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文明(11版)
古印度文明古印度历史资料简介古印度历史大事典
古印度文明古印度历史资料简介古印度历史大事典 哈拉帕文化 印度河流域最古的阶级社会文化。
从20世纪20年代初起,在印度河流域陆续发现大量青铜器文化遗址,其中包括城市和村落遗址,以哈拉帕(Harappa,在旁遮普)和摩亨佐·达罗(Mohen-jo—daro,在信德)两座古城遗址的规模最大。
一般将此种类型的文化统称为哈拉帕文化。
哈拉帕文化的中心地区就在这两座古城,其年代大约在公元前2300—1750年之间。
摩亨佐·达罗城保存较完好。
该城占地面积二百六十公顷,推断居民约三万五千人。
城市分卫城和下城两部分,卫城是设防的城堡,下城是居民区。
卫城中心有大浴池,浴池周围是建筑群,其中有大谷仓、会议大厅等。
下城有整齐的街道,成排的房屋建筑,主街道最宽达十米,房屋用红砖建造,有两三层的楼房,也有简陋的小屋。
哈拉帕文化时期已进入青铜器时代,人们大量使用铜和青铜武器与工具。
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种植大麦、小麦、棉花等,这里是世界上植棉最早的地区。
畜牧业也有发展,饲养牛、羊、猪、象、骆驼等,手工业有轮制陶器、棉纺织业以及宝石、象牙雕刻等行业。
哈拉帕文化时期已有了文字,文字主要刻在石、陶、象牙等制成的印章上,已发现的文字符号有五百多个,有发音符号、表意符号,目前对这些文字尚未认懂。
根据以上考古材料判断,哈拉帕文化是一种典型的青铜文化,当时已进入阶级社会,古城是独立的城邦中心所在地。
一般认为哈拉帕文化的创造者是当地的土著居民达罗毗荼人(Dravidians)。
哈拉帕文化大约从公元前18世纪开始衰落,到公元前175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的一些古城和村落均已衰败,哈拉帕及摩亨佐·达罗等古城均已毁坏,哈拉帕文化至此消失。
关于哈拉帕文化消亡原因,学术界意见不一,有人认为是由于雅利安人入侵而被毁灭。
古印度文明古印度历史资料简介古印度历史大事典 吠陀时代 古代印度氏族制解体和国家产生的历史时代,约在公元前1500—600年间,又分为早期吠陀(约前1500—900)和后期吠陀(约前900—600)两时期。
第4课古印度文明ppt课件
各抒己见
佛教传入了中国
早在汉朝时,佛教就 传入了中国,洛阳的 白马寺就是我国最早 的官方佛教建筑。
你知道《西游记》里唐僧的原型是谁 吗,他的主要事迹是什么?
今天,佛教在我国很盛行。你能说出 一些你所知道的我国的佛教建筑、佛教 典籍、佛教名山、石窟或其他与佛教 有关的现象吗?
佛教
❖产 生 BC.6世纪 社会矛盾非常尖锐
——《环球时报》2001年6月15日
根据材料,你认为种姓制度对印度社 会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 种姓制度的危害:
• 1.在劳动人民之间造成了隔阂和对立, 不利于团结对敌。
• 2.职业世袭,把生产限制在狭小的范围 内,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印度社 会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 3.种姓制度的残余,遗祸至今。
(在四个种姓之外,还有“贱民”。)
请根据种姓制度中四个等级的不同职业,分辨出四个等级孰高孰低?
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商业为主 婆罗门:从事宗教事务的僧侣贵族 首陀罗:从事农、牧、渔、养猪业以及其他被认为低贱的职业。 刹帝利:从事国家军事、行政事务。
请把四个等级从高到底排序:___婆__罗__门______ ____刹__帝__利_______ ______吠__舍_______ _____首__陀__罗______
释
迦
牟 尼
早期佛教教义
四谛(真理)
人教
苦谛 ——世间一切都是苦的,人生一世会遇到生、老、 带 能
病、死……没有丝毫乐处。
入吸根
集谛 ——欲望是造成世间人生及其苦痛的原因(“集” 极 引 据
是“原因”的意思):
乐众教
灭谛 ——“业”和“惑”产生出无数苦果,如果断绝 “业”和“惑”,苦果自然随之断绝,就可以达到“寂 灭为乐”的境界 。
古印度文明(11版)
理论体系化 般若经 法华经 华严经
4、教义的完善
诸法皆空 龙树的二谛中观说
第四节
四、等级制度的发展
1、摩奴法论的编订 公元前200-公元200年间
2、摩奴法论的规定 规范各个种姓行为规则 强调性别歧视,认为妇女是祸水 强调君权神授
第四节
五、文学艺术的发展
1、古典梵语诗歌
马鸣:《佛行所赞》、《美难陀传》
古印度文明
第一节、自然条件与印度河文明
• 一、自然环境与居民 • 二、印度河文明的发现 • 三、印度河文明的成就 • 四、印度河文明的衰落
第一节
一、自然环境与居民
1、印度的古称
身毒 天竺 印度
2、地理位置
南亚次大陆 北印度与南印度 印度河与恒河
3、自然条件
亚热带气候 气候多样 季风带来集中降水
2、印度教——婆罗门教地方化
婆罗门教与地方信仰、习俗融合 雅利安因素与土著民族文化要素的进一步融合
3、印度教——神灵的变化
湿婆、毗湿奴、克里希那
第四节
六、孔雀帝国时期艺术的发展
1、阿育王石柱雕刻 代表作:鹿野苑的阿育王石柱的狮子柱头
2、人物雕像 男女药叉像多,胸部丰满,小腹美丽,成为印度
的审美标准 代表作:持拂药叉女
2、马其顿征服 亚历山大:公元前327年入侵
第三节
三、反婆罗门教思潮
1、原因
阶级变动:刹帝利地位上升 阶级分化 婆罗门教不得人心 破坏生产力
2、焦点
婆罗门教的特权地位
3、派别
佛教:释迦摩尼 教义 耆那教:大雄 教义 顺世论:教义
古印度文明
第四节、孔雀帝国
一、孔雀帝国的建立、强盛和灭亡 二、孔雀帝国政治制度和统治 三、孔雀帝国的社会经济 四、佛教的发展和分裂:部派佛教 五、印度教的出现——婆罗门教的复兴 六、孔雀帝国时期艺术的发展
2011年第五讲 古印度文明资料
1849年英国征服印度;1947年8月印度 独立。
二、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
吠陀时代(1599BC—600BC)
吠陀:原意为“知识、学问”,是祭祀用 颂歌、经文和咒语的汇编,《梨俱吠陀》《娑 摩吠陀》《耶柔吠陀》《阿闼婆吠陀》。解释 吠陀的文献:《梵书》《奥义书》《森林书》 吠陀时代是 以婆罗门祭司为社会核心、以 祭祀为生活中心、以吠陀为圣典的时代。
佛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佛教的教派极为复杂,最彻底中国 化的是禅宗。禅宗史上的两首偈语: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时时勤拂拭,
莫使有尘埃。
佛性常清净,
何处有尘埃。
阿育王 四狮子柱头
犍陀螺风格佛像
健陀螺风格,它的面相尤其是衣服的处理随提醒而产生变化的处理跟希腊的雕像非常非常接近。
重新解释《奥义书》而形成,倾向于否 定现实世界的真实性。 乔荼波陀:世界四个层次:物质 世界、浅层认识、深层认识以及唯一, 分别对应于人的四种状态:醒、有梦的 睡眠、无梦的睡眠以及梵我合一
商羯罗:
“无分别不二论”成为婆罗门复兴的 象征。所谓“不二论”就是“梵”、 “我”、“幻”的绝对同一。 梵可以化为一切,一切又终归于梵。 凭借这一理念,印度教容纳了所有的印 度神祗,学说学派,最终恢复了婆罗门 教的统一地位,成为新婆罗门
(二)古印度文明的历史阶段
1.印度河文明 2.印度-雅利安文明时代(公元前1400年-公 元7世纪 )。又称吠陀文明。 3.印度教文明时代(公元7世纪-1206年) 4.伊斯兰-印度文明时代(1206年-1757年) ——四个文明都不曾统一过整个次大陆
1.印度河文明
前3000年-前1800年, 习惯称为“哈拉巴文化”。 1922年发现,遗址 200多处。盛期:2500BC---1750BC 典型遗址:摩亨佐• 达罗和哈拉帕 古代世界面积 最广阔的青铜文化
第3课 古代印度 课件(28张PPT)
使社会缺乏生机与活力,严重地阻碍了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
·如此严苛的种姓制度,为何没有人反抗呢?
三、释迦摩尼创立佛教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3课 古代印度
对种姓制度的反抗——佛教
1.佛教创立的背景
三、释迦摩尼创立佛教
2.佛教创立的概况
在2008年8月,印度比哈省的阿拉里亚发生水灾,然而由于阿拉里亚为贱民的集中地,灾民得不到地方政府的任何协助,令大量灾民死于水灾当中。
2008年5月,印度拉贾斯坦邦过半城镇爆发种姓民众展开的暴力示威,有37人在暴乱中丧生。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3课 古代印度
唐太宗时,有一位著名的僧人从长安出发,独自一人历经了千难万险前往天竺……他是谁?他为何要去天竺?天竺在今天的什么地方?
第3课 古代印度
【课程标准】 通过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初步了解古代的印度社会。
学习目标1.知道古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了解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的产生和发展。2.知道古印度文明种姓制度的内容,分析种姓制度的特点。3.掌握佛教的创立,知道佛教的主要教义,了解佛教的向外传播
A
中考试题链接
3.(2024·江西·南昌二模)婆罗门教宣扬,最初有一个充塞于宇亩的“原始巨人”,后来他的身体分割而成世界万物。婆罗门和刹帝利分别生于原始巨人之口和臂膀,吠舍和首陀罗则源于原始巨人的双腿和双脚,因此四个种姓的区分是神圣的。材料表明古代印度()A.各等级之间可通婚 B.种姓等级来源于佛教C.国王的等级最高 D.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
婆罗门
嘴
手
腿
脚
刹帝利
吠 舍
首陀罗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3课 古代印度 课件(30张PPT)
约BC23世纪
出现早期城市国家
约BC16世纪
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建立一些小国
约BC324年
孔雀王朝基本上实现了印度的统一
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贰 森严的种姓制度
材料:“当白肤色的雅利安人跨进一块陌生的土地时,其中一个最显著的标志把他们与当地的人分开,就是肤色。 ……从这一基本点出发,新的征服者把所有的人划分为两部分:雅利安瓦尔那和达萨瓦尔那。”——摘编自赵伯乐著,《永恒涅槃——古印度文明探秘》
2.宗教的形成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与如图信息相关的宗教是(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
时间:公元前6世纪地点:古代印度人物:乔达摩•悉达多
课堂练习
3、佛教反对婆罗门的等级制度,所以( ) A、宣传种姓制度 B、宣传“众生平等” C、倡导刻苦修行 D、号召削弱王权
3.பைடு நூலகம்姓制度的特点
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4.今天的种姓制度
印度独立以后,废除了种姓制度,印度宪法明文规定不准阶级歧视。但是种姓制度对今天的印度社会特别是印度农村仍然保留着巨大的影响。种姓层级最高的婆罗门不及人口的4%,却占有七成的司法权及接近半数的国会席次。就算在天灾时,贱民亦饱受歧视,得不到最基本的援助。如在2008年8月,印度比哈尔邦的阿拉里亚发生水灾,然而由于阿拉里亚为贱民的集中地,灾民得不到地方政府的任何协助,令大量灾民死于水灾当中。另外,一份旨在展现印度长期受歧视种姓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研究数据表明: ·在2001年,印度全国平均识字率为63%,而最低种姓的识字率却只有55%。·最低种姓儿童疫苗注射水平于2001年为40%,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个百分点。·在1995年到2005年的十年间,最低种姓的贫困率从49%降至了39%,虽然降幅大于全国平均的8%,但其还是要高出2005年的全国平均值27%。
专题04古代印度文明(文字版)
古代印度文明【哈拉巴文化】*印度河流域青铜时代的文化。
1922年,考古学者在印度河流域的信德和旁遮普地区发现。
哈拉巴文化的年代范围,约为公元前2500前1750年。
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是其文明的典型代表。
从考古发掘的材料看,哈拉巴文化已进入了青铜器时代。
哈拉巴文化已经有文字,主要保存在石、陶、象牙等制成的印章上。
哈拉巴文化的主要经济部门是农业,纺织和制陶是哈拉巴文化的两个重要手工业部门。
哈拉巴文化存在了几百年,后来突然衰亡。
哈拉巴文化衰亡的原因有不同说法,主要有雅利安人入侵说、洪水泛滥说和气候干旱说。
【吠陀时代】*古印度氏族制解体和国家产生的历史时代(约前1500—前600)。
因记载此时代的主要文献是婆罗门教的经典《吠陀》,故称吠陀时代。
《吠陀》共4部,即《梨俱吠陀》《沙摩吠陀》《耶柔吠陀》和《阿阳婆吠陀》。
《梨俱吠陀》所反映的时代称为早期吠陀时代(约前1500~前900),另3部所反映的时代称为后期吠陀时代(约前900~前600)。
关于吠陀时期的社会性质,一般认为属于军事民主制时代。
后期吠陀时代的末期,军事民主制已经解体,印度进入小国纷立的列国时代。
【《吠陀》】*(Vedas)印度上古时期的宗教历史文献。
雅利安人侵入印度之后的史料主要保存在《吠陀》以及解释《吠陀》的《梵书》《森林书》《奥义书》等书中。
“吠陀”原意为知识、学问,是印度雅利安人的圣书,是婆罗门祭司们祭神用的颂诗、经文和咒语的汇编,也是古代印度人的思想、伦理、道德和法律的依据,具有最高的权威。
《吠陀》共4部,即《梨俱吠陀》《沙摩吠陀》《耶柔吠陀》《阿阙婆吠陀》。
【《梨俱吠陀》】*(Rigveda)印度现存最古的诗集。
全名《梨俱吠陀本集》。
收诗1028首,其中有11首历来认为是附录。
它的编撰年代可能是在公元前1500年,比4部《吠陀》中的其余3部都早。
这部诗集的内容主要有:记载上古社会的神话传说;表现和歌颂大自然;反映上古社会的现实生活和原始宗教。
古印度文明
古印度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印度久,从公元前2世纪起就一直同中国人民友好往来。
古印度的文字除了极少数是刻在石头、竹片、木片或铜器上之外,大量的文字则是书写在白样树皮和树叶子上的。
古时的喜马拉雅山下有很大的一片样树林,早在公元前若干世纪,古印度人就把他们的梵文写在这种树皮或树叶上。
玄类从印度取回的佛经几乎都是写在这种白样树皮或树叶上的。
大约在公元7世纪末,中国发明的纸才传到印度,直到公元11世纪以后,印度才有了自己用纸写的典耪。
第六节古印度的天文历法古印度人很早就开始了天文历法的研究。
吠陀时代把一年定为360日,在古印度的天文历法史上先后出现过四部著名的天文历法名著。
《太阳悉檀多》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部,据说它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后人又有增改。
书中记述了时间的测量、分至点、日食、月食、行星运动和测量仪器等问题。
它成为古印度天文学著作的范本。
大约在公元5世纪后期,古印度天文学家圣使著有《圣使集》一部。
它也是古印度的一部重要的天文学著作。
书中讨论了囚、月和行星的运动及推算日食、月食的方法。
免日在505年汇集古印度五种最重要的天文历法著作编成《五大历数全书》,它在天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2世纪,古印度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作明著《历数全书头珠》一书,在书中他把前人的成果阐述得更为清晰。
古印度天文学的一个明显的不足之处在于不十分注重实际的天文观测。
直到18世纪,古印度人才在镕里等地建立起拥有较为复杂的观测仪器的天文台。
随着天文知识的积累,人们自然产生‘了对宇宙的一些看法。
在吠陀时代,人们认为天地中央是一座名为须弥山的大山,日和月都绕着此山运行,太阳绕行一周印为一昼夜。
《太阳悉檀多》则说大地为球形,北极为一称作墨路山的山顶,那里是神仙的住所。
日、月和五星的运行是一股宇宙风所驱使。
在作明的著作中,他主张地球是缩自身力量固定于宇宙之中。
他认为有七重气,它们分别推动日、月和五星的运动。
看来,作明的想法已受到古希腊人的影响.第七节古印度的数学古印度在数学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3课 古代印度 课件(22张PPT)
= 古代
印度
今天的 印度
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 河流域
《《古南代亚印的度国示家意》图 》
统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课本第11页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2.发展历程
哈拉帕、摩亨佐·达罗 早期文明遗址
哈拉帕
兴起
摩亨佐·达罗
约公元前23世纪 -前18世纪
《古代印度示意图》
统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课本第11页
古代印度
年 级:九年级
学 科:历史(统编版)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 《西游记》的故事吗? 唐僧师徒四人到西天 取经,“西天”到底 在哪里呢?
天竺(古代印度)
古代印度
1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2 森严的种姓制度 3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地理位置
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 的南亚次大陆
山西五台山 -文Βιβλιοθήκη 菩萨浙江普陀山 观音菩萨四川峨眉山 安徽九华山
普贤菩萨
地藏菩萨
早期文明的产生:
约公元前23世纪
国家的出现:
约公元前1500年, 雅利安人入侵
鼎盛:孔雀王朝时期
衰落:外来民族侵扰
本课小结
古 代 印 兴衰 度 成果 文 明
种姓制度 佛教
婆罗门 刹帝利
吠舍 首陀罗
公元前6世纪 释迦牟尼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2、等级概况
口 手臂
腿
“太初之世, 原人之口,生婆罗门;彼之双 臂,生刹帝利;彼之双腿,生 吠舍;彼之双足,生首陀罗。”
——《原人歌》 (婆罗门编造)
脚
➢ 印度神话中用人体的不同部分
比喻不同种姓,有什么寓意呢?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古印度文明
1922年发现,遗址200 多处。盛期:2500BC---1750BC
典型遗址:摩亨佐•达 罗和哈拉帕
古代世界面积 最广阔的青铜文化
创造者:土著?雅利安人?西亚
的苏美尔人(从波斯湾带来苏美尔文明,
而后与本土文化相结合)?
衰落:神秘消亡:河流改道,气候 干旱;雅利安人毁灭说;洪水说;污染 瘟疫说;地力枯竭说
(二)古印度文明的历史阶段
1.印度河文明 2.印度-雅利安文明时代(公元前1400年-公元 7世纪 )。又称吠陀文明。 3.印度教文明时代(公元7世纪-1206年) 4.伊斯兰-印度文明时代(1206年-1757年) ——四个文明都不曾统一过整个次大陆
1.印度河文明
前3000年-前1800年, 习惯称为“哈拉巴文化”。
第二个特征是婚姻的规定。只能在种 姓内部通婚,“顺婚”可以,“逆婚” 不允许。
第三个特征是等级制。种姓从高到 低分为四等:婆罗门、刹帝利、吠舍、 首陀罗,此外还有贱民。各个等级享有 不同的宗教、经济、政治、日常生活的 待遇。
第四个特征是种姓之间具有隔离性。 每一个种姓都有自己的“法”,即道德准 则,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禁忌与风俗,形 成自己的文化与生活方式,彼此之间不 能相通。地理隔离和社会隔离是主要表 现。
18世纪-至今为近现代文明阶段
17世纪初,西方殖民者入侵; 1849年英国征服印度;1947年8月印度 独立。
二、种姓制度
(一)种姓制度的产生和基本特点 (二)种姓制度的宗教基础 (三)种姓制度的变化 (四)种姓制度的社会作用
(一)种姓制度的产生和基 本特点
1.种姓制度的产生
雅利安人的入侵是形成种姓制度的直接动 力。
与种姓制度对等的两个梵语是瓦尔那(前10 世纪)和伽提(前4世纪)。
4.古代印度文明
2、工商业的发展与城市的兴起 列国时代,铁器已普遍应用,农业生产水平和产量 都大大提高,手工业也有了进一步分工,内地和海 外商业也发展起来,工商业的发展又促使城市经济 兴旺发达起来。
二、佛教
◎ 背景: 前6世纪社会成员的分化与新旧势力 的消长,导致意识形态的相应变化,进 而形成诸多思想流派,其共同倾向是挑 战婆罗门种姓的特权和婆罗门教在意识 形态领域的神圣地位。 ◎ 创始人: 乔达摩·悉达多 (约前563-486年), 尼泊尔,刹帝利种姓, 29岁出家,36岁得道成佛, 80岁进入涅磐。
第一节 初始文明-哈拉巴文化
一、自然环境与居民 二、哈拉巴文化
一、自然环境与居民 ◎ 位置:南亚次大陆 北依喜马拉雅山,南临印度洋,东是孟加拉湾,西为 阿拉伯海。 ◎ 孤立性 只有西北部的开博尔山口 和博朗山口几处通道与外界相连; ◎ 南部与北部的差异及历史进程的非同步性。 北部喜马拉雅山山岳地带, 中部印度河、恒河平原,地势低平。 南部德干高原,气候干燥。
三、史料
印度是一个没有史学传统的国家。 1、哈拉巴文化主要依靠考古资料。 2、雅利安人历史主要依靠 宗教典籍: 婆罗门教系统 经典 史诗 法经和法论 佛教系统:经、律、论,《佛本生经》 希腊罗马的记载:希罗多德、阿里安、斯特拉波 中国学者的记载:二十四史、求法僧人、《大藏经》
四、史学史
对古代印度历史的研究始于近代。东印度公司 进入20世纪以后,不仅英国,而且西方各国都对古代印度的历史 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成就。
第四章
概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上古印度
初始文明-哈拉巴文化 吠陀时代 列国时代 孔雀帝国 贵霜帝国 古代印度文化
概论
一、本章注意点 二、古印度史分期 三、史料 四、史学史
历史课件: 古印度文明
重要事件和人物
孔雀王朝 印度数学 阿修罗帝国
由卡尹(阿育王)创立,统一了古印度大部分 地区。
发展了代数学、几何学和三角学,在数学史上 有重要贡献。
一个强大的帝国,控制了印度南部和斯里兰卡 ,并在建筑和雕塑领域有杰出的成就。
综合复习和总结
通过回顾古印度文明的各个方面,希望你对这个博大精深的文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古印度艺术与文学
阿旃陀石窟
这个印度艺术宝库,以精湛的壁 画和壁龛雕刻而闻名。
巴拉坎纳提亚姆舞
这种经典舞蹈形式通过优雅的动 作和面部表情讲述故事。
罗摩衍那
这个杰出的史诗描述了罗摩与汉 那瑟的冒险故事和传奇战斗。
古印度的科学与技术
1
数学
2
发明了十进制数字系统、零的概念和梯
形面积计算公式。
3
医学
发展了植物药物治疗和手术技术,包括 最古老的整形手术。
古印度文明
探索古老的古印度文明,这个融合了宏伟宗教、复杂社会结构、辉煌艺术 和深远哲学的文明。
XC by Xiaomi Cao
古印度文明的背景
从3000年前开始,古印度文明在次大陆上繁荣发展,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和排水系统。
古印度的政治与社会结构
君主制度
由王国统治,拥有强大的军 队和中央集权制。
种姓制度
严格的社会等级,分为婆罗 门、刹帝利、吠舍、昆达利 四个种姓。
村落自治
村庄拥有一定的自治权力, 由村长负责管理。
古印度的宗教与哲学
1
佛教
2
由佛陀创立,强调无我、慈悲和放下欲 望。
3
印度教
复杂的宗教体系,强调轮回转世和吠舍 、道尔吠、克马、克舍四个阶段的生命 周期。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古印度文明》PPT
二、种姓制度
婆罗门
婆罗门教神话:
诸神分割了原人普鲁沙的身体,用他身 体的不同部位创造出了四个不同的种姓。 他的口变为婆罗门(僧侣贵族),双臂 变为刹帝利(王族官吏、双腿变为吠舍 (一般公社成员),两脚则变为首陀罗 (被征服的土著居民)。 ——《梨俱吠陀.原人歌》
刹帝利吠Biblioteka 舍1、四个种姓各由什么阶层组成? 有什么职责和义务?
间没有等级差别。
灭谛 :“业”和“惑”产生出无数苦果, 可以参加宗教生活,在教徒之
如果断绝“业”和“惑”,苦果自然随之 断绝,就可以达到“寂灭为乐”的境界 。
乃前世所造善恶诸业的果报; 而今生之善恶行为,亦必将影 修道,这就是“道谛”。佛教所说的“道” 响来生的罪福报应 。 就是涅槃之道。人生最苦,涅槃最乐,这 就是佛教的基本思想 。
尼罗河 法老 象形文字
古西亚
犹太教 巴勒斯坦地区: 楔形文字/《汉穆拉比 两河流域地区: 法典》/空中花园 伊朗高原地区:波斯帝国 楔形文字
谢谢各位老师莅临指导!!
蓝毗尼花园面积8平方公里,曾有3座 佛塔、2个寺院和1座摩耶庙。近年在 摩耶庙大殿的佛像下一米深处挖掘出 一快石板,据考证,该石板所在地方 正是佛祖诞生的具体位置。
摩耶庙虽已拆掉,但摩耶夫人生太子的石刻像 等珍贵文物存放在附近的一个寺庙里。石像面 积不到1平方米,上刻摩耶夫人手扶树枝,小太 子朝六个方向各行七步,手指上天,口说"天上 地下,惟我独尊"的情景。
因果轮回:现世之罪福苦乐,
道谛 :要达到这种理想的境界,就必须
集谛 道谛 苦谛 灭谛
佛教的发展与传播
阿育王
1、你知道佛教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吗?
早在汉朝时,佛教就传入了中国, 洛阳的白马寺就是我国最早的官方 佛教建筑。
《古代印度文明》课件
• 4、宗教和文化
• 在宗教信仰上,人们崇拜各种神祗和偶像,特别是崇 拜母神。人们还普遍崇拜男性生殖器、石头、树木和 各种野兽,特别是公牛。此外,各地还有不同的宗教 信仰,如有的地方崇拜火。
• 印度河文明已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出土的印章文字 是印度最早的文字。文字符号有400~500个,其中基 本符号有62个,后来又简化为22个。
两旁的果园和休息场所,分配施舍物给各个教 派,派佛教传教团去外国。他最强调的是宽容 和非暴力主义。
• 4、新的分裂时期
• 印度与中国不同,在中国,是长期的帝国统一间隔以短暂 的分裂;而在印度,则恰恰相反——是短暂的统一和长期 的分裂。公元前2世纪初,随孔雀帝国崩溃而起的是长达 500年的混乱和黑暗。希腊人、帕提亚人 、西徐亚人 、贵 霜人(贵霜帝国)等民族的入侵。不过,在这一时期中, 可以看到一个经常起作用的因素,那就是印度与外部世界 的相互影响日趋增长,并对政治、经济和文化诸领域产生 多方面的影响。和影响。这一局面促进了印度北部向西到 中东、向北到中亚和中国的贸易。罗马商人来到印度南部 和西部,印度商人去往东南亚。在文化领域,印度佛教传 教士也在这些世纪里将他们的教义传播到周围所有的国家。 印度的佛教和婆罗门教传播到周围所有的国家。文化的交 流决不只是单向的。来自北方的一批批入侵者随身带来了 希腊、波斯和中亚的种种影响。公元1世纪时,基督教由海 路传入印度。
• 旃陀罗笈多的儿子频头沙罗(约公元前 298— 273年)似乎征服了德干,而他的孙子,著名 的阿育王(公元前273-232年)则征服了羯陵 伽王国,即印度东部。因而,在后者的统治下, 孔雀帝国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包括了除南端 以外的整个印度半岛。
• 到了阿育王时期,传统型的帝国统治发生了根 本而独特的变化。阿育王致力于促进和实现佛 陀的教义。他兴办了许多并不给国家带来直接 利益的公共事业——医院和国家公费治疗,大路
4.古代印度文明
第一节古代印度文明古代印度主要历史线索:公元前1500年上溯为哈拉巴文化时期。
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征服印度次大陆,种姓制度逐渐形成。
公元前300年左右,孔雀王朝建立,旃陀罗笈多的孙子阿育王时代,孔雀王朝达到鼎盛,佛教盛行开来。
公元300年左右,笈多帝国建立,到沙摩陀罗笈多统治时代,笈多王朝势力一度达到马来半岛、印尼的苏门达腊和爪哇等地。
11世纪时,伊斯兰开始对印度的征服,1206年,由来自阿富汗的突厥人建立了穆斯林政权德里苏丹国。
公元1500年左右,蒙古人后裔的莫卧尔王朝建立。
公元1498年,葡萄牙人登陆印度,标志着欧洲人染指印度次大陆的开始。
一、印度河流域的早期文明(一)主要知识点1、古代印度是一个历史上的地理概念,指喜马拉雅山以南的整个南亚次大陆地区。
我国《史记》,《汉书》称为身毒,《后汉书》称为天竺,唐代玄奘改译为印度。
印度作为地域名称是从印度河的名称引申而来的。
2、目前大体可以推测,印度河流域的早期文明大约存在于公元前2300—前1750年。
(二)名词解释1、哈拉巴文化:南亚次大陆古老的青铜文化(约公元前2300前1700年),1921年由考古学家最早发现于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巴(今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境内)而得名。
以后又在其他地区陆续发现250多处类似文化,通称为“哈拉巴文化”。
该文化主要经济部门是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也比较发达,铜器和青铜器已经广泛使用。
城市是该文化的重要特色,已发现的有哈拉巴与摩亨佐·达罗等,估计已形成城市国家。
该文化的创造者尚不清楚,可能是南亚次大陆的古老居民达罗毗荼人。
对于该文化衰亡的原因目前还存在较大争议,尚待进一步解决。
2、摩亨佐·达罗:古印度哈拉巴文化遗迹之一,位于现巴基斯坦信德省境内,1922年被考古学家发现,是哈拉巴文化中保存最完整的遗址之一,从中可以了解到哈拉巴文化城市结构的特征,城市分卫城和下城两部分,城市规划良好;现代学者估计其人口约为35 000人,从城市建筑物的大小推断当时社会已经出现阶级差异;应该已经形成由中心城市和周边农村组合而成的城市国家。
4古印度文明
第1页,共16页。
中国
第2页,共16页。
哈拉帕文明
哈拉帕
第3页,共16页。
摩亨佐·达罗
农业
农
谷
具
仓
牛车
谷仓(电脑复现图)
第4页,共16页。
手工业
一组陶器
大王
第5页,共16页。
商业贸易
统一的砝码
有孔的小珠子
第6页,共16页。
城 市 建 设
摩亨佐达罗遗址
宽阔的街道和隐蔽的排水沟
种姓制度
婆罗门
刹帝利 吠舍
首陀罗
统治阶级 被统治阶级
在四个种姓之外,还有被称为“不可接触”的贱民。
第11页,共16页。
约公元前
1500年左右,来
自中亚的雅利安 人侵入南亚次大
陆。
第12页,共16页。
古老的佛经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 在古印度的一个城镇里,一个理发师的儿子,悄悄地爱上
了一位离车族的姑娘,两人情投意合。有一天,这位小伙子告 诉他父母,说他打算和这位姑娘成亲。小伙子满以为父母会为
他父亲劝告他说:“我的孩子,这件事根本办不到,因为 这不符合我们的风俗。你是理发师的儿子,属低级种姓(首陀 罗),而离车族的姑娘属高级种姓,她是刹帝利人的女儿,你 们两个根本不相配。因而她是不能与你成亲的。你死了这条心
听了父亲的一番话,理发师的儿子怔住了。他茶不思、饭不 想,整日思恋着那姑娘。最后,年轻人在绝望中忧郁而死。
思考:为什么两个年轻人不能结婚? 从这个故事中你还能得出什么信息?
第13页,共16页。
佛教的传播
第14页,共16页。
汉朝白马寺
第15页,共16页。
(1)在地图所显示的地区中,指出四大文明古国相应的地理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题
名词:
印度的古称 哈拉巴文化 印章文字 《吠陀》 婆罗 门教 摩揭陀 耆那教 释迦牟尼 贵霜帝国 佛教 《摩诃 婆罗多》《罗摩衍那》
问答:
1.印度的种姓制度是怎么回事?种姓制度与阶级划分有何不 同
2.列国时代为什么会兴起反婆罗门教运动?简述其中几个主 要流派。
3.分析佛教的基本教义。早期佛教为什么会得到很快的传播 ?
三、参考书目 四、思考题
古印度文明
第一节、自然条件与印度河文明
• 一、自然环境与居民 • 二、印度河文明的发现 • 三、印度河文明的成就 • 四、印度河文明的衰落
第一节
一、自然环境与居民
1、印度的古称
身毒 天竺 印度
2、地理位置
南亚次大陆 北印度与南印度 印度河与恒河
3、自然条件
亚热带气候 气候多样 季风带来集中降水
第三节
一、城邦并立与摩揭陀的称霸
1、城邦并立
北印度16国 兼并为4大国
2、摩羯陀的霸权
瓶沙王:征服鸳伽,建都王舍城 阿阇世:打败居萨罗、迦尸联盟,兼并迦尸 优陀那拔陀罗:建都华氏城 难陀王朝:兵力强大 版图急剧扩大(恒河流域、中
印度和南印度部分地区)
第三节
二、波斯和马其顿的征服
1、波斯征服 居鲁士:未逞 大流士:侵入北印度 建波斯第20行省
• 梨俱吠陀经常提及赌 博。
红色仪
妇女装束与信仰
式标记
万字符
卍
菩提树 与神仙
菩提树
菩提树 与神仙
1/2
印欧语系人最初的迁徙
2/2
雅 利 安 进 入 印 度
早期吠陀时代的政治组织
“毗达多”:包括妇女在内的全体成员参加
权
民众会
力
“萨米提”:由全体男性成员参加
机
构
长老议事会 “萨巴”:由少数上层分子把握
全部北印
迦腻色伽:占华氏城,与南印安度罗抗衡,西北扩张 到伊朗 领土达到最大
3、衰亡 婆苏提瓦:地方独立 3世纪中叶:失去西部领土 沦为附庸 4世纪:为笈多帝国
第四节
二、贵霜帝国的政治、经济
1、北印划省治理,王族作为副王统辖
2、宗教宽容:推祟佛教,尊重婆罗门教
3、鼓励贸易:谋取东西方贸易(丝绸)之利
1
入侵说
• 遗《址梨中俱出吠土陀的尸》骸:当您,阿耆尼点燃并撕裂他 们的城堡,那些黑皮肤的人由于惧怕您的威 力而抛弃了财产,四散逃走。
• 《摩诃婆罗多》:像火球般发出耀眼光辉的 炮弹被发射,产生.黑云般的云团,发出声响 往天空升起,这个武器所发出的热能,让全 世界变热。
林伽
瑜伽
赌博的骰子
• 婆罗门大战与难敌、 坚战的赌博有关。
4.论述阿育王时代孔雀帝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
玄奘《大唐西域记》更名
译夫天竺之称﹐异议纠纷﹐归云身毒﹐或曰 贤豆﹐今从正音﹐宜云印度。
2
地理位置
• 南亚次大陆,包括 今印度、巴基斯坦 和孟加拉
• 北:喜马拉雅山 • 南:印度洋 • 东:孟加拉湾 • 西:阿拉伯湾
印度的地理划分
温德亚山脉把印 度分为北印度和 南印度
军事首长
“罗阇”由民众会选举,不称 职时会遭到罢免,但由于战争 频繁,“罗阇”权势逐渐增大, 演变为世袭的王。
《梨俱吠陀·原人歌》
• 原人之神,微妙现身, 千头千眼,又具千足; 包摄大地,上下四维; 巍然站立,十指以外。 唯此原人,是诸一切, 既属过去,亦为未来; 唯此原人,不死之主, 享受牺牲,升华物外。
月护王
生卒年不详。 他的早期生平仍是一个 谜,据说他的姓孔雀(Maurya),这 意味着他出生于较低下的种姓,但是 也有传说称他是难陀王朝王子的后代 和一个女仆Mura的私生子,Maurya是 Mura的音讹。他在少年时被摩揭陀国 王从国中放逐。在前321年,旃陀罗 笈多在考底利耶(Chanakya)的协助 下攻克了摩揭陀的都城华氏城,自立 为摩揭陀国王。据称,在前298年, 旃陀罗笈多皈依了耆那教,他将王位 传给了儿子宾头沙罗,自己前往森林 中苦行,最终绝食而死。
第四节
一、孔雀帝国的建立、强盛和灭亡
1、建立与扩张
月护王:推翻难陀王朝 驱逐马其顿驻军 占领印 度河恒河流域 败塞流古 取阿富汗部分地区 适实王(宾头沙罗):镇压旦叉始罗 扩展到德干
2、强盛
阿育王:征服羯陵加 领土达到最大
3、衰亡
帝国分治 安度罗独立 撰伽篡位
第四节
二、孔雀帝国政治制度和统治
1、国王
3、经典
理论体系化 般若经 法华经 华严经
4、教义的完善
诸法皆空 龙树的二谛中观说
第四节
四、等级制度的发展
1、摩奴法论的编订 公元前200-公元200年间
2、摩奴法论的规定 规范各个种姓行为规则 强调性别歧视,认为妇女是祸水 强调君权神授
第四节
五、文学艺术的发展
1、古典梵语诗歌
马鸣:《佛行所赞》、《美难陀传》
、卍字图案 文化上:瑜伽、赌博 、女性装束
古印度文明
第二节、吠陀时代
一、雅利安人进入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二、早期吠陀时代 三、晚期吠陀时代
第二节
一、雅利安人进入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1、雅利安人 名称来源:高贵的人 吠陀经 外貌特征:身材高大 蓝眼睛 白皮肤
2、进入印度 公元前2000年 小规模分批进入 公元前1500年 进入旁遮普地区
2、种姓制度
四个瓦尔那 婆罗门 刹帝利 吠舍 首陀罗
3、婆罗门教 最高神梵天 神学理论 繁琐祭祀仪式 婆罗门至上
4、奥义书中哲学思想 创世说 梵我理论 四位说 业报轮回
5、两大史诗 摩诃婆罗多 罗摩衍那
古印度文明
第三节、列国时代
一、城邦并立与摩揭陀的称霸 二、波斯和马其顿的征服 三、反婆罗门教思潮
阿育王 (1/2)
公元前273—前236年在位。阿育王的知名度在 印度帝王中是无与伦比的,他对历史的影响同样 也可居印度帝王之首。
传说他杀死了99个兄弟之后才坐稳了宝座。羯 陵伽国的战争造成了10万人被杀,15万人被掳 走的人间惨剧。这一战是阿育王一生的转折点, 也是印度历史的转折点。阿育王被伏尸成山、血 流成河的场面所震撼,深感痛悔,决心皈依佛门, 彻底改变统治策略。
• 原人之身,弱被肢解, • 试请考虑,共有几分? • 何是彼口,何是彼臂, • 何是彼腿,何是彼足? • 。。。。。。 • 脐生空界,头显天界; • 足生地界,再生四方。 • 如是构成,此一世界。
《梨俱吠陀·水主歌》
• 先于苍天,先于大地, 先于诸天,先于非天; 是何胎藏,水先承受, 复有万神,于中显现? 尔等不知,彼造群生, 另有一物,在尔身中。
2、印度教——婆罗门教地方化
婆罗门教与地方信仰、习俗融合 雅利安因素与土著民族文化要素的进一步融合
3、印度教——神灵的变化
湿婆、毗湿奴、克里希那
第四节
六、孔雀帝国时期艺术的发展
1、阿育王石柱雕刻 代表作:鹿野苑的阿育王石柱的狮子柱头
2、人物雕像 男女药叉像多,胸部丰满,小腹美丽,成为印度
的审美标准 代表作:持拂药叉女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十六大 国者。谓泱伽国。摩揭陀国。迦 尸国。憍萨罗国。佛栗氏国。末 罗国。奔哒罗国。苏西噏摩国。 頞湿缚迦国。頞饭底国。叶筏那 国。剑跋阇国。俱卢国。般遮罗 国。筏蹉国。戍洛西那国。此十 六国丰诸珍宝故偏说之。”
佛陀
佛陀看到生老病死开始 修道 遵从婆罗门教苦修失败 在菩提树下冥思顿悟 在摩羯陀传教 在菩提树下圆寂
掌握行政、司法、军事等大全 密探侦查中央、地方
2、三类官员 地方官员 城市官员 军事官员
3、地方行省
直辖行省 行省
第四节
三、孔雀帝国的社会经济
1、土地制度
三类:王田 贵族田 公社田 土地买卖
2、奴隶制度
来源:七种 应用广泛:国王、贵族产业中 家庭奴隶
3、种姓制度
发展;阇提出现 贱民旃陀罗 制度:法律条文规定 特征:血统原则、内婚制、职业的世袭
2、经济生活
青铜时代 金属加工 农牧业 对外贸易
3、印章文字
石、陶、象牙等制成的印章
4、艺术成就
雕塑:青铜女像、石灰石男性雕像、祭司像
5、宗教生活
男女生殖崇拜、树神崇拜、动物崇拜(牛)
第一节
四、印度河文明的衰落
1、假说 灾害说 (生态环境恶化、洪水) 入侵说 (雅利安人毁灭)
2、文化因子 宗教上:原始湿婆、林伽、动物崇拜、菩提树
2、古典梵语戏剧
马鸣:《舍利弗》 婆罗多牟尼:《舞论》
3、刻艺术
犍陀罗艺术:印度、希腊风格的融合 马土腊艺术:本土风格
参考书目
• 一般性阅读: • 杨学祥:《印度文化神秘之谜》 • 崔连仲:《古代印度》 • 涂厚善:《古代印度河流域文化》 • • 进一步阅读: • 林承节:《印度古代史纲》 • 林承节:《印度古代史纲》 • 马宗达:《高级印度史》(上册) • 刘欣如:《印度古代社会史》 • 刘建、朱明忠、葛维钧:《印度文明》
3、建筑 代表作:桑奇大塔、石窟建筑
古印度文明
第五节、贵霜帝国
一、贵霜帝国的兴亡 二、贵霜帝国的政治、经济 三、大乘佛教的兴起 四、等级制度的发展 五、文学艺术的发展
第四节
一、贵霜帝国的兴亡
1、兴起 丘就却: 大月氏迁徙 统一四部 征服白沙瓦 2、扩张 阎高珍:征服北印塞种国家,势力达恒河上游,控制
世界古代史
古印度文明
一 概述 二 自然条件与印度河文明 三 吠陀时代 四 列国时代 五 孔雀帝国 六 贵霜帝国
古印度文明
概述
一、古印度文明的研究
19世纪:英国 搜集文献 研究种姓制度 研究梵文 20世纪:欧洲国家 《剑桥印度史》 印度学
二、历史分期 史前时代 印度河文明 列国时代 孔雀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