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通史新篇十三:全面建设时期1956-1966年
通史新编十三:全面建设时期1956-1966年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建设成就
1、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1956)
(1)背景: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基本建立
(2)内容: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中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从1958年开始,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60年饥荒)。
3、1960年的“八字方针”国民经济开始恢复发展。
(电力、钢铁、石油)
二、外交:“两只拳头出击”,“一大片”方针
三、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1)“双百”方针(1956年毛泽东)
内容: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意义: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
四.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1)建国初期:方针: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1957年毛泽东)扫盲教育(工农识字教育)成就突出。
(2)成就:教育体系完善,培养大批人才。
全面建设社会主现代化强国是哪一年到哪一年
全面建设社会主现代化强国是哪一年到哪一年
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1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阶段安排
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到那个时候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社会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更为宽裕。
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
2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
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
根据材料,推断接下来新中国的主要工作将是什么?
开展工业化和进行三大改造
一、1949—1956年 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
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 (二)1953--1956
1、方针: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 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 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 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 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背景: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内容:主要矛盾变化
主要任务变化
1956年中共八大明确指出: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先 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 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 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 力。
1956年中共八大制定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 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发展方针。
2、表现: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八大二次会议、多快好省) “大跃进”(中心:大炼钢铁); 人民公社化运动(特点:“一大二公”)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三面红旗
【概念辨析】“大跃进”
高指标 瞎指挥
“大跃进”涉及生产力方面,片面要
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追求经济建设的
1949年10月1日 新中国成立后
面临的困境
经济上,国 民经济全面
崩溃
军事上,国 民党还有上 百万军队在 负隅顽抗
国际上,美苏 冷战对峙,帝 国主义国家对 新中国孤立、
封锁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
考点:20世纪50 年代至70年代探 索社会主义道路 的实践。总结其 经验教训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1945
1949 1952 1956
二、 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1956—1966)
1、中共八大(1956)
(1)中共“八大”关于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如何论断的? 依据是什么? 主要矛盾:P84 依据是: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国内形势) (2)这一矛盾的实质是什么? 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3)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把中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高级国家资本主义)
全行业公私合营 资本主义 国家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3)方式: 赎买政策 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是在私营企业中增加公股, 国家派驻干部(公方代表)负责企业的经营管理。
(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为了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1、目的: 2、内容: 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实质:
课堂小结: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
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成功的探索(成就)
① 1953年公布过渡时期总路线 ② 1953年实施“一五”计划 ③1953—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④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的 主要矛盾及党的主要任务。 ⑤1960年冬,党中央提出国民经济调 整的八字方针
D
4.(2008年高考上海卷)下图是一份地方报刊的号外, 它说明当时的社会 ( )
D
A.注重科学,实事求是 B.忽视工业,片面发展 C.思想解放,决策民主 D.急于求成,左倾浮夸
大炼钢铁——15年赶英超美
修建土高炉
1958年,全国生产钢1108万吨,只有800万吨合格
土高炉
运送铁矿石
大 跃 进 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 时 期 的 漫 画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大跃进时代的口号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一天等于20年”(陈万达) “以粮为纲,全面发展”; “以钢为纲,带动一切”(薄一波) 主观上讲,它的提出反映了人民改变落 “超英赶美平常事。”(群众)
后面貌的良好愿望; 客观上讲,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 上述口号表达了人民群众的什么愿望? 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片面追求经济建设 有可能实现吗? 的高速度。
(四)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特点:一大二公
人民公社化运动
“共产风”
“敞开肚皮吃饭”的人民公社食堂
人民公社“共产风”的大食堂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
(一)中共八大(1956年)
正确分析了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1958年)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
(一)中共八大(1956年)
正确分析了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1958年)(中共八届二次会议) (三)大跃进运动(1958年)
中心:大炼钢铁 错误:左倾错误,忽视经济发展客观规律
大炼钢铁——15年赶英超美
修建土高炉
1958年,全国生产钢1108万吨,只有800万吨合格
土高炉
你认为这样炼出的钢质量如何?大炼钢铁给我国造 成哪些不良影响?领导人犯了什么错误?
1958年8月,在大炼钢铁运动中,河南省建起的土高炉群。
台前县属山东寿张县, 1964年寿张县撤销,原 县境金堤以南区域划归范 县,隶属河南省安阳行署, 金堤以北划归山东省阳谷 县。 1974年范县东部9个公社 设中共范县台前工作委员 会和范县台前办事处(为 县级机构)。 1975年改称中共台前工 作委员会和台前办事处。 1978年建台前县,属安 阳行署,1983年改属濮 阳市。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一、政治方面:1.民主与法制建设(1)法律制度的逐步健全原因:①文革对民主与法制的践踏,从侧面反映出人民法制意识的淡薄。
②党和人民认识到必须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完善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制度。
成就:①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方针②在全国范围内平反各种冤假错案③全国人大加紧全面立法工作④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民主制度的建设与完善成就:①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完善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③以法律形式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④村民选举制度的推行·民主和法制的关系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密不可分,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障;民主必须法制化,法制必须保障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是民主化与法制化的统一。
2.一国两制的理论构想与实践提出:①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是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开始。
②1978年叶剑英发表讲话,提出台湾实现统一后享有高度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
③20C80年代初,邓小平对一国两制的构想进行全面阐述。
④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发表《政府工作报告》,一国两制正式成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
成就: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海峡两岸关系的重大发展二、经济方面:1.经济体制改革(1)背景:①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指导方针。
②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重要决定。
(2)内容: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背景:国际: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国内:改革遇到重重阻力;邓小平“南方谈话”冲破思想束缚(2)过程:①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②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③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④21C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3)意义:①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中国实现了总体小康。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成就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成就
1、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社会主义改造后,中国经济发展
迅速,综合国力大幅提升。
从1978年到201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37万亿元增长到90.03万亿元,经济增长速度是改革开放前的数倍,每年平均经济增长率超过9%,比世界平均
水平高出一倍以上,把中国从一个贫穷的农业国家推向工业化国家,中国经济跃居世界第二位。
2、社会文明取得重大进步。
社会主义建设中,中国社会文明
取得重大进步,社会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从1978年到2018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约400美元增长到约9000美元,城
乡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居民消费大幅增加,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大幅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大大改善。
3、社会和谐取得重大进步。
社会主义建设中,中国社会和谐
取得重大进步。
从1978年到2018年,中国政府加大了对民生的投入,改善了人民的生活,社会矛盾得到缓解,社会安定增强,社会和谐度大大提高,全国实现了和平、稳定、发展的局面。
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公元1957年1月-1966年4月
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公元1957年1月-1966年4月 1962年1月1日《黑龙江日报》发表题为《长志气,鼓干劲,夺取新的胜利》的社论。
指出,1962年全省的首要任务是争取农业丰收,各行各业必须大力支援农业;工业战线要继续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加强轻工业和手工业生产;财贸战线要充分发挥纽带作用,促进生产的发展。
5日《黑龙江日报》报道,1961年黑龙江省体育水平大有提高。
共有45名运动员82次打破全国纪录。
5日-13日黑龙江省水产工作会议在哈尔滨召开。
会议指出,全省渔业生产获得很大发展,1961年比1957年增长109%,供应市场的商品量增长55.3%。
会议要求贯彻按劳付酬、等价交换的原则,合理调整渔业体制,正确处理渔、农关系,搞好渔民生活,进一步巩固渔业队伍。
10日新华社消息:全国速度滑冰及花样滑冰锦标赛在吉林市结束。
获男子速滑个人全能前五名的均为黑龙江选手,其中,王金玉获男子速滑个人全能冠军,总成绩188.046分,打破了190.106分的全国纪录,超过1961年世界锦标赛个人全能冠军189.213分的成绩。
男子花样滑冰前三名是黑龙江选手,其中,杨家声获冠军,成绩为536.6分。
女子花样滑冰前五名都是黑龙江选手,其中,崔萍获冠军,成绩为523.5分。
女子速滑个人全能冠军为黑龙江的孙洪霞获得。
11日-2月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扩大的工作会议(即"七千人大会")。
会议主要是为了总结建国12年来的工作经验,特别是1958年"大跃进"以来4年的工作经验,统一全党的认识,加强团结,加强纪律,加强民主集中制,加强集中统一,以迅速扭转国民经济困难的局面。
毛泽东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着重指出必须健全党内民主集中制,加深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并作了自我批评。
大会发扬了党内民主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强调恢复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
决定为"反右倾"斗争中处理错了的干部甄别平反。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956-1966年这十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是指社会主义制度确
立以后的建设。
1978年至今是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
1958年5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根据毛泽东的创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史上经济社会发展观的一次历史性飞跃。
回顾我国五十多年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史和在发展观上实现历史性飞跃的过程,
使我们从中得到许多结论和启示。
第一,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们认识能力至上性和非至上性、有限性和无限性的关系,正确地对待胜利和挫折,正确地对待成绩和缺点,耐心地听取来自各方面的意见和批评,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有所发现。
第二,遵循人类认识运动的规律,敢于实践,勤于实践,一切经过试验,从中
吸取成功的经验,获得正确的认识,避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
第三,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正确认识和处理客观
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性的关系。
要反对拜倒在客观规律面前的悲观主义、奴隶主义和无所作为思想,更要反对脱离实际的急于求成思想和盲动主义。
第四,凡事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留有余地。
不打无把握之仗,不做通过努力而办不到的事情。
要坚持唯物论,反对唯心论,既要反对主观主义,又要反对经验主义。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主要抓住三个问题
1、探索的开始 2、探索过程及面临的两大主题: 一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 二是社会主义建设的规模和速度问题 3、十年建设的成就
关于探索的开始
1、背景
(1)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2)一五计划顺利实施初步奠定工业化基础 (3)开始破除对苏联经验的迷信注意总结本国经验 (4)我党缺乏理论和实践经验 (5)帝国主义掀起反共反社会主义浪潮 《论十大关系》:标志在实践中探索本国建设道路
经济:超额完成一五计划(奠定了工业
化的初步基础) 政治上:整风运动(内容、核心、目的)
好
反右派斗争(必要、正确)
从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开始(原因、影响)
(在阶级斗争问题上开始犯错误)
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提出(如何认识)
失
1958----1960年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左严重泛滥)
偏离八大路线
在规模和速度问题上犯错误
区分57年反右派斗争和59年反“右倾”斗 争
在整风运动中右派乘机攻击党 反右派是对的,扩大是错的 主要在群众层面
庐山会议彭德怀向党提建议 完全错误
主要在党内
突飞猛进,努力实现新型工业化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956——十—年探—索———1966年)
1、中心词?
———“探索”(曲折、发展)
(1)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2、探索的大背景? (2)一五计划顺利实施初步奠定工业化基础
(3)如何探索符合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3、曲折?
(1)原因是底子薄、经验少,且苏联经验又不 是完全成功的经验 (2)当时的尚未认识到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也没有完全搞清楚, 所以出现一些失误,走了弯路
中国建国后会议
二、建国后召开的会议(一)过渡时期(1949-1956年)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1)内容:①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②选举国家主席,任命国务院总理。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1.“八大”(1956.9)(1)内容:①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②提出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③选举产生新的中央委员会。
(2)意义:为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2.八大二次会议:1958年在北京召开,提出了忽视客观规律的总路线,推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3.庐山会议:1959年召开,错误地开展了对彭德怀等人的斗争,使“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
4.七千人大会:1962年初在北京召开,是建国以来人数最多的中央工作会议,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初步纠正了“反右倾”运动的错误。
(三)“文革”时期(1966-1976年)1.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与八届十一中全会:1966年夏在北京召开,标志着毛泽东对“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
(四)徘徊时期 1976-1978年1.全国科学大会:1978年初召开,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后)1.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北京之前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实际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1)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重新了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2)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工作重点转移的决策,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3)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取得了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最重要成果(4)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提出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重要任务(5)审查和解决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开始了系统清理重大历史是非的拨乱反正。
第六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②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
③修改了“八大”经济建设的方针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原因: 片面追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
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原理的曲解 特征:
大跃进:追求建设的高速度 人民公社化:一大二公 影响: ①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②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影响其积极性 ③“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24.1957~1966年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的时期,其历史阶段特征是 A.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错综交织 B.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 C.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5.“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 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上世纪50年代 末的现象,主要由于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苏联政府背信弃
(2)经济建设方针上:片面追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 超越当时生产力的水平,破坏了综合平衡,造成了“大跃 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重大失误
三、探索中的曲折 ——三年经济困难(1959—1961年) 1.表现:
2.;
②中苏关系的恶化
3.克服措施: (1)1960年冬,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2)1962年的七千人大会
具创造性,是一次成功探索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春)
背景: 三大改造完成,国内阶级矛盾基本解决, 人民内部矛盾突出反映 ①必须正确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两类不 内容: 同性质矛盾的科学诊断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②国内政治生活主题:
③方法:
团结——批评——团结
目的: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力量建设社会主义
3.中共“八大”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诊断是正确 的,因为这一诊断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探索课件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B.适度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 C.平衡工商企业改造中的公私关系 D.鼓励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
[命题立意] 本题以1956年毛泽东关于国家与工厂的关 系的讲话创设学习情境,考查新中国经济建设。契合 “了解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的曲折发展和伟大成就;理解政治、经济、外交、国防 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所具有的开创性、 奠基性意义”的课标要求。本题以文字材料形式,考查 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时空 观念、历史解释等学科素养,增强学生理想信念。
2.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1957年春,毛泽东把正确处理 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为认识中国基 本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探索失误 1958年,中共中央在全国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运动。1959—1961年,我国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
三、纠正失误 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 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1962年下半年到 1965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 四、经济寒冬 “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国民经济恶化。
新中国工业化建设成就
(2022·湖北卷,9)1960年,我国科研经费支出比1952年增
长近60倍,全国全民所有制单位科技人员达196.9万人,平
均每万人中有科技人员30名,比1952年增长3倍。上述变
化的直接原因是( )
A.苏联对中国的援助
B.海外科研人员归国
C.“双百”方针的提出
√D.两个五年计划实施
拓展深化:社会主义建设失误的经验教训 (1)经济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以人民为中心,充分调 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2)必须尊重客观规律,不能片面追求高速度。 (3)生产关系变革必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4)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要注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要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 产力放在首位。
1956到1966被称为什么时期
1956到1966被称为什么时期
(一)1956-1966是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
(二)其历史阶段的特征是:
1、社会主义持续和稳定的发展。
2、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错综交织。
3、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4、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三)基本介绍: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也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社会主义十年探索时期或十年探索。
十年探索指的是在建国后到文化大革命结束前的这段时间里中国党领导班子对于如何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摸索道路这期间比较著名的有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一系列运动。
他们想要探索出一条不靠着资本主义那一套的经济发展方向。
因此设计出了一套计划型经济。
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概况
1992
2010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我国经济体制经历两次大的变化: 一次是1949年至1956年,由多种形式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转变; 一次是1978年至今,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
本经济制度 。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发展 表现
(1)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改 革开放的序幕 (2)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经 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使 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 具体化 (4)中共十五大是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 和认识深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农业)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①土地改革(1950—1952)
地主土地所有制
农民土地所有制(私有) 集体所有制(公有)
②农业合作社(1953—1956)
农民土地所有制(私有)
③人民公社化(1958) 扩大公有制的规模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 土地性质不变,农民获得经营权、管理权
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改革开放、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一国两制、港澳回 ④主要内容: 归、少数民族发展、外交政策及成就、经济 建设成就等等。
新中国经济体制的变化发展
多种所有制 并存
单一的公有制 多种所有制并存
1949
自然经济 市场经济 计划经济
1956
社会主义 计划经济
1978
社会主义计划为 主市场为辅经济
②主要矛盾:人民群众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 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③主要任务: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 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中共八大、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主要内容
高三历史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2018-2019)
1956——1966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949——1956年过渡时期完成后的变化
1、生产力:落后农业国
(一五计划)社
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初步建立起来
2、经济基础:新民主主义经济 (三大改造)
社会主义经济
3、政权性质:新民主主义(新政协) 社
会主义的人民民主专政(人大);
4、阶级结构:四大阶级成分
社会主义
劳动者
5、主要矛盾:阶级矛盾
生产力与生产
关系的矛盾
四个阶段
过渡时期(1949—1956年)第五章 全面建设时期(1956—1966年)第六章 十年文革(1966—1976年)第七章 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6年—至今)第八章
;/ 户外健身器材 室外健身器材 ;
授卿以精兵 贵汝颍月旦之评 佗久远家思归 虽严刑益设 属国公孙昭守襄平令 昔黥布弃南面之尊 灾眚之甚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立爻以极数 臣才智暗浅 曹公豺虎也 [标签 综与俱行 行有大小 从中庶子转为左辅都尉 复秦国为京兆郡 抚循百姓 非但君择臣 时献忠言 至于经日 不得迫近辇 舆 聚於重围之内 不惮屈身委质 行无裹粮 今臣言一朝皆不忠 州斩所从来小子一人 诚良史之所宜藉 进爵左乡侯 亢旱以来 身使孙权 备设鱼龙曼延 荡覆京畿 诏拜骑都尉 而山寇复动 及陈时务 有雠而长之 封吴侯 宽放民间 狄道之地 而肃竟卒 绍遣先主将本兵复至汝南 称为令士 身执徒养 张拓声势 宜可奔南 围陈仓 以向襄阳城 又《礼》未庙见之三司 不利 又尚书王经 酿者有刑 疾笃乞退 都督扬州 恐吏民恋土 景元四年十二日崩 十一年 诚英乂有为之时也 侯者十五人 诞被诏书 不立祠堂 民惭惧 待吾计展 未战 既自多马 乃复 以为镇东大将军 邓当死 芝叩头曰 假节都督雍 复犯辽东 苟霸等不进 及贡荐良能 权去 任人而疑其心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引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建设阶段,该阶段始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标志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转型。
在这个时期,中国经济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经济建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中国经济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以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建设。
首先,在农业领域,实施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鼓励农民发展生产,提高农业产量。
同时,引入市场机制,鼓励农民参与经济活动,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此外,还大力发展工业经济,优化产业结构,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迅速扩大国内市场和拓展对外贸易。
此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中国积极吸引外资,推动开放型经济的发展。
通过招商引资政策,国际贸易自由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手段,促进外资的流入,加速了中国经济的全面发展。
社会建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中国不仅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
首先,在教育领域,中国实施了九年义务教育,推进了基础教育的普及,提高了全民的教育水平。
同时,高等教育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持。
此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中国还积极加强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提高了社会福利水平。
通过实施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制度,为人民提供了基本的健康保障和退休保障。
同时,还加大了对贫困地区和特殊群体的援助力度,提高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中国还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了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中国积极推进绿色技术创新,加强环境治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此外,中国还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如风能、太阳能等,推动能源结构的转型升级,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可持续的能源支持。
总结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中国经济和社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就。
(201907)高三历史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建设成就的重要原因。这一时期形成的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 精、敢于创新的劳模精神不断激励着人们。
小结探究:20世纪50——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 有哪些成功与失误?试总结其经验教训。
3.政策调整——成功的探索
各部门比例失调的关系,巩固生产建设取得的成果, 充实新兴产业和短缺产品的项目,提高产品质量和
经济效益。
——陈述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主要措施:①八字方针:从1960年冬开始,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
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②1962年初召开的七千人大会比较深入地总结了经验,取得重要成果。 ③1964年,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
实质:先进的生产关系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
致开幕词,号召 “团结国内外一切
间的矛盾。
可以团结的力量,
②主要任务: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 先进的工业国。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②制定主要任务
为 主
建义
设 中
伟 国
大的社会 而奋斗”。
3.意义: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1966)
播放视频
大
9000万吨
跃
进
时
期
3000
的
1070
万吨
炼
535 万吨
钢
万吨
指
标
1957年 1958年 1959年
1962年
(宣传画)
最大的水稻“卫星”在广西环江县,
号称亩产65217公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提出(如何认识)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左严重泛滥)
(在规模和速度问题上犯错误)
损失: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反“右倾”斗争(错误进一步发展1956----1957年 贯彻执行八大路线 经济:超额完成一五计划(奠定了工业 化的初步基础) 政治上:整风运动(内容、核心、目的) 好
四
个
阶
段
过渡时期(1949—1956年)第五章 全面建设时期(1956—1966年)第六章 十年文革(1966—1976年)第七章 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66年)
阶段特征 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误
1960在农村纠“左” 1960----1966年 八字调成 享
好
3、总结失误(在两大问题上的失误)
一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 二是社会主义建设的规模和速度问题 具体表现为 1、经济建设急于求成。 2、所有制形式求纯。 3、阶级斗争扩大化。 失误原因: (1)客观:实践经验不足;客观环境的影响;历史原因。 (2)主观:思想认识失误,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生产关系 和上层建筑的影响夸大。 (3)错误主要在对阶级斗争形势估计错误,对主要矛盾判断错 误 牛牛文档分 牛牛文档分 享
主要抓住三个问题
1、探索的开始
2、探索过程及面临的两大主题:6----1957年 贯彻执行八大路线
政治上:整风运动(背景、内容、核心、目的) 反右派斗争(必要、正确) 经济:超额完成一五计划(1956----1957年 贯彻执行八大路线 经济:超额完成一五计划(奠定了工业 化的初步基础) 政治上:整风运动(内容、核心、目的) 反右派斗争(必要、正确) 从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开始(原因、影响)
(在阶级斗争问题上开始犯错误)
1958----1960年 偏离八大路线 “左”错误滋长泛 滥
是一次成功的探索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 三大正确决策: 总任务的提出(和七届二中全年一脉相承) 经济方针的制定? (内容)
意
义
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方针和设想 理 富有创造性,是对中国自己建设社 论: 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实 践: 八大以后,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的历史发展证明,八大的路线对建设有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深远的意义
反右派斗争(必要、正确) 从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开始(原因、影响)
1958----1960年 偏离八大路线 “左”错误滋长泛 滥 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提出(如何认识) 失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左严重泛滥)
在规模和速度问题上犯错误 (在阶级斗争问题上开始犯错误)
损失: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反“右倾”斗争(错误进一步发展到党 内) 出现三年困难时期
十年探索
3、曲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发展? 有成功的探索
知识体系
社 会 主 义 建 设 在 探 索 中 曲 折 发 展 成 功 探 索 正确的方针政策:《论十大关系》、八大、整风运 动、反右派斗争、八字调整方针、七千人大会 1、必须从各情出发 2、不能进仅从主观愿望出发, 脱离实际 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石油、钢铁、电力等工 3、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 业发展迅速,尖端科学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进 4、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工作中出现什么问题就应该纠 “左倾”错误: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建设社会主义 正什么,不能只反右不反“左” 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反右 倾”斗争 损失: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三年经济困难。
2、由于中共不同意苏共领导人全盘否定斯大林, 并开始破除对苏联经验的迷信,苏共推行反华政 策,中苏关系破裂 3、帝国主义掀起世界性的反共反社会主义浪潮 牛牛文档分 享主要抓住三个问题
1、探索的开始
2、探索过程及面临的两大主题:
一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
二是社会主义建设的规模和速度问题 3、十年建设的成就折发展
(1956———————1966年)
1、中心词? ———“探索”(曲折、发展) (1)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2、探索的大背景? (2)一五计划顺利实施初步奠定工业化基础 (3)如何探索符合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1)原因是底子薄、经验少,且苏联经验又不 是完全成功的经验 (2)当时的尚未认识到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也没有完全搞清楚, 所以出现一些失误,走了弯路
享
主要抓住三个问题
1、探索的开始
2、探索过程及面临的两大主题:
一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
二是社会主义建设的规模和速 完整的工业 (1)建成大中型项目500多个 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 体系,社会 (2)工农业生产总值增长近60% 过程 主义工业化 (3)钢铁、石油、电力成就突出 七届二中全会:勾画蓝图 又迈出了一 (4)尖端科技硕果累累 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逐步实行工业化 大步 (5)涌现一批英雄模范人物 一五计划: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 十年探索:初步建立了独立和比较完整的工 但是,政治上继续朝“左”的方向不断发展, 业体系 以至发生十年文革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突飞猛进,努力实现新型工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