噪声?请说说自己的感受并找到这些噪声的来源。
学生回答:生活噪声;交通噪声;施工噪声;工业噪声。
二、噪声的强弱等级和噪声的危害1. 噪声等级的单位观看噪声等级的视频,在观看中注意掌握噪声等级中与人们学习、生活、工作有重要关系的几个分界点。
噪声的等级中的几个重要点① 0dB是人们刚刚能听到的最弱的声音——听觉下限;②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③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④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⑤达到或超过150dB,鼓膜可能破裂,失去听力。
3. 噪声的危害①心理危害:使人烦躁、精力不集中、妨碍休息。
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就曾通过用噪声折磨人来获取口供。
②生理危害:出现耳鸣、头痛、消化不良、视觉模糊等症状,严重的神志不清、休克或死亡。
③物理危害:高强度的噪声甚至能够损坏建筑物。
噪声的三大危害:心理危害、生理危害、物理危害。
拓展:《生活时报》(2000年2月17日)报道:首都机场的噪声吵得附近村庄的母鸡不下蛋,原因是震耳欲聋的飞机声吵乱了母鸡们的正常生活。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四节《升华和凝华》教学教案汇总
第4节升华和凝华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2)对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能用物理的语言进行解释。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实践能力。
(2)根据观察结果进行间接分析,从而推断出物理过程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结合升华和凝华的教学,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及其教学策略重点: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认识。
教学策略:通过实验探索、观察思考和实例分析来加深理解。
2.教学难点及其突破策略难点:升华和凝华是物质的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直接变化,而学生易误认为需通过液态这一过程。
突破策略:加强实验指导、教师启发点拨,着重指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过程。
教学媒体投影设备、教学课本教学用具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锥形瓶、瓶塞、枯树枝、樟脑丸、火柴、投影片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板书设计3.4升华和凝华一.实验探究-----人工造“雪”二.升华: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升华。
升华时要吸热。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凝华。
凝华时要放热。
三.人工降雨:升华—→凝华—→熔化。
第4节升华和凝华教案2多媒体播放图片,由图片引入本课内容。
【学情预设】:学生欣赏图片。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复习:前面我们学习了哪几种物态变化?【学情预设】:学生思考,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及吸、放热情况。
提出问题:固态和气态之间能不能直接转化?【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复习的良好习惯,温故知新,对问题做出正确猜想。
二、学导并举、约26分钟一、形成新知【学情预设】:观察碘的升华和凝华现象,注意是否有液体生成,学生思考。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演示实验。
同学们要仔细观察:碘在加热前、加热时、冷却时的状态变化。
多媒体播放视频:碘的升华、凝华实验。
引导学生注意碘的状态变化以及石棉网的作用,酒精灯的使用。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2.4.能量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2.4能量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4节“能量”。
本节主要介绍能量的概念、能量的转化和能量守恒定律。
具体内容包括:能量的定义、各种形式的能量、能量的转化、能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证明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能量的概念,知道各种形式的能量,如机械能、热能、电能等。
2. 让学生掌握能量的转化规律,能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能量转化。
3. 让学生理解能量守恒定律,能够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解决简单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量的概念、能量的转化、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难点: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小车、弹簧、电阻等)。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摩擦生热,让学生感受到能量的存在和转化。
2. 能量的概念:讲解能量的定义,让学生了解能量是物体做功的能力,各种形式的能量如机械能、热能、电能等。
3. 能量的转化:通过实验和图示,讲解能量的转化规律,让学生明白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如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热能、电能等。
4. 能量守恒定律:讲解能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证明和应用,让学生理解能量不会创生也不会消失,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5. 随堂练习: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能量的知识进行分析,如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做功,能量是否发生了转化等。
6.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能量的知识解决问题,如能量守恒定律在实际中的应用。
8.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能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能量定义:物体做功的能力形式:机械能、热能、电能等转化: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守恒定律:能量不会创生也不会消失,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七、作业设计1. 判断题:(1)能量是物体具有的做功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设计: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第二章第四节授课教案(一)知识与技能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
二.危害振动,噪声的产生会不会跟发声体的振动情况有关?我们来看看刚才几段声音的波形。
噪声的等级是按什么划分的?让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区域噪声标准》及其它一些标准(文件夹中有)。
与乐音的波形。
有条件的用分贝仪测一下当所有学生屏住呼吸和奋力制造的噪声,没有分贝仪可用录音软件看波形。
阅读课本43页。
让学生体会“无规则”。
理解噪声不可避免,了解危害。
三.控制复习引起听觉的三个阶段。
噪声也是声音,为了防止它造成的危害,我们是不是可以从听声的三个阶段来加以控制?实验:让闹钟(或收音机、手机mp3等)发出声音,过一段时间后,用纸盒将闹钟罩住,比较前后声音的大小变化。
再用耳塞堵住耳朵听。
当然直接关闭也就听不到了。
分组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治理噪声的实例。
总结得出控制噪声的途径。
分析课本44页图2.4-3分别属于哪一类措施?总结得出控制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体会“物理来自于生活,用之于生活”。
课堂小结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一些关于2008年3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成立的背景。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提问复习:噪声的定义?观看两段视频。
回答问题,落实课丰富本堂课内容,使学生眼光更开阔,学以致用,联系学生的社会责任教育。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4《升华和凝华》教案
教案: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24《升华和凝华》一、教学内容1.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及特点;2. 升华和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3. 升华和凝华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及特点,能运用升华和凝华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2. 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服务于生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观察和理解。
2. 教学重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特点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课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冰雪融化、衣服晾干等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 概念讲解:介绍升华和凝华的定义,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升华和凝华的特点。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如冰雪融化、衣服晾干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
4. 巩固知识:出示一些有关升华和凝华的题目,让学生独立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6.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升华和凝华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制冷、干燥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第二章物态变化第四节升华和凝华1. 升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2. 凝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3. 实例:冰雪融化、衣服晾干等4. 应用:制冷、干燥等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判断下列现象属于升华还是凝华?(1)冰雪融化(2)衣服晾干(3)室内的霜2. 答案:(1)升华(2)升华(3)凝华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升华和凝华现象,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通过题目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整个教学过程流畅,学生参与度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课后拓展延伸部分,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升华和凝华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材料科学、气象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也可以布置一些研究性作业,让学生深入探究升华和凝华现象,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二章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案沪科版(2021年整理)
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会使用刻度尺和秒表进行平均速度的测量。
2.学会正确的记录实验数据。
3。
知道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
亲身经历观察变速运动的物理过程,能够发现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设计解决简单问题的方案.2。
会探究速度的变化,会将物体运动经历的时间和路程分为若干段.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物理实验,认识到要想做好一个实验必须有几位同学的密切配合,认识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并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会用刻度尺和秒表进行平均速度的测量。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地测量各段路程所对应的时间.【教具准备】斜面、小球、秒表、刻度尺、金属片、夹子、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师自然界的运动有多种多样,请同学们观看以下几段视频,在观察视频的过程中思考:博尔特的速度变化了吗?是如何变化的?学生积极思考,并做出猜想.猜想1:博尔特的速度越来越快;猜想2:博尔特的速度先越来越快,后又变慢;猜想3:博尔特的速度先越来越快,后来保持不变.【进行新课】百米赛跑过程中速度的变化师 如何收集证据验证你们的猜想呢?怎样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需要的器材有哪些?实验中需要测量记录的物理量有哪些?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学生甲:可以测量出博尔特每10m 所用的时间,由公式计算出每个10m 的平均速度,进行比较即可得出结论。
学生乙:需要的器材有皮卷尺和秒表;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分段路程10m ,即每个10m 所用的时间。
老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肯定。
例题1体育科学工作者,对著名的牙买加短跑运动员博尔特训练过程进行跟踪研究.下表是他在某一次百米跑训练中,通过不同距离所用的时间记录.请仔细看表格,并回答下列问题。
(1)博尔特在这次训练中,百米跑的成绩是______s.跑完100m 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在m/s 。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教学文档
3、某班的同学在用皮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时,四位计时员记录了王军同学跑步通过10m、20m、30m、40m处的时刻,并记录如下:
路程S
10m
20m
30m
40m
时间t
3.2S
5.3S
6.8S
9.2S
根据上面的数据,计算出王军同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4、 总结梳理5分钟
说说这两个公式的区别
5、过关检测10分钟
1、关于平均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求出某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便可知整个路中的平均速度。
B、平均速度就速度的平均值。
C、平均速度一定要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内的。
D、前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比后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小。
2、一物体从静止开始做逐渐加快的变速运动,测得它最后3m所用的时间为0.5s,则下面数据可能是全程的平均速度()
3、猎豹是动物界的短跑冠军,它在0.5min内能跑840M,则它的平均速度是:。
3、能力提升15分钟
1、如何测量一名同学从教室后面做变速直线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速。(准备停表测量时间,刻度尺测量距离)(难度:★★★)
2、如图所示,小车在这下滑过程中做运动,
小车在运动过程中通过S1时的平均速度为V1,通过S2时的平均速度为V2,通过S3的平均速度为V3,则V1V2V3的大小关系怎样?为什么?(难度:★★★★)
1、首尾写“解”“答”。
2、解题时:
第一列公式
第二代数据
第三带单位
3、最终结果如果不是整数,须用小数表示,有余数的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测量平均速度
课型:
新授课
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第二章第四节《升华和凝华》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四节《升华和凝华》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四节《升华和凝华》2. 详细内容:(1) 升华现象及其在生活中应用(2) 凝华现象及其在生活中应用(3) 升华和凝华的物态变化过程(4) 升华和凝华的热量变化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的定义,理解它们是一种物态变化过程。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探究精神及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物态变化过程及其热量变化。
2. 重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定义、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如冰块、干冰、温度计等)。
2. 学具:笔记本、课本、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段关于冰块融化成水,水又蒸发成水蒸气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这一过程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
2. 概念讲解:通过PPT展示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两个概念。
3. 例题讲解: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升华和凝华的实例,如冬天窗户上的霜、衣柜里的樟脑球等,让学生明白物理现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4. 随堂练习:请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所见到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解释其原理。
5. 实验演示:进行一些简单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如将冰块放入热水中观察冰块融化,将樟脑球放置在密闭容器中观察其逐渐消失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升华和凝华过程。
6. 热量变化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升华和凝华过程中热量的变化,理解吸热和放热的原因。
7. 知识巩固: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升华和凝华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2. 物态变化过程3. 热量变化七、作业设计1. 描述一个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解释其原理。
2. 分析升华和凝华过程中热量的变化原因。
答案:1. 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冬天窗户上的霜(或衣柜里的樟脑球消失等)。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第四节教案
天天向上辅导中心南巷子17号(航天路口公交站旁) 成绩提高热线:028 8261 5277 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第4节 能量一、本节三维目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知道一切物体都是有能量,不同运动形式对应不同能量。
初步了解光能、机械能、内能、电能、化学能和核能等能量形式。
知道各种能量之间可以转化,初步懂得利用能量的过程就是不同能量之间进行转化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联系生活,观察教材图片,让学生们自己来认识常见的这些能量形式。
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初步认识不同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物质世界不同运动和能量形式的认识,尤其对能量转化利用的认识,使学生们对大千世界有一个概括的具体的认识,拉近了物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到物理学就在身边,物理学与我们人类生活、生产、社会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用实例说明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是本节的重点,分析能量转化和转移现象是难点。
三、 教学器材:教学挂图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各种形式的能量1. 让学生们阅读课文,然后讨论下列问题①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联系着哪些能量?学生们自己说说每天生活中至少应有哪些能量? ②我们日常生活中消耗的能量是怎么转化的,即什么能转化成什么能?③如果世界上突然没有电能,整个社会将会怎么样?没有光能这个世界又将如何?④怎样认识能源技术革命与人类社会进步的关系?分析归纳:能量是与物体运动有关的物理量不同的运动形态对应着不同的能量形式(二)能量的转移和转化我们生活中的大部分能量都来自于太阳能量不仅可以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还可以互相转化 。
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能量守恒定律2.教师小结,并认识能量的转化(1)点燃火柴,观察光能、内能和化学能及其互相转化。
《第二章第四节科学探究_速度的变化》学历案-初中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
《科学探究_速度的变化》学历案(第一课时)初中物理课程《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节课的学习主题为“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我们将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理解速度的概念及其变化规律,培养同学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学习目标1. 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 掌握测量速度的方法,学会使用打点计时器和测量工具。
3. 通过实验探究,理解速度变化的现象,学会描述和分析速度变化的规律。
4.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评价任务1. 理解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对速度概念的理解程度。
2. 操作评价:通过学生操作打点计时器和测量工具的准确性和熟练程度,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3. 探究评价:通过学生实验数据的记录、分析和实验报告的撰写,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之前学习的运动相关知识,引出速度的概念和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新课讲解:通过PPT、实物展示等方式,讲解速度的概念、测量方法和实验原理。
3.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使用打点计时器和测量工具测量小车在不同路段的运动时间、位移等数据。
4. 数据处理:学生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通过数据分析软件或手工计算,得出小车在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
5. 结果分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和结果,分析速度变化的现象和规律,并撰写实验报告。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知识,强调速度概念的重要性和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五、检测与作业1. 检测:通过课堂小测验或课后作业,检测学生对速度概念的理解程度和实验操作的掌握情况。
2. 作业:学生完成实验报告的撰写,包括实验目的、方法、数据记录与分析、结论等部分,并附加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反思与感悟。
六、学后反思1. 学生反思自己在实验操作中的不足之处,如操作不熟练、数据记录不准确等,并寻求改进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声现象
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课时新授课
枣庄市(山亭区)第十一中学姓名:甘同英
使用日期:2013年10月8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噪声的来源。
2.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提
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2.使学生通过知识的探索过程形成研究探索意识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噪声的来源及危害,减弱噪声的途径。
【教学难点】
噪声的等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用:
音叉一只、铁钉3个、玻璃一块、示波器、泡沫塑料、闹钟一个、鞋盒一盒、海绵一块、报纸两张、多媒体等
学生用:
音叉一只、铁钉2个、玻璃一块、泡沫塑料、闹钟一个、鞋盒一个、海绵、
报纸一张等——5组。
【教学过程】
教师演示
噪声的波形
敲击音叉发出声音的波形是否有规则?
音叉发出声音的波形
【问题初探】
汽车喇叭声
动车经过时的声音飞机飞过的轰轰声
引导学生思考在不同的情景播放音乐然后归纳得出从环保角度对噪声的定义:
【课件展示】
噪声对人类的影响:
----心理效应、生理效应和物理效应
1.心理效应:使人烦躁、精力不集中、妨碍休息
举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西斯曾用尖锐的噪声来折磨被俘人员,使他们精神错乱以获取口供。
2.生理效应:出现耳聋、头痛、消化不良、视觉模糊等症状严重的神志不清、休克或死亡。
街道上显示噪声等级的装置
【教师点拨并过渡】
噪声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控制噪声十分重要。
【提出问题】
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有哪几个阶段?
消声器“隔音蛟龙”防噪声耳罩
2.在城市的道路上我们经常看见如图所示的标志牌,它表示的意思是()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案例的“亮点”
1.本节课我主要利用问题启发式引导学生通过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实际现象,然后结合课件展示进行自主探究新知识,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启发学生的思考,同时注重联系实际,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
理念。
2.本节课内容可分为三部分:噪声的来源、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重点是控制噪声,学生便能体验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
少部分学生对身边的物理现象了解不多,对常见的物理现象注意不够,难以用恰当的语言去描述,在列举噪声的来源和减弱噪声的方法等环节,学生列举不够恰当。
附件1:
知识框架
附件2:
当堂检测
1.从物理学角度讲,发声体做__________时所发出的声音叫噪声。
从环境保护上
说,凡是妨碍人们正常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_______的声音都属噪声。
2.人们以__________来划分声音的等级,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___分贝;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___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___分贝。
3.下列不属于噪声污染的是(
)
A.燃放鞭炮的噼啪声
B.发电厂烟囱冒出的黑烟
C.飞机引擎声
D.指甲在钢板上划过的声音
4.从物理学角度看,下列声音不属于噪声是( ) A.汽车喇叭的鸣叫声 B.车间内机器的轰鸣声 C.炮弹的爆炸声 D.收录机里传出的歌声
5.以下减弱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 ) A.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 B.市区种草植树 C.戴防止噪声的耳塞 D.市区内汽车禁止鸣喇叭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7.汽车的发动机在排气时会发出很大的响声,产生噪声污染,我们平时听到汽车发出的声音很小,这是因为安装了消声设备,如果让你设计消声器,原理是怎样的呢?
B .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响度
C .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造成
D .B 超检查身体是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
A.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
参考答案
1.无规则振动休息、学习和工作干扰
2.分贝90 70 50
3.B
4.D
5.B
6.D
7.答.消声器中应有一定的吸音材料,结构上要增加声音的反射次数,减弱声音传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