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主题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研究(工作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主题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研究》
工作报告
江苏省阜宁师范附属小学
本课题《学科主题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研究》经江苏省电化教育馆、江苏省教育学会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审定,于2006年7月份正式同意立项,本课题也随即启动,历经三年多时间的运作,到2010年12月进入结题。现已完成了研究计划,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下面将该课题研究工作汇报以下:
一、课题的提出与立项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是与基础教育的整体改革相呼应的,是一个主动适应和变革课程的过程,他将对各课程的各个组成部分产生变革性的影响和作用,将是改革传统教育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重要途径,将会成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先锋和突破口。为探索信息化时代新型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校信息技术软硬件环境在教育教学上的作用,开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新局面,2006年2月初在校行政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学科主题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研究”的设想,经相关材料的查找与论证,并借助申报江苏省“十一五”现代教育技术课题为契机,提出了申报省级现代教育技术课题,通过课题来促进我校的教育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开发。
2006年9月20日按照省电化教育馆课题立项的开题要求,学校课题组核心成员在市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会议室,参加了由市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统一组织的市“十一五”课题集中开题报告会,会上我校《学科主题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研究》课题顺利开题。
二、课题的实施
1、机构与制度的建立
在课题研究工作之初,学校成立专门的课题研究机构,学校并特别聘请了县电教中心刘军、刘鑫两位主任专家全程指导,由学校校长周其东任组长、学校副校长仓利之任副组长,办公室主任孙永明负责组织监督实施,教科室主任颜士娟全面负责课题的策划、实施、检查、总结等工作。
参加课题研究的各学科又成立了学科子课题组,以学校主课题的研究工作意见为指导,针对本学科特点制定研究计划进行研究实验。其次成立了课题研究技术保障小组,确定专职人员负责软硬件设备的维护、媒体资源的管理和技术指导。
三是先后制定出台了《阜师附小教学研究制度》、《阜师附小多媒体教学管理制度》、《多媒体使用管理规定》、《网络教室管理制度》等制度。这些制度有相关管理规定,同时有相关奖励制度,保证了全体教师以积极的姿态,认真的态度投入教科研工作。
2、硬件的投入与完善
近几年来,学校先后投资近千万元,对各学科的主题学习资源进行投入。学校有电脑400余台,所有办公室都配备1至2台电脑,教学一线的骨干教师都配有笔记本电脑,计算机教室2个,学校三个校区92个教室全部配备了包括投影机、视频实物展台、电脑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多媒体课件制作设备齐全,有扫描仪、数码相机、摄像机等信息化设备;在网络建设方面,建成了千兆数字化校园网,800多个校园网信息点覆盖了学校行政办公室、教师办公室、教室、实验室,图书馆、报告厅等所有场所,为课题的实验研究提供了有力保障。
3、教师的培训
2006年10月中旬起,学校电教处定期组织对教师进行教育信息化技能培训,目的是在教师理论学习、课堂教学等方面推动这些技术的应用,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学校先后办了三十余期培训班,主要内容有如何上网查找资料、解压缩文档、电子邮件、防病毒、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常见应用软件介绍、简单的网页制作等。在学校课堂教学改革中,明确要求教师采用电子化备课,在课堂教学中,不使用多媒体的课均视为不合格课,这样使得学校多媒体课的覆盖率达100%。
4、学科主题学习资源的研究活动的开展
(1)研究模式的构建
课题研究在不断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基本上形成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模式,本模式共分三个步骤,具体过程如下:教学设计→组织教学→评价反思
①教学设计:先由开课教师预先主备,再由学科组长组织集备组成员,共同研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易混点、教学策略、教学内容安排、媒体设计以及网络资源的应用,对于制作课件上遇到的困难让能力较强的教师帮助解决,最后形成教学设计方案并制作成电子文档。
②组织教学:选择一个班进行组织教学,学科课题组成员都参与了全程的听课,并做好听课记录(用于课后评价),学科课题组还指定一个进行全程实录(或利用录像、录音课后整理)。
③评价反思:课后在学科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课后评价反思,经学科课题组成员的评价反思、群体研讨后,提出建议与意见,最后形成完整的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学评价与反思、课件)上传至学校学科教研网或教师网络硬盘中供其他教师学习参考与交流。
(2)学科小组的研究开展
各学科小组在研究过程中依靠上述模式,并均能结合学科特点寻找自己的研究方向,形成了各自特色的研究内容。
(3)开展教学研讨活动
三年多来学校每年都开展了以“学科主题学习资源的研究和开发”为主题的教学研讨课活动,这样的研讨课每一学科课题小组成员每学年至少开一节。
三、课题研究计划执行情况
课题组严格按照课题研究计划,一边研究、一边实践,将科研与实际紧密结合,采取了行动研究、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及时搜集、整理资料,鼓励更多的教师参与研究,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组织经验交流活动。
四、课题研究的变更
2006年12月,课题原负责人周为强副校长,因工作变动不再负责该课题。经学校课题组研究决定,由学校校长周其东接替负责,并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变更了部分课题组成员,过程中又增加了许多骨干教师参加小组的研究工作。
五、研究过程及方法
第一阶段:(2006年3月-2007年2月)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制定总方案提出理论假设,向上级作好申报工作,研究课题实施的方案轮廓。达到方案规范,课题操作性强的目标。初步形成方案网络。这一阶段的主要负责人:周其东、李天庆、周华东。
第二阶段:(2007年2月—2009年5月)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完善课题方案,全面开展课题的研究。这一阶段要努力形成各学科的资源库体系,形成初步的评价指标。
第三阶段:(2009年5月—2010年12月)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完善学科主题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研究,进一步加以推广与应用,在此基础上完善课题的内容。整理有关资料,形成高质量的书面资料与网络资料。在这一阶段中力争有高质量的论著发表,基本实现预定目标,完成所有研究内容。
六、实施条件
我校是全国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也是整个盐城市办学规模较大的省级实验小学。学校每年都投入专项资金,逐步完善了校园现代教育技术的硬件环境,两个微机室近120台机器,已经达到“一生一机”的高标准,且全部连入互联网,在局域网范围内形成了多媒体教学网络,可以比较方便地进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研讨活动。学校专用教室和专用准备室设置合理,拥有多媒体制作室、音像资料室、多媒体报告厅、双向闭路电视广播系统等设施。非线性编辑系统、数码摄像机、数码相机、扫描仪、笔记本电脑等移动设备一应俱全。
学校专门设置了电教处职能科室,与教导处、总务处平级建制,近年来正致力建设一支校级资源开发小组,全部由学科教师组成,为我校以及兄弟学校的教师培训和网络资源的设计与开发上做出了不俗成绩,在盐城地区享有盛誉。
这些都为我们课题组开展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使研究工作的开展更加高效、顺利。
七、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课题组所有成员都是研究的主体,都是实践工作者。采用边实践边探索边研究的方法,在做中学,做、学、研三位一体。研究者按计划分工协作,经验分享,在行动中观察与反思,根据实际情况变化不断修改调整研究方法,不断提高研究质量。
2、优选法
进行一段时间的研究以后,对各学科主题学习资源的被利用情况进行筛选。优化资源及配置。
八、保障条件
1、从硬件和软件上看,我校实施本课题具备充分的条件:学校拥有多媒体网络教室2只,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网络中心,光纤接入,建有校园网,购置了国之源等资源管理平台,添置了必要的相应软件。
2、我校“八五”期间承担的省“听读欣赏”和市“汉语拼音提前读写”等实验成绩显著;“九五”期间我校还承担的省级课题“现代小学数学”和市级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