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象学说
藏象学说的基本内容
藏象学说的基本内容藏象学说,也称梵字注释学说是印度佛教中的一种重要学说。
它在中国汉传佛教中有广泛的应用,并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宗教。
藏象学说最初由庞拉斯拉(Panditaraja)在印度提出,他在14世纪创立了梵字注释(Vyanjana)法,以解释佛教经典中的梵文文本。
根据这个理论,语言和图像,如梵字和图案,都有特定的意义和内涵,这也是指导个人的宗教行为的重要概念。
藏象学说的核心思想是梵字本身的意义,以及梵字拼写和图形之间的联系。
梵字是印度古代字符,藏象学说认为梵字本身具备智慧,以及它可以引导我们的精神发展。
藏象学说的重点是在字形和图形间的联系,试图弄清楚梵字对象的真正意义,从而指导修行者。
藏象学说着重揭示梵字文本中所传达的精神意义,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佛教经典。
梵字本身被比喻为一个容器,它蕴含着一种精神意义,只要把握它的核心,就可以获得超越形态的见解。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藏象学说根据不同的声音,语义,形态等来解释梵字,使它们更容易理解。
此外,藏象学说还研究了梵字和图像之间的内在联系,它认为,梵字中不仅包含文本,还包含一些图像元素。
这些元素反映出深层的精神意义,有助于帮助修行者深入研究佛教。
藏象学说在佛教历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理解佛教经典的精神意义,使传统佛教的思想更加完整并受到广泛认可。
它不仅受到佛教教义的影响,也受到英语、医学、哲学、塔迪等各种学科的影响。
在中国,藏象学说被广泛用于冥想、礼仪、佛学研究等方面,以增加对佛教经典的理解,增进个人的精神发展。
总的来说,藏象学说是一种以解释梵字文本为基础的,追求开发和加强精神情感的一种理论,它在古代印度和中国汉传佛教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为修行者们提供了一种深入佛教经典的新方法。
医学课件:藏象学说
推拿按摩是藏象学说中的重要应用之一,通过手法按摩,调节脏腑功能,达 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详细描述
推拿按摩在藏象学说中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通过手法按摩,调节气血 运行和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常用的推拿按摩方法包括腹部按摩 、背部按摩、四肢按摩等。
05
总结与展望
对藏象学说的总结与评价
藏象学说在医学中的作用
藏象学说通过对人体生理、病理变化的研究,揭示了人体内部脏腑功能与外部表 现之间的联系,为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同时,它也为中药药理 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治疗效果。
02
藏象学说中的脏腑
心
详细描述
主血脉:指心脏推动血液在全身 运行,确保各脏腑得到充分的营 养和氧气。
藏象学说的内涵
藏象学说包括脏腑学说和经络学说两个部分。脏腑学说主要 研究五脏六腑、奇恒之腑以及与脏腑相关的组织、器官的功 能活动;经络学说主要研究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 、病理变化以及与脏腑之间的联系。
藏象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藏象学说的形成
藏象学说源于古代哲学和医学实践,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早在《黄 帝内经》时期,藏象学说就已经基本形成,后经历代医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逐渐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藏象学说的定义与内涵
藏象学说是一种中医理论体系,它基于古代哲学思想, 结合临床实践,阐述人体生理、病理及疾病诊断与治疗 的原则和方法。
藏象学说的特点
藏象学说具有整体性、辩证性、实用性等特点,它强调 人体内部各个系统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指导临床实 践。
藏象学说的评价
藏象学说作为中医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中医临床 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也存在一些争议和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中医藏象学说
中医藏象学说
“藏象”二字,首见于《素问·六节藏象论》。
藏指藏于体内的内脏,象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
藏象包括各个内脏实体及其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表现于外的各种征象。
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各个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医养生保健的重要理论基础。
藏象学说发展主要基于“有诸内,必形诸外”的观察研究方法,因而其观察、分析的结果,必然大大超过了人体解剖学的脏腑范围,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
因此,藏象学说中的脏腑名称虽与现代人体解剖学的脏器名称相同,但在生理、病理的含义中,却不完全相同。
藏象学说中的一个脏腑的生理功能,可能包含着现代解剖学中几个脏器的生理功能;而现代解剖生理学中的一个脏器的生理功能可能分散在藏象学说的某几个脏腑的生理功能之中。
藏象更重要的是概括了人体某一系统的生理和病理学概念。
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以脏腑分阴阳,一阴一阳相为表里,脏与腑是一整体。
比如,心与小肠、肺与大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胧以及心包与三焦相为表里。
五脏生理功能及外在表象联系表。
藏象学说概论
藏象学说概论藏象学是一门探究事物表象与本质之间关系的学科。
它旨在通过研究物象的形态、属性、特征及其演变规律,揭示事物背后的规律和内在本质,从而深化对事物的认识。
藏象学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之一。
古代哲学家曾经认为,世界是由五行(木、火、土、金、水)和五德(仁、义、礼、智、信)组成的。
这种观点被称为“藏象学说”。
藏象学说认为,五行与五德中的每一个元素都代表了一种特定的属性或特点,而这些属性和特点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转化。
通过研究这些属性和特点之间的关系,可以揭示事物的演变规律,把握事物的内在本质。
藏象学说还包括了对自然界万物的分类和规律性研究。
古代哲学家通过观察和分析,将自然界万物按照其属性归纳成为一种完整的体系。
这种体系不仅包括了形态特征,还包括了功能特点。
通过研究和总结这些特点,可以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理解它们的本质和规律。
在现代科学的发展下,藏象学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现代的藏象学不仅仅是对形态、特征的研究,还包括了对事物本质的探究。
通过科学的观察和实验,藏象学可以揭示事物背后的规律和内在联系。
比如,在生物领域,藏象学可以通过对生物形态和功能的研究,揭示生物的进化规律和生命的本质;在物理学领域,藏象学可以通过对物质的性质和行为的研究,探究物质的本质和宇宙的起源。
藏象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和实验。
观察是藏象学的基本方法之一,通过对事物的形态、特征和演变过程进行观察,可以发现其中的规律和本质。
实验则是藏象学的进一步发展,通过构建实验模型和进行实验操作,可以验证和验证理论,进一步揭示事物的规律和本质。
所有一切现象都有它们的象征与内涵,藏象学研究的对象可以是自然界中的万物,也可以是人类社会中的各种事物。
通过对这些事物的研究,可以理解它们的本质、发展和变化规律,从而为人们提供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总之,藏象学是一门深入探究事物表象与本质之间关系的学科。
它通过研究物象的形态、属性、特征及其演变规律,揭示事物背后的规律和内在本质。
藏象学说PPT课件
现代医学对藏象学说的研究方法
03
为现代医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藏象学说所蕴含的生命观、健康观和疾病观为现代医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推动现代医学的创新和发展。
01
证实了藏象学说在临床实践中的有效性
大量临床实践证明,藏象学说在中医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
02
揭示了藏象学说的科学内涵
通过现代医学的研究方法,深入揭示了藏象学说中脏腑器官的生理、病理变化规律及其与外在表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现代医学对藏象学说的研究成果
05
CHAPTER
总结与展望
总结
藏象学说作为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临床应用价值。它强调人体内部脏腑与外在形体官窍的相互联系,以及人与自然环境的整体统一,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详细描述
02
CHAPTER
脏腑理论
主血脉、主神志,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和主神志,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
心
主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主要生理功能是贮藏精气和促进生长发育与生殖。
肾
主疏泄、主藏血,主要生理功能是疏泄气机和调节情志,同时具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
肝
主运化、主统血,主要生理功能是运化水谷和水液,同时具有统摄血液的功能。
通过临床试验、流行病学调查等方法,对藏象学说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实证研究,以验证其科学性和实用性。
实证研究
对藏象学说的历史渊源、理论基础、实践经验等进行文献梳理和归纳,以深入了解其内涵和价值。
文献研究
结合现代医学和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藏象学说进行跨学科研究,以揭示其更深层次的科学内涵。
跨学科研究
藏象学说
藏象学说与护理黄雅光1,什么是藏象学说藏象学说,是研究藏象的概念内涵,各脏腑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脏腑之间、脏腑与形体官窍及自然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说。
故张景岳在《类经》中说:“象,,形象也。
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象。
”,基本概念:所谓藏象,即指藏于体内的脏器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与自然界相通的事物和现象。
藏,是指藏于躯体内的脏腑组织器官;象,是指表现于外部的生理病理现象与比象。
2,藏象学说形成的基础藏象学说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是历代医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基础上,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
在《黄帝内经》中,藏象学说即形成了比较完整、系统的理论。
人们通过宰杀猎物及解剖战后的尸体,即对动物及人体内部器官进行了早期的观察。
随着医药活动的开展,人们迫切需要了解人体内部器官的部位与形态,因此,人们对人体器官的观察成为比较自觉的行动,并力求和医疗实践结合起来。
古人在长期的生活和医疗实践中,细致地观察了人体的各种生理病理现象,并联系当时的解剖知识,即对人体的脏腑器官及其功能活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对其相互关系有了较深刻的理解。
古人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观察到某些病理现象与相应的脏腑之间存在着一定关系,调整某些脏腑的功能,又往往可使病理反应消失,因而分析这些病理现象与治疗效应的对应关系,即可以反证机体某些脏腑的生理功能。
3,藏象学说的特点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主要体现在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整体性及五脏与自然环境的同一性两方面脏与腑是一个统一整体:心与小肠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脾与胃相表里;肝与胆相表里;肾与膀胱相表里。
五脏与形体官窍联结成一个整体:心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开窍于舌肺其华在毛,其充在皮,开窍于鼻脾其华在唇,其充在肌肉,开窍于口肝其华在爪,其充在筋,开窍于目肾其华在发,其充在骨,开窍于耳及二阴五脏生理活动与精神情志密切相关:五脏与五神的关系: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
藏象学说探寻藏族艺术的象征与美学观
藏象学说探寻藏族艺术的象征与美学观藏象学说是一种学术理论,旨在探寻藏族艺术中的象征意义与美学观。
通过深入研究藏族文化和艺术作品,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藏族人民的审美情趣和世界观。
本文将通过对藏象学说的介绍和具体案例的分析,探索藏族艺术的象征意义和美学观。
一、藏象学说概述藏象学说是藏族学者们基于对藏族传统文化的研究和理解,提出的一种关于艺术象征意义的理论。
它认为,藏族艺术中的各种图案和符号都蕴含着深刻的象征意义,代表着藏族人民的信仰、价值观和世界观。
同时,艺术作品中的美学观是基于这些象征意义的,通过审美的方式传递出独特的艺术感受。
二、宇宙观与艺术符号从宇宙观的角度来看,藏象学说认为宇宙是由诸多元素组成的,包括人类、动物、自然界和超自然力量等等。
而这些元素在藏族艺术中被表现为各种图案和符号。
例如,藏族传统绘画中经常出现的龙、麒麟和雪山等,被视为宇宙中具有强大力量和神圣意义的象征,代表着太阳、月亮和星辰等自然元素。
三、生命周期与艺术表达藏象学说还研究了生命周期和艺术表达之间的关系。
藏族人民相信,人类的生命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在不同的生命周期中,人们会接触到不同的象征和美学观。
例如,在出生和成年时期,人们会接触到与生命诞生有关的象征和美学观,而在晚年和死亡时期,人们会接触到与生命终结和超自然力量有关的象征和美学观。
这些象征和美学观通过艺术作品得以表达,使人们对生命和宇宙的本质有更深入的认识。
四、具体案例分析举一个具体的案例来说明藏象学说的应用。
在藏族绘画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寺庙的图案,其中包含了佛像、经幡、莲花等元素。
从藏象学说的角度来看,在这个图案中,佛像代表着智慧和慈悲,经幡代表着梵音和佛陀的教义,而莲花则象征着纯净和坚韧。
这些图案和符号的组合,表达了佛教的核心理念和藏族人民对智慧和慈悲的追求。
通过艺术作品的呈现,人们能够感受到佛教信仰所传递的正能量和美丽意境。
五、结语通过对藏象学说的探索,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藏族艺术的象征意义和美学观。
藏象学说的主要思维方法
藏象学说的主要思维方法
藏象学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学说,主要研究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
藏象学说的主要思维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宇宙观:藏象学说认为,地球是一个物质世界,宇宙是一个包
含万物的一个大体系。
这个大体系由阴阳两个对立面构成,阴静阳动,阴柔阳刚,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宇宙的秩序和规律。
2. 人地关系:藏象学说认为,人地关系是宇宙关系的一种体现。
人生活在大地之上,受到大地的影响和制约。
人应该尊重大自然、顺应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3. 方法论:藏象学说提出了一系列方法论,如“阴阳五行”、“太极图”、“八卦图”等,这些方法论有助于人们理解自然和社会的规律,指导人们进行实践活动。
4. 认识论:藏象学说认为,人们应该通过实践和观察,通过对自
然界的认识和总结,来认识宇宙和自然的规律,从而掌握自己的命运。
5. 价值论:藏象学说认为,人与自然、社会应该相互尊重、相互依存,实现和谐共处。
人应该尊重大自然、爱护环境,为社会作出贡献,实现自我价值。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学说
藏象学说是古代医家在长期生活医疗实践 中,以古代解剖知识为基础,认识了内脏 的某些功能,在此基础上,运用察外知内 、取象比类、整体观察等方法,观察到内 在脏腑反映于外的各种征象,经过概括、 抽象、推理,逐步归纳出来的。
四、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
脏腑
形态结构
五 脏 实体性脏器
六 腑 中空有腔性脏器
奇恒之腑 中空有腔性脏器
功能特点
藏精气而不泻 满而不能实 传化物而不藏 实而不能满
藏精气而不泻
五脏六腑的生理特点,对临床辨证论 治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般说来,病理上“脏病多虚”,“ 腑病多实”,治疗上“五脏宜补”、 “六腑宜泻”。
“象”,是这五个生理病理系统的外在现 象和比象,其涵义有二:
一是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
二是指内在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 系统与外在自然环境的事物与现象类比所 获得的比象。
“藏象”把形与象有机地结合起来,较确 切地反映了中医学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认识 方法。
┌ 五藏
┌ 藏──具有不同活动规律的内脏─┤ 六府
中医藏象理论研究正在向以下方面发展:
1 在宏观基础上的微观研究(如每一功能 的微观机制的研究);
2 在整体思想指导下的个体差异研究(如 体质研究,精理论的构建);
3 据功能以推测其结构的研究(如肺气宣 降有行呼吸和水液作用,推测肺气与肺、 气管的某些神经递质、受体、细胞因子等 相关,肝气的疏泄功能与平滑肌相关)。
三、藏象学说的特点
(一)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 (参见“整体观念”)
第三章-藏象PPT课件
-
17
心藏神的临床例证
芬兰一项由8 000人参加的流行病学调查予以证实,调 查发现,心血管病与抑郁的发生有关,特别是严重的心 血管疾病。不同疾病并发抑郁情绪的比例亦不相同: 心肌梗死为45.0%、冠心病为40.0%、高血压为20.0%。 其中冠心病患者的情绪障碍主要表现为抑郁和焦虑。 国外另有文献报道:冠心病抑郁发生率为45.0%,轻度 抑郁为30.0%,重度抑郁为15%~30%。
-
口舌生疮
14
2、藏 神
神
广义:人体整个生命活动及其外在表现 狭义: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心藏神 — 是指心有统帅全身的生理活动和主司精神
、意识、思维、情志等心理活动的功能。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
-
15
心主宰精神意识 思维活动
A.心接受外界刺激,从而作出反应 “任物者谓之心”
B.心是情志活动的发生之处和主宰者 “五志唯心所使也”
C.心神统驭魂魄意志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而总统魂魄, 兼该意志”
心藏神功 能正常
精神饱满、神志清晰、 思维敏捷、反应灵敏
-
16
心主宰精神 意识思维活 动异常
心悸心烦、失眠多梦、神志不宁、 甚至狂躁谵语
反应迟钝、健忘、精神萎靡、嗜 睡、意识朦胧甚至昏迷
患者全身浮肿,四肢尤甚,脘腹胀满,纳呆,倦怠无力, 时感恶寒,大便稀溏,舌质淡、苔厚腻,脉缓弱。曾服中 西治药疗,症情时轻时重。小便常规:蛋白长期微量或阴 性。综合脉证,诊为水满,乃由湿邪困脾所致。遂投五皮 饮合五苓散加减治之。
二诊:三剂药后,浮肿即消,但药停则肿起,细询病史, 已有两年之久,结合患者脘腹胀满,全身浮肿,四肢肿甚 等症状,本例当辨为牌阳虚,气不化水,水湿泛滥于肌肤 之阴水证。
中医学 藏象学说
运化水谷---指脾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 对水谷精微的输布作用。
脾气虚(脾失健运)——食欲不振,腹胀, 便溏,消瘦等。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脾气健运,水谷化为精微,而水谷 精微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 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也是生成气 血的主要物质基础,故脾为“后天 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中医学
第三章 藏象学说
第一节 概述
藏—藏于体内的内脏 象---1、脏腑器官的形态结构。
2、指人体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 变化反映于机体外部的征象。
藏象学说的基础:脏腑
脏腑:人体内脏的总称。 脏:心、肝、脾、肺、肾,合称五脏。 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
焦,合称六腑。 奇恒之腑:胆、脉、骨、髓、脑、女
实际上,用现在人的说法,“天 癸”就是生殖激素。在女子是雌 激素,在男子是雄激素。
¤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原动力
肾阳(真阳、原阳) :是人体一 身阳气的根本,具有促进人体温煦、 运动、兴奋,化气的功能。
肾阴 (真阴、原阴):是人体一身 阴液的根本,对人体有滋养、濡润、 成形、制约阳热的功能。
(3)心在窍为舌
心开窍于舌:是指舌为心之外 候、舌的功能是主司味觉和表 达语言。
通过对舌的观察,可以了解心 主血脉和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 状态。
(4)心在液为汗
汗为心液:是指汗与心有密切 关系。
汗为津液所化生,津液是血液 的重要组成部分,血与津液又 同出一源,而血又为心所主, 故有“汗为心之液”之说
脾不升清---神疲乏力、头目眩晕、腹胀、 泄泻等症;脾气下陷,可见内脏下垂等 病症。
(3)脾主统血
脾主统血——指脾具有统摄血液在 脉管中运行,防止逸出脉外的功能。
脾不统血——便血、尿血、肌衄、 崩漏等慢性出血的病症。
藏象学说了解藏传佛教的哲学思想
藏象学说了解藏传佛教的哲学思想藏传佛教作为佛教的一个重要分支,有着独特而深刻的哲学思想。
其中,藏象学说是藏传佛教中最核心的部分之一,它涉及到宇宙和人类的起源、存在和解脱的问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藏象学说对藏传佛教哲学思想的影响和意义。
一、藏传佛教简介藏传佛教是藏族地区广泛信仰的宗教,它的发展源远流长,融合了印度佛教、土著宗教和本土文化。
在藏传佛教的核心思想中,修行、觉悟和解脱是关键词,而藏象学说则为这一思想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藏象学说的概念藏象学说是藏传佛教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称为“心性观”。
它着重阐述人类心性的本质和特点,以及人类与宇宙之间的联系。
在藏象学说中,宇宙被分为三个层次:内宇宙、外宇宙和秘密宇宙。
内宇宙代表人的心性,外宇宙代表物质世界,而秘密宇宙则是超越了这两者的存在。
三、藏象学说的主要观点藏象学说认为,内宇宙和外宇宙是相互关联的。
如果我们能够洞悉自身的内心和外在世界的真相,就能够摆脱痛苦和烦恼,获得解脱和觉悟。
这一观点在藏传佛教中被称为“虚空登地”思想。
根据藏传佛教的信仰,人类的心性具有智慧和慈悲的本质。
通过修行和觉悟,人们可以逐渐去除妄念和贪欲,融入到宇宙的整体中。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将逐渐认识到一切众生都是平等和互相关联的,从而培养出慈悲和智慧的心态。
四、藏象学说的意义与影响藏象学说对藏传佛教的哲学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
首先,它帮助人们理解宇宙是一个整体,人类与自然界和谐共生。
其次,藏象学说教导人们如何通过修行和觉悟消除人生中的苦难。
最重要的是,藏象学说提倡慈悲和智慧,鼓励人们以慈悲的心态对待世界和他人。
藏象学说还对现代人们的生活和价值观念产生了启示。
在当今社会,人们普遍面临着压力和困惑。
学习和理解藏象学说可以帮助人们摆脱物质欲望的困扰,培养内心的平静和坚定。
同时,从藏象学说中汲取智慧和慈悲,我们可以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五、总结藏象学说是藏传佛教中的核心思想之一,它为佛教的修行和觉悟提供了理论基础,并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藏象学说名词解释
藏象学说名词解释藏象学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文化与哲学思想,源于古代中国的观察和思考。
它是一种通过对自然现象和万物变化的观察和思考,来理解世界及人生的学说。
藏象学包括对天文、地理、气候、动植物等自然现象的研究和思考,以及对人体、情感、道德、社会等人文领域的探索。
在藏象学中,宇宙被视为一个统一而有机的整体,宇宙的各种现象和事物都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宇宙被分为天、地、人三个层面。
天是宇宙的最高层次,包括星辰、日月和天气等现象。
地是宇宙的中间层次,包括地理景观、气候等现象。
人是宇宙的最低层次,人与天地密切联系,人的行为和活动会受到宇宙各种力量的影响。
在藏象学中,还有五行学说,即金、木、水、火、土五行。
五行是一种对宇宙能量和物质变化的分类和理解方式。
金代表金属和矿物,木代表植物,水代表液体和流动,火代表能量和热量,土代表固体和大地。
五行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通过五行学说可以理解自然界和人的行为之间的关系。
另外,藏象学还涉及到八卦和易经的研究。
八卦是一种中国古代的符号系统,用以代表宇宙的各种现象和规律。
八卦包括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个卦,每个卦都代表着不同的属性和意义。
易经是一本古代哲学和预测的经典著作,对中国文化和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易经通过八卦的组合和变化,来揭示宇宙的规律和人生的哲理。
总的来说,藏象学是一种通过对天地人的观察与思考,来理解宇宙和人生的学说。
它涉及到天文、地理、气候、动植物等自然现象的研究,以及人体、情感、道德、社会等人文领域的探索。
通过对宇宙的理解,人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和周围的世界,并找到一种平衡和和谐的生活态度。
中医学藏象学说之五脏完整版
广义:泛指一切精微物质(气血津液、水谷精微)
狭义: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
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
后天之精:来源于食物中的水谷精微和脏腑代谢化生的精微物质
促进生殖繁育:男女生殖器官的发育成熟及其生殖能力,均有赖于肾精的充盛,故称肾主生殖。
促进生长发育:肾精对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为性命之根。
女子月经量少、闭经、无排卵、男子、精少、不能排精
太过
肝气上逆、头目胀痛,面红耳赤
肝阳上亢、烦躁易怒
犯脾克胃、作痛作胀、气逆上呕、两肋痛胀、口苦、纳食不化
女子经期紊乱、月经多、经期长、男子性欲亢奋、阳强、梦遗
五脏之肝—生理功能
PART 04 肝主藏血:是指肝脏具有贮藏血液、防止出血和调节血量的功能。故有肝主血海之称。 贮藏血液:血来源于水谷精微,生化于脾而藏受于肝。肝内贮存一定的血液,既可以濡养自身,又可以制约肝的阳气而维持肝的阴阳平衡。 调节血量:“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攝。
肺主治节,是肺主要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
功能
肺司呼吸,调节气体交换
调节气机,调节气的升降出入
助心行血,推动和调节血液运行
调节水液代谢
PART 06
肺为华盖:是指肺在体腔中位居最高,具有保护诸脏、抵御外邪的作用。
肺为娇脏:是指肺脏清虚娇嫩而易受邪侵的特性。肺为清虚之体,不耐寒热,六淫外邪侵犯人体,易于犯肺而致病。
肝
将军之官 谋虑出焉
02
PEPORT ON WORK
PART 01
五脏之肝—简介
肝位于腹部,横膈之下,右胁下而偏左。在五行属木,罢极之本,为阴中之阳。以血为体,以气为用,主疏泄、主藏血,喜条达而恶抑郁,体阴而用阳,集阴阳气血于一身,成为阴阳统一之体。肝与四时之春相应。与胆、目、筋、爪等构成肝系统。
藏象学说.
心 → 神 → 气 → 推动和调控脏腑功能。
藏驭
第十一页,共80页。
(二)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guān xì)
1、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十二经脉(shí èr jīnɡ mài),三百六十五
络,其血脉皆上注于面,故 面色能反映 心气心血的盛衰。
第十二页,共80页。
2、在窍为舌
(1)心与舌体通过经脉相连。
藏象学说(xué shuō).
第一页,共80页。
第一节 藏象学说(xué shuō)的基本概念 与特点
一、藏象的基本概念 二、藏象学说(xué shuō)的特点
第二页,共80页。
一、藏象学说(xué shuō)的概念
研究(yánjiū)脏腑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脏腑 间关系的学说。
第三页,共80页。
肝血充足(chōngzú),筋得其养,运动灵活有 力,耐受疲劳,并能较快的解除疲劳,故称肝 为“罢极之本” 。
爪,爪甲,“爪为筋之余”
第四十八页,共80页。
2. 在窍为目
“五脏六腑(wǔ zàng liù fǔ)之精气,皆上注于目 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 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 为约束。”
病理(理解(lǐjiě)):脾失健运可致肌肉软弱无
力,
中医称之为 “痿证”
甚至痿废不用
内经原文(了解):
“脾主四肢”
“治痿独取阳明”
四肢又名“四 末”
“阳明”代指脾
胃
第三十五页,共80页。
2、在窍为口,其华在唇 生理:脾气健旺,则食欲旺盛,口味(kǒuwèi)
正常, 口唇红润光泽;
病理:脾失健运,则食欲不振,口味(kǒuwèi) 异常, 3、在口志唇为淡思白不泽。
藏象学说
大肠的生理病理特点
生理 传化糟粕 接受小肠的食物残渣排除体外。 病理: 传导失常 大便异常
肠鸣、便溏、 下痢脓血便秘
(五) 肾与膀胱
(五) 肾与膀胱
藏精、主水、纳气、 人体全身阴阳的根本、 与膀胱相表里 。
肾的生理与病理 (一) 肾藏精 : 闭藏;肾有储藏、封藏精气的 藏 生理作用。
目的:防止流失、促进精气充 盈,及生长、发育和生殖 “肾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
胃的生理病理功能特点 胃主受纳(接受、盛纳),腐熟 水谷(消化的过程) 人体后天营养充足与否,取决于脾 胃的共同作用称 脾胃为“后天之本”。 “人以胃气为本” 保胃气
脾、胃的生理特性:
脾
1.脾气主升,为人体气机运动之枢纽 2. 脾喜燥恶湿:故治湿多从脾入手,治脾喜用 燥药
胃
主通降,以降为 和 病理:受纳腐熟功能障碍和胃气上逆
1.脾主运化 运输、消化
水液 谷物 为精微 将其吸收、转输至全身。
(1)运化水谷精微
物质的消化,营养吸收和运输. 脾气健运 营养充足,肌肉丰满, 四肢温暖,活动轻健。
失健运: 腹胀,腹泻,怠倦, 消瘦,营养不良。
(2)运化水湿
促进水液代谢的作用。 脾气健运机体的各个组织既得到水湿的 充分濡润,又不至有水湿的储留。
肝的系统连属
肝开窍于目 “五脏六腑之精皆上于目” “肝气通于目”
肝血不足 肝经风热 肝阳上亢 肝风内动 目失所养干涩,模糊 目赤、肿痛, 目眩 眼斜
胆的生理与病理
储藏胆汁 影响胆汁的排泄 口苦 胆主决断 胆失储藏,精气亏损,神志失养, 神情怯弱,谋虑不决、惊悸、失眠、多 梦
(三)脾与胃
脾的生理功能病理特点
小肠的生理功能及病理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孕育胎儿 主生理性的带下,分泌阴液,润泽阴部
五 行 配 属 一 览 表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行 脏 腑 窍 味 志 气 方 华 液 季 体 色 型 轮 化 智 意 木 肝 胆 目 酸 怒 风 东 爪 泪 春 筋 青 直 风 生 仁 魂 火 心 小 舌 苦 喜 暑 南 面 汗 夏 脉 赤 锐 血 长 礼 神 肠 土 脾 胃 口 甘 思 湿 中 唇 涎 长 肌 黄 厚 肉 化 信 意 夏 肉 金 肺 大 鼻 辛 悲 燥 西 毛 涕 秋 皮 白 方 气 收 义 魄 肠 水 肾 膀 耳 咸 恐 寒 北 发 唾 冬 骨 黑 圆 水 藏 智 志 胱
肾(五)
主水:
指肾具有主持全身水液代谢,调节 体内水液代谢平衡的作用。
肾(六)
主纳气:
纳:摄纳,受纳作用 肾主纳气指肾具有摄纳肺吸入之气而调节 呼吸(帮助肺保持吸气的深度、防止呼 吸浅表的作用)。
肾(七)
在体、在华、开窍、在志、在液
主骨生髓
在华为发
开窍于耳和二阴 在志为恐 在液为唾。
濡润、成形和制约阳热的作用。
肾阳——对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起温煦、
推动、兴奋和化气的作用。
先天之本:由于肾藏有“先天之精”,为
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故称肾为“先 天之本”。
肾(四)
《素问》对肾精功能的论述: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
殖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 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 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 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 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绝,地道 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 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 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 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 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肾气衰,筋不能动, 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 注:天癸:肾中精气不断充盛,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一 种可以促进性腺发育成熟的物质。
1.运化水谷:对饮食的消化吸收和输布的作用
饮食 入 胃 脾运化为 水谷精微 脾转输散精 全 身—营养五脏六腑 各组织器官。
2. 运化水液:指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布散作用。
脾胃可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吸收,化生精、 气、血、津液,生命活动才得以持续,故称脾 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
脾为“后天之本”:脾主运化的功能十分重要。
中医对正常人体的认识 藏象总论(一)------藏象与藏象 学说
中医认为人体: 心为主宰 五脏为中心 结合六腑、奇恒之腑 精、气、血、津液、形体官窍 通过经络相互络属共同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中医对正常人体的认识 藏象总论(二)------藏象与藏象 学说
藏象: 藏:指深藏于体内的脏腑组织器官 象:指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在机 体外部的表现 藏象学说:是通过对人体外部生理,病理现象 的观察,来研究人体各个脏腑组织器 官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 系的学说。
主要功能:消化、吸收、输布水谷精微和津液,化
生气血的功能。
下焦:脐以下的腹部,包括大肠,小肠,肾,膀胱,
女子胞,阴部等。
主要功能:泌清别浊,排泄糟粕。
奇恒之腑(一) 奇恒之腑包括脑,髓,骨,脉, 胆,女子胞。本节重点讨论脑 与女子胞
奇恒之腑(二)
脑居颅内,由髓汇集而成。 生理功能:
肾(二)
肾精——肾所藏之精,按其来源可分为先天
之精与后天之精: 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与生俱来,故称为
先天之精。
后天之精:指出生后,摄入的饮食经脾胃运
化而生成水谷精微,并转输到五脏六腑,维持 其生理活动。
肾气:肾精所化之气。 精气:肾精和肾气的合称。
肾(三)
肾阴——对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起滋养,
运行水液
体内的水液代谢是由肺、脾和肾的协同作用而完成
的,但必须以三焦为通道才能正常的升降出入。
三焦(三)
三焦分部和各自的生理功能:
上焦:膈以上的胸部,包括心,肺,和头面部。
主要功能:宣发卫气,敷布水谷精微和津液,发挥
营养和滋润全身的作用。
中焦:膈以下脐以上的腹部,包括脾胃,肝胆。
“喜”有关。 在液为汗 —— 汗为津液所化生,津液为血 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体合脉——指全身血脉都归属于心 开窍于舌——心的气血上通于舌。 其华在面 —— 面部的血脉较为充盈,心气 的盛衰可从面部的色泽反映出来。
心(三)
主要功能:
主血脉 主神明
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在体合脉、开窍于
舌、其华在面 与小肠相表里 五行属火
在体合肌肉 主四肢、在华为唇、开窍
于口 、在志为思、在液为涎 与胃相表里 五行属土
肝(一)
主疏泄:肝具有疏通、调达、升发的特性,
有调畅人体全身气机的功能。
对气机的影响 促进消化吸收(调节脾胃运化以及胆汁的分泌和排泄)
调节精神情志
对男子排精、女子月经的影响 朱丹溪《格致余论》“司疏泄者,肝也”
主决断:决断指人能够完全控制自己的意识和 动作,恰如其分,不偏不倚。
胃
胃位于膈下,上接食道,下通小肠。胃又称胃脘。
胃与脾相为表里。
生理功能
主受纳,腐熟水谷。受纳是接受和容纳的意思;腐熟是
指饮食物经过胃的初步消化,变成食糜。
主通降,以降为和。
饮食入胃,经胃的腐熟后,必须下行入小肠,进一步消化吸收,
藏象总论(六)------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
研究各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病理变
化及其相互关系。
研究精,气,血,津液,神的生理功能病
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与脏腑的
关系。
藏象总论(七)------藏象学说的特点
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从“象”来考察“脏”的功能活动
解剖,生理,病理学的紧密结合 密切联系临床辨证论治
脑
主精神活动 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思维意识和情志活动等都 与脑有关。 主感觉功能。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和一般感 觉。
奇恒之腑(二)
女子胞
女子胞又称胞宫,子宫。位于小腹,是女
子发生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器官。 生理功能 主月经
月经来潮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与肾中精气,
冲、任二脉及心肝脾三脏密切相关。
脾(二)
主升清—— 脾将水谷精微上输于心,
肺,头目,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 血营养全身。 主统血——统摄血液在脉中运行, 防止溢于脉外。
脾(三)
在体、在华、开窍、在志、在液
在体合肌肉 ,主四肢
在华为唇
开窍于口
在志为思
在液为涎
脾(四)
生理功能:
主运化
主升清 主统血
大肠
大肠位于腹中,上接小肠,下接肛门。大
肠与肺互为表里。
生理功能
传化糟粕:指大肠接受经过小肠泌别清浊后所
剩下的食物残渣,再吸收其中多余的水液,形
成粪便,经肛门排出体外。
膀胱
膀胱位于小腹中央,与肾互为表里。 生理功能:贮尿和排尿。
尿液为津液所化生,在肾的气化功能作用下生 成尿液,下输于膀胱,在膀胱内潴留至一定程 度时,可及时自主的排出体外。膀胱的贮尿和 排尿功能与肾的气化功能密切相关。
肺(二)
主宣发肃降
宣发:肺气向上升宣和向外周布散的作用(3方面)
肃降:肺气向下通降使呼吸道保持洁净的作用。 ( 3 方
面)
通调水道
肺通过宣发和肃降对体内水液输布、运行 和排泄起着疏通和调节作用
肺(三)
朝百脉,主治节
肺朝百脉:全身的血液都聚会于肺, 通过肺的呼吸进行气体交换,在心气 和肺气的共同作用下输布到全身。 主治节 ——治理调节。它概括了肺的 主要生理功能: 主气、司呼吸 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 朝百脉
肝(二)
肝藏血 —— 指肝具有贮藏血液和调
节血量的功能。
肝(三)
肝气:肝的脏腑之气,肝进行生理活动的
物质基础和动力。 肝血:肝脏贮藏之血和养肝之血 肝阳:促进升和动 肝阴:促进降和静
肝的生理特点主升主动主散,喜条达
俩者对肝的代谢功能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肝(四)
在体、在华、开窍、在志、在液
肾(八)
生理功能:
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 主水 主纳气
主骨生髓、在华为发、开窍于耳和
二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 与膀胱相表里 五行属水
胆
胆附于肝,肝和胆有经络相互络属,二者
互为表里。
生理功能
贮存和排泄胆汁。 胆汁,味苦,呈黄绿色,生成于肝,贮存于胆,在消
化食物过程中向小肠排泄,以助脾胃运化。胆汁的生 成和排泄有赖于肝的疏泄功能控制和调节。
藏象总论(三)------藏象学说的产生
《灵枢 ·经水篇》“夫八尺之士,皮肉在
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 剖而视之。其脏之坚脆,腑之大小,谷 之多少,脉之长短,……皆有大数。”
藏象总论(四)-------藏象学说的研究对象
1 . 脏腑:包括五脏,六腑,奇恒之腑
五脏(心,肺,脾,肝,肾),为实质 性脏器。 五脏的生理功能——化生和贮藏精气
三焦(一)
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为六腑
之一。 三焦是脏腑之外,躯体之内的整个体腔。 划分为上焦,中焦,下焦三个部分,总称 三焦。实际上并不是一个单独的实质器官。
三焦(二)
生理功能
通行原气
原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它发源于肾,藏于
丹田,必须以三焦为通道,才能到Fra bibliotek和作用于全身在体合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