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力在哪里》教案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1力在哪里 |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1力在哪里 |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93722e80b4c2e3f56276302.png)
力在哪里——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节【教学目标】1.寻找身边的力,能感受到力的普遍存在。
2.通过一系列活动,探究力对物体运动和形状的影响。
3.通过活动,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
4.【教学重难点】1.认识力的两个作用效果。
2.认识力有大小和方向。
3.体验力的普遍存在。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彩泥、海洋球、棋子、记录单;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你们的科学书在哪里拿给老师看;你们的文具盒在哪里,拿给老师看。
师:好的,准备的很充分。
力在哪里能否也拿给老师看一下(生顿时茫然。
)稍作停顿,师:不好拿,是吗能否做一个有力存在的动作给老师看看学生非常积极,课堂气氛活跃。
继续提问:在你做xx动作的时候,力在哪里呢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并找学生试着说一说。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力在哪里》这一课(板书)二、找出生活中的力,体验力的普遍存在1、出示一个篮球,你有没有办法让移动中的篮球停下来上来试一试。
(师生互掷篮球)。
2、你看到力了吗力是什么样子的(为难学生,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力是无形的,我们只能感受到力的存在。
)3、请大家仔细观察,看看你能感受到力的存在吗(1)、(双手轻轻拿住一根粉笔),感受到力了吗(2)、(用力掰断粉笔),感受到力了吗4、提问:请大家再仔细观察一下大屏幕上的情景,你能否从中找到力在哪里呢(师出示图片)出示图片1:举重学生讨论,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教师适时点评。
出示图片2:灌篮学生回答:有,手臂有力,要不然他就灌不了篮。
师及时总结:浑身充满了力量。
依次出示图片3:射箭、图片4:帆船前进,学生讨论力在哪里,并得出答案。
教师巡视指导,适时点评。
提问:在我们生活中,你还能感受到力的存在吗师生共同总结得出:力无处不在。
(板书:无无处不在)继续提问:这些力看的见吗(为难学生,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
进一步巩固力无处不在。
)对,力是无形的,但是这些力作用在物体上时产生的效果我们却能体验和观察到。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1 力在哪里|苏教版 8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1 力在哪里|苏教版 8](https://img.taocdn.com/s3/m/8403575fe53a580216fcfef8.png)
《力在哪里》教学内容: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力在哪里》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能够搜集事例,感受到生活中的力是无形的,力无处不在。
通过一系列活动,探究力对物体运动和状态的影响,明白力有大小和方向。
2、科学知识:知道力的普遍存在以及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知道力对物体运动和形状的影响,理由大小和方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让学生从中体验和感受到乐趣。
教学重点:知道力对物体的影响,理由大小和方向。
教学难点:感受力无处不在。
教学准备教师:电脑课件水槽皮球学生:象棋子、皮筋、风车、汽车、弹簧、橡皮泥、软尺、纸片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吃核桃吗生答:喜欢!师:我们怎样才能吃到核桃肉生:用门压,用锤子砸师:总知呀,我们要想吃到核桃肉,必须要施加一个力。
这个力在核桃上起了关键的作用。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力在那里。
(板书:力在哪里)(二)找生活中的力师:力在哪里呢大家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哪里有力的存在呢(出示课件)生1:人的手对桨施加得力师引导:这是谁给谁的力呢生1:风给红旗施加的力。
师:飞机是开动时,还是静止时呀生2:开动时。
师:那是谁给谁的力呢生2:是发动机给飞机轮子的力。
师赞许:你这样说就说清楚了谁给谁的力了。
师:运动着的自行车怎样才能停下来生3:用刹车生4:刹车皮对轮子施加了力。
师:力作用在物体的表面,作用的效果表现出来。
……(板书:力是无形的)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些力的现象能举得完吗(不能)看来,力在我们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呀。
(板书:无处不在)师:你能给这些力起名字吗生1:我想给风吹动红旗的力起名叫风力。
生2:手提水桶的力,我想把它叫着提力。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各种力的现象下面写上学生起的力的名字:风力、提力、拉力、动力)师:你还知道哪些力生1:机械力,弹力,摩擦力师:那同学们把目光注意到讲台上,思考一下讲台上的力在哪里(让学生上台,把球摁到水里)师:你还能怎样对它施加力(三个学生上台,摁,推,弹)刚才同学们看到了怎样施加力,下面了同学自己实验,并且填写实验记录。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力在哪里》优秀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力在哪里》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6dc11fdbceb19e8b8f6ba80.png)
1.力在哪里【教学目标】1.能够搜集事例,感受到生活中的力无处不在;通过一系列活动,探究力对物体运动和形状的影响,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
2.知道力的普遍存在以及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知道力对物体运动状态和物体形状的影响,力有大小和方向;认识弹簧称,并学会使用弹簧称。
3.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到乐趣。
【教学重点】通过游戏、生活实例感受力的存在以及力对物体的影响【教学难点】通过一系列活动,探究力对物体运动和形状的影响,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橡皮泥、皮筋、弹簧、玻璃球、记录单等。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 师:孩子们,你们玩过扳手腕的游戏吗?(玩过)今天我们也来一次小小的较量,好吗?(好)2. 师:心动不如行动。
请前后桌为对手,听口令:一、二、三开始。
(学生之间进行扳手腕的游戏。
)3. 师:(采访获胜的同学)在游戏之中,你觉得扳手腕取得胜利的关键是什么?4. 师:看来,力在这个游戏中起了关键的作用。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力的科学知识。
5. 揭示课题:《力在哪里》[设计意图:通过扳手腕游戏中的力导入新课,既能让无形的力有形起来,又激发了学生研究力的兴趣。
]二、新课探究(一)寻找力,体验力的普遍存在1. 师:那力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找找力,(出示课件:分别介绍拉力、压力、重力、浮力……)2. 师:可见,我们的生活到处都有力的身影,力是无处不在的。
(二)表现力,感受力的作用。
1. 师:无处不在的力,你们看得见它吗?2. 师:嗯,力是无形的,现在请你利用教室里或身边的一些物体表现出力来。
(小组内演示时间1分钟)3. 师:谁来表现给大家看看?(预设:橡皮擦落下——重力、尺子压弯、恢复——压力和弹力、推动铅笔盒——推力)4. 师小结:可以借助简单的道具表现力,真是太棒了。
这个“隐形”的力还有很多秘密,你们想知道吗?5. 师:关于力,你还想知道些什么?生:回答。
《力在哪里》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力在哪里》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4467146b1ed9ad51f01df25b.png)
《力在哪里》教学设计《力在哪里》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无处不在的力”单元的第一课,这一课旨在通过收集事例、实验探究,知道力无处不在,且有一定的方向和大小,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关心生活、关注新事物的科学情感。
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能够搜集事例,感受到生活中的力无处不在2、通过一系列活动,探究力对物体运动和形状的影响,力有大小和方向。
(二)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的普遍存在。
2、知道力对物体运动和形状的影响,力有大小和方向。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到乐趣。
教学重点:力的大小和方向教学难点:体验力的普遍存在教具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握力器,香蕉等2、学生准备:玻璃弹子、弹簧秤、纸垫、橡皮泥等教学过程:一、介绍名人,引入“力”1、出示丁俊晖打台球图片。
2、介绍用力高手丁俊晖,引出“力”。
(丁俊晖是宜兴人的骄傲,是台球神童。
学生对他很崇拜,教师利用学生这种心理,指出丁俊晖打台球的绝招就是对力的巧妙运用,激发了学生对力的兴趣,为学生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心理氛围。
)二、活动探究,感悟“力”(一)感悟力有大小方向1、学生玩模拟台球游戏:弹棋子进圈。
2、让获胜学生介绍经验,教师相机板书:力有大小。
力有方向。
(二)感悟力无处不在1、谈话:刚才打棋子用了力,在哪里还有力呢?2、学生举例生活中的力。
3、出示图片2让学生找出图片中的力。
4、谈话:生活中的力找得完吗?你能用一个词语来表达吗?板书:力无处不在。
(三)感悟力影响物体的运动1、出示乒乓球。
问:你喜欢乒乓球运动吗?2、谈话:今天,我们来玩一个特别的乒乓球游戏。
3、出示活动1要求,学生玩乒乓球游戏。
4、学生汇报,教师总结:力影响物体运动。
(四)感悟力改变物体的形状。
1、谈话:力除了影响物体的运动,还会改变物体什么呢?2、出示活动2要求,学生玩橡皮泥。
3、学生汇报,集体总结:力改变物体的形状。
(“力”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只有在学生充分实践的基础上,才能真正认识力。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1 力在哪里|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1 力在哪里|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8052b0bb9f3f90f76c61be6.png)
《力在哪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能够搜集事例,感受到生活中的力无处不在2、通过一系列游戏活动,探究力对物体运动和形状的影响,力有大小和方向。
(二)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2、知道力对物体运动和形状的影响,力有大小和方向。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到乐趣。
教学重点:认识力有大小和方向。
教学难点:体验力的普遍存在。
教具准备:1.老师准备:弹簧秤、钩码、苹果、橡皮泥、弹子、课件、实验记录单、篮球。
2.学生准备:文具盒,课本。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1.师;老师这里有一个篮球,现在它处于什么状态生:静止状态。
师:谁愿意来表演一下,使篮球动起来生表演。
2.师:真棒!我看到姚明的影子了。
大家想一想,篮球为什么动了呢生:因为有力。
师:不错,是力让篮球运动了,关于力你有没有什么想问的呢生:力是怎么产生的力在哪里力有什么作用……3. 师:大家问的非常好,今天先让我们来寻找一下力在哪里吧!寻找到了力我们再来研究力的其他方面。
二、探究新知(一)力的存在1.师:你觉得哪里有力呢生汇报。
2. 师:同学们举了很多例子,老师也找了一些,我们一起看一下。
(课件)师:生活中的力是不是只有这些让你用个词语来形容,力是怎样的生:无处不在。
(板书)3.师:力是无处不在的,那你看到力了吗力是什么样子的生:看不到。
4.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看看你能感受到力的存在吗(1)、(双手轻轻拿住一根粉笔),感受到力了吗(2)、(用力掰断粉笔),感受到力了吗你通过什么判断有力的5. 小结:力无处不在,但力是无形的,我们可以体验和观察到它作用在物体时所产生的效果。
(二)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师:接下来,我们再来探究一下无形的力作用在弹子上时会对弹子有什么影响在活动之前,先来看看老师提的要求:(课件)(1)、让静止的弹子动起来,让运动的弹子停下来。
(2)、加快球速,放慢球速。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4.1 力在哪里|苏教版4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4.1 力在哪里|苏教版4](https://img.taocdn.com/s3/m/3f8b1a4751e79b89690226de.png)
《力在哪里》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中的第一课。
本单元属于“物质世界”板块中“运动与力”的范畴,《力在哪里》是本单元的起始课,本课在学生对日常生活的经验与体验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亲自来“找力”及亲历“弹硬币”的游戏,引导学生重新认识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力的现象,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到处都有力,知道力的要素,从而构建自身关于力的体系,以达到《科学课程标准》中制定的使学生能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力,体验力有大小和方面,尊重证据,愿意与人合作和交流的目标。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过了一年多的科学课学习,学生对科学课程的认识得到了一定提高,对如何实验和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也比较熟悉,大部分学生已会进行仔细的观察,学生已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学生小组内的合作交流也有了基础,但大部分学生的科学探究习惯尚未养成。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训练和科学探究习惯养成的培养。
由于力的现象是学生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在这一课学习之前,学生可能通过日常生活已经对力的现象有所了解,他们也可能在成长中体验过某些力的现象。
但力是无形的,我们只能根据力作用在物体上的效果来感受力,这又是学生所陌生的。
而且学生也还没有通过比较系统、完整的探究过程来认识、了解有关力的现象。
因此,这个单元就是要引导、鼓励学生对生活中有关力的现象进行探究,让他们主动参与,经历过程,在一个个亲历活动中感受身边的科学,品尝成功的喜悦,发现科学的真谛。
三、教学目标分析(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 能够搜集事例,感受到生活中的力无处不在。
2. 通过一系列活动,探究力对物体运动和形状的影响,力有大小和方向。
●科学知识:1. 知道力的普遍存在性,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力;2. 知道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和形状发生改变;3. 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认真倾听,愿意合作与交流;2.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到乐趣。
南京市某校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力在哪里》教学设计
![南京市某校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力在哪里》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6b6fd4a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63.png)
南京市某校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力在哪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力在哪里》是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作用方式。
教材以生活中的实例为线索,引导学生探究力的存在和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生活中的力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
但学生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作用方式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进一步感受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作用效果,掌握力的作用方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探究力的存在和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方式。
2.难点:力的作用效果的实验观察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实验器材(如弹簧、小车、气球等)。
2.多媒体教学设备。
3.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关于力的知识,如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方式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教材中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力的概念,让学生初步感受力的存在和作用。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力的作用效果,如拉伸弹簧、推动小车等,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巩固(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力的作用效果,如力的大小、方向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力的概念。
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方式,如直接作用、传递作用等,让学生了解力的作用方式的多样性。
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作用方式。
苏教版科学四下《力在哪里》教案设计
![苏教版科学四下《力在哪里》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8da64d876c66137ef061905.png)
苏教版科学四下《力在哪里》教案设计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1. 力在哪里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搜集事例,感受力的普遍存在;●能够通过弹弹子等游戏发觉力的特点。
科学知识:●明白力的普遍存在以及力是对运动、形状的阻碍。
●明白力有大小。
●会使用弹簧秤测量力的大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喜爱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到乐趣。
教学重点:认识力的大小,会使用弹簧秤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体验力的普遍存在。
课前预备:弹子、橡皮泥、弹簧秤等。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查找力,体验力的普遍存在。
1.动作演示开门,门什么缘故开了?2.压硬果壳,硬果壳什么缘故裂开?3.橡皮筋弹动小车移动,小车什么缘故移动了?4.在我的生活中,你还明白哪里有力?5.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小结:你能用一句话总结一下力在哪里吗?无处不在二、研究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阻碍我们看不到力,但我们能够体验、观看到力作用在物体时所产生的成效。
想一想,力对物体的运动有阻碍吗?生答:……下面我们做一个小游戏,进一步验证“力对物体运动的阻碍。
”1.出示弹子,假如对它用力,会有什么现象发生?2.学生操作。
3.把自己的发觉在小组内交流。
3.汇报交流。
4.总结:力对物体的运动有什么阻碍?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三、研究力对物体形状的阻碍1.用橡皮泥制作自己喜爱的作品。
2.学生制作。
3.展现作品,橡皮泥原先什么形状,现在如何样?什么缘故发生了如此的变化?4.力也能使其它物体发生类似的变化吗?4.小结:力对物体形状的阻碍。
四、认识力的大小1.游戏:掰手腕,比较谁的力气大?2.提问:刚才两位同学分别用了多少力气呢?3.学生推测。
4.谈话:要想精确测量力的大小,我们能够用弹簧秤。
力的单位是牛顿。
5.学习使用弹簧秤测量力的大小。
测量拎起一个苹果用的力和在桌面上拉动苹果所用的力大小。
五、反馈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2.质疑: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吗?板书:力在哪里无处不在有大小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单位是牛顿。
新教材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 4.1 力在哪里 教案
![新教材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 4.1 力在哪里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b10793e856a561253d36f0a.png)
1.力在哪里【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事例,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来确认力无处不在,知道力是无形的。
2.知道力对物体运动状态和物体形状的影响,力有大小和方向。
3.在活动中体验和感受到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认识力有大小和方向。
【教学难点】体验力的普遍存在。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玻璃弹子(适当大一些),橡皮泥或面粉团,弹簧秤、钩码、苹果、小刀,箱子等。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寻找力,体验力的普遍存在1.教师板书“力”字。
2.提问:“力”是什么意思?3.学生回答。
4.启发:力在哪里呢?你能找出身边的力,或者“制造”出力来吗?5.学生活动。
6.(出示教材第40 页的四张图片)提问:你们能试着回答图中的问题吗?7.学生讨论、回答。
8.小结:力是无形的,但是我们可以体验和观察到它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
二、研究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1.提问:同学们,你们玩过滚弹子游戏吗?怎么能使弹子滚动起来,滚得快一点或停下来,或者让它拐弯呢?2.学生玩弹子游戏。
3.学生汇报交流。
4.提问:在刚才的玩弹子活动中,力对弹子的运动产生了哪些影响?5.学生讨论、交流。
6.小结:力会影响物体的运动,它能让物体运动起来,也能使物体停止运动。
精品文档精心整理三、研究力对物体形状的影响1.谈话:拿一团橡皮泥,对它朝不同方向用力,橡皮泥会发生什么变化?2.学生实验。
3.学生汇报。
4.提问:力能使其他物体也发生类似的变化吗?5.学生继续实验。
(铁丝、橡皮筋、钢尺等)6.学生汇报交流。
7.小结: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
四、认识力的大小1.掰手腕游戏:比一比,谁的力气大?2.提问:刚才两位同学分别用了多少力气呢?3.学生猜测。
4.谈话:要精确测量力的大小,我们可以使用弹簧秤。
力的单位是牛顿。
5.学习使用弹簧秤测量力的大小。
(1)使用前先检查指针是否在零处;(2)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相平;(3)被测物体的重量不可超过弹簧秤标定的最大数值。
苏教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4.1力在哪里教案
![苏教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4.1力在哪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782c0db67ec102de3bd89c8.png)
力在哪里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搜集事例,感受到生活中的力无处不在2、通过一系列活动,探究力对物体运动和形状的影响,力有大小和方向。
3、会使用弹簧秤测量力的大小。
学情分析?力在哪里?选自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
本单元属于“物质世界〞板块中“运动与力〞的范畴,?力在哪里?是本单元的起始课,着重指导学生在对日常生活中力的经验与体验的根底上,初步认识和发现有关力的科学规律,突出“力对物体运动状态和形状的影响〞以及“力有大小和方向〞这两个根本要素,为后面的各种力的研究打好基础。
力是无形的,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些抽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对教材编写意图的分析。
重点难点1.认识力有大小和方向。
2.体验力的普遍存在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播放音乐?春天在哪里? ,学生跟着唱,同学们的歌声真动听。
请大家告诉我 :你的科学书在在哪里?文具盒在哪里?老师在哪里? 点击播放?春天在哪里?2、揭题:今天我们来学习?力在哪里? (点击出示课件)3、你能用动作告诉大家“力在哪里〞吗?(约一分钟让学生充分展示“力在我身上〞)(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1、感受力的存在(1)下面请同学们想一想、找一找、做一做、体验一下力在哪里?可以和同桌的同学小声的交流,也可以使用桌上的实验材料。
学生按小组开展研究,教师巡回倾听学生的想法。
交流:你找到力了吗?请学生带着材料到前面给大家介绍自己所找到的力,并请学生给这种力起个名字。
点击播放视频课件看来,在我们周围到处有力的存在。
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图片,仔细观察,看看这里面有没有力的存在?出示图片1:姚明灌篮。
点击显示图片认识他是谁吗?(学生答复)大名鼎鼎的姚明,中国人的骄傲。
这里有力的存在吗?出示图片2:举重点击显示图片是什么使杠铃举过头顶的 ?出示图片3:射箭点击显示图片这里有力的存在吗?出示图片4:帆船前进点击显示图片这里有力吗?在我们身边到处有力,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 力在哪里 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 力在哪里 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43c1f083186bceb18e8bbdd.png)
《力在哪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在自然界普遍存在的。
2、知道力的三要素及力的图示。
教程与方法:1、能够得出力无处不在。
2、通过用测力计来体验力的大小3、学会使用弹簧秤测量力的大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乐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力的三要素及力的图形表示方法教学难点:知道力能够改变物体的形状及运动状态教学准备:测力器皮筋小球橡皮泥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播放放风筝视频。
提问:风筝是如何飞上天的生回答。
师小结:是风,风是有力气的。
我们看见力了吗,力到底在哪二、研究力无处不在提问:你认为力在哪里呢生汇报。
师出示书上的图片。
生汇报在哪能体会到力的师总结:力是无形的。
但我们可以体验和观察到它作用在物体时所产生的效果。
生举例子。
三、研究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提问:老师这有一个小球,如何让它滚动起来。
快一点停下来或让他拐弯,该怎么做。
生讨论。
汇报。
师分发材料,生活动。
总结:力有大有小,能改变物体的运动速度和方向。
四、研究力对物体形状的影响。
师分发橡皮泥朝不同的方向用力,你发现了什么生活动后汇报。
总结: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
五、力的大小提问:力有大有小吗,在哪能看出来生活动:掰腕子游戏。
注意安全。
力有大有小,那如何测量呢学会用测力器测量力的大小1、出示测力器,认识平板测力器及圆筒测力器2、使用测力器注意事项:(1)看测力器能否回到0的位置(2)、所测力不能超过测力器最大值(3)、观察时视线应与指针平行,不能朝上也不能朝下看生用测力计测量小物件。
记录。
六、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作业自然界还有哪些力板书设计:力在哪里力是无形无处不在力有大有小和方向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速度形状方向。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1 力在哪里|苏教版3120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1 力在哪里|苏教版3120](https://img.taocdn.com/s3/m/5729e3ec31126edb6f1a10fa.png)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力在哪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材第4单元《无处不在的力》中的第1课。
本课的教学是组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力的经验和体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力的存在,并发现有关力的科学规律: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和力对对物体形状的影响,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并学会使用弹簧秤测量力的大小,激发孩子们科学探索的兴趣,以达到《课程标准》中制定的“知道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力,知道推和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发生变化,推和拉都是力,力有大小和方向”的目标。
二、学生分析: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力的经验,如风的力量可以推动风车转动;水力可以让小水轮转动,还可以来发电;用力推桌子可以使桌子移动位置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体验力的普遍存在,知道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力对物体形状的影响;力有方向,力有大小,并学会使用弹簧秤测量力的大小。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从中体验和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科学探究水平得以提高,从而更加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三、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搜集事例,找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力。
2、能够通过“玩弹簧”的活动发现力有大小及方向。
3、能够使用弹簧秤测量力的大小。
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的普遍存在以及力对物体的影响。
2、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合作与交流。
2、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到乐趣。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认识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和力有大小。
难点:体验力的普遍存在。
五、教学准备:乒乓球、橡皮泥、橡皮筋、铁丝、锯条、弹簧秤、钩码、塑料量杯、电池、扳手、酸奶、弹簧秤图片和记录卡。
六、教学过程:一、寻找力,体验力的普遍存在1、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样东西,(核桃、夹子、纸盒)大家仔细观察并说说有什么现象发生。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四单元第一课,请大家把书翻到40页,教师板书课题—《力在哪里》。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力在哪里》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力在哪里》优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99d309328ea81c758f5785a.png)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力在哪里》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本课主要认识“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和“力对物体形状的影响”,即认识“力有大小和方向”两个基本要素。
通过亲历活动,使学生了解力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存在,并发现控制力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乐趣。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力的经验,如风的力量可以推动风车转动;水力可以让小水轮转动,还可以来发电,用力推桌子可以使桌子移动位置等,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寻找身边的力或者自己表现出力,对学生来说并不难,但究竟什么是力,怎样表达力,以及力的种类,力的要素,这些知识却是学生所陌生的,因为他们没有比较系统和完整地研究有关力的现象。
因此,教师有必要安排一些与力有关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思考科学问题,揭示科学奥秘。
二、教学目标1、寻找身边的力,知道力普遍存在;通过一系列活动,探究力对物体运动和形状的影响,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
2、学会使用弹簧秤测量力的大小。
3、体会到力就在我们身边,力无处不在;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体验和感受到乐趣。
三、教学重点认识力的大小,会使用弹簧秤测量力的大小。
四、教学难点体验力的普遍存在。
五、教具准备橡皮筋、气球、乒乓球、橡皮泥、课件。
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感受力的普遍存在师: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都喜欢读《十万个为什么》,今天老师也想提出一些为什么,请你们认真思考后来回答。
好,请仔细观看这段视频。
(播放视频)师:是什么让它们出现这样的现象呢?生:力。
师:对,是力的作用。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科学的殿堂,一起去探索《力在哪里》。
(板书:力在哪里)力是物体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我们周围的物体之间存在着许多这种力的作用-----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播放视频)抛出去的物体会落到地上,是因为受到了重力的作用;被压得变了形的篮球,能够恢复原来的形状,是因为有弹力的帮助;捏紧刹车就可以使自行车停下,这是因为刹车增大了摩擦力;船可以浮在水上,气球可以飞上天,是因为受到了水和空气的浮力作用。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力在哪里》优秀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力在哪里》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8c9c9019e8b8f67c1cb980.png)
1.力在哪里【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一些现象发现力的存在。
2.了解力有大小和方向。
3.认识力会使物体发生运动状态和形状改变。
4. 知道力是无处不在的。
【教学重点】认识力对物体的影响。
【教学难点】发现力是无处不在的。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学生材料:橡皮筋、乒乓球、橡皮泥、水杯、磁铁、大头针、水,棋子及游戏底板等。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学生初步感受力(一)初步发现力。
1. 这是橡皮筋,很多同学会这么玩。
(教师演示拉橡皮筋)2. 橡皮筋发生了什么变化啊?为什么?(教师板书:变长)3. 拉橡皮筋就是对橡皮筋施加力(板书:力),力使它发生了变化。
你看到这个力了吗?(看不见)4. 力看不见,有什么方法可以把它找出来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力在哪里》(教师板书:在哪里)(二)用不同的方法玩橡皮筋,寻找力对橡皮筋的影响。
1. 除了拉这个方法,橡皮筋还可以怎么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演示。
教师进行提问,橡皮筋发生了什么变化,相应板书。
2. (教师演示吹橡皮筋)如果我这样玩橡皮筋,橡皮筋发生了什么变化?(被吹走了,由静止变运动)3. 橡皮筋为什么为发生这么多变化?(力使橡皮筋发生变化)4. 谁能概括地说一说,力使橡皮筋发生了哪些变化?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及时小结:长、四边形、弯这都是指的橡皮筋的形状。
也就是说力能使橡皮筋发生形状的变化。
吹走了、弹出去表明橡皮筋在运动,橡皮筋原来在运动吗?橡皮筋原来是静止后来在力的作用了运动。
吹走了、弹出去就是指橡皮筋运动状态的变化。
力能使橡皮筋发生形状的变化、运动状态的变化,对其他的物体有没有这样的作用呢?(三)对不同的物体施力,发现力对物体的影响。
1. 接下来,我们就来玩一玩、找一找。
同学们用多种方法玩下面的物体,观察、记录物体在玩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多媒体上出示材料:弹簧、小车、塑料圈)在活动之前先活动要求。
教师读要求。
教师利用PPT投影出活动要求:(1)小组成员依次用不同的方法玩。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4.1 力在哪里|苏教版5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4.1 力在哪里|苏教版5](https://img.taocdn.com/s3/m/3454a6b67e21af45b307a8f7.png)
《力在哪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无处不在的力”单元中的第一课。
本课在学生对日常生活的经验与体验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亲自来找力、表现力,引导学生重新认识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力的现象。
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到处都有力,知道力的要素,从而来构建自身关于力的知识体系,以达到课程标准中制定的知道生活中的力,尊重证据,愿意与人合作和交流的目标。
并在观察、发现、认识与探究中培养与形成学生注重观察与思考进而探究的科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由于本班学生是从四年级才开始比较全面的接触科学课程的,经过半个多学期的学习,对科学课程有了比较深的认识,对于如何实验和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也比较熟悉。
在这一课学习之前,学生可能通过日常生活已经对力的现象有所了解,他们也可能在成长中体验过某些力的现象,但他们还没有通过比较系统、完整的探究过程来认识、了解有关力的现象。
这个单元就是要引导、鼓励学生对生活中有关力的现象进行探究,让他们主动参与,经历过程,在一个个亲历活动中感受身边的科学,品尝成功的喜悦,发现科学的真谛。
三、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联系生活实际,知道力无处不在。
2.通过打靶游戏,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
(二)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的普遍存在的,力有作用点。
2.力有大小和方向。
3.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并正确读数。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到乐趣。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知道力的普遍存在的,力有作用点。
2.力有大小和方向。
教学难点: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并正确读数。
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课件、微视频、棋子、木块、钩码、弹珠、坚果、小土豆、红豆、糖果。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六、教学流程:一、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认识一个看不见的东西——力,不过,我可以找到它在哪里,当我用核桃夹夹破果壳的时候,我知道,它在这里。
谁能像老师这样说说,你在哪里找到了力。
力在哪里-苏教2001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力在哪里-苏教2001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e13c469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95.png)
力在哪里-苏教2001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体的位置可通过物体间的相互位置和物体与参照系的相对位置来确定。
2.理解力的概念及力的表现形式。
3.能够简要描述平衡和不平衡状态。
二、教学重点1.了解物体的位置可通过物体间的相互位置和物体与参照系的相对位置来确定。
2.理解力的概念及力的表现形式。
三、教学难点1.理解力的概念及力的表现形式。
2.能够简要描述平衡和不平衡状态。
四、教学方法1.讲解法2.示例法3.启发法4.讨论法五、教学步骤1.导入1.学生上课前, 老师准备了一些有关力和位置的图片或实物, 动手示范,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物体和力的概念。
2.教师宣读本节课的标题——《力在哪里》。
3.老师发放记笔记的本子让同学们写下这节课的标题并发表意见,了解同学们对这节课的认识,以便让学生提前预习。
2.展示1.通过图片和实物向学生介绍物体的位置,引导学生发现物体的位置可通过物体间的相互位置和物体与参照系的相对位置来确定。
2.通过示例和实物演示,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及力的表现形式,并让学生自己试着举一些例子。
3.思考1.让学生就力的表现形式做简短的思考并归纳。
2.让学生就平衡和不平衡状态的定义做简单的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4.讨论1.小组讨论,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力的概念,发现力在生活中的应用,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讨论结束后,教师就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做进一步解释,并给予肯定。
5.结论1.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反思学习过程。
2.教师要求学生完成本节课的课后作业,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作业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苏教2001版四年级科学下册》P4-P5,并写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以及对力的理解。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基本理解了力和物体的概念,并对力在不同场合下的表现形式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了多方位的信息及思路,因此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力在哪里》教学设计(待修)
一、教学分析:
本课主要认识“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和“力对物体形状的影响”,即认识“力有大小和方向”两个基本要素。
通过亲历活动,使学生了解力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存在,并发现控制力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乐趣。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力的经验,如风的力量可以推动风车转动;水力可以让小水轮转动,还可以来发电,用力推桌子可以使桌子移动位置等,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寻找身边的力或者自己表现出力,对学生来说并不难,但究竟什么是力,怎样表达力,以及力的种类,力的要素这些知识却是学生所陌生的,因为他们没有比较系统和完整地研究有关力的现象。
因此,教师有必要安排一些与力有关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思考科学问题,揭示科学奥秘。
二、教学目标
1.寻找身边的力,知道到力普遍存在;通过一系列活动,探究力对物体运动和形状的影响;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
2.学会使会弹簧秤测量力的大小。
3.体会到力就在我们身边,力无处不在;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体验和感受到乐趣。
三、教学重点:
认识力的大小,会使用弹簧秤测量力的大小。
四、教学难点:
体验力的普遍存在。
五、教具准备
1、老师准备:弹簧、橡皮筋、气球、磁铁、铁钉、乒乓球、装水
的烧杯、橡皮泥、弹子、拉力计、测力计或弹簧秤
2.学生准备:记录本、文具盒,课本。
六、教学设计
(一)游戏导入,寻找力在哪里
1.提问找力:
你们的科学书在哪里?拿给老师看。
你们的文具盒在哪里?拿给老师看。
力在哪里?拿给老师看。
(板书:力在哪里)
不好拿,是吗?能不能做出动作给老师看看。
(学生活动,老师点评)
(二)探究找力;
1、亲手体验、
师:力在哪里呢?现在请大家看一下,桌上的一些材料,我们四人小组合作,充分利用这些材料还有你们身边的一些材料,想一想、做一做、找一找、说一说力在哪里。
(学生活动)
好下面请各组选个代表,带着材料到前面来一边演示一边介绍,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你叫它什么力?
总结:人的力称为人力、机器的力称为机械力、风的力称为风力……
2、生活拓展
大家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哪里有力的存在呢?(示例)生1:风吹动红旗的时候,有力的存在。
师引导:这是谁给谁的力呢?
生1:风给红旗的力。
生2:汽车。
师:汽车?是开动时,还是静止时呀?
生2:开动时。
师:那是谁给谁的力呢?
生2:是发动机给汽车轮子的力。
师赞许:你这样说就说清楚了谁给谁的力了。
生3:手提水桶的时候,有力存在。
这是手给水桶的力。
生4:用手拉弓时,手给弓的力
生5:我拉橡皮筋时,有拉力
生6:吹气球时,有吹力
生7:磁铁能吸铁,这是磁力。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些力的现象能举得完吗?(不能)看来,力在我们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呀。
(板书:无处不在)
谁知道下列各是哪种力
(1).人跳得再高、球抛得再高,都要落下来? (重力)
(2)、球被压瘪了还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弹力)
(3)、捏紧了刹车就能把自行车停下来?(摩擦力)
(4)、船可以浮在水上?气球可以飞上天?(浮力)
好,哪个同学能回答下列问题
(课件出示课本上的四个问题)
学生解答
(三)、探究力的作用
1、关于力你想知道什么问题?
什么是力?(一种物体对另一种物体产生了作用,就叫力)
力对物体运动,物体形状有什么影响?
力有大小吗?力有方向吗?
力的来源是什么?
为什么会产生力?
谁能解决这些问题?
2、游戏验证
师:下面我们做一个小游戏,进一步验证“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出示弹子,如果对它用力,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2).学生操作。
(3)把自己的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4)如果让滚动中的玻璃球滚得快一些、慢一些或拐弯,我们应该怎么做?
(5).汇报交流。
(6).总结:力对物体的运动有什么影响?
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研究力对物体形状的影响
(1)、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个小探究,请同学们用橡皮泥制作自己喜欢的作品。
(2).学生制作。
(3)展示作品,橡皮泥原来什么形状,现在怎样?为什么发生了这样的变化?
(4)力也能使其它物体发生类似的变化吗?
(5)小结:力可以改变物体形状。
(四)、指导学生认识力有大小和方向
同学们的表现太出色,下面我们就一起再做游戏好不好?
1.比赛扳手腕,了解力有大小。
请二位同学扳手腕比试。
获胜者谈获胜原因
2.提问:刚才两位同学分别用了多少力气呢?
3.学生猜测。
4.谈话:要想精确测量力的大小,我们可以用弹簧秤。
力的单位是牛顿。
(1牛顿就是我们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成年男子右手的拉力大约是700N, ,成年女子右手的拉力大约是390N,)
好,下面我们来认识弹簧称,并学习用法
课件展示
学习了弹簧秤,下面我们用弹簧秤测出一个鈎码的重量。
学生测量并填写记录单
请大家测量一下拎起一个和两个钩码各需要多少牛顿的力?
并把测量的结果填写在实验记录纸上。
力的大小(牛
顿)
2个钩
码
1个钩
码
物体
5、认识力有方向
思考:这个小孩要把球打进洞内,应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力有作用点、有大小、有方向。
画图时作用点就是线段的起点,方向就是箭头的指向,大小就是线段的长度。
分析图片中力的方向(课件)
(五)、总结评价,课外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谁能对自己小组的学习情况作个评价?
3.对于力你们还想研究些什么问题?
(六)板书设计
拉力
弹力无处不在
磁力
压力力(在哪里)有大小、方向
浮力
摩擦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运动。