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临床医学概论(第二版)

合集下载

现代临床医学概论

现代临床医学概论

1、症状:是指患者主观感到的不适、或异常感觉、或疾病状态。

2、体征:是指医师或其他人能客观检查到的异常改变。

3、口测法舌下温度一般在36.3~37.2℃,腋下温度比口腔温度低0.2~0.5,肛门温度比口腔高0.2~0.5。

4、发热: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5、黄疸:是指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黏膜、巩膜以及其他组织发生黄染的现象。

(胆红素在17.1~34.2 umol/L,临床不易察觉,称为隐形黄疸)。

6、咳嗽: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射动作,7、咳痰:是通过咳嗽动作将呼吸道内分泌物排出口腔外的病态现象。

8、咯血:是指喉及喉以下呼吸道任何部位的出血,经口腔排出者。

9、呼吸困难:是指患者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表现呼吸运动用力,重者张口呼吸、抬肩、鼻翼煽动,甚至出现发绀,呼吸辅助肌也参与活动,并伴有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的异常。

10、水肿:过多的液体在人体组织间隙或体腔积聚,是组织肿胀称为水肿。

11、呕血:是上消化道疾病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经口腔呕出。

12、便血:是指消化道出血,血液由肛门排出。

13、意识障碍:是指人体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识别和察觉能力出现障碍。

14、问诊:是医师通过对患者或相关人员的系统询问获取病史资料,通过综合分析而得出临床判断的一种诊法。

15、主诉:为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和体征,也就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及持续时间。

16、体格检查:是医生运用自己的感官或借助于传统的检查器具来了解机体健康状况的一组最基本的检查方法。

(包括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和嗅诊5种基本方法)。

17、三凹征:上呼吸道部分阻塞患者,吸入气流受阻,造成肺内负压增大,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向内凹陷,称为三凹征。

因吸气时间延长,又称之为吸气性呼吸困难。

18、心率:正常成人心率范围60到100次每分钟,超过100次每分钟为心动过速,低于60次每分钟为心动过缓。

黄瑜总论临床医学概论(第二版,刘淼主编)

黄瑜总论临床医学概论(第二版,刘淼主编)
大多数传染病中,隐性感染最常见
❖ 隐性感染过程结束以后,大多数人获得不同 程度的特异性主动免疫,病原体被清除
2020/10/9
4.显性感染(临床感染)
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引起机体的免疫 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 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因而引起病理改变, 并具有相应疾病的临床表现。
2020/10/9
传染病面临的形势
一些旧的传染病被控制,一些新的传染病逐渐 出现,一些老的传染病死灰复燃。 1980年5月33届WHO主席宣布“全球消灭了天 花”。 1981年6月5日美国发现AIDS。 从1972年起统计,已有40余种新的病原体出现 ,今后新的传染病会逐渐增多。
2020/10/9
2020/10/9
2、切断传播途径
2020/10/9
3、保护易感人群
2020/10/9
2020/10/9
谢 谢!
2020/10/9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2020/10/9
社会因素
三、传染病的临床特点
1、病程发展的阶段性
潜伏期 前躯期 症状明显期 恢复期
2020/10/9
潜伏期:
传染病的 临床特点
病原体侵入人体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
止的时期。大多数传染病的潜伏期比较恒定, 常波动于一定时间范围(最短、最长)内,故 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帮助,并且是检疫、留验接
感染的概念
感染是病原体与人体 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
2020/10/9
感染过程的五种表现
清除病原体 病原携带状态 隐性感染 显性感染 潜伏性感染
2020/10/9
1.清除病原体
➢ 病原体被消灭或排出体外。
➢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在入侵部位被消灭(如皮 肤粘膜的屏障作用、胃酸的杀菌作用、组织细 胞的吞噬作用等),或通过特异性的免疫作用 (如被来自母体或人工注射的抗体所中和), 病原体从呼吸道、肠道或泌尿道排出体外,不 出现病理损害和疾病的临床表现。

现代临床医学概论第二版教学设计 (2)

现代临床医学概论第二版教学设计 (2)

现代临床医学概论第二版教学设计一、课程介绍《现代临床医学概论》是一门医学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全面掌握现代临床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各临床学科及临床实践奠定基础。

本课程以全面、系统、实用、前沿的原则为教学特点,目的是使学生从理论上或实践上掌握临床医学的初步知识。

二、课程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面授、讨论、演示、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旨在建立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包括以下三个部分:1. 临床医学基本概念本部分主要介绍临床医学的基本概念、临床常见症状和体征分析、临床医学研究方法和研究设计,以及医学伦理和社会医学等相关知识。

2. 临床医学主要学科本部分介绍内、外、妇、儿、麻、眼、耳鼻喉等主要临床学科,包括对各学科的基本概念、学科特点、常见病和多发病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3. 临床医学前沿知识本部分主要介绍临床医学的前沿知识,如分子病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药理学、公共卫生学、转化医学等,使学生对医学学科的发展和当前热点问题具有较为深入的认识。

四、教学考评本课程采用课堂教学、作业布置和考试评价三种方式,可以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

其中,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50%,平时作业占总成绩的30%,课堂参与度和表现占总成绩的20%。

五、参考资料1.《现代临床医学概论》第二版。

2.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喉科学分会,《临床常见症状和体征分析》。

3.燕山大学医学院,《现代临床医学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

4.刘华平,《医学伦理和社会医学》。

5.何金海,《现代内科学》。

6.李卫东,《现代外科学》。

7.吕局琦,《妇产科学》。

8.袁育芝,《儿科学》。

9.谢世相,《麻醉学与疼痛管理》。

10.朱杰、吴卫,《眼科学》。

11.蔡春良,《耳鼻喉科学》。

2024《临床医学概论》全套课件完整版

2024《临床医学概论》全套课件完整版

套课件完整版contents •临床医学基本概念与原则•常见疾病诊断与治疗•药物应用与合理配伍原则•实验室检查与辅助诊断技术•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选择依据•康复医学理念在临床医学中应用目录临床医学基本概念与原则临床医学定义及特点患者权利与医生职责123治疗原则包括个体化治疗、综合性治疗、规范化治疗等,医生应根据患者病情和医学知识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

临床治疗过程中,医生应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

诊断方法包括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多种手段,医生应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诊断方法。

诊断方法与治疗原则预防措施与公共卫生预防措施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疫苗接种、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等,有助于降低疾病发生率和减轻疾病负担。

公共卫生是预防医学的重要领域,关注人群健康和疾病预防控制,通过改善环境卫生、提高食品卫生质量等手段促进人群健康。

临床医生应积极参与公共卫生工作,关注社会公共卫生问题,为改善人群健康状况贡献力量。

常见疾病诊断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案例分析肺炎0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02支气管哮喘03心血管系统疾病诊断策略心力衰竭冠心病分析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和评估方法,介绍药物治疗、器械治疗和心脏移植等治疗方案。

心律失常消化系统疾病治疗方法消化性溃疡介绍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讨论药物治疗、内镜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方案。

炎症性肠病阐述炎症性肠病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和鉴别诊断,介绍药物治疗、营养支持和手术治疗等方案。

肝硬化分析肝硬化的病因、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讨论药物治疗、并发症处理和肝移植等治疗方案。

神经系统疾病康复管理脑卒中帕金森病脊髓损伤药物应用与合理配伍原则药物分类及作用机制简述药物分类作用机制药物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发挥疗效,如抑制酶活性、阻断受体结合、影响细胞代谢等。

合理用药原则及注意事项合理用药原则注意事项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与处理不良反应监测处理措施抗菌药物使用指南抗菌药物种类介绍常用的抗菌药物种类及其特点,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等。

2024版年度临床医学概论ppt课件

2024版年度临床医学概论ppt课件
通过吸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 实现气体交换,维持人体正常生 理功能。
9
病理生理变化过程
2024/2/2
疾病的发生
疾病是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病因包括生物性因素、理化因素、营养性因素、遗传性因素、先天性因素、免疫性因素和精 神心理因素等。
疾病的发展
2024/2/2
14
04
治疗方法与手段探讨
Chapter
2024/2/2
15
药物治疗策略制定
药物选择原则
根据病情、病原体、药物作用机制等合理选择药 物。
用药剂量与时机
确保药物剂量准确,用药时机恰当,以发挥最佳 疗效。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密切关注药物不良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2024/2/2
16
非药物治疗方式比较
10
03
诊断方法与技术应用
Chapter
2024/2/2
11
常见诊断方法介绍
01
问诊
通过询问病史、症状 等,初步了解患者病 情。
02
体格检查
观察患者精神状态、 面色等,检查各器官 功能状况。
03
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液、尿液等生 化检查,用于辅助诊 断。
04
影像学检查
如X线、CT、MRI等, 用于观察内部结构, 明确病变部位。
对症支持治疗
针对中毒或意外伤害引起的症状进行对症治 疗,如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等。
22
06
预防措施与健康促进活动
Chapter
2024/2/2
23
健康教育内容和方法
健康教育内容
包括疾病知识、健康行为、心理健康 等方法

现代临床医学概论知识要点

现代临床医学概论知识要点

现代临床医学概论知识要点症状:指患者主观感到的不适,或异常感觉,或病态改变,如腹痛、疲乏、发热等。

体征:指医师或其他人能客观检查到的异常或改变,如肝大、心脏杂音、肺部啰音等。

黄疸:指血清中的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粘膜、巩膜以及其他组织发生黄染的现象。

水肿:过多的液体在人体组织间隙或体腔积聚,使组织肿胀。

呕血:上消化道疾病,(食管、胃、十二指肠、肝胆、胰疾病)或全身性疾病所指的急性消化道出血,血液经口腔呕出。

主诉:指患者感受到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和体征,也就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及持续时间。

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

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简称,由人体免疫缺陷病毒所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机体可通过血液途径、性途径及垂直传播等感染。

呼吸心跳骤停:由各种病因造成患者在未能估计到的时间内心跳呼吸突然停止。

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侵及许多脏器,以及肺部受累形成的肺结核最为常见。

慢性肺心病:是由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的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致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使右心扩张或肥厚,伴有或不伴有右心衰竭的心脏病,并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和左心病变引起者。

原发性支气管癌(肺癌):是起源于支气管粘膜或腺体的恶性肿瘤,是发生于肺脏的癌病类疾病。

心力衰竭: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及射血能力受损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而病因尚未明确的独立疾病,占所有高血压的90%以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上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及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及出血亦属于这一范围。

《现代临床医学概论》

《现代临床医学概论》

第一章总论一. 生命与健康生命是新陈代谢的存在形式。

二. 健康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定义:健康的概念是在人体神经系统的支配下: 内部器官协调统一; 适应外界环境变化(如同样接触流感病人, 有的人得病, 有的人不得病) !衡量健康的标志之一是: 体质指数(BMI) =体重(千克)/身高(米)2正常人BMI(body mass index) =18.5~24;<18.5为消瘦; >25为超重; >30为肥胖。

三. 增进健康的要素是:良好心态、适量运动、合理营养; 有病治病, 无病防病; 治病靠药, 防病靠食。

(一) 保持良好心态,提高免疫功能: 充足睡眠, 良好心态; 笑口常开, 健康常在。

(二) 适量运动: 适量运动,有助改善血液循环, 促进新陈代谢。

形式:散步、广播操; 时间:不超过1小时/天; 强度:运动后脉搏< 120次/分。

(三) 合理膳食—吃出长寿健康: 油盐限量, 饭菜定量, 品种多样, 保质保量, 无病防病, 福寿无量!四. 《现代临床医学概论》是运用现代医学基础理论和思维方法解释疾病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的一门临床学科, 涉及呼吸、循环、消化、泌尿、血液、神经、内分泌及代谢、营养、风湿、传染病、儿科、妇科等常见疾病及理化因素所致之疾病, 是认识和预防疾病、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的科学, 是临床各科的基础, 又与临床各科有密切关系。

第二章呼吸系统疾病一. 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喉、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和肺泡。

人与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称为呼吸, 借助于呼吸系统摄取代谢所需的O2, 并排出代谢所产生的CO2。

同时还具有加温、加湿、过滤和清洁吸入气体的作用, 还包括咳嗽和喷嚏等防御反射。

血液流经肺时氧分压(Po2)是5.3 kPa (40mmHg) 比肺泡气的13.6 kPa (102 mmHg) 低,肺泡气中的O2向血液扩散; 血液中CO2分压(Pco2)是6.1kPa (46mmHg), 肺泡气Pco2是5.3kPa(40mmHg), 故血液中的CO2向肺泡扩散。

《现代医学基础课件(第二版)》

《现代医学基础课件(第二版)》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Molecular Genetics
Explore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underlying genetic information and inheritance.
Protein Structure and Function
Learn about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proteins in cellular processes.
Enzymology
Study the role of enzymes in catalyzing biochemical reactions.
Epidemiology and Public Health
Neurological Disorders
Study diseases and conditions affecting the nervous system and their treatments.
Psychological Processes
Examine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brain, mind, and behavior.
blocks of the body and their
specialized functions.
3
Homeostasis
Understand the body's mechanisms for maintaining a stable internal environment.
Genetics and Genomics
《现代医学基础课件(第 二版)》

2024版《临床医学概论》ppt优秀课件

2024版《临床医学概论》ppt优秀课件

01临床医学概述Chapter临床医学定义与发展历程定义发展历程临床医学重要性及意义重要性意义国内外临床医学现状比较国内现状国外现状发达国家在临床医学领域具有较高的研究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尤其在精准医疗、转化医学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02人体结构与功能基础知识Chapter细胞与组织结构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组成与功能,以及细胞器如线粒体、核糖体等的作用。

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过程及其意义,细胞分化的概念及机制。

组织的基本类型与特点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的结构特点与功能。

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等器官的生理功能,以及消化液分泌与吸收消化系统大脑、小脑、脑干等器官的生理功能,以及神经元、突触传递与神经递质等神经系统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等器官的生理功能,以及呼吸运动的调节与意义。

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肾脏、输尿管、膀胱等器官的生理功能,以及尿液生成与排泄的调节。

泌尿系统0201030405人体各系统生理功能生长发育的阶段与特点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等各阶段的生长发育特点。

衰老的生理变化与机制细胞衰老、器官功能减退等生理变化及其机制,如自由基学说、端粒学说等。

影响生长发育与衰老的因素遗传、环境、营养、疾病等因素对生长发育与衰老过程的影响及其机制。

生长发育与衰老过程03020103诊断方法与治疗技术介绍Chapter01020304通过询问患者病史、症状等信息,了解病情。

问诊通过视诊、触诊、叩诊、听诊等手段,检查患者身体状况。

体格检查利用生化、免疫、血液等实验室检查方法,辅助诊断疾病。

实验室检查包括X 线、CT 、MRI 等影像技术,可直观显示病变部位和结构。

影像学检查常见诊断方法及其原理治疗技术分类及应用范围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放射治疗介入治疗01020304提高诊断准确性监测病情变化指导治疗决策评估治疗效果辅助检查在诊断和治疗中作用04常见疾病类型及其特点分析Chapter传染性疾病病原体明确传播途径多样免疫性非传染性疾病病因复杂01病程较长02预防性措施重要03遗传性疾病遗传物质改变遗传性疾病是由遗传物质(DNA或RNA)发生改变引起的疾病。

《临床医学概论》第二版

《临床医学概论》第二版
显性感染最少见
《临床医学概论》第二版
5.潜伏性感染
➢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寄生在人体的某些 部位,由于人体的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 限化而不发病,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 病原体便可长期潜伏下来,成为携带者。待 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显性感染。
《临床医学概论》第二版
潜伏性感染
区别
病原携带状态
病原体一般 不排出体外
者的重要依据 。
前驱期:
从起病至症状明显开始为止的时期 。
《临床医学概论》第二版
二、常见症状与体征:
(1)发热:(Fever)
– 热型 – 热度
传染病的 临床特点
《临床医学概论》第二版
传染病总论
《临床医学概论》第二版
传染病在全世界的危害
传染病(communicable disease)
均具有一定的infectivity,可在人群 中引起程度不等的流行,历史上鼠疫 (plague)、霍乱(cholera)、天花 (smallpox)等烈性传染病给人类造成 很大灾难。
《临床医学概论》第二版
《临床医学概论》第二版
2.病原携带状态
病原携带状态包括带菌、带病毒及带虫状态。 这些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存在于人体的一定部
位,与人体防御能力处于相持状态 ☻ 所有病原携带者都有一个共同特点:
不出现疾病的临床症状,又能排出病原体
《临床医学概论》第二版
3.隐性感染 (亚临床感染)
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产生特 异性的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 织损伤,在临床上无明显症状和体征,甚至生 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 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 病原微生物包括朊毒体、病毒、 立克次体、细菌、真菌和螺旋体等。 人体寄生虫包括原虫和蠕虫 。

临床医学概论(二)

临床医学概论(二)



继 师
教 续

5.急性脑水肿
多见于恶性高血压(高血压性脑病)、尿毒症及子痫 等。 由于血压(特别是舒张压)的急剧增高,导致脑组织 的急性循环障碍,产生急性缺血缺氧而发生脑组织的 水肿 表现:


头痛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 常有意识障碍,兴奋不安,癫痫发作和失语,偏瘫等脑部损 害的体征, 眼底有视乳头水肿,视网膜动脉痉挛,渗出及出血,


继 师
教 续

3. 脑出血
出血量少:
可只有头痛、头胀,
多见于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中老年人, 有偏瘫等神经系统体征。


重症:一般先有剧烈头痛,继之出现数十 分钟至数小时的昏迷。

继 师
教 续

4.颅内肿物
头痛特点:
包括脑肿、脑脓肿、颅内血肿或囊肿、脑寄生虫病等
约有80%可出现颅内压增高、发作性头痛。



继 师
教 续

(四)纵隔气肿
胸骨后剧烈锐痛,向肩部发射,伴有呼吸困难,紫 绀,颈、前胸甚至面部皮下积气,组织胀满、有捻 发感。 X线检查示纵隔增宽。


常为食道穿孔所致。

继 师
教 续

(五)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活动后胸骨后或心前区撕裂性剧痛或烧灼痛,放射 广 因刺激血管外膜而呈胸骨后持续性剧痛,向背部放 射,不随呼吸及体位变化加重。 病人呈休克状,但血压仍较高,一侧桡动脉搏动减 弱或消失,主动脉瓣区可闻舒张期杂音。 X线检查主动脉增宽。


继 师
教 续

(七)肌肉、骨骼疾病

现代临床医学概论(第二版)

现代临床医学概论(第二版)

名词解释1.呕血:是上消化道疾病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急性消化道出血,血液经口腔流出。

2.主诉:为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和体征。

3.休克:是机体受到各种有害因子侵袭时所发生的严重综合症。

4.昏迷:是神经活动极度的抑制状态,病人对内外环境的刺激失去应有的反应能力的意识障碍综合征。

5.尿路感染:是由多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尿道、膀胱、输尿管、肾盂黏膜和肾间质的炎症。

6.普通感冒: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常见病 .7.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症状轻微的急性传染病。

8.肺性脑病:是由呼吸功能衰竭所致缺氧、二氧化碳潴留而出现的精神障碍及神经系统症状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9.心力衰竭: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心脏功能障碍,发展到心肌收缩力下降使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从而导致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体循环淤血的表现。

10.肾血管性高血压:是单侧或双侧肾动脉主干或分支狭窄引起的高血压。

11.冠心病: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

12.心绞病: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13.猝死:是指缺血的心肌局部发生电生理紊乱,引发严重的心律失常,使心脏停搏而导致猝死。

14.胆石症:指发生在胆管或胆囊的结石,临床上以腹痛、黄疸、发热等症状为特点的胆道疾病。

15.胆囊炎:是细菌性感染或化学性刺激引起的胆囊炎性病变。

16.急性胰腺炎:是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

17.急性肾炎综合症:指临床上表现为急性起病,以血尿、蛋白质、水肿、高血压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为特点的肾小球疾病。

18.Alport综合症:常起病于青少年,患者有眼、耳、肾异常,并有阳性家族史。

问答题1. 问诊有哪些内容: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系统回顾、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史、生育史、家族史。

2024版(医学课件)《临床医学概论》演示课件pptx

2024版(医学课件)《临床医学概论》演示课件pptx
药物分类
根据药物的药理作用、化学结构、治疗目的等进行分类,如抗生素、抗高血压 药、降糖药等。
作用机制
药物通过不同的途径进入体内,与靶标结合,改变生理或病理过程,从而达到 治疗目的。例如,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破坏细菌细胞膜等方式杀 死或抑制细菌生长。
合理用药原则及注意事项
合理用药原则
根据患者的病情、药物的性质、治疗目的等,制定合理的用药 方案,包括药物的选择、剂量、给药途径、用药时间等。
尿液检查
包括尿常规、尿沉渣镜检等,需 注意留取清洁中段尿,避免污染。
免疫学检查
包括抗原抗体检测、免疫球蛋白 测定等,需注意试剂选择、操作 方法等。
影像学检查原理及应用范围
X线检查
利用X射线的穿透性和荧光效应,对人体内部结构进行成像,适用于 骨骼、胸部等部位的检查。
CT检查
利用X射线旋转扫描和计算机重建技术,生成人体内部结构的三维图 像,适用于头部、腹部等部位的检查。
负责感知、思考、运 动和调节机体各器官 的功能。
03
内分泌系统
通过分泌激素调节机 体的代谢、生长和发 育等。
04
免疫系统
负责识别和清除外来 病原体和异常细胞, 维护机体健康。
生理调节机制与平衡
通过激素等化学物质,调节机体 的代谢、生长和发育等。
机体通过神经、体液和自身调节 机制的相互作用,维持内环境的 相对稳定,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 进行。
01
根据人群特征、疾病流行情况和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预防策
略,如儿童免疫接种、成人慢性病管理等。
实施预防措施
02
通过疫苗接种、筛查、早期干预等手段,降低疾病发病率和死
亡率,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监测和评估预防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1.呕血:是上消化道疾病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急性消化道出血,血液经口腔流出。

2.主诉:为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和体征。

3.休克:是机体受到各种有害因子侵袭时所发生的严重综合症。

4.昏迷:是神经活动极度的抑制状态,病人对内外环境的刺激失去应有的反应能力的意识障碍综合征。

5.尿路感染:是由多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尿道、膀胱、输尿管、肾盂黏膜和肾间质的炎症。

6.普通感冒: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常见病 .7.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症状轻微的急性传染病。

8.肺性脑病:是由呼吸功能衰竭所致缺氧、二氧化碳潴留而出现的精神障碍及神经系统症状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9.心力衰竭: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心脏功能障碍,发展到心肌收缩力下降使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从而导致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体循环淤血的表现。

10.肾血管性高血压:是单侧或双侧肾动脉主干或分支狭窄引起的高血压。

11.冠心病: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

12.心绞病: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13.猝死:是指缺血的心肌局部发生电生理紊乱,引发严重的心律失常,使心脏停搏而导致猝死。

14.胆石症:指发生在胆管或胆囊的结石,临床上以腹痛、黄疸、发热等症状为特点的胆道疾病。

15.胆囊炎:是细菌性感染或化学性刺激引起的胆囊炎性病变。

16.急性胰腺炎:是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

17.急性肾炎综合症:指临床上表现为急性起病,以血尿、蛋白质、水肿、高血压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为特点的肾小球疾病。

18.Alport综合症:常起病于青少年,患者有眼、耳、肾异常,并有阳性家族史。

问答题1. 问诊有哪些内容: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系统回顾、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史、生育史、家族史。

2. 体格检查法: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

主要内容:一般检查,头及颈部检查,胸部检查,腹部检查,脊柱和四肢检查,神经系统检查。

3. 流行性感冒的临床特点和分类:以全身症状为主,呼吸道症状轻微为特点;分类:单纯性、肺炎性、胃肠型、中毒性、4.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诊断依据: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其他胸肺疾病或肺血管疾病;肺动脉高压,右室增大或右心功能不全表现。

5. 支气管哮喘的防治目标:1)控制症状;2)防止反复发作及加重;3)改善肺功能和AHR到最佳水平;4)维持正常生活和工作能力;5)避免哮喘治疗中药物的副作用;6)避免哮喘的致命性后果6. 肺结核的治疗原则:是指对活动性结核病坚持早期、联用、适量、规律和全程使用敏感药物的原则;活动性肺结核是化疗的适应证,对硬结已久的病灶则不需要化疗;部分硬结、痰菌阴性者,可观察一段。

7. 肺癌的早期诊断:1)无明显的诱因的刺激性咳嗽持续2-3周,治疗无效者;2)持续反复在短期内痰中带血而无其他原因可解释者;3)原先慢性呼吸道疾病,咳嗽性质改变者;4)反复发作的同一部位的肺炎;5)原因不明的肺脓肿,抗感染治疗效果不显著者;6)原因不明的四肢关节痛及杵状指;7)X线片局限性肺气肿或段叶性肺不张;8)X线片孤立性圆形病灶和单侧性肺门阴影增大者;9)原有肺结核、病灶已稳定者而形态或性质发生改变者;10)无中毒症状的胸腔积液。

8. 慢性心力衰竭诱发因素:感染最多见,特别是肺部感染;体力负荷过重或情绪激动;钠盐摄入量过多;严重快速或缓慢型心律失常;妊娠和分娩;心肌抑制药物;洋地黄中毒;严重电解质紊乱。

9. 高血压如何分级:1级:收缩压140-159mmHg或舒张压90-99mmHg;2级:收缩压160-179mmHg或舒张压100-109mmHg;3级: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80mmHg或舒张压大于或等于110mmHg。

10. 高血压危象哪些表现:危象发生时,出现头痛、烦躁、眩晕、恶心、呕吐、心悸、气急及视力模糊等严重症状,以及伴有动脉痉挛累及相应的靶器官缺血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心绞痛、肺水肿、高血压脑病等。

11. 心绞痛的发作期的治疗:立即停止活动;舌下含化0.3-0.6mg 的硝酸甘油;舌下含化5-10mg硝酸异山梨酯;舌下含化10mg硝苯地平。

12. 急性胃炎的临床特点:急性糜烂性胃炎有症者急性起病,上腹部疼痛、胀满不适、食欲减退等不良消化的表现,胃部出血常见。

有全身细菌性感染而突发恶心、呕吐、上腹痛。

13. 慢性胃炎的临床特点:大多无明显症状,部分消化不良,上腹饱胀不适,进餐后无规律的呕吐、恶心、食欲不振;少数有上消化道出血的表现;胃体胃炎可出现明显厌食和体重减轻,可伴有贫血。

14. 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症状:腹痛;伴随症状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肠胃道症状;全身反应轻微、无发热;体征:右下腹压痛、腹膜刺激征象、右下腹包块、可做辅助诊断的其他体征。

15. 肝硬化并发病的表现:上消化道血;肝性脑病;感染;肝肾综合征;原发性肝癌;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16. 直肠癌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方法:早期无明显症状,癌肿感染时才出现症状,排便习惯及性状的改变;肠腔狭窄症状;腹痛与腹部不适;晚期症状:食欲减退、消瘦、贫血、黄疸等。

检查方法:直肠指检;直肠镜或乙状结肠镜检查;影像学检查。

17 .急进性肾炎的分类:I型血中存在GBM抗体;II型血中存在循环免疫复合物;III型光镜下可见肾小球节段性纤维样坏死。

18. 慢性肾衰竭的分类标准:按肾功能水平分为四期:肾功能代偿期;肾功能不全期;肾功能衰竭期;尿毒症终末期。

19. 尿路结石的临床表现:疼痛;血尿;脓尿;结石梗塞可引起肾积水,检查时能触到肿大的肾脏。

案例题1.尿路感染定义:是由多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尿道、膀胱、输尿管、肾盂黏膜和肾间质的炎症。

感染途径:上行感染;血源性感染;淋巴感染;邻近组织感染的直接蔓延。

常见症状:尿频尿急尿痛脓尿和终末血尿,甚至全程肉眼血尿。

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X 线检查;器械检查。

2.心绞痛定义: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发作体征:面色苍白、出冷汗、面容焦虑;心率增快血压升高;有时出现病理性第三心音及第四心音;弱发现乳头肌功能失调,在心尖部可闻及收缩中、晚期杂音。

实验及辅助检查:心电图,放射性核数检查,冠状动脉造影,血管内超声,血管镜检查。

诊断:根据典型心绞痛发作的特点和体征,含服硝酸甘油后缓解的,结合发作时心电图缺血型改变或心电图运动试验呈阳性即可。

3.消化道出血血颜色可呈鲜红暗红或黑色。

重点辨析尿路感染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简称尿感,是指病原体侵犯尿路粘膜或组织引起的尿路炎症。

根据感染部位,尿路感染可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前者为肾盂肾炎,后者主要为膀胱炎。

根据有无基础疾病,尿路感染还可分为复杂性尿感和非复杂性尿感。

病因致病菌:大肠杆菌、副大肠杆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粪链球菌、铜绿假单细胞菌等。

诱因:尿路梗阻、机体抗病能力减弱、医源性因素。

感染途径:上行感染最常见、血行感染、淋巴感染。

诊断尿液内找到细菌或发现白细胞尿样本的采集:1采用中尿段;2女性常用导尿;3新生儿和截瘫病人采用耻骨上膀胱穿刺。

尿液镜检:样本采集后应立即进行涂片检查,显微镜下观察可看到革兰阴性杆菌或阳性球菌,另一部分送尿细菌培养和药物药物敏感试验。

此外,检查有无白细胞提示尿路感染。

无菌尿要警惕结合、结石和肿瘤的存在。

细菌培养和菌落计数:包括尿路平片、排泄性尿路造影、膀胱造影、尿道造影、CT 检查、放射性核素检查和B 超检查。

菌落数含105/ml认为有感染。

泌尿系统感染的定位检查:鉴别上、下尿路感染。

方法包括症状的鉴别、尿镜检、尿培养、尿荧光免疫反应、尿酶测定以及膀胱镜检查。

治疗明确感染性质明确血行感染还是上行感染:血行感染发病剧烈,有寒颤、高热等全身症状,应用浓度高的抗菌药物,常静脉给药;而上行感染以膀胱刺激为主,应用尿液浓度高地抗菌药物和解痉药物。

鉴别上尿路感染还是下尿路感染:前者症状重,预后差、易复发;后者症状轻、预后佳、少复发。

检查有无泌尿感染的诱因;测定尿液pH正确使用抗菌药物:目的是达到尿路感染。

尿路中浓度要比血液中浓度高数百倍才能达到治疗目的。

急性肾盂肾炎肾盂和肾实质的急性细菌性炎症。

致病菌为大肠杆菌和其他肠杆菌以及革兰阳性细菌。

病因上行感染经输尿管到达肾,或由血行感染播散到肾。

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尿路梗阻、膀胱输尿管反流等情况可以继发肾盂肾炎。

临床膀胱刺激症状(尿频、尿急、尿痛)、腰痛、发热(39°C以上)。

实验室检查:尿常规尿细菌培养菌落计数105/ml以上;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

诊断:典型的临床表现。

下尿路感染以膀胱刺激症状为主要,并常伴有下腹部不适、酸胀,很少有寒颤、发热。

治疗:全身治疗卧床休息、输液、多饮水,维持每日尿量达1.5L 以上。

抗菌药物治疗可选SMZ-TMP,喹诺酮类药物,青霉素类药物,去甲万古霉素。

疗程7~14 天,静脉用药者可在体温正常、临床症状改善、尿细菌培养转阴后改口服维持。

对症治疗用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降低酸性尿液对膀胱刺激,异搏定或泌尿灵急性细菌性膀胱炎致病菌多为大肠杆菌。

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

病因女性尿道短而直,只要有诱因存在,如性交、卫生不洁及对细菌抵抗力下降,都可能导致上行感染。

男性多发于其他病变。

临床尿路刺激征:发病突然,尿痛尿急尿频;全身症状:不明显,体温正常或低热;实验室检查:尿液中白细胞增多,也可有红细诊断男性可并发附睾炎,检查附睾有压痛;如有尿道炎,可有尿道脓性分泌物。

女性应注意阴道炎、尿道炎、膀胱脱落或憩室。

与其他以排尿为改变的疾病鉴别。

区别尿道炎:尿道炎尿频、尿急症状不如膀胱炎明显,有尿痛,无畏寒、发热,有尿道脓性分泌常见病原菌为淋球菌、衣原体、支原体、单纯疱疹病毒和滴虫等。

治疗口服碳酸氢钠;抗菌药物运用(磺胺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药物);雌激素替代疗法慢性细菌性膀胱炎上尿路急性感染的迁移或慢性感染所致,亦可诱发或继发于某些下尿路病变。

临床反复发作或持续存在尿频、尿急、尿痛,并有耻骨上膀胱区不适。

尿液浑浊,尿中少白细胞,可有红细胞。

尿培养阳性。

诊断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诊断不难,但须明确病因,否则难以彻底治疗。

治疗应用抗菌药物,保持排尿通畅,处理诱发尿路感染的病因,必要时需手术,对抵抗力弱者,应予全身支持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