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剂.txt
治疗麦粒肿的17钟中药药方
![治疗麦粒肿的17钟中药药方](https://img.taocdn.com/s3/m/25e163e3551810a6f52486fd.png)
方剂6
鲜生地50克
制用法:捣烂取汁,与醋同量调匀。外敷患处。
适应症:麦粒肿
方剂7
黄柏、大黄、生地各2份,红花、白芷各1.5份,薄荷叶0.8份,冰片0.2份
制用法:先将生地用竹刀切片晒干研粉,再将红花、大黄、黄柏、白芷、薄荷叶研极细末,后田中冰片混和均匀,瓶装
适应症:麦粒肿
方剂8
甲珠、金银花、天丁各12克,僵蚕、白芷、丹皮各9克,酒洗全蝎、甘草各6克,生地15克,细辛3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风热重加连翘12克,牛蒡子9克;口渴加花粉15克,葛根12克;大便干结加大黄6克,枳实6
克,滑石、瞿麦各15克,黄芩9克,连翘12克,大黄(后下)、生甘草各6克,蝉衣4克
方剂1
金银花、地丁、蒲公英各15克,连翘、赤芍、夏枯草各10克,黄连6克,生苡仁20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麦粒肿早期
方剂2
生地黄、金银花各30克,白菊花20克,大黄10克,枯矾2克
制用法:取上药一半剂量水煎顿服。取另一半剂量研末,用蛋清调成膏状,外敷患处,每日3次。
适应症:麦粒肿早期
适应症:麦粒肿反复发作
方剂14
夏枯草、蒲公英各20克,穿心莲、野菊花各15克,鱼腥草25克
制用法:煎液。熏洗患处。
适应症:麦粒肿
方剂15
白菊花10克
制用法:头煎内服,第2煎洗眼,每日2剂,分早晚用。
适应症:麦粒肿
方剂16
玉枢丹9克
制用法:醋调成膏状。涂患处。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麦粒肿
方剂12
黄芪、皂刺、银花、桔梗、白芷、川芎、当归、白术、白芍、茯苓、人参、炙甘草各10克
中药瘦身调理药方
![中药瘦身调理药方](https://img.taocdn.com/s3/m/331dfcf54693daef5ef73db8.png)
玫瑰花、茉莉花、玳玳花、川芎、荷叶各9克,研末。每日服1包,80~100℃水冲泡,每日2~3次,早晚服,亦可早晚服1包,连服3个月。主治单纯型肥胖症。
实消痞丸
枳实15克,厚朴10克,党参15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甘草10克,白芥子10克,莱菔子15克,泽泻10克,山楂30克,首乌30克,大黄15克。头痛头晕者,加川芎10克,菊花10克;大便干燥难解者,加芒硝15克冲服。每日1剂,每次煎200~300毫升,分2~3次服。3个月为一疗程。主治高脂血症型肥胖症。
6、何女减肥茶
原料:何首乌10克,荷叶15克,女贞子5克。 制用法:将上述原料用500毫升的沸水冲泡后,即可饮用。 功效:此茶具有降血脂、瘦身的功效。
7、冬瓜罗汉美声减肥茶
原料:连皮冬瓜一小块,罗汉果半颗。 制用法:将冬瓜洗净去籽后,与500毫升沸水一起放入锅中,炖煮至冬瓜软烂时,放入罗汉果,再炖煮两分钟即成。 功效:此茶具有清血、瘦身、利尿、消肿、美腿、化痰、润肺、明嗓的功效。
2、饭前半小时服用大黄片4-10片,每日1-3次,大便保持每日3次左右。
3、干荷叶100克,山楂250克,浙贝母100克,皂夹(火制)50克,生大黄50克,陈皮50克,上药研细末为1疗程剂量。每日取干药50克,用开水浸泡,取汁300毫升,每日分2次服,1个月1疗程。
4、茵陈40克,首乌20克,金樱子30克,黄精30克,生山楂15克,丹参20克,大黄10克,三七粉5克,泽演15克,葛根20克。水煎服,每日2次。
防己黄芪汤
防己6克、黄芪15克、白术10克、炙甘草9克、生姜6克、大枣4枚。水煎服,每日2次。主治肌肉结实型肥胖症。
荷术汤
荷叶、苍术、白术、黄柏、牛膝、薏苡仁、黄芪、桂枝、木瓜、茯苓、泽泻、山楂、车前草、虎杖、夏枯草、甘草各等份,煎水服。主治高脂血症、高血压型肥胖症。
爱爱医资源中医验方偏方集锦汇编个电子书
![爱爱医资源中医验方偏方集锦汇编个电子书](https://img.taocdn.com/s3/m/0f1e105980eb6294dd886c93.png)
307
59
中医治疗冠心病的经验方.doc
129
59
医门验方拾彚.txt
111
54
编辑验方家秘(世传秘方)1.txt
85
52
民间家藏验方.doc
124
52
治疗鸡眼验方.pdf
122
52
偏方,秘方,验方整理(11-20).doc
139
51
偏方,秘方,验方整理(51-60).pdf
183
24
小儿哮喘经验方.doc
143
24
焦作市民间名中医捐献优秀秘方验方选编.txt
247
23
619-验方家秘.txt
181
22
097-验方新编.txt
174
21
治疗白发的偏方验方.doc
154
20
284-仙传外科集验方.pdf
146
18
十万金方 河北省中医中药展览会验方汇集 第三辑
341
18
十万金方 河北省中医中药展览会验方汇集 第四辑
186
10
十万金方 河北省中医中药展览会验方汇集 第七辑
194
10
小儿常见病外治偏方验方(邹馥馨).pdf
233
10
广州市中医验方选
108
9
三七治病验方.txt
147
9
治疗银屑病(牛皮癣)验方.txt
178
9
重订验方新编
276
9
河南省中医秘方验方汇编(续二)
91
8
秘方验方家传方2010-12-25 0815傅山秘方验方家传方.txt
400种病症民间验方.rar
中药处方治感冒
![中药处方治感冒](https://img.taocdn.com/s3/m/443d1ada6f1aff00bed51e35.png)
4.温服。凡平和的药、补益的药,均宜温服,使其益气,增强补益的功能。
5.热服。凡伤风感冒、解毒的药,宜趁热大口服下,以达到发汗目的;祛寒通血脉的药也如此。
6.顿服。是指药性峻烈的小剂量汤药,要一次服完。目的在于使药物在不伤正气的情况下,集中药力,发挥其最大效应,如通便、化淤血等。
[配方]西瓜汁100毫升,芦根30克。
[制法]将芦根加适量水煎,冲西瓜汁服用。
[服法]每日1~2次。
2、治感冒
[配方]西瓜皮100克,白茅根30克,生姜3片。
[制法]将上3味加水煎汤,即可。
[服法]每日2次。
3、治感冒咽干喉痛
[配方]西瓜皮30克。
最佳服药时间
中药一般服法是一天两次,每天早晚各服1次,或一天3次,分早、中、晚各服1次,但根据治疗需要,具体还可分下列10种:
1.饭前服。一般病位在下,应在饭前服药,以使药性容易下达。如肝肾虚损或腰以下的疾病。治疗肠道疾病,也宜在饭前服药,因这时胃是空的,服药后,大部分能直接和消化道黏膜接触,可以较快、较多地被吸收而起作用。
后下: 对于含挥发性成份如薄荷、青蒿、藿香等,还有不宜长时间煎煮的如钩藤、杏仁等药,应该在其它药物煎好前10-15分钟再放入锅内煎煮;
2.浸泡方法:煎药前,应先将药物放入药锅内,加干净的冷水浸泡药物,加水量以淹没过药面3-5cm,浸泡20-60分钟为宜(过久则药物易发霉变质),这样有利于药物有效成份的煎出。
3.煎煮方法:每剂药煮两次。第一煎先用大火将浸泡好的药煮沸后,改用中、小火,维持药物沸腾;第二煎加水适量少些(以淹没过药面),火候同第一煎。煎时最好加盖, 一般情况下煎药时注意不宜频频打开锅盖,否则气味易走失,药效降低。
中草药大全(a).txt
![中草药大全(a).txt](https://img.taocdn.com/s3/m/5df0056048d7c1c708a1459f.png)
【功能主治】温肺化痰,降气平喘,祛风除湿,活血消肿,利尿,解蛇毒。
【附方】①治咳嗽,哮喘:阿里红一钱,甘草二钱。水煎服。
②治胃痛,胃酸过多:阿里红一钱五分,搓碎,水煎服。
③治尿路结石,肾炎:阿里红、缬草各一钱五分。水煎取汁,加蜂蜜服。
④治慢性风湿性关节炎:阿里红、刺糖各一钱。温开水冲服。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草原、荒漠地、沙地及干旱山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新疆、湖北和四川等地。
【化学成份】地上部分含大牻牛儿烯(germacrene)D,丁香烯环氧化物(caryophyllen1β,10α-epoide),金合欢醉(farnesol),金合欢醇(farnesol),5-O-去甲基川陈皮素(5-O-desmethylnobiletin),左旋哈氏豆属酸(hardwickiicacid),车桑子酸(hautriwaicacid),12α-(2-甲基丁酰氧基)哈氏豆属酸甲酯[12α(2-methylbutyryloxy)-hardwickiicacidmethylester],12α-二羟基车桑子酸-19-内酯(7α,12α-dihydroxyhautriwaicacid-19-lactone),12α(2-甲基丁酰氧基)颈直假莲酸甲酯[12α-(2-methylbutyryloxy)-stricticacidmethylester],1-乙酰氧基-11-甲酯基3,7,15-三甲基十六碳-2E、6E、10E、14-四烯(1-acetoxy-11-carbomethoxy-3,7,15-trime-thyl-hexa-deca-2E、6E、10E、-14tetraene)[4],异鼠李素-3-O-芸香糖甙(isorhamnetin-3-O-rutinoside),芸香甙(rutin),烟花甙(nicoti-florin)[2],狗娃花皂甙(heteropappussaponin)5、7、8[3]。
中药泡脚秘方
![中药泡脚秘方](https://img.taocdn.com/s3/m/3dc69d611ed9ad51f01df2fd.png)
用法:5kg清水加入上药,煮沸10分钟后加入温水,用蒸汽足浴盆浸泡双足,每日3次,1个月为1疗程。
11,主治:痔疮;消肠热化湿消肿止痛
用药:槐条60克,艾叶30克,白矾30克,马齿苋30克,银花30克,甘草30克
用法:上药水煮后去渣,用蒸汽足浴盆浸泡双足30分钟,每日一次
17.主治:风湿麻木
用药:和山姜茎叶适量,或野花椒枝叶适量,或番木瓜枝叶适量。
用法:煎汤后去渣,混入温水用蒸汽足浴盆浸泡双足30分钟。
18.主治:老年人延年浸足方
用药:桂枝20克、川椒、红花、茺蔚子各15克
用法:将上药加1000毫升水煎取400-600毫升,去渣后取汁备用,每晚睡前加50毫升兑水在蒸汽足浴盆浸泡双足30分钟,每日1次。
五、泡脚时间的要求:1、每天安排泡脚几次:如一般保健泡脚,每天一次即可;如患有某种疾病每天至少2次以上。2、每天什么时间泡
脚为宜:如2次,一般上午lO点1次,晚上睡前1次,因为睡前泡脚对消除疲劳大有好处可使人睡得更甜容易进入“倒床不复闻钟鼓”的境界。
广为流传的“饭后三百步,睡前一盆汤 ”、“睡前洗脚,胜吃补药”。3、每次泡脚时间多长为宜:一般为30分钟以上,但对于如慢性风湿性关节炎、慢性高血压等要适当延长一些。每次具体时间还需根据泡脚者的年龄、性别、疾病情况等及泡脚后的感受来逐渐调整。
足跟、足踝关节痛:寻骨风30克、透骨草30克、鸡血藤30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血竭10克、王不留行15克。
将泡脚方剂煎汤至2000毫升左右,水温保持在40摄氏度上下为宜。
泡脚中药组成:双花10g、大黄15g、元柏20g、红化15g、地榆炭25g、白芷15g、制乳香15g、制没药15g、白花蛇舌草20g、蛇床子 20g、附子10g,加水500毫升煮沸20分钟,凉至40℃左右,每日2次,每次30分钟至1小时,20天为一个疗程。
腰椎间盘突出中药方剂
![腰椎间盘突出中药方剂](https://img.taocdn.com/s3/m/6830bbeef8c75fbfc77db228.png)
搜风通痹药方:
用于诸风缓痹:风湿麻痹白花蛇125克,羌活、天麻、秦艽、五加皮各60克,防风30克入白酒2500克,浸泡7天,为白花蛇酒,每服15毫升,日2服。亦治中风伤湿,半身不遂,口眼嘴斜,骨节疼痛等证。
用于风瘫缓痹:
白花蛇125克,天麻22克,薄荷、荆芥各6克为末,用好酒500克,蜜120克,隔水熬制为驱风膏。每服15毫升,日2服,温酒送。取汗。
25、鬼剃头(斑秃、秃顶):用老姜片每日擦头皮3~5次,并与24条同用半月,不出1个月便重新长出一头浓发。
26、头发增亮:啤酒与陈醋按2:1混合,每日涂发1次,连用半月。发质自然变亮。
27、减肥:每天用干荷叶10克,干冬瓜皮20克,泡热水喝(可泡2-3遍),连用1~2月,有去厚腻、刮油脂之功效,是减肥者首选特效方。忌肥肉、油腻、少吃糖。
33、腰椎盘突出:用中药草老鼠耳50克,猪蹄1只,劈开切块,加水和油盐调料一起炖熟,一日分二次吃蹄喝汤,连用1周。
34、肾亏腰痛(包括妇女产后腰痛):韭菜籽150克,炒脆,磨成粉,10克/次,用淡盐水送服,2次/日,服完即愈,忌房劳。
7、高血脂、高胆固醇:山楂片10克,白菊花5克,开水泡饮,2次/日,连用1个月,也可常用。忌蛋黄、肥肉、油腻。
8、消化不良(儿童消化不良同):鸡内金20克炒黄,磨成粉,饭前用白糖水冲服,2次/日,10克/次,儿童减半,一剂服完即可。忌吃田螺。
9、内热口干:芦苇根、绿豆各25克,加水250克,冰糖适量,煮开,喝汤,2次/日,连服3天。生津润肺,降火解热。
31、关节炎、肩周炎(包括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食用粗盐500克,加生姜片15克、小茴香25克,炒热(不要太烫),用棉布包好,每晚睡前敷患处至盐凉,三日后调换用料,连用9天。忌冷、湿。
爱爱医资源-中医验方偏方集锦汇编275个文档电子书
![爱爱医资源-中医验方偏方集锦汇编275个文档电子书](https://img.taocdn.com/s3/m/0440e48f58f5f61fb73666f7.png)
14
220-外科集验方.txt
129
14
十万金方 河北省中医中药展览会验方汇集 第十辑
215
14
十万金方 河北省中医中药展览会验方汇集 第十一
246
14
牙痛小验方集锦.doc
129
14
安徽省中医验方汇编(1958年)
162
13
十万金方 河北省中医中药展览会验方汇集 第五辑
211
13
治痔疮验方.doc
103
13
祖传中医外科验方
28
13
068-瑞竹堂经验方.txt
121
12
110-惠直堂经验方.txt
136
12
带状疱疹验方.pdf
140
12
十万金方 河北省中医中药展览会验方汇集 第九辑
222
12
十万金方 河北省中医中药展览会验方汇集 第十四
236
12
名医祖传秘方验方集
158
11
药酒验方选.孙文奇.pdf
165
4
中国中西医结合医学家苏涟教授医论及验方选编
125
4
中医验方
89
4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仙传外科集验方 秘传外科方(明)
26
3
中医验方采风录
79
3
重订验方新编.pdf
118
3
常见病小验方
51
2
口腔溃疡的治疗验方大全
17
2
前列腺癌的验方.doc
139
2
头痛常用的偏方、验方
16
2
萧道长献鬼剃头验方
28
127
0
坐骨神经痛验方
19
大量经典中医电子书(数据库更新至1000本).txt
![大量经典中医电子书(数据库更新至1000本).txt](https://img.taocdn.com/s3/m/919fc564581b6bd97f19eae6.png)
请使用IE7或IE8预览本页,个别文件很大超过5M,请等几分钟后再下载!谢谢!大量经典中医电子书(数据库更新至1000本).txt[下载这本Txt小说]大量中医经典高清电子书出售,中医爱好者的首选。
网址:/auction/item_detail.htm?item_num_id= 7658279970样本:/f/10297796.htmlQQ:250226235, 加时注明电子书,谢谢。
旺旺:斗笠渔翁1、针灸学作者:汪安宁主编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时间:2002 页数:4762、针灸学作者:梁繁荣主编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时间:2005 页数:4593、祖传针灸常用处方作者:李传岐,李宛亮著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 页数:8634、常见病针灸治疗手册作者:朱恒燕主编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 页数:3705、石学敏针灸全集作者:石学敏主编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 页数:9396、实用针灸处方学作者:赖新生,伦新主编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时间:2004.03 页数:2387、临床针方作者:王富春等编著出版社: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时间:2004.07 页数:6888、针灸歌诀配彩色图谱作者:徐玉琢编著出版社:金盾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 页数:3809、石学敏实用针灸学作者:石学敏主编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1010、中国传统临床医学丛书中医外科学作者:陆德铭,何清湖主编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时间:2004 页数:55111、中医耳鼻咽喉科学作者:胡连生,李凡成主编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时间:2004.01 页数:33212、中医内科学作者:周仲瑛主编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时间:2004 页数:108413、中医骨伤科学作者:孙树椿,赵文海主编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时间:2004.09 页数:52714、中医眼科学作者:王明芳,谢学军主编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时间:2004 页数:77815、中医急诊学作者:任继学,隋殿军主编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时间:2004.10 页数:69816、中医妇科学作者:尤昭玲,袁家麟主编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时间:2004.10 页数:73017、实用针灸手册作者:杨占林,吕景山主编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时间:2005.10 页数:57618、实用针灸手册作者:杨楣良编著出版社: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1995 页数:71219、中华针灸图鉴作者:王雪苔主编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时间:2004 页数:56420、针灸经典处方释义作者:王富春编著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03 页数:53521、儿科疾病针灸治疗学作者:分册主编陈少宗,刘伟出版社: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出版时间:2008 页数:43322、内科疾病针灸治疗学(上册)作者:陈少宗,巩昌靖分册主编出版社: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出版时间:2008.05 页数:40723、内科疾病针灸治疗学下作者:陈少宗,巩昌靖主编出版社: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出版时间:2008.05 页数:43924、五官科疾病针灸治疗学作者:分册主编李艳梅,刘伟出版社: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出版时间:2008 页数:38125、针灸辅助治疗学作者:分册主编杜广中,张磊,徐鑫玉出版社: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出版时间:2008 页数:34926、骨伤科疾病针灸治疗学作者:分册主编陈少宗,巩昌靖出版社: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出版时间:2008 页数:35927、妇科疾病针灸治疗学作者:分册主编卜彦青,姜文出版社: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出版时间:2008 页数:37928、神经科疾病针灸治疗学作者:分册主编陈少宗,姜文出版社: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出版时间:2008 页数:40429、皮肤科疾病针灸治疗学作者:分册主编李艳梅,姜文出版社: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出版时间:2008 页数:38530、老年科疾病针灸治疗学作者:陈少宗,刘伟主编出版社: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出版时间:2008.05 页数:44431、老年疾病针灸推拿治疗学作者:吴绪平,朱莉主编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时间:2004 页数:86532、神经精神科疾病针灸推拿治疗学作者:王顺江等主编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时间:2003 页数:54833、内科疾病针灸推拿治疗学作者:吴绪平,张淑蓉主编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时间:2003 页数:67434、妇产科疾病针灸推拿治疗学作者:吴绪平,张淑蓉主编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时间:2003 页数:55935、骨伤科疾病针灸推拿治疗学作者:吴绪平等主编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时间:2003 页数:7、1736、针灸中药临床学作者:杨长森主编陈汉平,徐恒泽审定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 页数:53937、中医针灸临床手册作者:石学敏主编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04.10 页数:45338、全科针灸效方集作者:徐克信编著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时间:2002 页数:47039、临症针灸处方作者:彭勃,高希言主编出版社: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5 页数:65340、中国针灸手册作者:陈汉平,吴绍德主编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时间:2004.04 页数:60641、当代针灸精粹作者:李世文等编著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时间:2002 页数:48342、腧穴类编作者:王富春著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07 页数:34943、经脉病候辨证与针灸论治作者:张吉主编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 页数:32444、针灸意外事故防治作者:张仁主编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04.09 页数:40745、实用针灸技术作者:王富春主编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 页数:37746、实用针灸推拿治疗作者:伦新编著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08 页数:71947、实用针灸推拿治疗学作者:薛连峰,张美书,范晔等主编出版社: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09 页数:37248、实用针灸学作者:罗明,姚文龙主编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02 页数:25749、临床标准针灸经穴手册作者:宋世安,陈言霞主编出版社: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 页数:15050、危险穴位临床解剖学作者:严振国主编出版社: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 页数:27051、新针灸学作者:朱琏出版社: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页数:31652、针灸镇痛机制与临床作者:张吉主编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时间:2002 页数:53253、实用中药学作者:高学敏,钟赣生主编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时间:2005.09 页数:100354、现代实用中药学作者:郭兰忠主编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时间:1999 页数:107355、临床中药学作者:高学敏,钟赣生主编出版社: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05 页数:106356、临床中药学作者:翁维良,房书亭主编出版社: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1998 页数:142257、中医脉诊一点通作者:柳红芳,晏军主编出版时间:2009 页数:18558、中华脉诊的奥秘 200幅脉图解析作者:徐迪华,徐剑秋,徐丽敏编著出版社: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05 页数:34359、现代中医脉诊学作者:费兆馥主编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时间:2003 页数:45360、中华脉诊《脉诊》修订版作者:刘冠军著;刘芳,刘虹重订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时间:2002 页数:33761、中国历代名医医话大观(上册)62、中国历代名医医话大观(下册)63、中医临床经典(内科卷)作者:周珉等主编出版社: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1997.12 页数:114064、临床中医内科学作者:王永炎等主编;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临床中医内科学》编委会编出版社:北京出版社出版时间:1994 页数:1250 65、临床中医内科学下作者:王永炎张天等主编出版社:北京出版社出版时间:1994.12 页数:258766、今日中医儿科作者:王永炎,王庆文主编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时间:2000 页数:59967、今日中医眼科作者:王永炎,庄曾渊主编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时间:2000 页数:37668、今日中医妇科作者:王永炎,王耀廷主编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时间:2000 页数:47669、今日中医外科作者:王永炎,王沛主编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时间:2000 页数:115370、针灸学作者:石学敏主编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 页数:35271、临床常用方药应用鉴别方剂分册作者:李庆业主编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时间:2003 页数:54472、临床常用方药应用鉴别中成药分册作者:高学敏总主编;季绍良,陈易新册主编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时间:2003 页数:42873、临床常用方药应用鉴别中药分册作者:高学敏,钟赣生主编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时间:2003.06 页数:88174、实用中医脏腑辨证治疗学(第一次后增加的)75、中医内科证治学作者:吕光荣主编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时间:2001 页数:107676、中医内科证候辨析与应用作者:叶任高,韦芳宁主编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时间:2003.10 页数:81977、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作者:冷方南主编出版社: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1987 页数:80278、症因脉治作者:(明)秦景明著;冷方南,王齐南点校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1990.07 页数:30079、肾炎临床治疗学作者:冷方南主编;全国中医理论整理研究会编出版社: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1993.09 页数:25680、感冒论治学作者:冷方南编著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10 页数:26981、普济方精华本作者:(明)朱〓等原编;余瀛鳌等编选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1998.06 页数:62682、呼吸病经方论治作者:周兆山编著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 页数:37683、风湿病经方论治作者:宋绍亮编著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 页数:44484、神经精神病经方论治作者:丁元庆编著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 页数:38285、肾脏病经方论治作者:于俊生主编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 页数:32486、内分泌代谢病经方论治作者:任爱华编著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 页数:40487、儿科心鉴作者:朱锦善主编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 页数:120588、孙桂芝实用中医肿瘤学名家经典作者:孙桂芝主编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1089、邵长荣实用中医肺病学作者:邵长荣编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07 页数:46790、夏桂成实用中医妇科学作者:夏桂成编著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10 页数:56891、徐福松实用中医男科学作者:徐福松主编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10 页数:82792、实用中医临床学作者:刘渡舟贾春华出版社:长春出版社出版时间:1995.07 页数:132893、实用中医内科学(第二版)作者:王永炎,严世芸主编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01 页数:74294、中医古籍临证必读丛书儿科卷作者:刘忠德等主编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1995 页数:92295、针灸学作者:石学敏主编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时间:2004 页数:77796、中医古籍临证必读丛书外科卷作者:刘忠德等主编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1994.03 页数:192097、中医古籍临证必读丛书外科卷下作者:刘忠德刘鹏瘵薛凤奎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1994.03 页数:192098、中医肾脏病学作者:沈庆法主编出版社: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 页数:125699、现代中医肾脏病学作者:王钢等主编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时间:2003 页数:1198100、伤寒杂病论症状鉴别与治疗作者:王付编著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时间:2005.03 页数:708101、现代中医肾脏病理论与临床作者:沈庆法主编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 页数:546102、医学纂要作者:(清)刘渊撰;赖畴主校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时间:1999 页数:566103、舌诊源鉴作者:王季藜,杨拴成主编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时间:2001 页数:573104、再传伤寒论作者:韩世明编著出版社: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11 页数:661105、伤寒论方剂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作者:林立松编著出版社: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时间:2005.09 页数:478106、舒驰远伤寒集注作者:(清)舒驰远著;武国忠点校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04 页数:192107、皮肤病中医诊疗学作者:徐宜厚,王保方,张赛英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 页数:739108、中医脑病学作者:王永炎,张伯礼主编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 页数:1111109、中医脑病学作者:许沛虎主编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时间:1998.09 页数:991110、温病八大名著作者:宋乃光等主编校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时间:1995 页数:927111、骨伤方剂学作者:黄荣宗,吴大真主编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时间:2000 页数:285112、中医治法与方剂作者:陈潮祖编著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01113、临床常用方剂手册作者:冯泳主编出版社:贵州科技出版社出版时间:2001 页数:1725114、临床常用中药手册作者:杨卫平主编出版社:贵州科技出版社出版时间:2001 页数:1277115、中华名医方剂大全作者:彭怀仁主编出版社:金盾出版社出版时间:1990.12 页数:789116、中华医方精选辞典上作者:彭怀仁主编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页数:1344117、中华医方精选辞典作者:彭怀仁主编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时间:1998 页数:1304118、温病大成第1部作者:曹洪欣主编;王致谱分册主编出版社: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06 页数:1388119、温病大成第2册作者:曹洪欣主编;张志斌分册主编出版社: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06 页数:1424120、温病大成第3部作者:曹洪欣总主编出版社: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 页数:1463121、温病大成:第四部作者:曹洪欣总主编出版社: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07 页数:1360122、温病大成第5部上作者:曹洪欣主编出版社: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12 页数:912123、温病大成第5部下作者:曹洪欣主编出版社: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12 页数:1946124、医林撮要作者:(朝鲜)郑敬先原撰;杨礼寿校正出版社: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时间:2005.08 页数:619125、胡希恕病位类方解作者:冯世纶主编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 页数:329126、中风病辩证论治作者:韩振廷主编;韩庆国韩庆华崔永珍韩玉娟韩素娟副主编出版社: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01 页数:572 127、中华实用中风病大全作者:王新志等主编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时间:1996 页数:1087128、中风条辨作者:张茂珍编著出版社: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1988.10 页数:146129、伤寒论阐微作者:郑卫平,唐静雯主编出版社:新华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 页数:826130、金匮要略阐微作者:桂明忠,冀文鹏主编出版社:新华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 页数:794131、症状辨证与治疗作者:陆拯编著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1979 页数:465132、现代中医临床辨病治疗学作者:韩明向,田金洲主编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时间:2001 页数:1655133、现代中医疫病学作者:袁长津,何清湖主编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 页数:936134、伤寒论学用指要作者:翟慕东主编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 页数:314135、中国肾脏病学(下册)作者:黎磊石,刘志红主编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08 页数:1938136、中国肾脏病学(上册)作者:黎磊石,刘志红主编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08 页数:985137、医学纲目作者:(明)楼英编撰;阿静等校注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时间:1996 页数:931138、七松岩集作者:郑树原著;王满城,陈孟恒编校;王满城、郝彬修订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1980 页数:208139、实用中医脑病学作者: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主编出版社:学苑出版社出版时间:1993.03 页数:951140、伤寒类证探析作者:姬元璋主编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时间:2004 页数:329141、伤寒论汇注精华作者:汪莲石编著;刘德荣点校出版社: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02 页数:187142、注解伤寒论新校版作者:(汉)张仲景著;(宋)成无己注;(明)汪济川校;王勇点校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时间:2005.12 页数:314143、《伤寒论》证治辑要作者:谷松主编出版社: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 页数:208144、伤寒论汤证论治作者:李文瑞,李秋贵主编;王凌等编著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00 页数:930145、附广肘后方作者:胡冬裴著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09 页数:258146、中医方剂名著集成作者:伊广谦主编出版社:华夏出版社出版时间:1998 页数:883147、针灸名著集成作者;黄龙祥出版社:华夏出版社出版时间:1998 148、医心方作者:(日本)丹波康赖撰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1998.12 页数:1335149、傅山临证医书合编作者:(清)傅山著出版社: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05.01 页数:290150、中国传统脾胃病学作者:李振华,李郑生主编出版社:中原农民出版社出版时间:1995 页数:551151、珍本医书集成作者:裘庆元辑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时间:1999 页数:928152、珍本医书集成第3册方书类作者:裘庆元辑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时间:1999.01 页数:1054153、珍本医书集成第2册通治、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类作者:裘庆元辑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时间:1999.01 页数:1159154、珍本医书集成第4册医案、杂著类作者:裘庆元辑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时间:1999.01 页数:1160155、中医气血资料汇编作者:任应秋页数:232156、中医类似方剂鉴别运用大全作者:崔美琪等编著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时间:2001 页数:775157、中西医临床用药正误大全作者:张力群主编出版社: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1998 页数:822158、中西参照内科病证治疗学作者:李安民,尤玉荣主编出版社: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出版时间:1993.09 页数:496159、实用中药辞典下作者:田代华主编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时间:2002.09 页数:2372160、实用中药辞典作者:田代华主编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时间:2002 页数:1244161、中医诊断治疗学作者:李任先主编;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治疗学》编委会编出版社: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时间:2005 页数:870162、中医预防医学作者:李任先主编;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预防医学》编委会编出版社: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时间:2002 页数:390163、中医饮食调补学作者:李任先主编;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饮食调补学》编委会编出版社: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时间:2002 页数:532164、现代中医治疗学作者:郭子光等主编出版社: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02.09 页数:865165、现代中医临床学作者:郭辉主编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时间:1998 页数:787166、现代针灸全书作者:刘公望主编出版社:华夏出版社出版时间:1998 页数:992167、运筹学基础手册作者:徐光辉主编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1999 页数:855168、吴中医集温病类作者:《吴中医集》编写组编出版社: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1989.03 页数:485169、吴中医集医经类作者:《吴中医集》编写组编出版社: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1993.03 页数:915170、吴中医集方药类作者:干祖望等编写《吴中医集》编写组编出版社: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1993.10 页数:792171、吴中医集临证类作者:凌国春等编写《吴中医集》编写组编出版社: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1992.09 页数:1151172、湖湘名医典籍精华妇科卷儿科卷作者:刘炳凡,周绍明总主编;尤昭玲等卷主编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00 页数:1426 173、湖湘名医典籍精华医经卷温病卷诊法卷作者:刘炳凡,周绍明总主编;熊继柏等卷主编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00 页数:1192174、湖湘名医典籍精华综合卷作者:刘炳凡,周绍明总主编;潘远根主编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00 页数:1392175、湖湘名医典籍精华外科卷针灸卷五官科卷作者:刘炳凡,周绍明总主编;潘远根主编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00 页数:1197176、湖湘名医典籍精华内科卷作者:刘炳凡,周绍明总主编;周慎主编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1999 页数:863177、湖湘名医典籍精华本草卷作者:刘炳凡,周绍明总主编;吴永贵主编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1999 页数:829178、湖湘名医典籍精华伤寒金匮卷上作者:朱克俭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1999.09 页数:944179、湖湘名医典籍精华伤寒金匮卷下作者:朱克俭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1999.09 页数:1793180、湖湘名医典籍精华方剂卷作者:刘炳凡,周绍明总主编;路振平主编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1999.01 页数:685181、中医内科症状辩治手册作者:方文贤等编著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时间:1989.07 页数:505182、中医内科证治备要作者:朱进忠编著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1983 页数:530183、中医内科临床手册作者:夏德馨主编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1989.01 页数:420184、中医内科急症临床作者:郑绍周等主编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时间:1993.05 页数:608185、家庭实用中医全书作者:施杞,贝润浦主编出版社:知识出版社出版时间:1992.06 页数:1196186、临床实用中成药作者:任德权主编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时间:2002 页数:1471187、内经类证论治作者:王进金,李玺主编出版社: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1987 页数:477188、内经与临证作者:杨智孚编著出版社: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时间:1990.07 页数:388189、实用中医儿科学作者:午雪峤,苗晋著出版社: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1986 页数:828190、中医内科临床手册作者:冯兴华,高荣林主编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时间:1996 页数:786191、新编中医内科临床手册作者:郭兰忠主编出版社: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00 页数:884192、现代中医奇效良方宝典下作者:李彬之等主编出版社: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时间:1997 页数:1705193、现代中医奇效良方宝典上作者:李彬之等主编出版社: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时间:1996 页数:1359194、中医药学高级丛书方剂学上作者:李飞主编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时间:2002 页数:1168195、方剂学下作者:李飞主编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时间:2002.05 页数:2041196、针灸学作者:孙国杰主编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时间:2000 页数:1492197、古今医统大全集要作者:(明)徐春甫原著;余瀛鳌,林菁,田思胜等编选出版社: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 页数:547198、中医临床诊断全书作者:张洪义等主编出版社: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02 页数:1170199、现代中医临证全书作者:陈金广主编出版社:北京出版社出版时间:1992 页数:1022200、乡村中医临证大全作者:中豫老区医药研究所编;赵法新等编出版社: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时间:2001.01 页数:980201、新编中医临床手册作者:周文泉等主编出版社:金盾出版社出版时间:1993.09 页数:1024202、现代中药毒理学作者:夏丽英主编;马明等编写出版社: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出版时间:2005.10 页数:914203、现代方剂药理与临床作者:孙晓波,徐惠波主编;丁涛等编著出版社: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出版时间:2005.01 页数:1278204、急救危症简便验方作者:(清)胡其重集(清)汪锡光增编;刘振远,康晓梅点校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时间:1992.09 页数:340 205、重订验方新编作者:(清)鲍相编著出版社: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时间:1991.12 页数:472206、中医杂病论治作者:戴锦成编著出版社: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1995 页数:409207、中医痛证大成作者:苏诚炼,沈绍功主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胸痹急症协作组编出版社: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1993.10 页数:645 208、中医疼痛治疗学作者:杨俏田等主编出版社: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1999 页数:408209、中医内科治验作者:韩广姝编著出版社:贵州科技出版社出版时间:1993.02 页数:233210、中医内科辨证学作者:王显明著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时间:1984 页数:657211、医方临证指南作者:黄荣宗等主编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时间:1998 页数:770212、血瘀论作者:蒋森著蒋芳莉,贾静鹏整理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时间:2001 页数:373(没给我)213、新编中医外科学作者:李彪,龚景林主编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时间:1999 页数:835214、新编中医皮肤病学作者:欧阳恒,杨志波主编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时间:2000 页数:635215、现代中医内科指南作者:黄泰基主编出版社:成都出版社出版时间:1993.06 页数:641216、现代疑难病中医治疗精粹作者:刘茂才主编;广东省中医院编著出版社: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时间:1996 页数:802。
古代中药剂量考证
![古代中药剂量考证](https://img.taocdn.com/s3/m/8b3b894dcf84b9d528ea7a2c.png)
石膏如鸡子大1枚=60克.
--古方中特殊计量的实测与探讨 张浩良 瞿融 浙江中医杂志1987 4 177
*附子1枚,大者30g,中翟贿20g; *瓜蒌大者130g,中翟贿60g,小者30g,
*杏仁100粒40g,1粒0.4g; *桃仁100粒30g,1粒0.3g;
粳米1升(200毫升)=172克 蜂蜜1升(200毫升)=252克
据刘云 论经方汉今剂量的折算:
*附子1枚=25克 *杏仁50枚=20克 *方的药物剂量换算标准
东垣方的药物剂量换算标准
1、东垣方的药物剂量换算标准折算,以【《中药大辞典·附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年7月第1版】古今度量衡对照表中的换算标准为准.
钱匕:用汉代的五铢钱币抄取药末以不落为对贿称一钱匕,分量比一方寸匕稍小,合一方寸匕的十分之六七。半钱匕者,系用五铢钱的一半面积抄取药末,以不落为度,约为一钱匕的1/2。钱五匕者,是指药末盖满五铢钱边的五字为度,约为一钱匕的1/4。
刀圭:形状像刀头的圭角,端尖锐,中低洼。一刀圭约等于一方寸匕的1/10。
--【《临床中药学》翁维良 房书亭主编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5 第一版】
〖5〗方寸匕:是依古尺正方一寸所的量器,形状如刀匕,一方寸匕容积约等于现代的2.7ml;其重量,金石药末约为2克,草木药末约为1克。
字:古以铜钱抄取药末,钱面共有四字,将药末填去钱面一字之量,即称一字。
铢:古代衡制中的重量单位,汉代以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
*栀子15枚=15.4克 *水蛭20枚=52克 *虻虫20枚=2,3克
*桃仁50枚=15.2克 乌梅100枚=450克 *栝蒌1枚=46克
状阳 --中药方
![状阳 --中药方](https://img.taocdn.com/s3/m/fce632625acfa1c7aa00ccc3.png)
莲须750克 巴戟天(炙)900克
熟地1.68千克 山药1.68千克
山茱萸(炙)510克 茯苓330克
丹皮330克 泽泻330克
知母120克 黄柏120克
鹿角霜600克 龙骨(煅)600克
牡蛎(煅)600克 芡实(炒)600克
韭菜子600克 锁阳600克
菟丝子600克 莲子肉600克
牛膝600克 补骨脂(盐水炒)750克
青盐750克 杜仲(炒)750克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制法】以上二十四味,重15.9千克。先将鹿角霜等二十二味,共研为粗末。与熟地、山萸同串晒干,再研为细粉过罗,炼蜜为丸,每丸重0.2克。
【功能主治】温肾固精。治梦遗滑精,目眩耳鸣,腰膝酸痛,四肢无力者。(遗精)
【用法用量】美丸9克,每服1丸,日服二次,用淡盐汤或温开水送下。
中草药
![中草药](https://img.taocdn.com/s3/m/b34fd7270722192e4536f65c.png)
234-少林真传伤科秘方.txt
235-仙授理伤续断秘方.txt
236-外科十三方考.txt
237-外科心法要诀.txt
238-外科方外奇方.txt
239-外科全生集.txt
240-外科启玄.txt
241-外科理例.txt
242-外科传薪集.txt
243-外科精要.txt
152-小儿痘疹方论.txt
153-小儿卫生总微论方.txt
154-内府秘传经验女科.txt
155-幼幼集成.txt
156-幼幼新书.txt
157-幼科心法要诀.txt
158-幼科折衷.txt
159-幼科指南.txt
160-幼科推拿秘书.txt
161-幼科发挥.txt
162-幼科概论.txt
058-史载之方.txt
059-太平惠民和剂局方.txt
060-圣济总录.txt
061-鸡峰普济方.txt
062-洪氏集验方.txt
063-杨氏家藏方.txt
064-千金宝要.txt
065-卫生易简方.txt
066-全生指迷方.txt
067-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txt
068-瑞竹堂经验方.txt
244-外科选要.txt
245-外科医镜.txt
246-正骨心法要旨.txt
247-正体类要.txt
248-何氏虚劳心传.txt
249-周慎斋遗书.txt
250-奇经八脉考.txt
251-金疮秘传禁方.txt
252-金疮跌打接骨药性秘书.txt
253-青囊秘诀.txt
甘草干姜汤
![甘草干姜汤](https://img.taocdn.com/s3/m/ccd56ef4700abb68a982fbe5.png)
方剂别名:干姜甘草汤、复阴汤
药物组成处方用药
甘草(炙)4两(12g),干姜(炮)2两(6g)。
随证加减用药
若胃寒明显者,加附子、肉桂,以温暖阳气;
若呕吐者,加半夏、陈皮,以降逆止呕;
2.寒证:本方治疗34例寒证(胃脘痛8例,吐酸2例,脘腹胀2例, 干姜
肠鸣腹泻1例,胸痛2例,眩晕13例,咳嗽2例,经来腹痛4例),均取效。认为中医所称寒证,实际上包含副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的病理生理现象;认为干姜辛辣,服后刺激口腔粘膜,可能引起反射性交感神经兴奋而起对抗副交感神经作用;甘草则对胃平滑肌有一定解痉作用,因而取效。
3.《伤寒今释》:干姜与附子,俱为纯阳大热之药,俱能振起机能之衰减。惟附子之效,偏于全身;干姜之效,限于局部。其主效在温运消化器官,而兼于肺,故肺寒、胃寒、肠寒者,用干姜;心脏衰弱,细胞之生活力减退者,用附子。吉益氏《药徽》谓附子逐水,干姜主结滞水毒。盖心脏衰弱者,往往引起郁血性水肿,其舌淡胖,如经水浸,用姜附以强心,则水肿自退,非姜附能逐水也。
用法用量以水3升,煮取1升5合。去滓,分温再服。
附注干姜甘草汤(《外台》卷六引《备急》)、复阴汤(民。素患慢性支气管炎,年老体弱,卧床已半年,近出现头晕耳鸣,如坐舟车之中,觉物旋转,耳鸣如潮水,不能起床,不敢张目,同时伴咳嗽气急,咳唾涎沫和胸闷不适感。听诊右中下肺野有散在中小水泡音,曾用四环素、磺胺嘧啶、麻杏止咳糖浆等消炎止咳药无效;又用天麻钩藤饮、百合固金汤等加减方亦无效。眩晕日见加重,咳唾涎沫不止,思热饮,不欲食。面色萎黄,舌苔薄白,脉沉细。拟诊眩晕病,肺中虚冷,水气不化,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处方:炙甘草15g,炮姜12g,3剂。服1剂后,眩晕锐减,咳唾涎沫好转,服完2剂,能起床活动,3剂眩晕除,诸症基本消失,精神大振。
归脾丸
![归脾丸](https://img.taocdn.com/s3/m/d3919a1cfad6195f312ba66d.png)
产后下奶中药方
![产后下奶中药方](https://img.taocdn.com/s3/m/e2d68b4ee518964bcf847c3d.png)
【处方组成】
炙黄芪12克、野党参12克、秦当归12克、天花粉12克、原寸冬9克、炒白术9克、生麦芽15克、王不留行12克、钟乳石12克、净漏芦9克、穿山甲6克、方通草3克。另用猪蹄一对,煎汤代水,煎药5剂。
【辨证加减】无
【临床疗效】治疗1例,服药5剂即乳汁倍增,胃纳亦馨,大便超常,头晕神疲亦有好转。
【辨证加减】
气血虚弱型加党参20克、当归15克;肝郁气滞型加香附10克、丹参15克。
【临床疗效】
治疗485例,其中436例痊愈(乳汁完全满足婴几的需要),45例显效(每天加喂1一2次奶粉即可),4例治疗中断。总有效率为99.17%。服药剂数最少2剂,最多6剂。
【处方来源】黑龙江省牡丹江林业中心医院孟庆珠。
【临床疗效】治疗1例,服药3剂乳汁增多,乳痛亦减,胃纳亦馨。
【处方来源】天津中医学院哈荔田。
【按 语】
本方为天津名医哈荔田教授之验方,该方疏风通络,适宜治疗感受风寒血脉壅滞,乳管不畅而致的实证乳汁不行。哈氏认为方中刘寄奴、青皮、王不留行、穿山甲、净漏芦等行气活血,通络下乳;川断、当归、杭芍、白薇等补肾养血,滋液通乳;防风、海桐皮、威灵仙、稀签草、细辛等疏风胜湿,宣痹通络,此虽非下乳之品,但能针对病因,祛邪通络,俾血脉宣畅,乳水自行。服后3小时左右以湿热毛巾热敷两乳,并轻轻按揉,以助乳腺通畅对疗效有很大作用。本方名由编者所拟。(曾真)
方名:疏风活络通乳饮
【功能主治】功能疏风养血,活络化瘀。主治感受风寒而致实证乳汁不行。
【处方组成】
防风4.5克、海桐皮12克、稀莶草9克、威灵仙9克、川断12克、秦当归12克、抗日芍9克、东白薇9克、刘寄奴12克、王不留行12克、净漏芦12克、穿山甲4.5克、炒青皮4.5克、北细辛1.5克,水煎服。
爱爱医资源中医验方偏方集锦汇编个电子书
![爱爱医资源中医验方偏方集锦汇编个电子书](https://img.taocdn.com/s3/m/a1dc07a4856a561253d36f4c.png)
198
1091
山西省中医验方秘方汇集(2).rar
127
1072
中医秘方验方.rar
496
1045
爱医秘效验方选.pdf
693
986
山西省中医验方秘方汇集(第一辑)1.rar
173
964
山西省中医验方秘方汇集(第一辑)2.rar
326
949
山西省中医验方秘方汇集.rar
137
146
84
中医秘方验方汇编第二集.pdf
151
84
侗医药验方集锦(九).PDF
144
83
侗医药验方集锦(四).PDF
130
83
侗医药验方集锦(七).PDF
139
82
中医单方验方.pdf
166
82
侗医药验方集锦(六).PDF
131
81
侗医药验方集锦(五).PDF
153
81
民间中草药验方选.pdf
152
9
0
中药新用验方绝对有效
7
0
中医经验方
10
0
中医验方案例选
63
0
中医治疗恶性淋巴瘤单验方档(2)
16
104
褥疮治疗一验方.doc
214
101
外科集验方.txt
135
99
侗医药验方集锦(二).PDF
115
98
痔疮验方.pdf
155
97
编辑验方家秘(世传秘方)8.txt
63
94
治便秘验方三则.pdf
113
91
中医秘方验方汇编第一集.pdf
251
中国中医药第九版方剂学方歌
![中国中医药第九版方剂学方歌](https://img.taocdn.com/s3/m/696f9bcb49649b6649d74700.png)
54.清胃散:清胃散用升麻连,当归生地牡丹全,或益石膏平胃热,口疮吐衄与牙宣。 55.玉女煎: 玉女煎中地膝兼,石膏知母麦冬全,阴虚胃火牙痛效,去膝地生温热痊。
56芍药汤:芍药芩连与锦纹,桂甘槟木及归身,别名导气除甘桂,枳壳加之效若神。
76.五积散: 五积散治五般积,麻黄苍芷归芍齐,枳枯桂芩甘草朴,川芎两姜半陈皮,发表温里活血瘀,祛湿化痰兼顺气。
第三节 解表攻里剂
77.大柴胡汤:大柴胡汤用大黄,枳实芩夏白芍将,煎加姜枣表兼里,妙法内攻并外攘。
78.防风通圣散: 防风通圣大黄硝,荊芥麻黄栀芍翘,甘桔芎归膏滑石,薄菏芩术力偏饶,表里交攻阳热盛,外科疡毒总能消。
107.桑螵蛸散:桑螵蛸散用龙龟,参茯菖远及当归,尿频遗尿精不固,滋肾宁心法勿违。
第五节:固崩止带剂
109.固冲汤:固冲术芪山萸芍,龙牡棕炭海螵蛸,茜草五倍水煎服,益气固冲功效高。
110.易黄汤:易黄山药与芡实,白果黄柏车前子,能消带下黏稠秽,补肾清热又祛湿。
第九章 安神剂
第一节 重镇安神剂
第四章 清热剂
第一节 清气分热剂
38.白虎汤:白虎汤用石膏偎,知母甘草粳米陪,亦有加入人参者,躁烦热渴舌生苔。 39.竹叶石膏汤: 竹叶石膏汤人参,麦冬半夏甘草临,再加粳米同煎服,暑烦热渴脉虚寻。
第二节 清营凉血剂 40.清营汤:清营汤治热传营,脉数舌绛辨分明,犀地银翘玄连竹,丹麦清热更护阴。 41.犀角地黄汤:犀角地黄芍药丹,血升胃热火邪干,斑黄阳毒皆堪治,或益柴芩总伐肝。 第四节 清热解毒剂 42.黄连解毒汤: 黄连解毒汤四味,黄柏黄芩栀子备,躁狂大热呕不眠,吐衄斑黃皆可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发热咽痛服之瘥。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麻杏甘草石膏汤,四药组合有专长,肺热壅盛气喘急,辛凉疏泄止法良。
扶正解表
败毒散: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生姜薄荷煎汤服,祛寒除湿功效宏。
至宝丹:
至宝朱珀麝息香,雄玳犀角与牛黄,金银两箔兼龙脑,开窍清热解毒良。
小儿回香丹:
回春丹枳大黄沉,豆蔻木草蚕蝎藤:贝檀陈砂麻竺麝,小儿惊搐赖此平。
行军散:
诸葛行军痧胀方,珍珠牛麝冰雄黄,硼硝飞金共研末,窍闭神昏服之康。
温开
苏合香丸:
苏合香丸麝息香,木丁朱乳荜檀囊,犀冰术沉诃香附,再用龙脑温开方。
祛暑解表
新加香薷饮:
香薷朴银翘,扁豆鲜花一齐熬,暑温口渴汗不出,清热化湿又解表。
散用朴扁豆,祛暑和中湿邪消。
祛暑利湿
六一散(益元散、碧玉散、鸡苏散):
六一散中滑石草,一方两法义须清,清热祛暑为常法,利水通淋亦细参。
散加辰砂名益元,兼能镇心亦有效,或加青黛名碧玉,目赤咽痛俱可消。
滑草薄荷鸡苏散,暑湿风热俱能疗。
三物备急丸:
三物备急巴豆研,干姜大黄不需煎,卒然腹痛因寒积,速投此方急救先。
润下剂
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治脾约,燥热津亏便下难,枳朴大黄蜜杏芍,润肠泄热便下来。
济川煎:
济川归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便结体虚难下夺,寓通于补法堪宗。
逐水剂
十枣汤:
十枣逐水效堪夸,甘遂大戟与芫花;悬饮潴留胸胁痛,大腹肿满用亦佳。
涩肠固脱
真人养脏汤:
真人养脏木香诃,粟壳当归肉蔻合,术芍桂参甘草共,脱肛久痢服之瘥。
四神丸:
四神故纸与吴萸,肉蔻五味四般齐,大枣生姜同煎合,五更肾泻最相宜。
桃花汤:
桃花汤中赤石脂,粳米干姜共用之,温中涩肠功效好,久痢不愈正可施。
涩精止遗
金锁固精丸:
金锁固精芡莲须,龙骨牡蛎与蒺藜,莲粉糊丸盐汤下,能止无梦夜滑遗。
7表里双解剂
解表攻里
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用大黄,枳芩夏芍枣生姜,少阳阳明同合病,和解攻里效力强。
防风通圣散;
防风通圣大黄硝,荆芥麻黄栀芍翘,甘桔芎归膏滑石,薄荷芩术力编饶。
解表清里
葛根黄芩黄连汤:
葛根黄芩黄连汤,再加甘草共煎尝,邪陷阳明成热痢,清里解表保安康。
石膏汤:
石膏汤用苓柏连,麻黄豆豉山栀全,清热解毒兼解表,枣姜细茶一同煎。
补阴
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益肾肝,山药丹泽萸苓掺,肾阴亏损虚火上,滋阴补肾自安康。
左归丸:
左归丸内山药地,萸肉枸杞与牛膝,菟丝龟鹿二胶合,壮水之主方第一。
大补阴丸:
大补阴丸地知柏,龟板脊髓蜜成方,咳嗽咯血骨蒸热,阴虚火旺制亢阳。
虎潜丸:
虎潜足痿是妙方,虎骨陈皮并锁阳,龟板干姜知母芍,再加柏地作丸尝。
完带汤:
完带汤中二术陈,车前甘草及人参,柴芍淮山黑芥穗,化湿止带此方能。
12理气剂
行气
越鞠丸:
越鞠丸治六郁侵,气血痰火湿食因,芎苍香附加栀曲,气畅郁舒痛闷平。
金铃子散:
金铃延胡等分研,黄酒调服或水煎,心腹诸痛由热郁,疏肝泄热痛自蠲。
6温里剂
温中祛寒
理中丸:
理中丸主温中阳,人参甘草术干姜,原为脾胃虚寒设,后人衍化许多方。
吴茱萸汤:
吴莱萸汤参枣姜,肝胃虚寒此方良,阳明寒呕少阴利,厥阴头痛亦堪尝。
小建中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小建中汤芍药多,桂枝甘草姜枣合,饴糖为君补中气,虚劳腹痛服之瘥。
大建中汤:
大建中汤建中阳,饴糖人参配椒姜,中阳衰弱胸腹痛,痛而拒按服之康。
玉女煎;
玉女煎用熟地黄,膏知牛膝麦冬囊,胃热阴虚相为病,牙痛齿松宜煎尝。
芍药汤:
芍药大黄与槟榔,苓连归桂甘草香,重在调气兼行血,里急便脓自然康。
白头翁汤:
白头翁汤热痢方,连柏秦皮四药良,味苦性寒能凉血,坚阴止痢在清肠。
清虚热
青蒿鳖甲汤:
青篙鳖甲地知丹,热由阴来仔细看,夜热早凉无汗出,养阴透热服之安。
3和解剂
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
蒿苓清胆汤:
蒿苓清胆枳竹茹,苓夏陈皮碧玉须,热重寒轻痰湿重,胸痞呕恶总能除。
柴胡达原饮:
柴胡达原槟朴果,更加苓草枳壳和,青皮桔梗荷叶柄,豁痰胸宽截疟疴。
调和肝脾
四逆散:
四逆散里用柴胡,芍药枳实甘草须,此是阳郁成厥逆,疏和抑郁厥自除。
桂苓甘露饮:
桂苓甘露猪苓膏,木泽寒水滑石草,清暑泄热又利湿,发热烦渴一并消。
清暑益气
清暑益气汤:
清暑益气西洋参,竹叶知草与荷梗,麦冬米斛连瓜翠,暑热伤津此方能。
王氏清暑益气汤,善治中暑气津伤,洋参冬斛荷翠衣,连竹知母甘梗襄。
李东垣清暑益气汤:
东垣清暑益气汤,参耆归术加草苍,升葛泽曲麦味合,青陈黄柏共成方。
逍遥散:
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疏肝健脾功最奇,调经再把丹栀入。
痛泻要方:
痛泻要方用陈皮,术芍防风共成剂,肠鸣泄泻腹又痛,治在泻肝又实脾。
调和肠胃
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配连芩:千姜枣草.人参行,辛苦甘温消虚痞;治在调阳与和阴;
4清热剂
清气分热
白虎汤:
白虎汤清气分热,石膏知母草米协,阳明大汗兼烦渴,清热生津法最宜。
回阳救逆
四逆汤:
四逆汤中附草姜,四肢厥冷急煎尝,腹痛吐泻脉沉细,急投此方可回阳。
回阳救急汤:
回阳救急用六君,桂附二姜五味随,加麝三厘或胆汁,三阴寒厥有奇功。
黑锡丹:
温下镇上黑锡丹,硫磺桂附茴沉楝,芦故起石肉蔻香,虚喘殿逆服之验。
温经散寒
当归四逆汤;
当归四逆桂芍枣,细辛甘草与通草,血虚肝寒四肢厥,煎服此方乐陶陶。
舟车丸:
舟车黑丑及大黄,遂戟芫花槟木香,表皮陈皮轻粉入,逐水消肿力量强。
疏凿饮子:
疏凿饮子泻水方,木通泽泻与槟榔,羌艽苓腹椒商陆,赤豆姜皮退肿良。
攻补兼施
新加黄龙汤;
新加黄龙用海参,玄麦生地硝黄呈,参归姜草扶正气,攻补兼施法可尊。
增液承气汤:
增液承气玄地冬,更加硝黄力量雄,热结阴亏肠燥结,滋阴泻下法可宗。
桑螵蛸散:
桑螵散治小便数,参苓龟壳同龙骨,菖蒲远志加当归,补骨宁心健忘除。
缩泉丸:
缩泉丸治儿尿频,脬气虚寒约失灵,山药台乌加益智,糊丸多服效显明。
固崩止带
固经丸:
固经丸用龟版君,黄柏椿皮香附芩,更加芍药糊丸服,漏下崩中均可宁。
震灵丹:
震灵丹治崩夹瘀,乳香没药五灵须,代赭禹粮赤石脂,朱砂石英,入味具。
解表剂
辛温解表
麻黄汤: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自汗正宜用。
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加甘草,发汗祛风力量雄。
小青龙汤:
小小青龙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细辛半夏甘和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生脉散:
生脉麦味与人参,保肺生津又提神;气少汗多兼口渴,病危脉绝急煎斟。
人参蛤蚧散:
罗氏人参蛤蚧散,专治痰血与喘满,桑皮二母草杏苓,肺痿服之症可缓。
补血
四物汤:
四物归地芍与芎,营血虚滞此方宗:妇女发病凭加减,临证之时可变通。
当归补血汤:
当归补血重黄芪,甘温除热法颇奇,芪取十分归二份,阳生阴长理奥秘。
归脾汤:
归脾汤用参术芪,归草茯神远志齐,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
炙甘草汤:
炙甘草汤参桂姜,麦地胶枣麻仁襄,心动悸兮脉结代,虚劳肺痿俱可尝。
气血双补
八珍汤:
双补气血八珍汤,四君四物合成方,煎加姜枣调营卫,气血亏虚服之康。
泰山磐石散:
十全大补减桂苓,更加续断砂糯苓,气血双补安胎好,泰山磐石是方名。
9安神剂
重镇安神
朱砂安神丸:
朱砂安神东垣方,归连甘草合地黄,怔忡不寐心烦乱,养阴清热可复康。
珍珠母丸:
珍珠母丸参地归,犀沉龙齿柏茯神,更加酸枣宁神志,镇心平肝此方推。
磁朱丸:
磁朱丸中有神曲:安神潜阳又明日,心悸失眠皆可治,癫狂痫证亦宜服。
滋养安神
酸枣仁汤:
酸枣仁汤治失眠,川芎知草茯苓煎,养血除烦清虚热,安然入睡梦乡甜。
2泻下剂
寒下
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以枳朴泻力强,阳明腑实真阴灼,峻下热结此方良。
大陷胸汤;
大陷胸汤治结胸,甘遂硝黄三味用:心下硬满不可近,泻热逐水建奇功。
温下
大黄附子汤;
大黄附子细辛汤,胁下寒凝偏痛方,冷积内停成实证,温下寒实可复康。
温脾汤;
温脾附子及干姜,甘草人参及大黄,寒热并进补兼泻:攻下冷积振脾阳。
凉膈散:
凉膈硝黄栀子翘,黄芩甘草薄荷饶,再加竹叶调蜂蜜,中焦躁实服之消。
普济消毒饮:
普济消毒蒡芩连,甘桔蓝根勃翘玄,升柴陈薄僵蚕入,大头瘟毒服之痊。
气血两清
清瘟败毒饮:
清瘟败毒地连芩,丹膏栀草竹叶并;犀角玄翘知芍桔,清热解毒亦滋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