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自然资源课程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自然资源课程论文

院系:资源环境学院

班级:资环102班

姓名:杨灵燕

学号:2010049822

山西省农业自然资源现状的调查

------长治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调查摘要:针对近年来我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运用观察记载和座谈访问等方式进行了调查。长治市是山西省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也是华北地区的相对富水区,由于长治市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水资源污染、利用率偏低,资源配置不匀衡、水资源管理中产权不明等问题,对长治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保护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存在问题,提出了加强水资源保护、建设新水源、优化配置水资源、加强推进水务一体化管理的具体措施与对策。

关键字:长治市,水资源,开发利用

引言:针对我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对我市水利局进行了座谈访问,了解了我市的水资源现状和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与对策。

长治市所在的中原经济区地处我国中部腹地,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拥有丰富的区域物产和劳动力资源以及巨大的购买力市场,对东部沿海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地处我国由东向西的技术梯度和由西向东的资源梯度交汇区,对我国东西部发展起着重要的协调作用;既是中部腹地,又是革命老区,在推进全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具有区域代表性。近年来,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面进步的同时,一些发展过程中的深层次问题也逐步凸显出来,如资源型产业比重过大、产业技术水平较低、资源综合利用率低、万元GDP 能耗过高、环境污染严重、水资源短缺、煤矿采空区地下水破坏、水土流失等。长治市委、市政府希望通过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充分发挥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的优势,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资源型、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民生工程建设,解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1]

一、长治市水资源分布:

长治河流分属海河与黄河两大流域,主要有海河流域的浊漳河、清漳河、卫河以及黄河流域的沁河、丹河、入汾小河等。本市地下水资源丰富,有大于0.1立方米/ 秒的泉11 处,地下水资源量为10.83 亿立方米,河川径流量19.86亿立方米,重复量(基流量)7.73 亿立方米,年平均降雨量606.4 毫米,比山西省平均降雨量534 毫米多72.4 毫米,居全省之最。且还有110 座水库,其中有库容量1 亿立方米的大型水库三座。全市水资源总量为22.96 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880 立方米,为全省580 立方米的1.5 倍,分别为北京市和山东省的2.04 倍和1.8 倍;全市亩均水资源占有量为487 立方米,为山西省242 立方米的2 倍,分别为天津市和河北省的2.6 倍和2.8 倍。由于本市降雨量丰富,河川径流量较大,地下水贮存量足,是山西省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也是华北地区的相对富水区。我市水资源有以下的特点:

第一,长治市水资源总量不少,是山西省乃至北方地区的相对富水区。全市年平均降雨量593mm,比全省人均534mm 多近60mm。人均占有水资源量833 m3,为全省的1.5倍;每公顷平均占有水资源量7515 m3,为全省的2倍。但和全国相比,人均占有量只有全国的1 / 3,每公顷平均占有量仅为全国的1 / 4,低于全国均值幅度较大。[2]

第二,水资源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较大。年内降雨主要集中在汛期6月至9月,这段时间降水量占全年的73%;年际变差也较大,丰枯比一般为5至9倍,最高达20倍(关河流域以上地带),给充分开发利用水资源带来很大困难。

第三,边界水资源量占比重很大。主要包括清漳河、卫河、沁河及辛安泉,因流入境外或受地理自然条件的限制,共有10.24亿m3的水资源难以开发利用。

第四,分布不平衡。一些地区水资源紧缺,突出表现在长治市浊漳南源地区。

二、长治市水资源面临以下几个突出的问题:

1. 水资源污染:山西省长治市的产业结构以高耗水、重污染的能源、化工、冶金工业为主要支柱,大量工矿企业废水和城市污水未经达标处理就排人河道。由于区域降水量少,而且主要集中于夏季,造成河川径流丰枯期水量悬殊,除汛期行洪时以外,其他季节不少河段经常处于干涸状态,基本上没有自净能力,无法保证河道的最小环境容量,致使部分河道成为事实上的排污渠,部分水体丧失使用价值,从而减少了可利用的水资源,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矛盾。长治市水资源办公室2000年对全市最大河流浊漳河的监测与评价,按国家地面水标准评价,符合Ⅱ类水质标准的河段为183km ,占评价河长的40. 7 % ;符合Ⅲ类水质的河段为154 km ,占评价河长的34. 3 % ;符合Ⅳ类水质的河段为112 k m ,占2 5 %。其中污染最严重的是浊漳河西源,由于沁县工业废水大量排人,河流水质严重污染,直接影响到长治市最大的后湾水库的水质。从段柳监测断面水质化验结果看,主要超标物有化学耗氧量、氨氮、挥发酚、溶解氧等,污染河段21.5km ,占评价河长的36. 8% ;后湾水库以下河段37 km符合地面水Ⅲ类标准,占评价河长的63.2%。整个西源中无一处符合Ⅱ级饮用水标准。其他河流也都存在程度不同的污染。全市年废污水排放量高达670万m 3,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5130万m 3、生活污水排放量为1570万m 3。河水污染、水环境破坏都给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2. 水资源短缺:长治市水资源总量为22.96 亿时,人均735 m 3,亩均416.6 m 3,分别占全国平均值的1/3 和1 /4,特别是“上党盆地”周围即浊漳河南源地区缺水更为严重,水资源量只有4.15亿m 3 ,仅占全市水资源量的18 %。而这一地区是全市的精华所在,集中了全市主要工矿企业与大部分耕地,其中,耕地面积14 .67 万h m 2 ,占全市的48.5 % ;人口162万,占全市的52 %。就在这个人口、土地、工业高度密集的区域,水资源严重短缺,必定会影响到全市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预测到2010 年情况将更为严峻,全市需水量7亿m 3,其中南源地区约需水4. 33亿m 3,占全市需水量的61 .8%,缺水约1.2 亿m 3。

3. 水资源浪费:首先是水利骨干工程不配套,如浊漳河干流、沁河干流,至今没有大的控制性工程,水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干流水绝大部分白白流向外省,年出境水量高达3.96 亿m 3 。其次是农业大水漫灌现象仍很严重,长治市是山西省的农业大市,农业的发展有赖于灌溉工程的效益发挥,但是目前农业灌溉工程存在着设施老化、配套率低、抵御旱灾能力差的问题,相当数量的工程或是停留在待施工阶段,或是形成了“半拉子工程”,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不了应有的效益,实灌面积只占有效面积的68. 9 %,与全省平均值8 6 % 相比低17. 1 个百分点。有些水库没有配套灌溉工程,仅能作为防洪工程,也严重影响了水利工程系统的抗旱能力。农业灌溉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有的灌区只修建了干、支渠骨干工程,田间灌排工程不配套,灌溉技术落后,灌溉用水约占国民经济总用水量的60%,灌溉水的利用系数不足0. 5 ,而国外为0. 8 左右。第三,群众节水意识淡薄,一方面是要求喝充足卫生的“纯净水”,另一方面又是无节制的污染和浪费。

4.生态环境脆弱:长治市中北部主要为黄土丘陵区,东部则主要为干石区,地貌复杂,地形破碎,植被稀少,生态环境脆弱。严重的水土流失,致使土壤侵蚀,农田破坏,不仅带走了表层肥土,减低地力,而且伴随着泥沙淤积河道、水库和日趋频繁的旱涝灾害。全市水库库容因泥沙淤积已减少了1.78 亿rn3,占总库容的17.1%,不仅降低了区域水利工程的使用寿命,也增加了水利工程的调蓄与控制难度。长治市水土流失面积103.13 hm2,水土流失严重,在过去几十年中,尽管各地政府与当地群众投人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但治理进度与程度仍然较低,目前已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0. 45 万h m2,占流失面积的48. 9%,治理任务十分艰巨。

三、我市解决水资源问题的主要对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