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汽车跨国公司供应链关系比较.

合集下载

韩国企业--现代汽车集团

韩国企业--现代汽车集团

跨国公司供应链管理管理案例分析——韩国现代携手Samyeong电缆本文根据《运营管理》(第11版,理查德B蔡斯、罗伯特·雅各布斯、巴古拉·阿奎拉诺著,任建标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修订而成。

特此说明!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将供应链和客户关系看作是一体化的。

例如,A是B的供应商,那么B也就是A的客户。

在B的供应链管理中,B所强调的就是对A的供应商管理;而在A的价值链中,A所强调的就是对B的客户关系管理。

我们以下将从韩国现代汽车(B)携手Samyeong(A)电缆公司的案例中分析这种关系。

1. 现代汽车公司简介现代汽车公司是由在韩国历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商业巨子郑周永先在1967年一手创办的韩国最大汽车企业。

现代汽车公司年生产能力为145万辆,可以生产从轿车、客车、货车至特种车的各类型车种。

其轿车产品主要有:Accent、Elantra、Sonata、 Grandeur、Dynasty等,排量从1.3升至3.5升。

商用车产品主要有:H100微型客车、Chorus轻型客车、Aero大中型客车系列、各类载货汽车、牵引车、自卸车以及各种专用汽车等。

与全球其它领先的汽车公司相比,现代汽车历史虽短,却浓缩了汽车产业的发展史,它从建立工厂到能够独立自主开发车型仅用了18年(1967-1985),并且在2006年,现代汽车集团在全球汽车公司销售排名榜中已经名列第6位。

韩国现代汽车的发展大致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67—1970年的创业期。

它和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合作,引进福特技术生产“哥蒂拉”牌小汽车,并在1970年建成年产2.6万辆生产能力的蔚山工厂。

第二阶段是1970—1975年的消化吸收期。

在这期间现代公司花巨资,在公司内进行消化吸收福特技术。

1974年投资1亿美元建设年产5.6万辆的新厂,1975年,该厂建成,小汽车国产化率达到100%。

第三阶段是1975年以后开始走向世界。

1976年,自己设计生产的福尼牌小轿车下线,现代公司走向成熟。

跨国汽车公司供应链管理之在华比较

跨国汽车公司供应链管理之在华比较
维普资讯
运作
Su py Ch i e u in p l an Ex c t o
匿 ●
跨 国 汽 车 公 司 供 应 链 管 理 之 在 华 比

直 以来 ,汽 车 供 应 链 管 理 是 交 换 许 多 有 价 值 的 建 议 。这 种 亲 密 显 , 无 法 提 供 有 效 的 成 本 管 理 。 而 日
风 光 不 在 。 市 场 份 额 呈 连 年 下 跌 趋 业 要高 些 ,产 品 缺 陷率 较低 ,更 能够 模 量 产 后 在 中 国 布 下 配 套 零 部 件 厂
势 。 尤 其 是 近 两 年 , 欧 系 车 在 整 体 以较 低 的 成 本 获 得 较 高 的 利 润 。 市 场 扩 大 的 基 础 上 , 销 量 不 仅 没 有 增 长 ,反 而 出 现 了下 跌 现 象 。 不 仅 劳 动 力 成 本 : 欧 系 高 于 日韩
家 , 以便 下一 步 的零 库 存 管理 。韩 系 车 如 现 代 , 索 那 塔 推 出 的速 度 非 常
从 供 应 链 的 角 度 而 言 ,人 力 成 快 , 其 原 因 是 零 部 件 供 应 商 在 很 短
如 此 ,去 年 更 是 听 到 欧 洲 在 华 企 业 本 也 是 日韩 偏 低 。 在 广 卅I 日 系 车 的 时 间 内 就 完 成 了 在 本 地 的 布 局 , ,
争 力 的最有 效方 法 。
这 5 年 , 随 着 日 系 、 韩 系 汽 车 情 况 来 看 , 日资 整 车 厂 和 供 应 商 的 零 部 件 厂 家 可 随 时 提 供 标 准 规 格 的
企 业 进 入 中 国 ,欧 系 车 一 支 独 秀 的 劳 动 生 产 率 平 均 水 平 相 对 于 欧 洲 企 部 件 , 日本 车 厂 可 以 从 容 地 等 待 规

复杂外部形势下分领域深化中日韩产业合作

复杂外部形势下分领域深化中日韩产业合作

复杂外部形势下分领域深化中日韩产业合作作者:***来源:《开放导报》2024年第01期[摘要] 近年來,国际上产业保护主义抬头,对高技术等关键产业的干预尤为严重,以中日韩为主的东亚生产网络受到严重冲击,中日韩产业合作面临诸多挑战。

中日韩现有产业链供应链存在明显的脆弱性,体现在三国自由贸易协定水平偏低、政治互信程度不足、生产网络依赖性偏弱等。

通过构建包括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竞争优势指数、贸易结合度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等多指标体系,对中日韩产业优势与产业合作分析可知,除受外部干扰较大的信息通信产业外,中日韩三国在食品、工业等很多传统领域具有很好的合作基础。

当前,要多措并举稳住中日韩产业合作;运筹大国博弈,巩固中日韩信息通信产业等重点领域合作;深耕中日韩食品、工业等传统领域合作,选择合作基础好的领域重点开拓;抢抓科技革命新机遇,开拓中日韩新兴领域合作。

[关键词] 中日韩产业合作产业竞争力东亚生产网络[中图分类号] F1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6623(2024)01-0083-10[作者简介] 孙晓涛,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综合处副处长、副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对外经贸、国际金融。

日韩是我国主要的外资来源地,我国自日韩进口大量中间品,日韩对我国贸易和投资以制造业为主,是我国产业链非自主环节的重要填补者。

近年来,中日韩关系受外部因素影响遇冷,中日韩产业链供应链受到严重冲击,在当前复杂外部形势下,分领域推进中日韩产业合作对三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与稳定以及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日韩产业合作面临新的国际形势近年来,西方保护主义抬头,对关键产业自主性尤为关注,大量使用出口管制等手段试图控制全球产业链。

以中日韩为主的东亚生产网络是全球高技术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西方大国关注焦点,面临的挑战尤为严峻。

1. 美国转向产业保护主义近年来,美国政府抛弃了曾经推崇的贸易自由化和经济一体化,转向产业保护主义。

第六章 跨国公司的战略联盟

第六章 跨国公司的战略联盟

76.5
1.9
207
89.9
6.8
200
88.0
10.0
90
43.3
3.4
94
79.8
6.2
80
75.0
6.8
68
94.1
10.6
39
74.4
8.5
147
74.1
6.7
31
93.5
9.6
46
89.1
4.4
64
37.5
6.8
45
51.1
5.0
三、战略联盟的优点
1. 帮助企业进入一个外国市场 ——1980年代摩托罗拉与东芝的战略联盟(结
为在一定的条件下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 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称为标准化。它包 括制定、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 • 标准化的实质 “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 • 标准化的目的 “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 。
标准化的三种模式(基于制度化的分类)
市场型
委员会型
混合型
富士重工
21.07%
铃木
20%
GM
本田
大众
丰田
51.2%
20.1%
大发
日野
34%
戴姆勒-克莱斯勒
20%
菲亚特
标志-雪铁龙
三菱汽车 马自达
51.2%
5%
卡车 沃尔沃 轿车
100%
Ford
100%
jaga
战略联盟与兼并的区别
• 兼并中被兼并的企业固有特性会被实施 兼并的企业吞掉;而战略联盟则保留了 合作双方的绝大多数个性(拿出来合作 的是企业的一小部分)。未参加联盟的 部分,是独立的,甚至有可能与合作对 象企业相竞争。

跨国公司带给我们什么——政府与企业关系的变迁

跨国公司带给我们什么——政府与企业关系的变迁

跨国公司带给我们什么——政府与企业关系的变迁
周国良
【期刊名称】《国际贸易》
【年(卷),期】1996()6
【摘要】现代的跨国公司是巨大的。

以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为例,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在海外的子公司和联合经营业务不仅涉及到德国、英国、日本、法国、加拿大、意大利、澳大利亚、瑞士、西班牙等发达国家,还涉及到工业后起之秀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另外还包括墨西哥、巴西、菲律宾、泰国、阿根廷、扎伊尔等国。

事实上,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地区中,大约90%国家和地区的总产值低于通用汽车公司的总销售额。

【总页数】2页(P47-48)
【关键词】跨国公司;政府;企业;公司
【作者】周国良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6.7
【相关文献】
1.跨国公司竞争优势范式变迁与我国企业的策略选择——基于网络组织的视角 [J], 黄建康
2.跨国公司企业标准带给我们的启示 [J], 张卫红;路冰琳
3.电脑配件供应链变迁带给国产元器件企业的机遇与挑战 [J], 臧丽娜
4.基于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中国政府管理体制变迁研究 [J], 刘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探讨欧、美、日、韩汽车跨国公司在华供应链关系比较

探讨欧、美、日、韩汽车跨国公司在华供应链关系比较

探讨欧、美、日、韩汽车跨国公司在华供应链关系比较一直以来,汽车供应链管理是被国际所公认的最复杂、最专业的技术。

在世界汽车制造业日益重视供应链管理,千方百计降低成本以提高供应链效率,拓展更大利润空间的今天,供应链管理被认为是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最有效的方法。

在中国汽车市场上,欧、日、韩系车的外形最受消费者青睐,而其中又以欧系车中法系车的外形最为动感时尚;在动力、可靠性方面,德系车的口碑甚好。

此外,由于欧系车在中国市场的“先入为主”,再加上成熟的营销服务网络,欧系车保持了中级车市场上的最高份额。

然而进入2005年,随着日韩系车市场份额的不断增加,欧系车成为中国经济型车市场的最大输家。

欧系车在中国市场失利的原因除了众所周知的品牌知名度一般、偏高的市场售价和维修成本费用居高不下等,背后隐藏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我们认为汽车产业的供应链是影响欧、美、日、韩汽车跨国公司在华市场份额的最重要的因素。

汽车产业的供应链是指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通过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如此庞大的零部件供应群体和相应的运输、配送环节,构成了层次繁多、结构复杂的供应链体系。

供应链管理包含许多方面,如供应链的质量、供应链的长度、供应链的稳定性、供应关系等,下面我们就针对日、韩、美、欧系车在中国的供应链状况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第一、供应链上下游关系方面从供应链上下游关系来看,相比而言,美系车企业的整车厂和零部件厂的关系更为紧密,他们与供应商之间在业务交往方面更多的是采用亲自交往,而不是通过电邮或电话,他们在产品设计和工艺改进方面能互相交换许多有价值的建议。

这种亲密的合作关系就为双方共同营造完美的价值链,降低企业成本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供应链质量方面供应链的质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从总的情况来看,日资整车厂和供应商的劳动生产率平均水平相对于欧洲企业较高,产品缺陷率较低,更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较高的利润。

汽车行业全球化跨国公司的发展策略和全球供应链管理

汽车行业全球化跨国公司的发展策略和全球供应链管理

汽车行业全球化跨国公司的发展策略和全球供应链管理随着全球化的推进,汽车行业也越来越加速地走向全球化。

跨国汽车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设立工厂、销售网络不断扩大,而全球供应链管理也成为了它们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全球化跨国公司在汽车行业中的发展策略和全球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

一、全球化跨国公司的发展策略全球化跨国公司在汽车行业中的发展策略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跨国并购与合作跨国并购与合作是全球化跨国公司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收购其他汽车公司或合作伙伴,可以快速获得技术、品牌、渠道等资源,并加快在全球范围内的市场布局。

2. 本土化生产为了降低成本、满足当地市场需求,全球化跨国公司倾向于在目标市场建立本土化生产基地。

通过本土化生产,可以降低运输成本和关税,更好地适应当地市场的特点,提高产品竞争力。

3. 品牌营销与差异化全球化跨国公司需要针对不同市场制定差异化的品牌营销策略。

根据当地消费者的需求、文化差异等进行市场定位,通过提供与竞争对手不同的产品和服务,来提高市场份额。

二、全球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全球供应链管理对全球化跨国公司在汽车行业中的成功至关重要。

下面列举了全球供应链管理的几个重要方面:1. 供应链网络优化全球化的汽车行业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供应链网络,将全球各地的供应商、生产基地、销售网络等有机地连接起来。

通过优化供应链网络,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并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

2. 运营管理与协调全球供应链需要实现跨国界的运营管理与协调。

通过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库存控制、物流运输等,确保生产线的顺畅运转,最大程度地降低运营风险和成本。

3. 供应商管理与合作合理选择、评估与管理供应商是全球供应链管理的关键。

全球化跨国公司需要建立良好的供应商关系,与供应商进行长期合作,共同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质量。

三、案例分析丰田汽车公司是全球化跨国公司在汽车行业中的典型代表。

丰田公司通过本土化生产、跨国并购和品牌差异化等策略,成功地在全球市场占据了领先地位。

欧美日汽车零配件销售模式浅析

欧美日汽车零配件销售模式浅析

三一文库()〔欧美日汽车零配件销售模式浅析〕*篇一:欧美日汽车零配件销售模式浅析欧美日汽车零配件销售模式浅析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表明,目前我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数量已经达到20多万家,从业人员接近千万,预计到2015年中国汽配行业规模产值可达到2.5万亿元人民币。

但我国汽车零配件总产值与汽车整车制造业工业总产值比值仅为0.7:1,远低于国际标准的1.7:1目前,我国汽车零配件市场存在一些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诸如配件市场混乱、市场管理薄弱、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价格混乱、假冒伪劣泛滥、信息不对称不透明、从业人员素质较低、售后服务工作不健全等。

这些问题的产生都与汽车零配件的销售渠道密切相关。

那么,国外零部件的生产销售如何组织的呢?美国据统计,美国零配件市场的年销售额大约占到全球市场六分之一的比例。

在过去的100年的历史里,美国汽车零配件市场从最初的几万个品牌到如今的几十个品牌但占据80%以上市场份额。

美国汽车配件分销渠道模式可以看出,美国汽车售后配件的分销渠道主要有三种形式。

①配套市场渠道。

由一级零部件供应商、整车厂零部件配送中心和经销商网络(4S经销商)构成;②分销市场渠道。

由仓储式经销商配送中心、仓储式经销商网络及维修站构成;③零售市场渠道。

包括专卖连锁店、大型折扣店、会员制大卖场、五金行、超级市场和DIY商店等。

通常,整车厂商只从一级零部件供应商处采购一些关键性部件如发动机、悬架、变速器等,其它大部分组件则通过自己的零部件配送中心从一般零部件供应商那里获得。

同时,一般零部件供应商还可能从整车零部件供应中心那里获得零部件后加入到其他的销售渠道中。

美国汽车零配件销售的主流模式仍然是以品牌为纽带的连锁经营体系,其代表企业如NAPA、AUTOZONE、PEPBOYS等。

据统计,仅这三家连锁企业的零配件销量就占据美国汽配市场的70%。

这些企业全部实行技术、产品、服务和管理四统一,这使得消费者可以在任何一家加盟店都能买到物美价廉的产品,从而加大了汽配连锁经营的核心竞争力。

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国际分工

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国际分工

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国际分工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国际分工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突出特征。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交通运输的发展,世界各国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相互依存、全球性的经济体系。

国际分工作为这一体系的基础,是各国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的结果。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

原材料、劳动力、技术、资本等要素资源在不同国家之间流动,形成了复杂的国际产业链和供应链。

以汽车产业为例,德国的汽车制造技术引领全球潮流,中国成为最大的汽车市场,日本提供高品质零部件,韩国为各国品牌代工。

这样的分工合作使得全球汽车产业得以迅速发展,推动了全球经济的繁荣。

国际分工的形成离不开各国比较优势的发挥。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应该专注于生产能够利用这种优势的产品或服务。

世界上不同国家的资源禀赋、人力条件、市场规模等因素差异巨大,因而各国在不同领域具备特殊的优势。

例如,沙特阿拉伯以其丰富的石油资源成为石油输出大国,中国以其庞大的劳动力队伍成为全球制造业工厂,美国以其自由市场经济和创新能力成为科技领域的引领者。

通过国际分工,各国能够集中资源、提高效率,实现共同发展。

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分工的推动者之一是跨国公司。

跨国公司通过在多个国家建立生产基地、供应链和销售网络,实现全球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利润的最大化。

这些跨国公司不仅给各国带来了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的输入,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就业和消费。

然而,跨国公司的存在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资源的过于集中、技术的依赖性、劳工权益的问题等,需要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监管和合作。

然而,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分工不仅带来了好处,也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全球经济一体化加剧了国际竞争,各国企业面临着来自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压力。

为了维持竞争力,各国必须不断提升自身实力,推动科技创新、培育高素质人才,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

其次,全球经济一体化也使得各国经济更加脆弱,例如,一个国家的经济危机可能会迅速蔓延到其他国家,导致全球经济下滑。

跨国公司供应链

跨国公司供应链

自2005年全球物流进入供应链时代以来,供应链管理技术的应用 和影响日趋广泛深入。新的管理技术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精益供应链、闭环供应链、6西格玛、供应链流程标准、供应链运作参 考模型等管理技术,正在提高企业的绩效。
供应链管理技术应用的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
供应链设计 供应链合 供应链与客户服务 可持续的供应链
现代汽车公司简介 Samyeong电缆公司简介 现代公司的供应商管理策略 Samyeong对现代供应商管理的响应(即对客户的响应之一) Samyeong的“2 by 2”项目响应(即对客户的响应之二) Samyeong的“100ppm”项目响应(即对客户的响应之三) 本案例分析的结论
跨国公司供应链管理案例分析
2、供应方物流策略在跨国公司供应链的上游,是公司的供应商,公司 与供应商之间的物流策略一般有以下几种:
①发包策略。跨国公司专注于核心业务,利用自己在整个供应链中的 主导地位,在与供应商共享客户信息的前提下,将部分非核心业务采用招标 等竞争的方式发包给供应商,同时,将供应方物流也同时发包给了供应商, 跨国公司在此基础上实施JIT采购和原材料配送,库存和运输的任务转嫁给 供应商。
跨国公司供应链管理案例分析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将供应链和客户关系看作是一体化的。例如, A是B的供应商,那么B也就是A的客户。在B的供应链管理中,B所强调 的就是对A的供应商管理;而在A的价值链中,A所强调的就是对B的客 户关系管理。我们以下将从韩国现代汽车(B)携手Samyeong(A)电 缆公司的案例中分析这种关系。
此外,1986年,现代公司的超小马汽车投入美国市场,当年即售出16万辆,创下汽 车业销售奇迹,奠定了现代汽车公司的国际地位。现代集团计划在目前51个国家254个海 外支社和30个国家111个海外当地生产销售网的基础之上,再扩充30个国家50多个海外 支社或当地生产、销售网,建立世界范围的生产销售网络。

欧美日3种汽配零部件发展模式分析

欧美日3种汽配零部件发展模式分析

欧美日3种汽配零部件发展模式分析在全球汽车产业中,汽配零部件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欧美日作为汽车工业的重要区域,各自形成了独特的汽配零部件发展模式。

欧洲的汽配零部件发展模式以技术创新和品质至上为显著特点。

欧洲拥有众多历史悠久且技术实力雄厚的汽车品牌,这也为其汽配零部件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技术研发方面,欧洲的汽配企业投入巨大,不断追求创新和突破。

例如,德国的汽配零部件制造商常常在材料科学、制造工艺等领域引领全球潮流。

他们注重研发高性能、高精度的零部件,以满足欧洲高端汽车品牌对于品质和性能的苛刻要求。

同时,欧洲对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也反映在汽配零部件的生产中。

企业积极研发和生产节能环保型的零部件,以适应日益严格的环保法规。

在品质管理方面,欧洲汽配零部件企业遵循严格的标准和规范。

从原材料的选择到生产过程的监控,再到成品的检测,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

这种对品质的执着追求,使得欧洲制造的汽配零部件在全球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和信任度。

欧洲汽配零部件产业的另一个特点是产业集中度较高。

一些大型的汽配零部件供应商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他们通过并购、整合等方式不断扩大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

这种集中化的发展模式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技术的共享,同时也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美国的汽配零部件发展模式则呈现出大规模生产和标准化的特点。

美国作为汽车生产大国,拥有庞大的汽车消费市场,这为汽配零部件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美国的汽配企业注重大规模生产,以实现成本的降低和效率的提高。

通过采用先进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和流水线作业,能够快速生产出大量的标准化零部件。

这种大规模生产模式使得美国的汽配零部件在价格上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能够满足国内和国际市场对于大量、低价零部件的需求。

在供应链管理方面,美国的汽配企业非常重视与整车厂的紧密合作。

他们通过建立高效的供应链体系,实现零部件的准时供应和库存的优化管理。

欧系车美系车日系车韩系车国产车大对比

欧系车美系车日系车韩系车国产车大对比

欧系车、美系车、日系车、韩系车、国产车大对比!欧系车:欧洲人造汽车的理念是强调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高度安全性,设计较为严谨、科学,质量非常可靠,技术非常先进,在制造技术、零部件的制造和选材方面比较严格,拥有良好的技术性和耐久性。

缺点是过度依赖技术和设计的先进性,选材不计成本,所以车价偏高。

代表厂商:德国大众、戴姆勒·克莱斯勒、法国标致·雪铁龙、雷诺美系车:美系车最大的特点就是强调舒适性和动力性,兼顾安全性。

美国人往往车身较为庞大、悬挂系统和隔音设计非常出色,发动机强调大排量、大马力,安全性也非常好。

缺点:过分的强调大马力和大车身往往导致美国车给人以油耗大的坏印象。

日系车:日本车的设计理念是两小一大,即油耗最小、使用成本最小,舒适性和使用便利性最大。

日本车往往都是小排量的发动机,而且节油技术非常先进,保养和维护成本都比较小,使用成本非常低。

在汽车的设计方面,特别是驾驶舱的设计方面,选材非常科学,善于营造舒适、温馨的氛围,各种储物格和舒适性电子装备非常多,强调最大的舒适性、便利性。

缺点:成本控制做得很好,导致一些不容易被发现的零部件质量比较低,设计方面对安全性的重视程度不够好。

韩系车:其实韩系车的设计、制造能力都是源自于日系车,但经过韩国人自己的努力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韩国人除了兼顾日系车的省油、电子装备多、性价比高以外,在成本控制方面比日系车做得更好,但零部件的耐久度不及日系车,过度强调性价比而牺牲了汽车的耐用程度,另外小毛病比较多。

国产车:目前国产车的整体设计、制造水平比欧系车、日系车至少落后十年,突出表现在三大系统设计能力的不足(车身、底盘、发动机),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优秀产品。

所以要想生存,只能拼性价比,依靠低价高配来吸引消费者。

总的来说,国产车的整体设计能力、车的质量都低于欧系车、日系车。

汽车价位排列依次是:欧系车>美系车>日系车>韩系车>国产车。

韩国汽车工业与美、日、欧平分秋色

韩国汽车工业与美、日、欧平分秋色

韩国汽车工业与美、日、欧平分秋色
文泉生
【期刊名称】《汽车维修》
【年(卷),期】1995(000)005
【摘要】在当今国际汽车市场激烈竞争中,汽车尤其是轿车工业要求得生存与发展是十分艰难的,世界工业发达的国家,无不将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最新技术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使汽车工业步入电子化时代,大大提高汽车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加速汽车的产品更新换代,使自己的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

亚洲“四小龙”之一的韩国,把汽车工业作为支柱产业是其经济腾飞的主要因素。

韩国汽车工业历经三十余年的发展,已由KD组装,年产几千辆汽车,发展到1994年年产轿车、商用车(载货车、客车等)230多万辆。

1993年生
【总页数】1页(P39-39)
【作者】文泉生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16.4
【相关文献】
1.美、欧、日汽车工业发展的历史回顾与借鉴 [J], 卢玫
2.欧美日平分秋色 [J],
3.韩国技术报告评述韩中美欧日技术实力与差距 [J], 滕洪胜
4.美、欧、日汽车工业发展的历史回顾与借鉴 [J], 卢玫
5.美日欧韩四局发明专利申请受理与授权发展态势——初步专利统计年报披露2009年美日欧韩部分统计数据 [J], 规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日、韩汽车产业政策对比

中、日、韩汽车产业政策对比

中、日、韩汽车产业政策对比作者:刘家磊来源:《时代汽车》 2012年第2期我国的汽车产业发展战略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其总体思路是坚持“两条腿走路”。

一条是坚持合资合作不放松;一条是坚持自主发展不动摇,在合资合作与自主发展之间形成良性循环,通过自主发展提高合资合作的质量和水平,通过合资合作培育自主发展的能力和条件。

文/刘家磊一、中国汽车产业政策计划经济时期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

改革开放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主要集中在卡车方面,没有将产业关联效应强、市场潜在需求大的轿车和小型卡车生产部门作为支柱产业,实施重点倾斜式的扶持发展政策措施。

保护扶持国产轿车发展政策。

进入上世纪80年代中期后,中国政府采取一系列限制进口轿车的措施,并将汽车产业确定为支柱产业。

上世纪90年代后,中国政府在继续扩大汽车产业利用外资的同时,更加重视提高轿车零部件生产的国产化率。

加入WTO后,国家开始积极鼓励支持企业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

促进规模化与集约化生产政策。

上世纪80年代后,中国政府开始重视汽车生产的“集约化政策”,先后提出重点支持发展“三大三小两微型”的汽车生产企业集团化、集约化战略等。

促进技术引进与资金合作政策。

引进技术主要分为三种类型:1、合作装配生产外国车型。

如,上海汽车与德国大众合作生产“桑塔纳”等。

2、通过购买“技术专利”进行技术合作。

如,天津汽车公司购买日本大发工业技术专利,合作生产“夏利”等。

3、委托开发。

中国汽车生产企业通过委托外国企业设计开发,然后购买部分核心技术,如,奇瑞与奥地利AVL公司在“A CTELO”发动机方面的委托开发合作等。

二、日本汽车产业政策恢复汽车产业发展政策。

在1950年美国侵朝战争爆发带来的“特需景气”刺激下,日本政府为加快卡车等军需物资的生产,制定以扩大融资、降低税收、实施外汇配额制等一系列优惠措施为主要内容的产业政策,揭开了恢复战后日本汽车生产体制的序幕。

适应性差拖了欧系车企后腿——跨国汽车公司在我国市场的竞争力分析

适应性差拖了欧系车企后腿——跨国汽车公司在我国市场的竞争力分析

3, 9l % 1.% O8 2 .% 16
3 .% 1 3 1_% 28 2 .o 48 k
2 .% 2O 1.% 3 7 2. 6 % 4
为先进设备是生产质量的保证 , 在华合 资工厂投资 较大, 有的企业还投 巨资建设刚性生产线 , 导致单
车投资额远高于 日韩企业。对汽车生产工艺的苛刻 要求虽然可以确保汽车 的高品质 , 但在很 大程度上

支独秀转 变为 “ 十五” 期末欧美 日韩 以及中国本
土品牌 “ 群雄争霸” 的局面 ( 具体数据见表 1 和表
2) 。
从表中我们看出 , 十五” 期 问欧洲在华合资 “ 企业总体 上 出现 了市场份额逐年下跌 的现象 。当
然 , 日、 、 在 韩 美企业不 断进入 中国的前 提下 , 市场 份额萎缩实属正常。但 20 04年起 , 在整体市场扩大
欧系车
4. 2O
6 . 1 8
8. 42
7. 81
6 . 86
美系车
日系车
韩系车 中系车 总 计
63 -
l- l 7
O , 6 l. 74 7, 8l
1. 2 O
l. 8 8
22 . 3. 21 l68 2.
2. 3 3
4, 6 5
l. O3 5. 11 25 l, 4
内汽车行业价格战的先锋。20 年 , 05 上海通用销售 量创纪录达到 了 3 .万辆 ,税前利 润也超过 了 5 2 5 0 亿元 , 均位居行业第一。 日 品牌汽车的突出特点是个性化配置丰富 、 本 经济省油 、 外形轻巧美观 、 改型快 、 可靠性 出色。由 于与中国同处东亚地区 , 且深受 中国儒家文化的影 响, 日系车的设计风格 比较适合 中国市场 。与欧美 汽车业不同的是 , 日本的汽车零部件配套体 系较为 封闭 , 丰田、 田、 本 日产等都有 自己相对独立的配套

国外汽车零部件供应链的研究现状

国外汽车零部件供应链的研究现状

国外汽车零部件供应链的研究现状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国外汽车零部件供应链的研究现状该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国外汽车零部件供应链的研究现状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展现了一个高度复杂而又不断演变的领域,它受到全球化、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欧美与日韩企业在华市场战略比较研究

欧美与日韩企业在华市场战略比较研究

第 24 卷 第 7 期 2008 年 7 月
国的未来, 这里有廉价的资源和广阔的市场, 在这里 肯定能获得成功, 然而真正成功的企业并不多( 朴胜 虎, 2007) 。( 见表1)
表1: 欧 美 、日 本 、韩 国 企 业 对 华 整 体 战 略 思 维 对 比 类 型 基本特征 战略视角 进入策略 盈 利 竞 争 力
“性格决定行为”, 通过以上比较 可 以看 出 , 三种 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时机相差很大, 在整体战略思 维上进行比较, 可以清楚地看到:
在理解中国市场方面, 欧美企业是中国市场的 首批进入者, 在认识中国的战略意义方面, 欧美企业 不仅把中国当作一个重要的巨大市场, 也作为全球 运营中的重要资源来看待, 把中国市场的拓展看作 是全球战略的一部分。他们缓慢渗透中国市场, 着眼 于可持续性, 不断巩固市场地位, 被称为拓荒者 ( Explorer) 。日本企业最初低估了中国市场, 他们 只 是把中国作为一个廉价劳动力市场, 没有作为全球 一体化战略的一部分。在生产方面, 他们也只是把中 国作为一个独立的业务市场。他们对中国市场的理 解 缺 乏 持 续 性 , 只 想 快 速 、短 期 获 利 , 从 而 导 致 相 当 多的日本企业近几年在中国市场的溃败, 比如日本 在中国的手机市场, 因此他们被称之为盘剥者 ( Exploiter) 。韩国企业被称为梦想家 ( Dreamer) , 他 们最晚进入中国市场, 但是一进入就认为中国是韩
Vol.24 No.7 J ul.2008
工商管理
欧美与日韩企业在华市场战略比较研究
摘 要 : 近 年 来 欧 美 、日 本 、韩 国 跨 国 公 司 在 华 发 展 显 著 , 由 于 对 市 场 理 解 和 自 身 背 景 不 同 , 这

我国物流业发展特点及其与国外的比较分析

我国物流业发展特点及其与国外的比较分析

我国物流业发展特点及其与国外的比较分析11701 刘思彤 1107544024摘要:目前物流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热点和新增长点,物流对企业在当前以买方市场为特征的激烈环境下取得竞争优势具有关键作用。

我国也开始日益重视物流产业的发展。

本文在简述国内外物流产业发展特点的基础上,详细地探讨了国内外发展的水平和历史进程,分析了我国目前物流业发展的具体特点,包括存在问题、发展现状和与国外的差距等方面。

对美国、日本、欧洲和我国的物流业发展作一比较,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物流业发展的实践经验,对促进我国物流业的提升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现代物流业发展特点差距物流成本总体特色1、我国物流业当前发展特点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物流产业而言,中国的物流产业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主要特点是:1)企业物流仍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已初见端倪近年来,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企业对物流领域中存在的“第三利润源”开始有了深刻的认识。

优化企业内部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成为目前多数国内企业最为强烈的愿望和要求。

这说明,我国物流活动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加强企业内部物流管理活动仍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

与此同时,专业化的物流服务需求已经出现,且发展势头极为迅速。

其一是跨国公司在中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销售活动,分拨活动以及采购活动过程中对高效率、专业化物流服务的巨大需求,这是带动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市场基础;其二是国内优势企业对专业化物流服务的需求。

2)专业化物流企业开始涌现,多样化物流服务有一定程度的发展近年来,我国经济中出现的许多物流企业,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国际物流企业。

这些国际物流公司一方面为其原有的客户——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延伸物流服务;另一方面,针对中国市场正在生成的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提供服务。

二是由传统运输、储运及批发贸易企业转变形成的物流企业。

它们依托原有的物流业务基础和在客户、设施、经营网络等方面的优势,通过不断拓展和延伸物流服务,逐步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化。

美国、欧洲和日本车系的比较

美国、欧洲和日本车系的比较

美国、欧洲和日本车系的比较
刘志刚;柯斌
【期刊名称】《汽车运用》
【年(卷),期】2001(000)002
【摘要】@@ 美国、欧洲和日本的汽车工业不仅发展历史悠久,而且拥有当今世界上最主要的汽车生产公司,其汽车年产量占整个世界汽车年产量的90%以上.但由于民族特点、地理环境、历史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各自形成的车系自成一家,具有不同的特色.
【总页数】1页(P22)
【作者】刘志刚;柯斌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16.471
【相关文献】
1.从欧洲市场看日本车企的全球战略 [J], 王建萍
2.日本车称霸欧洲市场 [J], 无
3.日本车与欧洲车品质空间谁优异? [J], 无
4.对员工参与决策的态度:美国跨国公司中欧洲与美国经理人员的比较 [J], 柴振荣
5.美国市场汽车可靠性调查——日本车继续领先美国车超越欧洲车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美、日、韩”汽车跨国公司供应链关系比较
一直以来,汽车供应链管理是被国际所公认的最复杂、最专业的技术。

在世界汽车制造业日益重视供应链管理,千方百计降低成本以提高供应链效率,拓展更大利润空间的今天,供应链管理被认为是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最有效的方法。

在中国汽车市场上,欧、日、韩系车的外形最受消费者青睐,而其中又以欧系车中法系车的外形最为动感时尚;在动力、可靠性方面,德系车的口碑甚好。

此外,由于欧系车在中国市场的“先入为主”,再加上成熟的营销服务网络,欧系车保持了中级车市场上的最高份额。

然而进入2005年,随着日韩系车市场份额的不断增加,欧系车成为中国经济型车市场的最大输家。

欧系车在中国市场失利的原因除了众所周知的品牌知名度一般、偏高的市场售价和维修成本费用居高不下等,背后隐藏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我们认为汽车产业的供应链是影响欧、美、日、韩汽车跨国公司在华市场份额的最重要的因素。

汽车产业的供应链是指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通过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如此庞大的零部件供应群体和相应的运输、配送环节,构成了层次繁多、结构复杂的供应链体系。

供应链管理包含许多方面,如供应链的质量、供应链的长度、供应链的稳定性、供应关系等,下面我们就针对日、韩、美、欧系车在中国的供应链状况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第一、供应链上下游关系方面
从供应链上下游关系来看,相比而言,美系车企业的整车厂和零部件厂的关系更为紧密,他们与供应商之间在业务交往方面更多的是采用亲自交往,而不是通过电邮或电话,他们在产品设计和工艺改进方面能互相交换许多有价值的建议。

这种亲密的合作关系就为双方共同营造完美的价值链,降低企业成本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供应链质量方面
供应链的质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从总的情况来看,日资整车厂和供应商的劳动生产率平均水平相对于欧洲企业较高,产品缺陷率较低,更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较高的利润。

第三、劳动力成本方面
从供应链的角度而言,人力成本也是日韩偏低。

在广州,日系车的员工工资并不算高,但在上海,欧系企业的员工工资和福利都可能算是中上等。

欧系车企业对人的尊重和关怀及企业内部决策民主化的程度远超日韩,这些都是需要成本的。

因此也造成了欧系车企业的生产成本相对较高。

第四:供应链的稳定性方面
从供应链的稳定程度来看,最近几年来,欧系车特别是一些新进入中国的中高端汽车企业一直无法解决零部件供应的问题。

其根本原因是其价格也就是供应链的缺陷明显,无法提供有效的成本管理。

而日系车的许多零部件供应商已经从进口转为国内合资企业或中资企业,美系车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相对于欧美车厂,日本车厂在亚洲的供应链优势最明显。

无论是本田还是丰田,处
于东南亚(如泰国等地)的零部件厂家可随时提供标准规格的部件,日本车厂可以从容地等待规模量产后在中国布下配套零部件厂家,以便下一步的零库存管理。

韩系车如现代,索那塔推出的速度非常快,其原因是零部件供应商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在本地的布局,供应链极为高效。

此外,天津港与韩国的釜山近在近在咫尺,也不搞什么本土开发,所以很快就可以装配成整车。

这样高效率供应链优势在成本上的反应的是欧系车厂无法比拟的。

所以从零部件供应链来说,日韩车厂无论从规格标准到成本效应均领先于欧洲车厂。

因此,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相信,日韩汽车在中国由于在供应链上的成本优势必将在其产品定价上游刃有余,一步步打击已陷入困境的欧洲对手。

可以预计,2006年车市的主题不再是品牌之争,而是供应链之争,由于日、韩、美系车相对于欧系车企业在供应链方面做得更好,在单车相对材料成本和制造成本以及固定成本控制方面更占有一定的优势,其市场份额也将逐步增大。

而欧系车厂正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和挑战,他们只有改善上下游供应链关系,降低企业成本,才能提高自己企业的竞争力,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上立足不败之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