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

合集下载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摘要:《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目的在于为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提供计算机相关的知识、实践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的培养。

其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并着重对如何提高《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进行了深入探究,以提高教师素质,并加强实践教学。

关键词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案例教学法0 引言在当今社会,计算机已经作为生活、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并进入社会的各个领域。

随着当前社会的发展,社会对计算机方面的需求越来越高,这就对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提出了更高更深层次的要求,《大学计算机基础》也成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

因此,分析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切实可行的方法以深化教学改革,从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出发,找到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各高校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计算机应用技术日新月异,如今大一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基本上都是“非零起点”,这些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又都参差不齐,到底如何才能搞好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工作,对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对大学计算机基础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从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手段和实践教学的加强等方面入手,对如何才能有效地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了深层次的研究,并通过实践教学加以不断完善。

1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各专业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一致,不能做到“因材施教”。

全校不管什么专业教学内容都是一样的,对各专业的教学要求与教学目标也相同,没有充分考虑到专业和专业间需求的不同以及后续课程的设置情况,没有把学生所学的专业与课程很好地联系起来。

事实上,不同的专业对计算机应用方面的需求不尽相同,应根据不同专业对计算机方面的不同需求,通过案例分析,介绍各专业后续课程用到的相关软件,并对该软件的功能及使用有一个简单了解,提前让学生对专业方面的软件有一个大概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析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适应这种发展趋势,大学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也需要不断进行改革,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科学素养。

本文将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进行探析,分析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现状分析1. 传统教学模式局限性目前,许多大学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讲授理论知识,学生进行笔记和课后作业。

这种教学模式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学生的参与度不高,难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速度较快,传统的教学内容可能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导致教学内容的滞后性。

2. 学生能力不足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许多学生在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中缺乏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他们可能能够掌握一些理论知识,却难以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这种情况在学生毕业后,很可能会影响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3. 教材更新缓慢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编程语言、开发工具和应用程序层出不穷。

教材更新却相对较慢,导致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往往跟不上实际的发展。

这就需要及时地更新教学内容,确保学生所学习的知识是最新的、实用的。

二、教学改革方向1. 实践教学为主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可以将实践教学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

具体来说,可以增加实验课的时间,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熟悉计算机编程、网络管理等基本技能。

还可以引入项目实践课程,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引入新的教学方法除了传统的讲授方式外,还可以引入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比如案例教学、问题驱动教学等。

这些教学方法可以使课程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吸收知识。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及时地更新教材可以确保学生所学习的知识是最新的、实用的。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一些新的教材、资料,使学生接触到最新的技术和应用。

论述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思路和方法

论述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思路和方法

论述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思路和方法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基础课程,它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技术和方法,在此基础上搭建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领域中的问题的平台。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计算机应用的日益普及,企业对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工作中能够较好的应用计算机能力已经成为大学生择业的必备条件。

1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1)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参差不齐。

教育部要求要在中学阶段逐步普及“信息技术”课程。

因此,大学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不再是之前的“零起点”,但是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推广过程中,由于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明显存在地域和城乡的差别,由此造成大学入学时计算机基础知识在掌握度上个体差异非常大。

有的学生在大学入学前已经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有的甚至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以上的计算机语言,但是还有一部分学生对计算机的理解只停留在“上网”的层面上,也有的学生没怎么接触过计算机,是“零基础”。

(2)统一教学。

高校的专业很多,就我院的实际情况来看,全院所有的专业都采用同一本教材,统一的教学内容,很显然对于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群体授课都按照传统教学模式统一进行是不科学和不合理的。

(3)教学模式和方法缺乏创新。

“统计数据表明,只有11.5%的同学对计算机课程学习感兴趣,有37.7%的同学对目前的计算机教学感到枯燥无味或无感觉。

显著性检验表明,学生对计算机课程学习的看法与其课余用于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有着显著联系。

目前各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以教学为中心,以教材为理论基础,在多媒体演示环境中开展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机房进行上机实践,按教师和教材要求完成相关实验内容。

”[1]这段调查资料显示,我们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没有新意,以致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每个高校,值得我们思考与改革。

2 结合学生的现状,从我院的实际出发,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改革内容2.1 根据学生计算机水平的不同,优秀学生可以申请免听新生入学后,在第一次上机课中参加大学计算机基础测评(大学计算机基础测评为我院根据浙江省计算机一级考试系统开发的测评系统),成绩优秀者可以申请免听,但必须完成主题作业及参加期末考试。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讨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讨

我 们要 合 理利 用 教 学 资 源 ,为 学 生 建立 合 适 的教 学 情
景 ,使 学生 通 过与 教 师 、同学 的协 商讨 论 ,参 与操 作 ,
发 现 知识 ,理解 知 识 ,从 而形 成 自己的知 识结 构 。 二 、 三 位 一 体 。建 设 科 学 的 课 程 体 系
在 《 学计 算 机 基 础》 课 程 建 设 过 程 中 ,要 坚 持 大

转 变 教 学 理 念 , 用 “ 构 主 义 ” 指 导 教 学 建
如 给 学 生 传 授 学 习 知 识 的方 法 。 《 学 计 算 机 基 础》 大
课 程 教 学 便 是如 此 ,我 们 的当 务 之 急 是要 把 教 学 任 务 转 移 到教 授学 生 学 习 的方 法 上 来 ,把 教学 重 点 转 移 到 培 养学 生分 析 问题 、解 决 问题 的 能力 和创 新精 神 上来 。 最 后 ,转 变 学 生 角 色 ,使 学 生 从 被 动 的 “ 识 接 知 受 者 ”转 变 成 主动 的 “ 识 建构 者 ” 知 。传统 的教学 模 式
【 键词 】大 学计 算机基 础 ;教 学改 革 ;建构 主 义 关
随 着 计 算机 技 术 与 网 络技 术 、通 信 技 术 的 飞 速发
展 与 融 合 ,计 算 机 应 用 的 范 围 和 深 度 发 生 了 重 大 变 化 ,
分 享 学 习 的 丰 收与 喜 悦 ,从 而 营 造新 型 的 、科 学 的课
建 构 主 义作 为 认 知 学 习理 论 的新 发 展 ,是 当前 主
流 学 习 理 论 。建 构 主 义 学 习 理 论 强 调 以学 生 为 中心 ,

不 仅 要求 学 生 由外 部 刺 激 的被 动 接 受 者 和 知 识 的灌 输 对象 转 变为 信息 加工 的主体 、知识 意义 的 主动 建 构者 , 而 且要 求 教 师 要 由知识 的传 授 者 、灌 输 者 转 变 为 学 生 主 动建 构 意 义 的 帮 助 者 、促 进 者 。可 见 ,在 建 构 主 义 学 习环 境 下 ,教 师 和学 生 的地 位 、作 用 与传 统 教学 相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析《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入门课程,对于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学习方法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着知识点过多、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实践环节薄弱等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探索是十分必要的。

需要对课程设置进行优化。

当前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但教学时间有限,因此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筛选和精简,将重点放在学生真正需要掌握的核心知识上,避免知识点的碎片化和重复教学,从而使得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更好地掌握关键知识。

要加强课堂互动和实践环节。

传统的大课堂授课方式存在着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问题,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不高。

可以采用小班化教学模式,通过引入案例分析、问题导向和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项目实践,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要注重对学习方法的培养。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基础,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学生的学习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

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学习资源、指导学习策略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学习挑战。

要加强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当前的课堂教学评价较为传统,主要依赖于笔试和作业评定,忽视了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需要引入多种评价方法,包括项目报告、实际操作、课堂表现等,全面评价学生的能力和水平。

要注重及时反馈和个性化辅导,帮助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需要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探索。

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加强课堂互动和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学习方法、改进教学评价方法等措施,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和教育目标。

江汉大学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建设

江汉大学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建设
力 和兴 趣 自主选 择 选修 课 程 。 这个 体 系是 为 了保 证学 生 实现 “ 算 机 实 际 应 用 ” 这 个 最 终 目标 而提 供 计 的 必要 补 充 ,其涉 及 “ 面” 很 广 ,实 际 上 不 同 的学 生 有 不 同的 目标 , 因而 有 不 同的 需 求 ,因 而 对 课程 的 选 择 也 有 不 同 。 必 修 + 选修 的课 程 体系 通 过 必修 + 选 修 的模 式 的 合理 结 合 , 可 以 完成 非 计 算机 各专 业方 向的计 算 机 课 程体系建设 。 比如 理 工类 ,可 以采 用 必 修 《 学 计 大 算机基础 + C语言程序设计》+选修 数 据 库 技 术 与 应 用 》、《网 络 技 术 与 应 用 》、 《 息 安全 》、 多媒 体 技 术 与应 用 。 信 商 学 类 ,可以 采 用 必修 《 大学 计 算 机 基础 + 《 u a Fo Vi s 1 xPr o程序设计 或者 { cs Ac es数据库应用》+选修 ( u a B sc ( s l a i Vi 程 序 设计 或 《 语言 程序 设 计》 C 。 人 文 政 法教 育 医学 类 ,可 以 采 用必 修 大学计算机基础》 + ( uaB sc 序设 ( sl ai程 Vi 计》+ 选修 《 s l xP o程序 设计 或 Vi a Fo r u 者 《 cS AC e S数据库应 用 。 艺 术类 ,可 以采 用 必修 《 学 计算 机 大
江汉大 学非计 算机 专 业 计算机 基础 课程 体 系建设
文0 陈刚 ( 江汉 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武汉)
摘 要 :通过 介 绍 江汉 大学非 计 算 机 专 科 学 生 学 习高 级语 言 ,都 是 从学 生 从事 专 业 计 算 机 课 程 体 系 分 析 实 际 面 临 的 问 题 , 业 发 展 的 考虑 。 构建 了一 个 以 学 生 为 中心 的 ,个 性化 多模 它 为 培养 学 生的 计 算 机素 养 提供 了基 式 的 自主 学 习 课 程 体 系 。 础。实际 上学生学 了这些课程 并不 见得计算 关 键 词 :大学 计 算机 基 础 ; 个性 化 多 机的能 力就 能够达 到什 么很 高的水平 ,但是 模 式 ; 课 程 体 系 ; 自主 学 习 这些课程 应该是 一个基础或 是一个起 点 ,通 高校 计 算机 基 础 课 程体 系 的发 展 过学 习可 以使 其 自学 习能 力有极 大提 高。 高 等 学校 计 算机 基 础 教 学是 为 非 计算 个 性 化 的 思 路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思考与实践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思考与实践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思考与实践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计算机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也变得愈发重要。

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

为了更好地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通过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分析和评估,我们可以发现教学改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往往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性和趣味性,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力。

教学改革的策略应该从更新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采用新技术等多个方面入手,以期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将就《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考与实践展开讨论。

【2000字】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旨在分析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教学改革策略。

通过评估教学实践的效果,探讨采用新技术的教学实践对课程教学的影响。

还将探讨如何更新和调整课程内容,使之符合当代学生的需求和现实应用的情况。

通过对教学改革的实践和评估,本文旨在阐明教学改革的意义,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并探讨教学改革的持续性,为提高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1. 缺乏互动性: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互动性和参与性。

学生只是听讲和背书,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容易产生学习疲劳和学习兴趣的减退。

2. 缺乏实践性:传统教学模式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实践性教学。

学生往往只学习到概念和原理,缺乏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影响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 缺乏个性化教学:传统教学模式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很难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学习节奏不同,而传统教学模式无法灵活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容易导致部分学生学习效果不佳。

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分级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分级教学改革与实践

知识点
第 1 部分: 计算机基础知识
(理论)
第 2 部分: 办公软件操作
(实践)
第 3 部分: 网络初步认识
(理论)
表 1 教学知识点单元化分解
知识点划分单元 计算机分类介绍
数值转换
单元细化到项目 项目 1 :现代计算机的种类、分类,从性能、外观方面进行比较,提交文档 项目 2 :2、8、10、16 进制之间的互转
每个教学视频对应一个重、难点或一个实 践操作演示,基础好的学生只需要课前完成指定 的单元测试达到免学要求即可;基础较差的学生 则需要在课前完成项目指定的视频学习和视频中 设置的任务点。根据教学安排,计算机基础课程 通常为每周 2 次课,每周第 1 次课,除了该项目 知识点解锁闯关成功的学生外,其他学生必须到 达课堂,这样的措施再也不是教师想办法把学生 留在课堂,而是教师把学生请出课堂,学生也以 项目单元免学为豪。一部分基础好、学习主动性 强的学生通常就被请出课堂,而真正需要教师系 统全面讲解知识点的学生则必须到达课堂,根据 课前的预习情况,将问题带到课堂上,教师针对 重、难点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问题,现场操作 演示,同时在课堂上可以就单元知识点发起讨论 话题,所有在课堂上及课堂外免学的学生均可参 与,通过相互讨论既能解决问题,又能提升课堂 的黏性。
0 引 言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 的通识教育课程之一,主要培养学生计算思维和 利用计算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掌 握计算机基本理论知识和日常办公软件操作,同 时也是学生学习后续计算机类课程的基础 [1]。随 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及网络的普及,一 方面学生对计算机的掌握程度不一,对所有学生 采取同一个进度教学不符合学生的认识,必须按 学科大类、按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进行分级教学 [2]; 另一方面,在网络环境下,结合现代化技术手段 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把课堂传授知识和课外 内化知识的结构转化过来,形成学习知识在课 外,内化知识在课堂的新型教学结构 [3]。

浅谈大学生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浅谈大学生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浅谈大学生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学生计算机基础教学也需要不断改革。

本文从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资源的整合、实践教育的重视以及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进行探讨。

在教学内容方面,应根据行业需求和学生实际情况,更新课程内容。

教学方法上,应引入新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整合现有资源,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注重实践教育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具备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也具备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大学生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是必要的,将有助于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优化、创新、整合、实践教育、综合能力、引言、结论1. 引言1.1 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迅速进步,大学生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变得迫在眉睫。

如何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资源的整合、实践教育的重视以及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展开讨论,深入探讨大学生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信息化时代,计算机技术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成为了人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大学生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就业前景。

只有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整合教学资源,重视实践教育,并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引领大学生计算机基础教学走向更加多元化、现代化和有效性。

2. 正文2.1 教学内容的优化在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中,教学内容的优化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原有的教学内容已经无法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因此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更新。

在教学内容方面,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中。

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求,精简和优化教学内容,注重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析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学科,《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在高校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随着计算机行业的发展与变革,传统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日益增长的学生需求和就业市场的变化。

对《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进行改革显得十分迫切。

一、《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仍然以理论教学为主,注重基本的计算机原理和知识框架的传授。

教学内容通常包括计算机基本概念、数据表示与运算、计算机体系结构、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原理等。

这种教学模式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的基本概念和思维能力,但却缺乏实际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教学内容已经跟不上当前的发展趋势,导致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面临严峻挑战。

针对当前的教学现状,《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计算机行业的不断发展,需要新一代人才具有更多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这一需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

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培养其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就业市场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传统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已经不能适应这种变化。

教学改革是必要的。

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途径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思路:1. 实践教学的加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应该加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

通过实际的案例分析、项目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

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引入前沿技术教学内容应该及时更新,引入一些前沿的技术和热点的内容。

比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领域的知识。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竞争力,让学生们了解当下计算机领域的最新发展动向,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基础。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思考与实践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思考与实践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思考与实践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基础知识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人士必备的素养之一。

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对他们的专业发展和未来就业至关重要。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和革新。

本文将探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为该课程的教学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统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以理论知识为主,忽视了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故而,教学内容需要更多地结合实际应用,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通过增加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亲身感受到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实际运用,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和应用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实践性的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以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内容晦涩难懂,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是教学改革的关键。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生动有趣的教学案例,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兴趣爱好,让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和满足。

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尽量避免枯燥、单调的讲课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三、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较多,而学生的接受能力也有限,故而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灵活教学。

可以在课堂上结合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互动讨论等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

也可以引导学生使用网络资源、实验室实践等方式来拓宽知识面和提升学习能力。

四、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计算机基础知识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变革。

教师应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紧跟时代的脚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教师还应注重与实际应用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以不断完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改剖析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改剖析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改剖析1.《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背景《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计算机知识也成为学习者必备的素养。

针对这一现实,《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背景可归结为以下几点:首先,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学习者的计算机知识掌握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学习者具备更加系统的计算机知识,以满足社会对计算机技术人才的需求。

其次,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的更新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以适应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最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教师采用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2.《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实施《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实施,是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重要途径。

首先,在教学内容上,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浅出地讲解基础知识,增加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其次,在教学方法上,要求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讲解、示范、讨论、实践等,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此外,在教学管理上,要求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最后,在教学评价上,要求教师采取多种考核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

3.《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效果评估《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效果评估是改革实施后对教学效果的客观评价,是衡量改革成果的重要指标。

教学改革的效果评估可以采用实验法、调查法、分析法等多种方法,以检验改革的效果,并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可以采用实验法和调查法,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调查,以及对教师教学情况进行调查,从而了解改革实施后的教学效果。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思考与实践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思考与实践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思考与实践《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一门为本科大学计算机及相关专业开设的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掌握计算机编程语言和工具的使用技能,为其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然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传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和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压力。

因此,本文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感悟,探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考与实践。

一、教学目标的更新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往往围绕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数据结构、算法等方面展开。

然而,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崛起,我们需要重新思考教学目标,将重点放在计算机应用方面,如Web开发、移动应用开发、数据分析等,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方式的改变传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方式往往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听课笔记,学生自习实验。

这种教学方法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难以帮助学生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因此,我们需要改变教学方式,采用交互式教学的方式,通过PBL(问题驱动学习)等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内容的创新在教学内容创新方面,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和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引入最新的技术与实践案例,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通过相关实验和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发展需求。

四、实践环节的加强对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这样一门基础性课程而言,实践环节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

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理论知识,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实践环节的设计,提升实验室设备和软件的质量和数量,开展项目实践,设立社团和竞赛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得到更全面、更深入的实践锤炼。

五、教师角色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至关重要的。

江汉大学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建设

江汉大学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建设

江汉大学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建设一、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的发展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是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提供的计算机知识、能力与素质方面的教育,旨在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及其它相关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素质,为将来应用计算机知识与技术解决自己专业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1997年教育部高教司颁发了“加强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的几点意见”,逐步形成了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和计算机应用基础三个层次的教学管理体系,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2005年教育部发表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几点意见白皮书》,其中提出1+X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设置框架。

二、江汉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现状与思路江汉大学每年有新生3000人,其中理工科约占1/3,文科学生1/3,艺术体育类1/3。

江汉大学非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按照1+X思路为每个专业制定了详细的指导方案。

理工科各专业根据专业需要选择以下方案:在第一、二学期开课基础上,从第三学期开始各学院组织学生根据专业需要选修其它计算机课程。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负责开出计算机类公共选修课程,保证大学学习期间计算机教学不断线。

江汉大学的这种课程体系是以多模式个性化为原则构建的。

多模式的思路就是通过学校规定的必修课程体系保证多模式的实现。

这个体系的目标是保证每个学生达到一定的基本标准,在计算机基础教育体系中是通过层次教育来实现的,即规定每层次的学生必须修完的课程。

这些课程对某个学生来说就像是“一条线”,这条线对学生的计算机教育具有决定性作用。

表现在:它保证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

即入门。

它提供了学生发展自身计算机能力的方向。

如规定文科学生学习数据库,理工科学生学习高级语言,都是从学生从事专业发展的考虑。

它为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素养提供了基础。

实际上学生学了这些课程并不见得计算机的能力就能够达到什么很高的水平,但是这些课程应该是一个基础或是一个起点,通过学习可以使其自学习能力有极大提高。

大学计算机基础在课程内容改革

大学计算机基础在课程内容改革

一、《大学计算机基础》在课程内容改革、考试形式改革和教材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1.精品课建设对课程内容进行改革2007年,《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列为学院重点建设的精品课,从课程体系、教材建设、师资队伍等全方面进行建设。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公共基础课,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将计算机知识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并在专业领域运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复合型人才。

教学内容不仅涉及计算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而且涉及多个软件的综合应用和操作。

市面上多数教材注重知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而应用性和操作性不足。

系部组织专职教师按照陕西省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考试大纲编写了《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主编吴欣茹,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2008、2009级学生使用了该教材。

2.将增加的实验学时固化到培养计划中修改培养计划,调整理论与实验课时比例,增加上机时间,原教学计划安排32学时理论教学,仅有16学时上机实验。

现在调整为1:1,即24学时理论,24学时实践。

3.考试形式与技能认证挂钩2007年9月与陕西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的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签署合作协议,北信学院作为第一批六所计算机课程改革试点院校,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与高新计算机等级证书考试挂钩,采用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的无纸化考试。

2007年在六所试点院校第一次统考的一次通过率北信学院为71%,名列第一,2008年北信学院2008级1973名学生参加统考,一次通过率达到85.06%,仍然名列六所试点院校第一。

本次课程改革促进了学院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对成绩优秀的前20名学生,学校给予了学分奖励、荣誉奖励和物质奖励。

成绩在90分及以上的学生将给予特别奖励。

二、“数据结构”2007年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数据结构”在计算机科学中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综合性的专业基础课,其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泛,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数据结构的内容也随之更新。

《数据结构》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最早是在美国的一些大学开设的,1968年美国Donald E.Knuth教授开创了数据结构的最初体系;在我国,自1978年美籍华裔学者冀中田在国内首开这门课程以来,经过20余年的发展,这门课程已经成为各大学计算机专业的本科主干课程,也成为非计算机类学生和研究生学习计算机的必修课程。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析《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一门旨在培养大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课程。

在当今日新月异的计算机领域,课程内容的静态性和教学方法的传统性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教学内容需要与时俱进。

传统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通常围绕着硬件、操作系统、网络和数据库等方面展开,并且往往以理论为主。

如今计算机领域的发展已经远远超出了这些方面,涉及到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

我们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更新,并且加入新兴技术的知识点,使学生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

教学方法需要创新。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灌输,缺乏互动与实践。

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项目开发来加深理解。

我们可以引入案例教学和项目实践,让学生亲身参与到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实际运用中,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材需要精简易懂。

传统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材通常内容繁杂,难以理解,学生往往会遇到困难。

我们可以针对性地编写精简的教材,用简洁易懂的语言解释基础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评估方式需要多样化。

传统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往往采用笔试的方式进行考核,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操作和项目开发能力。

我们可以引入实践考核、小组合作评价等多样化的评估方式,更全面地评估学生的能力和成绩。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需要与时俱进,注重实践和项目开发,精简易懂的教材,并采用多样化的评估方式。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创新能力的计算机人才,适应社会的需求。

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1. 引言1.1 背景介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入门课程,通常在大一开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不断拓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需求。

当前教学模式主要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和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方式,缺乏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和考察。

过时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也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导致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动力不足。

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需要进行适时的教学改革,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对教学目标的重新设定、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方法的创新和评价体系的建立,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更好地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

只有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培养高素质的计算机人才。

1.2 问题提出在当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随着科技发展的不断推进,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未能及时跟上时代步伐,导致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时往往缺乏足够的动手实践机会,导致理论知识很难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影响了他们对计算机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而且,传统的教学方法单一,缺乏足够的灵活性和互动性,难以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势在必行,以适应科技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字数:206】1.3 研究意义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意义在于推动教育体系的更新与进步,促进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已经成为大学生必备的技能。

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不仅可以提高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更能够使学生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具备更强的竞争力。

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我们可以拓宽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汉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江汉大学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体系建设框架,提出了“机房授课+自主学习+开放上机”教学模式及具体实施措施。

通过对比改革前后的数据,笔者对应用该模式取得的成果及实现中的问题进行了详细探讨。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育;自主学习;个性培养1基本情况江汉大学每年有新生3 000多人,其中理工科学生约占1/3,文科学生占1/3,艺术体育类学生1/3。

全体学生都开设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但存在以下一些矛盾:艺术体育类学生虽然有学习需求,但是程序设计课程对他们来说比较困难;学时压缩严重导致计算机基础课学时无法保证,原有教学模式不能适应当前教学,必须通过提高教学效率,利用课余时间完成教学内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及学生的差异化日益明显[1],差异化教学、个性化辅导变得尤为迫切。

针对以上情况,江汉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文科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的要求,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两方面提出了改革目标和方案。

2教学改革框架我校教学改革的主导思想是:在教育部文件的指导下,加大创新力度,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实际动手能力为目标[2],构建具有江汉大学特色的适合江汉大学学生现状的计算机课程体系。

2.1完善课程体系改革方案以1+X为思路,每个专业都制定了详细的指导方案。

其中1就是大学计算机基础,X指一组计算机课程。

目前,这一组课程一般指一门必修课+若干选修课。

整个课程体系的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

各专业可根据自身专业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案,具体指导方案如表1所示。

第一、二学期开课后,各学院从第三学期开始根据专业需要组织学生选修其他计算机课程。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负责开出计算机类公共选修课程,保证大学学习期间计算机教学不断线。

例如,一个理工科学生,入学后应完成1+X的计算机学习,1指大学计算机基础,X分两层,X1为必修的程序设计课程,X2为适合自身发展的计算机应用课程。

2.2改革教学模式我们积极探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每一门课程的教学采用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教学平台进行教学,如图2所示。

图2课程教学学习体系例如,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包括三部分,一是计划内的64学时(包括实验和上机),全部在多媒体机房教学,实现二者合一;二是基于网络教学的自主学习,通过开发E-leaning学习系统构建自主学习资源和环境,建议根据课程性质配套1/4学时的自主学习时间,指定专门教师在网络上辅导;三是为学生提供开放式机房,供学生自学。

3教学改革实践3.1采用灵活的教学组织体系我们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机房上机模式,实现机房教学+学生自主学习+开放式自学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管理上,把基于行政班的教学逐步过渡到打乱班级的分级教学[3],实现学生自主选课。

实际操作中,教师分班和学生选课可以并行。

在教学上,把授课和上机结合起来,统一在机房教学,把学与做结合起来。

通过“精讲多练”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师生角色转变传统的思维方法,达到效率最大化。

在学时分配上,将学时分为计划内授课上机学时、自主上机学时、开放上机学时。

计划内64学时包括原有的授课及上机部分,新增加24学时免费自主上机学时,如果学生感觉学时不够,还有开放的自费上机学时。

这样,从周学时来看,至少实现4+2的分配模式。

即每周4学时计划内授课上机+2学时免费自主上机。

3.2构建完善的教学管理系统我们大力加强教学管理系统的建设,采用网络多媒体教学控制系统开展教学,通过实验管理系统和作业管理系统控制学生学习的全过程,采用基于校园网的E-Leaning自主学习平台构建全信息化的教学资源[4],最后使用考试系统进行检验分析,如图3所示。

图3教学管理系统教师利用投影设备授课,利用“凌波”等控制软件追踪学生课堂上机实验过程。

教师开发实验管理系统,为学生的上机管理提供支持。

教师开发作业管理系统,保证学习过程控制。

教师通过校园网构建课程自主学习平台,开发大量的E-Leaning网上学习软件,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功能,还与学生实现交互。

3.3建立明确的教学评价体系在教学评价中,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加大形成性评价力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5],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提高积极性和关注度。

在课程评价中,除了期末考试成绩外,学生的上机操作能力、大作业完成情况、项目的最后结果及平时表现在总体评价中占主要地位。

要以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或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表现或成果为依据评价学生的信息素养。

4教学改革成果根据以上改革思路,2002-2009级学生开课情况如表2所示。

从表2和图4可以看出:从2006年开始,全校统一开始开设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7年来,经过不懈努力,该课程已成为全校新生的必修课,在第一学期统一开设。

第二层次课程也在逐年递增,2008级培养计划中,第二层次课程已经作为必修课加入。

在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教学计划中,开课率比上学年有了本质的提高。

第三层次的选修课建设也已经纳入了规划中,开设比例有所上升。

5具体问题与分析5.12009级教学计划规范化问题学校领导和教务处针对2008级教学计划中的问题,专门组织全校教学院长对2008级培养方案进行了研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2009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仍存在如下问题:1) 第二层次课程的开课率比2008级有较大下降。

2) 仍有部分学院没有按照要求安排第二门课程。

3) 部分专业没有要求学生必修第二门课程。

4) 同一门课程的课程代码、授课学时仍然非常混乱。

出现以上情况表明各学院对计算机课程重要性的认识不足,需要继续巩固现有成果,改进现状。

5.2教学体系与教学管理问题全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应该继续加强统一管理,在教务处和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继续完善课程体系,落实课程开设,并与各学院继续协调完善教学内容。

加快教学模式改革的试点工作,将部分2010级计算机课程安排入机房。

在目前的管理模式下继续探讨学生的自主上机模式。

5.3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组建一支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专任教师队伍。

应鼓励非专任教师承担计算机公共课程,进一步加强规范管理。

在教学指导委员会对非专任教师的资格予以确认的情况下,由数计学院统一调配和协调。

5.4机房管理系统建设问题尽快完成新增机房改造计划,加快对原有机器设备的更新。

建设与改革方案配套的机房管理系统。

5.5第三层次课程体系建设问题目前,自主选修课程还是空白,而这不利于从个性化角度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能力。

因此应开出具有完善体系的选修课程,供学生选择。

选修课程应作为校级公共选修课开设,但配套措施、教学管理需要研究。

应鼓励各学院相关专业教师根据本专业学生的需要开设第三层次课程,计算中心统一提供实验平台。

5.6教学体系扶持问题教学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加大对实验管理系统、作业管理系统和E-learning学习系统的扶持力度。

根据原计划,学校将在2010年完成E-learning学习系统框架,在2011年构建实验管理系统和作业管理系统,力争在2012年实现网络多媒体教学实验平台的正常运行。

6结语江汉大学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就是加大创新力度,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实际动手能力。

我们结合计算机教学的实际特点,将计算机教学与计算机实验紧密结合,着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再学习能力。

整个过程要求实现三个转变,即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以教师主导教学过程向学生主动选择学习转变,以传统的讲授、上机分离向讲练自主学习结合统一转变,全面实现网络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1] 谭浩强. 迎接计算机普及的笫三次高潮[EB/OL]. [2010-02-20]. /dxp2004/20nbq/14632.shtml.[2] 张基温. 关于高校IT基础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EB/OL]. [2010-02-25]. /web_pages/article_ show.asp?articleID=19.[3] 李虹. 高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探讨[J].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2,15(3):21-23.[4] 李红波.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思路[J]. 高教论坛,2004(1):20-22.[5] 冯泽涛.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 科技信息,2006(8):60-62.Reform of Basic Computer Education in Jianghan UniversityCHEN Gang, YAN Bin, LIU Jun-boAbstract: By discussing the reform of basic computer education in Jianghan University, a teaching system is presented based on teaching computer room+independent study+opening study. By comparing the data, the effect and the problems exposed in detail are discussed.Key words: basic computer education; self-study; individual trainin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