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立经典教学法要点整理

沈立经典教学法要点整理
沈立经典教学法要点整理

沈立博士《经典教学法》

基于经典文化的教育就是经典教育,中国教育的未来,就是经典教育。

1、什么是经典。

2、经典教育的内容体系。

3、不同年龄阶段的经典教学方法。

4、经典教与学的主要的方法。主要落实在七八岁以前的儿童。方法很简单,就是典范。主要是指老师的作用,经典的价值。学生主要是指模仿,以模仿来学习。

5、从汉字的音、形、义的三要素,谈三种主要的教学方法,叫教学三步曲。

6、蒙学四要及如何写字。

7、日常的三类教学法。

一、什么是经典

什么是经典,经常经常,经就是常,常就是经。不过随着历史朝代的不一样,具体有几个经有所不同。孔子时代是六经。扩展成十三经。典则典则,典就是则。规律、原则、常道,就是经常和典则。具体到中国经典教育,是随着经典教育三个阶段的不同而不同。比如说蒙学阶段,主要是叫“三、百、千、千、弟子规”。小学阶段主要是有:笠翁对韵,声律启蒙,说文解字,尔雅和孝经。大学阶段,《四书五经》《经史子集》。

什么叫经典?时间上从不过时,强调经典的永恒价值。本质上从不流行,就是强调经典的高品质。约翰.圣罗郎(上个世纪最伟大的时装设计师,法国的时装设计师)的标准,所有从不过时,具有永恒价值的,具有相当品质的任何的东西,都可以称之为经典。

什么是经典?只要是人类具有永恒价值的任何东西,都可以称之为经典。唯一衡量的标准,必须经过时间的考验。

什么是中国的经典?中国所有具体有永恒价值的东西。中医、皇帝内经,武术,明清的家具,中国山水画、汉字、阴阳、五行、八卦等思维方式,以孝为先的伦理道德,站如松行如风等行为方式,都称为经典。经典不仅仅局限于书籍,它还包括了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教育的方式,包括了很多书籍以外的琴棋书画、武术、周易、礼功、风水、纺织工艺等等。

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但这个中国人不一定是中国国籍的。一个日本人,深爱中国的传统文化,用风水布置房间,穿中国传统服装,读繁体字,竖版本,线装书,具有明清风格的家具。一个美国人,几十年时间,长期隐居在香港一座没有任何现代化交通工具的岛上,单身到五十岁,一心一意研究中国的古琴,全世界第一个把神奇密谱六十四首琴曲全部弹出来。在洞庭湖畔弹《洞庭秋思》,到曲阜弹孔子读易,弹幽兰。所以,我们说经典,他不光是一种学习的材料,他更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生活方式。

第一,为什么称经典教育而不称中国传统教育?传统在英文tradition或者是traditional,代表了某种意义上过时落后的封建的含义。对应的叫moden 。传统教育一词,来源就在现代教育所有的英文moden tradition 对立面,所以我们不能叫传统教育。

第二,为什么不能叫儿童读经。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建立新的教育制度,仍然保留了两门课,读经课,修身课。大概1921或1922年,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任国民政府教育总长,把两门课取消了。所以读经仅仅是经典教育的一种方式,是中国经典教育众多教学内容中的一个,所以如果把我们现在已经是初具规模并且具有远大前程的一种教育运动,就称儿童读经。那就是以偏概全,以一门课来替代整个教育运动。

为什么不能称国学教育?国学教育大约是1900年以后才有这样的称呼。为了跟西学相对抗,著名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提出国学概念。100年前,国学根本不存在,且,它的对立面是什么?就是西方优秀的科学技术以及是西方的经典教育。从称国学教育的一刹那开始,已经把欧美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教育给排除在外了。

所以,这就是我们说为什么不叫它传统教育、儿童读经以及是国学教育,我们叫经典教育。为什么?因为经典的对立面叫时尚,都是很好的词。经典,把传统中的一部分过时的、落后的以及封建的东西从名称上排除了。我们把这个里面找出具有永恒价值的,并且具有相当品质的这些所有的东西,我们给找出来,所以我们称叫经典教育。西方经典教育,classical education或者Liberal arts education 叫博雅教育。所以称经典教育,是因为我们不仅要全面的继承我们中国的经典,还要全身心的接纳欧美及世界最优秀的文化教育。

目前的经典教育,它应该是一种精英教育和小众教育,然后逐渐普及成为大众化教育。经典教育完全不和应试教育相违背,因为我们的实践已经证明,经过了经典教育训练的孩子,会更加的安静,注意力会更加的集中,记忆力会更加的好,道德品质等等人格的发育将会更加的完善。

二、经典教育的内容体系

经典教育分成,蒙学、小学和大学。

蒙学教育:凡训蒙须讲求,知某数识某文,就是识字,《三百千千弟子规》,经过了蒙学就可以把一个人从原来蒙昧的状态,进入到能够读书识字的阶段。

小学阶段:详训诂,明句读,《笠翁对韵》,《声律启蒙》,《说文解字》,《尔雅》和《孝经》。训诂的含意是强调汉字的每一个音形义,有多少种写法,文章在什么地方停顿,所以“唯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蒙学,小学,四书,《孝经》,六经。四书五经之后,是经史集,诸子百家,经子通读诸史。中国的经典教育也有次第,不能乱,破

坏孩子读经的积极性。

大学,就是《四书五经》和《经史子集》

经典教育有三大内容,第一是经典,需要读的,第二是道德生活习惯教育,需要做的,第三是指技艺教育,需要自练的。第三部分内容是不同的年龄阶段以及他相应的经典教学方式。孔子确定了两大教育内容体系,《六经》和《六艺》。六经是静的不变的,《六艺》是要动的,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古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如琴棋书画诗茶,我们完全可以给它命名成新六艺。一和二,它基本是不会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但是第三个是要随时代的变化而变代的。

经典教育的原则:能动能静,文武均衡。古至今,古琴是第一,因为琴是中国雅乐,且不仅是乐器,还是道器,是中国文人修身养性的一种工具,所以我们说在大陆的或者是在海外的中国经典教育中,我们一定要把古琴教育纳入其中,书法是一种艺术,是一种特别重要的学习方法,武术,内可强身健体,外可防身自卫。中医治未病,即养生,需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生活起居的习惯。黄金万两不如一艺随身。技艺六个境界?掌握工具,掌握背后一定的理论,要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职业操守。把所有的东西给他融汇一体,这就叫道。绣学,绣艺,绣姿,绣容,绣德完全融会贯通,视为绣道。

三、不同年龄阶段的经典教学方法

《黄帝内经》总结。儿童经典教育应该是女孩14岁以前,男孩16岁之前,以后就进入到成人经典教育的阶段。不能以背诵为主了,要以理解为主。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是成人经典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原理。

经典教育的目标分成五个阶段,幼儿养性(4岁前,宋朝大儒张载内安详,外恭敬。静定的天性),童蒙养正(4岁,温柔敦厚的个性,读诵的最佳的年龄阶段,光背出来是没用的,移动的书橱。),少年养志(女14男16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志向),成人养德,老有所得。

沈立佛教经典中只读《华严经》,80年代日本的首富堤义明,一辈子精读《荀子》。

四、经典教与学的主要方法。

教学相长所以最佳的学习方式就是教。教的同时就是最佳的学习。

成人的经典教学方法:图文并茂,理事结合。事例:从宋代开始,为皇帝特设的讲解中国经典与历史的讲习称为经验,经典的验习。经宋明两代到1436年成为了一种国家的制度。故宫文华殿是皇帝学习经典的地方。分成春讲和秋讲,所有大臣里面最博学多才的大学士或博学的大臣担任讲师。目的很简单,经典的学习和国家管理是融为一体

的。最终的目的是通过学习经典要解决国家的现实的管理问题。他的教材是什么呢?理事结合,理以四书五经为主,旁籍,如佛道诸家典集。事,以历史的典籍以及是当前最极端解决的问题,学习的原理叫经史和参,叫理事结合。方法并不是以背诵为主。成年人经典学习方法,以讲解为主,要辩论,要讨论,要问答,要提问。还要做作业。叫舆论。经验的点范是谁,就是著名的康熙大帝,统一台湾平定三蕃之乱,就是得益于经验,在经验上面和博学大臣和大学士进行讨论,最后找着了平定三蕃之乱和统一台湾的解决方法.

儿童经典教育教和学主要的方法是哪两种呢?典范与模仿。典范就是原件,复印到小朋友的身心里,我称之为整体复印,这个整个复印的过程就是模仿。说文解字对于教解释:上所示下所教。上所示,就是展示原件树立典范,下所教,其实就是拷贝、模仿。所以教的本质就是上示,下教本质就是树立典范,孩子进行模仿。华德夫教育。

被人遗忘的一个及其关键的教育关键词“敩”,读音“校”,《尚书》里有这个字。古代的教就是叫敩。古代的教当中就有学。所以尚书里面仍然保留着这个字叫“敩学半”,中国的教育学的经典,他叫学技,不叫教技。学问学问孔老夫子说,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仁,然是学,连当官都要以学为主。

通过教、敩、学三个字的解读,衡量教学成功的主要标准是什么?书声朗朗,听不见书声朗朗,只听见老师的声音那就是失败。为什么?因为“教”“敩”和学都阐明要以什么为主,以学生拷贝为主,老师在忙着自己在学习,真正的私塾的老师是很轻松的,他不会整天上课,整天上课学生是学不好的。因为他根本没时间学习他根本没时间拷贝。

五、汉字三要素,教学三步曲

汉字是中国文化基因的遗传密码,对于一个汉字,你只有从它的字形字音以及生存的含义进行全面的解读,才能真正的掌握文化。例:“仁”在我们的儒家文化当中站了一个核心的地位,仁义礼智信,仁占第一。仁是怎么解读的呢,如果你深入到说文解字,深入到这个字本身,你就能够掌握这个仁的真正含义,然后对于儒家的学说,核心的理念很多问题将迎刃而解,仁在哪里?人在心里,人在论语里,仁在你家里,在厨房里,仁的第一含义是一个物质名词,果仁,杏仁,花生仁。所以我们人要想生存发展就和水果一样必须要有一个心,拥有了心才能发芽,生根,开花,结果。中国文化源泉和核心都可以归结于仁。为什么?因为仁是生命的核心和本质。是所有枝叶花果的根本,无则就无法生存和发展,再从说文解字上解读:在易经里面,一是乾二是坤,一象征天,二象征地。天地再加上人叫三才。如果去掉人,是不是叫天地。所以仁是天地万物之心,所以没有仁,天地之物如果没有心就不能够进行很好的进化。所以在我们中国文化里,

仁称第一等学问,就是做人一定要厚道,要孝法天地,要厚道。

例:宋代著名的文学家范仲淹,儿子名成仁,,把一船麦子送往姑苏,途中碰见父亲好友叫史曼庭,落迫家人死三年无钱下葬,成仁把麦子卖掉,助其完丧,把船卖掉,助其两女儿出嫁。回府后他说到把麦子卖掉时,范仲淹说你干嘛不把船卖掉呢。这就是范仲庵的儿子在他的教育下,他的思维方式跟他父亲是一模一样的。在我们中国现在有很多世家大家族,孔子世家之外,还有一大家族就是范仲淹,因为祖上积累功德太大,所以现在子孙兴旺。正因为仁它是一种核心,一仁它可以开出花千朵,人只要有仁心,随着角色变化身份不同这仁心就可以变成对善尽心,对父母是孝心,对孩子是慈心,对朋友是诚心,对于同事等是恭敬心,如果自己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是仍然有仁心体现出来叫千悲之心。引申,仁是处理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处理父母之间关系的原则仁体现在孝,处理兄弟或者是姐妹就叫悌,处理上下这叫忠,处理公司叫敬业,朋友叫信,社会讲究礼,做事讲廉耻,对老师仁心体现为尊师重道,所以这就是说的仁,通过解读这一个字,把握住这一个字,再去理解儒家文化,再去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仿佛抓到了一把钥匙打开了很多的大门,这就是我们说汉字是中国文化基因的遗传密码。

汉字有三个要素,音、形、义。佛教里对仁分成三部分,形叫声口义。中医对仁也有三部分,叫形气神。跟形音义一样的。汉字的三要素叫音形义,蒙学阶段是形音为主,小学阶段形音义为主,了解每个汉字的含义,大学阶段以理解思想以规律为主,理解汉字所组成的句子以及文章背后的理,中国的经典教育有次第。所有蒙学的教材,我们从订量化的角度识字和学习文化从三字经开始。三是在中国文化当中是最简单也是最丰富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字经》和《弟子规》以三个字最短句为一句话。然后百家姓千字文是四个字的,五字见千家诗。蒙学的学习不超过七个字。再过度到小学声律启蒙,说文解字,笠翁对韵,《尔雅》。然后到了大学阶段之后,全都是文章《四书五经》《经史子集》长短句了,

教学三步曲,拷贝汉字三要素,第一拷贝声音,诵读;第二拷贝形状,写对笔画字形;第三拷贝字义,通过故事的方式简单讲解每个字的含义。所以当一个小朋友能够背出三字经,能够默写三字经,并且任意抽出三字经里面的一些话,小朋友能够解释其中的简单含义,才算完成了一个经典教材的教学三步曲。国学是大江大河,家学是潺潺的溪流,每个家庭都有家学的渊源国学才能昌盛。语言和文字是分离的,语言是变化的,文字是稳定的。所以经典教育要想传承文化、消灭文盲一定要以汉字和中国文字学为主。重学每一个汉字。常用汉字有3000个,学习汉语的捷径是学习汉字。在学校里面应该学习汉字,而不是学习汉语。三百千弟子规,3789个字,小朋友只要背3789个字,就可自由阅读文言文白话文。全部背出来学完20天,全心全意的学习四篇文章,一年的

时间绝对学完。现在花了10多年的时间。钱穆在30年代的时候就对我们语文教材叫乌龟教材。

三种主要识字方法,一是读三百千弟子规,二是识字卡,三是实物标字卡。第一种就是通过几篇文章,三百千弟子规,把汉字三要素拷贝完了之后,可以通过阅读课本和经典认识。第二种,无图识字卡,水甲骨文就是侃,侃为水,八卦中的一卦。中坎中满,坎中间那条线是实的两边的线是虚的所以叫离中虚,坎中满,这个坎就是水。他就是水流的形状。所以认识汉字不需要图,因为字本身就是图。看图识字的不要买,分散了小朋友的注意力,降低了他认字的效率。无图识字卡几条原则,源于明代的一本著名的塾师写的诗,叫教童子法,第一个规则正反两面,正面必须是正体字,如楷体字,不能是行草,反面必须是小篆,秦始皇统一汉字就是小篆,说文解字是小篆,小篆上承阴书的甲骨文,下启隶书,楷书草书行书。中国还有一种学问叫做书学,是以六书为主的文字学。就是通过书学,不仅要认识小篆还要认识每个字的不同写法,人,甲骨文怎么写,隶书,楷书,草书怎么写,然后各种各样的字都要会书写它的含义要了解,汉字和汉字之间他有什么样的关系。你一打开《说文解字》,第一个字是易经的第一卦是什么卦?乾卦。用数字来表示,他是几,用数字来表示乾卦是一,所以《说文解字》就是以“一”为开头。然后你再接着往下看,天大夫全都是在这套系列,那么“一“和天有什么关系,“一”和大有什么关系,这就是不同汉字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含义,汉字当中内含着中国的思维方式。通过研究汉字你就很快的能够掌握中国所特有的思维方式。阴阳思维方式,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口号叫新北京、新奥运。老北京,新奥运。这才是世界人民所喜欢的,到这来看现代化的奥运场馆,同时又有胡同、四合院、长城、颐和园、故宫。

六、蒙学四要及如何写字。

蒙学四要:养训学玩。中国文化,任何人的生命是分成两部分,身体的身叫身命,心灵的叫慧命。身体健康有礼,慧命静定活泼,动静兼备。涉及到身体的就叫养,涉及到行为规范,生活习惯的叫训(教材是养成他良好的行为规范和生活习惯的主要是弟子规), 涉及到慧命的叫学,识字读经习字要习听,寓教于玩乐(讲故事:《二十四孝》中国神话传说,圣贤故事,历史故事。看图画: 世界名画,《二十四孝》图分男女。歌诗,用唱歌的方式来读诗歌。台湾柳松柏做个项目叫中华儿女唱唐诗。明清时候有课叫歌诗,现在叫吟诵。)综合起来,衣服饮食起居行动这叫养,目的是要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洒扫应对进退都有口决的,叫训,结果就是彬彬有礼。健康有礼,识字读经,习字习听。学好了之后有智慧,可以养成静定的功夫以及能力。通过游戏歌诗看图讲故事,又保持了活泼好动的天性。蒙学的孩子最后要做到八个字,健康有礼,静定活泼。

习字:明清木刻的雕版,过去小朋友练字,一天只准练一个字,练70遍,70遍哪里来的,敦煌藏经洞。1、上大人,孔乙己,化三千,七十士,尔小生,八九子,佳作仁,可知礼也。2、上士由(游)山水,中人坐竹林,王生自有性,平子本留心。很有道家内涵的诗歌,3、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

七、日常三种教学法

第一个读书,儿童读经六字真言哪六个字“小朋友,跟我读”清代著名塾师管淓的《家常语》,读书法写的很清楚,日有定课,目标明确,一字一板,字字读响,最后一个字加重拉长。“真教人,教一法,不教人,教十法。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帷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建”拖长,“立”拖长,“德建名立、形端表正、空谷传声、虚堂习听。终日寻春不见春, 芒鞋踏破岭头云, 归来笑捻兰花嗅, 春在枝头已十分。经典读诵的方法,句逗停在哪里,最后一字加重拉长,随着句逗的变化吟诵方式读诵方式可以千变万化。

蒙学三讲,《教童子法》很愚痴,只会背两脚书厨。蒙学三讲,第一讲汉字,(字音和字形,一字两讲,汉字三要素,怎么读怎么学。管淓讲的一样笔划看偏旁,偏旁一样看中央,再看笔画顺序,字字说响,虚字实字,随认随讲。讲解字形时可以带领学生在空中书写,在桌子上画,叫书空)。蒙学第二讲故事(伦理道德故事历史故事)。蒙学第三讲动作,养成小朋友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讲大道理,被子怎么叠,几个要素,你自己做一遍,然后让小朋友接着做,如果他有做不到的地方,你给他纠正)。

书写法。带领小朋友在空中划字书写在桌子上,叫书空,用半透明的纸覆盖在字贴上面叫影写,把汉字的外轮廓保留让孩子给他填满这叫描红。这边是字贴这边是白纸或者是宣纸这叫摹写,就象临摹一样,最后所有的东西都去掉,自己默写下来,书空,影写,描红,摹写,默写是汉字形象和形状的拷贝过程,父母亲用手在肚皮上写。一天只练一个字,千万不要多,不要买现成的描红,用半透明的纸自己勾轮廓,自己描红自己书写,这个学的非常快,一天一个字能写出和王羲之的字相差无几。以砖代纸,以水代墨,用马步在方砖上写,马步蹲写半个小时以上身体健康,三个小时什么病都没。

最后总结,怎么读?最后一个字加重拉长。讲解蒙学三讲第一讲字音字形,第二讲故事,第三讲动作。书写方式?书空、影写、描红、摹写、临摹、默写。

课程与教学论重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撰写了西方第一本专门教育学著作《雄辩术原理》。 捷克教学家夸美纽斯在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学论学科的诞生。 《大教学论》的内容:1.在教育目的和课程内容上提倡泛智教育,主张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而大教学论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艺术;2.较系统地探讨了教学原则问题; 3.强调教学必须遵循万物的严谨秩序,力求教得彻底、迅速和愉快,并就此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要求; 4.在理论上首次论证了班级教学制的优越性,主张采用集体教学的新形式; 5.讨论了各级学校的管理和不同学科的具体教学方法问题。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于1806年出版《普通教育学》,是继《大教学论》后教学论学科形成的另一里程碑,是教学论学科成熟的标志。 《普通教育学》的内容:1.系统地阐述了教育性教学原理,认为教学是教育的基本手段;2.该书依据观念心理学原理分析教学的机制,认为教学是统觉的运动,即新旧观念产生联系和统整的过程;3.探讨了教学阶段理论,依据多方面兴趣理论和学生的注意力状况,把教学分为明了、联系、系统和方法四个主要阶段,分析了不同阶段教学的类型和方法;4.依据多方面兴趣理论,设计了课程的类型和目标。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三大教育哲学命题。提倡实用主义 三大教育哲学命题:1.主张以儿童的需要为基础设计课程,倡导活动课程;2.倡导“做中学”的教学方法,主张通过制作、社交、艺术、探究等动手操作活动来进行教学。 杜威现代教学论三中心: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赫尔巴特传统教学论三中心: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教学论学科进入多元化发展时代,各种流派分为两个阵营:“科学主义”教学论和“人本主义”教学论。 “科学主义”教学论基本特点:把教学主要理解为一个认知、理性和逻辑的过程,注意探寻教学的普遍规律和通用模式,在教学目的方面强调科学知识、技能和智慧的习得,在教学过程方面强调教学的精确性、控制性、计划性,在课程内容方面注意吸收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教学手段方面重视新技术工具的使用。 “人本主义”教学论基本特点:把教学主要视为一种个性交往、情感交流、艺术创造的过程,以价值实现、情感满足、艺术感受、心灵沟通等为教学的基本追求,在课程方面突出人文知识的重要性,在教学方法上推崇即兴发挥、灵感直觉和主观感悟。(要知道两者的区别) “科学主义”教学论和“人本主义”教学论代表了当代教学论学科发展的不同方向。 第二章课程的基本理论 课程是指教学的内容及其进程的安排。 课程计划是关于学校课程的宏观规划,一般规定学校课程的门类、各类课程的学习时数以及在各年级的学习顺序、教学时间的整体规划等。 课程标准就是指学科课程标准。它具体规定某门课程的性质与地位、基本理念、课程目标、

英语教学法考试重点精选文档

英语教学法考试重点精 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判断主张并简要说明理由: Structural view:The structure language sees language as a linguistic system made up of various subsystems:phonology,morphology and syntax.To learn a language means to learn these structural items so as to be able to understand and produce language. Functional view: The functional view is not only sees language as a linguistic system but also a means for doing things,such as offering suggesting,etc.Leaners need to know how to combine the grammatical rules and the vocabulary to express notions that perform the functions. International view:The international view considers language to be a communicative tool,whose main use is to build up and maintain social relations between people.Leaners not only need to know the grammar and vocabulary but also need to know the rules for using them in a communicative contexts. What makes a good language teacher? These elements can be categorized into three groups:ethic devotion,professional qualities and personal styles. 教师的专业能力是如何发展起来的(How can be a good teacher/The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答:The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including three parts: Stage1,Stage2 and Goal. I. The first stage is language development.All English teacher are supposed to have a sound command of English,and language is always changing,language development can never come to an end. II. The second stage is the most important stage and it is more complicated because it involves three sub-stages:learning,practice,and reflection.(1)The learning stage is the purposeful preparation before a teacher starts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It includes three parts:learning from other's experience,learning the received knowledge and learning from one's experiences.Both experience knowledge and received knowledge are useful when a teacher goes ton practice.(2)The term 'practice' can be used in two senses. One sense is also called pseudo practice.The other sense is the real classroom teaching.(3)Teacher benefit from practice if they keep on reflecting on what they've done,Not only after they finish their practice,but also while they are doing the practice, III. After some period of practice and reflection,a teacher should be able to reach his or her professional competence.As an final it shouldn't an end,one must be keep learning,practicing and reflecting. 真实应用语言&课堂语言的不同(The differences between language used in real life and language taught in the classroom.) Language used in real life differs from language learned under the traditional language teaching pedagpgy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经典教学案例集

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夏青峰经典教学案例集 5、怎样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进行教学 数学新课标在其前言中,就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进行教学。教学中,如何落实?本人愿抛砖引玉,以求教于同行。 一、尊重 [案例1]《百分数的意义》教学 讲台上放着三个透明杯子,里面分别放了10克、20克和50克的水。老师用汤勺向三个杯子里加糖,糖的数量依次为2克、3克和5克。 师:怎么样才能知道哪个杯子里的糖水更甜些呢? (生说。) 其中有一个学生:让我上来喝喝就知道了。 教师A:你就知道喝。老师是让你用数学的方法去判断。哪位同学来说? 教师B:很好!这种方法最简单易行了。除了用口尝外,我们还能用什么方法知道哪个杯子里的水更甜些呢? [案例2]《找规律》教学 屏幕上出现一幅图画。商店门口挂了很多灯笼,红、黄、蓝三种颜色有规律地排列着。其中一部分被一辆停在商店门口的汽车给遮住了。 师:你能知道被汽车挡住的灯笼,分别是什么颜色吗? (生说) 其中有一个学生:只要把汽车开走就知道了。 教师A:(没理睬这位学生)哪位同学再来说? 教师B:对啊!只要把汽车开走,不就都清楚了吗?!在汽车还没开走之前,我们也能看出来吗?

两个案例都注重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但是在具体的处理过程中,A教师与B教师对生活经验的认识还是有差距的。A教师注重的还是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状态以及经验状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首要的一条就是要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让我们牢牢记住前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的一句话吧:“儿童回答教师提问的精确性,主要取决于儿童自己的经验的逻辑性,而不在于事物本身的逻辑性。” [案例3]《除法的初步认识》 A教学: 师:把6个桃子平均放到3个盘子里,该怎样分呢? 仔细观察课本上的插图,你能用小棒代替桃子,也试着这样分分吗? (生用小棒分) 师:同学们看,把6个桃子平均放到三个盘子里,要一个一个地分。先拿3个桃子分别放到3个盘子里,然后再拿三个桃子…… B教学: 师:这有6个桃子,要平均放到3个盘子里。你会放吗? 用小棒代替桃子,试试看! (生用小棒放)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放的? 生1:我是先拿2个放在一个盘子里,然后再拿2个放在第二个盘子里…… 生2:我是拿起6个小棒,然后一个一个地放到盘子里去…… 生3…… 师:放的方法,我们可以多种多样,但是结果都应是怎样的呢? 从生活经验出发,指的是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而非教师的生

最新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点总结

1、课程目标:是根据教育宗旨和教育规律提出的课程的具体价值和任务目标 2、课程内容:是指哥们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问题的方式,是一定的知识、技能、技巧、思想、观点、信念、言语、行为、习惯的总和。 3、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就是指学科课程的标准,它具体规定某门课程的性质与地位,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课程实施建议等。 4、课程开发:主要是指课程的功能不断适应社会、文化、科学等方面的要求,进而持续不断开发课程的活动与过程。 5、课程计划:是指学校关于课程的宏观规划,一般规定学校课程的门类、各类课程学习的时数以及在各年级的学习顺序、教学时间的整体规划等。 6、教学目标:是对教学活动预期效果的标准和要求的规定或设想。 7、生成性目标:又称“形成性目标”“生长性目标”“展开性目标”,它是在教育情境中伴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形成的课程目标。 8、表现性目标:是指每个学生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的个性化表现,它追求的学生反应的多元性,而不是反应的同质性 9、普遍性目标:根据一定的哲学或伦理观、意识形态、社会政治需要,而对课程进行总括性和原则性的规范与指导的目标。一般表现为对课程有较大影响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宗旨10、行为性目标:是以设计课程行为结果的方式,对课程进行规范性与指导的目标,它指明了课程结束后学生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11、广义的校本课程开发:是指以学校为本的,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为了学校的整体发展,学校自主开展的课程开发活动,它是对学校课程的整体改造,能够体现学校的价值追求和教育理想。 12、校本课程:是指以学校为本,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为了学校的发展,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 13、课程开发机制:是课程开发得以正常运行的基本原理和动力体系,它包括学校课程的设置程序和运行方式,特别是课程规划主题的认定以及课程的编制、实施、管理与监督之类的问题。 14、优化教学:所谓优化教学,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相对于一定的标准而言的一种完美、完满的教学状态。它是改革探索、革故鼎新的产物。 15、教学模式:实在一定的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相关教学理论的演绎或对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和所形成的一种指向特定教学目标的比较稳定的基本教学范型。 16、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选择一定的课题,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主动探索事物一种教学方式。 17、教学方法:所谓教学方法是指叫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方式的总和。 18、讲授法:是指教师使化的方向发生变革的过程。 21、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了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的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教学的结构。 22、班级授课制:通常是指课堂教学,是把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由教师根据教学计划中统一规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数,按照学校的课程表进行分科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23、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年纪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程度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的方法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24、谈话法:它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任务和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

任务型教学法教学案例

任务型教学法教学案例 重庆市第二十五中学吴量由美国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出版的Go For It在我区广泛使用,给师生双方提出了一个新的教学理念——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的核心思想就是让学生模拟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各项活动,扮演各种角色。所有的内容都是学生周围的人和事情,扮演起来非常熟悉,很容易地把课堂上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的语言结合起来。 任务型教学法就是把根据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做的具体事情来设计课堂上的“任务”,我们的教学目标也正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语言知识,完成这些模拟“任务”的能力。 新《英语课程标准》提倡“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以学生“能做某事”为目标要求。“learning by doing”是我们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这要求我们根据单元目标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出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活动,即布置“一个既新颖有趣而又熟悉任务”。任务的设计要提供给学生明确、真实的语言信息。使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体会语言并掌握、应用语言。从而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在传统的课堂上,老师都是以单词的记背、语言点和语法知识的讲解和训练为重点;教师“唱独角”,多是以老师为主,学生为辅。长期以来我们大搞“题海”战术,而忽视了学生实际语言运用的能力,结果造成“哑巴英语”的现象。“应试教育”的旧观点让我们一

味追求升学率,这种观点压得师生都喘不过气。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老师,我们要积极主动地转变教学观念,学习新的教育理论。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但是,对于这个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新理论,我也有一些困惑和不适应:我从小接受的都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如何尽快适应新旧理论的过渡?如何使学生既掌握知识,又培养语言运用的能力?如何在教学活动中更好地驾驭任务性教学法? 作为对任务性教学理论的探索,我曾经承担了一次渝中区进修学院课为“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公开课。我对Unit 5 How was your weekend?的设计如下: 首先,我在本单元中使用多媒体来辅助我的教学。 课前:(展示幻灯片1)为活跃气氛及吸引学生注意力,我们一起唱节奏较快的英文歌:Sha la la。(在Sha la la这部分重复的时候拍手。) Step1 值日生做值日报告 值日生首先介绍她如何度过上周末(She bought a new T-shirt in Jiefangbei.)。然后我就她的短文向全班提问:What did she do last weekend? Where did she buy the T-shirt? When did she buy the T-shirt? 在这个环节中既锻炼了学生的听力和口语,又很自然地复习了一般过去时态。

启发式案例教学法

启发式案例教学法 1、启发式案例教学法——授人以“渔”,学会学习的学习方法。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启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的学习思路,通过正确的学习思路,学会学习的方法,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去理解和掌握本门课程的各个知识点,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主动参与式讨论教学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合作意识、团队精神。教师拟定小测试范围,学生分组讨论确定测试题目,分组交叉考试,各小组推出人选台上讲题,学生台下交叉判卷。使学生参与到“教”的活动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因为出题的过程也是思考的过程,上台讲解也是一个无形的竞争;同时也对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及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帮助 3、改革教学方法,重视突出启发式与参与式教学方法为了培养创新性和应用性的人才,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以讲授为主的授课方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仿真模拟实习、问题分析式、课堂讨论、实训基地训练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效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注重对新知识的引入和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4、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会计学专业课程教学基本上是采用单一的课堂讲授式,单一的课堂讲授式不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及能力素质的培养。为此,我们积极进行了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提倡“参与式”教学,课堂着重讲解重点、难点和疑点,评论争论焦点,对于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的自觉性,取得了好的效果。都特别注重从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应用能力入手,做到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使学生由被动式学习变主动学习,在学习过程既有“参与”,又有“独立思考”。 5、教学方法单一。在会计教学方法上,目前基本上还是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的旧有教学方法,没有科学的应用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学生讨论式教学、实验教学、模拟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多注重会计理论,忽视了理论同会计实务的结合,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单一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缺乏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导致学生缺乏分析问题、批判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改进教学方法。新型的会计教学方法应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参与式”的转变。课堂教学是会计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课堂的作用在于提供给教师和学生一个共同交流的场所或平台。在课堂教学上,要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需求为依托,以培养能力为导向,采用“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模拟式”等教学方法,开展互动式、参与式的教学活动。这些新的教学方法要求在师生双边关系中,以学生为主体,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以学生参与为重点,根据学生及社会的实际需要,制定教学内容。 7、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教”与“学”这对矛盾中,“教”虽然重要,但毕竟是外在的东西,“学”才是内在的。学生要获得知识、培养能力、使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归根结底要依靠他们自己的努力,学校和教师不能包办。因此,要树立“以学为本”、“教是为了不教”的观念。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及主动构建自己知识与能力结构的自主性;强调学习上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方法,是“学为主体”的具体体现。在提倡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的前提下,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彻底摒弃“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采用课堂讲授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给学生应有的思维时间,以利

《课程与教学论》重点笔记

《课程与教学论》重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理解) 课程与教学论实质上是以课程与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揭示课程与教学规律和指导课程与教学实践的目的和任务的。 2、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任务(理解) 课程与教学论作为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的基本任务可以表述为:认识课程与教学现象,揭示课程与教学规律和指导课程与教学实践。 3、几本重要的着作(了解) 《礼记·学记》是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专着。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学论学科诞生的重要标志。 学术界常把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作为教育学和教学论学科发展成熟的基本标志。第二节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 4、目前关于课程与教学关系的认识(理解) 在国外,对课程(论)与教学(论)之间的关系的看法,有四种不同的主张,形成了四种不同的模式: 1.二元独立模式(Dualistic Model)布鲁纳 2.相互交叉模式(Interlocking Model) 3.包含模式(Concentric Model) 4.二元循环联系模式(Cyclical Model) 第三节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演进▲ 5、一、萌芽期(前科学期) 1.背景:从课程与教学的产生到公元16世纪,学校教育规模比较小,为社会的统治阶层强权垄断,主要是上层社会的贵族教育和宗教教育。 2.代表人物与思想: 中国《学记》 西方昆体良《雄辩术原理》 3、特征:有了对教育内容、学科问题的思考,但还是没成为独立的学科,课程与教学思想还停留在经验的描述和总结阶段。 二、教学论学科的形成期(建立期) 1.背景:17世纪到19世纪之间 2.代表人物:拉特克,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人。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教学阶段理论) 3、特征:教学论成为独立学术领域 三、学科的分化与多样化时期(繁荣期) 1、背景:20世纪至今,教学论的发展进入了分化和多样化的轨道。 2、代表人物与思想:杜威(教学五步骤),凯洛夫 3、被理论界视为二战之后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布鲁纳:美国,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瓦·根舍因:德国,范例教学理论 赞科夫:前苏联,教学与发展教学理论 4、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 5、课程论的独立与大发展:

最新课程与教学论整理版

一、泰勒模式 1949年,泰勒出版《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该书从此成为课程研究与开发领域的经典之作。在这本书中,泰勒开宗明义地指出,开发任何课程和教学计划都必须回答四个基本问题:第一,学校应该试图达到什么教育目标?第二,提供什么教育经验最有可能达到这些目标?第三,怎样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第四,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 泰勒根据这四个问题,明确了课程编制过程的四个步骤: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计划。在这四个环节中,“确定目标”是主要的基础的一环,因此该模式也被称为“目标模式”。 二、布鲁姆 1959年布鲁姆作了题为“教育过程”的总结报告,报告确立了“学科结构运动”的理论基础与行动纲领,并从理论上理性地解决了存在于学科专家和教育专家之间的持久争论。 学科结构运动是一场指向教育内容现代化的课程改革运动,其中心是用“学科结构观”重建课程,在这场运动中,诞生了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学科中心课程”。学科中心课程是指以专门的学术领域为核心开发的课程,它的基本特征是学术性、专门性、结构性。在学科中心课程中布鲁姆主张将人类认识最前沿的日益深刻的识见,如理科和数学领域中的最新进展,引进中小学的教室。 三、实践课程开发理论:施瓦布的贡献 1、四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 四要素:在施瓦布看来,课程是由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构成的,这四个因素间持续的相互作用便构成实践性课程的基本内涵。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主体和创造者,其中学生是实践性课程的中心。教材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由课程政策文件、课本和其他教学资料构成的。课程环境是由除教师、学生、教材之外的物质的、心理的、社会的、文化的因素构成的,它直接参与到课程相互作用的系统之中,是“实践性课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怎样开发实践课程? 施瓦布主张,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应该是“审议”,“审议”是“实践性课程”的内在要求。从词源上看,“审议”是指对不同对象进行权衡以作出选择。“课程审议”是指课程开发的主体对具体教育实践情境中的问题反复讨论权衡,以获得一致性的理解与解释,最终作出恰当的、一致的课程变革的决定及相应的策略。 3、怎样评价实践课程? 优点:在实践课程开发理论中,教师与学生在课程开发中的主体地位获得充分的尊重,课程开发过程不再被视为是对教师和学生的控制过程。 缺点:由于“实践兴趣”缺乏自我反省的特性,不能保证人的主体性的彻底解放,即使经过公开辩论和审议,人的思想倾向性也会受到蒙蔽。 四.概念重建主义的主要内容及观点。 (一)对传统课程理论的批判 “概念重建主义者”把自博比特、查斯特等人的早期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到“泰勒原理”的种种课程研究观点统称为“传统课程理念”。对传统课程理念的深刻批判是“概念重建主义者”对课程理论的重要贡献。 “概念重建主义者”认为,传统课程理论至少存在三大缺陷: 1.传统课程理论秉持实证主义科学观,追求课程理论的“客观性”,这有违课程理论的学 科性质,也使课程理论沦为控制工具。 2.传统课程理论受“技术理性”的支配,课程研究的目的是提供课程开发的“处方”—普

自考英语教学法知识点总结

自考英语教学法知识点总结

自考英语教学法知识点总结: 中学英语教学指导思想:是对中学英语教学的总体科学认识,包括对教学目的,教学路子的认识以及科学观,学习观,教学观等。 智力因素主要包括:思维力,记忆力,想象力,观察力,注意力等。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 语言是指语言系统,也就是语音,词汇,语法系统。 言语是指人们使用语言所进行的表示和理解的话语活动,也就是说听,说,读,写活动。 教学路子指的是达到教学目的基本途径或总路线,包括成体系的教学法。 语感是指学习者对语言信息的敏锐感知和理解,是自动化的意识活动。教学基本原则是教学指导思想的组成部分,是指导思想的具体化,条理化,在中学英语教学法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语法是对语言的一般描述,主要是对其组织原则的理论描述, ______学,句法学,词汇学,语义学。 “双规”化简就是运用语音规则,把大量的表面看起来相当复杂的词的读音和拼写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句型也叫句式,是从口语和书面语的无数实际句子中概括出来的句子模型或模式,句型是有代表性的,常见性的。 分析性听:是指在听的活动中有明显的语言分析,另外是指把听的材料分析为各个语言层次,让学生分步听,进行听的基本功训练。 综合性听:是指在听的活动中无明显的语言分析而直接达到对内容的理解,也指在听力基本功训练基础上所进行的整篇成文的听的练习。 话语结构就是说话的套路,说的各句子之间的联系规律。

泛读就是广泛地阅读,大量地阅读,快速地阅读。 默读泛指一切不出声地读,默读既包括不出声地“声读”,也包括直接理解文字地“视读”。 实行纵式阅读:真正的默读一般都是快速阅读,在阅读过程中,人的目光主要表现为上下移动,因而阅读有慢速的横向或横式转变为纵向或纵式。 写的含义:在教学中写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书写或书法,包括字母,单词,句子,标点符号,国际音标的正确写法;二是写作,即笔头表示,如作文,写信,写日记等。 心理控制法:即惊异,悬念,满足。 密度:指单位时间所授教学内容。 广度: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活动面要广,二是教学内容所涉及的面要广。 深度:就是课堂教学内容要有一定的难度。 灵活度:指在练习中学生所表现的理解的多层次程度和表示的多样化程度。 独立度:指教师指导的程度和学生独立的程度。 测试:主要是用来了解,检查和鉴定学习者掌握英语的实际水平的一种手段。 资质倾向测试:是指对学习者的天赋的测定,目的在于了解被测者今后学习外语时是否具有些较强的潜在的学习能力。 诊断测试:目的在于了解被测者在外语学习上的困难或缺陷或发现讲授上的薄弱环节,以便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综合性测试:目的在于测定被测者的语言知识和言语技能综合运用的能

任务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说课讲解

一、选题背景 为适应我国经济建设与发展的需求,根据我国教育实际情况,我国各地小学逐步开设小学英语课程,并制定相应的新的课程标准,新课标强调英语课程要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要求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指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这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教学方法,是交际教学法的发展,在世界语言教育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任务型教学法在国外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国内相关研究与实验时间并不是很长,如何将国外的任务型教学理论与实践本土化,形成适合中国国情及英语教学环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任务型教学模式,是我国小学英语课程改革当务之急。2007 年,我省全面实施新的课程标准。时隔7年,新课标所倡导的任务型教学法实施状况成为教师教育研究关心和关注的主要问题。 本研究以高新区雷锋小学以沛县前程子小学为例,通过对任务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应用情况的调查研究,进一步了解任务型教学法在我省的实施现状,为相关部门的小学教师教育及教师培训提供第一手资料,进而提高我省小学英语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1)适应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 我们的英语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的习得上,更重要的是注重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本研究所提倡的“任务型教学法”,能极大地发展学生主体意识和合作意识,培养学生语言感知能力,为学生拥有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2)适应深化课堂改革的需求。 本研究的调查结果分析将为实现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3)适应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需求。 本研究的最终理论成果将会促进部分教师转变传统教学模式,适应新课改要求,逐渐实现课堂“以生为本”的理念。 2.实践意义 (1)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升。 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通过对师生教与学状况的调查与分析、对任务型教学法的指导策略研究、以及对任务型教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为当今小学英语教学提供一手资料,有效促进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设计相应的任务型教学方法,从而极大地提升学生语言实际运用的能力。 (2)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深化“任务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运用。 基于当前小学英语课堂任务型教学法的运用实际情况,本课题立足于高新区雷锋小学以及岳麓区麓谷中心小学的教学现状,积极探索优化“任务型教学法”的途径,是当前“任务型教学法”研究的深化。 (3)本课题的研究为六年制初中起点本科层次师范生英语专业学生提供教

(完整word版)小学英语教学法试题库

小学英语教学法期末复习题库 一、填空 1、小学生具有无意注意占主导,有意注意有一定发展、注意不够稳定,常常带有情结色彩、注意的品质较差等特点和优越条件。 2、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特点是重视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深厚兴趣,在教学活动中要有和谐的语言教学氛围,要重视学生基本技能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3、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4、《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 5、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 6、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就英语教学而言,教学的实质就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英语教学过程就是生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共同参与、合作、交流的活动过程。 7、学生认识的客体是英语,教师认识的客体是教学规律。教学双方都为对方提供信息,英语就是为了促进交流。 8、教学的最终任务是培养学习者的交际能力。 9、交际性原则提出的主要依据有三点:第一,语言是表达意义的体系;第二,语言的主要功能是交际功能;第三,语言的主要单位不仅是语法、结构特征,还包括功能范畴。 10、情景教学的原则提出的主要依据有三点:第一小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第二,语言的习得规律;第三,小学生的学习规律。 11、语言教学的内容包括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两个方面 12、体态语是指说话时的表情、手势、动作等。 13、在教学中写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书写,二是写作。 14、良好的课堂气氛是搞好课堂教学,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 15、备课的主要任务是熟悉教材、写出具体教案、确定课时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板书计划、课内练习题等。 16、教学效果不取决于教师,也不取决于学生,而是双方共同活动的结果. 17、小学英语教学的原则包括:交际性原则、听说领先的原则、情境教学原则和趣味性原则。 18、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质是交际。 19、遵循视听说与读写结合的原则,教学要采用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方法。 20. 小学阶段的英语小学目标(教学目标)是:通过听、说、玩、看等教学活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学习使学生获取对英语的一些感性认识,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技能,培养初步运用英语进行听、说的交际能力;开发智力,发展包括观察、记忆、思维和想象等内容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建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通过英语传递的思想、文化、情感等有初步的跨文化认知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世界公民的意识。 21、小学英语教学法是研究小学英语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是研究小学英语教学的全部过程及其规律的一个科学体系。 22、教师在教学活动之前主要应编写好三种计划: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时计划。 23、备好课,必须做好如下三方面的工作:了解学生,钻研教材,制定教学计划。 24、新课程设置是按九年一贯制设置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方式,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范例教学法

范例教学法 范例教学法是德国的教育家瓦·根舍因所创立的一种教育方法,这种教育方法是为了解决知识的量的急剧膨胀与人的悠闲地学习时间、学习能力之间的矛盾,从另一个角度讲,也是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所谓范例教学即教师利用“范例”材料教育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范例教学法理论产生的背景 二战后,联邦德国为了消除希特勒法西斯统治和战争的破坏对学校教育带来的创伤;为了跟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步伐;为了适应社会的高速度和连锁式的发展变化,政府提出了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而这种要求当时被错误地理解了,学校教育部门在教育上采取“加法”的措施,不断增添教学内容,搞“百科全书”的课程,结果导致学生负担的加重和教学质量的下降。于是,国家开始探索新的课程教学理论,以应对知识爆炸对教育的挑战。在1951年的蒂宾根会议上,历史学家海姆佩尔提出的范例教学设想成了讨论的中心议题。之后瓦·根舍因、克拉夫基等教育专家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和专著,逐步使范例教学法的主张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二、范例教学法的基本概念和思想 范例教学法就是学生通过特殊(例子)来掌握一般,并且借助这种特殊独立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范例教学法指教师在教学中选择真正基础的本质的知识作为教学内容,通过“范例”内容的讲授,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掌握同一类知识的规律的方法。它认为应该教给学生系统的学习内容,使学生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框架、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让他们对世界和知识有一个整体观念,全局观念。范例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问题意识的培养:教师必须充分注意调动学习者的主动积极性,从学生提出的或感兴趣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探究,而不是仅仅向他们灌输知识。 范例教学法的基本思想包括: (1)教养性学习:教学的着眼点应当正视学生在学校中的有限的学习时间,组织他们进行“教养性的学习”。所谓“教养性的学习”就是让学生通过这种学习,可以使自己始终处在一种不断受教育与培养的状态中,即获得连续起作用的知识、能力和态度。

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点归纳00467

第一章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 1、1918年,美国著名教育学者博比特出版《课程》一书,一般认为这是课程作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的标志。P3 2、截止20世纪20年代上半叶,课程这一研究领域才最先在美国比较完整地去里起来,博比特与查特斯等人的课程开发理论与时间,开启了“课程开发理论”。P4 3、博比特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的奠基者、开拓者。P4 4、教育的本质:1教育为成人生活作准备2教育是促进儿童的活动与经验发展的过程3教育即生产。课程的本质:在博比特看来,课程是儿童及青年为准备完美的成人生活而从事的一系列活动及由此取得的相应的经验P5-6 5、拉尔夫·泰勒是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奠基者。被誉为“现代评价理论之父。他的《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也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P9-10 6、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八年研究”,泰勒原理的实质是:“技术兴趣”的追求P11-12 7、学科结构运动: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西方世界发生了一场指向教育内容现代化的课程改革运动,叫学科结构运动。其中心内容是用“学科结构观”重建过程。在这场运动中诞生了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学术中心课程”。学科结构运动是课程现代化进程中重要的里程碑。P13 8、比较著名的新课程:物理科学研究委员会,研究开发的PSSC物理课程,“生物科学课程研究会”,研究开发的BSCS生物课程,研究开发的SMSG数学课程,“化学键取向研究会,研究开发的CBA化学与CHEMS化学,”地球科学科学设计研究会,所开发的ESCP地学等等这些课程可统称为“学术中心课程”。P13

9、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会议主席杰罗姆·布鲁纳作了题为《教育过程》的总结报告。该报告确立了“学科结构运动”的理论基础与行动纲领,并从理论上理性地解决了存在与学科专家和教育专家之间的持久论战。P14 10、学术中心课程:是指专门的学术领域为核心开发的课程。学术中心课程三个基本特征:学术性、专门性、结构性。P14 11、学科结构两个基本含义: 1是一们学科特定的半概念、一般原理所构成的体系。 2是一门学科特定的套就方法与探究态度。学科结构是这两个基本骇异的统一。P15 12、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施瓦布 “实践性课程”四要素: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实践性课程”开发的方法:审议;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的本质:“实践兴趣”的追求。P17-20 13、“概念重建注意课程范式“的本质:“解放兴趣”的追求。解放兴趣:亦称“解放理性”,是人类对解放和权利赋予的基本兴趣,这类兴趣使人们通过对人类社会之社会结构的可靠的、批判性洞察而从事自主的行动。P24 14、反思课程研究的整个进程,我们可以获得的基本结论是:课程研究的价值取向由对“技术兴趣”的追求逐渐转向“实践兴趣”,最终指向于“解放兴趣;课程研究的基本课题由”课程开发—探讨课程开发的规律、规则与程序,逐渐转向“课程开解”—把课程作为一种“文本”来解读其内涵的意义P24 15、启蒙时期教学论的确立:拉特克与夸美纽斯。P25 16、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是的国教育家拉特克。P25 17、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标志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的确立.P26

课程与教学论整理笔记

教学的定义: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形成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优化教学:就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相对于一定标准而言的一种完善、完满的教学状态,它是改革探索、革故鼎新的产物。优化教学的一般标准: 1 .个人:全面发展的质量标准。个人全面发展是现代教学的基本价值追求,也是当前优化教学总的质量标准。 2.高效率标准,即合理投入下的效益最大化.3.真善美的过程标准。教学是否优化,还应从教学过程的角度进行评判,即考察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和形式是否科学、道德和有艺术性。过程标准的核心和灵魂就是教学应体现真善美的精神. 优化教学的基本策略:1遵循教学规律2开展教学实验和教学改革3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教学目标:是对教学活动预期结果的标准和要求的规定或设想。教学目标的功能:导向、激励、标准。教学目标分类的意义: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局部,有利于全面实现教育目的,有利于教学质量管理的科学化。布卢姆为代表的教学目标分类1.1956年出版专著《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认知分为知识、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 奥苏泊尔将有意义学习分为四种类型:1.抽象符号学习。主要词汇学习。2.概念学习。各层次学习的重要基础。3.命题学习。命题是以句子的形式阐释两个要素之间按的相互关系,4.发现学习。教学目标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整体性、科学性、灵活性。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相关教学理论的演绎或对教育教学

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所形成的一种指向特定教学目标的比较稳定的基本教学范型。1.教学模式的结构: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教学程序;运用策略;评价体系。2.教学模式的特点:整体性;中介性;相对性;可操作性和效益性。1.制约模式选择和应用的因素第一,教学目标和任务。第二,具体学科的性质。第三,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第四,学生学习的特点和风格。第五,教师自身的优势。第六,现有的教学设备和条件。2.选择和应用教学模式的过程第一个阶段:尽可能多地了解和掌握教学模式。第二个阶段:对了解和掌握的各个教学模式进行比较。第三个阶段:实际的运用和改造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1.所谓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额探究与求索、总结与概括,获得经验与体验,发展智慧和能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实践活动。 2.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发展学生主体性,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第二,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养成探究的习惯;第三,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最终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一定教学任务而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方法的总称。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是指教师使用连贯的语言向小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发展其智力和能力的教学方法,也是使用最为普遍的教学方法。讲述、讲解、讲读、讲演(科学性思想性,启发性直观形象性,讲授的时间,语言艺术2谈话法也称为问答法。它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认任务和内容,向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