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象学说课件资料
合集下载
中医学基础-藏象学说PPT课件

古代的解剖学知识,奠
定了藏象学说的形态学
1. 早期的解剖实践
基础。
远古时期,人们通过宰杀猎物及解剖 战后的尸体,即对动物及人体内部器官 进行了早期的观察。随着医药活动的开 展,人们迫切需要了解人体内部器官的 部位与形态,因此,人们对人体器官的 观察成为比较自觉的行动,并力求和医 疗实践结合起来。
比如:
血的运行如同河中之水,要借助一定的风力、河水 要充足且清纯、河道要通畅,这样水才能畅流不息。同理, 心主血脉也必须赖心气的充沛、血液的充盈和脉道的通 利.所以
心气充沛
(阴阳协调)
血液充盈 脉道通利
是保持血液正常运行的最基本条件 ( 其中心气起主导 作用)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它推动血液在脉管内按一定方向 流动,从而运行周身,不仅自身得养,保障主血脉、神志、舌等 功能正常进行, 同时, 对维持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的正常生理活 动起着关键的作用。
后天之精
一身 之精
精 先天之精
肾
五脏 之精
源
精气互化
精 互化 气
重在滋养、 闭藏
偏于在内
重在运 行有序
偏于在外
功能形态随之转化
根据精气学说,精气互化,所以人 体的精、 气作为人体的维持生命活 动的物质(生命物质)没有多大差 别,差别只是形态(有形无形)和 功能(兴奋抑制等)。
气分阴阳:
可参阴阳学说内容
故张景岳在《类经》中说:“象, 形象也。藏居于内,形见于外,
故曰藏象。”
基本概念
所谓藏象,即指藏于体内的脏器及其表 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与自然界相
通的事物和现象。
五脏为中心 的生理病理
系统
现象
比象
藏,是指 藏于躯体内 的脏腑组织 器官 ;
藏象学说-中医课件

(2)为水液运行之道路
2.三焦的部位划分: (1)上焦: 膈以上,包括心、肺所居之处。
宣发卫气,敷布水谷精微和津液,发 挥营养和滋润全身作用,上焦如雾。 (2)中焦: 膈以下, 脐以上, 包括脾、胃、肝、胆。 具有消化、吸收并输布水谷精微和津液,化 生气血,中焦如枢/沤。 (3)下焦: 脐以下,包括小肠、大肠、肾、膀胱。 泌别清浊,排泄糟粕和尿液,下焦如渎。
[附]心包络 ,简称心包,又称膻中。心脏外膜保 护心脏
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外邪侵袭, 心包先病.
(二)肺
[位置] 胸中,左右各一,上通喉咙,开窍于鼻, 被称为华盖。
易被邪侵,故称“娇脏”。 [五行归属] 金 [经络络属] 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
互为络属,故肺与大肠相表里。
肺生理功能
肺失宣肃出现咳喘、喘促、胸闷、尿少、无汗或自汗、水 肿
肺
2.肺主气,司呼吸 主呼吸之气
主 气
主一身之气
直通调节) 通过肺的宣发和肃降运动对体内
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起疏通和调 节的作用。
4.宣发卫气: 通过肺的宣发作用,将卫气布散
到全身,敷布于体表。
“四时之动,脉与之上下”
第二节 脏腑
一 五脏
五脏,即心、肺、肝、脾、肾的合称。 五脏的共同生理功能是化生和贮藏精气, 并主宰、参与人的精神活动。
五脏各司其职,并联系相关的形、窍、 志、液,形成五大系统。五大系统之间 在功能上又相互配合,构成一个有机整 体。
(一)心
[位置]胸腔之内,膈膜之上, 两肺之间,脊柱之前,外有心包 护卫。与小肠相表里。
指具有摄纳、贮存、封藏精气的作用 同归于肾
肾
肾中精气的主要生理功能: (1)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机体生,长,壮, 老,已的自然规律,与肾中精气的盛衰密切相关 (2) 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原动力
2.三焦的部位划分: (1)上焦: 膈以上,包括心、肺所居之处。
宣发卫气,敷布水谷精微和津液,发 挥营养和滋润全身作用,上焦如雾。 (2)中焦: 膈以下, 脐以上, 包括脾、胃、肝、胆。 具有消化、吸收并输布水谷精微和津液,化 生气血,中焦如枢/沤。 (3)下焦: 脐以下,包括小肠、大肠、肾、膀胱。 泌别清浊,排泄糟粕和尿液,下焦如渎。
[附]心包络 ,简称心包,又称膻中。心脏外膜保 护心脏
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外邪侵袭, 心包先病.
(二)肺
[位置] 胸中,左右各一,上通喉咙,开窍于鼻, 被称为华盖。
易被邪侵,故称“娇脏”。 [五行归属] 金 [经络络属] 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
互为络属,故肺与大肠相表里。
肺生理功能
肺失宣肃出现咳喘、喘促、胸闷、尿少、无汗或自汗、水 肿
肺
2.肺主气,司呼吸 主呼吸之气
主 气
主一身之气
直通调节) 通过肺的宣发和肃降运动对体内
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起疏通和调 节的作用。
4.宣发卫气: 通过肺的宣发作用,将卫气布散
到全身,敷布于体表。
“四时之动,脉与之上下”
第二节 脏腑
一 五脏
五脏,即心、肺、肝、脾、肾的合称。 五脏的共同生理功能是化生和贮藏精气, 并主宰、参与人的精神活动。
五脏各司其职,并联系相关的形、窍、 志、液,形成五大系统。五大系统之间 在功能上又相互配合,构成一个有机整 体。
(一)心
[位置]胸腔之内,膈膜之上, 两肺之间,脊柱之前,外有心包 护卫。与小肠相表里。
指具有摄纳、贮存、封藏精气的作用 同归于肾
肾
肾中精气的主要生理功能: (1)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机体生,长,壮, 老,已的自然规律,与肾中精气的盛衰密切相关 (2) 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原动力
藏象学说--课件

(三)脾(位置:脾位于腹腔上部,左膈之下。) 1.脾的主要生理功能:
(1)脾主运化:脾能将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吸收转输至 全身的生理作用。其主运化的功能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主运化水谷 2)主运化水液
一、五脏
(三)脾 (1)脾主运化
1)主运化水谷:是指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转输作用。 食物入胃,经过胃的初步消化下达小肠,再经小肠进一步消
一、五脏
(二)肺 2.肺的联属功能 (1)肺合皮毛:
肺所宣发的卫气和津液温养润泽
机体抵抗外邪的屏障 皮毛受邪,则易感冒或憔悴
一、五脏
(二)肺 2.肺的联属功能 (2)肺开窍于鼻:
1)鼻的嗅觉与喉的发音都依赖于肺气的作用,肺气通利,则 嗅觉灵敏,声音能彰。
2)病理:肺失宣肃→鼻塞、流涕、音哑等。
一、五脏
藏象,是人体内脏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反映于外的征 象。藏象是人体系统现象与本质的统一体。
藏象学说主要是研究各脏腑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病 理变化及其与气、血、津液、神等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脏 腑之间、脏腑与形体官窍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说。
一、五脏
(一)心
1.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1)心主血脉:是指心气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以发挥
一、五脏
(一)心 2.心的联属功能
(1)心开窍于舌:心的经络上系于舌,通过对舌的观察,可 以了解心的生理功能。
舌体瘦薄,舌色淡
舌质红
舌质紫黯有瘀斑
一、五脏
(一)心 2.心的联属功能
(2)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1)在体合脉,是指全身的血脉都统属于心; 2)其华在面,是指心的生理功能是否正常,可以从面部的
化,分解成水谷精微和糟粕——化 将水谷精微吸收并向全身转输——运
(1)脾主运化:脾能将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吸收转输至 全身的生理作用。其主运化的功能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主运化水谷 2)主运化水液
一、五脏
(三)脾 (1)脾主运化
1)主运化水谷:是指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转输作用。 食物入胃,经过胃的初步消化下达小肠,再经小肠进一步消
一、五脏
(二)肺 2.肺的联属功能 (1)肺合皮毛:
肺所宣发的卫气和津液温养润泽
机体抵抗外邪的屏障 皮毛受邪,则易感冒或憔悴
一、五脏
(二)肺 2.肺的联属功能 (2)肺开窍于鼻:
1)鼻的嗅觉与喉的发音都依赖于肺气的作用,肺气通利,则 嗅觉灵敏,声音能彰。
2)病理:肺失宣肃→鼻塞、流涕、音哑等。
一、五脏
藏象,是人体内脏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反映于外的征 象。藏象是人体系统现象与本质的统一体。
藏象学说主要是研究各脏腑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病 理变化及其与气、血、津液、神等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脏 腑之间、脏腑与形体官窍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说。
一、五脏
(一)心
1.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1)心主血脉:是指心气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以发挥
一、五脏
(一)心 2.心的联属功能
(1)心开窍于舌:心的经络上系于舌,通过对舌的观察,可 以了解心的生理功能。
舌体瘦薄,舌色淡
舌质红
舌质紫黯有瘀斑
一、五脏
(一)心 2.心的联属功能
(2)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1)在体合脉,是指全身的血脉都统属于心; 2)其华在面,是指心的生理功能是否正常,可以从面部的
化,分解成水谷精微和糟粕——化 将水谷精微吸收并向全身转输——运
(医学课件)藏象学说课件PPT演示课件

奇恒之腑
阴阳
表里
阴
里
阳
表
“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 3五藏别论》 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素问·
五脏
“藏而不泻”,“满而不能实”--脏病多
虚
六腑
“泻而不藏”,“实而不满”--腑病多
实
“六腑以通为用”
脏实者可泻其腑,腑虚者可补其脏
4
一、心系统
心为神之舍、血之主、脉之宗;五行属火
上部为上脘,包括贲门
中部为中脘,即胃体
下部为下脘,包括幽门
13
肝系统
一、肝的主体功能、联属功能 及其病理证候及症状 二、肝的生理特性
14
肝系统
肝为将军之官
肝的主体功能
一、肝主疏泄 二、肝藏血
肝的联属功能
① 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② 在志为怒 ③ 开窍于目 ④ 在液为泪 肝五行属木,外与春气、青色、酸味相应 肝与胆相表里
司呼吸,肺气清肃下降
传导糟粕 主燥化
20
主行水,通调水道
肾系统
一、肾的主体功能、联属功能 及其病理证候及症状 二、肾的生理特性
21
肾的阴阳气血失调
肾病常见症 腰膝酸软而痛,耳鸣耳聋,发白早脱 齿牙动摇,阳萎遗精,精少不育,女子经少经闭 以及水肿,二便异常 1. 腰膝酸痛,畏寒肢冷,小便清长,阳萎,妇女宫寒 不孕,或五更泄泻,或浮肿尿少 2. 腰膝酸痛,失眠多梦,阳强易举,遗精早泄,潮热 盗汗,咽干颧红,溲黄便干 3. 痿软,成人精少,经闭,发脱齿摇,健忘耳聋,动 作迟缓,足痿无力,精神呆钝,性功能下降。小儿 生长发育迟缓 4. 腰膝酸软,听力减退,小便频数而清,余沥不尽, 遗尿失禁,滑精早泄,胎动易滑。 5. 咳喘呼多吸少,气不得续,动则喘息益甚,自汗 神疲声音低怯,腰膝酸软。 6. 舌淡或胖苔白,或舌红少津 7. 脉沉弱或沉细或细数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学说ppt课件

1、中医一个脏腑的功能,包括了现代解剖生理学中 几个脏器的生理功能
2、现代解剖生理学一个脏器的功能分散在中医几个 脏器的生理功能之中
因此,中医的脏腑具有从重含义: 既是解剖生理学的概念,又是生理 病理学概念。
详于机能,略于形态
7
四、藏象学说的内容
1、以脏腑为基础,讨论了各目的功能特点 ①何谓脏腑? 内脏的总称,包括五脏、六腑、奇恒之府。 ②脏腑的形态和生理功能 五脏——实体性器官,化生,贮藏精、气、血、 津液等精微物质。 六腑——空腔性器官,受纳腐熟,传导变化以及 排泄糟粕。 奇恒之腑——形态类腑,功能似脏。 2、讨论了脏腑与其基本物质的关系。
5
三、藏象学说的特点
1、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2、藏象学说是以功能为主的学说
1、五脏和六腑构成阴阳表里的统一整体 如:脏为阴主里,腑为阳主表
以五脏为中心 的整体观
2、五脏同形体诸窍联结成整体
如:心 →小肠 心主血脉 其华在面密切相关
6
三、藏象学说的特点
以功能为主 的学说
②人的心神反应最易观察 ③与物质基础有关—心血
3、临床意义
生理方面 精神振奋、神志清晰 心功能正常——心血充盈——神有所养—— 思维敏捷、反应灵敏
12
【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二、主神志
3、临床意义
病理方面 精神不振、健忘、思维 心血不足——神失所养—— 反应迟钝,重者神志异常 邪扰心神——心失所养—— 轻者心烦不寐 重者发狂、谵语、昏迷
二、汗为心液
汗为津液所化,与津液、血同出一源;津、血可以互生互 化,故为津血同源;汗为心液,血为心主,故血汗同源。
——心气不足——自汗 汗出过多——血亏——血不养心—— ——心阴不足——盗汗
14
2、现代解剖生理学一个脏器的功能分散在中医几个 脏器的生理功能之中
因此,中医的脏腑具有从重含义: 既是解剖生理学的概念,又是生理 病理学概念。
详于机能,略于形态
7
四、藏象学说的内容
1、以脏腑为基础,讨论了各目的功能特点 ①何谓脏腑? 内脏的总称,包括五脏、六腑、奇恒之府。 ②脏腑的形态和生理功能 五脏——实体性器官,化生,贮藏精、气、血、 津液等精微物质。 六腑——空腔性器官,受纳腐熟,传导变化以及 排泄糟粕。 奇恒之腑——形态类腑,功能似脏。 2、讨论了脏腑与其基本物质的关系。
5
三、藏象学说的特点
1、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2、藏象学说是以功能为主的学说
1、五脏和六腑构成阴阳表里的统一整体 如:脏为阴主里,腑为阳主表
以五脏为中心 的整体观
2、五脏同形体诸窍联结成整体
如:心 →小肠 心主血脉 其华在面密切相关
6
三、藏象学说的特点
以功能为主 的学说
②人的心神反应最易观察 ③与物质基础有关—心血
3、临床意义
生理方面 精神振奋、神志清晰 心功能正常——心血充盈——神有所养—— 思维敏捷、反应灵敏
12
【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二、主神志
3、临床意义
病理方面 精神不振、健忘、思维 心血不足——神失所养—— 反应迟钝,重者神志异常 邪扰心神——心失所养—— 轻者心烦不寐 重者发狂、谵语、昏迷
二、汗为心液
汗为津液所化,与津液、血同出一源;津、血可以互生互 化,故为津血同源;汗为心液,血为心主,故血汗同源。
——心气不足——自汗 汗出过多——血亏——血不养心—— ——心阴不足——盗汗
14
中医学-藏象学说-PPT课件

(3)心在窍为舌:即心开窍于舌,是指通过对舌的观察,可以了 解心主血脉和主神志的生理功能状态。 舌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司味觉和表达语言,故(《灵枢·忧恚无言 》)说:“舌者,音声之机也”。“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 五味矣”(《灵枢·脉度》)。 心的生理功能正常,则舌体红润、柔软,运动灵活,语言流利, 味觉灵敏。 若心有病变,如心阳不足,可见舌质淡白胖嫩;心阴不足,则可 见舌质红绛;心血不足,可见舌体瘦薄,舌质淡白;心火上炎, 可见舌质红赤,甚则生疮;心血瘀阻,可见舌质紫暗或有瘀斑; 心主神志的功能异常,可出现舌卷、舌强、失语等现象。
(2)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即是心脏精气的盛衰,可以从面部的色 泽变化显露出来。由于头部血脉极其丰富,全身气血皆上注于面,故心 的气血盛衰及其生理功能正常与否可显露于面部的色泽变化。故《灵枢 ·邪气脏腑病形》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 走空窍”。所以心气旺盛,血脉充盈,面部红润有光泽;若心气血不足 ,则可见面色晄白、无华、晦滞;心血瘀阻则面色青紫。
的作用。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主神志。心在志为
喜,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在液为汗。手少阴 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在心与小肠之间相互络属,故心与小 肠相表里。
(1)心主血脉:心主血脉是指心气有推动血液在脉中循行,周 流全身的作用。心、脉、血三者共同构成一个循环于全身的系 统。这个系统的生理功能,以心气充沛、血液充盈、脉道通利 为基本条件,其中心气起着主导作用。《素问·痿论》说:“ 心主身之血脉”。 主血:是指心气推动血液运行,以输送营养物质于全身脏腑形 体官窍。 主脉:是指心气推动和调节心脏的搏动和脉管的舒缩,使脉道 通利,血流通畅。
肝系统
脾系统 肺系统
胆
胃 大肠
筋
藏象学说课件PPT课件

要内容
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 研究对象
精、气、血、津液、神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二、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
脏腑:内脏的总称。 五脏:化生和储藏精气,包括心、肝、 脾、肺、肾。 六腑:受盛传化水谷和糟粕,包括小肠、 胆、胃、大肠、膀胱、三焦。 奇恒之腑:多具有藏的功能,包括胆、 脉、脑、髓、骨、女子胞。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一、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二)肺的生理与病理
位置:肺位于胸腔,居横膈之
上,肺分为左、右肺,左肺有二 叶,右肺有三叶,在人体脏腑中 位置最高,故称肺为华盖。
主要生理功能:肺主气、司呼吸,主宣 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一、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一、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清· 唐容川《血证论》说:“肺为水之上源,肺 气行则水行。”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一、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5)肺朝百脉,主治节 肺朝百脉: 指全身的血脉都会聚于肺,经肺 呼吸、宣降进行气体交换后输送全身。 功能:助心行血。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一、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一、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外邪袭肺,肺失宣发,可致水液向上向外输布失常, 出现无汗、全身水肿等症。
内伤及肺,肺失肃降,可致水液不能下输其他脏腑, 浊液不能正常布散,泵而为痰饮水湿; 水饮蕴积胸中,阻塞气道,则影响气体交换,一般 都有咳喘痰多的表现,甚则不能平卧。 病情进一步发展,可致全身水肿,并能影响他脏的 功能。
(2)主宣发 是指肺气具有向上、向 外布散的作用 ①肺的气化作用,将浊气排出体外 ②肺气扩散运动,将水谷精微布散于全身 ③肺气布散功能,将卫气散至全身体表
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 研究对象
精、气、血、津液、神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二、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
脏腑:内脏的总称。 五脏:化生和储藏精气,包括心、肝、 脾、肺、肾。 六腑:受盛传化水谷和糟粕,包括小肠、 胆、胃、大肠、膀胱、三焦。 奇恒之腑:多具有藏的功能,包括胆、 脉、脑、髓、骨、女子胞。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一、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二)肺的生理与病理
位置:肺位于胸腔,居横膈之
上,肺分为左、右肺,左肺有二 叶,右肺有三叶,在人体脏腑中 位置最高,故称肺为华盖。
主要生理功能:肺主气、司呼吸,主宣 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一、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一、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清· 唐容川《血证论》说:“肺为水之上源,肺 气行则水行。”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一、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5)肺朝百脉,主治节 肺朝百脉: 指全身的血脉都会聚于肺,经肺 呼吸、宣降进行气体交换后输送全身。 功能:助心行血。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一、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一、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外邪袭肺,肺失宣发,可致水液向上向外输布失常, 出现无汗、全身水肿等症。
内伤及肺,肺失肃降,可致水液不能下输其他脏腑, 浊液不能正常布散,泵而为痰饮水湿; 水饮蕴积胸中,阻塞气道,则影响气体交换,一般 都有咳喘痰多的表现,甚则不能平卧。 病情进一步发展,可致全身水肿,并能影响他脏的 功能。
(2)主宣发 是指肺气具有向上、向 外布散的作用 ①肺的气化作用,将浊气排出体外 ②肺气扩散运动,将水谷精微布散于全身 ③肺气布散功能,将卫气散至全身体表
藏象学说ppt演示课件

.
55
.
56
.
40
(五)膀胱
膀胱与肾互为表里
贮尿和排尿: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肾气化功能障碍——尿少、浮肿 肾气不固——多尿、遗尿、小便失禁 膀胱湿热——尿频、尿急、尿痛、尿赤
.
41
(六)三焦 孤腑
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
上焦 中焦
全身各部 头部、胸部、上肢 脐以上的腹部
下焦 脐以下的腹部、阴部、下肢
.
46
3、心与肝 血液与精神情志方面 4、心与肾 水火既济
.
47
5、肺与脾 气的生成和水液代谢方面 6、肺与肝 气机升降的调节方面
.
48
7、肺与肾 水液代谢和呼吸两方面 8、肝与脾 消化吸收功能和血液的调控方面
.
49
9、肝与肾 精血同源和“疏泄”与“封藏”方面 10、脾与肾 先天与后天的关系
对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 起温煦、推动、兴奋和 化气的作用
肾阴不足:心烦、潮热、五心 烦热、口干多饮,舌干红少苔
肾阳不足:面色苍白、畏 寒、肢冷、脉无力迟缓
.
2、肾主水
主持和调节全身水液代谢
生成尿液
推动膀胱贮尿和排 尿
推动肺通调水道和 脾运化水液
尿少、尿闭、水肿
多尿、遗尿、尿有 余沥
.
33
3、主纳气
1、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火
小肠
夏
五脏
脉
心
南方
舌
赤
面
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人体自身的整体性
.
5
2、从“象”来考察“脏”的功能活动
望 面色无华
闻
唇舌色淡
第三章-藏象PPT课件

-
17
心藏神的临床例证
芬兰一项由8 000人参加的流行病学调查予以证实,调 查发现,心血管病与抑郁的发生有关,特别是严重的心 血管疾病。不同疾病并发抑郁情绪的比例亦不相同: 心肌梗死为45.0%、冠心病为40.0%、高血压为20.0%。 其中冠心病患者的情绪障碍主要表现为抑郁和焦虑。 国外另有文献报道:冠心病抑郁发生率为45.0%,轻度 抑郁为30.0%,重度抑郁为15%~30%。
-
口舌生疮
14
2、藏 神
神
广义:人体整个生命活动及其外在表现 狭义: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心藏神 — 是指心有统帅全身的生理活动和主司精神
、意识、思维、情志等心理活动的功能。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
-
15
心主宰精神意识 思维活动
A.心接受外界刺激,从而作出反应 “任物者谓之心”
B.心是情志活动的发生之处和主宰者 “五志唯心所使也”
C.心神统驭魂魄意志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而总统魂魄, 兼该意志”
心藏神功 能正常
精神饱满、神志清晰、 思维敏捷、反应灵敏
-
16
心主宰精神 意识思维活 动异常
心悸心烦、失眠多梦、神志不宁、 甚至狂躁谵语
反应迟钝、健忘、精神萎靡、嗜 睡、意识朦胧甚至昏迷
患者全身浮肿,四肢尤甚,脘腹胀满,纳呆,倦怠无力, 时感恶寒,大便稀溏,舌质淡、苔厚腻,脉缓弱。曾服中 西治药疗,症情时轻时重。小便常规:蛋白长期微量或阴 性。综合脉证,诊为水满,乃由湿邪困脾所致。遂投五皮 饮合五苓散加减治之。
二诊:三剂药后,浮肿即消,但药停则肿起,细询病史, 已有两年之久,结合患者脘腹胀满,全身浮肿,四肢肿甚 等症状,本例当辨为牌阳虚,气不化水,水湿泛滥于肌肤 之阴水证。
中医藏象学说ppt课件

第三节 六腑
六腑 一、六腑是指:小肠 、胆 、胃 、大肠 、膀胱、三焦 二、结构特点:多为空腔性器官 三、生理特点:受盛与传化水谷 四、功能特点:泄而不藏
小肠
一、小肠位置及联系:居腹中,为管状中空器官,上连 胃,下通大肠,上为幽门,下为阑门 。 小肠的经脉与心脏的经脉相互络属。
二、小肠的生理功能:受盛化物,泌别清浊。 小肠主管接受盛放由胃传输下来的水谷浊气并对其做进 一步的消化与吸收,将水谷浊气进行再次的清浊分离。
其共同特点是它们同是一类相对密闭的组织器官,却不与水谷 直接接触,即似腑非腑;但具有类似于五脏贮藏精气的作用, 即似脏非脏。奇恒之腑,除胆属六腑外,都没有和五脏的表里 配属关系,但有的与八脉相联系。胆既属于六腑,又属于奇恒 之腑
谢 谢观
看
肝脏(将军之官)
一、肝脏位置:位于腹腔,居膈下,位右胁内,上附胆, 邻脾胃,属中焦, 二、肝脏的生理功能:主疏泄,主藏血,
在体主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 在志为怒,在液为泪,五行属木。 五味主酸,四季主春,所主方位东方,对应颜色为青 色。
脾(仓廪之官)
一、脾脏位置:居膈下,属中焦,邻胃腑,居胃之左上, 与胃以膜相联。 二、脾脏的生理功能: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主肌 肉、四肢。 其华在唇,开窍于口。在志为思,在液为涎。 五行属土,五味主甘,所主方位中央,对应颜色为黄色。
胆
一、胆的位置及联系:胆居膈下,附肝之短叶间,属 中焦,为中空囊性器官,内藏精汁(清汁,胆汁),既 属于六腑,又属于奇恒之腑。 胆的经络与肝脏的经络相互络属。
二、胆的生理功能:主贮藏并排泄胆汁 胆汁的分泌来源于肝精肝血,肝分泌胆汁后,由胆来贮 藏并排泄出去。
胃
一、胃的位置及联系:胃居膈下,上接食道(咽),下 连小肠;上口为贲门,下口为幽门 。胃分三部分即上 脘、中脘、下脘,合称脘。
藏象学说ppt课件

膀胱的生理病理
肾气的盛衰 影响膀胱的排尿功能 肾的气化功能 肾气固摄 低下 下降 小便淋漓、失禁
排尿困难、潴留
膀胱湿热
尿痛、急、频
谢谢!
精
后天之精
(2)来源
先天之精:(狭义) 生殖之精-与生俱来,
胚胎发育的原始物质 后天之精 : 脾化生的水谷精气及 脏腑化生的精气剩余部分
二者相互依存,融为一体, 肾中精气(肾气)
2 .肾中精气的作用
生殖繁衍后代 精气溢泻,阴阳合固能有子 促使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 的成熟。 调节机体的代谢和生理功能。
(五) 肾与膀胱
(五) 肾与膀胱
藏精、主水、纳气、 人体全身阴阳的根本、 与膀胱相表里 。
肾的生理与病理
(一) 肾藏精 : 闭藏;肾有储藏、封藏精气的 藏 生理作用。 目的:防止流失、促进精气充 盈,及生长、发育和生殖 “肾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
1. 精的概念及来源
(1)概念 具有生命活力的精微物质, 构成人体 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先天之精
劳神过度耗 伤心血
心血不足
心不藏神
失眠,多梦,健忘
心阳亢盛 心火 上扰心神
精神、神经系统症状
心的系统连属
在体合脉 指全身的血脉均归属于心,由心所主
开窍于舌:
心经的别络上行于舌,“心气通于舌, 心血充足,舌体红润柔软,活动灵活, 味觉正常,语言流畅
心的系统连属
心血不足 心血瘀阻 心火上炎 痰迷心窍 舌淡白 舌质暗、紫、瘀斑 舌尖红,糜烂疮 舌强不语
肝的系统连属
肝开窍于目 “五脏六腑之精皆上于目” “肝气通于目”
肝血不足 肝经风热 肝阳上亢 肝风内动
目失所养干涩,模糊 目赤、肿痛, 目眩 眼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概述
1、藏象的概念 2、中医学对脏腑的划分及脏腑功能特点 3、藏象学说的特点
1
脏腑
内脏的总称
六腑
胆、胃、小肠 大肠、三焦、膀胱
五脏
心、肝 脾
肺、肾
奇恒之腑
脑、髓、骨 脉、胆、女子胞
2
脏腑的生理功能特点
脏
腑
功能 特点 形态 特点 阴阳 表里
化生和贮藏 精气
多为实体性 器官 阴 里
受盛与传化 水谷
多为空腔性 器官 阳 表
奇恒之腑
形态似腑 功能类脏
“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 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素问·五藏别论》 3
五脏
“藏而不泻”,“满而不能实”--脏病多 虚
六腑
“泻而不藏”,“实而不满”--腑病多 实
“六腑以通为用 ”
脏实者可泻其腑, 腑虚者可补其脏
生长发育迟缓 4. 腰膝酸软,听力减退,小便频数而清,余沥不尽,
遗尿失禁,滑精早泄,胎动易滑。 5. 咳喘呼多吸少,气不得续,动则喘息益甚,自汗
神疲声音低怯,腰膝酸软。 6. 舌淡或胖苔白,或舌红少津 7. 脉沉弱或沉细或细数
22
三、肾与膀胱相表里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 液藏焉” 《素问·灵兰秘典论》
消化、吸收水谷 治中焦如衡 中焦 膈脐之间 脾、胃、肝、胆
“中焦如沤” 非平不安
下焦 脐以下
小肠、大肠 肾、膀胱
排泄糟粕和尿液 治下焦如权 “下焦如渎” 非重不沉
16
肺系统
一、肺的主体功能、联属功能 及其病理证候及症状
二、肺的生理特性
17
肺系统
肺为相傅之官 五行属金 与自然界之 秋收、燥气、白色、辛味相应 肺的主体功能
一、肺主气司呼吸 二、肺主宣发肃降 三、肺主通调水道 四、肺朝百脉主治节
肺的联属功能 ①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②在志为悲 ③开窍于鼻 ④在液为涕
肾病常见症 腰膝酸软而痛,耳鸣耳聋,发白早脱 齿牙动摇,阳萎遗精,精少不育,女子经少经闭 以及水肿,二便异常
1. 腰膝酸痛,畏寒肢冷,小便清长,阳萎,妇女宫寒 不孕,或五更泄泻,或浮肿尿少
2. 腰膝酸痛,失眠多梦,阳强易举,遗精早泄,潮热 盗汗,咽干颧红,溲黄便干
3. 痿软,成人精少,经闭,发脱齿摇,健忘耳聋,动 作迟缓,足痿无力,精神呆钝,性功能下降。 小儿
4. 脉虚或细数
19
肺与大肠的表里关系
肺为脏,属阴;大肠属腑,为阳 手太阴肺经下络大肠,手阳明大肠经上络于肺
司呼吸,肺气清肃下降 主行水,通调水道
传导糟粕 主燥化
20
肾系统
一、肾的主体功能、联属功能 及其病理证候及症状
二、肾的生理特性
21
? 肾的阴阳气血失调
肾阳虚 肾阴虚 肾精不足 肾气不固 肾不纳气
6
心主血脉功能异常
1、心气 不足
面色淡白,乏力少气,心悸,心慌,脉弱无力
2、心血 亏少
自觉心慌、心脏跳动不安,不能自主
面色苍白,头晕眼花,舌淡,心悸,脉细
3、心血 瘀阻▲
面色青紫晦暗,心悸,心前区刺痛,舌暗,脉结、代或涩
7
四、心与小肠相表里
小肠的生理功能 1 、主受盛和化物 2 、泌别清浊 3 、小肠主液
膀胱的生理功能 贮存和排泄尿液
23
(一)三焦的主要功能
1、通行元气,总司全身的气化 “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 元气,是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肾中精气所化生
故根于肾,其运行途径是通过三焦而运行于全身,布散 至五脏六腑,起推动与激发作用
三焦包容着五脏六腑,全身之气即脏腑之气,全身气化 亦即脏腑气化,故三焦能“主持诸气”
12
二、脾与胃相表里
胃位于中焦 ,膈肌的下方,上接食道,下通小肠 其上口为 贲门,下口为 幽门 胃又称 胃脘
上部 为上脘,包括贲门 中部 为中脘,即胃体 下部 为下脘,包括幽门
13
肝系统
一、肝的主体功能、联属功能 及其病理证候及症状
二、肝的生理特性
14
肝系统
肝为将军之官 肝的主体功能
一、肝主疏泄 二、肝藏血 肝的联属功能 ① 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2、疏通水道,运行水液
“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决,疏通之意;渎,指沟渠。渎决,即疏通水道
以三焦为通道,气行则水/血行
*“三焦气化” 三焦作为通道及协调各脏腑在水液代谢中的作用
24
(二)三焦部位的划分及各自的生理功能特点
名称 部 位
脏腑
功能
治法
上焦 膈以上
心、肺
输布气血
治上焦如羽
“上焦如雾” 非轻不举
② 在志为怒 ③ 开窍于目 ④ 在液为泪 肝五行属 木,外与春气、青色、酸味相应
肝与胆相表里
15
胆
三、肝与胆相表里
既属于六腑 中空囊状,与其腑类似,内贮胆汁,以通为用
又属于奇恒之府 胆藏精汁,与五脏“藏精气”功能相似 胆本身并不接受水谷糟粕,与胃、肠等腑有别
主要生理功能
1. 贮存、排泄胆汁
2. 主决断、勇怯
10
脾气健旺,脾统血功能正常 血液循行于血脉之内而不致外溢
脾气虚衰,气血不足,气不摄血-- 脾不统血
血液溢出脉外-- 出血证
1. 气虚不能摄血--肌衄 2. 下部出血--便血、尿血、崩漏
脾气主升、脾主肌肉
肌衄 11
二、脾的联属功能
(一)开窍于口 (二)在体合肌肉,主四肢 (三)其华在唇 (四)在志为思 (五)在液为涎
肺与大肠相表里
18
肺的阴阳 气血失调
肺病常见症:咳嗽、气喘、胸痛、咯血等 1. 咳喘无力,气少不足以息,动则益甚
痰液清稀,声音低怯,面色淡白或恍白
神疲体倦。或有自汗,畏风,易于感冒
2. 咳嗽无痰、或痰少而粘,口咽干燥
肺气虚 肺阴虚
形体消瘦,午后潮热,五心烦热,盗汗 颧红,甚则痰中带血,声音嘶哑 3. 舌淡苔白或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
4
一、心系统
心为神之舍、 血 之主、 脉之宗; 五行属火 心为君主之官 夏气、赤色、苦味 心的主体功能 一、心主血脉
二、心主神志(心藏神) 心的联属功能 ①开窍于舌 ②在体合脉
③其华在面 ④在志为喜 ⑤在液为汗 心与小肠相表里
5
心主血脉功能的临床观察
面色
舌色
心主血脉 功能正常
脉
胸部的感觉
1. 面色红润 2. 舌色淡红滋润有光泽 3. 脉象和缓而有力 4. 胸部感觉舒畅
8
二、脾系统
(一)脾的主体功能、联属功能 及其病理证候及
脾五行属 土 外与长夏之气、黄色、甘味相应 脾为仓廪之官 脾与胃相表里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 脾的主体功能
一、脾主运化 二、脾主升清 三、脾主统血
脾的联属功能 ①开窍于口 ②在体合肌肉,主四肢
③其华在唇 ④在志为思 ⑤在液为涎
1、藏象的概念 2、中医学对脏腑的划分及脏腑功能特点 3、藏象学说的特点
1
脏腑
内脏的总称
六腑
胆、胃、小肠 大肠、三焦、膀胱
五脏
心、肝 脾
肺、肾
奇恒之腑
脑、髓、骨 脉、胆、女子胞
2
脏腑的生理功能特点
脏
腑
功能 特点 形态 特点 阴阳 表里
化生和贮藏 精气
多为实体性 器官 阴 里
受盛与传化 水谷
多为空腔性 器官 阳 表
奇恒之腑
形态似腑 功能类脏
“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 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素问·五藏别论》 3
五脏
“藏而不泻”,“满而不能实”--脏病多 虚
六腑
“泻而不藏”,“实而不满”--腑病多 实
“六腑以通为用 ”
脏实者可泻其腑, 腑虚者可补其脏
生长发育迟缓 4. 腰膝酸软,听力减退,小便频数而清,余沥不尽,
遗尿失禁,滑精早泄,胎动易滑。 5. 咳喘呼多吸少,气不得续,动则喘息益甚,自汗
神疲声音低怯,腰膝酸软。 6. 舌淡或胖苔白,或舌红少津 7. 脉沉弱或沉细或细数
22
三、肾与膀胱相表里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 液藏焉” 《素问·灵兰秘典论》
消化、吸收水谷 治中焦如衡 中焦 膈脐之间 脾、胃、肝、胆
“中焦如沤” 非平不安
下焦 脐以下
小肠、大肠 肾、膀胱
排泄糟粕和尿液 治下焦如权 “下焦如渎” 非重不沉
16
肺系统
一、肺的主体功能、联属功能 及其病理证候及症状
二、肺的生理特性
17
肺系统
肺为相傅之官 五行属金 与自然界之 秋收、燥气、白色、辛味相应 肺的主体功能
一、肺主气司呼吸 二、肺主宣发肃降 三、肺主通调水道 四、肺朝百脉主治节
肺的联属功能 ①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②在志为悲 ③开窍于鼻 ④在液为涕
肾病常见症 腰膝酸软而痛,耳鸣耳聋,发白早脱 齿牙动摇,阳萎遗精,精少不育,女子经少经闭 以及水肿,二便异常
1. 腰膝酸痛,畏寒肢冷,小便清长,阳萎,妇女宫寒 不孕,或五更泄泻,或浮肿尿少
2. 腰膝酸痛,失眠多梦,阳强易举,遗精早泄,潮热 盗汗,咽干颧红,溲黄便干
3. 痿软,成人精少,经闭,发脱齿摇,健忘耳聋,动 作迟缓,足痿无力,精神呆钝,性功能下降。 小儿
4. 脉虚或细数
19
肺与大肠的表里关系
肺为脏,属阴;大肠属腑,为阳 手太阴肺经下络大肠,手阳明大肠经上络于肺
司呼吸,肺气清肃下降 主行水,通调水道
传导糟粕 主燥化
20
肾系统
一、肾的主体功能、联属功能 及其病理证候及症状
二、肾的生理特性
21
? 肾的阴阳气血失调
肾阳虚 肾阴虚 肾精不足 肾气不固 肾不纳气
6
心主血脉功能异常
1、心气 不足
面色淡白,乏力少气,心悸,心慌,脉弱无力
2、心血 亏少
自觉心慌、心脏跳动不安,不能自主
面色苍白,头晕眼花,舌淡,心悸,脉细
3、心血 瘀阻▲
面色青紫晦暗,心悸,心前区刺痛,舌暗,脉结、代或涩
7
四、心与小肠相表里
小肠的生理功能 1 、主受盛和化物 2 、泌别清浊 3 、小肠主液
膀胱的生理功能 贮存和排泄尿液
23
(一)三焦的主要功能
1、通行元气,总司全身的气化 “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 元气,是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肾中精气所化生
故根于肾,其运行途径是通过三焦而运行于全身,布散 至五脏六腑,起推动与激发作用
三焦包容着五脏六腑,全身之气即脏腑之气,全身气化 亦即脏腑气化,故三焦能“主持诸气”
12
二、脾与胃相表里
胃位于中焦 ,膈肌的下方,上接食道,下通小肠 其上口为 贲门,下口为 幽门 胃又称 胃脘
上部 为上脘,包括贲门 中部 为中脘,即胃体 下部 为下脘,包括幽门
13
肝系统
一、肝的主体功能、联属功能 及其病理证候及症状
二、肝的生理特性
14
肝系统
肝为将军之官 肝的主体功能
一、肝主疏泄 二、肝藏血 肝的联属功能 ① 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2、疏通水道,运行水液
“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决,疏通之意;渎,指沟渠。渎决,即疏通水道
以三焦为通道,气行则水/血行
*“三焦气化” 三焦作为通道及协调各脏腑在水液代谢中的作用
24
(二)三焦部位的划分及各自的生理功能特点
名称 部 位
脏腑
功能
治法
上焦 膈以上
心、肺
输布气血
治上焦如羽
“上焦如雾” 非轻不举
② 在志为怒 ③ 开窍于目 ④ 在液为泪 肝五行属 木,外与春气、青色、酸味相应
肝与胆相表里
15
胆
三、肝与胆相表里
既属于六腑 中空囊状,与其腑类似,内贮胆汁,以通为用
又属于奇恒之府 胆藏精汁,与五脏“藏精气”功能相似 胆本身并不接受水谷糟粕,与胃、肠等腑有别
主要生理功能
1. 贮存、排泄胆汁
2. 主决断、勇怯
10
脾气健旺,脾统血功能正常 血液循行于血脉之内而不致外溢
脾气虚衰,气血不足,气不摄血-- 脾不统血
血液溢出脉外-- 出血证
1. 气虚不能摄血--肌衄 2. 下部出血--便血、尿血、崩漏
脾气主升、脾主肌肉
肌衄 11
二、脾的联属功能
(一)开窍于口 (二)在体合肌肉,主四肢 (三)其华在唇 (四)在志为思 (五)在液为涎
肺与大肠相表里
18
肺的阴阳 气血失调
肺病常见症:咳嗽、气喘、胸痛、咯血等 1. 咳喘无力,气少不足以息,动则益甚
痰液清稀,声音低怯,面色淡白或恍白
神疲体倦。或有自汗,畏风,易于感冒
2. 咳嗽无痰、或痰少而粘,口咽干燥
肺气虚 肺阴虚
形体消瘦,午后潮热,五心烦热,盗汗 颧红,甚则痰中带血,声音嘶哑 3. 舌淡苔白或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
4
一、心系统
心为神之舍、 血 之主、 脉之宗; 五行属火 心为君主之官 夏气、赤色、苦味 心的主体功能 一、心主血脉
二、心主神志(心藏神) 心的联属功能 ①开窍于舌 ②在体合脉
③其华在面 ④在志为喜 ⑤在液为汗 心与小肠相表里
5
心主血脉功能的临床观察
面色
舌色
心主血脉 功能正常
脉
胸部的感觉
1. 面色红润 2. 舌色淡红滋润有光泽 3. 脉象和缓而有力 4. 胸部感觉舒畅
8
二、脾系统
(一)脾的主体功能、联属功能 及其病理证候及
脾五行属 土 外与长夏之气、黄色、甘味相应 脾为仓廪之官 脾与胃相表里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 脾的主体功能
一、脾主运化 二、脾主升清 三、脾主统血
脾的联属功能 ①开窍于口 ②在体合肌肉,主四肢
③其华在唇 ④在志为思 ⑤在液为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