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象学说课件
合集下载
藏象学说 ppt课件
心主血脉三个条件 心气充沛 脉管通畅 血液充盈 观察三个方面 面色 舌 脉象
ppt课件
8
(2)心主神志(藏神)
神的含义
广义:人体生命活动及其外在表现
—心主宰人体五脏六腑、形体、官窍
狭义: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心接受和反映客观外界信息,进行精 神、意识和思维活动
ppt课件 9
心主神志与心主血脉的 关系
19
脾运化水谷的过程
饮食入胃 脾升清
小肠分 清别浊
宣发、布散、肃降
上输于
精 糟粕
输布
肺
降入大肠 全身
营养物质
肺气
ppt课件
20
脾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
水谷精微 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 养物质的主要来源,也是生成气血的 主要物质基础
ppt课件
21
(1)脾主运化
b.运化水液/湿 是指脾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排泄作用 水液→脾(吸收和转化)→布散 全身 多余的水液→脾→转输于肺和肾→汗和尿→ 排出体外 脾失健运→水液停滞→湿、痰、饮
ppt课件 11
(附)心包络
心包络
简称心包,又称“膻中”
功能
保护心脏 代心受邪
ppt课件
心的屏障
12
(二) 肺(华盖,娇脏)
1.肺的主要生理功能 (1)肺主气,司呼吸 A.主一身之气 生成宗气 自然界清气( 肺 )水谷精气( 脾 胃) 相结合而生成 调节气机 升 降 出 入 运 动 B.主呼吸之气 气体交换场所
第三章
藏象学说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以心为主宰 一个中心 五脏 三个联系 脏与脏 脏与腑 (奇恒之腑) 脏腑与自然界 一个基础 物质基础 精、气、血、津液
藏象学说-中医课件
(2)为水液运行之道路
2.三焦的部位划分: (1)上焦: 膈以上,包括心、肺所居之处。
宣发卫气,敷布水谷精微和津液,发 挥营养和滋润全身作用,上焦如雾。 (2)中焦: 膈以下, 脐以上, 包括脾、胃、肝、胆。 具有消化、吸收并输布水谷精微和津液,化 生气血,中焦如枢/沤。 (3)下焦: 脐以下,包括小肠、大肠、肾、膀胱。 泌别清浊,排泄糟粕和尿液,下焦如渎。
[附]心包络 ,简称心包,又称膻中。心脏外膜保 护心脏
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外邪侵袭, 心包先病.
(二)肺
[位置] 胸中,左右各一,上通喉咙,开窍于鼻, 被称为华盖。
易被邪侵,故称“娇脏”。 [五行归属] 金 [经络络属] 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
互为络属,故肺与大肠相表里。
肺生理功能
肺失宣肃出现咳喘、喘促、胸闷、尿少、无汗或自汗、水 肿
肺
2.肺主气,司呼吸 主呼吸之气
主 气
主一身之气
直通调节) 通过肺的宣发和肃降运动对体内
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起疏通和调 节的作用。
4.宣发卫气: 通过肺的宣发作用,将卫气布散
到全身,敷布于体表。
“四时之动,脉与之上下”
第二节 脏腑
一 五脏
五脏,即心、肺、肝、脾、肾的合称。 五脏的共同生理功能是化生和贮藏精气, 并主宰、参与人的精神活动。
五脏各司其职,并联系相关的形、窍、 志、液,形成五大系统。五大系统之间 在功能上又相互配合,构成一个有机整 体。
(一)心
[位置]胸腔之内,膈膜之上, 两肺之间,脊柱之前,外有心包 护卫。与小肠相表里。
指具有摄纳、贮存、封藏精气的作用 同归于肾
肾
肾中精气的主要生理功能: (1)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机体生,长,壮, 老,已的自然规律,与肾中精气的盛衰密切相关 (2) 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原动力
2.三焦的部位划分: (1)上焦: 膈以上,包括心、肺所居之处。
宣发卫气,敷布水谷精微和津液,发 挥营养和滋润全身作用,上焦如雾。 (2)中焦: 膈以下, 脐以上, 包括脾、胃、肝、胆。 具有消化、吸收并输布水谷精微和津液,化 生气血,中焦如枢/沤。 (3)下焦: 脐以下,包括小肠、大肠、肾、膀胱。 泌别清浊,排泄糟粕和尿液,下焦如渎。
[附]心包络 ,简称心包,又称膻中。心脏外膜保 护心脏
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外邪侵袭, 心包先病.
(二)肺
[位置] 胸中,左右各一,上通喉咙,开窍于鼻, 被称为华盖。
易被邪侵,故称“娇脏”。 [五行归属] 金 [经络络属] 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
互为络属,故肺与大肠相表里。
肺生理功能
肺失宣肃出现咳喘、喘促、胸闷、尿少、无汗或自汗、水 肿
肺
2.肺主气,司呼吸 主呼吸之气
主 气
主一身之气
直通调节) 通过肺的宣发和肃降运动对体内
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起疏通和调 节的作用。
4.宣发卫气: 通过肺的宣发作用,将卫气布散
到全身,敷布于体表。
“四时之动,脉与之上下”
第二节 脏腑
一 五脏
五脏,即心、肺、肝、脾、肾的合称。 五脏的共同生理功能是化生和贮藏精气, 并主宰、参与人的精神活动。
五脏各司其职,并联系相关的形、窍、 志、液,形成五大系统。五大系统之间 在功能上又相互配合,构成一个有机整 体。
(一)心
[位置]胸腔之内,膈膜之上, 两肺之间,脊柱之前,外有心包 护卫。与小肠相表里。
指具有摄纳、贮存、封藏精气的作用 同归于肾
肾
肾中精气的主要生理功能: (1)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机体生,长,壮, 老,已的自然规律,与肾中精气的盛衰密切相关 (2) 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原动力
藏象学说--课件
(三)脾(位置:脾位于腹腔上部,左膈之下。) 1.脾的主要生理功能:
(1)脾主运化:脾能将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吸收转输至 全身的生理作用。其主运化的功能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主运化水谷 2)主运化水液
一、五脏
(三)脾 (1)脾主运化
1)主运化水谷:是指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转输作用。 食物入胃,经过胃的初步消化下达小肠,再经小肠进一步消
一、五脏
(二)肺 2.肺的联属功能 (1)肺合皮毛:
肺所宣发的卫气和津液温养润泽
机体抵抗外邪的屏障 皮毛受邪,则易感冒或憔悴
一、五脏
(二)肺 2.肺的联属功能 (2)肺开窍于鼻:
1)鼻的嗅觉与喉的发音都依赖于肺气的作用,肺气通利,则 嗅觉灵敏,声音能彰。
2)病理:肺失宣肃→鼻塞、流涕、音哑等。
一、五脏
藏象,是人体内脏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反映于外的征 象。藏象是人体系统现象与本质的统一体。
藏象学说主要是研究各脏腑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病 理变化及其与气、血、津液、神等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脏 腑之间、脏腑与形体官窍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说。
一、五脏
(一)心
1.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1)心主血脉:是指心气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以发挥
一、五脏
(一)心 2.心的联属功能
(1)心开窍于舌:心的经络上系于舌,通过对舌的观察,可 以了解心的生理功能。
舌体瘦薄,舌色淡
舌质红
舌质紫黯有瘀斑
一、五脏
(一)心 2.心的联属功能
(2)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1)在体合脉,是指全身的血脉都统属于心; 2)其华在面,是指心的生理功能是否正常,可以从面部的
化,分解成水谷精微和糟粕——化 将水谷精微吸收并向全身转输——运
(1)脾主运化:脾能将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吸收转输至 全身的生理作用。其主运化的功能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主运化水谷 2)主运化水液
一、五脏
(三)脾 (1)脾主运化
1)主运化水谷:是指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转输作用。 食物入胃,经过胃的初步消化下达小肠,再经小肠进一步消
一、五脏
(二)肺 2.肺的联属功能 (1)肺合皮毛:
肺所宣发的卫气和津液温养润泽
机体抵抗外邪的屏障 皮毛受邪,则易感冒或憔悴
一、五脏
(二)肺 2.肺的联属功能 (2)肺开窍于鼻:
1)鼻的嗅觉与喉的发音都依赖于肺气的作用,肺气通利,则 嗅觉灵敏,声音能彰。
2)病理:肺失宣肃→鼻塞、流涕、音哑等。
一、五脏
藏象,是人体内脏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反映于外的征 象。藏象是人体系统现象与本质的统一体。
藏象学说主要是研究各脏腑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病 理变化及其与气、血、津液、神等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脏 腑之间、脏腑与形体官窍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说。
一、五脏
(一)心
1.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1)心主血脉:是指心气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以发挥
一、五脏
(一)心 2.心的联属功能
(1)心开窍于舌:心的经络上系于舌,通过对舌的观察,可 以了解心的生理功能。
舌体瘦薄,舌色淡
舌质红
舌质紫黯有瘀斑
一、五脏
(一)心 2.心的联属功能
(2)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1)在体合脉,是指全身的血脉都统属于心; 2)其华在面,是指心的生理功能是否正常,可以从面部的
化,分解成水谷精微和糟粕——化 将水谷精微吸收并向全身转输——运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学说ppt课件
(一)五脏精气阴阳的涵义
1.五脏之精 • 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合化为一身之精,一身之精
分藏于五脏,则为五脏之精。
• 五脏之精的存在形式不同: • 心精、肝精可以与心血、肝血相融合的形式贮存
于心、肝之内。 • 肺精主要由脾转输至肺的水谷之精的轻清部分组
成。
• 脾精实为水谷之精。 • 肾精由禀受于父母的先天之精,加之部分输于肾
志心理活动及生殖机能; • 脾气推动和调控着水谷和水液的运化、血液的生成和运行; • 肾气推动和调控着人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机能,并主宰水液代谢及摄纳呼吸之气。
3.五脏之阴阳 • 五脏之阴,是五脏之气中的具有凉润、宁静、抑制等作用的部分; • 五脏之阳,是五脏之气中的具有温煦、推动、兴奋等作用的部分。 • 五脏之阴与五脏之阳皆是五脏之气中的一部分,两者协调平衡,则五脏之气冲和畅
先天 之精
元气
后天
谷
之精
气
宗气
自然界
清气
一身 之气
心气 肺气 肝气 脾气 肾气
五脏之气,推动和调控着各脏的功能活动。 • 心气推动和调控着心脏的搏动、血脉的舒缩及精神的化生; • 肺气推动和调控着肺的宣发与肃降运动以行呼吸和输布水液; • 肝气推动和调控着肝的疏泄功能,以调节血液和津液的输布运行、饮食物的消化吸收、情
本节主要内容
一、藏象的基本概念 二、藏象学说的形成 三、藏象学说的特点 四、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 五、五脏精气阴阳理论体系概述
一、藏象的基本概念
藏象,近年来又写作“脏象”,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 及与自然界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
藏象的概念涵有“藏”和“象”:
• “藏”,是藏于体内的内脏,包括五脏(肝、心、脾、肺、肾)、六腑(胆、胃、 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和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由于五脏 是所有内脏的中心,故“藏”之所指,实际上是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
藏象学说.pptPPT课件
一、心
心为五脏之一,位于胸中,两肺之间,膈 膜之上,外有心包卫护。
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主藏神。 心为“君主之官”、“生之本”、“五脏
六腑之大主” 心的生理特性是为阳脏而主通明。来自┌化血:水谷之精奉心化
∣ 赤而为血(浊气归心)
┌主血─┤
心主血脉─┤
└运血:心的搏动推动血液的
∣
运行(诸血者皆属于心)
后天之精——
部分
由脾胃化生的水谷之精→脏腑之精
肾精肾气主司生长发育生殖示意图
女二 七男 二八
女七 七男 八八
肾精化生肾气,
肾气分肾阴和肾阳两部分:
肾阴是一身阴气的根本,五脏之阴皆以此 为根;
肾阳是一身阳气的根本,五脏之阳皆以此 为本。
故说:“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 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
肾为五脏阴阳之本。
精,又称精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 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是生命之源,是脏 腑形体官窍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故《素 问 ·金 匮 真 言 论 》 说 : “ 夫 精 者 , 身 之 本 也。”
(2)肾精的构成:
肾精以先天之精为主体,加之部分后天之精融合而成。
先天之精—— 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形成胚胎 肾精 合成
第一节 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一、藏象的基本概念
二、藏象学说的特点
一、藏象学说的概念
研究脏腑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脏腑间关系 的学说。
脏腑的分类
《内经》中的分类:
1)按结构分:
结构内实
脏(五脏) 内脏
结构中空
腑(六腑、奇腑)
2)按功能分:
贮藏精气 藏(五脏、奇腑)
传化水谷 泻(六腑)
五行同属于火
(医学课件)藏象学说课件PPT演示课件
奇恒之腑
阴阳
表里
阴
里
阳
表
“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 3五藏别论》 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素问·
五脏
“藏而不泻”,“满而不能实”--脏病多
虚
六腑
“泻而不藏”,“实而不满”--腑病多
实
“六腑以通为用”
脏实者可泻其腑,腑虚者可补其脏
4
一、心系统
心为神之舍、血之主、脉之宗;五行属火
上部为上脘,包括贲门
中部为中脘,即胃体
下部为下脘,包括幽门
13
肝系统
一、肝的主体功能、联属功能 及其病理证候及症状 二、肝的生理特性
14
肝系统
肝为将军之官
肝的主体功能
一、肝主疏泄 二、肝藏血
肝的联属功能
① 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② 在志为怒 ③ 开窍于目 ④ 在液为泪 肝五行属木,外与春气、青色、酸味相应 肝与胆相表里
司呼吸,肺气清肃下降
传导糟粕 主燥化
20
主行水,通调水道
肾系统
一、肾的主体功能、联属功能 及其病理证候及症状 二、肾的生理特性
21
肾的阴阳气血失调
肾病常见症 腰膝酸软而痛,耳鸣耳聋,发白早脱 齿牙动摇,阳萎遗精,精少不育,女子经少经闭 以及水肿,二便异常 1. 腰膝酸痛,畏寒肢冷,小便清长,阳萎,妇女宫寒 不孕,或五更泄泻,或浮肿尿少 2. 腰膝酸痛,失眠多梦,阳强易举,遗精早泄,潮热 盗汗,咽干颧红,溲黄便干 3. 痿软,成人精少,经闭,发脱齿摇,健忘耳聋,动 作迟缓,足痿无力,精神呆钝,性功能下降。小儿 生长发育迟缓 4. 腰膝酸软,听力减退,小便频数而清,余沥不尽, 遗尿失禁,滑精早泄,胎动易滑。 5. 咳喘呼多吸少,气不得续,动则喘息益甚,自汗 神疲声音低怯,腰膝酸软。 6. 舌淡或胖苔白,或舌红少津 7. 脉沉弱或沉细或细数
中医学-藏象学说-PPT课件
(3)心在窍为舌:即心开窍于舌,是指通过对舌的观察,可以了 解心主血脉和主神志的生理功能状态。 舌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司味觉和表达语言,故(《灵枢·忧恚无言 》)说:“舌者,音声之机也”。“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 五味矣”(《灵枢·脉度》)。 心的生理功能正常,则舌体红润、柔软,运动灵活,语言流利, 味觉灵敏。 若心有病变,如心阳不足,可见舌质淡白胖嫩;心阴不足,则可 见舌质红绛;心血不足,可见舌体瘦薄,舌质淡白;心火上炎, 可见舌质红赤,甚则生疮;心血瘀阻,可见舌质紫暗或有瘀斑; 心主神志的功能异常,可出现舌卷、舌强、失语等现象。
(2)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即是心脏精气的盛衰,可以从面部的色 泽变化显露出来。由于头部血脉极其丰富,全身气血皆上注于面,故心 的气血盛衰及其生理功能正常与否可显露于面部的色泽变化。故《灵枢 ·邪气脏腑病形》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 走空窍”。所以心气旺盛,血脉充盈,面部红润有光泽;若心气血不足 ,则可见面色晄白、无华、晦滞;心血瘀阻则面色青紫。
的作用。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主神志。心在志为
喜,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在液为汗。手少阴 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在心与小肠之间相互络属,故心与小 肠相表里。
(1)心主血脉:心主血脉是指心气有推动血液在脉中循行,周 流全身的作用。心、脉、血三者共同构成一个循环于全身的系 统。这个系统的生理功能,以心气充沛、血液充盈、脉道通利 为基本条件,其中心气起着主导作用。《素问·痿论》说:“ 心主身之血脉”。 主血:是指心气推动血液运行,以输送营养物质于全身脏腑形 体官窍。 主脉:是指心气推动和调节心脏的搏动和脉管的舒缩,使脉道 通利,血流通畅。
肝系统
脾系统 肺系统
胆
胃 大肠
筋
藏象学说课件PPT课件
要内容
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 研究对象
精、气、血、津液、神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二、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
脏腑:内脏的总称。 五脏:化生和储藏精气,包括心、肝、 脾、肺、肾。 六腑:受盛传化水谷和糟粕,包括小肠、 胆、胃、大肠、膀胱、三焦。 奇恒之腑:多具有藏的功能,包括胆、 脉、脑、髓、骨、女子胞。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一、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二)肺的生理与病理
位置:肺位于胸腔,居横膈之
上,肺分为左、右肺,左肺有二 叶,右肺有三叶,在人体脏腑中 位置最高,故称肺为华盖。
主要生理功能:肺主气、司呼吸,主宣 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一、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一、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清· 唐容川《血证论》说:“肺为水之上源,肺 气行则水行。”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一、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5)肺朝百脉,主治节 肺朝百脉: 指全身的血脉都会聚于肺,经肺 呼吸、宣降进行气体交换后输送全身。 功能:助心行血。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一、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一、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外邪袭肺,肺失宣发,可致水液向上向外输布失常, 出现无汗、全身水肿等症。
内伤及肺,肺失肃降,可致水液不能下输其他脏腑, 浊液不能正常布散,泵而为痰饮水湿; 水饮蕴积胸中,阻塞气道,则影响气体交换,一般 都有咳喘痰多的表现,甚则不能平卧。 病情进一步发展,可致全身水肿,并能影响他脏的 功能。
(2)主宣发 是指肺气具有向上、向 外布散的作用 ①肺的气化作用,将浊气排出体外 ②肺气扩散运动,将水谷精微布散于全身 ③肺气布散功能,将卫气散至全身体表
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 研究对象
精、气、血、津液、神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二、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
脏腑:内脏的总称。 五脏:化生和储藏精气,包括心、肝、 脾、肺、肾。 六腑:受盛传化水谷和糟粕,包括小肠、 胆、胃、大肠、膀胱、三焦。 奇恒之腑:多具有藏的功能,包括胆、 脉、脑、髓、骨、女子胞。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一、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二)肺的生理与病理
位置:肺位于胸腔,居横膈之
上,肺分为左、右肺,左肺有二 叶,右肺有三叶,在人体脏腑中 位置最高,故称肺为华盖。
主要生理功能:肺主气、司呼吸,主宣 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一、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一、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清· 唐容川《血证论》说:“肺为水之上源,肺 气行则水行。”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一、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5)肺朝百脉,主治节 肺朝百脉: 指全身的血脉都会聚于肺,经肺 呼吸、宣降进行气体交换后输送全身。 功能:助心行血。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一、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一、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外邪袭肺,肺失宣发,可致水液向上向外输布失常, 出现无汗、全身水肿等症。
内伤及肺,肺失肃降,可致水液不能下输其他脏腑, 浊液不能正常布散,泵而为痰饮水湿; 水饮蕴积胸中,阻塞气道,则影响气体交换,一般 都有咳喘痰多的表现,甚则不能平卧。 病情进一步发展,可致全身水肿,并能影响他脏的 功能。
(2)主宣发 是指肺气具有向上、向 外布散的作用 ①肺的气化作用,将浊气排出体外 ②肺气扩散运动,将水谷精微布散于全身 ③肺气布散功能,将卫气散至全身体表
藏象学说ppt演示课件
.
55
.
56
.
40
(五)膀胱
膀胱与肾互为表里
贮尿和排尿: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肾气化功能障碍——尿少、浮肿 肾气不固——多尿、遗尿、小便失禁 膀胱湿热——尿频、尿急、尿痛、尿赤
.
41
(六)三焦 孤腑
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
上焦 中焦
全身各部 头部、胸部、上肢 脐以上的腹部
下焦 脐以下的腹部、阴部、下肢
.
46
3、心与肝 血液与精神情志方面 4、心与肾 水火既济
.
47
5、肺与脾 气的生成和水液代谢方面 6、肺与肝 气机升降的调节方面
.
48
7、肺与肾 水液代谢和呼吸两方面 8、肝与脾 消化吸收功能和血液的调控方面
.
49
9、肝与肾 精血同源和“疏泄”与“封藏”方面 10、脾与肾 先天与后天的关系
对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 起温煦、推动、兴奋和 化气的作用
肾阴不足:心烦、潮热、五心 烦热、口干多饮,舌干红少苔
肾阳不足:面色苍白、畏 寒、肢冷、脉无力迟缓
.
2、肾主水
主持和调节全身水液代谢
生成尿液
推动膀胱贮尿和排 尿
推动肺通调水道和 脾运化水液
尿少、尿闭、水肿
多尿、遗尿、尿有 余沥
.
33
3、主纳气
1、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火
小肠
夏
五脏
脉
心
南方
舌
赤
面
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人体自身的整体性
.
5
2、从“象”来考察“脏”的功能活动
望 面色无华
闻
唇舌色淡
中医学藏象学说ppt课件
“在脏为肺……在志为忧”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精气……并于肺则悲” 《素问· 宣明五气篇》 非良性刺激的情绪反映
“悲则气消” 《素问·举痛论》 情绪消沉,少气懒言,肢体乏力
整理版课件
40
(二)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一、肺的联属功能
皮毛 包括皮肤、汗腺、毫毛等组织
为一身之表,是抵御外邪侵袭的屏障
整理版课件
21
心主宰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
心在脏腑组织中居于首要地位,起着主导作用
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各有不
同的功能,但它们都必须在心藏神的主宰和调节下
分工合作,彼此协调,才能共同完成整体生命活动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主不明则十二官危”
整理版课件
整理版课件
2
古代的解剖学知识
反复的医疗实践 的印证与反证
长期对人体生理 病理现象的观察
藏象学说的形成
整理版课件
3
古代的解剖学知识
《内经》、《难经》脏腑的大小、长短、容积、重量
食道长为一尺六寸,小肠长三丈三尺,回肠长二丈一尺,广 肠长二尺八寸,肠道合为五丈六尺八寸食道与肠道的比例为 1:36(现代解剖学1:37)
肺主治节 是指人体各脏腑组织之所以能按照一定 的规律活动,有赖于肺协助心对全身的治理调节
整理版课件
37
肺的阴阳 气血失调
肺病常见症:咳嗽、气喘、胸痛、咯血等 1. 咳喘无力,气少不足以息,动则益甚
痰液清稀,声音低怯,面色淡白或恍白
神疲体倦。或有自汗,畏风,易于感冒
2. 咳嗽无痰、或痰少而粘,口咽干燥
肺叶娇嫩,不耐寒热,易被邪侵—“娇脏” 阳中之阴。 手阳明大肠经相互属络,故肺与大肠相表里。
第三章-藏象PPT课件
-
17
心藏神的临床例证
芬兰一项由8 000人参加的流行病学调查予以证实,调 查发现,心血管病与抑郁的发生有关,特别是严重的心 血管疾病。不同疾病并发抑郁情绪的比例亦不相同: 心肌梗死为45.0%、冠心病为40.0%、高血压为20.0%。 其中冠心病患者的情绪障碍主要表现为抑郁和焦虑。 国外另有文献报道:冠心病抑郁发生率为45.0%,轻度 抑郁为30.0%,重度抑郁为15%~30%。
-
口舌生疮
14
2、藏 神
神
广义:人体整个生命活动及其外在表现 狭义: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心藏神 — 是指心有统帅全身的生理活动和主司精神
、意识、思维、情志等心理活动的功能。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
-
15
心主宰精神意识 思维活动
A.心接受外界刺激,从而作出反应 “任物者谓之心”
B.心是情志活动的发生之处和主宰者 “五志唯心所使也”
C.心神统驭魂魄意志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而总统魂魄, 兼该意志”
心藏神功 能正常
精神饱满、神志清晰、 思维敏捷、反应灵敏
-
16
心主宰精神 意识思维活 动异常
心悸心烦、失眠多梦、神志不宁、 甚至狂躁谵语
反应迟钝、健忘、精神萎靡、嗜 睡、意识朦胧甚至昏迷
患者全身浮肿,四肢尤甚,脘腹胀满,纳呆,倦怠无力, 时感恶寒,大便稀溏,舌质淡、苔厚腻,脉缓弱。曾服中 西治药疗,症情时轻时重。小便常规:蛋白长期微量或阴 性。综合脉证,诊为水满,乃由湿邪困脾所致。遂投五皮 饮合五苓散加减治之。
二诊:三剂药后,浮肿即消,但药停则肿起,细询病史, 已有两年之久,结合患者脘腹胀满,全身浮肿,四肢肿甚 等症状,本例当辨为牌阳虚,气不化水,水湿泛滥于肌肤 之阴水证。
《藏象学说概论》PPT课件
三、生理特性: 心为阳脏而主通明“心为火脏,烛照万物。” 心居膈上阳位,在五行属火,为阳中之太阳,故 为阳脏,又称“火脏”。 心主通明,是指心脉以通畅为本,心神以清 明为要。 关键抓住心阴与心阳
(血)
四、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1)心在体合脉,是指全身的血脉统属于心,由心 主司(心脏的搏动具有推动血液在脉中运行的 作用)。 (2)其华在面,是指心脏精气的盛衰,可以从面部 的色泽表现出来。“有诸内,必形诸外”。
第一节 藏象学说概论
四、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
五脏共同的生理特点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六腑共 同的生理特点是受盛和传化水谷;故《素问、五脏别 论》说:“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 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满— 精气 实—水谷
精气为满,水谷为实,五脏但藏精气,故 “满而不能实”;六腑受盛和传化水谷, 故“实而不能满”。
心
二、主要生理功能:#
1、主血脉;
心
靠 靠 心 心 气 气
血
脉
十分活跃、充沛。由于心、血、脉 之间、心起主导作用,故说心主血 脉。
心
二、主要生理功能:#
心主身之脉 靠心气 经脉通利 心气——心脏搏动——— 血液正常运行营养全身 血液充盈 面色红润光泽 有神(司其外者,以知其内,所以每每通过 脉从容和缓有力 外在表现可知道心脉充盈。 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心气充沛; 2、血液充盈,浓稠度等状态适中(心的形质无损); 3、脉管(道)滑利通畅。 推动激发
者是同时进行的。同居中焦,是人体对饮食物消化、吸
收并输布其精微的主要脏器。
现代研究
1、肺主通调水道的研究 2、肺阳的研究 3、肺主治节的研究 4、肺朝百脉的研究 5、肺主气的研究 6、他脏病从肺论治的研究
(医学课件)藏象学说
• 脏器是纯粹的解剖学概念,其功能散在于许 多脏腑之中。如大脑。
8
(二)藏象学说
藏象学说,是采用“以象测脏”的方法, 研究人体各脏腑的形态结构、物质基础、生 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相互关系,以及脏腑与 体、华、窍、志、液,与自然社会环境之间 关系的学说。
它是中医学特有的关于人体生理病理 的系统理论,也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 心部分。
中医基础理论
藏象
1
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藏象学说概论 第二节 五脏 第三节 六腑 第四节 奇恒之腑 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2
第一节 藏象学说概论
本节主要内容: 一、藏象与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 二、藏象学说的形成 三、藏象学说的特点 四、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
的生理特点
3
一、藏象与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
藏象,主要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及其表现 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也涉及内在脏腑的解剖 形象及其相通应的自然界事物和现象。
张介宾:“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 象。”
“藏象”把形与象有机地结合起来,较确 切地反映了中医学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认识方法。
6
• 3、关系 • (1)藏与象的关系 • ①藏象相通,藏变象变 • 有藏才会有象,藏和象是相通的;有藏的功
2、五脏与体、华、窍、液联结成一个整 体。
3、五脏的生理活动与精神情志密切相关。 4、五脏之间的协调平衡——不仅是保证人 体平衡的关键,也是人与自然、人与社 会协调平衡的关键。
13
四、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的分类
脏 腑
名称
结构特点
生理功能
功能特点
阴阳 表里
经络 络属
五 脏
肝、心、脾、肺、 肾
实体性器官 (中满)
11
8
(二)藏象学说
藏象学说,是采用“以象测脏”的方法, 研究人体各脏腑的形态结构、物质基础、生 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相互关系,以及脏腑与 体、华、窍、志、液,与自然社会环境之间 关系的学说。
它是中医学特有的关于人体生理病理 的系统理论,也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 心部分。
中医基础理论
藏象
1
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藏象学说概论 第二节 五脏 第三节 六腑 第四节 奇恒之腑 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2
第一节 藏象学说概论
本节主要内容: 一、藏象与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 二、藏象学说的形成 三、藏象学说的特点 四、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
的生理特点
3
一、藏象与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
藏象,主要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及其表现 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也涉及内在脏腑的解剖 形象及其相通应的自然界事物和现象。
张介宾:“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 象。”
“藏象”把形与象有机地结合起来,较确 切地反映了中医学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认识方法。
6
• 3、关系 • (1)藏与象的关系 • ①藏象相通,藏变象变 • 有藏才会有象,藏和象是相通的;有藏的功
2、五脏与体、华、窍、液联结成一个整 体。
3、五脏的生理活动与精神情志密切相关。 4、五脏之间的协调平衡——不仅是保证人 体平衡的关键,也是人与自然、人与社 会协调平衡的关键。
13
四、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的分类
脏 腑
名称
结构特点
生理功能
功能特点
阴阳 表里
经络 络属
五 脏
肝、心、脾、肺、 肾
实体性器官 (中满)
1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心血亏少
自觉心慌、心脏跳动不安,不能自主
面色苍白,头晕眼花,舌淡,心悸,脉细
3、心血瘀阻▲
面色青紫晦暗,心悸,心前区刺痛,舌暗,脉结、代或涩
16
(二)心主神志
心主神明、心藏神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心藏神 心具有主宰人体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一切 生理活动和人体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
17
心藏神理论的临床实践价值及意义
39
一、脾的主要生理功能
(二)脾主升清
升--上升、输布 清--水谷精微
①脾气上升,将其运化的水谷精微,向上转输至心、 肺、头目,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 ②维持人体内脏位臵相对恒定,防止内脏下垂 脾主升清--脾主运化功能的作用趋向 ☆脾气的运动特点--以升为主、以升为健
40
一、脾的主要生理功能
1. 气虚不能摄血--肌衄 2. 下部出血--便血、尿血、崩漏
脾气主升、脾主肌肉
肌衄
42
二、脾的联属功能
(一)开窍于口
(二)在体合肌肉,主四肢
(三)其华在唇 (四)在志为思 (五)在液为涎
43
二、脾的联属功能
(一)脾主四肢,在体合肌肉
水谷精微
肌肉的丰满健壮
四肢的正常活动
脾气升清和散精
“脾主身之肌肉” --《素问.痿论》 “四肢为脾之外候也”-- 《体仁汇编》
时间的停留,以利于进一步消化和吸收
化物功能 将经胃初步消化的饮食物,进一步进行消化 将水谷化为精微
28
泌别清浊、小肠主液
泌--分泌
别--分别
小肠的泌别清浊功能
① 将经过小肠消化后的饮食物,分别为水谷精微 和食物残渣两个部分 ② 将水谷精微吸收,把食物残渣向大肠输送 ③ 小肠在吸收水谷精微的同时,也吸收了大量的水液
心为君主之官 夏气、赤色、苦味
心的主体功能
一、心主血脉
二、心主神志(心藏神)
心的联属功能
③其华在面 心与小肠相表里
①开窍于舌
④在志为喜
②在体合脉
⑤在液为汗
12
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一)心主血脉
心气推动血液在脉中运行,流 注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的作用
血脉 心气 血液 全身
13
*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 1、心气充沛
29
小肠主液
“小肠居胃之下,受盛胃中水谷而分清浊,水液由
此而渗入前,糟粕由此而归于后,脾气化而上升
小肠化而下降,故曰化物出焉”--张介宾
小肠的泌别清浊功能,与尿液的量有关 --“小肠主液” “利小便及所以实大便”
30
小肠上述三个功能,中医理论习惯上将之纳 入脾胃升清降浊功能之内 受盛和别浊--胃的受纳和通降的延续 化物和泌清--脾的运化升清的组成部分
生理方面
1、心主宰人体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2、心主宰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 3、心主神志与心主血脉密切相关
18
心藏神功能正常
精神饱满、神志清晰、思维敏捷
对外界信息的反应灵敏和正常 心藏神功能异常 精神意识思维的异常 失眠、多梦、神志不宁,甚至谵狂 反应迟钝、健忘、精神萎顿 甚则昏迷,不省人事
19
汗液
体内津液通过阳气的蒸腾气化,从玄府排出的液体
“阳加于阴谓之汗”、“汗也者,合阳气阴精蒸化而出者也” *汗液的排泄 有赖于卫气对腠理的开阖作用
汗为心之液/心在液为汗
?
“汗血同源” 汗为津液所化生,血与津液同出一源 心主血脉
25
四、心与小肠相表里
小肠的生理功能 1、主受盛和化物
2、泌别清浊
3、小肠主液
肌肉
口
45
二、脾的联属功能
(二)脾在志为思
思--思虑、思考 “因志而存变谓之思”--“思伤脾” 思虑过度或所思不遂 影响气机 (脾气郁结而不升)
脾运化失常,气血生化乏源
初则不思饮食,脘腹胀闷而太息 久则暗耗心血--面色萎黄,头目眩晕 心悸,气短,健忘(心脾两虚)
46
二、脾的联属功能
(三)脾在窍为口,其华在唇
“藏而不泻”,“满而不能实”--脏病多 虚
六腑
“泻而不藏”,“实而不满”--腑病多 实 “六腑以通为用”
脏实者可泻其腑,腑虚者可补其脏
9
藏象学说
是通过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研究人 体各个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 的学说--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 特点
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10便于吞咽和消化
病理情况 脾胃不和
--涎液化生异常增多,涎自口角流出
48
附:脾的生理特性
1. 脾气宜升 2. 脾性喜燥而恶湿 3. 脾与长夏相应
49
1. 脾气主升
脾主升清
(1)将水谷精微向上输送至心肺、头目,营养机体上部组
织器官,并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 (2)脾气升举,具有维系人体脏器位臵的相对恒定,防止 内脏下垂的作用 脾气虚弱不能升清--机体头目失养、气血生化无源 神疲乏力、头晕目眩、腹胀、泄泻,甚至久泄脱肛 胃下垂、子宫下垂或其他内脏下垂等(脾气下陷)
32
小肠有热,循经上炎于心--心烦,舌赤,甚至口舌生疮
二、脾系统
(一)脾的主体功能、联属功能 及其病理证候及症状 (二)脾的生理特性
33
解剖
脾位于中焦,在膈之下
“脾与胃以膜相连”
脾系统
《素问· 太阴阳明论》
“脾重二斤三两,扁广三寸,长五寸,有散膏半斤, 主裹血,温五脏,主藏意”
《难经· 四十二难》 《类经同翼》
口
进饮食、磨谷物,知五味、泌津液、助消化
脾主运化功能健旺--化生气血充足,口唇红润 --津液得以上承,可泌涎唾以助消化 脾的运化功能强健--口味、食欲正常 脾运失健
口淡无味,或口有甜味,食欲不振等
*胃的功能
47
二、脾的联属功能
(四)在液为涎
涎为口津,为唾液中较清稀的部分
生理功能
润泽口腔,保护口腔粘膜,并将咀嚼之食物
26
小肠
受盛食糜 化物 分清 水谷精微 脾、肺 全身
别浊 残渣糟粕 (浊中之浊) 大肠 粪便
剩余水分(浊中之清) 膀胱 肾的气化 尿
27
受盛和化物
“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受盛
化物
受盛功能
接受容纳(接受、以器盛物 )
指进一步消化,化生成机体可吸收之物
① ②
小肠是接受经胃初步消化之饮食物的盛器 经胃初步消化的饮食物,在小肠内必须有相当
脾的联属功能
①开窍于口 ③其华在唇
②在体合肌肉,主四肢 ④在志为思 ⑤在液为涎
35
一、脾的主要生理功能
(一)
脾具有把水谷化为精微
脾主运化
将精微物质吸收转输至全身的生理功能
饮食物 化
消化吸收
脾(胃) 水谷 精微 运
转运输送
心 气血 肺
全 身
1、运化水谷 2、运化水液
36
运化水谷
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及转输布散
第二章
藏象学说
1
第一节
1、藏象的概念 2、藏象学说的形成
概述
3、中医学对脏腑的划分及脏腑功能特点
4、藏象学说的特点
2
藏 象
藏 象
首见于《素问· 六节藏象论》 指藏于体内的内脏 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
“象,形象也。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象” --张景岳· 《类经》
藏于体内的内脏所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
胃与小肠的消化饮食物的功能--脾的运化 “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浊气归心,淫精于脉”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
归于肺” --《素问· 经脉别论》 “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 《素问· 厥论》
37
脾气健运(脾的运化功能强健)
机体营养充足,功能正常,气血生化有源 食欲正常,全身营养状况良好 面色润泽,形体健壮
脾
肺、肾
7
脏腑的生理功能特点
脏 功能 特点 形态 特点 阴阳 表里 化生和贮藏 精气 多为实体性 器官 阴 里 腑 受盛与传化 水谷 多为空腔性 器官 阳 表 形态似腑 功能类脏
奇恒之腑
“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 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素问· 五藏别论》
8
五脏
三、心与形窍志液的关系
(一)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二)心在志为喜
(三)心开窍于舌 (四)心在液为汗
20
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脉 心合脉 其华在面
血脉
华
光彩之义
全身的血脉都属于心 心的生理功能--面部的色泽变化
“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
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
21
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心气旺盛,血脉充盈 心气不足 血虚 血瘀
3
古代的解剖学知识
反复的医疗实践
的印证与反证
长期对人体生理
病理现象的观察
藏象学说的形成
4
古代的解剖学知识
《内经》、《难经》脏腑的大小、长短、容积、重量 食道长为一尺六寸,小肠长三丈三尺,回肠长二丈一尺,广 肠长二尺八寸,肠道合为五丈六尺八寸食道与肠道的比例为 1:36(现代解剖学1:37) “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 剖而视之,其脏之坚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 血之清浊,气之多少……皆有大数。” “心主血脉”、“肺朝百脉”、“毛脉合精”、“输精于皮 毛” 5 “阴阳相随,外内相灌,如环无端”
(三)脾主统血
统--统摄、控制
统摄血液在脉内运行,不使其逸出脉外的作用
《难经· 四十二难》:“脾裹血” 脾主统血的实质 --脾气对血液的固摄作用(气摄血)
(脾主运化、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