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上下册重点难点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数学重难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数学重难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数学重难点总结一、三角形。

1. 重点。

-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这一关系常用于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以及在已知三角形两边长度时求第三边的取值范围。

例如,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5,则第三边x的取值范围是2 < x < 8。

-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可以利用这个定理求解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

如在三角形ABC中,已知∠A = 50°,∠B = 60°,则∠C=180° - 50° - 60° = 70°。

-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的概念及性质。

角平分线将角平分,中线将对边平分,高与对边垂直。

-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性质包括两腰相等、两底角相等、三线合一(底边上的高、中线、角平分线重合);判定方法是根据定义(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或者等角对等边(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性质有三边相等、三个角都是60°;判定可以根据定义(三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或者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 难点。

-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SSS(边边边)、SAS(边角边)、ASA(角边角)、AAS(角角边)、HL(直角、斜边、直角边,适用于直角三角形)。

难点在于准确找出全等的条件,尤其是在复杂图形中,容易混淆条件或者遗漏条件。

例如,在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可能会误将SSA(边边角)当作全等的判定条件。

- 等腰三角形性质与判定的综合应用。

例如在一些几何证明题中,需要先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然后再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来求解其他问题,这就要求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有深入的理解并且能够灵活运用。

- 利用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初二下册数学重难点

初二下册数学重难点

初二下册数学重难点初二下册数学重难点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和数学技巧的学科,对于初中生来说,数学课程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

初二下册的数学内容中,有一些知识点是学生较难理解和掌握的,下面将介绍一些数学重难点。

一、平面几何与空间几何1. 平面几何的基本性质:初二下册的平面几何内容主要是基于初一的知识进行拓展,学生需要掌握平面几何中的基本性质,例如:平行线与相交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四边形的性质等等。

这些基本性质是以前的知识的基础,也是后面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石。

2. 相似与全等:初二下册的几何内容中,相似和全等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学生需要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条件,以及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特点。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也是学习的重点,需要学生理解和掌握。

3. 空间几何的基本概念:初二下册开始学习空间几何,学生需要了解和掌握空间中的基本概念,例如:空间点、直线、平面、棱、面等等。

同时,还需要了解空间中的几何关系,例如: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性质等等。

二、代数运算与方程1. 代数式的拼凑与因式分解:初二下册开始涉及到代数式的拼凑与因式分解。

学生需要学会对代数式进行拼凑和因式分解的操作,特别是对于多项式的因式分解,需要学生理解因式分解的原理和方法。

2. 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初二下册开始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

学生需要了解和掌握一元一次方程和不等式的解题方法,特别是解题步骤和注意事项。

3. 二次根式与二次方程:初二下册的数学中开始学习二次根式和二次方程。

学生需要掌握二次根式的化简和计算方法,以及二次方程的解题方法和一些常见的二次方程解的性质。

三、统计与概率1. 统计表和图的制作与分析:初二下册开始学习统计与概率,其中涉及到统计表和图的制作和分析。

学生需要学会制作各种统计表和图形,并能够通过分析统计图来得出结论。

2. 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初二下册的数学中开始涉及到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初二数学-上册-下册-八年级数学(全册)

初二数学-上册-下册-八年级数学(全册)

初二数学-上册-下册-八年级数学(全册)一、概述初中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阶段。

初二数学分为上册和下册,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两册数学课本的内容涵盖了数学基础知识和一些初步的数学应用技能。

本文将对初二数学上下册的内容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二、初二数学上册初二数学上册主要包括整数、有理数、代数初步、方程式以及图形的认识等多个知识点。

整数和有理数是初中数学的基础,学生需要掌握加减乘除有理数的运算法则,以及混合运算等技能。

代数初步主要包括代数式的认识和展开、因式分解、整式的加减乘除等内容。

方程式是初学代数的重点内容,学生需要掌握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图形的认识是初中几何的基础,学生需要了解直线、角、多边形等基本概念,并学会计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三、初二数学下册初二数学下册主要包括比例与相似、百分数、三角形、圆、统计与概率等多个知识点。

比例与相似是下册的重点内容,学生需要掌握比例的意义、比例的性质以及相似图形的判定和性质。

百分数是实际生活中经常应用的数学概念,学生需要了解百分数的意义、计算方法以及与分数和小数的转化。

三角形和圆是初中几何的重要内容,学生需要了解三角形的性质、相似、全等以及圆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统计与概率是初步的数学应用技能,学生需要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图表的绘制以及简单的概率计算等内容。

四、八年级数学全册总结八年级数学全册内容丰富多彩,涵盖了整数、有理数、代数、方程式、图形、比例、百分数、三角形、圆、统计与概率等多个数学知识点,内容安排严谨合理,每个知识点的难易程度逐渐递进,有助于学生系统掌握数学知识。

通过学习八年级数学全册,学生可以逐步形成数学思维,提高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五、结语初二数学上下册和八年级数学全册内容繁多,对于学生来说需要扎实掌握每一个知识点,考虑到数学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因此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后习题训练,不断巩固和提升数学知识。

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重点总结重点难点

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重点总结重点难点

第一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 不等关系1. 一般地,用符号“<”或“≤”, “>”或“≥”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2. 区别方程与不等式:方程表示是相等的关系,不等式表示是不相等的关系;3. 准确“翻译”不等式,正确理解“非负数”、“不小于”等数学术语.非负数 <===> 大于等于0≥0 <===> 0和正数 <===> 不小于0 非正数 <===> 小于等于0≤0 <===> 0和负数 <===> 不大于0 二.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 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会灵活运用:1 不等式的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 如果a>b,那么a+c>b+c, a-c>b-c.2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 如果a>b,并且c>0,那么ac>bc,cb c a >. 3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即: 如果a>b,并且c<0,那么ac<bc,cb c a < 2. 比较大小:a 、b 分别表示两个实数或整式 一般地: 如果a>b,那么a-b 是正数;反过来,如果a-b 是正数,那么a>b; 如果a=b,那么a-b 等于0;反过来,如果a-b 等于0,那么a=b; 如果a<b,那么a-b 是负数;反过来,如果a-b 是正数,那么a<b;即:a>b <===> a-b>0 a=b <===> a-b=0 a<b <===> a-b<0 由此可见,要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只要考察它们的差就可以了. 三. 不等式的解集:1. 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一个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2. 不等式的解可以有无数多个,一般是在某个范围内的所有数,与方程的解不同.3. 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时,要确定边界和方向:①边界:有等号的是实心圆圈,无等号的是空心圆圈;②方向:大向右,小向左四. 一元一次不等式:1.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含未知数的式子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是1. 像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2.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过程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类似,特别要注意,当不等式两边都乘以一个负数时,不等号要改变方向.3.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①去分母;②去括号;③移项;④合并同类项;⑤系数化为1不等号的改变问题 4. 一元一次不等式基本情形为ax>b 或ax<b ①当a>0时,解为abx >;②当a=0时,且b<0,则x 取一切实数;当a=0时,且b ≥0,则无解;③当a<0时, 解为ab x <; 5. 不等式应用的探索利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列不等式解应用题基本步骤与列方程解应用题相类似,即:①审: 认真审题,找出题中的不等关系,要抓住题中的关键字眼,如“大于”、“小于”、“不大于”、“不小于”等含义; ②设: 设出适当的未知数;③列: 根据题中的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 ④解: 解出所列的不等式的解集;⑤答: 写出答案,并检验答案是否符合题意. 五.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 定义: 由含有一个相同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2.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不等式组的解集.如果这些不等式的解集无公共部分,就说这个不等式组无解.几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通常是利用数轴来确定. 3.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步骤:1分别求出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2利用数轴求出这些解集的公共部分,即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四种情况a 、b 为实数,且a<b第二章 分解因式一. 分解因式1. 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2. 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是互逆关系;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区别和联系: 1整式乘法是把几个整式相乘,化为一个多项式; 2因式分解是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因式相乘. 二. 提公共因式法1. 如果一个多项式的各项含有公因式,那么就可以把这个公因式提出来,从而将多项式化成两个因式乘积的形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提公因式法.如: )(c b a ac ab +=+2. 概念内涵:1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应当是“积”;2公因式可能是单项式,也可能是多项式;3提公因式法的理论依据是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即: )(c b a m mc mb ma -+=-+3. 易错点点评:1注意项的符号与幂指数是否搞错;2公因式是否提“干净”; 3多项式中某一项恰为公因式,提出后,括号中这一项为+1,不漏掉. 三. 运用公式法1. 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可以用来把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运用公式法.2. 主要公式:1平方差公式: ))((22b a b a b a -+=-2完全平方公式: 222)(2b a b ab a +=++ 222)(2b a b ab a -=+- 3. 因式分解要分解到底.如))((222244y x y x y x -+=-就没有分解到底.4. 运用公式法:1平方差公式: ①应是二项式或视作二项式的多项式;②二项式的每项不含符号都是一个单项式或多项式的平方;③二项是异号.2完全平方公式:①应是三项式;②其中两项同号,且各为一整式的平方; ③还有一项可正负,且它是前两项幂的底数乘积的2倍. 5. 因式分解的思路与解题步骤:1先看各项有没有公因式,若有,则先提取公因式;2再看能否使用公式法;3用分组分解法,即通过分组后提取各组公因式或运用公式法来达到分解的目的;4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必须是几个整式的乘积,否则不是因式分解;5因式分解的结果必须进行到每个因式在有理数范围内不能再分解为止. 四. 分组分解法:1. 分组分解法:利用分组来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分组分解法.如: ))(()()(n m b a n m b n m a bn bm an am ++=+++=+++2. 概念内涵:分组分解法的关键是如何分组,要尝试通过分组后是否有公因式可提,并且可继续分解,分组后是否可利用公式法继续分解因式.3. 注意: 分组时要注意符号的变化. 五. 十字相乘法:1.对于二次三项式c bx ax ++2,将a 和c 分别分解成两个因数的乘积,21a a a ⋅= , 21c c c ⋅=, 且满足1221c a c a b +=,往往写成c 2a 2c 1a 1的形式,将二次三项式进行分解.如: ))((22112c x a c x a c bx ax ++=++ 2. 二次三项式q px x ++2的分解:3. 规律内涵:1理解:把q px x ++2分解因式时,如果常数项q 是正数,那么把它分解成两个同号因数,它们的符号与一次项系数p 的符号相同.2如果常数项q 是负数,那么把它分解成两个异号因数,其中绝对值较大的因数与一次项系数p 的符号相同,对于分解的两个因数,还要看它们的和是不是等于一次项系数p.4. 易错点点评:1十字相乘法在对系数分解时易出错;2分解的结果与原式不等,这时通常采用多项式乘法还原后检验分解的是否正确.第三章 分式一. 分式1. 两个整数不能整除时,出现了分数;类似地,当两个整式不能整除时,就出现了分式. 整式A 除以整式B,可以表示成B A 的形式.如果除式B 中含有字母,那么称BA为分式,对于任意一个分式,分母都不能为零.2. 整式和分式统称为有理式,即有: ⎩⎨⎧分式整式有理式3. 进行分数的化简与运算时,常要进行约分和通分,其主要依据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4. 一个分式的分子分母有公因式时,可以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把这个分式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它的们的公因式,也就是把分子、分母的公因式约去,这叫做约分. 二. 分式的乘除1. 分式乘以分式,用分子的积做积的分子,分母的积做积的分母;分式除以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即:BD AC D C B A =⋅, CB DA C DB A DC B A ⋅⋅=⋅=÷ 2. 分式乘方,把分子、分母分别乘方. 即: )(为正整数n B A B A nn n=⎪⎭⎫⎝⎛逆向运用nn n B A B A ⎪⎭⎫ ⎝⎛=,当n 为整数时,仍然有n n nB A B A =⎪⎭⎫⎝⎛成立.3. 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的分式,叫做最简分式. 三. 分式的加减法1. 分式与分数类似,也可以通分.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成与原来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2. 分式的加减法: 分式的加减法与分数的加减法一样,分为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与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1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上述法则用式子表示是:CBA CBC A ±=± 2异号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然后再加减;上述法则用式子表示是:BDBCAD BD BC BD AD D C B A ±=±=±3. 概念内涵: 通分的关键是确定最简分母,其方法如下:最简公分母的系数,取各分母系数的最小公倍数;最简公分母的字母,取各分母所有字母的最高次幂的积,如果分母是多项式,则首先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 四. 分式方程1. 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①在方程的两边都乘最简公分母,约去分母,化成整式方程;②解这个整式方程;③把整式方程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看结果是不是零,使最简公母为零的根是原方程的增根,必须舍去. 2. 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①审清题意;②设未知数;③根据题意找相等关系,列出分式方程; ④解方程,并验根;⑤写出答案.第四章 相似图形一. 线段的比1. 如果选用同一个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AB, CD 的长度分别是m 、n,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的比AB:CD=m:n ,或写成nm B A =. 2. 四条线段a 、b 、c 、d 中,如果a 与b 的比等于c 与d 的比,即dcb a =,那么这四条线段a 、b 、c 、d 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3. 注意点: ①a:b=k,说明a 是b 的k 倍;②由于线段 a 、b 的长度都是正数,所以k 是正数;③比与所选线段的长度单位无关,求出时两条线段的长度单位要一致;④除了a=b 之外,a:b ≠b:a, b a 与ab互为倒数;⑤比例的基本性质:若d c b a =, 则ad=bc; 若ad=bc, 则dc b a = 二. 黄金分割1. 如图1,点C 把线段AB 分成两条线段AC 和BC,如果ACBCAB AC =,那么称线段AB 被点C 黄金分割,点C 叫做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AC 与AB 的比叫做黄金比. 1:618.0215:≈-=AB AC 2.黄金分割点是最优美、最令人赏心悦目的点. 四. 相似多边形1. 一般地,形状相同的图形称为相似图形.2. 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相似多边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 五. 相似三角形_ 图1 _B_C _A1. 在相似多边形中,最为简简单的就是相似三角形.2. 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3. 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的特例,这时相似比等于1. 注意:证两个相似三角形,与证两个全等三角形一样,应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4.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5.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6.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六.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基本定理: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且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2.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如图2, l 1EF BCDE AB3.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八. 相似的多边形的性质相似多边形的周长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九.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1. 如果两个图形不仅是相似图形,而且每组对应点所在的直线都经过同一点,那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 这个点叫做位似中心; 这时的相似比又称为位似比.2. 位似图形上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位似比.3. 位似变换: ①变换后的图形,不仅与原图相似,而且对应顶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并且对应点到这一交点的距离成比例.像这种特殊的相似变换叫做位似变换.这个交点叫做位似中心. ②一个图形经过位似变换后得到另一个图形,这两个图形就叫做位似形. ③利用位似的方法,可以把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第五章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_ 图2 _F_E _D_C_B _A _l _3_l _2 _l _1一. 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1. 所要考察的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把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从总体中取出的一部分个体叫做这个总体的一个样本.2. 为一特定目的而对所有考察对象作的全面调查叫做普查;为一特定目的而对部分考察对象作的调查叫做抽样调查.二. 数据的收集1. 抽样调查的特点: 调查的范围小、节省时间和人力物力优点.但不如普查得到的调查结果精确,它得到的只是估计值.而估计值是否接近实际情况还取决于样本选得是否有代表性.第六章证明一一. 定义与命题1. 一般地,能明确指出概念含义或特征的句子,称为定义.定义必须是严密的.一般避免使用含糊不清的术语,例如“一些”、“大概”、“差不多”等不能在定义中出现.2. 可以判断它是正确的或是错误的句子叫做命题.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错误的命题称为假命题.3. 数学中有些命题的正确性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并且把它们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原始依据,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公理.4. 有些命题可以从公理或其他真命题出发,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判断它们是正确的,并且可以进一步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定理.5. 根据题设、定义以及公理、定理等,经过逻辑推理,来判断一个命题是否正确,这样的推理过程叫做证明.二. 为什么它们平行1. 平行判定公理: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并由此得到平行的判定定理2. 平行判定定理: 同旁内互补,两直线平行.3. 平行判定定理: 同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三. 如果两条直线平行1. 两条直线平行的性质公理: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 两条直线平行的性质定理: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 两条直线平行的性质定理: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四. 三角形和定理的证明1.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2. 一个三角形中至多只有一个直角3. 一个三角形中至多只有一个钝角4. 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锐角五. 关注三角形的外角1.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两个推论:推论1: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初二数学上下册重点难点知识点总结

初二数学上下册重点难点知识点总结

初二数学上下册重点难点知识点总结初二数学(上)应知应会的知识点因式分解1. 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注意:因式分解与乘法是相反的两个转化. 2.因式分解的方法:常用“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3.公因式的确定:系数的最大公约数·相同因式的最低次幂.注意公式:a+b=b+a ; a-b=-(b-a); (a-b)2=(b-a)2; (a-b)3=-(b-a)3. 4.因式分解的公式:(1)平方差公式: a2-b2=(a+ b )(a- b );(2)完全平方公式: a2+2ab+b2=(a+b)2, a2-2ab+b2=(a-b)2. 5.因式分解的注意事项:(1)选择因式分解方法的一般次序是:一 提取、二 公式、三 分组、四 十字; (2)使用因式分解公式时要特别注意公式中的字母都具有整体性; (3)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分解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分解为止; (4)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每一个因式的首项符号为正; (5)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加以整理;(6)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相同因式写成乘方的形式. 6.因式分解的解题技巧:(1)换位整理,加括号或去括号整理;(2)提负号;(3)全变号;(4)换元;(5)配方;(6)把相同的式子看作整体;(7)灵活分组;(8)提取分数系数;(9)展开部分括号或全部括号;(10)拆项或补项. 7.完全平方式:能化为(m+n )2的多项式叫完全平方式;对于二次三项式x2+px+q ,有“ x2+px+q 是完全平方式 ⇔ q2p 2=⎪⎭⎫⎝⎛”.分式1.分式:一般地,用A 、B 表示两个整式,A ÷B 就可以表示为B A的形式,如果B 中含有字母,式子B A叫做分式.2.有理式:整式与分式统称有理式;即⎩⎨⎧分式整式有理式. 3.对于分式的两个重要判断:(1)若分式的分母为零,则分式无意义,反之有意义;(2)若分式的分子为零,而分母不为零,则分式的值为零;注意:若分式的分子为零,而分母也为零,则分式无意义. 4.分式的基本性质与应用:(1)若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方程时,方程的两边一般不要同时除以含未知数的代数式,因为可能丢根. 17.分式方程验增根的方法:把分式方程求出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或分式方程的每个分母),若值为零,求出的根是增根,这时原方程无解;若值不为零,求出的根是原方程的解;注意:由此可判断,使分母的值为零的未知数的值可能是原方程的增根.18.分式方程的应用: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与列整式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一样,但需要增加“验增根”的程序. 数的开方1.平方根的定义:若x2=a,那么x 叫a 的平方根,(即a 的平方根是x );注意:(1)a 叫x 的平方数,(2)已知x 求a 叫乘方,已知a 求x 叫开方,乘方与开方互为逆运算.2.平方根的性质:(1)正数的平方根是一对相反数; (2)0的平方根还是0; (3)负数没有平方根.3.平方根的表示方法:a 的平方根表示为a 和a -.注意:a 可以看作是一个数,也可以认为是一个数开二次方的运算.4.算术平方根:正数a 的正的平方根叫a 的算术平方根,表示为a .注意:0的算术平方根还是0.5.三个重要非负数: a2≥0 ,|a|≥0 ,a ≥0 .注意:非负数之和为0,说明它们都是0.6.两个重要公式: (1) ()a a 2=; (a ≥0)(2)⎩⎨⎧<-≥==)0a (a )0a (a a a 2 . 7.立方根的定义:若x3=a,那么x 叫a 的立方根,(即a 的立方根是x ).注意:(1)a 叫x 的立方数;(2)a 的立方根表示为3a ;即把a 开三次方.8.立方根的性质:(1)正数的立方根是一个正数; (2)0的立方根还是0;(3)负数的立方根是一个负数.9.立方根的特性:33a a -=-. 10.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注意:π和开方开不尽的数是无理数.11.实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12.实数的分类:(1)⎪⎪⎪⎩⎪⎪⎪⎨⎧⎭⎬⎫⎩⎨⎧⎪⎭⎪⎬⎫⎪⎩⎪⎨⎧无限不循环小数负无理数正无理数无理数数有限小数与无限循环小负有理数正有理数有理数实数0(2)⎪⎩⎪⎨⎧负实数正实数实数0.13.数轴的性质: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14.无理数的近似值:实数计算的结果中若含有无理数且题目无近似要求,则结果应该用无理数表示;如果题目有近似要求,则结果应该用无理数的近似值表示.注意:(1)近似计算时,中间过程要多保留一位;(2)要求记忆:414.12=732.13= 236.25=.三角形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定义: 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如图)A B CD 几何表达式举例: (1) ∵AD 平分∠BAC ∴∠BAD=∠CAD (2) ∵∠BAD=∠CAD∴AD 是角平分线 2.三角形的中线定义: 在三角形中,连结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的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如图) A BC D 几何表达式举例: (1) ∵AD 是三角形的中线 ∴ BD = CD (2) ∵ BD = CD ∴AD 是三角形的中线3.三角形的高线定义: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画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 (如图) A B C D几何表达式举例: (1) ∵AD 是ΔABC 的高 ∴∠ADB=90° (2) ∵∠ADB=90° ∴AD 是ΔABC 的高※4.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 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如图) A B C几何表达式举例: (1) ∵AB+BC >AC ∴…………… (2) ∵ AB-BC <AC ∴……………5.等腰三角形的定义: 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如图)AB C几何表达式举例:(1) ∵ΔABC 是等腰三角形∴ AB = AC (2) ∵AB = AC∴ΔABC 是等腰三角形6.等边三角形的定义: 有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如图) A B C几何表达式举例:(1)∵ΔABC 是等边三角形∴AB=BC=AC (2) ∵AB=BC=AC∴ΔABC 是等边三角形 7.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 (1)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如图) (2)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如图) (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如图) ※(4)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1) (2) (3)(4) 几何表达式举例: (1) ∵∠A+∠B+∠C=180° ∴………………… (2) ∵∠C=90° ∴∠A+∠B=90°(3) ∵∠ACD=∠A+∠B ∴………………… (4) ∵∠ACD >∠A ∴………………… 8.直角三角形的定义: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如图) A B C几何表达式举例: (1) ∵∠C=90° ∴ΔABC 是直角三角形(2) ∵ΔABC 是直角三角形∴∠C=90°9.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定义: 两条直角边相等的直角三角形叫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 AB C几何表达式举例: (1) ∵∠C=90° CA=CB ∴Δ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2) ∵Δ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90° CA=CB10.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如图)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如图) 几何表达式举例: (1) ∵ΔABC ≌ΔEFG ∴ AB = EF ……… (2) ∵ΔABC ≌ΔEFG∴∠A=∠E ……… 1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SAS ”“ASA ”“AAS ”“SSS ”“HL ”. (如图) 几何表达式举例: (1) ∵ AB = EFA B C G EFD AB CA B C AB C(1)(2)(3)∵ ∠B=∠F 又∵ BC = FG ∴ΔABC ≌ΔEFG (2) ………………(3)在Rt ΔABC 和Rt ΔEFG 中 ∵ AB=EF又∵ AC = EG∴Rt ΔABC ≌Rt ΔEFG12.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 (1)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如图) (2)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平分线上.(如图)A O BC DE 几何表达式举例: (1)∵OC 平分∠AOB 又∵CD ⊥OA CE ⊥OB ∴ CD = CE (2) ∵CD ⊥OA CE ⊥OB又∵CD = CE∴OC 是角平分线 13.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定义: 垂直于一条线段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如图) A B E FO 几何表达式举例: (1) ∵EF 垂直平分AB ∴EF ⊥AB OA=OB (2) ∵EF ⊥AB OA=OB ∴EF 是AB 的垂直平分线14.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 (1)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如图) (2)和一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如图) A B C MNP 几何表达式举例: (1) ∵MN 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 PA = PB (2) ∵PA = PB ∴点P 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上 15.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推论: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如图)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中线、底边上的高”三线合一;(如图) (3)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都是60°.(如图) AB C (1) A B C D(2) AB C (3) 几何表达式举例: (1) ∵AB = AC ∴∠B=∠C (2) ∵AB = AC 又∵∠BAD=∠CAD ∴BD = CD AD ⊥BC……………… (3) ∵ΔABC 是等边三角形∴∠A=∠B=∠C =60°A B C G E FA B C E F G16.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推论:(1)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都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边也相等;(即等角对等边)(如图)(2)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如图) (3)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如图)(4)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如图)AB C(1)ABC(2)(3)ABC(4)几何表达式举例: (1) ∵∠B=∠C ∴ AB = AC(2) ∵∠A=∠B=∠C ∴ΔABC 是等边三角形 (3) ∵∠A=60° 又∵AB = AC∴ΔABC 是等边三角形 (4) ∵∠C=90°∠B=30°∴AC =21AB17.关于轴对称的定理 (1)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如图) (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如图)几何表达式举例: (1) ∵ΔABC 、ΔEGF 关于MN 轴对称∴ΔABC ≌ΔEGF (2) ∵ΔABC 、ΔEGF 关于MN 轴对称∴OA=OE MN ⊥AE 18.勾股定理及逆定理:(1)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即a2+b2=c2;(如图) (2)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有下面关系: 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如图)ABC几何表达式举例:(1) ∵ΔABC 是直角三角形∴a2+b2=c2(2) ∵a2+b2=c2∴ΔABC 是直角三角形 19.Rt Δ斜边中线定理及逆定理: (1)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是斜边的一半;(如图) (2)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是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如图)DABC几何表达式举例: ∵ΔABC 是直角三角形 ∵D 是AB 的中点∴CD = 21AB(2) ∵CD=AD=BD∴ΔABC 是直角三角形几何B 级概念:(要求理解、会讲、会用,主要用于填空和选择题) 一 基本概念: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三角形的外角、全等三角形、角平分线的集合定义、原命题、逆命题、逆定理、尺规作图、辅助线、线段垂直平分线的集合定义、轴对称的定义、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勾股数. 二 常识:1.三角形中,第三边长的判断: 另两边之差<第三边<另两边之和.EFMO AB CNG2.三角形中,有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三条高线,它们都分别交于一点,其中前两个交点都在三角形内,而第三个交点可在三角形内,三角形上,三角形外.注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都是线段.3.如图,三角形中,有一个重要的面积等式,即:若CD ⊥AB ,BE ⊥CA ,则CD ·AB=BE ·CA.4.三角形能否成立的条件是:最长边<另两边之和. 5.直角三角形能否成立的条件是:最长边的平方等于另两边的平方和. 6.分别含30°、45°、60°的直角三角形是特殊的直角三角形. 7.如图,双垂图形中,有两个重要的性质,即: (1) AC ·CB=CD ·AB ; (2)∠1=∠B ,∠2=∠A .8.三角形中,最多有一个内角是钝角,但最少有两个外角是钝角. 9.全等三角形中,重合的点是对应顶点,对应顶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10.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11.几何习题中,“文字叙述题”需要自己画图,写已知、求证、证明. 12.符合“AAA ”“SSA ”条件的三角形不能判定全等. 13.几何习题经常用四种方法进行分析:(1)分析综合法;(2)方程分析法;(3)代入分析法;(4)图形观察法. 14.几何基本作图分为:(1)作线段等于已知线段;(2)作角等于已知角;(3)作已知角的平分线;(4)过已知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5)作线段的中垂线;(6)过已知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15.会用尺规完成“SAS ”、“ASA ”、“AAS ”、“SSS ”、“HL ”、“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作图.16.作图题在分析过程中,首先要画出草图并标出字母,然后确定先画什么,后画什么;注意:每步作图都应该是几何基本作图. 17.几何画图的类型:(1)估画图;(2)工具画图;(3)尺规画图. ※18.几何重要图形和辅助线: (1)选取和作辅助线的原则:① 构造特殊图形,使可用的定理增加; ② 一举多得;③ 聚合题目中的分散条件,转移线段,转移角; ④ 作辅助线必须符合几何基本作图.① 在BA 上截取BE=BC 构造全等,转移线段和角; ② 过D 点作DE ∥BC 交AB 于E ,构造等腰三角形 .① 过D 点作DE ∥AC 交AB 于E ,构造中位线 ; ② 延长AD 到E ,使DE=AD 连结CE 构造全等,转移线 ③ ∵AD 是中线 ∴S ΔABD= S ΔADCA BC EDA B CD12B C D A EB C DAE ADCB段和角; (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等面积)① 作等腰三角形ABC 底边的中线AD (顶角的平分线或底边的高)构造全 等三角形; ② 作等腰三角形ABC 一边的平行线DE ,构造新的等腰三角形.作等边三角形ABC 一边 的平行线DE ,构造新的等边三角形; ② 作CE ∥AB ,转移角; ③ 延长BD 与AC 交于E ,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规则图形;④ 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 ⑤ 延长BC 到D ,使CD=BC ,连结AD ,直角三角形转化为等腰三角形; ⑥ 若a ∥b,AC,BC 是角平 分线,则∠C=90°.ADEC B AD C B A DC B E A C E A DC D AC B EC B AD E CEB D A A D OB C ED A BA C a b。

初二数学下册重点难点知识归纳

初二数学下册重点难点知识归纳

初二数学下册重点难点知识归纳初二数学下册重点难点知识归纳很多初二的学生在学习的数学的时候都会选择做习题练习,其实我们也不能忽视最基本的概念、公理、定理和公式,这些基础知识点都是需要理解明白的。

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初二数学下册重点难点知识归纳,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二数学下册重点难点知识归纳篇11、分式:(1)分式的定义:如果A、B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A/B叫做分式。

(2)分式是否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分母是否等于0,有意义则分母不为0,无意义则分母为0。

(3)分式值为零的条件:分式A/B=0的条件是A=0,且B≠0。

注意:求出使分子为0的字母的值,一定要注意检验这个字母的值是否使分母的值为0,一般当分母的值不为0时,就是所要求的字母的值。

(4)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5)分式的通分: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使分子和分母同乘适当的整式,不改变分式的值,把几个异分母分式化成相同分母的分式,这样的分式变形叫做分式的通分。

注意:通分的关键是确定几个式子的最简公分母。

几个分式通分时,通常取各分母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为公分母,这样的分母就叫做最简公分母。

求最简公分母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各分母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是指凡出现的字母(或含字母的式子)为底数的幂选取指数最大的;● 如果各分母的系数都是整数时,取它们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作为最简公分母的系数;● 如果分母是多项式,一般应先分解因式。

(6)分式的约分: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去分式的分子和分母中的公因式,不改变分式的值,这样的分式变形叫做分式的约分。

约分后分式的分子、分母中不再含有公因式,这样的分式叫最简公因式。

注意:约分的关键是找出分式中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1)约分时注意分式的分子、分母都是乘积形式才能进行约分;分子、分母是多项式时,通常将分子、分母分解因式,然后再约分;◆(2)找公因式的方法:① 当分子、分母都是单项式时,先找分子、分母系数的最大公约数,再找相同字母的最低次幂,它们的积就是公因式;②当分子、分母都是多项式时,先把多项式因式分解。

初二数学重点知识点大总结(优秀5篇)

初二数学重点知识点大总结(优秀5篇)

初二数学重点知识点大总结(优秀5篇)全等三角形一、定义1、全等形:形状大小相同,能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2、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二、重点1、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SS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边边边]SA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边角边]ASA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角边角]AAS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开业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边角边] HL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斜边,直角边]4、角平分线的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5、角平分线的判定: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不等关系1、一般地,用符号“<”(或“≤”),>”(或“≥”)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2、区别方程与不等式:方程表示是相等的关系,不等式表示是不相等的关系。

3、准确“翻译”不等式,正确理解“非负数”、“不小于”等数学术语非负数<===>大于等于0(≥0)<===>0和正数<===>不小于0非正数<===>小于等于0(≤0)<===>0和负数<===>不大于0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会灵活运用:(1)不等式的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如果a>b,那么a+c>b+c,a-c>b-c(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如果a>b,并且c>0,那么ac>bc,(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即:如果a>b,并且c<0,那么ac2、比较大小:(a、b分别表示两个实数或整式)一般地:如果a>b,那么a-b是正数;反过来,如果a-b是正数,那么a>b;如果a=b,那么a-b等于0;反过来,如果a-b等于0,那么a=b;如果a那么a-b是负数;反过来,如果a-b是正数,那么a即:a>b<===>a-b>0a=b<===>a-b=0a<===>a-b<0初二数学常考知识点篇二一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边角边公理(SA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3角边角公理(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4推论(AAS)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5边边边公理(SSS)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6斜边、直角边公理(HL)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7定理1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8定理2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9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10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11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1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13推论3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1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15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16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17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18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19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20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2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22定理1关于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23定理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24定理3两个图形关于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2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2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2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8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2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3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某180°31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3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3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34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3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3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3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3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3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40矩形性质定理1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41矩形性质定理2矩形的对角线相等42矩形判定定理1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43矩形判定定理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44菱形性质定理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45菱形性质定理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4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某b)÷247菱形判定定理1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48菱形判定定理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49正方形性质定理1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5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51定理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52定理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53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其中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5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5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5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5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5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59推论1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60推论2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61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62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L=(a+b)÷2S=L某h二一、轴对称图形1、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如果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

初二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二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二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初二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勾股定理1、探索勾股定理①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如果用a,b和c 分别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和斜边,那么a2+b2=c22、一定是直角三角形吗①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满足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3、勾股定理的应用第二章实数1、认识无理数①有理数:总是可以用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表示②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2、平方根①算数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数平方根②特别地,我们规定:0的算数平方根是0③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

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也叫做二次方根④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0只有一个平方根,它是0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⑤正数有两个平方根,一个是a的算数平方,另一个是—,它们互为相反数,这两个平方根合起来可记作±⑥开平方: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a叫做被开方数3、立方根①立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即x3=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也叫三次方根②每个数都有一个立方根,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③开立方: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a叫做被开方数4、估算①估算,一般结果是相对复杂的小数,估算有精确位数5、用计算机开平方6、实数①实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的统称②实数也可以分为正实数、0、负实数③每一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表示,数轴上每一个点都对应一个实数,在数轴上,右边的点永远比左边的点表示的数大7、二次根式①含义:一般地,形如(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a叫做被开方数②=(a≥0,b≥0),=(a≥0,b>0)③最简二次根式:一般地,被开方数不含分母,也不含能开的尽方的因数或因式,这样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④化简时,通常要求最终结果中分母不含有根号,而且各个二次根式时最简二次根式第三章位置与坐标1、确定位置①在平面内,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一般需要两个数据2、平面直角坐标系①含义: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②通常地,两条数轴分别置于水平位置与竖直位置,取向右与向上的方向分别为两条数轴的正方向。

初二数学知识点全总结梳理(三篇)

初二数学知识点全总结梳理(三篇)

初二数学知识点全总结梳理一、代数与方程式1. 整数的加减乘除2. 分数的加减乘除3. 同底数幂的乘法与除法4. 多项式的加减乘除5.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6. 一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7.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8. 四则运算法则9. 开方法则(开方、乘方)10. 分式方程的解法二、几何1. 点、线、面、立体图形的性质2. 直线、射线和线段的性质3. 角的基本概念4. 直角、锐角和钝角的概念5. 平行线与垂直线的判定6. 三角形的分类(等腰、等边、直角等)7. 三角形的性质(面积、高、中线等)8. 同位角与内错角的性质9. 图形的相似与全等10. 空间中的位置与方向三、函数1. 函数的概念及性质2. 函数的图像与表示3. 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4. 反比例函数与比例函数5. 常用函数的性质与图像6. 函数的求值与求解四、概率1. 事件与概率的概念2. 随机事件的组合与求概率3. 统计与频率分布4. 概率的计算与应用五、数与数量关系1. 整数与有理数的性质2. 分数与小数的转换3. 比例与比例的应用4. 百分数与百分数的应用5. 近似数与误差的估算六、数与代数1. 数字运算与计算2. 运算法则与运算律3. 数量与代数式的关系4. 代数式的展开与因式分解5. 符号与数学运算的关系七、图形与变换1. 图形的分类与性质2. 图形的平移、旋转、翻转与对称3. 图形的相似与全等4. 图形的计算与应用八、应用题1. 实际问题的数学化及求解2. 理解题、烦恼题的求解3. 推算与循环推理问题的解决以上是初二数学知识点的全面总结梳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如需详细了解每个知识点的具体内容,可以选择相应的知识点进行深入学习。

初二数学知识点全总结梳理(二)(____字)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是数学知识的基础阶段,也是构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

初二数学知识点主要围绕代数、几何、函数和统计四个方面展开。

在这里,我们将对初二数学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便学生们能够清晰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篇1第一章分式1、分式及其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只不变2、分式的运算(1)分数的乘除乘定律:分数乘以分数,分子的乘积作为乘积的分子,分母的乘积作为乘积的分母。

除法定律:分数被分数除,除数的分子和分母颠倒后,再乘以除数。

(2)分式的加减加减法法则: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3、整数指数幂的加减乘除法4、分式方程及其解法第二章反比例函数1、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图像、性质图像:双曲线表达式:y=k/x(k不为0)性质:两支的增减性相同;2、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第三章勾股定理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条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第四章四边形1、平行四边形性质: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

判定: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推论: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2、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1)矩形性质: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的对角线相等;矩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判定: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推论: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2)菱形性质: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菱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判定: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3)正方形:既是一种特殊的矩形,又是一种特殊的菱形,所以它具有矩形和菱形的所有性质。

3、梯形: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等腰梯形:等腰梯形同一底边上的两个角相等;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在同一个底边上有两个等角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初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____字)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是数学知识的基础阶段,也是构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

初二数学知识点主要围绕代数、几何、函数和统计四个方面展开。

在这里,我们将对初二数学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便学生们能够清晰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一、代数1. 整式和分式整式是由常数和字母的乘积相加减得到的代数式,分式则是由两个整式相除得到的。

2. 多项式运算多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是初二代数学习的重点。

运算要注意合并同类项、利用分配律、因式分解等。

3. 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是使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取值。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是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取值。

4. 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组是由两个一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要利用消元法、代入法、加减法等方法求解。

5. 四则运算四则运算是代数的基础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要注意运算顺序、符号运算和分数运算。

二、几何1. 平面图形的性质初二几何学习的重点是平面图形的性质,包括点、线、角、多边形等概念。

要熟悉各种平面图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2. 三角形的性质和计算三角形的性质是初二几何学习的重点之一,包括角的性质、边的关系、面积的计算等。

要掌握三角形的各种性质和计算方法。

3. 圆的性质和计算圆是初二几何学习的另一个重点,包括圆的定义、圆周率、弧长、面积等内容。

要掌握圆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4. 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函数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函数是初二几何学习的难点,包括正弦、余弦、正切等函数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

三、函数1. 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函数是一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初二数学学习的重点是掌握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像。

2. 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一次函数是初二数学学习的基础,要掌握一次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像。

二次函数是初中数学学习的难点,要掌握二次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像,以及对称轴、顶点和零点的计算方法。

3. 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是初中数学学习的高级内容,要掌握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像,以及指数和对数的运算法则。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6篇)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6篇)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一、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2.正确理解和掌握数学的一些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理,把握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由于数学是一门知识的连贯性和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正确掌握学过的每一个概念、法则、公式、定理可以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在学习某一内容或解某一题时碰到了困难,那么很有可能就是因为与其有关的、以前的一些基本知识没有掌握好所造成的,因此要经常查缺补漏,找到问题并及时解决之,努力做到发现一个问题及时解决一个问题。

只有基础扎实,解决问题才能得心应手,成绩才会提高。

二、初中数学知识重难点分析1.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特别是二次函数经常出现在各阶段的考试中,也是考试中的难点,在填空、选择、解答题中均会出现,且知识点多,题型多变。

而且一道解答题一般会在试卷最后两题出现,二次函数的应用和二次函数的图像、性质及三角形、四边形综合题难度较大。

如果在这一环节掌握不好,将会直接影响代数的基础,会对考试的分数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2.应用题,在各阶段考试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包括方程(组)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应用、函数应用、解三角形应用、概率与统计应用几种题型。

一般会出现2~3道解答题(30分左右)及2~3道选择、填空题(10分~15分),占考试总分的30%左右。

现在数学考试对数学实际应用的考查会越来越多,数学与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应用题要求学生的理解辨别能力很强,能从问题中读出必要的数学信息,并从数学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方程思想、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也是中学阶段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是解决很多问题的工具。

3.整式、分式、二次根式的化简运算。

整式的运算、因式分解、二次根式、科学记数法及分式化简等都是初中学习的重点,它贯穿于整个初中数学的知识,是我们进行数学运算的基础,其中因式分解及理解、因式分解和整式乘法运算的关系、分式的运算是难点。

在考试中一般以选择、填空形式出现,但却是解答题完整解答的基础。

人教版初中数学初二(上)重点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初中数学初二(上)重点知识点汇总

数学初二(上)知识点汇总第一课变量与函数1、常量和变量的定义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发生变化的量叫做变量;不变的量叫做常量;2、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如果当x=a时,对应的y=b,那么b叫做当自变量的值为a时的函数值.用关于自变量的数学式子表示函数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描述函数的常用方法.这种式子叫做函数的解析式.3、函数的图像一般来说,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纵坐标,那么坐标平面内由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4、描点法画函数图形的一般步骤第一步:列表(表中给出一些自变量的值及其对应的函数值);第二步:描点(在直角坐标系中,以自变量的值为横坐标,相应的函数值为纵坐标,描出表格中数值对应的各点);第三步:连线(按照横坐标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出的各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

5、函数的表示方法列表法:一目了然,使用起来方便,但列出的对应值是有限的,不易看出自变量与函数之间的对应规律。

解析式法:简单明了,能够准确地反映整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与函数之间的相依关系,但有些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不能用解析式表示。

图象法:形象直观,但只能近似地表达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第二课 一次函数1、一次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形如y kx b =+(k ,b 是常数,且____)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

当0b =时,一次函数y kx =,又叫做______。

⑴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的形式是y kx b =+,要判断一个函数是否是一次函数,就是判断是否能化成以上形式.⑵当0b =,0k ≠时,y kx =仍是一次函数. ⑶当0b =,0k =时,它不是一次函数.⑷__________是一次函数的特例,一次函数包括正比例函数.注:一次函数一般形式 y=kx+b (k 不为零) ① k 不为零 ②x 指数为1 ③ b 取任意实数2、一次函数性质一次函数y=kx+b 的图象是经过______和_____两点的一条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y=kx+b,它可以看作由直线y=kx 平移___个单位长度得到.(当b>0时,____;当b<0时,_____) (1)解析式:y=kx+b(k 、b 是常数,k ≠0)(2)必过点:(0,b )和(-kb ,0)(3)走向: k>0,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k<0,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b>0,图象经过第一、二象限;b<0,图象经过第三、四象限⇔⎩⎨⎧>>00b k 直线经过第一、二、三象限 ⇔⎩⎨⎧<>00b k 直线经过第一、三、四象限 ⇔⎩⎨⎧><00b k 直线经过第一、二、四象限 ⇔⎩⎨⎧<<00b k 直线经过第二、三、四象限 (4)增减性: k>0,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k<0,y 随x 增大而减小. (5)倾斜度:|k|越大,图象越接近于y 轴;|k|越小,图象越接近于x 轴.(6)图像的平移:当b>0时,将直线y=kx的图象向上平移b个单位;当b<0时,将直线y=kx 的图象向下平移b个单位.b>0 b<0 b=0经过第一、二、三象限经过第一、三、四象限经过第一、三象限k>0图象从左到右上升,y随x的增大而增大经过第一、二、四象限经过第二、三、四象限经过第二、四象限k<0图象从左到右下降,y随x的增大而减小3、正比例函数及性质一般地,形如y=kx(k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 注:正比例函数一般形式 y=kx (k不为零) ① k不为零② x指数为1 ③ b取零当k>0时,直线y=kx经过三、一象限,从左向右上升,即随x的增大y也增大;当k<0时,•直线y=kx经过二、四象限,从左向右下降,即随x增大y反而减小.1.解析式:y=kx(k是常数,k≠0)2.必过点:(0,0)、(1,k)3.走向:k>0时,图像经过_________;k<0时,•图像经过________4.增减性:k>0,y随x的增大而______;k<0,y随x增大而_____5.倾斜度:|k|越大,越接近______;|k|越小,越接近_____4、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的画法.根据几何知识:经过两点能画出一条直线,并且只能画出一条直线,即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所以画一次函数的图象时,只要先描出两点,再连成直线即可.一般情况下:是先选取它与两坐标轴的交点:______ , ________即横坐标或纵坐标为0的点.5、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之间的关系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它可以看作是由直线y=kx平移|b|个单位长度而得到(当b>0时,向上平移;当b<0时,向下平移)6、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及性质6、直线11b x k y +=(01≠k )与22b x k y +=(02≠k )的位置关系 (1)两直线平行⇔21k k =且21b b ≠ (2)两直线相交⇔21k k ≠ (3)两直线重合⇔21k k =且21b b = (4)两直线垂直⇔121-=k k7、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函数解析式的一般步骤:(1)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含有待定系数的函数关系式;(2)将x 、y 的几对值或图象上的几个点的坐标代入上述函数关系式中得到以待定系数为未知数的方程;(3)解方程得出未知系数的值;(4)将求出的待定系数代回所求的函数关系式中得出所求函数的解析式. 参考答案:1、0k ≠ 正比例函数 正比例函数2、(0,b ) (-kb,0) |b| 向上平移 向下平移3、一、三象限 二、四象限 增大 减小 y 轴 x 轴4、(0,b ),第三课 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1.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由于任何一元一次方程都可以转为0ax b +=(,a b 为常数,0a ≠)的形式,所以解一元一次方程可转化为:当某一个函数的值为0时,求__________的值.从图像上看,这相当于已知直线y ax b =+,确定它与轴交点的横坐标的值. 2. 一次函数与不等式由于任何一元一次不等式都可以转为0ax b +>或0ax b +<(,a b 为常数,0a ≠)的形式,所以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可看作:当一次函数的值_________时,求自变量相应的取值范围.3.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一般地,每个二元一次方程组都对应两个一次函数,于是对应两条直线.从“数”的角度看,解方程组相当于考虑自变量为何值时两个函数的值相等,以及这个函数值是何值;从的“形”角度看,解方程组相当于确定两条直线_________的坐标.参考答案:1. 相应的自变量2. 大(小)于03. 交点第四课几种常见的统计图1.频数和频率的概念在调查中____________称为频数.一般我们称落在不同小组中的____________为该组的频数.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的比为频率.频率反映了____________的大小在____________中所占的分量,频率 100%就是百分比.2.数据的表示方法(1)条形图用____________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____________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再把这些直条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这样的统计图叫做____________.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____________,即根据条形统计图可以直接看被统计对象的____________.例如:某校八年级学生共300人,到学校上学的方式有骑自行车的,有步行的,有坐车的,还有其它方式的,这四种方式的人数可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3.数据的表示方法(2)扇形图利用圆和扇形来表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关系,圆代表____________,圆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总体中的____________.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____________,即根据统计图可看出被统计对象____________.例如:上面用条形图表示的某校八年级学生到校上学方式的情况,可用扇形统计图形表示.4.数据的表示方法(3)折线图用____________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____________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____________顺次连接起来,所得的统计图叫做____________.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____________,即根据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事物的____________.例如,某同学出生时的身高为47cm,以下表示他的成长记录:年龄(岁) 5 10 15 20 25身高(cm)92 140 178 183 185该同学的生长情况,可用折线统计图表示出来,如图所示.5.频数分布直方图我们知道,一组数据如果从总体去看,有时很难把握其实质,如果将一组数据进行____________,然后根据每一小组出现的____________的多少去研究数据的分布情况,对分析问题大有帮助,这样就产生了频数分布表,其中,把____________叫做组数,____________称为组距.例如:为了研究800m赛跑后学生心率的分布情况,体育老师统计了全班同学1分钟时间脉搏的次数,并整理成下面的表格:体育老师把全班学生的脉搏次数按范围分成_________组,每一个组的组距为__________,上表为频数分布表.频数分布直方图就是一种____________,一般长方形的宽表示____________,长方形的长表示____________,在宽相等的条件下,____________就可以直观地表示出每个对象的频数分布情况.直方图实际上是用长方形的____________表示频数,长方形的____________是组距,当长方形的宽相等时,可用长方行的____________表示频数.例如:对于上面的问题,体育老师画出如下图,横轴表示脉搏次数,标出了每一组的两个端点,纵轴表示频数(学生人数)每个矩形的高代表对应组的频数,这样的统计图为频数分布直方图.说明:1. 在画频数分布直方图时,首先要列出频数分布表,在分组时要注意:(1)组数适当;(2)组距相等.2. 分组要遵循三个原则:(1)不空,即该组必须有数据;(2)不重,即一个数据只能在一个组中;(3)不漏,即不能漏掉某一个数据.参考答案:1.每个对象所出现的次数数据个数频数数据总数各组频数总数2.一个单位长度数量的多少条形统计图具体数字准确数据3.总体部分总体不同部分百分比所占比例4.一个单位长度数量的多少线段折线统计图变化情况变化趋势5.适当的分组频数分成的组的个数每一组两端点的差8 5 条形统计图每个对象的考察内容频数长方形的高度面积宽高第五课全等三角形概念和性质1.全等形(1)定义:能够________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初二数学上学期知识点总结

初二数学上学期知识点总结

初二上学期数学知识点回顾分式知识要点 1. 分式的有关概念设A.B 表示两个整式. 如果B 中含有字母, 式子 就叫做分式. 注意分母B 的值不能为零, 否则分式没有意义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的分式叫做最简分式.如果分子分母有公因式, 要进行约分化简2.分式的基本性质,M B M A B A ⨯⨯= MB M A B A ÷÷=(M 为不等于零的整式) 3. 分式的运算 (分式的运算法则与分数的运算法则类似).(异分母相加, 先通分);4. 零指数5. 负整数指数注意正整数幂的运算性质n n n mn n m n m n m n m n m b a ab a a a a a a a a a ==≠=÷=⋅-+)(,)(),0(,可以推广到整数指数幂, 也就是上述等式中的m 、 n 可以是O 或负整数.6.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 在方程的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 约去分母, 化为整式方程.解这个整式方程. .验根, 即把整式方程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 看结果是不是零, 若结果不是0, 说明此根是原方程的根;若结果是0, 说明此根是原方程的增根, 必须舍去.7、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1)审清题意;(2)设未知数(要有单位);(3)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出式子, 找出相等关系, 列出方程;(4)解方程, 并验根, 还要看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意;(5)写出答案(要有单位)。

正比例、反比例第一象限(+, +), 第二象限(-, +)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x 轴上的点的纵坐标等于0, 反过来, 纵坐标等于0的点都在x 轴上, y 轴上的点的横坐标等于0, 反过来, 横坐标等于0的点都在y 轴上,若两个点关于x 轴对称, 横坐标相等, 纵坐标互为相反数;若两个点关于y 轴对称, 纵坐标相等, 横坐标互为相反数;若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 横坐标、纵坐标都是互为相反数。

初二数学必备知识点

初二数学必备知识点

初二数学必备知识点学习的三个必要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

每一门科目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但其实都是万变不离其中的。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二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二上学期数学知识点归纳一、勾股定理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这种关系,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数满足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常见的勾股数组有:(3,4,5);(5,12,13);(8,15,17);(7,24,25);(20,21,29);(9,40,41);……(这些勾股数组的倍数仍是勾股数)。

二、证明1、对事情作出判断的句子,就叫做命题。

即:命题是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

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度。

(1)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思路是将原三角形中的三个角凑到一起组成一个平角。

一般需要作辅助。

(2)三角形的外角与它相邻的内角是互为补角。

3、三角形的外角与它不相邻的内角关系(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4、证明一个命题是真命题的基本步骤(1)根据题意,画出图形。

(2)根据条件、结论,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

(3)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

在证明时需注意:①在一般情况下,分析的过程不要求写出来。

②证明中的每一步推理都要有根据。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相互平行。

八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零指数幂与负整指数幂】重点:幂的性质(指数为全体整数)并会用于计算以及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些绝对值较小的数难点:理解和应用整数指数幂的性质。

一、复习练习:1、;=;=,=,=。

2、不用计算器计算:÷(—2)2—2-1+二、指数的范围扩大到了全体整数.1、探索现在,我们已经引进了零指数幂和负整数幂,指数的范围已经扩大到了全体整数.那么,在“幂的运算”中所学的幂的性质是否还成立呢?与同学们讨论并交流一下,判断下列式子是否成立.(1);(2)(a?b)-3=a-3b-3;(3)(a-3)2=a(-3)×22、概括:指数的范围已经扩大到了全体整数后,幂的运算法则仍然成立。

初二数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数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数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初二的知识点已经新鲜出炉了,赶紧来看看吧。

其实学好数学并不是,对于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总结复习,你也可以学好数学。

下面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初二数学重点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初二数学重点知识点一一运用公式法:我们知道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互为逆变形。

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是把多项式分解因式。

于是有:a2-b2=a+ba-ba2+2ab+b2=a+b2a2-2ab+b2=a-b2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可以用来把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

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运用公式法。

二平方差公式1.平方差公式1式子: a2-b2=a+ba-b2语言:两个数的平方差,等于这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

这个公式就是平方差公式。

三因式分解1.因式分解时,各项如果有公因式应先提公因式,再进一步分解。

2.因式分解,必须进行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不能再分解为止。

四完全平方公式1把乘法公式a+b2=a2+2ab+b2 和 a-b2=a2-2ab+b2反过来,就可以得到:a2+2ab+b2 =a+b2a2-2ab+b2 =a-b2这就是说,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或者减去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等于这两个数的和或者差的平方。

把a2+2ab+b2和a2-2ab+b2这样的式子叫完全平方式。

上面两个公式叫完全平方公式。

2完全平方式的形式和特点①项数:三项②有两项是两个数的的平方和,这两项的符号相同。

③有一项是这两个数的积的两倍。

3当多项式中有公因式时,应该先提出公因式,再用公式分解。

4完全平方公式中的a、b可表示单项式,也可以表示多项式。

这里只要将多项式看成一个整体就可以了。

5分解因式,必须分解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

五分组分解法我们看多项式am+ an+ bm+ bn,这四项中没有公因式,所以不能用提取公因式法,再看它又不能用公式法分解因式.如果我们把它分成两组am+ an和bm+ bn,这两组能分别用提取公因式的方法分别分解因式.原式=am +an+bm+ bn=am+ n+bm +n做到这一步不叫把多项式分解因式,因为它不符合因式分解的意义.但不难看出这两项还有公因式m+n,因此还能继续分解,所以原式=am +an+bm+ bn=am+ n+bm+ n=m +n?a +b.这种利用分组来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分组分解法.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如果把一个多项式的项分组并提取公因式后它们的另一个因式正好相同,那么这个多项式就可以用分组分解法来分解因式.初二数学重点知识点二全等三角形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全等三角形:两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都一样时,其中一个可以经过平移、旋转、对称等运动或称变换使之与另一个重合,这两个三角形称为全等三角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数学上下册重点难点知识点总结初二数学(上)应知应会的知识点因式分解1. 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注意:因式分解与乘法是相反的两个转化. 2.因式分解的方法:常用“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3.公因式的确定:系数的最大公约数·相同因式的最低次幂.注意公式:a+b=b+a ; a-b=-(b-a); (a-b)2=(b-a)2; (a-b)3=-(b-a)3. 4.因式分解的公式:(1)平方差公式: a2-b2=(a+ b )(a- b );(2)完全平方公式: a2+2ab+b2=(a+b)2, a2-2ab+b2=(a-b)2. 5.因式分解的注意事项:(1)选择因式分解方法的一般次序是:一 提取、二 公式、三 分组、四 十字; (2)使用因式分解公式时要特别注意公式中的字母都具有整体性; (3)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分解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分解为止; (4)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每一个因式的首项符号为正; (5)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加以整理;(6)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相同因式写成乘方的形式. 6.因式分解的解题技巧:(1)换位整理,加括号或去括号整理;(2)提负号;(3)全变号;(4)换元;(5)配方;(6)把相同的式子看作整体;(7)灵活分组;(8)提取分数系数;(9)展开部分括号或全部括号;(10)拆项或补项. 7.完全平方式:能化为(m+n )2的多项式叫完全平方式;对于二次三项式x2+px+q ,有“ x2+px+q 是完全平方式 ⇔ q2p 2=⎪⎭⎫⎝⎛”.分式1.分式:一般地,用A 、B 表示两个整式,A ÷B 就可以表示为B A的形式,如果B 中含有字母,式子B A叫做分式.2.有理式:整式与分式统称有理式;即⎩⎨⎧分式整式有理式. 3.对于分式的两个重要判断:(1)若分式的分母为零,则分式无意义,反之有意义;(2)若分式的分子为零,而分母不为零,则分式的值为零;注意:若分式的分子为零,而分母也为零,则分式无意义. 4.分式的基本性质与应用:(1)若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2)注意:在分式中,分子、分母、分式本身的符号,改变其中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即 分母分子分母分子分母分子分母分子-=-=-=---(3)繁分式化简时,采用分子分母同乘小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比较简单.5.分式的约分:把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注意:分式约分前经常需要先因式分解.6.最简分式: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这个分式叫做最简分式;注意:分式计算的最后结果要求化为最简分式.7.分式的乘除法法则:,bdac d c b a =⋅ bc ad c d b a d c b a =⋅=÷.8.分式的乘方:为正整数)(n .b a b a n n n=⎪⎭⎫⎝⎛.9.负整指数计算法则:(1)公式: a0=1(a ≠0), a-n=na 1(a ≠0);(2)正整指数的运算法则都可用于负整指数计算;(3)公式:nna b b a ⎪⎭⎫ ⎝⎛=⎪⎭⎫ ⎝⎛-,n mm n a b b a =--;(4)公式: (-1)-2=1, (-1)-3=-1.10.分式的通分: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成与原来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注意:分式的通分前要先确定最简公分母.11.最简公分母的确定:系数的最小公倍数·相同因式的最高次幂.12.同分母与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法则:;cb ac b c a ±=±bd bcad bd bc bd ad d c b a ±=±=±.13.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在方程ax+b=0(a ≠0)中,x 是未知数,a 和b是用字母表示的已知数,对x 来说,字母a 是x 的系数,叫做字母系数,字母b 是常数项,我们称它为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注意:在字母方程中,一般用a 、b 、c 等表示已知数,用x 、y 、z 等表示未知数.14.公式变形:把一个公式从一种形式变换成另一种形式,叫做公式变形;注意:公式变形的本质就是解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特别要注意:字母方程两边同时乘以含字母的代数式时,一般需要先确认这个代数式的值不为0.15.分式方程:分母里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注意:以前学过的,分母里不含未知数的方程是整式方程.16.分式方程的增根:在解分式方程时,为了去分母,方程的两边同乘以了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所以可能产生增根,故分式方程必须验增根;注意:在解方程时,方程的两边一般不要同时除以含未知数的代数式,因为可能丢根. 17.分式方程验增根的方法:把分式方程求出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或分式方程的每个分母),若值为零,求出的根是增根,这时原方程无解;若值不为零,求出的根是原方程的解;注意:由此可判断,使分母的值为零的未知数的值可能是原方程的增根.18.分式方程的应用: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与列整式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一样,但需要增加“验增根”的程序. 数的开方1.平方根的定义:若x2=a,那么x 叫a 的平方根,(即a 的平方根是x );注意:(1)a 叫x 的平方数,(2)已知x 求a 叫乘方,已知a 求x 叫开方,乘方与开方互为逆运算.2.平方根的性质:(1)正数的平方根是一对相反数; (2)0的平方根还是0; (3)负数没有平方根.3.平方根的表示方法:a 的平方根表示为a 和a -.注意:a 可以看作是一个数,也可以认为是一个数开二次方的运算.4.算术平方根:正数a 的正的平方根叫a 的算术平方根,表示为a .注意:0的算术平方根还是0.5.三个重要非负数: a2≥0 ,|a|≥0 ,a ≥0 .注意:非负数之和为0,说明它们都是0.6.两个重要公式: (1) ()a a 2=; (a ≥0)(2)⎩⎨⎧<-≥==)0a (a )0a (a a a 2 . 7.立方根的定义:若x3=a,那么x 叫a 的立方根,(即a 的立方根是x ).注意:(1)a 叫x 的立方数;(2)a 的立方根表示为3a ;即把a 开三次方.8.立方根的性质:(1)正数的立方根是一个正数; (2)0的立方根还是0;(3)负数的立方根是一个负数.9.立方根的特性:33a a -=-. 10.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注意:π和开方开不尽的数是无理数.11.实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12.实数的分类:(1)⎪⎪⎪⎩⎪⎪⎪⎨⎧⎭⎬⎫⎩⎨⎧⎪⎭⎪⎬⎫⎪⎩⎪⎨⎧无限不循环小数负无理数正无理数无理数数有限小数与无限循环小负有理数正有理数有理数实数0(2)⎪⎩⎪⎨⎧负实数正实数实数0.13.数轴的性质: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14.无理数的近似值:实数计算的结果中若含有无理数且题目无近似要求,则结果应该用无理数表示;如果题目有近似要求,则结果应该用无理数的近似值表示.注意:(1)近似计算时,中间过程要多保留一位;(2)要求记忆:414.12=732.13= 236.25=.三角形B C∴ AB = AC (2) ∵AB = AC∴ΔABC 是等腰三角形6.等边三角形的定义: 有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如图) A B C几何表达式举例:(1)∵ΔABC 是等边三角形∴AB=BC=AC (2) ∵AB=BC=AC∴ΔABC 是等边三角形7.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 (1)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如图) (2)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如图) (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如图) ※(4)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1) (2) (3)(4) 几何表达式举例: (1) ∵∠A+∠B+∠C=180∴………………… (2) ∵∠C=90° ∴∠A+∠B=90°(3) ∵∠ACD=∠A+∠B ∴………………… (4) ∵∠ACD >∠A ∴………………… 8.直角三角形的定义: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如图) A B C几何表达式举例: (1) ∵∠C=90° ∴ΔABC 是直角三角形(2) ∵ΔABC 是直角三角形∴∠C=90°9.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定义: 两条直角边相等的直角三角形叫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 AB C几何表达式举例: (1) ∵∠C=90° CA=CB ∴Δ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 ∵Δ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90° CA=CB D AB CA B C AB C(3)(2) ………………(3)在Rt ΔABC 和Rt ΔEFG ∵ AB=EF又∵ AC = EG∴Rt ΔABC ≌Rt ΔEFG12.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 (1)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如图) (2)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平分线上.(如图)A O BC DE 几何表达式举例: (1)∵OC 平分∠AOB 又∵CD ⊥OA CE ⊥OB ∴ CD = CE (2) ∵CD ⊥OA CE ⊥OB又∵CD = CE∴OC 是角平分线 13.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定义: 垂直于一条线段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如图) A B E FO 几何表达式举例: (1) ∵EF 垂直平分AB ∴EF ⊥AB OA=OB (2) ∵EF ⊥AB OA=OB ∴EF 是AB 的垂直平分线14.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 (1)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如图) (2)和一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如图) A B C MNP 几何表达式举例: (1) ∵MN 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 PA = PB (2) ∵PA = PB ∴点P 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上 15.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推论: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如几何表达式举例: (1) ∵AB = AC B FA B C E F G几何B级概念:(要求理解、会讲、会用,主要用于填空和选择题)一基本概念: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三角形的外角、全等三角形、角平分线的集合定义、原命题、逆命题、逆定理、尺规作图、辅助线、线段垂直平分线的集合定义、轴对称的定义、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勾股数.二常识:1.三角形中,第三边长的判断:另两边之差<第三边<另两边之和.2.三角形中,有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三条高线,它们都分别交于一点,其中前两个交点都在三角形内,而第三个交点可在三角形内,三角形上,三角形外.注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都是线段.3.如图,三角形中,有一个重要的面积等式,即:若CD ⊥AB ,BE ⊥CA ,则CD ·AB=BE ·CA.4.三角形能否成立的条件是:最长边<另两边之和. 5.直角三角形能否成立的条件是:最长边的平方等于另两边的平方和. 6.分别含30°、45°、60°的直角三角形是特殊的直角三角形.7.如图,双垂图形中,有两个重要的性质,即: (1) AC ·CB=CD ·AB ; (2)∠1=∠B ,∠2=∠A .8.三角形中,最多有一个内角是钝角,但最少有两个外角是钝角. 9.全等三角形中,重合的点是对应顶点,对应顶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10.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11.几何习题中,“文字叙述题”需要自己画图,写已知、求证、证明. 12.符合“AAA ”“SSA ”条件的三角形不能判定全等. 13.几何习题经常用四种方法进行分析:(1)分析综合法;(2)方程分析法;(3)代入分析法;(4)图形观察法. 14.几何基本作图分为:(1)作线段等于已知线段;(2)作角等于已知角;(3)作已知角的平分线;(4)过已知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5)作线段的中垂线;(6)过已知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15.会用尺规完成“SAS ”、“ASA ”、“AAS ”、“SSS ”、“HL ”、“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作图.16.作图题在分析过程中,首先要画出草图并标出字母,然后确定先画什么,后画什么;注意:每步作图都应该是几何基本作图. 17.几何画图的类型:(1)估画图;(2)工具画图;(3)尺规画图. ※18.几何重要图形和辅助线: (1)选取和作辅助线的原则:① 构造特殊图形,使可用的定理增加; ② 一举多得;③ 聚合题目中的分散条件,转移线段,转移角; ④ 作辅助线必须符合几何基本作图.A BC E DA B CD12ADC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