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习俗调查报告范文
元宵节的调查小报告
元宵节的调查小报告一、引言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在农历正月十五日庆祝。
每年的元宵节,人们在家中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为了更好地了解元宵节的来历、传统习俗和现代庆祝方式,本报告进行了一次调查研究。
二、来历与传统习俗2.1 来历元宵节的来历源自中国两千多年的传统。
相传,元宵节最早起源于汉朝,其由古人民在这一天祭祀祖先和神灵,以祈求祝福和平安。
2.2 传统习俗在元宵节期间,中国人民有许多传统习俗。
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的习俗:2.2.1 元宵元宵,即汤圆,是元宵节期间必不可少的食物。
它是由糯米粉制成的,有各种口味,如芝麻、花生、红豆等。
吃元宵象征着团圆和幸福。
2.2.2 赏花灯元宵节的一个重要活动是赏花灯。
人们在元宵节晚上出门,欣赏各种精美的灯笼和彩灯。
不同地区有各种不同的花灯形状和设计,如动物、花卉、民间故事等。
这不仅增加了节日气氛,还给人们带来了视觉的享受。
2.2.3 猜灯谜猜灯谜是元宵节的另一个传统习俗,也是人们非常喜欢的活动。
人们把写有谜底的纸条贴在花灯上,其他人需要猜出正确的答案。
这不仅考验了人们的智力,还增加了节日的趣味性。
三、现代庆祝方式3.1 音乐会与晚会在现代,元宵节期间有许多音乐会和晚会举行。
各种类型的表演,如舞蹈、歌曲、戏剧等,吸引着大量观众。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也让人们更加了解和欣赏传统文化。
3.2 灯光秀现代的元宵节庆祝中,灯光秀已成为一种流行的方式。
通过利用灯光和音乐,创造出令人惊叹的视觉效果。
这些灯光秀通常在公共场所展示,吸引了很多人前来观赏和拍照。
四、结论通过对元宵节的调查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元宵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元宵节的传统习俗,如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等,寓意着团圆和幸福。
•现代庆祝方式中的音乐会、晚会和灯光秀,丰富了节日的内涵,让人们更好地体验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通过深入了解和传承元宵节的文化,可以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增强民族凝聚力。
元宵节调研报告
元宵节调研报告元宵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为了深入了解元宵节在当今社会的传承与发展,以及人们对这一节日的认知和参与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广泛的调研。
本次调研通过问卷调查、访谈以及实地观察等方式,涵盖了不同年龄、性别、地域和职业的人群,共收集了X份有效样本。
一、元宵节的起源与历史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为纪念“平吕”而设。
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庆祝内容和形式不断丰富和演变。
在历史长河中,元宵节一直是民众狂欢的节日。
唐宋时期,元宵赏灯十分兴盛,无论是京城还是乡镇,处处张灯结彩。
明清两代,元宵节的花灯制作更加精巧,民俗活动也更为多样。
二、元宵节的传统习俗1、吃元宵元宵是元宵节的代表性食品,象征着团圆、美满。
传统的元宵以糯米粉为皮,内馅有芝麻、花生、豆沙等多种口味。
如今,随着人们口味的变化和创新,出现了各种新口味和新形式的元宵。
2、赏花灯花灯是元宵节的一大亮点。
各地都会举办花灯展览,造型各异、色彩缤纷的花灯让人目不暇接。
有的花灯还融入了现代科技元素,更加生动有趣。
3、猜灯谜猜灯谜是一项富有智慧和趣味的活动。
灯谜通常写在纸条上,挂在花灯下,供人们猜解。
猜对灯谜者还能获得小奖品,增添了节日的欢乐氛围。
4、舞龙舞狮舞龙舞狮是民间传统的表演形式,寓意着吉祥如意、消灾降福。
在元宵节期间,精彩的舞龙舞狮表演常常吸引众多观众。
三、人们对元宵节的认知和态度通过调研发现,大部分人对元宵节的起源和传统习俗有一定的了解,但了解程度存在差异。
年轻人对元宵节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了解相对较少,而中老年人则更为熟悉。
在对元宵节的态度方面,多数人认为元宵节是重要的传统节日,应该传承和弘扬。
然而,也有部分人表示,由于现代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对元宵节的重视程度有所降低。
四、元宵节的现代传承与发展1、创新形式在保持传统习俗的基础上,出现了许多创新的庆祝方式。
元宵节调查报告
最新元宵节调查报告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
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元宵节调查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最新元宵节调查报告1调查目的元宵节的由来与习俗调查时间正月十三调查地点家里调查方法问妈妈,在网上查调查结果元宵节的由来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
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
相传,汉文帝(前179―前157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就叫元宵。
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
《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
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风俗习惯吃汤圆吃“汤圆”是元宵节的一项重要习俗。
汤圆,又名“汤团”、“元宵”。
吃汤圆的风俗始于宋代,当时的汤圆称“浮圆子”,亦称“汤圆子”、“乳糖圆子”、“汤丸”、“汤团”,生意人则美其名日:“元宝”。
宋元元初时,汤圆已成为元宵节的应节食品,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元宵”。
猜灯谜玩灯是元宵节的一个重要项目。
灯谜是元宵灯节派生出来的一种文字游戏,也叫灯虎。
将谜面贴在花灯上供人猜射,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并有谜格24种,常用的有卷帘、秋千、求凤等格,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
赏花灯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执佑《惹蟮梅鸱ü槔矗朴《饶韧庸糠暾率澹谠萍把龇鹕崂遣畏鸬募樟汲健:好鞯畚撕胙锓鸱ǎ铝钫率逡乖诠泻退略"燃灯表佛"。
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
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南北方元宵节风俗的差异调查报告范文
南北方元宵节风俗的差异调查报告范文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南北方元宵节风俗的差异调查报告范文1一、调查目的了解中国春节有哪些习俗,这些习俗的由来,感受人们过春节时的喜悦心情和欢乐气氛。
二、调查时间三、调查方式1.利用谈话的方式,询问长辈。
2.跟爸爸妈妈打理家务,亲自感受迎接新年的到来。
四、调查内容1、除尘腊月二十四这天,妈妈早早把我叫起来,叫我和她一同打扫,房间的里里外外,庭院的旮旮旯旯彻底地清扫一遍。
我很疑惑,问妈妈为啥打扫这般早哩?妈妈告诉我说:“‘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
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不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除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都要清扫庭院,疏浚明渠暗沟,掸拂室内尘垢蛛网,清洗锅碗瓢盆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等。
年前打春时,各家再忙也得赶在打春前一下室内外卫生,立春后就不可在打扫了,防止把新春的财气,新春的喜庆扫了出去。
”听妈妈这么一讲,我恍然大悟,原来这个习俗寄托着人们除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2、贴春联腊月二十九这天,吃过早饭,我就和妈妈忙着贴春联和福字。
“妈妈,‘福’字为什么要倒着贴呢?&rdq(向你推荐)uo;“傻孩子,这是因为‘福’到来了。
”“妈妈,你给我讲讲贴春联的来历吧!”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
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
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
“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3、守岁大年三十的晚上,我们一家聚在一起守岁,共同期待着新的一年的到来。
爸爸说:“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我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经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在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
的晚上,家人团聚,欢聚一堂。
闹元宵的社会实践报告
一、前言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
为了深入了解这一传统节日,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我们小组在2023年的元宵节期间,开展了“闹元宵”的社会实践活动。
以下是我们的实践报告。
二、实践背景元宵节起源于汉代,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等。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元宵节也逐渐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节日。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这一传统文化,我们小组决定开展“闹元宵”的社会实践活动。
三、实践内容1. 观察元宵节的传统习俗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小组通过走访、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了元宵节的传统习俗。
我们了解到,元宵节的传统习俗主要有以下几种:(1)赏花灯:元宵节期间,人们会制作各式各样的花灯,挂在家门口或公共场所,以祈求平安、吉祥。
(2)猜灯谜:元宵节期间,人们会制作各种灯谜,挂在花灯上,供大家猜解,以增加节日的趣味性。
(3)吃元宵:元宵是元宵节的传统食品,象征着团圆和美满。
人们会在元宵节这天吃元宵,以表达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2. 参与元宵节庆祝活动为了亲身体验元宵节的氛围,我们小组参加了当地的元宵节庆祝活动。
活动包括:(1)观灯会:我们来到了当地的灯会现场,欣赏了各式各样的花灯,感受到了浓厚的节日氛围。
(2)猜灯谜:我们在灯会上参与了猜灯谜活动,不仅增加了节日的趣味性,还锻炼了我们的思维能力。
(3)品尝元宵:在活动现场,我们品尝了各种口味的元宵,感受到了团圆和美满的氛围。
3. 采访当地居民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还采访了当地居民,了解他们对元宵节的看法和习俗。
通过采访,我们了解到:(1)大多数居民对元宵节的传统习俗较为熟悉,认为元宵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
(2)居民们认为,元宵节的传统习俗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
(3)居民们希望元宵节的传统习俗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四、实践总结通过本次“闹元宵”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小组收获颇丰。
元宵节民风民俗调查报告(精选6篇)
元宵节民风民俗调查报告(精选6篇)元宵节民风民俗调查报告 1调查时间:春节期间调查地点:山东老家调查渠道:家人、网络、书籍调查方法:向家人询问、在网络上查找、浏览书籍、亲身体验调查结果:春节的产生据记载,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春节不同时代有不同名称。
在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汉时期,又被叫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岁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元”、“岁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关于春节的起源多种说法,但其中为公众普遍接受的说法是,虞舜时期,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
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春节过去也叫元旦,春节所在的这一月叫元月。
中国历代春节的日期并不一致:夏朝用孟春的元月为正月,商朝用腊月(十二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以十月为正月,汉朝初期沿用秦历。
公元前104年,天文学家落下闳、某某等人制订了《太初历》,将原来以十月为岁首改为以孟春正月为岁首,后人在此基本上逐渐完善为我们当今使用的阴历(即农历),落下闳也被称为“春节老人”。
此后中国一直沿用夏历(阴历,又称农历)纪年,直到清朝未年,长达20某某年。
春节的习俗守岁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
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秧歌汉族舞蹈,源于插秧耕地的劳动生活,与祭祀农神,祈求丰收所唱的颂歌有关。
秧歌流行我国北方汉族地区,主要于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时在广场上表演,是一种集歌、舞、戏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
放爆竹放鞭炮贺新春,在我国有两千多年历史。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的调查报告范文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的调查报告1. 调查背景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灯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农历正月十五。
元宵节是中国最古老的传统节日,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人们对于元宵节的认知、庆祝方式以及传统习俗的传承情况。
2.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了300份问卷,回收率为95%。
问卷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对于元宵节的了解程度;2. 庆祝元宵节的方式;3. 对于元宵节传统习俗的传承情况;4. 对于元宵节的期待和意义。
3. 调查结果分析3.1 对于元宵节的了解程度根据调查结果,超过70%的受访者对于元宵节有一定的了解,其中有15%的人对元宵节的历史和文化内涵非常熟悉。
然而,也有约20%的人对元宵节了解较少或者完全不了解。
3.2 庆祝元宵节的方式在庆祝元宵节的方式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人选择和家人一起共进团圆饭、赏灯、放烟花爆竹来庆祝这个节日。
此外,还有一部分人选择参加元宵节的传统活动,如猜灯谜、舞龙舞狮等。
3.3 元宵节传统习俗的传承情况在对于元宵节传统习俗的传承情况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者表示自己有意识地传承了元宵节的传统习俗,如包汤圆、猜灯谜等。
然而,也有一部分人表示自己并没有很好地传承这些传统习俗,主要原因是生活节奏快、工作繁忙。
3.4 元宵节的期待和意义对于元宵节的期待和意义,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元宵节是一个传统的家庭团聚节日,期待和家人一起度过这个欢乐的时刻。
此外,也有一部分人认为元宵节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机会,希望通过庆祝元宵节来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4. 结论与建议根据本次调查的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大部分人对于元宵节有一定的了解,但仍有一部分人对其了解甚少; 2. 大多数人选择和家人一起共进团圆饭、赏灯、放烟花爆竹来庆祝元宵节; 3. 大部分人有意识地传承了元宵节的传统习俗,但也有一部分人没有很好地传承这些习俗; 4. 大多数人期待和家人一起度过元宵节,并认为元宵节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机会。
元宵风俗社会实践报告
一、前言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具有浓厚民俗特色的重要节日之一。
为了深入了解元宵风俗,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我们组织了一次元宵风俗的社会实践活动。
以下是本次社会实践的报告。
二、实践背景元宵节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唐宋,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元宵节期间,人们通过各种民俗活动来庆祝这个传统节日,如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舞龙舞狮等。
这些民俗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三、实践内容1. 调查研究为了深入了解元宵风俗,我们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访谈等方式,对元宵节的起源、传说、民俗活动等进行了深入研究。
2. 实地考察我们组织了前往具有代表性的元宵节庆典活动的地点进行实地考察,如市中心的元宵灯会、传统手工艺展览等。
3. 民俗体验在实地考察过程中,我们积极参与了猜灯谜、舞龙舞狮等民俗活动,亲身体验了元宵节的欢乐氛围。
4. 调查问卷为了更全面地了解人们对元宵风俗的认知程度,我们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在实践过程中向市民发放并收集了反馈意见。
四、实践成果1. 了解元宵风俗的起源、传说和民俗活动通过本次实践,我们了解了元宵节的起源、传说以及各种民俗活动,如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舞龙舞狮等。
2. 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亲身体验了元宵节的欢乐氛围,感受到了传统节日的魅力。
3.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本次实践,我们传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4. 收集到有价值的数据和意见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收集到了一份关于元宵风俗的调查问卷,为今后研究元宵风俗提供了有价值的数据和意见。
五、实践总结1. 增强了对元宵风俗的认识通过本次实践,我们对元宵风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打下了基础。
2. 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了各项任务,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3. 提高了实践能力通过本次实践,我们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为今后参与类似活动积累了经验。
元宵节传统节日文化调研报告
元宵节传统节日文化调研报告1. 前言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华人世界里的重要节日。
它在农历正月十五举行,标志着中国春节的结束。
元宵节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文化。
本文将对元宵节的起源、传统习俗、民间活动等方面进行调研,以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这一传统节日的文化。
2. 元宵节的起源元宵节起源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据史书记载,元宵节最早是庆祝夜晚的第一轮满月的节日。
后来,汉代时以后,元宵节逐渐发展成了一个与灯火密不可分的节日。
传说在古代的元宵节夜晚,人们会放出天灯、猜灯谜、观赏花灯,以此来祈求祥瑞和平安。
这些传统仪式和活动至今仍在中国各地保持着。
3. 元宵节的传统习俗3.1 点灯放花元宵节最为人所熟知的习俗之一就是点灯放花。
人们会在这一天点亮各种各样的彩灯和蜡烛,将其放在家门口、窗台、花坛等处。
这些灯和烛光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福。
3.2 猜灯谜猜灯谜是元宵节的传统游戏之一,也是一种训练智力的活动。
在元宵节晚上,人们会在灯笼上挂上谜语,其他人则需要通过猜谜语的方式来解开灯谜。
这项活动不仅考验了人们的智力和才智,还增加了节日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3.3 吃元宵元宵节也是吃元宵的日子。
元宵是一种由糯米制成的汤圆,它的外层有着软糯的口感,内部则填充有各种口味的馅料,如花生、红豆、黑芝麻等。
吃元宵象征着“团圆”,也是祈求家庭和睦、和平平安的象征。
4. 元宵节的民间活动4.1 舞狮舞狮是元宵节期间最具特色的民间活动之一。
舞狮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被视为驱邪辟恶、祈福求福的象征。
舞狮表演通常由两个人扮演,其中一个扮演狮子头,另一个扮演狮子身体。
他们通过灵活的舞动和特定的动作,表达着祈福和祝福的愿望。
4.2 灯谜会灯谜会是元宵节期间的另一项传统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人们会在公共场合设置灯谜台,挂上谜语供人猜解。
猜对者可以得到小奖品或者奖励。
灯谜会不仅吸引了许多人参与,还增加了节日氛围和互动性。
4.3 元宵灯会元宵节期间,各地都会举办盛大的元宵灯会。
元宵节调查报告范文
元宵节调查报告范文一、调查背景与目的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在农历正月十五,据说是纪念明亡前夕各地起义胜利陈圆圆投湖自尽被救的传说,于是人们在这天晚上月亮最亮的时候赏月、猜灯谜、吃汤圆等习俗,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人们对元宵节的认知程度、参与度以及对元宵节习俗的态度,以便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二、调查方法与样本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共计发放1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共计80份,有效回收率为80%。
问卷覆盖了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地区的受访者,以确保结果的多样性和代表性。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1.对元宵节的了解程度在对元宵节的了解程度问题上,有65%的受访者表示对元宵节很了解,20%的受访者表示对元宵节比较了解,只有15%的受访者表示对元宵节了解不多。
这反映出大部分人对元宵节有一定的了解,但也有一部分人对元宵节的了解不够深入。
2.参与元宵节的程度在参与元宵节的程度问题上,有40%的受访者表示每年都会参与元宵节的相关活动,30%的受访者表示会偶尔参与,而有30%的受访者表示很少或者从不参与元宵节的活动。
这一结果说明,尽管大部分人对元宵节有了解,但并不一定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
3.对元宵节习俗的态度在对元宵节习俗的态度问题上,有70%的受访者表示非常喜欢元宵节习俗,20%的受访者表示比较喜欢,只有10%的受访者表示对元宵节习俗不感兴趣。
这说明绝大部分人对元宵节习俗持有积极的态度,并且喜欢参与其中。
四、调查结论与建议通过本次调查,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大部分人在元宵节方面有一定的了解,但对这一传统节日的认知程度还有提高的空间。
2.尽管人们对元宵节有了解,但有一部分人并不积极参与其中。
3.绝大部分人对元宵节习俗持有积极的态度,并且喜欢参与其中。
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对元宵节文化的宣传和普及,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提高人们对元宵节的认知程度。
2.鼓励并组织各类元宵节活动,使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其中,感受和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元宵节风俗调研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元宵节风俗调研寒假社会实践报告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元宵节风俗调研寒假社会实践报告1转眼间自己已经是二十多岁的人了,这么多年总是想家了伸手要钱,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都已经可以自己赚钱养活自己了。
而自己,一个所谓的大学生却还是一个寄生虫……所以,在这个寒假,我决定要挑战自己并且证明我自己并不比谁差;在大学中我并没有在浪费青春浪费金钱,走入社会后我不会是一名弱者!抱着这样的心态,我去应聘了“xx辅导中心”的英语老师,怀着一颗忐忑的心呢从试讲到最后的赛讲,我努力了,所以我成功了。
我知道这并不是正的成功,因为让老师们认可你还不够,我们授课的对象是学生,所以,唯有让学生认可你喜欢你,你才有可能成为一位合格的老师。
我是x月xx号去的。
到x月x号结束,期间每周六个工作日,每天上六个小时的课,从早上八点到下午六点,我代的是初中三个年级的英语课。
教英语算是不难,但没有教学经验,对于第一次登上讲台的我,无非是一大挑战,难免有些紧张,但看到孩子们那一双双对知识渴望的眼睛。
我对自己说,“就把他们当作你的朋友吧,放开些,他们会喜欢你的”。
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很快和他们融为一体,紧张的感觉也渐渐的消失了。
这是意外出现了,我把自己备的课讲完了,只用了一个小时四十多分钟,本来一节课应该是一百二十分钟的,离下课还有将近十几分钟,这可怎么办呢……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这是我们第一次见面,那就让他们用英语做一下自我介绍吧。
不一会儿一节课就结束了。
课间留在教室和孩子们交流,发现他们虽然有些叛逆,有些淘气,但还有另一可爱之面,看着孩子们天真浪漫的双眼,我深感老师的责任重大,老师是个神圣的职业,当今天自己讲课讲到汗水顺着脸颊一直流到脖子,流到后背,甚至浸湿了了短袖,我才明白老师是多么的辛苦,脚站的酸了,手写的累了,嗓子喊的哑了,但还是得不顾一切讲到下课为止。
就这样一直坚持到下班,这一天下来,我不知道我是怎么回到宿舍的,进门脱了鞋子就上床了,躺在床上感觉这胳膊,腿和脚都不是自己的了。
关于元宵节的调查报告(精选6篇)
关于元宵节的调查报告(精选6篇)元宵节的调查报告 1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1月1日叫春节。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
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
千百年来,人们使年俗庆祝活动变得异常丰富多彩,这也成为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
一、调查内容:春节活动以及节前节后的其它节日、活动二、调查时间:某某年1月13日—2月10日三、调查方式:先通过网络或老年人之口对春节习俗做一统计,然后根据各地的不同,留意当地的这些春节习俗、活动,对这些活动亲身体验,在活动中和老年人交流,了解这些活动,并在活动中注意观察,了解这些活动在当今时代的特色以及和过去的不同,然后写出小区域春节习俗调查报告,最后汇总。
四、调查结果: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对河南部分地区的春节习俗、特色活动进行了亲身体验,并在活动中对传统的春节文化得到了深刻的体会,并以一个炎黄子孙而自豪、骄傲。
(1)节前节后的其它节日、活动:①: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祭灶):农历腊月二十三,是春节前的一个重要民间节日,人们称它为“祭灶节”,人们为了让灶王向天上玉皇大帝多说好话,家家都要摆上灶王爷的牌位,有的在牌位两边对子上写着“上天言好事,下界送吉祥”。
意为灶王爷饯行。
每到这个时候,人们按捺不住迎接新年的喜悦心情,停下手中各种活计,忙忙碌碌地例行年前的祭灶送神活动。
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中原城乡噼噼叭叭燃放起新年的第一轮鞭炮。
城镇居民忙于购买麻糖、火烧等祭灶食品。
而在广大农村,祭灶的准备活动和隆重的祭灶仪式便在震耳欲聋的炮声中渐渐拉开了帷幕。
过元宵节实践调查报告(2篇)
第1篇一、引言元宵节,又称灯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极具特色的节日之一。
它不仅象征着团圆和欢乐,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为了深入了解元宵节的传统习俗、现代传承以及社会影响,我们组织了一次元宵节实践调查。
本报告将从调查背景、调查方法、调查结果和结论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调查背景元宵节起源于汉代,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汤圆)等活动,以此来庆祝节日的到来。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元宵节的活动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丰富和演变。
三、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实地观察、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元宵节的传统习俗、现代传承和社会影响进行了全面了解。
1. 实地观察:我们选取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对当地的元宵节庆祝活动进行了实地观察,包括花灯展览、民俗表演、猜灯谜活动等。
2. 问卷调查:设计了一份包含20个问题的问卷,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共收集了500份有效问卷。
问卷内容涉及受访者对元宵节的了解程度、参与活动的频率、对传统习俗的认知等。
3. 访谈:选取了5位对元宵节有深入研究的文化学者和活动组织者进行访谈,了解元宵节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以及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
四、调查结果1. 传统习俗:调查结果显示,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汤圆)是元宵节最具代表性的传统习俗。
其中,赏花灯活动最为普遍,几乎所有的受访者都表示有参与过赏花灯的经历。
2. 现代传承:随着社会的发展,元宵节的活动形式也在不断创新。
例如,一些城市会举办大型灯会,吸引大量游客;还有一些地方将元宵节与旅游、美食、文化相结合,推出了一系列特色活动。
3. 社会影响:元宵节不仅是一种文化传承,更是社会和谐、民族团结的象征。
调查显示,参与元宵节活动的人们普遍认为,这个节日有助于增进邻里关系,弘扬传统文化。
4. 受访者认知: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受访者对元宵节的了解程度较高,但仍有部分人对一些传统习俗的了解不够深入。
元宵节调查报告
最新元宵节调查报告最新元宵节调查报告「篇一」镇位于XX市以东40公里河北著名湿地――东淀中游北岸,属XX市管辖。
它始建于春秋末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至明清时期鼎盛一时,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水旱码头。
其间衍生出胜芳花灯、传统花会、说唱艺术、渔歌夯号等文化瑰宝,其中胜芳的灯会规模宏大、特色鲜明、久负盛名。
20xx年,入选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一、胜芳灯会起源胜芳花灯源流古久,据明代地方志记载,胜芳灯会明朝中叶就已流行。
灯会至清朝中、后期气势已盛,规模颇大,闻名华北。
胜芳灯会是一个庞大的独立发展系统,由元宵灯会、“琉璃佛”冰灯和盂兰盆会三部分组成。
其中,以胜芳元宵灯会最负盛名。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胜芳元宵灯会的会演形式,最早是在街心老爷庙前中心广场搭起一座高二米,面积六十平方米左右的灯台,俗称“鳌山”。
灯台上吊满数百种精选出来的各式自制花灯。
胜芳元宵灯会历时五天,自正月十三开始,至正月十八结束。
胜芳灯会期间,白天七十多道古老民间花会踩街巡演,戏院书馆、酒肆茶楼等全天候义演。
入夜,百姓云集鳌山周围观灯听唱,鳌山上民间艺人轮流表演,喧哗沸腾。
元宵冰灯诞生于镇河南苇荡间高地渔民聚居区,由胜芳南音乐会主办。
佳节将至,渔民自东淀采来大块冰凌,运至早已搭好的宏大苇棚内,能工巧匠昼夜不息,各显绝技,精心雕刻成一百多尊神佛像。
因节气与气候条件的影响,元宵冰灯会只在打春晚的年份进行。
盂兰盆会又称“中元”灯会,起源于佛教,兴于民间。
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晚上,渔民祭鬼放“河灯”。
99只舴艋小船在河内一字排开,每船乘三人,一人持篙,二人放灯。
“灯手”由油浸色纸作底盘,上面用粉色纸做成一尺大小荷花灯,燃蜡后,一个一个次序放入水中,供两岸拥挤民众观赏。
习俗调查报告[优秀范文5篇]
习俗调查报告[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习俗调查报告习俗调查报告范文当不太了解,又想弄清某一情况或事件时,我们通常要进行专项的调查,并将探寻到的规律和经验写进调查报告。
那么你真的会写调查报告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习俗调查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习俗调查报告1调查人:黄铭、赖宣琪、饶琳嘉、孙艺冰调查目的:为了更好地了解潮州城乡春节及元宵节的习俗,丰富我们的寒假生活,锻炼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为此,我们决定对这一课题进行调查。
调查地点:潮州市牌坊街调查对象:牌坊街的街坊邻居、路人调查时间:2XXX年1月31日星期二调查方式:我们几位同学是以对牌坊街的街坊邻居、路人进行个别询问的方式来进行了解。
调查过程:我们分为两组,每组两人,每组负责牌坊街的一段,对牌坊街的街坊邻居、路人进行个别询问,根据被询问人的身份,来确定询问的问题,例如:在卖春联的店铺里,我们询问店主“人们一般在什么时候贴春联?”“春联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在调查过程中,人们的态度各所不同,有的人积极配合我们的调查,把自己所知道的都一一讲给我们听;有的人的态度很不好,不回答我们的问题,给我们的调查增加了难度。
调查结果:通过调查,我们了解了潮州城乡春节及元宵节的习俗。
春节的习俗主要有:贴春联,一般是在腊月二十四“神上天”的时候或者在除夕那天,春联的内容根据人们的喜好,有的是关于花草树木,有的是关于“福”、“财”等等,这些都体现了人们盼望新年新气象,图个好兆头的`愿望;祭拜祖先,贡品主要有:鸡、鸭、鹅、鱼、猪肉、水果、茶叶、酒、白果、粉丝等等;吃年夜饭,一家人围在一起吃饭,寓意着团团圆圆,吃鱼寓意着年年有余(鱼),吃芹菜、蒜,寓意着有钱藏;放烟花爆竹,营造一个热闹的氛围;迎老爷,每个村庄都会按惯例举办游神,各村落的迎老爷活动都会延续到二月。
节日当天,各家各户都会摆上香案,在香案上放小一点的香烛,摆上祭品,一般都是猪、鸡、鱼之类的,再摆上用甜糯米做的糕、寿桃之类的面制品。
传统元宵节社会实践报告
一、前言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为了深入了解传统元宵节的文化内涵,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我们组织了一次传统元宵节的社会实践活动。
以下是本次实践活动的报告。
二、实践背景1. 传统元宵节的文化内涵元宵节起源于汉代,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据《岁时广记》记载:“正月十五日,上元节,造灯万盏,上至九天,下至九地,遍照人间。
”元宵节期间,人们通过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放烟花等活动,祈求平安、团圆、幸福。
2. 传统元宵节面临传承危机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元宵节逐渐被边缘化,许多年轻人对这一节日缺乏了解。
为了传承和弘扬传统元宵节文化,我们组织了一次社会实践活动。
三、实践内容1. 调查了解我们通过查阅资料、采访当地居民等方式,了解了元宵节的起源、习俗和传承现状。
发现许多传统习俗正在逐渐消失,年轻人对元宵节的认知度较低。
2. 实地考察我们前往当地具有代表性的元宵节活动场所,如庙会、花灯展览等,亲身感受传统元宵节的氛围。
在庙会上,我们品尝了各种传统美食,如汤圆、元宵、糖葫芦等;在花灯展览中,我们欣赏到了各式各样的花灯,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3. 亲身体验我们参加了猜灯谜、放烟花等活动,亲身体验了传统元宵节的乐趣。
在猜灯谜活动中,我们与当地居民一起探讨灯谜的答案,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在放烟花活动中,我们感受到了节日的喜庆氛围。
4. 活动宣传为了提高人们对传统元宵节的认知度,我们通过社交媒体、校园广播等方式,宣传元宵节的文化内涵和活动。
同时,我们还制作了宣传海报,发放给当地居民,让他们更加了解和关注元宵节。
四、实践成果1. 提高了对传统元宵节的认知度通过本次实践活动,我们深入了解了传统元宵节的文化内涵,提高了对这一节日的认知度。
2. 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亲身体验和宣传活动,我们传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3. 增进了与当地居民的交流在实践活动中,我们与当地居民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增进了彼此的了解。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的调查报告怎么写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的调查报告1. 引言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一年中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也是春节的最后一个节日。
它通常在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庆祝,象征着新的一年开始,人们祈求来年的好运和幸福。
本文将对元宵节的来源、习俗和庆祝活动进行调查,并对过去几年元宵节庆祝活动的变化进行探讨。
2. 元宵节的来源元宵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文化的古代。
根据史书记载,元宵节最早源于汉朝,当时人们选择在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也就是上元节,举办祭祀活动并放松自己。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天逐渐发展成为了庆祝的节日,人们开始制作元宵和观赏灯笼。
3. 元宵节的习俗3.1 元宵和灯笼元宵是元宵节的象征,也是当天庆祝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元宵通常由糯米粉制成,有各种各样的口味,如花生、豆沙、黑芝麻等。
人们通常在元宵节这一天品尝元宵,以象征着团圆和幸福。
与元宵息息相关的还有灯笼。
在元宵节当天,人们会在庭院、公园和街道上挂起各式各样的灯笼,创造出热闹喜庆的氛围。
灯笼的形状和图案多种多样,包括动物、花卉、剧中人物等,色彩斑斓,让人目不暇接。
3.2 猜灯谜和猜谜语在中国的一些地区,元宵节还有着猜灯谜和猜谜语的习俗。
人们会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灯笼上或者挂在公共场所,以供参与者猜解。
这道充满智力挑战的游戏常常能够给人们带来欢乐和挑战。
3.3 舞龙灯和舞狮舞龙灯和舞狮是元宵节庆祝活动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人们喜欢在元宵节这一天舞动着巨大的龙灯和狮子灯,以庆祝和祈求好运。
这项传统活动不仅具有强烈的节日氛围,也是一种独特的表演艺术。
4. 元宵节庆祝活动的变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元宵节庆祝活动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首先,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开始使用LED灯制作灯笼,使灯笼的亮度更高、耗电更低,同时也更加环保。
不仅如此,现代科技还带来了全新的灯光表演形式,如投影灯光秀和激光灯光秀,将元宵节庆祝活动推向了新的高度。
其次,在城市中心地区,元宵节庆祝活动被规模化和商业化。
元宵节风俗调研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元宵节风俗调研寒假社会实践报告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是春节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在这一天,人们辞旧迎新,燃灯放焰,共享团聚欢乐。
元宵节的庆祝活动丰富多彩,而各地的风俗习惯也各具特色。
在这份调研报告中,我将结合寒假期间的社会实践和调研成果,介绍元宵节的相关风俗和习俗。
一、元宵节的起源元宵节起源于古代的宫廷习俗,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朝。
据传说,元宵节是为了纪念汉武帝时期的一次宫廷夜宴,这次夜宴上,“灯集寿宫”成为了后世元宵节的主要活动。
之后,元宵节逐渐演变成为全民共同庆祝的节日,成为了中国文化传统的一部分。
二、元宵节的主要活动1.赏灯:元宵节赏灯是其主要活动之一。
人们在这一天会点亮彩灯,展示各种各样的艺术灯笼,吸引众多游客观赏。
不同地区的灯笼风格各异,有的是传统的纸灯笼,有的则是现代化的LED灯笼,形式多样,色彩绚丽。
2.吃汤圆:元宵节必不可少的食品是汤圆,代表着团圆和美好的寓意。
吃汤圆已成为元宵节的传统习俗,家家户户都会准备汤圆来庆祝这一盛大的节日。
3.舞龙灯:一些地区还有舞龙灯的习俗。
舞龙灯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舞蹈表演,通常由舞者们身着彩衣,手持灯笼,舞动身体,模仿龙的姿态,以此驱邪辟邪,祈求吉祥平安。
三、元宵节的地方风俗1.苏州:苏州元宵节有赏灯祈福的习俗,人们会点亮各种风格的灯笼,希望来年吉祥如意。
此外,苏州元宵节还有“街天井会”活动,人们需穿着汉服行走在古街古巷,赏灯祈福。
2.广州:广州元宵节有闹花灯的习俗,每逢元宵节,广州各个社区都会举办花灯展览,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此外,广州还有猜灯谜、斗花灯等传统活动。
3.北京:北京元宵节有放孔明灯的习俗,人们在元宵之夜会放飞孔明灯,寓意把烦恼和不幸随风飘远,迎接新的一年好运。
四、寒假社会实践成果在寒假期间,我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了解了元宵节的风俗习俗。
通过走访调研、参与文化活动等方式,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元宵节在不同地区的庆祝方式和特色。
元宵节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一、引言元宵节,又称灯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为了更好地了解元宵节的习俗,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我们组织了一次元宵节社会实践活动。
以下是本次实践活动的详细报告。
二、实践背景元宵节是农历正月十五,标志着春节的结束。
在这一天,全国各地都会举行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如赏花灯、猜灯谜、舞龙舞狮等。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三、实践目的1. 了解元宵节的起源、习俗和文化内涵;2. 感受民间艺术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3.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四、实践内容1. 参观元宵节灯会我们首先参观了本地的元宵节灯会。
在活动现场,我们看到了各式各样的花灯,有传统的龙灯、凤灯、鱼灯,也有现代的动漫、卡通、科技灯。
这些花灯不仅造型精美,而且寓意丰富,让人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2. 体验猜灯谜活动猜灯谜是元宵节的传统习俗之一。
我们积极参与了猜灯谜活动,不仅锻炼了思维能力,还学到了很多关于成语、诗词、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3. 观看舞龙舞狮表演舞龙舞狮是元宵节的重要活动之一,寓意着驱邪避灾、迎祥纳福。
我们现场观看了精彩的舞龙舞狮表演,感受到了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
4. 走访社区,了解元宵节习俗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元宵节习俗,我们走访了社区。
在走访过程中,我们与社区居民交流,了解了他们过元宵节的习俗和故事,如吃汤圆、放鞭炮、挂灯笼等。
五、实践成果1. 深入了解了元宵节的起源、习俗和文化内涵;2. 亲身体验了民间艺术,增强了民族自豪感;3. 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社会实践能力。
六、实践总结通过本次元宵节社会实践活动,我们收获颇丰。
以下是对本次实践活动的总结:1. 传统文化需要传承。
元宵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我们要珍惜这些传统文化,将其传承下去;2. 民间艺术具有独特魅力。
舞龙舞狮、猜灯谜等民间艺术形式,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3. 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关于元宵节的调查报告900字
关于元宵节的调查报告1. 调查目的本调查旨在了解人们对于元宵节的认知和庆祝方式,揭示元宵节在现代社会的特点和意义。
2.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线上平台以及面对面的方式进行了调查,共收集到了500份有效问卷。
3. 调查结果3.1 元宵节的意义在对元宵节的意义进行了调查后,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的受访者认为元宵节是一个传统的中国节日,它是在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庆祝的,人们通过赏灯、吃元宵等方式来庆祝这一节日。
同时,元宵节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3.2 庆祝方式在对元宵节庆祝方式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受访者给出了多种不同的回答。
其中,赏灯是最为普遍和重要的庆祝方式之一。
此外,人们还通过包粽子、猜灯谜、舞狮子等方式来庆祝元宵节。
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一些崭新的庆祝方式也逐渐兴起,比如举办元宵节文化活动、参加元宵节联谊活动等。
3.3 元宵节的变迁调查结果显示,与传统的元宵节相比,现代社会的元宵节庆祝方式有了一些变化。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外出旅游或参加各种活动来度过这个节日,而不再局限于家庭聚会。
另外,元宵节的商业化程度也在不断加深,人们在节日期间购买各种节日商品,使得节日更加热闹和商机的。
4. 结论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元宵节是一个传统的中国节日,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2.元宵节的庆祝方式多样,其中赏灯是最为普遍和重要的庆祝方式;3.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庆祝方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4.元宵节的商业化程度逐渐加深。
5. 展望对于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元宵节文化,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加强对元宵节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于元宵节的了解和认知;2.组织丰富多样的元宵节文化活动,吸引更多人参与;3.尊重和保护传统元宵节庆祝方式,同时鼓励创新;4.加强元宵节商业活动的监管,防止过度商业化。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有信心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元宵节文化,让这个传统节日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俗是一种特殊而又非常重要的文化现象,它是一定的族团和群体在长时间的生活实践进程中构成的共同的行为模式和思惟模式。
风俗之端,始于致微,博之无物,察之而无形,听之而无声。
然一二人倡之,千百人和之。
人与人相接,人与人相续,又踵而行之。
及其互成举国之人习以为然。
①民俗就是在这类社会群体场合相互模仿唱和,一代承一代接续的进程中构成的。
虽然说民俗是一定自然地理条件、社会历史条件、一定心理状态的产物,然而因各自的自然地理、社会历史条件、思想形态,又会构成不同的民俗。
即便在同一文化区内,如客家文化区内,也会构成不同的民俗。
客家文化博大精深,璀璨夺目。
客家山歌早就被誉为客家文化的精华;客家围龙屋也被赞为客家独占的伟大建筑。
然而客家文化除此以外,还有一种不为人知的客家民俗客家上灯风俗。
客家上灯风俗流传的族群、区域很广,它以添丁为中心,以灯的情势而展开的祭祖、慰祖活动。
一、客家上灯风俗1.客家上灯简介上灯(上读爽、赏,是挂起之意),因客家方言上同丧,所以客家人为避讳,上灯又称升灯,是客家民间风俗。
每一年,凡本姓本族有添丁(即生有男孩)者,必须在祖祠上厅挂上一盏新灯笼(谐新丁)。
上灯的日期最早为正月初九,最迟为正月十九,但多为正月十五前后一两天。
上灯意为向祖宗汇报,某家添了新丁。
上灯时要办三牲②、酒果敬祖公及天地神明,讲求的还办上灯酒请亲友团圆、祝愿。
此俗在客家聚集地区,素以兴宁为最盛,其礼节也更繁,而且已有所演化,他们在上灯后,中间还要热灯(是上灯进程中的一项活动,不能说是热灯节)。
最后才敬祖谢天地,非常隆重热烈,有一家添丁,全屋全村庆贺之气氛。
在客家宗族社会,凡是男孩都要举行上灯仪式,一生只有一次。
上灯者年龄不分大小,刚诞下不久的男孩叫升新丁,年龄比较大的,因多种缘由没有举行此种仪式的叫升老丁。
因此,上灯实是各姓各族为当年新添男孩而举行的庆祝活动。
上灯必须在本姓本族老屋祖公厅举行。
老屋,又称祖祠,是上灯活动的场所。
老屋即祠堂,当今的客家各族的老屋都是依照古代祖宗居住的原始的方位修缮过的。
老屋的设计很简单,呈长方形,基本上是有一扇大门,从大门进是一个15平方米左右的厅堂,俗称下堂,从下堂进往是一个天井,天井的两边是过道,通往下一个厅堂,这个厅堂称作上堂。
上堂正面的墙壁的中间开设了一个壁橱,祖宗的牌位就摆放在这里。
壁橱下面还有一个小口,供奉的是土地神。
一般上堂比下堂高,以显示上堂的重要性。
2. 客家上灯风俗缘由客家,顾名思义,即是旅居他乡的意思。
客家人原籍为河南地区的中原汉族,是具有明显特性的汉族民系,是汉民族中的一个地缘性移民群体。
据记载,客家人自秦朝以来,有六次南迁的进程:第一次南迁是在秦始皇时代。
第二次南迁是在东晋五胡乱华时期。
当时,为了避难,一部份中原居民辗转迁进闽粤赣边区。
第三次南迁是在唐末黄巢起义时期。
第四次南迁是宋南渡及宋末时期。
第五次南迁是在明末清初时期。
第六次南迁是19世纪中叶太平天国时期。
粤北一带的客家人都分别从这六次南迁而来。
如河源,作为东江流域的纯客家地区,最早的客家先民来历可追溯到秦朝。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平定南越后,为进一步开发岭南,派屠睢、任嚣、赵佗带50万兵卒驻守,还下令将数十万名罪人发配到岭南。
赵佗先为龙川县令,后为南越王。
龙川的赵、韦、官、任四姓居民就是第一批进进龙川与当地土著族人杂居的中原人。
自赵佗建制以来,龙川分别容纳了六次南迁的客家人。
特定的社会通过自己的文化生产出特定的需要(法兰克福学派),并且同时设计满足需要的常规途径。
上灯是为了满足客家族团的特定需要产生的。
首先,从客家人六次南迁的时间来看,都发生在战乱时期。
客家人为避烽火或自然灾难而南迁。
烽火、自然灾难在古代经常会夺走无数人的性命,还有可能使整个族群灭尽。
客家人阔别故土,客居他乡。
因此客家人的先人们最担心本族人丁不旺,族姓消失,不能永久流衍,宗族血液不能长流。
其次,无情的烽火、没法猜测的自然灾难,个人是没法克服的,需要一个团结的集体共同奋战。
客家人希看全族人团结在一起,共同抵抗自然灾难与战争。
客居他乡,更需要宗族团结,克服新环境下碰到的新的窘境。
再次,由于客家文化是以中原汉文化为主体的移民文化,所以它具有中原文化的深厚底蕴。
作为移民群体这一特殊群体,客家又具有其独特的文化面貌。
比如,客家文化中所具有的十分强烈的寻根意识与乡土意识,正是移民在离开祖居地以后所表现出来的对原有文化和对先人的眷恋。
最后,客家人性情仁慈、质朴,老实、敦厚。
客家先人教育后代要念祖恩,不忘祖宗,爱国爱乡;讲礼节,重伦理,好学问,尚教育,敦亲族,敬先人,隆师道;团结奋进,自食其力,艰苦创业。
灯是客家方言丁的谐音,又是希看、光明的意味。
灯灯相续意味种族繁衍的绵绵不尽。
因此,为了让后代不忘记自己的先人;为了本族的团结,共同抵抗窘境;为了让先人得到安慰宗族血液并未消失;和客家人从小构成的念祖恩,尊祖的优秀品德,借灯来庆祝添丁的祭祖、慰祖活动也因此而诞生了。
每一年,将族里添丁的情况通过上灯的情势上报给先人,让先人得到安慰。
最重要的是,同一宗族的人有机会每一年聚到一起促进了团结,构成了一种以老屋为中心的凝聚气力,同时还可以保存客家人独有的传统文化。
上灯的风俗最早起源于什么时候已无从稽考,大约是随着客家人南迁逐步构成的一种民俗。
上灯的流传族群很广,因每一个姓氏的客家人都有自己的一个或几个先人,所以每一个姓氏的客家人都有自己的一个或几个上灯活动。
上灯散布的地区也很广,主要集中在粤北地区,如河源,梅州,兴宁等地都有自己的上灯活动,其复兴宁最具有代表性,也最隆重。
3. 上灯与元宵节的联系上灯多是元宵节的派生物。
元宵节自古有之,每一年正月十五举行,自古是全国上下都举行的节日,而赏灯是元宵节的一部份。
从灯的意蕴上看,元宵节又称灯节,其外表看来,是欣赏花灯的游乐;实在,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心理上,它带给人们一种希看添丁,即人丁兴旺。
因此,以灯来寄托丁,客家上灯风俗与元宵节的赏灯有相同的内涵。
从日期上看,元宵节在正月十五,而上灯则在正月十五前后举行。
客家人自秦从中原南迁,对元宵节固然熟习。
现在的客家人一般不重视元宵节,由于上灯节一样可以赏灯,还可以同族人一起庆祝添丁的喜悦。
从灯的制作来看,客家上灯所用的灯与元宵节所制的灯有很大类似的地方,元宵节的灯具有观赏性和艺术性,客家上灯所用的灯一样具有观赏性和艺术性。
结合上灯的由来与元宵节灯的意蕴,日期,制作来看,上灯节极可能是客家先人继续了元宵节赏灯的风俗,同时又结合宗族的实际情况,将灯的意蕴提升到更高的位置而流传至今。
因此,上灯多是元宵节的派生物。
二、繁琐热烈的上灯活动每一年,春节前后,热衷于本族事务的老人,通过打听,顺次记录从本年正月十三挂灯后至下年正月十三挂灯前的添丁家庭,并将其组织起来,在春节前后每一个家庭各派一个代表召开上灯祭祖的会议,分派任务。
比如,上灯活动资金的准备、用处题目,上灯前后谁负责打扫老屋,上灯当天谁负责膳食等题目,在会议中都有具体的分工。
1. 灯的预备会议以后,定制灯是必要的一步。
客家各个地方所制灯的材料大体相同,一般由竹篾制成中空的框架,由彩纸糊成,都能挂起来。
另外,灯外糊都有福、禄、寿一类的吉祥图案的彩带。
灯中安有固定的油碟,可加油点亮照明。
但是它们的外形又有所不同,有举式的,也有扛式的。
如河源龙川县的灯都用举式的,而东源县及兴宁市的灯多数用扛式的。
以龙川举式的灯为例,灯一般可以看做有三层。
上层经常是一个彩纸糊成的约20多厘米高,直径约1.5米的大圆柱。
圆柱的侧面一般会写上风调雨顺等寄语。
圆柱底面的边框上,贴上富有传统剪纸艺术的约1米长的彩带。
灯的第二层是比第一层稍小的、约高0.5米多边形柱,中凹两头铁场镇新和村的灯大,其中上边大底边小,均由彩纸糊成,最底面的边框是一样贴满约0.5 米长的彩带。
多边柱的上侧面,可以写上百子千孙等寄与人丁兴旺的词语。
灯的第三层,是一个比第二层稍小的多边形柱,侧面会写上五谷丰收等吉语,希看来年是个好收获,日子一年比一年红火。
从整体来看,灯的大小可以说是遵从了3:2:1的格式,上大下小。
由于上灯这类风俗重视的是丁,而不是灯,所以对灯的制作不讲求一概相同、不可更改。
不但每一个地方灯的制作不同,即便是同一个地方不同时间的灯的制作也能够不同。
只要美观,耐用(要挂到端午节),能体现上灯添丁这类活动的意蕴就是可以的。
需留意的是,在当年正月十三到次年正月十三之间,谁家最早诞下男孩,这家就被称作头灯;谁家最后诞下男孩,就被称为尾灯,他们与其他诞下男孩的家庭都被称为灯子。
有的地方有多少灯子就制多少盏灯;有的制两盏,两盏外形如出一辙,但头灯大,尾灯小;有的只制一盏。
灯的多少都是可以变化的。
2. 资金的准备筹集资金是上灯活动最关键的一步,资金是不是充足,直接关系到上灯活动能否顺利进行。
据客家老人先容,上灯的资金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由封建财主或公众资产承当;新中国成立以后,由各个添丁家庭均匀承当。
固然,村民可以根据自愿原则,自由捐款。
据老人先容,捐款的村民每一年都很积极,有时达几千元。
这些钱一般用来买香、红烛、三牲、鞭炮,条件答应还可以请乐队、请人在祖祠放电影等,目的是增加喜庆的氛围。
另外,依照会议的安排,由灯子承当上灯活动期间的一切事务,如预备上灯日的膳食,接待外来职员等。
3. 上灯的进程上灯这天的早上,制灯人会把制好的灯放在离祖祠不远的地方,为下午接灯做好预备。
这时候,在老屋的上堂,已供奉上了三牲,还有各添丁家庭送来的酒及糖果。
在摆放祖宗牌位的壁橱两旁和下面的土地神位两旁已贴上了对联。
如铁场镇新和村邹氏的是这样的,橱窗两边祖德源流芳百世,宗业兴盛子孙昌,土地神位两边工能生白玉,便可发黄金,横批是土主神位。
其主题,都是希看祖业兴荣,子孙兴盛的。
在中午十二点之前,村里的老人会带领灯子及刚出生的小男孩来到祖屋行跪拜礼,向祖宗汇报祖里添丁的情况。
跪拜礼完,三牲中的整猪和糖果撤下,只剩酒和一个盘,盘里装有小量的三牲,猪被送到老屋侧边的临时厨房,由灯子负责预备晚上的聚餐。
上午的活动主要是祭祖,下午才是真实的、最重要的上灯活动。
族人吃过午餐后都集聚集到老屋来看热烈,也能够到祖宗牌位前烧香,行跪百礼,希看祖宗保佑,自家也能早点添丁。
到了下午三、四点就是接灯的时刻了。
据铁场镇新和村的老人先容,接灯的时间比较灵活,没有固定的时间,一般取决当天的天气。
天气晴朗,宜四点左右接灯;阴雨天气可以早点,但都集中在三四点左右。
这时候,以舞狮和锣鼓在前面带路,村中一老人提着祖宗牌位前供奉着的小盘三牲,带领灯子及小男孩向不远处的灯进发,道路的两旁早已摆满了鞭炮。
到了灯前,老人把供品奉上,倒满三杯酒,在地上烧好香和红烛,并把香给每一个灯子分发一支。
预备终了,老人一声令下,接灯开始,狮子舞动,锣鼓、鞭炮齐叫震耳,所有灯子向灯行跪拜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