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核事故应急医学救援准备响应思考

合集下载

对核事故应急医学救援准备与响应的思考

对核事故应急医学救援准备与响应的思考

对核事故应急医学救援准备与响应的思考作者:何煦王国君廖力高栋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2期【关键词】核事故;应急;医学救援;响应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554-02随着核电事业的不断发展前进,核应急等配套应急措施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完善核事故应急救援系统,提高核应急救援的执行力,本文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公众和救援人员的防护、救援人员培训及核应急响应等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

1 背景现阶段安全发展利用核能是解决能源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我国中、长期电力能源缺乏的必由之路。

虽然在核电史上发生重大核事故的几率较小,但万一发生往往比较突然,发展迅速,释放出的多种放射性核素可以以不同途径、不同方式对人体照射,影响范围广,涉及人数多、作用时间长,会造成较大的社会和心理影响[1]。

人们对核电站开始运转半个世纪以来发生的多宗核电站安全事故[2-3]至今记忆犹新。

中国是未来核能大国,如何做好由于自然灾害、不可抗力或操作不当引起的核事故医学救援工作,在发生核事故时,如何保护公众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医学应急救援准备必须适应当前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2 核应急医学救援准备目前这些准备主要包括:①基础资料的收集;②对核应急救援人员培训;③核应急响应系统设计;④核应急管理与宣传。

2.1 核应急基础资料的收集2.1.1 中国的核反应堆主要分内陆型和海洋型两种,且各有特点,为此在制定核事故医学应急救援准备的时候,必须做好应急资料的收集工作:对反应堆各自的特点、设计参数、设计源项等资料要有充分的认识,同时对反应堆的建设规模、建设地点以及周围地形、地貌、交通等环境情况和周围人群的分布、职业、生活习惯、饮食等相关资料也要掌握;2.1.2 了解周围人群分布及健康状况,掌握周围环境样品的放射性水平;2.1.3 对环境样品的测试:在核事故发生后,通过对环境样品的测试,可以与日常的监测数据作比较,为评价事故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提供依据[4];2.1.4 建立数据库:将收集到的这些基础资料记录备案,进行系统的总结,建立专门的数据库以便于查询,方便发生核事故时,争取时间上的优势。

关于对核应急事故处置的几点思考

关于对核应急事故处置的几点思考

科学决策原则
依据科学原理和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有效 的决策。
快速响应原则
在事故发生后,迅速启动应急响应程序,采 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协同配合原则
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众应 协同配合,共同应对核应急事故。
处置流程
预警与准备阶段
在事故发生前,通过监测和预 警系统,及时发现并准备应对
可能的事故。
的效率和准确性。
快速响应技术
02
研发更快速、高效的应急处置技术,缩短响应时间,降低事故
影响。
远程控制技术
03
发展远程操控技术,减少现场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风险。
法规建设与完善
制定更加严格的核应急法规和标准,确保事故处 置有法可依。
完善核应急响应程序和操作规范,提高处置流程 的规范性和效率。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不断 完善国内法规体系。
应急响应阶段
事故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响 应程序,进行人员疏散、现场 隔离、医学救援等工作。
恢复与重建阶段
在事故得到初步控制后,开展 环境修复、设施重建、人员安 置等工作。
总结与评估阶段
对整个应急处置过程进行总结 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改进
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
处置中的关键环节
信息传递与沟通
确保信息传递及时、准确,各级政府、企事业单 位、社会团体和公众之间沟通顺畅。
物资保障与调配
确保应急处置所需物资充足、调配有序,满足现 场处置和居民生活需求。
ABCD
医学救援与医疗救治
配备专业医疗队伍,提供及时有效的医学救援和 医疗救治。
社会心理支持
关注受影响人群的心理状况,提供心理疏导和支 持,减轻其心理压力。

核事故灾后救援

核事故灾后救援

核事故灾后救援核事故是一种严重的灾难,可能带来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

在核事故发生后,及时、高效的救援工作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核事故灾后救援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救援工作。

I. 核事故灾后救援的重要性核事故灾后救援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首先,核事故会导致辐射泄漏,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救援工作的及时展开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辐射对人员和环境的影响。

其次,核事故后可能出现大规模的人员伤亡和紧急情况。

救援人员需要迅速抵达现场,启动紧急救援计划,及时救治伤者,减少死亡和伤害人数。

最后,核事故会引发广泛的社会恐慌和不安情绪。

通过有效的救援工作,可以稳定公众情绪,提供必要的援助和信息,增强公众的信任和安全感。

面对核事故灾后的挑战,救援行动必不可少。

II. 核事故灾后救援的原则在进行核事故灾后救援时,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救援工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 以人为本:救援行动应将人的生命和健康放在首位,确保救援人员和受灾群众的安全。

2. 协同合作:核事故灾后救援需要多个部门和机构的合作,包括政府、救援机构、医疗机构等。

各方应紧密合作,协调行动,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资源。

3. 快速响应:救援行动应迅速启动,尽快抵达灾区,展开救援工作。

时间对于减少伤亡和环境污染至关重要。

4. 信息透明:向公众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增强公众的安全意识和信任。

与此同时,应避免发布不实信息,防止引发恐慌。

III. 核事故灾后救援的具体措施核事故灾后救援需要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以应对突发的紧急情况。

1. 灾区封控:在核事故发生后,首先需要对灾区进行封控,限制人员出入,防止辐射泄漏扩散。

救援人员需要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确保自己的安全。

2. 伤员救治:救援人员应快速将伤者转移到安全地点,并提供紧急救治。

医疗队应全力以赴,确保伤员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援助。

3. 紧急疏散:如有必要,救援人员应组织人员疏散,将受到辐射影响的人员转移至安全区域。

核事故医学应急救援护理工作现状及展望

核事故医学应急救援护理工作现状及展望

核事故医学应急救援护理工作现状及展望摘要:随着国民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快速发展,核装备、核设施数量与规模不断扩大,涉核活动日益频繁,核安全风险和压力明显增加,核事故应急处置任务日趋繁重。

核事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突发事故,核事故医学救援是核事故救援中的重要一环,防止放射性污染对救援人员和公众造成不良影响,并对辐射和非辐射伤员进行有效的早期医学救治和处理,将核事故对人体造成的损害降到最低,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系统工程。

就此,本文探讨了核事故医学应急救援护理的工作要点,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核事故;医学应急;救援护理;工作现状;展望1核事故医学应急救援护理工作要点1.1搬运部队分类人员对伤员根据国际通用的START检伤分类程序和放射性损伤分类标准进行早期的伤情检查分类,填写伤票或核与辐射事故伤员分类标识牌后,指引担架员将危重伤员抬送至重症救治组(急救卫生帐篷)或手术组(急救卫生帐篷或手术车)。

在搬运伤员前,首先取下伤员佩戴的手表、眼镜和其它金属物件(珠宝、硬币、皮带扣等),放置于废物收集袋中,标记信息),用于剂量分析和回收。

在伤员体表覆盖一次性床单,视情为伤员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而后实施搬运,搬运时要经过门式放射性检测仪并做短暂停留(10s以上),以初步判断伤员放射性污染情况,而后到达救治组室。

1.2急救1.2.1手术急救部队手术组人员在手术床上铺3层一次性床单,术前对伤员采取抗休克治疗,视情况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进行彩超检查时,接触伤员的仪器探测端应用塑料膜包裹,使用后进行去污处理。

手术时,接触伤员的手术器材均为一次性耗材或包裹塑料膜。

麻醉医生在手术过程中可对伤员的头面部进行先期去污。

术后伤口覆盖敷料后,转送至重症救治组继续稳定伤情。

1.2.2带污伤员急救针对开放性伤口伴有放射性污染的伤员急救,采取静脉补液扩容、使用升压药物进行抗休克治疗,对创面进行清创和放射性污染检测。

对腹腔开放性外伤导致的凸出脏器如肠管等,现场不予还纳,清洁创面,确定不再有活动性出血后,进行包扎,监测生命体征稳定后,进行后送治疗。

核应急医疗救援工作总结

核应急医疗救援工作总结

核应急医疗救援工作总结核应急医疗救援工作是保障核事故发生时人员及周边环境安全的重要工作。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总结,我们团队在核应急医疗救援工作中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首先,核应急医疗救援工作需要高度的应急响应能力。

在核事故发生之初,我们必须迅速做出反应,组织医疗队伍前往事故现场,进行现场救治和疏散伤员。

因此,我们需要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团队成员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

其次,核应急医疗救援工作需要精确高效的医疗技术支持。

在核事故中,伤员可能面临放射性污染、烧伤、中毒等多种危险。

因此,我们团队的医疗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能够快速准确地诊断和治疗各种伤病。

我们还应加强与相关医疗机构和专家团队的合作,共享医疗资源,提高救援效率。

另外,核应急医疗救援工作需要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

核事故发生时,救援工作的组织与协调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应建立健全的指挥系统,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协作流程,确保救援工作的有序进行。

同时,我们还应与相关部门和机构建立紧密联系,加强信息共享和协同行动,提高救援效果。

最后,核应急医疗救援工作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

核事故对公众造成的影响不仅仅是身体上的伤害,还包括心理上的创伤。

因此,我们应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核应急意识和自救能力。

同时,我们还应帮助核事故受灾地区建立完善的心理援助机制,帮助伤员和受灾群众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总而言之,核应急医疗救援工作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

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总结经验,提高自身应急响应能力和医疗技术水平。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应对核事故带来的挑战。

核反应堆事故的应急救援与核安全

核反应堆事故的应急救援与核安全

核反应堆事故的应急救援与核安全核反应堆事故是一种严重的灾难,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都会造成巨大的威胁。

应急救援和核安全措施是必不可少的,在应对这类事故时能够起到关键作用。

本文将详细讨论核反应堆事故的应急救援和核安全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应对核反应堆事故的措施和步骤。

一、核反应堆事故的应急救援1. 应急预案的制定:针对核反应堆事故,应急预案要事先制定好,包括人员组织、资源调动、协调救援等方面的规定。

2. 快速反应:一旦发生核反应堆事故,必须迅速做出反应,启动应急预案,派遣应急救援人员到现场。

3. 现场救援:救援人员要配备好防护装备,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现场救援工作。

这包括紧急切断电源、降低反应堆温度、控制辐射泄漏等措施。

4. 快速疏散和安置:应急救援人员要组织受灾群众的快速疏散,避免辐射泄漏对人员造成伤害。

同时要安排安置点,提供食品、药品和安全住所。

二、核安全的重要性1. 预防核事故的发生:核反应堆事故的后果是灾难性的,因此核安全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严格执行核安全标准,预防核事故的发生至关重要。

2. 保障人员安全与健康:核反应堆事故会导致辐射泄漏,对工作人员及周边居民造成潜在的伤害。

良好的核安全措施能够保障人员安全与健康。

3. 防止环境污染:核事故会导致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核安全措施的落实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的发生。

三、应对核反应堆事故的措施和步骤1. 加强核安全监管:政府要加强对核反应堆的监管,确保核反应堆设施的安全运行,及时发现和纠正潜在安全隐患。

2. 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培训和装备供应,提高应对核事故的能力。

3. 完善核事故应急预案:不断完善核反应堆事故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救援的效率和准确性。

4. 加强国际合作:核事故往往具有跨国性质,需要国际合作来解决。

各国应加强信息共享与合作,共同应对核反应堆事故。

总之,核反应堆事故的应急救援和核安全措施对于预防和减少事故的风险至关重要。

在当前国家应急管理大框架下对于核事故应急的新思考

在当前国家应急管理大框架下对于核事故应急的新思考

在当前国家应急管理大框架下对于核事故应急的新思考摘要:核事故应急管理是保障公众安全的重要环节,本文从完善核事故应急资源库建设和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与协调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在完善资源库建设方面,建议建设全面、齐全的应急物资库和建立专业化队伍。

在加强合作与协调方面,建议建立跨部门合作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和协议,并加强信息共享和沟通渠道。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提高核事故应急管理能力,保障公众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保护环境,提升国家形象,推动核能发展。

关键词:核事故应急应急管理应急预案应急资源1.前言1.1 背景和目的随着核能的广泛应用,核设施事故的发生可能对人类和环境造成巨大的伤害,因此,如何有效应对核事故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

在当前国家应急管理大框架下,应急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正在不断发展和改进。

然而,核事故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传统的应急管理方法可能无法完全适用。

因此,有必要对核事故应急进行新的思考和研究,以提出更加科学、有效的应急管理策略和措施。

本文通过对当前国家应急管理大框架下核设施核事故应急的新思考,提出一些创新性的观点和建议,以促进核事故应急管理的发展和完善。

通过研究核事故应急的新问题和挑战,探讨应急管理的新理念和方法,为核事故应急管理的改进和提升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1.2 重要性(1)保障公众安全核设施核事故一旦发生,可能对人类和环境造成严重的伤害和影响。

通过有效的应急管理措施和控制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对公众安全的威胁,保障公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维护社会稳定核设施核事故可能引发公众的恐慌和不安,甚至可能导致社会动荡。

通过建立健全的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预案,可以提高社会的安全感和稳定感,减少事故对社会秩序的影响。

(3)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核设施核事故可能对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通过及时、科学、有效的应急管理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核泄漏事故的人员疏散与救援

核泄漏事故的人员疏散与救援

核泄漏事故的人员疏散与救援随着核能的广泛应用,核泄漏事故的发生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在核泄漏事故中,人员疏散和救援是十分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从疏散策略、救援组织和应急预案等方面,探讨核泄漏事故中人员疏散与救援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一、疏散策略疏散是核泄漏事故中最为紧急和重要的一环。

人员疏散的有效与否,直接关系到事故后果的轻重以及人员伤亡情况。

在制定疏散策略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评估风险:在核泄漏事故发生后,首先需要评估事故的风险程度,确定疏散的紧急性。

根据核泄漏源的类型、程度、天气条件等因素来确定人员疏散的范围和速度。

2.制定疏散区域:根据核泄漏事故的情况,划定疏散区域。

一般包括事故发生地点周围的区域,并且需考虑风向、地形等因素。

确保疏散区域的范围准确合理,以最大程度减少人员的受伤风险。

3.疏散路径规划:核泄漏事故发生后,人员需要有明确的疏散路径。

这就要求提前制定疏散路径图,并在事发时迅速发布给受影响的人员。

路径规划应综合考虑交通流量、路况、疏散距离等因素,确保人员可以快速安全地逃离事故现场。

二、救援组织核泄漏事故的发生可能导致大规模的人员伤亡和环境破坏,因此救援组织的建立和迅速响应至关重要。

以下是救援组织应考虑的几个方面:1.救援队伍组建:应提前组建专业的核泄漏事故救援队伍,并进行相关培训和演练。

队伍成员应具备应急救援技能和核辐射防护知识,具备处理核泄漏事故的能力。

2.资源调度:救援组织需要调动各种资源,包括人员、设备和物资。

根据事故规模和影响范围,合理调度力量,确保救援工作有序进行。

同时,还需要与政府、企业等部门进行紧密合作,共同应对核泄漏事故。

3.信息共享:救援组织应建立高效的信息共享和协调机制。

及时准确地向受影响的人员发布疏散路径、安全指引等信息,并与各相关部门保持联络,及时了解事态发展,做出恰当的应对。

三、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是核泄漏事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以指导救援行动和协调各部门的工作。

核泄漏事故的医疗救援与紧急救治

核泄漏事故的医疗救援与紧急救治

核泄漏事故的医疗救援与紧急救治核泄漏事故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事件,其中核辐射的释放对人体产生了严重的危害。

医疗救援和紧急救治在这样的事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减少人员伤亡和疾病传播的风险。

本文将探讨核泄漏事故下的医疗救援与紧急救治的策略和重要性。

一、事故现场的医疗救援核泄漏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对现场人员进行医疗救援是至关重要的。

在进行任何救援行动之前,确保所有救援人员具备适当的防护装备非常重要。

这些装备应该能够防护对人体有害的辐射,如防护服、手套、面罩等。

1. 人员疏散和撤离首要任务是将事故现场周围的人员疏散到安全地点。

这可以通过建立撤离计划和紧急通道来实现。

救援人员应指导人群沿着指定的撤离路线有序撤离,避免发生拥挤和踩踏事故。

2. 伤员转运在核泄漏事故中,伤员的转运是一项关键任务。

救援人员应根据伤者的病情,利用合适的运输工具将他们安全地送往医疗机构。

将伤员分流至不同的医疗机构以分散压力,同时减轻单个医疗机构的负担。

二、医疗机构的应对核泄漏事故后,医疗机构是救援和治疗核泄漏伤员的关键场所。

确保医疗机构能够有效地处理和隔离与核辐射有关的伤员和患者至关重要。

1. 隔离和保护核泄漏伤员需要在医疗机构中得到适当的隔离和保护。

医疗机构应设置专门的隔离区域,确保伤员与正常患者之间的隔离。

此外,医院应提供适当的辐射防护设备,如屏蔽门、防护窗帘等,以减少辐射对医务人员和其他患者的危害。

2. 诊断和治疗核辐射对人体造成的伤害需要得到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医疗机构应配备先进的诊断设备,如放射性剂量仪和核磁共振设备,以便及时发现和评估核辐射伤害。

相应的治疗措施可能包括物理冷却、含碘药物治疗和红细胞增加等。

三、紧急救治的关键性紧急救治在核泄漏事故中的重要性不可低估。

紧急救治可以迅速减轻受伤人员的痛苦,并最大限度地减少死亡率。

1. 创伤处理核泄漏事故常导致许多创伤性伤害,如烧伤、骨折和刺伤等。

紧急救治的第一步是对这些创伤进行适当处理,包括清洁和包扎创口,打破紧急情况下的出血等。

核辐射应急救援与医疗资源调度

核辐射应急救援与医疗资源调度

核辐射应急救援与医疗资源调度核辐射事故是一种严重的灾难,对人类的健康和环境造成巨大的威胁。

在面对这样的紧急情况时,核辐射应急救援和医疗资源调度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核辐射应急救援与医疗资源调度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首先,核辐射应急救援是一项复杂而紧迫的任务。

在核事故发生后,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应急救援队伍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迅速评估辐射风险、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并组织人员疏散和救援。

此外,应急救援队伍还需要与其他相关部门进行紧密合作,共同应对核辐射事故。

其次,医疗资源调度在核辐射应急救援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核辐射事故可能导致大量的伤者和疾病,因此需要合理分配医疗资源,以确保伤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在医疗资源调度中,应考虑到不同地区的医疗设施和人员的分布情况,以及辐射污染的程度和范围。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人员疏散和救援的需求,以便及时提供医疗救助。

针对核辐射应急救援与医疗资源调度的挑战,可以采取一些策略来应对。

首先,建立一个完善的核辐射应急救援体系是关键。

这包括建立专业的救援队伍,提供必要的培训和装备,并与其他相关部门进行紧密合作。

其次,建立一个有效的医疗资源调度机制也是必要的。

这可以通过建立一个统一的指挥中心来实现,该中心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协调各个医疗机构和救援队伍的资源。

此外,还可以加强公众的核辐射应急救援意识和能力。

通过开展相关的宣传和培训活动,提高公众对核辐射事故的认识和应对能力,可以减少潜在的伤害和损失。

同时,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核辐射应急救援和医疗资源调度的投入,提供足够的资金和支持,以确保应急救援和医疗资源调度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核辐射应急救援与医疗资源调度是一项复杂而紧迫的任务。

在应对核辐射事故时,应急救援队伍需要迅速采取措施,与其他相关部门合作,共同应对灾害。

医疗资源调度需要合理分配医疗资源,确保伤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可以建立完善的应急救援体系和医疗资源调度机制,并加强公众的应急救援意识和能力。

核应急管理心得-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核应急管理心得-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核应急管理心得-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核应急管理是指在核事故发生时,迅速采取措施应对并减少事故对人民生命财产和环境的危害的管理方法和措施。

在核能领域,由于核辐射的特殊性,一旦发生事故,其破坏力和危害性往往超乎想象,因此,核应急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针对核应急管理的特点,一般包括事前预防与准备、事中应急救援和事后处置与修复三个阶段。

在事前预防与准备阶段,核应急管理主要侧重于事故的预防与准备工作,包括制定应急预案、培训应急人员、建立监测和预警体系等。

事中应急救援阶段,则是核应急管理的核心环节,需要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组织应急救援队伍,采取有效的救援措施,防止事故的扩大和进一步危害。

在事后处置与修复阶段,需要对事故造成的后果进行评估和修复,并对事故的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为未来的核应急管理提供经验和借鉴。

核应急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核能事故可能对人们的生命、健康和生活环境造成巨大威胁,因此必须通过有效的管理来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和危害程度。

其次,核能事故具有辐射污染的特点,一旦发生,其扩散和影响范围往往很难控制,因此需要迅速有效地组织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尽量减少辐射对人们的危害。

此外,核能事故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破坏力很大,核应急管理也涉及到对事故后果的评估、修复和重建等方面的工作。

在核应急管理中,必须坚持一些基本原则。

首先,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通过加强事前的预案制定和培训,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

其次,要坚持科学决策和专业化指导的原则,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来指导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急响应和救援效果。

此外,还需要坚持公开透明和民众参与的原则,向公众及时发布相关信息,积极回应公众关切,提高公众对核应急管理的信任度。

总之,核应急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不断加强与提升。

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预防与处置措施,才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关于对我国核应急事故处置的几点思考

关于对我国核应急事故处置的几点思考

关于对我国核应急事故处置的几点思考为学习借鉴**核应急工作的成熟经验,了解**核应急组织管理体系方面的政策法规及核应急系统的运行与管理理念,根据江苏连云港市政府安排,我于XX年12月6日至27日,赴**政治学院进行了核应急系统运行与管理专题培训。

在法期间,我认真考察了**核应急体系,并着重关注了**核应急管理对我们消防部队参与处置核事故的一些经验、思路。

一、**核电建设和发展状况**的核电发展起步于上个世纪50年代。

到1970年,在**原子能委员会主持下,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石墨气冷反应堆技术,并建成6台机组,总装机容量237万千瓦,占**总发电量的7%。

然而,这种技术存在先天不足,容量上不去,没有规模效应,与同类规模的美国压水堆机组相比,电力成本高了许多,市场竞争力差。

基于此,**放弃自己的“成熟技术”,从美国西屋公司购买压水堆技术专利,在**本土生产压水堆设备,并授权**电力公司全面承担6台CP0系列压水堆的建设任务。

1974年又开始建设26台单机容量为百万千瓦的CP1系列压水堆。

此后不久,12台CP2系列压水堆核电机组也开工建设。

**电力作为政府授权的惟一核电运营商,成功地将运营中的经验反馈给设计部门,不断优化设计,使**核电机组从CP0、CP1、CP2,到自行设计开发4环路的130万千瓦级的新机组P4,并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着手建造国际上最先进的主控室基于计算机辅助运行概念的145万千瓦系列反应堆N4,该机组采用最先进的机械制造和信息产业技术。

这样,**在20年内建成运行了58台核电机组,而且使核电站体系实现了技术标准化。

**在放弃了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气冷堆之后,又重新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压水堆技术。

在短短几十年内,**从引进许可证开始起步,实现了设计、建设、运行和设备制造全方位的核电自主化。

随着这些核电机组的投运,1995年以后,**核电占到了全国总发电量的80%,能源自主率由1973年23.9%,提高到现在的51%以上。

核能事故应急预案的设计与应对原则

核能事故应急预案的设计与应对原则

核能事故应急预案的设计与应对原则引言——核能事故的威胁意识核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形式,正逐渐成为世界各国能源发展的重要选择。

然而,核能事故的发生仍然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不可忽视的风险。

因此,设计和实施科学有效的核能事故应急预案成为保障公众安全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核能事故应急预案的设计与应对原则。

一、威胁评估与风险分析——了解潜在风险在设计核能事故应急预案时,首先需要进行详尽的威胁评估与风险分析。

这一步骤的关键是全面了解核能事故可能引发的各类风险,包括辐射泄漏、反应堆熔毁、核废料泄露等。

通过科学准确的评估与分析,可以确定潜在威胁的规模、范围和可能的后果,为应急预案的设计提供依据。

二、应急组织与指挥结构——确保高效决策与协调应急组织与指挥结构是核能事故应急预案的核心,决定了应急响应的效率和协同能力。

应急组织应该由专业的应急管理机构牵头,与行业相关的机构、政府部门以及科研机构形成紧密合作的网络。

在应急指挥结构中,需要设立具备独立决策权的核应急指挥部,并制定明确的责任划分和协作流程,以确保高效决策和良好的协调。

三、信息报告与传播——保障透明度与公众安全意识在核能事故发生后,及时准确地向公众报告信息是应急预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报告与传播需要坚持透明原则,及时发布事故的性质、范围、影响区域等重要信息,以减轻公众的恐慌与不安,并保护公众的生命安全。

同时,针对不同受众群体,采取相应的信息传播方式和沟通策略,提高公众对核能事故的风险认识和应对意识。

四、资源准备与调度——确保应急物资与人员的有效调配核能事故发生时,应急预案需要明确的资源准备与调度机制。

首先,需要确保充足的应急物资,包括紧急救援设备、辐射防护装备、医疗物资等,以满足应急救援的需求。

同时,需要建立健全的人力资源调度机制,确保专业人员和志愿者能够及时参与其中。

资源准备与调度的工作需要提前进行演练和测试,以保证其在实际应急情况下的有效性。

应急演练中的医疗救治如何应对核辐射事故

应急演练中的医疗救治如何应对核辐射事故

应急演练中的医疗救治如何应对核辐射事故核辐射事故是一种极端情况下的重大突发事件,它给人类的生命和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如何在应急演练中做好医疗救治工作,高效应对核辐射事故,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预案制定、装备准备、团队建设以及实战演练等方面,探讨应急演练中的医疗救治如何应对核辐射事故。

一、预案制定:确保应急处置流程的科学可行应急演练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是预案制定,它是医疗救治工作的基础和依托。

针对核辐射事故,应急预案需要确保处置流程的科学可行,包括事故评估、人员疏散、辐射监测、医疗救治等各个环节。

同时,预案还需明确不同层级的责任分工,明确医疗救治团队的组成和职责,以及不同医院之间的协调配合机制。

只有制定科学合理的预案,才能在核辐射事故中高效应对,确保救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装备准备:提前储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药品应急演练中的医疗救治工作,必须具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药品。

针对核辐射事故,医院应提前储备一些特殊的设备,如辐射测量仪、防护服、辐射防护隔离设备等,以应对辐射环境下的救治需求。

此外,还需要储备一些核应急药品,如碘化钾等,以帮助减少核辐射对人体的伤害。

医疗救治团队成员也需接受相应培训,掌握使用这些设备和药品的技能。

只有做好装备准备工作,才能更好地应对核辐射事故,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救治效果。

三、团队建设:培养专业的核应急医疗救治团队核辐射事故的医疗救治工作需要一支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团队。

因此,在应急演练中,完善和培养核应急医疗救治团队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需要建立一支包括辐射医学、急救、放射医学以及核应急技术等专业人员的救治团队。

团队成员要经过系统的培训和演练,熟悉核辐射事故的救治流程和操作规范。

其次,要加强团队的组织协调能力,提高沟通和协作效率,确保在核辐射事故中能够紧密配合,高效运作,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治。

四、实战演练:检验应急救治能力,提升应对能力应急演练是医疗救治团队提高核应急救治能力的有效手段。

突发核辐射事故应对

突发核辐射事故应对

突发核辐射事故应对突发核辐射事故是一种严重的灾难,对人类和环境都带来巨大的威胁。

面对这样的事故,正确的应对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准备工作、应急响应、人员疏散、物资保障等方面,探讨突发核辐射事故的应对策略。

一、准备工作为了有效应对突发核辐射事故,事前的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建立科学完善的应急预案,确立各级责任单位和人员的职责分工,制定详细的应急措施和流程。

其次,完善监测预警系统,确保能够及时掌握核辐射水平和传播方向,为及时疏散提供依据。

第三,加强核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确保队伍能够快速响应、有效处置核辐射事故。

同时,加强公众宣传教育,提高民众的核安全意识。

二、应急响应核辐射事故发生后,要迅速启动应急响应,确保事态得到有效控制。

首先,及时组织相关单位进行紧急会商,形成应急指挥体系,明确各单位的任务和职责。

其次,迅速开展辐射监测,通过空间遥感、地面监测设备等手段,掌握核辐射的实时情况。

然后,建立核辐射预测模型,预测核辐射的传播路径和范围,为后续的疏散和救援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要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引导市民采取适当的自我防护措施,避免核辐射的直接接触。

三、人员疏散在核辐射事故中,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是首要任务。

当事故发生后,应迅速组织人员疏散,将受到威胁的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

首先,要进行人员的快速清点,确保没有人员滞留在事故现场。

其次,根据辐射水平和传播方向,有序地疏散人员,避免出现拥挤和混乱。

同时,要做好伤员的救护工作,及时送医治疗,减少人员伤亡。

四、物资保障在核辐射事故应对中,物资保障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应事前进行充足的物资储备,包括防护服、防护口罩、食品、水源等。

同时,及时调集应急物资,按需分发给受灾人员,确保每个人都能得到必要的防护和救援。

此外,还要建立完善的物资调配机制,做好物资的库存和更新工作,确保核辐射事故应对的物资支持能力。

综上所述,突发核辐射事故的应对需要充分准备,迅速响应,及时疏散和物资保障。

核应急准备中有关问题的探讨与思考

核应急准备中有关问题的探讨与思考
1 内容
1 建设项目 . 1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在预评价的实施步骤上,
评价规范明确规定了预评价的具体实施阶段与步骤, 并按照准 备、 评价、 报告编写三个阶段应遵循的步骤详细列出, 使预评价 工作的进程有章可循, 这是格式和内容未明确加以规定的, 按 照评价规范进行预评价报告的编写更具有可操作性。在评价 规范中尤其强调预评价项 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种类、 部 位、 存在形态以及职业病发病情况要在评价报告中加以明确, 评价规范环环紧扣职业病防治法, 使预评价工作有法可依, 由 于格式和内容颁布于 1 5 彼时职业病防治法尚未颁布, 9 年, 9 有 法可依无从谈起。在具体预评价内容上, 评价规范在劳动卫生 专业的基础上, 对例如职业卫生调查、 预评价方法( 包括检查表 法、 法与定量分级法) 类比 的规定与辐射卫生专业的实际有所 偏离, 而格式和内容尽管颁布于 1 5 但由于其专业性较 9 年, 9 强, 针对辐射危害所涉及的各项内容规定得具体贴切 , 更符合 辐射卫生专业的实际, 强调重点突出, 例如项目场址环境对公 众的影响考虑了辐射卫生专业的特点, 要求提供场址的位置, 描述场址和临近地区地质地貌、 土地利用( 含主要建筑物分 布)人口分布、 、 气象、 水文、 地震和环境辐射水平等特征。因此 在预评价具体内容上格式和内容更实用。
括场内、 场外应急准备。以下对应急准备 中有关 问题进行探 讨, 笔者主要从场外应急的信息系统、 应急响应组织、 应急装
备、 应急宣传与教育、 应急训练、 应急演练等环节探讨应急的干
预水平 。
1 建立统一的应急体系和组织保障 建立并完善国家核应急体系和专业应急机构是极为必要 的。目 前我国已建立了核应急办公室, 并有公安、 环保、 卫生等 部门应急成员单位, 各成员单位有行政首长作为负责人。这种 机制对统一的管理和调度、 减少力量的分散、 相互牵制和资源 浪费、 提高效能和展示政府的形象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因此由 核应急办总负责, 各职能部门相互协同的国家统一应急体系是 有效和必要的, 但如何将分散的职能部门统一到应急工作中 来, 形成实效还需要我们去整合。因为该体系可能导致各职能 部门工作的被动性, 并且形式上的负责人、 联络人并不一定是 专业人员。随着核应急工作的深人开展, 核应急组织的职业化 是提高和保持应急能力的重要措施, 将兼职、 半专业的和分散 的应急力量转变为专业应急力量有利于应急经验的积累, 提高 并保持应急组织的能力。同时核应急工作在实战中需要得到 各方面的支持, 因此应当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的作用, 鼓励其参 与应急工作, 充分发挥其积极性, 使其成为核应急组织体系的 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从将来可能发生的核事故应急工作 的实战出发, 建立并完善应急志愿者组织体系使其成为重要的 应急力量是保障核应急成功的重要组织措施。

提高核防护专科医院核与放射事故医学救援快速反应能力的思考

提高核防护专科医院核与放射事故医学救援快速反应能力的思考
3.8
装紫外线灯等空气消毒器,未进行物理通风和有效空气消毒。
3 3.1
医院船门诊平台感染控制的具体措施 建立健全医院船门诊平台感染控制制度按照《医院
感染防控指南》,结合医院船实际,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如:医院船门诊平台的清洁卫生与消毒隔离、一次性无菌医 疗用品的医院感染管理、手卫生与感染控制、侵人性操作相 关感染预防、各种物品的消毒规范流程等。 3.2提高医务人员对医源性感染的认识在开展医疗服务 之前,医院船对医务人员进行了感染控制相关知识的教育, 要求加强工作责任心、职业道德,规范履行医疗行为,遵守各 项规程和制度,各项操作程序要有预防医源性感染的意识。 3.3定期对医院船门诊平台进行感染监控 医院船结合工
201 1,37(3):230—232.
作实际成立感染管理小组,做到不定期抽查。在3国开展医 疗服务期间分别对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疗器械、医务人员 的手进行细菌培养监测,及时发现消毒隔离措施执行中的问 题,并进行反馈干预。 3.4正确处理医疗废物 医院船依据卫生部、国家环保总
局下发的医院废物管理相关规定,及时与到访国协商医疗废 物处理方法,遵循“分类收集,专人管理,严密包装,安全运 送”的原则,在规定的时间由专人收集和运送到指定地点,采 取移交及自行焚烧等方法进行终末处理以减少环境污染【2 o。 有效控制病原菌的扩散,切断其传播途径。 3.5进行创伤、介入性诊疗操作时,严格清洗、消毒医疗器 械医务人员在进行各项创伤、介入性操作时,必须严格执 行无菌操作,诊疗器械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使用过的器 械物品应按流程及时清洗、消毒或灭菌,定期更换和保养门1。 3.6严格落实洗手制度此次医疗服务期间,医院船常规要 求医务人员在进行各项操作前后按科学洗手6步法,使用肥 皂或洗手液及流动水洗手;或在接触2例患者之间,手没有明 显污染时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或无水洗手液进行手部消毒。 3.7做好医院船门诊平台的环境消毒(1)空气消毒:医院 船不适合使用有腐蚀性的含氯消毒剂,每日可用1.5%~ 3.O%过氧化氢气溶胶喷雾2次,剂量20~30 ml/m3;或每日

1 对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响应的探讨

1 对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响应的探讨

对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响应的探讨摘要:本文以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响应为中心,就如何看待放射性、国内外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情况、如何开展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响应工作和如何做好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响应保障等问题,作了较全面地论述。

关键词:放射性核事故辐射事故应急预测评价干预水平有矛就有盾,有正面就有负面,有汽车就会有交通事故,有核设施与辐射源就会有核事故与辐射事故,这是事物发展中的一对矛盾,这对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

然而,矛盾的双方常常是不平衡的,即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核设施与辐射源都能造福于人类,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而核设施与辐射源又可能发生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尽管概率很小),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人类为了转化核设施与辐射源相对于核事故与辐射事故的矛盾,采取了许多安全措施,使核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得极低,辐射事故也大为降低。

尽管如此,为了使事故造成的损失尽可能地减小,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响应工作。

2001年1月20日,国家环保总局下发了《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响应方案>的通知》(环发[2001]8号),前不久,山东省环境保护局下发了《关于印发山东省环境保护局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响应方案的通知》(鲁环发[2002]187号)。

两个《通知》都强调了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响应的重要性,在应急响应方案中,要求各级环保部门制定本部门的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响应方案,以应对突发性事故。

为了与各级领导和同志们共同交流和探讨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响应方面的问题,作者先抛砖引玉,就涉及核事故与辐射事故的有关问题谈点看法。

一、概述随着核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已经和平利用原子能和放射性同位素,原子核裂变与聚变反应再不是核武器的代名词,取而代之的是核电站等大型核设施。

由于核能较热能而言,更节约自然资源,更有利于环境保护,所以各国都大力发展核能事业。

随着放射性同位素应用事业的发展,放射性同位素在科研、教学、医疗、地质勘探等行业得到了极大应用。

做好核事故医学救援和辐射监测工作的几点思考

做好核事故医学救援和辐射监测工作的几点思考

做好核事故医学救援和辐射监测工作的几点思考马得勋;刘书锋;曹务锐【期刊名称】《海军医学杂志》【年(卷),期】2018(039)006【总页数】2页(P506-507)【关键词】核事故;医学救援;辐射监测【作者】马得勋;刘书锋;曹务锐【作者单位】266101 山东青岛,解放军第四○一医院崂山分院;266101 山东青岛,解放军第四○一医院崂山分院;266101 山东青岛,解放军第四○一医院崂山分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2医学救援是核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2]。

其主要任务是对受照射人员进行及时、正确的医学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远期危害,有效地保护职业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安全与健康。

辐射监测工作是核事故应急医学救援的基本工作,是指专业监测人员利用辐射监测设备对现场环境、人员、装备等进行动态监测、分析和评价的过程,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并贯穿于核事故医学救援的全过程。

因此,做好辐射监测工作对于完成好核事故医学救援任务至关重要。

笔者结合某部“核防护专科医院”核事故医学救援队的训练、演练、遂行任务等实际情况,就如何做好核事故医学救援辐射监测工作进行简要分析。

1 充分认识辐射监测工作在核事故医学救援中的重要性1.1 辐射监测工作是核事故医学救援的基本任务辐射监测是核与辐射事故医学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对于保护工作人员的自身安全,为辐射损伤患者提供诊断和治疗依据,以及控制污染的扩散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仪器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都能满足的条件下,每个任务组最好都能开展辐射监测工作[3]。

辐射应急监测不仅是辐射防护的基本要求,而且是人体辐射伤害诊断与评价的基础。

辐射应急监测的目的是:为决策者在依据操作干预水平采取防护行动和进行干预决策方面提供帮助;为防止污染扩散提供帮助;为应急人员的防护提供信息;准确和及时提供数据以评价有关辐射事件所造成的危险水平和程度;确定危险的范围和持续的时间等[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核事故应急医学救援准备与响应的思考【关键词】核事故;应急;医学救援;响应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554-02随着核电事业的不断发展前进,核应急等配套应急措施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完善核事故应急救援系统,提高核应急救援的执行力,本文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公众和救援人员的防护、救援人员培训及核应急响应等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

1 背景现阶段安全发展利用核能是解决能源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我国中、长期电力能源缺乏的必由之路。

虽然在核电史上发生重大核事故的几率较小,但万一发生往往比较突然,发展迅速,释放出的多种放射性核素可以以不同途径、不同方式对人体照射,影响范围广,涉及人数多、作用时间长,会造成较大的社会和心理影响[1]。

人们对核电站开始运转半个世纪以来发生的多宗核电站安全事故[2-3]至今记忆犹新。

中国是未来核能大国,如何做好由于自然灾害、不可抗力或操作不当引起的核事故医学救援工作,在发生核事故时,如何保护公众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医学应急救援准备必须适应当前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2 核应急医学救援准备目前这些准备主要包括:①基础资料的收集;②对核应急救援人员培训;③核应急响应系统设计;④核应急管理与宣传。

2.1 核应急基础资料的收集2.1.1 中国的核反应堆主要分内陆型和海洋型两种,且各有特点,为此在制定核事故医学应急救援准备的时候,必须做好应急资料的收集工作:对反应堆各自的特点、设计参数、设计源项等资料要有充分的认识,同时对反应堆的建设规模、建设地点以及周围地形、地貌、交通等环境情况和周围人群的分布、职业、生活习惯、饮食等相关资料也要掌握;2.1.2 了解周围人群分布及健康状况,掌握周围环境样品的放射性水平;2.1.3 对环境样品的测试:在核事故发生后,通过对环境样品的测试,可以与日常的监测数据作比较,为评价事故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提供依据[4];2.1.4 建立数据库:将收集到的这些基础资料记录备案,进行系统的总结,建立专门的数据库以便于查询,方便发生核事故时,争取时间上的优势。

2.2 对核应急救援人员培训工作建立一支强大的医疗队伍对核事故的救援尤为重要。

对核反应堆资料及时的掌握为核应急赢得了时间,如何实施快速、有效的救援是救援工作的核心内容。

培养一支训练有素的专业队伍,无论在和平时代还是战争年代,都显得刻不容缓。

相比较一些发达国家,中国在核事故救援工作的培训上还有较大差距。

在应急救援人员培训工作上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在核事故发生时,救援人员如何进行高效、正确的救援和注意自身安全的防护,必须进行培训和指导,我们可以借先进核大国在普及和提高核应急救援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核应急培训模式;②借鉴、参考发达国家成熟的核应急培训模式、形成自己的培训体系,在当地进行课堂教学,同时也提供在线教学,以方便不能参加课堂教学的学员学习。

在线教学主要依靠自学,按照规定的方案主讲一天的核知识基础课程,现场提供培训需要的全套资料,学员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采用灵活的手段掌握相关培训知识,使培训工作高效化[5];③核应急人才培训对象的要求要达到专业化和层次化水准。

针对不同专业和不同层次的人员其设置的培训内容侧重各有不同,按照行业性要求培训学员,就能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也能为科学合理地设置培训班次打好基础;同时,他们的培训手段更具有灵活性、实战性与先进性[6]。

不同国家之间由于文化,专业知识水平和国力等的差距,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在学习先进管理水平的同时要针对自身的特点,培养适合自己核能应急的专业人士。

2.3 核应急响应系统设计核应急响应系统的设计应以基础资料的收集和专业人才的培养为基础。

要实现系统功能的全面性和操作的方便性。

核应急响应系统要能接受、传递和显示上级应急指挥中心和下级应急指挥中心等应急响应的有关信息,并进行分析和评价,为专家咨询和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同时可以为核应急响应提供通信联络手段,以及为核事故医学应急专家及应急工作人员提供工作环境,保障应急响应活动顺利进行;在平时开展应急值班、应急培训、应急演习、数据库应用和现代化办公等工作[7]。

目前我国现已开通了与国家核应急办、中国疾控中心、以及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医学应急组织的通信联络,建立了通信联络制度,有关应急人员配备了移动电话。

完成了核事故医学应急技术支持系统硬件平台建设,包括计算机网络系统、数据通信系统、会议显示系统、数字会议系统,可与国家核应急响应中心、卫生部应急指挥中心、中国疾控中心应急响应中心实现网络连接[8]。

这些医学应急通信联络系统和核事故医学应急技术支持系统能够很好地指导核应急救援,增大救援的效率,减少损失。

2.4 核应急管理与宣传2.4.1 核应急管理核能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伟业。

随着石油和煤炭资源的枯竭,核能在未来社会解决资源短缺发挥重要作用,它将慢慢走入大众视野,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所以对核能资源的管理与宣传是人们利用和认识核能的有效途径,也是核能应急的必要工作。

目前我国出台了《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和《国家核应急预案》等法规,但这还远远不够。

为核工业制定一个行业的基本法很有必要,它使得政府、企业、公民在核安全事务中公共安全更有保障[9]。

2.4.2 核应急知识宣传与普及对于公众核安全知识的普及和教育也尤为重要。

任何核事故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公众社会心理反应,甚至造成严重的社会、政治和经济损失[10]。

通过普及核基本知识,消除公众担心和疑虑,以便再次出现紧急状态时,人们知道如何正确地行动[10],因此公众培训是执行我国《核安全法规》的环节的重中之重。

通过培训和宣传,能够使人们在核事故中有效地保护自身和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并能积极参与核应急救援工作,减少核事故造成的人民和财产损失。

核知识的普及和人们认识觉悟的提高,对进一步合理利用这项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通过核应急演练能够更深入地掌握医学救援任务的技巧和增加熟练程度,明确响应程序、行动方法及协同事项。

在核事故发生时,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人群转移和救援,提高核应急救援的速度和效率。

3 核应急医学救援响应3.1 核事故的危害性及核应急医学响应的必要性实施事故应急响应是利用核能过程中必要的保障环节,响应不及时,必将造成更大的事故后果;其次,人员损伤也不会不断加重;第三,核设施释放出的放射性物质,如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气体、烟尘和废水等排出,会大范围内造成空气、土壤、水源放射性污染等损害自然生态环境。

而如果实施迅速、有效的救援,不仅仅可以减低人员伤亡,控制自然环境污染范围,这两方面都会大大减轻事故后果[11]。

3.2 核事故医学应急救援队分工和医疗救治任务在发生核事故时,核医学应急救援合理的分组、明确的分工能够提高救援效率。

一般核事故医学应急救援“三级”救治梯队分别是:现场救护(现场医疗机构)、地区救治和专科救治组成[12]。

这“三级”救援梯队承担不同的救援职责,其工作的程序和侧重点也不同。

3.2.1 现场救援队的基本任务是早期医学处理包括现场救治、可延迟处理伤员的处理和去污等。

事故地点辐射剂量较大时应将伤员立刻转往安全地带并进行简单的医学处理,包括伤口污染表面处理、外伤缝合等对可疑使用抗辐射药物、稳定性碘剂对已经吸入或误食放射性物质的人员实施阻吸收和促排措施;收集受照人员基本资料,根据初步分类诊断,将急性放射损伤患者转送往市级以上救治医院,将急性放射损伤、放射复合伤以及体内有严重放射性物质污染者送往专科医治单位[12-13]。

3.2.2 地区后备救援的基本任务是全面检查、鉴定分类。

对放射性损伤较严重而体内不存在误食、误吸情况的患者进行全面去污处理,并给予抗感染及辅助治疗,对于放射性物质体内存留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及急性放射损伤和放射复合伤的伤员进一步检查体内放射性剂量,对体内或伤口有放射性物质污染者须彻底清创、缝合、抗感染等采取相应医学措施[13]。

3.2.3 专科救治基地的基本任务是对不同类型、程度的放射损伤和放射复合伤做出确定性诊断,并进行专科医学对症治疗;对严重体内、伤口或体表放射性污染的人员进行放射性剂量残留检查[14],确定残留放射性物质的组分和污染水平,估算人员受照剂量,并进行全面、有效的医学处理[15]。

不同梯队按照各自的任务进行救援,能够使救援工作开展的更顺利,救援任务完成得更全面。

各个梯队相互配合,积极合作能使救援工作及时高效。

核事故医学救援准备与响应密切相关,随着我国民用和军用核设施的增加,核事故发生的概率性也随之增加。

如何做到核事故高效响应救援,准备工作必不可少,在收集基础资料的基础上,对公众和救援人员的防护、救援人员培训、核应急响应系统设计等可以进一步提升核应急医学救援水平。

参考文献[1] 陆能枝.核应急决策支持系统的框架结构及模糊决策方法在评估子系统中的应用[d].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1.[2] 汪伟.核事故应急辐射环境实时移动监测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06.[3] 郭勇.核事故应急中的贝叶斯决策模型及实现-国家核应急决策支持开发项目[d].广西师范大学,2000.[4] 马明强.核事故医学应急准备与响应工作的探讨[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3,19(6):506-507.[5] 蒋铭敏.加拿大核化生应急救援人员的培训方案[j].人民军医,2009,(3):152-153.[6] 姜文华,孙健,来永芳.涉核发达国家核应急培训的特点及启示[j].中国辐射卫生,2012,21(2):214-215.[7] 秦斌,刘英,王燕君,等.核事故医学应急响应系统的设计及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08,29(3):1-3.[8] 刘英,秦斌,雷翠萍,等.核应急和放射应急医学准备与响应[j].中国医学装备,2007,4(4):1-4.[9] 高立本.新形势下我国核应急管理工作探讨[j].中国核工业,2008,4:49-50.[10] 吴柏龄,郭力生.核事故对公众的社会心理影响与对策核应急专题报告.国家核事故应急委员会办公室.1993.[11] 李祥明,王延.对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响应的探讨[j].山东环境,2 002,112:31-32.[12] 江其生,李峰生,李伟,等.核事故医学应急救援装备与技术需求[j].医疗卫生装备,2007,28(5):22-23.[13] 刘英.核应急和放射应急医学准备与响应[j].中国辐射卫生,2007,16(1):83-84.[14] iaea.generic procedures for medical response duringa nuclear or radiological emergency [p].epr - med ical (2005).vienna:iaea,2005.[15] iaea.follow-up of delayed health consequences of acute accidental radiation exposure lessons to be learned from their medical management.iaea-tecdoc-1300,vienna:iaea,20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