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弹力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3.2 弹力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3.2 弹力

3.2 弹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 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2. 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会分析弹力的方向,能正确画出弹力的示意图。

3. 理解形变概念,了解放大法显示微小形变。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1.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

2. 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通过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动手动脑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什么是弹力,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教学难点】弹簧测力计的测量原理。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活动:展现常见的一些相互作用(推、拉、提、压、举等)。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其相互作用的共同点及本质。

学生活动:亲身感受推、拉、提、压、举等相互作用,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分析。

点评:列举实际问题分析现象,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并导人新课。

二、进行新课(一)弹性形变和弹力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实验(见教材P54图3.2-2和P55图3.2-3),提出弹性形变和弹性限度。

学生活动:学生实验体会,归纳总结。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会发生改变,这种变化叫形变。

有些物体在形变后撤去作用力时能够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

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点评:通过拉长和压缩弹簧,使学生认识弹性形变,并理解弹性限度。

教师活动:教师启发学生思考推、拉、提、压、举等力是怎样产生的?学生活动:学生进一步分析归纳总结。

点评:结合对前面实验的观察和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师活动:实验讲解,学生观察思考,掌握方法。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思考,体验观察微小形变的法,提高实验能力。

点评:观察微小形变,培养观察能力和掌握显示微小形变的方法。

教师活动: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启发学生思考,分析弹力的方向。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出弹力的方向。

高一物理必修1【高一物理必修一弹力教案】

高一物理必修1【高一物理必修一弹力教案】

1.2 过程与方法 :
高一物理弹力教案(教学工具)
根据弹力产生的条件分析弹力方向的能力。
多媒体,教学用直尺、小车、弹簧、钩码等
通过分组“探究弹簧的弹力与形变量之间的关系”的实验,培养学生
高一物理弹力教案(教学过程)
自己动手设计实验和操作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
6.1 引入新课
能力。
筋就会被拉断,这时就不能恢复原来的状态了,也就是说物体的弹性有一
【生】有一股力拽着。
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也就不能完全复原,甚至可能使物体损坏,将
【师】对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弹力。同时大家也有一块橡皮 这个限度称为弹性限度。
泥,也去捏一捏,试试,橡皮泥能恢复原状吗?
【师】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
(2)发生弹性形变(发生挤压或拉伸)。
一、弹力
【师】这里要注意:
【师】像钢尺、跳板、弓箭等受到力的作用时发生了形变,撤去外力
弹力是接触力,弹力只能存在于物体的相互接触处,但相互接触的物
后物体会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而橡皮泥、铁丝变弯在受到力变形后不 体之间,并不一定有弹力的作用。因为弹力的产生不仅要接触,还要有相
在一个大桌上放两个平面镜,用小型激光源发射激光照射平面镜 M,
弹簧秤的使用:
用力压桌面,让一束光依次被两面镜子反射,通过反光镜的放大原理可以
先观察: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线。
使墙上的光点移动很大的距离。
测量前,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放手后观察指针
【实验】
是否能回到原来指示的位置,以检查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是否有过大的
【师】现在同学们手中都有一个小弹簧,试着去拉一拉它,或者去压

高中物理必修1弹力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1弹力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1弹力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弹力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描述弹性系数、应变、变形量之间的关系;3. 能够运用胡克定律解决相关问题;4. 了解弹性势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弹力特点及胡克定律的运用;2. 弹性势能的计算。

三、教学内容1. 弹力的概念和特点;2. 胡克定律及其应用;3. 弹性势能的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橡皮球,让学生用手捏一下,并观察橡皮球的变形和回弹情况,引导学生思考什么力使得橡皮球发生形变和回弹。

2. 理论讲解(15分钟)a. 弹力的概念和特点:简要介绍弹力的概念和特点,弹力是一种力的形式,当物体发生形变时产生的一种力。

b. 胡克定律:介绍胡克定律的表达式和意义,讲解弹性系数、应变、变形量之间的关系。

3. 实验操作(2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利用弹簧测量弹簧恢复力和形变的关系,验证胡克定律,同时让学生体会弹簧在变形过程中的弹性特点。

4. 计算练习(15分钟)让学生通过实验数据,自行计算弹簧的弹性系数和弹簧的弹性势能,加深学生对弹力和弹力相关概念的理解。

5. 拓展应用(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弹簧秤的原理,弹簧减震器等。

6. 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和概括,强调弹力的特点、胡克定律的应用以及弹性势能的计算。

五、教学反馈出示一些案例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检测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相关计算题和思考题作为课后作业,加深学生对弹力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弹力的概念和特点,能够应用胡克定律解决相关问题,并对弹性势能有所了解。

在实验环节可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和体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第三章第2节《弹力》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第三章第2节《弹力》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三章第2节《弹力》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接触力的种类;(2)知道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的区别与联系;(3)理解弹力的概念,初步了解弹力产生的条件以及弹力方向的判断。

2.过程与方法(1)学会利用放大法观察物体受力发生的微小形变;(2)通过视频演示,随堂实验,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弹力在人类实践活动中的应用和意义,比如撑杆跳高、跳水等运动;(2)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关注物理学与社会、生活现象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分析1.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的《弹力》部分。

2.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弹力是高中力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高中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再次让学生体会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是学习力学的基础,也为后续学习弹性势能以及能量等做铺垫,在学习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有关弹力的知识,对弹性和塑性有一定的了解,并定义了弹力的概念: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但没有明确给出弹力产生的条件及方向,而且对弹力的概念的理解也不够深入。

四、重点难点1.重点(1)理解弹力的概念;(2)弹力产生的条件;(3)弹力方向的判断;(2)掌握放大法在物理学中的运用。

2.难点(1)对弹力概念的理解;(2)弹力有无的判断;(3)对弹力方向的判断;(4)用放大法判断微小形变。

五、教学资源视频:撑杆跳高、跳水等体育运动视频用具:扁玻璃瓶(自带橡皮泥封口)、细玻璃管六、教学过程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了力的有关知识和重力,今天我们来学在上课前,请大家一起来观看(播放撑杆跳高、提出问题:请大家思考撑杆运动员和跳水运动员为什么能够借助撑杆和跳板跳得更远更认真观看视频,同时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视频截图如下)通过视频,创设学习情境,激学习兴趣。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 第三章3.2弹力 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 第三章3.2弹力 教案设计

3.2弹力教学流程:【新课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力的相关知识,请同学们回忆下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使物体发生形变)那么什么叫做形变呢?发生形变的物体又具有怎样性质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一问题,学习弹力。

【新课讲授】一、弹性形变和弹力1.形变定义: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叫做形变。

注意:形变有两种形式,一是形状的改变,如压弯的直尺,折叠起来的纸张等;二是体积的变化,如压扁的篮球,推动密封注射器活塞,活塞内液体被压缩,体积变小等。

2.弹性形变:定义:有些物体在形变后能后恢复原来的形状,我们称之为弹性形变。

例如:用手把橡皮筋拉长,松手后,橡皮筋又会恢复原长;坐在沙发上,沙发会凹陷下去,当不坐它的时候就会恢复原状;再如教材图中的弹簧;3.弹力在图甲中,让一个载有重物的小车靠近处于拉长的状态的弹簧,弹簧恢复原长时候就会产生一个作用力,作用在与他接触的小车上而使小车运动;在乙图中,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恢复原长时同样会对与他接触的小车有力的作用,而使小车运动。

我们发现,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就会产生力的作用,我们称之为弹力。

定义:产生条件:①两物体要直接接触②接触面要发生弹性形变弹性限度:通常弹性形变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但是若物体的形变过大,超过一定限度,撤掉作用力后,物体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我们把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

注意:物体受力就会发生形变,但是有时候形变较小不易被观察到,我们称之为微小形变,我们通常采用放大法来观察他。

例如:在一个附有橡胶塞的玻璃瓶中装满水,在瓶塞上插入一个细管,这样挤压玻璃瓶产生的微小形变就可以通过细管中水柱变化来观察到。

为使现象明显,我们通常用有颜色的液体。

二、几种弹力1、压力和支持力产生:书放在桌子上,在它们的接触面会产生微小形变,则会产生弹力。

由于桌子发生了形变,为了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书产生弹力,就是支持力;受力物体是书,施力物体是桌子。

高一物理教案必修一弹力

高一物理教案必修一弹力

高一物理教案必修一弹力教案标题:高一物理教案-必修一弹力教案目标:1. 了解弹簧伸长或缩短时产生的弹性力;2. 掌握描述弹力大小和方向的计算方法;3. 理解胡克定律,掌握计算弹簧弹性系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1. 胡克定律的理解;2. 弹簧弹性系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计算物体在不同弹簧条件下的弹力大小;2. 分析物体受力情况。

教学准备:1. 教材《物理必修一》;2. 教具:各种类型的弹簧、弹簧测力计、细线、质量块等;3.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与弹力相关的日常生活场景,引起学生对弹力的兴趣;2. 通过提问和学生的回答,了解学生对弹力的初步认识。

二、概念讲解(15分钟):1. 讲解弹力的概念和产生弹力的条件;2. 引入胡克定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胡克定律的重要性;3. 通过展示实验现象和实验图表,向学生阐述弹簧弹性系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三、实验演示(20分钟):1. 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弹簧伸长或缩短时的变化;2. 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出弹力的大小,并利用胡克定律计算弹簧的弹性系数;3. 组织学生讨论实验结果,理解弹力大小与弹簧伸长或缩短的关系。

四、问题探究(15分钟):1. 提供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计算进行解答,巩固对弹簧弹力大小和弹性系数的理解;2. 鼓励学生之间讨论和交流,积极参与问题解答过程。

五、拓展应用(15分钟):1. 提供一些拓展应用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不同情况下弹簧的应用场景,并分析其中的物理原理。

六、小结与延伸(10分钟):1. 小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弹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提供一些延伸阅读资料或相关实验,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深入学习和探究。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验演示和问题探究的形式,将抽象概念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弹簧弹力的相关知识。

高中物理弹力的教案

高中物理弹力的教案

高中物理弹力的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弹力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掌握弹簧及弹簧力的计算方法;
3. 能够应用弹簧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
1. 弹力的定义和特点;
2. 弹簧的弹性和弹簧力的计算。

教学难点:
1. 弹力及其产生的物理原理;
2. 弹簧的应用和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1. 实验材料:弹性绳、吊钩、砝码等;
2. 课件资料:弹力相关理论知识;
3. 实验解析:弹簧拉力实验图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通过展示一根弹性绳或弹簧,引出弹力的定义和特点,激发学生对弹力的兴趣。

二、理论讲解
1. 弹力的定义和特点;
2. 弹簧的弹性及其特征;
3. 弹簧力的计算公式及应用。

三、实验演示
1. 弹簧拉力实验,测量不同重量对弹簧的拉伸长度和拉力;
2. 绘制实验数据图表,分析拉力与拉伸长度的关系。

四、实验分析
通过实验数据图表的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探讨弹簧的力学性质和弹力的产生原理。

五、课堂练习
教师设计相关习题,让学生运用弹簧公式计算力的大小和弹簧的伸长量。

六、课堂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弹簧应用问题,分享计算方法和结果。

七、课堂总结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弹簧力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

八、课后作业
布置弹簧力的习题作业,巩固学生对弹簧公式的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弹力的概念和特点,掌握弹簧力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弹簧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实践和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高中物理32弹力公开课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32弹力公开课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32弹力公开课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物理32弹力公开课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教学内容:一、教材章节: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弹力”。

二、详细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述弹力的概念、产生条件、测量方法以及弹力与形变的关系。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目标:一、理解弹力的概念,掌握弹力的产生条件、测量方法以及弹力与形变的关系。

二、能够运用弹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一、教学难点:弹力与形变关系的理解,弹力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弹力的概念、产生条件、测量方法。

教具与学具准备:弹簧测力计、弹簧、绳子、挂钩、力学实验装置等。

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并体验拉伸弹簧、压缩弹簧时手的感觉,引发学生对弹力的思考。

二、知识讲解:1. 弹力的概念;2. 弹力的产生条件;3. 弹力的测量方法;4. 弹力与形变的关系。

三、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弹力现象,如弹簧门、弹簧床垫等,让学生理解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实验操作:1.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弹簧的弹力;2. 观察弹簧在不同形变下的弹力变化;3. 分析实验结果,验证弹力与形变的关系。

五、随堂练习:1. 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弹力现象;2. 运用弹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弹力一、概念:物体由于形变产生的力。

二、产生条件:物体发生形变。

三、测量方法:弹簧测力计。

四、弹力与形变的关系:弹力与形变成正比。

作业设计: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本节课通过实例分析和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了弹力的基本知识,能够运用弹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在实验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对于弹力与形变关系的理解,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课后进行巩固和拓展。

四、下一节课将继续深入探讨弹力的应用,如弹性势能、弹性碰撞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物理素养。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优秀教案--3.2《弹力》精品教案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优秀教案--3.2《弹力》精品教案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优秀教案--3.2《弹力》精品教案必修一第三章 2、弹力(教案)一、教材分析《弹力》是人教版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本节学习有关弹力的产生条件、弹力方向的判断方法,为以后分析物体受力打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条件.2、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会分析弹力的方向,能正确画出弹力的示意图.3、理解形变概念,了解放大法显示微小形变.4.能说出胡克定律的内容并应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微小变化的实例,初步接触“放大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弹力与形变的关系以及数据的准确记录,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探究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弹力的产生条件2.弹力方向的判断四、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比较抽象,要根据学生实际,多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举例子,尤其是体会弹力的方向,对微小形变的演示,尽可能的让学生自己参与,教师指导。

五、教学方法:学案导学、讲授法、实验法六、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演示器材、学案和课件2.学生准备:预习课本、做学案,提出自己预习中的疑惑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二)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引入教师指出,弹力与重力一样,是依性质而命名的一种力.告诉学生,本节课将围绕弹力展开对3个方面问题的讨论,以弄清弹力的来由、弹力所遵从的规律.(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1、研究问题1:什么是形变?教师指出,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往往是从实验入手,从观察启步.我们的研究也将这样进行.关于什么是形变,将演示一组实验,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实验中物体发生的变化和变化发生的原因.演示实验1:钢锯条在手的作用下弯曲.演示实验2:弹簧被拉长或压短.演示实验3:泡沫塑料块受力而被压缩、弯曲与扭转.演示实验4:铜片被弯成直角状.演示实验 5:面团在重力作用下下坠,形状变化.演示实验 6:纸张被手揉皱.引导学生思考:上述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否普遍存在?比如,用手指按实验桌,桌面有形状变化吗?请学生再观察,观察物体形状的微小变化,并讲解观察的方法——把微小效应“放大”的实验方法.演示实验7:玻璃瓶的微小形变效应.演示实验8:桌面的微小形变效应.引导学生对众多的实验现象作出归纳——这么多的实验现象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当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会发生形状的改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在实验中,物体发生的形状改变有哪些形式.归纳出形变有拉伸、压缩、弯曲、扭转等不同形式,它们属于两类情况:一类是,受力发生形变,外力停止作用,物体可恢复原状;一类是,受力发生形变后,外力停止作用亦不再恢复到原状.至此,对什么是形变的问题作一小结.2、研究问题2:什么是弹力?这里安排4个演示弹力作用效果的实验,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注意弹力发生的条件. 演示实验9:弯曲的锯条将小球弹出.演示实验10:压缩弹簧将与之相毗邻的物理小车推出.演示实验11:伸长着的橡皮筋将与之相连的物理小车拉过来.演示实验12:扭转着的橡筋条使与之相系的螺旋桨转动.根据实验现象,由学生归纳出弹力发生的两个条件:(1)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必须直接接触;(2)施力物体必须发生了弹性形变.教师指出,这是直接判断有无弹力存在的基本依据.作出什么是弹力的结论.3、研究问题3:弹力的方向、大小?以演示实验9~12中的弹力实验为据,逐一分析弹力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间的关系,由学生归纳出弹力方向总是指向施力物体形变恢复的方向的规律.教师与学生一起对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的方向作具体分析,使学生一方面弄清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作为弹力的一种效果而得名,同时,掌握判断它们的方向所依从的规律. 对于弹力的大小,只需定性地了解与施力物体形变程度有关,不作详细研究,并在初中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直接给出胡克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kx.(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参看学案)采取将弹力与上一节课学过的重力作比较的方式,既总结了本课知识,又复习了前课内容. 最后,要求学生们课后不仅要回忆本课学到了哪些知识内容,还应体会本课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九、板书设计1.形变2.弹力3.几种弹力的方向判断4.胡克定律5.练习十、教学反思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

高中物理弹力教案人教版

高中物理弹力教案人教版

高中物理弹力教案人教版
教学目标:
1. 了解弹力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弹簧振动的基本原理;
3. 能够运用弹簧振动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 弹力的定义和分类;
2. 弹簧振动的原理。

教学难点:
1. 弹簧振动的数学表示;
2. 弹簧振动的周期与频率。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弹簧、弹簧振动器等实验材料;
2. 学生预习课本内容。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顾弹力的定义和特点,引出弹簧振动的主题。

2. 授课内容:
a. 弹力的概念和分类:弹簧力、胡克定律等;
b. 弹簧振动的原理:自由振动、受迫振动等;
c. 弹簧振动的数学表示:简谐振动公式、振动方程等;
d. 弹簧振动的周期与频率:周期的定义、频率的计算等。

3. 实验演示:教师通过实验演示弹簧振动的过程,让学生观察并记录相关数据。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弹簧振动的应用领域及相关实例,并向全班汇报。

5. 练习与作业:布置与弹簧振动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弹簧振动的基本原理和数学表达方式,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高中物理物理3.2《弹力》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物理3.2《弹力》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节弹力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弹力是接触力,本质是电磁力。

2.知道形变、弹性形变的概念,理解弹性限度3.知道什么是弹力,掌握弹力产生的条件4.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会确定它们的方向5.知道弹簧形变与弹力的关系,掌握胡克定律(二)过程与方法6.观察演示实验,把看到的现象与已有的经验结合起来,细细体会弹力的产生。

7.通过观察桌面微小形变的演示实验,体会物理研究中的放大思想。

8.在实验中学会数据的处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9.在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把亲自探究出的规律与平时对弹力的认识相结合,体会物理规律的价值10.真实准确地记录实验数据,体会科学的精神和态度在科学探究过程的重要作用教学重点1.弹力产生的条件及方向的判定2.胡克定律教学难点1.弹力有无的判断及弹力方向的判断教学过程设计思路:1、据上节内容复习形变概念;2、提问什么样的物体能发生形变及手压桌面、推墙是否有形变;3、演示实验:放大桌面微小形变;逻辑推理结合实验给出结论:任何物体均能发生形变;4、根据生活观察归纳总结出弹性形变与范性形变。

5、提问什么物体发生的弹性形变,演示手拉直弹簧引出弹性限度。

提问橡皮泥上放蚂蚁体会弹性限度;6、感觉体会三个实验,得出弹力概念,并总结弹力产生的条件;7、弹力产生的实验分析;8、通过让学生到黑板创作图,纠正物体同时受支持力与弹力的错误观点,总结日常所说的压力、支持力、拉力等从性质上讲均为弹力;9、弹力有无及弹力方向的判断;10、实验探究得出胡克定律并运动;11、提出疑问并总结弹力与四大基本作用力的有关系。

师: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到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大家还记得什么是形变吗?生:如果物体的形状或体积发生变化,那么我们说物体发生了形变。

师:很好!大家都知道了形变的概念,那大家知道什么样的物体能发生形变吗?学生思考回答,大部分答案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能发生明显形变的物体师:刚才大家举了好多例子,那我来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你用手去压桌面或推墙面,桌面和墙面会发生形变吗?生:不知道,看不出来。

高中物理 第三章 第二节 弹力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物理教案

高中物理 第三章 第二节 弹力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物理教案

第三章相互作用2 弹力【课前准备】【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弹力以及弹力产生的条件。

2.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图示或力的示意图中正确画出它们的方问。

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知道弹簧的弹力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

4.针对实际问题确定弹力的大小方向,提高学生判断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

5.掌握利用胡克定律计算弹簧弹力的力法。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根据弹力产牛的条件分析弹力方向的能力。

2.体验显示微小形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规律的求知欲。

2.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弹力产生的条件、弹力的方向。

2.胡克定律及应用。

教学难点1.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是否有弹力的判断。

2.弹力方问的确定。

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观察、思考、归纳【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展示】【导入】通过以上的观看,被压弯的撑杆恢复原状,使船离开河岸,跳板被压弯后恢复原状,把运动员弹起,形变的蹦床能把人弹起,拉满的弓能把箭射出,这些现象有哪些共同点?【回答】他们共同的特点这些物体都接触,并且都发生了形变,产生了力的作用。

【思考】这又是个什么力呢?它是怎样产生的,它的大小、方向各如何?【新课讲授】弹力一、弹性形变和力【演示】拉橡皮筋变长捏面人【思考】几个现象共同的特征是什么?【回答】这么多的实验现象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它们或形状发生变化,或体积发生变化,即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会发生改变,这种变化叫形变。

【提问】橡皮筋被拉变长,挤压面团雕出弥勒佛,折纸变成玫瑰,根据形变的不同,物体发生的形状改变有哪些形式?【回答】形变有拉伸、压缩、弯曲、扭转等不同形式。

【思考】这些现象都很容易观察到,如果一本书放在桌面上,书和桌面发生形变了没有?【回答】可能发生了形变,但是由于形变量太小,所以肉眼观察不出来.【展示】三角形有机玻璃压在另一块有机玻璃上用力压桌面,刻度尺上光点位置变化【思考】这两个现象中也受到力作用,物体也会发生形变,但现象不特别明显,发生了形变,但是由于形变量太小,所以现象不明显.三角形有机玻璃压在另一块有机玻璃上,发生的形变眼睛看不出,但不同部位光的性质不同,观察到不同部位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在一个大桌上放两个平面镜,用小型激光源发射激光照射平面镜M2,用力压桌面,让一束光依次被两面镜子反射,通过反光镜的放大原理可以看到在尺移动一定的距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物理弹力导学案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

(2)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示意图中画出它们的方向。

(3) 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知道弹簧的弹力跟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胡克定律.会用胡克定律解决有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在实际问题中确定弹力方向的能力。

(2)自己动手进行设计实验和操作实验的能力。

(3)知道实验数据处理常用的方法,尝试使用图象法处理数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观察和了解形变的有趣现象,感受自然界的奥秘,培养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新知探究
(一)、弹性形变和弹力
1.形变:物体在力的作用下 _________或 __________ 发生改变,叫做形变。

2.弹性形变:有些物体在形变后_________________,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

3.弹力:发生 _______的物体由于要 __________,对 ___________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4. 弹力产生的条件:( 1)两物体 ____________________ ;( 2)发生 ____________________ 。

5.弹性限度:如果形变过大,超过一定的限度,撤去作用力后,物体就 _________________ 。

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

6.自然界的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力是不需要____________ 就能起作用的,而通常所说的拉
力压力支持力等都是物体与物体接触时才发生的,称为______________。

按性质可分为 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它们在本质上都是由 _________引起的。

(二)、几种弹力
常见的拉力压力支持力在本质上都属于弹力。

弹力的方向总是__________________ ,具体如下:
1. 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总是__________________ ,并指向 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物体。

2.绳子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并指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轻杆的弹力可能沿杆,也可能不沿杆。

(三)、胡克定律
1.弹力的大小跟______________的大小有关,形变____________ ,弹力越大。

形变
_______________ ,弹力随之消失。

大定量关系一般比较复杂。

2.胡克定律:弹簧发生__________时,弹力的大小 F 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 成_________。

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的k 叫做 _______________ ,单位的符号是 __________________ 。

其中 k 是跟弹簧丝的粗细材料直径绕法长度等有关的一个物理量,这个物理量反映了弹簧的特性,弹簧的“软”“硬”指的就是弹簧的
____________ 的不同
随堂训练
(四)、基础练习
1.图 1,一个球形物体O 静止放在水平地面上,并与竖直墙相接触, A 、 B 两点是球与墙和地面的接触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受三个力,重力、
B 点的支持力、 A 点的弹力
B .物体受二个力,重力、 B 点的支持力
C .物体受三个力,重力、 B 点的支持力、地面的弹力
D .物体受三个力,重力、 B 点的支持力、物体对地面的压力
2.小木块放在桌子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接触处只有桌子有弹力产生
B.在接触处桌面和小木块都有弹力产生
C.木块对桌面的压力是木块形变后要恢复原状而对桌面施加的力
D.木块对桌子的压力是木块的重力
3.如图 2, A 、 B 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则地面受到的压力是()
A .A 和
B 对地面的压力之和B.只有 B 对地面的压力
C.B 的重力D.A 和 B 的重力
4.关于弹力的方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并指向被压物
B.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并指向被支持物
C.绳对物体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并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D.杆对物体的弹力总是沿着杆,并指向杆收缩的方向
5.用 5N 的力可以使一轻弹簧伸长8mm ,现在把两个这样的弹簧串联起来,在两端各用 10N 的力来拉它们,这时弹簧的总伸长应是()
A . 4mm B. 8mm C. 16mm D. 32mm
6.如图 3,不计悬绳的重量,把B、C两个物体悬吊在天花板 A 点.当物体静止后,下面哪一对力是平衡力()
A .天花板对绳的拉力和绳对
B 物的拉力
B .上段绳对 B 物的拉力和下段绳对 B 物的拉力
C .下段绳对 B 物的拉力和下段绳对 C 物的拉力
D .下段绳对 C 物的拉力和 C 物受到的重力
7.关于胡克定律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拉力相同、伸长也相同的弹簧,它们的劲度相同
B.劲度相同的弹簧,弹簧的伸长相同
C.知道弹簧的劲度,就可以算出任何拉力下的弹簧伸长
D.劲度和拉力、伸长没有关系,它只决定于弹簧的材料、长度、弹簧丝的粗细
8.把一根劲度系数k=1000N/m的弹簧截成等长的两段,每一段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
A. 500N/m B . 1000N/m C. 1500N/m D. 2000N/m (五)、能力提升
9.用绳提一物体,绳对物体的拉力的方向是____的;对人的手,拉力的方
向是 _____的。

10.如图 4 所示,小球重为G,放在两光滑平面间,其中一个平面水平,
另一平面倾斜,与水平方向夹角为60°,则球底面的压力为______。

11.形变的种类有______、______ 、______。

12.胡克定律的内容是:______、 ______。

13.一根弹簧挂0.5N 的物体时长12cm,挂 1N 的物体时长14cm,则弹簧原长______。

14.一弹簧的劲度系数为500N/m, 它表示 ______,若用200N 的力拉弹簧,则弹簧伸长
______m 。

(六)、拓展创新
15.如图 5,G A =100N ,G B= 40N,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500N/m ,不计绳重和摩
擦,求:物体 A 对支持面的压力和弹簧的伸长量。

16.两根原长相同的轻质弹簧,将它们两端平齐的并联在一起后,下端挂一重物,平衡
时两弹簧的弹力比为 2:1,若将它们串接后再挂上原重物,平衡时,两弹簧的伸长量之比
为多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