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和脊神经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神经学总论脊髓和脊神经优秀课件

起源:脊神经节假单极神经元
薄束
2)脊髓丘脑束: 包括脊髓丘脑前束和侧束。起于对侧后角 固有核,止于背侧丘脑,前束传导粗触觉; 侧束传导痛、温觉冲动。 起源:后角细胞
脊髓丘脑侧束
脊髓丘脑前束
2、下行传导束 皮质脊髓束 包括皮质脊髓侧束和皮质脊髓前束。 (a)功能:它们的功能是传导躯干和四肢的随意运动的冲动 (b)起源:起于对侧大脑皮质躯体运动中枢,在延髓的锥体 交叉左右交叉。侧束存在脊髓全长;前束只存在于上胸段 (c)终止:在脊髓内逐渐和脊髓前角运动细胞形成突触联系
四、 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1、灰质和白质
(1) 灰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 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集中的部位, 色泽灰暗,称为灰质。位于大脑 和小脑表面的灰质,称为大脑皮 质和小脑皮质。
(2) 白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 神经元的轴突集中的地方,因多 数轴突具有髓鞘,颜色苍白,称 为白质。轴突被髓鞘包绕称为神 经纤维。
二、神经系统的区分
按 位
中枢神经系统
脑 脊髓
置 分周围神经系统 Nhomakorabea脑神经:12对
脊神经:31对
按
分 躯体神经系统:皮肤和运动系
布
的
对 象
内脏神经系统:内脏、心血管和腺体
分 中枢部
脑 脊髓
周围部
躯体神经 内脏神经
躯体感觉神经 躯体神经 躯体运动神经
内脏感觉神经 内脏神经 内脏运动神经
一 般 躯 体 感 觉
3、神经纤维和髓鞘 4、突触
轴-树突触 轴-体突触 化学突触
四、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 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 反射是神经系统对内、外环境的刺激所做出的反应。 反射活动的形态基础是反射弧。 反射弧的五个基本组成部分:
薄束
2)脊髓丘脑束: 包括脊髓丘脑前束和侧束。起于对侧后角 固有核,止于背侧丘脑,前束传导粗触觉; 侧束传导痛、温觉冲动。 起源:后角细胞
脊髓丘脑侧束
脊髓丘脑前束
2、下行传导束 皮质脊髓束 包括皮质脊髓侧束和皮质脊髓前束。 (a)功能:它们的功能是传导躯干和四肢的随意运动的冲动 (b)起源:起于对侧大脑皮质躯体运动中枢,在延髓的锥体 交叉左右交叉。侧束存在脊髓全长;前束只存在于上胸段 (c)终止:在脊髓内逐渐和脊髓前角运动细胞形成突触联系
四、 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1、灰质和白质
(1) 灰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 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集中的部位, 色泽灰暗,称为灰质。位于大脑 和小脑表面的灰质,称为大脑皮 质和小脑皮质。
(2) 白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 神经元的轴突集中的地方,因多 数轴突具有髓鞘,颜色苍白,称 为白质。轴突被髓鞘包绕称为神 经纤维。
二、神经系统的区分
按 位
中枢神经系统
脑 脊髓
置 分周围神经系统 Nhomakorabea脑神经:12对
脊神经:31对
按
分 躯体神经系统:皮肤和运动系
布
的
对 象
内脏神经系统:内脏、心血管和腺体
分 中枢部
脑 脊髓
周围部
躯体神经 内脏神经
躯体感觉神经 躯体神经 躯体运动神经
内脏感觉神经 内脏神经 内脏运动神经
一 般 躯 体 感 觉
3、神经纤维和髓鞘 4、突触
轴-树突触 轴-体突触 化学突触
四、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 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 反射是神经系统对内、外环境的刺激所做出的反应。 反射活动的形态基础是反射弧。 反射弧的五个基本组成部分:
脊髓-最新PPT课件

前外侧沟
Anterolateral sulcus
后外侧沟
Posterolateral sulcus
编辑版ppt
12
编辑版ppt
13
编辑版ppt
14
脊髓节段
Segments of spinal cord
每对脊神经所连属的 一段脊髓,叫一个脊髓 节段。胚胎3个月与椎管等长, 新生儿脊髓末端平L3, 成人脊髓末端平L1体下缘
3
脊髓起源于神 经管的后部, 是中枢神经的 低级部分。上 与各级脑中枢 有广泛联系, 下借31对脊神 经分布到躯干 四肢和胸腹腔 脏器。
编辑版ppt
4
主要内容
脊髓位置与外形 脊髓的内部结构 脊髓的主要功能 脊髓的损伤类型
编辑版ppt
5
第一部分
脊髓位置和外形
Location and appearance of the spinal cord
传导非意识性本体感觉冲动
编辑版ppt
37
脊髓丘脑束(spinothalamic tract)
脊髓丘脑侧束:外侧索的前半 脊髓丘脑前束:前索
起于 Ⅲ-IV层的后角固有核(脊神经节细胞中 枢支入脊髓先上升1~2脊髓节后入后角固有核), 纤维斜经白质前连合交叉后在对侧的外侧索和前 索上行,止于丘脑,故称脊髓丘脑束。 脊髓丘脑侧束功能是传导痛觉和温度觉的冲动。 脊髓丘脑前束功能是传导粗略触觉冲动。
皮质脊髓侧束:外侧索
皮质脊髓前束:前索
控制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编辑版ppt
42
皮 质 脊 髓 束
编辑版ppt
皮质脊髓侧束:
起于中央前回 在延髓交叉 行于外侧索 终于脊髓前角 管理同侧上下肢肌 损伤后表现为痉挛性瘫痪 (硬瘫):无明显的肌萎 缩、 肌张力和腱反射亢进。
Anterolateral sulcus
后外侧沟
Posterolateral sulcus
编辑版ppt
12
编辑版ppt
13
编辑版ppt
14
脊髓节段
Segments of spinal cord
每对脊神经所连属的 一段脊髓,叫一个脊髓 节段。胚胎3个月与椎管等长, 新生儿脊髓末端平L3, 成人脊髓末端平L1体下缘
3
脊髓起源于神 经管的后部, 是中枢神经的 低级部分。上 与各级脑中枢 有广泛联系, 下借31对脊神 经分布到躯干 四肢和胸腹腔 脏器。
编辑版ppt
4
主要内容
脊髓位置与外形 脊髓的内部结构 脊髓的主要功能 脊髓的损伤类型
编辑版ppt
5
第一部分
脊髓位置和外形
Location and appearance of the spinal cord
传导非意识性本体感觉冲动
编辑版ppt
37
脊髓丘脑束(spinothalamic tract)
脊髓丘脑侧束:外侧索的前半 脊髓丘脑前束:前索
起于 Ⅲ-IV层的后角固有核(脊神经节细胞中 枢支入脊髓先上升1~2脊髓节后入后角固有核), 纤维斜经白质前连合交叉后在对侧的外侧索和前 索上行,止于丘脑,故称脊髓丘脑束。 脊髓丘脑侧束功能是传导痛觉和温度觉的冲动。 脊髓丘脑前束功能是传导粗略触觉冲动。
皮质脊髓侧束:外侧索
皮质脊髓前束:前索
控制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编辑版ppt
42
皮 质 脊 髓 束
编辑版ppt
皮质脊髓侧束:
起于中央前回 在延髓交叉 行于外侧索 终于脊髓前角 管理同侧上下肢肌 损伤后表现为痉挛性瘫痪 (硬瘫):无明显的肌萎 缩、 肌张力和腱反射亢进。
脊髓和脊神经正式版课件

这表明,脊髓具有反射功能。
第11页,共21页。
人的脊髓灰质里,有许多低级的神经中枢,可以完成一
些基本的反射活动,如膝跳反射、排便反射、排尿反射等。
但是,脊髓里的神经中枢,是受大脑控制的,人能有意 识地控制排便 和排尿就是一个例证。小儿因大脑的发育尚 未完善,对排尿的抑制能力较弱,所以排尿次数多,而且 容易发生夜间遗尿现象。
第5页,共21页。
2、脊髓的主要功能
[实验] 脊蛙反射实验
目的要求
通过观察脊蛙的搔扒反射,知道脊髓的反射功能。
材料用具
青蛙(或蟾蜍),纱布,“S”形小钩,解剖剪,解剖盘,探
针,镊子,0.5%~1%硫酸溶液,烧杯(内盛清水),小纸片, 支架等。
第6页,共21页。
方法步骤
1.制备脊蛙
先用一块纱布包住蛙(或蟾蜍)的躯干, 露出头部,再用解剖剪的一侧刀口插进 蛙的上颌与下颌之间,在头部齐鼓膜后 缘剪去头部(留下颌)。然 后把蛙放在解 剖盘中,使它仰卧,观察它能否翻身。 如果它不能翻身, 则脊蛙制备成功。 如果它能翻过身来,说明脑还未除尽, 则需进一步再向下剪去一部分,以便 把脑除尽(或用探针再破坏残留的脑)。
第12页,共21页。
脊髓的传导功能
以成人排尿反射为例来说明: 当尿液在膀胱内积存到一定量时,便会刺激膀胱壁上的感受器,
使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经过传入神经传到脊髓的排尿 中枢;同时,也有神经冲动经过神经纤维向上传到大脑,使人产 生尿意。在适宜的环境下,由大脑发出神经冲动经过神经纤维传 到脊髓的排尿中枢,神经冲动再沿着传出神经传到膀胱,引起排 尿反射。如果环境不适宜,大脑就暂时抑制脊髓中的排尿中枢而 不排尿。
蹲在自家门口,从此无忧。护院,未必一定要养狗换个角度想问题,结果大不同。一位大爷到菜市场买菜,挑了3个西红柿到到秤盘,摊主秤了下:“一斤半3块7。”大爷:“做汤不用那么多。”去掉了最大的西红柿。摊 主:“一斤二两,3块。”正当身边人想提醒大爷注意秤时,大爷从容的掏出了七毛钱,拿起刚刚去掉的那个大的西红柿,潇洒地换种算法,独辟蹊径,你会发现解决问题的另一个方法。生活中,我们特别容易陷入非A即B的思维 死角,但其实,遭遇两难困境时换个角度思考,也许就会明白:路的旁边还有路。一个鱼塘新开张,钓费100块。钓了一整天没钓到鱼,老板说凡是没钓到的就送一只鸡。很多人都去了,回来的时候每人拎着一只鸡,大家都很 高兴!觉得老板很够意思。后来,钓鱼场看门大爷告诉大家,老板本来就是个养鸡专业户,这鱼塘本来就没鱼。巧妙的去库存,还让顾客心甘情愿买单。新时代,做营销,必须打破传统思维。孩子不愿意做爸爸留的课外作业, 于是爸爸灵机一动说:儿子,我来做作业,你来检查如何?孩子高兴的答应了,并且把爸爸的“作业”认真的检查了一遍,还列出算式给爸爸讲解了一遍不过他可能怎么也不明白为什么爸爸所有作业都做错了。巧妙转换角色, 后退一步,有时候是另一种前进。一个博士群里有人提问:一滴水从很高很高的地方自由落体下来,砸到人会不会砸伤?或砸死?群里一下就热闹起来,各种公式,各种假设,各种阻力,重力,加速度的计算,足足讨论了近一
第11页,共21页。
人的脊髓灰质里,有许多低级的神经中枢,可以完成一
些基本的反射活动,如膝跳反射、排便反射、排尿反射等。
但是,脊髓里的神经中枢,是受大脑控制的,人能有意 识地控制排便 和排尿就是一个例证。小儿因大脑的发育尚 未完善,对排尿的抑制能力较弱,所以排尿次数多,而且 容易发生夜间遗尿现象。
第5页,共21页。
2、脊髓的主要功能
[实验] 脊蛙反射实验
目的要求
通过观察脊蛙的搔扒反射,知道脊髓的反射功能。
材料用具
青蛙(或蟾蜍),纱布,“S”形小钩,解剖剪,解剖盘,探
针,镊子,0.5%~1%硫酸溶液,烧杯(内盛清水),小纸片, 支架等。
第6页,共21页。
方法步骤
1.制备脊蛙
先用一块纱布包住蛙(或蟾蜍)的躯干, 露出头部,再用解剖剪的一侧刀口插进 蛙的上颌与下颌之间,在头部齐鼓膜后 缘剪去头部(留下颌)。然 后把蛙放在解 剖盘中,使它仰卧,观察它能否翻身。 如果它不能翻身, 则脊蛙制备成功。 如果它能翻过身来,说明脑还未除尽, 则需进一步再向下剪去一部分,以便 把脑除尽(或用探针再破坏残留的脑)。
第12页,共21页。
脊髓的传导功能
以成人排尿反射为例来说明: 当尿液在膀胱内积存到一定量时,便会刺激膀胱壁上的感受器,
使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经过传入神经传到脊髓的排尿 中枢;同时,也有神经冲动经过神经纤维向上传到大脑,使人产 生尿意。在适宜的环境下,由大脑发出神经冲动经过神经纤维传 到脊髓的排尿中枢,神经冲动再沿着传出神经传到膀胱,引起排 尿反射。如果环境不适宜,大脑就暂时抑制脊髓中的排尿中枢而 不排尿。
蹲在自家门口,从此无忧。护院,未必一定要养狗换个角度想问题,结果大不同。一位大爷到菜市场买菜,挑了3个西红柿到到秤盘,摊主秤了下:“一斤半3块7。”大爷:“做汤不用那么多。”去掉了最大的西红柿。摊 主:“一斤二两,3块。”正当身边人想提醒大爷注意秤时,大爷从容的掏出了七毛钱,拿起刚刚去掉的那个大的西红柿,潇洒地换种算法,独辟蹊径,你会发现解决问题的另一个方法。生活中,我们特别容易陷入非A即B的思维 死角,但其实,遭遇两难困境时换个角度思考,也许就会明白:路的旁边还有路。一个鱼塘新开张,钓费100块。钓了一整天没钓到鱼,老板说凡是没钓到的就送一只鸡。很多人都去了,回来的时候每人拎着一只鸡,大家都很 高兴!觉得老板很够意思。后来,钓鱼场看门大爷告诉大家,老板本来就是个养鸡专业户,这鱼塘本来就没鱼。巧妙的去库存,还让顾客心甘情愿买单。新时代,做营销,必须打破传统思维。孩子不愿意做爸爸留的课外作业, 于是爸爸灵机一动说:儿子,我来做作业,你来检查如何?孩子高兴的答应了,并且把爸爸的“作业”认真的检查了一遍,还列出算式给爸爸讲解了一遍不过他可能怎么也不明白为什么爸爸所有作业都做错了。巧妙转换角色, 后退一步,有时候是另一种前进。一个博士群里有人提问:一滴水从很高很高的地方自由落体下来,砸到人会不会砸伤?或砸死?群里一下就热闹起来,各种公式,各种假设,各种阻力,重力,加速度的计算,足足讨论了近一
脊神经完整解剖PPT课件

02 后根
由脊髓灰质感觉神经元轴突组成,主要负责传递 感觉信号。
03 脊神经丛
指脊神经在脊柱各节段形成的神经丛,包括颈神 经丛、胸神经丛、腰神经丛和骶神经丛等。
脊神经的功能
01 感觉功能
脊神经主要负责传递躯体和内脏的感觉信号,包 括痛觉、温觉、触觉等。
02 运动功能
脊神经主要支配躯体的肌肉运动,通过发出运动 指令来控制身体的动作和姿势。
3
神经免疫交互
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的交互作用在许多疾病中发 挥重要作用,深入了解其机制有助于开发新的治 疗方法。
THANKS
感谢观看
每对脊神经由前根和后根在脊 髓相应节段处汇合而成,前根 由脊髓灰质前角运动神经元轴 突和侧角交感神经元轴突组成 ,后根由脊髓灰质感觉神经元 轴突组成。
脊神经主要负责传递感觉信号 和支配躯体运动,同时还有自 主神经功能,可以调节内脏器 官的活动。
脊神经的组成
01 前根
由脊髓灰质前角运动神经元轴突和侧角交感神经 元轴突组成,主要负责传递运动指令和自主神经 信号。
反应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物理疗法
利用物理因子如电、光、热等刺 激神经,促进血液循环和神经再
生。
脊神经基础研究的新发现
1 2
神经细胞信号传导
研究神经细胞信号传导的机制和过程,揭示神经 活动的奥秘,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提供新思路。
神经胶质细胞作用
神经胶质细胞在神经再生和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 用逐渐被认识,为治疗策略提供新的视角。
当身体受到刺激时,脊髓 可以快速地反射性地调节 肌肉的活动,以维持身体 的平衡和稳定。
内脏功能调节
内脏功能调节概述
除了感觉和运动功能外,脊神经还参与了内脏功能的调节。
由脊髓灰质感觉神经元轴突组成,主要负责传递 感觉信号。
03 脊神经丛
指脊神经在脊柱各节段形成的神经丛,包括颈神 经丛、胸神经丛、腰神经丛和骶神经丛等。
脊神经的功能
01 感觉功能
脊神经主要负责传递躯体和内脏的感觉信号,包 括痛觉、温觉、触觉等。
02 运动功能
脊神经主要支配躯体的肌肉运动,通过发出运动 指令来控制身体的动作和姿势。
3
神经免疫交互
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的交互作用在许多疾病中发 挥重要作用,深入了解其机制有助于开发新的治 疗方法。
THANKS
感谢观看
每对脊神经由前根和后根在脊 髓相应节段处汇合而成,前根 由脊髓灰质前角运动神经元轴 突和侧角交感神经元轴突组成 ,后根由脊髓灰质感觉神经元 轴突组成。
脊神经主要负责传递感觉信号 和支配躯体运动,同时还有自 主神经功能,可以调节内脏器 官的活动。
脊神经的组成
01 前根
由脊髓灰质前角运动神经元轴突和侧角交感神经 元轴突组成,主要负责传递运动指令和自主神经 信号。
反应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物理疗法
利用物理因子如电、光、热等刺 激神经,促进血液循环和神经再
生。
脊神经基础研究的新发现
1 2
神经细胞信号传导
研究神经细胞信号传导的机制和过程,揭示神经 活动的奥秘,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提供新思路。
神经胶质细胞作用
神经胶质细胞在神经再生和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 用逐渐被认识,为治疗策略提供新的视角。
当身体受到刺激时,脊髓 可以快速地反射性地调节 肌肉的活动,以维持身体 的平衡和稳定。
内脏功能调节
内脏功能调节概述
除了感觉和运动功能外,脊神经还参与了内脏功能的调节。
脊神经的体表定位PPT课件

VS
详细描述
观察法是通过观察患者的姿势、动作和步 态等来判断病变的脊神经位置。医生需要 仔细观察患者的姿势和动作,注意是否存 在异常的姿势、步态或动作等,从而推断 病变的脊神经位置。这种方法需要医生具 备丰富的临床经验,才能准确地判断病变 的位置和性质。
04
脊神经的体表定位应用
诊断疾病
诊断神经根病变
颈神经5-8:分布于 上肢。
胸神经的分布
胸神经1-11:分布于胸壁、腹壁、上肢及乳房。 胸神经8-12:支配肋间肌。
腰神经的分布
腰神经1-4:分布于腹壁、盆壁、下肢及会阴部。
腰神经3-4:支配腰大肌。
骶神经的分布
骶神经1-4
分布于下肢及会阴部。
骶神经3-5
支配梨状肌、肛门括约肌及下肢肌肉。
03
运动功能
通过前支的运动神经元, 控制躯干和四肢的肌肉活 动。
感觉功能
通过后支的感觉神经元, 传导躯干和四肢的痛温觉、 触觉、压觉等感觉信息。
自主神经功能
控制内脏器官、腺体等自ຫໍສະໝຸດ 主器官的活动。02脊神经的分布
颈神经的分布
颈神经1-4:分布于 头、颈、胸的上部。
颈神经1-3:支配胸 锁乳突肌和斜方肌。
注意患者感受
询问患者感受
在体表定位脊神经时,应询问患者感受,以便了 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和不适情况。
调整力度和方式
在体表定位脊神经时,应根据患者的感受,调整 力度和方式,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在体表定位脊神经时,应注意保护患者隐私,避 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尴尬和不适。
谢谢观看
感染。
注意环境安全
03
在体表定位脊神经时,应注意周围环境的安全,避免患者跌倒
系统解剖学脊神经PPT课件

脊神经分布
脊神经主要分布在躯干和 四肢的肌肉、皮肤和内脏 器官上,以传递感觉和运 动信息。
脊神经特点
脊神经具有节段性分布的 特点,即每对脊神经只分 布在相应的节段上,具有 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脊神经重要性
脊神经是人体神经系统的 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 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具有 重要意义。
02脊神经的解剖结构 脊神经根脊神经根定义
脊神经根是脊髓与周围神经相连 接的部分,由脊髓前角细胞发出 的轴突组成,负责传递神经冲动。
脊神经根组成
每对脊神经根由前根和后根组成, 前根传导运动神经冲动,后根传导 感觉神经冲动。
脊神经根功能
脊神经根的主要功能是传递感觉和 运动信息,维持身体的姿势和运动 平衡。
脊神经节
脊神经节定义
总结词
脊神经具有内脏反射功能,能够快速调节身体的各种生理活 动,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详细描述
当身体受到刺激或发生异常时,脊神经能够迅速地传 递信号到相应的器官和组织,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反应, 如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和 维持内环境的稳定。这种反射机制对于身体的自我保 护非常重要。
系统解剖学脊神经 ppt课件
目录
• 脊神经概述 • 脊神经的解剖结构 • 脊神经的生理作用 • 脊神经损伤与疾病 • 脊神经的应用研究
01
脊神经概述
脊神经的定义
01
02
03
脊神经定义
脊神经是由脊髓发出的成 对神经,负责连接身体各 部分与大脑之间的信息传 递。
脊神经组成
脊神经由前后根纤维组成, 前根纤维负责传递运动信 号,后根纤维负责传递感 觉信号。
详细描述
脊神经是连接脊髓和周围神经的通道,它们通过接收来自身体各部位的神经末梢的信号,将这些信息传递到大脑,使大脑能够 感知身体的感觉信息,如疼痛、温度、触觉等。
脊髓和脊神经PPT

• 皮支:在手掌面分布于手掌尺侧1/3区和尺侧 一个半手指的皮肤。在手背面,分布于手背尺 侧1/2区及尺侧两个半指的皮肤。
• 爪形手 • 猿手
16
桡神经
17
• 皮支:分布于手背桡侧半和桡侧两个半 指近节前背面的皮肤。
• 肌支:支配前臂背侧所有的伸肌。 • 三垂征、垂腕。
18
3、胸神经
• 节段性分布
第三节:脊髓和脊神经
1
一、脊髓
• (一)、位 置 和外形
– 31个节段、 两个膨大、 脊神经
• (二)、脊 髓的内部结 构
2
3
4
56ຫໍສະໝຸດ 78• (三)、脊髓的功能 • 1、传导功能 • 2、反射功能
9
二、脊神经
• (一)概述
– 后支与前支
• (二)神经丛
– 颈丛 – 臂丛 – 腰丛 – 骶丛
25
胫神经
• 分布:
– 有腿肌后群和足底肌; – 小腿后面和足底的皮肤。
26
腓总神经
27
• 分布:
– 小腿肌前群和足背肌。 – 小腿前外侧面和足背、趾背的皮肤。
28
三、内脏神经
• 内脏神经:指分而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的神 经,包括感觉和运动两种纤维成分。
• 因内脏运动神经的主要功能是调节内脏、心血 管的运动和腺体的分泌,这种调节通常不受意 志控制,故名自主神经。
• 锥体外系:是调节 肌张力、协调肌肉 活动、维持身体姿 势和进行习惯性动 作的传导路。
35
五、体育运动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 见书:398页。 • 根据日常生活考虑体育运动对神经
系统的影响。
36
看见篮圈时抓球投篮的神经传导通路
• 篮框(光线)→角膜→眼前房房水→瞳孔→眼后 房房水→晶状体→玻璃体→(黄斑的)色素上皮 层→视细胞层(视锥和视杆细胞)→双极细胞层 →节细胞层→视神经乳头(盘)→视神经→视觉 中枢
• 爪形手 • 猿手
16
桡神经
17
• 皮支:分布于手背桡侧半和桡侧两个半 指近节前背面的皮肤。
• 肌支:支配前臂背侧所有的伸肌。 • 三垂征、垂腕。
18
3、胸神经
• 节段性分布
第三节:脊髓和脊神经
1
一、脊髓
• (一)、位 置 和外形
– 31个节段、 两个膨大、 脊神经
• (二)、脊 髓的内部结 构
2
3
4
56ຫໍສະໝຸດ 78• (三)、脊髓的功能 • 1、传导功能 • 2、反射功能
9
二、脊神经
• (一)概述
– 后支与前支
• (二)神经丛
– 颈丛 – 臂丛 – 腰丛 – 骶丛
25
胫神经
• 分布:
– 有腿肌后群和足底肌; – 小腿后面和足底的皮肤。
26
腓总神经
27
• 分布:
– 小腿肌前群和足背肌。 – 小腿前外侧面和足背、趾背的皮肤。
28
三、内脏神经
• 内脏神经:指分而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的神 经,包括感觉和运动两种纤维成分。
• 因内脏运动神经的主要功能是调节内脏、心血 管的运动和腺体的分泌,这种调节通常不受意 志控制,故名自主神经。
• 锥体外系:是调节 肌张力、协调肌肉 活动、维持身体姿 势和进行习惯性动 作的传导路。
35
五、体育运动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 见书:398页。 • 根据日常生活考虑体育运动对神经
系统的影响。
36
看见篮圈时抓球投篮的神经传导通路
• 篮框(光线)→角膜→眼前房房水→瞳孔→眼后 房房水→晶状体→玻璃体→(黄斑的)色素上皮 层→视细胞层(视锥和视杆细胞)→双极细胞层 →节细胞层→视神经乳头(盘)→视神经→视觉 中枢
脊髓与脊神经ppt课件

中不但和同侧的运动神经元相衔接,还经过 中间神经元和另一侧的运动神经元相连,神 经激动可经过中间神经元到达另一侧的运动 神经元 ❖脊髓的反射活动总在脑的控制下进展的
7
二、脊髓的功能
⒈反射 2.传导 来自躯干、四肢以及大部分内脏的各种刺激,
需求经过脊髓才干传导到脑;脑的活动也要 经过脊髓才干传送给上述各部。 上行传导 下行传导
各个有关器官传到脊髓 ❖ 觉得神经〔传入神经〕 ❖ 脊神经节 ❖ 后根上的膨大处,觉得神经元细胞体聚集的部位
13
神经节 觉得神经元
传入神经
觉得神 经末梢
感受器
传出神经 效应器
中间神经元
后角
神经 中枢
运动神经元
前角 脊 神 经
1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躯体运动神经与植物性神经
❖运动神经元胞体从前根发出运动纤维,经脊 神经到达效应器〔骨骼肌〕 OR 躯体运动神 经元的轴突自中枢发出后可直接到达所支配 的器官
❖脊髓损伤是脊柱骨折的严重并发症,由于椎 体的移位或碎骨片突出于椎管内,使脊髓或 马尾神经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胸腰段损伤 使下肢的觉得与运动产生妨碍,称为截瘫, 而颈段脊髓损伤后,双上肢也有神经功能妨 碍,为四肢瘫痪,简称“四瘫〞。
10
三.脊神经
❖与脊髓相连的前根和后根在椎间孔处集合成 脊神经
❖均属于混合神经, 31对。 ❖颈部:8对 ❖胸部:12对 ❖腰部:5对 ❖骶部:5对 ❖尾部:1对
连,下端终于第1腰椎下缘。
3
一、脊髓的构造
❖ 灰质 ❖ 蝶形 ;神经元细胞体集中;有许多低级神经中枢,
正常情况下受大脑控制。 ❖ 前角 ❖ 较粗大,有运动神经元细胞体,发出运动神经纤维
组成脊神经的前根。 ❖ 后角 ❖ 较狭细,有中间神经元细胞体和脊神经的后根〔觉
7
二、脊髓的功能
⒈反射 2.传导 来自躯干、四肢以及大部分内脏的各种刺激,
需求经过脊髓才干传导到脑;脑的活动也要 经过脊髓才干传送给上述各部。 上行传导 下行传导
各个有关器官传到脊髓 ❖ 觉得神经〔传入神经〕 ❖ 脊神经节 ❖ 后根上的膨大处,觉得神经元细胞体聚集的部位
13
神经节 觉得神经元
传入神经
觉得神 经末梢
感受器
传出神经 效应器
中间神经元
后角
神经 中枢
运动神经元
前角 脊 神 经
1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躯体运动神经与植物性神经
❖运动神经元胞体从前根发出运动纤维,经脊 神经到达效应器〔骨骼肌〕 OR 躯体运动神 经元的轴突自中枢发出后可直接到达所支配 的器官
❖脊髓损伤是脊柱骨折的严重并发症,由于椎 体的移位或碎骨片突出于椎管内,使脊髓或 马尾神经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胸腰段损伤 使下肢的觉得与运动产生妨碍,称为截瘫, 而颈段脊髓损伤后,双上肢也有神经功能妨 碍,为四肢瘫痪,简称“四瘫〞。
10
三.脊神经
❖与脊髓相连的前根和后根在椎间孔处集合成 脊神经
❖均属于混合神经, 31对。 ❖颈部:8对 ❖胸部:12对 ❖腰部:5对 ❖骶部:5对 ❖尾部:1对
连,下端终于第1腰椎下缘。
3
一、脊髓的构造
❖ 灰质 ❖ 蝶形 ;神经元细胞体集中;有许多低级神经中枢,
正常情况下受大脑控制。 ❖ 前角 ❖ 较粗大,有运动神经元细胞体,发出运动神经纤维
组成脊神经的前根。 ❖ 后角 ❖ 较狭细,有中间神经元细胞体和脊神经的后根〔觉
神经系统解剖ppt课件

感觉 大脑半球 感觉 间脑 运动 中脑上丘
Ⅳ滑车神 运动 中脑下丘 经
Ⅴ三叉N: 混合 脑桥中部
Ⅵ外展神 经
Ⅶ面神经
Ⅷ听神经
Ⅸ舌咽神 经
运动 脑桥
混合 脑桥中下 部
感觉 脑桥及延 髓
混合 延髓
分布
功能
鼻腔上部黏膜;
视网膜
眼的上、下、内直肌、下 斜肌提上睑肌、瞳孔括约 肌、睫状肌
眼上斜肌
嗅觉 视觉 眼球运动;提上睑 缩瞳孔、调节晶状体凸度
(1)脊髓灰质
前角:含有前角运动神经元胞体,发出运动纤维组成前根。
支配骨骼肌随意运动。
后角:含有联络神经元,接受由后根的感觉冲动。
侧角: T1~L3节段有侧角。为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的胞体 其轴突加入前根,支配平滑肌、心肌和腺体。
在S2~4节段相当于侧角的部位为副交感节前神经元的胞体 。
7
脊髓各节段横切面
分层:
分子层 外颗粒层 外锥体细胞层 内颗粒层:接受丘脑的投射 内锥体细胞层:皮质输出主要发自大锥体细胞 多形细胞层。
54
基底核 basal nuclei
纹状体的主要功能 • 协调肌肉运动 • 维持身体姿势
纹状体
尾状核 豆状核
背侧丘脑
杏仁体
55
尾状核 头、体、尾
尾状核头
背侧丘脑
56
内囊
尾状核头 豆状核 屏状核 背侧丘脑
34
(舌下神经核) (迷走神经背核)
(薄束核) (楔束核)
35
2、间脑
位置:大脑和中脑之间,大部分被大脑半球覆盖。 组成:主要由丘脑和下丘脑:
Hale Waihona Puke ①丘脑:位 置:是一对卵圆形的灰质块。两侧丘脑之间的缝隙 为第三脑室。
Ⅳ滑车神 运动 中脑下丘 经
Ⅴ三叉N: 混合 脑桥中部
Ⅵ外展神 经
Ⅶ面神经
Ⅷ听神经
Ⅸ舌咽神 经
运动 脑桥
混合 脑桥中下 部
感觉 脑桥及延 髓
混合 延髓
分布
功能
鼻腔上部黏膜;
视网膜
眼的上、下、内直肌、下 斜肌提上睑肌、瞳孔括约 肌、睫状肌
眼上斜肌
嗅觉 视觉 眼球运动;提上睑 缩瞳孔、调节晶状体凸度
(1)脊髓灰质
前角:含有前角运动神经元胞体,发出运动纤维组成前根。
支配骨骼肌随意运动。
后角:含有联络神经元,接受由后根的感觉冲动。
侧角: T1~L3节段有侧角。为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的胞体 其轴突加入前根,支配平滑肌、心肌和腺体。
在S2~4节段相当于侧角的部位为副交感节前神经元的胞体 。
7
脊髓各节段横切面
分层:
分子层 外颗粒层 外锥体细胞层 内颗粒层:接受丘脑的投射 内锥体细胞层:皮质输出主要发自大锥体细胞 多形细胞层。
54
基底核 basal nuclei
纹状体的主要功能 • 协调肌肉运动 • 维持身体姿势
纹状体
尾状核 豆状核
背侧丘脑
杏仁体
55
尾状核 头、体、尾
尾状核头
背侧丘脑
56
内囊
尾状核头 豆状核 屏状核 背侧丘脑
34
(舌下神经核) (迷走神经背核)
(薄束核) (楔束核)
35
2、间脑
位置:大脑和中脑之间,大部分被大脑半球覆盖。 组成:主要由丘脑和下丘脑:
Hale Waihona Puke ①丘脑:位 置:是一对卵圆形的灰质块。两侧丘脑之间的缝隙 为第三脑室。
脊髓、脊神经230页PPT

内脏反射:脊髓的中间带内有交感神经和副 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如瞳孔开大中枢 (T1-2),血管运动和发汗中枢(T1-L3), 及排尿、排便中枢(S2-4)
脊神经
共31对,颈神经8对, 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 骶神经5对,尾神经1对。
每对脊神经由前根和后 根在椎间孔处合并而成, 所以脊神经是混合性的, 均含有四种纤维成分。
更多精品资源请访问
docin/sanshengshiyuan doc88/sanshenglu
后支:一般较相应的前支细而短,经相邻椎骨横突之间或骶 后孔向后走行,呈节段性分布于枕、项、背、腰、臀的皮肤 及脊柱两侧深部肌。
前支粗大,分布于躯干前外侧和四肢的 肌肉和皮肤。除胸神经前支保持明显的节 段性,其余的前支分别交织成丛,由丛再 分支分布于相应的区域。脊神经前支形成 的神经丛有颈丛、臂丛、腰丛、骶丛。
前根(运动神经)、后根 (感觉神经)
上行纤维束(感觉传导束):
1薄束和楔束:肢体同侧的本体觉和精细触觉。 2脊髓丘脑束:躯干和四肢的痛觉、温度觉、
粗触觉。
3脊髓小脑束:非意识性本体觉,以调节肢体 运动。
下行神经束(运动传导束):
1皮质脊髓束:与脊髓前角细胞(下运动神经 元)共同组成随意运动的传导通路,支配 躯干和四肢骨骼肌的随意运动。若皮质脊 髓束受损,出现中枢性瘫痪;若前角细胞 受损,出现周围性瘫痪。
脊髓的功能
1传导功能 感觉 脊髓 脑 脑 脊髓 躯干四肢,大部分内脏运动
2反射(脊髓可以做简单的反射活动) 躯体反射 内脏反射
躯体反射:浅反射,刺激皮肤、粘膜的感受 器,引起骨骼肌的收缩的反射。深反射, 刺激肌、腱感受器,引起骨骼收缩的反射, 因为这一刺激,使肌、腱受到突然的牵拉 而引起被牵拉肌的反射性收缩,所以又称 牵张反射。
脊神经
共31对,颈神经8对, 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 骶神经5对,尾神经1对。
每对脊神经由前根和后 根在椎间孔处合并而成, 所以脊神经是混合性的, 均含有四种纤维成分。
更多精品资源请访问
docin/sanshengshiyuan doc88/sanshenglu
后支:一般较相应的前支细而短,经相邻椎骨横突之间或骶 后孔向后走行,呈节段性分布于枕、项、背、腰、臀的皮肤 及脊柱两侧深部肌。
前支粗大,分布于躯干前外侧和四肢的 肌肉和皮肤。除胸神经前支保持明显的节 段性,其余的前支分别交织成丛,由丛再 分支分布于相应的区域。脊神经前支形成 的神经丛有颈丛、臂丛、腰丛、骶丛。
前根(运动神经)、后根 (感觉神经)
上行纤维束(感觉传导束):
1薄束和楔束:肢体同侧的本体觉和精细触觉。 2脊髓丘脑束:躯干和四肢的痛觉、温度觉、
粗触觉。
3脊髓小脑束:非意识性本体觉,以调节肢体 运动。
下行神经束(运动传导束):
1皮质脊髓束:与脊髓前角细胞(下运动神经 元)共同组成随意运动的传导通路,支配 躯干和四肢骨骼肌的随意运动。若皮质脊 髓束受损,出现中枢性瘫痪;若前角细胞 受损,出现周围性瘫痪。
脊髓的功能
1传导功能 感觉 脊髓 脑 脑 脊髓 躯干四肢,大部分内脏运动
2反射(脊髓可以做简单的反射活动) 躯体反射 内脏反射
躯体反射:浅反射,刺激皮肤、粘膜的感受 器,引起骨骼肌的收缩的反射。深反射, 刺激肌、腱感受器,引起骨骼收缩的反射, 因为这一刺激,使肌、腱受到突然的牵拉 而引起被牵拉肌的反射性收缩,所以又称 牵张反射。
脊髓和脊神经 ppt课件

编辑版pppt
25
肱动脉
正中神经
正中神经
尺神经
编辑版pppt
26
尺神经手背支 指背神经
手背面神经
手掌血管神经
编 辑 版pppt
27
尺神经损伤症状
编辑版pppt
28
桡神经
●走行:起自后束一肱骨的桡神经沟—肱骨外上髁前方 肱肌与肱桡肌之间分浅深二终支。
● 分布:肌支 肱三头肌,肱桡肌及前臂伸肌。 皮支 臂后面、前臂后面皮肤及手背桡侧半及桡 侧2个半手指背侧的皮肤
同序数椎骨-2
同序数椎骨-3 第10~12胸椎 第1腰椎
举例 C3平对第3颈椎 T³平对第2胸椎 Tz平对第5胸椎 T1o平对第7胸椎
编 辑 版 pppt
5
脊髓内部结构
( 一 ) 中央管:纵贯脊髓全长,内含脑脊液,在脊髓圆锥 内扩大成终室。 (二) 灰质:呈“H”形或蝶形,可分为前角、后角和中间 带三部分。 前 角 a-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外肌
γ-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内肌 Renshaw 细胞:抑制a-运动神经元 后 角 接受后根传入纤维,其轴突至对侧白质组成脊髓丘 脑束,此外还接受大脑皮质下行纤维。 中间带 T1~L3: 交感神经低级中枢。 骶副交感核 (S2~4): 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 灰质前、后连合。
编辑版pppt
6
白质、
脊神经节
腰神经节
肋下神经 股外侧皮神经 股神经
膈、腹后壁的肌肉和神经
The diaphragm and muscles and nerves of the posterior abdominal wall
编辑版pppt
39
股神经
股外侧 皮神经
闭孔神 经前支
神经系统学习——脊髓与脊神经ppt课件

共31节,其中颈节8、胸节12、腰节5、 骶节5、尾节1。
10
3.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颈节1~4:与同名椎骨基本平齐。 颈节5~胸节4:与同名椎骨减去一椎后平齐。 胸节5~8:与同名椎骨减去二椎后平齐。 胸节9~12:与同名椎骨减去三椎后平齐。 腰节1~5:相当于第10~11胸椎体。 骶节1~5、尾节:相当于第1腰椎体。
(2)外侧索:上行纤维是脊髓丘脑侧束,下行纤维 束是皮质脊髓侧束。
脊髓丘脑前束和脊髓丘脑侧束合为脊髓丘脑束, 传导躯干和四肢浅感觉。皮质脊髓前束和皮质 脊髓侧束合为皮质脊髓束,管理躯干和四肢的 随意运动。
(3)后索:为上行的薄束和楔束,传导躯干和四肢 深感觉。
15
16
脊髓白质特征
脊髓白质三个索 下行运动上感觉 薄楔在后深感觉 外侧前索是混合 皮质脊髓管运动 脊髓丘脑浅感觉
17
18
(五)脊髓功能
1.传导 2.反射
19
20
二、脊神经 (spinal nerve)
(一)概述
脊神经共31对,其中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 对,骶神经5对,尾神经1对。
脊 神 经 出 椎 间 孔 后 分 为 前 支 (anterior root) 和 后 支 (posterior root )。
膜等。
25
二、臂丛(brachial plexus )
由第 5-8 颈神经前 支和第1胸神经前支 的大部分组成。可分 为根、干、股、束四 段,并发出许多分支, 在腋窝臂丛形成三个 束,即外侧束、内侧 束和后束,分别位于 腋动脉外、内和后侧。
26
胸长神经、肩 胛背神经、肩 胛上神经、肩 胛下神经、胸 内外侧神经、 胸背神经、腋 神经、肌皮神 经、正中神经、 尺神经、桡神 经、臂内侧皮 神经、前臂内 侧皮神经
10
3.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颈节1~4:与同名椎骨基本平齐。 颈节5~胸节4:与同名椎骨减去一椎后平齐。 胸节5~8:与同名椎骨减去二椎后平齐。 胸节9~12:与同名椎骨减去三椎后平齐。 腰节1~5:相当于第10~11胸椎体。 骶节1~5、尾节:相当于第1腰椎体。
(2)外侧索:上行纤维是脊髓丘脑侧束,下行纤维 束是皮质脊髓侧束。
脊髓丘脑前束和脊髓丘脑侧束合为脊髓丘脑束, 传导躯干和四肢浅感觉。皮质脊髓前束和皮质 脊髓侧束合为皮质脊髓束,管理躯干和四肢的 随意运动。
(3)后索:为上行的薄束和楔束,传导躯干和四肢 深感觉。
15
16
脊髓白质特征
脊髓白质三个索 下行运动上感觉 薄楔在后深感觉 外侧前索是混合 皮质脊髓管运动 脊髓丘脑浅感觉
17
18
(五)脊髓功能
1.传导 2.反射
19
20
二、脊神经 (spinal nerve)
(一)概述
脊神经共31对,其中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 对,骶神经5对,尾神经1对。
脊 神 经 出 椎 间 孔 后 分 为 前 支 (anterior root) 和 后 支 (posterior root )。
膜等。
25
二、臂丛(brachial plexus )
由第 5-8 颈神经前 支和第1胸神经前支 的大部分组成。可分 为根、干、股、束四 段,并发出许多分支, 在腋窝臂丛形成三个 束,即外侧束、内侧 束和后束,分别位于 腋动脉外、内和后侧。
26
胸长神经、肩 胛背神经、肩 胛上神经、肩 胛下神经、胸 内外侧神经、 胸背神经、腋 神经、肌皮神 经、正中神经、 尺神经、桡神 经、臂内侧皮 神经、前臂内 侧皮神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颈膨大和腰骶膨大 马尾
3
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脊髓节段三十一 节椎名同位不一 颈节一四约平齐 颈五胸四减去一 中胸减二下减三 腰节平胸十十一 骶尾节对一腰椎 定位诊断是依据
4
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脊髓节段 C1 ~ C4 C5 ~ T4
T5 ~ T8 T9 ~ T12 L1 ~ L5 S1 ~ S5, Co1
“猿手”
尺侧腕屈肌、指深屈肌尺侧半、小鱼际肌、拇收肌、 “爪形手” 第3、4蚓状肌、骨间肌;手掌尺侧1/3、尺侧一个 半指掌面皮肤,手背尺侧半及尺侧二个半指背皮肤
1、原因 肱骨外科颈骨折, 肩关节脱位或腋杖的 压迫,都可能损伤腋 神经 2、表现 1) 运动障碍:臂不 能外展 2)三角肌区皮肤感 觉丧失 3)三角肌萎缩:肩 部骨突耸 起,失 去圆隆的外观
33
神经 分布范围 肌皮N 肱二头肌、喙肱肌、肱肌、前臂外侧皮神经
损伤症状
正中N 尺N
除肱桡肌、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尺侧半以外的所 有前臂肌前群及附近关节;除拇收肌以外的鱼际肌 和第1、2蚓状肌;手掌桡侧2/3、桡侧三个半指掌 面皮肤及中、远节指背皮肤
脊髓和脊神经
1
脊髓
一、位置和外形 (一)位置:椎管内,上端平枕骨大孔与延髓相连,下端 在成人平L1下缘,新生儿平L3 (二2)个外膨形大:前、后稍扁的圆柱形
前正中裂 6条纵沟 后正中沟
前外侧沟:脊神经前根走出 后外侧沟:脊神经后根进入 两膨大 颈膨大(C4 ~ T1) 腰骶膨大(L2 ~ S3) 脊髓圆锥:脊髓下端变细呈圆锥状的部分。 终丝:为软脊膜形成的细丝,由脊髓圆锥向下,止于尾骨。 马尾:由在脊神经末端下行的脊神经根组成。 脊髓节段:与每一对脊神经前、后根相连的一段脊髓为一个脊髓 节段,脊髓可分为31个节段节(颈8、胸12、腰5、骶5、尾1)
25
正中神经
正中神经
尺神经
26
27
尺神经损伤症状
28
桡神经
●走行:起自后束 肱骨的桡神经沟 肱骨外上髁前方 肱肌与肱桡肌之间分浅深二终支。
●分布:肌支 肱三头肌,肱桡肌及前臂伸肌。 皮支 臂后面、前臂后面皮肤及手背桡侧半及桡 侧2个半手指背侧的皮肤
29
30
桡N易损部位: 肱骨中段 受损表现:
(感觉性)
前支 后支
躯体感觉纤维:分布于皮肤、骨骼肌、肌腱和关节
脊N纤维成分 躯体运动纤维:支配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内脏感觉纤维: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
内脏运动纤维:支配心肌、平滑肌的运动和腺体的分泌
14
脊N的区分
颈N: 8对
胸N:12对 腰N: 5对 骶N: 5对 尾N: 1对
C1~7经同序数椎骨上方的椎间 孔穿出椎管;C8经第7颈椎下方的 椎间孔穿出;全部胸、腰、骶、尾 神经都经同序数椎骨下方的椎间孔 穿出
走行:前斜角肌前面、锁骨下动静脉之间、肺根前方、 心包外侧至膈
分布:运动纤维支配膈;感觉纤维分布到心包、部分 胸膜、腹膜及肝、胆
16
17
18
臂丛
1、组成:颈神经5~8和胸神经1的前支一部分。 2、走行:穿斜角肌间隙 锁骨后方进入腋窝。在腋窝内,
在腋动脉周围形成外侧束、内侧束和后束。 3、分支:内侧束----尺神经
肌支 前臂屈肌(除肱桡肌、尺侧腕屈肌和指深 屈肌尺侧半)第1、2蚓状肌、鱼际肌(除拇收肌)
22
正中神经
23
皮支分布: 手掌桡侧
2/3区、桡侧 三个半指掌面 及其背面末两 节的皮肤
24
尺神经
●走行:起自内侧束 肱动脉内侧 尺神经沟 穿 尺侧腕屈肌, 在豌豆骨外侧、腕横韧带浅面 手掌
●分布:⑴肌支 尺侧腕屈肌及指深屈肌尺 侧半 ⑵掌深支 小鱼际、拇收肌、骨间肌和第3、4蚓状肌 ⑶掌浅支 尺侧1个半手指掌面和小鱼际皮肤 ⑷手背支 手背尺侧半及尺侧2个半手指背侧皮肤
平对椎骨的序数 同序数椎骨
同序数椎骨-1
同序数椎骨-2 同序数椎骨-3 第10 ~ 12胸椎 第1腰椎
举例 C3平对第3颈椎 T3平对第2胸椎 T7平对第5胸椎 T10平对第7胸椎
5
脊髓内部结构
(一) 中央管:纵贯脊髓全长,内含脑脊液,在脊髓圆锥 内扩大成终室。 (二) 灰质:呈“H”形或蝶形,可分为前角、后角和中间 带三部分。 前 角 α-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外肌
γ-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内肌 Renshaw细胞:抑制α-运动神经元 后 角 接受后根传入纤维,其轴突至对侧白质组成脊髓丘 脑束,此外还接受大脑皮质下行纤维。 中间带 T1~L3:交感神经低级中枢。 骶副交感核(S2~4):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 灰质前、后连合。
6
7
8
(三)白质
三个索
前索:前正中裂与前外侧沟之间 外侧索:前外侧沟与后外侧沟之间 后索::后中间沟与后外侧沟之间
内侧束和外侧束----正中神经 外侧束----肌皮神经 后束----桡神经和腋神经
19
20
肌皮神经
●走行:起自外侧束 肱二 头肌和肱肌间下行,在肘关节 稍上方穿出深筋膜更名为前臂 外侧皮 神经。 ●分布:肌支 臂前肌群
皮支 前臂外侧皮肤
21
正中神经
●走行:发自内、外侧束沿肱二头肌内侧沟 腕管 掌腱膜深面 ●分布:
白质前连合:由横行的越边纤维组成。
9
薄束和楔束
脊髓丘脑束
10
11脊Leabharlann 的功能1.传导功能 2.反射功能
1)躯体反射 浅反射 深反射 肌张力反射
2)内脏反射
12
脊 神 经 Spinal nerves
脊神经节
后根
后支 前根 前支
脊神经
13
脊神经
前根
脊N的组成 (运动性) 椎间孔处合成脊神经
后根
(混合性)
脊N的分支
前支:粗大,为混合性,分布于躯干前外侧和四 肢,除胸神经外,先交织成丛 (颈丛、臂 丛、腰丛、骶丛),由丛再分支分布
后支:较细,为混合性,分布于项、背、腰骶部
15
颈丛
1、组成:颈神经1——4前支。 2、位置:胸锁乳突肌上面的深部。 3、分支、分布
1)皮支:枕小、耳大、颈横、锁骨上神经等。 2)肌支: 膈神经(混合性)
1、运动障碍:不能伸腕和 伸指,拇指不能外展。前臂旋 后功能减弱。
2、感觉障碍以第1、2掌骨 间 隙背面“虎口区”皮肤最 为明显。
3、前臂伸肌瘫痪,表现为 抬 前臂时呈“垂腕”状态。
31
腋神经
●走行:起自后束 穿四边孔 绕肱骨外科颈 三角肌深面
●分布:三角肌、小圆肌、肩部皮肤
32
腋神经受损原因及表现
颈膨大和腰骶膨大 马尾
3
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脊髓节段三十一 节椎名同位不一 颈节一四约平齐 颈五胸四减去一 中胸减二下减三 腰节平胸十十一 骶尾节对一腰椎 定位诊断是依据
4
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脊髓节段 C1 ~ C4 C5 ~ T4
T5 ~ T8 T9 ~ T12 L1 ~ L5 S1 ~ S5, Co1
“猿手”
尺侧腕屈肌、指深屈肌尺侧半、小鱼际肌、拇收肌、 “爪形手” 第3、4蚓状肌、骨间肌;手掌尺侧1/3、尺侧一个 半指掌面皮肤,手背尺侧半及尺侧二个半指背皮肤
1、原因 肱骨外科颈骨折, 肩关节脱位或腋杖的 压迫,都可能损伤腋 神经 2、表现 1) 运动障碍:臂不 能外展 2)三角肌区皮肤感 觉丧失 3)三角肌萎缩:肩 部骨突耸 起,失 去圆隆的外观
33
神经 分布范围 肌皮N 肱二头肌、喙肱肌、肱肌、前臂外侧皮神经
损伤症状
正中N 尺N
除肱桡肌、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尺侧半以外的所 有前臂肌前群及附近关节;除拇收肌以外的鱼际肌 和第1、2蚓状肌;手掌桡侧2/3、桡侧三个半指掌 面皮肤及中、远节指背皮肤
脊髓和脊神经
1
脊髓
一、位置和外形 (一)位置:椎管内,上端平枕骨大孔与延髓相连,下端 在成人平L1下缘,新生儿平L3 (二2)个外膨形大:前、后稍扁的圆柱形
前正中裂 6条纵沟 后正中沟
前外侧沟:脊神经前根走出 后外侧沟:脊神经后根进入 两膨大 颈膨大(C4 ~ T1) 腰骶膨大(L2 ~ S3) 脊髓圆锥:脊髓下端变细呈圆锥状的部分。 终丝:为软脊膜形成的细丝,由脊髓圆锥向下,止于尾骨。 马尾:由在脊神经末端下行的脊神经根组成。 脊髓节段:与每一对脊神经前、后根相连的一段脊髓为一个脊髓 节段,脊髓可分为31个节段节(颈8、胸12、腰5、骶5、尾1)
25
正中神经
正中神经
尺神经
26
27
尺神经损伤症状
28
桡神经
●走行:起自后束 肱骨的桡神经沟 肱骨外上髁前方 肱肌与肱桡肌之间分浅深二终支。
●分布:肌支 肱三头肌,肱桡肌及前臂伸肌。 皮支 臂后面、前臂后面皮肤及手背桡侧半及桡 侧2个半手指背侧的皮肤
29
30
桡N易损部位: 肱骨中段 受损表现:
(感觉性)
前支 后支
躯体感觉纤维:分布于皮肤、骨骼肌、肌腱和关节
脊N纤维成分 躯体运动纤维:支配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内脏感觉纤维: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
内脏运动纤维:支配心肌、平滑肌的运动和腺体的分泌
14
脊N的区分
颈N: 8对
胸N:12对 腰N: 5对 骶N: 5对 尾N: 1对
C1~7经同序数椎骨上方的椎间 孔穿出椎管;C8经第7颈椎下方的 椎间孔穿出;全部胸、腰、骶、尾 神经都经同序数椎骨下方的椎间孔 穿出
走行:前斜角肌前面、锁骨下动静脉之间、肺根前方、 心包外侧至膈
分布:运动纤维支配膈;感觉纤维分布到心包、部分 胸膜、腹膜及肝、胆
16
17
18
臂丛
1、组成:颈神经5~8和胸神经1的前支一部分。 2、走行:穿斜角肌间隙 锁骨后方进入腋窝。在腋窝内,
在腋动脉周围形成外侧束、内侧束和后束。 3、分支:内侧束----尺神经
肌支 前臂屈肌(除肱桡肌、尺侧腕屈肌和指深 屈肌尺侧半)第1、2蚓状肌、鱼际肌(除拇收肌)
22
正中神经
23
皮支分布: 手掌桡侧
2/3区、桡侧 三个半指掌面 及其背面末两 节的皮肤
24
尺神经
●走行:起自内侧束 肱动脉内侧 尺神经沟 穿 尺侧腕屈肌, 在豌豆骨外侧、腕横韧带浅面 手掌
●分布:⑴肌支 尺侧腕屈肌及指深屈肌尺 侧半 ⑵掌深支 小鱼际、拇收肌、骨间肌和第3、4蚓状肌 ⑶掌浅支 尺侧1个半手指掌面和小鱼际皮肤 ⑷手背支 手背尺侧半及尺侧2个半手指背侧皮肤
平对椎骨的序数 同序数椎骨
同序数椎骨-1
同序数椎骨-2 同序数椎骨-3 第10 ~ 12胸椎 第1腰椎
举例 C3平对第3颈椎 T3平对第2胸椎 T7平对第5胸椎 T10平对第7胸椎
5
脊髓内部结构
(一) 中央管:纵贯脊髓全长,内含脑脊液,在脊髓圆锥 内扩大成终室。 (二) 灰质:呈“H”形或蝶形,可分为前角、后角和中间 带三部分。 前 角 α-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外肌
γ-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内肌 Renshaw细胞:抑制α-运动神经元 后 角 接受后根传入纤维,其轴突至对侧白质组成脊髓丘 脑束,此外还接受大脑皮质下行纤维。 中间带 T1~L3:交感神经低级中枢。 骶副交感核(S2~4):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 灰质前、后连合。
6
7
8
(三)白质
三个索
前索:前正中裂与前外侧沟之间 外侧索:前外侧沟与后外侧沟之间 后索::后中间沟与后外侧沟之间
内侧束和外侧束----正中神经 外侧束----肌皮神经 后束----桡神经和腋神经
19
20
肌皮神经
●走行:起自外侧束 肱二 头肌和肱肌间下行,在肘关节 稍上方穿出深筋膜更名为前臂 外侧皮 神经。 ●分布:肌支 臂前肌群
皮支 前臂外侧皮肤
21
正中神经
●走行:发自内、外侧束沿肱二头肌内侧沟 腕管 掌腱膜深面 ●分布:
白质前连合:由横行的越边纤维组成。
9
薄束和楔束
脊髓丘脑束
10
11脊Leabharlann 的功能1.传导功能 2.反射功能
1)躯体反射 浅反射 深反射 肌张力反射
2)内脏反射
12
脊 神 经 Spinal nerves
脊神经节
后根
后支 前根 前支
脊神经
13
脊神经
前根
脊N的组成 (运动性) 椎间孔处合成脊神经
后根
(混合性)
脊N的分支
前支:粗大,为混合性,分布于躯干前外侧和四 肢,除胸神经外,先交织成丛 (颈丛、臂 丛、腰丛、骶丛),由丛再分支分布
后支:较细,为混合性,分布于项、背、腰骶部
15
颈丛
1、组成:颈神经1——4前支。 2、位置:胸锁乳突肌上面的深部。 3、分支、分布
1)皮支:枕小、耳大、颈横、锁骨上神经等。 2)肌支: 膈神经(混合性)
1、运动障碍:不能伸腕和 伸指,拇指不能外展。前臂旋 后功能减弱。
2、感觉障碍以第1、2掌骨 间 隙背面“虎口区”皮肤最 为明显。
3、前臂伸肌瘫痪,表现为 抬 前臂时呈“垂腕”状态。
31
腋神经
●走行:起自后束 穿四边孔 绕肱骨外科颈 三角肌深面
●分布:三角肌、小圆肌、肩部皮肤
32
腋神经受损原因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