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 第6版 复习提纲讲解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计算机网络》简答题、名词解释考试复习提纲

(完整word版)《计算机网络》简答题、名词解释考试复习提纲

《计算机网络》考试复习提纲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一些相互连接的、以共享资源为目的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TANE96]. 最简单的计算机网络就是只有两台计算机和连接它们的一条链路,即两个节点和一条链路。

因为没有第三台计算机,因此不存在交换的问题. 最庞大的计算机网络就是因特网。

它由非常多的计算机网络通过许多路由器互联而成。

[1]因此因特网也称为“网络的网络”。

另外,从网络媒介的角度来看,计算机网络可以看做是由多台计算机通过特定的设备与软件连接起来的一种新的传播媒介。

2。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是数据通信和共享资源。

1、数据通信是指计算机网络中可以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送。

2、共享资源包括共享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数据资源。

计算机网络中的计算机之间或计算机与终端之间,可以快速可靠地相互传递数据、程序或文件.资源共享,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中提供的资源(包括硬件、软件和数据)是计算机网络组网的主要目标之一.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在一些用于计算机实时控制和要求高可靠性的场合,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备份技术可以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

分布式网络处理和负载均衡,对于大型的任务或当网络中某台计算机的任务负荷太重时,可将任务分散到网络中的各台计算机上进行,或由网络中比较空闲的计算机分担负荷。

3.计算机网络按距离、通信介质、拓朴结构等分别可分为哪些类?按通信距离、信息交换方式、网络拓扑结构、通信介质及传输带宽,可将计算机网络分为哪几种:1、按信息交换方式分:电路交换网,分组交换网和综合交换网2、按网络拓扑结构分:星形网、环形网、树形网和总线网等3、按通信介质分:双绞线网、同轴电缆网、光纤网和卫星网等4、按传输带宽分:粗缆和细缆5、按通信距离分:局域网、都市网、光域网和internet4.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有哪些?1。

管理信息系统(MIS)2.办公自动化(OA)3.新戏检索系统(IRS)4.电子收款机(POS)5.分布式控制系统(DCS)6。

计算机网络第六版复习总结

计算机网络第六版复习总结

计算机⽹络第六版复习总结计算机⽹络第⼀章概述⼀、Internet(因特⽹)1.Internet是⼀个专有名词,它指当前全球最⼤的、开放的、由众多⽹络相互连接⽽成的特定计算机⽹络,它采⽤TCP/IP协议族作为通信的规则,且其前⾝为美国的ARPANET。

2.因特⽹的三个阶段:a)从单个⽹络ARPANET向互联⽹发展的过程。

b)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主⼲⽹、地区⽹和校园⽹。

c)形成了多层次的ISP结构。

3.因特⽹的组成边缘部分:资源⼦⽹核⼼部分:通信⼦⽹4.边缘端系统通信⽅式客户—服务器⽅式(C/S)和对等连接⽅式(P2P)5.核⼼系统数据传送阶段的三种交换⽅式:a)电路交换:有连接的,⽐特流直达终点b)报⽂交换:以报⽂为单位存储转发c)分组交换:以分组(报⽂的⼀部分)为单位存储转发,因特⽹使⽤的6.⽹络的类别a)⼴域⽹b)城域⽹c)局域⽹:有星状、⽹状、环状和总线拓扑结构。

d)个⼈局域⽹⼆、⽹络的体系结构计算机⽹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称为⽹络的体系结构。

1.协议:这些为进⾏⽹络中的数据交换⽽建⽴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称为⽹络协议。

三要素:a)语法:即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b)语义: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c)同步:即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2.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各层传输数据单元应⽤层:报⽂传输层:报⽂段(TCP)、⽤户数据报(UDP)⽹络层:IP数据报数据链路层:帧物理层:⽐特各层互相透明:下层向上层屏蔽具体实现细节,传输⽅式等第⼆章、物理层⼀、数据通信基本概念1.通信的交互⽅式a)单向通信(单⼯通信):只能有⼀个⽅向的通信b)双向交替通信(半双⼯通信):通信的双⽅都可以发送信息,但不能同时发送,⼀般为⼀⽅发送⼀⽅接受,⼀段时间后反过来c)双向同时通信(全双⼯通信):通信的双⽅可以同时发送和接受信息2.信号的调制a)基带调制仅对基带信号的波形进⾏变换,变换后仍是基带信号b)带通调制使⽤载波将基带信号的频率范围搬移到更⾼的频段,并转换为模拟信号基本带通调制⽅法:调幅、调频、调相⼆、信道复⽤技术多路复⽤:a)频分复⽤:⽤户在同样的时间占⽤不同的带宽资源b)统计时分复⽤:⽤户在不同的时间占⽤同样的频带宽度c)波分复⽤:就是光的频分复⽤d)码分复⽤(CDM):⽤户使⽤不同的码型在同样的时间同样的频带通信三、数字传输系统多路复⽤的T1速率(1.544Mb/s)和T2速率(2.048MB/s)四、宽带接⼊技术ADSL技术⾮对称数字⽤户线是⽤现有的模拟电话⽤户线进⾏数字传输第三章、数据链路层⼀、点对点(⼀)三个基本问题1.封装成帧封装成帧就是在⼀段数据的前后分别添加⾸部和尾部。

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要点课件

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要点课件

文件传
总结词
文件传输是指通过网络将文件从一台计算机传输到另一 台计算机的过程,是计算机网络应用的基本需求之一。
详细描述
文件传输(File Transfer)是指通过网络将文件从一台计 算机传输到另一台计算机的过程。文件传输通常使用文 件传输协议(FTP)或简单文件传输协议(TFTP)。用 户可以通过FTP客户端软件连接到FTP服务器,上传或下 载文件。文件传输在网络办公、软件共享、数据备份等 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远程登录
总结词
远程登录是指用户通过计算机网络登录到远程计算机 上,并使用该计算机的资源和服务。
详细描述
远程登录(Remote Login)是指用户通过计算机网络 登录到远程计算机上,并使用该计算机的资源和服务。 远程登录通常使用Telnet或SSH等协议实现。用户可以 在本地计算机上打开终端或SSH客户端软件,输入远程 计算机的地址和登录信息,即可访问远程计算机的操作 系统和应用程序。远程登录在网络办公、远程教育、远 程技术支持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UDP协议
总结词
不可靠、无连接的传输层协议
详细描述
UDP协议是一种不可靠的无连接传输层协议,不保证数据包的顺序或可靠性。它适用 于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如流媒体、实时游戏等。UDP协议简单高效,不进行数
据包编号、确认和重传等操作,减少了传输延迟。
HTTP协议
总结词
用于Web通信的协议
VS
详细描述
网络层:负责数据包的路由和转发,主要协议是IP协议 。
各层功能
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输服务,如TCP和UDP协 议。
网络接口层:负责将数据帧转换为适合在物理介质上传 输的信号,通常涉及硬件设备驱动程序。

计算机网络第六版复习重点

计算机网络第六版复习重点

计算机网络第一章1、P2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的最重要的功能有两个:连通性、共享。

2、P3网络由若干结点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组成。

网络中的结点可以是计算机、集线器、路由器和交换机等。

3、P4 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1-05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答:从单个网络APPANET向互联网发展; TCP/IP协议的初步成型建成三级结构的Internet;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形成多层次ISP结构的Internet; ISP首次出现。

4、因特网的组成:边缘部分和核心部分。

1-12 因特网的两大组成部分(边缘部分与核心部分)的特点是什么?它们的工作方式各有什么特点?答:边缘部分:由各主机构成,用户直接进行信息处理和信息共享;低速连入核心网。

核心部分:由各路由器连网,负责为边缘部分提供高速远程分组交换。

5、P9 在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之间的通信方式通常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客户-服务器方式、对等方式。

1-13 客户服务器方式与对等通信方式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有没有相同的地方?答:前者严格区分服务和被服务者,后者无此区别。

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

6、P13分组交换的主要特点:分组交换则采用存储转发技术。

7、P19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速率:网络技术中的速率指的是连接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主机在数字信息上传送数据的速率。

也称为数据率或者比特率。

单位是b/s(比特每秒)带宽:(1)带宽本来是指某个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

(2)在计算机网络中,带宽用来表示网络的通信线路传送数据的能力,因此网络带宽表示单位时间内从网络中的某一点到另外一点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这种意义的带宽的单位是“比特每秒”,记为b/s。

时延是指数据从网络的一端到另外一端所需要的时间。

发送时延:发送时延是主机或路由器发送数据帧所需要的时间。

传播时延:指电磁波在信道中传播一定的距离需要花费的时间。

8、P26 网络协议的主要三要素:语法、语义、同步。

计算机网络(第六版谢希仁)第四章网络层

计算机网络(第六版谢希仁)第四章网络层

E 类地址 1 1 1 1
保留为今后使用
*
31
IP 地址中的网络号字段和主机号字段
A 类地址 0
net-id 8位
host-id 24 位
B 类地址 1 0
net-id 16 位
host-id 16 位
C 类地址 1 1 0
net-id 24 位
host-id 8位
D 类地址B1类1 1地0 址的网络号字多段播 n地e址t-id 为 2 字节
*
28
计算机网络
分类 IP 地址
❖每一类地址都由两个固定长度的字段组成, 其中一个字段是网络号 net-id,它标志主机(或 路由器)所连接到的网络,而另一个字段则是 主机号 host-id,它标志该主机(或路由器)。 ❖两级的 IP 地址可以记为:
IP 地址 ::= { <网络号>, <主机号>} (4-1) (::= 代表“定义为”)
E 类地址 1 1 1 1
保留为今后使用
*
33
IP 地址中的网络号字段和主机号字段
A 类地址 0
net-id 8位
host-id 24 位
B 类地址 1 0
net-id 16 位
host-id 16 位
C 类地址 1 1 0
net-id 24 bit
host-id 8位
D 类地址 A1 1类1 0地址的主机号字多 段播 地ho址st-id 为 3 字节
❖网络之间差异很大,一般不能直接互连。要克 服的这些差异,实现网络互连,必须使用一些 中间设备
❖中间设备又称为中间系统或中继(relay)系统。
▪ 物理层中继系统:
转发器(repeater)。

计算机网络第六版复习重点

计算机网络第六版复习重点

2.计算机网络复习整理第一章1.RfC(请求评论)2.三种交换方式: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3.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时延带宽积,利用率,往返时间RTT。

4.网络协议(协议)组成三要素:语法,语义,同步。

5.OSI七层协议体系结构:1.物理层2.数据链路层3.网络层4.运输层5.会话层6.表示层7.应用层6.万维网(HTTP协议)、电子邮件(SMTP协议)、文件传输(FTP协议) 7.协议是水平的,服务是垂直的。

8.TCP/IP体系结构4层:应用层、运输层、网际层、网络接口层。

第二章物理层9.基本的带通调制方法:调频、调幅、调相。

10.奈式准测:信道能够通过的频率范围:在任何信道中码元的传输速率是有上限的,传输速率超过此上限,就会出现严重的码间串扰问题,使接收端对码元的判决成为不可能。

11.香农公式:信道的宽带或信道中的信噪比越大,信息的极限传输速率就越高。

12.导引型传输媒体: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抗干扰性最强)13.复用最常用的是:频分复用FDM、时分复用TDM。

频分复用的所有用户在同样的时间占用不同的带宽资源。

时分复用的所有用户在不同的时间占用同样频带宽度。

14.数字传输系统:同步光纤网SONET、同步数字系列SDH第三章数据链路层15.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封装成帧、透明传输、差错检测。

16.循环冗余检验(大题)P70、IP地址P117、118、120、122、136、141、183(*4-09)17.(简答题)PPP协议就是用户计算机和ISP进行通信是所用的数据链路层协议。

PPP协议三个组成部分:(1)一个将IP数据报封装到串行链路的方法。

(2)一个用来建立、配置和测试数据链路链接的链路控制协议LCP(3)一套网络控制协议NCP,其中的每一个协议支持不同的网络层协议。

18.CSMA/CD的协议要点归纳:(1)准备发送:适配器从网络层获得一个分组,加上以太网的首部和尾部,组成以太网帧,放入适配器的缓存中。

(完整word版)计算机网络第六版常考知识点总结

(完整word版)计算机网络第六版常考知识点总结

1.585 5网络的组成网络是指“三网",即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和计算机网络.发展最快的并起到核心作用的是计算机网络。

(21 世纪的一些重要特征就是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它是一个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时代)2.互联网(因特网)的组成网络(network)由若干结点(node)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link)组成。

网络中的结点可以是计算机、集线器、交换机或者路由器等。

互联网是“网络的网络”(network of networks)。

连接在因特网上的计算机都称为主机(host)。

网络把许多计算机连接在一起,因特网则把许多网络连接在一起。

3.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单个网络ARPANET 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

1983 年TCP/IP 协议成为ARPANET 上的标准协议。

人们把1983 年作为因特网的诞生时间第二阶段的特点是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三级计算机网络,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或企业网)。

第三阶段的特点是逐渐形成了多层次ISP 结构的因特网。

出现了因特网服务提供者ISP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信号传输速率ISPISP可以从因特网管理机构申请到很多的IP地址,同时拥有通信线路以及路由器等连网设备,用户通过向ISP 获取IP地址,接入因特网上网。

根据提供服务的覆盖面积大小以及所拥有的IP 地址数目的不同,ISP 也分成为不同的层次:主干ISP、地区ISP、本地ISP。

主干ISP由几个专门的公司创建和维持,服务面积最大(一般都能覆盖到国家范围)并且拥有高速主干网。

有一些地区ISP网络也可以直接与主干ISP相连地区ISP是一些较小的ISP。

这些地区ISP通过一个或多个主干ISP连接起来。

它们位于等级的第二层,数据率也低一些。

本地ISP给端用户提供直接的服务。

可以连接到主干ISP或者地区ISP4.因特网正式标准的四个阶段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在这个阶段还不是RFC 文档。

计算机网络复习(谢希仁 第六版)

计算机网络复习(谢希仁 第六版)
▪ TCP/IP并不一定单指TCP和IP两个协议,而往往是指因特 网所使用的体系结构或是指整个的TCP/IP协议族。
▪ TCP/IP 常被称为事实上的( de facto ) 国际标准。
8
▪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architecture)是计算机网络的各层 及其协议的集合。换种说法,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就是 这个计算机网络及其构件所应完成的功能的精确定义。
▪ 分组交换与报文交换不需要预先分配传输带宽,传 送突发数据时可以提高整个网络的信道利用率。
▪ 分组交换比报文交换的时延少,但控制更复杂。
3
电路交换 连接建立
报文交换 报 文
分组交换

数据传送
报文

连接释放
报 文 t
A B CD
ABCD
ABCD
4
资源子网 通信子网
▪ 分组交换网以网络为中心,主机处于网络的外围。 ▪ 分组交换网又称为通信子网 ▪ 主机的集合又称为资源子网
▪ 灵活性好。任何一层发生变化时,只要接口保持不变就不 会影响到其它层。
▪ 结构上可分割开。各层都可以采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 ▪ 易于实现和维护。 ▪ 能促进标准化工作。每一层的功能及其所提供的服务都已
有了精确的说明。
11
常见的英文缩写
▪ UDP; TCP/IP; WAN; LAN; MAN
12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 概述
计算机网络:利用通讯设备和线路,将地理 位置不同的独立的计算机互连起来,以实现 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1
一、分组交换
▪ 面向连接和无连接 ▪ 面向连接:必须通过“建立连接→通信→释放连接”的 过程。复杂、可靠、要较大的实现代价 ▪ 无连接:简单、快速、不可靠

1计算机网络第六版复习重点

1计算机网络第六版复习重点

计算机网络第一章1、P2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的最重要的功能有两个:连通性、共享。

2、P3网络由若干结点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组成。

网络中的结点可以是计算机、集线器、路由器和交换机等。

3、P4 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1-05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答:从单个网络APPANET向互联网发展; TCP/IP协议的初步成型建成三级结构的Internet;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形成多层次ISP结构的Internet; ISP首次出现。

4、因特网的组成:边缘部分和核心部分。

1-12 因特网的两大组成部分(边缘部分与核心部分)的特点是什么?它们的工作方式各有什么特点?答:边缘部分:由各主机构成,用户直接进行信息处理和信息共享;低速连入核心网。

核心部分:由各路由器连网,负责为边缘部分提供高速远程分组交换。

5、P9 在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之间的通信方式通常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客户-服务器方式、对等方式。

1-13 客户服务器方式与对等通信方式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有没有相同的地方?答:前者严格区分服务和被服务者,后者无此区别。

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

6、P13分组交换的主要特点:分组交换则采用存储转发技术。

7、P19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速率:网络技术中的速率指的是连接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主机在数字信息上传送数据的速率。

也称为数据率或者比特率。

单位是b/s(比特每秒)带宽:(1)带宽本来是指某个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

(2)在计算机网络中,带宽用来表示网络的通信线路传送数据的能力,因此网络带宽表示单位时间内从网络中的某一点到另外一点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这种意义的带宽的单位是“比特每秒”,记为b/s。

时延是指数据从网络的一端到另外一端所需要的时间。

发送时延:发送时延是主机或路由器发送数据帧所需要的时间。

传播时延:指电磁波在信道中传播一定的距离需要花费的时间。

8、P26 网络协议的主要三要素:语法、语义、同步。

计算机网络第六版期末考试复习总结

计算机网络第六版期末考试复习总结

名词解释1.IP地址:给每个连接在Internet上的主机分配的一个数字表示的32bit地址。

4.Telnet :远程登陆服务协议,为用户提供了在本地计算机上完成远程主机工作的能力。

5.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它是一组用于由源地址到目的地址传送邮件的规则,由它来控制信件的中转方式。

HTTP:超级文本传输协议,用于管理超级文本与其他超级文本文档之间的连接。

HTML:超级文本标识语言,用于建立web页面和其他超级文本语言。

FTP:文件传输协议,是tcp/ip协议中用于向网络登入显示文件及目录清单的传输文件的协议。

ARP:ARP是地址解析协议,是解决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IP地址和硬件地址的映射问题。

以太网:一种基带总线局域网,使用CSMA/CD协议。

MAC地址:固化在适配器的ROM中的地址,用在MAC帧里。

PPP:点对点协议,数据链路层协议。

VLAN:虚拟局域网,由一些局域网网段构成的与物理位置无关的逻辑组,而这些网段有某些共同的需求。

OSI/RM: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将网络定义为七层协议的体系结构并行传输:多个数据位同时在设备间传输串行传输:使用一条数据线,将数据一位一位的依次传输。

时延:是指数据从网络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

发送时延:主机或路由器发送数据帧所需要的时间。

三次握手:A 的TCP 向 B 发出连接请求报文段,其首部中的同步比特SYN 应置为1,并选择序号x,表明传送数据时的第一个数据字节的序号是x+1。

B 在确认报文段中应将SYN 置为1,其确认号应为x 1,同时也为自己选择序号y。

A 收到此报文段后,向 B 给出确认,其确认号应为y 1。

TCP连接建立采用的这种过程叫三次握手。

网络协议三要素:1 语法,即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2 语义,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3 同步,即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UTP :非屏蔽双绞线DNS :即域名系统,是Internet中对主机进行命名和寻址的一种重要机制。

计算机网络(第6版)

计算机网络(第6版)

计算机网络(第6 版)第2 章物理层第2 章物理层2.1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2.2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2.2.1 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2.2.2 有关信道的几个基本概念2.2.3 信道的极限容量2.2.4 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2.3 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2.3.1 导引型传输媒体2.3.2 非导引型传输媒体第2 章物理层(续)2.4 信道复用技术2.4.1 频分复用、时分复用和统计时分复用2.4.2 波分复用2.4.3 码分复用2.5 数字传输系统2.6 宽带接入技术2.6.1 ADSL技术2.6.2 光纤同轴混合网(HFC 网)2.6.3 FTTx 技术2.1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物理层的主要任务描述为确定与传输媒体的接口的一些特性,即:⏹机械特性指明接口所用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线数目和排列、固定和锁定装置等等。

⏹电气特性指明在接口电缆的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的范围。

⏹功能特性指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的电压表示何种意义。

⏹过程特性指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

2.2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2.2.1 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传输系统输入信息输入数据发送的信号接收的信号输出数据源点终点发送器接收器调制解调器PC 公用电话网调制解调器数字比特流数字比特流模拟信号模拟信号输入汉字显示汉字数据通信系统源系统目的系统传输系统输出信息PC几个术语⏹数据(data)——运送消息的实体。

⏹信号(signal)——数据的电气的或电磁的表现。

⏹“模拟的”(analogous)——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连续的。

⏹“数字的”(digital)——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离散的。

⏹码元(code)——在使用时间域(或简称为时域)的波形表示数字信号时,代表不同离散数值的基本波形。

2.2.2 有关信号的几个基本概念⏹单向通信(单工通信)——只能有一个方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

⏹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通信)——通信的双方都可以发送信息,但不能双方同时发送(当然也就不能同时接收)。

计算机网络考试大纲(第六版 谢希仁)

计算机网络考试大纲(第六版 谢希仁)

计算机网络考试大纲第一章概述1.1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的作用三网: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网络功能:连通性:计算机网络用户间可交换信息。

共享:资源共享。

网络与GIS相结合优势:(1)有利于数据共享;(2)促进GIS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3)现实性强;(4)数据管理社会化;(5)使用简单;(6)提高数据处理效率。

1.2因特网概述计算机网络概念:由若干结点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组成。

(将电脑连接在一起;互联网将网络连接在一起)网络发展三个阶段:单个网络ARPANET->互联网(TCP/IP)三级结构的因特网(主干网,地区网,校园/企业网)多层次ISP结构的因特网什么是RFC文档:Request For Comments 请求评论1.3因特网的组成客户服务器方式和对等通信比较:(1)客户服务器C/S: 客户-服务请求方; 服务器-服务提供方(2)对等通信P2P,2个主机(装有对等连接软件)不区分服务请求方和提供方电路交换特点:整个报文的比特流连续地从原点直达终点,管道式传输。

【N(N-1)/2两两相连】1、必定是面向连接的;2、三个阶段:建立连接、通信、释放连接;3、效率低。

报文交换特点:整个报文传送到相邻结点,全部存储后查找转发到下一结点。

优点:1.不同的终端接口之间可以相互直通2.无呼损3. 线路的利用率较高。

缺点:1.传输时延大2.利用“存储-转发”,所以要求交换系统有较高的处理速度和大的存储能力3.实时性较差。

分组交换步奏:1、发送端将较长报文划分成较短、固定长度数据段;2、数据段前添加首部(含有地址等控制信息)构成分组;3、以分组为发送单元发送;4、以存储转发方式发送数据,接收机去除首部还原报文。

分组交换特点:单个分组传送到相邻结点,储存后查找转发到下一结点。

1.4计算机网络分类几种划分方式下的计算机网络类别作用范围: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个人区域网Personal Area Network使用者:公用网专用网“接入网”->接入因特网1.5计算机网络性能掌握网络常用的性能指标并能够熟练应用速率:计算机网络上的主机在数字信道上传送数据的速率(额定、标称速率)带宽:在单位时间内,数字信道所能传送的“最高数据率”。

计算机网络第六版复习总结

计算机网络第六版复习总结

计算机网络第一章概述一、Internet(因特网)1.Internet是一个专有名词,它指当前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特定计算机网络,它采用TCP/IP协议族作为通信的规则,且其前身为美国的ARPANET。

2.因特网的三个阶段:a)从单个网络ARPANET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

b)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

c)形成了多层次的ISP结构。

3.因特网的组成边缘部分:资源子网核心部分:通信子网4.边缘端系统通信方式客户—服务器方式(C/S)和对等连接方式(P2P)5.核心系统数据传送阶段的三种交换方式:a)电路交换:有连接的,比特流直达终点b)报文交换:以报文为单位存储转发c)分组交换:以分组(报文的一部分)为单位存储转发,因特网使用的6.网络的类别a)广域网b)城域网c)局域网:有星状、网状、环状和总线拓扑结构。

d)个人局域网二、网络的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称为网络的体系结构。

1.协议:这些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称为网络协议。

三要素:a)语法:即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b)语义: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c)同步:即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2.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各层传输数据单元应用层:报文传输层:报文段(TCP)、用户数据报(UDP)网络层:IP数据报数据链路层:帧物理层:比特各层互相透明:下层向上层屏蔽具体实现细节,传输方式等第二章、物理层一、数据通信基本概念1.通信的交互方式a)单向通信(单工通信):只能有一个方向的通信b)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通信):通信的双方都可以发送信息,但不能同时发送,一般为一方发送一方接受,一段时间后反过来c)双向同时通信(全双工通信):通信的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受信息2.信号的调制a)基带调制仅对基带信号的波形进行变换,变换后仍是基带信号b)带通调制使用载波将基带信号的频率范围搬移到更高的频段,并转换为模拟信号基本带通调制方法:调幅、调频、调相二、信道复用技术多路复用:a)频分复用:用户在同样的时间占用不同的带宽资源b)统计时分复用:用户在不同的时间占用同样的频带宽度c)波分复用:就是光的频分复用d)码分复用(CDM):用户使用不同的码型在同样的时间同样的频带通信三、数字传输系统多路复用的T1速率(1.544Mb/s)和T2速率(2.048MB/s)四、宽带接入技术ADSL技术非对称数字用户线是用现有的模拟电话用户线进行数字传输第三章、数据链路层一、点对点(一)三个基本问题1.封装成帧封装成帧就是在一段数据的前后分别添加首部和尾部。

计算机网络教程第6版

计算机网络教程第6版
2020/7/11
特殊IP地址(2)
(3)广播地址:一个有效网络号和一个全 “1”主机号,表示在本网络内进行广播。例 如172.16.6.255,表示将数据广播到网络地 址172.16.6.0中的所有主机上。
(4)有限广播地址:255.255.255.255,在不 知道本网网络编号时,可以用这个地址来实 现本网内的广播。发送有限广播前不需要知 道网络号。
❖ 路由器中的输入或输出队列产生溢出是造成 分组丢失的重要原因。
5.2.2 分类的 IP 地址
1. IP 地址及其表示方法
❖ 若把整个因特网看成为一个单一的、抽象 的网络。IP 地址就是给每个连接在因特网 上的主机/路由器分配一个在全世界范围是 唯一的 32 位的标识符。
❖ IP 地址现在由因特网名字与号码指派公司 ICANN (Internet Corporation for Assigned Names and Numbers)进行分配
ping 127.0.0.1 Reply from 127.0.0.1: bytes=32 time<1ms TTL=64 Time To Live 生存时间 能ping通127.0.0.1说明本机网卡和IP协议安装都没有问题。
(2)全0地址:0.0.0.0,表示“本网络中的本主机”, 用于机器启动时与其它机器之间的通信,机器一旦 知道自己的IP地址后就不再使用。
多归属(属主)主机
若主机在网络间移动, IP地址需作相应的修改。
2020/7/11
32
IP 地址的一些重要特点(3)
(3) 用网桥连接起来的若干个局域网仍为一个 网络,因此这些局域网都具有同样的网络 号 net-id。
(4) 所有分配到网络号 net-id 的网络,不任是 范围很小的局域网,还是可能覆盖很大地 理范围的广域网,都是平等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任课教师:汪学明第1章概论(基本概念)1.计算机网络发展过程(四个阶段)(1)以主机为中心的联机终端系统:其特点是计算机是网络的中心和控制者,终端围绕中心计算机分布在各处,呈分层星型结构,各终端通过通信线路共享主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计算机的主要任务还是进行批处理,在20世纪60年代出现分时系统后,则具有交互式处理和成批处理能力。

(2)分组交换网:分组交换网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组成,以通信子网为中心,不仅共享通信子网的资源,还可共享资源子网的硬件和软件资源。

网络的共享采用排队方式,即由结点的分组交换机负责分组的存储转发和路由选择,给两个进行通信的用户段续(或动态)分配传输带宽,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通信线路的利用率,非常适合突发式的计算机数据。

(3)体系结构标准化网络:为了使不同体系结构的计算机网络都能互联,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了一个能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联成网的标准框架—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OSI.。

这样,只要遵循OSI标准,一个系统就可以和位于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也遵循同一标准的其他任何系统进行通信。

(4)高速计算机网络:其特点是采用高速网络技术,综合业务数字网的实现,多媒体和智能型网络的兴起。

2.协议(掌握协议的定义,并知道Internet网中使用的通信协议是TCP/IP协议)。

定义:通信双方为了通信正常进行而指定的一系列规则或约定。

Internet网中使用的通信协议是TCP/IP协议TCP/IP: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层协议TCP/IP 四层体系结构:应用层、运输层、网际层、网络接口层。

3.网络的定义网络是指“三网”,即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的自治计算机的集合。

网络由若干结点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link)组成。

4.网络的分类(按覆盖范围来分:LAN、MAN和W AN)LAN: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范围:小,<20km传输技术:基带,10Mb/s~1000Mb/s,延迟低,出错率低(10-11)拓扑结构:总线,环MAN: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范围:中等,<100km传输技术:宽带/基带拓扑结构:总线WAN: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范围:大,>100km传输技术:宽带,延迟大,出错率高拓扑结构:不规则,点到点5.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分为两个子网)通信子网:由处理主机之间完成通信任务的专用计算机(CCP)组成的传输网络,提供信息传输服务。

资源子网:建立在通信子网基础上的主机集合,提供计算资源。

6.网络拓扑结构及其分类星形:有一个中心节点,其他节点与其构成点到点连接。

树形:一个根节点、多个中间分支节点和叶子节点构成。

总线型:所有节点挂接到一条总线上,广播式信道。

需要有介质访问控制规程以防止冲突。

环形:所有节点连接成一个闭合的环,节点之间为点到点连接。

全连接:点到点全连接,连接数随节点数的增长迅速增长(N(N-1)/2),使建造成本大大提高,只适用于节点数很少的广域网中。

不规则(网状):点到点部分连接,多用于广域网,由于连接的不完全性,需要有交换节点。

第2章数据通信基础1.数据传输的几种方式基带传输:不需调制,编码后的数字脉冲信号直接在信道上传送。

例如:以太网(局域网)频带传输:数字信号调制成音频模拟信号后再传送,接收方需要解调。

例如:通过电话网络传输数据宽带传输:把信号调制成频带为几十MHZ到几百MHZ的模拟信号后再传送,接收方需要解调。

2.多元调制及其作用基带信号往往包含有较多的低频成分,甚至有直流成分,而许多信道并不能传输这种低频分量或直流分量。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对基带信号进行调制(modulation)。

调制:用模拟信号承载数字或模拟数据。

最基本的二元制调制方法有以下几种:调幅(AM):载波的振幅随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

调频(FM):载波的频率随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

调相(PM):载波的初始相位随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

正交振幅调制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可供选择的相位有12 种,而对于每一种相位有1 或2 种振幅可供选择。

由于4 bit 编码共有16 种不同的组合,因此这16 个点中的每个点可对应于一种 4 bit 的编码。

若每一个码元可表示的比特数越多,则在接收端进行解调时要正确识别每一种状态就越困难。

3.P CM(脉冲编码调制、抽样定理及其计算)模拟—数字编码是用数字信号来传输模拟数据,即模拟数据数字化。

如用计算机的录音软件录制声音,最后用数字信号的方式将模拟信号存储在硬盘中。

最常见的技术PCM(Pulse Coded Modulation脉冲编码调制)技术。

包括三个独立过程:采样、量化和二进制编码。

采样:按一定间隔对语音信号进行采样量化:把每个样本舍入到最接近的量化级别上编码:对每个舍入后的样本进行编码编码后的信号称为PCM信号。

采样定理:如果模拟信号的最高频率为F,若以≥2F的采样频率对其采样,则从采样得到的离散信号序列就能完整地恢复出原始信号。

例:语音信号的数字化语音带宽f<4kHz采样时钟频率:8kHz(>2倍语音最大频率)样本量化级数:256级(8b/每样本)数据率:8000次/s×8b = 64kb/s每路PCM信号的速率= 64kb/s图a 模拟数据图b PAM技术进行采样图d 量化结果编程PCM单元图c 对PAM采样结果进行量化图 4.22 PCM(脉冲编码调制)如图 4.22所示,量化后,如果有N个量化级,则可以编制为log2N位的二进制码,该码字为一个PCM 编码单元。

模拟电话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时,根据采样定理,只有采样频率不低于电话信号的2倍,就可以从采样中无失真的恢复出原来的电话信号,标准电话信号的最高频率为3.4KHz,采样频率为方便定为8 KHz,即采样周期T=125μm,采样后每秒8000个离散值,为了有效利用传输线路,通常将多路的PCM信号用时●(2013年5月试题)假设模拟信号的频率范围为3-9MHz,采样频率必须大于 (12)时,才能使得到的样本信号不失真。

(12)A.6MHz B.12MHz C.18MHz D.20MHz●假设模拟信号的最高频率为5MHz,采样频率必须大于(14),才能使得到的样本信号不失真,如果每个样本量化为256个等级,则传输的数据速率是(15)。

(14)A.5MHz B.10MHz C.15MHz D.20MHz(15)A.10Mb/s B.50Mb/s C.80Mb/s D.100Mb/sE1:欧洲的30路PCM利用时分复用的方法,将一个帧划分为32相等的时隙,每个时隙传送8bit,因此整个一帧共有256bit,每秒8000帧,因此PCM的一次群E1的数据率就是256*8000=2.048 Mb/s。

在32个时隙中,30个时隙用于通话,即CH1-CH15、CH17-CH31用来传送通话,两个时隙用来传输帧同步和信令等信息,CH0和CH16。

图 4.23 E1线路帧格式T1:北美的24路PCM利用时分复用的方法,将一个帧划分为24相等的时隙,传输24个话路,每个话路的采样用7bit表示,然后再加上1位信令码元,因此一个话路占用8bit。

帧同步码是在24路的编码之后加上1bit,这样每帧共有193bit,每秒8000帧,因此PCM的一次群T1的数据率就是193*8000=1.544 Mb/s。

图 4.24 T1线路帧格式系统类型一次群二次群三次群四次群五次群欧洲体制符号E1 E2 E3 E4 E5 话路数30 120 480 1920 7680 数据率(Mb/s) 2.048 8.448 34.368 139.264 565.148北美体制符号T1 T2 T3 T4 T5 话路数24 96 672 4032数据率(Mb/s) 1.544 6.312 44.736 274.1764.曼彻斯特编码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曼彻斯特编码(Manchester Coding)用电压的变化表示0和1。

规定在每个码元的中间发生跳变高→低的跳变代表0,低→高的跳变代表1每个码元中间都要发生跳变,接收端可将此变化提取出来作为同步信号。

这种编码也称为自同步码(Self-Synchronizing Code)。

缺点:需要双倍的传输带宽(即信号速率是数据速率的2倍)。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Differential Manchester Coding,DMC)每个码元的中间仍要发生跳变。

用码元开始处有无跳变来表示0和1 ,有跳变代表0,无跳变代表1。

5.数据通信中的几个重要性能指标(比特率、波特率、出错率和信道容量)信号传播速度:信号在信道上每秒钟传送的距离,光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108m/s,电缆中电信号的传播速度为光速的77%,约为2*108m/s;码元:在数字信号中,一个数字脉冲称为一个码元,一次脉冲的持续时间称为码元的宽度。

码元速率:单位时间内信号波形的最大变换次数,即单位时间内通过信道的码元个数,如果信号码元宽度为T秒,则码元速率B=1/T,单位叫波特,所以码元速率也叫波特率,单位B/S. 信道中能不失真传输的最高码元速率受信道的带宽决定。

数据速率:或称为比特率,单位时间内在信道上传送的数据量(即位数),其单位为bps 或b/s。

一个码元如果有两种状态或两种离散值,则它可以表示0,1这两个数,即它可以携带1个比特,因为1个比特也只有这两种可能,0和1;一个码元如果有四种状态或四种离散值,则它可以表示00,01,10,11这四个数,即它可以携带2个比特,因为2个比特也只有这四种可能,00,01,10,11 。

图 2.5每码元携带1bit数据图由此可以推出:一码元携带比特数=LOG2(状态数或离散数)当一码元携带一比特时:比特率=波特率当一码元携带n比特时:比特率=n×波特率即仅当一个码元携带一比特的信息时,码元速率等于比特率。

图 2.6每码元携带2bit数据示意图信道容量:传输介质在单位时间内传送的最大信息量,(即传输介质的最大比特率)称为信道容量,信道容量是由介质带宽和调制技术决定的。

6.香农公式及其应用(计算题)Nyquist公式:用于无噪声理想低通信道C = 2W log2 MC ——数据传输率,单位b/sW ——带宽,单位HzM ——信号编码级数Shannon公式:用于有噪声干扰信道C = W log2 (1+S/N)C——传输率,单位b/sW——带宽,单位HzS/N——信噪比信噪比的单位也可用分贝(dB)表示:S/N(dB)=10log10 (S/N)例1 某信道带宽4000HZ,设信噪比为30dB,计算该信道的最大传输速度(或信道容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