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层农村信用社改革的背景、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发展有关问题的探讨
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发展有关问题的探讨一、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的背景二、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现状和问题三、如何推进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和发展四、改革后的农村信用社如何与城市银行竞争五、未来农村信用社发展的趋势和前景农村信用社是国内农村金融市场中的一种主要力量,也是中国广大农村群众的重要金融服务提供者。
在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金融改革方面,农村信用社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和发展进行分析。
一、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的背景中国的农村金融市场长期以来存在着信贷规模小、信用评价不规范等问题,使得金融服务不足,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在这个大背景下,农村信用社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角色。
然而,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模式单一,管理水平较低,导致一些问题逐渐显现,例如资金管理不规范、农户投诉比较多等。
二、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现状和问题目前,全国共有18000多家农村信用社,信贷余额超过5万亿元。
农村信用社是为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小微商户等提供服务的主要金融机构。
随着中国农村地区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居民收入的增加,农村居民对金融服务需求也不断提高。
但是,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却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农村信用社的监管机制相对较弱,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其次,由于农村信用社的信贷业务主要面向“三农”,其资产质量普遍较低,良莠不齐。
第三,农村信用社的用户群体主要为农户和小微企业,规模小、业务量少,使得银行的经济效益很低。
三、如何推进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和发展为了推进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和发展,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应该完善农村金融市场监管机制,加强对农村信用社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监管体系;第二,农村信用社应该加大对“三农”金融支持的力度,加强对农村经济、小微企业等的信贷支持;第三,推进农村金融市场创新与发展,推广互联网金融等新型金融工具,拓宽金融服务渠道;第四,加强对农村信用社的培育和引导,增强其自我建设能力,提高管理水平和业务水平。
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总结范文(二篇)
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总结范文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农村信用社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本文将对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进行总结,包括改革的背景、改革的目标与原则、改革的内容与措施以及改革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改革的背景农村信用社改革的背景是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金融需求的不断增加。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传统的农村信用社已经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
此外,一些农村信用社存在着经营不规范、风险较大等问题,亟需进行改革。
二、改革的目标与原则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目标是建设现代农村金融体系,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为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强大支持。
改革的原则是以农民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法治为保障,以政府为引导,以风险可控为前提,以效益为导向。
三、改革的内容与措施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机构改革、业务创新和风险管理三个方面。
具体措施如下:1. 机构改革:农村信用社进行了股份制改革,引入了市场化的经营机制。
通过吸引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参与农村信用社的股权投资,提升了农村信用社的资本实力和经营能力。
2. 业务创新:农村信用社推出了一系列针对农民和农村经济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包括农村贷款、农村存款、农村保险等。
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提高了农民的金融包容性和金融获得感。
3. 风险管理:农村信用社加强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建立了科学的风险评估和监控体系。
同时,农村信用社加强了与相关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的合作,共同应对经营风险和市场风险。
四、改革取得的成果经过改革,农村信用社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首先,农村信用社的资本实力得到了极大提升,经营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其次,农村信用社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更加完善,满足了农民的多样化需求。
再次,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提升。
农村信用社改革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信用社改革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信用社改革面临的问题:(1)地方性和行业性创新能力不足。
农村信用社存在产品单一化、服务定位单一化、监管模式单一化、融资模式单一化等问题,缺乏对外部环境及客户需求变化的快速响应能力。
(2)风险管理能力不足。
农村信用社存在风险隐患,风险防范能力不足,特别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将给农村信用社带来更多的风险控制挑战。
(3)资金流动性不足。
农村信用社资金流动性不足,影响了农村信用社正常运作,并降低了农村信用社发展水平。
(4)优势资源利用不足。
农村信用社缺乏利用社会、政府、金融机构等资源,缺乏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服务和新模式,以及利用金融科技、大数据等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农村信用社改革对策:(1)加强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和改革。
要推进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加快建立现代农村金融机构体系,扩大服务范围,拓宽渠道,增强产品创新能力,提升服务质量。
(2)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要加强风险管理,规范评估流程,完善风险监测体系,提高风险意识,切实做好风险防范工作。
(3)改善资金流动性。
要加强财政对农村信用社的支持,拓宽融资渠道,合理配置资金,提高融资效率。
(4)优化资源利用。
要
充分利用技术、服务和模式,利用金融科技、大数据等,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农村信用社改革现状评析与对策建议
农村信用社改革现状评析与对策建议农村信用社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金融的基础力量,特别是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基层网点从农村部分撤出的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在服务“三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的地位、功能和作用显得尤为突出。
自2003年下半年启动农村信用社改革以来,全国已有29个省(区、市)展开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
准确了解农村信用社改革现状,针对改革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积极探索对策措施,对于发展农村金融以及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信用社改革现状评析两年多来,通过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农村信用社、农民以及各方投资人的积极性,改革整体进展顺利,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支农力度有所加强,但追求效益与服务“三农”矛盾仍很突出。
通过改革,农村信用社能够坚持服务“三农”的宗旨,以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为基础,不断推出新的贷款品种,加大支农信贷资金投放力度,有力的支持了农村经济发展。
但由于农村信用社的组织形式可以“自主选择”,在股东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情况下,农村信用社自发地向股份制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合作银行发展的商业化、城市化倾向开始显现,从而导致股东利益最大化和国家要求农村信用社支持“三农”建设的矛盾凸显出来。
这种倾向和矛盾的积累,不仅潜伏着金融风险,而且加重了支农融资难度,不利于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从根本上有悖于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的宗旨。
2、产权和组织形式改革顺利推进,但产权关系仍然不够明晰。
不同地区、不同经济环境、不同经营状况的农村信用社,按照“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的总体目标和“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原则,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外部条件,都基本找到了符合自身特点的产权模式和组织形式。
多数农村信用社组建了以县(市)为单位的统一法人机构,有条件的则组建了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
但从掌握的情况看,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还停留在对旧体制上的修修补补上,“由谁出资、由谁管理、出了问题谁负责”的问题尚未真正解决。
探讨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_调研报告完整篇.doc
探讨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_调研报告自从江西省农村信用社开展改革试点以来,农信社历史包袱得到初步化解,经营状况开始好转,农信社支农资金实力明显增强,产权制度也进一步得到完善,充分发挥了信用社农村金融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作用,更好地支持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帮助农民增加了收入,现笔者以江西省××县农村信用社为例,剖析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现状、作法及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农村信用社目前改革的现状、作法××县农村信用社按照国务院、省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关于农村信用社改革精神和工作部署,本着“谨慎、积极”的态度,根据改革实施方案的规定,认真组织和开展了产权制度改革、增资扩股、清收不良贷款、票据置换和税款返还等工作,目前××县农村信用社实行的是两级法人改革模式,并选择中央银行专项票据支持。
全县按实际资不抵债数额的的规定置换,已申请发行万元专项中央银行票据等额置换信用社不良贷款和历年挂帐亏损××年月日,××县农村信用社与人民银行已经签订了改革试点专项央行票据协议书,各项改革工作正在有条不紊进行中。
截止××年月日,全县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万元,各项贷款万元,其中不良贷款余额万元,占贷款总额的;股本金余额为万元,比××年净增万元。
专项票据置换之后,全县农村信用社资本净额为万元,资本充足率可达到%,符合申请二级法人体制的专项票据发行的要求。
目前增资扩股工作正在积极地发展,清收不良贷款也有新的突破,税收返还工作正在积极与当地税务部门协调,××县农村信用社在这次改革中的主要作法是:(一)强化领导,广泛宣传。
首先,县联社成立了增资扩股、清收盘活等相应的领导工作组,由联社一把手挂帅,配备业务骨干,为做好增资扩股、清收盘活工作提供了组织领导和人员保证。
农村信用社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农村信用社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标题1:农村信用社的存在问题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存在有着一些问题,包括:规模小、资本薄弱、业务不规范、信贷流向单一、风险防控不够完善等。
规模小、资本薄弱:农村信用社在资本上普遍比较薄弱,资产规模不大。
作为金融机构,资本的充足性是保证其稳定运营和健康发展的基础。
业务不规范:由于农户经济状况和经营模式的多样性,农村信用社在客户服务和风险控制方面的业务规范尚有待提升。
对于一些从事非法活动的人士,信用社管理部门的惩戒手段并不完善,容易造成风险积累,资产损失。
信贷流向单一:一些地区的农村信用社对农村地区的发展不具有支持作用,主要是发放中小企业贷款和个人消费贷款,而缺少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持。
风险防控不够完善:农村信用社作为金融机构,理财和风险控制是极为重要的问题。
在风险管理上,一些信用社存在着风险控制不严格,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容易出现逾期不还、贷款变通的情况。
政策建议:一、政府应对农村信用社进行资本重组,通过合并、增资等方式扩大规模,提高资本实力,增强运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加强对农村信用社违规行为的监管力度,如增加处罚力度、加强管理惩戒机制等。
三、加强对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的预警和防控,加强对信贷资产质量的评估和审查,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和资产质量监管水平。
四、加强对农村信用社的业务培训和规范,增强信用社管理人员、客户经理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在业务发展上,应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求,加大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五、完善农村金融市场建设,运用多种金融手段,支持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产品流向市场,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标题2:村镇银行与农村信用社的异同村镇银行和农村信用社都是服务于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但二者在管理体制、业务范围、监管机构等方面有着异同。
一、管理体制:村镇银行作为法人机构,具有更加完善和规范的管理体制,其任职人员均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产生,接受中央银行的统一监管。
我国农村信用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我国农村信用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问题1:资金短缺。
农村信用社往往面临资金来源有限的问题,导致无法满足农民的贷款需求。
对策:一方面,可以引入政府支持,通过政府拨款或设立专项基金来支持农村信用社的资金需求。
另一方面,可以发展多元化的筹资渠道,比如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信用社的发展,通过发行债券等形式来筹集资金。
问题2:信用评估体系不完善。
农村信用社往往没有建立完善
的信用评估体系,无法准确评估农民的信用状况,导致风险增加。
对策:建立健全的信用评估体系,包括收集和整理客户的信用信息,建立客户信用档案,以及完善评估方法和模型。
同时,可以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信用评估,提高评估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问题3:服务能力不足。
农村信用社在服务农民需求方面存在
不足,如缺乏金融知识普及、产品创新不足等。
对策:加强农民金融教育,提高农民的金融意识和金融知识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使用金融产品。
同时,农村信用社应加大产品创新力度,根据农民的实际需求,推出更加灵活、个性化的金融产品。
问题4:监管不到位。
农村信用社监管不够严格,容易出现违
规操作和风险。
对策:加强对农村信用社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和监管体系,加强对信用社的风险评估和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农村信用社的正常运作和风险控制。
农信社的缺点及改革策略
提升风险处置能力
建立风险处置机制,及时化解风险 。
提升科技水平
加强科技投入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升技术实力。
推进数字化转型
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提升业务处理效率。
强化网络安全保障
加强网络安全防护,保障客户信息安全。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技创新进程。
03
改革实施方案
建立多元化的服务体系
总结词
农信社应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以 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详细描述
农信社应拓展业务范围,包括但不限 于贷款、储蓄、理财、保险等,提供 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同时,应关注农 村地区的需求,推出适合当地居民的 金融产品。
优化资金结构
总结词
农信社应优化资金来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加强科技创新能力
总结词
农信社应加强科技创新,提升服务水平和效 率。
详细描述
农信社应加大科技投入,引进先进的信息技 术和管理系统,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同时 ,应注重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提升员工的 科技素养和创新能力。
04
改革预期效果
提高服务水平
优化网点布局
合理规划网点分布,提高服务覆盖面。
提升服务质量
农信社的缺点及改革策略
汇报人:文小库 2024-01-01
目录
• 农信社的缺点 • 改革策略 • 改革实施方案 • 改革预期效果
01
农信社的缺点
服务范围有限
农村地区覆盖不全
由于历史、地理和经济原因,部分农 村地区尚未被农信社覆盖,导致当地 农民无法享受金融服务。
服务内容单一
农信社主要提供存取款、贷款等基础 金融服务,对于投资、理财等多元化 服务相对缺乏。
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支持农村经济、促进农村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经营管理方面,农村信用社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本文将从存在的问题和相关建议两个方面,对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进行探讨。
一、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组织结构不合理:农村信用社的组织结构不够清晰,导致部门之间的协调不足,信息沟通不畅。
2、资金使用不充分:农村信用社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农民存款,但往往没有充分用于农业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3、风险管理不健全:农村信用社的风险管理意识相对较弱,缺乏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和方法。
4、服务水平不高:农村信用社的服务水平不高,不能满足农民的金融需求。
二、对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的建议1、优化组织结构:建立清晰的组织结构,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与协调,确保信息畅通。
2、加强资金运用:提高资金运用效率,将更多的资金投向农业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更好地服务于农村经济发展。
3、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和方法,加强风险预警和风险控制,确保信用社的稳健运营。
4、提高服务水平:加强员工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满足农民的金融需求,吸引更多的客户。
此外,政府应加大对农村信用社的支持力度,提供政策、资金和技术支持,帮助农村信用社解决实际困难,促进其健康发展。
同时,加强监管力度,确保农村信用社依法合规经营,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三、结论总之,农村信用社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经营管理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为促进农村信用社的健康发展,需采取有效措施,优化组织结构、加强资金运用、完善风险管理体系、提高服务水平,并加强政府支持和监管力度。
只有解决这些问题,农村信用社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农村经济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更大贡献。
农村信用社农信社改革和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村信用社农信社改革和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自从农村信用社开展改革工作以来,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状况明显好转,支农资金实力明显增强,产权制度也进一步得到完善,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针对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现状、作法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一、改革和发展存在的问题(一)产权关系仍需进一步明晰多年以来,农村信用社产权不明晰,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管理责任不落实,成为制约农村信用社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
以法人为单位改革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关键就是要农村信用社作为一个市场主体,实现“谁出资、谁管理、出了问题谁负责”这一目标。
这就要求股东在依照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以自己的出资额来清偿债务,股东享有所出资产的收益权,企业由出资人或其雇用的经理人员来经营。
按照市场经济理论,产生这种效应的前提是生产要素的市场化流动、组合,而非政府行政主导。
农村信用社由于历史原因,使其自建社以来的所有改革均是政府行政主导的结果,社员投入资本的增多并不意味真正获得更多的表决权和管理权,使社员没有增加股本金份额的动力。
目前,股本金补充仍处于被动引导而非主动增资的局面,导致农村信用社股本金经过多次的清产核资和改革规范都难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股权意义,这种非真正意义上的“股权”成为制约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关键问题。
(二)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农村信用社在由合作社转向现代金融企业制度过程中,现有的法人治理结构不符合或不完全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还没有建立起决策、执行、监督之间的相互制衡机制,激励和约束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匹配。
具体表现为: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各自的职责分工尚未明确,现有的许多规定在实际操作中难以执行,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得到有效分离,股东会和理事会很难对信用社法人代表实施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一长独大”的现象仍然严重。
(三)经营机制僵化和内控乏力由于长期受“官办”思想和国有商业银行管理模式的影响,农村信用社在管理上形成了“铁工资”、“铁饭碗”、“铁交椅”的痼疾,难以实行有效的正向激励制度,相当一部分农村信用社处于粗放经营状态,员工素质普遍偏低,与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同业竞争中处于劣势。
农村信用社农信社改革和发展存在问题及建议调研
农村信用社农信社改革和发展存在问题及建议调研第一篇:农村信用社农信社改革和发展存在问题及建议调研自从农村信用社开展改革工作以来,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状况明显好转,支农资金实力明显增强,产权制度也进一步得到完善,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针对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现状、作法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一、改革和发展存在的问题(一)产权关系仍需进一步明晰多年以来,农村信用社产权不明晰,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管理责任不落实,成为制约农村信用社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
以法人为单位改革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关键就是要农村信用社作为一个市场主体,实现“谁出资、谁管理、出了问题谁负责”这一目标。
这就要求股东在依照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以自己的出资额来清偿债务,股东享有所出资产的收益权,企业由出资人或其雇用的经理人员来经营。
按照市场经济理论,产生这种效应的前提是生产要素的市场化流动、组合,而非政府行政主导。
农村信用社由于历史原因,使其自建社以来的所有改革均是政府行政主导的结果,社员投入资本的增多并不意味真正获得更多的表决权和管理权,使社员没有增加股本金份额的动力。
目前,股本金补充仍处于被动引导而非主动增资的局面,导致农村信用社股本金经过多次的清产核资和改革规范都难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股权意义,这种非真正意义上的“股权”成为制约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关键问题。
(二)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农村信用社在由合作社转向现代金融企业制度过程中,现有的法人治理结构不符合或不完全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还没有建立起决策、执行、监督之间的相互制衡机制,激励和约束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匹配。
具体表现为: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各自的职责分工尚未明确,现有的许多规定在实际操作中难以执行,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得到有效分离,股东会和理事会很难对信用社法人代表实施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一长独大”的现象仍然严重。
(三)经营机制僵化和内控乏力由于长期受“官办”思想和国有商业银行管理模式的影响,农村信用社在管理上形成了“铁工资”、“铁饭碗”、“铁交椅”的痼疾,难以实行有效的正向激励制度,相当一部分农村信用社处于粗放经营状态,员工素质普遍偏低,与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同业竞争中处于劣势。
【精品】浅谈基层农村信用社改革的背景、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浅谈基层农村信用社改革的背景、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浅谈基层农村信用社机制改革的背景、现状与建议一、基层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历史背景基层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发展经历不同的历史时期,前后变化较大。
在20世纪50年代,主要是由村民自愿入股组建的合作金融组织。
这一时期的农村信用社,资本金由农民人股,干部由社员选举,基本保持了合作制的性质,它适应了当时我国合作经济发展的现实。
80年代以后,随着以联产承包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经济改革的发展和农业银行的分设,人民银行委托农业银行代管农村信用社,此时农村信用社的合作制性质发生了变化,农村金融主渠道的作用也丧失了,农村信用社完全依附与农业银行,在与农业银行的竞争生存中处于附属的地位,成为农业银行转移风险和安置家属等性质的“服务公司”。
1996年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管理脱钩,中国人民银行直接负责对其进行监管。
之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农村信用社只面对人民银行的监管,摆脱了农业银行在经营上的束缚,真正体现了法人地位。
农业银行也随着整个金融体制改革和自身改革的发展需要,逐步退出县以下市场。
农村信用社成为支持“三农”的唯一金融机构,其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和意义愈加明显。
但是,由于产权制度、监管体制、内控制度,历史包袱等诸多因素影响,农村信用社的实力在得到增强和发展的同时,也受到了很大限制,从而严重束缚了其服务“三农”的职能的发挥。
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信用社的发展都面临着艰难的选择。
农村信用社改革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迈出步伐了决定性的一步。
在经过局部试点后,2003年6月下旬,国务院出台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开始了8个省市的以增资扩股和票据置换为主要内容的试点改革。
根据国务院改革方案,国家拿出了1500亿元用于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
其根本目的是通过“花钱买机制”,帮助农村信用社建立一个健全、完善的经营管理机制。
2004年2月,国家又在全面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开始了农村信用社改革推广,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浅议当前农信社经营管理现状及对策
浅议当前农信社经营管理现状及对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改革的深入,农村信用社在乡村金融体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服务农民、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管理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当前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管理现状出发,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一、当前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现状1. 规模小、业务简单目前农村信用社的规模普遍较小,多数信用社的资产规模在数亿元以下,业务主要集中在吸收存款、放贷和理财产品销售等简单业务上,缺乏多元化的金融服务。
2. 风险管理不足由于农村信用社的规模小、业务简单,风险管理方面存在较大的隐患。
信贷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问题频发,导致不良资产不断增加,影响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稳定性。
3. 人才短缺当前,农村信用社的从业人员大多数为基层员工,缺乏专业化、专业化水平低,从业经验不足,导致农村信用社的服务水平和业务经营能力有限。
4. 技术水平落后农村信用社的信息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缺乏现代化的金融管理系统和风控系统,对于线上金融服务的开展不够成熟,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发展。
二、对策和建议1. 加大资本注入,提升规模和实力农村信用社可以通过引进外部资本、吸引社会资金等途径,增加资本金的注入,提升自身的实力和规模,在充分利用资金的基础上开展更加丰富和多元化的金融服务。
2. 加强风险管理能力农村信用社应加强风险管理的意识,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和风险控制机制,从源头上控制风险,强化信贷审查和风险评估,加强对信贷资产的监管和管理。
3. 加大人才培训和引进人才农村信用社应加大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升其专业水平和从业技能,同时引进高素质的金融人才,带动整个团队的专业化和专业素养的提升,提升整体管理水平。
4. 提升信息技术水平农村信用社应加大信息技术的投入,建设先进的金融管理系统和风控系统,推进线上金融服务的发展,提升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引言农村信用社在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农村居民提供金融服务,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
然而,农村信用社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信用社的发展,也影响了农村居民的利益。
因此,本文将通过对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以期改善目前的状况。
问题一: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在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管理中,存在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的问题。
首先,由于信用社的管理体制相对较为松散,决策机制不够科学合理,导致决策效率低下,难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
其次,在一些农村信用社中,管理层的素质和能力不足,缺乏专业化的管理水平,极易产生管理失误和决策错误。
此外,农村信用社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密切,有时政府的干预会影响到信用社的正常运作。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农村信用社加强管理体制建设。
首先,建议信用社建立科学合理的决策机制和运作流程,提高决策效率。
其次,信用社应注重培养管理层的专业化能力,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确保管理水平达到要求。
此外,农村信用社应加强与政府之间的沟通与合作,确保政府对信用社的干预不会影响到其正常运作。
问题二:风险防控不够到位在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管理中,风险防控不够到位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信用社对贷款客户的风险评估不够全面准确,经常出现贷款违约的情况。
另一方面,信用社在担保和风险分担方面存在不足,导致信用风险集中在信用社本身,一旦出现违约风险,将给信用社带来巨大的损失。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建议农村信用社加强风险管理与控制。
首先,信用社应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利用科技手段提高贷款客户的风险评估准确性,降低贷款违约的风险。
其次,信用社应加强对担保物的评估和管理,并开展风险分散和分担的机制,以减少信用社自身承担的风险。
另外,农村信用社还应加强内部控制和审计工作,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风险问题。
问题三:服务项目和渠道不够多样化目前,农村信用社的服务项目和渠道相对比较单一,对农村居民的金融服务需求不能有效满足。
浅议当前农信社经营管理现状及对策
浅议当前农信社经营管理现状及对策当前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服务农民、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职责。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金融环境变化,农村信用社面临着一系列经营管理方面的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对当前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现状进行浅议,并提出一些建议对策。
一、当前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现状1.规模小、经营效益低。
农村信用社整体规模偏小,资金储备和信贷规模有限,经营效益不高,难以满足广大农民的金融需求。
2.业务结构单一。
当前农村信用社的业务结构相对单一,主要以存款、贷款为主,缺乏多元化金融服务产品和业务。
3.管理水平低下。
部分农村信用社管理水平相对较低,缺乏专业化的管理团队和科学化的经营管理体系,存在一定的管理漏洞和风险。
4.人才缺乏。
农村信用社在人才储备和培养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缺乏高素质的金融人才,难以适应金融市场竞争的需要。
5.信息化程度低。
部分农村信用社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滞后和不足,缺乏先进的信息化设备和系统,影响了业务办理和服务水平。
二、对策建议1.加大金融资源整合力度。
对于规模较小的农村信用社,可以通过整合现有的金融资源和资金,在合规的情况下,实现规模扩大和经营效益提升。
可以引导农村信用社开展金融合作,形成联动发展的格局。
2.推进多元化业务发展。
农村信用社应进一步拓展多元化金融服务业务,比如开展小额信贷、农村电商、金融理财产品等业务,满足农民的多样化金融需求,提升经营效益。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农村信用社应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建立健全的人才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金融人才,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4.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
农村信用社应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系统,提升业务办理效率和服务水平,提高农民金融体验。
5.加强风险管理和内控建设。
农村信用社应加强风险管理和内控建设,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提升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隐患。
三、结语当前农村信用社面临着一系列的经营管理问题,需要从整合金融资源、拓展多元化业务、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入手,加大改革力度和创新举措,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更好地为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当前农村信用社现状及对策思考学习心得
效果预测
经过对实施方案的详细评估,预计这些对 策能够有效地改善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状况 ,提高其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满足广大农村地区日 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
对未来发展的展望与目标设定
展望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和农村经济的 快速发展,农村信用社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 遇。未来,农村信用社将继续发挥其在农村 金融领域的重要作用,通过创新业务模式、 加强科技应用、优化服务渠道等手段,不断 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
加强客户服务体验
通过关注客户需求、关注客户体验等方式,提高客 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创新业务模式
探索新的业务模式
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满足客户多样 化的需求。
加强与互联网的融合
通过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开发更多的互联网 金融产品和服务。
优化风险管理
通过完善风险管理制度、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等方式,控制业务风险。
VS
解决高员工福利待遇等方式解决人才短 缺问题。
服务质量不高
原因分析
服务质量不高是农村信用社的一个普遍问题,主要是由于服务态度不端正、服务流程不规范、服务质量不稳定 等原因导致的。
解决方法
可以通过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人员素质、加强服务质量监管等方式提高服务质量。
02 当前存在的问题
资金不足
原因分析
资金不足是当前农村信用社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主要是由于资金来源单一、资 金运用不规范、资金周转率低等原因导致的。
解决方法
可以通过加强资金筹措、优化资金结构、提高资金运用效率等方式解决资金不足 问题。
人才短缺
原因分析
农村信用社人才短缺主要是由于人才流失 、人才引进困难、人才培养不足等原因导 致的。
浅谈基层农村信用社改革的背景、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知识交流
浅谈基层农村信用社机制改革的背景、现状与建议一、基层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历史背景基层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发展经历不同的历史时期,前后变化较大。
在20世纪50年代,主要是由村民自愿入股组建的合作金融组织。
这一时期的农村信用社,资本金由农民人股,干部由社员选举,基本保持了合作制的性质,它适应了当时我国合作经济发展的现实。
80年代以后,随着以联产承包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经济改革的发展和农业银行的分设,人民银行委托农业银行代管农村信用社,此时农村信用社的合作制性质发生了变化,农村金融主渠道的作用也丧失了,农村信用社完全依附与农业银行,在与农业银行的竞争生存中处于附属的地位,成为农业银行转移风险和安置家属等性质的“服务公司”。
1996年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管理脱钩,中国人民银行直接负责对其进行监管。
之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农村信用社只面对人民银行的监管,摆脱了农业银行在经营上的束缚,真正体现了法人地位。
农业银行也随着整个金融体制改革和自身改革的发展需要,逐步退出县以下市场。
农村信用社成为支持“三农”的唯一金融机构,其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和意义愈加明显。
但是,由于产权制度、监管体制、内控制度,历史包袱等诸多因素影响,农村信用社的实力在得到增强和发展的同时,也受到了很大限制,从而严重束缚了其服务“三农”的职能的发挥。
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信用社的发展都面临着艰难的选择。
农村信用社改革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迈出步伐了决定性的一步。
在经过局部试点后,2003年6月下旬,国务院出台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开始了8个省市的以增资扩股和票据置换为主要内容的试点改革。
根据国务院改革方案,国家拿出了1500亿元用于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
其根本目的是通过“花钱买机制”,帮助农村信用社建立一个健全、完善的经营管理机制。
2004年2月,国家又在全面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开始了农村信用社改革推广,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当前农信社改革发展调研对策
当前农信社改革发展调研对策当前,农信社改革发展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农信社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凸显,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从农信社的改革发展现状、所面临的问题和改革发展对策三方面进行探讨。
一、改革发展现状近年来,农信社的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规模扩大。
截至2020年底,全国农信社法人机构数已达到1646家,比2014年增加了206家,其中包括7家省级农信社、122家地市级农信社、527家县级农信社和990家乡镇村级农信社。
2. 组织调整。
全国农信社大规模推行以市场化、法人治理、专业化为导向的组织调整,大幅度减少了机构层级,提高了机构效率。
同时,还建立了分级负责、分级管理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了管理水平。
3. 业务创新。
农信社积极创新业务体系,开拓新领域、新渠道,推出一批金融服务产品,如金融扶贫、大数据风控及量化分析、金融科技、智能化服务等。
二、所面临的问题但是,在农信社改革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1. 业务板块单一。
当前,农信社的主要业务板块仍以信贷业务为主,目前推出的新型金融产品和服务相对还较为单一,与乡村居民的实际需求和市场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2. 盈利模式不够稳定。
农信社的盈利主要来自信贷业务,因此,受行业利润变化的影响较大。
同时,由于机构层级减少、业务规模扩大,农信社的管理成本也在不断增加。
3. 人力资源问题。
全国农信社的人力资源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人才结构不尽合理;二是员工福利待遇落后;三是员工发展空间不足;四是员工学习机会不够。
三、改革发展对策1. 推动多元化业务发展。
在信贷业务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开发多元化金融服务产品和服务,包括理财、支付清算、互联网金融等,创造多元化盈利模式,提高经营效益。
2. 加强人力资源建设。
通过提高员工福利待遇、完善岗位晋升和流动机制、拓展员工培训机会等方式,加强对员工的吸引和留住力度,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关于当前农村信用社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的探索
目录一、农村信用社的现状 (3)(一)农村信用社的现状及体制改革的着力点 (3)(二)当前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环境 (5)二、当前农村信用社面临的主要问题 (6)(一)队伍素质较差 (6)(二)历史包袱沉重 (6)(三)经营空间严重受损,生存基础被削弱 (6)(四)成本核算观念淡薄,服务功能残缺 (7)(五)内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7)(六)现行联社和基层农信社二级法人体制的弊端 (8)三、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对策和建议 (9)(一)提高认识,解决制约农信社发展的问题 (9)(二)改革管理体制 (10)(三)改革机构设置 (12)(四)改革法人体制 (13)(五)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14)(六)对亏损信用社实行综合治理 (14)(七)新时期农信社应采取的对策 (17)四、参考文献·······································································191摘要根据国务院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农信社将移交给省级人民政府管理,构建新的管理体制,农信社又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浅议当前农信社经营管理现状及对策
浅议当前农信社经营管理现状及对策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全国各地的农信社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然而,经营管理现状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浅议当前农信社经营管理现状及对策。
一、资金运营方面存在问题一些农信社运营管理不够规范,缺乏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存在大量不良资产,导致资金池短缺,风险不断上升。
针对这一问题,农信社应当加强经营管理,引进专业技术人才,提升资产管理能力,规范贷款业务,规范借贷风险控制,加强对不良资产的处置。
二、业务拓展方面存在问题一些农信社在业务拓展方面存在较大的空间。
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农信社需要积极开展多元化业务,扩大金融服务范围,提高市场占有率,同时加强对市场需求的了解和洞察,及时推出有竞争力、创新性的金融服务产品。
三、人员队伍建设方面存在问题一些农信社人员队伍建设还存在较大的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工作人员素质不高,专业技能不足,工作态度不端正等,严重影响到了农信社的经营管理水平和业务开展。
因此,农信社应注重人员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增强员工工作动力和责任感,同时在招聘时注重素质和能力。
四、市场竞争压力增大问题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许多农信社面临着市场份额受到挤压的压力,创收能力降低,业务转型难度加大等问题。
因此,农信社应当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强产业链金融合作,发展特色金融服务,提高市场竞争力。
综上所述,当前农信社经营管理面临着许多问题,但同时也存在着前景。
农信社应当加强资金运营、业务拓展、人员队伍建设、市场竞争等方面的工作,实现从传统农村信用社到多元化金融服务机构的转型升级,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积极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基层农村信用社机制改革的背景、现状与建议一、基层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历史背景基层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发展经历不同的历史时期,前后变化较大。
在20世纪50年代,主要是由村民自愿入股组建的合作金融组织。
这一时期的农村信用社,资本金由农民人股,干部由社员选举,基本保持了合作制的性质,它适应了当时我国合作经济发展的现实。
80年代以后,随着以联产承包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经济改革的发展和农业银行的分设,人民银行委托农业银行代管农村信用社,此时农村信用社的合作制性质发生了变化,农村金融主渠道的作用也丧失了,农村信用社完全依附与农业银行,在与农业银行的竞争生存中处于附属的地位,成为农业银行转移风险和安置家属等性质的“服务公司”。
1996年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管理脱钩,中国人民银行直接负责对其进行监管。
之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农村信用社只面对人民银行的监管,摆脱了农业银行在经营上的束缚,真正体现了法人地位。
农业银行也随着整个金融体制改革和自身改革的发展需要,逐步退出县以下市场。
农村信用社成为支持“三农”的唯一金融机构,其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和意义愈加明显。
但是,由于产权制度、监管体制、内控制度,历史包袱等诸多因素影响,农村信用社的实力在得到增强和发展的同时,也受到了很大限制,从而严重束缚了其服务“三农”的职能的发挥。
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信用社的发展都面临着艰难的选择。
农村信用社改革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迈出步伐了决定性的一步。
在经过局部试点后,2003年6月下旬,国务院出台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开始了8个省市的以增资扩股和票据置换为主要内容的试点改革。
根据国务院改革方案,国家拿出了1500亿元用于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
其根本目的是通过“花钱买机制”,帮助农村信用社建立一个健全、完善的经营管理机制。
2004年2月,国家又在全面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开始了农村信用社改革推广,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新时期农村信用社改革从2003年到现在已经四年头了,我们看到了农村信用社规模在增大、不良贷款在下降、效益在提高、风险在降低,抗风险能力在提高、管理机制在健全。
但我们是不是正面和负面的都看到了?对改革中暴露的一些问题我们需要不需要反思?我想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面对改革的现状应该全面地分析一下当前改革现状是否与我们改革的目的相统一,是否在按着我们预想的方向发展。
我想从基层改革的角度,结合农村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基层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改革现状分析。
第一,存贷款规模迅速扩大,整体的竞争力不强。
农村信用社虽然通过增资扩股、优质服务等形式,扩大了存贷规模,但因农村信用社的金融产品少,金融服务种类单调,基本上只有传统的业务,中间业务和创新业务种类很少,农村信用社通过提供金融服务从农村吸收的存款相当少,大部分农村资金通过便捷的邮政储蓄抽走,还有一部分通过进城打工、孩子上学等渠道流入城市。
这主要体现农村信用社整体的竞争力还很薄弱,在结算、联网、利率等方面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第二,不良贷款比例大幅下降,但新增贷款的风险较大。
农村信用社在改革中通过剥离不良贷款,加大情收力度等形式大幅度降低了不良率,初步实现轻装发展,但由于改革后没有建立完善的内控制约机制和考核办法,新增贷款已经高于了原来的存量,在新增贷款中大额贷款比重较大,而大额贷款到期收回率相当低,不合理的展期换据掩盖了现实的风险,可以说在改革过程中增加的贷款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
第三,增资扩股工作取得成效,但规范股金管理需要一个长期过程。
从2003年下半年到今年一季度,8个试点省市农村信用社的清产核资、增资扩股工作陆续展开。
据统计,2003年全国农村信用社增资扩股165亿元,其中8个试点省市为 136亿元,占全国总额的82.4%;2004年一季度全国增资扩股86亿元,其中8个试点省市为 82亿元,占全国总额的95.3%。
各试点省市增资扩股工作取得了成效,资本充足率达到了改革的标准,但股金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一是股金存款化的问题,入股者并不真正懂得信用社的股金的意义,只知道分红或是利息,这样的结果将会随着分红的不确定性而增加股金的变动;二是对资格股和投资股还没有较为完善的管理办法,股民还分不清他们之间的界限,相互转换的随意性打,完全控制在经营者手中;三是股金证管理不正规,没有正副本,很难查证真实性,造成入股和退股不规范;四是在改革过程中由于产权的归属的不确定性(主要是统一法人社产权的难以确定性)使股金的真正意义难以发挥,制约了改革的发展。
第四,支农能力加大,但对“三农”的投入相对较少。
在农村信用社的改革过程中,由于增资扩股工作的进展,农村信用社的资金实力有了明显增强,支农力度也随之加大,但因农业贷款环境差,贷款回报率低、面广额度小等原因,注重非农项目的投放,通过快速的规模扩张来实现最大的利润,使在新增贷款中“三农”的比例相对小,这为贫困地区信用社的改革方向的选择增加了难度。
第五,实现了扭亏增盈,但历史包袱依然沉重。
农村信用社在改革中不断创新,增收节支,加大清收力度,实现利润的最大化,扭转了亏损局面,但历史遗留的包袱沉重,在当地政府不能给予有效支持的情况下,靠自身造血自补在贫困地区还需要一定时间,影响了农村信用社稳定、快速、健康发展的进程。
(二)改革面临的问题一是产权制度不科学,信用社的发展难以定位。
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的产权在表面上是明确的,但法人产权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尤其突出表现在经济欠发达地区。
基层农村信用社作为一级法人,究竟谁是所有者难以确定,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关系不明确,责任追究也难以落实,从而使得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金融风险化解、经营管理改善以及相应扶持政策等难以得到制度的约束和保障。
现实是农村信用社缺乏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产权所有人,其经营过程也缺少来自于财产所有者的监督,只有监管部门的在违规方面进行监管,但监管部门又不能对其经营决策进行管理,因此相当多的经营者把农村信用社看作自己的企业,在不出大风险的前提下随意经营,从不考虑信用社的长足发展,短期经营行为相当严重。
二是管理体制不完善,新的管理体制的功能难以充分发挥。
基层农联社主要的改革方向是一级法人社,但从增资扩股后到实施一级法人社管理需要一段时间,而这一时间的管理机制没有理顺和明确,只是沿用以前的管理机制。
且又由于地区联社内部人事改革和调整,造成基层联社班子不全,有的甚至只有一个主任,这样难免要影响经营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不利于改革期间的经营管理。
实际上,多数农村信用社的管理权落在社主任、联社经营班子的身上。
很明显,这些人既是农村信用社的管理者,又是经营者,既是裁判,又是运动员,体制上的管理者,真正的管理者“缺位”,经营者却“越位”管理。
从某种意义上讲,近年来不断出现的农村信用社贪污、挪用等腐败现象,不完善的管理体制难辞其咎。
三是内控制度建设滞后于改革的发展进程。
内部控制作为一项重要的管理活动,需要一定的成本,如设置相应工作人员等。
为降低经营成本,农村信用社不去建立规范的内控制度,而选择对下级“一把手”实行信贷控制。
目前,农村信用社尚未建立具有真正独立性和权威性的内审机构,内部稽核、监察力量配备不足。
有些农村信用社虽然设立了稽核部门,但内控制度并不健全:稽核部门对会计、信贷等基层工作人员监督较多,而对联社、信用社领导干部制约很少;对具体业务经办人员的违规行为处理较多,而对领导干部违规或管理决策失误追究责任极少。
这样,就使一些领导将自己凌驾于内控制度之上,很容易出现一些违规违法问题,从而增加农村信用社的经营风险。
四是人员素质普遍较低,难以有效承担改革重任。
农村信用社员工素质普遍较低,缺乏真正胜任的专业人才是历史原因,但是随着改革的进程,农村信用社在人才战略上没有一个长远的打算,而是先减人,把一些能力强经验多的人员减掉,然后去招聘一些年轻经验少的人员,这样做的结果造成了人才的断层,给经营管理带来更大的难度。
当前基层农村信用社最短缺的是信贷管理人员和决策者,另外,农村信用社也广泛缺乏金融、法律、计算机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在当前减员增效不是明智的选择,努力提高现有人员素质,建立长期人才管理机制是现实的选择,才能承载改革重任。
三、深化改革的设想及建议(一)因地制宜,实行不同模式的产权制度。
努力适应辖区的农村经济发展现状真正找准市场定位和发展方向。
1、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城乡一体化程度高的大城市郊区以及农村信用社资产规模较大且已商业化经营的地区,可以进行规范的股份制改造,允许当地居民依法自愿组建新的合作金融机构——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
2、在一些工业化程度不高,股份制不现实,合作制又难以发挥效能的区域,可考虑把信用社与农业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合并完全转变为政策性银行职能。
形成农业生产、开发、收购等一体的管理模式,加快对当地农村经济的支持力度。
3、在二、三产业发展有一定规模,农村经济相对欠发达,而且实行股份制不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信用社定位的区域,坚持以地方财政注资和农民和信用社职工入股的形式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合作制,将农村信用社建成适应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具有竞争力的合作金融机构。
随着农村经济总量的提升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在信用社人员素质大幅提高、消化历史包袱后、以抗风险能力为主的综合竞争力增强的时候在有步骤地进行股份制改造。
在现阶段如果盲目进行股份制扩张,到与自身管理能力不适应的领域发展,涉足不具备开办条件的业务,就会出现新的更大的风险,甚至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大部分地区的农村信用社还是要牢固树立立足社区,立足为“三农”服务的经营理念,在市场中找准自己的位置。
(二)大力进行管理体制改革,把一级法人社管理权尽快交由省级政府,同时加强国家金融监管机构对一级法人社的监督。
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先是由农业银行管理,以后又交给人民银行管理,这种监、管合一的管理体制削弱了农村信用社的支农职能,也导致许多不应出现的腐败问题。
另一方面,地区联社的管理也削弱农村信用社一级法人的地位,一定程度制约了基层信用社的发展,在当前改革不断深化的情况下,不论基层信用社采取何种产权制改革,都应尽快取消地区联社,交于省政府管理。
这是符合当前农村信用社发展实际的现实选择。
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后,管理权的转移需要一个磨合期,而且也不能完全杜绝管理上的违规操作行为。
鉴于此,监管部门要加大与政府的沟通,联手对农村信用社的一级法人管理进行监督,以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
(三) 在改革的进程中要建立以风险防范为主要内容的内控制度和长效机制,确保改革不走弯路和回头路。
1、政府部门和监管部门应尽快制定适合信用社的内控指导性文件,规范信用社改革期间的各种经营行为,使农村信用社所有干部和员工明确内控制度的原则、内容、方法和要求,意识到内控制度建设的在防范风险和规范发展的必要性,提高遵纪守法、执行制度的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