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的配料与溶制实验报告_1
玻璃的高温熔制

玻璃的高温熔制一、实验目的1、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玻璃成分的设计、原料的选择、配料的计算、配合料的制备、用小型坩埚进行玻璃的熔制、玻璃试样的成形等,完成一整套玻璃材料制备过程的基本训练;2、了解熔制玻璃的设备及其测试仪器,掌握其使用方法;3、观察熔制温度、保温时间和助熔剂对熔化过程的影响;4、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玻璃成分、熔制制度是否合理。
二、实验原理玻璃的高温熔制,是指通过一定的高温过程,最终制的具有一定性能的玻璃产品。
熔制是玻璃生产中重要的工序之一,它是配合料经过高温加热形成均匀的、无气泡的、并符合成形要求的玻璃液的过程。
玻璃的高温熔制过程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它包括一系列的物理的、化学的、物理化学的现象和反应,这些现象和反应的结果使各种原料的机械混合物变成了复杂的熔融物即玻璃液。
物理过程:指配合料加热时水分的排除,某些组成的挥发,单晶转变以及单组分的融化过程。
化学过程:各种盐类被加热后结晶水的排除,盐类的分解,各组分间的相互反应以及硅酸盐的形成等过程。
物理化学过程:包括物料的固相反应,共熔体的产生,各组分生成物的互熔,玻璃液与炉气之间、玻璃液与耐火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等过程。
应当指出,这些反应和现象在熔制过程中常常不是严格按照某些预定的顺序进行的,而是彼此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例如,在硅酸盐形成阶段中伴随着玻璃形成过程,在澄清阶段中同样存在着玻璃液的均化。
为便于学习和研究,常可根据熔制过程中的不同实质而分为硅酸盐形成、玻璃形成、玻璃液的澄清、均化和冷却五个阶段。
纵观玻璃熔制的全过程,就是把合格的配合料加热融化使之成为合乎成型要求的玻璃液。
其实质就是把配合料熔制成玻璃液,把不均质的玻璃液进一步改善成均质的玻璃液,并使之冷却到成型所需要的粘度。
因此,也可把玻璃熔制的全过程划分为两个阶段,即配合料的熔制阶段和玻璃液的精炼阶段。
三、实验准备1、高温电炉一台及其附属设备(调压器一台,电流表一只,电压表一只,测温铂铑—铂热电偶一只,电位差计一台).如图1所示:2、高铝坩埚(100m1 或 150m1).3、研钵一个;料勺若干(每种原料一把).4、百分之一天平(也可用千分之一天平),一台.5、坩埚钳,石棉手套.6、浇注玻璃样品的模具.7、退火用马弗炉(附控温仪表).8、化工原料:石英砂(SiO2),纯碱(Na2CO3).碳酸钙(CaCO3),碳酸镁(MgCO3),氢氧化铝[A1(OH)3]等四、实验步骤(一)玻璃成分的设计首先,要确定玻璃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工艺性能,并依此选择能形成玻璃的氧化物系统. 确定决定玻璃主要性质的氧化物, 然后确定各氧化物的含量. 玻璃系统一般为三组分或四组分,其主要氧化物的总量往往要达到 90%(质量) .此外,为了改善玻璃某些性能还要适当加入一些既不使玻璃的主要性质变坏而同时使玻璃具有其他必要性质的氧化物. 因此,大部分工业玻璃都是五六个组分以上。
简单玻璃工操作实验报告

简单玻璃工操作实验报告一、引言玻璃是一种常见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玻璃的制备过程中,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操作步骤,这就需要熟练的玻璃工进行操作。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简单玻璃工操作的观察和分析,探索玻璃制备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操作要点。
二、实验材料和设备实验材料:玻璃原料、助剂等实验设备:玻璃熔炉、玻璃模具、玻璃切割工具、玻璃抛光机等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所需玻璃原料和助剂按照一定比例准备好,确保原料的纯度和质量。
2. 玻璃熔炼:将准备好的玻璃原料放入玻璃熔炉中进行熔炼。
注意控制熔炼温度和时间,以确保玻璃原料充分熔化,得到均匀的玻璃液。
3. 玻璃成型:将熔融状态的玻璃液倒入玻璃模具中,利用重力或其他辅助工具使玻璃液充分填满模具。
同时,注意控制冷却速度,避免玻璃出现裂纹或变形。
4. 玻璃切割:待玻璃完全冷却固化后,将玻璃块取出进行切割。
使用玻璃切割工具,在玻璃表面划出预定的切割线,然后用力敲击使玻璃断裂。
5. 玻璃抛光:切割后的玻璃边缘可能会比较粗糙,需要进行抛光处理。
使用玻璃抛光机,将玻璃边缘放置在研磨轮上进行研磨,直至得到光滑的边缘。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以上的实验步骤,我们成功地制备了一块玻璃样品。
观察结果显示,玻璃样品表面光滑,边缘整齐,没有明显的裂纹和变形现象。
这表明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掌握了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关键要点。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准备工作的重要性。
玻璃原料的纯度和质量直接影响到最终玻璃制品的质量。
因此,在进行实验前,我们应该仔细选择和检验原料,并按照一定比例进行配比。
在玻璃熔炼过程中,控制熔炼温度和时间也是非常关键的。
过高的温度会导致玻璃液的烧结和气泡产生,而过低的温度则会影响玻璃液的熔化程度。
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材料的熔点和熔化性质,合理控制熔炼条件。
玻璃成型过程中的冷却速度也需要注意。
过快的冷却速度会导致玻璃快速固化,易产生内部应力,从而引起裂纹。
玻璃熔制 玻璃熔制

5 玻璃熔制5.1 实验目的意义玻璃是无机材料的一个重要领域。
它所涉及的应用范围相当广泛,在现代高科技领域,特种玻璃制品有激光玻璃、零膨胀微晶玻璃、特种光纤、特种玻璃涂层…。
伴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玻璃制备的方法也逐渐多样化,从传统的高温熔制方法到现在的低温液相法、气相沉积法。
但是传统的高温熔制法仍然占据着当前玻璃制品生产的绝大部分。
:本实验的目的本实验的目的:(1)通过玻璃的高温熔制实验了解玻璃的制备工艺流程。
(2)了解影响玻璃制备的各种物理、化学因素。
(3)根据玻璃的性能要求能独立完成玻璃的制作配方、制定工艺流程图。
(4)了解玻璃的高温熔制设备。
5.2 实验基本原理玻璃的基本概念::(1) 玻璃的基本概念按照现代玻璃的定义主要包含两个条件即A: 存在非晶态固体。
B: 表现出玻璃的转变现象。
根据上述条件玻璃的范围被拓展了,与此同时制备玻璃的方法也发生了变化,除了高温熔制以外出现了低温合成、气相沉积…。
(2) 玻璃的基本组成玻璃的基本组成::按照玻璃组成中的化合物主体分类可分为硅酸盐、磷酸盐、氟化物玻璃、硫系玻璃…。
通常在玻璃组成设计过程中都是根据所需的特定物理、化学性能指标进行单一或者多种化合物的组合。
(3) 熔融法玻璃制备过程(工艺流程图):(A)玻璃配合料: 根据配方确定玻璃的主要原料(Si、Al、B、Ca、Na…),辅助原料(氧化剂、还原剂、助熔剂、澄清剂、晶核剂、着色剂、脱色剂),玻璃熟料(同组成碎玻璃,起助熔和节能效果)。
(B)玻璃高温熔融过程:玻璃配合料加热→配合料熔化(主要是完成玻璃化反应)→残余原料颗粒的熔解→澄清→均化→调节到玻璃的成形温度。
(C)玻璃制备工艺流程图:玻璃配合料→混合(控制粉体的颗粒度、均匀度、水分)→坩埚(根据需要选择坩埚的种类和尺寸)→高温熔制设备(自动控温、定时,制定升温、保温、冷却曲线图)→玻璃成形设备(手工成形、自动成形)→退火设备(去除玻璃应力)→检验→包装入库。
无机玻璃制造实验报告(3篇)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无机玻璃的基本组成和特性。
2. 掌握无机玻璃的制造工艺流程。
3. 学习使用玻璃仪器进行实验操作。
4. 熟悉无机玻璃的性能测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无机玻璃是一种非晶态固体,主要由硅酸盐、硼酸盐、磷酸盐等无机化合物组成。
其制造原理是通过熔融、冷却等过程,使无机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形成非晶态结构。
本实验采用熔融法制备无机玻璃。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材料:- 硅砂- 纯碱- 石灰石- 硼砂- 氧化铝- 硫酸铜- 硫酸钡仪器:- 熔炉- 高温炉- 玻璃棒- 玻璃模具- 砂轮机- 粉碎机- 滤纸- 烘箱四、实验步骤1. 原料准备:将硅砂、纯碱、石灰石、硼砂、氧化铝等原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均匀。
2. 熔融:将混合好的原料放入熔炉中,加热至熔融状态。
注意控制温度,避免过热导致玻璃质量下降。
3. 搅拌:使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熔融物,使原料充分混合均匀。
4. 冷却:将熔融物倒入玻璃模具中,放入高温炉中冷却。
冷却过程中注意控制炉温,避免温差过大导致玻璃内部产生裂纹。
5. 成型:冷却至室温后,取出玻璃样品,使用砂轮机进行切割、打磨等成型处理。
6. 性能测试:对制成的无机玻璃进行性能测试,包括透明度、硬度、耐热冲击性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透明度:实验制备的无机玻璃具有较好的透明度,达到95%以上。
说明原料的选择和熔融工艺对玻璃透明度有重要影响。
2. 硬度:实验制备的无机玻璃硬度较高,达到莫氏硬度6-7级。
说明原料的选择和熔融工艺对玻璃硬度有重要影响。
3. 耐热冲击性:实验制备的无机玻璃具有良好的耐热冲击性,在温差为150℃的情况下,未出现裂纹。
说明原料的选择和熔融工艺对玻璃耐热冲击性有重要影响。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实验,掌握了无机玻璃的制造工艺流程。
2. 了解了原料选择和熔融工艺对无机玻璃性能的影响。
3. 学会了使用玻璃仪器进行实验操作。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高温烫伤。
2. 操作过程中要小心谨慎,防止玻璃样品损坏。
学生制作玻璃实验报告(3篇)

实验名称:玻璃的制备与性质研究实验目的:1. 学习玻璃的制备方法及其原理。
2. 探究不同原料对玻璃性质的影响。
3. 了解玻璃的性质和应用。
实验时间:2023年4月15日实验地点:化学实验室实验器材:1. 玻璃棒2. 烧杯3. 酒精灯4. 玻璃管5. 砂纸6. 玻璃片7. 烧杯夹8. 玻璃模具9. 玻璃粉末10. 砂轮机11. 秒表12. 温度计13. pH试纸14. 纯净水16. 碱性溶液17. 酸性溶液实验步骤:一、玻璃的制备1. 准备原料:石英砂、纯碱、石灰石。
2. 将石英砂、纯碱、石灰石按一定比例混合,放入烧杯中。
3. 加入适量纯净水,搅拌均匀。
4. 将混合液倒入玻璃模具中,置于酒精灯上加热。
5. 加热过程中,观察玻璃液体的变化,当玻璃液体由粘稠逐渐变得透明时,停止加热。
6. 待玻璃液体冷却后,取出玻璃模具,将玻璃敲打成所需形状。
二、玻璃的性质研究1. 硬度测试:使用砂轮机对玻璃进行切割,观察切割过程中的现象,记录切割时间。
2. 熔点测试:将玻璃放入烧杯中,加热至玻璃熔化,记录熔化温度。
3. 热膨胀系数测试:将玻璃加热至一定温度,放入冷水中,观察玻璃的变化,记录变化时间。
4. 酸碱度测试:将玻璃放入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中,观察玻璃的变化,记录pH值。
5. 透明度测试:将玻璃放入纯净水、酒精和蒸馏水中,观察透明度的变化。
实验结果与分析:一、玻璃的制备实验中,按照石英砂、纯碱、石灰石的质量比1:1:1进行混合,制备出的玻璃具有较好的透明度和硬度。
在加热过程中,玻璃液体逐渐变得透明,表明原料中的杂质被去除,玻璃质量较好。
二、玻璃的性质研究1. 硬度测试:玻璃切割过程中,切割时间较短,表明玻璃具有较好的硬度。
2. 熔点测试:玻璃熔化温度约为1600℃,说明玻璃具有较高的熔点。
3. 热膨胀系数测试:玻璃加热后放入冷水中,发生膨胀现象,表明玻璃具有较好的热膨胀系数。
4. 酸碱度测试:玻璃在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中均未发生明显变化,pH值约为7,表明玻璃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
玻璃厂实训报告

玻璃厂实训报告一、引言玻璃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具、器皿等各个领域。
为了深入了解玻璃的制造过程和技术,我参与了玻璃厂的实训活动。
本报告旨在总结我在玻璃厂实训期间所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并分析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二、实训内容1. 玻璃制程在实训期间,我了解了玻璃的制程流程。
玻璃的制造主要包括原料准备、熔化、成型、退火和加工等环节。
通过实地观察和实际操作,我深入了解了每个制程环节的重要性和流程细节。
2. 原料准备原料准备是玻璃制造的第一步。
我在实训中学会了选择和配比不同种类的玻璃原料,了解了各种原料对玻璃材料性能的影响。
同时,还学会了原料的清洗、破碎和混合等操作。
3. 熔化玻璃熔化是将原料加热到高温并使其熔化的过程。
我在实训中学到了使用不同类型的熔炉以及掌握了熔化温度和时间的控制方法。
同时,对熔化过程中产生的气体等问题也进行了了解。
4. 成型在熔化后,需要对玻璃进行成型。
我学会了使用不同种类的模具和成型设备,掌握了玻璃吹制和压制等操作技巧。
此外,对于不同类型的玻璃制品,如平板玻璃、容器玻璃等,也了解了其成型工艺的差异。
5. 退火退火是玻璃成型后的重要环节,通过退火可以消除玻璃内部的应力,提高其强度和稳定性。
在实训中,我学习了退火设备的使用以及退火的温度和时间控制方法。
6. 加工玻璃制成后,还需要进行各种加工处理,如切割、打磨、涂层等。
我在实训中体验了这些加工过程,并了解了各种加工设备的使用和操作要点。
三、实践问题与解决方法在实训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但通过团队合作和实训导师的指导,我成功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1. 原料配比问题在初期的实训中,我对不同原料的配比掌握不够熟练,导致玻璃的成分不均匀。
通过与实训导师的反复沟通和实践操作,我掌握了正确的配料比例,解决了这一问题。
2. 熔炉温度控制问题熔炉温度控制是影响玻璃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初始实训中,我对温度的调控不够准确,导致玻璃的熔化效果不理想。
简单玻璃工实验报告

简单玻璃工实验报告一、前言玻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材料之一,它具有透明、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性,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简单的玻璃工实验,深入了解玻璃的制作过程,并探索玻璃的特性和用途。
二、实验材料1. 硼砂:用于制作玻璃的重要原料,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能。
2. 二氧化硅:增加玻璃的硬度和光学性能,也是玻璃的重要原料之一。
3. 石英砂:提供钠元素,使玻璃的折射率更高,透光性更好。
4. 烧杯、玻璃棒、火柴:用于玻璃制作过程中的搅拌和加热。
5. 熔炉:提供高温环境,用于将材料熔化并形成玻璃。
三、实验步骤1. 将硼砂、二氧化硅和石英砂按一定比例混合在熔炉中,然后加热至高温。
2. 使用玻璃棒在混合材料中搅拌均匀,保证各种材料充分混合。
3. 将混合材料在高温下加热,使其熔化变成液体状态。
4. 将熔化的材料倒入预先准备好的模具中,静置待其冷却凝固。
5. 取出冷却凝固的玻璃制品,进行后续的打磨和加工。
四、实验结果通过以上实验步骤,我们成功制作出了一块具有透明性质的玻璃制品。
在制作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熔化的材料慢慢流动并填满整个模具,而后逐渐变硬并变成固态。
最终我们得到了一块光滑平整的玻璃制品。
五、讨论和分析1. 玻璃制作过程中的原材料选取非常关键。
硼砂、二氧化硅和石英砂的比例对玻璃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不同的比例可制得不同种类的玻璃,如硼玻璃、石英玻璃等。
2. 玻璃制作过程中的温度控制也至关重要。
过高的温度可能导致玻璃成分失配,影响玻璃的质量;过低的温度则可能使玻璃难以熔化。
3. 制作出的玻璃材料比较脆弱,容易受到外力的影响而破碎。
因此,后续的打磨和加工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可以提高玻璃制品的强度和光学性能。
六、玻璃的应用玻璃由于其良好的透明性和耐高温性能,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
以下是玻璃的一些常见应用:1. 建筑行业:玻璃可以用作建筑物的窗户、墙面和天花板等,提供良好的透光性和美观性。
玻璃制作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玻璃的成分和性质;2. 掌握玻璃的熔制方法;3. 学习玻璃制品的制作工艺;4. 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玻璃是一种非晶态的固体,主要由硅酸盐、硼酸盐、碳酸盐等化合物组成。
在高温下,这些化合物熔融后,通过冷却和固化形成玻璃。
玻璃具有良好的透明度、硬度、耐热性等特性,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
三、实验器材1. 玻璃熔炉;2. 玻璃棒;3. 玻璃模具;4. 玻璃原料(如:石英砂、硼砂、碳酸钠等);5. 搅拌棒;6. 防护眼镜;7. 实验记录本。
四、实验步骤1. 玻璃熔制(1)称取适量的玻璃原料,放入玻璃熔炉中;(2)点燃熔炉,调节温度至约1500℃;(3)用玻璃棒搅拌熔融的玻璃,使其充分混合均匀;(4)观察玻璃熔融状态,当熔融的玻璃呈清澈透明时,表示玻璃已熔制完成。
2. 玻璃成型(1)将熔融的玻璃倒入玻璃模具中;(2)用玻璃棒轻轻搅拌,使玻璃在模具中均匀分布;(3)待玻璃冷却固化后,取出玻璃制品。
3. 玻璃制品的加工(1)用磨砂纸对玻璃制品表面进行打磨,去除气泡和杂质;(2)用抛光膏对玻璃制品进行抛光,提高其透明度和光泽度;(3)根据需要,对玻璃制品进行切割、雕刻等加工。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制作出玻璃制品,并对其进行了加工。
实验过程中,我们掌握了玻璃的熔制方法、成型工艺和加工技术。
2. 实验分析(1)玻璃熔制过程中,温度的控制至关重要。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玻璃的熔融质量和成型效果;(2)玻璃成型过程中,玻璃的流动性和冷却速度会影响制品的形状和尺寸。
因此,要合理选择模具和冷却条件;(3)玻璃制品的加工过程中,磨砂、抛光等工艺对制品的外观和质量有很大影响。
要掌握合适的加工参数,以达到理想的加工效果。
六、实验总结本次玻璃制作实验,使我们了解了玻璃的成分、性质和制作工艺。
通过实验,我们掌握了玻璃熔制、成型和加工的基本技能,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制备玻璃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玻璃的制备过程及其原理。
2. 掌握玻璃熔制、成型、退火等基本工艺。
3. 学习玻璃的化学成分对其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玻璃是一种非晶态固体,主要由硅酸盐、氧化物等组成。
制备玻璃的基本原理是:将原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在高温下熔融,然后通过成型、退火等工艺制成各种玻璃制品。
三、实验材料1. 原料:石英砂、石灰石、长石、纯碱等。
2. 设备:高温熔炉、成型模具、退火炉、实验台等。
3. 仪器:天平、温度计、秒表等。
四、实验步骤1. 配制玻璃原料:按照实验配方,准确称取石英砂、石灰石、长石、纯碱等原料。
2. 熔制玻璃:将称量好的原料放入高温熔炉中,加热至熔融状态。
熔融温度一般为1500℃左右。
3. 成型:将熔融的玻璃液倒入成型模具中,冷却凝固后取出玻璃制品。
4. 退火:将成型后的玻璃制品放入退火炉中,逐渐升温至一定温度(如500℃左右),保持一段时间,然后缓慢降温至室温。
5. 实验数据处理:记录实验过程中各阶段的温度、时间等数据,分析玻璃的制备过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玻璃熔融温度:实验中玻璃熔融温度为1500℃左右。
(2)玻璃制品外观:制备的玻璃制品表面光滑,无气泡、裂纹等缺陷。
(3)退火温度:实验中退火温度为500℃左右。
2. 结果分析(1)玻璃熔融温度:玻璃熔融温度取决于原料的化学成分和熔融过程。
实验中,采用高温熔炉,确保玻璃熔融充分。
(2)玻璃制品外观:玻璃制品外观质量与原料质量、熔制工艺、成型模具等因素有关。
本实验中,通过严格控制原料质量和熔制工艺,制备的玻璃制品外观质量较好。
(3)退火温度:退火温度对玻璃制品的性能有重要影响。
实验中,退火温度为500℃左右,有利于消除玻璃制品的内应力,提高其机械强度。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实验,掌握了玻璃的制备过程及其原理。
2. 掌握了玻璃熔制、成型、退火等基本工艺。
3. 玻璃的化学成分对其性能有重要影响,本实验中通过调整原料比例,制备了性能较好的玻璃制品。
玻璃工作实验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玻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掌握玻璃的制作工艺和加工方法。
3. 学习玻璃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玻璃是一种非晶态固体,主要由硅酸盐类化合物组成。
在高温下,硅酸盐类化合物熔融,经过冷却和固化形成玻璃。
玻璃具有优良的透明度、硬度和化学稳定性,广泛应用于建筑、电子、光学等领域。
三、实验器材1. 玻璃原料:石英砂、石灰石、纯碱等。
2. 熔炉:电炉、燃气炉等。
3. 玻璃加工设备:玻璃切割机、磨边机、抛光机等。
4. 其他:玻璃模具、冷却水池、热电偶等。
四、实验步骤1. 玻璃熔制(1)将石英砂、石灰石、纯碱等原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放入熔炉中。
(2)开启熔炉,升温至约1500℃,使原料熔融。
(3)维持高温,使熔融的原料充分反应,形成均匀的玻璃液。
(4)将玻璃液倒入模具中,进行初步成型。
2. 玻璃加工(1)切割:将成型的玻璃板放入玻璃切割机中,按照设计尺寸进行切割。
(2)磨边:将切割好的玻璃板放入磨边机中,进行磨边处理。
(3)抛光:将磨边后的玻璃板放入抛光机中,进行抛光处理。
(4)清洗:将抛光后的玻璃板放入清洗池中,进行清洗。
3. 玻璃制品检测(1)检测玻璃的物理性质:透明度、硬度、化学稳定性等。
(2)检测玻璃制品的尺寸和形状。
(3)检测玻璃制品的表面质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玻璃熔制实验过程中,玻璃原料在高温下熔融,形成均匀的玻璃液。
通过控制熔炉温度和原料比例,可以制备出不同成分和性质的玻璃。
2. 玻璃加工实验中,通过切割、磨边、抛光等加工方法,将玻璃板加工成所需尺寸和形状。
加工过程中,要确保玻璃制品的表面质量,避免出现划痕、气泡等缺陷。
3. 玻璃制品检测实验结果显示,玻璃制品具有良好的透明度、硬度和化学稳定性。
尺寸和形状符合设计要求,表面质量良好。
六、实验结论1. 玻璃是一种非晶态固体,具有优良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2. 玻璃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熔制、加工和检测等环节。
玻璃实训报告范文

一、实习目的本次玻璃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理论学习,了解玻璃的生产工艺流程、生产设备、玻璃的类型及其特性,掌握玻璃深加工技术,为今后从事玻璃行业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习时间2022年X月X日至2022年X月X日三、实习地点XX玻璃有限公司四、实习单位及部门XX玻璃有限公司,生产部五、实习内容1. 玻璃生产工艺流程(1)原料准备:将石英砂、石灰石、纯碱等原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进行粉碎、筛分、烘干等处理。
(2)熔化:将处理好的原料送入熔窑,通过高温熔化,形成玻璃液。
(3)成型:将玻璃液送入成型设备,如浮法、垂直引上、压延等,形成不同厚度的玻璃板。
(4)退火:将成型后的玻璃板送入退火炉,消除内应力,提高玻璃的机械强度。
(5)切割:将退火后的玻璃板按照所需尺寸进行切割。
(6)深加工:根据客户需求,对玻璃进行磨边、钻孔、钢化、夹层等深加工处理。
2. 玻璃类型及其特性(1)平板玻璃:具有透明度高、强度好、耐腐蚀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具、汽车等行业。
(2)钢化玻璃: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安全性,适用于建筑、家具、汽车等行业。
(3)夹层玻璃:具有抗冲击、防火、防盗等特点,适用于建筑、家具、汽车等行业。
(4)热反射玻璃:具有隔热、节能、防紫外线等特点,适用于建筑、家具等行业。
3. 玻璃深加工技术(1)磨边:将玻璃边缘磨成所需形状,如直边、圆角等。
(2)钻孔:在玻璃上钻孔,满足特殊需求。
(3)钢化:提高玻璃的强度和安全性。
(4)夹层:在两层玻璃之间加入PVB膜,提高玻璃的抗冲击性能。
六、实习总结1. 通过本次玻璃实训,我对玻璃的生产工艺流程、生产设备、玻璃类型及其特性有了深入了解。
2. 在实际操作中,我掌握了玻璃深加工技术,如磨边、钻孔、钢化、夹层等。
3. 本次实习使我认识到玻璃行业的发展前景,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了基础。
4. 在实习过程中,我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学会了与他人沟通、协作,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玻璃的配料与溶制实验报告

玻璃的配料与溶制实验报告篇一:玻璃的设计与烧制实验报告——12材料B组第六小组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学生姓名:李宝仪、李晓君学号:XX2400136、XX2400123 专业:材料化学年级、班级: XX 课程名称:无机非金属材料实验实验项目:玻璃的制备实验指导老师: 罗穗莲实验评分:一、实验目的:1、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玻璃成分的设计,原料的选择,配料的计算,配合料的制备,用小型坩埚进行玻璃的熔制,玻璃试样的成型。
2、了解熔制玻璃的设备爱及其测试仪器。
3、观察熔制温度,保温时间和助熔剂的含量对熔化过程的影响。
4、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玻璃成分,熔制温度是否合理。
二、实验原理:玻璃的熔制,就是把合格的配合料加热熔化使之成为合乎成型要求的玻璃液,把配合料熔制成的玻璃液,把其中的不均质进一步改善成均质的玻璃液,并使之冷却到成型所需粘度,分为配合料的熔制阶段和玻璃液的精炼阶段。
三、实验药品与仪器实验药品:石英砂(SiO2)、碳酸钠(Na2CO3)、碳酸钾(K2CO3)、碳酸钙(Ca2CO3)、碱式碳酸钙、氧化铝、硫酸铜、镁盐(均为化学纯)仪器:高温电炉一台、高铝坩埚、研钵一个、料勺若干、百分之一天平、坩埚钳、石棉手套、浇注玻璃液样品的模具、退火用马沸炉四、实验步骤1、玻璃成分的设计确定玻璃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工艺性质,依此选择所能形成玻璃的氧化物系统,确定决定玻璃只要性质的氧化物,然后确定各氧化物含量,首先确定玻璃成分。
23机械强度,因此加入3% Al2O33、CaO可以增加玻璃的化学稳定性和机械强度,含量一般不超过12.5%,能降低玻璃液粘度,加速玻璃的熔化和澄清,也是澄清剂的一种,因此加入8%。
实验现象:玻璃透明无气泡,呈浅蓝色。
表面具有光泽,平滑无凹凸面。
内部无气泡,有裂纹,透明度高。
结果分析:玻璃透明无气泡,说明均化澄清阶段效果好,气体率控制得当。
玻璃呈现蓝色,仅仅加入了0.2%的CuO,说明着色剂效果强,用量很少即可。
玻璃制备实验

1. 实验目的:玻璃的结构和性质1、掌握玻璃组成的设计方法和配方的计算方法;2、了解玻璃熔制的原理和过程以与影响玻璃熔制的各种因素;3、熟悉高温炉和退火炉的使用方法和玻璃熔制的操作技能。
2. 实验试剂:玻璃的原料与其作用注:原料混合需要加水,防止原料反应的粉尘污染而且可以增大物料之间的反应表面积。
但含水率太高,在批料加热熔融时,水分蒸发要多消耗热能,延长融融时间。
所以含水率要控制在5%以下。
着色剂的投放应循序渐进,不要一下子投放太多,否则玻璃会出现偏色时会很难纠正。
(1)玻璃设计配方:此方被称为768 号玻璃,其组成成分( %) 如下:SiO2 75 ,B2O3 0. 54 ,CaO 3. 7 ,MgO 1.08 ,PbO 0. 48 ,ZnO 0. 74 ,K2O 0. 91 ,Na2O 17. 3。
组成中除含有17. 3 %的Na2O 外,还有B2O3 、PbO等,硬化速度较慢,属于“长”(慢凝) 玻璃,由于轻瓶壁厚减薄,冷却速度加快,采用“长”玻璃,可使玻璃液在模型中合理分布,壁厚均匀,有利于提高强度和热稳定性。
熔制温度为1480~1500 ℃,成型温度为1200 ℃,退火温度为540 ℃,退火质量对强度影响较大,可使强度变化20 %或更多。
(3)玻璃原料的作用SiO2;玻璃的主要成分,占玻璃65~75%以上。
Al2O3;提高玻璃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机械强度、硬度和折射率,减轻玻璃对耐火材料的侵蚀。
Fe2O3;与Cr2O3共用,可制得绿色玻璃。
Ca O :作稳定剂,但含量大于12.5%时,能使玻璃结晶化增大,发脆。
MgO : 作稳定剂。
BaO :作助溶剂,防辐射。
Na2O :降低玻璃粘度,使之易于熔融和成型。
Cuso:使物质对光线产生选择性吸收,显出蓝绿色。
Na2SO4 :作澄清剂,在玻璃熔制过程中能分解产生气体,或能降低玻璃的粘度,促进排除玻璃液中气泡。
3.实验原理:根据玻璃制品的性能要求,设计玻璃的化学成分组成,并为此为主要依据进行配料,制备好的配合料在高温下加热,将进行一系列的物理的、化学的、物理化学的变化,变化的结果使各种原料的机械混合物变成复杂的熔融物,即没有气泡、结石、均匀的玻璃液,然后均匀地降温以供成型需要。
玻璃工程操作实验报告

玻璃工程操作实验报告玻璃工程操作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玻璃工程的基本操作技能和知识,包括玻璃原料的制备、玻璃熔制、玻璃成型和玻璃加工等环节。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玻璃的性质和特点,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玻璃是一种无定形固体,由硅酸盐、硼酸盐、磷酸盐等原料在一定温度下熔融而成。
玻璃工程操作主要包括原料制备、玻璃熔制、玻璃成型和玻璃加工等环节。
在原料制备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玻璃要求,选取合适的原料并进行配比;在玻璃熔制过程中,需要将原料加热至熔融状态,形成均匀的玻璃液;在玻璃成型过程中,需要将玻璃液通过不同的成型方法制成所需的玻璃制品;在玻璃加工过程中,需要对玻璃制品进行切割、研磨、抛光等处理,以满足使用要求。
三、实验步骤1.原料制备本实验选用石英砂、纯碱、石灰石等原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制备出所需的玻璃原料。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将石英砂、纯碱、石灰石等原料按照一定比例称重并混合均匀;(2)将混合好的原料放入研磨机中研磨成细粉;(3)将研磨好的原料粉末过筛,去除颗粒较大的杂质。
2.玻璃熔制将制备好的玻璃原料放入坩埚中,加热至熔融状态,形成均匀的玻璃液。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将坩埚放入高温炉中,加热至1400℃左右;(2)将制备好的玻璃原料加入坩埚中;(3)观察玻璃原料的熔融情况,待原料完全熔融后,保温一定时间,使玻璃液充分均化。
3.玻璃成型将熔融的玻璃液通过不同的成型方法制成所需的玻璃制品。
本实验采用吹制法成型,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将一根长约1.5m的玻璃管插入熔融的玻璃液中;(2)用嘴吹气,使玻璃管中的玻璃液形成一个气泡;(3)将气泡逐渐吹大,直至形成一个球形;(4)将球形玻璃制品从玻璃管中取出,进行冷却。
4.玻璃加工对制成的玻璃制品进行切割、研磨、抛光等处理,以满足使用要求。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将冷却后的玻璃制品进行切割,得到所需尺寸和形状;(2)将切割好的玻璃制品放入研磨机中进行研磨,去除表面毛刺和不平整部分;(3)将研磨好的玻璃制品放入抛光机中进行抛光,使表面更加光滑。
玻璃工的实验报告

玻璃工的实验报告
《玻璃工的实验报告》
在玻璃工业中,实验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实验,玻璃工们可以测试新的
玻璃配方、研究新的生产工艺、改进现有的生产流程,以及解决生产中遇到的
各种问题。
下面就是一份关于玻璃工的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研究新的玻璃配方,提高玻璃的强度和透明度。
实验材料:石英砂、石灰石、碳酸钠、氧化铝、氟化钠等原料。
实验步骤:
1. 将石英砂、石灰石、碳酸钠、氧化铝、氟化钠等原料按照一定的配方比例混
合均匀。
2. 将混合好的原料放入玻璃窑中进行熔化,控制熔化温度和时间。
3. 将熔化好的玻璃液注入模具中,进行成型。
4. 将成型好的玻璃制品进行退火处理,提高其强度和透明度。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成功研究出一种新的玻璃配方,该玻璃具有更高的
强度和透明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同时,我们还发现了一些生产中的问题,
并进行了相应的改进和解决。
结论:实验结果表明,通过不断的实验研究和改进,我们可以不断提高玻璃产
品的质量和性能,满足市场和客户的需求。
通过这份实验报告,我们可以看到玻璃工们在不断努力和探索中,为玻璃工业
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们的实验研究不仅提高了玻璃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也为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希望玻璃工们能够继续努力,不断创新,为玻璃工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玻璃工实验报告

玻璃工实验报告玻璃工实验报告一、引言玻璃是一种常见而又重要的材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它具有透明、坚固、耐热、耐腐蚀等优良特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制造业、化工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制作玻璃制品,了解玻璃的制作过程和性质。
二、实验目的1. 了解玻璃的基本制作原理;2. 掌握玻璃的制作工艺;3. 研究玻璃的物理性质。
三、实验步骤1. 准备材料:石英砂、石灰石、苏打灰、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2. 将石英砂和石灰石按一定比例混合,并加入适量的苏打灰;3. 将混合物放入高温炉中进行熔化;4. 将熔化的玻璃液倒入模具中,待其冷却凝固;5. 取出凝固的玻璃制品,并进行必要的加工和修整。
四、实验结果经过实验制作,我们成功制作了几个玻璃制品,包括杯子、花瓶和碗等。
这些制品外观光滑、透明,质地坚固。
经过检测,它们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耐腐蚀性,能够满足日常使用的要求。
五、实验分析1. 玻璃的制作原理: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其它成分包括氧化钠、氧化钙等。
在高温下,这些物质能够熔化并形成玻璃液。
当玻璃液冷却凝固后,形成坚固的玻璃制品。
2. 玻璃的物理性质:玻璃具有高透明度和光滑的表面,这使得它成为一种理想的材料用于制作容器和窗户等。
另外,玻璃还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耐腐蚀性,能够在高温和腐蚀性环境中保持稳定。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玻璃的基本制作原理和性质。
玻璃是一种非晶体材料,具有高透明度和坚固性,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制作玻璃制品需要熔化原料并冷却凝固,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和比例。
此外,玻璃的物理性质使其成为一种理想的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七、改进方向尽管本次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仍有一些改进的空间。
首先,可以进一步研究不同比例和成分对玻璃性质的影响,以获得更理想的玻璃制品。
其次,可以尝试不同的制作工艺,如真空吹制、浮法等,以提高玻璃制品的质量和效率。
八、参考文献1. 玻璃制作原理与技术,XXX,XX出版社,XXXX年。
玻璃加工化学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玻璃的化学组成及其加工过程中的化学反应。
2. 掌握玻璃加工的基本工艺流程,包括原料预处理、熔制、成型和热处理。
3. 分析玻璃加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化学变化及其对玻璃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玻璃是一种非晶态硅酸盐材料,主要由二氧化硅、氧化钠、氧化钙等成分组成。
在玻璃加工过程中,原料经过预处理、熔制、成型和热处理等步骤,形成具有特定性能的玻璃制品。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材料:- 石英砂- 纯碱- 石灰石- 长石- 氢氟酸- 水磨石仪器:- 粉碎机- 烧杯- 玻璃棒- 熔炉- 池窑- 退火炉- 精密磨床- 抛光机- 光学显微镜四、实验步骤1. 原料预处理:- 将石英砂、纯碱、石灰石和长石等原料进行粉碎,使颗粒度达到要求。
- 对潮湿原料进行干燥处理。
- 对含铁原料进行除铁处理,以保证玻璃质量。
2. 配合料制备:- 将预处理后的原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制备成配合料。
3. 熔制:- 将配合料放入池窑或坩埚窑内,进行高温(1550~1600度)加热,使之形成均匀、无气泡的液态玻璃。
4. 成型:- 将液态玻璃加工成所要求形状的制品,如平板、各种器皿等。
5. 热处理:- 通过退火、淬火等工艺,消除或产生玻璃内部的应力、分相或晶化,以及改变玻璃的结构状态。
6. 表面处理:- 根据需要,对玻璃制品进行表面处理,如磨砂、刻花、镀膜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熔制过程中的化学反应:- 在熔制过程中,原料中的二氧化硅、氧化钠、氧化钙等成分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硅酸盐类物质。
- 主要反应如下:- Na2CO3 + SiO2 → Na2SiO3 + CO2↑- CaCO3 + SiO2 → CaSiO3 + CO2↑2. 成型过程中的物理变化:- 液态玻璃在成型过程中,粘度逐渐增大,最终形成固态玻璃。
- 成型过程中的物理变化主要包括冷却、凝固、收缩等。
3. 热处理过程中的化学变化:- 热处理过程中,玻璃内部的应力、分相或晶化等发生变化。
溶解玻璃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玻璃的溶解性质及其影响因素。
2. 探究不同溶剂对玻璃溶解速度的影响。
3. 分析玻璃溶解过程中的化学反应。
二、实验原理玻璃是一种非晶态固体,由硅酸盐、金属氧化物等组成。
在特定条件下,玻璃可以溶解于某些溶剂中。
实验中,我们选用盐酸作为溶剂,通过观察玻璃在盐酸中的溶解速度,分析溶解过程中的化学反应。
三、实验材料1. 玻璃片(5cm×5cm,厚度约为1mm)2. 盐酸(浓度:1mol/L)3. 烧杯(100mL)4. 温度计5. 秒表6. 滤纸7. 试管8. 量筒9. 滴管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玻璃片清洗干净,并用滤纸吸干水分。
2. 在烧杯中加入50mL盐酸,用温度计测量盐酸的初始温度,记录数据。
3. 将玻璃片放入烧杯中,用滴管滴加少量盐酸,观察玻璃片表面是否产生气泡,以判断玻璃是否开始溶解。
4. 使用秒表记录玻璃片溶解所需时间,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玻璃片溶解的深度,直至玻璃片完全溶解。
5. 观察溶解过程中是否有气泡产生,记录气泡的颜色、大小和数量。
6. 在实验结束后,将烧杯中的溶液倒入试管中,用滴管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是否产生沉淀,以判断溶解过程中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7. 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过程中,玻璃片在盐酸中逐渐溶解,溶解速度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加快。
在实验初期,溶解速度较慢,玻璃片表面无明显变化;随着溶解时间的延长,溶解速度逐渐加快,玻璃片表面出现气泡,溶解深度逐渐增加。
2. 溶解过程中,气泡颜色呈无色,大小不一,数量逐渐增多。
这表明玻璃在盐酸中溶解时,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了气体。
3. 在实验结束后,向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
这表明溶解过程中,玻璃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氯化钠等物质。
六、实验结论1. 玻璃在盐酸中可以溶解,溶解速度受时间、温度等因素影响。
2. 溶解过程中,玻璃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氯化钠等物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玻璃的配料与溶制实验报告篇一:玻璃的设计与烧制实验报告——12材料B组第六小组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学生姓名:李宝仪、李晓君学号:XX2400136、XX2400123 专业:材料化学年级、班级: XX 课程名称:无机非金属材料实验实验项目:玻璃的制备实验指导老师: 罗穗莲实验评分:一、实验目的:1、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玻璃成分的设计,原料的选择,配料的计算,配合料的制备,用小型坩埚进行玻璃的熔制,玻璃试样的成型。
2、了解熔制玻璃的设备爱及其测试仪器。
3、观察熔制温度,保温时间和助熔剂的含量对熔化过程的影响。
4、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玻璃成分,熔制温度是否合理。
二、实验原理:玻璃的熔制,就是把合格的配合料加热熔化使之成为合乎成型要求的玻璃液,把配合料熔制成的玻璃液,把其中的不均质进一步改善成均质的玻璃液,并使之冷却到成型所需粘度,分为配合料的熔制阶段和玻璃液的精炼阶段。
三、实验药品与仪器实验药品:石英砂(SiO2)、碳酸钠(Na2CO3)、碳酸钾(K2CO3)、碳酸钙(Ca2CO3)、碱式碳酸钙、氧化铝、硫酸铜、镁盐(均为化学纯)仪器:高温电炉一台、高铝坩埚、研钵一个、料勺若干、百分之一天平、坩埚钳、石棉手套、浇注玻璃液样品的模具、退火用马沸炉四、实验步骤1、玻璃成分的设计确定玻璃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工艺性质,依此选择所能形成玻璃的氧化物系统,确定决定玻璃只要性质的氧化物,然后确定各氧化物含量,首先确定玻璃成分。
23机械强度,因此加入3% Al2O33、CaO可以增加玻璃的化学稳定性和机械强度,含量一般不超过12.5%,能降低玻璃液粘度,加速玻璃的熔化和澄清,也是澄清剂的一种,因此加入8%。
实验现象:玻璃透明无气泡,呈浅蓝色。
表面具有光泽,平滑无凹凸面。
内部无气泡,有裂纹,透明度高。
结果分析:玻璃透明无气泡,说明均化澄清阶段效果好,气体率控制得当。
玻璃呈现蓝色,仅仅加入了0.2%的CuO,说明着色剂效果强,用量很少即可。
玻璃出现裂纹,但是表面仍然光滑,裂纹没有影响表面光滑度,说明可能是由于冷却阶段过快引起玻璃出现裂纹,并非是由于玻璃的均化效果不好而产生的。
篇二:关于玻璃配料系统的实习报告.doc1.实习目的(1)让学生对四年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将之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2)锻炼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使之毕业后能够很好的适应社会。
(3)让学生明白实际与理论有所不同,并如何让实际和理论很好结合。
(4)能从实际生产中学到东西,让自己获益。
2.实习单位及岗位介绍2.1实习单位2.2岗位介绍实验室拥有国家重点型实验室,先进而且齐全的设备,教师力量充足,教学水平先进,为学生实验、创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场所。
3.实习内容及过程3.1微机配料控制系统简略在工农业生产过程中,有些产品是将某几种原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通过配制加工而成,这种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原料的过程,就是配料的过程。
其混合比例是否按预先规定的配比进行,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
同时,配料质量控制的优劣也直接关系着下游生产能否顺利进行。
如果配料的质量达不到要求,轻则造成原料、能源的浪费,重则影响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并且由于配料失误甚至会给整个生产酿成事故。
因此,要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的顺利进行,就要提高配料过程的精度和保证配料的速度。
玻璃是一种化学组成既定而又均质化的材料。
在玻璃的连续化生产中,原料配料的准确、均匀和稳定是生产优质玻璃的先决条件。
尤其是配合料的制备,需要同时对多种原料进行准确称量、混合、输送和投料,一旦出现事故势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因为一个现代化的大、中型玻璃池窑里容纳着一两千吨玻璃液,每昼夜要投入上百吨至数百吨配合料,而且在生产过程中各工序之间是连续作业,环环相扣,彼此影响很大,其影响在短时期内是难以清除的,造成的损失是以百万元来计算的。
由此可见原料的制备对玻璃生产的重要性。
原料的精确称量是配料工艺的核心,由于设备故障或者是人为因素都容易造成配料错料,因而引起玻璃质量的下降。
另外,如果采用人工配料,由于现场的粉尘较大,很容易对人的身体造成损害。
因此,提高配料系统的称量精度、提高系统自动化水平和可靠性,对保障玻璃生产线优质稳定生产、改善工人工作环境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所以,原料配料的自动化是现代玻璃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今,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飞速发展,人们普遍对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同样,在称重配料领域,人们对称重配料过程提出了“快速、准确、连续、自动”的要求。
为此,选择和设计合理的称重配料方式对实现原料的自动配料至关重要。
当今针对玻璃配料控制系统的应用研究也随着这种要求而广泛的开展起来,并且取得了许多成功的应用实例。
此外,食品、化工、饲料、陶瓷等行业也离不开配料生产过程叫21,也必须通过自动玻璃配料控制系统来实现生产的自动化。
虽然这些行业所用的物料和生产工艺不同,但其玻璃配料控制系统所要完成的任务却基本相同,因此,研究和开发一种自动玻璃配料控制系统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玻璃配料工业现状玻璃工业在我国产业中是一个重要的行业,并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玻璃配料行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玻璃出现了第一次发展高峰,以年增长35%的速度飞速发展,远远高于当时我国经济发展10%的增长速度,玻璃工业的发展异常引人注卧13J。
近年来,玻璃生产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
因此,稳定并提高产品质量、产量和增强竞争力成为玻璃生产发展的主要目标。
而基于这个目标开发的适用于玻璃生产的称重配料系统必须具有高速度、高性能、高精度、高可靠性和稳定性等特点,以适应现代化生产的要求。
目前我国玻璃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主要表现在:资源、能源消耗高,综合利用水平低;整体技术、装备及管理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产品结构不够合理,优质浮法和深加工率偏低: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国际竞争力差;企业科技创新和自主开发能力较差,缺乏具有驱动力的技术创新机制和能力;市场不规范,无序竞争现象比较突出等。
在玻璃配料技术方面,还存在着工艺落后、产品品种单一、设备装配不合理和自动化程度低等弊端,难以适应现代化玻璃工业发展的需要。
在玻璃配料控制系统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配料精度低,机电控制部分的可靠性差;缺少数据产以及对生产过程的实时动态监视。
配料精度低主要原因是电子秤系统的动态性范围小或用于配料的算法不合理造成的;而可靠性差主要是中间继电器和微机控制系统的可靠性低所致。
可靠性是重要的质量指标,但由于机械工艺、电子元件等基础工业发展的滞后,国内的微机配料系统的可靠性与国外产品相比尚有一定差距。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的发展,以可编程序控制器(PLC)为基础的集散控制系统己成为当今玻璃生产线控制系统的主流,并日趋成熟。
同时随着网络化信息化技术向自动化领域的渗透,使得自动化系统的体系结构面临一场深刻的变革,这种变革也必将对玻璃自动化产生重大影响。
3.2各种玻璃配料控制系统在配料生产过程中,一般应该能够实现全自动、半自动和手动配料,并且可以在不同工作模式之间进行切换。
玻璃配料控制系统必须有很高的可靠性来保证系统连续正常工作,出现故障时能及时报警并能够紧急停车,防止系统出现事故。
目前,我国配料领域选用的控制系统种类很多,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种:3.2.1直接数字控制系统利用计算机的分时处理功能直接对多个控制回路实现多种形式控制的多功能数字控制系统。
在这类系统中,计算机的输出直接作用于控制对象,故称直接数字控带 (Direct Digital Control,简称DDC)。
直接数字控制系统是一种闭环控制系统。
图3-1 直接数字控制系统框图系统中安排了一台中心计算机,由这台计算机通过多点巡回检测装置对过程参数进行采样,并将采样值与存于存储器中的设定值进行比较,再根据两者的差值和相应于指定控制规律的控制算法进行分析和计算,以形成所要求的控制信息,然后将其传送给执行机构去控制生产过程,用分时处理方式完成对多个单回路的各种控制,如比例积分微分、前馈、非线性、适应等控制。
同时,也可根据需要将必要的信息在终端机的屏幕上显示或用打印机打印出来。
直接数字控制系统具有在线实时控制、分时方式控制和灵活性、多功能性三个特点,并且其结构紧凑、轻便灵活、便于维护,有较高的抗干扰能力和控制精度,操作方便。
主要问题是在这种控制系统中,一切信息的交换均通过中心计算机,一旦该计算机出错,排查起来非常困难,并且将导致整个系统的瘫痪。
这种“风险集中”的结构体系导致了DDC系统在大中型过程控制系统中的低可靠性,影响了计算机技术在过程控制系统中的推广n钔。
因此这种控制系统在现代玻璃配料生产企业中己很少应用。
3.2.2监督控制系统监督控制(Supervisory Computer Control,简称SCC)系统又称设定值控制系统。
计算机监督控制系统是在操作指导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操作指导系统是一种开环控制结构,系统中计算机的作用是定时采集生产过程参数,按照工艺要求或指定的控制算法求出输入输出关系和控制量,并通过打印、显示和报警提供现场信息,以便管理人员对生产过程进行分析或以手动方式相应地调节控制量(给定值)去控制生产过程。
计算机监督控制系统具有闭环形式的结构,而且监控计算机具有较复杂的控制功能引。
它可以过程的状态、环境、素,按事先规定的控算出生产过程的最优并据此对模拟式调节一级直接数字控制系动整定,也可以进行制、最优控制以及适算,使生产过程始终工作状态。
SCC系统DDC系统图3-2 督控制系统框图在实时控制时采样周期不能太长的缺点,能完成较为复杂的计算,可实时实现优化控制。
此控制系统由监督控制计算机和数字控制计算机实现两级控制,SCC计算机根据原始的配料生产工艺信息和其它信息,监控管理整个配料过程、改变DDC级计算机配料给定值;DDC级计算机根据SCC计算机设定的配料给定值,实时控制称量配料。
DDC级计算机既可以是单片机,也可以是可编程控制器(PLC)。
DDC系统和SCC系统都属于集中控制型系统,当这种系统集中了很多的控制根据生产条件等因制模型计给定值,仪表或下统进行自顺序控应控制计处在最优改进了回路时,就必然会带来“危险高度集中”的问题,从而使系统的可靠性大为降低。
这就要求直接数字控制由集中型向分散型转移,于是出现了“控制分散,信息集中”的集散型控制系统。
3.2.3集散型控制系统集散控制系统又称分散型综合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简称DCS)系统,是对生产过程进行集中监视、操作、管理和分散控制的一种全新的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系统。
该系统将若干台微机分散应用于过程控制,全部信息通过通信网络由上位管理计算机监控,实现最优化控制,通过CRT装置、通信总线、键盘、打印机等,进行集中操作、显示和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