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小古文】民国老课本(1-8册合集)

合集下载

重温民国老课本

重温民国老课本

重温民国老课本民国老课本,无论是开明版本,还是商务版本,尽管岁月流逝,但读来仍是韵味悠长,令人感慨万千。

那套“商务国语教科书”的老课本。

该书初版于1917 年,随后即风行全国,十年间共销售七八千万册。

这是一本文言教材,但选材精当,文字凝练,读来没有丝毫苦涩感。

《勿贪多》瓶中有果。

儿伸手入瓶,取之满握。

拳不能出。

手痛心急。

大哭。

母曰:“汝勿贪多,则拳可出矣。

”《文彦博》文彦博少时,与群儿击球。

球忽跃入树穴,群儿谋取之,穴深,不能得。

彦博以盆取水,灌入穴中。

球遂浮出。

《不倒翁》不倒翁,状似老人。

头大。

身短。

须长。

发秃。

耳、目、口、鼻皆全。

上轻下重。

以手推之,随倒随起。

《岁寒三友》儿侍父,立庭前,见梅树着花,松竹并茂。

儿问曰:“霜、雪之时,他树多枯落,何以三者独否?”父曰:“其性皆耐寒,与他树不同。

古人称岁寒三友,即松、竹、梅也。

” 《诚实童子》卖柑者担筐入市,数柑坠于地。

一童子在后见之,急拾柑以还卖柑者。

卖柑者曰:“童子诚实,可嘉也。

”取二柑报之,童子不受。

《敬老》雪初止,路中泥滑。

有老人,扶杖独行,失足仆地。

一童子趋而扶之。

既起,取巾代拭衣履,问其所居,送之归家。

老人欲具饭饷之,童子曰:“恐家人盼我。

”遂辞出。

《菊》菊花盛开,清香四溢。

其瓣如丝、如爪。

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种类繁多。

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荷》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

荷梗直立,荷叶形圆。

茎横泥中,其名曰藕。

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

《桂》庭中种桂,其叶常绿。

秋时开花,或深黄,或淡黄。

每遇微风,浓香扑鼻,人咸爱之。

花落,取以和糖,贮于瓶中,虽历久而香甚烈。

《腌菜》严霜屡下,园菜渐肥。

取而曝之,俟略干,置缸中,腌以盐。

旬余,便可取食。

若藏之于瓮,泥封其口,虽留至明年,犹可食也。

《赵至》赵至之父,以耕为业。

至年十三,父令就塾读书。

一日,闻父叱牛声,掩面而泣。

师问故。

至曰:“予年少,未能奉养,使老父不免劳苦,故自悲耳。

【爱上小古文】民国老课本(1-8册合集)

【爱上小古文】民国老课本(1-8册合集)

民国老课本目录第一册 (3)第二册 (6)第三册 (10)第四册 (16)第五册 (25)第六册 (34)第七册 (45)第八册 (59)第一册第一课:人第二课:手、足第三课:尺、刀第四课:田、水、山第五课:狗、牛、羊第六课:一身、二手第七课:大山、小石第八课:天、地、日、月第九课:父、母、男、女第十课:红、黄、蓝、白、黑第十一课:小猫、三只、四只第十二课:白布、五匹、六匹第十三课:碗、几、桶、桌、盆、椅第十四课:我、鸟、你、虫、他、鱼第十五课:早起、月落、日出第十六课:哥哥、弟弟、上学去第十七课:书一本、图多、字少第十八课:池中鱼、游来、游去第十九课:水盂、墨盒、笔架、书包第二十课:窗前、阶下、红花、绿叶第二十一课:六、七、八、九、十、一、二、三、四、五第二十二课:散学、回家、青草地、放风筝第二十三课:兄大、妹小、兄唱歌、妹拍球第二十四课:开窗、扫地、拭几、磨墨、执笔、写字第二十五课:在昨日、今日、明日、棉衣、夹衣、单衣第二十六课:我姊妹、在房内、持剪刀、裁新衣第二十七课:竹帘外、两燕子、忽飞来、忽飞去第二十八课:在家中、孝父母、入学校、敬先生第二十九课:天初晚、月光明、窗前远望、月在东方第三十课:大路上、人往来、或乘车、或步行第三十一课:月季花、朵朵红、姊呼弟弟、快来看花第三十二课:虾多足、身有节、入水能游、出水能跳第三十三课:鸟有两翼、故能飞、兽有四足、故善走第三十四课:渴思饮、饥思食、渴时饮茶、饥时食饭第三十五课:两岸间、架板桥、桥上行人、桥下行船第三十六课:庭前树、有鸟巢、小鸟一群、树间飞鸣第三十七课:画一幅、马八匹、或卧、或立、或俯、或仰第三十八课:姊呼妹、同游戏、拍皮球、踢毽子、滚铁环第三十九课:小室中、灯火明、母教女、取绒线、学手工第四十课:院中雄鸡、日将出、喔喔啼、日将中、喔喔啼第四十一课:一小舟、河边行、前有桨、后有舵、上有布帆第四十二课:有老人、提竹篮、入市中、买鱼一尾、步行还家第四十三课:左右手、共十指、左五指、右五指、能取物、能做事第四十四课:人面上、有眉、有目、有鼻、有口、舌在口内、耳在两旁第四十五课:玻璃缸中、金鱼两尾、小猫来、欲捕鱼、我入室、猫逃去第四十六课:好哥哥、好弟弟、手牵手、同回家、母为儿、解书包、携儿入室第四十七课:米多少、用斗量、布长短、用尺量、米十升、为一斗、布十寸、为一尺第四十八课:有客至、看我父、我迎客、入室内、父见客、问姓名、父坐右、客坐左第四十九课:小学生、十余人、操场上、同游戏、彼为将、持长刀、我为兵、负短枪第五十课:功课完、放学回、哥哥妹寻、同游庭中、晚饭后、坐灯前、先习国文、后习算学第二册第一课:新书一册、先生讲、学生听、先读字音、后读字形第二课:午饭时、天气热、黑云起、大雨至、电光闪闪、雷声隆隆第三课:荷花上,有蜻蜓、两目、六足、四翅、身有节、能屈曲第四课:明月将出、虫声四起、时高时低、时远时近、其声不一第五课:羊毛、鼬毛、皆可制笔、写大字、用大笔、写小字、用小笔第六课:头宜常沐、身宜常浴、发宜常梳、牙宜常刷、衣宜常洗第七课:秋日新晴、群雁南来、高飞天空、或如一字、或如人字第八课:园中花、先后开、桃花红、李花白、桂花黄、菊有多种、颜色不同第九课:小弟弟、在母怀、见姊来、伸手向姊、姊抱弟弟、窗前徐步第十课:梧桐两株、枝高叶大、霜降后、叶渐黄、西风吹来、落叶满阶第十一课:夜卧有床、床上悬帐、枕与席、被与褥、俱在帐中第十二课:一幼女、剪彩纸、削竹签、制为风车、风吹车动、旋转不已第十三课:雨初止、天气晴、一猎人、骑白马、出城去、手擎枪、向空中、击飞鸟第十四课:东西邻、两学生、一姓张、一姓王、早餐后、同入学、功课毕、同还家第十五课:春夏秋冬、是为四季、春去夏来、夏去秋来、秋去冬来、天气各异第十六课:有农夫、住山下、编茅为屋、编竹为篱、日初升、荷锄出、日将落、荷锄归第十七课:鸡有雌雄、雄鸡能鸣、羽毛甚美、雌鸡能生卵、又能伏雏第十八课:河畔有鸭、数十成群、头大、嘴扁、颈长、足有蹼、或游水中、或行岸上第十九课:取火燃烛、光照四壁、人在烛旁、壁上有影、人坐、影亦坐、人行、影亦行第二十课:小学生、集操场、分排两队、同习体操、先生发令、曰行则行、曰止则止第二十一课:雨将晴、河水清、两渔翁、须眉皆白、披蓑衣、戴箬帽、同坐岸上、张网捕鱼第二十二课:竹几上、有针、有线、有尺、有剪刀、我母亲、坐几前、取针穿线、为我缝衣第二十三课:牛力大、能耕田、能挽车、其肉可食、其乳可饮、其角与皮、皆可制器第二十四课:巷中有屋、四面短墙、向南开门、客堂在前、书斋在旁、卧室在后第二十五课:天方明、人已醒、披衣下床、日光满窗、梳洗完、至窗前、取帚指尘、取丰拭几第二十六课:一队长、执刀前行、数小兵、擎枪后随、列队出、旗影飘飘、开步走、鼓声冬冬第二十七课:座上客、远方来、父陪客、食午饭、饭后出门、与客闲眺、前有青山、旁有流水第二十八课:北风起、大雪飞、登楼远望、一片白色、雪止日出、檐溜成冰、其形如管第二十九课:口,有唇有齿、唇在外、其色赤、齿在内、其色白、饮食从口入、言语从口出第三十课:一童子、坐河旁、手持小竿、系饵钓鱼、水中鱼、来吞饵、钓丝一动、举杆得鱼第三十一课:鼠比猫小、猫比犬小、鼠见猫、匿穴中、猫不能入、猫见犬、登屋顶、犬不能上第三十二课:小池塘、春时水深、冬时水浅、两女子、在池畔、以桶汲水、以杵捣衣第三十三课:旷野结营、筑土为墙、杆头大旗、随风飘动、营门外、有两兵、手中持枪、分立左右第三十四课:古时兵器、有戈矛、有刀剑、有弓箭、近时兵器、多用枪炮、能及近、能及远第三十五课:我长兄、在他乡、年年作客、久未归家、我居家中、思兄无已、写信一封、问兄安否第三十六课:小园中、梅花开、我折两只、插瓶中、置案上、瓶中花香、时时入鼻第三十七课:书台上、墨一锭、砚一方、纸数张、墨色黑、纸色白、磨墨蘸笔、纸上写字、黑白分明第三十八课:河中两舟、一去一来、去舟风顺、桅上挂帆、其行速、来舟风逆、以桨拨水、其行缓第三十九课:小阁一间、四面皆窗、可以透光、可能通风、我来阁上、独坐窗前、笼中鹦鹉、对我学语第四十课:衣有长短、有大小、绸布尼绒、皆可为衣、绸衣美、绒衣暖、寻常衣服、呢布最宜第四十一课:好童子、能做事、朝起、自著衣履、夜眠、自铺被褥、当食、自取碗箸、入学校、又能勤读第四十二课:广场中、锣声起、群儿往观、一小猴、披红衣、戴假面、骑羊背上、东往西来、状如走马第四十三课:天晓日出、室中大明、有人早起、独立廊下、仰视天空、浮云来去、红日渐高、云散天青第四十四课:学生竞走、数人列队、先生执小旗、举手一挥、学生奋力前行、一人先至、众皆拍手第四十五课:大门开、两客来、一老一少、我问客姓、客问我名、请客人、坐室中、多立几侧、捧茶敬客第四十六课:宅后有园、叠石为山、山上筑亭、山下种树、姊姊妹妹、携手同游、妹登山、立亭中、遥呼姊来第四十七课:鼠,耳大,尾长,嘴尖,齿甚锐,能啮物。

必备小古文 (1)

必备小古文 (1)

附件3:小学生小古文诵读篇目菊花盛开,清香四溢。

其瓣(bàn)如丝,如爪。

其色或黄、或白、或赭(zhě)、或红。

种类繁(f án)多。

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选自民国老课本【注释】①溢(yì):原义是水漫出来。

这里是流出、散发出的意思。

②其:它的。

③或:有的。

④惟:只有。

⑤赭(zhě):红褐色。

【文白对读】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它的花瓣有的像丝、有的像爪。

它的颜色有黄的、白的、赭的、还有红色的。

种类繁多。

菊花很耐严寒,当严霜降临的时候,其他的花都凋谢了,唯有菊花依然盛开。

第二单元《荷》【文言文】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

荷梗(gěng)直立。

荷叶形圆。

茎横泥中,其名曰藕(ǒu)。

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

——选自民国老课本【文白对读】池塘种着荷花,夏天有的开白花,有的开红花。

荷叶的茎挺立在水中。

荷叶的形状圆圆的。

荷花的横卧在泥土中,它的茎就是我们叫的“藕”。

藕有节,藕的内部有很多孔,把藕掰断会看到藕丝。

第三单元《日月星》【文言文】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

三者之中,日最明,月次之,星又次之。

——选自民国老课本【文白对读】白天有太阳,晚上有月亮,晚上又有星星。

太阳、月亮、星星三个里面,太阳最亮,月亮其次,星星最弱。

第四单元《龟兔竞走》【文言文】龟与兔竞走。

兔行速,中道而眠(mián)。

龟行迟,努力不息。

及兔醒(xǐng),则龟已先至矣(yǐ)。

——选自《意拾喻言》【文白对读】乌龟跟兔子赛跑,兔子跑得很快,却在中途睡觉,乌龟跑得慢,却总是不停地走,等到兔子醒来,乌龟早就到了终点了。

水滨多芦荻(dí)。

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选自民国老课本【文白对读】水边有很多芦苇。

秋天开的芦花,一片白颜色。

当西风吹来的时候,芦花就像雪一样飘起来。

第六单元《孔融让梨》【文言文】融四岁,与诸兄共食梨,融辄(zhé)引小者。

超耐读的民国老教材(套装共五册)

超耐读的民国老教材(套装共五册)

第30课马比羊高
第29课地上有一个 东西
第31课马儿跑
1
第32课牛要吃 草
2
第33课弟弟睡 觉
3
第34课小小泥 人
4
第35课老猪叫 小猪磨麦
5
第36课老猪吃 饼
第37课我没有胡须 第38课他是谁
第39课汪汪汪 第40课摇摇摇
1
第41课姐姐敲 门
2
第42课月亮弯 弯
3
第43课不倒翁
4
第44课小泥人 跌了一跤
第55课戒惰 第56课整洁
第57课卫生 第58课食礼
01
第59课爱 物
02
第60课友 爱
03
第61课礼 让
04
第62课守 信
06
第64课投 报
05
第63课不 妄语
第66课御侮
第65课不拾遗
第67课尚武
第68课读书 第69课燕子
第70课击球 第71课蝙蝠
第72课文彦博 第73课松
第74课采桑 第75课指甲
生物的历史 蝉 常德的船 千佛洞的壁画 在沙漠中 成都农家的春季 北平的夏天 向生活学习 窗子以外
说话 谈气节 故乡 故乡(续) 战后访阿尔卑斯 语文杂记 给高尔基的信 读者可以自负之处 美术照相
第二册
第一册
第三册
儿时记趣 口技 某氏母女 何伶 猫睛 活板 鱼苗 故都戏事 昆虫之农工业
五十步笑百步 桃梗与土偶 齐奄家猫 杂记 小港渡者 弈喻 记瞽者渡 齐田氏 《伊索寓言》四则
06
第92课老 虎和乌龟
03
第89课子 规鸟不会做 窠
05
第91课老 虎怕蚊子
第93课蚂蚁上天 第94课萤火虫

民国时期语文课本文言文选

民国时期语文课本文言文选

民国时期语文课本文言文选故中华民国时期(一九四九年之前),国事纷扰,民生凋零。

彼时传统新学两立,赖国文教育有识之士,兼顾二者,编录文言文入课本,寓情理於文章,传知识於学童,教化国民,传承汉学,功莫大焉。

今日观之,其文笔优美,其道理质朴,可谓乱世之奇葩。

爱文言兹选期间文章若干,以飨读者。

父母之恩人初生时,饥不能自食,寒不能自衣,父母乳哺之、怀抱之。

有疾,则为延医诊治。

及年稍长,又使入学。

其劳苦如此,为子女者,岂可忘其恩乎?《女子国文教科书(初小)》第四册第二十四课,(清) 戴克敦等编纂,高凤谦、张元济校订,商务印书馆民国元年至二年订正版路遇先生余儿行路中,遇先生。

鞠躬行礼,正立路旁。

先生有命,儿敬听之。

先生有问,又敬答之。

俟先生去,然后行。

人皆称为知礼。

《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第四册第七课,(清)庄俞、沈颐编纂,高凤谦、张元济校,商务印书馆民国元年至五年版自立凡物莫不有死。

草、木、鸟、兽、昆虫,有朝生而暮死者,有春夏生而秋冬死者,有十年百年千年而死者。

虽有迟速,相去曾几何时?唯人亦然。

方其生时,劳之以所为,淫之以所好,汩之以所思。

其经营不已,若无复有尽期者。

及其气散而死,则然不能肉其白骨,与草木、鸟兽、昆虫之变灭何异乎?君子知之,故不以形体之有无为生死,而以志气之消长为生死。

吾今日形体无恙而志气已竭,斯为死矣。

吾志气配乎道义,发乎文章,且与天地同流,而奚有于形体乎?固简策所载古圣贤人,虽死已久矣,而其辉光常如日星之烂然,盖其人至今存也。

然则死而不死,亦在人之自为之而已。

士宜何如自立哉?《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高小)》第二册第四课,(清)樊炳清、庄俞编辑,高凤谦、张元济校订,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年至九年版待外国人之道虎、狼,至暴也;鹰、隼,至鸷也,然不闻有自相食者,何也?爱其类也。

今夫人可以不爱其类乎?一家之人,吾类也,吾爱之。

积家而成国,则一国之人,皆吾类也,吾亦爱之。

积国而成世界,全世界之人,独非吾类乎?吾奈何独不爱之乎?未开化之民,往往以他国之人,言语、服饰之不同,风俗、礼貌之各异,以刻酷轻薄之行遇之。

民国教材小古文(雨)

民国教材小古文(雨)
晓》这首古诗吧?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这“春晓”就是“春天的早晨”的意思啊。
h
5
细雨如丝
细细的雨丝,就像洁白晶莹的丝线,从天而降,密密绵绵,仿佛 天上有一位仙人,正在为天地编织一幅巨大的丝帘!所以啊,“细雨 如丝”还有一个近义词叫“细雨如织”,很形象吧!
你还可以怎么形容细雨?“细雨蒙蒙”“细雨绵绵”。对!这两个词 还可以反过来说,“蒙蒙细雨”“绵绵细雨”。

—不叫水,常在雪上睡,阴天可能到,晴天就会跑” --------猜一自然现象
h
2
《雨》
今日天阴, 晓雾渐浓, 细雨如丝。 天晚雨止, 风吹云散, 明月初出。
h
3
这篇小古文只有24个字,可是却从早上写到 晚上,从雨前写到雨中,再到雨后。
h
4
“晓雾渐浓”这句里的“晓”就是早上的意思。你一定读过《春
(2)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宋·晏殊《无题》
h
8
h
6
绵绵的细雨从早上一直下到了傍晚。“风吹云散,明月初出”,太 美了,它让我想到李白的诗句——“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
你们也学过李白另一首写月亮的诗呀!叫《古朗月行》。“小时 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h
7
“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多么美好的夜晚啊!读读下面这两句诗。
(1)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 -----唐·李白《忆东山二首》

民国老课本:启蒙国文

民国老课本:启蒙国文

第一课
第三课
1
第四课
2
第五课
3
第六课
4
第七课
5
第八课
1
第九课
2
第十课
3
第十一课
4
第十二课
5
第十三课
1
第十四课
2
第十五课
3
第十六课
4
第十七课
5
第十八课
1
第十九课
2
第二十课
3
第二十一课
4
第二十二课
5
第二十三课
第二十四课 第二十五课
第二十六课 第二十七课
1
第二十八课
2
第二十九课
3
第三十课
4
第三十一课
第五课杨柳
第四课纸鸢
第六课黄帝
1
第七课嫘祖
2
第八课蚕
3
第九课丝
4
第十课家信
5
第十一课地球
1
第十二课蚁行 球上
2
第十三课陆
3
第十四课水
4
第十五课禹
5
第十六课汤武
第十七课牡丹芍药 第十八课华盛顿
第十九课笼球 第二十课驴遇虎
第二十一课二蟆 第二十二课雨
第二十三课墨 第二十四课纸
第二十五课丛树 第二十六课麻
民国老课本:启蒙国文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孩子
大无出其 右 内容 课

月 书包
民国
生活
民国 弟弟

小古文100篇

小古文100篇
——选自《山海经·海外北经》
小古文一百篇
33. 共工触山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 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 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覆东南, 故水潦尘埃归焉。
——选自《山海经· 海外北经》
小古文一百篇
34. 刑天舞干戚
刑天与帝争神, 帝断其首,葬于常 羊之野。 乃以乳 为目,以脐为口,操 干戚而舞。
小古文一百篇
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 经典诵读
红或白。荷梗直立。荷叶形圆。 茎横泥中,其名曰藕。藕有节, 中有孔,断之有丝。 ——选自民国老课本
小古文一百篇
经典诵读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其
瓣如丝、如爪。其色或黄、或
白、或赭、或红,种类繁多。
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
惟菊独盛。
——选自民国老课本 小古文一百篇
缸中有金鱼, 一猫伏缸上,欲捕 食之,失足坠水中,急跃起, 全身皆湿。
——选自民国老课本
小古文一百篇
11.猫 斗
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 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 久之,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之,
白猫走入室,不敢复出。
——选自民国老课本
小古文一百篇
12. 龟兔竞走
龟与兔竞走。 兔行速,中道而 眠,龟行迟,努 力不息。及兔醒, 则龟已先至矣。
今日天阴, 晓雾渐浓, 细雨如丝。经典诵读 天晚雨止, 风吹云散, 明月初出。
——选自民国老课本
小古文一百篇
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
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
未暮归林。夜半,北风起,大雪 经典诵读 飞。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
一白无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
也。
——选自民国老课本
小古文一百篇

民国课本

民国课本

看了民国时期小学课本,不禁为现代教育而哭偶尔看到几册印于民国十一年(即1922年)的线装小学课本,不禁震撼!不禁为当今的中国教育汗颜,不禁为中华民族的未来深深忧虑!民国年间,兵荒马乱,人心却淡定。

人有信念,下有常识,小学课本集二者于一身。

老课本的编著是民间的,无关君王军阀权贵,透着民众皮肤上的冷暖,不呼口号,不居高临下,不繁文缛节。

仁、义、礼、智、信,情趣,家国之源、江山之远、永恒之义,多在平白明净的故事之中。

教育的最大功能是使生命产生敏感。

翻阅这几册线装小书,景深里都是天地之悠悠。

在此,我择其有图画有味道的几篇课文,配以拙文,分享于人,致敬民国童年。

第一课职业【课文原文】猫捕鼠,犬守门,人无职业,不如猫犬。

一十八字,道出生命的庄重。

进化的自然选择,适己而利人,善哉。

不可无职业,也不可职业乱窜。

犬捕鼠,多管闲事;猫看门,形同虚设。

世上职业千万,有需要就有职业;可世上好职业只有一种:喜爱又能谋生。

各司其职,便能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或能走向按需分配。

这些宏大的道理和主义,猫犬不懂,却能身体力行。

第六课整洁【课文原文】屠羲时曰:凡盥面,必以巾遮护衣领,卷束两袖,勿令沾湿,栉发必使光整,勿令散乱。

教一件事,先教方法。

道理在事体里,厚积薄发。

据称联合国一份文件用五种官方文字打印,中文最薄。

语言也可整洁。

外看是仪表,内中透情境。

一个人,一亿人从小“勿令沾湿,勿令散乱”,蕴蓄华夏男儿的堂堂仪表。

第十一课友爱【课文原文】徐湛之出行,与弟同车。

车轮忽折,路人来救。

湛之令先抱弟,然后自下。

寥寥数语,淡淡白描,人、事、观点都有了。

众人平素相似,不一样在非常时刻。

危险、利益、困顿,最考验人。

这一课让我们看到什么呢?车与路都得适时检修;路有不平,人施于手;先救弱小,再自救。

事小道理大,放之于雪灾、地震、车祸、旱涝、战乱而皆准。

道路决定车轮,车轮决定远方。

只是今夜城市车流里的广播正唱:心在远方,堵在路上。

第十五课投报【课文原文】孙赵二女,同校读书。

民国老课本小古文第15课桂知识点注音版拼音版原文+重点词语注释+现代文翻译

民国老课本小古文第15课桂知识点注音版拼音版原文+重点词语注释+现代文翻译

小古文桂拼音版原文+注释+翻译一、拼音版原文《桂ɡu ì》庭t ín ɡ 中zh ōn ɡ 种zh òn ɡ桂ɡu ì,其q í 叶y è 常ch án ɡ 绿l ǜ。

秋qi ū 时sh í 开k āi 花hu ā,或hu ò 深sh ēn 黄hu án ɡ,或hu ò 淡d àn 黄hu án ɡ。

每m ěi 遇y ù微w ēi 风f ēn ɡ,浓n ón ɡ 香xi ān ɡ 扑p ū 鼻b í,人r én 咸xi án 爱ài 之zh ī。

花hu ā落lu ò,取q ǔ 以y ǐ 和hu ò 糖t án ɡ,贮zh ù 于y ú 瓶p ín ɡ 中zh ōn ɡ,虽su ī 历l ì 久ji ǔ 而ér 香xi ān ɡ 甚sh èn 烈li è。

二、注释庭:庭院。

其:代词,它的,这里指桂花树。

或:有的。

闲:都。

之:代词,代桂花。

以:用来。

和:把糖和桂花搅拌在一起。

贮:储存,保存。

虽:即使。

历久:经过很长时间。

甚烈:非常浓烈。

“甚”是很、极。

三、翻译庭院中种有桂树,它的叶子四季常绿。

秋天的时候会开花,有的花朵是深黄色的,有的是淡黄色的。

每当微风吹来,花香浓郁扑鼻,人们都很喜欢。

等到花落的时候,把落花和糖搅拌在一起,保存在瓶子中,存放的时间越久,香味越浓烈。

四、全文停顿。

庭中/种桂,其叶/常绿。

秋时/开花,或/深黄,或/淡黄。

每遇/微风,浓香/扑鼻,人/咸爱之。

花落,取以/和(huò)糖,贮于/瓶中,虽历久/而香甚烈。

民国老课本小古文第1课放风筝的注音版原文+词语解析+译文+练习题+答案

民国老课本小古文第1课放风筝的注音版原文+词语解析+译文+练习题+答案

小古文放风筝拼音版原文+注释+翻译+练习题+答案一、拼音版原文《放f àn ɡ风f ēn ɡ筝zh ēn ɡ》 青q īn ɡ 草c ǎo 地d ì,放f àn ɡ 风f ēn ɡ 筝zh ēn ɡ。

汝r ǔ 前qi án 行x ín ɡ,吾w ú 后h òu 行x ín ɡ。

二、注释汝:你。

吾:我。

行:读 x íng ,动词,在文中的意思是走。

风筝也叫纸鸢。

三、翻译1、在青草地上放风筝,你在前面走,我在后面走。

2、扩展翻译:两个小朋友来到青草地上放风筝。

一个小朋友对另一个小朋友说:“你在前面跑吧,我在后面追。

”四、练习题1、汝:读( ),左边是( )旁,右边是一个( )字,合起来就是( ),在文中的意思是( )。

2、吾:读( ),上面是一个( )字,下面是一个( )字,上下加起来就是( )。

在文中的意思是( )。

3、短文中总共出现了()个人,他们在()(地方)放风筝。

4、“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两句古诗出自【】代高鼎的《》。

五、答案1、汝:读(rǔ),左边是(三点水)旁,右边是一个(女)字,合起来就是(汝),在文中的意思是(你)。

2、吾:读(wú),上面是一个(五)字,下面是一个(口)字,上下加起来就是(吾)。

在文中的意思是(我)。

3、短文中总共出现了(两)个人,他们在(草地上)(地方)放风筝。

4、“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两句古诗出自【清】代高鼎的《村居》。

民国老课本

民国老课本

民国老课本@陈雪频:这是民国年间的初小教材。

不到十岁的小孩子,就开始谈革命、共和、民主和自由,而且谈得很专业,至少比韩寒谈得专业。

看到这样的教材,一半欣慰一半惭愧:欣慰的是,九十年前中国的小学教育水平已经很高了,我们的起点并不低;惭愧的是,九十年前小孩子都懂的常识,现在一群社会精英还搞不清楚!民国小学课本,看了不禁哭泣!偶尔看到几册印于民国十一年(即1922年)的线装小学课本,不禁震撼!不禁为当今的中国教育汗颜,不禁为中华民族未来深深忧虑!民国年间,兵荒马乱,人心却淡定。

人有信念,下有常识,小学课本集二者于一身。

老课本的编著是民间的,无关君王军阀权贵,透着民众皮肤上的冷暖,不呼口号,不居高临下,不繁文缛节。

仁、义、礼、智、信,情趣,家国之源、江山之远、永恒之义,多在平白明净的故事之中。

教育的最大功能是使生命产生敏感。

翻阅这几册线装小书,景深里都是天地之悠悠。

在此,我择其有图画有味道的几篇课文,配以拙文,分享于人,致敬民国童年。

第一课《职业》课文原文:猫捕鼠,犬守门,人无职业,不如猫犬。

一十八字,道出生命的庄重。

进化的自然选择,适己而利人,善哉。

不可无职业,也不可职业乱窜。

犬捕鼠,多管闲事;猫看门,形同虚设。

世上职业千万,有需要就有职业;可世上好职业只有一种:喜爱又能谋生。

各司其职,便能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或能走向按需分配。

这些宏大的道理和主义,猫犬不懂,却能身体力行。

第六课《整洁》课文原文:屠羲时曰:凡盥面,必以巾遮护衣领,卷束两袖,勿令沾湿,栉发必使光整,勿令散乱。

教一件事,先教方法。

道理在事体里,厚积薄发。

据称联合国一份文件用五种官方文字打印,中文最薄。

语言也可整洁。

外看是仪表,内中透情境。

一个人,一亿人从小“勿令沾湿,勿令散乱”,蕴蓄华夏男儿的堂堂仪表。

课文原文:徐湛之出行,与弟同车。

车轮忽折,路人来救。

湛之令先抱弟,然后自下。

寥寥数语,淡淡白描,人、事、观点都有了。

众人平素相似,不一样在非常时刻。

统编版三年级上 晨读小古文20篇(附注释与翻译,20页)

统编版三年级上 晨读小古文20篇(附注释与翻译,20页)

三年级上册晨诵小古文20篇班级:姓名:第一课放风筝青草地,放风筝。

汝①前行,吾②后行③。

——选自《民国老课本》注释:①.汝:rǔ,你或姓氏。

本文中指你。

②.吾:wú,我、我们或姓氏。

本文中指我。

③.行:xíng,动词,本文中指走。

译文:在青草地上放风筝,你在前面走,我在后面走。

(翻译可以更生动:你在前面跑,我在后面追。

)第二课乡村乡间①/农家,竹篱②/茅③屋,临④水/成村。

水边/杨柳/数⑤株,中夹⑥/桃李,飞燕/一双⑦,忽⑧高/忽低,来去/甚⑨捷⑩。

——选自《民国老课本》注释:①.间:指一定空间或时间内。

本文指里,中间。

②.篱:指用竹、苇、树枝等编成围墙。

文中指茅屋外竹编的围墙。

③.茅:文中指简陋的茅草屋。

④.临:靠近,临近⑤.数:几,许多。

⑥.中夹:(杨柳)中间夹杂,穿插。

⑦.双:成双,两只。

⑧.忽:忽然,一会儿。

⑨.甚:指很,非常。

⑩.捷:指敏捷,迅速。

译文:乡下农民家,竹子做成的篱笆,茅草做成的房屋,邻近水边而形成村落。

水边有几棵杨树柳树,中间还夹杂着桃树和李树,两只飞翔的燕子在树丛间穿行,忽然高飞,忽然低落,来来去去非常迅速。

第三课芦花水滨①多芦荻②。

秋日③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④雪。

——选自《民国老课本》注释:①.滨:靠近水的地方。

水滨,是指水边。

②.芦荻(dí):又叫芦竹,一种水边植物。

③.秋日:秋天。

④.如:像。

译文:水边有很多芦苇。

秋天开的芦花,一片白颜色。

当西风吹来的时候,芦花就像雪一样飘起来。

第四课荷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①白。

荷梗②/直③立。

荷叶/形④圆。

茎⑤/横⑥泥中,其⑦名曰⑧/藕。

藕/有节,中/有孔,断之⑨/有丝。

——选自《民国老课本》注释:①.或:有的。

⑧.曰:(yuē)叫作。

②.梗:(gěng)在文中指植物的枝或茎。

③.直:笔直④.形:形状。

⑤.茎:(jīng)是植物体根和叶之间的营养器官。

⑥.横:跟地面平行的(跟“竖、直”相对)。

小古文

小古文

小古文:池塘池塘中,多荷叶。

雨后,荷叶上,有雨点。

圆如珍珠,明如水晶。

《民国老课本》乡村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

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民国老课本》菊菊花盛开,清香四溢。

其瓣如丝,如爪。

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

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民国老课本》日时一日一夜,分为十二时。

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是也。

夏日长而夜短,冬日短而夜长。

夜半为子,日中为午。

午前日上午,午后日下午,《民国老课本》逐雀红日将下,打麦已完。

小雀一群,纷集场上,觅食余粒。

数童子立门前,拍手噪逐之。

雀闻人声,散入林中《民国老课本》蜘蛛结网蜘蛛在檐下结网,既成。

一蜻蜓飞过,误触网中。

小儿见之,持竿挑网,网破蜻蜓飞去。

《民国老课本》鸦狐鸦本不善鸣。

一日,口衔食物,稳栖树上。

适有饿狐见之,欲夺其食,心生一计,日:“闻先生歌喉美妙,特来一聆仙曲! ”鸦喜不自胜,开声张口,其食物已脱落矣。

《意拾喻言》蚌相争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

鹬日:“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战国策*燕二》破瓮救友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宋史列传》曹冲称象冲少聪察,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

冲日:“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

”《三国志魏书》道边李苦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日:“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世说新语雅量》父母之恩人初生时,饥不能自食,寒不能自衣,父母乳哺之,怀抱之。

有疾,则为延医诊治。

及年稍长,又使入学。

其劳苦如此,为子女者,岂可忘其恩乎?《民国老课本》孔融让梨融,幼有异才。

民国初年的小学语文课本

民国初年的小学语文课本

民国初年的小学语文课本作者:侯会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11年第13期偶然的机会,见到一套百年前的《女子高等小学国文教科书》,震惊之余,颇感斤愧!想不到自夸“站在时代前列”的我们,在教育上竟落后于我们的前辈——至少在小学语文教育上可以这样说。

这套“国文”(今天叫“语文”)共六册,供高小三年六个学期使用。

我大概总结一下,以为此书有三大优点:一是课文内容极为丰富,二是编纂理念十分先进;三是文字深度远胜今天。

先说内容丰富。

六册书每册40课,共240课,内容无所不包。

传统文化自然要占重要一席,篇目包括《礼记》《左传》《国策》《论语》《孟子》以及历代名家诗文,粗算下来,不超过全部课文的20%,所占比例并不算大。

倒是一些涉及西方历史文化的篇目引人注目。

从题目上看,便有《鲁滨孙》《英民之特性》《斯密亚丹》《海伦》《达尔文》《苏彝士巴拿马两运河》《斯巴达妇女之美谈》《盲女》《巴黎观画记》等等。

其中《盲女》讲述美国“丧明失聪”的残疾女孩儿罕伦(即海伦·凯勒)自强自立、学有所成的感人故事——记得我读海伦事迹,是在上世纪80年代,并深为其“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愿望所感动。

然而当时30岁的我,见识竟落后于世纪初的一个小学女生,不免道一声:“惭愧!”此外,还有不少课文讲伦理、说审美,倡导良好生活习惯。

看题目,便有《习劳》《蚤(早)起》《慎微》《惜阴》《友爱》《和睦》《自立》《诚实》《忍耐》《退让》《礼貌》《崇俭》《交友》《爱护古物》等等,既注重私德教育,也重视公德的培养。

编者还特别注意到女生的性别特点,记人篇目多选女性人物传记。

又有不少涉及家政的课文,如《裁缝》《烹饪》《浣濯》《造花》《俭妆饰》《婚姻》《良妻》《婴儿之保育》《教子》《姑舅》《家计簿记》《女子职业》《看护妇》……都是专为女生编纂的。

又有大量课文广泛介绍各类知识,以扩展学生眼界。

类似《国文》《文字》《小说》《诗歌》《书信》《阅报》等,意在介绍一般的语言、文体知识。

民国时期语文教材

民国时期语文教材

“国文教授,专在指导学生以研究的门径,使他们养成自己研究的能力和习 惯。无论读本和其他书籍,都要学生自己阅看,做成读书录,记载下列各事: 一、注释;二、各段大纲;三、全篇或全书的提要;四、批评。 教员在教室内,除临时讲解考问外,所做的事,大约是下列数种: 1.备学生的质疑; 2.指示研究方法和参考材料; 3.指导学生讨论; 讨论应注意下列各事: 1.句法,分段,文体,描写的技术,全篇的要义(表明的,含蓄的)等; 2.对于问题文,当注意问题的发生,要点,解决法和对各方面的关系; 3.对于艺术文,当注意作者的情调生活和他底时代的社会生活文艺思潮。 以上各项,都应笔记。 读书录和笔记教员应每月或每周取阅一次,作为国文成绩底一种。”
第三,快乐的缺失。 第四,事实的缺失。

《猜猜我有多爱你》Sam McBratney

栗色的小兔子想要去睡觉了,它紧紧地抓住栗色的大兔 子的长耳朵,它要栗色的大兔子好好地听。它说:“猜猜 我有多爱你?”“噢,我大概猜不出来。”栗色的大兔子 说。“有这么多。”它伸开双臂,拼命往两边张。栗色的 大兔子的手臂更长,它说:“可是,我爱你有这么多。” 嗯,是很多,栗色的小兔子想。 “我爱你,有我够到的那么高。” 栗色的小兔子举起 胳膊说。“我爱你,也有我够到的那么高。”大兔子也举 起胳膊说。这太高了,栗色的小兔子想,我真希望我也有 那样的胳膊。 然后,栗色的小兔子又有了一个好主意,它朝下倒立, 把脚往树干上伸。它说:“我爱你,一直到我的脚趾够到 的地方。”“我爱你,一直到你的脚趾够到的地方。”栗 色的大兔子说,它把栗色的小兔子高高地抛到了它的头顶 上。



“我爱你,有我跳得那么高。”栗色的小兔子哈哈大笑, 它跳上又跳下。“可是我爱你,也有我跳得那么高。”栗 色的大兔子微微地笑着,它跳得那么高,耳朵都碰到树枝 上面了。跳得太高了,栗色的小兔子想,我真希望我也能 跳那样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国老课本目录第一册 (3)第二册 (6)第三册 (10)第四册 (16)第五册 (25)第六册 (34)第七册 (45)第八册 (59)第一册第一课:人第二课:手、足第三课:尺、刀第四课:田、水、山第五课:狗、牛、羊第六课:一身、二手第七课:大山、小石第八课:天、地、日、月第九课:父、母、男、女第十课:红、黄、蓝、白、黑第十一课:小猫、三只、四只第十二课:白布、五匹、六匹第十三课:碗、几、桶、桌、盆、椅第十四课:我、鸟、你、虫、他、鱼第十五课:早起、月落、日出第十六课:哥哥、弟弟、上学去第十七课:书一本、图多、字少第十八课:池中鱼、游来、游去第十九课:水盂、墨盒、笔架、书包第二十课:窗前、阶下、红花、绿叶第二十一课:六、七、八、九、十、一、二、三、四、五第二十二课:散学、回家、青草地、放风筝第二十三课:兄大、妹小、兄唱歌、妹拍球第二十四课:开窗、扫地、拭几、磨墨、执笔、写字第二十五课:在昨日、今日、明日、棉衣、夹衣、单衣第二十六课:我姊妹、在房内、持剪刀、裁新衣第二十七课:竹帘外、两燕子、忽飞来、忽飞去第二十八课:在家中、孝父母、入学校、敬先生第二十九课:天初晚、月光明、窗前远望、月在东方第三十课:大路上、人往来、或乘车、或步行第三十一课:月季花、朵朵红、姊呼弟弟、快来看花第三十二课:虾多足、身有节、入水能游、出水能跳第三十三课:鸟有两翼、故能飞、兽有四足、故善走第三十四课:渴思饮、饥思食、渴时饮茶、饥时食饭第三十五课:两岸间、架板桥、桥上行人、桥下行船第三十六课:庭前树、有鸟巢、小鸟一群、树间飞鸣第三十七课:画一幅、马八匹、或卧、或立、或俯、或仰第三十八课:姊呼妹、同游戏、拍皮球、踢毽子、滚铁环第三十九课:小室中、灯火明、母教女、取绒线、学手工第四十课:院中雄鸡、日将出、喔喔啼、日将中、喔喔啼第四十一课:一小舟、河边行、前有桨、后有舵、上有布帆第四十二课:有老人、提竹篮、入市中、买鱼一尾、步行还家第四十三课:左右手、共十指、左五指、右五指、能取物、能做事第四十四课:人面上、有眉、有目、有鼻、有口、舌在口内、耳在两旁第四十五课:玻璃缸中、金鱼两尾、小猫来、欲捕鱼、我入室、猫逃去第四十六课:好哥哥、好弟弟、手牵手、同回家、母为儿、解书包、携儿入室第四十七课:米多少、用斗量、布长短、用尺量、米十升、为一斗、布十寸、为一尺第四十八课:有客至、看我父、我迎客、入室内、父见客、问姓名、父坐右、客坐左第四十九课:小学生、十余人、操场上、同游戏、彼为将、持长刀、我为兵、负短枪第五十课:功课完、放学回、哥哥妹寻、同游庭中、晚饭后、坐灯前、先习国文、后习算学第二册第一课:新书一册、先生讲、学生听、先读字音、后读字形第二课:午饭时、天气热、黑云起、大雨至、电光闪闪、雷声隆隆第三课:荷花上,有蜻蜓、两目、六足、四翅、身有节、能屈曲第四课:明月将出、虫声四起、时高时低、时远时近、其声不一第五课:羊毛、鼬毛、皆可制笔、写大字、用大笔、写小字、用小笔第六课:头宜常沐、身宜常浴、发宜常梳、牙宜常刷、衣宜常洗第七课:秋日新晴、群雁南来、高飞天空、或如一字、或如人字第八课:园中花、先后开、桃花红、李花白、桂花黄、菊有多种、颜色不同第九课:小弟弟、在母怀、见姊来、伸手向姊、姊抱弟弟、窗前徐步第十课:梧桐两株、枝高叶大、霜降后、叶渐黄、西风吹来、落叶满阶第十一课:夜卧有床、床上悬帐、枕与席、被与褥、俱在帐中第十二课:一幼女、剪彩纸、削竹签、制为风车、风吹车动、旋转不已第十三课:雨初止、天气晴、一猎人、骑白马、出城去、手擎枪、向空中、击飞鸟第十四课:东西邻、两学生、一姓张、一姓王、早餐后、同入学、功课毕、同还家第十五课:春夏秋冬、是为四季、春去夏来、夏去秋来、秋去冬来、天气各异第十六课:有农夫、住山下、编茅为屋、编竹为篱、日初升、荷锄出、日将落、荷锄归第十七课:鸡有雌雄、雄鸡能鸣、羽毛甚美、雌鸡能生卵、又能伏雏第十八课:河畔有鸭、数十成群、头大、嘴扁、颈长、足有蹼、或游水中、或行岸上第十九课:取火燃烛、光照四壁、人在烛旁、壁上有影、人坐、影亦坐、人行、影亦行第二十课:小学生、集操场、分排两队、同习体操、先生发令、曰行则行、曰止则止第二十一课:雨将晴、河水清、两渔翁、须眉皆白、披蓑衣、戴箬帽、同坐岸上、张网捕鱼第二十二课:竹几上、有针、有线、有尺、有剪刀、我母亲、坐几前、取针穿线、为我缝衣第二十三课:牛力大、能耕田、能挽车、其肉可食、其乳可饮、其角与皮、皆可制器第二十四课:巷中有屋、四面短墙、向南开门、客堂在前、书斋在旁、卧室在后第二十五课:天方明、人已醒、披衣下床、日光满窗、梳洗完、至窗前、取帚指尘、取丰拭几第二十六课:一队长、执刀前行、数小兵、擎枪后随、列队出、旗影飘飘、开步走、鼓声冬冬第二十七课:座上客、远方来、父陪客、食午饭、饭后出门、与客闲眺、前有青山、旁有流水第二十八课:北风起、大雪飞、登楼远望、一片白色、雪止日出、檐溜成冰、其形如管第二十九课:口,有唇有齿、唇在外、其色赤、齿在内、其色白、饮食从口入、言语从口出第三十课:一童子、坐河旁、手持小竿、系饵钓鱼、水中鱼、来吞饵、钓丝一动、举杆得鱼第三十一课:鼠比猫小、猫比犬小、鼠见猫、匿穴中、猫不能入、猫见犬、登屋顶、犬不能上第三十二课:小池塘、春时水深、冬时水浅、两女子、在池畔、以桶汲水、以杵捣衣第三十三课:旷野结营、筑土为墙、杆头大旗、随风飘动、营门外、有两兵、手中持枪、分立左右第三十四课:古时兵器、有戈矛、有刀剑、有弓箭、近时兵器、多用枪炮、能及近、能及远第三十五课:我长兄、在他乡、年年作客、久未归家、我居家中、思兄无已、写信一封、问兄安否第三十六课:小园中、梅花开、我折两只、插瓶中、置案上、瓶中花香、时时入鼻第三十七课:书台上、墨一锭、砚一方、纸数张、墨色黑、纸色白、磨墨蘸笔、纸上写字、黑白分明第三十八课:河中两舟、一去一来、去舟风顺、桅上挂帆、其行速、来舟风逆、以桨拨水、其行缓第三十九课:小阁一间、四面皆窗、可以透光、可能通风、我来阁上、独坐窗前、笼中鹦鹉、对我学语第四十课:衣有长短、有大小、绸布尼绒、皆可为衣、绸衣美、绒衣暖、寻常衣服、呢布最宜第四十一课:好童子、能做事、朝起、自著衣履、夜眠、自铺被褥、当食、自取碗箸、入学校、又能勤读第四十二课:广场中、锣声起、群儿往观、一小猴、披红衣、戴假面、骑羊背上、东往西来、状如走马第四十三课:天晓日出、室中大明、有人早起、独立廊下、仰视天空、浮云来去、红日渐高、云散天青第四十四课:学生竞走、数人列队、先生执小旗、举手一挥、学生奋力前行、一人先至、众皆拍手第四十五课:大门开、两客来、一老一少、我问客姓、客问我名、请客人、坐室中、多立几侧、捧茶敬客第四十六课:宅后有园、叠石为山、山上筑亭、山下种树、姊姊妹妹、携手同游、妹登山、立亭中、遥呼姊来第四十七课:鼠,耳大,尾长,嘴尖,齿甚锐,能啮物。

常居穴中,昼伏夜出,既畏人,尤畏猫。

畜猫捕鼠,鼠害可免第四十八课:池中养鱼,一儿立池畔。

鱼见人影,游入水底。

儿持饼,投水面,群鱼皆出,争食不已第四十九课:种竹成林、每至春时,林中生笋。

笋初出土,其端甚锐,其外有箨。

及长,箨解叶生,遂成新竹。

第五十课:秋千架,高丈余。

柱上架梁,梁上悬绳,绳端系小板。

人立板上,两手握绳,渐荡渐高,空中往还。

第三册第一课读书学生入校,先生曰:“汝来何事?”学生曰:“奉父母之命,来此读书。

”先生曰:“善。

人不读书,不能成人。

”第二课禽兽禽兽之属,饥知食,渴知饮。

又能营巢穴,以避风雨。

其奇者,能效人言。

惟不能读书,故其知识,终不如人。

第三课燕子燕子,汝又来乎?旧巢破,不可居。

衔泥衔草,重筑新巢。

燕子,待汝巢成,吾当贺汝。

第四课击球冯儿善击球。

欲高则高,欲低则低。

进退俯仰,可连击数百次。

又能向壁横击之,不落地上。

第五课文彦博文彦博少时,与群儿击球。

球忽跃入树穴,群儿谋取之,穴深,不能得。

彦博以盆取水,灌入穴中,球遂浮出。

第六课松松,大树也。

叶状如针,性耐冷,虽至冬日,其色常青。

干长而巨,可以造桥,可以造屋。

第七课茶茶树生山间,高数尺。

春时,采其嫩叶,焙干之。

用以泡茶,味清而香。

饮之,可以解渴。

第八课采桑种桑数亩,春日发芽,芽渐大而成叶。

农家妇女,携剪刀与筐,同往采桑,以为饲蚕之用。

第九课指甲手有五指,指端有甲。

甲过长,则做事不便,又易藏垢,故宜常剪之。

第十课洒扫房屋之中,污秽日积,不宜居人。

故每日早起,必用帚扫地。

扫时先以水洒之,则灰尘不扬。

第十一课苍蝇儿独坐观书,苍蝇群飞,驱之复至,甚厌之。

明日,以告先生。

先生曰:“室中不洁,则苍蝇来集。

汝能勤洒扫,使无垢秽,则蝇自少矣。

”第十二课帽帽,所以护脑,四时皆用之。

天暑时,多用草帽;天寒时,多用呢帽,或以缎布为之。

第十三课衣庄儿将入学,母曰:“儿尚着棉衣,不觉热乎?人之衣服,因寒暑而异,今日天热,可易夹衣。

”儿曰:“诺。

遂易衣而出。

”第十四课七曜日七曜日者,曰日曜,曰月曜,曰火曜,曰水曜,曰木曜,曰金曜,曰土曜,谓之一周。

每遇日曜之日,学校皆放假。

司马光幼时,与群儿戏于庭前。

有一儿,误堕水缸中,群儿狂叫,皆惊走。

光俯取石,急击缸,缸破水流,儿不得死。

第十六课兵队之戏温课已毕,弟谓兄曰:“吾辈可游戏乎?”兄曰:“弟欲何戏?”弟曰:“吾辈有竹刀、木枪,习为兵队可乎?”兄曰:“可。

”遂率诸弟,为兵队之戏。

第十七课帘帘之为用,可以隔内外,阻灰尘。

夏时炎热,用帘以蔽日;冬时严寒,用帘以御风。

故门户、窗牖,皆可用帘。

第十八课蚁斗蚁居穴中,性好斗。

一日,黄蚁黑蚁,成群而出。

列阵于阶前,各据一方,蚁王率之。

群蚁皆奋斗,至死不退。

第十九课蜘蛛结网蜘蛛在檐下结网。

既成,一蜻蜓飞过,误触网中。

小儿见之,持杆挑网。

网破,蜻蜓飞去。

第二十课打麦麦有多种,大麦先熟,小麦后熟。

熟时,持镰刀割之,晒于场中。

既干,农夫农妇,入场打麦。

第二十一课逐雀红日将下,打麦已完。

小雀一群,纷集场上,觅食余粒。

数童子立门前,拍手噪逐之。

雀闻人声,散入林中。

母鸡孵卵,数周成雏。

随母出行,未尝远离。

母鸡每得食,必先唤其雏。

若遇猫犬,尽力护之。

与父母之爱子无异。

第二十三课孝亲朱儿事亲孝。

每得食物,必以奉母。

一日,至姑家,姑给以果饵,儿不食。

姑问故,对曰:“将携归奉母也。

”第二十四课勿贪多瓶中有果。

儿伸手入瓶,取之满握。

拳不能出。

手痛心急,大哭。

母曰:“汝勿贪多,则拳可出矣。

”第二十五课樱桃群儿游园中。

樱桃已熟,形圆而色红。

儿采数枚,与弟妹分食之。

核小浆多,其味极甜。

第二十六课张元张元南邻,有二杏树。

杏熟,多坠元园中。

群儿欲取食之,元独不可。

群儿问其故,元曰:“是邻家之果,非我所宜取也。

”乃与群儿收果,送还邻家。

第二十七课教弟兄弟读书,弟年尚稚,好游戏。

每晚间,兄招弟,同坐温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