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族都通用汉语的几个少数民族

合集下载

55个少数民族中通用汉语的是哪两个民族

55个少数民族中通用汉语的是哪两个民族

55个少数民族中通用汉语的是哪两个民族55个少数民族中,除回族、满族通用汉语外,其余53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语言。

55个少数民族中,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朝鲜、彝、傣、拉祜、景颇、锡伯、俄罗斯等21个民族分别有和本民族语言相一致的通用文字,且这些文字大都有较长的历史。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为促进少数民族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帮助部分少数民族改进和创制了文字。

先后对傣、彝、景颇、拉祜文字进行了改革,同时采用拉丁字母帮助壮、布依、苗、黎、纳西、傈僳、哈尼、佤、侗等十几个民族设计了十四种文字方案,以便于书写、学习和印刷出版。

我国已正式使用和经国家批准推行的少数民族文字有19种,它们是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朝鲜文、壮文、哈萨克文、锡伯文、傣文、乌孜别克文、柯尔克孜文、塔塔尔文、俄罗斯文、彝文、纳西文、苗文、景颇文、傈僳文、拉祜文和佤文。

除以上列举的文字以外,还有一些在历史上用过,后来停止使用的文字。

这些文字是突厥文、回鹘文、察合台文、于阗文、八思巴文、西夏文、东马图画文字、东巴象形文字、水书、满文等17种。

各民族都热爱自己民族的语言文字,把语言文字看成民族特征的重要方面,当作民族的宝贵财富。

目前,我国少数民族约有6000万人使用本民族语言,约有3000万人使用本民族文字。

推广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促进各民族发展进步

推广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促进各民族发展进步

推广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促进各民族发展进步各位领导,同志们:国务院发布《关于的决议》和《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是中华民族语言文字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

50年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在我国各族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对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进步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其文化意义还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益显示出来。

在我们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里,文化灿烂,语言众多。

在55个少数民族中,53个民族有自己的语言(回、满两个民族通用汉语),其中22个民族使用着28种本民族文字。

根据2000年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计,我国从小最先会说民族语言的少数民族人口为6394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5.15%,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60%左右;在家最常说民族语言的少数民族人口为6140万人。

这一统计数字表明,我国目前尚有二分之一强的少数民族人口仍在使用民族语言,许多少数民族人口已经不同程度地掌握了汉语,更多的少数民族人口是本民族语言和汉语兼通,汉语成了事实上的族际通用语。

50年来,我国在民族地区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主要措施有:(1)在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中,普遍教授汉语汉文;(2)开展汉语汉字扫盲活动,在城镇和农村人口中普及汉语汉文;(3)通过各种媒体扩大汉语汉文的影响,使更多的人熟悉汉语汉文,提高汉语汉文水平;(4)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在法定范围内使用民族语文,同时使用汉语汉文。

这些措施大大提高了汉语汉文的使用率,为民族地区接受现代文明、促进民族地区的改革开放创造了条件。

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在民族地区的日益普及,不仅方便了各民族的相互交流,增进了彼此的了解,而且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发展进步,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我国的宪法和法律在规定少数民族享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自由的同时,还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宪法》第十九条)“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三条)。

在我国除了回族和满族通用汉语外其他少数民族都有哪些

在我国除了回族和满族通用汉语外其他少数民族都有哪些

在我国除了回族和满族通用汉语外其他少数民族都有
哪些
单纯说讲汉语的话,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僳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塔吉克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

现在56的民族都在讲。

连人口极少的基础诺族80%的人都会说汉话.
从使用频率上来说,满、壮、彝、白、苗等民族使用得要多些!
中国一共有55个少数民族。

回族和满族一般使用汉语,其他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语言,有的民族还有两种以上,如裕固族分别使用东部裕固语和西部裕固语,瑶族分别使用勉语、布努语和拉珈语。

中国的全部少数民族语言分属五个语系。

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人口及分布图

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人口及分布图

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人口分布背景介绍编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历代政府(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建立的中央政权)虽都有一套关于民族事务的政策和制度,但民族间却无平等可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制定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方针和政策,即民族平等政策、民族团结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政策。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意愿,中国政府采取不同方法先后在少数民族地区逐步实行民主改革,并在50年代末完成。

这场改革废除了领主、贵族、头人等特权者的一切特权,消灭了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旧制度,使千百万少数民族群众翻身解放,获得人身自由,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建国六十多年来,我国各民族结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曾经长期被压迫、遭歧视的少数民族真正变成了国家的主人。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些新中国成立前社会形态尚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奴隶制度或封建农奴制度下的少数民族,在短短的几十年里跨越了数百年乃至数千年的历史鸿沟,跨入了现代社会。

分布特点编辑中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

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有汉族居住。

这种分布格局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间相互交往、流动而形成的。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很广。

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绝大部分县级单位都有两个以上的民族居住。

中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西藏、云南、贵州、青海、四川、甘肃、辽宁、吉林、湖南、湖北、海南、台湾等省、自治区。

中国民族成分最多的是云南省,有25个民族。

人口数目编辑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225932641人,占91.5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13792211人,占8.49%。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66537177人,增长5.74%;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7362627人,增长6.92%。

中央电大本科《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期末考试试题库

中央电大本科《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期末考试试题库

中央电大本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考试试题库(2015年2月整理,更新至14年7月试题)单项选择题题库1.使民族定义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从而彻底否定了“民族文化自治”论的是( )。

D.斯大林2.民族同化分为强迫同化与( )同化。

C.自然3. 2005年党中央在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加入的一项重要民族关系原则是( )。

D.和谐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民族差别为前提的民族矛盾,往往表现为各利益群体间以( )为基础的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在内的各种权利的矛盾。

D.经济利益5.我国大陆地区的(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

B.31个6.我国处理民族自治机关与上级国家机关关系的基本原则是( )。

B.民主集中制7. 1979年以来,国家已组织北京支援内蒙古、河北支援贵州、江苏支援广西和新疆,山东支援青海,天津支援甘肃,上海支援云南和宁夏,全国支援西藏。

后又确定在坚持全国支援西藏的同时,四川、浙江、上海、天津四省市重点支援西藏。

这一行动叫做( )。

D.对口支援8.任何民族文化的发展,最终都体现在( )上。

A.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9.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目前通用汉语的民族是( )。

A.满、回10.民族风俗习惯在传承的过程中,由于受各民族经济的、社会的、政治的、文化的种种因素的影响而在内容和形式上发生着某种程度的变化。

这种变化是一种历史的变异,是( )。

B.在相对稳定中发生的渐变1.( )是民族理论学科的一大特点。

A.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理论和政策兼纳2.中国古代较普遍使用的对民族共同体的特定称呼是( )。

B.族类3.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是( )。

D.民族4.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 )的关系。

C.民族群体之间5.私有制社会里产生民族问题的主要根源是( )。

C社会因素6.我国少数民族居住的边疆地区与( )个国家接壤。

D.147.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 )。

汉语有多少种方言

汉语有多少种方言

2.西北次方言(西北官话):覆盖山西、内蒙古西部、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自治区;
3.西南次方言(西南官话):覆盖重庆、四川、贵州、云南、湖北大部、湖南西北部、广西西北部等省、自治区、直辖市;
4.江淮次方言(下江官话):覆盖安徽省内长江两岸、江苏省的江北大部、九江、南京至镇江的两岸沿江地区。
第二是吴方言,即江浙话,分布在江苏省的江南地区和浙江省大部。江浙话以上海话为主要代表。
第三是赣方言,即江西话,分布在江西省和福建省西北部和湖南省的东部以及湖北省的东南部。江西话以南昌话为主要代表。
第四是湘方言,即湖南话,分布在湖南省大部。湖南话以长沙话为主要代表(旧时以双峰话为代表)。
这七大方言中,以北方话分布最广,其分布地域大约占全国面积的70%;使用的人口也最多,也占汉语人口的70%左右,其余六大方言的使用人口总和大约只占汉语人口的30%。
除北方方言以外的六大方言都是南方方言。北方方言内部差异较小,主要差异是语音,语音的主要差异是每个声调的调值不同。调值是各地方言相貌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因此也是区分北方方言各地差异的主要标志之一。我在下面这个表里列出北方话区9个城市方言的调值,它们都有“阴阳上去”四声、也都没有“入声”,你可以比较一下它们的不同。如果你用各地不同的调值分别说“山明水秀、千奇百怪、非常好看、观察仔细”等词语,你就能感受到各地方言的特殊味道。
方言之间的分歧主要体现在语音差异,但是词汇之间的差异也十分可观,京津唐3地互为邻居,但是北京人所说的“白薯”,唐山人叫“红薯”。我问一个天津小姑娘:“你爱吃白薯吗?”她奇怪地反问我:“白鼠怎么能吃?”我说:“蒸着吃,煮着吃,熬粥吃,都行啊。”她说:“啊?多恶心哪!”原来她是把“白薯”当成“白鼠”了,因为天津人管“白薯”叫“山芋”。另一个例子是在广州白云山公园,我向一位老者打听“缆车在什么地方”,老者说:“很方便的啦,向前走,一拐弯。”我向前走,一拐弯,迎面而来的是“男厕”!原来广东人管“缆车”叫“索道”,说“缆车”,就听成了“男厕”。你看,汉语的方言分歧有多大!

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继承和发展研究

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继承和发展研究

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继承和发展研究[摘要]语言文字不仅是识别民族种类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且具有很强的民族凝聚力,对保存和传播民族历史和文化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55个少数民族中,大多数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但随着经济社会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和传承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所以必须加强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研究,加快对其保护的步伐。

[关键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继承发展1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概况分析及研究意义11概况分析语言方面,除回族、满族已全部转用汉语外,其他53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有些民族内部不同支系还使用着不同的语言。

因此,全国55个少数民族,共使用72种语言。

这些语言分别属于五个语系: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岛语系、南亚语系和印欧语系。

文字方面,除回族、满族已不使用自己民族的文字而直接使用汉字外,有29个民族有与自己的语言相一致的文字,有的民族使用一种以上的文字,如傣语使用4种文字,景颇族使用2种文字,故29个民族共使用54种文字。

在少数民族中,或是各民族杂居的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学生家长有的出现重视汉语、忽视母语的倾向,不愿让自己的子女进民族语言授课的学校,因为他们担心子女以后进大学、找工作、出国留学有困难。

在民族地区的一些中小学,民族语和汉语授课的比例中,民族语的比重有逐渐减少的趋势。

使用民族语言文字出版的书刊、报纸、杂志数量偏少,少数民族群众获取信息的通道明显不畅。

更令人担忧的是有部分少数民族语言已经处于濒危状态,如云南省的纳西语和仙岛语、贵州省的仡佬语、湖南省的土家语、四川省的彝语以及中国东北部的满语、鄂伦春语以及赫哲语等。

12研究意义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某个社会群体特有的精神与物质、智力与情感方面不同特点的总和。

是该民族千百年来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总和。

群体生存和延续的历史经验依赖语言文字代代相传,并记录着人类知识的一个侧面和局部,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

中国五十六民族之鄂伦春族(e lun chun zu)鄂伦春族,现有人口约7000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北部。

拥有自己的语言,使用汉文。

鄂伦春族信仰萨满教。

鄂伦春族图案以“云卷纹”为主,中间为鄂伦春族的“撮罗子”和篝火,象征鄂伦春族的生活特征。

中国五十六民族之怒族(Nu zu)怒族,现有人口约2.7万,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拥有自己的语言,使用汉文。

怒族图案由乐器“达比亚”和挎包组成,达比亚和挎包是怒族生活中不可少的乐器和恋爱信物。

此图案象征乐观向上、吉祥、幸福。

中国五十六民族之赫哲族(He zhe zu)赫哲族,现有人口约4200,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

拥有自己的语言,通用汉文。

赫哲族信仰萨满教。

赫哲族象征图案采用唯有赫哲族才有的椭圆神鼓形状,神鼓是赫哲族传统乐器中唯一在现代还流行于民间的打击乐器,是赫哲族文化艺术的缩影。

中国五十六民族之羌族(Qiang zu)羌族,现有人口约19万,主要分布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及绵阳市北川等县。

拥有自己的语言,通用汉文。

羌族图案由羊角和羌管(双管)组成羊头形状。

羌族以游牧为业,有羊图腾崇拜。

羌笛是羌中国五十六民族之拉祜族(La hu zu)拉祜族,现有人口约41万,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澜沧拉祜自治县和临沧、思茅等地。

拥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主要从事农业。

拉祜族图案由葫芦和长衣赏花边装饰纹样组成。

此图案象征人类的起源和拉祜族始祖的由来,也象征女性美和人丁兴旺、生活幸福。

中国五十六民族之仡佬族(Ge lao zu)仡佬族,现有人口约43万,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其余分布在云南、广西,拥有自己的语言,通用汉文。

仫佬族图案是竹的造型。

竹是仫佬族的图腾崇拜物之一。

竹枝叶茂盛,四季常青,生长普遍,既有极强的生命力,象征仫佬族兴旺发达,欣欣向荣。

中国五十六民族之普米族(Pu mi zu)普米族,现有人口约三万,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兰坪、宁蒗和丽江等地。

拥有自己的语言,通用汉文。

全民族都通用汉语的几个少数民族

全民族都通用汉语的几个少数民族

全民族都通用汉语的几个少数民族Last updated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3, 2021全民族都通用汉语的几个少数民族,很自然地以汉字作为自己的文字,没有与自己语言相一致的文字的少数民族,大多也选择了汉字作为自己的文字。

现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除回族、满族已不使用自己民族的文字而直接使用汉字外,有29个民族有与自己的语言相一致的文字。

1、语言现在除少数几个民族程度不同地转用了汉语外,多数民族以本族语言作为日常生活的主要交际工具;一些民族有传统的文字,一些民族使用新创文字。

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在少数民族社会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其他民族的语言文字无法完全替代的作用。

目前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情况大致有以下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如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等族,有大片聚居区,人口均在百万以上,文字历史也比较悠久,他们的语言除了在家庭内部、邻里亲友间使用外,还在本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各个领域中使用,甚至在一些邻近的或者杂居在一起的其他民族中使用。

第二种类型,如彝族和傣族,他们虽然也有成片的聚居区,有传统的文字,但是文字没有统一的规范,方言差异也较大,本民族的语言在社会上的应用不如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等民族那么广泛。

壮语和僳僳语、拉祜语、景颇语、载瓦语由于语言内部差别较大,全民族通用的共同语还没有形成,文字的使用范围也很小,语言使用情况与彝语、傣语接近。

第三种类型,民族的语言只在本民族内部日常生活中使用,在政治生活、学校教育中往往使用其他民族的语言(主要是汉语,有些地方也使用其他少数民族语言);没有与本民族语言相一致的文字,一般使用汉字。

属于这个类型的少数民族语言相当多,大约占语言总数的以上,使用人口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一半以上。

55个少数民族使用语言的情况列表如下(不包括兼用汉语或其他少数民族语言的情况):民族名称使用语言的名称蒙古族蒙古语回族汉语藏族藏语维吾尔族维吾尔语苗族苗语彝族彝语壮族壮语布依族布依语朝鲜语满族汉语侗族侗语瑶族勉语、布努语、拉珈语白族白语土家族哈尼族哈尼语哈萨克族傣族傣语黎族黎语僳僳族僳僳语佤语畲族畲语高山族泰耶尔语、赛德语、邹语、沙阿鲁阿语、卡那卡、那布语、排湾语、阿眉斯语、布农语、鲁凯语、卑南语、邵语、萨斯特语、耶眉语拉祜族拉祜语水族水语东乡族东乡语纳西族纳西语景颇族景颇语、载瓦语柯尔克孜族柯尔克孜语土族土族语达斡尔族达斡尔语仫佬族仫佬语羌族羌语布朗族布朗语撒拉族撒拉语毛难族毛难语仡佬族仡佬语锡伯族锡伯语阿昌族阿昌语普米族普米语塔吉克族塔吉克语怒族怒苏语、阿侬语、柔若语乌孜别克族乌孜别克语俄罗斯族俄罗斯语鄂温克族鄂温克语德昂族德昂语保安族保安语裕固族东部裕固语、西部裕固语京族京语塔塔尔族塔塔尔语独龙族独龙语鄂伦春族鄂伦春语赫哲族赫哲语门巴族门巴语、仓拉语珞巴族珞巴语基诺族基诺语2、文字:文字是书写语言的符号,它产生以后,克服了语言的时空限制,扩大了信息传播,增加了文化积累,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有56个民族,那有多少种语言和文字呢?

中国有56个民族,那有多少种语言和文字呢?

中国有56个民族,那有多少种语言和文字呢?中国有56个民族,那有多少种语言和文字呢?优质解答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国家,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实行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政府组织科研人员对全国各民族的现状、历史、语言文字进行多次普查,到目前为止,已确定了56个民族.在除汉族以外的55个少数民族中,一个民族一种语言的比较多,有的民族说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民族语言.个别少数民族使用汉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的数目可能在80种以上.在55个少数民族中,目前使用本民族文字的有40个,历史上曾使用过本民族文字的有17个.在中国境内,古今共使用过少数民族文字57种.中国境内各民族的语言中国各民族语言的系属,按通行的说法,除朝鲜语和京语系属未定外,其余分属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亚语系、南岛语系和印欧语系.概况:汉藏语系包括汉语和藏缅、壮侗、苗瑶三个语族.汉语在语言系属分类中相当于一个语族的地位.据1990年中国人口调查的数字估计,说汉语的人口有11.09亿多.在中国说藏缅语族语言的人口约有2200万.分布在西藏自治区、青海、甘肃、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湖北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包括藏语、门巴语、珞巴语、僜语、嘉戎语、羌语、普米语、独龙语、土家语、彝语、傈僳语、纳西语、哈尼语、拉祜语、白语、基诺语、怒语、景颇语、阿昌语、载瓦语等.在中国说壮侗语族语言的人口有2300多万.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贵州、湖南、广东、海南五省.包括壮语、布依语、傣语、侗语、水语、仫佬语、毛南语、拉珈语、黎语、仡佬语等.在中国说苗瑶语族语言的人口约有940万.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四川、广东五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包括苗语、布努语、勉(瑶)语和畲语.阿尔泰语系包括蒙古、突厥、满通古斯3个语族.在中国说蒙古语族语言的人口约有550万.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黑龙江、辽宁、吉林、青海、甘肃等省.蒙古语族包括蒙古语、达斡尔语、东乡语、东部裕固语、土族语和保安语.中国说突厥语族语言的有840多万人,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甘肃、黑龙江等省.中国境内突厥语族包括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柯尔克孜语、乌孜别克语、塔塔尔语、撒拉语、西部裕固语和图佤语.在中国说满-通古斯语族语言的人口约有20万.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满-通古斯语族包括满语、锡伯语、赫哲语、鄂温克语和鄂伦春语.现在满族通用汉语.南岛语系又称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中国台湾省高山族语言属这个语系的印度尼西亚语族.高山族使用排湾、阿眉斯、布嫩、鲁凯、赛设特、卑南、邵、泰耶尔、赛德、邹、沙阿鲁阿、卡那卡那布等语言.说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语言的人口约44万,分布在云南省南部边疆地区.该语系在中国境内包括佤语、德昂语、布朗语.中国境内的印欧语系,只有属于斯拉夫语族的俄语和属于印度-伊朗语族的塔吉克语.说俄语的有1.3万多人,说塔吉克语的有3.3万人,共约4.6万人.语言研究在少数民族语言的研究方面,中国有些少数民族在古代就有自己的语文学家.他们对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进行研究,写出著作,取得重要成就.藏语学者图弥三菩札于7世纪参考梵文,根据藏语的语音结构,创制藏文.他还写出《三十颂》、《性入法》等语法著作.19世纪中叶,司都.却吉久赞出版《藏文文法》.维吾尔族至晚在8世纪就参考粟特文创制回鹘文.维吾尔族学者马合木德.喀什噶里在11世纪调查西域和中亚一带的突厥语言,编写《突厥语词典》.蒙古族学者搠思吉斡节儿于14世纪初写的《蒙文启蒙》奠定了蒙文正字法的基础.中国现代语言科学工作者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调查研究少数民族语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1956年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研究所、中央民学院联合举办少数民族语言调查训练班,组织700多人的7个语言调查队,分赴有少数民族语言的16个省区调查蒙古、达斡尔、东乡、保安等42个民族的语言.三年的语言普查,主要取得以下成绩:①对有方言的语言,提出了划分方言的科学论据;②对各个语言的结构、语言亲属关系、语言之间相互影响,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并且有了比较全面的理解;③帮助要求创制文字的民族,提出了关于标准语基础方言和标准音的意见,并设计出拼音文字的方案;④在调查研究的实践中和专家的指导下,大批少数民族和汉族的语言学专业科研人员成长起来了.对于新发现的一些语言或方言,也正在进行研究.中国境内各民族的文字概况:汉、回、满三个民族通用汉文,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朝鲜、彝、傣、拉祜、景颇、锡伯、俄罗斯12个民族各有自己的文字.这些文字多数都有较长的历史.其中蒙古族使用一种竖写的拼音文字,通用于蒙古族地区.居住在新疆的蒙古族还使用一种以通用的蒙古文为基础而适合卫拉特方言特点的拼音文字.云南傣族在不同地区使用4种傣文.上述15个民族共使用17种文字.此外,傈僳族中大部分信仰基督教的群众,使用一种用大写拉丁字母及其颠倒形式的字母拼写傈僳语的文字,还有少数人使用当地农民创制的傈僳音节文字“竹书”.云南省东北部一部分信仰基督教的群众使用一种把表示声、韵、调的符号拼成方块的苗文.云南佤族中信仰基督教的少数群众使用拉丁字母形式的佤文.壮族、白族和瑶族中还有一部分人使用在汉字影响下创制的方块壮字、方块白文和方块瑶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已使用文字的民族有21个,文字种类有24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又有壮、布依、苗、侗、哈尼、傈僳、佤、黎、纳西、白、土、瑶共12个民族和景颇族中说载瓦语的人使用新创制的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其中苗族因方言差别大,分别给其黔东、湘西和川黔滇三个方言创制了文字,给滇东北次方言也设计了一种文字方案.因此,现在共有16种拉丁字母形式的新文字.还有一些在历史上使用过,后来停止使用的文字,即突厥文、回鹘文、察合台文、于阗文、焉耆-龟兹文、窣利文、八思巴字、契丹大字、契丹小字、西夏文、女真文、东巴图画文字、沙巴图画文字、东巴象形文字、哥巴文、水书、满文等17种文字.这17种在历史上曾经使用过的文字,加上现在使用的40种文字,共有57种文字.文字类型:中国不但语言类型较多,文字类型也很丰富.从类型上看中国文字有非字母文字和字母文字两大类.属于非字母文字一类的:①图画文字.在中国发现的图画文字有两种.一种是云南省纳西族的东巴图画文字,另一种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尔苏人的尔苏沙巴图画文字.这两种文字共同的特点是:尚未形成固定的行款,有从左向右的,也有由右到左的,既有由上到下的,也有由下到上的;常常利用字组构成的形象来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读出来的经文中的词语,一般都比写出来的字多.这两种文字都还不是成熟的文字,只是文字的雏形.②象形文字.它既包括整体像某事物形体或状态的字和以象形字为基础构成的指事字,又包括由多个单体象形字结合构成的会意字和形声字.词根是单音节的汉藏语系语言使用这种象形文字,基本上都是一个字读一个音节.云南纳西族的象形文字和贵州水族的水书中的大部分字,都是一个字读一个音节.纳西族的象形文字有以下三个特点:一个字只能读一个音节;以单体象形字为主,也有形声字、会意字;就文字的作用说,已经由表意发展到表音.③楷书化汉字和在汉字影响下创制的几种文字.有两类情况:字形结构虽受汉字的影响,但有自己的特点,借用汉字不太多.属这一类的有契丹大字,西夏文和女真文;大量使用音读汉字和训读汉字的方法表达自己的语言,也用形声或其他方法创制表达本族语词的新字.方块壮字、方块白文和方块瑶字,都属于这一类.④音节文字.音节文字的共同特点是每个字表示一个音节,笔画比较简单.这一类文字,目前发现的有三种,即彝文、纳西族的哥巴文和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县部分地区的傈僳族使用的“竹书”.字母文字也称拼音文字.中国民族的字母文字可按字母形式的来源和其他情况,分成以下七类:①藏文、八思巴字、傣文、于阗文、焉耆龟兹文.这些文字的字母都是直接或间接参考印度的某种字母创制的;②窣利文、回鹘文、蒙古文、满文、锡伯文.窣利文来源于波斯时代的阿拉米文草书.回鹘文字母是参考窣利字母创造的.以后蒙古文字母的制定又参考了回鹘字母,满文字母的制定则参考了蒙古文字母.锡伯文是满文的延续;③察合台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柯尔克孜文.这四种文字都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同一字母的单写,在词头、词中、词尾、书写形式略有不同.④突厥文.根据突厥文献早期发现的地点,又称鄂尔浑叶尼塞文;⑤朝鲜文、契丹小字和方块苗文.这三种文字在汉字的影响下,都把属于一个音节的字母拼成一个方块;⑥俄文.新疆的伊犁、塔城等地有近3000俄罗斯族人,他们使用俄文;⑦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拉祜族、景颇族和佤族的文字,都是拉丁字母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就使用.中国的少数民族中,还有一些有自己的语言而没有文字的,将根据他们的意愿、创制文字或者选用对他们适用的现有文字.。

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使用状况变化显著 (1).

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使用状况变化显著 (1).

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使用状况变化显著21个少数民族有27种民族文字新华社北京8月6日电 (记者沈路涛改革开放以来, 在市场经济大潮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冲击下, 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使用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

目前2 1个少数民族有现行的本民族文字, 包括27种文字, 精通民族语和汉语的双语人越来越多, 民族语言文字也迅速与现代化、信息化接轨, 正在越来越广阔的舞台展示各民族自身的文化魅力。

我国少数民族除回族使用汉语,满族在近代转用汉语之外,其他 53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语言种类在 80种以上。

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仅有蒙古、藏等几个民族有自己较通用的文字,大多数民族没有文字。

50年代我国开始帮助壮、布依、彝、苗、哈尼、傈僳、纳西、侗、佤、黎、景颇(载佤支系、土等 12个民族创制了16种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帮助傣、拉祜、景颇、彝等4个原有文字的民族改进了5种文字,帮助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改革了文字体系。

在创改文字的过程中, 国家始终遵循少数民族自愿自择的原则, 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意愿和要求。

一些民族在使用新文字一段时间之后, 认为新文字不符合本民族的需要, 对文字进行了重新选择。

黎族放弃新创制的黎文, 直接使用汉文; 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于1982年恢复使用原有的阿拉伯字母文字; 彝族放弃创制的文字,使用改进的规范彝文等。

民族文字创改以后, 由于新文字比较简单易学, 受到了少数民族群众的欢迎。

有文字包括新创建文字的民族, 在基础教育中采用了形式多样的民族语和汉语的双语教学。

有传统民族文字的民族在高等教育中也使用民族语文教学, 从而形成了从初级到高等教育的教学体系。

没有文字的民族, 一般使用汉语文或其他民族语文进行教学,把本民族语言作为辅助教学语言。

据 1995年的一份统计资料显示, 当时全国实行双语教学的在校生 600多万名, 占当时民族地方中小学少数民族在校生的40%左右。

旧中国少数民族文盲率在95%以上, 如今少数民族人口文盲率下降了约68个百分点。

民族常识初中版知识点整理

民族常识初中版知识点整理

民族常识初中版知识点整理一、民族概况1、我国共有56 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2、中华民族是中国各民族的总称。

3、由于汉族以外的55 个民族相对汉族人口较少,习惯上称为“少数民族”。

4、我国各民族人口的发布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有汉族居住。

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发布很广。

5、少数民族地区的一般特点:地域广大,人口较少;大都位于祖国边疆,物产资源丰富。

6、中国55 个少数民族中,除回族和满族通用汉语文外,其他53 个民族都有本民族语言。

7、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中国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国灿烂的文化、共同创造了中国的历史、共同开拓了中国的疆土、共同创造了新中国。

少数民族地区的特色经济与中原汉族地区的经济相互补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祖国经济的发展。

二、民族平等政策1、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我国民族工作的根本目标和长期任务。

2、民族平等的含义:一是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历史长短,居住区域大小,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政治地位一律平等;二是各民族不仅在政治、法律上平等,而且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所有领域平等;三是各民族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享有相同的权利,承担相同的义务。

民族平等是我国民族政策的基石。

民族平等的核心是同等的地位和权利。

3、党和国家的民族平等政策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②各民族在一切权利上的完全平等;③帮助一切民族实现民族平等权利,对弱小民族的平等权利给予更多保护;④各民族履行相应的义务4、民族平等政策实施的意义(我国为什么要实施民族平等政策):①民族平等是我国建立和谐社会、促进各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前提。

②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保证各族人民安居乐业;③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④有利于提高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种类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种类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种类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种类较多,大约有80多种、三十多中文字。

在56个民族中,除了汉、回、满族通用汉语文以外,其余民族都有自己单独的语言,有的民族内部甚至还有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情况。

这就形成了在中国语种多于民族成分的现状。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大体分为5个语系,10个语族,15个语支。

属于汉藏语系的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4%,属于阿尔泰语系的人口占21%,属于南亚语系、南岛语系和印欧语系的人口约占2%。

目前,京语、朝鲜语的语系未定,人口大约占总数的3%。

1、使用本民族语言的情况基本上使用一种民族语言的民族有: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俄罗斯、朝鲜、哈尼、纳西、傈僳、拉祜、基诺、独龙、壮、布依、傣、仫佬、水、佤、德昂等民族;而壮、彝、白、阿昌、羌、普米、苗、侗、毛南、黎、撒拉、蒙古、达斡尔、土、东乡、保安、鄂温克、鄂伦春、布朗、京族等民族的大部分使用本民族的语言,少量的人转用于其他民族的语言,不仅是居住在杂居区或城镇的青少年,而且某些聚居区的部分人或全部人口转用了其他民族的语言;在土家、畲、仡佬、乌孜别克、塔塔尔、锡伯、赫哲等民族中,目前只有少部分人使用本民族的语言。

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本民族语言的民族有:藏(2种)、景颇(3种)、怒(4种)、门巴(2种)、珞巴(3种)、瑶(3种)、裕固(2种)、高山(10种以上)等民族。

2、兼通其他民族语言的情况所谓兼通,是指一个民族除使用一种或几种本民族固有语言外,还使用一种或几种其他民族的语言的现象。

语言的兼通多发生在民族杂居的地区和中等以上的城镇,即使那里的汉族人数并不多,但各民族通用汉语。

除了畲、土家、仡佬、鄂伦春、赫哲族的绝大多数外,瑶、蒙古、朝鲜、阿昌、傣、彝、怒、纳西、德昂、水、哈尼、侗、拉祜、景颇、苗、布朗、佤等民族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也兼通汉语,傈僳、独龙、藏、珞巴、门巴、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塔尔、俄罗斯等民族中也有少数人兼通汉语。

24种民族汉字(56个民族的文字)

24种民族汉字(56个民族的文字)

中国22个少数民族拥有自己的文字.1949年以前.已经使用文字的民族有22个文字有24种.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过去除了蒙,藏,维吾尔等民族有自己的文字外.多数民族没有文字,有的则借用汉字.后来新中国成立之后,领导人提议.为少数民族创制文字,以改变他们的经济文化,发展落后的局面.民族名称 使用文字的名称 蒙古族 传统蒙文、托忒文 藏族 藏文 维吾尔族维吾尔老文字、维吾尔新文字 苗族老苗文、黔东苗文、湘西苗文、川黔滇苗文、滇东北苗文(后4种为新创) 彝族爨文、规范彝文 壮族 方块壮字 朝鲜族 朝鲜文 白族 老白文 哈萨克族哈萨克老文字、哈萨克新文字 傣族老傣仂文、新傣仂文、老傣那文、新傣那文、傣绷文、金平、傣文 僳僳族老僳僳文(大写拉丁字母的拼音文字、格框式拼音文字、表音的音节文字)、新僳僳文拉祜族 拉祜文 水族 水书 纳西族 东巴文、哥巴文、玛丽萨文 景颇族景颇文、载瓦文(新创) 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文 锡伯族 锡伯文 俄罗斯族 俄文现在中国56个少数民族中,除回族、满族已不使用自己民族的文字而直接使用汉字外,有29个民族有与自己的语言相一致的文字,由于有的民族使用一种以上的文字,如傣.中国56个民族中有23个民族有自己的文字,包括汉族和22个少数民族.1949年以前,已使用文字的民族有22个,文字24种.解放后,又有壮、布依、苗、侗、哈尼、傈僳.我国有56人民族,目前使用着85种语言.那么,又有多少种文字呢? 据统计,除了汉字之外,我国55个民族中,有20个民族有自己的文字,它们是: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朝鲜族、满族、锡伯族、乌兹别克族、塔塔尔族、柯尔克孜族、傣族、彝族、景颇族、拉枯族、纳西族、拉祜族、苗族、佤族、俄罗斯族、壮族. 但是,上述20个民族中,傣族、苗族、蒙古族、纳西族分别使用两种以上文字,因此,实际上使用的文字共有27种,现在经常使用的,只有22种文字在56个民族中,汉、回、满三个民族通用汉文,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朝鲜、彝、傣、拉祜、景颇、锡伯、俄罗斯12个民族各有自己的文字,这些文字大.少数民族文字大全集54种文字 在我国,汉字不但是汉族的文字,也是全国各个少数民族通用的文字,是在国际活动中代表中国的法定文字.全民族都通用汉语的几个少数民族,很自然地以汉.建国初期,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字使用情况十分复杂.当时已有民族文字的民族有:蒙古、藏、维吾尔、朝鲜、哈萨克、锡伯、傣、乌孜别克、柯尔克孜、塔塔尔、俄罗斯、.民族名称 使用文字的名称 蒙古族 传统蒙文、托忒文 藏族 藏文 维吾尔族维吾尔老文字、维吾尔新文字 苗族老苗文、黔东苗文、湘西苗文、川黔滇苗文、滇东北苗文(后4种为新创) 彝族爨文、规范彝文 壮族 方块壮字 朝鲜族 朝鲜文 白族 老白文 哈萨克族哈萨克老文字、哈萨克新文字 傣族老傣仂文、新傣仂文、老傣那文、新傣那文、傣绷文、金平、傣文 僳僳族老僳僳文(大写拉丁字母的拼音文字、格框式拼音文字、表音的音节文字)、新僳僳文拉祜族 拉祜文 水族 水书 纳西族 东巴文、哥巴文、玛丽萨文 景颇族景颇文、载瓦文(新创) 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文 锡伯族 锡伯文 俄罗斯族 俄文各种少数民族文字建国初期,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字使用情况十分复杂.当时已有民族文字的民族有:蒙古、藏、维吾尔、朝鲜、哈萨克、锡伯、傣、乌孜别克、柯尔克孜、塔塔尔、俄罗斯、.54种文字 在我国,汉字不但是汉族的文字,也是全国各个少数民族通用的文字,是在国际活动中代表中国的法定文字.全民族都通用汉语的几个少数民族,很自然地以汉.有藏文、蒙文、维文、哈萨克文.(其他还有一些文字,但是基本上不用)建国初期,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字使用情况十分复杂.当时已有民族文字的民族有:蒙古、藏、维吾尔、朝鲜、哈萨克、锡伯、傣、乌孜别克、柯尔克孜、塔塔尔、俄罗斯、.54种文字 在我国,汉字不但是汉族的文字,也是全国各个少数民族通用的文字,是在国际活动中代表中国的法定文字.全民族都通用汉语的几个少数民族,很自然地以汉.朝鲜拼音.。

语言与语系

语言与语系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多、语言多、文字多。

除汉族外,已确定民族成分的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分布在占全国总面积50%~60%的土地上。

一、中国少数民族的语言中国境内的语言非常丰富,这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中,除回族、满族已全部转用汉语外,其他五十三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

据统计,在中国,少数民族正在使用的语言有72种左右,已经消亡的古代语言更是不计其数。

说它“左右”是因为有的是语言还是方言不好界定,还有的语言可能还未发现。

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中,除回族、满族已全部转用汉语外,其他五十三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语言。

有些民族内部不同支系还使用着不同的语言(不包括转用或者兼用汉语的情况):瑶族的不同支系分别使用勉语、布努语和拉珈语;高山族的不同支系分别使用泰耶尔语、赛德语、邹语、沙阿鲁阿语、卡那卡那布语、排湾语、阿眉斯语、布农语、鲁凯语、卑南语、邵语、萨斯特语、耶眉语共13种语言;景颇族的不同支系分别使用景颇语、载瓦语;怒族的不同支系分别使用怒苏语、阿侬语、柔若语;裕固族使用东部裕固语、西部裕固语;门巴族使用门巴语、仓拉语。

语言学家按世界各民族语言的亲流程度将语言分为语系、语族、语支。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种语言可以分化成几种不同语言,它们之间有亲属关系,称为“亲属语言”,这是历史上社会分化的产物。

当一个社会在地域上分化成若干半独立社会时,语言也分化成若干方言;当社会再分化为几个不同的独立社会时,语言进一步分化成亲属语言。

因此语言的亲疏关系表明了民族间在历史上、族源上的亲疏程度。

许多民族用本族文字记载本族的历史、文字、医学、宗教及其他文化宝藏,无文字的民族则以口头文学(诗歌、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歌等)记载并传承着本民族的文化精粹。

数千年华夏历史长河中,各民族历经变迁,中外民族和古代诸民族间的迁徙、交融,形成今日中国民族语言的五大语系:⑴汉藏语系的民族共31个,分为:①壮侗语族(含壮傣语支、侗水语支、黎语支)-壮语、侗语、傣语、布依语、水语、仫佬语、毛南语、拉珈语、仡佬语、黎语等;②藏缅语族(含藏语支、彝语支、景颇语支、羌语支)-藏语、嘉戎语、门巴语、珞巴语、土家语、羌语、普米语、独龙语、怒语、彝语、僳僳语、纳西语、哈尼语、拉祜语、白语、基诺语、景颇语、载瓦语、阿昌语等;③苗语语族(含苗语支、瑶语支)-苗语、布努语、勉语、畲语等;④汉语。

中国民族分布简介和表格

中国民族分布简介和表格

中国民族分布概况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识别并经中央政府确认的民族共有56 个。

由于汉族以外的55 个民族相对汉族人口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

中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

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有汉族居住。

这种分布格局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间相互交往、流动而形成的。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很广。

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绝大部分县级单位都有两个以上的民族居住。

中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西藏、云南、贵州、青海、四川、甘肃、辽宁、吉林、湖南、湖北、海南、台湾等省、自治区。

中国民族成分最多的是云南省,有25 个民族。

55 个少数民族分别是: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塔吉克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

汉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

汉族除外,全国还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共同生活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团结的、统一的国家。

我国少数民族虽然人口少,但分布地区很广,居住的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百分之五十到六十。

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宁夏和黑龙江、吉林、辽宁、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贵州、广东、湖南、河北、湖北、福建、台湾等省区。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一般特点是:一、地域广大,人口稀少。

许多少数民族住在山区、高原、牧区和森林地区。

二、物产资源丰富。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三、大都位于我国的边疆,属于国防要冲。

新疆少数民族地区普及普通话的问题分析

新疆少数民族地区普及普通话的问题分析

新疆少数民族地区普及普通话的问题分析作者:热汗古丽·艾买提来源:《收藏界·名家探索》2018年第07期新疆少数民族推广普通话方略研究是国家语言文字应用“十三五”科研项目“新疆推广普通话方略研究”课题的子课题,运用普通话已列入国家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三条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普通话不仅是汉民族共同语,也是国家通用语,新疆是我国多民族聚居区,在新疆聚居着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锡伯族、俄罗斯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满族、达斡尔族等多个民族。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区总人口为2298万人,其中汉族占40%,各少数民族占60%《新疆统计年鉴》显示的自治区的总人口数为2298万人,其中汉族占40%,少数民族占60%),所以在少数民族中推广普通话直接关系到自治区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事业的发展,关系到自治区的现代化建设。

一、当前新疆普通话进展情况新疆既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也是一个移民地区,在全疆日常生活用语中,既可以听到维吾尔语、哈萨克语、蒙古语、柯尔克孜语等各种少数民族语言,也可以听到北京话、天津话、河南话、四川话、甘肃话等等方言土语,尽管生活用语呈现方言混杂的实际情况,但总体上交际语还是以接近标准的普通话为主,尤其在公共服务行业和广播电视教育部门,都以普通话为工作语言。

首先,在全疆各级党政机关,普通话是工作语言,无论是首府城市还是偏远城镇,都以普通话为工作语言,老一代以及从内地移居来的公务员如果说在讲普通话时还有一点方音的话,那么生长在新疆的年轻一代公务员普通话已趋于标准,而且普通话已成为他们的生活用语。

其次,在各级各类学校,普通话是教学语言和校园通用语,包括幼儿园、中小学和大学。

第三,新疆的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汉语节目都使用普通话,无论是新闻播音员,各类节目主持人,还是现场新闻记者,应该说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的播音员普通话是最标准的,他们经过专业训练,有很强的说普通话的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民族都通用汉语的几个少数民族,很自然地以汉字作为自己的文字,没有与自己语言相一致的文字的少数民族,大多也选择了汉字作为自己的文字。

现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除回族、满族已不使用自己民族的文字而直接使用汉字外,有29个民族有与自己的语言相一致的文字。

1、语言
现在除少数几个民族程度不同地转用了汉语外,多数民族以本族语言作为日常生活的主要交际工具;一些民族有传统的文字,一些民族使用新创文字。

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在少数民族社会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其他民族的语言文字无法完全替代的作用。

目前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情况大致有以下三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如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等族,有大片聚居区,人口均在百万以上,文字历史也比较悠久,他们的语言除了在家庭内部、邻里亲友间使用外,还在本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各个领域中使用,甚至在一些邻近的或者杂居在一起的其他民族中使用。

第二种类型,如彝族和傣族,他们虽然也有成片的聚居区,有传统的文字,但是文字没有统一的规范,方言差异也较大,本民族的语言在社会上的应用不如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等民族那么广泛。

壮语和僳僳语、拉祜语、景颇语、载瓦语由于语言内部差别较大,全民族通用的共同语还没有形成,文字的使用范围也很小,语言使用情况与彝语、傣语接近。

第三种类型,民族的语言只在本民族内部日常生活中使用,在政治生活、学校教育中往往使用其他民族的语言(主要是汉语,有些地方也使用其他少数民族语言);没有与本民族语言相一致的文字,一般使用汉字。

属于这个类型的少数民族语言相当多,大约占语言总数的四分之三以上,使用人口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一半以上。

55个少数民族使用语言的情况列表如下(不包括兼用汉语或其他少数民族语言的情况):民族名称使用语言的名称
蒙古族蒙古语
回族汉语
藏族藏语
维吾尔族维吾尔语
苗族苗语
彝族彝语
壮族壮语
布依族布依语
朝鲜族朝鲜语
满族汉语
侗族侗语
瑶族勉语、布努语、拉珈语
白族白语
土家族土家语
哈尼族哈尼语
哈萨克族哈萨克语
傣族傣语
黎族黎语
僳僳族僳僳语
佤族佤语
畲族畲语
高山族泰耶尔语、赛德语、邹语、沙阿鲁阿语、卡那卡、那布语、排湾语、阿眉斯语、布农语、鲁凯语、卑南语、邵语、萨斯特语、耶眉语
拉祜族拉祜语
水族水语
东乡族东乡语
纳西族纳西语
景颇族景颇语、载瓦语
柯尔克孜族柯尔克孜语
土族土族语
达斡尔族达斡尔语
仫佬族仫佬语
羌族羌语
布朗族布朗语
撒拉族撒拉语
毛难族毛难语
仡佬族仡佬语
锡伯族锡伯语
阿昌族阿昌语
普米族普米语
塔吉克族塔吉克语
怒族怒苏语、阿侬语、柔若语
乌孜别克族乌孜别克语
俄罗斯族俄罗斯语
鄂温克族鄂温克语
德昂族德昂语
保安族保安语
裕固族东部裕固语、西部裕固语
京族京语
塔塔尔族塔塔尔语
独龙族独龙语
鄂伦春族鄂伦春语
赫哲族赫哲语
门巴族门巴语、仓拉语
珞巴族珞巴语
基诺族基诺语
2、文字:
文字是书写语言的符号,它产生以后,克服了语言的时空限制,扩大了信息传播,增加了文化积累,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我国,汉字不但是汉族的文字,也是全国各个少数民族通用的文字,是在国际活动中代表中国的法定文字。

全民族都通用汉语的几个少数民族,很自然地以汉字作为自己的文字,没有与自己语言相一致的文字的少数民族,大多也选择了汉字作为自己的文字。

现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除回族、满族已不使用自己民族的文字而直接使用汉字外,有29个民族有与自己的语言相一致的文字,由于有的民族使用一种以上的文字,如傣语使用4种文字,景颇族使用2种文字,所以29个民族共使用54种文字。

列表如下:
民族名称使用文字的名称
蒙古族传统蒙文、托忒文
藏族藏文
维吾尔族维吾尔老文字、维吾尔新文字
苗族老苗文、黔东苗文、湘西苗文、川黔滇苗文、滇东北苗文(后4种为新创)
彝族爨文、规范彝文
壮族方块壮字、壮文(新创)
布依族布依文(新创)
朝鲜族朝鲜文
侗族侗文(新创)
瑶族门方言文字、勉方言文字
白族老白文、白文(新创)
土家族土家文(新创)
哈尼族哈雅文、碧卡文(均为新创)
哈萨克族哈萨克老文字、哈萨克新文字
傣族老傣仂文、新傣仂文、老傣那文、新傣那文、傣绷文、金平、傣文
黎族黎文(新创)
僳僳族老僳僳文(大写拉丁字母的拼音文字、格框式拼音文字、表音的音节文字)、新僳僳文
佤族撒拉语、佤文(新创)
拉祜族拉祜文
水族水书
纳西族东巴文、哥巴文、玛丽萨文、纳西文(新创)
景颇族景颇文、载瓦文(新创)
柯尔克孜族柯尔克孜文
土族土文(新创)
羌族羌文(新创)
锡伯族锡伯文
俄罗斯族俄文
独龙族独龙文(新创)
基诺族基诺文(新创)
一些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民族,为了保存并发展民族文化,扩大信息来源,提高科学水平,千方百计地创造文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主要是50年代,政府组织语言学专家、少数民族知识分子经过调查研究,先后为壮、布依、彝、苗、哈尼、僳僳、纳西、侗、佤、黎等10个民族制订了14种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方案,其中,分别为苗语的不同方言制订了4种文字方案,为哈尼语的不同方言制订了2种文字方案。

后来又为景颇族的载瓦支系制订了拉丁字母形式的载瓦文方案,为土族制订了拉丁字母形式的土文方案。

80年代根据本民族的要求,又为白、独龙、土家、羌、基诺等民族设计了拼音文字方案。

藏、彝、蒙古、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朝鲜、傣等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字,有的文字如藏文、彝文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其他文字也都有几百年的历史。

它们大部分已经有比较规范的习惯用法,使用范围较广,影响也较大。

苗文和壮文虽然创制时间不长,但使用人数也较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